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旅游签证锖化纳价格

  自然银名字来源:源于古代文明社会;化学组成:成分中常含Au、Cu、Hg等;类别:自然元素-金属元素-自然铜族晶系和空间群:等轴晶系,Fm3m;晶胞参数:a0=0.4077nm;形态:单晶呈立方体和八面体或两者的聚形,但极少见。集合体成树枝状、不规则薄片状、粒状和块状;颜色:新鲜断口呈银,但表面往往呈灰黑的锖色;条痕:银白色透明度:不透明光泽:金属光泽硬度:2.5解理和断口:无解理,锯齿状断口;比重:10.5g/cm3 (纯银)其他性质:具延展性,是电和热的最良导体;鉴定特征新鲜断口呈银白色,锯齿状断口,比重大,富延展性;成因和产状:热液成因的自然银见于一些中低温热液矿床,它呈显微粒状分布于铅锌热液矿床的硫化物中。外生成因的自然银见于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带。主要用途:为银的唯一来源;著名产地:墨西哥和挪威。深红银矿aerosite;dark red silver ore一种。柱状或偏三角面体,有时成,也呈块状、致密状和浸染状产出。典型的暗红色到黑色,暗红色。半透明,到。 成因:硫盐类,与以及其他,如、、、和于热液矿脉。 鉴定特征:溶于,易。淡红银矿proustite一种。化学成分为Ag3AsS3、属的。又名。英文名来源于J.-L.普鲁斯特(J.-L.Proust)的。淡红银矿呈鲜红色,也是鲜红色,在下颜色变暗。半透明到不透明,到。其表面因易而常被暗黑色的薄膜所覆盖,呈砖红色。2~2.5,5.57~5.64,清楚菱面体,贝壳状至参差状。溶于,易熔。晶体的两端不对称,呈异极形的短柱状;通常呈粒状和块状产出。晶体柱状、菱面体和偏三角面体。也以块状或致密状产出。淡红银矿是成因的。通常都与其他银矿物一起产出,作为银利用。与多种矿物伴生于热液,如和,以及一些,如,还有石英。辽宁、、、广东等省的铅锌银矿床中均有淡红银矿。美观的大晶体发现于的查纳西约。、玻利维亚、有著名。淡红银矿除作为提炼银的矿物外,其体可用作材料。磷灰石&& 磷灰石磷灰石(Apatite)Ca5[PO4]3(F,OH)磷灰石是一系列磷酸盐矿物的总称,它们有很多种,如黄绿磷灰石、、氧硅磷灰石、、锶磷灰石等等。磷灰石是提炼的重要,其中氟磷灰石是商业上最主要的矿物。磷灰石的形状为玻璃状、块体或,它们的颜色多种多样,一般多为带个锥面尖头的六方柱形。多数磷灰石都很纯净,如果它们再硬一些,就可以当作了,遗憾的是它们还太软,只能被用作低档的饰物。磷灰石加热后常会发出。在各种中可以见到磷灰石的影子。&&&& 磷灰石[] 化学组成(%):CaO 54.58,P2O5 41.36,F 1.23,Cl 2.27,H2O 0.56。可有少量TR和微量Sr作不完全类质同像替代Ca,少量Cl、OH代替F。稀土含量一般不超过5%。按照附加阴离子可分为以下亚种:氟磷灰石(fluorapatite) Ca5[PO4]3F氯磷灰石(chlorapatite) Ca5[PO4]3Cl(hydroxylapatite) Ca5[PO4]3(OH)碳磷灰石(carbonate-apatite)Ca5[PO4,CO3(OH)]3(F,OH)以氟磷灰石最常见,一般简称磷灰石。碳磷灰石由于[CO3]2-代替[PO4]3-,出现了剩余,因而[CO3]2-与OH-或F-结合在一起,以离子团的形式进入。然而当1个[CO3]2-代替1个[PO4]3-时,只有0.4的[CO3]2-与OH-或F-结合,故Ca2-可被K+、Na+等代替,以达到电价平衡。[结构与形态] ,a0=0.943~0.938nm,c0=0.688~0.686nm;Z=2。的基本特点为,Ca-O多面体呈三方柱状,以棱及角顶相连呈不规则的链沿c轴延伸,链间以[PO4]连结,形成∥c轴的孔道,附加阴离子Cl-、F-、OH-充填于此孔道中也排列成链,坐标高度可变,并有缺席的无序-有序。F—Ca配位八面体角顶的Ca,也与其邻近的4个[PO4]中的6个角顶上的O2-相连。六方双锥晶类,C6h-6/m(L6PC)。常呈短柱、短柱状、厚板状或板状。主要单形:六方柱m 、h ,六方双锥x 、s 、u 及平行双面c。呈粒状、致密块状。[物理性质] 无杂质者为无色透明,但常呈浅绿、黄绿、褐红、浅紫色。沉积成因的磷灰石因含被染成深灰至黑色。,断口。及不完全。性脆。不平坦。硬度5。相对密度3.18~3.21。偏光镜下:无色。一轴晶(-)。氟磷灰石:No=1.633,Ne=1.629,折射率随OH、Cl含量增高而增大;氯磷灰石:No=1.667,Ne=1.665;羟磷灰石:No=1.651,Ne=1.647。[产状与组合] 在、沉积变质岩及中可形成有巨大工业价值的。在各种及中成。磷灰石规模巨大的磷灰石矿床主要为成因,或由它们再经形成的沉积变质矿床,以为主。如湖北襄阳、云南昆阳、贵州开阳磷矿。由作用形成的海岛鸟粪层,主要成分为羟磷灰石,规模也很大。[鉴定特征] 当晶体较大时,晶形、颜色、光泽、硬度均可作为鉴定特征。若为细分散状态则需依靠鉴定。[工业应用] 提取磷的原料矿物,含时可综合利用。氟磷灰石可作激光发射材料磷钇矿磷钇矿xenotime分子式: Y[PO4]性质:稀土元素矿()的主要组分之一。含三氧化二钇61.40%,常含、、和等。,呈四方柱状或双锥状,呈散染粒状或致密块状。黄褐、红、灰色等。至。4~5,4.4~5.1g/cm3。常具。稳定。产出用途:主要产于、、碱性花岗岩中,亦产于中。是提取的重要矿物原料。钇的为三氧化二钇的含量不少于0.05—0.1%,磷钇矿砂矿及的工业品位(矿物),不少于50—70克/立方米。中南地区有磷钇矿风化壳矿床。 还可用于制取、、等。锡石1.和。2.泛指。3.矿石名。是提炼纯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nO2、属的。常含和、等氧化物的细分散包裹物,但Nb5+、Ta5+也可以方式替代Sn4+。晶体具型结构,通常为带双锥的短柱体,有时呈细长柱状或双锥状。膝状普遍。集合体大多呈粒状块。外壳呈葡萄状等而内部具同心放射纤维状构造的,称木锡石。纯净的锡石几乎无色,但一般均呈黄棕至棕黑色;条痕白色。,上。6~7。6.8~7.1。锡石含锡78.6%,是最常见的锡矿物,也是锡的最主要的矿石矿物。锡石主要产在类侵入体内部或近岩体围岩的热液脉中,在和花岗岩本身中也常有分布。由于它硬度高,比重大,抗化学力强,故常富集成,称为砂锡。锡石大部分采自砂矿。、、、、、等是锡石的主要出产国。中国的产地主要分布于、广西及一带,其中以广西南丹大厂规模最大。云南锡矿开采历史悠久,有中国“”之称。(见彩图)锡石(Cassiterite)SnO2[晶体化学] 常含混入物Fe、Nb、Ta,尚可含、、、、以及、、等。Nb5 、Ta5 可成异价类质同像的方式替代Sn4 。但更多的是以、等超显微包裹体存在。[结构与形态] 四方晶系,a0=0.4737nm,c0=0.3185nm;Z=2。金红石型结构。Zr代替Sn导致常数增大。复四方双锥晶类,D4h-4/mmm(L44L25PC)。晶体常呈双锥状、双锥柱状,有时呈针状。主要单形:四方双锥s、e,四方柱m、a,有时可见复四方柱r和复四方双锥z。柱面上有细的纵纹。依(011)为双晶面形成膝状双晶。集合体常呈不规则粒状。由胶体溶液形成的纤维状锡石称木锡石(wood-tin),呈葡萄状或钟乳状,具同心带状构造。锡石的形态具有标型意义。一般形成温度高,晶习趋向于等轴状或短柱状;温度低则趋向于长柱状或针状。[物理性质] 无色者少见,一般因含混入物而呈褐色,含Fe高时可呈黑色,含Nb、Ta高者可呈沥青黑色,含铌铁矿、钽铁矿超显微包裹体可导致颜色不均匀。条痕白至浅褐色。半透明。金刚光泽,断口油脂光泽。不完全。具裂开,断口不平坦至次贝壳状。性脆。硬度6~7。相对密度6.8~7.0。一般无磁性,富锡石可具电磁性。下:无色、浅黄、浅褐或带红色,有时颜色分布不均匀,呈点状或环带状。一轴晶( ),很高,No=1.5,Ne=2.7。有时出现光性异常,二轴晶( 。多色性强弱不定。°),2V=0~38[产状与组合] 内生锡石常产于花岗岩体的化(分解为与)部位。由于挥发分的作用,锡呈SnF4、SnCl4运移,再经作用而生成锡石:SnF4 2H2O—2SnO2 4HF在花岗伟晶岩脉中,锡石与石英、、、白云母等共生,有时与、、等。在此类矿床中,锡石分布往往不均匀,一般品位不高,但可与Li、Rb、Cs、Be等综合。