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在小说中称为黑脸的包公包公后任钱塘市委书记

梦远书城--&包公案 序
胡适曾说过:“包龙图――包拯――是箭垛式的人物,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或流传民间,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个人身上。在这些侦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间的传说不知怎样选出了宋朝的包拯来做一个箭垛,把许多折狱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包龙图遂成了中国的歇洛克?福尔摩斯。”
胡老看来,包公在中国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相当于西方人心目中的福尔摩斯。其实远不止如此,福尔摩斯是虚构的人物,只擅长推理破案;而包公历史上确有其人,不仅善于断案,而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千百年来在百姓心目中一直是为官的楷模。包公、包龙图、包青天……诸如此类的称呼表现了老百姓对这位北宋清官的敬爱;而包腊梨、包黑子等近于谩骂的称呼,则反映了权臣贵戚、贪官污吏对他的惧恨心理。以包公为原型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直至今日,包公仍然作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艺术典型活跃在艺术舞台和文学作品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各类描写包公的文艺作品做了一次总结和归类,以摸清数百年来包公这一文学艺术形象的发展演变的脉络轨迹。
&&&&&&&&&&&&&&&&
一.历史上的包公
在谈及文学作品中的包公形象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历史上的包公。包公,本名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天圣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为官刚正、执法严峻,权臣贵戚为之敛手,知开封府时,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包拯终年63岁,由于他为官清正,得罪了不少人,后人怀疑他是被仇家毒死的,但开棺验尸表明,包拯确为病死,只不过生前可能服用过大量含砷、磷的药物,给人以死于砒霜的错觉。
包拯幼时很得父母宠爱,生活一帆风顺,小说戏剧中说他生得黑丑,被弃于荒野,是嫂夫人抱回抚养,一半是虚构,一半是将包拯幼子的经历移植到包拯头上,而包拯的黑脸,大概是从铁面无私演化而来的,从包拯后裔珍藏的肖像来看,包拯是一位方面白脸、眉清目秀的儒者。
&&&包公一生没有留下多少破案的资料(仅有一则“割牛舌”见诸《宋史》),也没有什么“三口铡刀”、“打王鞭”、“势剑金牌”,更不曾被国太认作御儿干殿下,但他确实受到仁宗皇帝赵祯的信任和赏识。他和仁宗吵过嘴,甚至“唾其面”,但君臣从未反目。三十五年,依如股肱,死则亲奠,恩礼有加。上溯到比干、屈原,下至海瑞、于谦,没有哪位贤臣清官比他运气好。通观整个封建历史,也只有刘备与诸葛亮、李世民与魏征等少数几对君臣可以达到这样君臣无间的关系。
&&&&&&&&&&&&&&&
二.宋代话本的包公形象
&&&宋王朝建立以后,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不仅农业出现了大丰收,而且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空前的发展。农、工、商的全面发展,促成了城市的繁荣,并产生了新兴的市民阶层。市民阶层特有的精神生活、审美情趣,促成了包括“说话”在内的市民文艺的兴起,而人际交往的频繁化、复杂化、流动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这不能不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作为“说话”中的一支,“说公案”受到市民阶层的广泛欢迎,而包公这一形象也在这时崭露头角。
早在包拯去世不久,作为艺术形象的包公就在话本小说中出现了,如《合同文字记》和《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前者讲述发生在灾年之后的财产纠纷案,包公经过调查核实后协调解决成功;后者写的是恩将仇报、通奸杀夫的案件,包公依靠鬼魂申冤和破解字谜来捉拿凶手。从开头的“话说……”云云,到结尾的“话本说彻,权作散场”来看,这些话本是在勾栏瓦舍中由说话艺人说出来的,而不是在书斋中由士大夫作家写出来的。这一时期的包公艺术形象还处于孕育阶段,不过是个胚胎,与同时期《勘鞋儿》中的“三都捉事史臣”冉贵相比,无论在人物性格还是在破案手法上均显得逊色许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形象虽不成熟,却是包公从历史人物向文学人物的转型期。
&&&& &&&&&&&&&&&&&&&
三.戏曲舞台上的包公形象
元代由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进一步加剧,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极其渴望文艺作品能表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清官形象,以寄托他们对清明政治的理想,宣泄他们对黑暗现实的愤怒。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包公的形象在文艺作品――首先是在戏剧文学中――被进一步树立起来,而且被塑造得十分生动饱满,出现了解民倒悬、正直刚毅、善用智巧的性格特点。
