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能看出春秋时期地图车战的特点吗

车战的具体介绍_百度知道
车战的具体介绍
收录于《尚书》之中。左方甲士持弓﹑主射,终于从缔盟称霸走向灭国夺地,主将居中。乘是以战车为中心配以一定数量的甲士和步卒(步兵),晋国苗贲皇首创翼侧攻击战术原则。叫“驷乘”、卫是兄弟之国,重要部位一般还饰以青铜车器﹐西周和春秋时期战车的形制大体略同,骑万匹”。)鲍癸说。)双方用这样客气的外交词令。」就阻止自己的部下再追击,将车系在齐国营垒前的桑根上,特别是当参战车辆数量骤增以後,晋军追赶,降为担任警戒﹑阻击﹑掩护军队翼侧的辅助兵种,密切了步车协同,由过去单一战场的一次交战决定胜负;张仪列传》记述当时秦军的组成是“带甲百馀万。四马两轮式战车是中国车战的定型用车:“子以君师辱于敝邑,对要塞的争夺日趋频繁,从车兵与步兵的比例来看,夏代已开始使用战车进行小规模车战,同时又取消了原来的七名车下甲士。可是:“能进不能退,步兵由每乘战车隶属二十二人增加到七十二人,使步兵得以有效地遏止密集整齐的车阵进攻,乘法特殊,使晋人两角都不得进,并擒获晋军,再加上相应的後勤车辆与徒役编组而成,晋国的鲍癸又从后追来。在一场车战中。     春秋战国之交,车兵为辅翼。所以乘是车﹑卒组合的基本单元。   PS:「以岁之非时,请在明天早晨相见。古代车战分攻守两种,晋国一次出动战车已高达七百乘,胜者常以缔盟成为霸主为目的,战车
春秋殉马坑殉战车遗迹数量大幅度增加,还有宗法迷信等的深刻影响,献禽之未至,主要是在各诸侯国之间进行的,齐侯派使者请战。”(您带领国君的军队光临敝邑。当往回走时,时间延长,又名“甲首”,并大呼“欲勇者贾余余勇,于是乐伯三人安然回归,战车兵是军队的主力兵种,连同三名车上甲士:车战、齐之战前,例如晋。一场战争往往由若干规模不等而又具有共同目的的战斗所构成,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车战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所扩展:在另外一些记载中,由左右两角夹攻,也是当时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铁兵器的广泛采用和弩的改进,装备简单而又易于训练的徒兵,而随著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以激励齐军,加大了方阵纵深﹐提高了方阵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和前进速度。在以上因素制约下。同时,敌对双方的将士有时也互讲礼貌,而小块耕地的大量出现又严重地破坏了井田的道路系统,车兵在战斗中已不再担任全部或主要的作战任务,由国君或最高统帅历数自己承天命,骑兵为机动的新的战争方式,关于“甲首”即一车之长有其他的看法。连年的战争造成甲士的奇缺,以成霸主地位、齐之战前,严明纪律,夺其战车,楚将许伯去向晋军挑战,并不以灭国夺地为目的,是消灭旧的王朝,车千乘,又名“参乘”,一些大的诸侯国,对方逆天命:「其左善射。考古发掘证实,然后才堂堂正正地展开战斗。而计算各诸侯国的军事实力,当然这可能是由于各诸侯国不同的编制造成的,如戈﹑殳﹑戟﹑酋矛﹑夷矛等,乐伯一箭正射中麋背,故来援助,而是退居两翼,并非编制通例。单车去晋营。动员的兵力日多,各国遂增加了兵源充足。此外还有四人共乘之法,把过去的密集队形改变为疏散队形。正好有一只麋鹿出现在面前,商代的战车为四马两轮,又称兵车,车上一般还备有若干有柄的格斗兵器,发展到在几个作战阶段中进行反复较量,诘朝请见。战胜以后,从而大大降低了战车在作战中的地位。这时他们只剩下一支箭了。也如晋,大国国力日强。正式开战前,御者居左。方阵战术也由原来步车相脱离的两线配置,也常常以战车为计算单位,谨把它奉献给您的随从作为膳食,经商代﹑西周以迄春秋,主击刺,春秋以前为二十二人编制,如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由于战车本身车体笨重,敝国的士兵人数很少,各国军队中战车的绝对数量仍然可观,并说,如周武王灭商之战,如何正确,用大石投掷晋军,先要派遣使者到对方请战,敢膳诸从者,战车对于战场地形及道路条件仰赖日趋严重,应当奉献的禽兽还没有来,才能达到目的。战国时期。     在正式开战之前,两军先要摆好阵式,战车乘法为每车载甲士三名,共计二十五人,例如泌之战前。」(由于今年还不到时令。此外。  目的和程序,比如持戈(或矛)的为一车之长。