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薛行衣化工园区最新拆迁情况不安置合理吗?

江苏涟水县薛行化工园多个暗管偷排污染 环保举报电话成摆设_环保曝光_中国环境保护网
当前位置: >
江苏涟水县薛行化工园多个暗管偷排污染 环保举报电话成摆设 中国环境保护网
[提要] 江苏涟水县薛行化工园多个暗管偷排污染 环保举报电话成摆设:江苏涟水县化工园区一段不足2公里的沟渠内,竟然至少存在五个排污口,而距离化工园几百米的地方就是当地的薛行村。6年来村民多次投诉,但是问题一直没能解决。3月6日,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关于 江苏涟水县薛行化工园多个暗管偷排污染 环保举报电话成摆设 的更多文章????????
??????????
Copyright & 2011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 特别声明:《江苏涟水县薛行化工园多个暗管偷排污染 环保举报电话成摆设》来自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本站文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镜像、使用、复制、下载,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迅速处理。淮安市环保局
淮安市环保局
淮安市环保局
涟水县召开化工园区安全生产暨环境保护推进会
发布时间: 字体:【  】  【】
2014年9月5日上午,县政府召开安全生产暨环境保护推进会,县政府办、经信委、环保局、安监局、消防大队、薛行化工园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及园区企业负责人、分管安全环保负责人和安全环保科长参加会议,会议由薛行化工园区管委会张木春书记主持。
环保局张翼局长分析了当前严峻的环保形势,通报了相关企业存在的环保问题,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环保局将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健全环境执法明查与暗查、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昼查与夜查、工作日查与节假日查、晴天查与雨天查相结合的检查工作机制。对擅自建设投入生产以及非法排污、超标排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的企业责令停产整改和行政处罚;对超标排污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或停产整治,逾期仍不达标的,责令停产关闭,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会议上嘉诚、德邦、兴联等3家企业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
县政府副县长王成明强调,薛行化工园区所有企业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企业负责人、分管人要高度重视安全环保工作,一是要警钟长鸣、认识再提高;二是严肃执纪、责任再明确;三是加强监管、管理再规范;四是消除隐患、教训再警示。最后,王县长就当前园区一企一管、集中供热及相关问题,要求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要按照时序进度,做好一企一管、集中供热及各类问题整改工作。(张宇峰)
淮安市环保局
地址:淮安市健康西路77号 电话:1  
电子信箱  
淮安市环境保护局 主办  技术支持:淮安市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苏ICP备号
网站访问量:查看: 10784|回复: 32
涟水要大变化,让人振奋!!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涟水论坛。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涟水县“十二五”城市化发展规划涟水县位于江苏北部,连宿淮盐四市之间,东与阜宁、滨海、响水三县为邻,西至淮阴区、沐阳县接壤,南与楚州区隔河相望,北与灌南县毗连。县域总面积1676KM2,人口106万,城市化水平38%。城区现状建设用地18KM2,人口18万人。“十一五”期间,涟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工业化、城市化战略,把城乡规划建设摆上突出的位置,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城乡规划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明显增强,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促进作用,“十一五”期间是全县人居环境改善最为明显的时期。一、“十一·五”完成情况(一)、城乡规划编制《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于2006年4经淮安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在该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县政府已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城乡规划编制。全力推进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实现了城乡规划全覆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1、城市规划编制方面“十一五”期间,完成了经济开发区西区、经济开发区东区、新城区、老城区、朱码城区、老城东片区、老城西片区、薛行园区等8大重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综合管线、环保、防洪、人防、教育等27个专项规划。控制覆盖总面积达49.7km2。城市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内控规覆盖率100%。完成了安东路、常青东大道、观澜路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及全民健身主题公园、环涟漪湖景观设计、涟河风光带景观工程设计等9项城市景观设计。城市规划测绘工作实现1/1000数字地形图覆盖城区60km2,覆盖乡镇35 km2,1/10000数字地形图覆盖县城1676km2,为规划编制和用地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机场、铁路、淮涟一级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向西方向发展的趋势明显增强。现状实际居住人口已接近上版规划预测的近期人口18万人;机场、铁路、淮涟一级公路等重大对外交通设施考虑不足;规划区控制的范围与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不一致;城市近期建设用地规模有所突破,近期建设规划不能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对苏北地区发展形势和政策研究不够,对周边地区对涟水城市的影响考虑不足;城市特色彰显不足;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及三类工业用地集中布局考虑不足等问题。