热液型锡石矿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接触交代型锡石矿床,其成因与后期热液活动有关。[鉴定特征] 、双晶、、硬度等与金红石相似,但锡石的密度大,解理较差,折射率较金红石低。相对高的密度和重折率可与锆石相区别。[工业应用] 提取锡的最主要原料矿物。一般工业要求(wB%):原生锡矿,Sn 0.1~0.2,Sn 0.2~0.4;砂锡矿,边界品位Sn 0.2,工业品位Sn 0.4。黄褐色至暗褐色的完好晶体可作宝石。锡石的化学成分为SnO2,晶体属四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常含铁和、等氧化物的细分散包裹体。单晶体常呈双锥短柱状,也有呈细长柱状或双锥状的,膝状双晶普遍,集合体多呈粒状。纯净锡石近乎无色,一般呈黄棕色至深褐色,金刚光泽,断口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摩氏硬度6.0-7.0,比重6.8-7.1。锡石是最常见的锡矿物,大部分采自砂矿,是炼锡的最主要矿物原料。锡石主要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内部或近岩体围岩的热液脉中,在伟晶岩和花岗岩中也常有分布。世界著名产地是中国云南、广西及南岭一带以及东南亚、玻利维亚、俄罗斯。中国是世界上产锡的主要国家之一,广西南丹大厂规模最大。云南个旧锡矿开采悠久,素有“锡都”之称。【锡矿的功效介绍】:锡矿 (《药性考》)。【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锡石。【矿物形态】锡石(《尔雅》) 正方晶系,晶体常呈双锥形或双锥与四方柱之聚形,或板状;且有膝状双晶出现,但通常以散布状细粒或不规则粒状出现。颜色为褐色或黑色,有时也有红、灰、白等色。条痕为白色或浅棕色。金刚光泽或,断口面上为树脂光泽,不透明。解理不完。断口呈半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6~7。比重6.8~7.1。主要产于气成热液矿床。黄锡矿黄锡矿黄锡矿是一种的,是提炼锡的原料,在中常见到它。黄锡矿的呈四方形对称,钢灰色带点儿绿色,具有。产出的一般为粒状块。化学成分为Cu2FeSnS4,晶体属的硫化物。旧名黝锡矿。含锡量27.5%,是提炼锡的矿物原料。黄锡矿呈微带橄榄绿色调的钢灰色,金属光泽。摩斯硬度3~4,比重4.3~4.5。通常成粒状块体产出于中。 广西、湖南等地的锡矿床、多金属矿床中也常有。的波托西为世界著名产地。铝土矿一、概述铝土矿实际上是指上能利用的,以、一水软铝石或为主要所组成的的统称。它的应用领域有和非金属两个方面。铝土矿是生产金属的最佳原料,也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其用量占铝土矿总产量的90%以上。铝土矿的非金属用途主要是作、研磨材料、化学制品及的。铝土矿在非金属方面的用量所占比重虽小,但用途却十分广泛。例如:化学制品方面以、三水合物及等产品可应用于、净化水、及石油精炼方面;在、、制药工业上可作、触媒及、、、脱酸、等物理;用r-Al2O3生产的氯化铝可供、、、等应用;组成中有3%~5%Al2O3可提高、、;研磨材料是高级、抛光粉的主要原料;耐火材料是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筑炉。是世界上仅次于的第二重要金属,1995年世界人均消费量达到3.29kg。由于铝具有比重小、导电导热性好、易于及其他许多优良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目前,全世界用铝量最大的是、和部门,占铝总消费量的60%以上。铝是电器工业、飞机制造工业、和民用器具不可缺少的。重点讨论的是生产金属铝的铝土矿及其。至于作耐火粘土用的铝土矿及其矿床见非金属矿“”中讨论。二、矿物原料特点铝是地壳中分布最广泛的之一,属亲石亲氧元素。铝在中多成、和含的存在,极少发现铝的自然金属。自然界已知的含铝矿物有258种,其中常见的矿物约43种。实际上,由纯矿物组成的铝矿床是没有的,一般都是分布,并混有。从经济和技术观点出发,并不是所有的含铝矿物都能成为工业原料。用于金属铝的主要是由一水硬铝石、一水软铝石或三水铝石组成的铝土矿。原苏联因缺乏铝土矿,利用和提炼。的硫磷铝锶矿可以综合氧化铝。一水硬铝石又名水铝石,和分别为AlO(OH)和Al2O3·H2O。,完好者呈柱状、板状、鳞片状、针状、棱状等。矿石中的水铝石一般均含有、SiO2、、Ga2O3、Nb2O5、Ta2O5、TR2O3等不同量混入物。水铝石溶于和,但在常温常压下溶解甚弱,需在高温高压和或浓度下才能完全。一水硬铝石形成于介质,与一水软铝石、、、高岭石、、黄铁矿等共生。其可变成三水铝石,脱水可变成α,可被、、、绿泥石等。一水软铝石又名勃姆石、软水铝石,结构式为AlO(OH),分子式为Al2O3·H2O。斜方晶系,结晶完好者呈菱形体、棱面状、棱状、针状、纤维状和六角板状。矿石中的一水软铝石常含Fe2O3、TiO2、Cr2O、Ga2O3等类质同象。一水软铝石可溶于酸和碱。该矿物形成于酸性介质,主要产在铝土矿中,其特征是与菱铁矿共生。它可被一水硬铝石、三水铝石、高岭石等交代,脱水可转变成一水硬铝石和α刚玉,水化可变成三水铝石。三水铝石又名水铝氧石、氢氧铝石,结构式Al(OH),分子式为Al2O3·3H2O。,结晶完好者呈六角板状、状,常有呈细晶状或,矿石中三水铝石多呈不规则状集合体,均含有不同量的TiO2、SiO2、Fe2O3、Nb2O5、Ta2O5、Ga2O3等类质同象或机械混入物。三水铝石溶于酸和碱,其加热到100℃经2h即可完全。该矿物形成于酸性介质,在矿床中三水铝石是,也是主要,与高岭石、针铁矿、赤铁矿、等共生。三水铝石脱水可变成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和α刚玉,可被高岭石、等交代。铝土矿的化学成分主要为Al2O3、SiO2、Fe2O3、TiO2、H2O+,五者总量占成分的95%以上,一般>98%,次要成分有、、、K2O、、、、、碳质等,微量成分有、、、、、、、、、、等。Al2O3主要赋存于铝矿物——水铝石、一水软铝石、三水铝石中,其次赋存于硅矿物中(主要是高岭石类矿物)。在内生条件下,由于有的广泛存在,Al2O3与SiO2常紧密结合成各类铝硅酸矿物,这些矿物一般铝硅比小于1,而工业上对铝矿石一般要求Al2O3≥40%,Al/Si>1.8~2.6,因此内生条件下很少形成工业铝矿床。目前,已知的国内外工业铝土矿多是在表生条件下形成的。在条件下铝土矿的生成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残积(余)(红土成矿)和风化-搬运-沉积成矿或风化-改造-再沉积成矿(沉积成矿)。风化-残积(余)成矿是含铝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具排泄良好的有利(如、和),由于、CO2和等的风化分解作用,母岩中易溶物质K、Na、Ca、Mg和SiO2被排出,活动性小的物质Al、Fe、Ti残留原地形成红土型铝土矿。风化-搬运-沉积成矿是含铝、红土风化壳或已形成的红土矿床,在重力、水和自然酸(、、)等作用下,经的或化学的风化、、等、化学改造作用,于山坡凹地、、近海湖或滨海、局限内形成铝土矿,在水介质中形成沉积铝土矿。铝土矿矿石含有、、、、、及等有用,这些有价值的伴生组分可综合回收。而矿石中的、CO2、MgO、P2O5则是有害组分,不利于铝的回收。铝土矿矿石根据其所含的主要含铝矿物分为:三水铝石型、一水软铝石型和一水硬铝石型。国外铝土矿矿石主要是三水铝石型,次为一水软铝石型,而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极少。但我国则主要是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三水铝石型铝土矿极少。国外的三水铝石型铝土矿具高铝、低硅、的特点,矿石质量好,适合耗能低的处理。