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草藏道包裹出库是什么意思思,想得到具体的解释

缅甸_缅甸的意思_缅甸是什么意思_缅甸什么意思_缅甸的解释_百科全书_911查询
输入词条名称进行查询,例如 缅甸
缅甸 缅甸的意思 缅甸是什么意思 缅甸什么意思 缅甸的解释
缅甸基本资料独立日:1月4日(1948年)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9∶5。旗面为红色,左上角有一深蓝色的小长方形,里面绘有白色的图案——14颗五角星环绕着一个14齿的齿轮,齿轮中空,内有一株谷穗。红色象征勇敢和果断,深蓝色象征和平与统一,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德。14颗五角星代表缅甸联邦的14 个省、邦,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业和农业。 国徽:中心为一个由谷穗环绕的有14个齿的齿轮,上面绘有缅甸地图。谷穗两侧各有一个狮子,狮子被誉为缅甸的国兽,称圣狮,是吉祥的标志。顶端为一颗五角星,在其两侧和谷穗周围装饰着缅甸花卉;底部的饰带上用缅文写着“缅甸联邦”。国家政要: 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Than Shwe),1997年11月任职。 自然地理:缅领土有676581平方公里。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马来半岛之间。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东北与中国为邻,东南与老挝、泰国毗邻,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的50%以上。 人口:缅甸有约五千两百万的国民,60%的缅甸国民为缅族。主要的法定少数民族为掸族(10%)、克伦族(7%)、孟族(2%)、克钦族、克伦尼族(1%)、钦族(2%)、若开族以及印度人、孟加拉人、华人(3%),但是缅甸官方目前不承认印度人、孟加拉人、华人为法定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缅甸语,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懂英语和汉语。89%的缅甸人信仰佛教,其他人信仰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以及原始部落中的拜物教。 首都: 仰光 (Yangon),位于伊洛瓦底江入海分支仰光河左岸,是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仰光自然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世界闻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于2500多年前,高达百米,塔顶镶着4300多颗宝石。整个高塔用20516张金片贴住,形成了昼夜金碧辉煌的外观。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缅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输出港之一。缅甸新行政首都内比都: “内比都”位于仰光以北 390公里,属缅甸中部地区。从“内比都”再往北320公里是缅著名古都曼德勒。“内比都”座落在勃固山脉与本弄山脉之间锡塘河谷的狭长地带,北依山势, 南望平川,战略地位重要。最近缅甸官方公布了新首都的几组数字:全市总面积2724.75平方英里(包括下辖彬马那县、达贡镇和雷威镇),人口 924608人。主要居民为缅族,另有掸、克钦、克伦、克耶、德努、勃朗、勃欧等少数民族杂居于此。农业和林业为支柱产业,主要作物有稻米、黄麻、柚木、 蔬菜、水果等。日,缅甸政府发言人、新闻部长觉山准将说,缅甸政府部门已从6日起开始分批迁往缅甸中部城市彬马那。觉山证实,已经开始搬迁的首批9个部门包括外交部、国防部、 商业部和农业部等。其他政府部门也将陆续迁至彬马那。彬马那是缅甸中部的一个县级城市,位于仰光以北390公里处,距缅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约300公里,附近有勃固山脉依托,目前常住人口估计不足10万。彬马那现有农业、林业和畜牧业3所大学。发展简史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英国于年间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37年缅脱离英属印度,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1945年全国总起义,缅甸光复。后英国重新控制缅甸。1947年10月英国被迫公布缅独立法案。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建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日改称“缅甸联邦”。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1000多年前,缅甸人就开始把佛经刻写在一种叫贝多罗树的叶子上,制成贝叶经。正如李商隐诗中提到“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在缅甸5300多万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缅甸的每一个男人在一定时期内都必须削发为僧。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蔑视。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庙必建塔,缅甸全国到处佛塔林立。因此,缅甸又被誉为“佛塔之国”。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的佛塔使缅甸成为旅游胜地。缅甸历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当时缅甸的伊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将缅甸划分成“上缅甸”和“下缅甸”是英国殖民统治后的人为划分。相传西元前20 0年骠人(Pyu)进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区,并掌控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通商之路。两世纪之後孟族来到锡唐河(SittangRiver)流域,而在849年缅甸人接管骠河流域并建立蒲甘城(Pagan)。 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国王(KingAnawrahta,1044年-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为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以小乘佛教为国教。