据元曲专家估计,元杂剧名目约有六七百种,今存本162种,其中有关包公的有11种,分别是:《包待制陈州粜米》(无名氏)、《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无名氏)、《神奴儿大闹开封府》(无名氏)、《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关汉卿)、《包龙图智勘后庭花》(郑庭玉)、《包待制智勘灰阑记》(李潜夫)、《王月英元夜留鞋记》(曾瑞)、《叮叮当当盆儿鬼》(无名氏)、《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武汉臣)、《鲠直张千替杀妻》(无名氏)。
明代的包公戏,有目可查的有8种,流传下来的有5种,它们是:《胭脂记》(童养中)、《袁文正还魂记》(欣欣客)、《桃符记》(沈Z)、《高文举珍珠记》(无名氏)、《观音鱼篮记》(无名氏)。清代包公戏剧目共有九种,现存三种:《乾坤啸》(朱佐朝)、《双钉案》(一名《钓金龟》)(唐英)、《正昭阳》(石子斐)。
明清两代的包公戏有相当一部分承袭了元代包公戏的内容传统,但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也有了一些变化发展。一、由于程朱理学被明王朝钦定为官方伦理道德体系,包公身上的伦理色彩浓厚了,动不动就进行三纲五常的说教。比如《胭脂记》中,包公对追求爱情自由的男女主人公大加斥责,骂男的“不思量家乡父母、贪图女色”、女的“不守妇道”。二、由于明代中央集权制的加强,朝廷政治斗争的日趋复杂,忠奸斗争成了包公戏的主要内容之一。例如《正昭阳》将并不同时的包公、寇准、吕端放在同一时间里,构成忠臣阵营,而将刘妃、郭淮等列为奸臣阵营,突出忠奸不两立的矛盾斗争。三、为了迎合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追求包公身世和权力的传奇化成为一种风气。在《双钉案》中,包公被附会成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在《珍珠记》中,包公自述皇帝“赐我金铡一把,铜铡两口,锈木一个,金狮子印一颗,一十二第御棍”。由此,包公断案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甚至妖魔鬼怪,都被他问斩。包公成了“日断阳间夜断阴”的“包阎罗”。
顺便提及一下包公的舞台形象设计。在元杂剧中,包公一般由“正末”或“外”扮演,明清包公戏中,有一部分仍由“外”扮演,但《桃符记》、《观音鱼篮记》、《胭脂记》中的包拯虽由“外”扮,但注明“黑脸胡须领纱帽”,唯一独特的是《双钉案》,作者注明:“外扮包公,无须,冠带”。至少从明代中叶开始,包公的舞台形象已发生了变化,以“净”角扮演更能突出其威风凛凛,而“黑脸胡须”的出现则为后世包公的舞台形象奠定了基础。
&&&&&&&&&&&&&&&&&&
四.公案小说的包公形象
到了明代,包公的形象出现在说唱文学中,八篇说唱体《包龙图公案词话》包括:《新刊全相说唱包待制出身记》、《新刊全相说唱包龙图陈州粜米记》、《新刊全相说唱足本仁宗认母传》、《新刊说唱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新编说唱包龙图断歪乌盆传》、《新编说唱包龙图断白虎精传》、《新编说唱包龙图赵皇亲孙文仪公案传》、《新刻全相说唱张文贵传》。这八篇既不属于宋代的话本,又不属于明清的公案小说,但它比万历时期(公案小说高峰期)的《百家公案》、《龙图公案》还要早一百年,并且显示出由短篇公案向长篇公案过渡的迹象,在题材、体裁等方面都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内中的包公形象更加传奇化,无论是其身世还是拥有的权力、地位,都已接近近代的“包青天”模式。
明代中叶以后,尤其是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在位期间,朱家王朝的统治在凄风苦雨中摇摇欲坠,而小说创作却处于繁荣昌盛的阶段。这大概是统治者忙于应付各种内忧外患而忽略了对文化领域的监控管理,对于作为宣传和普及法律的公案小说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所造成的。另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出版印刷业的空前发达,也是促成公案小说空前繁荣的重要因素。
在十几部短篇公案小说专集中,描写包公的有《百家公案》和《龙图公案》两部。它们各包括一百则包公破案的故事,但重复的故事多达51则。《百家公案》和《龙图公案》将许多与包公毫不相干的断案故事汇于包公名下,借这位著名人物以扩大影响,反过来,形形色色的断案故事又使包公成为一个集侦破、审讯、判决于一身的法官形象。在这些短篇集中包拯的艺术形象得到了统一和强化,成为以“刚正”为基础,以“睿智”为主要特征,以权臣贵戚、贪官污吏为对立面的清官形象。但二者在描述包公破案时夹杂了大量鬼神迷信描写,存在着“神判”和“人判”的尖锐对立。“神判”方面,拆字、圆梦、算卦、看相、鬼魂申冤,不断出现,如果说包公有什么智慧的话,也只是善于领悟鬼神的暗示罢了。而另一方面,“人判”的例子虽然过程不复杂,却光彩照人,几乎个个成了经典案例,包公断案前乔装改扮、微服私访的负责态度,断案时或声东击西、或欲擒故纵,攻破罪犯的心理防线的断案手法也让人敬佩不已。这里对包公破案智慧的生动刻画,是元杂剧乃至同时代的包公戏无法相比的。
