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本言情小说的名字,有谁知道这四个字字 好像和佛法有关 色不异空 诸法空相 类似这种感觉的

感悟烦恼既菩提实修法(佛经每日闻思修)
感悟烦恼既菩提实修法
佛经每日闻思修
零、六祖说烦恼即菩提
《六祖坛经》: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是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注:凡夫即是佛,烦恼即是菩提,前一个念头迷惑即是凡夫,后一念头觉悟即是佛,前念执着在境上就是烦恼,后念不为境所束缚就是菩萨。凡夫与佛自性无差别,区别只在迷与悟之间,为境所转,则为凡夫,若能转境,本来是佛。&
一、烦恼即菩提怎么理解?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如何解释?
  菩提(梵语bodhi),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涅槃(梵语nirvana),意译作灭、寂灭、无生、不生不灭之义。修行不与中道法门相应,始终不得菩提,皆是门外汉,与佛道无缘;修行不能离开现世的生活环境,不得另寻他处以安心,应于客观的周遭人、事、物中而得正觉。
  烦恼是由生活中,种种不如意所引生的心境,菩提是由生活中,种种如意不如意所得的觉悟心境;由此可知,烦恼(梵语klesa)不离生活,菩提也不离生活;生活能引生烦恼与菩提,诸位要明白啊!心生烦恼,心也能生菩提,烦恼菩提不离心,离心无烦恼菩提;烦恼当下觉悟烦恼即菩提,菩提不觉悟者菩提即烦恼;是故,菩提由烦恼净化中得,离烦恼无菩提,这就是烦恼与菩提之间微妙之关系,烦恼即菩提若能正观深入,则能入道,与佛常相左右,共游法界,自在自得。
  维摩诘经云:“一切烦恼皆是如来种。”
  维摩诘经云:“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生死即涅槃的法则,与烦恼即菩提之义理略同。生死是有生有死,有生有灭,涅槃则无生无灭,无生无死;佛看众生的生死即是涅槃,凡夫看佛的涅槃境界是生死;诸位大德们!生死(梵语samsara)觉悟,生死即涅槃,涅槃不觉悟,涅槃提生死;离生死无涅槃可得,离涅槃无生死,只是迷悟染净有别;当下悟生死,生死何尝不是涅槃,涅槃不悟,涅槃即生死,诸佛菩萨能正观生死涅槃的微妙关系,当下得证甚深正觉,普于法界云游自在,慈悲六道群生,令离苦得乐,转凡入圣。(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问:既然‘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则何有智愚之分,悟迷之别?
  答:此问本非初机易了,讲之愈详,听之愈味。兹先仅就‘理’与‘行’两端解之。本性迷时,即是烦恼,而有生死;本性悟时,即是菩提,而得涅槃。然迷悟总一性也,故云,烦恼生死,即菩提涅槃。再以海喻,静时曰水,动时曰波,然动静非二物也,此就‘理’上言之。若明乎性一而分迷悟,物一而分动静,又何疑乎?即者‘理体’分者‘事相’也。复次,未发大心者,视生死如冤家,耽涅槃是乐境;已发大心者,为度无量众生,不乐涅槃,甘入生死,视诸烦恼,皆是菩提。故云即也,此又就‘行’上言之。(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问:六祖慧能大师云:‘烦恼即菩提’。当如何解?(智梁)
  答:佛与众生,皆是性体,烦恼菩提,皆是性用。(出处同上)
二、如何转烦恼为菩提呢?
实修举例:
A、于烦恼生起之时,当以持诵《心经》平伏心境,不为烦恼所转,以至不造诸恶业!——静心法
心经的修持方法数则
零、大宝法王《心经》修行版仪轨
(每日推荐固定仪轨)
大宝法王《心经》汉音唱诵修行版(一)
大宝法王《心经》汉音唱诵修行版(二)
大宝法王《心经》梵音心咒直诵版(三)
全天至少3遍汉音唱诵版+21遍梵音心咒版
(如条件许可,唱、念遍数越多越好!)
(一)、修习方法一:专念心经
专念心经,每次7遍或21遍、108遍。
心经很短,但实属佛经之精华,所以建议每天至少诵21遍。每次诵心经前可以先念几遍“那摩观世音菩萨”。
(二)、修习方法二:心经+般若心咒
每次诵心经后,加诵心经后面的揭谛咒语21遍、108遍或更多。
推荐每天诵108遍、324遍或更多。揭谛咒即是般若心咒,般若心咒即是秘密般若,功德不可思议。
(三)、修行实例一:请服大悲水
大悲水者,即是观世音菩萨和诸佛菩萨的大悲愿力之加持,不一定要诵大悲咒才是大悲水。
按照方法一或方法二,念诵前在佛前供一杯净水。念完后把水喝下或给别人喝,坚持一段时间经常喝大悲水,人的精神、身体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
任何时候都可以多诵心经及般若心咒,无论你是高兴或是悲伤的时候,无论是无所求还是有所求的时候,都可以。既可以在佛前诵,也可以在走路时诵,随时随地都可以诵。根据环境可以念出声也可以默念,不一而足。
身体不好、家庭不幸、夫妻不和、事业不顺、忧郁失眠、儿女读书、增长智慧、祈求吉祥等等,都可以多诵心经和般若心咒,只要精诚诵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之以恒一定感应道交!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B、待心绪平伏之时,当作如下思维及观想:——转智法
1)、首先当明了:烦恼来自于业力作用
人生无常:无缘不聚,无债不来
夫妻是缘,孩子是债。无缘不聚,无债不来。
第一种是报恩的。过去生中你们彼此互相有恩惠,他这一次又看到你了,到你家来投胎。这个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孝子贤孙,他是来报恩的,怎么都学不坏,所谓的好儿女、孝顺儿女,这是过去修的善因。&
第二种是报怨的。过去世你跟他有仇恨,这一世遇到,来做你儿女,将来长大了,做败家子,搅得你家破人亡,他是来报复的。所以与人不能结冤仇,外面的冤仇可以预防,他投胎投到你家里怎么办?你怎么防法?你把那个人害死了,好了,他的神识到你家来做你的子孙,做你一家人时,你怎么办?所以决定不能存害人之心!这就是所谓忤逆的儿孙,搅得家破人亡。&
第三类是讨债的,讨债鬼。是父母过去欠他的,他来讨债。如果欠得少,养个两、三年他死了,你为他花了不少钱,还清了,他也走了。如果欠得多,大概供到大学毕业,快要可以做事情,他走了,这就是讨债鬼,债务讨清,没事了,就走了。&
第四种是还债的。是他欠父母,他这一生遇到了要还债,他要努力工作供养父母。那也要看你们之间债务欠的多少?如果他欠父母很多,他对父母物质供养很厚,如果欠的债务很少,他对父母的生活供给很刻薄,反正让你饿不死就好了。为甚么?还债的!这一类人对于父母虽然能供养,没有恭敬心,没有孝顺心。报恩的有孝顺心,还债的没有孝顺心,甚至于眼里还嫌弃父母,讨厌父母,但是他生活费用会给你,至于多少?那要看他从前欠你多少。佛告诉我们事实真相,一家人就是这个关系集合。
家庭如此,一族人也是如此,凡是你所认识的亲戚朋友都是如此,只是恩怨债务更少一点。恩怨债务多的时候,就变成一家父子兄弟,远一点就成为亲戚朋友。所以人与人之间都有缘份。你走到马路上,一个陌生的人对你点头笑一笑,也是从前的缘份。看到陌生人素不相识,一看到就不顺眼,也是过去的缘份。所以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真是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千万不要跟一切众生结冤仇,不要跟一切众生有债务的关系。欠债的要还得清清楚楚,免得来生再还,这事情很麻烦,所以儒、佛的圣贤教训,都是劝我们把这些恩怨化解,这是最善、最圆满的方法。
心中有怨恨不满,没病得病,有病加重(节选)
福安古观音阁
常看到他人的不好,就看自己对。对立心非常强。这也是容易生病。社会报纸报道,某某地方人怎么行恶,他看了,就起了嗔恨心。这就是吸收阴气。常觉得别人不对,都是在吸收阴气。阴气吸收久了,面相就阴暗了。身体内有容易长出瘤子。有个人讲他爸爸,常常把过去的事情拿来仇恨。我感觉一个人面相要改变,第一个他要阳气起来,善良起来,就改变了。如果常常把自己当成法官一样,金刚怒目,糟糕了,面相上就难看了。王凤仪说,要找好处,这个是找阳气。认不是,要把阴气给排出来。
每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因为业力不同。其实世界本来是虚妄的东西,都是业力展现的。有的人常抱怨,世界上坏人太多。是真的吗?如果你经常遇到坏人,就要自己反省了。这就是你业力变现出来的。你以前喜欢骂人,现在人家就来骂你。你以前骗人,你还是会被骗。
王凤仪讲到,自己莫名其妙的被当做土匪,抓到牢里,吊着打。被打了,他仍然不申辩,就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一定是自己的原因。他就被打了三个小时,心中一点怨恨都没有。打完以后,回来一想,才知道了,以前自己驾牲口的时候,用皮鞭打牲口,都往肉里打。身界造下的业,还需要身界来还。
经常经营杀鱼的,自己去开刀剖腹,也和鱼被杀一样。或者丈夫在感情上伤害了你,肯定是自己曾在在感情伤害了别人。造了什么业,一定要同样的还。因果是公平的。我常劝人说,要孝顺父母,公婆,不然你孩子不孝顺你。天道好还。
佛教讲的,要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秧。有业障来了,随缘消了,你当做消业障想,就不会有怨恨,也不会痛苦。首先内心上就解脱,身体也会慢慢好起来。真的忏悔法门,治各种疑难杂病都可以。王凤仪讲到,自己被吊起来打了三个小时,下午又能走十几里路。因为他心中没有怨气,他也当做消业障想。而另一个人,被打了一个小时,痛了一个月下不了床。
2)、其次生起惭愧心,真正悔改,才能消业
惭愧心是消业的催化剂
人不可能没有过失,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是内心必须要有惭愧之心。佛法里讲忏悔,忏悔的根即是惭愧心。有惭愧心才有真正的忏悔,若是没有惭愧心,即使你每天念得再多,修得再精进,每天念几千遍百字明,每天念一百、一千遍《地藏经》,也不是真正的忏悔,你的业障或者过失肯定忏不掉,无法清净。
惭愧之心是修法的根本。你今天有过失或者犯错了,知道自己有过失,心里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对自己感到厌烦:“我怎么还会有这些过失,怎么还会犯这种错误。”心里生起惭愧:“我不应该犯错误,但是我犯错误了;我不应该有这些毛病,但是我还是有这些毛病,我什么时候才能改啊?”如果心里能有这样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有一种愧心,尽管无法立即改掉这些毛病、错误,但是慢慢地一定会改掉的,那时你也就圆满了。所以惭愧之心很重要。
  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人要有惭愧之心。如果有惭愧之心,这个人一定会有改变,他的人生会很圆满。从修行的角度来讲,解脱的障碍是什么?就是业障。若是有惭愧之心,业障会很快消除,成就也会非常容易。
我们可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惭愧心?也许有些人根本没有惭愧心,觉得自己已经很好了,已经很不错了。这叫什么?这叫傲慢。有傲慢就不会有惭愧之心,有惭愧之心就不会有傲慢。
  除了佛,谁都有过失,谁都会犯错。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不知道自己犯错误,就还是没有惭愧之心。连自己犯错误、有过失都不知道,这种没有愧心的人是非常可怕的,这种人不会有改变,不会有成就。作为凡夫,我们怎么能不犯错呢?可以说时时刻刻都在犯错,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该怀着惭愧心,这样去做事,去修持,才是正确的。&
深观缘起,生起惭愧心
如何让惭愧心常生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让身心更柔软?
空海(惟传)法师开示
答:惭愧心要生起,我们要深观缘起,惭愧心还有柔软心这个都有关系的。比如说,我们以前不知道的时候,常常活在我慢、自以为是的世界里面,不懂得感恩。那做什么事情稍微有一些成就,就认为你看我多么行,我多么棒,多么厉害,我学问高,我社会地位高,我各方面能力强,所以我赚到很多钱,你看我多么行。像这方面的话,就是没有去看到因缘,没有看到缘起,就容易增长我慢。
再来有时候,我们一般人很容易眼睛一打开,就是看别人的是非,看别人的不对,看别人的脸黑。如果你的眼睛向外看,你就很难有真正的惭愧心生起。嘴巴一讲就是别人的是非,眼睛一看就是别人的脸黑。事实上你认为别人脸黑,你认为别人的缺点,未必是真正的缺点。
但“自我”他就是这样,很喜欢挑剔别人的问题、毛病,不合己意,不合我们的框框,不合我们的认知,我们就认为别人是错的,别人是不对的。所以像这样的话,一个心都在看别人的是非,像这样就很难生起惭愧心。
如果你能够真的来听闻正法、学习解脱道,你能够回来反观、反省我们自己,你会看到,我们的脸没有比别人白;我们的优点未必比别人多;我们的缺点未必比别人少;我们在讲别人的问题,别人一样在批评我们。如果你能够去看到,我们的优点未必比别人多,我们的脸未必比别人白,这时候我们很多的观念、习性真的都会逐渐地大大的改变,你的惭愧心才会真正的生起。
