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安葬在哪里诗集有哪些 手机上哪里可以看到

汪国真:我的诗歌就是经典|汪国真|诗歌_凤凰文化
汪国真:我的诗歌就是经典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汪国真,久违了人人争读、争说、争论他诗歌的上个世纪90年代已然远去,然而,无论你是否喜欢,汪国真一直在,不经意走过任何书店,他的诗集永远在卖。27日,在南京举办的第四届&童声里的中国&rd
汪国真,久违了人人争读、争说、争论他诗歌的上个世纪90年代已然远去,然而,无论你是否喜欢,汪国真一直在,不经意走过任何书店,他的诗集永远在卖。27日,在南京举办的第四届&童声里的中国&启动仪式上,汪国真以诗人、作曲家身份出现。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他说,&在时间面前,我特别自信&。 &我的音乐是可以催人泪下的& 名人坊:在音乐活动的专家名单里看到你,让人意外。做音乐多久了? 汪国真:差不多10年了。上个世纪90年代我写诗成名,后来开始学书法,也渐渐被社会承认。我的书法石刻在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九华山、山西晋祠等风景名胜地都有。书法被接受之后,我觉得我还能做其他事情。我从小喜欢音乐,自认为对音乐是比较有感觉的。我创作的第一首歌&黄河千岛湖&,大家都说好听,这提起了我对音乐的兴趣。 歌手白雪录我作曲的苏轼《但愿人长久》,唱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哭得唱不下去了,只好重新录音。中国歌舞剧院的歌手雷洋唱我的《分别别多久》,第一次边弹边唱时就哭了。日,我在北京音乐厅做过&唱响古诗词汪国真作品音乐会&。投资人为什么给我办音乐会?也是因为曾经听过我的两首歌,流泪了,然后觉得,这么好的音乐应该让更多人知道。从歌手那里,我知道,我的音乐是可以催人泪下的。我有了信心。 名人坊:你怎么学作曲呢? 汪国真:我小时候学过手风琴,吹过笛子,有点音乐的基础。准备从事音乐之后,买了很多作曲方面的书。我长期写诗,在韵律和节奏方面有感觉,因此产生旋律不是很难。我要学的是技术,如何把旋律变成拍子、谱子。为了旋律的准确,我40多岁开始学钢琴。目前,我的创作加起来有四五百首了,主要是古诗词歌曲,大概有400首。我把小学课本的古诗词全部作曲了,一共80首,专辑将于今年8月由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 名人坊:你对自己的音乐作品怎么评价? 汪国真:再过10年,有可能,我的音乐作品的影响力会超过诗歌。 &我的诗歌就是经典& 名人坊:上个世纪90年代,你如日中天。但是,也有很多批评。 汪国真:我不管对方的批评动机,但我想他们的批评可能跟我的文化积淀不深有关系。我后来写书画,做音乐,除了是对兴趣顺其自然,也是想让自己厚重。 名人坊:你觉得你的诗歌最适合什么读者群? 汪国真:青年。从1990年成名以来,我的诗被连续盗版22年。可以说,中国诗人中,我是唯一被盗版22年的。 名人坊:为什么盗你的版?也许有很多诗人比你优秀。 汪国真:一个诗人的价值,是由历史和时间确定的,评论家说的没用。 名人坊: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现在你怎么评价自己的诗? 汪国真:我对自己诗歌的生命力很有自信,不仅是过去,现在更自信。自信的理由,就是连续被盗版22年。如果没有生命力,没有艺术魅力,一个人的诗歌被盗版20多年,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名人坊:假如在今天这个时代出现,汪国真也许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汪国真:不见得。我1990年成名前,很多人用手抄本传我的诗。这是完全来自民间的热情。1990年以后,我一直在收集我的盗版书,已经上百版本。为什么选择你来盗版,说明你有读者,能盗版22年,就有可能盗版44年。 名人坊:正版方面的情况呢?你有新诗出版吗? 汪国真:一直都有,2011年我就出版了4本新书,内容是新旧夹杂,都是出版社主动找我的。作家出版社说我一直是畅销书。诗人出诗集,自费的居多,而我每本都有版税。什么叫经典,就是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不会被时间埋没。 