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在喀喇音昆仑山上诗

在喀喇昆仑山北麓,坐落着南疆古城疏勒,维吾尔族、汉族等13个民族的26万儿女,在此繁衍生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其脍炙人口的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更是唱出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
04:20:55 &&来源:解放军报
“三个不变”培沃土,帮建结对育幼苗——“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从教育入手从娃娃抓起,是抓根治本的战略之举”2014年8月的一天,刚刚从疏勒“八一爱民学校”毕业的维吾尔族少年米尔扎提,和9个小伙伴相约同返母校。这一天,他们都收到了“疆内初中班”的入学通知书,获得前往乌鲁木齐读初中的宝贵机会。激动兴奋之余,孩子们商量,一定要给北京的“房爷爷”写封报喜信。“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感激之情写下这封信,感谢您和总参的叔叔阿姨多年来的关心呵护……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不怕吃苦,争取将来能考上北京的大学!”孩子们心中的“房爷爷”,就是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房峰辉上将。孩子们信中的叔叔阿姨,就是总参驻南疆某部官兵。这段故事的源头,还得从18年前说起——1997年初,南疆大地格外寒冷。时任该部政委的麻兰柱,在节前进村走访时,路过驻地托喀依小学。眼前的一切,让他大吃一惊:矮旧的平房、四处透风的窗子、凹凸不平的课桌、取暖用的炉子冒着刺眼呛鼻的烟,一个个被冻得通红的小脸蛋、一双双长满冻疮的小手……这些情景像针一般刺疼着麻兰柱的心。托喀依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38年的老学校。老师们告诉麻兰柱,每到冬季,许多孩子经常缺课,甚至有的从此辍学。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麻兰柱清醒地意识到,作为驻疆部队,有责任发扬部队优良传统,为群众献真情、做实事。新春刚过,麻兰柱迅即组织召开该部新年第一次党委会,邀请专家骨干和“老边疆”集思广益。“我到村里去看过,很多娃娃不上学,在家干农活,有的家长甚至让孩子成天跟着念经。”“孩子不读书,长大没本事、没事干,容易走上歧途。”“如果不让他们学知识、学文化,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讨论越来越深入,话题越来越聚焦,思路越来越明确。是啊!这几年,官兵帮村里打井、铺路、架桥,事情虽然没少干,但对于从根本上改变村民观念落后、法纪淡薄、生活贫困局面,作用不是特别大。大家讨论认为,还得从教育入手、从孩子抓起。共识一形成,该部党委当即决定: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把资校助学、培育孩子从帮建工作中突出出来。其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该部领导主动联系托喀依小学,得到校方的热烈回应。不久后,双方就正式建立了共建共育关系。修葺操场、粉刷教室、安装玻璃、平整道路……官兵们自己动手,像建设营区一样,一砖一瓦改变着学校面貌。派出辅导员、捐赠图书文具和文体器材、资助贫困学生……官兵像对待家人一样,一心一意关爱着这群维吾尔族孩子。
&&&1&&&&&&&
& ( 04:20:50)
& ( 04:20:45)
& ( 04:20:35)
& ( 04:20:34)
& ( 04:20:32)大家都在看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本期节目摄制组离开昆仑山和田段,沿315国道向西行进。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世界第二高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耸立于中国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多国交界处。
(《远方的家》
百山百川行(127)—喀喇昆仑山 行走喀喇昆仑)
 大家都喜欢
 最受关注的热门栏目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  本贴转自 百度贴吧“伪阿鲁纳恰尔邦”  /f?kw=%CE%B1%B0%A2%C2%B3%C4%C9%C7%A1%B6%FB%B0%EE  本吧有大量的藏南相关资料,欢迎光临。  原帖地址:  /p/  南疆军区边防13团天文点哨卡5390前哨,以驻地海拔高度5390米而得名。这里“氧气难吸饱,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 每年冰雪期长达10个月,300多天在刮风,空气中的含氧量还不到平原地区的一半,比著名的神仙湾哨卡海拔还要高10米,战士们被称为离天最近的哨兵。  由于地处“生命禁区”、“永冻层”,这里极度缺氧,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到平地的45%,紫外线强度却高出50%。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昼夜最大温差近40度。终日狂风不断,大部分时间天空都飘着雪花。这里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棵草,没有奔跑的藏羚羊、没有飞翔的小鸟,除了巡逻的战士和喘着粗气的军犬,没有任何生命迹象。  2011年春节,我们来到5390前哨与官兵共度新春佳节,从他们那庄重的神态和自豪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边防军人的神圣责任和内心的幸福与充实。    5390前哨官兵迎着风雪翻越雪梁,按计划对海拔5492米的某执勤点进行例行性巡逻。     5390前哨官兵组织勤务交接。
楼主发言:39次 发图:45张
    换哨官兵走向哨位。    回族战士黑英(左一)清理巡逻途中灌入鞋中的冰雪。
  中国军人是伟大的
    连队特制的汽油炉。    零下40多度的气温条件下,执勤官兵每隔30分钟就要交替进到临时搭建的房中取暖。
    以海拔高度而得名的5390前哨。    因为海拔较高,高压锅是前哨官兵必备的厨具。    由于气温太低,冬季只能靠取冰化冰保证官兵饮用水。  天文点边防连,海拔5170米。该连有个5390前哨班,海拔5390米,为全军最高海拔的哨所。
  本贴转自 百度贴吧“伪阿鲁纳恰尔邦”  /f?kw=%CE%B1%B0%A2%C2%B3%C4%C9%C7%A1%B6%FB%B0%EE  本吧有大量的藏南相关资料,欢迎光临。  原帖地址:  /p/  最近,天文点哨卡终于也有井水可喝了:  天文点边防哨卡成功打出高原机井   11:03:00  来源:新疆日报  通讯员 马 力 人民军队报记者 毛德海    “出水啦、出水啦!”8月22日上午,新疆和田军分区天文点边防连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伴随着汩汩喷涌而出水声和边防官兵开心笑声,经过宁夏军区某给水团钻井2连官兵连续37个昼夜奋战,天文点边防连深达129米的高原机井成功出水,开创了该团在海拔5000米以上找水打井的历史先河。    天文点边防连驻守在被地质学家誉为“永冻层”的喀喇昆仑高原,海拔517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45%,年冰雪期长达10个多月,有全军海拔最高的5390前哨班,年平均气温零下20摄氏度,昼夜最大温差近40度。    建卡以来,吃水成为天文点边防连官兵最头疼的事。天文点边防连指导员程彦胜介绍,夏天,连队吃水要到十几公里外的冰湖去拉,或者是吃山上的水雪融水,因水质苦涩,官兵皮肤容易长红疹子。到了冬季,连队官兵只能靠凿冰化冰取水,常常是一碗水半碗沙。    为彻底解决高原官兵吃水这一难题,在兰州、新疆和南疆军区领导的亲切关怀下,8月17日,宁夏军区某给水团钻井2连62名官兵带着钻机挺进喀拉昆仑山,开始了找水打井的艰辛之旅。    因为高原打井无经验可鉴,为此,某给水团工程技术人员多次赴现地勘探水源,白天逐个点位测量,晚上加班分析数据确定井位。    海拔5000多米,被医学专家称为特高海拔地区。在这里,徒手行走相当于在平原地区负重20公斤。高原之巅打机井,体力消耗是平原的3至5倍。为了戍边将士早日喝上甘泉水,官兵们带着氧气袋鏖战昆仑。为减轻头疼,他们用背包带扎紧头部坚持工作。    被称为“拼命三郎”的指导员魏礼峰,每天严格依照打井计划,实行六班四倒,大家齐力抬钻头、扛钻杆、挖泥浆坑、一米一米地钻进。    37个日日夜夜,他们啃下了高寒缺氧施工难、交通不便保障难、地质复杂钻进难等一个个“硬骨头”,首次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冻土层地带,成功打出了一眼深达129米、日出水量1128立方米的高原优质水井,也开创了该团在高原找水打井的新纪录。从此,天文点边防连官兵告别了常年喝河水、湖泊水,饮用雪融水、化冰水的历史。    在天文点边防连队服役三年的文书唐鑫才说:“感谢各级领导机关对我们高原官兵的关心厚爱,我们一定会履行职责、安心守防,让祖国和人民放心!”
