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庄战地4战役解锁武器及用的的武器

曾以82名勇士与上千日寇殊死搏斗,在各个历史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现为“叶挺独立团”二营四连
刘老庄连 浴血重生看今朝(不朽的英雄番号)
番号,一组普通的数字,但与这组普通数字关联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却让它们变得不普通不平凡。在抗日烽火中,我军涌现出了一批战功卓著的英雄集体,也留下了一个个不朽的英雄番号。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不朽的英雄番号》专栏,让我们一起回顾战史,重访战场,重温英雄部队的赫赫战功,聆听我军不断发展进步的铿锵足音。
“刘老庄连”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老红军连队,其前身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一营一部,其后转隶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现为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叶挺独立团”二营四连。抗日战争期间,该连为掩护我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上千日寇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全连82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演绎了革命战争年代铁军官兵的悲壮传奇。战后,江苏淮阴人民为了纪念此次战斗,在当地挑选了82名优秀青年重新组建了四连,新四军三师七旅命名该连为“刘老庄连”。
解放战争时期,“刘老庄连”从东北打到海南,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曾获得“胜利南下”锦旗一面,记大功一次;1950年在解放海南岛的战斗中,“刘老庄连”创造了木船打军舰的奇迹,被传为佳话;新世纪以来,“刘老庄连”官兵继续传承连队的优良传统,扎实奋进,努力拼搏,先后参加了“铁拳—2004”涉外演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连续9年被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如今,这个英雄连队正积极向机械化、信息化转型,连队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硕果。
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小锹砍断了,就用双手掐;双手负伤了,就用牙齿咬……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厮杀后,82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杀死日军170多人,杀伤日军200余人
推开“刘老庄连”荣誉室,入口处陈列柜内一面泛黄的连旗吸引了记者的视线。连旗正中是“刘老庄连”几个大字,下半部分是新四军的署名和授旗年份“1943”。“刘老庄连”指导员朱卫国告诉记者,这面连旗就是当年四连重新组建,新四军军部命名四连为“刘老庄连”授予的连旗。
每位“刘老庄连”的官兵都知道这场刻骨铭心的战役:1943年3月,日军第17师团和伪军在苏北淮海区一带“扫荡”,企图以铁壁合围歼灭新四军主力。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为掩护我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在刘老庄一带展开防御。3月18日上午9时左右,完成合围的1000余名日军和600余名伪军在旅团长川岛的指挥下向4连发起第一次总攻。4连82名勇士在连长白思才的带领下,借助交通沟顽强抵抗,接连击退日军进攻。
临近黄昏,日军指挥官川岛见久攻不下,改变战术,对4连进行诱降。然而,4连的回答是一排排飞出的子弹。川岛恼羞成怒,利用重型火炮对4连阵地狂轰滥炸,4连损失惨重,战至黄昏全连仅剩20余人,并且大都负了伤,在10多个小时的战斗中,全连官兵没有吃过一粒米,喝过一滴水,个个筋疲力尽。
