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镇庙会篷房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直播四川:
您当前的位置 :&&&
春节期间 全省各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主角
字体:[][][] &&[][]
自贡灯会主题灯组一瞥。 自贡灯贸委供图
<font style="line-height: 200%" color="#000080" face="楷体_GB日大年初一,眉山市举行的迎春灯谜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 记者 衡昌辉 摄
  “皮影、灯瀑、青花瓷、成语故事,恐龙世界……自贡灯会,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赞。”2月23日,参观完自贡灯会,网友“梅子花开”在微博上为第2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点赞。
  赏灯展、逛庙会、看演出……这些春节期间的传统文化活动,也是国人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羊年新春期间,全省各地纷纷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让百姓感到好看、好玩的同时,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浅出,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内涵深意融入绚丽彩灯
  “爸爸你看,‘岳母刺字’的故事,和我在书上看的情节一样!”自贡市富顺县代寺镇的刘富洪和儿子被自贡灯会上的“成语故事”主题灯组所吸引。
  “除了成语故事,我们用自贡彩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中华皮影进行了展示。8个片区的126个灯组中,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内容的灯组达到78个。”自贡市灯贸委宣传科科长曾艳告诉记者,今年自贡灯会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使游客在赏灯中接受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以青花瓷等传统元素为主题的灯组《中国印象》美轮美奂,以皮影为主题的灯组《中华皮影》恢弘大气,《核心价值观24字》灯组则用孔融让梨、铁杵磨针等故事讲述礼、恒、爱等传统美德,人物造型憨态可掬,还有取材于乡土生活的沿滩版画、荣县漫画“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成都大庙会上,“有德吉祥”、“助人吉祥”等专门设计的主题灯组和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字的小灯笼同样让游客频频按下相机快门。“好看”、“美”这样的形容词不时和自贡灯展、成都大庙会的图片一起被上传到微博。网友“夏凤谦”在微博上盛赞:号称“天下第一灯”的自贡灯会,荟萃了中国灯文化风采。
  多样活动诠释同一主题
  “齐头并进,日月同辉。打一社会用词。你们猜猜是什么?”2月24日10点整,成都大庙会小喜神唐明晟“上岗”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到三国谜语区为游客出谜题。
  这些谜题的谜底很有趣:有的是“文明”,有的是“仁”,有的是“礼”。今年的猜谜活动,成都大庙会特意设计了80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谜语。自贡灯会现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谜底的谜语同样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参与。
  猜谜语、写春联、剪纸、新春大巡游……全省各地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了众多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泸州市合江县虎头镇举办“践行核心价值观,迎新春·送祝福活动”,组织书法爱好者为群众现场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春联;宜宾市长宁县以“我们的节日·弘扬核心价值观·竹乡儿女迎新春”为主题,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爱好的群体举办“竹海放歌”大奖赛、广场舞表演赛以及美术、书法作品展等活动……
  在全省各地,由当地群众自编自演的春节晚会上,各种弘扬正能量的节目更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观众心里。2月13日,邛崃市举办“宣传进基层,文化惠民生”首届“草根”春晚,当地群众自编的现代川剧《崃岭新风》将邛崃本土的道德模范、好人等先进事迹搬上舞台,成为呼声最高的节目。“身边人演身边事,我们看起来才有意思。给咱们邛崃好人点赞,给《崃岭新风》点赞。”网友“滴露”为弘扬正能量的节目点赞。
  富顺县的快板《新二十四孝》、歌舞剧《婆婆也是妈》等节目取材自身边生活,不仅在当地巡演,还被请上自贡灯会轮番上演。在巴中、德阳、甘孜等地,小品《豆芽葱蒜叶》、《农家乐》和快板《迎新春,树新风》等一大批弘扬真善美,通过身边小事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节目纷纷在春节期间登上舞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一般,滋润着老百姓。(记者 张良娟)
责任编辑: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直播四川:
您当前的位置 :&&&&&&
春节期间 全省各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字体:[][][] &&[][]
  “皮影、灯瀑、青花瓷、成语故事,恐龙世界……自贡灯会,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赞。”2月23日,参观完自贡灯会,网友“梅子花开”在微博上为第2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点赞。