阿奴律陀国王相继征服掸族和孟族,也不断扩展领土。在阿朗西都国王(King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时,小乘佛教逐渐成为主流,并在13世纪初期达到顶盛。当时建造的3000馀座寺庙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统治者忽必烈率领元军大举入侵而结束了蒲甘王朝。此後,缅甸进入了掸族时期。东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缅人莽应体(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统一缅甸,成立东吁王朝而自称为王,并於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後莽应龙(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与实力犟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Ayutthaya)交战而耗尽了资源,最後因勃固城於1599年被阿卡族占领而迁都阿瓦(Ava)。东吁王国最终在1752年没落。1753年,缅人雍籍牙(Alaungpaya)出现,赶走当时攻占阿瓦的孟族人,并建立大光城。贡榜王朝(1752年-1885年)1782年-1819年是波道国王(KingBodawpaya)主政的专制时期,因其多次企图入侵泰国的野心,使得当时占有印度的英国不免忧心缅甸可能造成的威胁。殖民时期(1885年-1948年)英国和缅甸间的紧张局势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两次的英缅战争中达到高峰。英国在这两次的战争中均获得胜利,最後攻占勃固城并将此地称为下缅甸。在英国人进入缅甸後,上缅甸的经济也显著好转。1886年,英国再度赢得第三次的英缅战争,此时英国将缅甸纳为印度的一省,并将政府设於仰光。在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缅甸的交通和教育获得大幅改善。英国人致力开发水路,使得无数蒸气船得以航行於依洛瓦底江。铁路和道路也获兴建和改善以弥补水路的不足。此时,大量的印度移民涌入导致劳工廉价,造成地方经济受到威胁。因此缅人开始产生对印度人的仇视,以致在1930年爆发反印度人的暴动。 1936年,在英国统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选举中,巴莫博士(Dr.BaMaw)当选为英国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国创建一套独特的缅甸宪法,同意缅人可以控制自国内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在1942年5月占领缅甸,成立以巴莫为首的缅甸执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对英国殖民政府、渴望独立的昂山将军(Gen.AungSan)组织了缅甸独立义勇军,1942年他率军与日军一起参加了对英军的战斗,然后在日军支持下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1943年,巴莫与昂山等人受邀访问日本,他们回国重组缅甸政府,昂山成为国防部长。1944年,昂山开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国一方,并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缅甸独立是有效的。战後的缅甸仍受英国控制,昂山则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昂山的继承人德钦努(ThakinNu)继续领导独立运动,在英国议会日正式承认缅甸独立之后,於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缅甸联邦。经济发展农业是缅甸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作物主要有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甘蔗和黄麻等。缅甸森林资源丰富,全国拥有林地3412万公顷,覆盖率为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产量最大的国家。柚木质地坚韧、耐腐蚀,是人类用钢铁造船以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缅甸将柚木视为国树,被称为“树木之王”、“缅甸之宝”。缅甸盛产的玉石和宝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工农业发展缓慢。1987年1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日,政府颁布《国营企业法》,宣布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农民可自由经营农产品,私人可经营进出口贸易。目前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1992-95年缅甸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年均增长率达7.5%。1995年缅政府制订了年度至年度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力图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五年发展计划期间,缅甸年均经济增长率达8.4%。2001年度,政府制订了04/2005四年经济发展计划,并制定经济年均增长10%的目标。同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通货膨胀,使经济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由于美等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及本身经济结构的封闭性和脆弱性,缅甸经济仍然未走出困境。政治情况日,丹瑞大将出任国家恢委会主席。丹瑞执政后,撤销宵禁令和两项军管法令,陆续释放1200余名“政治犯”,各大专院校亦于8月24日复课。1993年1月,缅政府召开制宪国民大会。但政府与国内最大反对派全国民主联盟(以下简称“民盟”)的矛盾并没有化解。1995年7月,民盟总书记昂山素季被解除软禁后,双方对抗升级。同年11月,民盟退出国民大会;1998年5月,民盟举行庆祝该党大选获胜八周年大会,通过13点决议,要求限期召集议会、进行对话和无条件释放所有政治犯等;同年9月,民盟宣布成立由吴昂瑞任主席的10人议会代表委员会,行使议会权 力。