日军发起第五次进攻,攻到了4连前沿。连长白思才高喊一声“杀啊!”跃出战壕,指挥员李云鹏挥动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紧随连长白思才冲了上去。在一片气壮河山的喊杀声中,战士们端起刺刀,一跃而出,与敌人展开白刃肉搏。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小锹砍断了,就用双手掐;双手负伤了,就用牙齿咬……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厮杀后,82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杀死日军170多人,杀伤日军200余人。
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曾称:“全连82人全部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刘老庄战斗结束后,当地82名青年重新补入四连,组建了新的“刘老庄连”。在长达72年的时间里,江苏淮阴刘老庄总会有人到“刘老庄连”参军入伍。正是通过这种简单而永恒的坚守,“刘老庄连”的血脉得以传承。
李彩慧,刘老庄乡人。2009年,李彩慧应征入伍,成为连队又一批来自刘老庄的兵,也是刘老庄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士兵。
每年3月18日,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罹难日,连队都要组织向先辈宣誓、评选“新时期刘老庄勇士”等纪念活动;每年新兵入伍、新干部到位,第一堂课就设在连队荣誉室,第一项任务就是熟知连史,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刘老庄八十二壮士》,一代代刘老庄传人不断接受精神洗礼。
从长江大堤到汶川震区,从胶东湾口到东南沿海,从中原腹地到维和战场,从抗战烽火中崛起的“刘老庄连”官兵,正以崭新的姿态大步走来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8个大字,是“刘老庄连”的连魂。在72年的历史征程中,奋进在强军征途中的刘老庄传人焕发出的“报国敢赴死、逢敌必亮剑”的敢战血性仍然光鲜夺目。
日,一个中国步兵史上不可抹除的拐点。“刘老庄连”官兵燃起鞭炮、敲着大鼓,看着10辆国产最先进的轮式步战车开到连门口。根据军委命令,连队所在的某红军师由摩托化步兵师整建制换装成为我军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师。
这在“刘老庄连”官兵看来,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当年的82勇士浴血奋战、连续退敌,亮出了“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但当时的武器只有些仿造枪、“歪把子”。接装仪式上,全连官兵庄严宣誓:“过去我们钢少气多,现在我们有了先进的步战车,钢多气更足,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转型路上勇当先锋!”
为了实现素质重塑,官兵们张扬出当年82勇士的血性,逼着自己脱胎换骨。九班长张刚波当年只有初中学历,为了解决新型电台“发热停摆”故障,拿着图纸一点点拆卸检查,找到那个被击穿的二极管时,才恍然发现已是深夜凌晨,人去库锁;驾驶员孙春景在测试战车爬坡越障的极限性能时,不慎被撞掉两颗门牙,他让军医只作简单消毒,转身又冲进战车……
5年之间,全连官兵自己编写了30多种教案,制作了20多种训练器材,2002年底总部考核验收时,全连19项课目全部优秀,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
今天的“刘老庄连”已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组训精通、保障得力的骨干尖子队伍,驾驶专业95%的士官获得二级以上专业训练等级证书,所有指挥士官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专业技能,技术士官比例明显加大。
“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演,全连官兵与享誉世界的俄罗斯军人同场演兵,两国军人密切协同,互补长裋,成为整个演习的亮点;
去年,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出征南苏丹,以“刘老庄连”命名的维和连队编入其中,受命出征的连队官兵以过硬的战斗素养,在万里之外闪耀中国人民的“和平之光”。
从长江大堤到汶川震区,从胶东湾口到东南沿海,从中原腹地到维和战场,从抗战烽火中崛起的“刘老庄连”官兵,正以崭新的姿态大步走来。(记者 冯春梅)
责任编辑:李丽莉
