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有哪些,写下征夫

请欣赏&&&唐朝诗人写新疆&&&著名画家画唐诗
&&&&&&&像唐诗一样生活:中国人心灵栖居的诗意追寻&&&&&
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好比你作谁家的子女,由不得自己。等你知道是谁家的子女时,已经无法选择。因此选择你愿意生活的朝代,只是臆想的游戏。把戏虚妄,但也不乏臆想者。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喜欢生活在九世纪唐代的新疆北部,而写了《蒙元入侵前夜中国日常生活》的法国汉学家谢和耐则愿投生在九百多年前的南宋临安城。汤因比的理由不明,不好妄揣;而谢和耐说他喜欢南宋临安日常生活的细节,看来他是把学问做到了热爱的程度,这也是西人,尤其是法国人不少史学著作有趣好看的原因吧。
美国汉学家谢弗《撒马尔罕的金桃》是部专写唐代外来文明的书,指涉到不少稀奇古怪的动物、器皿、香料、药物、宝石、食物,包括各色外国人等,应有尽有。唐代的有容乃大,开放杂芜,各路人马杀向中土,纷集长安,或啸聚酩酊,或赏月细品,诗人们当然不会闲着。从李白的胡姬劝酒,到李贺想像奇特的琥珀,天下物事,山川河流,秦楼楚馆,怨妇征夫,宫禁重帏,迎来送往,春花秋月,家国之痛等,没有不可以拿来当作唐诗的材料。唐诗多采妙曼的基础由此而来。
漫长的中国,苦难无边,十几个朝代下来,我真还没挑中哪个朝代值得活。少数有趣的人物,掩覆不住大多数市井细民的苦痛,所以我还是寄望于将来吧。如果不得不选,那么唐朝还是个不坏的选择。因为在我看来,与其说唐朝是个好的朝代,还不如说它是个有点意思的朝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多灾多难的不幸国度,人民几千来的铁幕生活,于精神之猛锐,生活之精致,固有绝大之伤。幸好上天不弃吾土吾民,在瓦砾石缝中,不独在心灵上有宋词的入心、元曲的安身,更有唐诗的长久慰藉,来帮我们寻得生趣,真算老天有眼。
请欣赏当代著名画家谢振瓯作的唐诗画意
&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风花雪月的新疆&
风花雪月的新疆&
在绚丽多彩的唐诗里,不乏诗情画意中风花雪月的新疆赞歌。
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白的一首《关山月》,诗中形象描绘了新疆穿越崇山峻岭的浩浩长风,以及天山云海间的皎洁明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不愧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仅仅20个汉字凝就四句精辟的天山风月经典,把广袤新疆大地的山之峻拔、月之明朗、云之奇幻与风之浩荡,活灵活现展现在我们眼前。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丽景象
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晚度天山有怀京邑》,更有另一番浪漫主义的想象。“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诗中诗人将天山的云比拟上林苑的叶,天山的雪宛若长安御宫城楼下的花,以天山、物华、上苑、雪、花等物象,形象地勾勒出天山的云与月。
描写天山雪最经典的莫过于著名边塞诗人曾参的《白雪歌》。“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形象生动地将西域大地皑皑白雪覆盖的玉树琼枝,形象比喻为千树万树盛放的梨花满枝,成为描写冬雪绝世经典的千古名句,被古今广为流传吟诵,更成为写雪状物的典范名句被引用。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新疆雪野美景
&&&&&&&&&&&&&&&&&&&&&&
&保家卫国&&
思乡戍边的新疆&
&在唐诗中,亦出现很多书写边关将士守卫边疆,屯垦卫国的诗作。李颀的《古从军行》中“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即描写了交河城(今吐鲁番交河故城)的将士们白日登上高高的山门巡视烽火信号,傍晚夕阳下牵着马匹去交河边饮马,几许苍凉的诗意跃然纸上。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最早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9至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元末察合台时期,吐鲁番一带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终于被弃。
至今城内的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道等建筑物保存较好,是目前世界上保护得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
1961年,交河故城被1961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如今,交河故城依然静静地伫立在这片土地上,它最重要的意义是见证了两千多年前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往来,见证了交河故城历史上隶属中央军政管辖的不可抹杀的一段历史。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中的唐代吐鲁番交河故城
李白的“戌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则表现了戍边卫士在寂寥的城楼岗哨上,天色渐晚,思念故土无奈叹息的怅惘之情。
岑参的《题铁门关》更为形象:“铁门关西涯,极目少行客,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桥跨千韧危,路盘量崖窄。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其中的铁门关即今天库尔勒北哈满沟孔雀河入谷处。我想凡现今驱车前往南疆途径铁门关的人们,若见此诗题壁,相信也会禁不住发思古之幽情。
昔日铁门关今天巍然屹立,向世人庄严昭告:这里,曾是唐代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区域!