  赏灯展、逛庙会、看演出……这些春节期间的传统文化活动,也是国人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羊年新春期间,全省各地纷纷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让百姓感到好看、好玩的同时,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浅出,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记者 张良娟)
  内涵深意融入绚丽彩灯
  “爸爸你看,‘岳母刺字’的故事,和我在书上看的情节一样!”自贡市富顺县代寺镇的刘富洪和儿子被自贡灯会上的“成语故事”主题灯组所吸引。
  “除了成语故事,我们用自贡彩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中华皮影进行了展示。8个片区的126个灯组中,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内容的灯组达到78个。”自贡市灯贸委宣传科科长曾艳告诉记者,今年自贡灯会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使游客在赏灯中接受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以青花瓷等传统元素为主题的灯组《中国印象》美轮美奂,以皮影为主题的灯组《中华皮影》恢弘大气,《核心价值观24字》灯组则用孔融让梨、铁杵磨针等故事讲述礼、恒、爱等传统美德,人物造型憨态可掬,还有取材于乡土生活的沿滩版画、荣县漫画“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成都大庙会上,“有德吉祥”、“助人吉祥”等专门设计的主题灯组和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字的小灯笼同样让游客频频按下相机快门。“好看”、“美”这样的形容词不时和自贡灯展、成都大庙会的图片一起被上传到微博。网友“夏凤谦”在微博上盛赞:号称“天下第一灯”的自贡灯会,荟萃了中国灯文化风采。
  多样活动诠释同一主题
  “齐头并进,日月同辉。打一社会用词。你们猜猜是什么?”2月24日10点整,成都大庙会小喜神唐明晟“上岗”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到三国谜语区为游客出谜题。
  这些谜题的谜底很有趣:有的是“文明”,有的是“仁”,有的是“礼”。今年的猜谜活动,成都大庙会特意设计了80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谜语。自贡灯会现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谜底的谜语同样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参与。
  猜谜语、写春联、剪纸、新春大巡游……全省各地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了众多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泸州市合江县虎头镇举办“践行核心价值观,迎新春·送祝福活动”,组织书法爱好者为群众现场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春联;宜宾市长宁县以“我们的节日·弘扬核心价值观·竹乡儿女迎新春”为主题,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爱好的群体举办“竹海放歌”大奖赛、广场舞表演赛以及美术、书法作品展等活动……
  在全省各地,由当地群众自编自演的春节晚会上,各种弘扬正能量的节目更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观众心里。2月13日,邛崃市举办“宣传进基层,文化惠民生”首届“草根”春晚,当地群众自编的现代川剧《崃岭新风》将邛崃本土的道德模范、好人等先进事迹搬上舞台,成为呼声最高的节目。“身边人演身边事,我们看起来才有意思。给咱们邛崃好人点赞,给《崃岭新风》点赞。”网友“滴露”为弘扬正能量的节目点赞。
  富顺县的快板《新二十四孝》、歌舞剧《婆婆也是妈》等节目取材自身边生活,不仅在当地巡演,还被请上自贡灯会轮番上演。在巴中、德阳、甘孜等地,小品《豆芽葱蒜叶》、《农家乐》和快板《迎新春,树新风》等一大批弘扬真善美,通过身边小事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节目纷纷在春节期间登上舞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一般,滋润着老百姓。
  2月19日大年初一,眉山市举行的迎春灯谜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
  (记者 衡昌辉 )
责任编辑:刘亚宇
变脸、吐火,川剧的绝技在龙凤古镇戏台亮出来。
顺着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数十里秀竹青山相伴而出,虎头关帝庙_鸡西虎林虎头关帝庙旅游指南
虎头关帝庙
  虎头关帝庙,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建于清雍正年间,作为黑龙江省较早的清代建筑之一,1981年此处作为  中国名胜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198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管理。1986年被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在虎头镇正南,乌苏里江左岸,依山傍水。西侧有石L台阶84级直达庙后山岭之上。庙基长17米,高4.54米,木质建筑。四周花墙,庙顶黑瓦覆盖,重檐飞角,斗拱交错。庙门两侧悬挂一副对联,上联:知我者惟春秋乎;下联: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庙为两进结构,庙内前厅八根明柱,皆雕二龙戏珠图案,两侧兵器架上摆置着金瓜、钺斧、朝天镫、枪、刀、矛、戟。进入廊檐,并排四根明柱,下端石鼓做基础,上端燕尾雕龙,迎面四幅绘有“百古图”的阁扇。打开阁扇,便是大庙正殿,殿内有七尊塑像――正中关羽,下有六配,左配:地藏佛、判官、关平;右配:山神、小鬼、周仓。塑像后面和左右彩屏上绘有“五龙藏云”、“赵高求寿”、“青松白鹤”、“三国图”。
[虎头关帝庙关注指数:0]
????????????????????
