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上海安徒生儿童公园是什么的儿童文学家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她是一个废物
她是一个废物
市长正站在开着的窗子面前。他只穿着衬衫;衬衫的前襟上别着一根领带别针。他的胡子刮得特别光——是他亲自刮的。的确,他划开了一个小口,但是他已经在上面贴了一小片报纸。
  “听着,小家伙!”他大声说。
  这小家伙不是别人,就是那个贫苦的洗衣妇的儿子。他正在这房子前面经过;他恭恭敬敬地把帽子摘下来。帽子已经破了,因为他随时可以把帽子卷起来塞在衣袋里。这孩子穿着一件朴素的旧衣服,但是衣服很干净,补得特别平整,脚上拖着一双厚木鞋,站在那儿,卑微得好像是站在皇帝面前一样。
  “你是一个好孩子,”市长先生说。“你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我想你的妈妈正在河边洗衣服吧?你现在是要把藏在衣袋里的东西一定是送给她。这对你母亲说来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你弄到了多少?”
  “半斤。”孩子用一种害怕的声音吞吞吐吐地说。
  “今天早晨她已经喝了这么多。”市长说。
  “没有,那是昨天!”孩子回答说。
  “两个半斤就整整是一斤!她真是一个废物!你们这个阶级的人说来也真糟糕!告诉你妈妈,她应该觉得羞耻。你自己切记不要变成一个酒徒——不过你会的!可怜的孩子,你去吧!”
  孩子走开了。帽子仍然拿在手中。风在吹着他金黄的头发,把鬈发都弄得直立起来了。他绕过一个街角,拐进一条通向河流的小巷里去。他的母亲站在水里一个洗衣凳旁边,用木杵打着一大堆沉重的被单。水在滚滚地流,因为磨房的闸门已经抽开了;这些被单被水冲着,差不多要把洗衣凳推翻。这个洗衣妇不得不使尽一切力气来稳住凳子。
  “我差不多也要被卷走了!”她说,“你来得正好,我正需要人来帮帮忙,站在水里真冷,但是我已经站了六个钟头了。你带来什么东西给我吗?”
  孩子取出一瓶酒来。妈妈把它凑在嘴上,喝了一点。
  “啊,这算是救了我!”她说。“它真叫我感到温暖!它简直像一顿热饭,而且价钱还不贵!你也喝点吧,我的孩子!你看起来简直一点血色也没有。你穿着这点单衣,要冻坏的。而且现在又是秋天。噢,水多冷啊!我希望我不要闹起病来。不,我不会生病的!再给我喝一口吧,你也可以喝一点,不过只能喝一点,可不能喝上瘾,我可怜的、亲爱的孩子!”
  于是她走出河水,爬到孩子站着的那座桥上来。水从她的草编的围裙上和她的衣服上不停地往下滴。
  “我要苦下去,我要拼命的工作,工作得直到手指流出血来。不过,我亲爱的孩子,只要我能凭诚实的劳动把你养大,我吃什么苦也愿意。”
  当她正在说这话的时候,也一个年纪比她大一点的女人向他们走来了。她的衣服穿得非常寒碜,一只脚也跛了,还有一卷假发盖在一只眼睛上。这卷假发的作用本来是要掩住这只瞎眼的,不过它反而把这个缺点弄得更突出了。她是这个洗衣妇的朋友。邻居们把她叫做“假发跛子玛伦”。
  “咳,你这可怜的人!你简直在冷水里工作得不要命了!你的确应该喝点什么东西,把自己暖一下;不过有人一看到你喝几滴就大喊大叫起来!”不一会儿,市长刚才说的话就全部传到洗衣妇的耳朵里去了,因为玛伦把这些话全都听到了,而且她很生气,觉得他居然敢把一个母亲所喝的几滴酒,那样郑重其事地告诉她亲生的儿子,特别是因为市长正在这天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在这个宴会上,大家将要一瓶瓶地喝着酒。“而且是强烈的好酒!有许多人将要喝得超过他们的酒量——但是这却不叫做喝酒!他们是有用的人;但是你就算是废物!”