为此08年县政府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于2010年3月通过了成果论证,并在《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年)》的指导下,启动了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十一五期间规划编制详见附表2、村镇规划编制方面为了提高全县集镇规划水平,按照省市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在完成各项规划编制资料的基础上,加强业务指导, 2007年,我县分别委托上海瑞同,南京博来,中国矿大三家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27个集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完成了中期成果。2008年,邀请市县专家对27个集镇总规进行评审论证工作,从技术性层面和可操作性层面进行科学论证,形成论证意见300余条。到2009年初,完成了总体规划第二轮修编工作,并经过专家评审,经县政府批准实施。2009年7月份完成了五港镇总体规划修编。2008年,完成了全县853个村庄平面布局规划方案及报批工作。2007年完成了598个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实现全县农民集中居住点平面规划全覆盖。2008年与2009年上半年完成了52个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调整修编。2008年,完成了保滩、唐集、石湖等十一个乡镇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乡规划指导下,城镇体系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布局结构趋向合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各项建设有序进行。& &(二)城市化建设<font color="#、中心城区建设①市政道路工程投入5500万元,完成红日路改造,滨海路快车道,经济开发区滨海南路、金轮南路、黄河路,渠南西路快车道,红日桥拓宽、滨海南路桥,海安路南段快车道,襄贲路快车道,今生缘路快车道,淮浦南路慢车道及人行道改造,安东北路综合改造,城东路改造,常青东大道改造,炎黄大道改造等18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共新增道路面积130000㎡,埋设排水管道14000m,安装供水管道4300m,架设桥梁2480㎡。②污水管网建设投资4550万元,完成污水处理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水3万吨;投入8250万元,完成一期污水管道一、二标段,圣特路,海安路,今生缘路,城东路,淮海路,涟北路,炎黄大道,淮浦路等15条主道路49.96KM污水管网铺设。③公共服务设施投入950万元,完成取水口上移,五岛公园改造、修缮,东大坳清淤换水,五岛公园观鹭台及城区五座泵站维修工程。④便民工程共投入2200万元,完成新涟街整治,检察院宿舍区东侧南北路,生活用品公司西侧南北路,淮浦南路排水整治,一招周边排水整治,生活用品公司西侧道路,安东南路南端人行道改造,涟漪东路改造,同乐路北端改造,老环城南路,健康路等80余项便民工程建设,铺设砼路面65000㎡,埋设(砌筑)排水明沟18000m,架设便民道路路灯90盏。⑤路灯方面十一五期间城区新装路灯1904盏,总长29.6公里,总投资1539.7万。 十一五期间城区新装路灯明细表路&&段安装数量(盏)路长(公里)投资金额(万元)备注今世缘大道<font color="#7<font color="#.9<font color="#7 炎黄大道<font color="#0<font color="#.7<font color="#0其中钠灯、景观灯各200盏海安路、 泰山路<font color="#6<font color="#.9<font color="# 5 安东北路<font color="# 3<font color="#<font color="# 0 红日西路<font color="# 4<font color="#.5<font color="# 0 情人路<font color="# 0<font color="#.5<font color="# 0 滨海路<font color="#0<font color="#<font color="#0 祁六路<font color="# 4<font color="#.9<font color="# 0 锦轮路<font color="# 0<font color="#.7<font color="# 0 南京路<font color="# 6<font color="#.9<font color="# 6 淮浦南路新增50<font color="#<font color="# 0 涟中后门(便民工程)<font color="# 0<font color="#.6<font color="# 4 公园门前(便民工程)<font color="# 2<font color="#<font color="#.7 主题公园<font color="#2 <font color="#0高杆灯4盏、庭院灯350盏、投光灯50盏、地灯30盏、草坪灯108盏合计<font color="#04<font color="#.6<font color="#39.7 ⑥绿化方面“十一五”期间,本县园林绿化工作按照“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提升品位”工作思路,坚持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总目标定位。此期间园林绿化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建成区道路绿化、主题公园、风光带建设。到2009年底,我县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668.36公顷,绿地面积达到505.05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7.3公顷,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9.7m2;主题公园个数为1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1%,绿地率25.7%。⑦拆迁方面“十一·五”期间,全县完成城市房屋拆迁项目45个,搬迁集体单位54个居民8115户拆迁房屋105.4万平方米。重点项目有:安东商业广场、温州商城、深圳大厦、飞机场、新涟中、中联·壹城、帝景蓝湾、天下景城等。<font color="#、镇村建设①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工作,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近几年来,我们以编制全县村庄整治规划为龙头,以配套建设农村交通、文体、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为重点,以治理农村“脏、乱、差”为关键环节,逐步改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完成22个村庄整治工作,灰墩王嘴中心村通过全省首批康居示范村验收。2008年完成90个市级村庄整治工作,创建南集码头省级康居示范村1个和小李集嵇陆等4个市级康居示范村。另外,岔庙夜合、唐集大桥和五港老桃园等5个省级村庄整治试点村顺利通过验收。②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全面推进。自2007年开始,根据中央和省市要求,我县把建设农民集中点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的主要抓手,扎实推进。首先,我们立足科学制定镇村布局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科学规划逐步建设”的原则。2007年完成了598个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实现全县农民集中居住点平面规划全覆盖。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康居示范村创建标准,全面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县总投入9亿元启动农民集中居住点105个,建筑总面积145万平方米,有8120户进点居住。