  天文点边防连:        
      
  天文点的位置:      
  1962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西段战役,首战就是在天文点哨卡附近的红山头打的。   戍边卫士李承成: 信念如磐守西陲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特约记者 许必成 通讯员 都晓旭  时间: 06:50:22    李承成  天文点5390前哨班,是祖国西陲一个以海拔高度命名的哨卡,比全军海拔最高的边防连——神仙湾边防连还高出10米。  6月下旬,新疆军区某部上士李承成随换防车队刚抵达这个哨卡,便引来战友一阵惊叹:“李班长又上山了!”这已是他第5次到天文点边防连守防了。  李承成说:“在我们这里,忠诚于党就是在边防线上踩出的一个个脚印,理想信念就是攀登巍峨雪峰的一级级阶梯。”  去年初春,连队执行夜间巡逻任务。由于积雪太厚,巡逻车屡屡陷入雪中,官兵只好改为徒步。正当带队干部眉头紧锁之际,号称“活地图”的李承成主动请缨,时而攀山崖,时而溜雪谷,终于找到废弃的老路,带着巡逻队按时抵达指定地域。  还有一次,新战士邹义杰突然晕倒,情况十分危急。李承成安排其他战友积极施救,自己则徒步到17公里外的连部求援。那天,狂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李承成强忍高原缺氧引起的剧烈头痛,在平均海拔52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艰难跋涉4个多小时,终于赶到连队。当他断断续续向连队干部报告完情况后,便一头栽倒在地……  由于救援及时,邹义杰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李承成却因为体力严重透支,整整昏睡了两天两夜。  去年5月,李承成带领巡逻队赴某无人区执行任务。当他们赶到距点位30多公里的山谷时,天气骤变,狂风裹挟着冰雹扑面而来。大家只能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向前爬。  李承成给战友们打气:“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就是爬,我们也要到点到位!”大家相互搀扶,终于平安抵达点位。  一年又一年,李承成累计在高原守防55个月,成为10年来新疆军区在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守防时间最长的士兵,先后10多次立功受奖。
  由于地处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天文点极度缺氧,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到平地的45%,紫外线强度却高出50%。天文点的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昼夜最大温差近40度。这里终日狂风不断,大半年的时间都在下雪。  对于初到天文点的那些日日夜夜,每个战士都刻骨铭心。由于缺氧,战士们整天忍受着头痛和胸闷。尤其到了晚上,几乎每个人都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刚到天文点的前几个晚上,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熟睡一觉,哪怕只有一两个小时。”战士高鹏说。 危险也接踵而来。2006年的一天,一位副教导员到连队给战士们送蔬菜。过了没多久,副教导员就昏倒在床上。战士们于是赶紧为他实施急救。连续吸氧4个多小时后,副教导员终于醒了过来,却说不出一句话。  在天文点,洗澡对战士们来说幸福而又有些可怕。这里的气温终年较低,洗澡时很容易感冒,进而引发肺气肿。由于山上的医疗条件差,与山下的医院又相距甚远,加之路途艰险,肺气肿随时有可能夺走人的生命。  记者发现,许多驻守天文点的战士指甲都已凹陷。他们说,这是缺氧的结果。在天文点呆上1年左右,就会出现这种症状。其实,这仅仅是表面现象。驻守时间长了,一些战士的生育能力甚至会受到影响。  当记者问驻守高原最难克服的是什么时,得到的答案惊人一致——寂寞。战士们告诉记者,在天文点呆的时间长了,生理上的一些问题都会渐渐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上的孤独和寂寞却愈发突出。  士官焦明明说,刚上山后的闲暇时间里,战士们或讲故事,或谈各自的经历,好不热闹。由于与外界接触少,过不了多久,大家便无话可说。偶尔自告奋勇者,却依然老生常谈。即使听到当初令人捧腹的笑话,大家也只好强作欢颜。  战士李禄超说:“遇上大风停电的时候,我很孤独,经常带着狗绕营房好几圈。”  天文点没有季节变换,时间只能用日历衡量。天文点也没有一点绿色,战士们终日看到的都是皑皑白雪。上山前,战士们会摘几片树叶夹在书里带到山上,没事的时候就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欣赏。下山后,初见生机勃勃的绿色,战士们会激动地流泪。  近年来,在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天文点边防连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于一年里大部分时间大雪封山,长期以来,战士们吃得最多的就是“四大名菜”-白菜、土豆、萝卜和洋葱。目前,新疆军区修缮了通往天文点的道路,同时加大了对天文点的蔬菜供应。即使在漫长的冬天,战士们也可吃到更多品种的蔬菜。  过去,战士们冬天取暖只能靠炉子。现在,连队里不仅通了暖气,而且营房也得到了修葺和改进,战士们不再为冬天取暖而发愁了。  几年前,战士们要等上几个月才能收到亲人和朋友的来信,一封信要读上几十遍。现在,连队里安装了电话,每个星期战士们都能和家里通电话,报平安。  