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时间和敖包有什么区别

全宁敖包山与玉龙的传说(上)
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民间传说认为山川大地江河湖海等万物皆有灵气。
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城的西侧有一座敖包山,民间传说这座敖包山与“中华第一龙”和“华夏第一龙”有一定渊源,这座敖包山是一座神山、灵山。
夏月的一天,有朋自南方来,席间聊天儿,侃大山,谈起翁牛特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为朋友讲了一段儿时的记忆——敖包山的传说。我的儿童时期总是天真烂漫,儿时听说的事容易记忆。这些,大都是我儿童时代所闻。
一、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南华蛮子到乌丹来蹩宝。他在乌丹转悠了好几天,也没有发现什么宝物,但是,他却看出了乌丹城西侧的敖包山有风水。他便到敖包山上去转,他在这座山上转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他有些懊丧,准备返回驻地。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在残砖碎瓦的缝隙中有一小块儿镜子,他猫下腰捡起这块儿小镜子左看右看、翻过来掉过去的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名堂,他就想把这块儿小镜子扔掉,就在他要扔掉镜子的时候,他又把这块儿镜子放到眼前,透过镜子向远处看,这时候,奇迹发生了!他眼前原本的地形地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番景象。向山的南边看有一对金鸡金鸭;向山的北面看有一群人在劳作;向山的西面看尽是五颜六色的光芒闪烁;向山的东面看,有一条巨龙,在沙海中起伏翻腾,祥云笼罩,瑞气千条,紫气徐来;向山的下面看,只见山的下面是一片汪洋大海,万顷碧波,地、海、天相连,这敖包山下面的水太多了!看得出来,如果这些水从地下涌出来,地上的一切都将被淹没,什么也剩不下……。这个南华蛮子被看到的这些景象惊呆了,这是什么镜子啊?这不是普通镜子啊!这是一块儿天体透视宝镜?这块儿镜子是个宝物啊!通过这个镜片能看到人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这个南华蛮子得到了这个宝镜兴奋异常,他首先来到了南边的鸭鸡山,蹩走了几枚金鸡蛋,但是,他没有找到金鸡和金鸭,这金鸡和金鸭也就没有被他蹩走,人们至今也不知道金鸡和金鸭的下落。后来这个南华蛮子又到了什么地方和又蹩走了什么宝物人们也不得而知,但是人们听说了乌丹西敖包山底下是一片汪洋大海,这个传说后来越传越神,什么…敖包山神…神与恶魔之战……龙与恶魔之战……人对龙的崇拜……
青泉山、清泉寺、花脸和尚、乌丹公主等许多离奇的故事。小时侯听了这些离奇的故事,遥望着乌丹城西面的山峰,特别是在傍晚的时候,向乌丹西面的大山眺望,山峰从南至北连绵不断,在空间和空气的作用下,山是洼蓝洼蓝的,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二、说说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在蒙语中是“堆子”的意思。《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九》云:“鄂博随在皆有……其形圆,其顶尖,颠立方角蒙经旗,其上下则埋哈达一方,粮食五种,银数钱,每年必一祭。”《蒙古吉林风土记》云:“垒石象山冢,悬帛以致祷,报赛则植木表,谓之‘鄂博’,过者无敢犯。”。
敖包,最初的作用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到指示道路、辨别方向和行政区划的作用。,茫茫草原,辽阔无边,天地相连,方向不好辨别,道路难以辩认,边界容易模糊,于是人们就,。在《大清会事例》、《理藩院.疆理》中记载:“游牧交界之处,无山河又为识别者,以石志,名曰:‘鄂博’。”“鄂博”即后来的“敖包”。“敖包”后来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方观承《从军杂记》云:“峰岭高处,积乱石成冢,名鄂博,谓神所栖……”纪昀《乌鲁木齐杂记》云:“鄂博者,累碎石为蕞以祀神……”敖包成为蒙古人顶礼膜拜的圣地。清人祁韵士有诗云:“告虔祝庇雪和风,石畔施舍庙祀同。塞远天空望无际,行人膜拜过残丛。”