名人坊:按照你的标准,你的诗歌是经典吗? 汪国真:我觉得是。 &我不会把人生耗费在摩擦中& 名人坊:从写诗到书画再到音乐,你做了很多事,你觉得汪国真到底是什么? 汪国真:我是一个把爱好做成事业的人。这些都不是刻意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算当年最热闹的&汪国真现象&,也不是我刻意的。 名人坊:你只是存在在那里,声音是别人的。 汪国真:我就是喜爱诗歌,成就我的是读者,他们的力量是巨大的。22年,时间给我发了最宝贵的奖牌。这个奖牌,没有潜规则,没有暗箱操作,没有宣传炒作。所以,在时间面前我很自信。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年的时候,我被很多权威媒体评为60年代表人物,我很惊讶。 名人坊:是因为你比所有的诗人都写得好吗? 汪国真:我觉得这个评选是按影响力,按对时代产生的推动力而确定的。 名人坊:你喜欢的诗人有谁? 汪国真:我主要受古诗词影响大。现当代诗人,坦率地说,对我影响不大。国外的,普希金、拜伦对我影响很大。拜伦的《给托马斯&穆尔》:爱我的/我报以叹息/恨我的/我置之一笑&&我写过一首相似的《只要明天还在》:只要青春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我写过:假如你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语言虽然不一样,但是,价值取向和风格是一样的,他们对我影响很深。 名人坊: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你写的诗一样吗? 汪国真:我是选择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的。我觉得,悲观沮丧于事无助、于己无益,比较代表我的是我曾写过的诗句: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怎样对我。 名人坊:出大名之后,遇到过挫折吗? 汪国真:总的来说没有太大的挫折。但,按说也有一些,因为那时候批我很厉害。 名人坊:那些批评对你有困扰吗? 汪国真:没有太大的困扰。我的性格,属于表面文静而内在越挫越奋。我知道什么有益什么无益。我从来不写文章去批驳他们,我从来不说,我觉得这无益。我选择自强。 名人坊:能在那么大的声浪中HOLD住不出来说话,不是每个人能做到。 汪国真:我是没说话,但我也说了我用书法、绘画、音乐在说话。我不想把人生耗费在摩擦中,浪费在批评和反批评之中。最好的回答是用成就。争议之后,我的诗歌从2000年开始大量选入课本,这也是回答。不用我来回答,时间已经给批评以最好的回答。
[责任编辑:杜鑫茂]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210540
播放数:195646
播放数:133725
播放数:2254745
48小时点击排行蒋介石死后宋美龄难掩悲痛 认为“他好像是在旅行”
来源:凤凰网历史
  1975年初,蒋介石的健康每况愈下,不过这一次没有缓过来。在蒋介石临终之际,美龄发布了一个奇怪的、散漫的、充满愤怒的宣言,这个宣言长达32页,使用文言和朦胧的词语攻击美国。宣言中,宋美龄声称,美国已“萎靡不振”,其国际威望不断下降。她首先批判了美国缓和与北京关系的政策,但后来只是莫名其妙地谩骂一切:从美国的年轻一代吸食大麻和违禁药品,到年轻男性留着时尚的长发,再到波士顿的种族对立和福利欺诈。“伟大的美国梦变成什么样子?优雅地消磨时间,庄重地看待事物,刚毅、机智、慷慨的精神和礼仪——当我在美国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这些就是美国梦的精髓。”她抱怨道,“美国在1942年和1943年发生了什么,它的力量、爱国主义和感染力怎么了?”这好像是她指责美国没有帮助她的丈夫反攻大陆。  随着死亡慢慢临近,蒋介石把他的妻子和大儿子叫到床边,要求他们手牵着手,向他保证,他们会好好相处就像母亲和亲生儿子那样。日午夜,蒋介石死于心脏病突发,享年89岁。这天是清明节,中国人祭祖的传统节日。  这个消息在岛内传出后,就像是“强烈的情感地震”,一位台北哀悼者这样对比利·格雷厄姆形容。美国驻台北工作人员准备对华盛顿发五个字电报:“花生已种下。”但他们认为伦纳德“大使”不会允许他们这么做,虽然他们是在开玩笑。
...分享至:
(1)(0)(0)(0)相关搜索:..蒋介石死后宋美龄难掩悲痛 认为“他好像是在旅行”
来源:凤凰网历史
  4月16日,葬礼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内举行。所有的“外交使团”都三人一组走上前对着蒋介石石像行鞠躬礼。蒋介石最喜欢的书都放在他的棺材内:《圣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唐代诗集和《荒漠甘泉》。蒋经国和蒋纬国陪伴在宋美龄身边,在盖棺一刹那,蒋夫人忍不住失声痛哭。她戴着墨镜,脸色显得苍白疲倦。蒋经国也失声痛哭。棺材被百合和白色的菊花包围着。蒋介石的牧师周联华宣读了第23章圣经诗篇,儿童唱诗班演唱了《上帝召唤你》。  由黄色和白色的菊花覆盖的灵车,开向蒋介石的避暑胜地慈湖。全岛默哀一分钟。行进在温暖湿润的春天里的送葬队伍长达40英里,众人边走边唱着挽歌。路边的桌子上摆满的熏香、水果、鲜花和蜡烛,它们按照中国的传统堆叠着。成千上万的人们排队站在路边。蒋夫人后来写道,“他们中许多人无法抑制心中的悲痛,以至于我的心也随他们而去了。我的悲伤在他们的悲痛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蒋夫人以为,匍匐在地的人们是因为敬爱他们的领袖而哀悼,但是他们情感流露并非为了哀悼独裁者,而是因为他们返回大陆的梦想就此破灭。  蒋介石的遗体被埋葬在一座树木繁茂的山坡上一个正方形红砖别墅的庭院中央。他选择这个地方,因为它提醒他祖籍在哪里,将来回归大陆了,他希望能迁葬回老家。
...分享至:
(1)(0)(0)(0)相关搜索:..冰心赞美宋美龄--百度百家
冰心赞美宋美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摘要 : 谢冰心与宋美龄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威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MA)的校友,通过这样的一层关系,冰心、吴文藻夫妇抗战期间一度受到国民政府的提拔重用。1948年前后,旅居日本的冰心投桃报李,把“集各种各样的特点于一身”的赞美之辞,奉献给当年的第一夫人宋美龄。
(照片为宋美龄、宋蔼龄、蒋介石、宋庆龄重庆合影)
冰心赞美宋美龄
谢冰心与宋美龄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威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MA)的校友,通过这样的一层关系,冰心、吴文藻夫妇抗战期间一度受到国民政府的提拔重用。1948年前后,旅居日本的冰心投桃报李,把“集各种各样的特点于一身”的赞美之辞,奉献给当年的第一夫人宋美龄。
冰心原名谢婉莹,日出生于当时还叫闽侯县的福州市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她的祖父谢銮恩是位私塾先生,与著名教育家严复和著名文学家林纾是同乡好友。她的父亲谢葆璋在17岁时,随严复到位于天津紫竹林的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895年参加过甲午海战。冰心出生时,谢葆璋已经是海圻号巡洋舰的副舰长。
1921年暑假,冰心从华北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毕业,升入由该校与北京汇文大学、通州协和大学合并而成的燕京大学,在读期间她到一位牧师家里受洗归主,成为一名宣传博爱福音的基督徒。1923年,冰心得到燕京大学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学院的奖学金,同年8月17日,她与来自清华学堂和燕京大学的余上沅、吴文藻、许地山、梁实秋、顾一樵等100多人,由上海乘坐约克逊号邮船赴美留学。此时的冰心已经相继出版诗集《繁星》和小说集《超人》,离开北京之前的日,她还协助《晨报副镌》开辟“儿童世界”栏目,并于7月25日发表《寄小读者·通讯一》。
