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太阳会怎样能上坟吗,给已故老人祭祀如果没有太阳会怎样可以吗

查看: 9887|回复: 11
阅读权限200在线时间559 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积分397 贡献0 精华0帖子积分250威望0 金钱58 UID165
, 积分 2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 积分
在线时间559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397 帖子UID165
为了家庭的和谐气氛,清明不得已肯定要带小孩子去上坟的。看有同学说要12岁后小孩子才可以上坟,对于我这里,就更不可能了。
今天看了论坛中相关贴子,有些怕怕
不知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一下阴气这方面的影响的?
记得我家小孩子小时候,可能才1岁多点吧,清明被抱去给他爷爷上坟,好象奶奶给衣服上别个小桃树枝,说是避邪的,当时偶啥也不懂,去就去吧,后来是否有生病发烧的也不记得了。
现在看相关贴子,开始有些担心了。
不知同学们那里都有些什么避邪好办法?
实在不行,到时候就别个桃枝当做心里安慰吧。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1262 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积分6108 贡献1727 精华0帖子积分1235威望65 金钱135 UID773
, 积分 12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65 积分
在线时间1262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0积分6108 帖子UID773
去年我们全家回去过清明,那时我家孩子最小,没到一岁,还有一个一岁多的,一个两岁多的,七个我的同龄人,回来时我们家三小口走在最后,我背着孩子,老公在后面垫后,抽烟,我好奇怪,因为他自我怀孩子后说不抽就不抽的,现在怎么就抽了,他说他在抽,就有火了,就不怕了,我想想也是,那时都是下午五点多了,又冷又没有太阳,我也一路唱着大悲咒,直到公路上了车。
有缘是缘,无缘亦缘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654 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积分2111 贡献0 精华0帖子积分1076威望6 金钱175 UID215
, 积分 10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24 积分
在线时间654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0积分2111 帖子UID215
我家一般不去的,要去也是婆婆在家弄好了,我们拜一拜的.主要上坟的话,如果只一家还好,像原来没开发时都是乱坟,那样阴气还要重......
我们一般只要是去奶奶家乡下就带桃枝,你可以给带个金器,然后回家时一边叫他名字一边说回家了回家了.......一般都说10-12岁以下小孩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所以一般晚8点就不要出去了.
阅读权限200在线时间559 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积分397 贡献0 精华0帖子积分250威望0 金钱58 UID165
, 积分 2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 积分
在线时间559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397 帖子UID165
去年周年时奶奶还在家里做了一次,送些钱给过世的爷爷,
结果当天电瓶车电池被偷、新买的汽车被擦伤、小孩子生病。。。
想不通,每年这样尊重的记念着过世的人,还要被阴气伤到
下次真怕再在家里给过世的人祭祀了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654 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积分2111 贡献0 精华0帖子积分1076威望6 金钱175 UID215
, 积分 10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24 积分
在线时间654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0积分2111 帖子UID215
一般我妈妈家烧完后都会另画个圈另烧些,是给一些孤魂的,特别是那种空地,好久没人住的小房子.......小时我儿子好生病,婆婆就烧香在那念叨什么,念念香就自已起来了,然后说是哪个过世的长辈喜欢我儿子来看他,就去烧点钱拜拜,有几次都这样,之后就好了.....
阅读权限200在线时间559 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积分397 贡献0 精华0帖子积分250威望0 金钱58 UID165
, 积分 2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 积分
在线时间559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397 帖子UID165
金器,必须是金的吧?那我给小孩子戴个出生时亲戚送的金链子,不过孩子是离人,戴它不知好不好(只在上坟时戴)
这次迁坟了,是公坟,肯定阴气很重的。
但愿清明那两天是大太阳,不然就更阴气了
一般晚上8点就不出去玩了?夏天小区里孩子很多都在外玩呢,我家也是。看来这方面平时真注意少了。
花版还会念大悲咒,看来我只能在回家时喊一喊喽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938 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积分1443 贡献33 精华0帖子积分2343威望28 金钱1579 UID4638
, 积分 23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57 积分
在线时间938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0积分1443 帖子UID4638
我们那里好像没有什么禁忌,上坟大部份家中的男人和小孩都去,我们在农村,祖坟都是这里一个那里一个的,很少集中在一起,我小的时候很喜欢去,拜完这里又到另一个地方去,等于去游山玩水的,很好玩,还有野果摘。
阅读权限70在线时间733 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积分2035 贡献175 精华0帖子积分803威望21 金钱77 UID1302
, 积分 8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7 积分
在线时间733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70积分2035 帖子UID1302
为了家庭的和谐气氛,清明不得已肯定要带小孩子去上坟的。看有同学说要12岁后小孩子才可以上坟,对于我这里,就更不可能了。
今天看了论坛中相关贴子,有些怕怕
不知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一下阴气这方面的影响的?
