老师布置了(开学初体验)为题写一篇诗歌,像雨巷和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桥那种诗歌,急!

雨巷和再别康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雨巷和再别康桥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24&分页:花仙子◆唯有低贱,或能长存-M.J.&二月兰&发信人: Jacqueline (花仙子◆唯有低贱,或能长存-M.J.&二月兰&), 信区: Poetry
标&&题: Re: 雨巷和再别康桥都是押韵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May 28 23:01:00 2015), 站内 && 【 在 PerGessle () 的大作中提到: 】
: 雨巷过于dainty了
&& 雨巷&&&&&&&&&&&&&&&&&&&&LA RUELLE SOUS LA PLUIE
    &&&&   &&&&&&&&             
撑着油纸伞,&&&&&&&&&&&&Avec un parapluie en papier huilé, seul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je déambule dans une longue et longue
又寂寥的雨巷,&&&&&&&&&&ruelle solitaire, sous la pluie
我希望逢着&&&&&&&&&&&&&&et j'espère rencontrer
一个丁香一样地&&&&&&&&&&une jeune fille aussi triste
结着愁怨的姑娘。&&&&&&&&qu'une fleur de lilas.
    &&&&   &&&&&&&&             
她是有&&&&&&&&&&&&&&&&&&Elle aura
丁香一样的颜色,&&&&&&&&la couleur du lilas
丁香一样的芬芳,&&&&&&&&le parfum du lilas
丁香一样的忧愁,&&&&&&&&et la tristesse de lilas.
在雨中哀怨,&&&&&&&&&&&&Elle soupirera sa plainte dans la pluie,
哀怨又彷徨;&&&&&&&&&&&&triste et mélancolique.
    &&&&   &&&&&&&&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Elle déambulera dans cette ruelle solitaire
撑着油纸伞&&&&&&&&&&&&&&avec comme moi
像我一样,&&&&&&&&&&&&&&un parapluie en papier huilé
像我一样地&&&&&&&&&&&&&&et comme moi
默默行着&&&&&&&&&&&&&&&&elle marchera en silence
冷漠,凄清,又惆怅。&&&&froide, seule et triste.
    &&&&   &&&&&&&&             
她静默地走近&&&&&&&&&&&&Elle s'approchera sans bruit
走近,又投出&&&&&&&&&&&&et à cet instant me jettera
太息一般的眼光&&&&&&&&&&un regard qui soupire
她飘过&&&&&&&&&&&&&&&&&&puis elle passera
像梦一般地,&&&&&&&&&&&&&&&&&&&&&&&&&&&&&&comme un rêve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un rêve vague et triste.
    &&&&   &&&&&&&&             
像梦中飘过&&&&&&&&&&&&&&Comme un lilas
一枝丁香地,&&&&&&&&&&&&qui passe, fulgitif dans un rêve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cette jeune fille me croisera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et s'éloignera en silence
到了颓圮的篱墙,&&&&&&&&dépassant la haie délabrée
走尽这雨巷。&&&&&&&&&&&&pour disparai^tre au bout de la ruelle, sous la pluie.
    &&&&   &&&&&&&&             
在雨的哀曲里,&&&&&&&&&&Dans l'air mélancolique de la pluie
消了她的颜色,&&&&&&&&&&se trouveront effacée sa couleur
散了她的芬芳,&&&&&&&&&&éclipsé son parfum
消散了,甚至她的&&&&&&&&disparus même son regard
太息般的眼光,&&&&&&&&&&qui soupire
丁香般的惆怅。&&&&&&&&&&et sa tristesse de lialas.
    &&&&   &&&&&&&&             
撑着油纸伞,独自&&&&&&&&Avec un parapluie en papier huilé, seul
彷徨在悠长,悠长&&&&&&&&je déambule dans une longue et longue
又寂寥的雨巷,&&&&&&&&&&ruelle solitaire, sous la pluie
我希望飘过&&&&&&&&&&&&&&et j'espère rencontrer
一个丁香一样地&&&&&&&&&&une jeune fille aussi triste
结着愁怨的姑娘。&&&&&&&&qu'une fleur de lilas.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22.194.13.*]
发信人: PerGessle (), 信区: Poetry
标&&题: Re: 雨巷和再别康桥都是押韵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May 29 00:13:55 2015), 站内 && It suddenly reads so beautiful in the French translation.....
