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心得公后商子秦孙后代

作者:铎洪 思明 来源:孟春公祠墓修建理事会秘书处
上一篇:下一篇:
共有评论 0 条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谢氏网() &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谢氏网是谢氏宗亲研究和交流谢氏族谱、谢氏源流、谢氏家谱网络平台,为谢氏家族提供谢氏文化、谢氏名人、谢氏名胜等信息 Email: 谢氏QQ群:你的位置: &
& 详细内容
潮汕谢氏宗亲拜祭先祖共祈国泰民安
来源: 时间: 15:42:11
阅读:27235
12月2日,来自粤东各地及海内外谢氏宗亲欢聚于潮安县文里的谢氏大宗祠,共叙宗亲情谊,共畅和谐之音。各地谢氏宗亲尊长,在供奉先祖的神座前,以民间传统祭祖仪式,拜祭先祖,共祈国泰民安。
文里谢氏尊长谢悦正拜祭先祖
广州花都的书法家谢纯钧
英歌舞助威,书法长卷增彩。早已扬名地区的文里英歌队的108名好汉,以节奏强烈,健壮有力的英歌舞,喜迎前来谒祖的各地谢氏宗亲。一位来自广州花都的书法家谢纯钧更在大宗祠门口,在一条长13.88米,宽1.2米的长卷上,以巨笔挥毫亲书&广东潮汕谢氏大宗祠祭祖誌庆&,庆祝祭祖仪式完满成功。难得一见的名家书法展示,使展示现场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观赏宗亲。大家纷纷以各种摄影设备定格精彩。贺辞写好后,谢纯钧向笔者说:我也是谢氏子孙,如此隆重、喜庆的场面的祭祖仪式,我首次见到,我非常高兴。乘着这股喜庆,我于供奉先祖祠堂前,亲书这幅书法长卷,庆祝此次祭祖仪式圆满顺利。
谢纯钧的书法长卷
谢氏大宗祠拜祭先祖现场
相关链接:
潮汕谢氏大宗祠,位于潮安县庵埠文里东郊村。祠址原为壶山公祠重建改称,旨在于团结海内外宗亲,热爱家园,为国家四化建设作更大贡献。
潮汕谢氏朔系出上古炎帝神农氏,六十三传至中古申伯公,周宣王之无舅也;至宋末,谢氏来潮始祖壶山公,领铁牌为潮州总管,偕祖妣郡主夫人赵氏带忠勇十七将,于宋理宗时工莅潮,堪平盗寇,安宁邑乡,功在当时,泽及后代,迄今将八百载,子孙蕃衍于粤东八市十县、海洋彼岸,人数众多,脉传至今合辈三十二世,历代人才辈出,慰为岭南盛族。
责任编辑:
喜欢本文,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精彩不断!
您还可以分享到:
更多关于:
文明上网,杜绝攻击性言论。
“没有转型之前,我们自产的鲜菇主要做批发,每天凌晨3时就要起床,寝食不定...
昨天上午,副市长陈少宏带队对潮州市春运第一天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
连续七天的国庆黄金周是个非常难得的假期,汕头市不少体育团体、体育热心人士...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郡南谢氏世族宗祠修复纪事
本站搜索:
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郡南谢氏世族宗祠修复纪事
来源:潮州新闻网
转发 字体:|2546人浏览
四百多年老宗祠重焕光彩 &&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郡南谢氏世族宗祠修复纪事
由饶宗颐先生题写的&谢氏世族宗祠&
各地谢氏宗亲理事会赠送的锦旗
谢氏世族宗祠   世德堂举行揭牌仪式
修复前的谢氏世族宗祠
谢氏世族宗祠大厅
  修复后的谢氏世族宗祠
  在市区南春路东侧,屹立着一座金碧辉煌、古色古香的祠堂,它就是具有400多年历史,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潮州郡南谢氏世族宗祠。作为我市比较少见的兼具明清建筑风格的宗祠,如今它刚刚修葺一新,重新焕发了光彩。
  400多年老宗祠名噪一时
  潮州郡南谢氏世族宗祠于明嘉靖壬子年(1552),由谢氏先人谢麟之玄孙谢淮及六世孙顺庆府副知训谢承志建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据潮州郡南谢氏宗亲理事会副会长谢树煌介绍,郡南的谢氏宗祠有很多,如长房祠、六房祠、七房祠&&作为&大宗祠&的谢氏世族宗祠,曾名噪一时。宗祠座东南朝西北,二进格局,面宽12.15米,进深27.9米,占地面积338平方米。祠堂分前座、天井和主座三部分。宗祠前墙嵌有明万历七年&谢氏世族宗祠碑记&一通,前座门楼为垂花柱连拱承檩构架,门厅为木瓜抬梁构架,主座为驼墩抬梁构架,供奉着谢氏先人谢麟及其子谢■、其孙谢纪三代。
  谢氏世族宗祠兼具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这在一般的潮州宗祠建筑中十分罕见,对研究潮州明、清祠堂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它既有明朝线条简洁、结构大气的建筑风格,也有清代建筑的精致华丽、色彩丰富的特点。2011年,谢氏世族宗祠被列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群策群力修复宗祠