小坤 发表于
您`在哪个板块中看到的这方面的贴,能告之一下吗,我也想看看,谢谢
阅读权限200在线时间559 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积分397 贡献0 精华0帖子积分250威望0 金钱58 UID165
, 积分 2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 积分
在线时间559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397 帖子UID165
看过的贴子昨天找了半天,今天终于找到了,怕我链接的不好,你直接搜索这个贴“又到清明扫墓时,请问能带小孩子去吗?”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317 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积分93 贡献0 精华0帖子积分97威望-1 金钱53 UID729
, 积分 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3 积分
在线时间317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0积分93 帖子UID729
本帖最后由 嫣然一笑 于
11:28 编辑
有带朱砂的,有带桃木饰品的, 带佛像也可以吧
小孩子正气足应该没事吧&&经常见到小孩子跟去上坟&&
小学生不是也组织扫墓吗?
Powered by2011年清明节为什么不能上坟_百度知道
2011年清明节为什么不能上坟
提问者采纳
要注意节俭,尽量用鲜花谁说不可以?能上坟呀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2条回答
而且这一天闺女不能回娘家。每个地方可能都不一样吧1.能(不迷信)但上坟本身又是一种迷信。
听老人说上坟后会成寡妇:不能的,一年里会有霉运。最好是前天.
迷信说法,所以一般都会提前上坟。
我们这里不能。2。
今年清明是3月3日 和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是一天 清明是“鬼节”而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是“神节”听说在这天上坟会冲撞喜庆的气氛
很多人都这么说,十七年一次,有关什么虎之类的,具体的也不知道,总之日子非常不好。我奶奶家本来明天烧经的,也改后天了
今年4月5日
正好赶上三月三蟠桃会也就是王母娘娘的寿辰,所以清明节当天不易祭祀,如果祭祀的话在清明节的前几天上午,注意是上午,祭祀没有下午哒~还有今年的清明节子女要给母亲买桃子吃,母亲要为子女买三尺三的红布做腰带,要不王母娘娘会怪罪的,这是今年清明节要注意的几点,
也许有人会说什么封建迷信,但我们作为子女的,还是希望母亲大人健康长寿,所以宁可信其有不能信其无,反正也要不了几个钱
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愿天下孝顺的人们一生平安!!!
2011年清明节恰是农历三月三。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俗称“鬼节”,是一个悲伤的日子;三月三是传说中王母的蟠桃节,俗称“神节”,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民间说法,在这天上坟会冲撞喜庆的气氛,一年里会有霉运,所以一般都会提前上坟。这都是迷信思想,不足信。 谁说不可以?能上坟呀 。要注意节俭,尽量用鲜花。
2011年清明节恰是农历三月三。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俗称“鬼节”,是一个悲伤的日子;三月三是传说中王母的蟠桃节,俗称“神节”,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民间说法,在这天上坟会冲撞喜庆的气氛,一年里会有霉运,所以一般都会提前上坟。这都是迷信思想,不足信。
听说是王母娘娘要收男孩。 要买三尺三的红布,剪下三寸,这三寸分三份,一份挂门上,一份系窗上,一份系腰上,其余的三尺折三下,放枕头下。 再买一瓶桃罐头和一瓶苹果罐头三月三那天吃了。
(清明节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人们祭祖尽孝道之节,因为它与节气有关,所以不能固定在每年的某一天。三月三是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演化而来,被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人们除灾求福活动的节日。三月初三,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如果清明节那天恰好是农历三月初三(今年2011年就是,清明节就在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称之为“真清明”。妈妈给儿子买罐头和红布,这一天之前吃桃罐头和苹果罐头,先吃桃的,再吃苹果的,在门上挂上3
听说是王母娘娘要收男孩。 要买三尺三的红布,剪下三寸,这三寸分三份,一份挂门上,一份系窗上,一份系腰上,其余的三尺折三下,放枕头下。 再买一瓶桃罐头和一瓶苹果罐头三月三那天吃了。
(清明节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人们祭祖尽孝道之节,因为它与节气有关,所以不能固定在每年的某一天。
三月三是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演化而来,被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人们除灾求福活动的节日。
三月初三,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如果清明节那天恰好是农历三月初三(今年2011年就是,清明节就在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称之为“真清明”。
妈妈给儿子买罐头和红布,这一天之前吃桃罐头和苹果罐头,先吃桃的,再吃苹果的,在门上挂上3尺3红布,会赶走不好的,平平安安,并带来好...
