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记胡巴哪里批发里胡巴第一次吃的是什么

《捉妖记》导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胡巴|许诚毅|胡巴|捉妖记_新浪娱乐_新浪网
《捉妖记》导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胡巴
  新浪娱乐讯 日,电影《捉妖记》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场落地活动。在这场名为“妖王初现”的发布会上,胡巴第一次以人偶形式面众。这个顶着一把绿色植物、周身浑圆、形态不明的小家伙,立刻引来无数好奇。随后不日之内曝光的角色海报上,胡巴睁着一双与人类相近的明亮眼睛,嘟嘴作出撒娇状。搜索那一时期的新闻,打眼标语便是“这部奇幻新片是安乐影业投资最大的一部大电影”。彼时,人们对胡巴的反映是疏离而迟疑的。
  日,电影《捉妖记》全国公映,随后便以一日破亿、三日破四亿、首周破七亿的速率数度刷新华语影史纪录。全国影院内无处不陈设着带有胡巴的周边,打开手机购票终端甚至全线飘红一票难求。7月20日,网购热搜栏自动呈现出“胡巴!胡巴!”搜索词条,各种盗版人偶也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当一个虚拟形象牵动物欲、引发线下自主生产的狂欢时,它是真的成功了。
  胡巴的诞生:论一个“小萝卜”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为最萌小妖王胡巴之父,导演许诚毅在电影公映的首周依旧低调在路上。他背着双肩包与主演们南下,从华东到华南,所到之处一片“Wuba Wuba”。“Wuba”是胡巴仅会说的一个音节,这个类似于幼童呓语的腔调,是导演许诚毅与编剧最初的即刻构想,如今已经成为了风靡今夏的开心物语。许诚毅也由几年前刚刚归国时只会说简单几句的普通话,进阶到熟脸掌握汉语拼音与多地方言,偶尔与工作人员开着十分接地气的玩笑。而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决定着影片笑料的绝对走向。当小胡巴被捉入登仙楼的后厨,姚晨操着一口东北腔华丽出场时,人们在黑暗中爆发的笑声是掷地有声的。这是影片在接近尾声时的又一次燃点。
  关于笑料的铺排,全程参与《捉妖记》特效制作的高远深有体会。身为Base Fx的动画主管,他与许诚毅早在2010年就有了第一次会面。这家三度获得艾美奖的电影后期视觉特效和动画公司在最初阶段就获得了导演许诚毅与制片人江志强的青睐,他们利用将近1年的时间制作了一段10分钟左右的测试短片。这是好莱坞的惯例,在特效电影正是投入制作前,一定会先做测试,而这个工作模式由于资金和人员的限制,在国内常常无法实现,许诚毅则获得江老板的全力支持,将此专业流程延续至《捉妖记》的筹备前期。在开拍前,他做了三个版本的测试,了解到不同团队与特效公司的水平。在与Base Fx合作的过程中,令高远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许诚毅的坚持。从2010年一整年他辗转香港与美国时不断与他们的视频会议,到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时,他扎根Base Fx公司与后期制作人员一起吃住奋战的日日夜夜,这个看似不善言谈的导演身上,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许诚毅不断进行着笑料的本土化尝试。几十年梦工厂的动画经验,使他深谙观众调性与节奏铺排,在埋放笑点上,他能够熟练玩转美国文化与香港元素,但这些如何与国内观众的观影习惯对接,是一大难点。高远回忆到,许诚毅在北方语言体系上下了不少功夫,后期制作团队中有很多人是东北人,他自然加入这个语境氛围,一起对话一起开玩笑,不断让周遭人帮助纠正,并且在每一句妖的对白上都会与大家共同推敲。“我们在后制阶段,总想找一个词准确形容胡巴的状态,它萌萌呆呆又古灵精怪,团队中一位北京动画师找到了一个十分北京土著的词der来替代。导演听到十分好奇,也来打听,也学着用了起来”,高远回忆到。于是就有了登仙楼中,当“der der”的胡巴遇见烹妖大厨姚晨时,那句经典的“吓我一嘚瑟”。
  从笑料入手纵观,许诚毅严于推敲的程度可想而知。在他带领着400人的团队进行《捉妖记》的制作过程中,尽可能沿用了一切好莱坞经验。他拿出梦工厂的流程来要求团队,将影片中的每一个情节都事先想好,不仅画好每一个分镜头,细化程度与准确要求更是精益求精。而这个高标准,也令三年前与他一起共事过的李亚芳印象颇深。李亚芳现任苏州米粒影业动画总监,与许诚毅在《驯龙记》的制作期间紧密合作。这部梦工厂出品的动画在当年以动作参杂冒险的震撼3D视效收获绝对口碑,也是许诚毅与他们日夜奋战的结果。当时他们一度因这个梦工厂来的人十分痛苦,早起夜归的状态持续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有一个动画师当时在做一个非常简单的镜头,就是一个脚从画面前走过,画面中只有一个脚腕,但这个镜头做了一个月”,李亚芳回忆说,“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动画师的精神是崩溃的,但是成长与提升的空间却不容小觑”。