目前,天文点的战士们每天都能看电视,上军网,及时了解国家和世界大事。  连队的医疗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目前,专业军医轮流驻守天文点,密切关注着战士们的健康状况。另外,每年都有专门的医疗队定期到连队巡诊,为战士们送医送药。  有人对天文点的战士们说,你们天天躺在这里睡觉也是功臣。对此,战士们淡然一笑。 在天文点前哨班对面的山坡上,战士们用石头垒起了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战士们说,每当看到这幅地图,他们都会有一种自豪感,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  像上山后的第一个晚上一样,换防前的最后一晚战士们也彻夜难眠。不同的是,这回他们不是因为高原反应睡不着,而是由于即将离开天文点,心里舍不得。  连长张喜胜说,天文点是战士们超越自我的地方,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换防仪式上,将要下山的战士们相拥而哭,不愿上车。原本计划半小时的交接仪式通常要拖延至两个小时。车队出发后,和战士们朝夕相伴的狗也会跟着跑出很远。
  天文点哨卡二三事[一] ( 14:38:39)  看过电视续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吗?信不信,我至少看了十遍,不是我喜欢看电视剧,而是我看这部剧的时候,仿佛又回到了当兵的年代.总有一种自豪,一种留恋,一种熟悉,一种亲切.  不知是在那里看过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男人,如果不当兵,是一生的缺憾."这句话只有我在看了这部电视剧后觉得真是金玉良言.我入伍是在七十年代中期,已有三十六年之久.那个年代,青年人对当解放军未看作是尽义务,而是作为人生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那么的向望,那么的渴望.尽管对军队,军营,军人是那么的陌生,但丝毫阻止不了想参军,想入伍的满腔热情和追求.我的老家在陇东,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较差,报名和体检一要跑几十里山路.二要带上干粮.即就是这样也阻挡不了想当兵的热情.直到拿到入伍通知书后,那种兴奋,那种自豪真是难于言表.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就好象是昨天发生的事.尽官儿时的伙伴的祝贺,老母亲泪眼的叮咛,亲朋好友的看送把时间挤的满满的,但丝毫未能拴住我那颗早已飞入到军营的心.当汽车,火车经过半个月的跋涉,拉到军营,才有了我十二年的军旅生涯的经历.  我的老部队是陆军6师36123部队,在部队十多年里,虽然现在过去了25年,仍然有几件事至今记忆忧新.一是一九七六年毛主席逝世前后那段;二是83和84年在昆仑山天文点哨卡,神仙弯哨卡国防施工那段;三是85年在我团农场执行生产任务那段.  虽然我现在已快六十岁了,儿孙满堂,有时闲暇之余,给他们说说这些往事,而我的孙女却说:爷爷你的故事讲的真好.她那里知道我曾有过这么一段人生经历.当我看电视剧&&在那遥远的地方&&,触景生情,止不住 泪流满面时,她还笑我看电视都看哭了,她那里知道,我曾在拍这剧实地工作了整两年,那神仙湾,天文点,三十里营房,特别是电视剧中神女峰下烈士陵园的原处康西洼烈士园,我曾两次去园中祭拜长眠在那里的前 辈的英灵.人啊,只有经历了的,就永远不会忘记.但愿神仙湾,天文点两哨卡的战友们健康,为你们长年守卡致谢了,一个老兵的祝福.
  天文点哨卡二三事[二]  1983年4月,我部接上级命令,赴中印边界一线哨卡执行 国防施工任务.命令是4月初下达的,我连的任务区就是天文点哨卡.  接到命令后,我们既着手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是政治思想方面:除了政治思想教育外,重点介绍天文点哨卡自建卡后的经历,包括1962年自卫反击战中的战斗概况.其二是全连官兵的政治审 查,对个别表现较差的人员则安排在驻地留守.其余人员全部开赴一线施工.其三是大量的后勤物资准备工作,包括吃的(两个月的食品基数,)还有每人增备一床棉被褥以及炊事班所用的高压锅,汽油炉子等,(山上气压低,缺氧,煮面条要压两个气压才能熟.)  记得大概是5月初,团里通知:上山的道路冰雪已基本融化,于是我们就开始上山.  从驻地到哨卡要走一个多星期,途中要翻越近十个大坂,这里说的大坂,其实就是高山.而最高的大坂,海拔5800米,不知现在怎样,当时的路况差了,有好几段路是从半山腰凿洞而成.刚开始从驻地出发时,战士们的情绪高昂.而到了这些路段,从车上不敢向下看,因为那是万丈深渊.途中有个兵站叫'"三十里营房",这是新藏线上条件较好的一个兵站,解放军十二医院在这里设有一个戌边 医疗站,专们负责边防一线哨卡的医疗救护工作.大部分官兵从这里开始出现高山反应.特别是南方的同志反应更严 重.  我当时职务是副政指,上山前,连长和指导员因身体原因未能上山,是副连长和我带队上的.  新藏路山太高,部队每天行军一百多公里,有时翻一个大坂要耗时一整天,上大坂要五六个小时.往下走虽较快些,也得四个多小时.第五天到康西洼兵站后,天还未黑,我们把全连带到"康西洼烈士陵园"参观,缅怀长眠在这里曾经为守边防牺牲以及六二年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英烈,这是部队最有用的传统教育方式,对官兵振撼很大.记得好多战士后来在笔记和日记中都记了这件事.  前后用了八天,我们终于抵达目的地"天文点哨卡".这是喀拉昆仑山群山巾中的一个小山包,除了相邻百多里外的"神仙湾哨卡"和相隔15公里左右的一个印军哨卡外,再无人烟,相伴最多的是藏羚羊,乌鸦和野兔,真荒凉啊! 就是这么荒凉的地方,她是祖国的领土.无数的军人在这里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我们确实不应该忘记他们!
