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劳动者有哪些吸烟有害健康宣传语语

烈日下的劳动者·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HC01版:惠州观察
A01版 要闻
烈日下的劳动者
&&&&环卫工人:一天喝掉四五升水&今年开始发150元高温补贴昨日上午,天气晴朗。10时许,太阳早已经升到高处,炽热的阳光晒得皮肤很痛。路上很多行人都撑着遮阳伞,尽量走在树荫下。&&&&记者在云山西路体育公园前看到环卫工人张大姐。她身穿粉红色工作服,双臂套着花色袖套,双手戴着白色布手套,头戴草帽,脸庞黝黑。她推着自行车,一边走路一边打扫路上的纸屑,时不时停在树荫下喝口水,扇扇风。&&&&张大姐上的是早班,5时30分到9时进行大扫除,然后休息吃早餐,9时30分到12时、18时到20时进行路面保洁工作。&&&&如果是晚班,上班时间则为5时30到9时30、14时到18时。&&&&张大姐说,上早班还好一点。虽然温度也很高,但太阳没有那么烈。如果是晚班,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是最晒最热的时段,让人很难受。&&&&下午这么热,谁愿意上晚班?&&&&张大姐说,早班和晚班每个人都要上的,每两天轮一次,谁也逃不掉。&&&&高温天气户外作业,这么辛苦,是否可以等太阳斜下时在上班清扫?&&&&张大姐说,中午是上下班人流高峰期,产生垃圾也比较多,太晚上班保洁的话,路面就会积很多垃圾了,影响市容市貌。&&&&她说,为了保持路面干净,从早上5时30分到晚上10时,一直都有环卫工人在路上作业。&&&&张大姐拿着一个800毫升的水壶不停地喝菊花茶。她说天气热,每天要喝五六壶水。&&&&张大姐说,今年开始发放高温补贴了,以前一直都没有,去年只提供了一些凉茶而已。一个月150元,上个月开始领到的。&&&&建筑工人:头顶烈日只为养家糊口&&&&多数工人不知有高温补贴&&&&在惠州学院某工地,猛烈的太阳下,几名工人正扛着滚烫的钢筋作业。&&&&附近的天桥上,几名工人背靠着被太阳烤热的支架挥汗如雨。&&&&工地旁的一幢小房子里,几名正在休息的工人脱掉上衣,汗水随即滴下。&&&&一位戴着大草帽的女工喝了几口冰冻可乐,又匆匆跑回工地作业。&&&&这位女工说,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高温补贴,工地提供的只有白开水。&&&&她说:“我们这些做苦力的,哪来的补贴?”&&&&还有来自江西的刘先生同样不知道高温补贴为何物。他说,他的工资里没有高温补贴这一项,工地也没有提供&&&&下转AⅡ02版?&&&&选题策划统筹&南方日报记者&陶然&李俊&林涌浩&&&&采写&南方日报记者&林涌浩&罗锐&林文通&&&&黄慧莹&吴志毅&钟伟连&&&&实习生&陈宜志&曾友威&通讯员&李明华
document.write('');烈日下的劳动者_小学记叙文6_梦幻网络
您的位置:&>>&&>>&&>>&
烈日下的劳动者
烈日下的劳动者    现在,我们都习惯在家吹着空调吃西瓜,可在烈日下仍有许多劳动者在辛勤工作。所以今天,我和好友冒着37度的高温‘哼哧哼哧’地来到步行街,准备采访一下烈日下的劳动者。    采访对象NO.1:清洁工    我:请问您一天工作几小时?    她:11小时。    我:一个月多少钱?    她:500元。    我:您工作为了什么?    她:打造文明城市。    我:目前最大愿望是什么?    她:把地扫干净。    总结:她是一名普通的清洁工,一天11小时都穿着工作服,夏天,&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她的品质。工作为了什么?我以为是金钱,但她腼腆的说出了&文明城市&这四个字。啊!一个普通人,第一想到的是为社会尽自已的一份力,而不是社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益处。她黝黑的皮肤告诉我,她累,但她并不后悔。当提出给她照相时,她还躲躲闪闪不好意思,我可以告诉她,不必腼腆,她是一个让我骄傲的人,社会,繁昌少不了她。    采访对象NO.2:水果小贩    我:请问您一天工作几小时?    她:16小时。    我:一天卖多少钱?    她:30元。    我:您工作为了什么?    她:混口饭吃。    我:目前最大的愿望?    她:儿子结婚。    总结:一天16小时的贩卖,对她来说也习惯了。