  “咳,我的孩子,他居然对你说那样的话!”洗衣妇说,同时她的嘴唇在发抖。“你看,你的妈妈是个废物!也许他的话有道理,但他不能对我的孩子说呀,况且我在他家里吃的苦头已经够了。”
  “当市长的父母还是活着的时候,你就在他家里当佣人,并且住在他家里。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从那时起,人们不知吃了多少斗的盐,现在人们也应该感到渴了!”玛伦笑了一下。“市长今天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午宴。他本来要请那些客人改期再来的,不过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菜早就准备好了。这事是门房告诉我的。一个钟头以前他接到一封信,说他的弟弟已经在哥本哈根死了。”
  “死了?”洗衣妇大叫一声。她变得象死一样地惨白。
  “是的,死了,”玛伦说。“你感到特别伤心吗?是的,你认识他,你在他家里当过佣人。”
  “他死了!他是一个非常好、非常可爱的人!我们的上帝是少有像他那样的人的。”于是眼泪就沿着她的脸滴下来了。“啊,老天爷!我周围一切东西在打旋转!——这是因为我把一瓶酒喝光了的缘故。我实在没有那么大的酒量!我觉得我病了!”于是她就靠着木栅栏,免得倒下来。
  “天老爷,你真的病了!”玛伦说。“不要急,你可能会清醒过来的。不对!你真的病了!我最好还是把你送回家去吧。”
  “不过我这堆衣服——”
  “交给我好了!扶着我吧!你的孩子可以留在这儿等着。我一会儿就回来把它洗完;它并不多。”
  这个洗衣妇的腿在发抖。
  “我在冷水里站得太久了!从清早起,我就没有吃喝过什么东西。我全身烧得滚烫。啊,耶稣上帝!请帮助我走回家去吧!啊,我可怜的孩子!”于是她就哭起来。
  孩子也哭起来。他单独坐在河边,守着这一大堆湿衣服。这两个女人走得很慢。洗衣妇摇摇摆摆地走过一条小巷,拐过一条街就来到市长住着的那条街上。一到他的公馆面前,她就倒到人行道上去了。许多人围拢来。
  跛脚玛伦跑进这公馆里去找人来帮忙。市长和他的客人们走到窗子面前来朝外面望。
  “原来是那个洗衣的女人!”他说。“她喝得太多,醉了!她是一个废物!真可惜,她有一个可爱的儿子。我的确喜欢这孩子。不过这母亲是一个废物!”
  不一会儿洗衣妇恢复了知觉。大家把她扶到她简陋的屋子里去,然后把她放在床上。好心肠的玛伦为她热了一杯啤酒,里面加了一些黄油和糖;她认为这是最好的药品。然后她就匆匆忙忙地跑向河边去,把衣服洗完了——洗得够马虎,虽然她的本意很不坏。严格地说,她不过只是把潮湿的衣服拖上岸来,放进桶里去罢了。
  天黑的时候,她来到那间简陋的小房子里,坐在洗衣妇的旁边。她特别为病人向市长的厨子讨一点烤洋山芋和一片肥火腿来。玛伦和孩子大吃了一通,不过病人只能欣赏这食物的香味。她说香味也是很滋补的。
  不一会儿,孩子就上床去睡了,睡在他的妈妈睡的那张床上。他横睡在她的脚头,盖着一床缝满了蓝色和白色补丁的旧地毯。
  洗衣妇感到现在精神稍微好了一点。温暖的啤酒使她有了一点力气;食物的香味也对她起了好的作用。
  “多谢你,你这个好心肠的人,”她对玛伦说。“孩子睡着以后,我就把一切经过都告诉你。我想他已经睡着了。你看,他闭着眼睛躺在那儿,是一副多么温柔好看的样儿!他一点也不知道妈妈的痛苦——我希望老天爷永远不要让他知道。我那时是帮那位枢密顾问官——就是市长的父亲——做佣人。有一天他的在大学里念书的小儿子回来了。我那时是一个粗野的年轻女孩子;但是我可以在老天爷面前发誓,我是正派的!”洗衣妇说。“那大学生是一个快乐、和蔼、善良和勇敢的人!他身上的每一滴血都是善良和诚实的。我在这世界上没有看到过比他更好的人。他是这家的少爷,我不过是一个女佣人;但是我们相爱起来了——我们相爱是真诚的,正当的。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母亲,她在他的眼中就像是世上的一个活神仙。她既聪明,又温柔。他离开家的时候就把他的戒指套在我的手指上。他已经走了很远以后,我的女主人就喊我去。她用一种坚定的、但是温和严肃的语气对我说话——只有我们的上帝才能这样讲话。她把他跟我的区别,无论从精神方面或实质方面,都清楚地告诉了我。
  “‘他现在只是看到你是多么漂亮,’她说,‘不过漂亮是保持不住多久的。你没有受过他那样的教育。你在智力方面永远赶不上他——不幸的关键就在这里。我尊重穷人,’她继续说:‘在上帝的面前。他们比许多富人的位置还高;不过在我们人的世界里,我们必须当心不要越过了界限,不然车子就会翻掉,你们两人也就会翻掉。我知道有一个很好的人向你求过婚——一个手艺人——就是那个手套匠人爱力克。他的妻子已经死了,没有小孩。他的境遇也很好。你考虑考虑吧!’