  天文点哨卡二三事[三]——偶遇暴风雪  在我们进入边防哨卡还不到十天,大部分官兵由于严重的高山反应都在卧床休息.北方的同志还稍好一些,而从南方入伍的战士的罪就受大了,我记得当年参加国防施工的战士大部分是江苏和湖南、湖北的,在山下每天能打两场兰球,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上山后因高山反应,头上绑着背包带,躺在床上动不了。  我们原打算在两周后进行施工,由于大部分战士未适应就这样耗着.而更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遇上了一场暴风雪.那天晚上,临睡时天气很晴朗,而我在半夜三点查哨时天也是晴的.早上七点,值周排长吹哨起床并大喊:大雪封门了,赶紧起床挖雪.当时我还以为值周排长说笑话.结果小通信员先赶起来,把帐蓬门打开后发现,雪把大半个门全遮挡住了,(当时我们全住的是帐蓬)。文书用钢卷尺量了一下,已有72厘米厚.密密麻麻的小雪片连五米以外的东西都看不见.  尽管还在下暴雪,部队起床后第一件事是挖雪,挖通道路,不然就出不了门,而光挖各排班之间的通道,就费了两个小时.一方面仍在下雪,雪厚已达七十多厘米,一边挖一边又刮风又下雪,太费劲.另一方面,部队刚上高原,大部分官兵的高山反应还未好,还不能参加体力活动.  上午九时许,暴风雪终于停了,文书又量了积雪厚度,已达91厘米.这也是我这辈子遇到的一次最大的暴雪.  我们当时住的 军用棉帐蓬,除了前后稍高些,左右两 面只有一米五高,迎风的一面,雪埋上了帐蓬顶.先前挖的通道,活象战时挖的战壕.  当时还有这样的事,有个小战士在通道未挖通,厕所的位置未挖开时,急着大便,就用屁股把雪压了一小坑,站在那里解手.事后战士们都把这件事当做笑话说了很长时间.  回想当年这次遭遇,不胜感慨。然而据守卡的边防战友们说:在喀拉昆仑山边防一线,象这样的暴风雪是家常便饭,随便那年都会下几次,要不哪会有每年大雪封山六七个月的状况?  这场雪,给我们施工带来了很大麻烦和难度。后来,我们花了一周的时间,把施工现场的雪挖出才开始施 工.  天文点哨卡的战友们,你们现在住的,还是我们当年用石块和水泥修筑的营房吗?
   11:45:00 中国青年网  据兰州军区联勤部基建营房部相关人员介绍,到今年年底,驻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边防一线营连,将全部住上功能完备、设施配套的新式现代高原综合楼,真正实现“喝上达标水、随时能洗澡、吸氧到床头、娱乐不出楼、通信不间断、如厕不再愁”。  氧气,是高原守防官兵的“第二食粮”。“吸氧后,感觉好多了!”8月31日,在新疆军区天文点边防连5390前哨班宿舍,班长李承成移开氧气面罩对笔者说。  一大早,李承成随一支巡逻分队赴边境线巡逻。在海拔5300多米的地区连续行进3个多小时后,他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咬牙坚持完成巡逻任务,回到班里,打开床头供氧终端,吸氧不到40分钟,他的高原反应症状就得到缓解。  指导员燕桂宾介绍说,目前,他所在的防区驻海拔3000米以上的边防连队和哨所均安装了制供氧设施,官兵每人每天都能吸氧1小时,过去是稀缺资源的“救命氧”、“战备氧”,如今成了“保健氧”。  兰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部长李晓明说,现在西北边防已经建起了比较完整的高原制供氧设施,共有7个大型制氧站、29个小型制氧站、198个吸氧点,以及4座高压氧舱,数千个吸氧端口落户雪域高原。
  世界海拔最高的前哨部队  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生命禁区”中的“禁区”。     这里是“喀喇昆仑精神”的发源地。     这里有被称为昆仑山上“五把钢刀”的雪崩、洪水、暴风雪、泥石流、肺水肿,其中任何一项都能威胁人的生命。  然而,50多年来,新疆军区边防13团神仙湾、天文点、空喀山口3个边防哨卡却长年驻守在这里,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上千次重大任务的考验,留下一连串光辉的足迹:     神仙湾边防连先后被中央军委授予“喀喇昆仑钢铁哨卡”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二等功4次;  天文点边防连,有全军海拔最高的5390前哨,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     面对如此厚重的荣誉,一代代喀喇昆仑精神的传人,始终忠诚守边防、激情干事业,用青春和热血浇灌荣誉之树,让荣誉之花绽放雪山之巅。   
  央视不是放过记录片 还带着几条狗一起走
  空喀山口边防连海拔也超过5000米:      
  南疆军区边防13团神仙湾、天文点、空喀山口3个边防连,分别守卫着喀喇昆仑山上,我国新疆通往印占拉达克的三个通道:  喀喇昆仑山口、奇普恰普河谷出口,羌臣摩河谷出口。  神仙湾哨所1959年正式建立,位于喀喇昆仑山口东侧约9公里处,海拔5380米。   天文点哨卡名字的由来——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天文气象勘察者艰难跋涉到该地区,在这无名山头装置了测定天文气象的标志,随之称该点为天文点。1959年我军在此设卡,也就称为天文点哨卡。   喀喇昆仑山口的地理坐标:北纬35°30'47.83",东经77°49'22.88".
  天神达坂素有“昆仑恶魔”之称,是通往天文点的拦路虎。这里四季冰封雪裹、山高坡陡、气候多变,很少有人、车敢在冬季翻越。  天神达坂海拔5600多米,地处喀喇昆仑山腹地,常年风雪不断,并且极易发生泥石流。  翻越天神达坂(摘自:西边阳光的博客)  天神达坂,一个美丽的无法呼吸的地方。 这一点也不夸张。海拔56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50%。没有人能够在此均匀呼吸。 我大口喘着气,凝神注视窗外这令人心悸的美。 天神,以非人间的姿态,猝然闯入我的视野。冷艳,略带专横。 她的美,与她的名字如此吻合。  她超凡脱俗,极其苛刻地接受人类在此生存的权利,除了守护国门的边防军人。 我无意将她和藏北相比较。但是,她的确是无与伦比的。 如果说,大昆仑是雄性伟岸的,那么,在喀拉昆仑山怀抱中的天神达坂,则是妩媚而矜持的。她浑身散发着高贵典雅的气息。 被大爱环抱,她终成天神。     发源于喀拉昆仑山的喀拉喀什河,河中产美玉……    天神达坂,冷艳的水墨画
    天神达坂,抑或国画    翻越天神达坂,途中小憩    美的磁场
    山水相偎,云天相依。    天神达坂,美的让人无法呼吸。    天神达坂,踏往天堂之路。
    行驶在天神达坂的新疆军区某汽车团的运输车辆,将一车车物资送往我国海拔最高的边防哨所——天文点边防连。    美若莲花——不是我,是身后的山岳。
  令人心生敬意,真正的无名英雄。。。。
  天神达坂的位置(箭头所示):  
  以往,不管去神仙湾哨卡还是天文点哨卡,都要经过昆仑恶魔——天神达坂;  而今,通过费尽艰难的炸山开路,通往神仙湾哨卡不需要绕道天神达坂了,而是通过炸开的哈巴克达坂就可直达。  不过,通往天文点哨卡的路,依然是那条必须翻越天神达坂的险路......    
