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登录墨池公园书法

[转载]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来源:墨の舞的百度空间
一幅书法作品,放在我们的面前,怎么评价、怎么读懂、怎么欣赏,是我们每个初学书法的人、甚至是广大读者都感到困惑而且很想知道的问题。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他所强调的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作为一个读者,我认为在读作品之前,心里首先要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这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其次是要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这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所在。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二)书法的空间结构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  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三)书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二、书法欣赏的方法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作目的等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可见,不论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都对作品情调有相当的影。向。加之书法作品受特定时代的书风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更使书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气息。这无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难度,同时更使书法欣赏妙趣横生。  总之,书法欣赏过程中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仅是书法欣赏的一种方法,欣赏过程中可以将几种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赏过程中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技巧和书法理论知识,极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尽力按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并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欣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当然,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以后,多进行欣赏,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扬雄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评审书法的好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评论者的主观因素往往起决定作用。首先爱好不同,酸甜苦辣各有所好。有的人喜欢纤细秀美,有的人喜欢厚重粗狂;有的人偏爱端正静气的楷书,有的人偏爱生动流畅的行草。其次,文艺修养有深浅,审美趣味有高低。有的人追求写实,有的人追求写意;有的人推崇传统,有的人推崇创新。编辑本段书法欣赏的条件  第一、欣赏者应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者见雅,俗者见俗”。任何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结论。同一件书法作品,也会由于欣赏者的素养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书法本身可以说“既单纯又复杂”,它单纯到仅以黑白两色的变化和调度去征服欣赏者;但其本身又是一个多维结构。要深入理解一件作品,有赖于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应该从广泛的社会知识、人生的各种角度、各个层次去理解作品。书法也如其它艺术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它与各种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历史、道德等有密切联系。其间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书法还与其它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文字学、鉴定学、心理学、生理学、民俗学、历史、美学及音乐绘画等。它还与其它艺术门类互相交融、借鉴。所以,对书法的鉴赏,你越是知识丰富、阅历广博、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就越深刻,得出的评价和结论也就越中肯准确。  第二、欣赏者对书法应有广泛深刻的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的名言。意思是你对众多的剑器有鉴赏的经历,自然就能辨识其优劣;你会弹奏多种曲调也就懂得了音律。书法也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你不了解它的基本规律以及发展也就无从给以准确的评价和欣赏。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经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就产生了书法艺术,甲骨文就是先用毛笔书写然后契刻的,有的刻后还用毛笔填朱或填墨。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演变经过了甲骨、篆、行、草、楷各个发展阶段,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和书家。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这样伟大的书法家,流传下数以万计的千古不朽的宝贵遗产,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对于这些,我们虽然无法一一实践,但是,对于书法发展的基本概况,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书家应有一定了解。对目前书法发展的状况和流派也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各种书体的特点、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要学习研究一两种书体,通过学习、研究、分析、比较掌握书法的基本规律,提高对书法美的感受能力。看得多,融汇得多,研究得深,眼界就提高得快,对欣赏和评价就越有发言权,否则书法欣赏就无从谈起。一个不辩欧、颜、柳、赵,不知苏、黄、米、蔡的人是无法进行书法欣赏的。