就是在战斗中,改变为三个步兵两以战车为中心的环形配置,挫对方士气,为一步兵两,君子也,更增加了战车队运动的困难。公元前567年,最后说。)晋军主将阕郄克作答,齐使请战后,先讲晋与鲁。随着诸侯争霸的发展,如何残暴无道,说,最后决定第二天早晨决战。每乘战车所隶属的步卒,右边射人,驾乘战车作战即成为这一时期战争的特征。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兼并战争的加剧,不腆敝赋。  演变,如晋国和楚国,其中包含七名车下甲士和十五名步卒;居中的是驾驭战车的御者。  定义,连同三名车上甲士,随著战争性质和结构的转变以及城邑地位的提高,驾驭困难,是一车之长﹐称“车左”;遭遇﹑迂回﹑翼侧攻击﹑长途追击等多种作战形式亦开始出现,迫败者盟誓,插放在战车舆侧;右方甲士执戈(或矛)。再约束部队,又要祭祀,木质结构,使方阵战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古代以马拉木质战车的交战为主的作战方式,守车用于屯守及载运辎重,传统的车战逐渐被步骑战所取代。”(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杀死敌人割取左耳并抓了俘虏:有关资料推断,经过不同地点的多次战斗,他的战车上以乐伯为御,乐伯左边射马,其右有辞,由于当时诸侯思想观念深受礼制约束,如《史记&#8231,在春秋初还有时将战利品和俘虏献给周王,战车一直是这一时期军队的主要作战装备,您的命令不会不照办的,兼并弱小,然后由摄叔下车捧着麋鹿献给鲍癸。     两军到达战场后。于是,而关于车后随行甲士的数量也有所差异,各国参战的战车也均在千乘以上。那时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所谓「不鼓不成列」,开始时强大的诸侯多打着尊周王的大旗。一般文献中所称的战车即指攻车:  秦始皇兵马俑车战     车战的最高目的。     车战的基本作战单位是乘!”(要勇气的人可以来买我剩下的勇气;而到春秋末期,然后召集全军及加盟的友军举行誓师礼,所拥有的战车数量已在四千乘以上,所以在战前首先要进行祭祀占卜,君无所辱命,供甲士在作战中使用,在鄢陵之战中,攻车直接对敌作战,还要派勇士去对方营地挑战,摄叔为右  简介,按左﹑中﹑右排列,以鼓舞自己军中士气。但这属临时搭载性质,到战国时期终于形成了以步兵为中心,回国献俘,据《司马法》记载。流传至今的著名誓辞,称“车右”。     车战在春秋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中国古代商周时期曾经是两军战斗的主要战法,战场纵深加大,共计七十五人,齐国的勇士高国乘战车冲入晋军,建立新的王朝,以五伍(二十五人)编为一两,遂渐抛弃尊王的旗帜,共三两,有周武王灭商前在牧野所作的《牧誓》,其机动性随之减低,一次战斗使用的战车从几百乘发展到几千乘。但是在车战最盛的春秋时期,以一乘战车和其附属的徒步的士兵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主将之车,公元前505年的柏举之战,配合战车作战。  从周代史料看
参考资料: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车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略论春秋战国时期车战盛衰之原因--《军事历史研究》1992年02期
略论春秋战国时期车战盛衰之原因
【摘要】:正 在中国象棋两军对阵拼杀中。满盘飞杀、攻击能力最强,对全局胜负关系最大的是“车”。这一点完全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先秦战争的客观状况。在春秋时期中原战场,最主要的战争形式是车战,战争中的主力则是车兵。当时的争霸战争,金鼓雷鸣,旌旗招展,战车纵横驰骋鏖战,独霸疆场数百年。煌煌战车已成为军容的标志,国威的象征。先秦兵书《六韬·虎韬·军用》中论及“三军器用,守攻之具”时,排列在最前面的不是戈矛刀斧,而是各类战车,其作用是“陷坚阵,败强敌”。据统计《春秋》242年间,军事行动即达482次之多,而这些战争在作战方式上的共同特点就是车战。因此,车战为何兴盛于春秋争霸战场?车战又为何衰落于战国时期?这应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学者所值得严肃认真探讨的课题。即此笔者不揣浅陋,对此略陈一些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看法。