·····
新闻24小时热点击排行&&& & 正文
气贯长虹的民族壮歌——刘老庄战斗的前前后后
  刘老庄是苏北淮阴一个普通的村庄,68年前发生在这里与日军殊死相搏的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从此使这个村庄与“铁军”的一个连队联系在一起,与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荣光联系在一起。
  日伪蠢蠢欲动 我军严阵以待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为了把中国变成扩大侵略的后方基地,日军将侵华兵力的75%和全部的伪军集中到敌后战场,对抗日根据地不断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在华中战场,日军华中派遣军所辖14个师团的21万人,其中11万人加上伪军15万人,用来进攻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根据地。在苏北地区,从1942年11月中旬到1943年4月,日军发动了对根据地的第二次大扫荡。
  为适应反扫荡斗争的需要,苏北全区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1942年11月,成立了苏北区党委和苏北军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兼任区党委书记和司令员、政委。淮海、盐阜两个区党委均改为地委,两个军区亦改为军分区。同时,实行精兵简政和主力地方化,除留一部作为领导机关警卫和机动作战外,主力其余部队都以营、连为单位,分别划到各县区,与地方部队结合,加强地方武装力量。
  11月14日,日军以第十三军第十七师团藤原联队为主,纠集伪军第三十六师李实甫部,计8000余人,由泗阳、淮阴、涟水和南新安镇等地同时出动,合击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沭阳县小胡庄、张圩、陈圩,妄图一举消灭淮海根据地指挥中枢,进而伪化淮海地区。
  日伪军对淮海区的“扫荡”即将结束之时,抽调驻华北的第三十五师团和驻华中的第十五、十七师团各一部,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主力及苏北各地伪军,共2万余人,由第十七师团中将师团长酒井康统一指挥,准备大举“扫荡”盐阜区。
  为保证领导机关的安全,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于日离开阜宁县停翅港,向淮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转移,日到达盱眙县黄花塘。
  根据军部指示,新四军第三师决定由张爱萍指挥第八旅、第七旅第二十一团及盐阜独立团,坚持在盐阜区内线作战;黄克诚率师部机关及地方党政机关转移至盐东地区指挥反“扫荡”&作战;第七旅主力转至淮海区和第十旅相互配合,策应内线作战。
  日,日伪军分南北两路合围“扫荡”盐阜区,以包围歼灭新四军军部和第三师及国民党韩德勤部。日军首先集中南线和西线兵力合击韩德勤部,并以部分兵力对新四军第三师实施佯攻。韩部一触即溃,一部投敌,大部退入新四军第三师根据地。
  韩德勤部退入第三师根据地后,背信弃义,亲率其主力,偷渡运河,侵入淮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山子头、界头集、金锁镇一带,并暗中勾结安徽王仲廉部,企图东西夹击新四军。
  为粉碎韩德勤等的阴谋,新四军采取先礼后兵的方针,经一再向韩德勤劝告无效后,军部被迫决定进行反击战。根据陈毅代军长的命令,除原驻淮北的第四师主力外,还抽调第二师第五旅、第三师第七旅于3月17日分别赶赴指定地点,待命行动。
  击退疯狂反扑 勇士壮烈殉国
  日军第十七师团一部在向淮海区撤退途中,沿途继续“扫荡”,寻歼分散活动于这一带的新四军主力。3月17日,在接到陈毅代军长的命令后,七旅十九团将活动在淮(阴)涟(水)地区的部队迅速集结,星夜向山子头进发。由于连日与敌激战,十分疲惫,十九团二营(欠五连)未能及时赶到集中地点,遂宿营刘老庄,准备第二天拂晓追赶大部队。
  3月18日一大早,部队准备开拔。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稀疏的枪声,跑反的老百姓说:鬼子来了!二营四连迅速占领阵地,做好战斗准备,掩护部队和群众撤离。
