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反霸权的一个例子使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地址会吗?

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英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吗_百度知道
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英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吗
无比的荣光关于英国几个称号确立海上霸-权 是1588年击败西班牙确立海上-殖-民-霸-权 17世纪末击败荷兰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是 七年战争击败法国 最终成为 日不落帝-国是 18世纪中期巩固世界-霸-权 击败拿破仑 所以世博会是大英-帝-国繁荣强盛的一次表现和展示。所以当时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这样感叹:“荣光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开创了今后数十年的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所有的展品均代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无限想象力。因此伦敦博览会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二十世纪科学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它的成功使以后的世界博览会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世界博览会因此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当时这个展览带来很多争议,一些保守派人士担心大量的游客可能导致混乱甚至革命暴动,但是激进派人士,例如共产主义者代表人物卡尔·马克思视此博览会为一种对于商品资本主义式崇拜的象征。二十世纪后,社会大众比较接受的说法是,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本质在历史上代表著维多利亚...
不是,确立英国霸主地位的是在1763,在英法7年战争中打败法国
世界霸权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与世博– 上海苏州经济文化考察交?团
参加者感想
主办机构:泛亚教育交?中心
交?团名称:参与世博– 上海苏州经济文化考察交流团(228)
目的地:上海、苏州
出发日期:7-12/8/2010
在二零一零年八月期间,本人参加了由泛亚教育交流中心所举办的「参与世博」上海苏州经济文化考察交流团,并于八日在复旦大学进行了由国际关系研究院蔡建教授主讲的「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外交政策」,使我对于我国的外交政策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再加上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的外交政策在实践中可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新中国自一九四九年建立以来,尽管换了多任领导人,但是外交政策一直以来都遵循着三个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及反对霸权。先讲独立自主。可为什么我国一直依照着三大原则呢?这是因为建国之初,我国的国际地位比较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制裁,使得我国在外交上备受孤立。为了打破困局,毛泽东在原有的斗争哲学上增加了一项重要的思想:人民性。只有代表着大多数人,才能使别人信服。很多非洲国家在摆脱殖民主义者以后,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代表性。在盟友增加以后,我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此后的一九七一年,我国在美国重重阻挠下,依然能够恢复争取多年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但鼓舞了全国,而且还把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不小。我国从一个体制外的革命性国家进入到体制内。在这时候,毛泽东所提出的斗争哲学已经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是邓小平的发展观。
在发展观下,统一社会主义、发展及和平是他的目标。他深知只有透过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才能发展。因此他透过对外开放政策,把我国的形象大大提升。尽管如此,我国在加强跟西方国家政治和经济合作同时也没有忘记跟第三世界国家保持一致的重要性。这一政策在现时仍然是我国的主要政策。
经过这一次宝贵的讲课,我对我国的外交有着认知,并了解外交与经济是如此密不可分。外交,是发展经济的一个途径。在跟外国保持关系的同时,我们应当跟他们交流科技,提升我国生生产水平,改变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长远我更希望我国能够利用软实力,使他国都向往着,这就是我的希望和理想。
中国有三个最主要的挑战,第一个就是资源。各类的矿产资源、能源,都非常紧缺。中国将来发展一定是节约型的经济。
第二个挑战,中国目前有很多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多大,比如中国经济系数已经非常高了。但是目前中国的经济系数的差别主要是在城乡的差别,而城乡的差别主要在于城市的各个要素已经货币化了,而农村没有。如果按购买力评价,按照农村生活质量来算,中国实际上的贫富差距没有这么大,实际上经济系数没有那么高。
第三个挑战,教育。一个没有文明的国度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中国的文明到现在为止仍然是精英文明。中国历史上出现周而复始的对文明的巨大破坏。如果这个文明不能从精英文明扩大到全国文明或者大多数的文明,那么这个文明是非常脆弱的。
中国现时一切所谓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对其他新兴工业国在GDP水平相若的阶段而言,其实都并不特别严重;一九七七年的一份国际经合发展组织报告指出,六十年代的日本,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以空气污染为例,当年的日、韩、台,不少污染指数比中国现时还高。零四年,北京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及悬浮粒子含量,都比东京六、七十年代和汉城九十年代低。至于中国的贫富悬殊在发展过程中恶化,不值得大惊小怪;而且,因为中国的社会结构相对开放,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较高,故现时贫富悬殊程度上升,不仅不是坏事,反而反映发展策略正确。
官员贪腐又如何?中国的情况并不如一般想像严重,愈来愈得到改善;就目前状况而言,按世银调查研究显示,对比各国发展历史,中国贪污问题和经济发展水平很相称——比印尼、泰、菲都好,和印度差不多,比波兰差一些。最重要一点是,贪腐过去没构成发展障碍,故无理由相信今后会成为高速增长的绊脚石。