古代的人类,不明白风雨雷电、地震山洪等自然现象的道理,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神圣而不可抗拒的,逐渐形成了对自然的原始崇拜。北方少数民族的先人在自然崇拜的影响下,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有灵魂,就是每一个山水草木都有一个神灵在主导,人类的幸福与灾难也要受到这些神灵的影响,人们有意识的向这些神灵祈祷,希望得到这些神灵的珂护,使人畜两旺,水草丰美,无灾无难,安居乐业。人们每年定时的去固定的地点祭祀这些神灵“敖包”渐渐地形成了。“敖包”后来不断被神化,随着“敖包”的神化过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祭祀敖包的活动,祭敖包成为蒙古民族的三大传统庆典活动之一(庙会、那达慕、祭敖包)。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认为高大雄伟的山上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所以,蒙古族在建造敖包时多选择在山峰的最高处、丘陵顶端、沙丘最高点、古树下、河边水边湖边的高地等高燥明快处,在这些地方建造敖包,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并祈求得到神灵保佑。
如果你旅行在内蒙古的草原上,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山顶或丘陵上有一处处用石块垒起来的石堆,有的大石堆周围还围有一些小石堆,这就是蒙古族的敖包。
在古代蒙古人的心目中,敖包象征神灵,外出远行,遇敖包必下马参拜,祈祷平安,并随手拣石添上。即使远来的客人到了敖包前,一般也都要按照蒙古族习俗顺时针绕敖包三周,同时心中许愿,并在敖包上添加石块以祈求心愿得偿。
每一个敖包都有一个名称,其名称主要以所在的山名、地名或村屯名而定。
敖包的样子各地区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在结构上大体一样,即在圆坛之上,积石为台,台基上面分成大、中、小三层重叠成圆锥体,高约几米至十几米,顶端围有柳条圈,上插有,此谓神树,神树上插上五颜六色的神幡。敖包内有的放置五谷,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神像或佛经,顶端竖一根长杆,上面插经幡,弓箭等物。
敖包种类繁多。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成年人祭祀的敖包、专供男人祭祀的敖包、专供女人祭祀的敖包、地区性集会的敖包、盟级敖包(楚古拉干敖包)、旗级敖包(和硕敖包)、苏木级敖包(苏木敖包)、归一屯所有或归数屯所有乃至归一家私有的敖包等。
从敖包的组成数目上看,有的是单独的一个敖包,有的则是敖包群。有的7个敖包并列,中间大的为主体,两旁各陪3个;有的1个大敖包居中,东、西、南`北各陪衬3个小敖包;有的在大敖包两侧一字型各陪建6个小敖包,成为13个敖包群。
三、敖包祭祀
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
祭敖包一般认为起缘于古代的祭圣山。据《》记载:成吉思汗在早期被蔑尔乞特人追赶时,藏在不罕山里,蔑尔乞特人绕山三圈没有发现成吉思汗。蔑尔乞特人远去,成吉思汗说:“不罕山掩护了我,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天祭祀,每日祝祷,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说完,即“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椎膺,对日九拜,酒奠而祷。”,曾制典,封建皇帝与蒙古诸王,每年必须致祭。由于有的地方没有山或离山较远,人们就“垒石像山,视之为神”(《蒙古风记》)。
敖包中最初祭祀的是自然的神灵,后来包括了祖先的神灵,到后来又包括了其他宗教的神灵,如佛祖菩萨等。敖包名副其实地成为神灵栖息的场所,敖包成为某一区域、某一氏族,某一苏木、某一家庭的保护神。
