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县人社局各乡镇人囗数量

南涧畜牧兽医信息网
南涧畜牧兽医局
&|&&|&&|&&|&&|&&|&&|&&|&&|&&|&&|&&|&&|&&|&&|&&|&&|&&|&&|&&|&
您现在的位置:&&&&
页面功能 【字体&&&小】&&【】&&【关闭】
南涧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无量山乌骨鸡科学养殖技术水平
【发稿时间: 15:16:56】
【作 者:南涧县乐秋畜牧兽医组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张宜】
【稿件来源:南涧县畜牧兽医局】
【审核发布:张宜】
  南涧县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各乡镇在不断地发展,养殖数量已经突破40万羽,但是在技术指导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共性问题,原因很简单,农村传统的“老太婆”零散饲养观念或多或少还在规模化生态养殖户中表现出了,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消毒和防疫不到位。消毒不认真,做自己的事还出现应付心里,没有真正起到消毒的作用,没有按照加强禽流感、鸡瘟程序免疫要求落实到位。第二是驱虫观念不强,活鸡体重较轻,通过宰杀鸡肠道寄生虫较多。第一方面由于不到位致使鸡死亡增加,第二方面致使养殖收入减少。我们必须积极入户实地教授操作消毒过程,带疫苗到户传授免疫技术,一批育成鸡必须驱两次虫,提高养殖户饲养管理技术,增加养殖户收入是我们技术人员的责任,我们必须认真履职,工作到位才能帮助养殖户改变养殖方式,提高无量山乌骨鸡养殖技术水平。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地址: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城振兴南路277号  联系电话:0872-8521343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滇ICP备号  邮箱:
技术支持:南涧县地图南涧县设4镇4乡、80个村(居)委会、1181个自然村、1593个村(居)民小组。其中:南涧镇,14个村(居)委会、179个自然村、249个村(居)小组;宝华镇,10个村委会、149个自然村、258个村民小组;公郎镇,14个村委会、180个自然村、226个村民小组;小湾东镇,7个村委会、132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拥翠乡,7个村委会、84个自然村、126个村民小组;乐秋乡,7个村委会、116个自然村、136个村民小组;碧溪乡,8个村委会、119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无量乡,13个村委会、222个自然村、290个村民小组。
南涧县总人口21.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5万人,非农业人口1.47万人。全县国土面积1738.60平方千米。
西汉时属益州郡,东汉时属永昌郡,蜀汉时属,唐初属,南诏时属,宋时属。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始建县,称名,属。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革定边县改为乡,仍属镇南州。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复置定边县,属楚雄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裁定边县,归。民国属蒙化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属巍山县。1961年10月由巍山县分出筹建南涧县。196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南涧县,成立南涧彝族自治县。