对于这次的交流活动,我接触了不少上海及苏州的人,当中令我能够体验到上海当地的生活文化。随着上海的经济状况迅速发展,人民的素质定必有所不同。在这次的交流中,我们游历了上海外滩、老街及老城隍庙等地方,通过互相交谈交流,每处地方都有很多机会让我可以了解到内地同胞。
我想讨论一下内地的排队文化,在上海这么多天,我和其他的组员都差点把排队这件理所当然的事忘记了。有一次搭公车的时候,我和组员都排队等车,但车子到了的时候,其他内地同胞涌上前,我们最后也上不了车。但在世博园内的情况有点不同,世博园内,排队的情况比世博园外的好,其实我认为这种文化是可以改善的,在世博期间内地同胞都感到很自豪,包括我在内,当自己感到自豪的时候,就会增加自我约束。
在上海期间,也接触了不少商店的员工,我认为员工的服务态度也有点不及香港,其实这方面是可以理解的,上海近年的服务业发展迅速,但相对香港服务业比较成熟,所以服务态度方面都有差距较大,上海相对不太讲究服务态度,相信将来仍有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虽然上海与昋港之间的差异很大,但其实内地同胞也有好的一面,在夜游山塘街的时候,因为找不到路所以问了摊档的店员,他们都很细心教我,所以内地同胞也有人情味的一面。总括而言,我们与内地同胞应要互学习,从中得益。
这次的上海之旅除了令我认识到一群与自己年纪相约的朋友外,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更多祖国的事物,如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内地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发展和内地同胞的生活文化等。
我对内地同胞的学习态度十分欣赏,同时亦感到惭愧。与内地学生交流时,我曾听闻过他们的温习模式。他们是早上起床后便去温习,直到晚上,就连吃饭洗澡的时候也是赶急的,而不是享受,这令我既深刻又惭愧。在香港,普遍的学生都不能像他们这样,对我们来说玩电脑等娱乐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就以星期天的大学图书馆为例,留下温习的学生都不是香港学生而是内地学生。同为学生,为何我们学习的态度不能与他们一样积极。我们比他们得到的资源还要多,为何我们不懂善加利用。
同时我发现自己的读书的态度不够积极。我没办法像内地学生那样读书,毕竟我已经有一套故定温习方法,但我会告诉我的朋友和后辈内地学生是如何的认真学习及温习,让他们知道世界很大,会有更多值得香港学生学习的人,应为自己定下更好的目标,改进自己。
最后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高兴看到祖国的进步,因为有更多的同胞因而得到更好的生活。在未来,我希望能看到中国更多的进步,变得更强大,人民的生活等得以提升。
本人在经过了两年中国文化科的薰陶下,最为期待的参观景点是在苏州的拙政园。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由王献臣购下,并请得画家文征明设计,历时十六年才修建而成。拙政园其后亦经历了多次转手及修复改建,当中大部分都是在清朝时重建的,虽然如此,但重建时仍是以原本的设计为主,所以即使在今天游园都可感受到近五百年前建园时的感觉。
中国传统文化看重天人合一。古代中国是一农业社会,农业最受天气影响,一旦天公不做美,不管是涝旱都可以令大半个中国的人饿肚子。为此,中国人对天都有一份崇敬之心,认为天是最高的,而人立于天地之间,上通于天而下达于地,而人要和天沟通只有一个方法-- 不是像西方的挑战;而是融合。中国人认为当人能和自由合而为一的时间,才是完美的,而这种天人合一精神常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艺术方面。
正如之前所提及,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很注重的,那这精神又如何实现在中国的园林中呢?为了与自然融合,中国的建筑比较少会建得极高,就算是塔或高楼,其设计都会模仿自然。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待霜亭等等,其屋檐都是上翘呈翼状,那就是设计者想要模仿鸟类的翅膀的,使其更像自然景物,园内小径迂迥,除了是要给游人柳暗花明,以达至移步换景之效外,亦是为了配合园中原有植物,使建筑园林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的面貌;除了建筑物外,园林中的小山假石错落有致,正是设计者故意使其布置得像自然生成,园内布局与园外山水风光融合,合而为一正是设计者的目的,即是既收入了自然山水美的千姿百态,又凝集了社会美的精华,融建筑艺术、花树栽培、叠山环水及文学绘画于一体,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在是次交流活动,我们有机会参观中国顶级学府-复旦大学,透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两地学习环境差异,更有幸得到数位教授讲课,增加了对国情及中国文化(苏州主题讲)的认识,吸收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扩阔了自己的知识面。
此外,我们都有实地考察/参观的机会。在上海外滩,我了解到中国繁荣的一面;在苏州园林,有中国传统“诗画”的意景,体现中国的古代美;欣赏评弹, 加深了对中国艺术的认识; 行程“重中之重”参与世博,全球大部分国家都汇拢在一起,体验到全球一家,共创共融社会,令我感到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之余,也在世界上占一席位,实在是值得自豪和鼓舞的事。
除了知识层面的体会,我还在人际关系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得益。是次活动中,我原本认识的人实在不多,但经过数天的磨合和相处,发展了相互的默契,彼此合作无间。例如我们在前往世博前一晚一起研究游园路线,大家都各自发表有建设性的意见,令游园更有效率,更令组员间的关系更团结,实在是交流团的一大得着。
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要去了解一个地方真的没有什么比亲身去当地一躺更好的办法了。在香港,我对同是金融中心的“上海”决不会感到陌生,甚至会担心上海会威胁到香港的地位,我不禁担心起自己的前程,但完成这个课程后,才惊觉事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上海拥有的是硬体上的优势,它有地,有比香港更多的摩天大厦,但香港却拥有着软体上的优势,低税率,良好的法制系统,科技人才,人民质素,特别是对于当复旦大学的经济系教授也对香港赞不绝口时,那种开心真的很难忘。香港和上海都属于中国,比起互相竞争,两地合作才是现在最好的发展,两地有着不同的地理优势,在不同产业中有着不同的经验,加上全球话的影响下,香港与上海合作才是两地冲出一片天的契机。
在整个课程中,我真的学懂了很多,怎样与不同背景的人相处,怎样去看,去了解一个地方,而不只是单纯地旅行。在未来,我希望能参加更多的交流团,因为学懂得,是一生受用的,眼界被开阔了感觉实在很开心与满足。
「你是什么人?」「我是香港人。」2年前的我的确会说出这样的答案来,但今天,我会答:「我是中国人。」香港的一国两制令不少香港人的国民意识偏低。然而,经过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后,港人见识过中国的强大和文明,亦乐于接受「中国人」这称号。
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在未开幕前,已引起世界的关注,期待会有比奥运会更大的惊喜。的确,中国没有令人们失望,屡获好评!错过了北京奥运会,当然不能错过上海世界博览会!抱着非去不可的决心,我参加了交流团的面试,幸好获选了!