  为脊梁们鼓掌!
  哈巴克至神仙湾边防公路改建工程全长119.5公里,工程造价2.8亿元,工程于2009年6月开工,于2011年7月交工。 由中建新疆建工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承建。   天神达坂;神仙湾;天文点:  
  神仙湾、天文点、空喀山口3个边防连的位置:        
  天文点之最:  1.有全军最高的5390哨卡;  2.有中国海拔最高的桥梁——天龙桥:  天文点哨卡不远处的龙纳克龙斯泊河上有一座宽5米、长15米的水泥双孔桥。哨卡官兵骄傲地告诉记者,小桥流水虽然貌不惊人,却创下了一项中国之最”。经过精确测定,小桥海拔5139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桥梁。  天龙桥,中国海拔最高的桥  向文军 本报记者 宋歆  海拔5170米的新疆军区天文点哨卡不远处,有一座宽5米、长15米的水泥双孔桥。哨卡官兵骄傲地告诉记者,小桥流水虽然貌不惊人,却创下了一项“中国之最”。经过精确测定,小桥海拔5139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桥梁。  过去没有这座小桥的时候,龙纳克龙斯泊河就像一只拦路虎,横亘在哨卡通向边界的巡逻路上。冬天,河面冰封雪裹,车行其上,危机四伏;夏天,积雪消融,雪水汹涌而下,河水一再暴涨,常常需要绕行数里才能过去。  1998年8月,上级拨出专款在此修建桥梁,结果施工队一听说要在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区”施工,没有一个愿意接揽此活。“没人敢干咱就自己干!”时任团政委的卫庆荣打着背包来到天文点哨卡,带着官兵们一锹一镐忙活起来。整整两个月的苦战,一座坚如磐石的水泥双孔桥终告建成。小桥建在了天文点哨卡边的龙纳克龙斯泊河上,战士们因此取名为“天龙桥”。  近7年来,天龙桥成为天边边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官兵们巡逻再也不必绕路折腾,抵达巡逻点位的时间大为缩短。  2003年,指导员孙谢应带着官兵们又在桥边新挖建了一个小型的人工湖,居然引来4只黑颈鹤长期“定居”。  如今,官兵们每次巡逻归来,都要在桥边驻足休息一番,看小虾戏水,听长鹤欢歌,一天的疲惫一下子就少了许多。而每年老兵退伍,老兵们都会选择在小桥上留下军旅生涯最后的身影,因为在他们心里,这座桥记录着他们的青春与忠诚……  
  2011年底,神仙湾-天文点边防公路(全长97.51KM)完工验收,从此以后,去天文点的官兵,再也不需要走危险的昆仑恶魔-天神达坂了(从新藏公路-哈巴克至神仙湾四级砺石公路-神仙湾至天文点砺石公路):  跨越昆仑开“天路” 敢叫堑险变通途  时间: 来源: 作者:王民  ...我们又向河岔口—温泉边防公路施工现场出发。  河温边防公路建设项目单独立项,也归国道219线新疆段改建整治工程指挥部管理。  河温边防公路地处昆仑山海拔多米的高原。2011年8月开始施工,由**交通八支队承建,项目经理郭枝明又兼**交通二总队副参谋长。  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郭枝明率部建设神仙湾至天文点边防公路,经过两年艰苦拼搏,2011年11月,海拔5000米以上的神仙湾至天文点边防公路顺利交工验收,经质量检测评定为90.89分。  神天边防公路交工前的2011年8月,郭枝明又率领神天边防公路项目部原班人马建设河岔口至温泉边防公路。  郭枝明在交通**八支队所在地西藏阿里地区及新藏线工作了20多年,是一位**交通 “老高原”。  据他介绍,河温边防公路的施工气候环境,比神天边防公路还要恶劣艰苦。在神天边防公路施工时,藏族民工中还没有发现感冒引发肺、脑水肿的现象,而在河温边防公路施工中出现了这种闻之色变的高原致命疾病。令郭枝明深感惋惜和伤感的是,月间,一位二十出头的年青机械驾驶员在河温边防公路施工中感冒引发肺、脑水肿,由于疏忽大意发现救治不及时不幸死亡,为此郭枝明狠狠教训了相关责任人员。  原任神仙湾—天文点边防公路项目部书记,现任河岔口—温泉边防公路项目部书记张文祥,也是一位**交通八支队的‘老高原’。2012年 8月,张文祥同志在河温边防公路施工中也因肺水肿而下山治疗。  客观的讲,在国道219线新藏公路新疆段改建整治工程600公里国道公路及哈巴克至神仙湾(全长118.9KM)、神仙湾至天文点(全长97.51KM)、麻扎至塔吐鲁沟、河岔口至温泉边防公路(全长142.37km)共计400多公里的边防公路建设中,**交通八支队参建官兵,新疆参建企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参建机械协作队人员和各族民工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在使用人工作业的分项工程内,藏族民工人数至少占到民工总人数的50%以上,其中还有被尊称为“格桑花”的藏族女民工。只有他们生长于高原,才能适应在高原进行人工体力劳动。  他们和国道219线新藏公路新疆段的其他各族建设者们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树立了精神的丰碑,应该永远被后人铭记。
  敬礼  
  从河岔口通往温泉季节性哨卡的4级砺石公路即将完工了。  温泉哨卡:  作者:老 兵  1981年,我们从加勒万河转战出来,因为我们号称是敢死队,队长是罗南昌,副队长是陈积家,我的副手是李本武,我是汽车班长,拉着这一车人,组里还有罗平,陈善平,还有几个协测的战士,就去了温泉哨卡。  温泉哨卡是一个季节性的哨卡,它的高处海拔6300米,冬天大雪封山,边防部队的人都撤出去了,到春天才回来。所以我们去的时候,哨卡一个人都没有,听我们的人撤出来的时候还埋了地雷,所以我们要非常的小心。     进山的路已经被风沙堆砌出很多斜坡,低处是悬崖,高出是陡坡,汽车走在上面非常危险,整个车身倾斜了30度,为了大家的安全,我决定仅自己一个人冒险,就让他们全部下车,他们跟着我的车后面走过去,车每颠一下,我的心都咯噔一下,等过完这一段路,我下车等他们,这时我的两条腿都是软的,站都站不稳。  到温泉边防站的时候,又怕他们踩到地雷,我就主动提出开汽车压地雷,我在前面开路,他们再次跟在我的车后面,我小心翼翼的开进了温泉哨卡。  进哨卡以后,罗队长就派了两个战士拿了轻机枪,先占了制高点,我们在哨卡的操场,等那两个战士气喘吁吁的占了制高点,向我们挥了挥帽子后,我们才开始进哨卡,一个房间挨一个房间地搜索,看有没有人来过。地下室、仓库、营房挨个搜。  有一个战士,在地下室发现了一泡冒着热气的大便,赶紧向罗队长报告,大家一看有情况,赶紧到地下室来,看着那一泡冒着热气的大便,大家想,是印军来过?还是印军刚走?或者是有藏民在附近刚来过?  仓库里的粮食,装备,清油还有汽油都完好无损,整整齐齐。我们又怀疑,这里曾经是1962年自卫反击战的战场,1974年,曾经有一个印军过来复仇,把我们一个炊事班的战士杀害了(因为印军是职业军人,父亲当兵儿子也当兵,他父亲在自卫反击战中被打死了,所以他来复仇)。  正在大家分析这个事情的时候,另外一个在战士,1981年才入伍的四川兵叫陈善平,他上来看到大家围在一起讨论,赶紧说:“嘿嘿,看什么呢,这是我拉的”(!)  他被大家一顿臭骂,害的我们虚惊一场。  傍晚,队里派了一个流动哨,然后我们就去了温泉前哨班。  前哨班距离印军很近,肉眼都可以看见印军的人,但是那里有温泉,温泉周围全是硫磺。当时我们只顾洗澡了,也没有顾及其他的,再加上62年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所以我们对印军没有一点惧怕;还有,在喀拉昆仑山上能洗个澡,比在山下住五星级宾馆都要舒服,所以大家洗的相当尽兴。  一个星期以后,边防站的连队返回来了,老远就用望远镜看到了我们,他们还以为我们是印军,轻重武器一起上,然后向我们喊话,我们也以为他们是印军,开始也吓了一跳,后来一听是中国话,我们用仪器也看到他们了,差点儿引起一场误会。  想想当年,也蛮有意思的。  温泉达坂山口海拔5807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通车地点。