  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斗。这样的战斗,对于16岁就参加红军,先后经历过长征和平型关大战的连长白思才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了。他从十九团作战参谋调任四连连长后,在与日伪军的作战中,率领四连打过多次硬仗、恶仗,对自己的连队也非常了解:从苏鲁豫地区的游击队上升主力以来,在十九团这个由南昌起义时的教导团、长征时的红一军团突击四团、抗战初期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改编过来的新四军主力团的大熔炉中,部队成长迅速,战斗力不断增强;指导员李云鹏,1936年就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后被选送延安抗大学习,曾任一一五师文化教员;副连长石学富、一排长尉庆忠、二排长蒋元连、三排长刘登甫也都是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优秀军事干部。眼前这批敌人,如果人数不多,四连可以将其打回去,如果是大股敌人,则可先迟滞敌人,为跑反的群众和部队转移争取一段时间,随后沿交通沟撤出战场。
  交上火不久,白思才等人就发现敌情远超过预计。据战后我军和日军相关史料综合分析,此战日军人数有1000多人,装备精良,仅大小炮、掷弹筒就有百余门(具)。待阻滞敌人的目的达到后,四连立即沿交通沟转移。没走多远,发现交通沟断头,这时大批敌人压了过来,四连已无法撤出去,顿时陷入重围。
  为取得弹药补给,指导员李云鹏决定组织突击小组到阵地前沿抢日军尸体旁的枪支弹药。老红军、一排长尉庆忠主动站了出来,带领突击小组爬出交通沟,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抢回了一批枪支弹药,可尉庆忠在撤回途中却不幸牺牲了。
  接着,敌人又发起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冲锋,但是,每一次都是抛下一些死尸狼狈逃窜。炮击中,白思才右手被弹片炸伤,苏醒后继续来往于壕沟内,鼓舞士气、安慰伤员、指挥战斗。这时李云鹏也几处负伤,在炮火中顽强坚持写好战斗报告,白思才在上面签了字。报告叙述了战斗情况,并请求批准他们火线接纳新党员。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我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绝不给我们党丢脸,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
  由于数次冲锋无效,敌人改变了战术,集中所有山炮、步兵炮、掷弹筒,向四连阵地轰击。四连指战员凭借着比钢铁更坚强的革命意志,在一段不长的交通沟(又称“抗日沟”)里,顽强抗击。工事被摧毁,立即修复;掩体炸塌了,背包填上去;人员负伤了,包扎起来继续战斗,任凭敌人炮弹再多,轰击再猛,四连依然人在阵地在。
  炮火仍在继续,白思才和李云鹏在炮火中察看了连队的情况。经过一整天的战斗,全连只剩下不到一半了。更为严重的是,子弹也快打光了。这时敌人新的更大的冲锋即将开始。在这紧要关头,连部决定,放弃突围,最后一次迎击敌人的冲锋,更多地杀伤敌人。白思才下令,把余下的子弹集中给重机枪使用,轻机枪全部拆散,步枪也拿下枪栓,装上刺刀,准备肉搏战。该毁掉的枪支全部拆毁了,零部件一一埋入地下,文件和报刊也都销毁了,决心不让敌人捞到一点东西。炮火的浓烟把太阳都遮住了,昏天暗地。敌人又开始进攻了,他们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四连的勇士们,紧握着手中枪,纵身跃出战壕,冲向敌群……
  当夜幕降临阵地时,喊杀声终于停下来了。淮阴县张集区区长周文科和联防大队长周文忠带领地方武装赶到刘老庄时,阵地上的硝烟尚未散尽。在白天这场悲壮的搏斗中,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四连82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但日军也付出了死170余人、伤200余人的巨大代价。交通沟里,弹药射尽了,手榴弹掷光了,短枪、步枪没有一支是完整的,全部折断、摔碎,82位勇士没给敌人留下一星半点的“战利品”。在收殓烈士遗体时,意外发现一位奄奄一息的年轻战士,他以坚强的毅力,忍受着难耐的伤痛,断断续续地向大家叙述了战斗的情况。但是,由于伤势太重,失血过多,这位年仅24岁的战士,不久也与世长辞了。
  红土有幸埋忠骨 英烈美名万古传
  3月18日,刘老庄战斗打响时,山子头自卫反击战已取得重大胜利,至下午2时左右,山子头自卫反击战全部结束,全歼韩德勤总部、独立第六旅、保安第三纵队。七旅十九团主力在连夜开赴山子头过程中,因陈毅代军长军令在手,团长胡炳云虽料到四连可能会遇到一场恶战,但主力只能前进不能回头增援他们。当四连全部殉国的噩耗传来,将士们无不万分悲痛。