这次交流上了3堂教授给我们上的课,可真是获益良多!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关于中国经济的课。我是个修读经济学的学生,觉得经济学三字看似专业和严肃,实质是和我们的生活悉悉相关。其原因是我们的社会是物质社会,金钱,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的国家生产总值位于全球第二。进步之快十分惊人!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已是十分聪明,看看孔子、诸葛亮等便知晓。据说,能代表中国的古代文物,很多都被邻国夺去了,不仅古董,就连科技发明也是,都被夺去「发明国」的称号。这通通都是因我们的祖先打败仗才种下这果。数千年后的今天,中国胜利了!她一直默默的耕耘,「养兵千日,用在奥运」,她以奥运会开幕礼,堂堂正正地向大家宣布中国的时代终于归来。此次盛事,令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了不少,亦令人民币的币值提高了。奥运振兴了旅游业,亦增加了工作机会,就业率有所提升。为照顾游客,人们亦要学会一、两句英语,认多些少字,识字率提高了。一个奥运会,就给中国带来这么多利益,还真划算呢!
中国,我们的国家。中国,一个最受触目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个崛起的强国。她的进步,她的改变,她的文明,她的文化,她的潜能,各国都看见了。但她能否顺顺利利地,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就要看人民的造化了。
在出发前,我最期待的,是在苏州的行程,因为她以美丽的古镇而闻名。而对我来说,上海就是另一个香港,最大的卖点就是世博会:赤红夺目的中国馆;摇曳风中的英国馆;菱形包装的法国馆……自我从电视上看到以后,我很想去看看。出门前夕,我还不断地找资料了呢!比起我之前对学习的吊儿郎当,我想这就是一种学习真正态度吧,这是我参加这交流团学会的第一件事。
其实,比起这些,出发前有一件事更令我在意──就是跟组员相处。因为交流团中,没有我事先就认识的人,而且我是念女校的,不太懂得跟男生相处,而我也不擅交际。不过,事实印证了「船到桥头自然直」是对的。出发那天,我遇到一个很主动,很和善的女生,她就是跟我同房的组员。后来我们也跟其他5位女生,慢慢聊起来了。
跟男生相处的问题,真多亏在参观世博会时,跟女生朋友失散了。在没办法之下,我只好硬着头皮跟他们讲话。途中我发现,如果我愿意去做,这也没什么难的,为什么当初自己不走这一步呢?不过真的要感谢在世博会里的失散。因为那天走失了,大家参观了不同的馆,那些让人回味无穷的馆打开了大家的话匧子。那天以后,我们的饭桌不再有冷冰冰的尴尬,每顿饭都是嘻嘻哈哈的。回想从前,人际关系一直都是自己很怕去触碰的。这次的交流团,让我有信心去给陌生人一个友善的微笑─这就是待人接物的态度。
在这交流团中,透过游览中国的山水名胜和一系列的国程教育课程,委实令我大开眼界,更使我对祖国的归属感增加不少。
行程中令我最感深刻的莫过于参观举世瞩目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它不单让我见识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科技,更再一次肯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证明它有能力去举办这样大规模的活动。因为只有一天的时间游园,我只能参观中国馆、德国馆、亚洲联合馆和一些位于浦西的企业馆,实在有点可惜。其中最令我叹为观止的是把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德国馆,甫进这馆,便会发现德国的传统童话故事人物,它更用一道七彩缤纷和宽阔的滑梯接通第二层,予人欢乐和充满童真的气氛。当感受过德国的农村风情,一些该国的高级产品包括电子家具和节能汽车便映入眼帘,充分展示了她在科技上的进步和卓越。
身为中国人,当然要到人山人海的中国馆逛逛,可幸的是,我们不用怎排队就能进入馆内。我们先看了一个短片,它描述了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和军事成果,又透过四川地震的片段,表现中国人血浓于水的特质。 「家」的观念贯穿整片段,引起了参观者的共鸣,更使短片更打动人心。随后,我们观赏了电子化的「清明上河图」,透过图内栩栩如生的人民生活,我们了解到江南风情和平民百姓的生活。总的来说,游世界博览会的行程可算充实,而园内的设施也非常完备,有专线的世博巴士、降温的洒水系统和亲切友善的义工服务团,令我感到中国真的迈向一个新的里程碑,逐渐变得国际化和以民为本。除了游览世博会外,在复旦大学出席的三次讲座也令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经济有进一步的认识。其中一次讲座是有关江南历史与文化的,这是我最感兴趣的题目,教授生动的讲解,令我从古人的诗词、园林的建筑风格和评弹的历史,深入地认识江南的文化精髓。教授透过仔细地分析留园和拙政园,带出苏州园林的三种特色:「有山水、有草木、有居处」,「在有限的地方里移步观景」和「有诗画意境」 。后来,当我参观拙政园,路经「小飞虹」和「与谁同坐轩」时,便能够真正欣赏那儿的景色和意境。
这次珍贵的学习经历使我对祖国的认同感大大提升,更因它在经济、科技、军事上的蓬勃发展及对环保和传统文化的重视而感到自豪。在上海这样现代化的城市,我们看到政府投放大量资源去使它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一颗新的明珠。相对地,苏州是个较宁静的地方,结合了大自然的风光和像刺绣工艺等文化。由此可见,中国不同的领域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和背景,我相信国家不难找到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平衡点。最后,我希望将来能以自己学到的知识回馈国家,像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一样,默默地为她作出贡献。
这个交流团吸引我的期中一的原因是能够参观中国著名的学府复旦大学。虽然我们未能到实验室和图书馆等设施参观,但是在建筑物外围游览一周已令我十分难忘。我一直很向往能在这么恬静闲适的花园和凉亭下安静地温习和阅读,而我们香港的学生则只能羡慕,因为在香港即使是大学也没有这么多的空间作为花园。