一天只有二十几元钱的收入,工作不为豪华衣服,不为精美饭菜,只为让儿子快点结婚。可怜天下父母亲啊!还有谁比她更关爱自己的儿女呢?     采访对象NO.3:卖烧饼的夫妻。    我:请问您一天工作几小时?    答:下午五小时。    我:一天挣多少钱?    答:大概100元左右。    我:目前最大的愿望?    答:生意红火。    总结:下午5小时能挣100元,收入已经相当不错了。生意红火,好质朴的一个愿望。这种小买卖,只要顾客多,就很好了。夏天,在火炉边已是非常热,为了让自己儿女过好也只有委屈自己,把所有痛,累与烦恼都自已承担。    烈日下的劳动者,不为自己,为了他人和社会,让自己背负着辛劳。所以,我要向你们深深的鞠个躬。
相关信息:
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追求着成为好学生,有时候的我,也是很想成为一个坏学生,其实也没什么不好。    如果我们成为一个坏学生,上课就可以不像好学生那样,我们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谈论昨天看见的人或者事,也可以讨论...()
秋  游     今天,天高云淡,丹桂飘香。我们全校师生就像一只只刚出笼子的小鸟,来到了红谷滩摩天轮——儿童乐园游玩。     来到了儿童公园,一抬头,便看到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我的眼前。据说,这是全亚洲第二大的摩天轮,高160...()
临近晌午,我骑着自行车上街买一盒英语磁带。          街上的人依然那么熙熙攘攘的走过,阳光照得我全身暖融融的。我望着蓝天,又想起了五年级的那些朋友。          “一盒五年级英语磁带。”刚说完,我便意识到自己的口误:“...()
自从西蒙的两个孩子来到桑娜家住下后,桑娜一家的生活就更拮据了。丈夫瓦连英。奥德曼总是对桑娜说:"振作起来吧。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想想看,那两个孩子虽然让我们的日子苦了许多,但也成为了我们的动力。我们有了他们变得更...()
作者语:   属性截止了哦,我决定每个人的属性,水晶的属性改成冰、水、风。那个雪属性不去了,只是没有自身攻击。   上集问题答案:   1、请求水的精灵围困我的敌人——逆流术!   2、围困自己的敌人。   3、冰的精灵呀,请帮助我——...()
关键字含有“700字”的作文:
关键字含有“工作”的作文:
关键字含有“小时”的作文:
关键字含有“自己”的作文:
关键字含有“为了”的作文:
关键字含有“愿望”的作文:
关键字含有“社会”的作文:
关键字含有“烈日”的作文:02:02-上海
烈日下,一线劳动者期待什么
& 02:02-上海 &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 作者:任
环卫工在高温下清扫街道。赵立荣 摄工作人员检修公交车空调。赵立荣 摄快递员在烈日下送快递。张海峰 摄
  本报记者&任&&&&连日高温,一线建设者的工作环境备受关注。行业主管部门等纷纷提出,要关心一线工作者。但记者采访不同行业的一线工作者发现,烈日下,他们对改善工作环境还有不少期待。环卫工:休息点多一点&&&&满脸通红、挂满汗珠的邓书云是南京路步行街的清扫工,负责山东中路至山西中路段北侧的地面清扫,工作时间轮班换:早班从清晨5时30分至下午1时30分;晚班从下午1时30分至晚上9时30分;期间有分段休息和用餐时间,累计休息时间约60分钟。&&&&可谈起工作强度,她却说:“还好还好,习惯了,大家对我们还是很照顾的。”她举例说:早班上工前,道班房里就有煮好的大麦茶;工作中水喝完了,沿线商家从不拒绝为他们添水,坐在商家门口歇脚,也不会有人驱赶。&&&&不过,清运环卫垃圾桶的时正国觉得,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还有改进空间:“步行街上没有固定的休息点,道班房离岗位远,不方便。”记者实地走了走:邓书云、时正国的班组道班房在天津路河南中路附近,从步行街西端走到道班房,要10分钟以上,而一线环卫工的休息时间也就10来分钟。&&&&休息点少在一线环卫作业中是个突出问题。尤其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环卫公司设置道班房的成本已经不低,有些道班房甚至不能满足一名环卫工一个座位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仅靠环卫公司的力量增加休息点比较困难。