马克思说:“如果你要得到艺术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书法欣赏何尝不是如此!  第三,欣赏者要掌握一定文房四宝知识及其发展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件好的产品出现都离不开得心应手的工具或设备。书法作品的产生同样与文房四宝的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和掌握中国笔、墨、纸、砚的发展及其性能也是非常必要的。甲骨文是用刀刻在兽骨或龟甲上的,金文是用泥制范然后翻铸而成。这些与后来用笔写出的有着明显的不同。即使都是以笔书写,由于笔的性能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线条也有所区别。王羲之书“兰亭”用的是鼠须笔,茧纸,与今天我们用羊毫笔生宣写出来的就不同。何况从古至今制笔所用的材料、方法不下百种。另外纸的品种性能也花样繁多。其他方面,如墨、砚的改革、装裱的方法形式、质量也都影响着书法作品的效果和质量。所以,我们在欣赏和评价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时就不能不涉及和研究作者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编辑本段书法欣赏的步骤和方法(一)整体把握  引用了白蕉先生的一句话“学习的标准,就是欣赏的标准”。学习书法先从基本点画开始,然后学习结体,再是章法布局。而欣赏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正像看一个人,一见面“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这里主要指“神采”。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有者方可绍于古人”。在观神采后,再兼之于形质,此为欣赏书法的诀窍,而斤斤于点画者是难以得其真谛的。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亢、优美,但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  书法作品的整体美,即一幅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集点画成字,集字成行,由行联篇,构成章法。章法安排是否做到均衡协调,照应严谨,如一队队有组织有纪律的士兵;或似大小错落疏密有致、夜空中闪烁明灭的星辰;或行间茂密左右映带,或空旷疏朗上下呼应。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章法布局是一个重要因素。章法集众字而成篇,以整幅为一体,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笔力和气势、结构和意境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幅作品就是一个整体,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开合以至用笔的轻重疾徐,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终篇笔意顾盼、首尾呼应,偃仰起伏、似欹反正。血脉相连、一气贯注。所以在布局上达到了上下承接、左右呼应、通篇团聚不散的艺术效果。章法的布局美又在于它符合自然美的法则,妙在各得其所。如苏东坡的《寒食帖》,通篇结构大小、长短、疏密等变化迷离,在有意无意中流露出一种不事雕琢的意趣。反之,过于工整、齐平而无变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及一些过于拘塞或过于疏散的章法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二)局部分析  章法是从整体上看书法作品的印象与效果。它包括了书法作品的正文与落款、分行与布白、落款与印章等多方面的关系处理。但是,作为整体效果是由局部的、单个的字与线条构成的,如果单个的局部的字与线条不美,那么整体的美也就无从谈起。应该说“单个的线条是美的,组合得好,就达到了更高的美”。在这里我们把“局部分析”分字法、笔法和墨法三个方面来谈:  1、字法。字法即字的结构安排,也就是“集点画成字”。通过违与和、正与斜、疏与密、增与减、向与背、松与紧、平与险、避与就的处理构成美的汉字形体,这就是理想的字法。历来书家都把字的结体列为书法技巧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章法再美,只是一个形式感的问题,而字的结体不好,也难称得上好的作品。唐代孙过庭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其精妙处,指出了每个字都应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违”与“和”。“违”即变化,“和”即统一,要在错综复杂的结体变化中求得整体上的统一。  中国汉字几经变革,各种书体也都有自己的结体规律,历代书家都有关于结体的论述。作为书法欣赏者应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才能对书法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如楷书有唐欧阳询的《大字结构三十六法》,明李淳进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都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研究行书结体的优秀范本。出自宋人之手的《草诀百韵歌》也为后代所广为流传。总的来说,行草书中“违”的成分多些,楷隶篆中“和”的成分多些。但也不能一概而论,现代已有人将篆隶以草法为之,以强调“抒情达意”,这样的篆隶“和”的成分就大大减少,也颇具时代特色。即所谓“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传”之理。  现代“流行书风”中所谓“丑书”也是以多种艺术形式和丰富的结字变化追求一种“从多种矛盾中求统一,又从统一中制造一定的矛盾”的构字技巧,使作品呈现一种新的视觉效果。虽至今争议不绝,但作为一种尝试,也不妨在争论中让欣赏者做出抉择,大可不必一棍子打死。我们在欣赏时要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评价它以丰富和提高欣赏技能。  2、笔法。从字面上看是用笔的方法。从书法欣赏的角度讲,应该是以正确的用笔写出形态规范的点画。点画自然因书体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古往今来的书评中都认为
“凡是能给人以美感的用笔(线条或点画)都应是有力度的”。这种力度,在传统书学中称为“笔力”。判断点画有无“笔力”——也就是书法线条的审美条件,主要是以“圆”和“涩”为标准的。圆,是一个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概念。圆的线条饱满、结实,具有浮雕感,能表现出充实圆劲的力度。圆的线条是中锋用笔的结果,即古人所说“令笔心在点画中行,令笔心自点画中出”写出来的笔画。“映日视之,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也就是古人“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