除此之外,复旦大学更安排三个讲座,由大学教授主讲,介绍江南文化、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上海世博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令同学对国情增益不少。我最有兴趣的是关于世博与经济的讲座,教授很精简地概述了国家现时发展的方向和正在实行的政策,还有世博对于国家调整经济的重要。对于没有修读经济科的我来说,可是一堂很全面的补充课。在新闻常常听到的如『户籍制度』、『农民入城』和『城镇化』等等,但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我并不了解。而教授则很清晰地解释:由于中国的农民占了大部份人口,但他们没有机械帮助生产,以致每个农民平均生产量低而且十分贫穷。要改善他们的生活,就要让他们进城,但国家要同时防止贫民窟的形成,所以要实行户籍制度,还有扩大城镇化的范围,令农民有地方容身。而要兴建更多城镇,则要依靠重工业提供材料。
来到上海,当然不能错过世界博览会这国际性的盛事。在世博开幕初期,我从新闻报导看到民众抢票的情况严重,秩序混乱,所以我已有心理准备会面对这情况。而就我所见,虽然仍会碰到有人插队,但秩序并非想像中恶劣。香港的同学常抱怨内地人不守规,人民的质素差。香港人虽真是比较守规,但我认为我们不应五十步笑百步。比较欧洲和日本等地方,香港的人民质素其实仍有很多改善的空间。
总的来说,在这次交流团后,我对国内有第一身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在比较之中,我亦对香港的地位有更多了解。我发现香港在很多方面仍有优势,一国二制下的香港在中国仍是个最特殊的城市,我们应继续以这些优势,在中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世博,我们来了!哗,地方之大,场馆之多,游人之众,真的令人震撼。中国馆,游人的焦点所在。我们能进内参观,多难得啊!
我们看到了清明上河图的动画版,人行船动,还有声音,就像走进了北宋末期的汴京。其实,清明上河图的真迹在香港展出时,我也到过美术馆,排了长长的队,看了短短的几分钟。今次看了动画版,感觉很?同。这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结合的体现。
时值盛夏,上海的气温三十多度,世博园内的设计也以人为本,针对炎热的天气,很多场馆外都设有长棚,?但可遮挡艳阳,长棚顶还?时喷出冻雾,为排队的人降温。此类喷雾装置全园区都有,天桥底的向下喷,坐椅傍及空地上的向上喷,设想周到。
场馆很多,各具特色,无法看完;游人无数,如汪洋大海,无处?在。置身园中,?禁去想举办世博带给我们很多:显示国力、增加经济收益、加强文化交流、扩阔国民视野及提高国民质素. . . . . .
繁华的南京路,商厦林立,灯光璀璨,游人比肩继踵,有点像尖沙咀,有点像铜锣湾。观光车游走街中,行人面上泛着霓虹灯光,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令人欣喜。外滩,人山人海,灯火辉煌,和平饭店、旧汇丰银行大厦屹立在鳞次栉比的大厦群中,十里洋场风彩依然;对岸的明珠塔、金茂大厦及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巍然矗立,黄埔江水泛着彩光滔滔而过,见证着上海的过去与现在,展望着上海的未来。
六天旅程匆匆而过,领队老师的关爱,团友的包容,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一一带给我深深的回忆,记住你们每一张笑脸,珍惜彼此的真挚友谊。
本次参观世博会的最大收获是参观了中国馆--每天也是最多人参观的场馆。中国馆本来予我的印象是极为壮观,但内涵不过是以炫耀经济实力为目的的设计。但当我亲身入内参观,才发现我的看法并不准确。当进入中国馆,当被其慑人气势所震,但改变我的看法却是那套感人的影片--那讲述汶川地震的影片,不但讲述了中国人成长的故事,还表达了中国人互相扶持等激励人心的片段,其中解放军陆续赶到营救灾民的叫喊声更是叫到了我们的心里去。可见中国馆亦以中国情作为其中一个大主题,并无忽略我们同甘共苦的一段岁月,见证我们中国文化血浓于水和最高尚的面貌。
在经济方面,其实今次举办世博会己清楚表达中国已有能力举世界认同和参与的大型博览会,比任何一届的世博更隆重其事,更为人所知。而上海正正代表中国经济金融最强盛的一面。上海的发展完备的确令我佩服,但这亦激励我不能自满于香港的现况,必须为香港出一分力,令它保持其超然的优势。这并不代表香港和上海要一争长短,而是要互相辉映,成为中国两大龙头。另外,中国在发经济之时亦不忘要大力支持和提倡环保,使工业和环境保护取得平衡,这不但有利中国未来发展,亦有利世界的未来发展,可保护资源和下一代的利益。毕竟中国污染的清况的确十分严重,现在必须作出补救。
今次世博会以城市作为主题,与都市化及现代化都有密切关系。这亦是最特别和有趣的地方,因为这是前所未有的新构思,关系着世界未来发展蓝图,因城市和我们的生活已不可分割。城市化是提升人民生活质素的最好办法,这题目的答案就展示在今次的世博会中让我们得以了解及明白。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展示复杂的构思,不但展示中国人的能力,亦显示我们的圑结精神,和人文质素的提升。这亦是中国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
The Shanghai Expo was by far the best tourist attraction site. I've been in these past few days. There were many lovely pavilions there, and with the time given we went to the ones we really wanted to go. The one pavilion I really wanted to go to was the Japanese pavilion, it particularly struck me because of its reddish violet and oddly looking exterior design. It took us around 3 or 4 hours to get inside but I reckon it was worth it.