  “她讲的每个字都像一把刺进我心里的尖刀。不过我知道她的话是有道理的。这使我感到难过,感到沉重。我吻了她的手,流出苦痛的眼泪。当我回到我的房里倒到床上的时候,我哭得更痛苦。这是我最难过的一夜。只有上帝知道,我是在怎样受难,怎样挣扎!
  “第二个礼拜天我到教堂里去,祈求上帝指引我。当我走出教堂的时候,手套匠人爱力克正在向我走来——这好像就是上帝的意志。这时我心里的一切疑虑都消除了。我们在身分和境遇方面都是相称的——他还可以算得是境况好的人。因此我就走向他,握着他的手,同时说:‘你的心还没有变吧?’
  “‘没有,永远不会变!’他回答说。
  “‘你愿跟一个尊重和敬服你、但是不爱你的女子结婚吗——虽然她以后可能会对你发生爱情?’
  “‘是的,爱情以后就会来的!’他说。这样,我们就同意了。我回到女主人的家里来。她的儿子给我的那个戒指一直是藏在我的怀里。我在白天不敢戴它;只是在晚上我上床去睡的时候才戴上它。现在我吻着戒指,一直吻到我的嘴唇要流出血来。然后我把它交还给我的女主人,同时告诉她,下星期牧师就要宣布我和手套匠人的结婚的预告。我的女主人双手抱着我,吻我。她没有说我是一个废物;不过那时我可能是比现在更有用一点的,因为我还没有碰上生活的灾难。在圣烛节①那天我们就结婚了。头一年我们的生活还不坏:我们有一个伙计和一个学徒,还有你,玛伦——你帮我们的忙。”
  “啊,你是一个善良的女主人,”玛伦说。“我永远也忘不了,你和你的丈夫对我是多么好!”
  “是的,你和我们住在一起的时候,正是我们过得好的时候!我们那时还没有孩子。那个大学生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啊,对了,我看到过他,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我!他回来参加他母亲的葬礼。我看到他站在坟旁,脸色惨白,样子很消沉,不过那是因为母亲死了的缘故。后来,当他的父亲死的时候,他正住在国外,没有回来。以后他也没有回来。我知道他一直没有结婚。后来他成了一个律师。他已经把我忘记了。即使他再看到我,大概也不会认识我的——我已经变得非常难看。这也可算是一件幸事!”