  许诚毅在专业上的这份执着,不仅来自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也来自于制片人江志强透露的一个关于李安的细节。江志强曾对许诚毅说,李安在开拍前会想好每一个细节,而他希望许诚毅也能够同样细致。这对于一部真人CG电影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不同于常规的生物动画,许诚毅在《捉妖记》中对妖的设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虚像,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动物。在他的自然观中,妖与人类是平等存在的物种,有着自己的思想与认识。将思想引发的情感通过电脑付诸于角色,单单这一点的难度已经可观。而让他们富有鲜明的特色,并且能够与国内众多一线演员同台飙戏,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许诚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带领着整个团队,指导着所有人的工作。他们从近千张妖设计图以及近百种各色表情中逐一筛选匹配,一遍遍探讨着如何让胡巴更萌,如何让胖莹更性感,如何让血妖又残暴又喜感。
  此次参与《捉妖记》制作的Base Fx动画副主管陈华在提到过去那段奋战的日子时,也提及了真人CG的难度。作为一个有着多年后制经验的人,在进入《捉妖记》的第一个镜头时也花了很长时间寻找其中感觉。这个镜头是影片开场时血妖追逐妖后的一场,由竹高(曾志伟)拉血妖的眼睛和胖莹(吴君如)从天而降砸到血妖身上构成,几十秒的一场戏一度令陈华灰心丧气。“这个进展太慢,慢到我也开始怀疑自己,而Raman不断给我鼓励,十分耐心地指导”,陈华说,“很多导演只会从感觉上给出指导,但Raman的指导会深入到技术性。他不会笼统地说我要酷一点的感觉,他会根据每个动画师的实际情况给到反馈,将整个团队的效率提高”。
  影片中,吴君如的真身是一只名为胖莹的地妖,她是老妖王的忠臣,肩负保护胡巴的使命,在关键时刻常常色诱凶猛血妖。而这个色诱的动机落实在制作上,又是一个不简单的过程。Base Fx动画主管高远回忆到:“当时我们下载了很多性感挑逗类型的舞蹈,细致研究她们的身体表现特征,以及与眼神的配合在这个扭动中如何完成,再把握整体感觉付诸于胖莹。记得那一阵,其他部门的同事经过,都会忍不住地唏嘘我们找到的参考。”
  关于小妖王胡巴,许诚毅有多达200张的设计成稿。在最初的故事设定下,全片只有一只妖的存在,并且会在最后会死去。但在故事版的不断绘制中,这只妖越来越趋于可爱,他们最终都不能割舍。于是小妖王胡巴在这样的情感依恋中愈发清晰,并且生来可爱。主演井柏然在拍完《捉妖记》后深陷怀胎生产的角色导向中,对于儿子胡巴,他有着无可比拟的感情,甚至将最初版本的小玩偶随身携带,在大热的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以及年初的街拍中随处可见。许诚毅对胡巴的感情自然更有甚,他带领制作团队一遍遍将胡巴的萌精雕细琢得打造。这个在3-4岁之间,些许成熟却十分孩子气的行为表现特征更是难以拿捏分寸。他们集中找到这个年龄段的小孩,细致记录他们的特征,难点集中在需要哭又需要笑的表现,以及笑一会儿停一会儿又哭起来的衔接。后来,这一场出现在井柏然在生下胡巴后,与白百何在山洞中照顾它的情节,那是观众普遍发出“呜”的心疼呼喊最集中的地方。而如今流传甚广的一个胡巴表情,就是它立在原地要哭不哭、要笑不笑时,小皱眉头的萌样。这些,他们都在不断地实验中一一克服。而胡巴最终也清晰得成为了今年夏天最受宠的银幕形象,成为了近十年来,中国自产虚拟形象中的绝对标杆。
  “梦”醒“妖”娆:东方奇幻在路上
  关于许诚毅,在《捉妖记》大获成功前鲜有被提及。伴随着这两日铺天盖地的报道,他的背景也逐渐明晰。1984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随后前往加拿大学习动画制作,并在1989年进入梦工厂, 一梦便是二十五年。从动画师到高级动画师到动画总监再到联合导演,一直身处幕后的他,即便是在2001年《怪物史瑞克》荣获奥斯卡时,受到的关注也仅在动画专业领域内。许诚毅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几十年从事技术性工作也曾一度想要放弃,但到那时才发现,已经深陷热爱。
  的确,许诚毅是感性的,与他共事过的动画艺术家们,除了频繁提及他的严苛,最常提及的也是他不经意间爆发的瞬时感动。曾经与他一起制作《驯龙记》的沈琰提到,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他从不发脾气,即使某次反复强调的东西再三出错时,他也只是克制而忍耐得说“对不起,我要离开一下”。有一位动画师的东西一直得不到他的认可,几个月后的有一天,许诚毅看到他交的东西时,对着电脑瞬间落泪。而这一场戏仅仅是一个没有主角的空镜,他看到了背后的付出与成长。从《怪物史瑞克》到《驯龙记》再到《捉妖记》,可能没有哪一个导演像他这样十几年痴迷志怪。从小就喜欢画怪兽,长大后进入大学学习时,将摄影机当做玩具的许诚毅说“觉得很有趣,当他动起来的时候,我觉得他是有生命的”。就是带着这种万物有灵且平等的自然观,《捉妖记》的故事才会呈现出如今的面貌。虽然取材于《山海经》,但他突破了惯有的神话呈现格局,不将妖设定为人性的一种异化,而是长久以来与人相同的另一物种。而这种进化,在等级观的挟持下开始变味,人类完成了自身的阶级分化后有了主宰意识,对妖开始赶尽杀绝。故事中井柏然饰演的宋天荫对自己身世的追查,小妖王胡巴回归同族踏上未知的结尾设置,这些又都带着浓浓的寻根意味。而也正是这种寻根文化的基底,让《捉妖记》与其他好莱坞量级制作区分开来。无论是当年的《花木兰》还是近年的《功夫熊猫》,都是东方元素包装下的西式表达,是好莱坞动画梦的中式探索。而《捉妖记》无论是从角色设定、情节设置还是核心价值观的体现,都与许诚毅本人的身份暗合——漂泊东方人。中国式救赎在《捉妖记》中,从一次次归来的绝对英雄中逃脱,从平地崛起的逆天小人物中逃脱,而让一颗类似萝卜的萌物胡巴担当起救赎的本体。胡巴是一股纯真的新生力量,它游离正邪间,自由而快乐。胡巴就是我们没有被社会化的那一部分纯真,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胡巴。