我国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总体特征是高铝、高硅、低硫低铁、中低铝硅比,矿石质量差,加工难度大,氧化铝生产多用耗能高的联合法。三、用途与技术经济指标铝土矿矿石用途多样,其中最重要的用途是:铝工业中提炼金属铝、作耐火材料和研磨材料,以及用作高铝水泥原料。矿石用途不同,其质量要求各异。1994年发布的铝土矿石的(YS/T78-94)。按照该标准将铝土矿分成沉积型一水硬铝石、堆积型一水硬铝石及红土型三水铝石三大类型,并按化学成分分为LK12-70、LK8-65、LK5-60、LK3-53、LK15-60、LK11-55、LK8-50、LK7-50、LK3-40等九个牌号。该标准除了对铝土矿的化学成分作出了规定外,还要求沉积型一水硬铝石的水分不得大于7%,堆积型一水硬铝石和红土型三水铝石的水分不得大于8%。此外要求铝土矿石的粒度不得大于150mm。铝土矿石不得混入、等杂物。工业上提取金属铝是先从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然后氧化铝经成为金属铝。根据我国生产实践经验,不同氧化铝生产方法对矿石质量的要求还有所不同,其一般要求是:1)烧结法:适于处理含较高的低矿石,要求Al2O3/SiO2为3~5(或3.5左右),Fe2O3<10%。2)拜耳法:适于处理含Al2O3高、SiO2低的,一般要求Al2O3>65%,Al2O3/SiO2>7。氧化铁在拜耳法流程中不与碱起反应,只是高赤泥量大,洗涤复杂,易造成碱和氧化铝的机械损失,但不宜有铝针铁矿。3)联合法:适于处理中等的铝土矿,我国主要用混联法,即在拜耳法的赤泥中添加部分低品级矿石提高烧结法的铝硅比,一般要求Al2O3>60%,Al2O3/SiO2为5~7,Fe2O3<10%。对氧化铝生产而言,硫是很有害的杂质,均不宜采用高硫矿石。用作研磨材料的铝土矿,要求含Al2O3高、铁和钛低,一般要求Al2O3≥70%,Fe2O3≤5%,TiO2&#%,CaO+MgO&#%,Al2O3/SiO2≥12。作高铝水泥原料的铝土矿石必须:Fe2O3<2.5%,TiO2<3.5%,R2O(一价)<1.0%,MgO<1.0%。四、矿业简史铝元素是在1825年由物理学家H.C.奥尔斯德(H.C.Oersted)使用钾汞齐与氯化铝交互作用获得,然后用蒸馏法除去,第一次制得金属铝而发现的。金属铝的生产,初期是化学法。即1854年科学家H.仙克列尔戴维里(H.Sainte Claire Diwill)创立的钠法化学法和1865年物理化学家H.H.别凯托夫(Н.Н.Бекетов)创立的镁法化学法。法国于1855年采用化学法开始工业生产,是世界最早生产铝的国家。铝土矿的发现(1821年)早于铝元素,当时误认为是一种新矿物。从铝土矿生产铝,首先需制取氧化铝,然后再电解制取铝。铝土矿的开采始于1873年的法国,从铝土矿生产氧化铝始于1894年,采用的是拜耳法,生产规模仅每日1t多。到了1900年,法国、和等国家有少量铝土矿开采,年产量才不过9万t。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铝作为金属和应用到和工业,随后又扩大到,从此铝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到1950年,全世界金属铝产量已经达到了151万t,1996年增至2092万t,成为仅次于钢铁的第二重要金属。我国铝土矿的普查找矿工作最早始于1924年,当时由人板本峻雄等对辽宁省、山东省地区的矾土页岩进行了。此后,日本人小贯义男等人,以及我国学者、、陈鸿程等先后对山东地区、河北和开滦地区,山西、和地区,辽宁和复州湾地区的铝土矿和矾土页岩进行了专门的调查。我国南方铝土矿的调查始于1940年,首先是边兆祥对云南板桥镇附近的铝土矿进行了调查。随后,年,彭琪瑞、谢家荣、乐森王寻等人,先后对、、等地铝土矿、高铝粘土矿进行了地质调查和系统工作。总起来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工作多属一般性的踏勘和调查研究性质。铝土矿真正的工作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年间,冶金部和地质部的地质队伍先后对山东淄博铝土矿、河南巩县小关一带铝土矿(如竹林沟、、水头及钟岭等)、贵州一带铝土矿(如、小山坝、燕垅等矿区)、山西阳泉白家庄矿区,等等,进行了地质勘探工作。但是,当时由于缺少铝土矿的勘探经验,没有结合中国铝土矿的实际情况而盲目套用原苏联的铝土矿规范,致使年复审时,大部分地质勘探报告都被降了级,储量也一下减少了许多。1958年以后,我国对铝土矿的勘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大搞铜铝普查的基础上,又发现和勘探了不少矿区,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河南张窑院、广西、山西克俄、福建、海南等等铝土矿矿区。我国铝土矿的开采最早始于1911年,当时日本人首先对我国辽宁省复州湾铝矾土矿进行,随后年又对我国辽宁省辽阳、山东烟台矿区A、G两层铝土矿进行开采,以上开采多用作耐火材料。年日本人对我国山东省淄博铝土矿和沣水矿区的田庄、红土坡矿段进行了开采,矿石作为炼铝原料。后来台湾铝业公司也曾进行过小规模开采供炼铝用。我国铝土矿大规模开发利用是从新中国以后开始的。1954年首先恢复以前日本人曾小规模开采过的山东沣水。1958年以后在山东、河南、贵州等省先后建设了501、502、503三大铝厂,为了满足这三大铝厂对铝土矿的需求,在山东、河南、山西、贵州等省建成了张店铝矿、小关铝矿、洛阳铝矿、修文铝矿、清镇铝矿、阳泉铝矿等铝矿原料。进入80年代,特别是198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以后,我国铝土矿的地质勘探和铝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新建和扩建了以、中州铝厂为代表的一批大型铝厂,使我国原铝由1954年的不足2000t,发展到了现在的187万t。建立了从地质、矿山到冶炼加工一整套完整的铝工业体系,铝金属及其加工产品基本可满足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黄玉黄玉产地&& 巴西、斯里兰卡、美国、中国化学成分 Al2[SiO4](F,OH)2结构&&& 斜方晶系硬度&& 8象征意义 富饶和虔诚颜色&& 浅黄到深黄矿物成分 含水的铝硅酸盐光泽&& 玻璃光泽黄玉即托帕石,英文名称为Topaz,英文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来源于红海的一个小岛的旧称"托帕兹",另一种说法是由梵文TOPUS衍生而来,有"火"的意思。这个极具异国情调的名字,似乎已经诉说了这一宝石代表的神秘。托帕石的矿物学名称为黄玉,又称为黄宝石。黄玉为含水的铝硅酸盐矿物,化学分子式为Al2[SiO4](F,OH)2,成分中F和(OH)的比值变化不定。晶体属正交(斜方)晶系的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形态多呈斜方柱状,柱面常具纵纹,集合体形态为柱状、粒状、块状。颜色为无色、淡黄、深黄、棕色、天蓝、粉红、红、淡绿和褐色等。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619-1.627,双折射率0.008-0.010,色散0.014。多色性清楚。硬度8,密度3.49-3.57克/立方厘米。解理发育,性脆。在长、短波紫外线的照射下,各种颜色的托帕石显示不同的荧光。依据颜色,一般可分为酒黄色、无色、蓝色、绿色、红色托帕石。其中上等的深黄色者最为珍贵,颜色越黄越好。其次是蓝色、绿色和红色者。世界各地都有黄玉出产,最重要的宝石级黄玉产地是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洲,这里的黄玉有黄色、深雪梨黄色、粉红色、蓝色及无色等;斯里兰卡也是较重要的产地,它的黄玉主要为蓝色、绿色和无色。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产蓝色和黄色的黄玉。