  隆冬时节,笔者刚随西藏边防某团四连巡逻官兵带着满身的汗渍和雪土回到连队,便听连队干部在热情招呼大家:“快,洗澡去!”望着窗外飘飞的雪花,笔者不禁在心里嘀咕:“大冬天的,怎么洗呀?”  “别怕,咱们去洗温泉!”班长高继健拍了拍笔者肩膀,邀约笔者一起来到距离前哨不远处的温泉旁。约40平方米的温泉池热气弥漫,只见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脱掉衣服,像下饺子一样“扑通、扑通”跳进水里,惬意地泡起了温泉。  高班长告诉笔者,过去连队条件有限,官兵只能用柴火烧水,然后提到温室里洗澡,洗完后满身都是烟熏味。前年连队安装了浴霸,但一到大雪封山期,处于枯水期的电站供不上电,浴霸没法用,战士们只能烧水洗澡,很容易引发感冒。  为解决官兵洗澡难题,今年10月,团领导通过实地勘察,决定开发这眼天然温泉。经鉴定,水中含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能有效治疗各种皮肤病、风湿病、关节炎。团里拿出6万元经费,建起了能同时容纳30人洗浴的泉水池和1个能储存30立方米泉水的蓄水池。官兵们还采来红景天、雪莲花等藏药撒在池中,充分发挥温泉的药疗作用。  打水仗、玩排球……伴着水花四溅,温泉中传来官兵爽朗的笑声。  南疆军区69316部队(边防13团)视频:  视频来自: /programs/view/qDLI4JsscW4/  视频: 69316部队天文点边防连:  视频来自: /v_show/id_XMjk3NjY3NDQ4.html
  藏北高原的黑颈鹤:  
  欢迎光临百度贴吧“伪阿鲁纳恰尔邦”  /f?kw=%CE%B1%B0%A2%C2%B3%C4%C9%C7%A1%B6%FB%B0%EE  本吧有大量的藏南相关资料。
  从来冻合关山路  今日分流汉使前  这是我十年前,走在新疆边防线上的感觉。  愿边疆战士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心太卡通 23楼
22:00:31  令人心生敬意,真正的无名英雄。。。。  -----------------------------  +1
  向保卫祖国领土的战士致敬。
  @angsx
21:30:00  本贴转自 百度贴吧“伪阿鲁纳恰尔邦”   /f?kw=%CE%B1%B0%A2%C2%B3%C4%C9%C7%A1%B6%FB%B0%EE   本吧有大量的藏南相关资料,欢迎光临。   原帖地址:   /p/   南疆军区边防13团天文点哨卡5390前哨,以驻地海拔高度5390米而得名。这里“氧气难吸饱,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 每年冰雪期长达10个月,300多天在刮风,空气中的含氧量还不到平原地区的一半,比著名的神仙湾哨卡海拔还要高10米,战士们被称为离天最近的哨兵。   由于地处“生命禁区”、“永冻层”,这里极度缺氧,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到平地的45%,紫外线强度却高出50%。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昼夜最大温差近40度。终日狂风不断,大部分时间天空都飘着雪花。这里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棵草,没有奔跑的藏羚羊、没有飞翔的小鸟,除了巡逻的战士和喘着粗气的军犬,没有任何生命迹象。   2011年春节,我们来到5390前哨与官兵共度新春佳节,从他们那庄重的神态和自豪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边防军人的神圣责任和内心的幸福与充实。     5390前哨官兵迎着风雪翻越雪梁,按计划对海拔5492米的某执勤点进行例行性巡逻。     5390前哨官兵组织勤务交接。  ———————————————
  敬礼!  
  顶一个
  顶一下
  顶一下
  呵呵谢谢楼主,写出了边防指战员们的生活,温泉这一节,好象在电视上看到过,不错的高海拔温泉澡堂。
  这次奇普恰普河谷的中印对峙地点,应该距离我军最高的边防哨卡天文点的5390前哨不远。  2013年4月,中印边界西段对峙地点:  
  @angsx NEW DELHI: Even though the current standoffwith the Chinese troops in Ladakh may eventually blow over, the signal is clear that India's decision to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and deployment near the China-India border — though delayed — has irked Beijing. By taking the unprecedented step of pitching Army tentsseveral km inside of what India perceives as its side of Line of Actual Control (LAC), China appears to have underlined its unhappiness with the heightened Indian activity "far too close" to the border, be it the troop movement, erection of new border outposts (BOPs), re-operationalization of airstrips such as Daulat Beg Oldie (DBO,斗拉特别奥里地), and laying of border roads for better connectivity.  In fact, the Chinese side made it a point to flag the "increased Indian activity in border areas over the past several months" during the two flag meetings held between the Indian and Chinese local commanders to resolve the latest incursion by PLA troops in the Depsang area(达普桑地区).