  于是她谈到她那些苦难的日子和她家所遭遇到的不幸。他们积蓄了五百块钱,街上有一座房子要卖,估价是两百块钱。把它拆了,再建一座新的,还是值得。所以他们就把它买下来了。石匠和木匠把费用计算了一下;新房子的建筑费要1020块钱。手套匠人爱力克很有信用,所以他在京城里借了这笔钱。不过带回这笔钱的那个船长,在半路上翻了船;钱和他本人都没有了。
  “这时候,现在正在睡着的我的这个亲爱的孩子出世了。长期的重病把我的丈夫拖倒了。有九个月的光景,我得每天替他穿衣和脱衣。我们一天不如一天,而且在不停地借债。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卖了,接着丈夫也死了。我工作着,操劳着,为我的孩子操劳和工作,替人擦楼梯,替人洗粗细衣服,但是我的境遇还是没有办法改好——这就是上帝的意志!他将要在适当的时候把我唤走的,他也不会不管我的孩子。”
  于是她便睡去了。
  到了早晨她的精神好了许多,也觉得有了些气力;她觉得自己可以去继续工作。不过她一走进冷水里去的时候,就感到一阵寒颤和无力。她用手在空中乱抓,向前走了一步,便倒下来了。她的头搁在岸上,但脚仍然浸在水里。她的一双木鞋——每只鞋里垫着一把草——顺着水流走了。这情形是玛伦送咖啡来时看到的。
  这时市长家的一个仆人跑到她简陋的屋子里来,叫她赶快到市长家里去,因为他有事情要对她讲。但是现在已经迟了!大家请来了一个剃头兼施外科手术的人来为她放血。不过这个可怜的洗衣妇已经死了。
  “她喝酒喝死了!”市长说。
  那封关于他弟弟去世的信里附有一份遗嘱的大要。这里面有一项是:死者留下六百块钱给他母亲过去的佣人——就是现在的手套匠的寡妇。这笔钱应该根据实际需要,以或多或少的数目付给她或她的孩子。
  “我的弟弟和她曾经闹过一点无聊的事儿,”市长说。“幸亏她死了。现在那个孩子可以得到全部的钱。我将把他送到一个正经人家里去寄养,好使他将来可以成为一个诚实的手艺人。”
  请我们的上帝祝福这几句话吧。
  市长把这孩子喊来,答应照顾他,同时还说他的母亲死了是一桩好事,因为她是一个废物!
  人们把她抬到教堂墓地上去,埋在穷人的公墓里。玛伦在她的坟上栽了一棵玫瑰树;那个孩子立在她旁边。
  “我亲爱的妈妈!”他哭了起来,眼泪不停地流着。“人们说她是一个废物,这是真的吗?”
  “不,她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人!”那个老佣人说,同时生气地朝天上望着。“我在许多年以前就知道她是一个好人;从昨天晚上起我更知道她是一个好人。我告诉你她是一个有用的人!老天爷知道这是真的。让别人说‘她是一个废物’吧!”
----------------------------------
  ①圣烛节(Kyndelmisse)是在二月二日举行的基督教的节日,纪念耶稣生后40天,圣母玛利亚带他到耶路撒冷去祈祷。任溶溶:我的一生就是个童话_中国作家网
任溶溶:我的一生就是个童话
  ●“我叫任溶溶,其实我不叫任溶溶。”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各种各样机缘,这是不是像一个童话呢?”
  ●“为了让小朋友和儿童文学作家多看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我就译啊译,译得越多越好!”