虎头关帝庙点评
元芳,你对虎头关帝庙怎么看?--说两句吧!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关帝庙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24个义项):
关帝庙 - 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庙宇
关帝庙就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关帝庙已经成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 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商贾们专门由请回关公),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
欢迎各位 ,额外获取10个积分。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东山县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680多平方米
建筑特色 抬梁式木构架建筑
人物渊源 郑经,施琅
关帝庙就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 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乡以上级别的辖区都建有关帝庙,是这样,不知道是否全国都是这样。最初有关羽事迹的地区会建关帝庙,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地域限制。就好比在堂屋请来一尊关羽像,每逢初一十五供奉,足不出户即可祈求美好愿望。这也是中国人注重仪式,但不拘泥于形式的表现,也可以更好理解为何关帝庙林林总总,处处可见了。要想很好了当地的风情,关帝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关岳庙位于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49号。建于清末,年重修,祀关羽、岳飞,故名关岳庙。坐北朝南,分三进院,建筑宏伟,原格局保存完好。  
凤山关帝庙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有牌坊、戏楼、山门殿、后殿、东西配殿等建筑,尤以戏楼建筑为佳,是清代以来戏楼的代表作品。石家庄振头关帝庙邢台内邱关帝庙张家口市大境门关帝庙,张家口市宣化区关帝庙市关帝庙承德皇家关帝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西侧,是避暑山庄皇家修建寺庙之一。   关帝庙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乾隆二十五年大规模扩建后部及两侧跨院,道光同治年间又经多次扩建修缮,才具有现在的规模。乾隆四十三年诏谕重修此庙拨银5893两,在主庙区前部两侧增建跨院,将原来主殿由灰瓦泥顶改为黄色琉璃瓦顶,使这座寺庙升格为皇家寺庙。乾隆皇帝为关帝庙亲提御匾"忠义伏魔“,立御碑两座,并亲自进庙点香瞻礼,也多次遣臣代为礼佛。重修后的关帝庙气势更加宏伟辉煌、设置更加完备。自此,这里不仅是朝廷官员、各族首领和外国使者来热河点香礼佛重要庙宇,也是行辕之地。道光八年(1828),热河都统英河为迎接圣驾,在修缮关帝庙的同时,增建了临街游廊和迎圣亭一座,尽管以后道光皇帝未来承德,但增修的建筑更添加了皇帝设修寺庙的宏大气势。同治十三年(1862)五月又一次重修关帝庙,将庙基抬高二尺,新添前后廊两步,又主持僧宗普?远监造,共用银130两,建筑屋荚木构件上有文字记述,时间为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九日。承德关帝庙是目前国内唯一现存的皇家??建关帝庙。历时几百年的沧桑,关帝庙已成为残垣断壁,在“科教兴国、以德治国”的今天,为更好的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事业,承德市委、市政府将关帝庙的重建和部分修复工程任务交给了统建实业集团,2002年投资500多万元,于3月15日开始了关帝庙的修复和部分重建工程,至日完成,共重建和修复大小殿宇20多间,恢复塑像40多尊,为丰富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宝库,充实避暑山庄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霍州市源头关帝庙始建于明祯六年,距今三百余年,源头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尊崇‘庙文化’,特别是‘关公文化’源头人世世代代勤劳淳朴,热情善良、家家安居乐业,人人礼智行事,为此源头村被誉为霍州大地的文明村;但原庙由于年久失修坍塌殆尽,为了振兴源头,弘扬‘关公文化’,造福村民恩泽乡邻,今春党支部村委会应村内有识之士的呼求、作出了重建关帝庙的决定、并成立了建庙领导组。