不过,如果有其他部门支持,环卫工的工作条件仍有希望改善。公交司机:乘客理解多一点&&&&昨天上午10时30分,记者来到公交24路长寿新村终点站,发现这里与印象中的终点站有点不一样:一辆空车也没有。大约3分钟后,一辆公交车进站,司机下车进入调度室,不过两分钟,司机再次上车,驾车驶出了终点站。&&&&记者走进调度室,这里除了路线主管、调度员和机师,只有一名司机、驾龄18年的潘冬子。潘冬子早上6时30分发车,已经“跑”了两圈:“有点累了,所以在调度室休息下,过会儿再开。”潘冬子说,眼下很多公交线路都缺司机,所以司机的休息时间非常短:“只够我们上个厕所、灌杯水,只有把当天的‘圈数’跑完,才能好好休息。”&&&&在高强度工作节奏下,司机们最需要的却不是休息,而是乘客的理解。路线主管仇耀明说,24路车队里既有电车,也有柴油车,其中电车空调制冷效果不如柴油车,夏天就有乘客因为“空调车不凉快”和司机争执。他提醒记者观察电车司机的后背――无不汗湿了一大片――“司机不会为了省油等原因不开空调,实在是制冷效果有限,往往后车厢温度低前车厢温度高。”&&&&司机们还希望,乘客能够理解公交车的班次问题。“为了保证公交车发车准点率,现在终点站基本不压车,来一辆空车就开一辆。但夏天路况复杂,运营时间较长,乘客们在太阳下候车,容易不耐烦,往往一上车就指责我们车次少。”快递员:物业保安帮着点&&&&“快递员满头大汗地爬了六楼上来送货,一口水也不喝就走了,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家住上南新村的王蕾告诉记者。&&&&谈起“一杯水”的话题,韵达快递员郑顺利笑着说:“真的来不及喝。”7时30分许,他就来到服务站领取上午的任务,大约70件。郑顺利会在中午回到服务站,完成已送出快件的录入工作、领取下午快件等任务,然后用餐、休息片刻,下午2时30分再出发。每天平均100份左右的快件量,他得一直送到晚上8时左右才收工。&&&&郑顺利说:“送得快,与客户、还有客户所在小区写字楼的物业保安很有关系。有几家写字楼的保安很照顾我们,所以送起来方便。”记者看到,当他开着电瓶车到达一栋写字楼时,保安很客气地指挥他将车停到指定位置,再指引他乘坐电梯上楼。在他上楼送快递期间,保安一直站在电瓶车旁替他看管货物。&&&&不过,并非所有的物业公司都支持快递员。余建飞是韵达胶州路服务站的负责人,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受理客户投诉:“丢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快递员进楼送快递期间,留在车上的快件被‘顺手牵羊’了。人一离开就怕丢件,快递员怎么敢留在客户那里喝水呢?”他觉得,物业公司和保安帮忙看一下货物并不困难:“如果这样,快递员也能接受客户的好意,喝杯水、歇歇脚。”
解放牛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站公告:
当前位置: &
走近烈日下的劳动者
致敬!高温下的坚守
作者:登封播报 来源:郑州晚报?登封播报
发布时间:&
阅读次数:次
《郑州晚报?登封播报》
在此倡议:在他们路过你的门前时,让他们进屋喝点水,坐下休息一会儿,让登封被“爱”包围。
近几日,登封气温屡创新高,30℃、32℃、35℃、37℃……直逼40℃大关。燥热的天气萦绕在登封上空,烈日下的每个人都像在吞云吐火。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下,仍有一群人,为了给市民的生活带来方便和清凉,迎着太阳挥洒他们的汗水,展示他们最“可爱”的一面。
登封播报新闻部 文/图
完美诠释“汗滴禾下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农民真正的辛苦,只有他们自己才能道出。
7月28日中午,登封市中岳庙村一片玉米地里,接连几天的高温,让地表温度逐步升高,一脚踏进玉米地,燥热的气温便顺着脚慢慢弥漫全身。此时,中岳庙村54岁的贾女士正蹲在玉米地里,用土固定扎根不深的玉米。“这玉米好不容易长这么高,一会儿灌溉的水流进来,扎根不深很有可能被水冲倒。”贾女士边说边手脚不停地忙活着,一人多高的玉米地密不透风,贾女士脸上的汗珠一滴滴趟下,又一滴滴滴进土里,后背衣服已湿半截。