在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过程中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力求让进点农民享受到城市居民小区的优良环境。几年来,共投入8.3亿元,铺设道路5.9万平方米,建设综合服务中心53个,供排水管网4.8公里,购置垃圾清运车50部,新建公共厕所100个,绿化总面积达到15.2平方米。二、“十二·五”城市化发展规划城市化发展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园林城、教育城、水景城、宜居城”的规划发展方向,落实“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繁荣”新举措,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推进城市、城乡“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建设,继续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把规划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深化规划编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一、总体思路“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推动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布局之间的相互协调,促进区域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安排城乡生产力布局,强调综合交通主导原则,合理规划交通设施,构建大交通格局,协调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及土地利用的关系,进一步突出能够代表涟水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在城市空间框架下构建彰显城市特色、提升文化品质的人居环境空间体系。中心城区要围绕进一步加快老城区改造和推进工业经济开发区东区退二进三步伐、做好三河低碳新区、机场产业园区建设、做大工业园区,完善城市功能,做好中心商业区,做优生态旅游区,做美生活居住区,做强基础设施五大方面,积极应对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的形势,重构城区功能布局,构建城市弹性结构。二、主要发展目标规划到2015年,涟水县人口约为108万人,涟水县城镇化水平为42%。规划到2015年,涟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25万人,用地规模约3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120平方米。三、城乡规划编制(一)城市规划编制在《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年)》指导下,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景观设计及重点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修编。1、控制性详细规划①涟水县老城区及三河低碳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范围:东至东环路,西至机场高速,南至古黄河,北至涟河。规划面积约16.5平方公里。对原《涟水县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涟水县城西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涟水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进行调整、整合。②涟水县新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范围东至东环路,西至盐河,南至涟河,北至漪河。规划面积约17.68平方公里。对原《涟水县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进行调整、整合,并将金城路以东至东环路的城区纳入控规范围。③涟水县朱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范围东至工二路,西、北至盐河,南至漪河。规划面积约7平方公里。对原《涟水县朱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将涟麻路以南、淮浦北路以东、盐河以北的城区纳入控规范围。④涟水县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范围东起盐河,西至宁连高速,南至机场高速,北至235省道。规划面积约18.94平方公里。对原《涟水县经济开发区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进行调整,适应新总规要求,利用铁路、高速、航运、空运的大交通优势,优化并扩大经济开发区范围。⑤涟水县机场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范围东起宁连高速,南至机场高速,西至淮安涟水机场,北至红日大道。规划面积约9平方公里。利用高速及空港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物流产业园区。⑥涟水县薛行化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范围东起涟新路,西跨盐河发展,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对原《涟水县薛行化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调整和优化。⑦完成中心城市区地形图测绘:测绘范围:西至机场,东至二环路,南至古黄河、机场高速,北至235省道,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2、景观设计及重点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①涟水县大关水街规划设计:规划范围西起盐河,东至淮浦南路、西至盐河、南至大关路、北至涟河,占地面积约40公顷,打造具有仿古建筑元素特色街区。②涟水县漪河景观规划:规划范围西起盐河,东至工一路,南至漪河南路,北至漪河路,全长约2700米,规划面积约181000平方米。利用“漪河”的自然资源,形成环境幽雅,风景秀丽,开敞式园林城市公共绿地空间,突出园林文化、水文化特色,提升整体城市的文化品位。③涟水县涟河景观规划:规划范围西起盐河,东至东环路,全长约6000米。提升景观一期工程,利用“漪河”的自然资源,增设亮化、硬化、雕塑、小品等,实施二期及延伸工程,形成城区中央生态绿轴。④今世缘缘分湿地公园规划:位于淮涟一级路北侧,占地面积约1500亩,利用该区域千亩自然水面及经济果树林等独特的自然资源,打造以婚庆为主题的今世缘缘份湿地公园。⑤涟水县盐河景观规划:规划范围西起机场高速,下游至朱码船闸,全长约10公里,。利用“盐河”的自然资源,打造涟水外滩,形成环境幽雅,风景秀丽,城市公共绿地走廊,提升城市品位。⑥涟水烈士陵园景观设计:项目位于涟洲路东侧,常青路北侧,占地面积约34066平方米,该项目建设将为弘扬革命传统,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将为市民提供休闲的开放性公共场所。⑦涟水县会议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位于泰山路南侧,与县政府大楼处于同一条中轴线。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我县行政办公区综合功能和对外接待水平。