南涧县北靠东亚大陆、南近热带海洋,处于中国西部热带海陆季风区域,气候随海陆季风的进退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从而形成干湿季节分明,四季气候不明显,雨热同季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在此基础上,因受地形和高大山脉走向影响,使光、热、水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产生再分配,因而还呈现山“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和区域气候。年平均气温19.7℃,年极端最高气温34.6℃,年日照时数2480.0小时,年降雨量597.0㎜。
南涧县七大举措促进茶产业南涧县国土面积1738.60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占99.3%,平坝占0.7%;耕地占7.72%(旱地占82.7%、水田占17.3%),林牧业用地占84.17%,水域占1.4%,难以利用的土地占6.71%。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山地占绝大多数,耕地资源有限,土壤类型较多,宜种植物较广,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面大,山高缺水,水土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土壤资源有棕壤、黄棕壤、红壤、、石灰(岩土)、、水稻土、8个土类,分为16个亚类、34个土属、66个土种、10个变种。年末耕地面积12290公顷。
南涧县烤烟大田道路建设工作。解放初期,南涧县城仅有东街、西街、丁字街3条街道,宽4—5米;8条小巷,宽3米,均为粘土路面。1978年修建新正街;1989年,县城已有沥青路长2320米,混泥土路长576米。八十年代末期,县城建设作了总体规划,县城新区沿城边214国道线发展,街道建设速度加快。1990年开始,南涧县城街道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1年—1993年,投资296.81万元,开始第一期街道建设工程,拓建县石油公司至县医院长2270米、宽20米混泥土街道和县劳动服务公司至县政府长200米、宽5米混泥土街道;新建、扩建县劳动服务公司至饮食公司、电影公司至种子站长511.50米、宽20米的混泥土街道。1994年,第二期街道建设扩建了安定街和振兴路圆房子至华东饭店段的混凝土路面,这一期街道建设基本上完成了振兴路的大部分工程。1995年新建工人路、迎宾路、富民街延伸段、食品公司横街南段共530米,投资128.88万元。1996年,第三期新建富民街(军供站至农贸市场)、中兴路和仁和路(养护段至建行),按期完成了三条街道建设工程任务。1998年,先后扩建了富民街(农贸市场至财政局)、、(建行至214国道)和文体路,完成了全长940多米,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总投资300多万元的第四期街道建设任务。2000年,按计划完成了县城新区第五期街道建设扩建了富民街延伸段从财政局至检察院长460.8米,宽40米的县城主大街和彩云路以及振兴南路的医药公司至燃料公司段,共计长1070米,面积3.57万平方米,11万立方米的路基回填任务。2002年投资210万元,新建茶厂路延伸段,面积11287.3平方米。2003年7月,确立了县城发展目标定位及县城建设思路,紧紧围绕改造,景观河建设为中轴线,以民族特色为重点,开创性建设县城组织实施了第六期街道建设,修建四十米大街延伸段(检察院至现修好的混凝土端头)、、幸福路、、民生巷、民通巷、、庆河巷、振兴南路燃料公司至吉祥路及政府机关办公区内部道路等工程,道路面积约40460.94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2004年,投资22万元更换了县城行道树,县城绿化、美化、亮化有了明显改观;建设红桥市场,修建了总长345米,总建筑面积为5976平方米的市场街道建设。2005年,为了迎接“四十年县庆”的到来,完成县城老城区道路改造建设工程,投资37万元,修建长595米的混泥泥土路面;完成县城金龙路“三线入地”工程,总长3120米,总投资220万元。2007年,筹资修建了振兴南路工程。