  印度在拉达克地区达普桑盆地的斗拉特别奥里地(Daulat Beg Oldie,DBO)军事基地的标语:  
  印度道拉伯格玉尔地(斗拉特别奥里地,DBO)机场      印度道拉伯格玉尔地机场(Advanced Landing Ground,道拉伯格玉尔地前进机场)位于中印边界争议地区印控克什米尔东北部拉达克(Ladakh)地区境内的道拉伯格玉尔地(daulat beg oldie,简称DBO),机场处于喀喇昆仑山口脚下。道拉伯格玉尔地机场离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洪旗拉甫口岸只有280公里。该机场海拔531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军用机场。       1962年,中印边界争端爆发,印度陆军曾在道拉伯格玉尔地建立了一个停机坪和一条简易跑道,使之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用于地面部队的集结和直升机起降,1962年-1965年,使用较大的美制包裹式运输机(Fairchild Packets) 在机场起降。1966机场所在地区发生地震,跑道路面遭到破坏,固定翼飞机难以起飞,印度空军不得不放弃该机场,但直升机停机坪及原有的简易跑道依然保留了下来。    日,印度空军1架安-32运输机降落道拉伯格玉尔地机场。这标志着印度空军43年来第一次重新使用道拉伯格玉尔地机场,印度空军西部空中司令部司令巴尔博拉中将特地乘坐该机视察。安-32最大起飞重量为27吨左右。它降落道拉伯格玉尔地机场,意味着该机场已具备起降战斗机的能力。该机场目前对该地区的军事基地提供补给和供应。启用道拉伯格玉尔地机场还可加强空中和陆地的侦察能力。     机场情况:     地理坐标: 35°23′24〃N 77°55′30〃E     跑道长:4960米,   跑道宽:53米,     跑道材质:土跑道,跑道左边缘位于约15英尺的峡谷的边缘。 工程人员使用压路机和机油对表层土层进行强化和巩固。    
  印度媒体发布的“帐篷对峙”照片:  
  @angsx 印度空军2008年重新启用了位于东部拉达克地区的诺玛(Nyoma)、富克彻(Fukche)和斗拉特别奥里地(daulat beg oldie,简称DBO)等机场。
  印度多家媒体23日报道称,中印两国边界军官当天上午举行第二次“国旗会谈”,“以解决中国士兵越界引发的双方‘帐篷对峙’”。印度方面称,中国士兵4月15日“越过实际控制线入侵印度”,并搭起帐篷,印度军方随即也在附近搭帐篷,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印度外交部23日要求中国撤出该地区,并召见中国驻印大使,但同时称双方应保持克制,以避免局面升级。印度报业托拉斯23日报道称,印度军方已从附近军区调集1个步兵团到拉达克地区,向中国施压。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23日称,“我们已经要求中国方面保持在这一地区的现状,即恢复这一事件发生前的状况。”他同时称,该事件是由于双方对于“实际控制线”认识的不同造成的,“双方应立即通过外交或其他渠道协商,以审视当前状态,避免紧张局势升级”。中国外交部驳斥印度媒体的“越界”指责,发言人华春莹23日称,中印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双方在边界问题上保持良好沟通和协调。中方愿与印方共同努力,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为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士兵的帐篷依然矗立,印度政府避免事件升级,但私下已表示担心”,《印度时报》23日称,印度陆军参谋长比克拉姆-辛格当天赶赴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进行为期两天的视察。报道称,此访与中国军队“入侵”拉达克地区有关。22日,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声称,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己的利益。此外,据称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印方负责人已经向中方表达了解决这一事件的必要性。印度媒体还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估计中国最终会“撤军”,但可能会利用这次机会在下一轮边界谈判中主张领土所有。   “中国军机入侵印度领空”的消息同样受到关注。据印度IBN电视台报道,4月15日中国士兵搭帐篷的当天,中国军机进入拉达克地区上空,“这并非首次,中国军机还曾在拉达克地区空投罐头食物”。《印度时报》23日发文称,自2010年来,中国军队共“入侵”印度边界600余次,“给印度军方敲响了警钟”.
  我军参入中印双方‘帐篷对峙’的直升机:    
  印度欲“浑水摸鱼”?  董漫远称,印方试图从政治上炒热这个话题,但其实并不能站住脚。“我们并未越线,也不会接受印方的言论。最终只会根据历次达成的共识,以友好协商的方式来解决。我国主张双边和谈,争端的解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有耐心。建国60多年来,90%以上的争端都是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的,这种方式是有效的。”  去年1月,中印两国建立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根据该机制,两国去年进行了两次会晤。在此机制指导下,双方当前正在通过电话会谈防止这一事件升级为导致双边关系恶化的导火索。  消息人士说,虽然这不是双方首次通话,但为这种入侵事件进行电话会谈还是第一次。印度多家媒体报道称,中印两国边界军官当天上午举行第二次“国旗会谈”,“以解决中国士兵越界引发的双方‘帐篷对峙’”。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周边国家菲律宾、日本、越南等近期频繁生事,中国同其在领土边界问题上的纠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中日钓鱼岛纷争依旧处于胶着状态。印度在这一时间点是试图“入伙”还是只想“单干”?(现在可不是朝鲜战争的时候,印度还想乘人之危推进么?)  董漫远表示,如东盟个别国家就南海等领域挑事的事件与此次事件并无必然联系,分属不同的个案。印度此次所为不会对中印两国的关系有大的影响,更谈不上对两国关系的冲击。“相信印度不会糊涂。印外交部虽然有一些言论,但不代表政府的决策。近年来双方沟通顺畅,也有一系列协议做保障。最近中国领导人(李总理)将要展开对印度的访问,印度领导人也十分期待,相信争端一定能得到妥善解决。总之,这些争端只是发展大局、总方向中的小逆流、小漩涡,阻碍不了长久的合作发展。”
  中方回应:军队在中印边界巡逻 未越过实控线一步   中新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贾天勇)对于有印度媒体报道中国军队在中印边界地区越过实际控制线巡逻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2日在京对此指出,中国边防部队一直严格遵守两国达成的有关协议,尊重和遵守中印边境地区的实际控制线,在中方一侧进行正常巡逻,没有越过实控线一步。
  印度报业托拉斯19日报道称,解放军一支约40~50人的排级部队“4月15日晚进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并在距阿克赛钦高原中印实际控制线9公里左右的斗拉特奥里地区设立帐篷和岗哨,与印军对峙;在解放军岗哨约300米外,印军也架设了营帐。据悉,当地海拔高度约5180米。  印度陆军北方司令部发言人拉杰什·卡利亚证实了中印两军对峙的消息。卡利亚称将“通过现有机制友善解决”,但拒绝说明详细的方式。据悉,隶属印度陆军步兵团、专精于山地作战的印军拉达克侦察部队已经开拔前往对峙地区。  克什米尔地图,标星处为冲突发生地  斗拉特奥里地区位于喀喇昆仑山口,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境内。当地气候干冷,冬季气温会降到零下30摄氏度。斗拉特奥里地形非常险要,据新藏公路100多公里,曾是一处历史悠久的营地,在古代是克什米尔与中国新疆进行贸易的必经路线。  中国认为克什米尔地区为印巴争议地区,未承认印度对当地的主权,并曾向印控克什米尔居民发放“另纸签证”。  近年来印度在印控克什米尔靠近中国边境地区加强了军备建设,2008年时印度空军启用了三处位于边境的机场【诺玛(Nyoma)、富克彻(Fukche)和斗拉特别奥里地(daulat beg oldie,简称DBO)等】。  由于日前中印签署了边界互不开火协议,因此不太可能会引发边境冲突。  
  不容易呀,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寒无人地带对峙了10多天,那里可没有吸氧设施呀!