敖包被神化以后,敖包有了广泛的代表性,有的敖包代表山神,有的敖包代表水神,有的敖包代表龙神,有的敖包代表庙神,有的敖包代表祖先等等,敖包的不同,代表的神灵不同,但是一个敖包并不是代表一个神灵,是代表多个神灵的,祭敖包是对综合神灵的祭祀。
在古代,祭敖包程序比较简单,先由萨满宣布地方、村落的保护神,选择某一座山或者丘陵、沙丘等的高点,作为这些保护神的所在地。人们就在这个地方用土或石头建成堆子,举行简单的祭拜仪式,就算建成了敖包。祭敖包时由萨满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每年的固定时间,由本辖区的居民或者立敖包的辖区、家族、家庭来祭祀地方神,祈祷牲畜发展,人丁兴旺。礼毕,人们围坐在一起,喝马奶酒、吃羊肉、奶食等,并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文体活动。元代后祭敖包又增添了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等内容。
祭祀敖包的时间一般在农历的五月至七月。这个季节的草原,白云在蓝天上飘荡,绿色的地毯悄然飘落到草原上。大地绿了,草原绿了,也绿了牧民心中的希望。草原上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的花儿开放,新生的牛犊儿羊羔儿在草原上撒欢、追逐、跳跃、嬉戏,姑娘的歌声在草原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牛羊成群,膘肥体壮。这是牧民最快乐的季节,也是牧民的丰收季节,这个季节,满载着牧民们金色的希望。
祭祀敖包的日子到了,牧民们穿起鲜艳的民族服装,带着上等的牛羊骆驼,带着肥的流油的手把肉,带着新鲜的羊肉,带着鲜奶、马奶酒、奶茶,带着黄油、奶豆腐、炒米,带着饼干、肉干、哈达,带着比赛的快马,摔跤的健儿把武士服披挂,清晨从自己的驻地出发,有的赶着牛羊,有的骑着马,有的骑着骆驼,有的坐着勒勒车,有的干脆步行,兴高采烈的去参加敖包盛会。
祭祀敖包时,先在敖包上插一些树枝或纸旗,献上和,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最后参加祭祀仪式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降福,保佑人畜两旺,并将带来的牛奶、酒、奶油、点心、糖块等祭品撒向敖包,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将带来的石头添加在敖包上,并用柳条、哈达、彩旗等将敖包装饰一新。
祭祀的仪式主要有四种:血祭、洒祭、火祭、玉祭。血祭是把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以为牛、羊是天地所赐,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洒祭是把鲜奶、奶油、奶酒洒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笼,将煮熟的羊肉丸子、肉块投入其中,人们向火叩拜,火烧得越旺越好。玉祭是古代人们以最心爱的当供品祭祀。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对天地神的虔诚崇拜,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不论哪种祭法,都要请喇嘛数人焚香点火,诵经念咒,求神保佑。祭祀活动之后,还要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开怀畅饮,尽兴狂欢。期间老人们给畜群洒注。青年男女往往借此时机,交接攀谈,登山游玩,谈情说爱,约定终身。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游客如果亲手为敖包垒一块石头上去,并顺时针绕其三圈,可祈求神灵保佑,一生不迷失方向。
祭拜敖包的人默默地祈祷:祭拜你,生育我的草原;祭拜你,养育我的大地;祭拜你,呵护草原的神灵,我们永远真诚的祭拜你。祭拜祖宗的神灵,请永远珂护草原的儿女。祭拜天神保佑草原风调雨顾;祭拜地神保佑畜群兴旺、五谷丰收;祭拜人神保佑家庭幸福、国泰民安
……。总之吧,祭拜敖包的人,你如果有什么心愿都可以在祭拜敖包的时候默默地祭拜祈祷,祈求神灵保佑心愿成真。
四、祭敖包之意义