中国的广东、新疆、云南等地产大量无色的黄玉,经中子辐射,电子加速器轰击、Co60照射及加热的方法处理,可变成漂亮的天蓝色。值得注意的是,中子辐射改色的黄玉会有一定的放射性,需要放置一定的时间(如半年以上)才能用作饰用宝石,否则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黄玉是典型的气成热液矿物,产于花岗伟晶岩、酸性火山岩的晶洞、云英岩和高温热液钨锡石英脉中。世界著名产地有巴西、俄罗斯的乌拉尔和巴基斯坦的卡特朗。黄玉可作轴承及研磨材料,质佳者可作贵重宝石。中国内蒙古和江西等地出产黄玉。在西方人看来,黄玉可以作为护身符佩带,能辟邪驱魔,使人消除悲哀,增强信心。用托帕石的粉末泡酒,则可以治疗气喘、失眠、烧伤和出血等症。我国对黄玉的认识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黄玉是一种色彩迷人、漂亮又便宜的中档宝石,深受人们喜爱。国际上许多国家定黄玉为“十一月诞生石”,是友情、友谊和友爱的象征。黄玉属一般宝石,其成分为含氟的硅酸盐,硬度为8,常见颜色有无色、粉红色、黄色及蓝色等。容易和黄玉相混的常见宝石主要有水晶、海蓝宝石、碧玺及玻璃仿制品等几种,其中最易相混的是黄色水晶。实际上,除了黄玉更为柔和,略具绒状外观的特征外,肉眼下两者极难区分,这也是为什么黄色水晶在市场上可引致人们对黄色黄玉价值怀疑的根本原因。黄玉与水晶的原料区分较为容易。黄玉的柱状晶面上有纵的条纹,而水晶则是横的条纹。而对末镶嵌的饰品,比重(手感)也可作为区分的依据,黄玉的比重在3.49以上,而黄色水晶只有2.65左右;用手掂,黄玉有"坠"手的感觉,水晶则较轻。当然,黄玉宝石的光泽柔和,而水晶的光泽则较"冷",尖锐,依此也可区分。肉眼区别黄玉与碧玺,最重要的是碧玺有较强的二色性,而黄玉除粉红色者外,其他色的黄玉二色性都弱;另外,碧玺的双折射强,往往可见双影。蓝色黄玉与海蓝宝石的区别 ,一般情形是较为困难的,可以作为参考的特征是:蓝色海蓝宝石往往带些黄绿色的色调并具轻微的二色性, 比重较轻。确切鉴定要用折光仪等来测定。玻璃与黄玉除光泽和偏光性不同外,黄玉是天然晶体,具有良好的传热性,因而有冰冷的感觉,而玻璃则是"温"的。在放大条件下,黄玉有时可见到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组成的气液包裹体,而玻璃内往往含圆球形的气泡,这点可作为辅助证据。黄玉具柔和光泽和较大比重。黄玉首饰选购要诀(1)选购黄玉首先应注重颜色,鲜艳纯正的酒黄、橙色黄玉均属佳品。(2)宝石加工应规范明亮,不能有裂纹、瑕疵或崩边。(3)应询问颜色是天然还是辐射改色。方解石(calcite)方解石(calcite)成分为Ca〔 CO3 〕的碳酸盐矿物。常含镁、铁、锰、锌等。中文名称来自晶体的菱面体解理(沿解理极易劈开成菱形方块)。三方晶系,晶形多种多样,常见复三方偏三角面体或菱面体与六方柱的聚形。聚片双晶常见。集合体常呈晶簇状、粒状、致密块状、土状、多孔状、鲕状、纤维状、钟乳状等。白色或无色,有时被铁、锰等杂质元素染成浅黄 、浅红、褐黑等各种颜色。玻璃光泽。具平行菱面体的完全解理。莫氏硬度 3。比重 2.6~2.9。遇冷稀盐酸即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而剧烈起泡。无色透明的方解石称为冰洲石。方解石是分布最广的矿物之一。在海相沉积条件下能形成巨厚的石灰岩层;或从矿泉中沉积形成石灰华;在岩浆、热液等内生作用过程中也是很常见的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易被溶解形成重碳酸钙进入溶液,在适宜的环境下,随着二氧化碳的逸出而产生方解石的沉淀,形成石钟乳、石笋等。方解石是组成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和大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这些岩石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冰洲石矿物名称:冰州石 Calcite采集地点:中国湖陶南永州市无色透明纯净的方解石晶体。具有透明矿物中具有最高的双折射率,和最大的偏光性能.是人工不可制造也不能代替的天然晶体。即平行光束透过晶体时分成两条传输速度不同的射线、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物体有两个从叠成像。冰洲石是良好的光学材料,光电子材料、可用于制作激光开关、大屏幕显示器、天文观测太阳黑子的电子望远镜、宝石二色镜、激光测距仪等光学元件。质量要求是无色、全透明、干涉测试无包裹体、无裂僚、无双晶、无节瘤,紫外光照射无荧光现象。优质冰洲石晶体产于玄武岩和沸石的方解石脉中,其形成与热液作用有关。冰岛产出的冰洲石晶体没有中国的好,测试手段是黄惠勋的方法为世界公认之先进方法。::矿物概述化学组成:CaCO3,CaO56.03%,CO243.97%。常含有微量锰和铁;含钇的带紫色鉴定特征:,可以从硬度3、菱形的、浅色、玻璃光泽和与冷稀HCl相遇剧烈气泡遇,予以鉴定。亦可以作的试验。它和很类似,而且共生在一起。不过白云石要在热的盐酸中,才有显著的气泡反应。它和霰石不同之处是比霰石轻,霰石的比重是2.9-5;成因产状:形成于许多岩石中,和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著名产地:世界上出产良好方解石晶体的地点有:美LakeSuperior的铜矿区;德国的Saxony、Harz山脉的Ardreasberg;英国的Cumberland、Derbyshire、Durham、Cornwall和Lancaster;冰岛;墨西哥的Guanajuato等。名称来源:来拉丁文“Calx”,意指可烧成;Calcite一字,来自拉丁语Calx,指烧石灰(BurntLime)。::晶体形态复三方偏三角面体晶类,主要呈平行[0001]发育的柱状,平行发育的板状。常见单形有:菱面体e、f等,复三方偏三角面体。::晶体结构晶系和空间群:三方晶系,空间群R3c;晶胞参数:a0=6.37&A;粉晶数据:3.035(1)2.095(0.18)2.285(0.18)::物理性质硬度:3比重:2.715g/cm3解理:解理完全断口:参差状贝壳状断口颜色:浅黄色至黄色条痕:无色透明度:透明光泽:玻璃光泽发光性:荧光折光性:其他:性脆::光学性质薄片中无色。一轴晶(-)有时为异常二轴晶。2V=5-10°。No=1.658,Ne=1.486。与Mn、Fe类质同象时,N变大。用途:冰洲石 主要用于国防工业和制造高精度光学仪器,如大屏幕显示设备,电子计算机的折光,偏光器、偏光显微镜中的尼科乐棱镜,偏光仪,光度计,旋光测糖计,干涉激光解像仪,化学分析用的比色计等。此外,还可用于制造射程仪及测远仪的配件。冰洲石越来越受到现代工业的青睐,成为现代国防、航空航天和科研事业不可缺少的非金属矿产材料。对冰洲石质量合格的要求:1.要透明无"绵".2.一定要是单晶体(具聚片双晶者不能用).3.没有裂纹.4.要求紫外线照射下不产生萤光.5.在满足上述条件下,单块体积越大越好.石墨石墨是碳质元素结晶矿物,它的结晶格架为六边形层状结构,见图1—1。每一网层间的距离为3.40人,同一网层中碳原子的间距为1.42A。属六方晶系,具完整的层状解理。解理面以分子键为主,对分子吸引力较弱,故其天然可浮性很好。山东省莱西市为我国石墨重要产地之一,石墨探明储量687.11万吨,现保有储量639.93万吨.石墨质软,黑灰色;有油腻感,可污染纸张。硬度为1~2,沿垂直方向随杂质的增加其硬度可增至3~5。比重为1.9~2.3。在隔绝氧气条件下,其熔点在3000℃以上,是最耐温的矿物之一。自然界中纯净的石墨是没有的,其中往往含有Si02、A1203、Fe0、CaO、P2O5、Cu0等杂质。这些杂质常以石英、黄铁矿、碳酸盐等矿物形式出现。此外,还有水、沥青、CO2、H2、CH4、N2等气体部分。因此对石墨的分析,除测定固定碳含量外,还必须同时测定挥发分和灰分的含量。石墨的工艺特性主要决定于它的结晶形态。结晶形态不同的石墨矿物,具有不同的工业价值和用途。工业上,根据结晶形态不同,将天然石墨分为三类。1.