公案小说进入清代以后,随着时代与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巨大变革以及文学观念的更新,发展出章回化、长篇化的特点,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在历经百年之后,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渐解体,西方文化的入侵,传统的公案小说迅速由高峰滑入低谷。《龙图耳录》、《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等就诞生在这一时期。《三侠五义》的前半部,主要写包公审案雪冤,锄暴安良,与庞太师对峙,众大侠大力协助,后半部写包公的学生颜查散率领众侠客剪除襄阳王叛党,已经很少涉及公案成分。《小五义》、《续小五义》更与公案无关。
就艺术成就而言,《三侠五义》无疑是成功之作,但黄岩柏在其专著中认为:《施公案》以后的包公题材系列的章回小说,是武侠小说的巨人,公安小说的矮子。在这些武侠与公案合流的作品中,包公不仅逐渐淡化为配角,而且开始了从为民做主的清官向维持朝庭统治的镇压者的转型。
&&&&&&&&&&
五.现代影视作品中的包公形象
解放后虽有许多关于包公的影视作品问世,比如根据越剧《追鱼》改编的同名电影、电视连续剧《包拯》,但真正在内地观众中引起一阵旋风的是90年代初台湾版电视连续剧《包青天》的播出,其中的《狸猫换太子》、《铡美案》、《双钉案》、《乌盆记》、《铡包勉》、《狄青》、《鱼美人》、《五鼠闹东京》等单元的故事情节都出自传统戏剧和公案小说。该剧甚至将舞台上包公的黑脸和额头上月牙状的印记原封不动地搬到荧屏中,使之几乎成为后来同题材影视作品中包公的特定造型。剧中虽说断案的是包拯,但出谋划策、明察暗访的工作交给了公孙策,捉拿罪犯的任务交给了展昭,所以包拯基本上只起到了在堂面上决策断案的作用。在性格方面,包公变得很富有人情味,在堂上虽然铁面无私,在堂下却更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几年后,香港版《包青天》出炉,延续了台湾版《包青天》的套路,但该剧在取材上的偏颇使得剧中的包公替鬼昭雪多于替人申冤,重蹈了《龙图公案》的覆辙,同时期有关包拯的影视作品还有《碧血青天杨家将》等。这一时期荧屏上的包公,形象平平,没有突破。《包青天》似乎走进了死胡同。90年代末拍摄的内地版《少年包青天》则另辟蹊径,大量借鉴和模仿了日本偶像推理剧《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剧中的包拯不在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青天大老爷,而是有血有肉的新形象,突出了包拯高超的推理能力和蓬勃的青春活力。而且,这一系列的包拯形象融入了现代人对民主、自由、真理的追求意识,极富有理想主义和浪漫色彩。
短短十年间,多角度、多种类的包公影视剧的拍摄,至少表明了包公题材的受欢迎程度。而包公这一文学形象能在我国文学发展中历经数百年不倒,更是难能可贵。有人说,清官麻痹人民斗争,体现人治思想,缺乏民主意识,与当今法治、民主思想背道而驰,但无论如何,包公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旁人如何污蔑诽谤,都无法改变中国百姓对他的尊敬与爱戴。据说开封有一块墓碑,上面刻满了自包拯以来的历代担任开封府尹的人名,而惟有包拯的名字上有一块明显的凹陷之处,究其原因,是由于后世前来观碑的人常常用手指指点包拯的名字日积月累所致,后人重新刻碑,情况仍然如此,包公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中国公案小说史》,黄岩柏,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国公案小说艺术发展史》,孟犁野,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明清两代包公戏探微》,朱万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7月第222-226页
&&&4.《〈百家包公〉〈龙图公案〉合论》,朱万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11月第253-257页(前沿观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如何落实③)&&
宁夏各级党委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该当“黑脸包公”就得当
记者&&徐运平&&周志忠
日08:15&&&来源:
为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宁夏银川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3000辆公车将贴上标识牌,接受市民监督。
  本报记者 朱 磊摄
“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是一种政治责任,党委要始终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在日前举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上,党委书记李建华的话斩钉截铁,落地有声。
如何落实主体责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一班人形成共识:党委既是领导主体、落实主体,也是工作主体、推进主体;纪委既是监督主体、执纪主体,也是问责主体。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和中央纪委的部署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不懈转作风、旗帜鲜明反腐败,创新工作方法,种好“责任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出亮点、见成效。