祭敖包是蒙古族的一个缩影、一种表现形式,它包含着许多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对于、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发掘、抢救和保护祭敖包,对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批准,“祭敖包”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翁牛特历史上较早的敖包祭
蒙古族较早的敖包祭(祭天、祭山神)约形成于成吉思汗时期,兴盛在元代,清代逐渐完善。翁牛特旗较早祭祀的敖包是乌丹的西敖包山,叫做“全宁敖包”。当时的乌丹西敖包山,不但是翁牛特旗较早祭祀的敖包,而且它也是翁牛特旗历史上祭祀规格最高的敖包,当时乌丹西敖包山是鲁王全宁路的敖包,属于省一级的敖包。
元代时,乌丹城是全宁路(省级)的首府驻地。全宁路的首府城址——全宁城,也叫鲁王城,在今翁牛特旗乌丹镇老城区,当地俗称“乌丹古城”。城址在新建的全宁路东,少郎河环其前,黄龙岗屏其后,东临草原,西界清泉山东侧山脚延伸的平原,这里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清泉山南北两条河流在全宁城西南角汇流成为少郎河,使全宁城形成山拱水绕之势。如今的乌丹仍然是翁牛特旗政府的驻地,地理位置处于赤峰市的中部,是赤峰市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
经考古学家对全宁古城遗迹的考证,古城呈正方形,边长1000米,周长4公里,北至乌丹一中北墙,南抵今向阳街南侧,东到原旗粮油加工厂胡同,西达今同心路西侧。乌丹古城,在辽代时叫丰州,金代时称全州,元代成宗大德年间,这里成为弘吉刺部的藩府。
弘吉剌部是一个古老的蒙古部落,是元朝的显赫功臣,世代与蒙古成吉思汗家族联姻,蒙古大汗窝阔台曾正式下旨:“弘吉剌氏生女世代以为后,生男世尚公主”。在元朝时期,有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皇后孛儿贴等18位皇后、皇妃和蛮子台、雕阿不剌等16位驸马出自弘吉剌部。最初弘吉剌部的游牧地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根河、得尔布尔河、额尔古纳河流域,后因将这一地区分封给了成吉思汗之弟拙赤哈撒尔,所以对弘吉剌部领地另行分封。重封后的弘吉剌部领主被封为世袭的鲁王,属于诸王之列,鲁王的藩府是应昌和全宁二城。应昌城建于至元七年(1270年),是鲁王的驻夏之地,全宁城建于元贞元年(1295年),是鲁王的驻冬之地。全宁城墙外侧有护城河。城内曾发掘出很多元代珍贵文物,有釉黑红玉壶、春壶及青花、黑花、三彩和“内府”瓷瓶等。城西北还曾出土“重建全宁路记”双龙戏珠碑首。城南约20公里的梧桐花镇国公府,保存有元代著名大臣张应瑞墓地;城北4公里梵宗寺附近有“大元进义副尉永平路乐亭县达鲁花赤”和“札孙思”墓地;城西北15公里牌楼沟门有张氏族人张丑闾墓。
除了弘吉剌部落封建领主在自己领地所建的统治机构外,元朝又在弘吉剌部领地内建立了行政机构,将应昌府和全宁府升格为路(路相当于现在的省),路设有达鲁花赤(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省长)、总管、同知等官职,受中央政府和鲁王的节制。
乌丹现在的西敖包山就是当时鲁王祭天和祭拜山神的圣地,每年的五月十三日,是鲁王祭天和祭拜山神的吉日。届时,全宁路下辖的达鲁花赤(相当于省长)、各路府县的达鲁花赤、总管、同知、王傅(鲁王的丞相)、诸王、附马、台吉、各路府县的官吏和平民百姓都要到“全宁敖包”去祭敖包,行祭天之礼和祈求山神保佑地方的风调雨顺和平平安安。乌丹的西敖包山成为当时元代全宁路的守护神,祭祀场面十分盛大。
六、敖包山诞生的神话
那么敖包山有什么神奇的来历吗?有啊!你看翁牛特旗的地理位置是处于中国北方内蒙古高原东部边缘,西界内蒙古高原,北界大兴安岭,南界燕山山脉余脉,东临东北平原西部边缘。形成了三面依山、一面俯视平原的地势。东部的平原是西辽河的两个支流西拉沐沦河与老哈河在流经科尔沁沙地时冲击形成的平原。山地与平原的分界点是乌丹城西的清泉山,清泉山以西是燕山山脉与大兴安岭结合部的丘陵山区,清泉山以东是科尔沁沙地连接着的松辽平原,敖包山坐落在清泉山的怀抱中,其岩石质地与清泉山有天壤之别,山体形成的时间要比清泉山晚许多,敖包山处于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结合部,其地理位置十分显赫,其重要作用自然蕴含其中。