政府称此举违法,采取措施进一步限制昂山素季的活动,不允许其赴外地和在周末发表路边演讲,双方矛盾激化。1996年月12月,仰光部份大学生上街游行,政府再度关闭军校以外的所有大学直至2000年6月,国民大会从1996年4月起休会至今。 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日成立,系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由19人组成。三军总司令丹瑞大将(SeniorGen.ThanShwe)任主席,三军副总司令兼陆军司令貌埃二级大将(Vice Senior Gen.MaungAye)任副主席, 三军总参谋长杜拉瑞曼上将( Gen.ThuraShweMann)政府现政府成立于日,几经改组,内阁成员由最初的9人增至目前的42人。主要成员如下:总理兼国防部长丹瑞大将,副总理:貌貌钦(MaungMaungKhin)中将、丁吞(TinTun)中将、丁拉(TinHla)中将,军队事务部长丁拉中将(兼),农业与水利部长纽丁(NyuntTin)少将,第一工业部长吴昂当(UAungThaung),第二工业部长苏伦(SawLwin)少将,外交部长吴温昂(UWinAung),主席府部长埃博尔准将(Abel),国家计划与经济发展部长吴梭达(USoeTha),交通部长拉敏瑞(HlaMyintSwe)少将,商务部长比宋(PyiSone)准将,饭店与旅游部长苏伦少将,邮电通讯部长温丁(WinTin)准将,财税部长吴钦貌登(UKhinMaungThein),林业部长吴昂蓬(UAungPhone),内政部长丁莱(TinHlaing)上校,社会福利与救济安置部长盛他(SeinHtwa)准将,畜牧水产部长貌貌登(MaungMaungThein)准将,宗教事务部长吴昂钦(UAungKhin)。?行政区划全国分七个省和七个邦。七省:伊洛瓦底省、马圭省、曼德勒省、勃固省、仰光省、实皆省和德林达依省,是缅族主要聚居区。七邦:克钦邦、掸邦、钦邦、克伦邦、克耶邦、孟邦和若开邦,多为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文化教育语言缅甸语文属汉藏语系下的藏缅语族;居民以农耕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学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响。以蒲甘王朝为代表,建于十一世纪初,以蒲甘为首都。设行政组织,订立法律,雕刻及绘画艺术相当发达;并且以自创的缅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并成为经书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筑以“纠苏吉刚佛塔”为其代表。僧伽在整个缅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纪传入缅甸,在西元十一世纪时成为缅甸居民普遍的信仰,并且延续至今。教育全国共有中、小学校40505所,在校学生为755万,比1988年新增建中、小学校7000多所。目前,缅甸共有大学154所,比1988年增加122所。大学在校生为90多万。新闻出版报纸均为官办,全国发行的报纸有3种:《缅甸之光》缅文版、《缅甸新光》英文版和1992年9月复刊的《镜报》。地方性的报纸有仰光出版的《首都报》、曼德勒出版的《曼德勒报》和《雅德那崩报》3份。此外,全国还有约140种杂志和期刊,较著名的有《妙瓦底》、《秀玛瓦》、《威达意》、《视野》和《财富》等。1997年11月,华文报纸《缅甸华报》创刊,是全缅唯一允许公开发行的华文报刊,后停办。缅甸通讯社为国家通讯社。官办的“缅甸之声”是唯一广播电台,建于1937年。目前用缅甸语、英语及八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全国有两个电视台,“缅甸电视台”建于1980年,“妙瓦底电视台”创办于日。目前,缅全国各地共有电视转播站177个,全国各省邦大部份地区都能收看电视节目。 节日饮食文化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咖啡、奶茶,吃点心。如面包夹黄油、果酱、乳酪、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讲究油、辣、香、鲜、酸、咸。宏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炸烤食物易于保存,凉 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尤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和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鲜美。双边协定中缅双边协定 日,中缅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日,中国驻缅大使姚仲明和缅商业与合作事业部部长德钦达钦分别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三年贸易协定,这是中缅签订的两国间第一个贸易协定。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航空运输协定》在仰光签署。日,中缅正式通航。日,中缅两国签署《中缅邮政协定》。1957年底,两国正式通邮。日,中缅两国政府签订新的贸易协定。日至29日,奈温将军访华。周恩来总理和奈温总理代表两国政府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日,中缅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有关中缅边界的所有未决问题,在、条约中都得到了公平合理的解决。日,缅贸易部长貌伦率政府代表团访华,中国对外贸易部部长白相国与貌伦分别代表政府签署新的中缅贸易协定,双方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 日至15日,外经贸部副部长李国华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缅,与缅贸易部副部长吴昂当签署《中缅两国关于边境贸易的谅解备忘录》。日至28日,国务委员罗干访缅,两国签署《中缅两国边境地区管理和合作协定》。日至6月1日,外经贸部副部长李国华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缅,与缅国家计划和经济发展部长埃博尔准将签署《关于成立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联合工作委员会的协定》。日至2月3日,唐家璇副外长访缅,两国签署《中缅两国政府互免外交、公务护照签证协定》。日至12日,应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邀请,缅和发委副主席貌埃上将访华。双方签署《中缅关于未来双边关系合作框架文件的联合声明》。日至18日,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访缅。