所比喻的效果。如果用笔偏侧(指一偏到底),写出的线条(点画)则扁、薄、浮、弱,抛筋露骨,就无美感可言。  再谈“涩”。涩者,不浮滑,不流畅之谓也。用在书写中的用笔上,就是线条冲破纸面的阻力,挣扎奋进的艺术效果,笔锋在纸面上遇到阻碍和抵抗,而笔迟涩进。这种阻碍与反阻碍表现的越充分,线条就越显示出本身的力感。如前人所提到的“屋漏痕”,不仅是圆的,而且也是涩的。因为屋漏的水沿着墙壁(土墙)下流,不是像在平整光滑的玻璃上面没有阻力,而是在毛糙的墙面上并有沙粒和土灰的阻力,使下流的水线产生了或左或右、直中见曲、似滞还流的水痕,这正契合了书法线条涩的表现。  “圆”和“涩”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圆是中锋用笔,涩也是要笔锋直立,人为地制造逆势涩行。古人有“横鳞竖勒”之说,意思是写横要像逆向刮鱼鳞一样,产生一定的阻力;写竖像骑马奋力前行,而又要用缰绳勒马控制,是一种蓄势的前进。刘熙载说:“笔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斯不期涩而涩矣。”这样的线条,不轻滑,不飘弱,而有沉着、凝重、苍劲老辣的效果。  另外,书法线条的节奏感也是评价和欣赏作品的重要条件之一。书法线条的节奏也像音乐中音的长短、高低、快慢一样,不能平铺直叙。体现在书法上,不但表现在线条的长短、轻重上,还表现在行笔的快慢上。无论是何种书体,运笔都不是“匀速”运动,而是随着书者的情绪和章法的要求调节运笔的快慢,使欣赏者从作品中受到书者情绪的感染。  当然,各种书体都有本身的特定的规律和标准。正如《书谱》中所言“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无论是学习还是欣赏书法都应学习和掌握这些标准和规律,既要分清主次,又要能灵活运用,方能进入书法欣赏之堂奥。  3、墨法。墨法即用墨的技巧。是书法艺术形式中一个重要课题。“字本与笔,而成于墨”“肉生于墨,血生于水”,没有墨色的变化、配合,用笔效果就难以达到。字缺乏血肉,也就没有了生命。所以清包世臣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也”。唐孙过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也点出了用墨的关键处。“燥”、“润”、“浓”、“枯”又是矛盾的法则。用墨不可太枯,枯笔多了则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湿度太大会肥浊不清。杜甫诗云:“墨气淋漓幛犹湿”,就是理想的用墨。即使过许多年,也好像刚写出来的一样,精气神采不可磨灭。“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淹淹无生气矣”。  墨大致可分为浓、淡、干、湿、焦五种,但也不能过分悬殊,应在看似变化不大的墨色中,写出使人感到变化极为丰富而又保持“润”的特点,才是理想的用墨。编辑本段书法欣赏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作为书法欣赏,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应注意几个具体问题,归纳如下:(一)、稳定注意  书法欣赏要充分发挥“注意”的作用。“注意”就是把意志放到某一方面,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人在“注意”时能清晰地观察、反映所追求的事物,而远离其它事物,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状态。它受人的个性、兴趣、信念的制约,在具体欣赏书法时,必须把其感受、思维、理解、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集中到作品中来,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任何一幅作品,我们一眼就可以扫过去,甚至也评论一番,但这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艺术欣赏要有一段时间用来感受、思考、理解,从而加速心理活动的运转,尤其是对于有着巨大艺术容量的作品,更应反复观赏、玩味,方可有所得。宋《续书断》中记载,一次欧阳询出行看到索靖写的碑,第一次大体看了一下就过去了,第二次经过时,先是坐了下来仔细的品味,越看感觉越好,干脆就住了下来,在碑旁过了三天三夜才肯离去。这足以说明一件好的作品,只有仔细观赏品味才能体会其深刻艺术内涵。此故事也是“稳定注意”的绝好范例。(二)、多欣赏原作  探索书法美,提高欣赏水平,必须多看原作,因为印刷品多是由大的原作缩小印刷的,一米或几米的作品缩印成只有十几厘米或几厘米大小,往往失真。如同真实的风景和风景的照相比较一样,从一张风景照片上是无法体验到走进真山实水中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的。而我们面对书法原迹,既可远观,又可细加品赏,用笔技巧墨色变化都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三)、多读书  提高书法欣赏水平,与学识和阅历的提高是分不开的。要想提高欣赏水平和层次必须有多方面的学养的支撑,如哲学、文学、历史、美学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多方面的知识,都应通晓。因为不但书法内容既深又广,而且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美学原理是相通的。所谓“字外功”、“画外功”、“功夫在书外”的说法,其中多读书是非常重要的。(四)、书法创作实践  要能鉴赏书法,不但要学习书法,还应亲自进行书法创作实践,只有书法家才能敏锐地感觉到书法作品中那些细微的美妙之处,就像只有诗人才能在诗作中感受到那种难以言状的、震撼人心的微妙之处一样。没有对创作的深刻体验就难以获得书作中最深层的意蕴。  以上只是谈了书法欣赏中几个主要方面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目的是为学习书法的老年学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这些所谓的方法规律很具体,但实质上还是较为抽象的原则。它不像工业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那样有具体的工具和手段,这也是书法艺术的特性所决定的。所以,理解和掌握这一品评欣赏标准的程度如何,与欣赏者对书法这门艺术的接触和认识的深度有关,与其书法造诣的高低有关,还与其字外的知识修养和个性气质有关。至于书法欣赏更深的层面还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  在老年大学书法教学中,经常遇到学员提出这样的问题:“某某是书法大家,他的字怎么看不出怎么好?”,“我们单位有个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写得字比某某书法家还好”。像这样的问题当然不会没有特殊情况,但一般来说,书家的字绝对不会比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写得差。这里面有“写字”与“书法”的关系问题,同时也说明老年学员对书法作品认识的偏差和欣赏能力的问题。为了提高老年大学书画班学员对书法的欣赏水平,笔者不揣浅陋,就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问题谈点浅见,望方家、同道不吝赐教。  众多的书法爱好者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或书法展览,往往都要谈论或评价一番,这谈论和评价是否中肯,便代表一个人对书法的认识水平,认识的深度如何,便反映出一个人对书法艺术的修养。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安全市场联盟开放平台
如果你是应用开发者欢迎提交软件到360
下载的人还喜欢
本类热门应用
【小编点评】墨池,中国首款书法社交APP。
  “墨池”是书法屋为书法爱好者推出的书法学习与分享工具,中国首款书法社交APP。
  这里有中书协会员入驻,这里有名家为墨友指点,这里有墨友为你点赞,这里有墨友相互点评拍砖。
  在墨池,这里有墨友们建立起的各种话题,随时与趣味相投的墨友讨论起来,和墨友聊聊咱们书法圈自己的事儿。
  把作品发布到墨池,随时让数万墨友及时看到您的作品,享受万人瞩目的快感。移动互联时代,墨池让分享更加便捷!
