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易以兴,无德易以亡

吕氏杂记_正版电子书在线阅读_百度阅读
看免费好书,就上百度阅读
本书已免费
扫描下载客户端
历史传记热门榜单
免费短信下载
输入手机号获取下载地址
百度官方短信服务不收任何费用
扫描二维码下载
打开手机微信或QQ等工具扫描
如已安装“百度阅读”客户端,
也可扫码领取此书。
* 您也可以在应用商店搜”百度阅读“安装客户端,安装完成即可下载该书。
内成功下载,还能获得客户端专享特权
已有45794人下载
免费¥0.00
27263本电子书全免费
点击短信即可打开链接页面阅读
&&&&&&&&所记多宋仁宗至微宗五朝事,今本为清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目录(共0章)
投诉与建议
扫描下载客户端历代仁义类名言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名贤集》&&&
鬼神钦:鬼神也为之钦佩敬服。&&
说明道义品德高尚的人无不受到敬服。
●国之所以为国者,德也。&&&&
汉·董仲舒《保位权》&&&&
说明无德则不成其为国家。
●室何以倾?梁柱弱。家何以衰?礼义薄。国何以亡,无德泽。&&&&
明·方孝儒《柱铭》&&&
室:房子。 倾:倒塌。&&&
无德泽:没有施给百姓仁德恩泽。
●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
唐·李世民《金镜》&&
治人必须用礼乐教化,防敌必须以武力。
●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民。&&&&
唐·李世民《帝范·君体篇》&&&
威德:指武力与教化。致远:到达远方。即用威德使远近归顺。怀民:安民。
●有德者不可敌。&&&&
《左传·僖公七年》&&&&&
说明道德的威力无穷。
●虚形则怨积,德布则功兴。&&&&
汉·陆贾《新语·道基》&&
虚形:虚伪。&& 布:布施。功兴:事业有成。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宋·陈亮《龙川文集》卷一&&
亲:偏爱。&&
惟德是辅:只辅助有德之人。惟惠之怀:只有惠才能使民心归向。惠,仁爱,宽厚。怀,归向。《书·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重积德,则无不克。&&&&
《老子》第59章&&&
克:战胜,攻下。
●盛德以自修,柔仁以御下。&&&&
唐·罗隐《两同书·强弱》&&&
柔:安定,安抚。 御:统治。 下:在下者,即老百姓。 自我修养以德;治理天下以仁。
●百姓可以德胜,难以力服。&&&&
汉·钟离意《因变异上疏》 只有德治才能得到百姓拥护,难以用武力来压服。
●以道德为城,以仁义为郭。
汉·桓宽《盐铁论·论勇第五十一》&&
郭: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白居易《议守险时》:以道德为藩,以仁义为屏。 以道德仁义为表里。
●以道德为轴,以仁义为剑。&&&&
汉·桓宽《盐铁论·论勇第五十一》&& 轴:轴心,枢纽。
剑:兵器;这里泛指武器。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荀子·议兵》 兼:兼并,吞并。&&
王: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有德易以兴,无德易以亡。&&&&
元·曾先之《十八史略》&& 易:容易。
●恃力者虽盛而必衰;以德者愈迟而终显。&&&&
宋·欧阳修《尚书屯田员外郎赠兵部外郎钱君墓表》 恃:倚仗。&&
力:指武力。&& 显:显扬。
愈迟而终显,意即用德治虽变好缓慢但终能得显扬。
●古之兴者,在德厚薄,不在大小也。&&&&
元·曾先之《十八史略》自古以来国家兴旺与否,完全取决于为政者的德教之深浅,而不在于国家的大小。
●务广德者昌,务广地者亡。&&&&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怪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二道》&&
务:致力,从事。 广:扩大,发扬。
●乱国之君,务广其地而不务仁义,务高其位而不务道德。&&&&
《淮南子·汜论训》&&
务、广:均见上注。高其位:谋高位。
●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明·刘基《郁离子·德量》 广:广大。来:指来归顺。量:指气量。宏:大。
●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
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为政以德:即以德政治国。无为:儒家指以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北辰:北极星。居其所:处在它的固有方位。共(gǒng):通“拱”,环绕。意为国君以德政治理国家,就会象北极星被群星环拱一样受到人民的拥戴。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恃:倚仗。力:指武力。
●何必金汤固,无为道德藩。&&&&
唐·沈佺期《从幸汉故青门应制》金汤:指金城汤池。言国防非常坚固。无为:儒家指以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治。藩:篱笆。
●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务德而不务刑。&&&&
《新唐书·陈子昂传》 为:此处作治理解。计大而不计小:从大处着眼而不是从小处考虑。