  怎么没有一个网友跟进?大家都不知道最近中印边防军队帐篷对峙事件么?
  我们等待着结果
  与其费力守高海拔据点  不如把国境线往外推,本来拉达克就是中国领土  趁印度核弹小型化尚未完成,在藏南和拉达克两线同推,现在后勤已不是问题,同时支持其国内分裂势力,首尾不能相顾  真拖到几十年后再解决,付出代价,更加高昂  不打掉印度嚣张气焰,其领土扩张野心还会没完没了
  Negotiations on to solve Chinese incursion issue: AntonyPTI |  Apr 26,
PM IST(印度时报)  NEW DELHI: Defence minister A K Antony on Friday said negotiations and consultations are on at various levels to find a peaceful solution to theChinese incursion issue in Ladakh.   His comments came a day after external affairs minister Salman Khurshid asserted in Almaty inKazhakistan that India was "not a pushover" and that the issue of Chinese incursion in Ladakh would be resolved before he visits Beijing on May 9.   "Negotiations and consultations are going on at various levels to find out a peaceful solution to Chinese incursion issue," Antony told reporters outside Parliament House.   The Defence Minister was yesterday briefed by Army chief Gen Bikram Singh, who reviewed the situation in Jammu and Kashmir and the Ladakh area with military commanders in the Northern Command.   The Army has given its inputs to the Government 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headed China Study Group, which is handl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Ladakh.   The Army has also given various options to the government on the issue including the aggressive use of military to handl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ll the options suggested to the China Study Group are being looked at carefully and other stakeholders in the situation have also given their inputs.   The Army had rushed its troops from the 5 Ladakh Scouts battalion to the DBO area   and they are camping there. The force is also considering the option of dispatching additional troops if the need arises.   On April 15, a platoon-strength contingent of China's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had come 10 km inside the Indian territory in Burthe in the DBO sector and established a tented post there.
  @angsx   下面这张图片把中印对峙的问题说清楚了,实际上是两国对“实控线”的理解也存在分歧,印度先在争议地区的小山头修建哨所Riki Nala,中国被迫跟进。  所以,中国外交和国防部均声明,中国边防部队一直严格遵守两国达成的有关协议,尊重和遵守中印边境地区的实际控制线,在中方一侧进行正常巡逻,没有越过实控线一步。  
  印度先在争议地区的小山头修建哨所Riki Nala:  
  图为中国营地,从图中看更像是集装箱:  
  ITBP---The Indo-Tibetan Border Police (ITBP),所谓的“印度-西藏边界警察”。   ITBP post ,就是印度的所谓“印度-西藏边界警察”建立的哨所。
  从印控地区的高处拍摄的整体局面,印度先在争议地区的小山头修建哨所Riki Nala(图中A点),中国被迫跟进,在B点搭建帐篷驻营(下图为中国营地,从图中看更像是集装箱)。  印度并在C点搭建帐篷,监视中国据点:  
  敌人好像兵力占优啊,志愿者也不上来给他来个帐篷大海吓死他
  敬礼!!!
  看来在天文点、神仙湾边防连应该加强炮兵分队了
  脊梁!
  @angsx 9楼
21:44:14  1962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西段战役,首战就是在天文点哨卡附近的红山头打的。  戍边卫士李承成: 信念如磐守西陲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特约记者 许必成 通讯员 都晓旭  时间: 06:50:22    李承成  天文点5390前哨班,是祖国西陲一个以海拔高度命名的哨卡,比全军海拔最高的边防连——神仙湾边防连还高出10米。  6月下旬,新疆军区某部上士......  -----------------------------  是对印吧?
  军事资讯 武器装备 军事历史 欢迎加入军事天地集团-137军 群号 验证码 14
  可爱的人啊。
  已阅,感动啊!  
  关注中
  欢迎光临百度贴吧“伪阿鲁纳恰尔邦”,本吧有大量的藏南相关资料。  地址:  /f?ie=utf-8&kw=%CE%B1%B0%A2%C2%B3%C4%C9%C7%A1%B6%FB%B0%EE  中印实际控制线,对比麦克马洪线  /p/  藏南印占区的民族和人口  /p/  中国地图上应标注的藏南重要地名——巴昔卡  /p/
  我国西藏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绿洲(实控)  /p/  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墨脱印占区娘姆错大湖  /p/  走进拉达克——我国西藏曾经的属地  /p/
  墨脱及墨脱印占区的蛇  /p/  藏南印占区的炎帝子孙——景颇族人和傈僳族人  /p/  震惊!藏南印占区察隅县僜人赤贫如洗,被迫种植鸦片  /p/
  向为国戍边的军人致敬
  藏南印占区的珞巴族阿迪-迦龙部落  /p/  墨脱印占区梅楚卡的门巴人  /p/  墨脱印占区伪上桑朗县在夹缝中生存的阿迪-潘奇部落  /p/  义都米什米头人:中国人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p/
  墨脱印占区雅鲁藏布漂流记  /p/  达旺图片荟萃  /p/  凝视那沉睡的土地。藏南(yin占藏南)  /p/
  我来顶你
  您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前年我去过新藏线,一路承蒙部队关照,住军营,领略过高原缺氧的可怕!  真的太可惜了,再有机会,我一定前往慰问你们!
  顶  你们是民族脊梁
  哥在4800的地方睡觉都要大口喘气。。。。真心不容易啊!中国军人你们是最棒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仑山上一棵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