因为传说,今年清明是古代皇帝的公主就是今年清明被叼走的。所以,要晚上上坟。
4月5日是农历三月初三王母蟠桃节,当天上坟冲了王母的喜气。如果家里有12岁的男孩会被开天眼。所以清明的时候不要去上坟!只能提前去!
4月5日是农历三月初三王母蟠桃节,当天上坟冲了王母的喜气。如果家里有12岁的男孩会被开天眼。所以清明的时候不要去上坟!只能提前去!
大家也都说不能上坟,今年的清明上坟会带来不好的事情,具体什么事我也不知道。可当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往往科学有时解释不了的,偏偏这种“半仙”却能医好,至今科学还没有做出正确的解答。谁能说,外太空没有外星人?谁能说,世间没有妖魔鬼怪?但我希望,大家还是信一点为好。虽说不能全都信吧,但在清明节前上坟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大家都这么说不能在清明节上,那就提前上吧。
三月三是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演化而来,被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人们除灾求福活动的节日。三月初三,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如果清明节那天恰好是农历三月初三(今年2011年就是,清明节就在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称之为“真清明”。这天是黄道吉日,能上坟。
2011年清明节可以上坟,也应该上坟!上坟是对故人的思念,吃水不忘挖井人,先辈养育了我们,后辈就应该牢记他们,这是对先辈灵魂的祈祷,也是激励自己好好生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今年清明是3月3日 和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是一天 清明是“鬼节”而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是“神节”听说在这天上坟会冲撞喜庆的气氛,一年里会有霉运,所以一般都会提前上坟。
上坟就是回念故人,我们也会老去,也希望后代不要忘记我们,这就是上坟的由来。哪来的蟠桃会,我看是商家想让罐头和盐一样一抢而空。
传说今年清明节和三月三是一天,上坟不好
清明和三月三重合19年一次!商家为了抄做,说要吃什么什么,中国以前没那传统!如果真是不宜为何古代史书没有记载??
能上,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祭奠祖先的传统节日,应该去扫一扫墓地,已故亲人的思念,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中国人就要相信鬼神,相信我们是龙的传人。三月三是神节,不能过鬼节。神比鬼级别高吗。
迷信啊 真替你们感到悲哀 什么年代了
红布用完了怎么办?枕头下的,门上,窗户上,还有腰上的,过了三月三,这些红布要怎么办啊?
重丧死人。提前去或不去
额 , 哪有那麽多讲究啊 , 冲喜就不思念先祖了吗???提前祭奠注意节约点。
有说法就不上
清明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果没有太阳?_百度知道
如果没有太阳?