致密结晶状石墨致密结晶状石墨又叫块状石墨。此类石墨结晶明显晶体肉眼可见。颗粒直径大于0.1毫米。晶体排列杂乱无章,呈致密块状构造。这种:石墨的特点是品位很高,一般含碳量为60~65%,有时达80~98%,但其可塑性和滑腻性不如鳞片石墨好。2.鳞片石墨石墨晶体呈鳞片状;这是在高强度的压力下变质 而成的,有大鳞片和细鳞片之分。此类石墨矿石的特点是品位不高,一般在2~3%,或100~25%之间。是自然界中可浮性最好的矿石之一,经过多磨多选可得高品位石墨精矿。这类石墨的可浮性、润滑性、可塑性均比其他类型石墨优越;因此它的工业价值最大。3.隐晶质石墨隐品质石墨又称非晶质石墨或土状石墨,这种石墨的晶体直径一般小于1微米,是微晶石墨的集合体,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见到晶形。此类石墨的特点是表面呈土状,缺乏光泽,润滑性也差。品位较高。一般的60~80%。少数高达90%以上。矿石可选性较差。石墨由于其特殊结构,而具有如下特殊性质:1) 耐高温型:石墨的熔点为℃,沸点为4250℃,即使经超高温电弧灼烧,重量的损失很小,热膨胀系数也很小。石墨强度随温度提高而加强,在2000℃时,石墨强度提高一倍。2) 导电、导热性:石墨的导电性比一般非金属矿高一百倍。导热性超过钢、铁、铅等金属材料。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甚至在极高的温度下,石墨成绝热体。3) 润滑性:石墨的润滑性能取决于石墨鳞片的大小,鳞片越大,摩擦系数越小,润滑性能越好。4) 化学稳定性:石墨在常温下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耐酸、耐碱和耐有机溶剂的腐蚀。5) 可塑性:石墨的韧性好,可年成很薄的薄片。6) 抗热震性:石墨在常温下使用时能经受住温度的剧烈变化而不致破坏,温度突变时,石墨的体积变化不大,不会产生裂纹。名字来源:源于希腊文“graphein”,意为“用来写”。由德国化学家和矿物学家A. G. Werner 于1789命名;化学组成:成分纯净者极少,往往含各种杂质;类别:自然元素-非金属元素-碳族晶系和空间群:六方晶系,P63/mmm;晶胞参数:a0=0.246nm,c0=0.670nm;形态:单晶体常呈片状或板状,但完整的很少见。集合体通常为鳞片状,块状和土状;颜色:铁黑色;条痕:光亮黑色透明度:不透明光泽:呈半金属光泽硬度:1-2解理和断口:平行解理极完全;比重:2.21-2.26g/cm3其他性质:薄片具挠性,有滑感,易污手,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鉴定特征铁黑色,硬度低,一组极完全解理,有滑感和染手;成因和产状:石墨是在高温下形成。分布最广是石墨的变质矿床,系由富含有机质或碳质的沉积岩经区域变质作用而成;主要用途:石墨在工业上用途很广,用于制作冶炼上的高温坩埚、机械工业的润滑剂、制作电极和铅笔芯;著名产地:纽约Ticonderoga,马达加斯加和Ceylon,我国以黑龙江鸡西市柳毛为最大的产地。金刚石金刚石Diamond概述金刚石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是它的俗称),它是一种由纯组成的。金刚石是中最坚硬的物质,因此也就具有了许多重要的工业用途,如精细研磨材料、高硬切割工具、各类、拉丝模。金刚石还被作为很多精密仪器的部件。金刚石有各种颜色,从无色到黑色都有。它们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或不透明。多数金刚石大多带些黄色。金刚石的非常高,性能也很强,这就是金刚石为什么会反射出五彩缤纷闪光的原因。&& 金刚石金刚石在照射下会发出蓝绿色。金刚石仅产出于金伯利岩筒中。是它们的原生地,其他地方的金刚石都是被河流、冰川等搬运过去的。金刚石一般为粒状。如果将金刚石加热到1000℃时, 它会缓慢地变成。1977年临沭县岌山乡的一名村民在地里发现了最大的金刚石(约鸡蛋黄大小,右图)。世界上最大的用金刚石和宝石级金刚石均产于巴西,都超过3100(1克拉=200毫克)其中宝石级金刚石的尺寸为10×6.5×5厘米,名叫“”。上个世纪50年代,以石墨为原料,在高温高压下成功制造出。现在人造金刚石已经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只是造出大颗粒的金刚石还很困难。钻石,也叫金刚石,俗称“”。化学式为c,与石墨同属于碳的。是一种具有超硬、、热敏、传热导、及透远等优异的物理性能,素有“硬度之王”和之王的美称,金刚石的结晶体的角度是54度44分8秒。习惯上人们常将加工过的称为钻石,而未加工过的称为金刚石。在我国,金刚石之名最早见于佛家经书中。钻石是自然界中最硬,最佳颜色为无色,但也有特殊色,如、、金黄色等。这些颜色的钻石稀有,是钻石中的珍品。印度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金刚石出产国,现在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钻石如“”,“”,“”均出自。金刚石的产量十分稀少,通常成品钻是采矿量的十亿分之一,因而价格十分昂贵。经过琢磨后的钻石一般有、、、、、梨形、榄尖形等。世界上最重的钻石是1905年产于的“”,重3106.3克拉,已被分磨成9粒小钻,其中一粒被称为“”的库里南1号的钻石重量仍占世界名钻首位。:为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含有2组8个C原子。金刚石常呈黄、褐、蓝、绿和粉红等色,但以无色的为特佳。世界上重量超过620克拉(合124克)的特大宝石级金刚石共发现10粒,其中最大的名库里南(Cullinan),重3106克拉(合621.35克),大小5×6.5×10厘米,1905年发现于南非的普雷米尔岩管。中国,重158.786克拉,1977年发现于山东县,列为世界名钻。世界金刚石主要产地有、、、、南非、、、、、和中国等。在中它是第十类。附:我国产出的巨粒和大粒金刚石1971年以来的二十年中,在我国陆续发现了几颗50克拉以上和100克拉以上的金刚石,按发现时间的先后排列如下:[1]日,在江苏省宿迁公路旁发现一颗重52.71克拉的金刚石。[2]日, 在山东省临沭县常林大队,女社员魏振芳发现1颗重158.786克拉的优质巨钻,全透明,色淡黄,可称金刚石的“中国之最”。被命名为“常林钻石”[3]日,在山东郯城陈埠发现一颗124.27克拉的巨粒金刚石。被命名为“陈埠一号”。[4]1982年9月,在山东郯城陈埠发现一颗96.94克拉的金刚石。[5]1983年5月,在山东郯城陈埠发现一颗92.86克拉的金刚石。[6]日,在山东蒙阴发现一颗119.01克拉的巨粒金刚石,被命名为“蒙山一号”。&&& 金刚石据1987年资料,中国主要金刚石有:①辽东—吉南成矿区,有中生代和中古生代两期金伯利岩。②鲁西、苏北、皖北成矿区,下古生代可能有多期金伯利岩。③晋、豫、冀成矿区,已在太行山、嵩山、五台山等地发现金伯利岩。④湘、黔、鄂、川成矿区,已在湖南沅水流域发现了4个具工业价值的金刚石。湖南金刚石,产于湖南省常德丁家港、桃源、黔阳等地。湖南金刚石以砂矿为主,主要分布在沅水流域,分布零散,品位低,但质量好,宝石级金刚石约占40%。相传在明朝年间,湖南沅江流域就有零星的金刚石发现,大规模的寻矿则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沅江整个水域均有金刚石分布,但有开采价值的仅常德丁家港、桃源县车溪冲、溆浦县(黔阳)新庄垅、沅陵县窑头等4处。湖南金刚石的颜色深浅不一,内外颜色差异明显,呈带状、斑状分布。其褐色系列金刚石,晶体呈黄褐色,内部洁净,表面有大量的褐色斑点,其褐斑的颜色有黄色、黄褐色、褐色、黑色等,主要分布在金刚石的溶蚀面上,褐色主要由自然界放射性粒子的辐照造成。金刚石总体颗粒小,但质地较好,以单晶为主,约占总产量的98%;晶体比较完整,以八面体、十二面体、六八面体为多;绝大多数晶体浅色透明或呈黄、褐色等;粒重多小于28mg,一般为10.9~15mg;22%晶体中含包裹体;60%的晶体表面有裂纹,表面溶蚀不重。