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在中国象棋两军对阵拼杀中,满盘飞杀、攻击能力最强,对全局胜负关系最大的是“车”。这一点完全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先秦战争的客观状况。在春秋时期中原战场,最主‘要的战争形式是车战,战争中的口三力则是车兵。当时的争霸战争,金鼓雷鸣,族旗招展,战车纵横驰骋靡战,独霸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刚俊;[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安忠义;[J];考古与文物;2002年04期
刘金祥;[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杨泓;[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03期
沈瑞英;[J];军事历史研究;2000年03期
杨英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黄一农;[J];历史研究;2004年04期
李鸿彬;[J];史学集刊;1997年01期
王裕昌,宋琪;[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李斌;[J];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辛田;[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张卫星;[D];郑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军;[D];吉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日辉;;[J];管子学刊;2011年02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樊启山 湖北总队宜昌支队;[N];人民武警报;2011年
晓丽;[N];中国国防报;2003年
徐焰;[N];解放军报;2007年
李炳彦;[N];中国国防报;2002年
孟令波、特约通讯员舒春平;[N];解放军报;2003年
通讯员龙云飞 曹晓明 魏联军;[N];工人日报;2003年
胡琪茵、特约记者孙克冬;[N];战士报;2009年
李卫星;[N];解放军报;2011年
邵宏军 多昭君;[N];战士报;2009年
8660部队 王国安;[N];人民武警;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二林;[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车昕;[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秦然;[D];郑州大学;2007年
陈静敏;[D];暨南大学;2008年
杨德权;[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吴国(春秋时吴国,又称勾吴)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春秋时吴国,又称勾吴???
收藏 查看&吴国(春秋时吴国,又称勾吴)
吴国(前12世纪―前473年),由在长江下游地区建立的诸侯国,也叫、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第一代君主是,姬姓周部落首领(即)的长子,伯父。由于周太王欲传位给少子及其子(即周文王),所以和便让位给三弟季历,并出逃至,号勾吴。吴太伯被后世奉为文化的宗祖。战胜以后,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此时的周章已经是吴君,就此仍封于吴。又把周章之弟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今无锡),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时达到鼎盛。吴国有通习礼乐。有、等名将,诞生《》。开凿(今一段)。有著名兵器。吴国于西破楚;于南服越;于北败齐;于会盟晋。出“”、“”等典故。前473年,复仇吞并吴国。简&&&&称吴所属洲亚洲首&&&&都姑苏(今江苏省)主要城市()、()、()官方语言上古时&&&&区东八区政治体制君主制主要民族(古称)、国&&&&姓姬姓吴氏&别&&&&称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首位国君姬吴泰伯末代国君夫差存在时间前12世纪——前473年亡&&&&于主要文化&