经多方筹措资金村民积极捐款,共捐资十八万余元,于辛卯年二月十九日破土动工七月廿九日圆满竣工,总投资三十六万余元,现建成弘扬关公文化之地既是村民健身娱乐活动的场所又是源头村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传统意义上的关帝庙,即是指山西解州关帝庙:解州关帝庙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神圣殿堂,中国古代名言云:山东文圣人,山西武圣人,武圣人以德行著称于世,在东南亚,武圣人因德行卓著,被尊为商业的保护神“财神爷”居于文之首。解州作为关公的故乡,关帝庙兴建的历史颇早。据有关碑刻记载,远在陈隋之际,解州关帝庙已经修建。宋元到明清,随着社会各界对关公美化、圣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断高涨,又对解州关帝庙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复、重建和扩建。清朝末叶,该庙曾数次失火,损失惨重,但在民国年间又予以修复和重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对解州关帝庙这座古老的建筑群落极为重视,不仅将它列入了国家重点文物单位予以保护,而且一再拨款,对这座庙宇进行维护修复,使之基本上恢复了历史的原貌。目前的解州关帝庙,总有七点三万平方米之多,为海内外众多关帝庙占地面积之最。该庙宇众多建筑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轴线,分四大部分有序展开:中轴线的南端为“结义园”,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园内古木参天,山水相依,并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往往使人在触景生情中,沉浸于“桃园结义”的美好传说之中。中轴线北端的主庙,是一个单元甚多而又层层展开的巨大建筑群落,主要由琉璃龙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组成,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主庙内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非凡,雕梁画栋而又庄严肃穆,身临其境,不能不使人对关公肃然起敬。中轴线南端的东侧,建有“万代瞻仰”的石牌坊一座,中轴线南端西侧建有“威震华夏”木牌坊一座。这两座气魄宏大的牌坊,向世人昭示着关公及关公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令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中轴线北端东西两侧,为基本对称的主庙附属建筑,如追风伯祠、长寿宫、崇圣祠等等。这些附属建筑,与主庙一样,无不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但却又有着主庙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加深人们对关公生平、身世的理解,延伸和加强对关公的崇拜与敬仰。解州关帝庙,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而享誉华夏,扬名海外。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后屡建屡毁,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的。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约66600余平方米。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等建筑组成。残存高2米的结义碑1通,白描阴刻人物,桃花吐艳,竹枝扶疏,构思奇巧,刻技颇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园内桃林繁茂,千枝万朵,颇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街北是正庙,坐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主轴线上又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殿阁嵯峨,气势雄伟;屋宇高低参差,前后有序;牌楼高高耸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筑间既自成格局,又和谐统一,布局十分得体。庭院间古柏参天,藤萝满树,草坪如毡,花香迷人,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游人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前行有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观,颇有童趣。