⑧涟水县文化宫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项目位于涟州路西侧,红日路北侧县行政办公区,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规划设计为多功能大厅兼舞蹈教室、瑜珈教练室、音乐教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展览画廊、摄影创作室、乒乓球室、110指挥中心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建筑。⑨红窑镇龙兴公园规划设计:为培育涟水县域副中心,打造特色镇、生态镇。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形成环境幽雅,风景秀丽,开敞式园林城镇公共绿地空间。并突出园林文化特色和红色旅游文化,大力提升红窑镇的整体文化品位。<font color="#、专项规划的修编在《涟水县城市总体规划(年)》指导下,完善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严格城市道路红线、绿化绿线、河道蓝线、文物紫线、市政黄线、电力黑线等规划控制,加强控规指标协调性研究,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地下管线、停车配套设施规划研究、协助交通、环保、人防、地震、消防完成专项规划。<font color="#、乡镇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全县29个乡镇办事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编制与配套设施建设。四、城乡主要建设<font color="#、中心城区发展规划(1)、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①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为“西拓、东补、北延、南联、中优”。“西拓”是指城市向西、西南方向逐步拓展,在宁连高速公路两侧发展以工业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新区,是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东补”是指城区东部适当调整功能,在金城南路以东进行用地补充;“北延”是指城区向北部适度发展;“南联”是指涟水城区与废黄河南岸的楚州区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相互协调、联合发展;“中优”是指城区中部尚未填充发展的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②城市空间布局,近期重点实施西部工业园区和建设新城中心区;将两河两渠开放空间纳入城区绿化大环境中;为聚集人气配建新城区生活居住区;完善主次干道系统;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初步树立涟水城市发展和崛起的新形象,体现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行动,为远期城市进一步发展、环境日渐完美、各项设施更加完备打下坚实基础。(2)、城市发展策略强化涟水作为苏北地区新兴工业基地职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工业用地在西部工业园区以及薛行工业园区的集中布置,盐河以东的现状工业片区将有污染的、对周边环境有影响的二、三类工业逐步搬迁,实现退二进三。以清水塘为核心,依托良好的自然水体环境,周边布置商务、娱乐、休闲、旅游、渡假等新增城市服务功能用地,初步打造面向全县及周边地区的特色休闲娱乐中心。适当超前进行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及其他市政基础设施,拉开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为远期城市建设做好铺垫。注重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有机联系,以水为脉进行城市生态环境整治与建设,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优先发展城市新区,控制旧城建设,在保护历史建筑和旧城风貌的前提下,有步骤进行旧城改造与更新。(3)、近期各片区建设重点薛行工业片区:完善工业片区格局,促进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的化工、制造等相关产业门类的工业企业向这一片区集中。拓宽改造涟新公路,方便快速连接金城北路;配套完善工业起步区内的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西部工业片区:以现状工业园区为基础,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业和现代工业,打造现代化的综合性工业片区。建设炎黄大道北侧、盐河西侧的水运码头及其北部的仓储物流区;围绕盐河大关大桥、红日大桥,健全开发区路网体系,连接祁六路与淮涟一级路,形成涟水的西二环;完善工业区内部的道路网;建设工业区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及休闲绿地。西南片区:以清水塘为核心初步打造面向全县及周边地区的特色休闲娱乐中心。建设大关路两侧的商业、商务、娱乐、休闲设施,配套建设拆迁安置房;在现有水塘基础上,完善生态景观水体的建设;继续推进大关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北部朱码片区:依托涟水中学、公共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带动居住地块的开发,改造现状朱码地区的乡镇建设面貌,形成高质量的城市居住片区;搬迁改造片区内的污染工业企业;完成朱码船闸建设;建设淮浦北路、襄贲路跨过涟中总干渠北延,改扩建朱码路、漪河路,配套完善片区内道路网。中部片区:拆迁对环境有污染的工业企业,逐步实现部分现状工业用地的退二进三;完善以行政办公、商业服务为主的县级公共服务主中心;建设完善以炎黄学院、县职中为核心的教育科研园区;建设新县医院,提高片区医疗服务能力;打通泰山路、淮河东路至东二环路,打通淮河西路至盐河,新建淮海路、运来路,完善片区内道路网。老城片区:改善五岛湖水体质量和周边景观环境,创造舒适宜人的旅游休闲娱乐空间;逐步完善能仁寺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造中山路、常青西大道,完善片区内道路微循环。(4)、城区路灯建设计划总的原则:城区道路修到哪里,路灯架设到哪里。对没有路灯的背街小巷全部架设,做到城区路灯全履盖,不留死角。计划架设路灯盏数:按每年600盏,5年总共架设3000盏,总投资5000万元。架设路灯类型:主要道路以高压钠灯为主,次要道路、小区附近道路,景点处以节能灯、LED灯、太阳能灯为主。路灯新技术应用:逐渐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对五岛湖周边地区、主题公园、涟河风光带、盐河风光带进行整体亮灯,提高城市亮化水平,1-2年时间实现城区路灯远程监控。(5)、园林绿化计划 “十二五”期间,本县园林绿化工作将按照“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大力度,重点抓好街道绿化(淮海路、运来路、关东路等)、公共绿地建设(涟河风光带三期),积极开展创建园林式单位工作;做好各居住小区绿化建设(中联一城、状元府、清华苑、首府国际等),为早日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目标而努力奋斗。此期间,绿化覆盖率计划达到41.2%。(6)、城市房屋拆迁计划“十二·五”期间,将围绕“40万人口中等城市建设目标”和县委县政府城市化工作部署,加强城中村改造所需的房屋拆迁工作,计划拆迁居民1.5万户房屋18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210万平方米。2、乡镇建设加强村庄建设整治工作,继续开展康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保证垃圾及时、定点收集和清运,在全县有条件的村庄推广农村生态污水处理。
很认真的看了一遍,但跟我真的没什么关系。
一笑而过!