要去看到我们过去是活在我慢、自以为是的世界。然后去看到那些真的是很多的错误的观念、知见,这时候回来看到我们自己的颠倒梦想,我们就会生起惭愧心:啊,惭愧过去的无知啊,惭愧自己过去把自己膨胀得天高地厚,把自己膨胀得(好像)是救世主、是英雄、是圣人。当有一天你看到,原来那些都是在自我催眠、自我膨胀,让我们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糟糕,让我们的善因善缘越来越少。然后有一天你真的回来反观自己的时候,看到自己很多错误的观念、知见,这时候,你自然就会生起惭愧心。
所以为什么解脱道很强调,要回来反观,不要向外去看,不要去怪别人。外境没有问题,问题的根本、苦海的根本是在我们自己的心态、心境出了问题。所以当你真的能够回来反观、净化我们自己,看到我们自己的颠倒梦想,自然就会生起惭愧心。
那怎么样才会生起柔软心、还有感恩的心呢?这个就是你要去看到缘起殊胜,缘起的奥妙。佛教的三法印,一个就是无常,第二就是缘起,第三是无我。缘起甚深,所以在《阿含经》里面,佛陀就讲缘起甚深啊,若见缘起,则见如来,这是阿含经里面的喔,佛陀就这样讲。你如果真的了解缘起法,看到缘起的奥妙,那你就能够看到佛陀的智慧,你就能够看到、体会到佛陀他们为什么能够展现出那么崇高的德行。为什么佛陀、那些解脱者,他们会来到没有我慢的世界。深观缘起,就能够有这样的奥妙。
深观缘起,就是你要去看到,比如说,一般人都想、都希望我是一朵清静的莲花,我莲花要出淤泥而不染,你看我多么的漂亮,多么的高雅,多么的高尚。那些荷叶,哎呀,他们不够好看,他们颜色根本就不漂亮,哪里比得上我。那些水肮脏啊,污垢啊,那些泥土更是肮脏、污垢。
一般没有智慧的众生他就是这样,认为自己很行;认为自己很有才华;认为自己很有成就;认为自己很漂亮、很英俊、潇洒;认为自己地位很崇高,别人不重要。看别人总是觉得别人比我们矮一截;看家人,觉得,哎,老婆,我娶你来,你是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家庭里面的小孩,我养你,你就是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公司里面的老板认为,哎,是我老板养员工啊,你们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
像这样的观念、心态,这个就是你真的不懂得缘起的奥妙,不懂得你的成就需要累积多少的善因善缘。所以像这样的那一种不正确的观念、知见,他的人生到最后一定会失败,他的人际关系不会好到哪里。
我们要怎么样来看到缘起呢?我这一朵莲花,我能够开出美丽漂亮的莲花,以前不懂的时候,认为我很行、我比别人高、我比别人漂亮。但是当有一天你了解了缘起,你看到了实相,你看到:原来我以前一向瞧不起的那些污泥,他们是在长养我啊,没有那些污泥,我怎么能存在?没有那些污泥的养育,我的生命怎么会存在?所以以前的那一种观念认为说,我莲花高雅,我比别人高好几等,我们是出淤泥而不染,以前不知道的时候,对污泥不屑一顾,排斥他、厌恶他,瞧不起他。这些真的都是颠倒梦想。
当你能够很客观地、如实地去看到我们生命存在的实相,你会看到我这一朵莲花原来是需要那些我向来瞧不起的污泥她们的养育、化育,我才能存在,我的营养是来自她们的供应,这时候你的惭愧心会生起,还有感恩的心会生起,身心自然就会柔软。你会看到我们过去是活在忘恩负义的世界,从现在开始我改变,所以这时候自然地他就会身心柔软,生起感恩的心。
以前我认为我这个莲花比那个绿叶、荷叶漂亮,然后我又比他们高。但是有一天你会去看到,原来这些荷叶她们比我莲花先出来,然后荷叶她们是不断地在吸收大自然的阳光、能量、空气。
她们吸收大自然的能量,加上根部不断地吸收营养、水分不断地补充,才能够因缘具足,才能够酝酿出我这一朵莲花出来。
所以当你能够去深观缘起的时候,你会看到我的存在,原来是要这么多的因缘具足才能存在。我生命能够开花,能够有所成果呈现出来,原来是要这么多的善因善缘的共襄盛举、配合、协助,才有我的存在,才有我一些成就。这时候你不会有什么我慢,你反而生起的就是一种感恩的心。我今天能够有些成就,这是众因缘来共襄盛举,我愿意把我的成就、成果来跟众生分享,我愿意跟众生服务,我愿意回馈这个世间。所以这时候你看,没有那些我慢,没有那些瞧不起别人,你整个的生命品质跟过去就大大地不一样。
所以要好好地深观缘起,如果你真的能够好好地体悟三法印其中之一的无常法印之后,你如果能够透彻地去了解缘起甚深、缘起的奥妙、缘起的重要,你的我慢自然很快地就会一直地降服,一直地淡泊,代之而起的是感恩的心,报恩的心,回馈的心。而这一种心的生起不是别人要我们这样做,或是刻意修出来。而是来自于你深观缘起,了解实相之后,你开启智慧,自然就会有这样的德行流露出来。
这一点如果你们能够听得懂,而且又能够真的去做的话,你的生命品质会大大改变,你的人生观、你的人际关系都会大大地提升、改变。好好把握。刚才解答了这个问题,如果你能够听得懂,应用得出来,比你在深山里面闭关十年效果都更好,都更大。
烦恼生起时,多思维如下181条佛语,生起惭愧心,真正改变自己。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8.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0.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1.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2.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4.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6.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7.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8.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9.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0.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21.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不可能修行。
23.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25.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6.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7.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30.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3.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34.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35. 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36.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7.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8.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0.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3.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47.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8.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49.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52.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53.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55.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56. 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哪一样是你的?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58.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60.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61.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62.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63.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64.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65.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66.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69.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70.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71.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74.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76.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77.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78.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79.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80.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92.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93.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94.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95.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96.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97.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98.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99.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105.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106.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07.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108.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09.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110.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12.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113.