  3月29日,十九团在郑潭口小学院内召开追悼大会,隆重悼念为国捐躯的战友。同时,将四连在刘老庄抗击日军全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向上级写了报告。当地党委立即做出决定从淮涟地方部队涟水县总队抽调82人补入三师七旅十九团,重新组建二营四连。为弘扬烈士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新四军三师党委命名十九团四连为“刘老庄连”,并将3月18日定为八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日。
  在烈士牺牲的地方,淮阴人民当天含泪收殓了烈士的忠骸,并于三天后为八十二位烈士举行了公葬,为烈士筑起了一座三丈高的土墓,墓碑上写着&“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八十二烈士公墓”。1946年重建烈士墓,同时兴建了烈士陵园。陵园四角建有台阁,园中建了“壮志亭”、纪念堂,栽植了松柏和杨柳,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墓铭“八十二烈士墓”,并题赠挽联:“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达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还撰写了碑记。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的题词是:“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军人模范,民族光荣”;副师长张爱萍的题词是:“八二烈士,抗敌三千,以少胜多,美名万古传”。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受到了八路军总部和新四军军部领导的高度赞扬。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指出:“我们部队仍然创造了许多史无前例的英雄业绩,涌现出许多出类拔萃的新的英雄们……如著名的平型关大捷,阳明堡火烧敌机,使敌人胆寒的百团大战,狼牙山五勇士的壮烈跳崖,全排壮烈牺牲的马城村坚守战,黄烟洞保卫战,全连八十二人全部壮烈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南北岱崮坚守战,韩略村伏击战,甑家庄歼灭战,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盛赞八十二烈士浴血刘老庄是“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他还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肯定,“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
来源:淮安日报&&
编辑:hawmb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江苏文明网 版权所有>> 更多信息:
>> 最新发布微博藏友
>> 相关专题
>> 更多关于
华夏收藏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华夏收藏网合作媒体,华夏收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华夏收藏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 联系电话:5 邮箱: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以及交流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华夏收藏网发表的作品,其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24小时相关热门资讯
Copyright ,版权所有&&收藏热线:9&作者:东湖之子
发表时间: 2:04:22
点击:43652&回复:248
&&&&明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时下网络大谣又有兴风作浪之势,最明显的莫过于国粉、日杂以及美狗,这些人的论调集中在一起就是:
&&&&1、没有盟国(就是指美国)帮助中国根本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2、当时的中国军队完全就不是日本军队的对手,大日本皇军天下无敌;
&&&&3、抗战中国军才是主力,ZG军队完全就是游而不击;