  ●“我生下来就该干这一行,这一行也用得着我。”
  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揭晓,任溶溶以90多岁的高龄成为有史以来获得此奖项年龄最大的作家。他创作的儿童诗集《我成了个隐身人》,以真挚有趣的童心、炉火纯青的诗歌技巧征服了评委,无可争议地获得诗歌奖,评委们也以“全票通过”的方式向这位年届耄耋的老人表达心中由衷的敬意。
  说任溶溶将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儿童文学事业并不为过。从翻译第一篇作品开始,他手中的笔就从未停歇过,他翻译过《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彼得?潘》《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他写过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他写过儿童诗《我的哥哥聪明透顶》《强强穿衣裳》《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足够了,当我们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时,于是明白了这位老人之于中国儿童文学的意义。
  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而任溶溶从事这一事业已经60多年,任溶溶说:“我生下来就该干这一行,这一行也用得着我。”
  2013年春节,我曾致电老人,想请他说一点新春寄语,老人说:“我今年九十了,什么都不想了,惦记的惟有儿童文学。我希望儿童文学好。”
  “快乐法则”照亮天地大美
  “我叫任溶溶,其实我不叫任溶溶。我家倒真有个任溶溶,那是我女儿。”任溶溶在一篇文章的开头,说出自己名字的秘密――任溶溶这个名字,是他跟女儿借来的。在刚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之初,他经常需要用到很多笔名,那时恰逢女儿出生,喜不自禁的任溶溶索性将女儿的名字拿来我用,随着署名任溶溶的儿童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任溶溶也成为他和女儿共有的名字。
  其实任溶溶原名任根鎏,又名任以奇,1923年出生于上海虹口闵行路东新康里一处沿街的两层楼上。1927年随父母离开上海,回到广州老宅。在广东一待就是10年,童年的大部分时光就在岭南度过,直到1938年重新回到上海。
  任溶溶从小就是个电影迷,“不但是个电影迷,而且是个电影说明书迷”,收集了很多电影说明书。到后来觉得不过瘾,干脆自己创作起电影说明书来。从主要人物到情节设置,从故事大纲到人物台词,小任溶溶写得有模有样。到后来这些自己写出来的电影说明书,竟然贴满了一面墙。虽然读者不多,但这大概算是他最早的创作了吧。除了写电影说明书,任溶溶还画连环画,甚至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写过《济公传》的续集,并像模像样地投给报馆,虽然最后石沉大海,但是这样的尝试让任溶溶收获到创作的快乐。孩童的游戏里常常蕴藏着才能的种子,也孕育着创作的萌芽。
  童年是一个作家重要的创作母题,同时也是作家汲取灵感的不竭源泉,童年对于一个作家的写作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对于儿童文学作家来说,童年的经历就显得更为重要。童话大师林格伦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个孩子能给她灵感,那就是童年时代的“我自己”。任溶溶也曾说过:“我写儿童诗,很多的创作都在写小时候的自己。”“为孩子写作首先当然应该熟悉孩子,熟悉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心理、他们的想法。怎么熟悉孩子呢?就要和孩子交朋友,跟家里的孩子交朋友,跟周围的孩子交朋友,还有一个很好的朋友,那就是小时候的自己。”童年的生活经历,成为他创作儿童文学取之不尽的文学宝库。
  追溯起来,任溶溶真正与儿童文学结缘其实有些偶然。大学毕业后,他的一个同学在儿童书局编儿童杂志,知道他懂翻译,于是把他拉来翻译一些国外的儿童文学。任溶溶立即被这种好玩的文学以及书中丰富多彩的插图迷住了,作品一篇接着一篇翻,从此一发不可收。
  但其实任溶溶与儿童文学的结合实属必然,一旦相遇,终生不弃,风雨几十年,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儿童文学。甚至在10年浩劫的时候,任溶溶也舍不得放下他心爱的儿童文学。1968年,任溶溶被冠以“中国的马尔夏克”而受到批判,被关进牛棚接受改造。虽然身陷逆境,任溶溶在精神上却并没有被打倒,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任溶溶非常喜欢意大利作家罗大里,之前曾译过他的《洋葱头历险记》和儿童诗,但是是从俄文转译的,为了能直接从意大利文翻译,他早就准备好意大利文的教科书和字典,只是一直抽不出时间学习。到了“文革”,被赶入牛棚,正好有大把的时间,于是他重又把学习意大利语的书籍捡起来开始自学。他还买了本意语版的《毛主席语录》学得津津有味,并在写“交代”和“检查”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意语单词和文法规则。“文革”10年,他不仅学习了意大利文,还自学了日文。当别人在“十年动乱”中身心俱疲时,他却收获了两门外语,为以后的儿童文学翻译做好了准备。
  这样乐观和豁达的心态,其实正是儿童文学之于任溶溶的馈赠。我猜想当现实的遭遇来临时,任溶溶就会躲到自己的童话中去。儿童文学成为他的快乐源泉,也成为他躲避世间纷扰的避难所。任溶溶说:“翻译创作了太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不知不觉中被‘童化’了。”这种“童化”将世俗功利化的人生,变成一种审美化的人生,从艰难困苦中寻出美来,寻出趣味来,永远乐观,永远积极。任溶溶沉浸在儿童文学的世界中,摸索出自己的“快乐法则”,使他在波诡云谲的际遇变化中,总是能窥见人生的真和善,能领略这天地的大美。在任溶溶那里,世界被简化为一篇童话,当你简单了,这世界也随之简单。
  任溶溶曾说过:“我的一生就是个童话。”当我向老人询问这句话的含义时,他并没有多解释,只是说,“人的一生总会碰到各种各样机缘,这是不是像一个童话呢?”