你如果登临勃隆克或响水等山峰腑翰科尔沁沙地,一个一个的沙丘,一湾湾的丘间湖水,一垅一垅的沙岗,一弯弯的丘间草甸,搓衣板样的迎风沙坡,悬挂在高耸沙丘顶上的瀑布沙面,连绵变幻的沙丘就像大海翻滚着的波涛,惊涛骇浪般的涌向天边,这就是神奇的科尔沁沙地。这些沙地的成因是由内陆断陷盆地于6500万年前以来堆积的大量松散沙质沉积物而形成。地球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它历经了若干世代的陆海沧桑巨变。约在1.35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那时候的地球,浅海覆盖着大部分陆地,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北输送,为极地带来温暖。这些浅海同时也使得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得温和,当时海平面的高度要比今天高出100—200米,古代的科尔沁沙地也被海水覆盖着,是一个茫茫的大海,这个海可以叫作——科尔沁海。这个海在地球自传、潮汐海水冲刷、陆地降雨洪水冲击的长期作用下,使科尔沁海这个海底不断有直径2毫米以下的松散岩系沉积。你去过海边的沙滩吗?海边的沙滩就是沙漠的一个缩影,沙漠的成因与现在海边沙滩的成因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形成的时间地点不同而已。这个科尔沁海的海底在远古的时代沉积了多达70-200余米厚的松散岩系,成为科尔沁沙地的物质基础。
据说在一万年前科尔沁沙地还是一个烟波浩淼的大海,在海中间及边缘有山岛耸峙,后来海水逐渐下降,地表逐渐上升,大约到了距今八千年左右,海水渐渐退去,海底开始露出水面,原来海底沉积的松散岩系大部裸露,这些松散岩系在风力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沙漠地貌。但是直到八千年前,翁牛特旗境内的科尔沁沙地尚没有发现人类居住的痕迹,或者说当时在科尔沁沙地中居住的人极少。当时在科尔沁沙地的西南、西边和西北都已经有了人类的居住。“上窑”就坐落在科尔沁沙地的西北,是一万年以前人类活动的遗迹;距今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坐落在科尔沁沙地的西南;距今五千年的“富河文化”遗址坐落在科尔沁沙地的西北。距今约六千—七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就分布在科尔沁沙地的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和北边。
地球在新构造运动时期发生了剧烈的造山运动,地震和火山集中发生在地球板块的边界和地壳活动断裂带上,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加利福尼亚断裂带、中国郯[t&n]庐断裂带等。由于西拉沐沦河是一个地质断裂带,属于西辽河断裂带,受郯庐断裂带影响,新构造运动时期地貌变化大,直到距今八千年前后,仍有地震和火山的强烈活动,有一定规模的造山运动。据地质学家研究,地球的造山运动总是伴随随着降水增多,天空中弥漫着带电子粒子和宇宙尘,阳光被遮挡,气温下降,降雨量大增,阴雨天气时断时续,雨雪一下就是几个月,这样的气候一直持续了若干年。翁牛特的大地,包括现在赤峰市以及当时红山部落的范围,进入了一个相当长的多雨时期。科尔沁沙地变成了一个水乡泽国,到处是一片汪洋。老哈河与西拉沐沦河交错滚动,强烈地冲刷着科尔沁沙地,主河道不断地变换位置,在沿河两岸的沙地上冲击出了广袤的沙质平原,在这些沙质平原上,沼泽遍布,到处是一片汪洋,这里就是《山海经》中所说的古代中国北方的大泽。
科尔沁沙地直到八千年前仍然是一个大泽,水灾经常发生,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但是,这样的状况注定不会持续太久,一个奇迹就要发生了,八千年以前的一天,随着大地的一阵颤抖,在翁牛特的清泉山下,一个新的山峰从地壳下喷发而出,全宁敖包山诞生了!特别重要的是,在全宁敖包山诞生的同时,三个敖包山神也同时诞生,一个主山神和两个副山神,这三个山神永生永世的守护着全宁敖包山、呵护着当地的百姓。