&&&&4、ZG军队在抗战中“一分抗日,二分敷衍,七分发展,十分宣传”,国军主力在前线被消耗,最后内战得了便宜;
&&&&本人是一个爱钻牛角尖的人,对于某些人尤其是网络大谣说的还就不信那个邪,如果不是这些网络大谣的刺激和激励,本人还真的不会仔细研读抗日战争历史尤其是ZG军队的抗日历史,现在本人就以三个小型战例(狼牙山战斗、宋庄战斗、刘老庄战斗)驳斥一下这些网络大谣。
&&&&(一)狼牙山战斗(日军第110师团)
&&&&狼牙山战斗因“狼牙山五壮士”而闻名,参加狼牙山战斗的部队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而战斗的重点是9月25日7连2排6班与500日军的对决,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
&&&&当时6班经过参加7连在24日-25日的战斗后只有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以及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但是6班面对的日伪军几乎有500多人;按照某些“唯武器论”者看来,只有投降才是上策、就像某位最爱讲宋朝历史的BJ高中历史教师说的精神不值钱,当时整个6班的配备就是四支步枪、一挺机枪外加手榴弹,日伪军的武器配备自然就不用说而且日军配备掷弹筒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6班是毫无胜算。
&&&&但是,就是在这种不利的态势下6班取得毙敌97人的战绩,6班以阵亡3人的代价取得毙敌97人,可见八路军的单兵作战能力与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力对比就不言而喻;狼牙山战斗,八路军充分发挥了地利优势让日军的长处得不到施展,即使在弹药打光的情况下八路军还可以凭借地利之便用石头与敌作战。
&&&&因此,当日军看到狼牙山五壮士的跳崖壮举后,也整齐地排成几列站在跳崖处,恭恭敬敬地三鞠躬。(日本军人一向骄狂,是不会轻易鞠躬和低头的)。
&&&&(二)宋庄战斗()
&&&&宋庄战斗是以日发生在河北省深泽县宋家庄的那场激烈防御战而得名,参战部队为八路军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第22团下属2个连。
&&&&战斗发生在华北日军“五一大扫荡”最残酷的时期而作战对手却是日军第26师团独立第12步兵联队的联队长坂本吉太郎大佐指挥2个步兵大队,这一仗无论在兵力上、武器装备优势上日军都处于明显上风且日军机动性强,按照当时许多人的想法团长左叶和这2个连已经是凶多吉少;因为日军与国军作战中一个步兵大队可以打垮装备精良的中央军一个师,也就是说被2个步兵大队包围那是在劫难逃。
&&&&但在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22团2个连的战士通过依托地道、围墙以及在村里抢筑了三道“壁里藏身”,从6月9日早上开始通过与日军16小时的激战,共击退日军38次冲锋,最终八路军以阵亡32人、负伤41人的代价取得毙伤日伪军1200人(其中击毙日军600余人)并使日军指挥官坂本吉太郎大佐重伤(1945年终站时为日军少将)的战绩且八路军分路突围而去。
&&&&残酷的“五一大扫荡”中冀中平原的地形完全不利于我军进行防御作战,我冀中军区7分区22团下属的2个连依托城墙、地道并通过抢建筑防御工事建立三道防线,这样使日军的炮火优势尤其是掷弹筒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在街道作战中八路军通过白刃战、肉搏战以及手榴弹解决了武器弹药不足的短板,所以说宋庄战斗的意义就在于面对强大的日军不要惊慌尽量才用“以己之长攻其之短”。宋庄战斗可以说是日军版本的“关家垴战斗”,这一仗在精神上给日军以重创,对日军的士气打击甚大,日军骄狂的心态受到严重打击。如由马垒据点出击的日军100多人,第二日生还者仅28人。其中队长在精神上完全垮掉,用手枪自杀;另有7名士兵在向东方顶礼膜拜之后,亦集体上吊自尽;剩余残敌因为思想苦恼至极点,竟至互相埋怨、扭打达一个多小时。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笃信武士道的日军官兵在亲历了如此一场战斗之后,实在不能接受八路军只是如此一支小部队而已,这是对他们的信仰的一次沉重打击。
&&&&(三)刘老庄战斗
&&&&刘老庄战斗,是新四军在苏北刘老庄抗击日军进攻的战斗。日,日军第17师团驻江苏省淮阴、涟水步骑兵3000余人,分十一路突然合击在淮阴县六塘河沿岸一带的淮海抗日根据地党政领导机关,企图一举摧毁。为掩护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2营第4连主动在刘老庄阻击敌人。18日,第4连与敌1000余人激战,先后打退敌五次冲锋,毙伤日军170余人。最后,弹尽援绝,就与敌进行白刃格斗。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等全连82人全部牺牲。战后,新四军第3师命名第4连为“刘老庄连”。