“天热收麦子,现在打理玉米。”贾女士说,“当个农民,高温下在田里劳作都不是事儿。”中午,一家人就在田间吃点干粮。有时水流到自家田里,晚上也不回家,“农民不好当,种出好的庄稼,不知要花费多少劳力,晒点太阳受点热,都不是啥事儿。”贾女士看着自家青翠茂盛的玉米感慨道。
驾校教练 工作空间似“烤箱”
进入暑热高温季节以来,驾校教练员顶烈日、战高温,坚守三尺驾驶室空间,严格训练,一丝不苟,几乎天天都是汗水湿透衣背。
“这一遍很好,要记住这个感觉和车子的位置,慢慢领悟要领。”“开车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别分心也别太过紧张,握方向盘别太紧,慢慢来。”整个上午,李玉榜说话几乎没停过。
李玉榜是驾校的一名普通教练,今年57岁,皮肤黝黑,见到他时他正站在训练场指挥学员练车,汗水不停地往下淌,身着的制服几乎湿透。“天热时一点风都没有,在车里就像在烤箱里一样,天冷时学员练车,其他学员都喜欢在后排坐着看,可现在天热,没有学员愿意呆在车里了,练完车学员也赶紧下车找阴凉地乘凉。可是作为教练,为了学员的安全,再热也要坚持在岗位上。”李玉榜笑着说。
环卫工人 干这行要受得住冷热
登封市少林大道东段,身着黄色环卫服、今年57岁的付仙正挥汗如雨。每天早上5点出门,要负责600多米长道路的保洁工作。“刚开始两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本来不想再干了,但家人总是鼓励说,要坚持,习惯就好了,就这样一坚持就是15年,在高温下工作,已经成了习以为常的事儿。”付仙说。
“我们中午忙了也不回家,家人送点饭。”付仙抬起袖子擦了一下额头的汗说,“这样的天,站在马路上地表热气能热到膝盖。”由于每日风吹日晒,付仙的皮肤特别黝黑,所以当她说话时,牙齿就显得格外白。
喘了口气,付仙又拿起扫帚开始干活。干一会儿,就从垃圾清扫车前面的车筐里拿出一瓶“饮料”,饮料瓶里装的是她从家里事先灌好的凉开水。“天气太热,老出汗,必须带够水。”付仙边喝边说,“干我们这一行必须学会忍受寒冷和炎热,要不坚持不下来。”
空调装卸工 一夏天衣裳没干过
7月27日,天气炙热,室外温度高达38℃,在登封市滨河路某小区三层住宅楼外,38岁的空调装卸工罗师傅正在挥汗如雨。只见他奋力抬起空调架板,双手紧紧地攥着绳索,爬上窗台翻出窗户,手抓住窗户框后,脚再一点一点挪动,与同事一起合力将重达70多斤的外机顺利放到空调台上,而豆大的汗滴也早已浸湿了他的衣裳。
夏季,正是空调销售高峰期,为人们送去丝丝凉意的空调装卸工,游走在登封市大街小巷。从上午9点,到傍晚时分,罗师傅每天至少装卸近8台空调。“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一个夏季,衣裳从来就没干过。”罗师傅说,有很多次给客户装完空调,对方热情招待送上冰镇饮料,都被婉言谢绝。“可心里真比吃蜜还甜,能在大热天给大伙儿送点凉快,俺感觉很自豪。”
电工 一跑就是半个登封城
“唉!好热呀,这电压咋忽高忽低的。”当你蜗居家中享受空调的凉爽、抱怨电压问题时,是否想过那些奔波在路上的电工?
近日,随着气温的逐步走高,登封用电量也日益猛增。“我们每天都奔波在各个变压器之间,有时候晚上一晚上不休息。”在电业局工作的张韬说,他们的电话24小时不关机,一旦有人打电话,称电路有问题,他们就马不停蹄赶过去。
“白天一跑就是半个登封城,有时候在一个变压器上蹲上四五个小时,问题才能解决。”张韬说着,又大汗淋漓地往下一个地点奔去。
建筑工 中午休息是一种享受
“作为水泥工,经常在室外作业,晒是免不了的,用闺女的话说,爸爸都快变成黑炭了。”头戴安全帽,脚着帆布鞋,长袖长裤身上穿。郭川说,高温天里的户外工作,这些可是必要装备,即便如此,他仍晒得很黑。39岁的郭川来自信阳,3个月前就来到登封一工地打工:“我干过不少工地,什么天气都遇到过,但是像现在这样的天气,还是很痛苦的。”郭川边说边干,从头到脚流下的汗,在昭示着高温带来的不便。
比起郭川,在S323线路5号段路修路的老杨也轻松不到哪儿去。老杨来自重庆开县,他带领了20多个工人,最小的一个才19岁,他们经常戏言19岁的小伙子:“晒成这样,怎么找女朋友呀!”老杨边笑边说,成串的汗珠已经悄无声息地顺着鬓角淌下,衣服早被汗水浸透。“暑天里工作,烈日里一烤一整天,中午休息时喘口气就算享受,这样的天气,太阳下可以煎荷包蛋了。”老杨幽默地对记者说着他们的一切,但是所有的辛苦,没有打消他们工作的热情。
上一条:下一条:
游客无法评论,请后发表评论
浏览了该文章的游客还浏览了:
相关阅读:烈日下的劳动者之建筑工人
发布时间: 16:07:41&&&&
&&& 7月20日下午3:30,气温36度。金都夏宫项目工地(临平星河路与北沙西路交叉口)。