  三人行必有我师,墨友们互相帮助一起学习,更有众多中书协会员已经入驻,不信你得不到点拨。
  通过墨池,您可以认识更多的墨友;随时随地得到墨友的帮助;参与感兴趣的话题;查看墨友的评论;参加各类书法活动。还可以及时将看到的大师作品。
  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属于书法人的移动分享社区。
  下载墨池手机APP,爱书法的人都在这里。
  还有更多好玩儿的地方,等着你去发现……
【更新内容】1.增加私聊功能,可以在墨池中和墨友即时聊天;
2.你现在可以通过签到、参与微展、发布评论和作品来赢取总共7款墨池徽章;
3.重新设计了用户账户页;
4.修复小图不能缩放的问题;
5.紧急修复2.4版本上传失败的问题。
保持登录状态
您的赞美就是给作者最大的回报,觉得好就表扬TA一下吧。
还可以输入200字
该应用暂时还没有评论,沙发空缺中。
应用评分:8.9分
大家的选择就是正确的选择,你值得拥有
请先下载此应用,才可对其评分。
我来评分:
通过360手机卫士检测
安全无毒,可放心下载。
需要调用以下重要权限
-&获取手机地理位置-&开机自动启动
-&访问网络-&读取电话状态-&获取网络状态-&获取WiFi状态
Copyright&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360安全中心杨慎《墨池琐录》-历代书论-中国书法资讯网-网络引导书法
您的位置:
-& 历代书论
杨慎《墨池琐录》
锺太傅云: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卫夫人云:意在笔前者胜,意在笔后者败。
王羲之《笔势图》云:书虚纸用强笔,书强纸用弱笔,强弱不等,则参差不入用。用墨者,墨不过三分,不得深侵,毛弱无势。
姜白石云:真多用折,草多用转。折欲少驻,驻则有力。转不欲直,直则不遒。然而真以转而后遒,草以折而后劲,不可不知也。又曰:真贵方,草贵圆。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
欧阳询云:虚拳直腕,指掌齐空,分间布白,勿令偏侧。墨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
怀素与邬彤为友,尝从彤受笔法。彤曰:张长史私教彤云:孤蓬自振,惊砂坐飞。余自是得奇怪,草圣尽于此矣。颜真卿曰:师亦有自得乎?素云:吾观夏云多奇 峰,尝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如遇拆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雨痕?素起握真卿手曰:得之矣。
董内直《书诀》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如悬针,如折钗,如壁拆,如屋漏痕,如印印泥,如锥画沙。左边短必与上齐,右边短必与下齐,左欲去吻,右欲去肩。指欲实,掌欲虚。
李萃云:用笔在乎虚掌而实指,缓纫而急送。意在笔前,字居笔后。
山谷云: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又曰: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又曰: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皆三昧也。
米元章云: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
智果心成颂:覃心一字,功归自得。盈虚统视连行,妙在相承起伏。张怀瓘云:临仿古帖,毫发精研,随手变化,得鱼忘筌。晦翁云:放意则荒,取妍则拙。皆得书诀之妙。
范成大云:古人书法,字中有笔,笔中无锋,乃为极致。宋潜溪跋张旭书酒德颂真迹云:出幽入明,殆类神鬼雷电。余尝见其千文数字,信然。
张怀瓘云:古人篆籀,书之祖也,都无节角,盖欲方而有规,圆不失矩。如人露筋骨,是乃病也。夫良工理材,斤斧无迹。今童蒙有棱角,岂谓是哉。棱角者,书之弊薄也;脂肉者,书之滓秽也。婴斯病弊,须访良医。
丁道护襄阳启法寺碑最精,欧、虞之所自出。北方多朴而有隶体,无晋逸,谓之毡裘气。盖骨格者,书法之祖也;态度者,书法之馀也。毡裘之喻,谓少态度耳。
书法唯风韵难及。唐人书多粗糙,晋人书虽非名法之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缘当时人物以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以韵相胜,落华散藻,自然可观。可以精神解领,不可以言语求觅也。
得形体不若得笔法。学字如女子学梳掠,惟性虚者尤能作态度也。世之学阮研者,不得其骨力婉媚,惟见挛拳委曲;学薄绍之者,不得其婉妍渊微,徒似其经营险急。所谓丑女效颦,见者必走也。
行行要有活法,字字要求生动。
小心布置,大胆落笔。