&&&&日军的进攻越来越凶。他们用机关枪对着路沟两头处打过来,迫击炮、掷弹筒像热锅炒的苞谷似的,前后左右到处爆炸着,有几颗炮弹落在了沟心里。敌人是想用猛烈的炮火毁灭四连这个坚强的堡垒。“同志们,赶快用背包堵起来!”白连长嘶哑的声音叫喊着。大家立即拿起背包拚死地推上去,几分钟堆起了两段短墙头,挡住了敌人的炮火。突然,李指导员的头部中弹,他一声不响地跌倒地上,鲜血喷涌,淌满了脸。战士们惊叫起来:“指导员!指导员!” 指导员惨白的脸上被鲜血染红了,但他不感到一点痛苦似的,嘴角、眉间露出笑影。他慢慢地摇着右手,喃喃着,意思叫大家不要管他。白连长跑过来,抓住李指导员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仇恨的烈火冒上了他的头顶,烧干了他满眶的眼泪。敌人又冲锋了!白连长跳起来,将驳壳枪一丢,端起一根上着刺刀的长枪,鼓着血红的眼睛,喉咙里迸出粗哑的声音:“同志们,上起刺刀拚呀!” 敌人第六次冲锋被打下去了。战士们雪亮的刺刀上染上了日军的血。可是在敌人猛烈炮火下,突围还没有成功。子弹打完了,怎么办?连长发话了:“我们决不让敌人抓住一个活的,也不让敌人得到一支好枪。这都是我们用鲜血换来的。同志们,把机关枪和多余的步枪统统破坏掉!” 战士们握紧上好刺刀的钢枪,决心同日军肉搏!日军借着夜幕降临,像蠢猪似的涌到四连阵地前沿,四连战士们手端刺刀一跃而上,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刀枪撞击之处,发出日军的惨叫声。战士们的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铁锹砍、牙齿咬,一场悲壮的白刃战,终因敌众我寡,八十二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这一战四连共打死打伤日寇500余人。战后,淮阴人民在刘老庄修建了烈士陵园、纪念碑和壮志亭,烈士们的英名和事迹将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史册上永放光彩。
&&&&通过这三个小型战例,我们可以知道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战绩给予了日本侵略军以重创,在这些日军参战部队中不乏日军所谓的“皇军精锐”;在狼牙山战斗中与八路军作战的是日军特设师团第110师团(主要由日军第10师团预备役在乡军人组成),在宋庄战斗中与八路军作战的是日军驻蒙军第26师团(后调往太平洋战场编入南方军),在刘老庄与新四军作战的是日军第17师团(后调往太平洋战场编入南方军),所以说在当时我军的武器装备要是达到日军的一半水平是绝对可以将日军驱逐出国土。
&&&&&&&&&&&&让我们向伟大的先烈致敬!
&&&&让我们向那些为了民族独立自由而战的人致敬!&&&&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213楼 214楼 日本鬼子敢把炮楼修到根据地里就是知道TG的军队没有大口径火炮,就是有也没有炮弹,国民党也不会给,打一个炮楼要伤亡几十人还不定打不打得下来,而且打下来几乎没有缴获,TG的战术就是速战速决,不能拖延,周围的鬼子会很快赶来增援,很多时候就是挖地道挖到跑楼底下用炸药实施爆破,就这样成功的机会也不多,毕竟小鬼子也不是笨蛋。
208楼 215楼 234楼 240楼 241楼 这个也不能怪当时的国民党战场指挥官 ,国民党军队甚至到49年逃台的时候,组织形式(特指精锐部队,普通部队更烂到没边)依然是军校系基层指挥官(这种指挥官战场经验缺少,权威性差,不被壮丁们背后打黑枪就算烧高香)++加壮丁(谁被抓来,心里都不会乐意去送死)的形式。这种形式下的部队组织,一旦离开视野内的指挥,极大可能形成溃崩状态~~士兵不知道该干什么,指挥官找不到自己的士兵。结果就是漫无目的的集体盲动。枪声一响,极大可能炸营,漫山遍野的到处乱窜。所以在国民党军事史上,你几乎就找不到夜战成功的案例。雨天,雾天与夜战类似,所以国民党战场指挥官按照自身部队水准,做出这种判断并没有错~~
187楼 第一个打进汉城的志愿军六十军,当国军时有个外号“五十熊”。结果只换了一身衣服……蒋公啊,你输的不冤
关家垴八路有松山国军那样的大炮没有?有松山国军那样的空中支援没有?不是我吹捧八路,八路在没有火炮(不要把那几门迫击炮算成大炮),没有空军,甚至弹药也不足的情况下勇猛攻击,几天之内几乎全歼 了冈崎大队,使日军再也不敢以大队规模对根据地进行扫荡。而国军呢,火力优势空中优势兵力优势,还把仗打成那样,如果没有李弥,是不是还要打到鬼子自己饿死?