据史书记载生有三子,长子()、次子和小儿子。季历的儿子聪明早慧,深受周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周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口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了荒凉的江南,定居于梅里(今江苏无锡的梅村),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
太伯死,无子,其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仲雍死,其子继位。季简死,其子继位。叔达死,其子继位。那时正值武王战胜殷纣,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此时的周章已经是吴君,就此仍封于吴。又把周章之弟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夏商周三代分封诸侯国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
周章死,其子继位。熊遂死,其子继位。柯相死,其子继位。强鸠夷死,其子继位。余桥疑吾死,其子继位。柯卢死,其子继位。周繇死,其子继位。屈羽死,其子夷吾继位。夷吾死,其子继位。禽处死,其子转继位。转死,其子继位。颇高死,其子继位。这时灭掉了周北虞公,为的是开拓版图、征伐。句卑死,其子继位。去齐死,其子继位。寿梦继位后吴国方始日益强大,自称为王。
从创建吴国算起,到第五代时武王胜,封其后代为二国:其一为,在中原地区,其二为吴国,在夷蛮地带。到第十二代时晋国灭掉了中原地区的虞国。又过了两代,夷蛮地带的吴国兴盛起来。总计从太伯至寿梦共传十九代人。
被后世奉为东吴文化的宗祖。吴人认为“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广杯万古江南。”则认为地处长江下游江南的“吴”是所有诸侯国中资历最深的西周姬姓同姓国,在所有世家中排第一。
前584年(王二年),楚国流亡在外的大夫怨恨楚国大将子反,逃到,由晋出使吴国,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让他儿子做吴国的行人之官,吴国从此开始与中原各国交往。吴国开始派兵征伐楚国。前570年(王寿梦十六年),征伐吴国,直至衡山。[1]
前561年(王寿梦二十五年),王寿梦死。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次子叫余祭(zhài,寨),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贤能,寿梦生前也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避让不答应,于是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2]
前560年(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季札推辞说:“死后,各国诸侯和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想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您作为长子本是合理的继位人,谁敢干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我虽无能,也愿学习子臧那样的义举。”吴国人坚持要立,他反而抛弃了家室财产去当农民,吴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秋天,吴又征伐楚国,楚打败了。前557年(王诸樊四年),方始继位。[3]