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画像,轩昂威武。北面左右两侧,彩绘着关羽戎马一生的主要经历,起于桃园三结义,止于水淹七军,只是没有走麦城这个情节,在全国关庙壁画中都按此进行,据说这是因忌讳关羽自高自大而被杀,终于造成蜀国的覆灭而隐去的。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名崇宁殿。殿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使人顿生敬佩之感。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雕刻富丽。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皤龙姿态各异,个个须眉毕张,活灵活现。下施栏杆石柱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200方,蔚为壮观。大殿明间悬横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书。檐下有“万世人极”匾,是咸丰皇帝所写。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300斤,门口还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以示威严。殿内木雕神龛玲珑精巧,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龛外雕梁画栋,仪仗倚列,木雕云龙金柱,自下盘绕至顶,狰狞怒目,两首相交,以示关羽的英雄气概。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一方,更增崇宁殿庄严肃穆的气氛。穿崇宁殿而出,入后宫南门,就进入寝宫,过花圃,有“气肃千秋”坊,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东侧有印楼,里边放着“汉寿亭侯”玉印模型,西侧是刀楼,里面列青龙偃月刀模型。双楼对峙,系方形三层的十字歇山顶建筑。院里植有翠竹一片,风动影摇,珊珊可爱。又有《汉夫子风雨竹》碑刻,以竹隐诗,诗曰“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多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传说出自关羽的手笔。后宫后部,是关帝庙扛鼎之作的春秋楼,掩映在参天古树和名花异卉之间,巍然屹立,大气磅礴。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经》,故又名麟经阁。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187O)重修的。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依,可供凭栏远眺。檐下木雕龙凤、流云、花卉、人物、走兽等图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楼顶彩色琉璃覆盖,光泽夺目。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可供上下。第一层上,有木制隔扇108面,图案古朴,工艺奇特,传说是象征历史上山西108个县。世传春秋楼有三绝:建筑结构奇巧别致,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给人以悬空之感谓之一绝;进入二层楼,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阁子板壁上,正楷刻写着全部《春秋》,谓之二绝;据说楼当项,正好对着北斗七星的位置,谓之三绝。关帝庙除古建筑外,还有琉璃影壁、石头牌坊、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饰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块,各朝题诗题匾60余幅,还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观的艺术精品。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扫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如今经过多次修葺、彩绘,关帝庙更加壮丽辉煌。解州关公铜像 随着关公文化的大力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敬奉关公,不管是送礼馈赠还是开业敬奉,解州关帝庙“解州关公”铜像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选择。阳泉关帝庙道教庙宇。在山西省阳泉市东郊十公里的林里村旁。创建年代不详,宋代宣和四年(1122)重修,明清两代均有修葺。