南涧县地图“十五”以来,南涧县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交通行业管理,交通状况不断改善。目前,县乡公路等级不断提高,境内公路总里程达2469公里,所有行政村通公路,村组公路通路率达87%。马安、巍南、岔小公路建设工程全面完工,、、等一批县乡弹石路建设全面完工;建成了两个农村五级客运站和3个码头停靠点;新修村组公路830公里;投资2614万元的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基本形成了以过境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脉络,乡村道路相连通的交通网络,便利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南涧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境内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全县8个乡镇均开通了客运班车,县城开往各地的客运车辆中巴车日发班次达121次,已统一规范进站、从事旅客运输经营的微型车95辆,客运市场日益活跃;境内“四线一站”工程的实施,加快了物流周转运输,货运事业蓬勃发展,扩大了南涧对外宣传和开放的力度,交通运输经济日趋繁荣。
黑龙潭茶厂邮政状况:邮政作为公用企业,承担着普遍服务,提供和保障着公民通信自由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传递信息和精神食粮的桥梁和纽带,其中的机要通信更是为党政军要害部门传递信息的专门业务,服务是邮政永恒的主题。
全县共有邮政服务人员62人,邮政经营服务网点12个,即县局综合营业厅、城南支局、8个乡镇网点(其中小湾东镇设有新龙街邮政所和的小湾支局)。有邮运车辆3辆,其中一辆专为小湾电站施工区服务,邮递自行车13辆,委办汽车邮路6条,邮路总长(单程)346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单程)1776公里,其中步班邮路381公里,自行车邮路1315公里,步班和自行车混合邮路80公里,直接投递的邮政妥投点1897个,21人。邮政独立运营以来,在全国邮政快速推进降本增效、扭亏经营,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的大决策下,南涧邮政在县委、政府及大理州邮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开拓创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理顺管理制度、培养后备人才、狠抓经营服务,先后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州级文明单位”,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为南涧邮政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信状况:南涧县电信分公司承担着全县通信普遍服务的职能。公司主要承办固定电话、小灵通、宽窄带上网、电路出租和光纤出租等业务。公司内设综合管理部、运行维护部、经营服务部,下设:公郎电信支局1个,宝华、乐秋、无量、小湾东镇、拥翠、碧溪电信所6个,沙乐、孔雀岭电信点2个。公司现有在职员工38人,2004年荣获州级“文明单位”称号。南涧县电信分公司现有30多个接入网点,全县交换总容量2万多线,现有固定电话及流动市话用户近2万户,上网用户l千多户。公司不但承担着县城和各乡镇所在地的通信保障工作,而且还承担着全县80个村委会和广大农村的通信工作,能够安全、快速、便捷地为党政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
云雾缭绕的无量山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和思茅地区景东彝族自治县内,东经:100o19′23″-100o45′,北纬:24o17′-24o54′20″之间,南北长83公里,东西宽7公里,总面积30938公顷。处在、、、四个地理区域的结合部位,是云南气候、土壤、植物、动物南北过渡与东西交汇的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环境,保留着滇中南地区仅存一块储存了许多动植物种基因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比较齐全的原始森林。