提问者采纳
看步到漫山遍野的野花,我们吃不到新鲜蔬菜,无法去绿树底下乘凉,世界将会一片漆黑,大人小孩,给了我们生命,一切都无法想象,我们吃不到新鲜蔬菜。  我们生长在这个地球上,分不清白天晚上,太阳给了我们温暖,春天,春天,我们怎样生活,万物不能生长,每一天都离不开太阳。  人类真是一天也离不开太阳  我们生长在这个地球上,无法上课,走进课堂,假如有一天太阳请了假。  人类真是一天也离不开太阳,不出来了人类将回无法想象,年轻人无法上班,给了大自然一切,不出来了人类将回无法想象,给了大自然一切,喝不到新鲜的牛奶,我们人类饱受饥饿,可怕的无法想象,穿不到暖和的衣服,小草还有绿油油的庄稼,吃不到香甜的水果,大地将看不到一片绿色,我们不能按时走进学校,那时多么可怕呀,我们黑白不清,我们不能按时走进学校,无法去晒太阳,我们怎样生活,大人小孩。  如果没有了太阳,洗的衣服。  如果没有了太阳,大地将看不到一片绿色,一切都无法想象。  如果没有了太阳。  假如没了太阳。  如果没有了太阳,不能晒干,洗的衣服,看步到漫山遍野的野花,我们黑白不清,穿不到暖和的衣服,我们人类饱受饥饿。  如果没有了太阳,假如有一天太阳请了假,无法去绿树底下乘凉,农民伯伯种不了庄稼,农民伯伯种不了庄稼,喝不到新鲜的牛奶,分不清白天晚上,给了我们生命,无法上课,年轻人无法上班。  如果世界没有了太阳,如果没有了太阳。  如果没有了太阳,世界将会一片漆黑,吃不到香甜的水果,每一天都离不开太阳,太阳给了我们温暖,万物不能生长。  如果世界没有了太阳,可怕的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了太阳,那时多么可怕呀,无法去晒太阳,走进课堂,小草还有绿油油的庄稼。  假如没了太阳,不能晒干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太好了,我可以一直睡觉不用管早上太阳晒屁股了。
假如有一天太阳请了假,不出来了人类将回无法想象。
如果世界没有了太阳,世界将会一片漆黑,那时多么可怕呀,如果没有了太阳我们怎样生活,春天,万物不能生长,我们吃不到新鲜蔬菜,吃不到香甜的水果,喝不到新鲜的牛奶,农民伯伯种不了庄稼,我们人类饱受饥饿,可怕的无法想象。
如果没有了太阳,无法去绿树底下乘凉,看步到漫山遍野的野花,小草还有绿油油的庄稼,大地将看不到一片绿色。
如果没有了太阳,洗的衣服,不能晒干,穿不到暖和的衣服,大人小孩,无法去晒太阳,年轻人无法上班,我们不能按时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无法上课。
人类真是一天也离不开太阳,太阳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生命,给了大自然一切。
假如没了太阳,一切都无法想象。
人类一天也离不开太阳,太阳...
那就太好了,早上可以一直睡觉,也不用上学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冬至前扫墓可以吗
冬至前几天扫墓好还是冬至后几天扫墓好?
09-11-10 &匿名提问 发布
冬至前几天扫墓好还是冬至后几天扫墓,都好冬至,是我国农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一般在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古代认为阳盛则阴生,阴盛则阳生,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故称冬至为“一阳佳节”。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关于扫墓渊源,翻阅一些典籍,无论皇室还是民间,极少有关于冬至扫墓的记载。《红楼梦》第十一回讲到,冬至前后贾母特别关心秦氏病情,因为按中医理论,逢节气是疾病恶化或好转的一个关口。另据清代《大兴县志》和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关于冬至的记载,只有“百官进表朝贺、为国大典”的礼制,均无冬至扫墓的风俗.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已故父母尊长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庙”的就要合族举行祭祀典礼,称为“祭冬”。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也就逐渐延伸为扫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恪遵宪度抄本》说:“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至’者,极也。”可见我们的古人对此早有认识。   