After visiting the Shanghai Expo, it completely changed my point of view about the whole place. With the theme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it wanted to show the whole nation how the different countries develop and undergo any architectural changes over time. Every exterior design of each pavilion has reflected their recent structural changes showing us how they look at present, and moreover signifies a unique message. Just like my favourite, the Japanese Pavilion, it used one of Japan's latest construction concepts known as the Eco -Breathing Architecture. It actually followed a combination of its traditional knowledge about living in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applied it with the latest technology available to build this lovely pavilion. Consequently creating a cool environment around and inside it, and lastly making the whole building looking incredibly alive. I've learnt that why they have made this pavilion reddish violet looking. The reason behind that is because if we see it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this colour is actually made up of two individual colours, red and blue. Red symbolizing the sun and blue symbolizing water. This was particularly meaningful due to its integra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As a result it gave us a glance of how the Japanese are so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his would be an example we ought to learn so we can have a more sustainable future.
The Chinese pavilion has got to be my deepest feeling. It has been the best pavilion I've ever seen, and it certainly made me proud. Both the exterior and interior design of this pavilion was made highly detailed. The building itself was absolutely eye-catching along with its interesting colour of red on its outer layer, which symbolizes good luck and auspiciousness within the Chinese culture. Inside the pavilion held the most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exhibition within the whole Expo. There was a video shown about how the Chinese worked extremely hard over the past 30 years in order to build a better city for the future, which touched my heart because it showed us as the Chinese worked to achieve a better life and reaching higher expectation towards the future. I felt so proud that I nearly burst into tears, and this is the kind of thing that would make China successful.
每当提起香港与上海, 人们很容易会将这两个城市连系到被西化的城市、国际金融中心等形容词。从前的小渔村, 慢慢已成为中国龙的两颗明亮眼睛。上海在改革开放前, 城市规划杂乱无章;至改革开放后,上海市政府陆续开发浦东等地区; 香港近年亦积极发展新市镇, 开拓科技研究工业。虽然两地的城市规划的主要使命差不多,却有着不同成效。生活在这二十一世纪里, 世界各地正强调「可持续发展城市」一词, 上海与香港亦不例外。以下是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的特征:
1. 能支持稳定的、多样化的、公平的经济;2. 能保持空气、水质、土地及其他天然资源的质素。 3. 可以保存本土植物、鱼类、野生生态及其他生态;4. 对本土及全球生态系统没有大影响;5. 不影响人及环境的健康;6. 保护子孙的利益、经济增长及社会生活
大致上上海跟香港都有以上特征, 以交通网络为例,上海近数十年注重发展轨道交通规划, 至现今已开通营运了十一条干线, 而香港则有九条。地下铁路把交通工具所排放的污染物减到最低, 是众交通工具最环保的一样, 这样就可以保持空气质素。
除此之外, 上海面积比香港大, 城市规划相对地比较容易而且有成效。香港寸土黄金, 政府宁愿把空地拍卖, 甚至拆掉具历史价值的建筑物, 让发展商兴建更多商业、住宅大厦, 皇后像码头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另外想提一点是上海外滩景色不比香港的维多利亚海旁逊, 外滩两旁集合了古代跟现代的建筑物, 有明显的对比, 亦证明了上海重视文物意识比香港强, 后代不会因为城市发达而忘记历史, 这亦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一件事。
城市规划是一项非常花心思的学问, 不同城市会有不同政策。今次的交流团行程紧凑, 未能更进一步接触这课题, 希望日后还有机会去研究这有趣的课题。
过去我从未到过上海和苏州这两个城市,故此这次旅程让我用双眼双脚去探索这两座城市。上海给我的感觉跟别的内地城市不一样,这不一样是指其文明的发展实在是远远的走在前头。比之年初我到北京游历,虽然北京是首都,但我个人认为还是比不上上海的经济开放来得现代化。上海市浦东区的建筑物更是比香港的来得更高更宏伟,实在令我大开眼界。我在香港这国际都会生活了十八年,到了上海完全没有不习惯的感觉,因为这两个地方实在是相当近似的大城市。至于苏州,虽然不比上海发达,较之相对落后,但是在文化方面是更胜一畴的。在是次交流中有机会看到苏州传统的评弹演出,这不单止是一场赏心悦目的表演,更让我了解这地方的独有文化,更认识祖国的过去现在。
在这次交流的过程中,我得到的除了是珍贵的经验外,还建立了与同组以至其他组别的学生的友谊。在六日五夜的过程中,跟一班原先不相识的学生,成为了朋友,在他乡一起学习、玩乐,真的很令人高兴。在这数天的学习过程中,跟组员不时有交流的时间,不止于学术,亦有关系到生活等方面。我跟组员经历的片段将会成为难忘的回忆。
近三十年,中国发展强劲,面对全球金融海潚,中国依然取得保八成绩,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赶超日本。以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其潜力无可限量。
但是,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比日本承受更大的国际责任和发展压力。中国距离「富国」仍任重道远,人均GDP仅不足日本的十分之一,远远落在全球第99位。中国成为强国,但未成为富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曾提出以”先富”带动”后富”,提出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依据。那么,现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否已经到了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时机?