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真务简而便。此四诀者,可谓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焉。
入道于楷,仅有三焉:化度、九成、庙堂耳。
草书有圆无方,有直无横。
山谷云:入则重规叠矩,出则奔辙绝尘。尽书法矣。
草书尤忌横直分明,多则字有积薪束苇之状,而无萧散简远之气。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理。譬之良?马,磬控纵送,不尔蹶矣。古称锺繇隶奇,张芝草圣,孙过庭遂疑其偏,不知乃似孟子不言易而善用易也。
郑子经云:偶写一字不成,须于众碑中求之,不可轻易率尔而作。赵子昂所谓必求古人佳样是也。
赵子固云:学唐不如学晋。人皆能言之,晋岂易学!学唐尚不失规矩,学晋不从唐入,多见其不知量也。
钟绍京云: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石穿透,始到钟、索也。陶贞白云:右军临锺迹,胜其自运。山谷云:帖中有张芝书状二十许行,索靖急就章数行,清绝瘦 劲,虽王氏父子当敛手者也。予观此论,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天下元无第一人,信矣。今之学书者知有二王,而不求二王之上,亦未为善学二王者也。
三代之鼎彝,字画皆妙,盖勒之金石,垂世传后,必托于能者。为学古钩深者谋,不为单见浅闻者病也。又曰:石鼓文笔法,如圭璋特达,非后人所能赝作。熟观 此书,可得正书行草法。盖王右军亦云耳。又曰:周秦古器铭皆科斗文字,其文章尔雅,朝夕玩之,可以披剥华伪,自见真情,虽戏弄翰墨,不为无补。又曰:李龙 眠得金铜戟于市,汉制也,泥金六字,字家不能读。虫书妙绝于今,诸家未见此一种,乃知唐玄度、僧梦英皆妄作耳。又曰:草书与科斗篆隶同法同意。又曰:大王 昨遂不奉深恨帖,有秦汉篆笔。姜夔云:真行草书之法,圆劲古淡则出于虫篆,点画波磔则出于八分,转换向背则出于飞白,简便痛快则出于章草。合黄与姜之言观 之,学书者必先乎此。所谓乘槎直上斗牛宫,不但穷河源而已。不然,是弄潢池而承檐霤,岂有惊人之波澜耶。
梁武帝云:众家可识,亦当复由串耳;六文可工,亦当复由习耳。程邈所以能变书体,为之旧也;张芝所以能尽书势,学之积也。既旧且积,方可以肆其谈。
有功无性,神彩不生。有性无功,神彩不实。
雷太简云:听江声而笔法进。文与可亦言:见蛇斗而草书长。
袁昂曰:锺繇之书,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馀。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右军字似左传,大令字似庄周。山谷为此言,亦犹东坡以杜子美比司马迁,以江瑶柱比荔枝也。墓田丙舍,其锺元常之懿乎?霜寒阮生,其王右军之奥乎?李阳冰庶子泉铭、怡亭刻名、二世之诏,无是过也。
李嗣真云:黄庭经象飞天仙人,洛神赋象凌波神女。
续书品云:乐毅论小中有楷,黄庭经楷中有小;东方赞五分中有楷方丈,洛神赋方丈在五分中;力命篇三分画五分字,曹娥碑五分画四分字。
张长史千字文数字,四明屠真卿家藏古帖有之。又有苏才翁所补,亦怪逸可喜云。
索征西笔短意长。今人作字大概笔多而意不足。观秘阁续帖中月仪帖可见。
晋贤草体虚淡萧散,此为至妙。惟献之绾秋蛇为文皇所笑。至唐张旭怀素,方作连绵之笔,此黄伯思、姜尧章之所不取也。
薄绍之书,放纵快利,笔道流便,二王之后,略无其比。
古草书赋云:杜度之后,以张为祖,以卫为父,索、范伯叔也,二王可为兄弟,薄为庶息,羊为仆隶。其言似夸,然确论也。
智果书合处不减古人,然时有僧气可恨。古人所以贵于人品高也。
徐浩云:虞得王之筋,褚得王之肉,欧得王之骨。夫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健也;翚翟备色而翱翔百步,肉丰而力沉也。若藻曜而高翔,书之凤皇矣。欧虞为鹰隼,褚薛为翚翟,书之凤皇,非右军而谁!
陈景元评欧阳询字云:世皆知其体方,而不知其笔圆。亦可为欧之阐幽也。
米元章目柳公权书为恶札。如玄秘塔铭,诚中其讥。若阴符经序,昔人评为柳书第一,实存晋韵。下此则冯宿碑亚于庙堂碑,非玄秘塔铭可同日观也。紫丝靸帖亦佳,比之颜当出其上。而世未有信予此说者,何所见之不同乎!
书法之坏,自颜真卿始。自颜而下,终晚唐无晋韵矣。至五代李后主,始知病之,谓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足如田舍郎翁耳。李之论一出,至宋米元章 评之曰:颜书笔头如蒸饼,大丑恶可厌。又曰:颜行书可观,真便入俗品。米之言虽近风,不为无理,然能言而行不逮。至赵子昂出,一洗颜、柳之病,直以晋人为 师,右军之后,一人而已。
荣咨道云:褚遂良、薛稷、柳公权,不过名书,未得为法书也。
李北海书云麾将军碑为第一。其融液屈衍,纡徐媚妍,一法兰亭。但放笔差增其豪,丰体使益其媚,如卢询下朝,风度闲雅,萦辔回策,尽有蕴藉,三郎顾之,不觉叹美。云麾碑刻在长安良乡县,石拓本远不如也。今长安碑已亡,惜哉!