冬至又称为冬节,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国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   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在冬至这一天,对于位于北半球的台湾,这时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台湾处于冬季的季节,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台湾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一般在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例如北方人在冬至时吃饺子,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冬至由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   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二、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四、冬至为何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习俗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清代,有的旗人为了消灾祈福。于冬至日五更时分,邀请本家嫡亲姑表及挚友齐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码儿”或牌位,杀猪祭天。顺便祭“祖宗杆子”(系两、三丈高的旗杆,顶端为葫芦形,稍下为“刁斗”,斗下悬旗,代表祖先)。祭罢,亲朋围坐吃“白肉”,这种白肉谓之“神余”。   南方人在在北京客居旅游的,亦有设筵祭祀祖先的。同时也邀请同僚或挚友在一起聚餐、餐饮。燕俗则不重冬祭。老北京人向无此举。   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锟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湿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九九消寒图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冬至团  亦称“冬至丸”。汉族冬至节食品。流行于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阳历12月2日前后(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作馅,包成团,称作“冬至团”,并馈赠亲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团圆的意思。   西施浣纱  苏州人过冬至——吃混沌忆西施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吴国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单”更是考究,延续着渊远的吴地风情,形成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独特意义。   在古城苏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内,冬酿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酿造一次的冬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  “老苏州”们回到家,桌上摆好的“圆夜饭”不仅丰盛更是有“意思”,无论是冷盆热炒还是鱼肉牲禽,都换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宝”(蛋饺)、“团圆”(肉圆)、“鸡”(扑扑腾),“金链条”(粉条)、“如意菜”(黄豆芽)、“吃有余”(鱼)等,形色相似,处处渗透着姑苏传统节庆的喜气和寓意。   自古太湖地区盛产稻米,用糯米粉制成各种糕团更是当地颇具特色和最常见的点心。圆圆的冬至团更是席间的必备点心,据说在苏州,一月元宵,二月二撑腰糕,三月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馅团子,六月二十四谢灶团,七月豇豆糕,八月糍团,九月初九重阳糕,十月萝卜团,十一月冬至团,十二月桂花猪油糖年糕,吃完十二道点心,新一年又来临。   据说,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冬至进补,春天打虎”,是广泛流传于吴地的民间俗语。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启动大进补,也形成了秋后食羊肉的最高峰。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店的羊肉生意更是一下子兴旺了不少。一家小型藏书羊肉店的老板透露,冬至里他的羊肉店可卖出八只羊,对食者而言,无论是烧、焖、炖、煮,都是既享口福又补身体,实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羊肉粉汤 宁夏:冬至吃“头脑”  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五更天当家的早早地忙活起来,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净、熬汤,熬好后将蘑菇捞出;羊肉丁下锅烹炒,水汽炒干后放姜、葱、蒜、辣椒面翻炒,入味后将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后用醋一腌(清除野蘑菇的毒味),再放入调和面、精盐、酱油;肉烂以后放木耳、金针(黄花菜)略炒,将清好的蘑菇汤加入,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就做好一锅羊肉粉汤了。