&“铁门关西涯,极目少行客,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诗中的今日铁门关
&&&&&&&&&&&&&&&&
千年丝路& 渊源流长的新疆
在《山海经。穆天子传》里曾记述周穆王驾乘八骏,前往天山瑶池拜见西域一方的始祖领袖西王母的故事。李商隐的《瑶池
》再现了这个美丽的传说:“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远古的神话的西王母和平治理一域的风采远胜于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如今的天池已成为享誉中外的风景名胜区,颇为风趣的是,“天镜神池”边的一棵古榆已演绎为王母娘娘的定海神针。
这段远古美丽的传说,无论于古于今,都使得天池成为承载了西域自古各民族互动交流、和平友好往来的美好祈愿。“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诗中的瑶池即今日的天山天池,如画风景每年引得游人如织纷至沓来。
黄沙漫野& 风吼震天的新疆&
边塞诗人曾参可谓唐代新疆的“文化代言人”,在其雄浑壮丽的笔下,西域呈现出万千风貌。在其《走马川行》里,“平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
寥寥数句,即形象刻画了新疆的奇绝的天象风物。
新疆著名的风区当属达坂城风区。达坂城,古时称之为“白水镇”。这里每年大风日,平均有151天之多,平均风速6.1米/秒,瞬间最大风速为40米/秒,最高风力12级。兰新铁路此段时常发生火车被大风掀翻事故,当地民谣这样说:“达坂城、老风口、大风小风天天有,小风刮歪树,大风飞石头”。古镇“达坂城”近代因一首《达坂城的姑娘》而出名,如今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
&&&&&&&&&&&&&&&&&&
以风沙大而著称的的达坂城白水古城
&&&&&&&&&&&&&&&&
酷寒冰冷& 戍边苦旅的新疆&
诗人曾参在《白雪歌》抒写“雪若梨花”的壮丽美景后,随即墨笔峰转为边塞的奇寒酷冷:“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可以想见,弓箭僵硬得拉不开,铁甲凝冻亦难上身,其高寒程度估计也在零下40度左右了。
在《走马川行》中“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拔,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血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研水凝”,诗人形象凝练的笔触又再次生动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边关将士不畏酷冷严寒,昼夜值守边关,艰苦戍卫边疆国土的军旅生活场景。此情此景,相信之于今天和平的新疆,依然有深远广厚的意义内涵。
&唐代军事遗迹新疆克孜尔烽火台遗址
&大唐欢歌& 乐舞飞扬的新疆
新疆历来被誉为歌舞之乡,早在大唐盛世时代,古丝绸之路的繁华使得西域的歌舞宴乐与中原文化频繁交流并融汇。在长安内外,演奏西域乐舞成为王宫贵族与文人墨客宴会间必不可少的时尚节目。
当时热烈奔放的胡腾舞有“弄脚缤纷锦靴软”、“蹲舞樽前急如鸟”与“胡腾醉舞筋骨柔”等诗句;纤柔轻巧的拓枝舞,有白居易笔下的“红烛蜡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拓枝来”赞誉,有刘禹锡笔下的“
鼓吹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妙喻。曼妙奇幻的胡旋舞更有白居易留下“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旋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繇转篷舞”的千古盛赞。
这些众多乐舞的诗篇,不仅表现了大唐盛世各民族间友好和睦交流的欢愉和谐,更成为现今研究西域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文献参照,在中华乐舞史上,更是值得大书的一页华章。
今天的新疆歌舞在承袭传统中逐渐发展壮大,融汇各民族舞蹈的精华,呈现多姿多彩的繁盛,成为中华民族歌舞园林中一支绚丽的奇葩,不仅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瑰宝,成为新疆一张对外宣传的名片名扬海内外。
风情曼妙的新疆民族舞蹈
&夏日流火,酷热无比的新疆
唐代诗人大诗人岑参留下诸多名篇诗句,不仅写新疆的雪落如“千树万树梨花”之美,写新疆酷寒如“渤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更写过新疆夏日流火与酷热无比。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就是现实中吐鲁番火焰山,火焰山的红色砂岩山坡全为道道沟壑,在夏季赤日照射下,沟壑上面的热气流升腾空中,宛如熊熊烈焰,怪石嶙峋的赤褐色砂岩断崖红光闪闪,灼灼发光,愰若烈焰熊熊燃烧,如热浪滚滚燃烧的火山。
岑参从军庭州,多次经由火焰山前往高昌、交河诸地。在一首《火山云歌送别》诗中,他的一首《火山云歌送别》,前四句诗就出现4个火字: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一连4个“火”字,使读诗的人都感到通体发热,浑身是汗。
“飞鸟千里不敢来”是诗人亲眼所见,体现了火焰山温度之高。当代科学预曾报称,火焰山附近地表,或沙漠表面温度,夏天一般都是70℃左右,最高竞达到82.3℃。
这还不够,岑参又写了一首《经火山》,再次抒发他初见火焰山时的感受: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绕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流汗,熟知造化功。
岑参的诗,极尽描绘火焰的“火”为能事,满纸火山、赤焰、炎氛、热风、流汗,几乎要使大地都燃烧起来,突出了火焰山热浪滚滚,如烈火熊熊的热像,读来如热浪扑面而来,可谓是吐鲁番的火焰山旅游做了一把广告。
今天的吐鲁番被誉为“一半火焰一半绿荫”。火焰山的传说在现实得到印证之外,吐鲁番的葡萄沟、坎儿井成为与火焰山相对应的奇特风景。吐鲁番古代人民发明的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堪称新疆的地下大运河,它滋润了吐鲁番绿洲盆地的万亩良田,才有了世界上最甜的葡萄产自吐鲁番。最低、最热、最干最甜集中的吐鲁番,如今已成为成为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的旅游观光地。
编辑 龟兹胡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杜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中​外​传​记​选​读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被称为“诗圣”的唐代诗人是谁?
被称为“诗圣”的唐代诗人是谁?
09-03-07 & 发布