抗战爆发后,冰心一家辗转来到云南昆明。为躲避日军飞机的轰炸,冰心随后又带着子女迁居于昆明郊外的呈贡县,并且一度在当地的师范学校担任义务教师。吴文藻一个人留在城里,利用英国庚款为云南大学创办社会学系。1940年夏天,宋美龄以校友名义邀请冰心、吴文藻夫妇到重庆参加抗战工作,冰心夫妇的家庭命运和政治地位,由此得到提升和改善。据冰心1947年4月发表在日本《主妇之友》杂志的《我所见到的蒋夫人》介绍,“1924年,我在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留学时,我的美国老师们经常自豪地和我说,本校有一位中国学生,即1917年毕业的宋美龄小姐,她非常聪明、漂亮。我回国后,1927年宋小姐与蒋介石结婚。我经常在新闻、杂志上拜见夫人的照片与讲话,但始终没有机会和她见面。”
在这篇文章中,冰心翔实记录了自己与宋美龄的三次会见,地点都是蒋介石与宋美龄设在重庆郊外的黄山(又称汪山)官邸。
从重庆至黄山,先得坐小汽艇过长江,之后坐轿子登山,由宋美龄的秘书钱用和女士全程陪同。这是冰心与宋美龄的第一次会面,开始她们用汉语交谈,当谈到美国母校时,两个人情不自禁地说起英语,“和中文相比,夫人好像更能轻松地用英语交谈”。宋美龄给冰心留下了美好印象:“在我至今为止见到的妇女中,确实从未有过像夫人那样敏锐聪颖的人。她身材苗条、精神饱满,特别是那双澄清的眼睛非常美丽。宋美龄并不是一个政治的符号,一个令人生厌的达官贵妇,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是一个极有中国传统美德又受西方现代文明熏陶、善于交际的夫人。”
她们在一起吃了午饭,宋美龄亲自烧咖啡,请冰心吃她自己做的点心。这次会谈的主要议题,是宋美龄正式邀请冰心到重庆工作,她认为冰心应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指导青年,不能再闲居在昆明郊外的小城市里了。冰心虽然认为“即使住在昆明郊外的小城市,也不能说就不能抗战了”,她还是答应将认真考虑宋美龄的该项邀请。
三天后,宋美龄派人向冰心询问答案。冰心二上黄山,当面向宋美龄讲述自己到重庆工作的实际困难:孩子小、搬家难、身体不太好、办公室坐不长、丈夫正在云南进行农村社会的调查研究,所以她只好决定“和原先一样住在云南,然后做点事……”
宋美龄当场表示可以帮助解决交通问题,重庆也需要像吴文藻这样做研究的教授,至于工作是暂时的还长期的,以后再商量,“归根结底还是希望你们两位能来”。这次上黄山,冰心得以与蒋介石夫妇一起品茶,蒋介石“态度非常和蔼,……最显眼的是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曲线分明的嘴形”。
第三次上黄山时,冰心与吴文藻同行,并且与“蒋委员长夫妇”共进午餐。回到昆明之后,冰心、吴文藻稍作安排,便开始抗战期间的第三次搬家。1940年11月,夫妇二人与三个孩子还有保姆富奶奶,乘坐飞机直飞重庆,包括冰心睡惯的一张席梦思大床垫在内的所有行李家具,由一辆大卡车拉走。一家人到达重庆时,教育部政务次长顾毓琇、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室参事蒲薛凤,以吴文藻的清华留美同学身份到机场迎接。冰心一家临时居住在顾毓琇的“嘉庐”,吴文藻随后出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室参事,冰心出任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简称“妇指会”)的文化事业组组长。
伴随着政治地位的提升,吴文藻的学术参与度和学术影响力,由国内拓展到国际社会。1943年初,他参加中国访问印度教育代表团,着重考察了印度的民族问题和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问题。同年六月,他又参加西北建设考察团,主要负责新疆地区的民族问题调查。1944年底他到美国参加战时太平洋学会,讨论各盟国战后对日处理方案。会后还访问了哈佛、耶鲁、芝加哥、普林斯顿各大学的研究中心,深入了解美国学界战时和战后的研究动态,从而得知“行为科学”的研究,已经从“社会关系学”发展到以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相互结合的综合性研究阶段。
1946年初,吴文藻的清华同学朱世明将军出任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约请吴文藻担任该团的政治组长,兼任盟国对日委员会中国代表顾问。同年11月,吴文藻回国把冰心和小女儿吴青接到东京。日,冰心从日本东京回国,给宋美龄带回日本《妇人公论》编辑部的约稿信函,其中写道:“阁下曾在本刊(昭和十二年五月号)上,提倡过依靠妇女之手维持国际和平,不幸的是却发生了与日本妇女意愿相违背的残酷战争。今天由于日中妇女合作的心愿,必须确立真正的和平,请您再一次把玉稿赠予日本妇女。”