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114.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115.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117. 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118.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19.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20.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122.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126. 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127. 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129. 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133.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136.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137.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138.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139. 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140.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41. 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142. 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143.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145.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用慈悲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148. 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
149.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150. 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
151. 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
152. 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153. 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学会随缘放下,否则就会?便秘。
154. 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的比较烦恼。
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是各人饱,各人生死是个人了。
156. 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157. 人类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敢承担圣人的心。
158. 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161.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
162.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163.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164.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165.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166.当你明天开始生活的时候,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只是文字的观念罢了。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有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
167. 我们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曲,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171. 出家是一生一世的事,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
172. 信佛,学佛,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一切苦海中的众生。
173. 佛不渡无缘的人,不能渡的人,我们就把他当做菩萨来看。
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一般人在遇到对方的权势大,财富大,气力大,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这算什么忍耐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负了你,对不住你,但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够的力量对付他,而你却能容忍他,认为他的本性和我一样,只是一时糊涂,或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到熏染罢了,你不必与他计较,能在这样的情况及心境之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
如果我们放眼从累生历劫去看,那么一切的众生,谁不曾做过我的父母、兄弟姊妹、亲戚眷属?谁不曾做过我的仇敌冤家?如果说有恩,个个与我有恩;如果说有冤,个个与我有冤。这样子我们还有什么恩怨亲疏之别呢?再就智慧愚笨来说,人人有聪明的时候,也有愚痴的时候,聪明的人可能变愚痴,愚痴的人也可能变聪明。最坏的人,也曾做过许多好事,而且不会永远坏;好人也曾做过许多坏事,将来也不一定会好。如此我们反覆思索,所谓的冤亲、贤愚,这许多差别的概念,自然就会渐渐淡了。这绝对不是混沌,也不是不知好坏,而是要将我们无始以来的偏私差别之见,以一视同仁的平等观念罢了。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178. 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180. 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按如下方法生起惭愧心后,再发愿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灭罪亡两俱空 是故名为真忏悔
3)因为觉悟,所以生起感恩的心
活在感恩的世界
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
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
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自立
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
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
因為他們使你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所以要)
感激傷害你的人 感激欺騙你的人
感激鞭打你的人 感激遺棄你的人
感激絆倒你的人 感激斥責你的人
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
4)、观照人生无常,放下所有执着
&当我们深深观照的时候,就能发现:没有哪一样东西是恒常的,即使最微细的毛发也在改变。科学家告诉我们:整个宇宙每时每刻都处于活动、变化的过程中,在微观世界里,旧粒子不断毁灭,新粒子不断产生,质量变成能量,能量变成质量,稍纵即逝的形状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如此永无尽期。
  除了这种变化之外,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呢?屋内的光线、窗外的树叶、路上的行人、季节、天气、时间……哪一样不正在改变呢?还有我们自己,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今天看来不都是一场梦吗?我们身上的细胞正在死亡,我们的身体正在衰老,甚至我们脸上的表情也一直在改变,我们今天神清气爽,那是因为一切都很顺利;明天就垂头丧气了。环境是无常的,我们那随环境而转的心也是无常的,它就像梦那么空幻、那么短暂。看看我们的念头:过去的一念已经过去,未来的一念还没生起,即使是当下这一念,也立刻变成过去了。
  我们从中发现宇宙的基本特性: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都没有任何持久、稳定和本自具足的存在,这就是佛所说的"空".当我们认真观察自己和周遭的事物时,就会发现,从前我们认为是如此坚固、稳定和持久的东西,只不过是梦幻泡影而已。
  这不只是理论,而是可以切身知道,甚至亲眼看到,同时又时时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世间的万事万物,不论是山川大地、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与现象、我们的身体、思想、心理反应等,都是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甚至包括所谓的原则、真理,也会随着时空的不同,而阶段性的有差异。到了该改变的那一刻,应该要放下的就要放下,不需执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能知道人生无常就不会执着,明白分别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就不会妄想。其实世间所有物理和精神现象的本质,都没有一个常住不变、能主宰永恒的“我”;所有的行为现象每时每刻都在迂流变化,是“无常”的。
可做如下观照无常思维:
达观法师:无常观
一切法相,梦幻泡影,似露似电,应起正观。
身心世界,尽是无常,凡愚执常,恋恋不舍。
不愿面对,自欺于己,徒须伤感,心生无奈。
若能如实,时时观照,日久渐离,妄想执着。
身是无常,生老病死,色身苦痛,无人能替。
心是无常,生住异灭,受想行识,念念不断。
境是无常,成住坏空,因缘聚散,实无常在。
人是无常,有生必死,生生死死,轮转不停。
事是无常,有事无事,大事小事,世事多变。
时是无常,过去已过,未来未到,现在不存。
地是无常,东南西北,上下四隅,十方危脆。
物是无常,若好则用,若坏弃之,永无长久。
爱是无常,旧爱新欢,由爱生恨,此爱不真。
情是无常,亲情友情,爱情同情,一念无情。
名是无常,无名妄逐,有名想隐,名本假名。
利是无常,私心互争,利落谁家,世事难料。
权是无常,当年君王,叱咤风云,今在何处。
势是无常,人来得势,人去失势,往来不定。
是非成败,转头成空,青山依旧,几度夕阳。
无常非无,此是生机,日新月异,生生不息。
日月相推,寒暑交替,年复一年,时时更新。
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败可再成,衰能再兴。
三毒可转,戒定慧学,无明烦恼,念觉菩提。
凡夫成圣,众生成佛,一切罣碍,已成自在。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生灭实无,更无可灭,无常而常,清净常乐。
5)、不再吃阴气
恐怖!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吃阴气?