诗圣杜甫,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诗圣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770年),号少陵, 祖籍襄阳,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创作了“三吏”,“三别” 等大量优秀诗篇,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千古绝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被称作“诗史”。他的诗作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和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 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 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 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 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他 7岁 即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他 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漫游时期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 至天宝四载 (745) 。开元二十三年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次 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 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 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 下深厚的友谊。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 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 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长安时期 从天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杜甫在长安 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到长安,目的是求得一个官职,有所建树。天宝六载, 玄宗诏征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都就选,杜甫参加了这次考试,但由于以&口蜜腹剑&著称的中书令李 林甫阴谋破坏,应试者没有一人被选。天宝十载,玄宗举 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写成三篇&大礼赋&进献,得到玄宗的赞赏,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等待分配,又没有下文。他不断写诗投 赠权贵,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也都毫无结果。最后得 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务,这已经是杜甫在长安的末 期,安禄山叛乱的前夕。  玄宗晚年完全改变了他在开元时期励精图治的优良 政风,一任宰相贪污骄横,边将穷兵黩武,自己则在宫 中寻欢作乐。人民受到的租税与征役的残酷剥削日益加 剧。杜甫&尝困于衣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宾客&,陪伴他们诗酒寓游,取得少 许资助。同时,他结交一些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也比较 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他的足迹从贫乏的坊巷走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高阁互竞豪华的曲江走到征人出发必须 经过的咸阳桥畔,仕途要求的失败使他能客观地认识统 治阶层的腐败,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 苦,这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诗中得到反映。天宝十一载以后,他写出《兵车行》、《丽人行》、《前 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名篇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社会政治、 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上,朝廷对内丧失了中 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制不住蕃族的入侵;经济上, 由于连年战乱,加上自然灾害,农村一片萧条,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反而有增无已,造成人口锐减,生产 力降低。杜甫也亲身经历了十分错综复杂的变化:流亡、 陷贼、在皇帝身边任左拾遗、出贬华州、荒凉的洛阳道 上、秦州寄居、入蜀的行程——无论是人事关系或是自然环境,都有很大的悬殊。这样的生活经历比长安时期 要丰富得多,也艰苦得多,因此产生的诗歌多种多样,流 传下来的有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漂泊西南时期 从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 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杜 甫在夔州时说自己&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实际上他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上 元元年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 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 干戈扰攘、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出一片田园美景,花鸟虫鱼都好象对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劳苦忧患的生 活,暂时得到休息,他也怀着无限的爱写出不少歌咏自 然的诗歌。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   杜甫在这11年内,写诗1000余首,占全部杜诗的百 分之七十三强,大部分是近体诗——绝句和律诗,还有 长篇排律。  诗歌创作 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 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杜甫 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 貌,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在艺术方面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 &论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的作用。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 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 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如《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哀江头》等诗,篇幅较短,却也同样具有这种特点。  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