现存正殿仍保持宋代建筑风格,殿内原供奉关圣帝君像,今四壁之上留有部分道教壁画,多为清代所作。庙宇背山面水,环境清幽。关帝庙又称关王庙,俗称老爷庙,位于郊区白泉乡林里村南。殿宇由绿树、红墙萦围。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分内外两大院落。关王庙建成已有900多年,据有关资料证实,是我国最早的关羽庙建筑。关王庙以关王正殿为主,由献殿、马殿、南北配殿,以及外院的戏台、大门、忠恕牌坊、落箭亭、饮马亭等组成,布局合理,气势雄伟。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定襄关王庙位于定襄县北关。创建于金泰和八年(1208),元、明、清复经修葺。庙内关王殿为金代原构,较为珍贵,殿内三国故事壁画为嘉庆八年(1803)所绘,十分精美。庙内金、元、明、清碑刻对关羽封号及其修建经过记述甚详。平遥武庙在平遥县城书院街宣化坊北。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道光、同治间曾反复修葺,主要建筑有戏楼、钟鼓楼、献殿、中殿、后殿等,屋顶均为琉璃瓦兽装饰,气势非凡。平遥关帝庙在平遥县段村镇七洞村,创建于清,重修于道光九年(1829)。占地2275平方米,坐北向南,主要建筑有戏台、山门、献殿、正殿、碑楼、配房等,庙内塑关羽和关平、周仓像。大同关帝庙大同关帝庙为明代以前神祠建筑,俗称大庙。坐落在大同市内鼓楼东街。清《大同府志》记有明景泰、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修缮碑记。清康熙、乾隆时均有增建和修葺。从建筑手法和特色看,当为元代遗物,是大同唯一的一处元代建筑。关帝庙的主要建筑沿中轴线排列有致,渐次有山门、过殿、东西廊房、主殿(现已部分改建)。原先在正门之上挂有万字边大牌匾一块,上书:“大义参天”。门前树有雄伟壮观的木构牌坊。牌坊前又分别竖立着高耸入云的旗杆一对及两尊威武凶猛的铁狮子。山门对面曾筑有镌刻精美的拱形戏台一座,画栋雕梁,宽阔高大,颇为壮观。今存关帝庙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殿前置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抱厦,为清代所增建。大殿没有台基,由平地立柱砌墙。殿内后端置内柱两根,柱间各置雕刻精细的木质神龛一个,结构均为重檐。檐下斗拱共十一踩,排列密集纯系装饰,为清代结构。 关帝庙建筑严谨,浑为一体。大殿翼角翘扬,斗拱施布有独到之处。殿内清代增置的平棋藻井上绘制的龙形图案,多姿多态,别具一格。该庙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关帝庙位于朝阳市营州路东段北侧,于清乾隆九年由山西会在朝阳东塔的塔基右侧修建。是朝阳市内唯一保存的礼制性建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占地面积3900平方米,庙中主体建筑有戏楼、棂星门、牌楼、神马殿、仪仗殿、关帝殿、药王殿、财神殿、东西配殿等。附属建筑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房、佛殿、耳房等。各殿均为砖木结构。另外还有石狮三对、石旗杆一对、清代石碑七通、石经幢二座、石雕垂花门二座、石雕栏杆二组、琉琉望天狲一对、铜鼎一座、铁狮一对、铜钟一口。戏楼位于庙前100米处,今已毁。棂星门为木质,外附石柱、上横石额,柱顶雕“阿婆罗”。牌楼是四柱三楼式,中间二柱正反两面各刻楷书楹联一付,抱鼓两面浮雕蟋螭忍冬。重檐瓦顶。神马殿为硬山式,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后出。仪仗殿进深二间,无后廊,其余结构与马殿同。关帝殿亦为硬山式,坡面图覆青瓦,面阔、进深皆为三间,前出卷棚。大殿两侧分别为财神和药王殿。殿前垂花门两侧石栏杆由望柱和栏板构成。望柱方形,上雕坐兽。栏板正面各浮雕瑞兽一只,配以佛八宝、八吉祥图案,计十八面,东西配殿各为三间,进深二间,硬山式。钟楼今已不存。旗杆存一,1976年唐山地震时残断,现仅存基座。海城关帝庙关帝庙位于海城市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后经来海的山西商人捐资修缮,作为。前殿是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有抱厦,有转角、补间双生昂五铺作斗拱,昂嘴雕云纹。青石鼓形柱础,柱和横额之间嵌木雕龙凤去板,施彩绘。后门有小卷棚,有转角、补间单昂三铺作斗拱,柱额之间嵌木雕花卉板。后门两旁各开六角菱形小窗一个。正脊砖雕游龙,脊中间插“穿天戟”三根,脊的两端有大吻。斜脊砖雕跑兽。整个建筑造型宏伟别致。前殿两旁修建东西配房各五间,均为硬山式。后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前有回廊,梁枋之间嵌有燕尾木雕,施彩绘。山门为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中间开门。有转角、补间单昂三铺作斗拱。门上悬挂“关帝庙”牌匾。门外有大、小石狮各一对。