215楼 234楼 240楼 241楼 打松山的国军雨天不攻、雾天不攻,实乃是千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仁义之师!!
215楼 234楼 240楼 实际上,远征军最后攻克松山堡垒,确实是用的这个方法。只是前前后后10万余人想了3个半月才想出了这个办法。要是我兔的话,无论哪支部队,估计最多1个星期,就能用土攻法把1300鬼子直接送下地狱!
215楼 234楼 松山战斗打的实在太窝囊!此战斗如果由四方面军的许世友,王近山等将领去指挥,他们肯定会用徐帅的打法,挖地道,埋炸药,送鬼子坐飞机上西天!!!!
为什么后世有人称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呢?孙子兵法上说,以正合,以奇胜。这中流砥柱不是万里长堤,长堤挡水那是国民党的事情,他们装备精良、经费充足,为国家百姓抵挡洪水义不容辞。而八四姥姥不疼,爷爷不爱,自力更生、艰苦奋战,身处巨流之中傲然挺立,关键时刻出手振奋军心、民心,这才是砥柱之石。
花生米,多亲切的称呼,有营养,又美味,没有花,朴实无华,不爱出风头,能炒菜,能榨油,这一称呼充分反映了蒋公的特性:好吃,易消化,有油水,爱给别人做嫁衣。
215楼 实际上是1300余日寇,也就是说松山战役实力上,远征军和日军人数对比差不多是100:1伤亡比例是7:1(松山战役国军战死7000余)最让人觉得可耻的是,松山鬼子整整拖延了远征军3个多月,等远征军扫清松山日寇,整个缅北大会战基本就结束了。也就是说,从国内参加缅北大会战的远征军,不但寸功未得,还丢人丢到家!这还是在远征军经过数年整编和训练的结果。在武器装备,人员训练,指挥能力方面是整个国民党军中最好的(排除雇佣军驻印军)而松山上的鬼子隶属于56师团113联队,属于日军典型的二流师团!于昭和15年(1940年)组建。前身是日军留守第一师团(也就是传说中的预备役)松山战役还不是所谓的滇西大反攻中,远征军最丢人的。最丢人的是之后,56师团,差一点切断十万远征军的补给线,反包围整个10万远征军。(传说中的1万余人包围10万条猪的神迹)还好,天气作美,美军空军能够及时增援,空投补给远征军。要是天气不作美,弄不巧又是一场野人山大溃逃!(PS:野人山大溃逃也是因为56师团穿插切断第一次远征军退路导致)老实说,我兔确实厚道,像这样丢人丢到家的战斗,我兔官方从来不拿来说事。我兔对国民党军在抗战中的表现从来都是掩盖失败,突出亮点。遮掩过错,抬起惨胜!
229楼 人家那是打滚打出脑瘫de恶果。
被逼的,弹药太少,武器装备奇缺
181楼 186楼 原因很简单,你在台湾。
看文字的时候认真点,你老师没教过你?还是你断章取义习惯了?
26楼 在敌后的发展是需要争取民心的,尤其是在被日寇占领的地区,不抗日,不保护老百姓,谁支持你,发展?——生存都成问题。
如果抗战爆发前,所有的中国军队由太祖指挥,绝对大部分日本鬼子过不了鸭绿江,原有的关东军和华北驻屯军也会被赶出去。
貌似没好好学习的恰恰是您吧,经典战役描述的再怎么壮怀激烈,结局再怎么粉饰,都绕不开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多数会战都是哪会战哪沦陷,淞沪会战,上海沦陷,徐州会战徐州沦陷,武汉会战,武汉沦陷,国军的会战其实就是一次次的国土沦丧。
215楼 这样的废物硬是从鸭绿江“溃逃” 到三八线
加载更多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滑铁卢战役武器装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