如何才能不看别人的不好
福安观音寺
现在社会,信息污染很严重,报纸新闻很多报道的,都是无关紧要,甚至无聊的东西。看了只能增加人的贪嗔痴。而媒体上看人,评论事,常喜欢从阴暗面去评判,这个其实很不好。
世界万物都是阴阳相生的,有好的,一定有坏的。你修行人,要看到好,就是吸收正能量,吸收阳气。常常看不好,就是吸收阴气。阳气多了,就向上,死后能到天道。阴气吸收多了,就容易到阴暗的鬼道。
为什么人容易看到别人的不好呢。从药师法门讲,首先人的能量圈上有了问题。佛教讲食,不仅嘴巴能吃,眼睛喜欢看好看,耳朵喜欢听好听的,甚至意念中出现各种念头,也属于食的类型。比如喜欢看电影,看电视,逛商场,这也是食,就是眼根耳根意根在食。人到老了,眼睛耳朵都不好了,但每天就想着年轻时的人和事,这也是食。
所以说,有的人点新闻,一点就看暴力的新闻,或者奇奇怪状的负面新闻。这也是食,也是内心想吃负面磁场。这也是一种吃。有的人喜欢看正面,说明他喜欢吃阳气,喜欢看负面,就是喜欢吃阴气。
为何有喜欢吃阳气和阴气的区别呢。这个和身体机能有关。有的人,体内能量场中有阴性能量大,就喜欢吸收阴气。阳性能量大,就喜欢吸收阳气。所以,喜欢说是非,传是非,或者专门传播负面磁场的,要注意。这就是体内不好的磁场在作怪。
这时候,比较适合念地藏经,念佛,做善事,把阴性的磁场度化了,那身体就光明了,光明后自然看人,看世,看万物,都是光明的。所以说,什么有用?念经最有用。
再一个,世界从来都是如此,人也是如此,都是阴阳对立的,佛魔都存在的。一个人,一直看别人不好,未必是别人有这个缺点,而正是自己有这个缺点。所以,也要常点醒自己。
不要被六根骗进了六道
--妙明真心—
我们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觉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有时即便是在梦中,也要把一切看个真切。这个世界充满虚幻的色彩,人们在五颜六色的色彩中沉醉着、茫然着、欢欣着、喜泣着……每天只要一睁开眼睛,目光便开始不知疲倦地奔袭。
&人们好奇地注视着映入眼帘地每一个场景,脑子飞快地辨别眼中的每一个信息,即使有时“目不暇接”,毫无意义,也不愿停息。为别人的一个平常举动,你莫名生气;为他人一个无关的眼神,你无端忧郁。为满足“眼欲”你会守着一部电视剧,彻夜不眠。你无法控制地浏览一些黄色邪地,沉迷于淫欲美体,一个个邪毒的信息,让你身心焦虑,神智萎靡。你已经找不到自我了,变幻莫测的尘境让你的心绪飘忽不定,你已无法把控自己的身心,迷茫和无奈牵引你在尘世间痛苦地穿行。
&你沉醉欣赏所有你认为的美丽,你讨厌样子丑陋或生理有缺陷的人或物品。你收拾自身或打点家居一定要“一尘不染”,稍微有一点点不净,你便无法容忍,“执着”让你心力憔悴;“贪欲”让你充满艰辛!有时过度的“我执”让你自己都很吃惊。你每天都活得很累,“疲惫”占据了你的大部分生命。你也知“眼不见为净”的道理,亦明白“看破放下”的意义,但长年养成的习气,已让你欲罢不能!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你两眼分外有神;眼见利益失去,你又捶胸顿足、痛苦悲泣!你无法平息自己的心态,你的心随着眼中的境相,不断起伏辗转,你身心饱受煎熬蹂躏,却不曾觉醒!《心经》讲“无眼界”,就是要我们清净眼根,不要对境生心!
& 放下你的眼光吧,朋友!有时“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也未尝不是人生的乐趣!
& &快快捂紧你的双耳吧,凡尘太多的噪音,会让你的心一刻也无法平静!
&在赞美声中,你享受陶醉!在谩骂声中,你愤怒伤神!你如兔子般警觉的双耳,无时无刻不在竖起,分辨来自外界的每一个“好”与“坏”的声音。看见有人在交头接耳,你便觉得是在议论自己;看到有谁高谈阔论,你心生嫉恨或呲之以鼻。优美的旋律令你魂牵梦绕;花言巧语让你心智不明!你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言语,你不允许别人对你有任何语言上的不敬。
你的虚荣心在子虚乌有的夸奖中得到满足。因为一句无中生有的造谣与污蔑,你怒不可遏,耿耿于怀,直至身心俱伤、抱恨终身!你精挑细选着每一个“悦耳”的音符,你不允许有一点噪音进入你的耳朵,你渴望清净,但事与愿违,仿佛世上的“噪音”都在和你过不去。上班的时候你觉得单位吵;走在路上你觉得大街吵;回到家里你觉得家人闹……你觉得自己很命苦,仿佛整天被噪音包围着。你从来没有意识到着些“噪音”其实是来自于自心的不静!
&多一点宽容,你就多一分平静!少一点分别,就多一分清净!面对凡尘的喧闹,有时“充耳不闻”亦不愧为明智之举!《观音耳根圆通章》讲到的闻慧,就是指从耳根闻性,生出始觉的智慧,不再去驰求耳外的音声。念念反观,始觉合本,着才是修慧。由此“闻思修”三慧入三摩地,即入首楞严大定(《见首楞严经》)。
& &一个人鼻子过于敏感也是一种烦恼。
&末学有个熟人,因为其儿子脚是汗脚,特别臭,用了很多的方法都治不好,回到家中只要一脱鞋,房间里便臭气熏天。小孩都长到十二岁了,很少到亲戚朋友家玩,为小孩的这双臭脚,那位熟人可谓天天烦,烦透了。然而有一天,又遇上熟人,她说她这几天心情好多了,小孩的脚不怎么臭了,后来才知道这几天她患感冒鼻塞,其实小孩的脚臭根本就没好。
通过这个事例,让我们知道“烦恼”其实是个假象,是因为你心随境转了,你的心已被不断变化的尘境妄相所骗。“香、臭”其实都是假的!佛在《楞严经》里告诉我们: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则鼻与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金刚经》告诉我们“世上所有相皆为虚妄”,就是告诉我们不要为“相”所困,不要对境生心。起心分别是烦恼的根源。
不必为酒香而沉醉!亦无需为粪臭而皱眉!尘境万相为空,把心念时时落再清净处,落在殊胜的阿弥陀佛佛号中,那样任何的尘缘境相都不能左右我们的真心,我们如如不动的自性也才会显现出来。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的餐馆是越来越多,为了追求口腹之欲,人们开始变着花样在吃里面做文章,从煮的到炒得;从炒得到蒸的;从蒸的到炖的,花样百出,无所不能。无论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只要逮着了,就敢往嘴里送。
前段时间,电视里报道有一个人平日里喜欢吃青蛙,结果在他脑子里面找出一条一米多长的线虫,拿出来时,就连医生都吓了一大跳,这都是贪着“口味”吃出来的。
末学有个邻居,平时最讲究吃,几乎天天在外面吃馆子,而且还是重口味,“辣、咸、酒、荤”一样都不能少,每天都吃喝得满脸通红、青筋暴跳地回家。夫妻俩的脾气都很暴躁,稍有一点不如意,便大打出手,经常闹得左邻右舍鸡犬不宁。佛学要求禁五荤,就是怕众生内心躁动,乱了性情。
&“欲望”是魔!“口欲”同样是魔!虽说只是几顿饭菜,但在不知不觉的贪求中,你的执着心会越来越重,不能自己,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贪执”的习气。在“色、香、味”极度的快感和刺激中,渐渐迷失自己、沉沦自己!
其实美味并未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健康,反而病症更多,现在的“三高”症越来越多,很多都是吃出来的。餐馆越开越多,医院也越开越多,人们为了“三寸之舌”的口欲,无所顾忌,大吃特吃。很多人已经被口欲冲昏了头脑,根本不会去顾忌因果报应的可怕,胡吃海吃,不计后果。以前香港有个女人生前最喜欢吃大闸蟹,死后就现大闸蟹的形,死相非常难看可怕。
佛讲吃素,就是要众生少结怨,多生慈悲心、清净心。只有在清净、平等、慈悲中,我们的慧命才能和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其实“味、舌、尝”都是假的,都是虚妄不可得的!佛在《楞严经》开示说:“是故当知,味、舌与尝,俱无处所。即尝与味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我们千万不可被“舌味”的假相所骗,因为无尽的贪执,而落入痛苦的轮回啊!