  儿童文学的“盗火者”
  鲁迅曾将好的翻译家比喻为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那样的“盗火者”,对于中国的儿童文学来说,任溶溶正是这样一位盗火者。他一生孜孜不倦,翻译了大量的国外优秀儿童文学,将国外儿童文学中闪亮耀眼的火种,带给中国的小朋友和儿童文学工作者,惠泽深广。评论家刘绪源说,任溶溶和他所翻译的那些国外作家一起改变了中国的儿童文学。
  在众多的翻译作品中,任溶溶将《黏土做的土豆片》列为自己的翻译处女作。这是一篇土耳其的儿童小说,任溶溶将它从苏联出版的英文杂志《国际文学》转译过来,发表在《新文学》杂志上,署名“易蓝”。之后被同学拉去翻译儿童文学,正式开启了他的翻译之路。在书店迪士尼的图书前,他像进入了一个五光十色的童话世界,被深深地吸引,那些生动的图片和精彩的故事,让天性幽默,充满童趣的任溶溶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亲近,也产生了让更多人看到它们的迫切。
  在翻译了很多欧美儿童文学之后,从1949年到1962年,任溶溶迎来自己长达10多年的第一个译作高产期。时代出版社的约稿,为任溶溶打开另一扇窗户,得以窥见苏联文学的魅力。于是他从欧美儿童文学转而开始翻译苏联儿童文学作品。这一时期他勤奋翻译,成绩惊人。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中,全国的翻译工作者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共426种,而任溶溶一个人的翻译就多达30多种,约占翻译总量的8%。从1949年到1962年任溶溶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共68本。在这些译作中很多作品都成为传唱不衰的文学经典,他翻译的《古丽雅的道路》讲述了古丽雅英雄光辉的一生,她那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在中国的青年中间引起强烈的共鸣,受到热烈欢迎,一时成为畅销书,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对于儿童诗任溶溶一直情有独钟,在这一时期任溶溶翻译了大量的儿童诗。如马尔夏克的《给小朋友的诗》《小房子》,普希金、米哈尔科夫、马雅可夫斯基的儿童诗集以及阿?巴尔托的《快乐的小诗》等等。这些苏联诗人的儿童诗篇幅短小,节奏欢快,构思新奇,童趣盎然,正好契合任溶溶对于儿童文学的喜好和品味,常常使他翻译起来觉得得心应手。而同时这些儿童诗的翻译也着实给任溶溶出了一道难题,因为诗歌的翻译是最难的,在将原作的内容翻译过来的同时,又要结合汉语的特点,尽量将诗歌的形式美也翻译过来。这就考验着译者的语言功力和文学功力,正是在对这些儿童诗的翻译中,任溶溶逐渐摸索出很多儿童诗的创作规律,也积累了很多技巧和经验,为他日后的儿童诗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革”之后,任溶溶带着自学的语言以及对儿童文学的渴望迫不及待地投入翻译工作,陆续翻译出《假话国历险记》《洋葱头历险记》等国外经典童话,并且把从小热爱的《木偶奇遇记》从意大利文译成了中文,实现了多年的夙愿。《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的代表作,曾被翻译成200多种语言,匹诺曹的形象为全世界小朋友所熟知。在此之前,中国也出版过数十个中译本,但大都是从其他语言转译。任溶溶翻译的《木偶奇遇记》是国内直接从意大利文翻译的惟一中文译本,流传最广,也成为任溶溶最为满意的译本之一。
  20世界80年代初,任溶溶开始有意识地将安徒生奖获得者的儿童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经他的介绍,林格伦、凯斯特纳、德琼、杨松、克吕斯、罗大里、格里珀等安徒生奖的得主逐渐被中国的读者了解和熟知。尤其是对林格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在中国的儿童文学界掀起一股热潮,给正处于转型期的儿童文学带来深刻的影响。