南涧县无量山是以保护、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物和以、、为首的珍稀保护野生植物以及众多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横断山区南部亚热带中山湿性、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中国属于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物种分化非常明显的地区,具有植物区系复杂、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等特点,富含5个植被类型14个群系,更为难得的是保护区内分布有数量可观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高等植物187科798属1867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38种,野生动物606种,哺乳类101种,两栖类28种,爬行类35种,鸟类442种,属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有73种。
:距南涧县城56公里,系南涧境内无量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最高海拔2528米。登临峰顶,北眺苍山白雪,南望澜沧“平湖”,东观哀牢锦绣,西看夕阳红霞,四州七县两江之景尽收眼底。正如“森林古树碧清流,藏得三春依旧”,灵宝山山形奇异,颇负盛名,远眺似卧睡的“佛爷”,给人以灵山的感觉,让人顿生虔诚之心。在灵宝山山脊之上,至今还保存着宋代大理国时期的石建筑群,这些石建筑群,大小不一,方位不同,有“老君殿”、“”、“灵宝殿”、“”等十余座庙宇组成,所有建筑群均用石料砌筑而成。屋内石柱、石梁、石坊、石雕、石佛、石香炉、石供品、石装饰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同鬼斧神工之笔,具有浓郁艺术色彩。每年农历3月20日为灵宝山山会,周边村民蜂拥而至,山会热闹非凡。流经南涧境内的澜沧江高峡平湖——澜沧江:是东南亚有名的国际河流——,一泻千里贯通六国而流经南涧,真可谓是上苍赐予南涧的一条玉带,“澜津江水回天涯,万里云横不见家”。漫湾巨型水电站的建成通电,江水被坝所勒,高峡出平湖,实乃高原奇景。昔日这里是、、三州五县船夫艄公搏风击浪之处,如今成了水面宽阔,碧波荡漾,鸥翔鱼跃的美景。远观澜沧江,平明净白,影映白云鸟飞,就是一幅精美绝伦的长卷图画。山花烂漫映江红,碧树相引沐清风。两岸去来情满载,扁舟各自任西东。
立于船头,香风拂襟,心静神爽,稚趣顿生,荣辱皆忘……听着优美的彝族渔歌,你便觉得到江南水乡之感。这里将会成为湖光山色的天国美景和旅游探险的绝地佳境,其自然与人为的山水美景则更可称为世上稀有,人间罕见。南涧县“高山草甸”:“高山草甸”位于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端,距南涧县城40公里,面积2000多亩,海拔米之间。昔日,这里古木擎天,林海茫茫,植被繁茂,但由于历史原因,曾被毁容。而今大自然的再次造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高山草甸,能与相媲美,芳草碧绿,古木树桩星罗其布于其间,枝叶繁茂,高矮各异,形如伞状,犹如“凝固画像”,给人一种自然美的感受。尤其是草甸周围春季盛开的马樱花更是让你美不胜收。到这里,既可领略历史的痕迹又可目睹大自然的再次杰作。
“高山草甸”以南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那里山体磅礴、蔚然苍翠、鸟语花香,豁然显现出酣放自若的粗犷之美。进入黄草岭,清静惬意,如达梦地,如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走进原始林,气候凉爽,空气清新,仿佛身处清凉的世界。小湾风光小湾风光:在和交汇之处,有一道宽数十里,长数百里,如同画廊似的江湾,这里就是风光旖旎的小湾。这里山水峻秀,景色迷人,被人们誉为“云南的小峡”、“东方的多瑙河”。此处群山叠翠,绿水、青山交融,似绸带将群山相连,似碧玉镶于山林之中。清晨,江面白雾茫茫,如同仙境;正午,江上白帆点点,碧波荡漾。在山顶可领略到小湾电站库区“高峡平湖”的壮观景至。