&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人人都向往的。但我们不可执着这个身体,因为这个身体是我们暂用的,是假的。学佛是“借假修真”。
人身是修佛成佛的桥梁,此生能有人身报,是前世修来的,我们每天吃喝供养这个身体,不是为了享受的,而是要用这个身体更加精进地修行。“痛失人身,万劫不复”,此生此世再不脱离生死苦海,来世要想再得人身,想再听经闻法,万劫难求啊!
生活中有些人很注意保养爱惜自己的身体,天天吃补品。为了皮肤好,还会在身上抹上各种增白霜、抗皱霜。还有些人非常爱干净,一天要洗几个澡,她们认为自己的相貌和身体是世界上最美的。熟不知身体其实就是一个肮脏的臭皮囊,再美的美女,体内也装着屎尿。放屁、流汗、头发毛囊里长着各种寄生虫,生病时脓血污垢横流,死后更是只剩白骨腐臭。
佛在四念处里告诉我们要“观身不净”,就是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这个身体其实是很肮脏的,没有什么贪执留恋的。生命是个稍众即逝的过程,“生老病死”和“生、住、异、灭”是其自然规律。“人身本苦”,贪恋这个身体,只能让自己在娑婆世界越陷越深!
真正的智者,能够把这个“假身”运用得非常灵动,真正待到时机成熟的时刻,了生脱死就象换件衣服那样轻松随意,那时真正得大自在了。身心不空,业就不空!让我们好好感受“无身一身轻”的快乐,在菩提道上一路自在畅行!
社会不断变迁,我们的意念亦不断奔袭。满脑子的思想,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思绪就象一部飞转的机器,昼夜折磨着我们的身心。
&为了钱财,你满脑子设计着华丽的陷阱;为了名利,你绞尽脑汁、机关算尽!美体女色,令你神魂颠倒、意乱神迷!你的思维随着无欲六尘翻转不定,即便痛苦灾难不断降临,你模糊地思绪亦不能清晰!
你感受到了痛苦,却不知痛从何来!你感受到快乐,却执迷快乐会不变永恒!你情意绵绵,却不知情为何物!一会而,惊喜让你热血沸腾;一会而,忧伤又让你如入寒冰。你脆弱的思维,在混浊的风尘中不断招受着捶打,疲惫和艰辛写满了你的生命……
& 你应该学会放下,放下那难以理清的思绪,让漂浮不定的心情找回平静。
我们可以用清净的佛乐,来安抚疲怠的身心;学会在“头脑简单”中,寻找快乐的真谛!《心经》讲“无意识界”,就是要我们放下一切妄念,老实念佛!意不净,则心不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让我们把心念时时落在清净的阿弥陀佛佛号上,让“觉、正、净”分秒滋养我们的心田。彻底打破妄相,关闭六根,在极致的清净中,感受极乐圣境的妙乐!
6)明了发善心、行善行就是吃阳气,就是菩提大道!
行善就像把油放在壶里,造恶就像在壶里放石头
& 佛陀率领僧团居住在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位年轻人时常来听佛陀讲经说法。有一天,年轻人愁容满面,见到佛陀就泪水涟涟。
佛陀问他发生什么事?年轻人说:「我父亲生病过世了,我很难过!他是个很好的人,为什么无法活得长久呢?」
佛陀慈祥地说:「你不是时常来听经吗?」
年轻人说:「是啊!只要您在这里讲经,我都会来听。」
「既然如此,你应该听我说过生老病死、人生无常的道理。人来世间,岁数总是有限啊!」
「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并不觉得父亲已经年老了啊!」
佛陀解释:「生命的长短,不是以岁数而定,而是他在人间的缘有多长,生命就有多长。」
年轻人又问:「父亲舍此身后,是上天堂或下地狱?请您一定要为父亲加持,让他能够往生天堂,否则为人子的我会很不安!」
佛陀觉得此时说再多道理也没用,因为烦恼已占满年轻人的心:「难得你这么孝顺又有心,我答应为你父亲加持,但是你必须依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年轻人高兴地答应了。
佛陀请他去拿两个壶过来,其中一个壶灌满油,另一个壶则放一些石头:「来!现在我们去河边,你赶快去叫你的亲人及邻居一起过去。」
年轻人很高兴地召集亲友一起来到河边,依佛陀指示,将两个壶轻轻地放进河里,然后将壶打破。放石头的壶被打破后,石头随着壶的碎片沈下去;而放油的壶,虽然碎片下沉,油却浮上水面。
佛陀请年轻人和周围的人用虔诚的心来祈祷--让油下沉,石头上升。所有人面面相觑,觉得岂有此理?因为不论如何虔诚祈祷,也无法让石头浮上水面或让油沉下去。
见大家议论纷纷,佛陀微笑地说:「行善就像把油放在壶里,造恶就像在壶里放石头;当生命终了,善业会往上浮升,恶业则向下沉沦,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不是靠人加持就可以往生好的境界,就如同石头无法靠着祈祷而浮上水面。所以,人往生后何去何从,完全决定于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世间万物,起心动念以及言行举止都要从善去恶。」
揭秘行善能生发阳气的甚深之理
“是故,要当集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所以啊,应该发大悲心修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这样才能够脱离无边的苦海,露出真如本来的清净光明,“离彼无边客尘垢染,显现真如。”所以叫作客尘,这是中国文学加上去的。本性的光明是主体,外界的染污叫作客尘,靠修行才能把主体显示出来。
为什么一定要加工修善的,加工修坏的不可以吗?都是加工嘛!既然加工,用刀细切是功,拿斧头来乱砍也是功,为什么非要修一切善呢?那变成教条了嘛!硬性的规定,其理由没有说出来,何以修一切善会有这个加持修行的功能?
譬如我们中国文化有一句名言:“行善最乐”。“行善最乐”四个字,大家都知道,平常看了这四个字,大家不大在意,因为把它看成是一个传统式的教条条文,把它当做鼓励人家的话。其实不是的,人的心理非常怪,我们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心理会不安、不快乐,内心不对劲,这个不安不对劲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慢慢脸色神气都会变坏,精神弄走样了。假使你真正无条件绝对地行善,帮助人家,有利于人家,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乐。那个快乐,不是道理上讲得出来的。
所以,善的行为在中国医学上,或依阴阳家来说,是属于阳的光辉的一面,是开发性的,而恶的行为属于阴性的,它是收缩的、紧张的,会使自己起恐惧感、痛苦感。那么,这个善恶的行为在心理上的差别影响,心理的状况又影响了自己的生理,有这样的严重性。因此,真正修一切善,救助众生,人性的光辉自然发生,智慧便逐渐发起来了。一念善心起,智慧必然开展,甚至立刻就变。这就说明了一种唯心的功能,在善恶差别的作为上,它的作用是有这样大。
这个力量只能拿物理的道理作比方,而没有办法用物理学的方法去作说明。因为心的道理的微妙,不是观察物性那类方法所能界定的。这可由你自己去测验看,做一件真正的善事,自己内心有讲不出来的舒服,那一天觉也睡得特别地好,特别痛快。因此如果这样累积善行下去,那个自性的光明,你不要打坐,不要盘腿,都出来了。
盘腿打坐修禅定是消极的行为,不敢去为恶而已,还少积极的善行。所以,菩萨道是积极地行善,你不要打坐,禅定境界一样地到达喔!而且到达得很快。
《宗镜录略讲》
-------------
“善”是代表阳,所以我们中国讲修养“为善最乐”,那不是理论,是一个实际的事。人真正做了善事,会非常快乐。快乐不是高兴,高兴还不算快乐。因为“善”的思想代表阳,所以做善事,是阳机发动,阳气就充满,生机就充满。做坏事,忧愁苦怒代表阴,所以人在忧愁苦怒之中,或做恶事做得越多,阴气越来越重。普通一个看相的也看得出来。