前548年(王十三年),王诸樊死去。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满足先王的遗愿。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大家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依次渐渐传到季札身上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4]
上古时期百越族系 吴越民族故地分布图春秋战国时期图鉴前545年(王余祭三年),相庆封获罪于,从齐逃到吴国来。吴王把朱方县赏赐给他作为,把公主嫁给,庆封结果比原先在齐国还富有。[5]
前544年(王四年),吴王派到聘问,季札要求欣赏一下周朝廷的音乐。[6]鲁国乐工为他演唱了当时各种音乐和各种舞蹈。当看到《》舞蹈时,季札说:“美德的巅峰啊,太伟大了,如上天覆盖万物,如大地无不承载,再好的德行,也不会比这乐舞所象征的的美德更高了。观乐可以停止了,如还有别的音乐,我不敢再欣赏了。”[7]
离开鲁国,就出使到。劝说晏平仲说:“你快些交出你的和官职。没有这二样东西,你才能免于祸患。齐国的政权快要易手了,易手之前,国家祸乱不会平息。”因此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封邑与官职,所以在栾、高二氏相攻杀的祸难中得以身免。[8]
出使郑国和卫国
离开齐国,出使。见到子产,如见故人。对子产说:“郑国掌握政权的人奢纵欺人,大难将临,政权定落于你身上。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离开郑国后,季札到了。非常欣赏蘧瑗(qú yuàn,渠院)、史狗、史?(qiū,秋)、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说:“卫国君子很多,因此国家无患。”[9]
从卫国到了晋国,季札要住在宿(qì,戚)邑,听到鼓钟作乐之声,说:“奇怪!我听说有才无德,祸必加身。这孙文子正是为此得罪国君,小心翼翼尚恐不够,还可以玩乐吗?孙文子在这里,就如燕巢于帷幕之上那样危险。而且国君尚在棺中停殡未葬,难到可以作乐吗?”于是离开了。孙文子听说后,一辈子不再听音乐。[9]
季札到晋国,欣赏赵文子、韩宣子、,说:“晋国政权将要落到这三家吧。”临离开晋国时,对叔向说:“你要勉力而行啊!晋国国君奢纵而良臣又多,大夫很富,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你为人刚直,定要慎思如何免于祸患。”[10]前541年(王余祭七年),楚公子围杀死楚王夹敖而自立为王,就是灵王。前538年(王余祭十年),与诸侯盟会,以征伐吴国朱方县,为了诛惩齐庆封。吴国也攻楚国,占领楚国三个城邑后离开。前537年(王余祭十一年),楚征伐吴,到雩娄。前536年(王余祭十二年),楚又来伐吴,在乾溪驻军数日,最后败走。[11]
前531年(王余祭十七年),王余祭死去,其弟余昧继位。前529年(王余昧二年),楚公子弃疾杀死楚灵王,自己代立为君。前527年(王余昧四年),王余昧死,想传位于其弟季札。季札避让,逃离开去。于是吴人说:“先王有令,兄死弟继位,一定传国给季子。季子现在逃脱君位,那王余昧成为兄弟中最后一个当国君的人。现在他死了,其子应代其为王。”于是立起余昧的儿子僚为吴王。[12]
前525年(王僚二年),公子光率兵征伐楚国,打了败仗,把吴先王之舟也丢掉了。公子光害怕因此获罪,就偷袭楚军,又夺回了王舟才回军。前522(王僚五年),楚国流亡之臣伍子胥逃来吴国,公子光待以客礼。公子光是王诸樊的儿子。他一直认为,“我父亲兄弟四人,应该传国传到季子。现在季子不当国君,我父亲是最先当国君的。既然不传国于季子,我应当继承我父亲当国君。”他在暗中结纳贤士,想以之袭击王僚。[13]
前519年(王僚八年),吴王派公子光征伐楚国,大败楚军,把原楚太子建之母从居巢接回吴国。借势北伐,打败陈、蔡的军队。前518年(王僚九年),公子光又征伐楚国,攻克楚国的居巢、钟离二城。当初,楚国边城卑梁氏有少女与吴边城女子争抢采摘桑叶,两个女子的家人气愤之下互相攻杀,两国边邑的官长听说后,一怒之下互相进攻,吴国边邑被灭掉。吴国闻之大怒,所以讨伐楚国,攻取居巢、钟离二城而还。[14]
伍子胥刚逃至吴国时,向吴王僚陈说伐楚的益处。公子光说:“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所杀,他劝您伐楚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对吴国并无好处。”伍子胥这才明白公子光别有目的,子胥寻找到一位名叫专诸的勇士,介绍给公子光。光十分高兴,才把子胥当做宾客对待。子胥退居郊野耕作度日,来等待专诸大事成功。[15]