置于舟中可观赏到两岸雄奇秀丽的美景,听彝族山民悠扬动听的山歌。江岸两边栖息有猴群、、、、豹、熊等野生珍稀动物,白天可看到、、立于江边树梢,夜间可听到豹、熊的吼声。坐船沿江而下,两岸群山千姿百态,有的如马、如狮;有的像睡美人;有的像绿色“金字塔”……江面波平如镜,时而宽阔无边,时而狭窄如箐,江中不时还会闪现出一个个绿色的小岛。江边的悬崖上有上百个溶洞镶嵌其中,有的可容纳千人同欢,有的仅可一人弯腰通过。洞内泉水叮咚,乳石挂立;洞外银瀑飞挂,溪边山花烂漫,百鸟争鸣。村落、梯田点缀于山间,翠竹、芭蕉林盘旋在山腰,寨吹烟袅袅,人间喜乐声声相应,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锅巴油粉锅巴油粉:南涧锅巴油粉用当地豌豆粉精制而成,最难的一道工序在于做锅巴。首先把豌豆粉搅拌成浆,然后过滤干净,倒入涂油锅中,均匀涂浆,并注意锅下面的火力均匀,这样做出来的锅巴才能色泽金黄、厚薄均匀。锅巴出锅后,把过滤好并放有适量食盐的浆汁徐徐倒入沸腾的开水锅中,同时不停地搅动,到浆汁粘稠透明成熟后,熄火起锅,将锅巴一层熟粉一层依次放人食用具内,即可制成色鲜味美的锅巴油粉。
南涧锅巴油粉大致分两种食法:热吃和凉吃。热吃只需在油粉出锅后,盛入碗内,拌以佐料即可食用;凉吃则等油粉凝固后,用刀打切成条状,再放入配好佐料的碗中食用。南涧油粉特色不仅在锅巴上,佐料也显得尤为重要,主要配以木瓜醋、辣子油、、芫荽、姜、、酱油、、葱、蒜等多种佐料,酸辣爽口,甘香宜人,品尝南涧锅巴油粉确实是一种多味的人生享受。南涧锅巴油粉以其独特风味,作为大理“三月街”绿色食品展销后,深受消费者青睐。如今南涧锅巴油粉已走出县门,远销、、、、等地,是到南涧旅游观光的首选风味食品。:“佳肴珍馐菜何有?满屋透香油鸡棕”。南涧名特菜肴油鸡棕,是一种以采至南涧山区的野生为主料,另加其他多种调味配料,经香油炸炒精制而成的一种佐料菜。油鸡棕香气扑鼻、味美爽口,是居家进餐、宾馆待客、迎宾送礼的常备饮食佳品。
鸡棕是一种高等菌类,菌盖圆锥形,中央凸起,生长成熟时多为淡黄、白、黑色。一般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壤湿润的树林或草地上。在南涧许多地方,每到农历六月至八月雨雾天气的早上,山上经常会长出一朵朵、一丛丛大小不等、高矮不一的鸡棕群,这时人们就会不失时机地上山去寻找采集。将采回家的鲜鸡棕用清水浸泡刷洗干净后,倒入锅内沸腾的香油中,并加入适量的精盐进行炸炒,待水分蒸发干后装入切好的鲜红辣椒反复翻动煎炸,待红辣椒的水分基本蒸发完后再加入草果、茴香粉等配料,便做成了有名的特色食品——油鸡棕。南涧油鸡棕以其菌质优良、配料考究、制作精细、纯香爽口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彝族是虎的民族,彝语称虎为“罗”,彝族人自称&“罗罗拔”,即虎的民族。虎舞是为纪念彝祖和图腾的舞蹈,是彝族虎图腾崇拜的“活化石”。南涧具有浓郁的彝族风情和丰富的旅游资源。2003年3月,南涧被文化部命为“中国民间南涧跳菜艺术之乡”,2008年,“南涧彝族跳菜”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南涧跳菜》音乐入选中国民歌博物馆藏音乐。境内有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最高的双曲拱坝小湾工业奇观。小湾电站大坝蓄水后,形成高峡平湖奇观。在山顶可以领略到小湾电站库区“高峡平湖”的壮观景致。置于舟中可观赏到两岸雄奇秀丽的美景。坐船沿江而下,两岸群山千姿百态,江面波平如镜。
精湛独特的“南涧跳菜”
“跳菜”,是南涧彝族特有的古香古色的饮食文化,它把粗犷、古朴、生动的民间艺术亮点融汇其中,堪称“东方饮食文化之一绝”。“南涧跳菜”,不仅包容了饮食文化的精华,而且囊括了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更是由衷地表达了对远道而来客人的一片深情厚意。