  胡巴也是许诚毅心中的纯真,只不过他的纯真比例更大纯度更深。《捉妖记》中,许诚毅无意作出过多的人物探讨,只是打开一扇想象力的大门,释放酝酿已久的奇幻。而那些充满细节的烂漫,并不刻意的煽情,带着港片黄金年代的旧情怀,当然也带着梦工厂几十年如一日的绝对精湛。而许诚毅则谦逊地说“技术不难,最难的是讲好故事”。
  7月13日,在武汉发布会的现场,许诚毅特意为高远的父母预留了观影票。在台上,他不仅面对媒体用3分钟时间陈述了高远对于影片的贡献,还向他的父母挥手致敬。高远回忆说,“这让我觉得这些年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萌萌的胡巴竟也有一部分出自我手”。
  在经过一轮品相相近的青春片的狂轰滥炸,进入7月以来,华语影史终于收获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这个一片繁荣同时一片混沌的市场环境下,扎实凭借故事、技术以及自来的强口碑创造良性市场导向,着实令人振奋,也令人欣慰。《捉妖记》开启的东方奇幻巨幕仍在不断铺展,这个国人制造的IP正在崛起,并且续集已在筹备的路上。
  近日在接受采访时,面对暑期档的欣然大势,许诚毅朴实谈到:“很高兴也很感动看到有《大圣归来》这么好的动画电影,我觉的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候。我之前以为我有生之年也很难找到机会囘来中国做我想做高素质的动画,我也曾经试过等机会做动画电影等了十年。现在看到有好的动画电影的出现,心里真的很感动开心。希望我们的电影大家都支持和喜欢,愈多人支持,我们做动画和特效的就有更多发展和发挥的机会,动画师和特效艺术家也不用再为找工作发愁。大家的努力观众接受,中国电影就会有更多精彩的电影给观众看。”
(责编: 小万)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捉妖记这个电影中在山洞里胡巴和白百何他们唱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他们所唱的这首歌歌词又是什么呢?现在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因为很多人喜欢这首歌,小编也不例外,所以需要一起来看看。
在山洞里胡巴和白百何他们唱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
明天你会在哪里 和 桃花源
这首歌目前还没有上线哦!所以目前还不能欣赏,不过小编给大家带来这首歌的歌词了。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热点内容: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捉妖记》票房大卖无疑给中国电影工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什么粉丝、IP、明星天团通通退散,尊重电影规律,认真制作类型,这比什么都好。老话说的好,天道酬勤,就算柯震东出事重拍,还是成就了华语片票房冠军,果真是塞翁失马!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59"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04"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
中国观众主要还是看故事,对电影语言视听感受特殊效果其实都没那么敏感,叙事通过人物表演和台词来推进,这完全可以接受,估摸着这跟电影的缘起关系密切——毕竟是老外的走马灯演变来的,咱们的戏曲、话本这些都要靠嘴皮子功夫,所以中国电影普遍的镜头语言都是平铺直叙,套用句洋话叫“镜头本身doesn’t
convey any information”,这不打紧,大不了让演员用嘴说出来,万事大吉。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734"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16"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
《捉妖记》的镜头设计很难说得上特别考究,当然这跟重拍是有关系的,重拍是个事实,对《捉妖记》挑剔的所有毛病都可以归咎于重拍,只不过作为观众,只能从最终的银幕呈现来品评。依前文所述,镜头语言的薄弱算是中国电影包括港片的普遍特征,而《捉妖记》其实就是一部经过好莱坞淬火的港片——导演许诚毅香港出身然后在好莱坞打拼成了“史莱克之父”,编剧袁锦麟刚拍过《风暴》,再加上制片人江志强、摄影潘耀明、造型奚仲文、配乐高世章、武指谷轩昭,幕后主创几乎是一个完整的香港班底。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70"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
基本上,《捉妖记》没有特别有想象力的镜头(我必须得这么说),中近景剪接电视剧感十足,远景与近景的组合有时也不无生硬,而一些我原以为会出现的魔幻视角的镜头在片中并未出现——跟《哈利·波特》《指环王》这样的魔幻大片比,差异很明显(当然《捉妖记》一开始就定位于主攻孩子和女性的合家欢,并非魔幻史诗大片,网上显示的另一个名字《聊斋之宅妖》令我恍然大悟)。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120"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