希望实施。
-一万元一盏灯,有点贵啊
全人民都笑了 发表于
-一万元一盏灯,有点贵啊
&nbsp&nbsp&nbsp&nbsp
电话:7工作日 8:00-17:30在线现在位置:
涟水县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日在涟水县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县长 王向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涟水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凝心聚力,积极作为,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重生态、维稳定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突出结构调整、产业优化,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统筹推进稳增长促转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亿元,同比增长1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72亿元,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5.8亿元,增长29.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1389元、11206元,分别增长9.7%和11.8%。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围绕“7+1”产业体系,不断推进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完成规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9.1亿元,增长34.3%,申报固定资产购置进项税5000万元。实现规模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08.3亿元,增长30.3%;完成工业用电量9.6亿千瓦时,增长8%;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8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新竣工设备投资超千万元项目13个;净增规模工业企业31个,总数达329个。今世缘机械化酿酒、睿基家具等一批在建项目顺利投产,娅茜内衣、钛聚体育用品等一批签约项目如期开工。今世缘酒业成为全市首家境内主板上市企业,银凤化纤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高效农业稳步发展。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2.9万亩,建成特色基地1.4万亩、高标准农田5.1万亩,完成灌区节水改造投入2.86亿元,新培育家庭农场62家、发展省市级示范社22家、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7个、改造粮食危旧仓库21个,粮食收购和托市收购均创历史新高。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78亿元,居全市之首;新增26个达“新八有”标准经济薄弱村,5.1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全省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农机化工作被省评为先进集体。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投资49亿元,实施5000万元以上经营性三产项目15个。德润酒店、东鼎商城二期等项目全面建成,龙源国际大酒店、象富商业广场等项目主体封顶,锦宏农贸市场通过标准化验收,汽车城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22.97亿元,增长16%,占GDP比重达42.1%;净增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和规模服务业企业30户,总数达273户;规模服务业营业收入103.5亿元,增长20%。
  突出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坚持靠改革增动力、凭开放添活力、用创新聚后劲,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提升开放层次,加快创新步伐。行政审批全面优化。在全省率先建立“全集中”、“全到位”政务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行目录化管理,将有审批事项的43个部门行政许可科全部集中到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公,并探索建立了“一窗并办”、“同城同办”、“县乡通办”等审批制度,典型经验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和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与此同时,金融财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等改革稳步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积极抢抓发达地区项目“溢出”机遇,主动对接各类商会、产业协会,广泛捕捉信息,全力招引项目,签约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3个,乾钧重工、品创金属、合盛塑料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716万美元,其中台资占78.5%。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亿美元,增长53.2%;外经营业额1350万美元,增长12.5%。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经济开发区围绕“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目标,不断加大建设投入,完善设施配套,承载能力明显提升,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新竣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技术评估考核,电子电气产业园跻身省级特色产业园行列。薛行化工园、机场产业园稳步发展,永安化工、中欧房车等项目相继建成。乡镇工业集中区厂房利用率不断提高,涟城工业集中区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徐集工业集中区被评为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以企业为主体、院校为依托的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各类创新要素在企业集聚、各种技术成果在企业转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重点企业研发机构1家;完成专利申请1543件,其中专利授权636件;4人入选省“双创”和“博士计划”、5人入选市“淮上英才”。金融支持成果丰硕。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238.9亿元,贷款余额164.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7.8亿元、29.2亿元,增幅均列全市第一。银企对接成效明显,11家金融机构与195户企业签订融资协议28.2亿元,资金到位率94%。小微企业“网格化”金融服务全面拓展,新增担保贷款6.47亿元。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推出“金阳光商家乐”商户贷、就业贷、创业贷等特色信贷产品22种,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267个,乡镇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71%。
  突出品质提升、特色打造,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围绕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宜居宜业、生态和谐、独具特色的新兴中等城市目标,加快推进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县城镇化率达46.2%,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3.0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增至28.12万人。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完成城市总规和17个乡镇总规修编。五岛湖公园综合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涟水路等17条道路改扩建、红日路等22条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全部完成,建成1个“城市绿色小客厅”,既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也为市民休闲观光提供了新平台。投资超亿元的总部经济大楼即将投入使用,连淮扬镇高铁顺利开工。326省道高沟至沭阳交界段、329省道涟水段全面完工,235、346省道涟水绕城段、327省道黄营连接线等工程启动实施。改造农村公路60.7公里,新建改建农桥122座。城市公共自行车一期工程全面完成,投放车辆700辆,极大方便了居民出行。城市管理扎实推进。以完善城市网格化及路长制管理为重点,以“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工程为抓手,全面启动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交通秩序、建筑工地、城市广告、店外经营、环卫保洁等领域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以市容“门前三好”竞赛和达标工地创建为载体,积极开展流动商贩、便民摊点、渣土运输车管理等专项整治,建成安东南路、常青西大道2个非机动车示范停放点和渠北西路、淮浦北路2条广告牌匾设置示范路。城乡环境不断改善。新增各类绿地126.5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5%。投入1500万元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桃园、湖滨、常青3个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750套,满足了部分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完成房屋征收10.18万平方米,交付安置房5000套。投入3600万元开展了农村环境全域整治,南集、徐集、义兴等11个乡镇通过市验收,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大力推进省级生态县创建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高沟、红窑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保滩、岔庙、南集、梁岔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创建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3个、市级14个。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净削减率完成目标。郑梁梅大道截污工程、取水口护坡工程顺利完工,饮用水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薛行化工园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区域内企业全部实现集中供热;全县累计拆除燃煤锅炉43台,大气污染治理初见成效。