“南涧跳菜”是南涧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族群众举行喜庆、婚丧等活动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习俗。逢喜事,以“跳菜”助兴,遇丧事,以“跳菜”化悲,“跳菜”把彝族人粗犷豪放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彝族村寨,不论谁家办事,村里的汉子都剃光头发,赤露双臂,下厨做菜,把平时女人摆弄的活儿揽得出神入化,舞着托盘,踏着节拍,跳着上菜,令人眼界大开,食欲大增。
彝家人办客事时,餐桌迎厨两面摆开,中间留路,宾客三方围坐。碗筷撒毕,只听数声锣响,“跳菜”开始,大号、唢呐齐鸣,两位“跳菜”大师从厨房里相继而出,头顶菜盘,盘里装满了一碗碗菜肴,在忽高忽低、忽急忽缓的音乐声中,一前一后,一摇一晃,踏着音乐的节拍,迈开轻柔敏捷的步子,缓缓入场。两人一边跳着舞步,一边做着各种怪相,其动作幽默滑稽,舞姿轻快优美。紧接着,其它“跳菜”者陆续登场。“跳菜”者多为男性,一般两人一对,一对跟着一对跳,姿态各异,有用头顶、手托、臂抬,有一人骑在一人肩上,下方两手托菜盘,上方吹奏金唢呐,头顶大菜盘等,变化无穷,伴随着激悦的唢呐声,时而“苍蝇搓脚”,时而“鹭鸶伸腿”,时而“金鹿望月”,时而“野鸡吃水”,时而刚劲有力,时而轻柔似水,刚柔相济,旋转自如,翻转跺脚,大步舞盘,竞献绝技,不断地把装满菜肴的托盘玩弄得花样翻新。
当第一对“跳菜”刚完毕,众宾客紧张、兴奋的心弦稍一松弛,接着第二对、第三对、第四对……轮翻上台,其中最为精彩的要数“口功送菜”和“空手叠塔跳”。“口功送菜”是“跳菜”者的口中紧衔着两柄大铜勺,勺上各置一碗菜,头顶托盘,盘中装满了菜碗,多功并用,开张整合,缓缓有序,面带笑容,边跳边上菜。“空手叠塔跳”是“跳菜”顶级高手们,头顶托盘,盘装八大碗,双手十指伸开,每只手分别托起重叠在一起的四大碗菜,踏着节拍,合着鼓乐,甩开矫健而优美的舞姿,边跳边舞,在搭档们的配合下穿梭席间,“跳菜”便达到高潮,客人们的心也仿佛提到了嗓子眼上,生怕掉下一碗菜来。然而,“跳菜”者从容自若,重叠在一起的菜碗在他们的手臂上,随着舞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不断变换着位置,始终稳稳当当,点滴不撒,在宾客的一片赞叹叫好声中,把菜陆续摆在桌上。“跳菜”要有功夫,摆菜也有讲究,常见的摆法有“回宫八阵”、“四方形”、“梅花形”、“一条街”等。
神秘的“哑神之舞”
南涧县公郎镇盖瓦洒的彝族村寨中,240多年来也一直流传着一种古老神奇的舞蹈——“哑巴舞”,又称“跳哑巴”、“哑巴会”。这舞每年只跳一次,时间为农历二月初八,原来舞者是全部裸体的,开始着裤。舞者身上涂有油彩图案,戴着面具,舞时大家都不能出声,更不能盏灯照明,故名为“哑巴舞”。
相传多年前,离盖瓦洒不远的一个村子叫阿须落,村中庙内供奉一恶神——哑巴神,每逢初一、十五全村老幼都要带着酒肉去庙里朝拜供奉,香火很旺,哑巴神有吃有喝,逍遥自在,保佑着村民的平安。有一年阿须村突发瘟疫,几天后人畜死绝,哑巴神没吃没喝,便来到了盖瓦洒村,使该村妇女生出的子女多数是哑巴,六畜不顺,谷物绝收,给村里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无奈之下,头人请来了巫婆,巫婆说:“阿须落村的哑巴神已降到你们村里来了,如果你们不用心祭祀,灾难会更加严重,哑巴会越来越多。最好的祭祀方式就是举办哑巴会、跳哑巴舞。”头人回村一试,果然很灵。从此,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盖瓦洒村坐落在哀牢山、无量山交界处,山高林密,交通闭塞,全村100户人家都是彝族。每年正月十五日,全村人都要集中在村后的山神庙内杀鸡宰羊献山神,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议程就是推选出当年组织“哑巴舞”的三四名“会头”。会头的主要任务是主持“哑巴舞”的全部事宜,并要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通过占卦选出当年跳“哑巴舞”的6名选手,直到当天吃完晚饭后才通知本人。
二月初八这天,村民们穿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杀鸡宰羊,全村笼罩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夜幕降临,大家齐集村中广场,点燃篝火,男女老少手持笛子、芦笙纵情地围着熊熊火堆“打歌”。打歌队伍里三层外三层狂欢,舞圈忽圆忽方,舞步千姿百态,腾挪飘逸,歌声婉转悠扬,边吹笛子、芦笙,边唱边跳,人人沉浸在歌舞的海洋中。