前515年(王僚十二年)冬,死去。前514年(王僚十三年)春,吴王想借楚吴王阖闾时期造建的阖闾城[16]国有国丧而攻伐它,派公子盖(gě,葛)余、烛庸带兵包围楚国的六(lù,陆)、灊(qián,前)二邑,派季札出使晋国,来观察诸侯的动静。谁知楚国派奇兵绝其后路,吴兵被阻不能回国。这时吴公子光说:“此时机不可失。”告诉专诸说:“不寻找就不能得到。我是真正的国王后代,应当立为国君,我正是要追求这个。季子虽然回来,也不会反对我的。”专诸说:“杀死王僚的条件已经具备,国内只有他的老母幼子,而他两个弟弟率兵攻楚,被阻绝了归路。现在吴王境外被楚国所困扰,国内没有刚直忠诚之臣,他拿我们没什么办法。”公子光说:“我的身体,就是你的身体,祸福与共。”四月丙子日,公子光把甲士埋伏于地下室之中,然后请王僚来宴饮。王僚派兵列于道旁,从王宫到公子光之家,直至光家的大门、台阶、屋门、坐席旁,布满王僚的亲兵,人人手执利剑。王僚来到后,公子光假装脚疼,藏进了地下室,派专诸将匕首藏于烤全鱼的腹中,伪装上菜。专诸将鱼送至王僚前时,从鱼腹中取出匕首刺向王僚,左右卫士急用剑刺入专诸胸膛,但王僚已被杀死。公子光果真代立为吴王,就是吴王阖庐。阖庐任命专诸之子为卿。[17]
回到吴国,说:“只要对先君的祭祀不废止,人民不至于没有国君,社稷之神得到奉祀,那就是我的国君。我敢怨责谁呢? 我只有哀悼死者,事奉生者,来对待天命安排。祸乱不是自己制造,就应听从新立之君,这是先人的原则啊。”于是季札到王僚的墓上,回报了自己完成外交任务的经过,痛哭王僚一番,之后回到朝廷中自己的位置等待新君之命。吴国公子盖余,烛庸带兵在楚军围困之中,听说公子光杀死王僚自立为王,就带领军队投降了楚国,楚王把他们封在舒地。[18]
前514年(吴王阖闾元年),任命伍子胥担任行人之官并参政议国事。楚王杀死了,其孙伯嚭(pǐ,痞)逃亡到吴国,吴王任命他为大夫。[19]
前512年(阖闾三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领兵征伐楚国,攻取舒邑,杀了吴国逃亡的公子盖余、烛庸。阖闾计划顺势进攻楚国首都郢(yǐng,影),将军说:“军民征战已很劳顿,现在不能攻打郢都,要等待时机成熟。”前511年(阖闾四年),吴又伐楚,攻下六邑与灊邑。前510年(阖庐五年),吴伐越,打败越军。前509年(阖庐六年),楚国派子常囊瓦征伐吴国,吴君迎头痛击,在豫章大败楚军,攻下楚国居巢才班师回吴。[20]
前506年(阖闾九年),吴王阖闾询问伍子胥和孙武说:“当初你们说不能攻打郢都,现在情况如何?”二人回答说:“楚国大将子常贪婪,、都恨他。大王您如一定大举伐楚,必须联合唐、蔡二国才能成功。”阖庐听从他们,出动全部军队,与唐国蔡国一道西进伐楚,来到汉水边上。楚国也发兵抵拒,双方隔水列阵。吴王阖闾之弟夫概欲战,阖闾不许。夫概说:“大王已把军队委托于我,作战要抓住有利时机才是上策,还等什么!”于是带领其部五千人突袭楚军,楚军大败奔逃。吴王纵兵追击。及至郢都,一共交战五次,楚兵五次被打败。楚昭王逃出郢都,跑到。郧公之弟想杀死昭王,昭王又与郧公逃到随国。吴兵进入郢都。伍子胥、伯嚭从墓中挖出楚平王尸体加以鞭打,来报杀父之仇。[21]
主词条: 、
前505年(阖闾十年)春,越王听说吴王兵驻郢都,国内空虚,举兵伐吴。吴国派另一支军吴王夫差鉴[22]队抗击越兵。楚国向告急,秦国派兵救楚击吴,吴军败北。阖闾之弟看到秦兵越兵同时打败吴兵,吴王又留在楚国不归,夫概就跑回吴国自立为吴王。阖闾闻知后,就领兵回吴,攻打夫概。夫概兵败逃往楚国。才得以于九月返回郢都,而把夫概封在堂溪,就是堂溪氏。前504年(阖闾十一年),吴王命太子伐楚,攻取番邑。楚王恐惧,把国都从郢迁到鄀(ruò,若)。[23]
前496年(阖闾十九年)夏,吴兵伐越,越王带兵在檇(zùi,醉)李抗击。越兵派遣敢死队挑战,三次冲向吴阵,高呼口号,自杀于阵前。吴兵只顾观看这种奇怪放松防备,越兵趁势攻击,在姑苏大败吴兵。阖闾脚拇指被越军击伤,军队退却七里。阖闾此时伤重而死。临死前吴王阖闾命立太子夫差为王,对夫差说“你能忘记句践杀死了你的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过了三年,吴终于报复了。[24]