山门两旁建钟、鼓二楼,均为歇山顶、砖木结构。有柱头和补间三铺作斗拱,施彩绘。东楼悬钟,西楼置鼓。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柴河镇1945年修建,依山傍水,前面山峦起伏,绿树如荫,后面滚滚长江水(牡丹江),分为正殿,前殿偏殿,正殿内供奉神仙像7尊,中为关羽,牡丹江柴河镇关帝庙坐落于我国最东北边境,靠近俄罗斯,被称为“庙灵”,发扬中华道教文化,众信一起制作了老道庙-关帝庙网站并且每逢初一十五为广大信众免香火费做消灾祈福道场,信众可以在网站留言,也可亲赴牡丹江柴河镇关帝庙。虎头关帝庙在虎头镇正南,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嘉庆十四年(1809)重修,1927年大修。依山而建,面对,分前殿、正殿两部分,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庙宇建筑。正殿为悬山式五架梁廊庑式建筑,内供塑像七尊,中为关羽。虎头关帝庙位于我国最东部边境,据中俄界江乌苏里江边仅百米,被誉为“东方第一庙”。龙沙公园关帝庙坐落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内,建于清乾隆四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有正殿,前后殿,东西配殿及山门,均为传统的砖木结构,正殿高10米,三铺顶,正脊饰有二龙戏珠,山墙正上方有精美石雕,装饰华丽。店内关羽塑像居中高2米,左有周仓,右有关平,墙上右有描绘关公故事的重彩壁画。1984年修整时,增建两座样式相同,高8.5米的钟楼,长280米的青砖墙镶嵌30多个各式漏窗,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其为市级保护单位。
关帝庙位于吉林市西北北山公园内,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主要建筑有正殿、戏台、钟鼓楼、观渡楼等。正殿内奉关羽塑像,两侧关平、周仓配享,悬“灵著豳岐”匾,为乾隆皇帝御笔亲书。
大关帝庙位于亳州市区西北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复经修葺。庙内主体建筑为花戏楼,是专供演戏所用的古代建筑,雕刻玲珑剔透,彩绘富丽堂皇,对研究清代戏曲艺术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山关帝庙土山关帝庙是土山五大古庙之首,是江苏省最大的关帝庙,始建于明朝中期的1460年,至今五百四十余年,历经崇贞、雍正、道光、民国四次大修,这次在邳州市委、土山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于2005年五月动修复,按照原址原貌和修旧如旧的原则,由徐州古建园林工程队作了全面修复,恢复原庙址二十二亩,古建筑100余间,现分别向大家介绍:土山关帝庙座北朝南,东四80余米,南北170多米,占地22亩多,该庙始建于明朝天顺三年(1460年),当时土山商业十分发达,古街两旁商铺林立,集市生意兴隆,每当集日,近百里的百姓纷纷云集土山,买卖做得红火,常常很晚很晚难收生意,土山街人为悼念关公的忠义感谢关公神灵保佑土山人发财发福,便于明朝“天顺”三年(1460)捐资建起了关帝庙和马迹亭。每年9月13日逢庙会,并在庙内的戏楼上连唱三天大戏,以示土山人不忘关公的恩德。土山关帝庙属三道四院的建筑格局,中轴建筑为主,对称侧建筑为辅。庙房一百余间,彩粱画柱,飞檐峭壁,实为苏北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大古建筑群。
又名文昌阁,位于景宁县沙湾村东,离县城29.5公里。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建阁于离欧江31.6米高的峭壁壁崖上。红墙黑瓦,壮观巍峨,有“高阁临江”之称。阁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呈六角形,占地面积85平方米,高8.5米。原景宁县城至沙湾石碣路从中通过,可供行人纳凉休息。后部长方形,占地面积54平方米,基地与前部紧密相连。登楼原眺,令人心旷神怡。
东山关帝庙又名武庙,在铜陵镇岣嵝山东麓。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多次重修。依山而建,规模壮观,庙门为宫殿式楼亭,精美坚固。庙中木雕石刻,工艺精湛。荆城关帝庙在南靖县城新民路大庙口,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清嘉庆时重修。庙宇面阔三间,正殿有四根雕龙石柱,殿壁为三国故事壁画。庙内尚存明清碑记七通。泉州关岳庙道教庙宇。在福建省泉州市涂门街。俗称关帝庙。因主祀关圣帝君,附祀岳王,故名。始建于宋代,庙宇占地二亩多,由主庙和左右的三义庙、崇先殿三座并列,各有前殿、大殿三进深,后进新建仿古楼房一幢。庙内香火终年旺盛,信徒远及东南亚及台湾。现为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所在地。安溪县湖上乡铜锣庙铜锣庙,崇奉关帝,是我国民间信仰的传统习俗,宋代由北方传至闽南。湖上乡中部的铜锣庙就是供奉关帝及其两部将关平、周仓的庙宇之一。