欧美电影的镜头语言设计灵动多变,举个栗子,近期火爆的《疯狂麦克斯4:狂暴之路》,各种仰俯机位和行进间的动作场景令人眼花缭乱,同时又服从于统一的节奏下,这类调度在《霍比特人》的长湖镇之战中也可以看到,但是《捉妖记》基本采取了“静态”打斗,选定永宁村(住家)、客栈(外围)、登仙楼等封闭空间展开拳脚,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大场面调度——永宁村村民集结和葛千户召集手下,反倒成了片中最“大”的场面,有些遗憾。最后的大决斗也比较无奇,我甚至觉得可以参考《第五元素》。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095"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
“静态”打斗自然就缺少了行进间的招式,虽然全片的叙事结构是“公路冒险”,但根本没有马车或马上行进间的打斗,《西游降魔》好歹还围绕一辆车做了一场打戏,这个差异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应当说这种动作设计的套路跟镜头语言设计是相通的,由于动作设计的相对平淡,打戏的镜头剪辑也基本是电视剧式的,镜头跟着画面中的运动元素,交代清楚位置关系就行——这也是港片的常态,焦点景深都是平铺直叙的,位置感和空间关系并不突出,所以,恕我直言,《捉妖记》的3D效果并不明显(有意思的是,谷轩昭也是《西游降魔》的武指,但是表现就与《捉妖记》截然不同,看来导演的因素至关重要)。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36"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
与长湖镇、霍格沃茨这些地方比起来,《捉妖记》里的永宁村、顺天府-登仙楼都缺乏质感,也没有提升观影体验的镜头展现,这一点殊为可惜,而在路上的那些行程,也剪辑得比较生硬(当然有客观原因),想想每次哈利·波特坐着魔幻火车呼啸驶向霍格沃茨的镜头,再与宋天荫、霍小岚的风尘仆仆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捉妖记》中的外景自然景观甚至在色调上都有些捉襟见肘,令人叹息。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260"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16"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
摒弃无聊炫技的长镜头是对的,但是普遍缺乏镜头内的调度,急于剪切,自然也就损失了许多“大片”的成色。CG出来妖怪们非常不易,如果索性把一些CG场景能再做得格局大点,应当会增色不少。而一些角色的出场,该有的铺垫也不够,亮相桥段新意不足,总体来看,整部影片节奏还是变化少了点。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095"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捉妖记》整体的音效设计层次感似乎不够丰富,有些动效、环境声付之阙如(特别是外景),有些演员的配音跟表演的节奏、气口甚至不能完全搭配,殊为可惜。音乐方面也显得有些杂乱,一来许诚毅沿用了好莱坞动画\音乐歌舞的套路,二来又有一个古代中国的背景,其实在配乐上的挑战很大,高世章自己也说,根据影片的内容,自己配成了一锅音乐大杂烩,歌舞场景就百老汇,中国风就民乐,有时配乐又要用西洋乐式的,所以整体听下来,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如果跟好莱坞大片的OST比起来,一听便知。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3"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相较而言,星爷的电影配乐就好很多。如果说,赵季平-卢冠廷的《大话西游》是无心插柳,那日向大介的《喜剧之王》、黄英华的《功夫》等都是翘楚。尤其《功夫》,《小刀会序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东海渔歌》《闯将令》等民乐打底,在特定场景中加入萨拉萨蒂的提琴曲《流浪者之歌》和美式流行曲《功夫》,与画面相得益彰,整体也无违和感,悦耳称心。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28"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
看到网上有人说《大圣归来》抄了周星驰,《煎饼侠》抄了《大制骗家》和周星驰,《捉妖记》也抄了周星驰,这个绝对偏激了,类型套路而已,并无知识产权保护,更谈不上抄。但是《捉妖记》整体闪现出浓厚的周星驰电影身影,这个绝对不错。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51"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99"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