【 在 Jacquel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雨巷&&&&&&&&&&&&&&&&&&&&LA RUELLE SOUS LA PLUIE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21.11.109.*]
野山猫|慢 锈 雷 墩发信人: jamx (野山猫|慢 锈 雷 墩), 信区: Poetry
标&&题: Re: 雨巷和再别康桥都是押韵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May 30 00:54:15 2015), 站内 && 搜了下,英夹法啊,最后是德语? && 【 在 PerGessl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借口和托词啊。归根结底是才力不够。完美的诗歌在rhyme和reason上都是完美的。不过完美的诗歌何其少啊。读了一辈子诗歌了,直接能达到这种完美的不过几十篇而已,其中最完美的是《Lines written in Oregon》。无论什么时候陷入何种痛苦和绝境,只要吟诵这首诗歌,那种在尘世间实现的超越性完美就如一股罡风扫过我的灵魂,将其托举。这首诗无论在意思、意境、意象、文化意蕴、巧趣、复杂性、节奏和押韵(不仅是句尾押韵,很多句中有额外的韵律上的结构,如同出人意外的年终奖一样让人欣喜)上都是无可挑剔的。
: 有机会,要在遗嘱上加一条,以后我的墓碑上就刻这首诗。
嘚啵嘚啵,嘚啵嘚啵
Russia_Slavic版欢迎围观&&&&&&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4.16.190.*]
发信人: PerGessle (), 信区: Poetry
标&&题: Re: 雨巷和再别康桥都是押韵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May 30 01:13:37 2015), 站内 &&&& immer, immer, 查了下德语和荷兰语都有这个词,意思一样:always, always. && How do you like it? && 【 在 jamx 的大作中提到: 】
: 搜了下,英夹法啊,最后是德语?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21.11.109.*]
剧场前发信人: noire (剧场前), 信区: Poetry
标&&题: Re: 雨巷和再别康桥都是押韵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un&&2 15:17:42 2015), 站内 && 其实我很喜欢那种格外依托于该语言本身音调的东西,比如布莱克,茨维塔耶娃,这些都是特别难以转译的,因为他们由声音发展开去的地方特别多,直译过来就是莫名其妙了。 && 但这不是因为格律才好,是因为好才有格律——并不是格律,而是读上去的音韵动机有同等强烈的理由。烂而按格律的东西很多嘛(烂而按格律和烂而不按格律哪个更烂我觉得没必要讨论。。。反过来也是。。总之不要迷信什么就好了,因为这些都是没法照搬的) && 【 在 coolchanger (好女知时节,当春乃发春。)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理有利有节
美狄亚还活着。 &&&& ※ 修改:·noire 于 Jun&&2 15:22:45 2015 修改本文·[FROM: 27.154.193.*]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7.154.193.*]
发信人: PerGessle (), 信区: Poetry
标&&题: Re: 雨巷和再别康桥都是押韵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n&&5 16:14:27 2015), 站内 &&&& 关于写诗的内在心理过程描述最好的是《The Poem》这首诗。 && 最后sense and sound, the leopards and birds of words fuse and merge into one mimetic pattern.... && 中间对散文意境和诗歌意境的区分非常高等精微,对诗歌的要求太高了。看了这首诗之后就不太好意思把大部分东西称作“诗”了。 && 【 在 noire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很喜欢那种格外依托于该语言本身音调的东西,比如布莱克,茨维塔耶娃,这些都是特别难以转译的,因为他们由声音发展开去的地方特别多,直译过来就是莫名其妙了。
: 但这不是因为格律才好,是因为好才有格律——并不是格律,而是读上去的音韵动机有同等强烈的理由。烂而按格律的东西很多嘛(烂而按格律和烂而不按格律哪个更烂我觉得没必要讨论。。。反过来也是。。总之不要迷信什么就好了,因为这些都是没法照搬的)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20.248.77.*]
好女知时节,当春乃发春。发信人: coolchanger (好女知时节,当春乃发春。), 信区: Poetry
标&&题: Re: 雨巷和再别康桥都是押韵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un&&6 02:30:32 2015), 站内 && 这首诗怎么样?是散文意境还是诗歌意境? &&&& 《美国独立日的下午》 && 太阳高高的在厚重的云中&& 向下面投掷标枪&&&& 被刺中的树木&& 在原地颤抖&&&& 被刺中的人&& 倒在树下&&&& 被刺中的甲壳虫&& 叮叮当当&&&& 被刺中的水洼&& 缩成一团&&&& 被刺中的野兔&& 静如轻灰&&&& 被刺中的房子&& 窗开南北&&&&&& 【 在 PerGessle ()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写诗的内在心理过程描述最好的是《The Poem》这首诗。
: 最后sense and sound, the leopards and birds of words fuse and merge into one mimetic pattern....
: 中间对散文意境和诗歌意境的区分非常高等精微,对诗歌的要求太高了。看了这首诗之后就不太好意思把大部分东西称作“诗”了。
: ...................