这个神话传说来源于中国北方民族的萨满教,萨满教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早在母系社会就已经存在了。萨满,也可音译为“珊蛮”“嚓玛”等。原词含有:智者、晓彻、探究等意,后逐渐演变为萨满教巫师的专称,也被理解为这些氏族中萨满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萨满被称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他们与其他宗教神职人员最大的不同是能够以个人的躯体作为人与鬼神之间实现信息勾通的媒介。作为这种媒介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神灵为主体,通过萨满的、击鼓、歌唱来完成精神世界对神灵的邀请或引诱,使神灵以所谓“附体”的方式附着在萨满体内,并通过萨满的躯体完成与凡人的交流;二是以萨满为主体,同样通过舞蹈、击鼓、歌唱来作到“灵魂出壳”,以此在精神世界里上天入地,使萨满的灵魂能够脱离现实世界去同神灵交往。萨满通过
“下神”、“抬神”或“通神”的方式(学术领域则称为“萨满昏迷术”或“萨满催眠术”),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
萨满从事的宗教被称为“萨满教”,它是原生性宗教,是人类在原始社会阶段自发产生的。其信仰主要是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以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相结合为最显著的特征,有时也吸纳有其他宗教的神灵。萨满教的基本特点是没有宗派、教祖或祖坛、没有具体教义、崇拜多种神灵、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没有集中固定的庙宇教堂、没有专门的神职人员。
中国北方民族在古代信仰萨满教,相信“长生天”是主宰一切的最高神,人的一切都是由“长生天的意志”安排的。萨满教认为,苍天为父,大地为母,天和地是浑然一体的,天赋予人以生命,地赋予人以形体,尊称天为“慈悲仁爱的父亲”,尊称大地为“乐善慈爱的母亲”。《元史》卷72有关于祭天习俗的记载:“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衣冠尚质,祭器尚纯,帝后亲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古远,报本反始,出于自然,而非强为之也。”萨满教认为,天上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云雾霜雪,地上的山水草木、人兽畜禽等万物都有万死不灭的灵魂。
“长生天”责成乌丹西敖包山的山神管理敖包山地海中的水,传说可以影响方圆1000华里内的气候、影响农牧业的丰欠。“长生天”也是自然力量的象征,所以中国北方民族爱护草原,保护草原,与草原上的动物和谐相处。德国费尔巴哈说过:“动物是人不可缺少的必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对人类来说,就是神。”这也是对神的一种自然理解和对自然的一种神化。
在乌丹西敖包山的神话传说中,神灵的存在及其作用,就体现了人与动物相和谐、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乌丹西敖包山诞生后,由于有山神的砢护,地方上有了保护神。地方上的各种灾危,不管有没有人们去祭拜或祈求,只要是山神份内的事、山神能够解决的事,山神们都会认真的及时地去办理,起到保佑一方水土的作用。但是,山神也不是万能的,碰到山神们力所不能及的事,山神们也无力企及,只有望而生叹。
当时,地方上最大的危害就是洪涝。敖包山诞生以后代表着一个地震活动期的到来,地壳在西拉沐沦河断裂带的周边不断有岩浆涌出、地貌变迁现象时有发生,大气也随之发生反常现象,阴雨天气增多,降雨量超常规增加,这一现象实际在敖包山诞生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敖包山诞生以后这一现象有增无减,由于长期的阴霾降雨,西辽河上游,红山部落,发生了几千年不遇的洪水,洪水卷走了牲畜、粮食、财产和村庄,地表被洪水猛烈切割,良田被冲毁,森林被冲垮,到处是沟壑纵横,乱石排滩,极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西辽河上游面貌全非,人们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两河流域(西拉沐沦河、老哈河)下游的科尔沁沙地平原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草原淹没了,农田淹没了,村庄淹没了,牲畜、粮食、财产被洪水淹没和冲走,人们大多被溺死,侥幸逃生的人无家可归,走投无路,痛苦到了极点。