  突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坚持把关注民生、保护民生、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年初承诺兴办的城区环境提升、社保提标、老年关爱、居民健康、农村水利、农村道路改造、助学保障、文化惠民、助残关爱等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完成;由于规划调整,搬迁城东菜场、建设涟水县农副产品批发中心项目未实施;实施了社会援助工程,整合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社会援助平台资源,共为1.1万人发放援助金835万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组建12个城乡教育发展联盟,高分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承办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自行车(山地、公路)项目比赛,我县代表队取得2金4银3铜优异成绩,涟水赛区被授予“最佳赛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面建成。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五定”工作如期完成,新农合连续五年参合率100%;县医疗中心全面建成,保滩惠民示范医院投入使用,县中医院加入南京都市圈中医院合作发展联合体;以县为单位通过省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一刻钟医疗服务圈”初步建成。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免费孕前优生检查覆盖率达96.9%,全市领先。文化惠民活动深入推进,新建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6个村级电子阅览室,为147家农家书屋添置办公网络设备;在全省率先完成第二轮地方志续修,《文化涟水》系列丛书第一辑交付印刷。国土资源管理更加严格规范,在接受国家土地例行督察和国土专项审计中,既“全面体检”合格,又通过整改促进了耕地保护、规范了用地行为。就业创业富有成效。新增城镇就业72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583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467人。积极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新培育3人以上就业创业典型20个,新发展私营企业2626户,新增个体工商户4570户,均列全市前茅。“圆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全县“五大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完成社保扩面2万人。建成3个社会福利中心、2个“省级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44个乡镇居家养老中心、3个农村老年关爱之家、2个关爱驿站、3个区域养老中心,改造乡镇敬老院21个。实施残疾人康复项目进医保,出台困难精神病人免费用药政策,为1200名残疾人开展康复进家庭服务。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五德”教育,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9个、省级文明村镇8个,高沟被评为“全国文明镇”。全面深化平安涟水建设,切实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平安企业、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创建,安定和谐的社会大局得到巩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药品监管更加严格,城乡消防设施日益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突出改进作风、塑造形象,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出台29项规章制度,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勤政为民。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全面构建常态化联系群众机制,切实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热线电话“连心桥”作用,阳光涟水?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受理群众诉求1.24万件,综合办结率99%,可回访满意率98.7%。狠抓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改进作风抓落实、主攻重点快突破”专项行动,积极整改“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针对排出的15项重点内容、19个整改项目,以“钉钉子”精神逐一狠抓整改落实,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提升工作效能。积极顺应群众对政府工作求新求快求实的期待,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严格控制会议规格规模,全面精简各类文件简报。创新实施房屋亮底征收办法,切实找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3件、政协委员提案134件,满意率达100%。保持清正廉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切实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作风建设规定精神,出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规章制度,严把公务接待关、公务用车关和因公出国(境)审批关,全面完成全县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注重协调推进。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人武、双拥、老龄、统计、监察、供电、审计、质监、供销、招投标、邮政、盐务、烟草、地震、人防、气象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我县成为淮安唯一荣获全省实施妇儿发展规划“省级示范县”称号的县份。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步伐,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奋发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历任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驻涟武警、消防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涟水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然较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科技创新支撑不够;体制机制障碍尚需进一步突破,内生动力依然不足;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还比较多,各类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导致社会稳定压力加大;政府个别部门管理不严、工作不力,一些干部作风漂浮、工作不实,“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政务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5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外部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特别是经济新常态对我们把握和推动发展带来了新挑战新考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加投资、扩大消费的任务还很艰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招商优惠政策的严格规范,使得融资、引资的难度加大;生产要素价格总体上升以及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后发地区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但我们也看到,当前我县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县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潜力依然很大,特别是随着国家各项改革加速落地、精准调控持续发力,以及市委、市政府“一县一策、一县一题”支持内涵不断拓展,必将为我们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同时,我县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已夯实了一定基础、集聚了许多资源,随着立体交通优势不断凸显、载体平台功能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充分激发和广大干部作风持续转变,必将进一步坚定全县上下谋突破、快发展的信心。我们必须把握大势,积极作为,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务实管用的举措,赢得经济社会发展更大成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部署和县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县为统揽,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创新落实市“五大突破”为抓手,以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奋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新局面,力争早日跻身“苏北十强、全国百强”县行列。
  今年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壮大总量和提升质量并举,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积极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加快产业高端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不动摇,围绕做强“7+1”主导产业,立足建链补链强链,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项目,确保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个,新竣工设备投资超千万元项目15个,净增规模企业21户;规模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2%,全部工业入库税金增长6%,工业用电量增长8%,固定资产购置进项税增长20%。加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融合,加快推动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集聚。重点围绕“打造苏北重要的空港物流城市”,统筹规划专业市场和物流业发展,加快机场物流园等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物流节点建设。狠抓招商引资突破。以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为主攻点,以大企业、大项目为主目标,不断拓展招商引资的深度和广度,努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好、税源贡献大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更广范围谋划外资招商,更大力度推进外资项目,不断提高台商集聚度,力争实现日韩、欧美招商“零突破”。全面发挥产业招商局主体作用,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集中优势资源,精心包装项目,积极捕捉信息,深入开展驻点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力争新签约亿元项目30个以上。合力攻坚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以工业项目为主体,以城建项目、三产服务业项目为补充,千方百计引项目,不遗余力跑项目,持之以恒上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及时解决问题,定期组织观摩,不断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储备、报批、建设跟踪管理制度,重点做好项目用地指标争取和项目审批协调,确保汽车线路板、钢结构等项目建成投产,高档纺织面料、乐器等项目顺利推进。夯实园区载体支撑。按照“量质并举、打造特色、加速突破”的发展思路,加大“一区两园”建设投入,加快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设施配套和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批,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力,扩大园区辐射面。发挥紧邻综保区特有优势,放大电子电气省级特色产业园效应,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电子电气、机械装备等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园区发展能级,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完善高沟等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多层厂房建设规划,加快提档升级,争创省高标准厂房建设与使用先进园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成专利申请1600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个,新增校企联盟6家。抓好创新平台建设,新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0家,新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研发高新技术产品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20%以上。