中缅双方签署了《中缅科技合作协定》、《中缅旅游合作协定》。日至20日,中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访缅,与缅矿业部部长翁敏准将签署《中缅两国关于开展地质矿产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日至15日,江泽民主席访问缅甸,随访的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与缅甸国家计划与经济发展部部长吴梭达签署《中缅两国政府关于鼓励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此外,双方还签署了《中缅渔业合作协定》、《中缅边防合作议定书》、《中缅动物检疫及动物卫生的合作协定》和《中缅关于植物检疫的合作协定》。日至11日,丹瑞大将访华,两国签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卫生合作协定》和《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与缅甸体育部体育合作协定》。日,在中国国务院吴仪副总理访缅期间,中国商务部陈健部长助理与缅甸外交部吴钦貌温副部长签定了《中缅两国政府关于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此外,中国贸促会与缅甸工商总会也签定了合作备忘录。日,在缅甸总理钦纽上将访华期间,中国信息产业部与缅甸邮电通讯部签定了《关于信息通讯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日,中国与缅甸签署了一份修建石油和天然气管线的协议,使中国进口的油气资源通过缅甸运抵中国西南部地区。它也正在考虑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修建输油管线、高速公路或铁路,与新疆相连,另外再建设一条穿越东南亚连接中国和新加坡的铁路。文化交流中缅文化交流简况 中缅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缅两国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文化交流不断扩大。1960年中国国庆期间,缅甸政府总理吴努率领由文化、艺术、电影代表团组成的400多人友好代表团访华,并在北京举办了“缅甸电影周”。1961年1月缅甸独立节期间,周恩来总理同样率领由文化、艺术、电影代表团组成的530多人代表团回访缅甸,并在仰光举办了“中国电影周”。两国领导人率如此庞大的友好代表团互访,充分体现了中缅两国之间的“胞波”情谊,成为两国文化交流史佳话。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缅高层文化代表团互访频繁,中方访缅的有:文化部副部长姚仲明(1980年)、朱穆之部长(1985年)、刘德有副部长(1990年)、潘震宙副部长(1997年)、孟晓驷副部长(2004年)。缅方访华的有:缅甸文化部副部长吴丹貌(1987年)、蓬敏部长(1990年)、吴昂山部长(1996年)、吴梭纽副部长(1998年)、吴温盛部长(2000年)、梭温貌 副部长(2004年)。 1996年10月,中缅两国文化部签署《文化合作议定书》;2004年10月,两国教育部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缅甸联邦政府教育部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2005年11月,缅文化部长基昂少将率缅政府文化代表团参加了我国在广东省佛山市举办的“亚洲文化部长论坛”,并出席了第七届“亚洲艺术节”。两国建交以来,在大文化范围的互访团组已达600多起。尤其是自1998年以来,缅甸国家艺术团每年应邀参加由我国主办的“亚洲艺术节”。2006年9月,缅甸文化部特派10人民族乐队参加在京举办的第八届“亚洲艺术节”。1955年、1994年和1996年,中国国宝级文物佛牙舍利三次巡礼缅甸,受到缅甸政府和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大事年表1044年︰形成统一的国家。 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1937年︰英国又将缅甸从英属印度划出,由英国总督直接统治。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 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重新占领缅甸。 日︰建立缅甸联邦。 1974年︰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日︰改称缅甸联邦。 1988年9月︰成立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日︰缅甸举行首次多党制大选。但军政府不移交权力于政党。 日︰缅甸成立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取消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 日︰缅甸政府突然宣布由仰光迁都至彬马那。缅甸的法语名字是Birmanie。地理概况缅甸是一个气候温和,自然景色秀丽的国家。这里有着葱郁的密林,雾气缭绕的群山,还有那静静流淌在山间的小河,处处都流露着这个国家的天然和质朴。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缅甸一年四季气候宜人,而这里的诱人景致也随气候变化而不停变幻。缅甸文坛上流行的十二季节诗就是来描写大自然所呈现的这种丰富多彩。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接界,中缅国境线长约2185公里,其中滇缅段为1997公里;东部与老挝和泰国毗邻,缅泰、缅老国境线长分别为1799公里和238公里;西部与印度、孟加拉相连,缅印、缅孟的国境线分别为1462公里和72公里。缅甸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2655公里。缅甸的形状就像一块钻石,从南到北长约209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925公里。缅甸南端的维多利亚角处于北纬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缅中边界线居于北纬28度,缅甸大部分地区 都在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缅甸最西部的孟都处于东经92度线附近,东端的缅老界河湄公河在东经101度线附近。首都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东经96度线上,缅甸的标准时间就以东经96度为准。缅甸面积约67.85万平方公里。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相接,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西、东为山脉环绕。