鉴别在社会对珠宝钻石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人造钻石和其它冒充钻石不断充扩市场,甚至有些珠宝经营者也分不清楚。下面介绍几种简单鉴别钻石真伪的方法。1、钻石的单折光性钻石的单折光性,是由于钻石的本质特性决定的。而其它天然宝石或大都是双折光性的。冒充的钻石在10倍观察下,从正面稍斜的角度看,很容易看出棱角线出现重叠影像,并同时呈现出两个底光。差别小的如等,也可看出底光重叠的影像。2、钻石的吸附性钻石对及有一定的亲和力,即油污很容易被钻石。因此,用手指抚摸钻石会感到胶粘性,手指似乎有粘糊的感觉。这是任何宝石所没有的。这种方法需要加以训练方能掌握其中微妙的区别。3、一线直落的特征钻石表面抛光很光滑。用一支钢笔蘸上墨水在钻石上划过,若是真钻石,表面留下的是一条光滑连续的线条,特征是一线直落。仿冒品留下的是一个个小圆点组成的线条。用此法观察应借助放大镜。4、特有的大致在100度的光下,切磨很好的钻石与仿冒品相互比较,很容易看出哪个具有金刚光泽。此方法不宜在过暗或过强的灯光下是进行。金刚石和石墨区别石墨和金刚石都属于碳单质,他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但金刚石和石墨不是同种物质,它们是由相同元素构成的同素异型体.二者的化学式都是c石墨原子间构成正六边形是平面结构,呈片状。金刚石原子间是立体的正四面体结构,呈金字塔形结构。高硬度人造金刚石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研究和开发中心合成了单位体积内原子密度超过现有任何固体物抽的人造金刚石,其硬度超过了天然金刚石,堪称世界上最硬的材料。与天然金刚石含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碳13同位素。据科学家观察,随着碳13同位素密集程度的增加,原子间的距离会略微缩小,促使人造金刚石的硬度超过原子排列略显松散的天然金刚石。在合成人造金刚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首先通过化学蒸发过程将富含碳13同位素的甲烷气体中的碳元素沉淀成金刚石小碎块,然后再使用非常高的压力把这些小碎块分解,并再结晶成重量最高达3克拉的块状金刚石。其他用途1: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用途2:地质钻头和石油钻头金刚石 拉丝模用金刚石 磨料用金刚石 修整器用金刚石玻璃刀用金刚石 硬度计压头用金刚石 工艺品用金刚石用途3:涂在 音响纸盆上 音箱音质 会大为改善。金刚石的硬度摩氏硬度10,新摩氏硬度15,显微硬度10000kg/mm2,显微硬度比石英高1000倍,比刚玉高150倍。金刚石硬度具有方向性,八面体晶面硬度大于菱形十二面体晶面硬度,菱形十二面体晶面硬度大于六面体晶面硬度。依照摩氏硬度标准(Mohs hardness scale)共分10级,钻石(金刚石)为最高级第10级;如小刀其硬度约为5.5、铜币约为3.5至4、指甲约为2至3、玻璃硬度为6。等级1 滑石等级2 石膏等级3 方解石等级4 萤石等级5 磷灰石等级6 正长石等级7 石英等级8 黄玉等级9 钢玉等级10 钻石异极矿矿物名称:异极矿 Calamine采集地点:中国云南::矿物概述化学组成:Zn4(H2O)[Si2O7](OH)2,ZnO67.49,SiO225.01,H2O7.50。通常还含有Pb、Fe、Ca等。当温度升高到500&C时失去结晶水;温度更高时,化合水才失去,并导致晶体结构受到破坏;鉴定特征:异极矿与菱锌矿相似,区别是遇酸不起泡。与葡萄石的区别是比重较大;在封闭的试管内加热释放出水分。溶于酸,并产生凝胶,难熔;成因产状:异极矿产于铅锌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带,一般是闪锌矿氧化的产物,与菱锌矿、白铅矿、褐铁矿等共生。稳定上限为250°C,过此温度即转变成硅锌矿Zn2[SiO4];著名产地:世界著名的产地有英国(England)等国家。名称来源:以晶体的性质命名;::晶体形态斜方单锥晶类;常见单形有b、m、c;::晶体结构晶系和空间群:斜方晶系,C202v—Imm2;晶胞参数:a0=8.38&A,b0=10.70&A,c0=5.11&A;粉晶数据:3.104(1)6.6(0.86)3.288(0.75)::物理性质硬度:5比重:3.40-3.50g/cm3解理:由于结构中水分子排列在{110}面网上,所以它具有该方向的完全解理。平行(101)解理不完全,{001}解理更差,一般不易察觉断口:贝壳状断口颜色:呈黄色或棕色条痕:灰色透明度:透明或半透明光泽:玻璃光泽,(001)面上有时显珍珠光泽或金刚光泽发光性:无其他:具强热电性,遇酸能形成胶状体::光学性质二轴晶(+),Np=1.614,Nm=1.617,Ng=1.636,双反射率=0.0220,2V(计算)=44,2V(实测)=46.无色散.绿泥石化学通式为Y3[Z4O10](OH)2·Y3(OH)6,晶体属单斜、三斜或正交(斜方)晶系,是一族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的总称。化学式中Y主要代表Mg2+、Fe2+、Al3+和Fe3+等阳离子,Z主要是Si和Al,少量的Fe3+和B3+。通常所称的绿泥石是富含镁铁质的绿泥石。晶体呈假六方片状或板状,薄片具挠性。集合体呈鳞片状、土状。浅绿至深绿色。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透明至不透明。一向最完全解理。摩氏硬度2-2.5,比重2.6-3.3。鉴定特征:绿泥石与极相似,但前者具有特征的绿色,有挠性而无弹性。绿泥石是一些的造岩矿物。火成岩中的镁铁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在低温热水作用下易形成绿泥石。绿泥石,亦称碧石,产于台湾省花莲县七星潭。该石颜色有黄绿、棕绿或碧绿色。石肌常呈凹凸、扭转、不规则突球状。石形多变化,有山、岛屿、湖、动物等。石质坚硬致密,触感佳。绿帘石(epidote)·&&&&&&&&&&&&&&&&&&&&&&&&&&&&&&&&   绿帘石(epidote)岛状硅酸盐矿物。成分为Ca2FeAl2[SIO4][SI2O7]O(OH )。成分中 三价铁 可被铝完 全代 替成为斜 黝帘石 , 形成绿帘石-斜黝帘石完全类质同象系列 ;斜黝帘石的正交(斜方)晶系同质多象变体 ...绿帘石(epidote)岛状硅酸盐矿物。成分为Ca2FeAl2[SIO4][SI2O7]O(OH )。成分中 三价铁 可被铝完 全代 替成为斜 黝帘石 , 形成绿帘石-斜黝帘石完全类质同象系列 ;斜黝帘石的正交(斜方)晶系同质多象变体称为黝帘石。含锰高的绿帘石称红帘石 。绿帘石为单斜晶系,晶体呈柱状,柱面有条纹;集合体常呈粒状。颜色呈各种不同色调的草绿色,随铁含量的增加颜色变深,玻璃光泽,底面解理完全 。莫氏硬度 6~6.5 ,比重3.38~3.49,随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绿帘石的形成与热液作用有关。广泛分布于变质岩、矽卡岩和受热液作用的各种火成岩中。也可从热液中直接结晶。中国河北邯郸产结晶粗大的绿帘石。世界著名产地有奥地利、法国等。1967年在坦桑尼亚发现了呈蓝至青莲色的透明黝帘石晶体,称坦桑石,被作为中上等宝石。绿帘石 (Epidote) Ca2(Fe3+,Al)3[SiO4][Si2O7]O(OH)一般特点化学组成: 斜黝帘石与绿帘石构成一个类质同象系列。当斜黝帘石中的Al3+逐步被Fe3+所置换时,则向绿帘石过渡。成因产状:? 绿帘石可以是变质成因的,多见于绿片岩中,在接触交代成因的矽卡岩中,绿帘石往往由早期矽卡岩矿物如石榴子石,符山石等转变而成。绿帘石也可以是围岩蚀变的产物。主要产地: 阿拉斯加州威尔士王子岛萨尔泽,爱达荷州亚当区,科罗拉多州查菲区的卡鲁麦特铁矿和帕克区的绿帘石山;墨西哥;瑞士;奥地利;巴基斯坦。法国布贺多桑思产迷人的晶石。名称来源: 绿帘石(epidote)这一名称可能源于希腊语epidosis,意思是增长,指的是它晶体一面比另外一面长。晶体结构对称特点: 单斜晶系,点群2/m,空间群P21/m晶胞参数:ao=8.98埃,bo=5.64埃,co=10.22埃,Z=2,b=115.25°晶体结构:?