《庄子諵譁》
-------------
人死后如要往生天界,非修功德善行不可;严格来讲,善行与禅定有关系。道家的观念以为善能生阳,恶能生阴。单以禅定来说,四禅八定就是由人升到天道的必经之路,三界天人表上已列得很清楚了。修定修到初禅,再配合十善业,可以升到某种天道,二禅以上亦然。
凡夫与外道,除了真正禅天的中心无法进去以外,严格讲起来,三界之中凡夫都能去得,都能往生。升天不一定靠禅定,升到天界的外围边区,是靠善心与德行。所以善人必定升天,不过很可能升在天的外围,外道也一样。因为一切外道与正道,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劝人向善,如果劝人为恶,那叫魔道,就不谈了。
这里讲四禅,为何只拿禅定来标榜,不拿善事作标榜呢?因为凡是人真心为善的,多半就是凡夫禅,心境上一定比较清净。照中国文化来讲,善心生阳;邪念是阴的,所以烦恼就来了。天人境界只拿禅定来比方,包括了善,而有些经典讲善道升天时,就不提禅定。
前天有个同学笔记上写:“法喜充满,喜也是妄念,是大妄念,大结使。既然是妄念,佛法为什么提倡喜呢?”因为喜的另一面,是阴的一面,就是烦恼。喜是阳面,有喜则阳气生。善能生阳,所以佛法的道理,取阳面的善念。总算有个同学提得出来这种问题。
喜乐也是妄念,不过喜乐是阳面,是善念之所生,善也是念,所以四禅八定的境界也是念。只要到达彻底的舍念清净——四禅,才算摆脱了念。
不论怎么说,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想成仙要修无数功德,无数善行才行。什么叫善行?以道家标准,一个人危急了,濒临死亡边缘时,把他救出来,起死回生,这样算是一件善行而已。以这个为标准,要满三千善行,数千功德,才够得上修天仙。其他儒家、佛家都是一样,佛家要求我们起心动念,内在的思想行为要转变。但据我所知,一个个的心行都没有丝毫动摇,太可怕了。为什么不能证果?是自己心理的结没有打开,八十八结使的结,根深蒂固。
如果大家在心行、行愿方面没有动摇,不要谈四禅八定,更不要想谈证果。老实说,一个人真做了一件善行,这一天盘个腿打坐看看,马上就不同,气脉马上就不一样,心境马上就扩大了,这个是绝对不能欺骗自己的事。不要说真正善的行为,或内在的善心,今天如果真把贪瞋痴慢疑这些毛病解决了一点,那个境界就不同一点。所以我们坐起来不能空,心境空了,就得找找看,看今天自己的病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今天上座不能空?你的心念在贪瞋痴慢疑当中,一定有个东西挂在那个地方。这是阿赖耶识的问题,不是第六意识的事情。如果没有检查这个,光是打打坐求一点空,求一点功夫,没有用的,奉劝你不要学道,你会把自己给害了的。
所以心行方面要特别注意,这也只是说行,还没有讲愿。至于发起救人救世之愿,能有一点行为为别人着想,处处能牺牲自己的人,在我看来,没有一个做得到,一点也做不到,所以要想证果,决无此事。
我们讲行愿方面,这个心理的“行”,要做到清静、做到空。要想得定,要想明心见性,应该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是不是有一丝毫的烦恼存在?如有烦恼存在就很严重了。
有一种烦恼是来自生理的,由生理不平衡所引起的,就是儒家所谓气质之性,所以修道要变化气脉,也就是要变化气质。气质是一个实在的问题,不是空洞的理论。
为什么修道的人功夫好了,气色会好、气脉会通?因为受心理行为的影响,气质在变化,每一个细胞都在变化,不是假的。所以烦恼能转成菩提,转成觉性,随时清明。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的人,随时在烦恼中,我们回转来检查,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有几秒钟身心都是愉快的?当然严格来讲,后天的愉快也属于烦恼之一。维摩经上讲:烦恼即菩提,就是说,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发现自己在烦恼中,这可不对,立刻警觉,这样一转,当下就是菩提。
但是,我们的烦恼不是菩提,因为我们不知不觉中,总是跟着烦恼在转。比如刚才一个同学在讲,打坐腿子发麻,生理不好,烦恼来了。这个烦恼最重要的一部分,当然是生理影响,所以生理完全转了,变成绝对的清净,修道的基础、定的基础才算有了。所以气脉对于这一方面很重要。
气脉又与心理行为有绝对的关系,你多行一点善,念头转善一点,虽然是消极的善,不是对人有利的行为,但是你能先去掉自己心中的烦恼,也算是自我本分的一点善,能够这样做到了一些,气脉就会转一分,你的定力自然就增加一分。所以,我们打坐为什么静不下来?检查起来就是因为烦恼。烦恼里头隐藏许许多多罪恶的种子,许多罪恶的因素,都是由“烦恼”而来。
假如我们转掉了烦恼这个东西,完全转清了,这个时候,心境会比较清明一点点,然后我们才能够检查自己念头的起灭。
比如我们坐在那里,觉得心境很清净,这是意识境界。但是你可知道,我们在清静这一刹那中间,隐藏了多少罪恶烦恼,能不能检查得出来?假定有人说大话:在这一念清静当中,我绝对没有一点烦恼,没有一点罪恶。那么这个人不要谈修行了,他根本就没有见地嘛!我们在这一念清净当中,烦恼与罪恶的根根,有八万四千之多,这是假定数目,比喻很多很多的意思。佛说: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因此就有八万四千方法,来对治这些烦恼。
《如何修证佛法》
-------------
平静的意境会随着生理的变化而变化,到时候,你又烦恼,你的佛法掉了。其实这个平静的意境,任何人突然间都会碰到。尤其是体力劳动者或是爱运动的入,在累到极点时随便坐在一块石头上喘口气,当下马上清净。所以,中国古人说:“劳者善心生”,一个人体能上的劳动很重要,一劳动善心就起来了,社会风气就可以得到改善。象现在生活在城市的人,营养吃得好、日子又安定,大家舒服得很,因此坏事就多了。
《宗镜录略讲》
-------------
左丘明的《国语》一书中,有一篇敬姜论劳逸,叙述鲁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对儿子的一番教训,政治思想非常高。她说人必须要接受劳苦的磨练:“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一个人环境好,什么都安逸,就非常容易堕落。民族、国家也是这样。所谓“忧患兴邦”,艰难困苦中的民族,往往是站得起来的。所以古代许多懂得为政的人,都善于运用“劳之”的原则,使得官吏、百姓没有机会耽于逸乐。“劳”包括了勤劳、劳动、运动许多意义。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人在辛劳困苦的时候,对人生的体会较多,良善的心性容易发挥出来。不过这是好的一面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有把这个原则反用了的,就是不使人太过安逸,尽量使他劳苦,永远不能安逸下来,没有机会思想,也不敢思想,这就是用反的一面。
所以同样一个学问,正反两面如何去用,在乎个人的道德。这个“劳”同时也包括自己。在个人修养中,一个领导人宁可有困难时自己先来,有劳苦的事自己先做;绝不能自己坐着享受,有困难都让别人去。这样永远带不好人,尤其带部队,打起仗来,就看得更明显。
《论语别裁》
-------------
一个人做善人,极力作善事,善行到了,儒家《大学》“止于至善”的人,他念头也清了,所以“为善最乐”,做善事到了极点,不要修定,念头清了。如果没有悟道,有时候也生这种天人。你要注意哦,所以善法是非常可贵的哦。学佛的人光想学佛,心性、性情一切没有转变,善法功德没有建立,休谈了。你以为光打坐就行了,不行的啊!