北部为高山区,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开山脉,东部为掸邦高原。靠近中国边境的开卡博峰海拔5881米,为全国最高峰。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间为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地势低平。伊洛瓦底江全长2150千米,流贯南北,富灌溉航运之利。东北部的萨尔温江境内长1660千米。大部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7度。曼德勒地区极端最高气温逾40度。1月为全年气温最低月份。平均气温为20度以上;4月是最热月,平均气温30度左右。降雨量因地而异,内陆干燥区500-1000毫米,山地和沿海多雨区毫米。缅甸的矿藏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钨、锡、铅、银、镍、锑、金、铁、铬、宝石等。缅甸的森林覆盖率为50%左右,全国拥有林地3412公顷。盛产柚木、铁力木、藤、竹等,是世界柚木产量第一大国。粮食作物以生产大米为主,素有“稻米之国”美称。还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甘蔗、花生等。重要城市魅力之城——曼德勒 曼德勒(Mandalay),是曼德勒省的省会、著名的故都、缅甸的第二大城市,位于缅甸中部偏北的内陆,人口约80多万,是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曼德勒的巴利语名称为“罗陀那崩尼插都”,意为“多宝之城”,系明东王1857年命名;又因缅甸历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旅缅华侨称它为“瓦城”。 曼德勒是昔日缅甸皇朝的最后一个首都,在缅甸历史上曾有过的多个古都,只有曼德勒的王城被较为完整的保存下来,虽然王宫是被毁后重建的。曼德勒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伤心的过去,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是缅甸精神生活的源泉,以佛教和数千个身披黄色袈裟的僧侣及众多佛塔而著名。仰光是缅甸的首都,而曼德勒是缅甸传统文化的心脏和宗教中心,全市有大小佛塔1000多座,高僧、学者、艺术家和文豪多云集于此。现在,曼德勒已成为旅游的中心,主要旅游景点有曼德勒山、曼德勒皇宫、摩诃牟尼佛、独一无二寺、金庙、古道陀石经院和情人桥等。在曼德勒旅游,一是看佛教胜迹,二是看古代文化,三是看缅甸中部的田园风光。曼德勒是缅甸第二大工业城市,主要有纺织厂、木材加工厂、啤酒厂、碾米厂、农机厂、枕轨厂、水泥厂、汽车装配厂、机械制造厂和化工厂等。夜幕下的曼德勒 站在曼备勒山上,随着那一轮血红的太阳沉下地平线,视线内的市街、古塔、寺庙,便被一层桔红色的纱缦罩住了。朦胧中,远处的绿树、竹林、河流、村舍,渐渐隐进了一片暮色,而街上却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光。这个称为多宝之城的缅甸第二大都市,就像有万千颗珍珠宝石在闪烁。缅甸能从屈辱的历史中走出,人们忘不了那个光辉的日子。50年前的3月27日,缅甸人民为了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他们在祖国的忠诚儿子昂山将军等人领导下,举行了全国性 起义。曼德勒在反法西斯的历史上,也曾写下了血与火的篇章。许多缅甸人在说到这点时,还给人们讲述了中国抗日远征军在曼德勒,在伊洛瓦底江沿岸浴血奋战的故事。他们说戴安澜将军是为抗日牺牲的,也是为缅甸人民的独立自由牺牲的。面对夜幕中的灯火,觉得那是一个个高洁的灵魂在闪烁。中国抗日远征军将士的英烈们,不就是这星海中的一粒么?血浓于水的中缅友谊,就像伊洛瓦底江一样,把我们两国紧紧连在了一起。在星河中的水上餐厅,举杯共祝缅甸军队的光荣节日,共祝中缅友谊万古长青。代表团的张昆华团长朗诵陈毅元帅的“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的诗,觉丹将军用汉语高呼“中缅友谊万岁!”席罢,觉丹邀请我们观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团的访缅友好演出。夜色中的曼德勒广场,走出了温馨和神秘。友谊在这儿握手拥抱,欢乐在这儿激起如潮的掌声。大名鼎鼎的阎维文,唱起了缅语歌曲《淋湿了全身》,舞蹈家沈培艺等跳起 了欢乐的缅女舞,韵味悠然的女雪姑娘,也唱缅语歌曲《细雨蒙蒙》,还有那个在国际上得过金奖,从羊城走来的“小和尚”唐彬彬的钻桶,使全场观众看得如痴如醉。缅甸风俗,凉爽意味着美好。在这闷热的旱季,中国军人艺术家的清湛表演,就像一阵清风吹进了人们的心中,又像蒙蒙细雨给大地送来了甘霖,也像泼水节欢乐祝福,淋湿了全身。我们和缅甸主人一样,陶醉在胞波的情谊中。风俗礼仪缅甸是世界上大米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柚木等木材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其他农产品还有甘蔗、花生、豆类、芝麻等。 缅甸是宗教意识很浓的国家。在缅甸的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纱、手持黑伞的僧侣,全国僧侣有10几万,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2万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个是和尚,佛教徒中每个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出家的年龄一般在10岁上下,出家时间,在以前最短为一年,现在已缩短为7夭。也可以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为僧。出家手续十分简便。因此,在缅甸有出家容易,还俗也容易的说法。和尚在缅甸普遍受人尊敬。每天天一亮他们就出去化缘,人们都很乐意给予布施,有的还惟恐布施不及时、不周到;也有人早早就把饭莱做好,到家门口来恭候和尚来化缘,也有的人家甚至常年负责数名和尚的饭食。在农村,当人们见到和尚(特别是法师)时,都要就地跪拜,和尚出门乘坐车船,旁边的人都会自动起身让座,买票时,不是把钱直接交给售票员,而是把钱包打开,由售票员自己来取。和尚们摒弃一切杂念,苦行修道,认为这是达到幸福境界的唯一途径。他仍有许多禁忌,对妇女不能直视,即使是稍微触及一下女人的衣裳,也会认为使苦心孤诣的修行化为乌有。和尚不准杀生,但可以吃肉。男子在出家期间不能娶妻,要想结婚必须在还俗之后。缅甸信佛教的善男信女们朝拜佛像时不是烧香,而是奉献鲜花。每个家中均供奉有佛像,奉献的鲜花天天要换因此使得缅甸鲜花行业生意兴隆。过去,到缅甸人家里作客,都要进门脱鞋,现在这种习俗已渐有改变。进入佛塔或寺庙时,任何人都要脱鞋,就是国家元首也不能例外,否则被视为对佛的最大不敬,有时还可能要招来麻烦。缅甸人对佛极度虔诚。