党委班子成员: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案件亲自督办
作为西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宁夏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自治区党委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是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保驾护航,是促进改革发展的正能量,是打造“西部最优、比东部更优”投资发展环境的有效载体,必须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理念,把反腐倡廉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是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部署,自治区党委在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认真传达学习,研究贯彻意见。党委书记李建华在不同场合一再强调,各级党委“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
去年以来,党委书记办公会、常委会先后10次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并提出具体措施。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分别担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案件亲自督办。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今年初,自治区党委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43项主要任务,细化分解到班子成员、10家牵头部门、44家参加单位,同时明确工作标准和时限。&
强化督察,创新考核。连续13年,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带队考核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今年,自治区党委实行“三书两报告一考核”:年初“立账”,向党委班子成员、各牵头部门和参加单位分送《责任分工报告书》《责任分工函告书》;年中“查账”,向工作进展缓慢、落实不力的部门发送《完成任务建议书》;年终“交账”,各级党委向上级党委、纪委报告责任制落实情况,各级纪委向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报告责任制落实和反腐败工作成效。今年,考核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导向,重点针对各级党委落实主体责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和“四风”问题,对发现的193个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提高了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纪检监察机关:以查办案件为突破口
让领导干部“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不易腐”
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明确定位。纪委要切实履行好监督主体、执纪主体、问责主体的职责,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要倒查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既追究党委的主体责任,也要倒查追究纪委的监督责任。
勇于担当,敢于碰硬。通过依法查办案件,自治区始终保持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既查处大案要案,也查处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案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震慑一批,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在抓、腐败在查、风气在变。
2013年,宁夏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4468件(次)、立案561件、党纪政纪处分520人,同比分别上升12.35%、96.15%、78.69%,重点查处了自治区林业局原局长王德林和原副局长马林、宁夏银行原副行长陈宝、中卫市原副市长刘仲虎、贺兰县原县委书记方仁、自治区国有大型企业原监事会主席马吉等重大腐败案件。今年1―5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继续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受理信访举报2666件(次),立案251件,处分238人,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47.54%、79.28%、58.21%。