这锅汤红有辣椒,黄有黄花菜,绿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块、粉条,黑有蘑菇、木耳,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冬至,老百姓叫鬼节,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饺子,就买吊炉三尖饼子、茴香饼子泡着粉汤吃。羊肉粉汤黄萝卜馅饺子,对银川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饭食,外地人一吃却赞不绝口。在外地很少见这样香辣可口的饺子,这也算是银川的一种特色风味小吃吧。   福建:“冬至暝”搓丸  “冬至霜,月娘光;柏叶红,丸子捧。”这是冬至一首儿歌。   《八闽通志·兴化府风俗·冬至》载:“前期糯米为丸,是日早熟,而荐之于祖考。”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早以熟的“甜丸子”祭祖的民俗。    冬至前一夜,莆俗叫“冬至暝”。这天傍晚,家家厅堂上红烛通明,灯光如昼,寓意事业辉煌。桌上以红柑为“果岳”(即是把红柑堆叠成小山岳状,故名)。红柑的最顶层插上“三春”(即民间剪纸者用红纸剪成福禄寿的纸花)一支,用红纸条封腰的箸子一副(十双)和生姜、板糖各一块,一家人洗手面,家长点烛上香,放了鞭炮,开始“搓丸”。所搓的“丸子”,是白色的,如当年有新婚的,则是搓红色丸子,以示家中添丁,家道会更红火。这时,女的穿上红衫,在灯光下分外耀目,孩子们笑口开颜,天真活泼。大家一齐围在大簸箕(俗叫“大笠弧”)的四周,孩子们坐在高高的凳子上,“跃跃欲试”。主妇把糯米碾成的粉(俗叫“米祭”)加入开水揉捏成圆形长条,摘成一大粒一大粒圆坯,然后各人用手掌把它搓成一粒粒如桂元核大小的“丸子”,这就是“冬至暝搓丸”。其中最有兴趣的是:大人有的在捏元宝、聚宝盆;有的在捏小狗、小猪,取“运气好,狗仔衔元宝”及“做狗,做猪,做元宝”的俗谚,寓有“财源广进、六畜兴旺”的意思。孩子们对小狗、小猪最有兴趣,欢呼“阿公在做狗”、“阿爸也在做狗”、“妈妈、奶奶都在做猪!”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起来。有的搓只有豆粒大小的“喜鹊丸”(俗叫“客鸟丸”)。孩子们搓来搓去总是搓不完,有扁扁的,也有长长的,连他自己也觉得好笑起来。有的把米祭弄在眉毛上,鼻子上,真是可笑又可爱。如孩子把丸子落下地上,要叫孩子把他捡起来,吹去沾上的灰尘,不然的话,今后会长得丑。其意是在教育儿童从小就要爱惜粮食。“搓丸”毕,把“丸子”放在“大笠孤”之中,扣上盖子,摆在“灶公”灶前过夜。   冬至的夜最长,而孩子们爱吃“丸子汤”,睡不着,天未亮,就吵着妈妈要吃“丸子汤”,故有“爱吃丸子汤,盼啊天未光”的童谣。主妇把“丸子”倒进锅里,和生姜、板糖(姜、糖能祛寒开胃)加水一起煮成香、甜、粘、热的“甜丸子汤”。把它祭祖后,全家人分而食之。要把“丸子”粘在门框之上,以祀“门丞户尉”,保一家平安。还要把“(饲)喜鹊丸”丢在屋顶(一般是12粒,闰年为13粒,寓意全年月月平安),等喜鹊来争食时,噪声哗然,俗叫“报喜”,寓意五福临门。   冬至早,一家人带着“丸子”、水果、香烛、纸钱等上山祭扫祖墓。因为冬至节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扫墓节,所以扫墓的人家反比清明和重阳两节的为多,寓慎终追远之意。    潮汕冬至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载:“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五日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据《辞海》载:“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潮汕地区民间一个大节日,有“小过年”之俗称。   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习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习俗。   祭拜祖先: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吃甜丸:此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但这个习俗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传有两个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一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相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收割时,应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因为有一个贪心的人,把田里的五谷全收割了,老鼠一气之下便向观音娘娘投诉,观音娘娘听后也觉得可怜,便赐给它一副坚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内居住,以便寻食,自此,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九”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上坟扫墓:这是冬至另一项活动。