整个女强男弱的主角设定,魔幻背景,都神似《西游降魔》,女主捉妖天师霍小岚对应段小姐,男主宋天荫对应陈玄奘,甚至连白百何的造型都跟舒淇如出一辙(以及误吻的桥段)。男主文弱,女主收妖,这也是《西游降魔》的基本设定,而女主死心塌地爱上男主,又是一模一样——如果最后死的是女主,那就彻底周星驰化了。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531"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37"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
老年痴呆症状的宋奶奶带来祖传宝剑,老是把孙子旁边的人错认成孙子,这就是《九品芝麻官》的翻版,误会桥段的设置乃至拿出“尚方宝剑”的动作都毫无差别;而胡巴口含果实做机枪般射出,这又是《大内密探零零发》里周星驰的经典桥段,只不过这一次是CG版的而已;至于最后胡巴救活宋天荫,若不是用妖血而是用了光波,那就完全是《长江七号》了……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632"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
当然这些类似之处并不构成抄袭,有些设定也不是星爷最先用的。《西游降魔》还是比《捉妖记》暗黑得多,但是最后《捉妖记》让众人吃妖,直接蒸煮炒炸,甚至让小童星来饰演即将被大快朵颐的妖怪,又让人想起《西游降魔》里恐怖食人的猪悟能。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839"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16"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
《西游记》一直是妖吃人,《捉妖记》变成人吃妖,这不是不可以,但是合家欢嘛,最好还是不这么搞。当然《捉妖记》里的妖确实很细腻,真人结合动画如此之好,这也开创了华语电影的新纪元。细看的话,你会发现胡巴、纸片人身上的光影错落都与真人一样,这非常见功夫。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192"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99"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
但话又说回来,妖的整体设计和音乐一样,还是缺乏统一风格,初看《史莱克》的感觉很重,而且妖世界的设定也不够仔细,《阿凡达》构筑潘多拉星,《指环王》打造魔幻中土,都有细致的百科全书式背景资料,这一点《捉妖记》作为系列第一集,貌似基础不特扎实(种田阳平的美术也有这个问题,架空的时代环境需要落实的历史背景来支撑)。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980"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99"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
吹毛求疵了不少,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捉妖记》,瑕不掩瑜,对观众来说,值回票价就行——我也觉得值回了。特别是片中的核心感情建制,其实就是父子情,男主“怀孕生子”舐犊情深(请原谅我想起施瓦辛格“怀孕”的电影《威龙二世》),最后强行卖走胡巴的镜头,简直跟人贩子没有两样,成功的移情让我在观影过程中数度落泪。后来有朋友说,有年轻爸爸看完此片后嚎啕大哭,我觉得,这算是打中心坎了。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185"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16"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
在听到孩子们爽朗的笑声时,影院里有一批年轻的拔拔们妆都哭花了,我觉得这挺好,如果周星驰来看这电影,我觉得他会哭的更厉害。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198" IMG_WIDTH="314" IMG_HEIGHT="220"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font-family: font-size: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tretch: line-height: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display: border-top-left-radius: 4 border-top-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4 border-bottom-left-radius: 4"
ALT="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TITLE="捉妖记&|《西游降魔》胡巴版&孩子笑完拔拔哭" />
【微信公号:moviedianying】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捉妖记胡巴是什么妖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