《唯识与中观》
-------------
魔也好,鬼也好,都是怕善人的,做了善事,你的阳刚之气就大了。我有个老朋友,专去传说中闹鬼的地方,甚至还烧香请鬼现身给他看一看,可是这一辈子就没碰见过鬼。因为他的阳气太强,是常常行善之故。你行恶,阴气就重,那魔就会被你所吸引。一个不打牌的人会有人常来兜他打牌吗?这个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在找趣味相投的。
中国有句老话:“为善最乐”,这是真的,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纯粹劝人的话。你可以就这个行为体会一下,我自己的体验是如此,你真做了一件善事,帮了人家解决了一件大事,那真舒服。这个道理是什么?善行是喜的,恶行是忧的。喜的东西是阳性的,忧愁的东西是阴性的。
真做了好事,不只是精神上会感到非常愉快,身体都会舒服的。就有那么大的功效。所以我常说学佛的人还不如学童子军,童子军的教育要日行一善,善行不论大小。可是学佛的人恐怕十天都做不到一善,尽管满口佛话,人家碰他一下就气死了。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佛告诉我们,忏悔要去除切断憎爱嫉妒谄曲这些心理,把内心洗刷干净,这才是忏悔。并不是跑到佛堂哭一场,就是忏悔了。哭是情绪的发泄,哭过以后,心情很平静,那是哭累了,别的事情想不起来了。你不要以为在佛(或是上帝)前一跪,一哭,忏悔之后觉得好安详啊!得到上帝的灵感啊!得到菩萨的加庇啊!那是累啦!不是佛菩萨的感应。不信,再过几个钟头,吃饱了,体力足了,他的脾气又来啦!注意!什么是真忏悔要搞清楚。
忏悔之后,内心洗刷干净之后,再来修止、修观、修禅那,“求胜上心”。但是,我们一般人相反,不求忏悔,就想修止、修观、修禅那;结果,越修,心越乱,止也止不了,静也静不下。先求忏悔,内心纯善,到了善的境界,中国人讲“为善最乐”,心理产生喜悦,生理发起轻安,再来求定,那就容易了。
《圆觉经略说》
-------------
随便毁坏哪一点净戒,随便毁坏任何一点善行,就会使你昏沉。善的心理行为与生理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古今中外一切宗教都赞钦善行呢?善能生阳,阳气就来了,所以为善最乐。
这不只是教育上的话,因为阳气来了人也会快乐,如果都是阴气,就烦恼忧虑了。阴者就是五阴、五盖,所以任随哪一种善行被破坏,都容易落入昏沉,头脑就昏聩了。譬如杀了人的,最后都被抓住了,因他东逃西逃,头脑昏聩就被抓住了。因果也是这个道理。
7)、化烦恼为菩提
〔法〕一行禅师 &
&&当我们深入地观察一朵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完全是由如阳光、雨水、土壤、肥料、空气以及时间等非花的因素构成。如果我们继续深入观察,我们还会发现,这朵花正在逐渐演变成肥料。假如我们不曾观察到这一点,那么,当这朵花开始衰败时,我们会很伤心。与此同时,当我们深入地观察肥料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也正在演变成花朵。于是我们领悟到
,花朵与肥料是互即互入的,它们相互依赖。故而一位好的园丁不会蔑视肥料,因为他懂得如何将肥料变成金盏、玫瑰,以及其它许多各种各样的花儿。
当我们深入地观察自己时,我们会既看到“花朵”,也看到“垃圾”。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愤怒、憎恨、沮丧、种族岐视以及其它许多各种各样的“垃圾”。但不必害怕。象一位园
丁懂得如何将肥料变成花朵一样,我们也可以学习将愤怒、沮丧、种族岐视等等转化为理解与爱的艺术。这,就是禅的工作。
根据佛教心理学,我们的心被分成两部分,就象一所两层结构的房子。地上是起居室,我们把它叫做“意识”;下面是地下室,我们把它叫做“藏识”。藏识中,我们所曾做过、经历过或察觉到的所有事情,都以“种子”或“胶片”的形式储存起来了。我们的地下室是一个
档案馆,人们能够想象得到的每一种“电影”,都被装到录像带里,储存起来。当它们从地下室被翻上来的时候,我们就坐在楼上起居室里的一把椅子上,观看着这些“电影”。
某些特别题材的“电影”,诸如愤怒、恐惧或绝望,似乎有自动从地下室上来的能力。它们推开起居室的门,不管我们是否选择了它们,就自动地跳进我们的录像机里。当上述一切发
生的时候,我们感到深受的打击。除了老老实实地看着它们以外,我们别无选择。幸亏每部
“电影”都有一定的长度,当它结束了时候,就返回地下室去了。但是每次我们都不得不把
它重看一遍,而且由于它在档案架上占了一个较有优势的位子,所以我们知道,很快它就会又上来。有时是某种外界刺激引发了我们的“电视屏幕”放“电影”,比如某人说了伤害我们感情的话等等。我们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去看这些“电影”,而它们中的很多东西却正在毁灭我们。因此,学会扼制它们,对我们进入清明的存在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教科书将“心”描述成一片原野,一片可以播撒一切种子的土地--痛苦、幸福、欢
乐、悲伤、恐惧、愤怒,还有希望。“藏识”依然被描述成一间“储藏室”,内中贮满了我们所有的种子。一颗种子在我们的意识中每出现一次,它返回“储藏室”的时候,力量就
增强一次。我们的生活质量就取决于我们藏识中的种子的质量。
我们也许已经习惯了愤怒、悲伤和恐惧的种子在我们的意识中频频现行,而欢乐、幸福和宁静的种子却难得抽枝发芽。练习觉照的意思就是当每颗种子从“储藏室”上来的时候,都要能觉知它,并尝试尽可能地给那些好的种子浇水,这样,它们就会变得越来越有力量。当我们对宁静优美的事物保持觉照的时候,我们就是在给我们内心宁静和美的种子浇水,而我们的心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我们给一颗种子浇水的时间的长短,决定了那颗种子的势力之强弱。例如,假设我们站在一棵树前面,全神贯注地呼吸五分钟,我们心中幸福的种子就会得到五分钟的浇灌,它们就会变得更强壮。与此同时,在这五分钟里,其它的种子,如恐惧和烦恼,就得不到浇灌。我们必须每天这样练习。任何在我们的意识中现行的种子返回藏识时,力量都会变得更强大。如果我们细心地浇灌那些好的种子,我们可以相信,我们的藏识就会相应地做好自我调整工作。
我们的身体有一种“自疗”的功能,每次我们割伤了手指,我们会仔细地清洗伤口,然后把治疗的工作扔给我们的身体来做。几小时或一天之内,伤口就愈合了。同样地,我们的心也有一种自我调节功能。假设你在大街上遇见一个二十
年前认识的人,你想不起他的名字了。因为这么长时间里,有关他的种子一直没有机会上升到你的表层意识中来,所以在你的记忆中,它的力量就变得非常微弱。回家的路上,你在自己的“地下室”里四处搜寻他名字的种子
,但是找不到。最后你思索得太狠了,头痛起来,就不再去想它,而是去听一首磁带或唱片上的优美音乐了。然后你享受了一顿美味的晚餐,晚上睡得很好。早上,当你刷牙的时候,他的名字突然跳了出来:“哦,对了!这就是他的名字!”这个例子说明,夜里当你的意识停
止搜索的时候,藏识却在继续工作,早上它就把结果提示给你了。
自我调节有多种途径。当我们愤怒、悲痛或绝望时,我们只需专注地呼吸,并好好地觉照这股愤怒、悲痛或绝望的情绪就够了,然后我们就把自我调节的工作扔给藏识去做。但是,并
不仅仅靠体会烦恼,我们的情绪就能平复,实际上,如果我们没有做好觉照的准备而去体会烦恼的话,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所以第一步我们要使自己变得强有力起来,而要达到这个
目的,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体味欢乐和宁静了。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可是由于我们过去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事物上而无法体会它们。
如果我们努力一下,注意呼吸,去感受好的事物,自我调节就会变得容易些了。我们中的许多人,心中充塞着如此多的烦恼,以致我们去碰碰一朵花或握握一个小孩儿的手,都成了一
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一定要付出努力,使自己养成体会健康、美好事物的习惯。这就是我们帮助藏识做好自我调节工作的方法。如果我们去体会我们内心和周围宁静、健康的事物
,我们就是在帮助藏识做转化的工作。我们把自己交付给树木、飞鸟和可爱的孩子,让它们来净化我们。否则,我们就只能淹没在烦恼中难以自拔了。