单斜晶系,绿帘石的结构类似于黝帘石,由铝氧配位八面体连接成链,链的方向也平行b轴,有的链与链之间仅借[SiO4]4-和[[[Si]]2O7]6-连接起来;有的链与链之间还可以与铝氧或铁氧配位八面体相接。Fe3+作六次配位,Ca2+位于圈套的空隙中,作八次配位。晶体形态单晶体呈沿b轴延伸的柱状。双晶少见,双晶面为(100)或(001)。矿物棱镜状,常有纹理,扁平,大块/颗粒状,或纤维状;很少生成双晶。物理性质硬度: 6~6.5比重: 3.38~3.49解理: (001)解理完全断口: 不整齐颜色: 一般呈各种不同色调的绿色条痕: 不明显至灰色透明度: 透明至半透明光泽: 玻璃光泽其他旋转时,半透明的绿帘石棱镜呈现出强烈的二色性,即在一个方向上,颜色为深绿;而另一个方向是棕色。蒙脱石(montmorillonite)·&&&&&&&&&&&&&&&&&&&&&&&&&&&   蒙脱石(montmorillonite)含水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成分为(Na,Ca) 0.33 ( Al,Mg)2[Si4O10](OH)2·nH2O 。 水的含量变化很大。颗粒细小,约0.2~1微米,具胶体分散特性,通常呈块状或土状集合体产出。又 ...蒙脱石(montmorillonite)含水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成分为(Na,Ca) 0.33 ( Al,Mg)2[Si4O10](OH)2·nH2O 。 水的含量变化很大。颗粒细小,约0.2~1微米,具胶体分散特性,通常呈块状或土状集合体产出。又称微晶高岭石或胶岭石。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晶体属单斜晶系,一般呈不规则片状。颜色为白色带浅灰,有时带浅蓝或浅红色,光泽暗淡;莫氏硬度2~2.5;比重 2~2.7。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离子交换能力 。同时还具有高度的胶体性、可塑性和粘结力。吸水性很强,加水膨胀,体积可增加几倍到十几倍。是组成膨润土的主要成分。用作钻探泥浆,铸型砂和铁矿球团的粘合剂,造纸、橡胶、化妆品的填充剂,纺织和石油工业中作吸收剂、石油脱色和裂化催化剂的原料。各种富含铝硅酸盐的矿物经风化作用,热液蚀变或沉积变质作用在碱性条件下都可以形成。在土壤和现代沉积物中蒙脱石也相当多 。产地有美国怀俄明和意大利蓬札等。中国产地有辽宁、吉林、河北、浙江、新疆等。高岭石(kaolinite)·&&&&&&&&&&&&&&&&&&&&&&&&&&&   高岭石(kaolinite)化学组成为Al4〔Si4O10〕(OH )8的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因最早发现于中国景德镇高岭林而得名。晶体属1∶1型单元层的二八面体型结构。由于堆叠中结构单元层间的相对位移,便构成了与地 ...高岭石(kaolinite)化学组成为Al4〔Si4O10〕(OH )8的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因最早发现于中国景德镇高岭林而得名。晶体属1∶1型单元层的二八面体型结构。由于堆叠中结构单元层间的相对位移,便构成了与地开石、珍珠石不同的多型。三斜晶系 ,结晶度良好的高岭石成有序结构,一般呈假六方片状晶体 ;结晶度差的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状,通常呈致密或疏松块状集合体产出。一般为白色,含杂质时呈米色。底面解理完全。解理面显珍珠光泽 ,块状的光泽暗淡 。莫氏硬度 2~2.5 。比重 2.60~2.63 。 高岭石是组成高岭土的主要矿物成分 ,可以通过风化作用、沉积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形成。高岭土多呈白色,细粒具分散性、可塑性、高粘结力和高耐火度 ,是陶瓷和电瓷工业中的重要原材料;还可在造纸、橡胶、油漆等工业中做填充料等。中国是高岭石的主要出产国,产地有江西景德镇、江苏苏州、河北唐山、湖南醴陵等。黝帘石黝帘石(坦桑石Zoisite)60年代在坦桑尼亚发现了蓝到紫色的黝帘石透明晶体,又称为坦桑石。1.化学成分Ca2Al3(SiO4)(Si2O7)O(OH)2.晶系及结晶习性斜方晶系,常沿c轴延长,有平行柱状条纹。3.光学性质4.颜色常见带褐色调的绿蓝色,还有灰、褐、黄、绿色等。热处理后,可去掉褐绿至灰黄色,而呈蓝色、蓝紫色。5. 透明度及光泽透明,玻璃光泽。6. 光性二轴晶,正光性。7. 折射率及双折射率折射率:1.691~1.700(±0.005),双折射率:0.009~0.010,色散: 0.021。8. 多色性三色性很明显,坦桑色的多色性表现为蓝色、紫红色、绿黄色,加热处理后为蓝色和紫色;褐色黝帘石多色性为绿色、紫色和浅蓝色,而黄绿色黝帘石的多色性为:暗蓝色、黄色和紫色。9. 理解:解理不发育,贝壳状到参差状断口。10. 硬度:摩氏硬度6~711. 密度相对:3.3512.坦桑石鉴定要点坦桑石易与紫色和混淆,但据其特征的多色性和与两者不同的折射率值和密度值易于将它区别出来。辉石辉石族 (pyroxene)一般特点:辉石族矿物属于链状结构硅酸盐。辉石族矿物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之一。辉石可以结晶成正交晶系或单斜晶系,因此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亚族:正辉石亚族(顽火辉石、古铜辉石、、正铁辉石)和斜辉石亚族(透辉石、钙铁辉石、普通辉石、霓石、霓辉石、硬玉、锂辉石)。斜亚族已经单独介绍了透辉石,这里主要以正亚族为例。化学组成: 辉石族矿物的一般化学式可以用W1-p(X,Y)1+pZ2O6表示。其中,W=Ca2+,Na+;X=Mg2+,Fe2+,Mn2+,Ni2+,Li+;Y=Al3+,Fe3+,Cr3+,Ti3+;Z=Si4+,Al3+。正辉石亚族的化学组成比较简单,其中p≈1,即无较大的阳离子存在,Al3+、Fe3+等三价离子也极少,Z中也仅Si4+而已;但在斜辉石亚族中,就比较复杂:p的变化自0到1,X及Y的组分均广泛地存在着类质同象置换现象,由于W及X、Y的变化,相应地需要有部分的Si4+被Al3+所取代,使斜辉石中出现了铝硅酸盐分子。正辉石亚族是由顽火辉石Mg2[Si2O6]和正铁辉石Fe2[Si2O6]两个端员组分构成的完全类质同象系列,其中间成员为古铜辉石和紫苏辉石。Fe2[Si2O6]分子含量10%以下者为顽火辉石,10%~30%为古铜辉石,30%~50%为紫苏辉石,50%以上为正铁辉石。成因产状:? 顽火辉石和紫苏辉石是正辉石亚族中最常见的矿物。他们既可是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也可是变质作用的产物。名称来源: 顽火辉石英文名称enstatite来自希腊语enstates,意思是对手,因为这种矿物质具有难熔的特性;钙铁辉石英文名称hedenbergite以路德威格·海登伯格(Hedenberg)的名字命名,这位19世纪瑞典化学家分析并描述了这种矿物;普通辉石英文名称(augite)来自希腊语auge意为明亮的,因为普通辉石的解理面有光泽。还有一种蔷薇辉石,其英文名称为rhodonite,来自于希腊语rhodon,意为玫瑰。古铜辉石以颜色得名。晶体结构对称特点: 正交晶系。点群3L23PC,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 顽火辉石的晶胞参数为ao=18.228埃,bo=8.805埃,co=5.185埃;正铁辉石的晶胞参数为ao=18.433埃,bo=9.060埃,co=5.258埃。古铜辉石和紫苏辉石的参数介乎其中,随组分中铁含量的增大而稍有增大。晶体形态(正辉石亚族)单晶体通常呈平行c轴延伸的短柱状。常见单形有(100)、210、010、001、110、211等。在岩石中常呈不规则的粒状,散布于整个岩石里。常与斜辉石亚族矿物形成有规则的定向附生体。