人们万般无奈,唯一的希望就是向神灵祈求、向天神祷告,祈求神灵帮助解除洪涝之苦,还给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人们虔诚的祈求感动了长生天,长生天派敖包山神到北海去请北海龙王帮助解除红山部落人的苦难。
七、北海龙王与敖包山神
很久以前,共工撞毁不周山放出了黑龙,后来被女娲斩了。然后是帮轩辕黄帝讨伐蚩尤的应龙等等。在古代的神话中,龙或作为开天辟地的创生神,与齐名;龙帮助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龙协助夏禹治理洪水,为千秋万代造福。龙的神话传说与民族起源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华各民族都有关于龙的传说,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得到过龙的赐福,所以中华民族自诩为“龙的传人”。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之一(龙、、、),《》中的“龙王品”,列有以地理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有以海洋方位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时,诏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大观二年(1108)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清二年(1863)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记有: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在《》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润、北海敖顺,称为。敖顺,在北海主管水事,统领水族神仙,是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
传说敖包山神遵从长生天之命,驾起祥云不一时来到北海,降落云头,站立北海岸边,呼唤北海夜叉禀报北海龙王有红山部落敖包山神求见。不一时北海夜叉回复请敖包山神觐见,敖包山神随北海夜叉到北海龙宫见到北海龙王,把受长生天派遣,红山部落发生特大洪水的情况如实向北海龙王讲述一番。
听后轻掂慢捋龙髯一算,说到:“有‘恶魔’作孽!传龙宫户簿司查找根源”。户簿司查找簿册后,禀报龙王:“随西辽河上游地壳的运动,北海中和天上有几个未成正果不务正业的恶魔逃逸,现正在红山部落掀动恶风邪雨,兴风作浪,残害生灵,给当地造成深重灾难,请龙王定夺”。听后略一沉思,说到:“大太子北辰,二太子天枢,三太子玄武听令!”三位太子应声出班,一字排开站在龙宫殿前。道:“本王派遣你们兄弟三个,前去红山部落,处理恶魔逃逸事件,另外派遣神仙五名,协助三位太子随时听用,必保善事圆满完成,使当地恢复安宁、恢复生态。”这另外调遣的五位神仙分别是神牛一头、神蛙一只、神龟一个、神蝉一只和神猴一个,五位神仙也应声站立在龙宫殿前待命。
敖包山神看到如此调兵遣将,心中十分感激,忙屈体向深深稽首九拜,说到:“多谢慈悲,如果真能制伏恶魔,我将转告红山部落,使其永世祭拜龙王”。道:“不言谢,职责而已。各位太子,此一去恶魔定会猖狂挣扎,自有一番恶战,你们要把握时机,协同敖包山神、协同当地官民,制伏恶魔,收敛恶水,还当地朗朗乾坤,昭昭日月,不要伤及平民百姓,不得有误!”说至此,又将大太子叫到近前,赐给大太子定海神针一枚、锦囊一只,并对大太子悄声耳语:“如此这般……早日回令。”说至此,不再言语,闭目养神。
按下此事慢表,先把派遣的五位神仙交代一番。这五位神仙,各有来头,履历不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庙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