&& -- &&&& 有一天下午,天空是弯的,一只大鸟倒退着飞过一幢别墅,他歪了一下头,正好看见鲁滨逊在抽烟,烟的牌子立刻吸引了他,他就停下来,用力的吸了一下鼻子,这时候米兰在出神的挖耳朵,四少坐在对面,很对称的抠鼻屎,牛二攥着一把牌,紧紧地盯着落后的比分,心里在想,为了一个不可能的目标,夸父可能就是这么死的,她顿时有一点泄气,全身像衣服一样松了下来。绔摩挲着一块石板,缓慢的走,看不见嘴巴的蠕动,只是念念有辞,杨杨在他的喃喃声中熟睡着,偶尔翻一个身,门直直的坐着,身子向前倾,尽力看着四少、牛二和鲁滨逊的牌,显出饶有兴趣的样子,敏敏侧坐在他旁边,手里拿着一个剥了一半的桔子,笑眯眯的看着他。大鸟看到这里,心里一动,就一走神,摔在地上,他爬起来,恼火的推开门就进去了,这时候他发现屋里面的场景一点都没有变。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58.135.115.*]
kawrou发信人: korou (kawrou), 信区: Poetry
标&&题: Re: 雨巷和再别康桥都是押韵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un&&6 07:01:53 2015), 站内 && 要吐了,什么垃圾,难怪现代诗没人看 && 【 在 coolchanger (好女知时节,当春乃发春。)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首诗怎么样?是散文意境还是诗歌意境?
: 《美国独立日的下午》
: 太阳高高的在厚重的云中&&
: ...................
鹳狸猿是sb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58.40.48.*]
发信人: PerGessle (), 信区: Poetry
标&&题: Re: 雨巷和再别康桥都是押韵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un&&6 09:41:34 2015), 站内 &&&& Too tired now to give it a delicate analysis. && 【 在 coolcha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首诗怎么样?是散文意境还是诗歌意境?
: 《美国独立日的下午》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23.157.71.*]
发信人: PerGessle (), 信区: Poetry
标&&题: Re: 雨巷和再别康桥都是押韵的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un&&6 09:45:10 2015), 站内 && 第一第二段的意象是genuine的,后面的几段或多或少是出于惰性的补缀。 && 散文和诗在节奏性上是个连续谱。 && 整体来说这首诗不是特别惊艳,3年后我保证不会记得它,哪怕是在梦里。 && 【 在 coolcha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首诗怎么样?是散文意境还是诗歌意境?
: 《美国独立日的下午》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23.157.71.*]
文章数:24&分页:
抽奖到手软!将狂欢进行到底!奉新一中吴超平语文艺术工作室
当前位置:&&&&&
《雨巷》教案02
上传: 吴超平 &&&&更新时间: 12:12:12
《雨巷》教案02
一、教学目标
1 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
2 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3 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点
诵读与鉴赏
三、教学难点
意象的把握
四、教学时间
五、教学方法
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用具
七、教学过程
听歌曲《雨巷》。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歌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听完歌曲,教师提问:这首歌给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
这首歌曲《雨巷》是根据我国现代的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通过这首诗歌到底要表达怎么样的感情,看看与同学们的理解到底一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走进戴望舒的内心世界&&
㈡ 作者简介
戴望舒(-)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㈢ 难读字整音
彳亍 :(chi chu)慢步走,走走停停。&
圮(pi) :毁坏、崩塌。
太息(tai xi):叹气。
㈣ 请同学朗读诗歌。
㈤ 听课件中的朗诵。
㈥ 分析诗歌
1 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这首诗歌美吗?
这首诗很美。齐声朗读,再一次感受诗歌的美。
这首诗发表在1928年8月的《小说月报》上。19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诗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被放出后隐居杭州,松江避难。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转入了低潮。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大革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心头沉重的忧郁,极度的苦闷,使诗人写下了这首抒情诗。
3总体梳理诗歌内容(中间穿插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要让学生把这首诗歌大致背出。)
明确: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却又充满着浓重忧伤的抒情意境。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诗歌,一起感受诗歌的意境。
首先第一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梅雨季节小巷深处的阴沉图景:悠长寂寥的巷子,绵绵不尽的细雨,灰蒙蒙雨帘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心中怀着一点朦胧的希望,想遇上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这究竟是怎样一位姑娘呢,我们继续往下看,她既有丁香一样的色彩和芬芳又忧愁抑郁。她与诗人一样&冷漠,凄清又惆怅&。哀伤的心情和寂寥的雨巷相融合,使诗中凄凉的意境更加突出。(2、3)终于,诗人期待的姑娘如梦幻般的出现了,她美丽结着愁怨。,默默地&走近&,投出了&太息一般的眼光&(4)等诗人跟踪而去,姑娘却象梦幻一样消失在雨的哀曲里了(5,6)在最后一节里除将&逢着&改为&飘过&之外,诗句与音节与第一节完全一样,诗人低回咏唱中叠往复,一个失意者的孤独和惆怅跃然纸上。作者的感情是低沉的,感伤的,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仍在继续希望着,追求着。(我希望&&)
一 (1) &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二 (2-6)&我&遇见丁香姑娘。
三 (7) &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
6朗读全诗,分组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你认为哪些意象写得最好?为什么?下节课把结果向大家汇报。
同学们,上一堂课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问题,让你们分组讨论,现在就请各组委派一个同学把你们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这首诗歌写的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丁香&,&姑娘&,&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的&我&等意象反复出现,并感觉到在那朦胧飘忽,缠绵哀怨的意境中,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内心情绪&&诗人寂寥,愁怨,梦一般飘忽不定的情绪。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这些意象。
二、意象的解析
1、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2、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 浣溪沙》)全词是: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三、大家讨论分析丁香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教师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四、艺术特色
1 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
2 复沓句式的妙用。
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3 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4 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使得音节舒缓悠扬。
5 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这首戴望舒的《雨巷》我们就学完了,戴望舒的另一首《我用残损的手掌》也被认为是他最优秀的诗篇之一,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阅读一下。
1 背诵全诗。
2 请同学们推举一个朗诵好的同学,朗诵这首诗歌。另外再选两个同学把这首诗歌所表现的画面演出来。班会课上表演。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谁帮我搜一下这俩首诗歌啊!《雨巷》《再别康桥》_百度知道
谁帮我搜一下这俩首诗歌啊!《雨巷》《再别康桥》
提问者采纳
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踟躇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gāo),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亲,我的回答你满意吗?给个好评吧,或者你可以继续问我哦
作者是谁?