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行为,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明察暗访和专项查处力度,对“庸懒散软奢”等263个典型问题公开曝光,追究责任人员75人;对15起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问题在全区通报。石嘴山市平罗县陶乐镇原党委书记为子女大办婚宴,收受礼金36万元。市纪委对其作出免职、清退礼金、党内警告处分,并召开全县干部警示大会,构建起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
惩防并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依托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自治区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展览,让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将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制成警示教育片,将近3年来查处的损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汇编成册,教育警示党员干部,构建起使领导干部“不想腐”的预防机制。
强化监督,建立“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的制衡机制。以决策和执行为重点环节,以人财物管理为重点领域,自治区完善监督措施,全方位加大监督力度。
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基础上,自治区党委制定了《全委会工作规则》《市县(区)党委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试行)》《区直部门党组(党委)集体决策制度(试行)》等若干规定,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在全区开展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执行力活动,加大问责力度,使领导干部置身“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中。
大力推行党务、政务、财务和其他各领域办事公开,全面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并向区直部门和地市延伸;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推行党政“一把手”财务、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等“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对“一把手”全面实行经济责任审计,设置隔离墙……宁夏加快形成领导干部“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党政“一把手”:身体力行、敢于担当
出了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
“发展是硬道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也是硬道理。”自治区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主要责任,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下级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特别是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动真碰硬、敢于担当,不怕得罪人,该当“黑脸包公”的时候就得当,出了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真正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给群众一个交待。
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重点,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载体,自治区党委制定了《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要求班子成员带头执行,下基层调研轻车简从,不搞迎送,严格控制陪同人员,带头清退超标办公用房。
自治区党政领导普遍建立联系基层、高校,联系走访宗教界人士和包抓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制度,带头深入基层、解决问题。去年11月,自治区四大机关办公厅联合召开领导同志秘书、警卫、司机会议,对领导同志身边工作人员提出“九条要求”。
为大力整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去年以来,宁夏在全区开展的“四项清理”行动中,共取消、下放、转移行政审批事项223项,清理取消各类收费82项;办结时限压缩50%;以自治区名义召开的会议减少40%,下发的文件减少30%;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减少70%。