&&& 这两天因为有冷空气,老天随便下了几场雨,给炙烤的杭城降了一下温,但雨一停,气温又迅速攀升起来。7月20日,下午三点,外面的气温已经高达36度,而地面的温度的达到40多度。金都夏宫项目的工地上,四周到处都是钢铁碰撞,机器轰鸣的声音,工地的电梯也在上上下下个不停,建筑工人们攀在近百米的脚手架上忙碌着,曹立友是他们其中一名最普通的泥水工,他今年52岁,是河南人。
&&& 天气虽然炎热 也不希望下雨
&&& “做了这么长时间,早就习惯这种热了,虽然天气这么热,但心里都不希望下雨啊”,曹立友抬起胳膊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像我们干泥水工,就是看天吃饭,要是下雨就得歇着,歇着就没钱。”记者看到他刚说完,豆大的汗珠又从他黝黑脸庞流淌下来。他身上的衬衫早已汗透,紧紧的黏在背上。由于长年从事泥水工作,他沾满泥水的双手满是老茧,上面到处是裂开的口子。他正在推着一辆泥斗车奋力的走着,车里装了半斗泥,一发力胳膊上的青筋突起,今天来来回回运了多少趟,他自己也数不清了。
&&& “杭州夏天特别热,太阳一升起来,人就烤的不得了,地表温度高的时候,最高能到50度”,他说完就拿起手边的大水杯,将杯子里的水一口气喝完,然后继续手中的活。“我们早上5点多就得起来,一直到中午11点,趁天凉多做点,出活就在上午3、4个小时。中午12点半,吃好中饭,就马上开工,一直到下午18点,才能休息。现在工程建的差不多了,快到做外立面了,打桩的时候,要24小时轮流不停的做。”
&&& 工地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宿舍里都安装了空调
&&& 下午5点,因为早上做的比较快,曹立友的工作提前完成了,晚饭前,他带记者来到了宿舍休息,刚一进门,感觉一阵清凉,“现在打工的环境比以前要好多了,宿舍里都装了空调,赚的钱也比以前多,每个月都能往家里寄2、3000元”,曹立友说,自己在外打工也很多年了,具体赚了多少钱自己也没算过。除了打工赚钱,但最大的希望就是家人都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他平时也不舍得花钱,自己不抽烟,偶尔喝点小酒,他拍拍肚子说,自己饭量挺大的,一顿饭能吃六、七两饭,菜荤素随便对付一口就行了。一天吃饭和日常用的,也就2、30块钱,剩下的都寄回家里。
&&& 曹立友只有一个儿子现在在青岛,原来跟着自己做过一段时间,现在也开始包工程了。他现在已经当爷爷了,有两个孙子,大的8岁了,已经上小学1年级了,小的3岁,还在怀抱里。现在两个孩子在河南老家,由自己的老伴在看着。提起这两个孙子,他就开心的不得了,眼睛立即眯成一条缝。干活再累想想他们,也就不累的。每个周六都要往家里打电话,他说要听不到两个孙子的声音,心里难受。他打算再干个两三年,就不做了,回河南老家享他的天伦之乐去。
&&& 一天两瓶饮料& 工地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 金都夏宫工程项目部的现场负责人葛国良说,现在工地上大约有700多名工人,全国各地哪里的都有,湖南,四川的稍微多些。自己在建筑这行里做了很多年,每年都要遇到这防暑降温的工作。现在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比以前都要好的多,基本上宿舍都会安装空调,吃饭也有正规的食堂,安全总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 平时,工地专门为工人们设置了休息的凉亭,供应免费的茶水,到了气温超过35度的高温天,还会给工人们发像冰红茶、可乐、雪碧等的降暑饮料,一天发两瓶。防暑的药品也是按时发放到工人手中。如果遇到工人中暑的情况,马上安排送到医院救治。
来源:城乡导报&&&&作者:记者 李书畅 徐晖&&&&编辑:江舟
余杭新闻网版权声明:
&&&&根据余杭新闻网与城乡导报社的合作协议,余杭新闻网拥有城乡导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余杭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杭新闻网或城乡导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机食品宣传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