前495年(吴王夫差元年),任命大夫伯嚭为太宰。吴国坚持军事训练,一直有报复越国之志。前494年(夫差二年),吴王出动全部精兵伐越,在夫椒大败越军,终于报了姑苏失败之仇。[25]越王只得带五千甲兵躲进,派出大夫文种通过宰伯嚭请求媾和,愿以越国作为吴国的奴仆之国。吴王想允许,伍子胥劝谏说:“从前有过氏杀了斟灌氏又征伐斟寻氏,灭掉夏后帝相。帝相的妻子后缗(mín,民)正在怀孕,逃到有仍国生下少康。少康当了有仍国的牧正之官。有过氏又想杀死少康,少康逃到有虞国,怀念夏之恩德,于是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并封给他纶邑,当时少康只有方圆十里的土地,只有五百部下。但以后少康收聚夏之遗民,整顿官职制度。派人打入有过氏内部,终于消灭了有过氏,恢复了的业绩,祭祀时以夏祖配享天帝,夏代过去的全部故物都收复如初。现在吴国不如当年有过氏那么强大,而勾践的实力大于当年的少康。现在不借此时机彻底消灭越国力量,反而又要宽恕他们,不是为以后找麻烦吗!而且勾践为人能坚韧吃苦,现在不消灭他,将来后悔不及。”[26]吴王不听子胥之计,而听从太宰嚭之言,终与越国停战,两国订立和平盟约后,吴国撤军回国。[27]前489年(夫差七年),吴王夫差听说齐景公死后大臣争夺权力,新立之君幼小无势,于是兴位于封丘县的夫差黄池约会诸侯旧址。[28]兵北伐齐国。伍子胥劝谏说:“越王勾践吃饭不设两样以上的菜肴,穿衣不用两种以上的颜色,吊唁死者,慰问病者,这是想到利用民众伐吴报仇啊。勾践不死,必为吴国大患。现在越国是吴国的心腹大患,您却不注重,反而把力量用于齐国,岂非大错特错!”[29]吴王不听,北伐齐国,在艾陵大破。兵至缯(zēng,增)邑,召见鲁哀公并索取百牢。季康子派子贡列举周礼来劝说太宰嚭,吴王才停止。于是吴王留下来略取齐、鲁两国南疆土地。前487年(夫差九年),为驺国讨伐鲁国,至鲁,与鲁定盟后离开。前486年(夫差十年),趁势伐齐而归。前485年(夫差十一年),又一次北伐齐国。[30]
越王勾践带领越国群臣朝拜吴王,献上丰厚贡礼,吴王大喜。只有伍子胥心中害怕,说:“这是要丢掉吴国啊。”于是劝谏吴王说:“越国近在腹心之地,现在吴国虽能战胜齐国,好比石头田地,没有用处。而且《盘庚之诰》说,乱妄之人只有消灭干净,商王朝才能兴旺。”[31]吴王不听,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子胥把自己的儿子委托给齐国鲍氏,回报吴王。吴王闻说,大怒,赐给子胥属镂之剑令其自杀。子胥临死时说:“你们在我坟上种上梓树,让他们生长到可以制器的时候吴国就要灭亡了。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吴都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怎样灭掉吴国。”[32]
齐国大夫鲍氏杀死齐悼公。吴王闻说,在军门外痛哭三日,乃从海上运兵攻齐。齐人打败吴军,吴王才领兵回国。[33]
前483年(夫差十三年),吴王召集鲁、卫二国国君在橐(tuó,驼)皋盟会。[34]
前482年(夫差十四年)春,吴王北上与诸侯盟会于黄池,想称霸中原保全周室。六月丙子,越国谋士范蠡用美人计使得夫差中计亡国。[35]越王勾践伐吴。乙酉,越兵五千人与吴兵交战。丙戌,俘获吴国太子友。丁亥,越军进入吴国。吴人向夫差报告失败的消息,吴王害怕有人泄露消息,让会盟的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于是怒斩七人于帐前。[36]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夺盟主之位。吴王说:“在周室宗族中我的祖先排行最大。”晋定公说:“在姬姓诸国中只有我晋国当过霸主。”晋国大夫赵鞅发怒,要攻吴王,这才让晋定公当了盟主。吴王盟会已毕,与晋定公分手,想伐。太宰嚭说:“你能打败宋国,但你不能留下来占有它。”于是领兵归国。吴国没有了太子,国内空虚,吴王在外很久,士卒疲惫,于是就派使者带上厚礼与越国媾和。[37]
前478年(夫差十八年),越国更加强大。越王勾践率兵伐吴,大败吴兵于笠泽。楚国灭了。[38]
前476年(夫差二十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前475年(夫差二十一年),越兵围困吴国。前473年(夫差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国打败吴国。越王勾践想把吴王夫差流放甬东,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吴王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听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于是自杀而死。越王灭掉吴国,杀死了太宰嚭,因为他不忠于主上,然后引兵归国。[39]《汉书·地里志》:“梅里上有吴国,周武王封太伯之后于此,是为,即周章之弟虞仲,盖仲雍之曾孙也。”据众多史料记载和史学界专家认为,现即为吴阖闾大城旧址,其规模位置迄今基本未变,为世界罕见。历史学家更指出苏州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40]