  林格伦是瑞典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她笔下塑造了一批活泼调皮,无拘无束的“小坏蛋”,而这样的文学形象在之前的中国儿童文学里几乎找不到。1980年,任溶溶将林格伦的“小飞人三部曲”翻译到中国,深受读者喜欢。之后任溶溶又翻译了林格伦的长篇童话经典――《长袜子皮皮》。这部童话的主角皮皮是个一头红发、满脸雀斑的9岁的小姑娘,她天性喜欢自由,古灵精怪,常有奇思妙想,缺点不少,喜欢恶作剧,但更多的是优点,制服过坏人和恶兽,干了很多好事。这个个性鲜明、真实可爱的儿童形象得到中国小朋友的热烈欢迎,也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中国的儿童文学工作者。
  林格伦的作品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带来一股新风,结束了之前教训意味过重的儿童文学创作,而代之以充满儿童视角和游戏精神的全新的儿童文学。正如刘绪源所言:“渴望母爱与家庭(乃至社会)的温暖,与渴望冲破束缚张扬自由的天性,这正是儿童文学的两大永恒的母题。林格伦的作品都贯穿着这两个母题,而我们中国的儿童文学长期以来惟有前者却没有后者!是林格伦的这些作品打开了我们的眼界。”
  林格伦的作品风格也与任溶溶“热闹派童话”的主张不谋而合。任溶溶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提出童话分为抒情派和热闹派两派,并引发了当时儿童文学界的一场争论,在争论的同时,儿童文学一直欠缺的轻松幽默和游戏精神也深入人心,由此开启了儿童文学创作的多元化时代。这样的文学主张,上承张天翼,下启当下很多相似风格的儿童文学作家,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潮流的一个重要见证。
  很多今天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都出自任溶溶的翻译,他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贡献和意义不言而喻。可以说,这样孜孜不倦而又意义非凡的翻译工作持续了任溶溶的一生,甚至年过80,任溶溶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2004年,在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之际,由任溶溶翻译的最新版本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出版,并获得丹麦官方授权。这套《安徒生童话全集》字数近百万,难以想象一个年届耄耋的老人是怎样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
  在我看来,这种辛勤的付出是源于一种爱,一种对儿童文学,对孩子们的深沉的爱。任溶溶说:“为了让小朋友和儿童文学作家多看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我就译啊译,译得越多越好!”正是这种对于儿童文学的爱和使命感让他保持着如此惊人的精力和不竭的创造力!
  “没头脑”和“不高兴”之父
  从翻译开始,任溶溶很自然地走上了自己创作的道路。长期翻译外国文学的经历使他具有开阔的视野,并学到一些儿童文学创作的技巧,平时与孩子们的共同相处,又让他攒了一肚子的故事要讲,于是当时机来临的时候,他开始拿起笔创作。20世纪50年代初期,任溶溶常到孩子们的集会上去讲故事,“外国故事讲腻了,很想针对孩子们的情况讲点别的什么”,由此开始了他的儿童文学创作。
  《妈妈为什么不去开会》是任溶溶的试水之作,在这个儿童故事里,妈妈为什么不去开会是故事设置的悬念,而原因则是三个孩子之间的争吵,故事最后落脚在对孩子们的教育意义上。这样一个构思巧妙,颇具新意的故事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却招致批评,理由是这样随意不去开会的妈妈和调皮爱吵架的孩子的形象,在新中国都不具代表性。这样的批评让初尝创作的任溶溶颇受打击,从此偃旗息鼓,在此后的三年里都没有再写过儿童故事。
  不再写故事的任溶溶却并没有闲着,在从事翻译工作之余,他非常愿意去参加孩子们的集会,把国外新奇好玩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故事讲得多了,任溶溶觉得不过瘾,国外的故事同中国孩子的生活毕竟有些“隔”,于是他开始自己编创故事,这些故事都跟孩子们的生活有关,并且包含了他对孩子们的教导和希望,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文学创作的快乐在这种为孩子讲故事的形式中获得补偿,在这种同小朋友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中,那些构思出来的故事也获得检验和反馈。