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市“淮上英才”等高层次人才10人以上,建立院士工作站、企业研究生工作站3个。高度重视品牌创建工作,申报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3个。加强优质服务保障。继续开展“百企帮扶”活动,逐户建立企业“健康清单”,分层分类制定扶持方案,重点实施融资保障、用工服务、土地供给等要素助企行动。积极创建“金融生态优秀县”,有序发展各类金融机构,新增贷款25亿元,新增存贷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全年对接融资30亿元,资金到位率90%以上。加强中小企业应急资金互助会和担保公司建设,新增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7亿元。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确保1户、力争2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二、坚持全面贯彻和重点突破并举,强力推动改革不断深化。按照“整体谋划、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思路,在确保中央、省市改革措施在涟水不折不扣落实的同时,突出重点领域,狠抓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创新突破,为加快发展增创更多改革“红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清理削减审批事项,缩减归并审批环节,全面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环境;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监管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政务服务网络化、标准化建设和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尽快把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成“苏北领先、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政务服务平台。推进经济领域改革。建立全口径预算,用好财政政策,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机制。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逐步将城区保洁、绿化养护、社会养老服务纳入购买范围。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融资模式。合理调整财政收入分配关系,进一步形成“谁发展谁受益、多发展多受益”的格局。加快金融重点领域改革,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发行票据、企业债券和股票直接融资。探索发展民营中小金融机构试点,努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推进园区“二次创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在新的起点上加快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步伐。支持开发区开展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发放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人员聘用制、干部竞岗制”等企业化用人制度和基本薪酬、绩效薪酬、奖励薪酬相结合的工资发放制度,激发开发区全体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放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成效,在全县50%行政村开展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依法依规、节约集约使用土地,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农民利益有保障。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机制为重点,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三、坚持空间优化和内涵发展并举,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抓住淮安成为江苏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市机遇,全力攻坚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努力谱写具有涟水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美丽篇章。做强中心城区龙头。以“多规融合”为抓手,加快城市总规报批与城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努力实现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详规全覆盖,引领分工发展、协同发展、优化发展。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积极拓展城市公共空间,不断扩大绿化覆盖面积,努力提高亮化美化档次,加快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启动环城路、235省道朱码闸桥连接线建设,新建改建上海路等10条道路,渠化改造安东路与炎黄大道交汇处等部分道路节点,努力实现城外有环线、进出有快线、南北西东有贯通线目标。加快提升安东南路、常青东大道两大商业圈商业质态,着力引进一批旗舰店、品牌店和连锁店。全面推进汽车城项目建设,力争引进5个以上品牌4S店。分类推进镇村建设。围绕“县域副中心、现代小城市”目标,在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基础上,积极组织实施提升改造和规划建设“10个功能项目”,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先行区。本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特色鲜明”原则,进一步提升高沟、红窑等乡镇城镇综合功能。坚持因地制宜、放大特色,统筹推进其他乡镇建设,积极培育工业型、农业型、旅游型特色镇,实现错位发展。加大规划保留村庄投入,留住正在消逝的农村景观、乡村风情,努力建成一批凸显乡土气息、田园风光、看得见蓝天碧水、记得住浓郁乡愁的美丽乡村。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网络,推动城市面貌平面整洁、立面规范、空间和谐、动态有序。加强市容市貌管理,依法取缔占道经营,纠正违章摊点,规范招牌设置,力争将安东南路建成省级市容管理示范路。加强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倡导文明出行理念,加大机动车乱停乱放、三轮车乱闯“禁区”、电瓶车乱闯红灯管理力度。推进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选聘前期介入,强化过程评议考核,畅通差评退出渠道,努力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加大违法建设打击力度,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形成防违治违的强大声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争创省级生态县和国家级生态乡镇,推进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38个村整治任务,争创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开展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燃煤锅炉整治、老旧机动车辆淘汰等专项整治,强化建筑工地绿色施工管理,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提高。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委托第三方运行。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全面封堵水源地排污口,确保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严守生态红线和环保底线,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
  四、坚持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并举,努力开创城乡统筹发展新局面。坚持现代、特色、精品、生态发展道路,突出规模基地建设、龙头项目招引、特色产业培育,加快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产业集聚,积极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发展层次。抓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古黄河现代农业产业带、保滩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园、唐集有机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力争申报国家级农业园区1个、省级农业园区1个,建成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以各类园区为平台,主攻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综合体项目,力争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5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高效设施农业、畜禽水产规模养殖、休闲观光旅游等农业项目10个。加快富民强村步伐。将增加农民收入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使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成为常态。大力培育农业经营新型主体,加强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产加销一体化,实现增产增收、加工增收、流通增收,帮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完善挂钩扶持制度,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亿元,力争新增脱贫人口5.9万人、剩余26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新“八有”标准。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促进“三资”保值增值,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0%以上。激发农村内生活力。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引导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鼓励能人大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联耕、联种、联管、联营试点,新培育家庭农场50家、土地规模经营示范点5个、市级以上示范专业合作社20个。依托互联网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继续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实现村级全覆盖。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确保“应保尽保”。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启动实施陈师镇高标准农田综合整治项目。加快推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高标准农田比重达54%。强化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实现预警信息全覆盖。积极整合水利、开发、一事一议奖补等各类涉农资金,把资金使用与农村环境整治有机结合,推动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五、坚持发展指标和幸福指数同升,极力促进民生福祉更大改善。积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盼,将精力尽可能向民生集中,财力尽可能向民生投放,政策尽可能向民生倾斜,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力推动城乡教育发展联盟深度合作,不断加快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积极推进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快县医院、中医院、县三院与南京中大医院、省中医院、市一院医疗联合体组建,加强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医务人员补偿分配机制。