平时,即使天气炎热山路崎岖,赤脚拜佛的人仍络绎不绝。过去到缅甸人对牛无限崇拜,敬若神明。对“神牛”不准鞭打、役使,更不可宰杀。“神牛”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拿出最好的食物奉献给它。在路上或闹市中如遇上“神牛”,行人和车辆都要暂时回避。逢年 过节,缅甸人要举行敬牛仪式。 商务活动必须注意,在缅甸,女性地位高,不可歧视女性。认为左手是不洁的。男女不可牵着手走路。游客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轻率的举动,会被视为“罪恶滔天”。跨坐石佛像上拍照,会惹出麻烦,甚至有可能被课刑。一般人决不会坐在高过和尚的坐位,商客必须“人境随俗”。为了接待和尚,缅甸商人天大的事可不管,约会也只好改期。缅甸人喜爱鲜明色彩,也喜欢用猫头鹰作图案。他们除了喜欢穿“纱笼”以外,,还爱用金首饰,不少人宁愿节衣缩食也要买一二件首饰佩戴。妇女首饰除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镯之外,还有金脚镯,男人简单些,通常是金项链、金戒指翻金钮扣。缅甸男人头上爱扎素色裹巾,缅甸人称之为“岗包”。女子穿的纱笼一般很薄,配有底裙,有的还系上银带或装饰钮扣,最隆重的盛装是穿着白色蝉翼纱的上衣和红色的纱笼。在缅甸,不论男女平时很少穿鞋袜,不是光脚,就是穿拖鞋或有孔的凉鞋,政府官员只是在接待外宾时才穿鞋袜缅甸人以米饭为主食,吃饭不用筷子,也不使刀叉,而是用手来抓。有爱好洗澡的习惯,一般早晚各洗一次。 缅甸人的口味特点是酸、辣、清淡,不油腻,类似中国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爱吃鸡、鸭、鱼、虾、虾酱、鱼酱,喜食咖哩,要求略带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们喜欢用水果做莱。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以及炒过的辣椒籽,吃起来又酸、又咸、又辣、又鲜。缅甸人喜欢鲜明的色彩,例如传教徒所穿的番红黄色装束。缅甸人名字的传统性特点是有名无姓,并往往在名字之前加上一定的称谓词,以标明其性别、年龄、官位、尊卑及特定的感情色彩。成年、幼年或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往往加“貌”,意即自谦为“弟弟”或向对方慰称“弟弟”。对长官或受尊辈的男子,其名前往往加“吴”,意即敬称对方为“叔叔”、叫“伯伯”。对平辈或年轻的男子,名前往往加“郭”,意即称对方为“兄”。 缅甸人认为在星期二做事情必须做两次才能成功。所以,一般人都避开在星期二做事,缅甸人有个风俗,每逢星期五这一天,忌讳乘船渡河。缅甸人送给别人东西时,必须在星期一至星期六进行,星期天禁忌送物。尤其禁忌送衣服、纱笼等。避讳母鸡在布上下蛋,以防破财。避讳旅途遇蛇,若遇蛇,则应返回并推迟行期。忌在“安居期”(从缅历4月15日至7月15日)结婚、宴请、迁居、娱乐,僧人亦不得外出。严忌不脱鞋就进入佛塔或寺庙。忌睡高床。在吃饭时,须按照男右女左的习俗入座。旅游礼仪到缅甸旅游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当地宗教习俗。缅甸是个佛教的国度,生活中的各种礼俗都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在缅甸首都仰光的大街小巷,花间树丛,常可见到各种鸟在追逐嬉戏,原因在于当地人养成了不杀生的习俗,是他们视乌鸦为“神鸟”,对其倍加爱护。他们对牛也敬若神明,在闹市遇上“神牛”,行人和车辆都要回避让路。不论何人,即便是外国游客,进入佛塔或寺庙时,也都必须脱鞋。佛教习俗到缅甸去访问或旅游,置身于虔诚的佛教国度里,所见所闻无不印有佛教影响的影子,你会身不由己地受到佛教思想的感染。到缅甸人家里去做客,你会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供有佛龛。有钱人家供金佛、银佛、玉佛,收入一般的人家供木雕佛像,家境贫寒的人家供纸佛像。拜佛是缅甸人每天必做的一件大事。人们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市场上去买各种鲜花插在佛龛上,然后早拜祈祷。晚上睡前还要进行晚拜。每逢节假日,缅甸人常到寺庙去拜佛听经,或到远近有名的佛塔去拜塔。 缅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乐善好施。在缅甸,几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施舍已成为缅甸人的一种习惯。缅甸人施舍不讲究物品的贵重而注重是否心甘情愿。缅甸有句俗话:“心诚的人施舍一个像榕树籽一样小的东西可以得到像榕树那样大的报答;心不诚的人即使施舍榕树一样大的东西,也只能积下榕树籽那样小的功德。”缅甸人认为,如果能在炎热的夏天向过路人施舍一杯清凉洁净的水,则是一件很积德的事。所以,你会看到,在缅甸人自家大门口,在市内公共汽车站,或在公园、佛塔等场所,总放有盛满清水的水罐和水杯,供过路人饮用。缅甸人的施舍和捐献到处可见。数以万计的佛塔和数不清的寺庙是人们捐款修建的;全国32万僧尼的斋饭、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布施的;就连市内公共汽车的凉棚、公园里供游人小憩的亭子和石凳也都是教徒捐钱修起来的,上面都刻有施主的名子。缅甸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捐钱修佛塔。他们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临死时把全部积蓄捐献出来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却心愿。在缅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业后继有人,被认为是一件积德的事情。对孩子来说,从此可以“成人”,受到社会的尊重,是一件荣耀的事。孩子做剃度一般有3种形式:单独一家一户做剃度;几家几户联合起来给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门、街道、学校或集市为单位给孩子做剃度。举行剃度仪式的前一天下午,要举行盛大的游行仪式。人们给将要剃度的孩子戴上王冠,穿上王服,肩披彩色绶带,骑上高头大马。有人给牵马,有人撑金伞,队伍浩浩荡荡。一队打着佛教旗帜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姑娘走在队伍的前面,接着依次是载有吉祥大鼓的车、骑在大象背上顶盖金伞的三藏经保护神、手持僧用八宝器的剃度小孩子的父母、手捧槟榔盒和花盒的姑娘、缀满准备布施给僧侣的各种日用品的如意树等。晚上一般要请来剧团唱戏,通宵达旦。正式举行剃度的当天上午,要在鼓乐的伴奏下乘专车到大金塔转一圈,再进寺庙给孩子剃发,穿袈裟,听戒规,然后布施斋饭。第三天,家长们要集合在一起,请法师在临时搭起的彩棚里诵经。家长跪坐在地上,手里拿着小壶或水,一边听经一边把杯里或壶里的水一滴滴地倒于盘子里或地上,叫作“分福”。意思是给孩子做剃度所积的功德不可自己独享,要大家分享。孩子剃度以后,一般在寺庙里当一周、两周、一个月或几个月小沙弥后可以还俗,有的从此皈依佛门,成为佛家弟子。