  潮州南门外,是谢氏宗亲聚居的地方。半个多世纪前,从南门古到春城楼,不少地名、建筑都同谢姓有关。明代至民国期间,郡南谢氏出仕、出贵人数众多。如今,郡南谢氏宗亲在各地有3万多人,分布在潮汕四市、香港及东南亚等地。
  谢氏世族宗祠见证了谢氏宗族的鼎盛时期。不过,在历经400多年的风雨侵蚀后,宗祠墙体已破烂不堪,大部分结构也被白蚁蛀蚀,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新中国成立后,宗祠曾被一家抽纱社所用,整个天井变成了工厂。文革期间,它更是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多年来,修复谢氏世族宗祠成了谢氏宗亲们的共同愿望。他们迫切盼望着早日修复祠堂,让它重焕光彩。去年7月,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谢氏海内外宗亲的鼎力资助下,郡南谢氏宗亲会理事会多方筹集了近400万元,着手对谢氏世族宗祠进行修复。众多谢氏宗亲及社会热心人士都热情参与宗祠的重修工作,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其中,谢氏宗亲谢贤团、谢锦鹏各捐资100万元,谢嘉鸿捐资20万元。
  为了恢复谢氏世族宗祠的原有风貌,郡南谢氏宗亲会特地聘请了一家具有多年古建筑工程修复经验的专业公司,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有关规定,以&修旧如旧&原则对祠堂内的残损部分进行修复。另外,工程在保留明清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在宗祠正门两侧墙壁增饰石雕,天井增设南北两廊,既美观又实用。
  通过历时一年多的紧张施工,整个工程于今年10月全面完成,完整地恢复了谢氏世族宗祠的原貌。宗祠雕梁画栋,美不胜收。瞧,屋顶上的嵌瓷色彩绚丽,栩栩如生;屋檐下的木雕、墙上的壁画华丽典雅,气势非凡。
  传承美德连结乡谊
  在谢氏世族宗祠里面,一副对联引起记者的注意&&&宝树千寻祖宗植,心田一片子孙耕。&谢树煌告诉记者,这副对联是由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亲自题写的,它是一代代谢氏宗亲行善积德、扶贫济困的真实写照。
  据介绍,谢纪公祖三代人一生行善积德、扶贫救济,为潮州做了许多好事。&重修宗祠,除了恢复原先的建筑风貌,更重要的是传承弘扬先人的美德。&谢树煌说,宗祠的修缮意义重大,这是谢氏族人共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连结着浓浓的乡情乡谊。&它不仅让海内外谢氏宗亲有一个缅怀先祖的地方,而且将激励着我们继承先人&崇尚礼仪,以德为本,扶危救济,敦亲睦族&的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中,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宗祠不只是缅怀先人的地方,其功能逐渐向多样化发展。潮州郡南谢氏宗亲理事会理事谢典烈告诉记者,谢氏世族宗祠将为社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宗祠近期开放后,社区的老年人平时可前来这里休闲娱乐。&
  潮州郡南谢氏
  &南门谢&这三个字,在潮州口语中不只是字面所指的&潮州南门外的谢姓&,还引申为&了不起&等意思。
  潮州&南门谢&是东晋会稽谢氏的后代,是开基潮汕谢氏始祖谢升一的子孙。宋淳■(1241年-1252年),谢升一被皇帝封为总管,偕夫人赵郡主,率忠勇十七将入潮,统辖惠、潮、梅三州。剿平盗寇,守土抗元。
  元代至正三年(1342年),谢升一的第六代孙谢南隐(号振宗,字汝器)因避&驿骚&从揭阳梅岗谢坑迁居潮州南门外,他的儿子谢麟、孙谢■、曾孙谢纪等几代人,创下了&南门谢&的基业。
  &南门谢&的开创者,虽没有像晋代谢安、谢玄等先祖那样出将入相,定邦定国的盖世功勋;也没有莆田&神童&谢斯立前辈那样&一脉六代七进士,文物英才出谢门&的文韬武略。不过,明代广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钱藻篆写的《谢氏世族宗祠碑记》中提到,&麟子■,■子纪,皆以孝友起家,乐意喜施,质行著乡闾&、&自麟至纪三世,隐德笃行,潮人皆自已不及也。&
  谢氏先人谢麟及其子谢■、其孙谢纪等几代人乐施好事,使郡南谢氏美名远播。他们之中,谢纪的事迹尤为突出,被举为潮州乡贤,被朝廷授为&将士佐郎&,他逝世后当时潮州知府林和为他写了墓志铭。
标签: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谢氏世族宗祠&&修复
[责任编辑:longge]
主办:中共潮州市委
潮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潮州市密码管理局
潮州市信息管理办公室
承建:中国电信潮州分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www.&&&&粤ICP备号&&&&联系QQ:
建议使用IE7.0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子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