中国在数千年历史中,以农立国,农民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危机问题,但偏偏农民却成了“先富”的牺牲品。由于中国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很少,想利用知识改善生活比较困难。想外出打工又受到户籍制度所限,对生活保障甚少。农民为国家解决粮食危机,但又未能与国家共富。贫穷农民的问题成了中国发展的一大障碍。
今年第二季度,日本GDP同比增长0.4%,达到1.288万亿美元,低于中国同期的1.339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按单季算已超越日本。对于中国第二季度GDP终于超过日本,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只是“出口”大国,而不是“销售”大国。以德国为例,一台宝马销售利润,比起一台中国自家制汽车高出十倍以上。我们以量取胜却不及别人的质量,最终我们只是以中国人民的汗水去换取世界第二的“美誉”。中国强大了,下一步就需要建立品牌,给国际一个信心,不要再以中国人民血汗换来荣耀。
踏足上海浦东机场的一刻,不禁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常听经济学家分析香港与上海两地双城记似的竞争、比较,没想过亲身体验下的熟悉感,竟然来自两地环境文化及人们生活态度的异同。
第一晚来到万达广场,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下隐约映照出一批又一批溶入在夜色里的人潮。当时内心不禁有一种讽刺的念头﹕「哈,这里的光污染确实可以媲美旺角或铜锣湾!」然而细看人们的活动,却又不禁为自己刚才肤浅的评头论足而感到羞愧。占据着广场中央的,既不是漫无目的地闲逛的学生群;亦非在公众场合嬉闹喧哗的80后;更非在街道上旁若无人地亲热的情侣,而是一群懂得享受生活的百姓。
他们当中有跳着群舞的中年及老年人,有在悠闲地散步的家庭,亦有在看到发光竹蜻蜓玩具在广场上空飞舞而露出满足微笑的小孩。这种不受年龄隔阂的生活交流,让路经广场的我不禁驻足惊叹,甚至主动加入群众乱舞一番…原来,享受生活就是如此简单。
反观香港的行人专用区,同样是让市民活动的公共空间,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却有着天壤之别。偶尔有一次性的活动,如舞蹈比赛、纪念MJ的群舞表演、剧团等艺术工作者的演出等,都只局限于80后的年龄层。旁人更只会眇一眼,满足好奇心后便曲终人散。这种起哄式的态度能令人们感受到生活吗?仿佛港人的心已随急速的生活步伐而变得麻木。
第二晚欣赏外滩夜景,再一次震慑于两地的相似。在我眼前的景象,不正正就是维多利亚港的化身吗?对岸东方明珠塔等等的高楼,与中环的地标式建筑物何其像!然而当我转身回望,看到一整条街都是由历史建筑物翻新而成的银行总部时,心中顿然有一阵说不出的感慨﹕为何外滩的保育可以做得如此完整,而相对的尖沙咀区却只有1881和钟楼两处零丁的保育项目?是香港过去数十年在急速发展的同时,背弃了自己的历史吗?这给了我一种很不踏实的感觉。忘了根本的我们,有能力腾空跃起,与其他城市争夺地区龙头的地位吗?夜风吹过我发稍的同时,把更多的反思引进我的思绪。
没错,上海跟香港是很相像,相似的程度就如一块镜的倒映影象。然而区分镜象左右不同的那种元素,正正就是两地人们的生活态度。一个城市之所以成形,绝不是因为它的外观与基础建设,而是城市人对它的改建与塑造,是一种生活模式,是一种生活态度。
踏出机场,一呼一吸,上海的空气相比起香港,清新多了。和暖的太阳打在脸上,不同香港那种使人干冒汗的炽热,那时我才真正感受到阳光赐予人类的力量。踏上旅游巴,我们精彩的五天旅程正式展开。
复旦大学的负责人庄辉老师在车上向大家问好,他亲切的态度,跟那窗外在香港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一样,令人感到舒服。也不知他本人察觉与否,每次对大家说话,为大家讲解时,他的嘴角总是不经意的带着一抹微笑,仿佛每位团员都是他最熟悉的朋友,要和对方好好交谈,那种好客的精神,绝对比得上一个专业的导游。
参观上海世界博览会,非常有幸预约到中国馆。我们这群中学和大学生,摇身一变,成为「VIP」,获职员热情的款待,不禁喜上眉梢,热情的围着她们拍照留念。想不到,她们年龄与我们相若,都只是学生呢!唉,我不禁叹气,大家都是中国人,人家已有能力及机会为宣扬祖国而努力、付出,反观自己仍只是一只井底之蛙,来到上海也如大乡里般问长问短问东问西,哪有她们迎接各国来宾时散发出的那种镇定的气质,还有眼神流露出的坚定?
直到晚上,该回酒店了。我们却不懂得如何去地铁站,不知该乘搭那条铁路,不晓得归途。就问问世博的义工吧! 那时候他们都准备下班了,却仍有几个关切地围过来教我们看地图,回答我们无尽的疑问,到最后更是让我们跟着他们走,佩服。即使是义工,即使他们已劳累了一整天(甚至是很多天),即使我们很麻烦,他们的态度,足以让我永远记住这个迷惘的晚上。上海的好人,也真多。
从前的我,认为中国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中国人,中国的产品,做事的手法,我也觉得他们是很不文明。但经过今次的上海苏州世博交流团,加深了我对中国大陆的认识,它迅速的经济发展,更另我刮目相看!