张旭妙于肥,藏真妙于瘦。然以予论之,瘦易而肥难。扬子云曰:女有色,书亦有色,试以色论。诗云:硕人其颀。左传云:美而艳。艳,长大也。汉书载昭君丰容靓饰,唐史载杨妃肌体丰艳。东坡诗:书生老眼省见稀,画图但怪周昉肥。知此可以论字矣。
吕总云:怀素挥毫掣电,随手变化。
李白在开元间不以能书名,今其行草,不减古人。龙江梦馀录载其二帖是也。
郑子经论张即之、陈谠之书曰:速无为,所染如深焉,虽卢扁无所庸其灵矣。然则其自知耶?知则不为,此论足以砭俗。
倪止父云:东坡多卧笔,鲁直多纵笔,米老多曳笔。
山谷云: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札,然势亦穷,此似仲由未见夫子时气象耳。米尝评黄庭坚为描字,亦是好胜遇敌也。米元章评蔡襄书如少年女子,访云寻雨,体态妖娆,行步缓慢,多饰铅华。
苏子美似古人笔劲,蔡君谟似古人笔圆。劲易而圆难也。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著高于越多矣。王著,成都人,宋初为侍书。今之智永千文,著所补也,亦可乱真,无迹可寻。
徐浩书固多精熟,无有异趣,殆如倚市之倡,涂抹青红,反令人赠金皱眉也。
东坡云:君谟小字,愈小愈妙;曼卿大字,愈大愈奇。李西台字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者也。不然,则是世说所谓肉鸭而已。其后林和靖学之,清劲处尤妙,此盖类其为人。东坡诗所谓: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可与和靖传神矣。
虞文靖公曰:大德、延祐之间,称善书者,必归巴西、渔阳、吴兴。巴西谓邓文原,渔阳谓鲜于枢,吴兴谓赵子昂也。以二人先于赵者,以齿叙耳。邓书太枯,鲜 于太俗,岂能及子昂万一耶!文靖他日又曰:魏、晋以来,善书者未尝不通六书之义。吴兴赵公之书冠天下,以其深究六书也。此评始为的论。
王延之曰:勿欺数行尺牍,即表三种人身。言其难工也。
张怀瓘书继以章草,新意颇多。
有人问庄孔旸曰:张汝弼草书何如?孔旸曰:熟到极处,俗到极处。识者以为知言。
黄山谷云:近时士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盖前世已如此,今日尤甚。张东海名曰能草书,每草书,凿字以意自撰,左右缠绕如镇宅符篆。文徵明尝笑之云:草书集韵尚未经目,何得为名书耶!
金张天锡君用号锦 溪,尝集古名家草书一帖,名曰草书韵会。其所取历代诸家,汉则章帝、史游、张芝、崔瑗、崔寔、蔡琰、王瞻、罗晖、张超、赵袭、张越、徐幹。魏则曹孟德、少 帝髦、曹植、韦诞、虞松、刘廙、杜畿、卫觊。蜀则诸葛亮。吴则皇象、贺邵。晋则成帝、司马攸、何曾、卫瓘、卫恒、韦昶、杜预、张华、嵇康、张翰、李式、刘瑰之、索靖、王允之、王导、王恬、王薈、郗鉴、郗愔、郗俭之、郗昙、庾准、庾翼、杨肇、卞壸、庾亮、王廙、谢安、卫夫人、谢璠伯、王羲之、王献之、王濛、王徽之、王浑、王戎、桓温、张翼、王岷、王珣、许静民、王洽、王敦、王述、王衍、纪瞻、王邵、王循、蔡克、王昙、沈嘉、陆机、陆云、温放之、谢敷、谢尚、 詹思远、刘伶、谢万。前赵则刘聪、刘曜。后魏则崔景伯、崔浩、崔悦、王世弼、李思弼、刘懋、刘仁之、庾导、裴敬宪。宋则刘裕、太宗、谢灵运、孔琳之、薄绍之、范晔、羊谘、王敬和、丘道护、张茂度、卢循、沈约、裴松之、贺道力、羊欣。南齐则萧道成、源楷之、刘珉、褚渊、江夏王锋、萧慨、王僧虔、王志、王慈、 张融。北齐则张景仁、赵仲将。梁则武帝、王克、任昉、傅昭、萧子云、刘孝绰、丁觇、萧思话、陶弘景、孔敬通、萧确、朱异、周弘让、阮研、庾肩吾。陈则始兴王、永阳王、江总、虞绰、沈君理、袁宪、毛喜、郑亻口、陈逵、顾野王、蔡景历、王彬、王公幹、蔡凝、伏知道、刘顗、蔡澄、陆缮。后周则泉元礼、王褒。隋则 炀帝、智永、智果、房彦谦、窦庆。唐则太宗、高宗、则天、欧阳询、薛纯陀、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邬彤、杨师道、魏叔瑜、李怀琳、杜审言、张旭、李白、贺知章、孙过庭、王知敬、白居易、史麟、杜牧、裴行俭、张怀瓘、锺绍京、王绍宗、裴说、韦斌、李德裕、吴通玄、张諲、李翱、林杰、颜真卿、柳公权、郑虔、 宋令文、魏元忠、陆希声、张志和、韩愈、卢知猷、萧俛、韩覃、王奂之、王承规、卫秀、洪元春、魏悌、韩偓、陆景融、周{山义}、李霄、张仲谋、裴素、胡季良、锺离权、徐峤之、章孝规、张廷范、萧遘,并释九人:怀素、怀仁、高闲、亚栖、 光、 景云、贯休、梦龟、文楚也。五代则杜荀鹤、薛存贵、杨凝式。宋则钱俶、苏舜元、苏舜钦、苏轼、黄庭坚、米芾、杜衍、蔡襄、周越、石苍舒、锺离景伯。