冰心回国后要求会面,宋美龄很快便安排接见。同年七月,冰心在南京参加第四届国民参政会期间,收到宋美龄写给日本《妇人公论》的亲笔信。冰心将此信带到日本,《妇人公论》1947年9月号采用《赠日本女性》的大标题,刊登了宋美龄的中文原信、日文译文和大幅照片,并且在加写编者按的同时配套刊登了冰心关于宋美龄的第二篇介绍文章《最近的宋美龄女士》。
1948年1月,日本《淑女》杂志在第1卷第1号隆重刊登冰心的谈话录《闻名于世的女杰o我眼中的宋美龄女士》,并且在编者按语中专门介绍说:“我们从来日的谢冰心女士那儿得知了举世闻名的宋美龄女士的近况。谢冰心女士是宋美龄女士最好的朋友。”
冰心的这篇谈话录,是她专门赞美歌颂宋美龄的第三篇文章,其中以生动活泼的口吻高调赞美了第一夫人宋美龄:“女士为主席做口译、笔译、写稿件、接待客人,这些在家在外始终都是一样的。即使说女士一天的生活全是按主席的政治事务计划而展开的也不为过。女士有时是主席的顾问,有时是翻译,有时是秘书,有时是老师。对主席来说,女士就像自己的眼睛和手一样不可或缺。”
在冰心眼里,宋美龄是个大忙人,尽管她把自己与蒋介石的政治活动捆绑在一起,但是,她还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另外一些事情,譬如对中国空军的鼎力扶持,对美国代表及军事高参的关系协调,对战争孤儿的慈善抚养,组织妇女团体对于伤残士兵的酬劳慰问等等。宋美龄以其女性的温柔委婉与外交才能,书写着一页页历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繁忙的生活并没有影响到她审美品味,她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不失其高尚优雅,她待人的态度总是那样活泼温和,她的言谈举止总是得体大方,她的衣着从不华丽,一年四季的色彩却又搭配得恰到好处。除了骑马之外,她一般情况都穿中国服装。“女士对色彩的协调搭配无与伦比。曾经在访美期间,女士登上了让美国女性惊欢的有名的《Vogue》杂志的封面。……并不仅限哪种颜色,宋女士能根据季节、天气等不同情况,自由、大胆地搭配各种颜色,尽显其美。”
有一次,美国女记者访问宋美龄时表示:“您是我最崇拜的女英雄。”宋美龄却微微一笑:“我不是故事里所出现的那种女英雄。我只是一个女人,一个普通的平凡的女人。”冰心在叙述这些生活细节的同时,画龙点睛地贡献了她自己的高调赞美:“是的,夫人是集各种各样的特点于一身的女人。她喜欢整洁,衣服的颜色总是那么地协调。她喜欢整齐、清洁,亲手插桌上的花。她喜欢孩子并且喜欢干厨房的家务。她还喜欢文学和艺术。这一切使两个人的家庭生活美好而充实。”
关于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基督徒式的模范婚姻,冰心介绍说:“只有主席出席国会的时候,两人才不在一起。其余的时间都形影不离。读书时一起,休息时也在一起,有主席的地方就有女士的姿容,有女士的地方就有主席的身影。……对主席来说,中国和夫人是独一无二的爱的对象、尊敬的对象。这充分说明中国和宋美龄对中国来说是不可分割的。‘中美号’里整齐地放着两张夫妻的床。它们友好可爱地并排着。当飞机飞行时,应该来到两张床上的主人必到无疑。”
据冰心研究专家、福州冰心文学馆馆长王炳根在《尘封的美文》中介绍,晚年冰心一直在遮蔽隐瞒自己与宋美龄及蒋介石之间曾经有过的亲密关系。冰心去世之后的1999年冬天,他听说天津有一位废品收购者手上有冰心资料,便和冰心女婿陈恕专程探访。在冰心“文革”时期写下的交代材料所开列的作品目录中,他们意外发现了冰心发表于日本《妇人公论》1947年9月号的《最近的宋美龄女士》的线索,从而揭开了在日本寻找冰心赞美歌颂宋美龄的三篇佚文的序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阅读(656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588)
阅读(1306)
阅读(9826)
阅读(3069)
阅读(1128)
热门文章HOT NEWS
这轮牛市是市场力量启动的,作为证券市场的监管者,证监会不能把金...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美龄哪里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