中国经济发展经历过从强到弱,从弱开始起飞,再走向强。中国经历着从闭关锁国到开放与世界融为一体,而且与经济全球化同步发展,将持续高速增长。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以也会面对一系列的挑战,如此同时,有危才有机,这亦是中国扩展市场的好时机。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增长率高于世界水平,GDP占世界总量比重增加,世界排名亦是全球第二名。
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或“世界制造基地”,由于世界制造业的转移,大部份工厂移迁中国大陆,工业结构向重型化转型,珠三角和长三等制造业基地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深入。
现在的我,身为中国人也感到自豪。中国举办上海世博,规模庞大,大家有目共睹。身为未来的主人翁,我也要积极装备自己,增强竞争力,否则,只会原地踏步,不进则退。
为期六天的「参与世博」上海苏州经济文化考察交流团结束了。我怀着不舍的心情在香港机场与团友、组员一一告别。这次是我第一次参加交流团,而这六天的交流,给我十分深刻而难忘的感受。
适逢今年中国在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全世界的焦点都放在上海身上。未出发去上海之前,我对上海的印象是四个字——急速发展,甚至有人说上海将超越香港,成为新一代的金融中心。于是我抱着观摩和学习的态度往上海出发。
经过六天的参观和游览,我领略到上海的确是一个摩登的城市,高耸入云的建筑物、完善的交通网络、热情好客的市民,都令我喜欢上这个城市。身在这个城市中,看着人们安居乐业,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我开始明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世博主题的真谛。看着祖国近年来不断地进步和繁荣,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十分光荣。
我们参观复旦大学,校园内外都是纯朴好学的大学生,他们谈吐得体,表现落落大方,充分表现出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风范。最后,在我们晚上出去夜游的时候,所遇到的食店老板、卖纪念品的摊贩,都是十分热情好客的,让我们感到宾至如归。因此,我认为内地同胞是富人情味而可爱纯朴的。报道中同胞的野蛮行为,是一部分人的所为,我们不应以偏概全地对内地同胞心存偏见。
经过六天的国情教育课程,我认为身为新一代中国香港人,我们必须要对国情有深入的认识,更应该起带领头的作用,为国情教育、为祖国作出贡献。平日,我会多关心留意祖国的最新形势、发展,加深和巩固对国情的认识和了解。
今年十分有幸参观上海世博,是次旅行令本人眼界大开,获益不浅。
中国之所以能获得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这是中国近年经济持续发展的结果。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具有更深层的意义。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代表着国际社会从量上对中国的现代化的认可,因为多年来她的国内生产总值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且代表着国际社会从质上对中国现代化的承认,因为上海世博会与创意和革新紧密相关。
不可否认世博会将为上海留下大量的基础设施,但是世博会的遗产不仅仅局限于这些,还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当上海世博会在10月份结束的时候,上海将拥有一个与世界各地相连的关系网。因为在世博会期间有千百万人会来到上海,其中包括参观者。首先是企业家和商人会来,当世博会结束之后,专业人士之间、人与人之间、文化间、经济间和企业间的联系仍然会持续下去。如果在世博会期间有10万家中国企业与10万家国外的企业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不会随着世博会的结束而结束,而是会继续下去。这对于上海和中国都是非常重要的。
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博会,自2002年上海获得世博会主办权以来,上海向着世界大都市又迈进了坚实的一大步。这些年,上海市完成了大量的基建项目,十四条轻轨、地铁全部开通,破旧危房纷纷推到、重建,将今后15年的城市建设提前完成。与此同时,上海市展开了大量“迎世博、创和谐”市民素质教育活动,使2100万上海市民以更加文明礼貌形象迎接四海宾朋。
上海世博会将大大促进旅游消费,拉动上海投资,促进商业,促进长三角洲经济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中国金融业发展,今后很多年,中国经济将深深受益。
我们参观了中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上海宝山钢铁厂,拥有世界冶金行业中的大型高炉;宝钢的第一、二期的生产设备主要从日本、德国进口,而第三期工程的主要设备已发展至使用国产为主,其技术的发展已一日千里。
参观宝山钢铁集团,其中有两件事最令我印象深刻。首先,就是宝钢的员工所享有的福利制度。当天,带我们游览宝钢的老师说,宝山钢铁集团会为员工提供最好的设施。他们拥有多个不同的球场,如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更有健身室,游泳池。而其中只有游泳池是需要付费的,其他都是免费。而退休了的员工,可以到宝钢提供的大学里读书,实践「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其实,员工付出大半生的努力和劳力为公司打拼,公司就应提供最好的福利回馈他们,这才可挽留更多的人才,宝山钢铁集团就深明此道理,因此他们的人才流失率一直维持在低水平,不少人更抢着要到宝钢打工。
此外,宝钢的绿化工程也是令我印象深刻。宝钢掌握企业发展的趋势,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厂区内绿化面积占总面积35%,各生产环节皆配备除尘、回收废气、废液的装置,而回收的废气、废液则作为原料提取副产品。宝钢是中央绿化委员会命名的“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保持了厂区环境清新,绿树成萌,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平衡效果。
在内地,的确很少企业能做到这样的绿化环境,难得宝山钢铁集团能够放弃用尽土地来建厂房、高炉的机会,牺牲目前的利益,愿意为下一代付出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反观香港这弹丸之地,除了郊野公园范围内,树木的数量实在少得可怜。其实,树木对整个城市和环境都是有利的,这一点大家都明白,可是,我们就是怕牺牲,怕付出;所以,全球暖化的问题才会因而一步一步的恶化下去。我们都需要学习这种不怕付出的精神,才可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一日: 乘FM810航班15:35到达上海浦东机场;复旦大学正大中心晚餐,入住酒店
我们一行40位同学怀着兴奋和期待的心情,出发到上海苏州了!