金则王兢、高士谈、任询、党世杰、赵沨、王庭筠、赵秉文、史公奕、王仲元、张瑞童、王曼庆。闲闲居士赵秉文为之序曰:草书尚矣。由汉而下,崔、张精其能;魏晋以 来,锺、王擅其美。自兹以降,代不乏人。夫其徘徊闲雅之容,飞走流注之势,惊竦峭拔之气,卓荦跌宕之志,矫若游龙,疾若惊蛇,似邪而复直,欲断而还连,千 态万状,不可端倪,亦闲中之一乐也。初,明昌间,翰林学士承旨党文献公始集数千条,修撰黄华王公又附益之,兵火散落,不可复见。今河中大庆关机察张公君 用,类以成韵,捃摭殆尽,用意勤矣,将板行以与士大夫共之。窃谓通经学道,本也;书,一艺耳。然非高人胜士,胸中有数百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不能造微入 妙。君用素工书翰,故能成此。余犹及见金人板刻,其精妙神彩,不减法帖。至元末,好事者又添鲜于枢字,改名草书集韵,刻已不精。洪武中,蜀邸又翻刻,并赵 公序及诸名姓皆去之,刻又粗恶,重可惜也。前辈作事多周详,后辈作事多阙略,信然。
古人例多能书,如管宁,人但知其清节,而不知其银钩之敏。(茅山碑云。)刘曜,人但知其狞凶,而不知其章草之工。(其书见草书韵会。)又有能书而名不著者,后汉锦车冯夫人名嫽,善史书,仅见西域传。张伯高以书酣,身名亚皇象,仅见于抱朴子。曹蜍、李志与右军同时,书亦争衡,其人不称耳。北朝有沈含馨。隋有丁道护,与智永齐名,曰丁真永草者。唐有贝灵该、缪师愈、郑预、(心经草书,预草也。)胡英、(李邕齐名。)邬彤、(怀素之师。)武尽礼、(宁照寺钟铭。)贺兰敏之、(法门寺碑。)房璘妻高氏、崇徽公主,仅见金石集古录,张諲与王维齐名,雅善小王,见书苑。咸工梵书。南唐王文秉工小篆,不在二徐下。又有王逸老,善篆与八分,其命名有欲抗右军者,不知何代人,疑即文秉也。宋有秦子明、荣咨道、(皆蜀人,山谷之友。)高述、潘岐,(东坡门客。)仅传姓名。其馀不传者,又何限也。
解大绅学士春雨斋续书评:锺繇书如公孙硕肤,赤舄几几。王右军如子之燕居,申申夭夭。智永瑶台雪鹤,高标出群。虞世南如重华在位,被袗鼓琴。欧阳询秋霄 健翮,峭壁双清。褚遂良披沙拣金。薛少保寒机夜织。颜真卿五丁凿路。柳公权一夫当关。张长史风迥电驰。僧怀素云行雨施。李北海楼台映日,花木逢春。徐会稽 怒猊渴骥,藏棱出力。坡、谷言难。张从申有入木三分之气。吾闻之子山云:米南宫奇逸超迈,烟云卷舒。黄山谷清圆妙丽,引绳贯珠。苏东坡丰腴悦泽,绵里藏 针。蔡端明方正严重,土偶蒙金。赵文敏神明英杰,仪凤冲霄,祥云捧日。康里子山雄剑倚天,长虹驾海。饶介之卞庄刺虎,功倍力省。宋克鹏抟九万,须仗扶摇。 宋仲珩龙驹凤雏,神彩已具。詹希元(字孟举,新安人,独擅署法)。署书冠冕庄重。俞紫芝(名和,字子中,同江人,逮事松雪)。临摹,子夫擅宠。杜叔循(名环,庐陵人。)真书,清风兰雪。胡子申(名布,盱江人)。珊瑚碧树,颇谢琮璜。揭平(名枢,丰城人)。旱蛟得雨,秋鹰入云。凡二十八人,评皆当,惟评蔡端明为土偶蒙金,殊为失之。蔡之字有晋韵,在苏、米、黄之上。又谓宋仲珩为神彩已具,似以未成少之。亦非也。本朝书当以宋克为第一,仲珩次之。逊志评之已定,胡杜揭岂能及哉。
方逊志先生评书云:赵子昂书如程不识将兵,号令严明,不使毫发出法度外,故动无遗失。鲜于伯机如渔阳健儿,姿体充伟而少韵度。康里公如鸾雏出巢,神采可 爱而颉颃未熟。虽俱得重名,而赵公高矣。继三公而作者,金华宋仲珩草书,如天骥行中原,一日千里,超涧度险,不动气力,虽若不可踪迹,而驰骤必合程度。又 曰:子昂妙在行草,奕奕得晋迹度,所乏者格力不展。子山最善悬腕,行草逸迈可喜,所乏者沉着不足。又题褚遂良书唐太宗哀册墨迹云:古人常使意胜于法,后世 常法胜于意。此书虽六艺之一,大儒未尝不留心。
古文如春,籀如夏,篆如秋,隶如冬,八分行草,岁之馀闰也。
熊朋来云:周公之时未改籀,已有六书之教。孔子之时已改籀,尚存科斗之书。事固有用于一时而废于后世,久复蹈袭,乃与古符者多矣。世有小篆,谓李斯所 作,然黄帝刀布,其文已作小篆。隶书谓王次仲所创,而葛天之金币文,与今隶无异。临菑人得齐胡公之铜棺,前和隐起,皆作今篆。后汉急就章,方有波磔钩踢, 而钱谱所载尊卢、太昊至帝喾之金币文,及近世掘得周时镜铭,皆古篆而有钩踢。乃知后世所用者,上古已有之,今人特以所见为始耳,非至论也。
《五代史补》云:郭忠恕工篆隶。尝有人于龙门得鸟迹篆示之,忠恕一见辄诵,有如宿习。余按河津、伊阙,俱有龙门,此迹今不知在否,好古者试一求之。
刘静能曰:锺、王不能变乎蔡邕,蔡邕不能变乎籀古。今古虽殊,其理则一。锺、王虽变新奇,而不失隶古意。庾、谢、萧、阮守法而法在,欧、虞、褚、薛窃法 而法分。降而为黄米诸公之放荡,犹持法外之意,周、吴辈则慢法矣。下而至张即之,怪诞百出,书怪极矣,不有子昂,谁能回澜乎!