务:致力,从事。刑:即形制,指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贞观之德来万邦,浩如沧海吞河江。&&&&
宋·苏轼《阎立本职贡图》 贞观:指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来万邦:招来万国,使万国为之归顺。
浩如沧海吞河江:喻贞观时唐王朝万邦来朝,万国归顺的气势,如沧海之吞并江河,容纳百川。
●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6回&&&&&&
外削:受外来侵犯掠夺。内溃:内部衰败。&&&&
说明制国要德、威并施,文、武并用。
●立德之基有常,而建功之路不一。&&&&
晋·陆机《豪士赋序》 树立道德的基础是有一定规则的,而建功立业的途径却不一样。
●非德无以建业,非命无以定众。&&&&
汉·荀悦《高祖赞》 命:指政令。 定众:统一民众,稳定民心。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三国·蜀·诸葛亮《答惜赦》&&&
治理国家要崇高的德化,不能以物质小惠。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三国·蜀·诸葛亮《答惜赦》&&&
治理国家要崇高的德化,不能以物质小惠。
●行德则兴,倍德则崩。&&&&
《大戴礼记·武王践阼》 倍:通“背”,背弃。崩:败坏,崩溃。
●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力:武力。匹:单独一人之谓。匹夫匹妇:平民百姓。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子·公孙丑上》
赡(sh&n):充足。用武力来征服别人,并非心服口服,只是力量不够罢了;以德政来治理人,就能使人心悦诚服。
●以力服人者,有意于服人,而人不敢不服;以德服人者,无意于服人,而人不能不服。&&&&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不敢不服:慑于威力,不敢不从。不得不服:感于德教,诚意相从。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孟子·公孙丑上》不忍人:不忍伤害别人。运之掌上:在手掌上玩弄东西。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晋书·熊远传》民众所向往、所拥护的、只有道义和真理。
●恃德则固,失道则亡。&&&&
北朝·后魏·常景《洛桥铭》恃:依仗。固:稳固。道:道义。
●公德盛者其群必盛,公德衰者其群必衰。&&&&
清·梁启超《论中国国民之品格》 公德:公共道德。群:群众,这里也指国家。
●德者为理之本也。
汉·马融《忠经·政理》 理:治理。
●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
宋·陈傅良《致陈同甫书》 济:成功。理:道理。有德然后功成,有理然后事成。
●仁者,德之基也。义者,德之节也。礼者,德之文也。&&&&
三国·魏·刘邵《八观》 基:基础。 节:节度。文(w&n):修饰、表现。
●德积者昌,殃积者亡。&&&&
《黄帝经·十六经》 德:功德。昌:昌盛。殃:祸殃。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孟子·公孙丑上》&&&&&
借仁义之道而实以武力治国者称之为霸,实施仁义之道以德化治天下者称之为王。
●累仁积德,其名盖世。&&&&
唐·刘知几《史通·人物》&&
累仁积德:即积聚仁德。累:积聚。
●汤、武修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
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
汤:商朝建立者。武:周武王,西周建立者。桀:夏朝末代国王。 纣(zh&u):商朝末代国王。
说明修德者必昌,暴虐者必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西汉迁都的原因?_百度知道
西汉迁都的原因?
提问者采纳
天府之国:“洛阳虽有此固,此所谓金城千里,四方诸侯纳贡奉职,非用武之国:于是帝从敬之言,可立见矣,而欲比隆周室。夫与人斗,臣窃以为误矣,臣为陛下言之。”  接下来就写到。张良原话,道里相均。周自始于后稷,不能以制天下,以正月建寅为岁首云!夫秦地。”  刘邦又向张良询问,伤痍未起,未能以全其胜也,无德则易以亡,子孙不拔之基也,所谓万世之业:“陛下取天下。娄敬原话。 及成王即位,天下莫朝。此天下大事;及其衰也,以洛邑为天地之中,乃形势弱也。时娄敬自陇西过洛阳,陛下若舍此而必欲都洛阳,阻三面而固守,卒然有急,肝脑涂地,四塞以为固,四面受敌:  良曰,倘他日或势弱,卷蜀汉而定三秦,与周不同、成皋之间,不扼其吭而柑其背,莫不宾服。颁诏天下,百万之众。有德则易以兴,披山带河,故周盛时诸侯四夷。今陛下起自丰沛,使天下之人,与项羽战荣阳,自荐向刘邦献策,关中左肴右函,赐姓刘氏,使诸侯阻关中之险,至武王伐纣有天下,周不能制:  敬曰,号娄敬为奉春君,则秦政、项籍之强,择日车驾迁都咸阳,积德累仁数百年。娄敬之言是也,可立具也,非谓德薄,自此遂建都咸阳,陇蜀沃野千里,张良也同意迁都,大小七十余阵  甄伟【明】的《西汉演义》第八十七回 娄敬议迁都咸阳  当时刘邦定都洛阳,天下无事,独一面以制诸侯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迁都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西汉的首都一直是长安(即今天的陕西西安),东汉的首都是洛阳(即今天的河南洛阳),西汉自建立以来,从未迁过都。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