上海的天气非常好,因为正直上海世博召开之际,上海国际机场张灯结彩,宾客如潮,非常热闹。复旦大学庄老师在机场迎接我们,其后我们乘坐旅游巴士,前往复旦大学正大中心晚餐,并介绍复旦大学情况。
然后,安排入住酒店了
第二日: 赴复旦大学听讲座,讲座一:江南历史与文化-人文历史与风土人情(陈正宏教授);讲座二:中国外交策略演变(蔡建教授);讲座后,与复旦大学学生于学校食堂同进午餐,参观复旦大学校园和校史纪念馆,并与复旦大学学生座谈交流;乘座旅游巴士,前往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参观;晚餐后,游览上海外滩,参观黄埔江两岸美丽夜景
上午安排了两个讲座,首先由复旦大学历史系陈正宏教授精彩演绎了江南文化历史,同学们认识了江南文化起源和特色,陈教授采用了图文幷茂的演绎方式,将我们带到了江南文化的意境之中。
之后,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蔡建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外交历史、现代外交的政策和方针,以及中国外交策略的演变,同学们均非常感兴趣,受益匪浅。
午餐是与复旦大学学生们共进的,体验到内地大学的生活。午餐后,由复旦大学学生带领参观了美丽的复旦大学校园,并与复旦大学学生们座谈交流学习心得。
之后,大家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与复旦大学学生告别,前往参观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从中同学们全面的了解了上海城市规划的变迁和未来发展的蓝图,并且清晰的观看了上海世博会的场馆规划,让同学们对世博会场区有了更深的认识。
晚上,同学们游览著名的上海外滩,这条不长的滨江大道上,云集了上海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群体。当华灯初上之时,外滩各栋建筑物上艺术泛光灯齐放,一座座犹如水晶宫的建筑与黄浦江东岸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遥相辉映,令人赞叹不已。
第三日: 最期待的活动,参观上海世博会(全天)
世博会入场人数真多,我们上午八点半已经到达排队,直到9点半才入场。虽然人山人海,加上天气炎热,但是排队次序井然。
首先,同学们在雄伟壮丽的中国馆前集合。幸运的是复旦大学帮助预约了中国馆,而且无需排队是透过贵宾通道进入馆内。热情美丽的讲解员小姐带同我们一行40人,开始了参观中国馆的旅程。
我们首先坐电梯到达中国馆的最高层5楼,观赏气势磅礴的大型纪录片。在短短的8分钟环幕播放短片中,揭示了中国城市三十年波澜壮阔的“巨变”。透过电影艺术化的手法、全景式的呈现了中国在城市化建设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和军事成果,又透过四川地震的片段,表现中国人血浓于水的特质。 「家」的观念贯穿整片段,引起了参观者的共鸣,短片深深地打动了人心。
之后,我们观赏了一幅巨型、以多媒体形式投映的《清明上河图》,图中的人物、场景全都能动起来,画中人更会打招呼、寒暄,展现当时真实生活,栩栩如生的人民生活,让我们了解到江南风情和平民百姓的生活。同时又欣赏到国之魁宝-秦朝铜车马。
最后,寻觅之旅-乘坐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兴建规划的智慧。
中国馆参观后,同学们分小组各自安排参观世博场馆,各有各精彩。
第四日: 上午,参观中国银行博物馆;参观上海地标-金茂大厦;午餐后,乘巴士前往复旦大学听讲座,讲座内容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中国经济发展;结业典礼及学习分享会;游览上海老街-城隍庙和豫园商城
参观座落于上海中国工商银行的银行博物馆,这里记录了从中华民族至现在,中国银行发展历史和变迁。展馆中陈列了大量的实物和图片,清晰再现不同时期银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对于国家发展的作用。
然后,参观上海金融中心的地标--金茂大厦88层观光,并可俯瞰上海市容。这里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上海市的城市建设迅速发展,金茂大厦座落的陆家嘴原本是一片烂地,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腹地。
午餐后,复旦大学经济系陈教授给同学们作了精彩的讲座,内容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中国经济发展,从中国经济的发展,到上海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全面介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和面临的挑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深入浅出非常精彩。
讲座后,我们举行了结业典礼,同学们分享这次学习经验和感想,复旦大学港澳台办主任庄辉老师为每位同学颁发了结业证书,表扬同学们认真学习和积极参与交流。
晚上,参观了上海老街城隍庙和豫园商城,这里原为正一派道观。目前,城隍庙又称豫园商城,是极繁盛的商业旅游区。区内鳞次栉比的古典建筑金碧辉煌、巍峨壮观。在「上海老街」上,茶楼酒肆、土产百货、古玩字画无所不有。古色古香的建筑,较好的保留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特色。
早上,离开酒店,乘座旅游巴士前往苏州,游览苏州虎丘;午餐后,游览中国四大园林之一拙政园;入住苏州园外楼饭店;欣赏苏州评弹并且夜游苏州山塘街
早餐后,乘坐巴士前往苏州,经过1小时的车程,到达了苏州。首先参观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的苏州虎丘,相传春秋吴王阖闾下葬虎丘,与其一同殉葬的3,000宝剑的剑气化成白虎盘踞其上,故名虎丘。虎丘中最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以及神鹅易字的美丽传说。
午餐后,天气异常炎热,同学们大汗淋漓,但是无拒大家的游览兴致,我们来到了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拙政园,学习和体验古代苏州园林的巧妙设计和细腻典雅,充分反映了江南文化的优雅和细致淋漓。
晚上,入住幽雅别致的苏州园外楼酒店,酒店设计成苏州园林式,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到处可见。
酒店内用膳后,前往苏州著名的山塘街夜游,欣赏音色优美的苏州评弹,感受苏州文化特色。苏州山塘街夜色,保留了苏州水乡古色古香的风韵,同学们深深的吸引住了!
第六日: 酒店早餐后,离开美丽的苏州,前往参观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午餐后,全部前程结束了,同学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前往上海浦东机场,乘坐FM835航班返回香港
这是交流团的最后一日,同学们早早整理行装,办理退房手续后,开始一天的行程。
上午,交流团参观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山钢铁集团公司,观看了原材料全自动化直接从宝钢的码头通过管道运送至工厂。参观了全国产技术热轧生产线,从钢水至钢板炼成,到钢板卷成一捆包装,整个过程全自动化只需要10几分鈡完成,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堪称一流。
午餐时,同学们为满载而归雀跃,同时亦依依不舍。随着午餐的结束,我们这个交流团考察路程正式画上了句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世界博览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