雨巷是戴望舒、再别康桥是徐志摩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7条回答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 chì chù )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
再别康桥——徐志摩;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 林宥嘉
雨巷 我走过雨巷本来想躲雨
前两张弄错了不好意思
再别康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75第一单元 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雨巷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75第一单元 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雨巷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
第一单元;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雨巷;【教学目的】;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教学设想】;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生答:“多雨!”;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二、作者简介;“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根据学生
第一单元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雨巷【教学目的】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教学设想】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生答:“多雨!”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 。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二、作者简介“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三,诗歌赏析: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师配乐朗诵。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Z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生齐答:《白蛇传》。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生:肯定更美!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4、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生回答,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生回答,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四、延伸拓展:其实,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踊跃发言:生1: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当初怎麽就不知道珍惜呢?生2:王菲的歌曲《沧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词特别动人,“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教师点拨)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那,于是两个人的相互温暖也只在一刹那。短暂的宠爱过后,用漫长漫长的一生来回味这一刹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五、布置作业: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2、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忆。再别康桥【教学目的】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A。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教学重点】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徐志摩(),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 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三。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四。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提问:1。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2。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串讲诗句A、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B、第一节:借代 第二节:暗喻 第三节:拟人 第四节:移就、夸张第五节:照应开头 第六节:暗喻、拟人、移情 第八节:重叠复唱C、寄托情感寻求解脱的诗歌有个共同的抒情特点,其抒情结构大体表现为:“物我相对”→“物我相融”→“物我相对”。读者在诗的开头往往能看到一个清晰的抒情主体,因某种现实原因而面对着一个或物象或情境的客体。然后,因出神于这些物象或情境,使抒情主体融于客体中,或神与物游,或物我皆忘。当神游或忘我到达极致后,不能继续维持这种物我和谐时,抒情主体会幡然回到与客体的相对之中。这种抒情结构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失意之后的虚幻寄托、抑郁萦怀的短暂解脱。D、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1、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建筑美明确: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2、语言: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音乐美明确: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3、意境:金柳 新娘 招摇 彩虹似的梦――绘画美明确: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新诗特点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把“五四”以后的诗歌视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就其主流而言,新诗的特征主要为:(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和一个纵队,在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启蒙下,它是以现代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为思想基础的,集中表现了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命运、民族命运的关注,并在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加强。(二)以改变诗歌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为武器,经历了真正的“诗界革命”,而与旧传统决裂,有意识地摆脱古典诗词的严整格律,终于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从很接近旧诗的诗变到很自由的新诗”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75第一单元 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雨巷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等内容。 
 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雨巷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  诗两首《再别康桥》《雨巷》教案_高一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人教版高一语文 必修1 第一单元第二课教案《诗两首》教案【教学设想】 本课所选的两首诗...  ...毛泽东 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雨巷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  【教学目标】 1、通过意象、联想、反复朗读等方式体会两首诗作者所表现的情感。 《再别康桥》 :依依别情、悠悠深情、宁静、温柔、细腻。 《雨巷》 :着重体会...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人教版,必修1) 第1单元 2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  ...毛泽东 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雨巷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2_高一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单元 1...?教案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雨巷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  3.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 《雨巷》写于 1927 年夏天,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2) 《再别康桥》 ①音乐美 这首诗韵脚整齐(全诗分为七节,每节二、四句...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一. 教学目标: 《...2. 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三...(2)诗歌的压韵 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学初体验800字随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