  1956年1月,《少年文艺》的编辑向任溶溶约稿,希望他能为孩子们创作一篇童话。稿催得很急,任溶溶来到南京西路的上海咖啡馆,要来一杯咖啡,然后铺开稿纸,奋笔疾书。随着钢笔刷刷地书写,“没头脑”和“不高兴”,两个孩子的形象逐渐在稿纸上鲜活起来,这个讲了很多遍的故事,对于任溶溶来说早已成竹在胸,他埋头书写,毫无障碍,于是这篇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半小时内一挥而就。
  这篇童话创作时间之短同它长远的影响力形成鲜明的对比。“没头脑”和“不高兴”带给几代人欢笑,也教育几代人成长,正是在这篇童话中,很多孩子在欢笑的同时学会反观自身,改正缺点。它塑造的人物是那么形象,它指出的问题又那么典型,时至今日,这篇童话依然被孩子们喜爱,并获得共鸣。
  在这之后,任溶溶又创作了《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同样获得成功,与《没头脑和不高兴》堪称姐妹篇。这两篇童话风格较为相似,任溶溶通常会构置起一种喜剧和荒诞,让人物身上的缺点在哈哈镜中显形,“用夸张来刻画童话形象,有鲜明的意蕴和佳妙的喜剧效果”。虽然只是初试创作,但这两篇作品在风格和技巧上都已臻成熟,并“与世界儿童文学接轨”,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在任溶溶翻译苏联儿童诗的过程中,他产生过很多创意和构思,他将这些灵感记在小本子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任溶溶对比罗大里的原作和马尔夏克的译作发现,译作并不比原作的艺术水准低,甚至还有超越。从某种程度上,译作简直就是在母语基础上的重新创作。这印证了他的一些猜想,并给他带来创作上的自信。他原本打算在40岁以后开始儿童诗创作,但是中苏关系交恶,使他面临无作品可译的困难,于是将这一时间大大提前。
  从1962年到1965年,任溶溶创作了《我的哥哥聪明透顶》《爸爸的老师》《弟弟看电影》《强强穿衣裳》《我给小鸡起名字》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儿童诗。这些诗歌大都构思巧妙,童趣盎然,简洁明快,朗朗上口。这些儿童诗同样延续了他善于在夸张和喜剧中传递教育意义的风格,而有的作品,甚至干脆放弃掉所谓的教育意义,直接将生活中的童趣瞬间呈现出来,“将童趣推向一种极致”。
  翻检任溶溶这些儿童诗篇,可以发现,这些妙手偶得、浑然天成的诗作,如果没有一颗童心,没有对孩子们真诚的爱是断然写不出来的。任溶溶儿童诗的灵感大多来自生活,来自对身边孩子们的观察。根据他的经验,“诗的巧妙构思不是外加的,得在生活中善于捕捉那些巧妙的、可以入诗的东西,写下来就可以成为巧妙的诗,否则冥思苦想也无济于事。”例如《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就来源于他自身的经历。而在写作的时候,又要从“诗人本位”向“儿童本位”转换,使用尽量清浅、好读的语言,教训意味不能过重,应该“不能只写要儿童做什么,同时也要写儿童们要做什么,这才是全面的儿童文学”。
  儿童诗是任溶溶最钟爱的文体,也为之投入最大,直到现在任溶溶仍然在进行儿童诗创作,显示出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去年出版的《我成了个隐身人》,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准,这让广大喜爱他的读者依然对老先生的精彩诗作充满期待。
  任溶溶一生与孩子们打交道,为他们写故事,永远怀揣一颗“长不大”的童心,在作品后面永远藏着一张孩童般的笑脸。而与此同时,他又用一生的努力在中国的儿童文学史上构建起一个让人仰望的高度,高山仰止。他在我们心中真正成了一个“可大可小的人”。
  任溶溶常说,能从事儿童文学,实在是他的幸运。但我想,中国的儿童文学能有任溶溶,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徒生国际儿童文学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