缅甸人历来十分尊敬僧侣。在古代,佛教大法师就是国王的国师。国王见国师必须赤脚膜拜。召见法师时要主动让开宝座以示尊敬。人们见到僧侣要停步,双手合十。躬身施礼。在现代,缅甸人对僧侣的崇敬之情丝毫未减。对僧侣讲话要用敬语,出门坐车或乘船,要给僧侣让坐。若因佛事出门,国家要负责给僧侣买票。求见僧侣要行五体投地礼。哪怕是亲生父母见了刚刚入佛门的儿子也要行此大礼。民间节日缅甸的主要民间节日 泼水节----4月中旬,缅历1月底2月初,一般持续4天,第5天为缅历新年首日。浴榕节----4月下旬,缅历2月月圆日举行。将菩提树(榕树)视 为佛的化身。在最炎热干旱季节给榕树淋水,有希望佛教弘扬光大之意。点灯节----10月,缅历7月月圆日。传说佛祖在雨季时到天庭守戒诵经3个月,到缅历7月月圆日重返人间,凡间张灯彩迎佛祖归来。敬老节----10月,缅历7月。传说众僧侣在雨季守戒3个月后跪请佛祖训示。后人效法,在此期间举行敬老活动。献袈裟节----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缅历7月月圆至8月月圆期间,善男信女要向僧侣敬献袈裟。在8月月圆日点灯迎神,举办各种娱乐活动,此日又称“光明节”。作家节----12月上旬,缅历9月1日。古时举行拜神活动,从公元1782年起演化成敬拜和奖励“像神一样崇高的”大作家们。1944年缅甸作协正式确定为“作家节”。服饰文化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153个民族,主要有八大民族:缅族、克钦族、克耶族、克伦族、钦族、梦族、若开族、掸族。各个民族有其特色的民族服装,独显其民族文化。同处于缅甸区域文化内的八大民族,在文化上有着共同的特点,也有着自己特色的文化。在服饰上这八大民族有着一些相同的特色,如这八大民族的女士都穿纱笼,男式都扎包头。但是在装饰上的不同就显示出了民族特色。缅甸是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国家,在仰光,超过80%的人还穿着民族服装。无论男女,下身都穿纱笼,男式叫“笼基”,女式叫“特门”。虽然男女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较为鲜艳。男女上衣均为右衽,也有对襟的。男人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衫,用一条或粉红或黄或白的薄纱或丝绸帕包在头上,作为出席盛会的礼帽。女子的上及多为斜襟长袖衫,衣袖长而窄,颜色多为乳白色或粉红色。为了适应热带气候,多用薄纱制成。妇女一般都留长发,卷发髻,并插花,还特别喜欢佩戴各种首饰。缅甸人很少穿鞋袜,男女老少都爱穿拖鞋。 缅甸是一个传统的国家,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在其服饰文化上也保持着缅甸的传统。缅甸人喜穿传统的民族服装,各个民族有其特色的民族服装,缅甸男女下身都围纱笼,男式的称为“笼基”,女式的称为“特敏”。男女纱笼的穿法不一样,男式的笼基是在腰际结一个花球,女式的是左右裙端扭成带状,互相结住。平时的生活中缅甸人都喜欢肩挎一个很有民族特色的颜色鲜艳的长带包。出席正式场合时的服装都很讲究。男士要穿无领的对襟长袖外衣,内穿衬衣,并且头上戴用一条素色的薄纱或丝巾裹扎好的“岗包”,下穿拖鞋;女士正式场合穿颜色鲜艳的服饰,梳各式高而光亮的发髻,并戴鲜花。特色小吃越式春卷 春卷几乎已成为越南的「招牌菜」,初次品尝的人一定会被这道菜的「排场」吓一跳,一盘春卷、一盘生菜、一盘米纸、一盘米粉、一盘青瓜酸荞头辣椒、一盘香花菜、几碗配料和鱼露等,将整张桌子占了大半。原来如何将这些材料「配合」,也是一门学问,首先,必须将切割好的米纸摊在手掌上,然后依次放上生菜,春卷,香花菜,米粉,青瓜等…包裹好后沾上调配好的鱼露吃。越式春卷的作法和中式春卷差不多,里面的馅材料也相当多,所不同的是,越式春卷是以薄如纸的米皮作外皮,可炸食,另有一款可生食名叫「沙律卷」馅料全熟,沾鱼露或虾酱食即可。甘蔗虾 越南著名的一道菜,是用鱼露来沾甘蔗虾。鱼露的做法是用海鱼,加入盐混合捣碎后,就能产生鱼露,通常制作过程中要加井水过滤,才能制作出上等的鱼露,吃的时候可加 辣椒或凤梨汁稀释。喝法式滴露咖啡,也是越南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是在杯子内放炼乳,杯口罩上铝制过滤器,在过滤器内放酌咖啡粉,再用热水冲泡,让咖啡滴到杯子内与炼乳混合,饮用时加冰块,风味非常独特。 甘蔗虾是越南另一道名菜,它的作法是将配了材料的虾胶裹在去了皮的甘蔗外围,然后放在炭火上烤熟。食用时,可以仿包春卷的手法沾鱼露或椒盐吃,也可以不醮任何调料直接食,剩下的甘蔗因在火上烤过已经干萎,不过也可以啃啃的。这道菜看似容易,但唯有用新鲜的虾肉跺碎后加材料搅成胶状,才能黏住甘蔗,而且如何将甘蔗的甜味渗入虾肉内而又不让虾肉太老,恐怕也需一番功夫。糯米鸡享用一顿越式全餐时,糯米鸡经常作为主菜。虽然名为糯米鸡,但实际上是由一份糯米饼和一份烤鸡组成。糯米饼是用糯米粉加蛋、水揉成团饼状,然后放入油锅中炸成金黄色的膨松脆饼;烤鸡则在炭火上以蜂蜜涂抹烤熟。食用时,可分开沾酱油或胡椒吃,也可以将鸡肉包在糯米饼中吃。牛肉七味 当共同用餐的人数多时,建议不妨来一客牛肉七味。顾名思义,牛肉七味即以牛肉为素材,用七种不同的方法烹调出七种口味,包括:煎、煮、烤、炸、蒸、涮、名称则为牛肉醮醋、铁板牛肉、翠绿卷、网油牛肉、牛肉饼、沙律牛肉、牛肉粥,每道菜的风味都完全不同,大慨越南所有的牛肉吃法都在其中。如果觉得份量太多,也可只点单项。大头虾、软壳蟹这两道菜并没有特殊的料理方式,但由于大头虾和软壳蟹都是越南的特产,所以也是越南菜桌上的常客。一般食用大头虾时,为了保持鲜美的海味,大多用水蒸熟后沾胡椒盐、柠檬汁吃,特别在十月旺季时,大头虾特别肥美,常见可重达一公斤的货色。软壳蟹的作法也很简单,沾上木薯粉后清炸,除了有毒的腮需去掉外,所有其他部份都可不必去壳即可吃。酸汤火锅酸汤大慨是最大众化,也是“没有选择余地”的热汤。主要是以生鱼为汤底,加入白霞、虾仁、酸子、香茅、蕃茄、菠萝、葱、小豆芽、香菜等入锅炖煮,味道非常酸,也非常鲜,除了当汤喝外,也可泡米粉或饭来吃。前面所介绍的几道菜,多半是越南餐中的“名菜”,但在市场或路边,也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小食,其中最出名的大慨是牛肉河粉,也是许多越南人的早餐和宵夜,如果你稍微留意路边的小摊档,会经常发现小桌上放着一锅煮熟的鸭蛋,胆小的女士们可得小心,这不是普通的鸭蛋,而是已经快孵化成小鸭的“鸭仔蛋”。据说,鸭仔蛋非常滋补,尤其对于妇女更为有益。不论男女老少都把它当成点心或宵夜,特别喜爱拿它来配酒之肴。据从未吃过鸭仔蛋的表示,起初看到毛骨成形的鸭仔时,实在觉得恶心,但提起勇气喝上一口蛋汁后,味道竟然如此鲜美,从此便爱上它了。吃鸭仔蛋时,可随各人喜好而加点胡椒盐或紫苏叶.另外,在越南街头巷尾经常可见小贩兜售长条的法国面包、粽子、烤米纸、猪脚粗粉、猪红粥、糯米饭以及各式糕点,尝遍名菜之余,不妨停下来品尝一下民间的风味。景点介绍仰光(Yangon)仰光地处富饶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仰光河下游.距出海口34公里.是缅甸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人口500多万.