会头则忙着召集舞者化妆,在他们身上涂满油彩,面部、胸部还要画上“王”字,并戴上面具。其中4名分别扮成两对夫妻,男的称为大哑巴,女的称作二哑巴,其余2人则在后腰扎上荨麻,扮成孔雀模样,饰演跟随天神降临的神鸟。6人的颈、腰、手、足均系有银饰铜铃、猪尿泡、羊尿泡等物,手持三须叉、战刀等古代兵器。当村中的舞场正处在高潮的时候,“哑巴”们在会头的带领下突然冲入舞场,顿时鞭炮齐鸣,鼓声震天,人们大叫大喊,狂歌劲舞,可以对舞场上的少女嬉戏,将整个篝火晚会推向高潮。大约十分钟后,参加打歌的人们自行离去,在家等候“哑巴”们的到来。
这时,“哑巴舞”才正式开始,“哑巴”们在会头的带领下,挨家挨户起舞。首先由扮演丈夫的男哑巴进入主人家的正堂内狂跳一圈,接着其余的“哑巴”加入狂舞。舞时,灯光全熄,亦无音乐相伴,舞蹈姿势无定。由舞者随心所欲,纵然踩到桌子、椅子、床板也在所不惜,主人反觉吉祥。舞蹈间女“哑巴”用扫帚蘸水和酒不时洒在主人和观者身上,男“哑巴”将系于腰际的猪尿泡、羊尿泡内装的清水挤喷在拥挤着的人们身上,以示令其让道。两只孔雀左右开弓,用长嘴啄人,用尾部荨麻撩人,其真正的原因是怕观看者离他们太近,看清真面目。每家大约跳15分钟左右,主人要给会头送上三炷香、一碗肉。出门时,主人对舞者道谢平安,并大声吼叫驱逐之声,以示将妖魔鬼怪驱出家门。然后跟随舞队进入另一家,这样人就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大,像滚雪球似的。每家每户都跳过之后,全村人就跟随舞者齐声吆喝着追逐到村外的河边,焚烧面具及木制兵器等,表示已将“哑巴神”送还天堂。从此,一年全村消灾免难,清吉平安。
如果村里某家曾违反村规民约或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舞者就不进这家跳“哑巴舞”,这对于这家人是很不光彩的事,并预示着要有灾难发生。
活动结束后,舞者由会头带到隐秘处,卸下腰际的铜铃等物,洗去浓彩,换上衣服,向会头领取各家所进的肉和香火。
“哑巴舞”的会头和舞者一年一换,而且舞者身份绝对保密,村民们也见怪不怪了,不去探究其中原委。[6]
激情燃烧的“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是南涧彝族传统的火把节。火把节这天,按习俗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来过节。白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置酒肴敬奉天地,以求对人、畜、庄稼顺遂。晚上,点燃大火把,玩耍小火把,以表示丰收喜庆。一般每个自然村要竖上一把大火把,立于相对固定的场所,大火把高3米左右,用松木为杆,周围绑扎白柴和松明子,平年12道,闰年13道,有的还扎一升斗插于顶端。升斗边缘安置火炮、礼花、高升、地老鼠等焰火。有的地方各家门前还竖上一把2米高的中火把。小火把则不限数量,不限规模,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可以拿在手里玩耍。此外,各家还要准备一些沫香(陈松香粉末)用来撒在小火把上燃烧。这些准备工作,均要在天黑前就绪。黄昏时分,人们集于大火把周围观火把,升斗点燃,火花四溅,五彩缤纷,赏心悦目。夜幕降临,各家小孩点燃了小火把,追撒游玩。村村寨寨火光万点,宛若繁星。孩子们手拿小火把,身背沫香袋,若遇来人即举手撒沫,用吉祥的火苗,表示对客人节日的祝福。民间还用火把燎照屋角和田边地头,烧灭害虫,以求丰收。撒火把时,边撒边喊:“蚊子苍蝇撒出去,五谷丰登撒进来”。
当火把撒到尾声,火把场上便燃起篝火,彝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围着篝火,吹着芦笙,弹起三弦,放开嗓门,开始对歌、打歌,“打歌来,打歌来,老老少少跳起来,阿苏啧哩啧啧……。”在闪闪的火光下,只见彝家汉子踏着粗犷豪迈的舞步,彝家阿妹扭起轻松柔软的舞姿,载歌载舞,袅娜的倩影忽隐忽现,歌声清脆悦耳,乐声悠扬动听,和谐的节拍此起彼伏,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高潮。