我们的藏识中有一颗很棒的种子--觉照的种子,当它现前时,我们就能够明了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果我们安祥、愉快地行走,而且自己知道在安祥、愉快地行走,那么我们当下就在觉照。对于我们的转化和自我调节工作来说,觉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它的种子长期以来被埋在层层遗忘与重重烦恼之下,不见天日。我们很少意识到,我们有眼睛,能清楚地看世界,我们的心脏和肝脏机能正常,我们没有牙病……如此等等。我们生活在遗忘里,向外四处寻觅幸福,却忽略和压抑了那些本已存在于我们内心和周围的可贵的幸福因素。如果我们注意呼吸,意识到树的存在,它是如此地生机盎然,清新优美,那么,我们觉照的种子就会得到浇灌,变得越来越强壮。当我们最初开始练习时,我们的觉照能力会很弱,象一只十五瓦的灯泡。但是,只要我们一注意呼吸,它就开始变得强壮起来。这样练习数周后,它就会变得象一只一百瓦的灯泡一样亮了。觉照的灯高悬着,我们就能发现和体会到我们身心内外的许多美好事物,而且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就是在给心中安宁、欢乐和幸福的种子浇水,与此同时,我们也就避免了给烦恼种子浇水。
当我们开始着手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们心中的烦恼种子是相当强壮的。因为无始以来,我们每天给它浇水。我们的嗔恚种子得到爱人或孩子们的浇灌;由于他们自己烦恼,他们就只懂得给他们的烦恼种子浇水。当那些烦恼种子很强壮的时候,即使我们没有邀请它们从地下室上来,它们也会自己推开门,强行闯入起居室。它们进来时候,是令人极其不快的。我们可以试着压制它们,使它们滞留在地下室里,但是因为我们已经给它们浇了那么多水,它们已经是足够强壮以致于没有邀请也能浮到心的表层中来。
我们中的许多人感到一种不停地做事的需要--听单放机,看电视,读书,浏览杂志,打电
话……。我们想使自己在起居室里保持忙碌的状态,这样就可以避免正视地下室里的种种焦虑与烦恼了。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观察我们邀进起居室里来的这些“客人”的本性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它们中的许多“客人”同样携带着毒素,这些毒素就与此刻我们正竭力回避
的地下室里的不良种子的毒素一样。因此,尽管我们防止了地下室里的不良种子上来,我们却仍然在给其它的不良种子浇水,而使不良种子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起来。更有甚者,我们中的某些人,为了回避正视自己的真正问题,而去做社会工作或环保工作。
为了使自己保持愉快,我们需要给心中的觉照种子浇水。觉照是开悟的种子,警觉的种子,理解的种子,关心的种子,同情的种子,解脱的种子,转化的种子,自我调节的种子。如果我们练习觉照,我们就会体会到我们生命中身心内外清新欢快的一面,这一面,当我们生活在遗忘中时,是无法感受到的。觉照使我们的眼睛、心脏、没有牙病、明月、树林等事物变得更加明晰、更加美丽。如果我们在觉照的心态下去感受这些美好事物,它们将会绽放出全部光华。当我们在觉照的心态下去感受烦恼时,我们将能转化它。当一个婴儿在卧室哭喊的时候,母亲会立刻跑进来将
他温柔地抱在怀里。因为母亲是爱和温柔的化身。当她这样做的时候,爱和温柔就浸润了婴儿的身心,几分钟后,婴儿大概就会停止哭喊了。觉照就是一位母亲,每次当你的烦恼开始哭叫时,她就会细心照看它。
当烦恼逗留在地下室时,你可以通过常常提起觉照的念头,使自己享受到生命中许多清新健康事物的滋味。而当烦恼上来时,我可以关掉单放机,合上书,打开起居室的门,让它进来。你可以对它微笑,用你现在已变得强有力的觉照来拥抱它。再比如,如果恐惧想上来,你不要回避。用你的觉照温和地问侯它:“恐惧,老朋友,我认出你了。”如果你害怕自己的恐惧,它就会将你淹没;但是如果你平静地邀它上来,在觉照的心态下对它微笑,它就会丧失一部分力量。如果你一直坚持给觉照的种子浇水,那么数周之后,你就会变得有足够的力量邀请它随时上来,而且你将能够让觉照来拥抱它。这或许是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但是在觉照的心态下,至少你是安全的。
如果你以觉照拥抱一个小烦恼,只要吸进来、呼出去,向它微笑,那么几分钟后,它就会被转化掉了。但是如果你有块垒于胸,烦恼深重,那么我们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当你以觉照来拥抱它的同时,还要练习会禅和行禅,那么迟早它会被转化消释掉的。如果你通过练习提高
了觉照的质量,转化过程就会更快一些。当觉照拥抱烦恼的时候,它就已经开始渗透和转化它了,就如阳光照在一个蓓蕾上,并渗入进去使其绽放一样。当觉照掠过某种美好的事物时
,它便会尽展风华;当它触到某种令人烦恼的事物时,它会转变它、净化它。
加快转化过程的另一个方法是深入观察。当我们深入观察一朵花时,我们会看到是非花的因素使它成了一朵花--云朵、大地、园丁、土壤。当我们深入地观察我们的烦恼时,我们会看到,我们的烦恼不仅仅来源于自身。有许多烦恼的种子是由我们的祖辈、父母、社会传递
给我们的。我们不能不认识清楚这一点。一个在梅村习禅的男孩告诉了我下面这个故事:当他十一岁时,他对他父亲极其不满。每次他摔倒了,伤着了自己,他父亲都会大怒,冲他大
喊大叫。男孩发誓:他长大以后,一定不这样干。可是几年前,他的小妹妹同其他的孩子嬉耍时从秋千上掉了下来,磕破了膝盖,在流血,男孩却很恼怒,他想冲她大吼:“蠢货!
怎么搞的?!”但他控制住了自己。因为他过去一直在练习觉照,他懂得如何如实观照自己的嗔怒,于是他没有吼叫。
一些当时在场的成年人帮忙料理了他妹妹,给她清洗伤口,缠上绷带,于是他慢慢地走开了,同时练习深入观察。突然间,他清清楚楚地看见他就象他自己的父亲。他意识到,如果他不采取行动来对治自己的嗔恚,他就会把它遗传给自己的孩子们。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觉悟。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也许他的父亲正象他一样,也曾是一个受害者,他的嗔恚种子或许是由祖父母遗传下来的。因为练习在觉照的心态下深入观察,他当时就将恼怒转化成了菩提。事后他去到父亲那儿,告诉父亲,因为现在自己理解他了,所以也就能真正地爱他了。
当我们被惹火了时,我们会粗暴地呵斥孩子,如此一来我们就是在给他心中的烦恼种子浇水了;当他反击时,他又是在给我们心中的烦恼种子浇水。这样地活着,我们的烦恼会逐步升
级和加重。在觉照的心态下,平静地呼吸,我们可以练习深入观照我们内心深上的各种烦恼,当我们这样做了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理解了我们的祖辈、我们的文化以及我们的社会。当我们看到了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带着慈爱与悲悯,无怨言地返回人群,服务大众了。由于我们的觉悟,我们获得了真正的安宁与和谐。当人我之间的矛盾消失时,你自己内心的冲突也就消失了。一箭双雕--如果你将树枝折断,两只鸟儿就会都飞走了。所以首先照看好自己,通过练习觉照和修慈悲观来协调好自己心中的各种矛盾因素,然后借助理解与爱来和他人和睦相处--即使他们本身缺乏对人事物的理解。
烦恼的种子总是试图浮现出来。如果我们压抑它们,我们的心就会因郁滞不畅而生病。练习觉照可以使我们获得力量,打开起居室的门,让烦恼上来。每当用觉照照住烦恼时,它就会失去一部分力量,之后当它回到藏识时,它就变得更加微弱了。当它再次上来时,如果我们的心处在觉照的状态,就象一位母亲问候她的孩子一样欢迎它,它就会再次被削弱,回到地下室时,它就变得愈加微弱了。以这种方法,我们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循环,于是开始感觉好多了。如果我们体内血液循环正常,我们就会感觉良好;如果我们的精神能量能在藏识
与意识之间正常循环,那么我们也会拥有良好的感觉。如果我们有觉照,并以觉照来拥抱烦恼、转化烦恼,那么我们就毋需害怕它了。
我们的心就是我们种子的全体、我们电影的全部内容。如果好的种子强壮,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的幸福。禅定可以促使觉照的种子生长壮大,就如同在我们心中点燃了一盏灯。如果我们练习以觉照的心态来生活,我们会时时记得去浇灌欢乐的种子,将烦恼悲伤的种子转化成理解与悲悯,此时慈悲的花朵就会在我们的心中绽放。
Teachings on Love
《你可以,愛:慈悲喜捨的修行》
⊙摘錄自: 《你可以,愛。》自序/一行禪師 著
有些人不敢去愛,因為愛曾使他們受苦。
佛陀的教導說,有一種愛,不但不會使我們受苦,
也不會使我們所愛的人受苦。
那種愛是由四元素組成的:慈、悲、喜、捨。
在培育這四物質過程中,
愛,會每天不斷地昇華,為我們、我們周遭的人,
帶來可觀的喜悅和快樂。
我們都有能力去愛、去感到快樂。
我們不需要成佛和證阿羅漢以後,才開始那麼樣地去愛。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
我的更多文章:
( 16:53:13)( 16:07:34)( 15:34:14)( 17:22:29)( 08:08:26)( 10:03:40)( 10:33:05)( 09:31:53)( 10:11:02)( 17:20:5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个字网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