仰光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绿树成荫、鲜花常开.有“花园城市”之称。仰光古称“大光”.十八世纪中是仰光河畔的一个渔村。1755年改名为“仰光”(缅文意为“战争终止”)。仰光港为深水港.可进出万吨轮.是缅甸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仰光也是全国的航空枢纽.北郊建有敏加拉洞国际机场。仰光市内主要景点有:大金塔(ShweDagonPagoda):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点,踏高110米,坐落于市内一座小山上,表面涂有72吨的黄金,塔顶由近3000克拉的宝石镶嵌而成。整个建筑群非常雄伟,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夺目而耀眼。传说是保存有佛祖八根头发的商人两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历史。大金塔缅语名“瑞德宫”塔.耸立于仰光市中心丁固德拉山岗上.是仰光市的地标。大金塔始建于公元前588年.相传塔下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八根佛发.是著名佛教建筑和人类文化遗产。在缅甸百姓心中有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每逢月圆曰或佛教节日.大金塔都有盛大的佛事活动.香客信徒云集。大金塔主塔高368英尺(110多米).占地14英亩.从底至顶按坛台、云锣座、缘钵钟座、飞檐座、莲座、蕉包的次序层层砌高。顶部由宝伞、风标和钻球组成。镶嵌着无数的宝石翡翠.最顶端镶有重76克拉的钻石。4座中塔和64座小塔呈众星捧月状环绕在主塔四周。风格各异,错落有致.整体合一,每座小塔的壁龛内均供奉着大小不一的佛像。主塔和小塔上贴满金箔.仅主塔贴金就重达7吨多。大金塔上下四周悬挂1万多枚金银风铃,风吹铃动,声传四方,悦耳动听。大金塔东、南、西、北四方建有四道正门,每门入口处均有造型独特的缅式狮身人面兽守护。南门建有电梯.供国宾及外国游客登塔使用。塔东北角有一棵菩提古树.相传是从释迦牟尼金刚宝座的圣树苗中移植而来。东北角和西北角有两座古钟.一座约16吨。系1778年缅王捐铸。另一座约40吨。系1841年缅王捐铸。塔南侧为大金塔博物馆。陈列着信徒捐赠的佛像、金银器皿和其它物品。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高大的合欢树和棕榈树丛中.皇家大湖(缅语名“甘道基”),如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在仰光市区,湖西的高岗上矗立着金光灿烂的大金塔;湖东是美丽的卡拉威宫,湖北面是绿树成荫的昂山公园,湖岸环绕着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赏湖滨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宽大的柚木平台,是远眺、拍摄大金塔和卡拉威宫的绝佳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观赏倒印在湖中美丽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卡拉威宫卡拉威宫是缅甸风格的代表性建筑,设计别具匠心,造型为两只传说中的神鸟——妙声鸟.背驮一座宝塔.浮游在皇家大湖上。建筑周围的雕刻及大厅内的装饰.描绘了缅甸主要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场景,金、红两色是整个建筑的主体色彩.象征吉祥、安乐。卡拉威宫(KaraweikPalace):是仰光市内景点的标志之一。是一艘浮于湖中的鸟型大船,很有特色。外观金碧辉煌,里面装饰豪华。每天晚上7点至10点有缅甸民族歌舞表演,以自助餐的形式开放。茵莱湖(InleLake)位于仰光市北部,湖面宽阔,湖水清澈.湖畔绿树成荫.碧草如茵,繁花似锦,湖周有多个公园,是仰光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湖边树丛中,风格各异的豪宅别墅、茶餐厅、宾馆或隐或现。在湖边的咖啡馆悠闲小坐,清风习习而来,远看蓝天微云、白帆点点,让人不禁入忘我之境。湖滨还有缅甸划艇俱乐部,对这个水上项目有兴趣者可以在这里花不多的钱当一次“一日会员”,由专业划艇运动员陪你到泛舟湖上,体验一次竞技之乐。缅甸国宾馆也建在湖畔。茵莱湖长22公里,宽10公里,是缅甸主要的风景区。茵莱湖三面环山,处于盘地中间,湖面非常宽阔,湖水的颜色随天气变化。乘船游茵莱湖是主要的旅游项目,浩瀚的湖面上有集市、菜园、寺庙、学校、工厂、酒店、参观等。湖上船不多,在浩瀚的湖面上航行,正是“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昂山市场(BogyokeMarket):位于市中心,是仰光市内最大的旅游工艺品市场,除供应仰光市民日常用的各种百货外.还出售各种特色旅游纪念品、天然宝石、翡翠玉器、金银饰品、金线绣、木雕、漆器、皮具、藤器等传统工艺品.是外国游客的主要购物场所。是外国客人购物的天堂。 苏里塔Sule位于市中心.闹中取静.塔高46米.塔身镀金.塔基呈八边形。据传建成于2000多年前迎接圣物的和尚自印度返回后,以Kakusana菩萨时代的保护神Sule的名字命名。周围遍布出售工艺品的摊贩。波特涛塔Botataung又名千佛塔.与Sule塔同时建成。据传从印度来的护送圣物的千佛陪葬于此。1943年被皇家空军炸毁.20世纪下半叶重建。重建中发现了许多2000多年前的文物和珠宝。游客可进入塔身内部观赏保存圣物的密室。巧达吉卧佛塔塔内有长70米的卧佛雕塑。雕塑完成于1907年,20世纪60年代重修。佛脚上的108种佛迹清晰可见。旁边的英文说明逐一解释各种佛迹的含义。 中心公园位于仰光市政厅附近的中心公园,又叫玛哈班都拉广场,是为纪念抗击英殖民者的民族英雄班都拉将军而得名。公园中央的独立纪念碑高42.72米,像一枚刺向苍穹的宝剑,象征着缅甸的自由与独立神圣不可侵犯.也向后人讲述着班都拉将军为争取缅甸独立而牺牲的英雄事迹。公园边的仰光市政厅,是一黄色的缅式风格建筑,外观庄重、装饰精美,游客均会到此拍照留念。特色建筑仰光作为曾经的殖民城市.多座建筑保留了西方建筑风格.还有西式风格与缅甸特色的混合建筑.更具艺术色彩和视觉美感.如仰光市政厅、天主教堂、海关大楼、仰光火车站等。
声明:此内容系本站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到的结果,不代表本站赞成其中所述的内容或立场!百科全书为您提供缅甸,缅甸的意思,缅甸是什么意思,缅甸什么意思,缅甸的解释
别人正在查
911查询 全部查询 网址:
(共20个)占卜求签
(共17个)民俗文化
(共15个)交通出行
(共10个)学习应用
(共26个)休闲娱乐
(共10个)站长工具
(共9个)身体健康
&2015  京ICP备号-6 京公网安备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包裹出库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