 战争题材在杜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杜甫对不同 性质的战争持不同的态度。他对于朝廷穷兵黩武,消耗 人力物力,是反对的,如《兵车行》、在夔州写的《遣怀》、《又上后园山脚》;对于平息叛乱,抵御外侮,是支持的,如安史之乱前期写的《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 二首》、《观兵》,以及吐蕃入侵时写的《岁暮》。这 些诗谴责什么,歌颂什么,都很鲜明。也有些关于战争 的诗,既有歌颂,也有谴责。著名的《前出塞》、《后出塞》两组组诗,曲折反复地叙述战士在从军过程中的 心情变化,实际上是反映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于战争的 不同看法。  杜甫写过许多歌咏自然的诗。他歌咏的对象,往往 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历代的诗话、诗评对于杜 诗里高度的&情景交融&作过许多论述。但是杜甫的诗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景与时事的交融,作 者在写景和抒情时,很少离开现实,随时随地都想到他 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如困居沦陷的长安时写的《春望》、入蜀时写的《剑门》,是最有代表性的。这类诗,杜甫越到晚年成就越大,象五律《客亭》、 《江上》、《江汉》,七律《登楼》、《宿府》、《阁 夜》、《秋兴八首》等,都是情景与时事交融的脍炙人 口的名篇。  此外,杜甫也写了一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 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 有时代的气氛,可以看作是有声有色的文化史。  杜甫把诗看作是他终生的事业,认为&诗是吾家事& (《宗武生日》)。他7岁学诗,直到死亡前夕,没有停 止过写诗,他从安史之乱起,至抵达成都前,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写出的诗歌思想内容最为深刻;他在夔州身 体衰弱多病,写作的数量最为众多。他有丰富的生活经 验,充满爱国爱人民的政治热情,在艺术技巧上也狠下功 夫,&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新诗改罢长自吟&(《解闷十二首》之七),说明他 创作的严肃态度。杜甫还以诗论诗,在《戏为六绝句》 和《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他继承优良传统、评骘古今诗人的主张。  杜甫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大大开拓了诗歌的领域。明 代胡震亨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唐音癸签》)这句话不尽符合事实,因为在杜甫以前也有以时事入诗的,但是象杜甫这样深入民间,洞察时弊,把富 有社会意义的重大问题都陶融在&惊人&的诗句里,却 是少有的。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 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杜 诗镜铨》卷五)这虽然是&三吏&、&三别&的评语,但也可以概括杜甫大部分重要的诗篇。元稹给杜甫写的《唐 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里说,&诗人以来,未有 如子美者&,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杜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杜甫最能驾驭诗的各种 形式,并能使每种形式都得到新的发展。他在五言古体 诗里善于记载艰苦的旅程、社会的万象、人民的生活以 及许多富有戏剧性的言谈动作,写来十分生动,使人感到的不是五言的限制,而是语调的自然,最显著的例子 是《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等。他在七言古体诗中擅长于抒写他豪放的或沉郁的情感,表达对于政治和社会的意 见,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乾元中寓 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 行》等。杜甫的五、七言律诗功力甚深,达到很高的成就,数量占杜诗的一半以上,五律已见于杜甫的漫游时 期,七律名篇多产生在到达成都以后。杜甫深厚的感情 在五律中得到凝炼,在七律中得到充分的发扬。五律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客夜》、《九日登梓州城》、《征夫》、 《旅夜抒怀》、《宿江边阁》、《登岳阳楼》,七律如 《蜀相》、《野老》、《恨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楼》、《宿府》、《阁夜》、《咏怀古迹五首》、《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 唐人的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杜甫还写了许多五言排律, 几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发展,如《秋日夔府 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竟长达1000字。是除少数比较自然的以外(如五排的《奉送严公入朝十韵》、《送 陵州路使君赴任》,七排的《清明二首》),大都堆砌过 多的典故,掩盖了丰富的情感或填补了应酬之作内容的 空虚。杜诗中的绝句基本上都是在漂泊西南的最后11年内写的。由于杜甫的古体诗和律诗取得巨大的成就,他 的绝句往往不被人注意,但是即景抒情,论诗怀友,反 映蜀中的骚乱与人民的生活,吸取民歌的精华,杜甫在 绝句方面仍有不少贡献。    总的说来,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 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 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逝世40年 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白居易、元 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 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得杜诗的精髓。宋代著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陆游等,对杜甫都推崇备至,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 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 囚居狱中,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在《集杜诗o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杜 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爱 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4发现相似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代诗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