考古学上,吴国存国期间的各种遗存的主要形式有台形遗址、土墩墓、城址等,主要分布于江苏省宁镇地区、皖南丘陵和太湖地区西部,春秋时期向西延伸至滁河下游一带,其范围已经超过其重要源头的分布范围。[41-42]
据此,吴国国境经过多次调整,早期的主要范围在今天江苏省中南部的南京、扬州一带。到后期吴王阖闾时代,中心扩展到苏州一带,而苏州作为吴国国都的时间则长达110年左右。以致苏州古称工吴,吴国金文皆自称工吴,列如吴王光(吴王光就是吴王阖闾)剑有铭文“工吴王光自作自用”字样。[43]兵器制造
吴国的兵器制造技术享誉一时,的《》中即有“操吴戈兮披犀甲”之语。吴国拥有高超的铸剑技术,、是当时吴国著名的冶金专家,制作的剑代表着当时兵器冶金的最高水平。现留世的吴王诸樊剑、吴王光剑、吴王夫差剑,锋锷犀利,千年不朽。检测证明兵器的表面有一层十微米的铬盐氧化物[44]。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晋国为了牵制楚国,采纳了楚国叛臣的建吴王夫差矛[45]议,与楚国东南的吴国结盟。为报楚国令尹与重臣,出使吴国,使吴、晋结盟。巫臣回晋国,而留下自己的儿子作为行人帮助吴国训练军队。这样在晋国的帮助下,吴国的军事力量迅速提升,成为东南一支重要力量。[46]
吴国不仅有陆军,而且建立了一支编组的强大水军,其主要战舰长达十丈,每舰战车达百人之多。在公元前486吴国联合鲁国对齐国讨伐,吴鲁联军兵分两路,一路从泗水进攻,另一路从淮河入海向北进攻齐国。吴国从海上进攻齐国,这次吴国水军从海上对齐国进攻,是中国发生最早的海战,后世把这件海战看作是中国海军的起源。[47]
都城是由伍子胥督造的水陆双棋盘格局的,2500多年来原貌仍存。[48]
吴国的军事家孙武及其著作《孙子兵法》,对中国的影响持续了几千年。[49]
于西破楚;于南服越;于北败齐;于会盟晋。吴国的王室来源于周室,吴地的人民最初被中原民族视为蛮族,至春秋已经与周的诸侯国广泛交流,经过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以后,已经成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地的语言是今天的汉语方言吴语的源头。 吴国地区的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后世的。[50]
吴王夫差于前486年―前484年开凿的,南起今扬州近郊的邗城之下的长江,北经樊梁湖(今江苏高邮附近)折向东北,入射阳湖,再向西北经入淮河。得以使吴国的水军北上和齐国、晋国争霸。东汉以后,邗沟逐渐显示出了它的经济价值。后来隋代开凿,就部分利用了这条水道。[51-52]有学者考证吴的历史与南迁有关,即史书上记载的“南巡狩”,并根据《·天问》“舜服厥弟,终然有害;何肆犬体,而厥身不为败?吴获迄古,南岳是指,孰斯去斯,得两男子?” 的记载,认为舜的两子封在吴。这里的,是指古代的南岳,不是而是江淮之间的。[53]次序习惯称法谥号名在位时间在位年数备注1
        又作
    字孰哉,又作
      4
      5
    被正式册封为诸侯
      7
      8
  强鸠夷
前1008年 - ?
  余桥疑吾
? - 前920年
    10
前919年 - 前861年
前860年 - 前829年
前828年 - 前795年
前794年 - 前762年
前761年 - 前723年
前722年 - 前682年
前681年 - 前672年
前671年 - 前622年
前621年 - 前586年
前585年 - 前561年
前560年 - 前548年
前547年 - 前531年
前530年 - 前527年
又作夷末、夷昧
前526年 - 前514年
前514年 - 前496年
又作阖庐、盖庐
前495年 - 前473年
越灭吴,吴亡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秋时期是指哪三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