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杜甫颔联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

杜甫《蜀相》阅读答案附意思翻译赏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⑴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⑵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
⑶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4分)
(5)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4分)                                                                          
⑴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⑵&自&和&空&最好。这两个字巧妙地衬托了祠堂的荒凉冷落,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茂盛的草独自欣赏春色,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这里。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无人欣赏。一&空&一&自&足以表明后人已把武侯呕心沥血缔造的一切遗忘,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层意思。这两个字使颔联含意更加丰富。
⑶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4)不能。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诗歌意境。(2分)&自&和&空&表现了诗人见满院萋萋碧草,闻叶间数声黄鹂,感叹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凉的情感。(2分)
(5).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2分)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2分)
6. (1分)作为律诗,本诗用字精当,韵律和谐,就对仗而言,第二联最为工整。
7. (3分)以下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8. (4分)&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8、(1)&寻&字表明杜甫此行不是漫不经心的信步由之,而是专程拜访(2)&寻&为下面的诗句张本叙事,引出下面对蜀相祠堂的描写(3)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强烈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报国之志的感慨
9、蜀相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总领全篇,从远观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自为问答,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
10、《蜀相》颔联中哪两个字最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11、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答: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参考答案:1、首联和颔联写景,点出了丞相祠堂(古迹),通过描写祠堂、柏、碧草、黄鹂等景物,并用&自&和&空&,营造了寂寞悲凉的意境氛围。颈联和尾联叙事抒情,写了关于诸葛亮(古人)的三顾茅庐、平定天下、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2、作者的情感态度:(同病相怜型)诗人借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表达对其的称颂、崇敬、仰慕之情,同时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3、艺术手法:首联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
颔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对眼前景,思祠中人,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
颈联、尾联用典。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蜀相》是伟大的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相关阅读:
------分隔线----------------------------
古诗文图片鉴赏杜甫《蜀相》阅读答案附意思翻译赏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⑴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⑵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
⑶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4分)
(5)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4分)                                                                          
⑴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⑵&自&和&空&最好。这两个字巧妙地衬托了祠堂的荒凉冷落,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茂盛的草独自欣赏春色,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这里。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无人欣赏。一&空&一&自&足以表明后人已把武侯呕心沥血缔造的一切遗忘,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层意思。这两个字使颔联含意更加丰富。
⑶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4)不能。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诗歌意境。(2分)&自&和&空&表现了诗人见满院萋萋碧草,闻叶间数声黄鹂,感叹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凉的情感。(2分)
(5).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2分)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2分)
6. (1分)作为律诗,本诗用字精当,韵律和谐,就对仗而言,第二联最为工整。
7. (3分)以下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8. (4分)&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8、(1)&寻&字表明杜甫此行不是漫不经心的信步由之,而是专程拜访(2)&寻&为下面的诗句张本叙事,引出下面对蜀相祠堂的描写(3)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强烈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报国之志的感慨
9、蜀相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总领全篇,从远观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自为问答,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
10、《蜀相》颔联中哪两个字最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11、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答: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参考答案:1、首联和颔联写景,点出了丞相祠堂(古迹),通过描写祠堂、柏、碧草、黄鹂等景物,并用&自&和&空&,营造了寂寞悲凉的意境氛围。颈联和尾联叙事抒情,写了关于诸葛亮(古人)的三顾茅庐、平定天下、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2、作者的情感态度:(同病相怜型)诗人借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表达对其的称颂、崇敬、仰慕之情,同时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3、艺术手法:首联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
颔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对眼前景,思祠中人,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
颈联、尾联用典。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蜀相》是伟大的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相关阅读:
------分隔线----------------------------
古诗文图片鉴赏杜甫〈蜀相〉中对于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二字的解析。_百度作业帮
杜甫〈蜀相〉中对于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二字的解析。
杜甫〈蜀相〉中对于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二字的解析。
…………这不是我高中的考试题么?汗……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白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两句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自’‘空’各说明草虽绿,鸟声虽然好听,但是无人欣赏,正如杜甫,虽有满腹经纶,但是怀才不遇。
碧:由于,因为空:只,只能
写出了杜甫怀才不遇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空有什么含义?_百度知道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空有什么含义?
我有更好的答案
“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这两句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有情中景,景中情。
“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自是自己享有,空是空有,台阶上的嫩草自己享有这美丽的春天,叶子后面的黄鹂空有一副好嗓音却没人听,喻怀才不遇
老杜诗风素有“沉郁顿挫”之说。所谓“沉郁”者,当是着眼杜诗之意境以及蕴蓄在其中的情感;而“顿挫”主要说的是杜诗语言、韵律方面的特色。正如苏轼不是所有的词都豪放旷达,杜甫也不是所有的诗都“沉郁顿挫”,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小诗,语句轻盈,情感显达,令人心旷神怡。然而,杜诗的不同凡俗之处,还是其诗境之阔大和情感的低回起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的是景,而后来者听到的是心声——唐王朝宏大气象的回音在诗圣心中引发的共鸣。“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属于兴寄遥深的典范,一“自”一“空”,兴尽悲来,翻覆之间,便有推不开的沉重,可谓平中见奇,一波三折。教学中,不少教师都不忘对句中的“自”“空”重锤敲打,...
胡磊啊!这个自吧,就是,我也不清楚。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杜甫〈蜀相〉中对于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二字的解析。_百度作业帮
杜甫〈蜀相〉中对于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二字的解析。
杜甫〈蜀相〉中对于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二字的解析。
…………这不是我高中的考试题么?汗……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白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两句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自’‘空’各说明草虽绿,鸟声虽然好听,但是无人欣赏,正如杜甫,虽有满腹经纶,但是怀才不遇。
碧:由于,因为空:只,只能
写出了杜甫怀才不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蜀相 杜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