强化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健全征管机制,规范征管行为,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创作更多富有涟水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为涟水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类精神文明创建,积极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继续推进全国第一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全国“诗词之乡”创建,启动《文化涟水》系列丛书第二辑编撰。加快有线网络整合,做好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作。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统筹发挥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援助平台作用,让特困户、重灾户、因病返贫户等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有效援助。实施养老助残关爱工程,进一步完善3个社会福利中心配套设施,整合社区卫生服务、文体活动、生活娱乐等公共设施,形成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全面落实好困难精神病人免费用药政策,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做好扶残助残工作。切实强化社会治理。深化平安涟水、法治涟水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面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依法依规解决各类合理诉求,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努力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不断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集中精力办好民生实事。今年我们将重点办好十件为民实事:一是优化市民出行环境。实施城区道路畅通工程、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等项目。二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道路提档升级,改善田间通行条件,疏浚河道,整治河塘,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新增区域供水乡镇10个。三是保障困难群体住房。新开工建设(收储)公共租赁住房100套,新开工棚户区改造400套。四是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升中小学装备水平,资助困难学生。五是优化创业就业服务。设立综合服务中心,新增就业7000人,开展创业培训3000人。六是关心帮助特殊群体。设立关爱驿站2个,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90元、370元。七是整治提升城区环境。投入3000万元,改造提升城区老旧小区8个。八是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实现行政村综合便民服务全覆盖。九是继续开展送文化下乡下基层活动。十是实施全民健康工程。继续完善城区“一刻钟医疗服务圈”,对城区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将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470元。
  各位代表,今年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研究编制“十三五”规划。规划编制将突出科学性、导向性和可行性,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智慧,使之更好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涟水实际、更能体现群众意愿,为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科学指导。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政府的施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法治型、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努力以新常态下的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提振精气神。涟水是革命老区,奋斗基因早已融入涟水人的血液之中。我们将大力继承弘扬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涟水气场”成就“涟水作为”。强化责任意识。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追求,把加快涟水发展作为第一责任,夙夜在公,扎实苦干,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真正让“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成为政府工作新常态。提高发展本领。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群众期盼,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探索破解融资、用地、招商等难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创新公共服务方式,使政府工作更加与时俱进、卓有成效。抬高工作标杆。勇于创先争优,抵制平庸守成,主动迎接挑战,在更高坐标上审视自我、找准方位,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出色、更精彩,推动涟水在全市、全省位次不断前移。
  依法履好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履行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县总要求,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厘清行政权力边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深化和扩大政务公开,提升政府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将代表、委员的智慧充分吸纳到政府工作中来。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示听证和合法性审查制度,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锤炼硬作风。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我们将切实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健全落实上级和县委关于改进作风规定的长效机制,推动作风建设实现新提升。完善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推动政府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察民情、接地气,真正使群众路线落地稳、扎得深。全面加强效能建设,大力倡导干炼高效作风,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努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县域发展环境。强化政府执行力,对认准的事情和确定的事项,不争论、不议论、不唯条件论,千方百计推进落实。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等形式主义,坚决摒弃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等不实之风,努力形成用心谋事、专心做事、尽心成事的良好氛围。
  严守廉洁关。廉洁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是政府工作无论如何都不能突破的底线。我们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按照习总书记在江苏视察讲话精神和“三严三实”要求,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政府部门权力制约,构建监察、司法、审计等联动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坚持厉行勤俭节约,注重增收节支,加强财政监督,做好公车改革,严控“三公”经费,切实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真正用到推动发展最急需的地方、用在改善民生最迫切的事情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真正将清廉誓言体现在对党纪法规和各项制度的遵守上,着力打造一支勤勉尽责、秉公用权、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为谱写新常态下涟水科学跨越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报告专用名词解释
  1.“7+1”主导产业:“7”即机械装备、电子电气、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通用航空器制造与服务等7个产业;“1”即现代物流业。
  2.新三板:201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是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的是中小企业。
  3.经济薄弱村“新八有”:有群众拥护的“双强”班子、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有高产高效的基本农田、有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健康向上的文明村风、有整洁美观的村容村貌。
  4.开发区“二次创业”: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涟水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的意见》(涟发〔2013〕10号),提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步伐,通过突出规划引领、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等9大工作举措,全面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对外影响力,力争早日建成全省先进省级开发区。
  5.10分钟体育健身圈:居民在县级以上主城区以正常速度步行10分钟左右、直线距离在800至1000米范围,就有一处可供开展健身活动的场馆、场地或设施。
  6.一刻钟医疗服务圈:城区居民在出门15分钟路程范围内,即可享受到包括救治、康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
  7.总部经济: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8.城市绿色小客厅:又称城市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是供城市行人作短暂游憩的场地,也是供人们交流、锻炼、夏日纳凉及进行小型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9.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即整治街头巷尾、整治镇郊结合部、整治老旧小区、整治城中村、整治棚户区、整治低洼积水地段、整治河道水系、整治建筑工地、整治农贸市场;规范占道经营、规范车辆停放、规范广告店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10.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市“淮上英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淮安市顶级人才工程。
  11.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3月,县委、政府提出利用3年时间,投入280亿元,实施规划提升、搬迁安置、路网完善、市政设施、环境治理、公共服务、康居示范、要素保障、镇村建设、管理提质等“十大工程”。
  12.数字化城管:以信息化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信息,促进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与协调。
Copyright @
www.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省人民政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涟水县教育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