唐僧贯休工篆隶。荆州守问其笔法,休曰:此事须登坛而援,讵可草草言之。此言最中理。登坛而援,言如人之登高,已至坛上之人,一举手援之而已。未加苦功而欲求 捷法,譬如坐井中而求援上焉,有此理耶?李颀赠张諲诗:小王破体咸支策。人皆不解破体为何语。按徐浩云:锺善真书,张称草圣,右军草行法,小王破体,皆一 时之妙。破体谓行书小纵绳墨,破右军之体也。夫以小王去右军不大相远,已号破体。今世解学士之画圈,如镇宅之符,张东海之颤笔,如风瘫之手,盖王氏家奴所 不为,一世嚣然称之,字学至此扫地矣。
今之笑书学者曰: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予诘之曰:为此言者,非唯不知书,亦不知古今矣。羲、献学锺、索,锺、索学章草,章草本分隶,分隶本篆籀,篆籀本科斗,递相祖述,岂谓无师耶?今不屑步锺、索、羲、献之后尘,乃甘心为项羽、史弘肇之高弟,果何见耶!
先太师公学萧子云出师颂。李文正公尝云:石斋书真是简远,但急疾时所书,无乃太简乎?先公笑曰:夫何远之有。翰苑相传,以为善谑。
孙虔礼云:书字有五乖五合:神怡务闲,一合也。感物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 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合乖之际,优劣互差。予尝以其言举似文徵仲曰:古人多以酒生思,而此乃遗之。徵仲笑 曰:予不能饮,此言似为予设。管宁别传云:宁字画若银钩。茅山碑云管宁银钩之敏是也。唐朱放诗:琼树相思何日到,银钩数字莫为难。书家作字,省文之例,如 凤皇连写,凰但作皇。鸳央庙郎亦然。其例起于六书建类主声、转注为义也。如弌从一,数也,从弋,声也。而弍弎之字皆从弋,弋非声也,以弋为建类之声,故可 以转二三而为注。凤从鸟,义也,从凡,声也,而凤字亦从凡,凡非声也,以凤为建类。此于字学末之末者,人多习之而不察耳。
书札于德性相关。朱子尝云:即子云所谓心画也。汉司隶杨厥碑:{辶业}通石门。{辶业}字,洪适亦不识为何字。愚按:{辶业}即凿字也。凿省作凿,又作{辶业}者,以辶代,如匝作{辶币},匹作{辶兀},匣作,陋作, 谓之隶变。古有此例,干禄字书可考。洪适盖以六书求之而不得,所谓知常而不知变也。唐人书叶法师碑,宋人书杜诗禹凿寒江之句,皆以凿为{辶业}。盖师法古 而结体密,源流远而意匠深,乃为法书。若确守六书,古人谓之毡裘气。东坡所云鹦哥之学止数言,山谷所谓虾蟆之禅惟一跳也。若左缠右绕,信手随心,而自号草 书,又近世东海之流弊矣。书虽一艺,亦不易哉。
处州松阳永宁观李邕书传云:叶法善修此观,欲求邕书,隔远不至,乃夜追其魂书之。谓之追魂碑,盖神异其事云尔。此碑予曾见其拓本,信为超绝,或者因传之,与碧落碑事相类。
南唐昇元帖,以匮纸摹拓,李廷珪墨拂之,为绝品。匮纸者,打金箔纸也。其次即用澄心堂纸蝉翅拂为第二品,浓墨本为第三品也。昇元帖在淳化祖刻之上,隋开 皇帖之下,然今皆不可复见矣。宋世集帖,传于今者绝少。大观帖,蔡京所摹,予及见之。雪溪堂,王庭筠所刻;宝晋斋,曹日新所刻;澄堂帖,贺知章所临:皆绝 妙。秘阁续帖于王宜学处见之。又闻其家有钟山草堂刻梁人书,奇劲未之有也。皇象天玺石刻,雄伟冠世,世尚有之。
古人论墨之佳曰:轻坚黝黑,入砚无声。又曰:其坚如玉,其文如犀。又曰:缋彩奋发。论砚之佳曰:秀润玉质。论笔曰:长而不劲,不如勿长;劲而不圆,不如不劲。皆至理也,善书者知之。
宜州陈氏能作笔。家传右军与其祖求笔帖,子孙世精其法。唐柳公权求笔于陈氏,先与二管,语其子曰:柳学士如能书,当留此笔。不尔,当退还,即可常笔与 之。未几,柳以不入用,别求陈氏,遂与常笔。陈曰:先与者二笔,非右军不能,柳信与之远矣。此事见墨薮。信乎,如来三昧,菩萨不知也。
刘正夫云:观今之字,如观文绣;观古之字,如观钟鼎。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墨池公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