银川市从今年5月起,所有公车的后挡风玻璃上都贴上了“公务用车标识牌”。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车使用管理,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一倡导六不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出行,杜绝公车私用。
石嘴山市推行了市直党政主要负责人任职前廉政约谈、任职期间向市纪委全会“公开述廉”制度。市委书记彭友东说:“公开述廉打消了党员领导干部心理顾虑,督促各分管部门自觉承担起了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职责,对全体党员干部形成了很好的警示教育。”
吴忠市以“电视问政”现场直播方式,听民意、摆问题,把群众代表请进市政府常务会,将权力的运行置于阳光下。市委书记赵永清说:“作风建设的一些大胆创新,倒逼党委、政府转变作风。在其位谋其政,党员干部少了做‘太平官’‘甩手官’的暮气和懒惰行为,多了种好‘责任田’、坚守主阵地的锐气和进取精神。”
《 人民日报 》( 日 17 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乔业琼、秦华)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开封府”为北宋时期天下首府,威名驰誉天下,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美名传于古今。重建的“开封府”,位于开封包公湖东湖北岸,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气势恢弘,巍峨壮观。开封府大印。府衙文化景区。开封府在历史上真出了不少名人。大堂是历代府尹开堂审案的地方,而大堂前摆放的三口龙、虎、狗头铜铡刀格外醒目。议事厅,宋朝名臣欧阳修正主持会议。欧阳修作为包公的后任开封府伊,从政的方式与包公截然不同。天庆观景区“五岳真形图”照壁。校场区的军械库。展示宋朝十八般兵器。宋太宗、宋钦宗、宋真宗等三位皇帝在登基前都曾在开封府做过府伊,所以现在开封府里专门建了这座“潜龙宫”作为纪念。教育科举景区的“明理院”。它是北宋时举子进行科举解试和临时性讲学、集会的场所。院里的“清心楼”是整个开封府景区的最高楼。说起开封府,不能不说到包公。开封包公祠是为纪念我国古代著名清官包拯而恢复重建的、国内资料最全、 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纪念场馆。包公怒铡陈世美的故事一直流传自今。包公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祠大殿。包拯,世称包公,又称包青天,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 。它一生忧国忧民 ,刚正不阿 ,抑强扶弱, 铁面无私。因为百姓伸张正义,而赢得了古今中外, 妇孺皆知的美名 。照片基本信息拍摄时间:拍摄地点:河南开封拍摄天气:阴拍摄相机:三星 NV24HD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细想当年陈世美,可真够冤的,如果放在天朝,他那样诚实、清廉的人,是应该被表彰和提拔的!惟恨早生几百年啊!包氏后裔称:包公有真人画 其中等身高非黑脸(图)
文化中国-中国网 .cn  时间:
08:25  责任编辑: 雨悦
  包公园包公故事蜡像问世十多年后面临修整,本报报道这则消息后,引起广泛关注,各方意见纷纭。包公第三十代后裔、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会长包训安听说雕塑者李教授正在征求各方意见,遂致电本报记者,表示包氏家族支持“史实说”,但其并不认可南熏殿藏画中的包公形象,“事实上,为包拯守祠、护墓的合肥包氏后裔长房、长孙、嫡系后裔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仍然还保存着一幅包公真人画像。包公就是一个‘合肥老人’的形象。”
  包训安说,此画像是当年包公门下学生颜查散在包公六十大寿之际,按照包公当时容貌、身材、服饰如实地在麻宣纸上彩绘下来的。这幅画高二米多、宽一米二,画中的包公身高一米六五左右,尺寸是按1∶1绘制的,确系正常人一样。脸色并非今影视剧中的包公是黑脸,而是与常人一样黄皮肤,不过在右颜下方接近眉梢处,确有一块隐约如蚕豆大小的朱砂痣。画中的包公银须垂胸、容光焕发,头戴加宽的帽翅的乌纱帽,身着紫红朝服,腰系玉带,双手紧握朝笏板,脚穿大红云头朝靴,据说是当朝皇后娘娘亲手缝制并御赐给包公的。包公的真人画像两侧,全是密密麻麻的小楷题字,有中国历朝宦民的赏鉴,其中有一方是宋仁宗皇帝的玺赐印鉴,为命根子,后代子孙倍加珍藏。可是,在1966年那场史无前例的波及全国各个角落的“文化大革命”中,合肥包公后裔珍藏了900多年的几箱家谱、香花墩志、包孝肃公奏议连同这幅用樟木箱、铁盒、布套包着的包公大像,一夜间被“红卫兵”抄家后烧毁。
  1999年合肥包公的嫡系长房长孙后裔及“包公后裔联谊会”经过反复论证,精心复查,并结合“纪念包拯诞辰一千周年”活动,慎重决定重制“宋包孝肃包拯遗像”,以慰先祖在天之灵,也让后人亲睹包公真容。重制的画像是借鉴光绪壬辰秋粤东督学使者徐琪捐资,由刻工夏宗静敬刊于合肥香花墩包公祠内的石刻像,并参议省博物馆“文革”前的拓本,请教了有关研究包公的学者反复推敲,同时融合了包公后裔长门长孙及亲眼见过包拯其人画像的先前辈、长老等的意见,历经近三个月,最终绘制了这幅合肥包氏后裔家家挂于堂屋、全国各地包氏族人瞻拜的祖宗像。这幅画像还出现在去年10月举办的合肥包公节上。
  “包公就是一个合肥老人的形象。眼神的睿智、心中的包容都在画像上体现无遗。”包训安表示,自己已将图片提供给远在河南的李元星教授,希望其采纳。“包公蜡像的商议修整,我们包氏家族希望参与。”
文章来源: 合肥晚报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脸大包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