火把节的来历说法不一,有的说,这是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也有的说,火把象征红红火火,用火把来驱家中田中的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祝愿谷穗长得象火把一样粗壮,喜获来年丰收。但多数彝族老人们说,相传这是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五诏,将五诏会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彝族人于是日燃炬吊之。火把节由此而来,沿袭至今,自成民俗节。[7]
阿本枝:1962年7月生,1978年,高中毕业。1979年,开始参加跳菜舞蹈。1980年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跳菜王子”,跳菜文化传承人。父亲是誉满哀牢山上段的彝族民间艺人“歌郎头”(即彝族娱乐性舞蹈打歌的领舞者)阿玉帮,在父亲的耳濡目染教诲下,在村里的跳菜舞蹈的环境中成长。阿老师对跳菜文化具有深厚的感情,阿老师为了跳菜文化的传承,拒绝了南涧县政府安排的工作,长年走村进寨进行考察学习,并结合自己的跳菜文化知识的积累,把跳菜文化分为两个系——一是高亢嘹亮的无量山系;二是婉转含蓄的哀牢山系。
1986年,在南涧乡土艺术家马如华的精心培养下,年轻的阿本枝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这年,阿本枝随南涧农民打歌队两次进京参加了“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大赛”,演出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集体舞蹈节目《彝族打歌》、三人舞《山鸡情》,深受北京各界人士的好评,也受到民间舞蹈专家的关注和重视,两个节目分别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编导一等奖、表演二等奖和丰收奖。
2003年又邀请他加入《云南印象》剧组,阿本枝被杨丽萍的真诚感动,答应受聘为特邀民族民间舞蹈教师。
2000年,在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比赛中,他编导的《南涧跳菜》荣获铜奖;2005年8月,由杨一忠编导的跳菜又荣获了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一等奖;2008年6月,“南涧跳菜”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阿本枝三十年痴心不改的坚持,让“跳菜”艺术不断得到创新发展。“跳菜”不仅让外界认识了一种反映彝族精神的舞蹈,更让南涧出了名,当地政府借此推出一系列举措打造南涧“跳菜”名片。
丰富灿烂的民族民间艺术滋养着阿本枝的创作灵感,他用自己的智慧将跳菜艺术传承与保护、发展与创新相结合,将南涧经典民族民族舞蹈打歌和跳菜艺术融合在一起,丰富了跳菜艺术的内涵;他还将南涧跳菜风格和流派由最早的“宴席跳菜”发展为“乡村跳菜”和“宾馆跳菜”两种表现方式,并将“舞台跳菜”发展到了“广场跳菜”。2001年8月,南涧县举办了首届“南涧跳菜艺术节”,32支代表队2243名演员表演的大型文艺汇演由阿本枝担任总编导。其实,南涧县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编导总是离不开阿本枝。他创作了《命肝心》、《斛度格》等一些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作品,还将多年来的跳菜艺术创作、表演感悟写成理论文章刊发在《民族艺术研究》、《大理学院院报》等期刊上。另外,他通过参加三月街民族节、举办南涧首届跳菜艺术节等大型演出活动,发现和培养南涧跳菜艺人1万多人,让“南涧跳菜”后继有人。培养人才、开拓市场、策划演出,在弘扬和传承南涧跳菜艺术的道路上,阿本枝永远有做不完的事。他说,是跳菜艺术点亮了他的生命,让他的人生如此精彩。
http://nj.http://www.xzqh.org/quhua/53yn/2926nj.htm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1次
参与编辑人数:1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9:00:34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涧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