按潮汕习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野餐。   潮汕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据王琳乾先生的《汕头旧俗谈》载:“人们对此有二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小年也就应多加一岁了;一说此俗谚是出自犯人。古时每年秋天,都是杀人的季节,凡犯死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处决,如果到冬至尚未处决,则循例可延至明年再处决,所以说‘又多一岁”’。   潮汕习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冬至这个“上坟扫墓”是纪念先人艰苦创业和“吃甜丸”是预示来年又获丰收的习俗,自然就沿袭下来。   绍兴冬至习俗   冬至是绍兴民间一年中的大节,谚称“冬至大如年”。在古代,人们一直是把它当作另一个新年来过的。《嘉泰会稽志》称其节“大略如正旦而差简”,且诸多事情皆以冬至为起点。农历推算清明,即以冬至后106天为准,谓“冬至百六是清明”。《九九歌》也以冬至起算为头九、二九直至九九,以记季节变化。民间更有“冬至月初,石板冰酥,冬至月中,赤裸过冬,冬至月底,卖牛买被”,“冬前不结冰,冬后冻煞人”及“晴冬至烂年边,雨冬至晴过年”之谚,以冬至迟早、晴雨占一冬寒暖与年边干湿。是日,民间必家家团聚宴饮,一如除夕吃年夜饭之俗。   绍兴民间冬至家家祭祀祖先,有的甚至到祠堂家庙里去祭祖,谓“做冬至”。一般于冬至前剪纸作男女衣服,冬至送至先祖墓前焚化,俗称“送寒衣”。祭祀之后,亲朋好友聚饮,俗称“冬至酒”,既怀念亡者,又联络感情。绍兴、新昌等县的习俗,多于是日去坟头加泥、除草、修基,以为此日动土大吉,否则可能会横遭不测之祸。   冬至又称“长至”,一年中,此日夜晚为时最长,故民间有“困觉要困冬至夜”之说,谓冬至安眠一夜,可保全年好梦天天。   旧时,食米多用石碓石臼舂白,绍兴人爱在冬至日前后将一年中的吃饭米预先舂好,谓之“冬舂米”,一来因为过了冬至,再个把月时间就“着春”了,家事将兴,人人须忙于备耕,无暇再去舂米;二来因为春气一动,米芽浮起,米粒便不如冬令时的坚实,冬舂米可免米粒易碎而多粞,减少粮食的损耗。   绍兴人家中酿酒,一般都爱在冬至前下缸,称为“冬酿酒”,酿成后香气扑鼻,特别诱人,加之此时的水还属冬水,所酿之酒易于保藏,不会变质。此时还可以用特种技法酿成“酒窝酒”、“蜜殷勤”以飨老人,或作礼品馈赠亲友。   馄饨 冬至夜,绍兴民间还有“生火熜”习俗,畚隔夜火熜,裹入被内,谓至翌晨炭火不熄,可兆来年家事兴旺发达。   旧时越中,无论男子妇女,在冬至那天,人人都要弄碗馄饨吃吃;而在夏至,则挨家挨户都要吃一顿面条,谓之“冬至馄饨夏至面”。此俗流传已久。但到底因何成俗,却各有说法。或言至日最短,以馄饨形团而就节;夏至食面,则用面(条)之长状夏至之长昼。虽然后者可用寿庆吃面讨长寿彩头之俗进行印证,但毕竟无见于记载。晚清绍兴学者范寅在《越谚·饮食》中说馄饨“或芝麻糖或醢肉裹以面粉,冬至时食”,可见古代绍兴还有甜味的馄饨。   是日,绍兴民间忌讳甚多,忌说不吉利之语,忌吵骂滋事,忌打碎盘碗;妇女不归宁,出嫁妇女务必于是日回夫家,不得在娘家过夜;不许打骂孩子,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冬至日也可免受责罚,先生只能举着戒尺警告说:“帐,给你记到明天再算!”。  泉州人“冬节不回家无祖”   中国天气网每年农历十一月中旬,约当公历11月22日(或前、后一天),是冬至节,又称冬节。冬至为24个节气之一,特别为人们所重视,泉州人称冬至为“冬节小年兜”,其重视程度似稍为逊色,但过节时同样很隆重。   冬至应节食品,各地不一,北方吃馄饨,西北一带多吃饺,江浙一带则吃汤圆和麻糍。苏州人过冬至节所吃的汤圆,又称“冬至团”,分为粉团和粉圆两种,《清嘉录》曰:“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泉州人所吃的“冬节丸”,实际上就是《清嘉录》所介绍的苏州人应节食品粉圆。节日前夕,家家户户要“搓丸”。有红、白两色。“搓丸”手艺细巧,晋江深沪、石狮祥芝、惠安崇武的渔村妇女,搓丸速度快,质量好,粒粒小如鱼目珠子,令人赞叹不已,在搓冬节丸的同时,还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珑的瓜果动物和金锭银宝,以象征兴旺吉样有财气,俗称“做鸡母狗仔”。   泉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冬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于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门上,称“敬门神”。泉州人吃丸,称元宵丸为“头丸(圆)”,冬节为“尾丸(圆)”,这样头尾都圆,是意味着全家人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但清嘉庆《惠安县志. 风俗志》对冬节吃丸是这样解释的:“十一月,冬至,阳气始萌,食米丸,乃粘丸于门。凡阳尚圆,阴尚方,五月阳始生,黍先谷而熟,而为角黍,以象阴,角,方也。冬至阳始生,则为米丸,以象阳,丸、圆也;各以其类象之。夏至不以为节,抑阴也。”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荤素五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没有太阳会怎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