左图为普通辉石的形态。物理性质(正辉石亚族)硬度: 5~6比重: 随含Fe量的增高而增大,顽火辉石在3.15左右,紫苏辉石3.3~3.6,古铜辉石介于两者之间,至于正铁辉石则可达3.9。解理: (210)解理完全颜色: 颜色随Fe含量增高而加深。顽火辉石为无色或带浅绿的灰色,也有褐绿色或褐黄色;紫苏辉石呈绿黑色或褐黑色;古铜辉石则呈特征性的古铜色。光泽: 玻璃光泽矿物用途俗名,可作玉器。锂辉石是提炼锂的矿物原料之一。色彩鲜艳且透明的锂辉石,如紫锂辉石和翠绿锂辉石,可作宝石。透辉石&&&& 透辉石透辉石 (Diopside)CaMg[Si2O6]概述透辉石是中常见的一种,它属于,是和的。透辉石有白色和深浅不等的绿色,具有。长柱体、粒状或片状。成因产状透辉石和次透辉石是之一,一些基性和超基性中亦有它们的产出。在高级区域和热变质作用中,也有它们的形成。主要产地加利福尼亚州、南达科他州、科罗拉多州、田纳西州、宾夕法尼亚州、纽约州、新泽西州;魁北克省;;;;;;;。名称来源透辉石(diopside)这一名称来自,dis意为双的,opsis意为影像,因为它的形状可呈现出双重影像。晶体结构&&&& 透辉石对称特点: ,点群2/mC2/c:?但透辉石结构中硅氧四面体链上三个相今桥氧之间的键角为166°22',表示硅氧四面体链的折曲程度胜过。晶体形态呈短柱状,其横切面多呈正方形或截角的正方形。物理性质硬度: 5.5~6.5比重: 3.3-3.5: (110)解理中等至完全,解理交角87度: 不整齐颜色: 无色至浅绿色: 白色,略灰或略绿色: 半透明至不透明光泽: 玻璃光泽矿物用途透明的透辉石常被磨成,但它主要用于而不是用来制造。角闪石角闪石族矿物的总称,角闪石属闪石族中一员。镁、铁、钙、钠、铝等的或。与族形态、组成相近,而以含OH为区别。据晶系可分斜方角闪石、单斜角闪石和三斜角闪石亚族。单斜角闪石更多见,斜方角闪石亚族主要有直闪石和铝直闪石(gedrite);三斜角闪石亚族主要有散斜闪石(enigmatite)和褐斜闪石(rhoenite)等主要有、、和、等。是含(OH)的镁、铁、钙、钠、铝的链状结构硅酸盐,类质同象普遍。晶体呈长柱状,集合体呈粒状、纤维状、放射状等。一般为深色,从绿色、棕色、褐色到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 6 。两组发育中等的解理面交角为124°和56°。密度3.0~3.5。直闪石、钠闪石、透闪石、阳起石有时呈具丝绢光泽的纤维状集合体,统称为角闪石石棉,是工业上的绝缘、绝热材料。隐晶致密块状的透闪石、阳起石为软玉,是工艺美术品材料。角闪石是分布很广的造岩矿物。化学组成闪石族矿物的一般化学式为A0-1B2C5T8O22(OH,F,Cl)2。其中A=Na、K;B(M4)=Na、Li、Ca、Mn、Fe2+、Mg;C(M1-3)=Mg、Fe2+、Mn、Al、Fe3+、Cr、Ti、Li;T=Si、Al、(Fe3+、Ti)。晶体结构对称特点: 单斜晶系,点群2/m;空间群C2/m晶体形态常有完好的单晶体出现,呈柱状。物理性质: 5~6: 3.0~3.4解理: 柱状解理完全,二向解理,交角56度 (124°): 不整齐,易碎: 除不含铁的角闪石外,其它颜色均较深,绿色至墨绿色。: 灰-绿色或灰-: 半透明至几乎不透明: 玻璃光泽透闪石矿物名称: 透闪石(变种)(Amphibole var. Tremolite)矿物概述化学组成:Ca2(Mg,Fe2+)5Si8O22(OH),CaO13.8%,MgO24.6%,SiO258.8,H2O2.8%,FeO的含量有时达3%,成分中还有少量的Na、K、Mn代替Ca;F、Cl代替(OH);鉴定特征:具有细长柱状或纤维状的晶态,良好的柱状解理。解理角度的不同,可以和区别;颜色比较淡,可以和普通角闪石区别。成因产状:透闪石可以是不纯灰岩或白云岩遭受接触变质的产物。在区域变质作用中,也可由不纯灰岩、基性岩或硬砂岩等变质形成。在热液蚀变过程中,也可形成,是称阳起石化作用;著名产地:世界著名的产地有瑞士的Ticino;奥地利的Tyroi和意大利的Piedmont、奥地利Tyrol的Zillerthal和美国东部的Appalachian山脉。其他的产地还有NewZealand;Mexico和中美洲等地。晶体形态斜方柱晶类;晶体常呈细柱状、纤维状,集合体常呈柱状或放射状;常见单形为斜方柱m(110)和r(011),平行双面b(010);晶体结构晶系和空间群:单斜晶系;空间群C2/m;晶胞参数:a0=9.84埃,b0=10.05埃,c0=5.275埃,z=2;粉晶数据:3.12(1)8.38(1)2.71(0.9)物理性质硬度:5-6比重:3.02-3.44g/cm3解理:100解理完全,交角为56°,有时可见100裂理断口:次贝壳状颜色:无色、白色至浅灰色条痕:无色透明度:透明光泽:玻璃光泽,纤维状者呈丝绢光泽发光性:发荧光,短UV=黄色,长UV=粉红色其他:不溶于HCl光学性质二轴晶(-),Np=1.599-1.612,Nm=1.613-1.626,Ng=1.625-1.637,双反射率=0.0,2V(计算)=82-84,2V(实测)=88-80.色散r&v.用途:陶瓷、玻璃原料、填料和软玉材料等。阳起石阳起石Actinolite矿物阳起石为类,它是系列中的一员,这类矿物常被称为闪石石棉。阳起石的为长柱状、针状或毛发样。颜色由带浅绿色的灰色至暗绿色。具。透明至不透明。晶体的为不规则块状、扁长条状或短柱状。大小不一。白色、浅灰白色或淡绿白色,具有丝一样的光泽。比较硬脆,也有的略疏松。折断后的断面不平整,可见纤维状或细柱状。硅酸盐类矿物族。&&&&&&&&& &&原矿物:【透闪石】 Tremolite阳起石是透闪石中的镁离子2%以上被二价铁离子置换而成的矿物。含量高的称为铁阳起石,颜色深绿色黑色。石棉状的阳起石可呈白色或灰色。晶体为扁平柱状、粒状或针状聚集。见于、。可与、、等其他矿物。形态:。晶体呈长柱状、针状、毛发状。但通常成细放射状、棒状或纤维状的集合体。颜色由带浅绿色的灰色至暗绿色。具玻璃光泽。透明至不透明。单向完全解理。断口呈多片状。性脆。气无,味淡。蓝晶石蓝晶石kyanite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成分为Al2[SIO4]O。与红柱石、矽线石成同质多象。三斜晶系,晶体呈扁平的板条状。有时呈放射状集合体。蓝色、带蓝的白色、青色。具完全和中等的两组解理。硬度有明显的异向性,故又名二硬石。平行晶体伸长方向上莫氏硬度为4.5,垂直方向上为6。比重3.53~3.65。区域变质作用产物,在结晶片岩和片麻岩中出现。瑞士、奥地利是知名产地。当加热到1300℃时,蓝晶石变为莫来石,是高级耐火材料。也可提取铝。色丽透明晶体可作宝石,以深蓝色为佳。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产有深蓝、绿色的宝石蓝晶石。蓝晶石 (Kyanite) Al2[SiO4]O英文名称: kyanite,源于希腊语kyanos,指蓝晶石最普遍的颜色。晶体结构对称特点: 三斜晶系;点群1,空间群P1晶体形态单晶体常呈平行于(100)的长板状或刀片状物理性质硬度: 硬度5.5~7,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各向异性,故蓝晶石又名三硬石比重: 3.53~3.64解理: (100)解理完全,(010)解理中等到完全断口: 易破碎颜色: 一般呈蓝色;有时由于晶石上面有斑点,或纹理颜色不均匀,致使中部颜色较深。条痕: 不明显透明度: 透明至半透明光泽: 玻璃光泽材料性质:化学成分: Al 2 SiO 5 ;可含有 Cr 、 Fe 、 Ca 、 Mg 、 Ti 等元素。结晶状态:晶质体。晶 系:三斜晶系。晶体习性:常呈柱状晶形,常见双晶。常见颜色:浅至深蓝、绿、黄、灰、褐、无色。光 泽:玻璃光泽,断口可具玻璃光泽至珍珠光泽。解 理:一组完全解理,一组中等解理。摩氏硬度:平等 C 轴方向: 4 ~ 5 ;垂直 C 轴方向: 6 ~ 7 。密 度: 3.68 (+0.01 ,— 0.12) g/cm 3 。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尼西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