大镜关帝庙位于南市大镜路。原本是上海城墙西门北称箭台,明朝万历年间建庙以供关帝,后几经重修。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大镜关帝庙位于南市大镜路。原本是上海城墙西门北称箭台,明朝万历年间建庙以供关帝,后几经重修。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的城墙是在明嘉靖年间为抗击倭寇入侵而修筑起来的,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乃于 1912 年又拆掉城墙、填城壕、筑马路。原上海城墙西门北城还保存有一段城墙和箭台,在这箭 台上便保存有一座道观——大境关帝庙。
泰山关帝庙又称关帝祠、山西会馆,位于泰山岱宗坊北,创建年代无考,明清曾多次整修。庙依山层层叠起,错落有致,红墙青瓦,掩映在绿林丛中。主要建筑有山门、戏台、拜棚、正殿、过厅、东西厢房等。正殿中原祀关羽像,已毁。院中有汉柏一株,树冠覆荫60余平方米,堪称一绝。广饶关帝庙位于广饶县城内西北隅,东营市院内。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因而又称“南宋大殿”。清嘉庆五年(1800)重修,原有三义堂、春秋阁等建筑,已废圮。今存正殿三间,为南宋原构,颇为珍贵。 1965年前,原址南北长约130米,东西宽76米,有春秋阁、三义堂、东西厢房和戏楼等明清建筑,现仅存大殿。该殿绿瓦朱甍,飞檐翘角,歇山顶式,全木结构。殿面阔三间,坐北面南,长12.63米,进深10.75米,台基高1.12米,殿高10.39米。其构架方式为六架椽屋,与宋《·厅堂建筑》所载相同。 该殿是山东省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木结构建筑,是研究唐宋时期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崂山关帝庙关帝庙位于仰口湾西南,在上苑山东南猪头峰下,是一处景色清丽的道院。崂山地区自清初就习惯把关帝庙与土地庙并排而建,至清末遍及山区各村,而主祀关羽的道院,在崂山仅此一处。关帝庙奉全真道华山派。据明嘉靖年间重修碑载,关帝庙本系太平宫之下院(另一下院为东华宫),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从太平宫分出,1929年由道士刘太清、贾太成主持重修,始具规模。重修后有大殿3间、道舍26间,为二进式院落。进山门为前院,有中殿3间,穿堂,两旁彩塑关平、周仓立像,高2米多,殿两旁各建倒房4间。后院为四合院,绕过照壁有大殿3间,内祀2米多高的彩塑关羽坐像,四周绘关羽生平壁画,如“桃园结义”,“刀挑红袍”、“华容挡曹”、“单刀赴会”等,画工细腻工整,比例匀称,是崂山壁画之上品。大殿两旁各有配房3间,东西厢房各4间,皆为砖木结构之硬山式建筑,该庙占地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庙内藏有《道德经》等经书4部、字画4轴,院内植芍药、耐冬、黄杨,皆百年之物。1948年是该庙鼎盛时期,有庙产600亩。“文化大革命”中,该庙之塑像、供器均遭破坏,壁画用泥浆覆盖,房屋由崂山林场使用。1984年,曾由崂山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关帝庙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济南芙蓉街关帝庙位于济南老城芙蓉街,坐东朝西,始建于清代中期,距今600余年历史,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分南北两进院子,北院是关帝庙的正院。2009年在修缮中,重新挖掘出历史上曾经颇有名气的武库泉、飞霜泉。另外修建碑廊、放生池,整修大殿,新建关帝庙茶座。济南共青团路关帝庙位于济南五龙潭公园南门外,坐北朝南,开间不大但小巧精致,2001年重修。这组建筑原是旧时“集云会馆”的组成部分,传说原山东巡抚丁宝桢就是奉密旨在此诛杀太监安德海。在关帝庙的天井中,有济南七十二泉之一的西蜜脂泉。 汶上县关帝庙关帝庙位于汶上县城大隅首西200米处, 始建于元代,是祭祀三国时蜀汉名将关羽的场所。关帝庙原有戏楼、东西庑、大殿、寝殿。大殿长13.4米,宽9.2米,高8米,三楹十二柱,悬山式建筑,上覆琉璃瓦,单层飞檐,檐下施斗拱。殿内脊椽北、南二椽有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清康熙四十二年(1702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三次重修大殿的题字。1986年汶上县人民政府投资按原貌重修,同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口关帝庙在周口市区内,始建于清顺治、康熙间,乾隆、嘉庆时修整。面积1659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大殿、戏楼、春秋阁等,结构严谨,配置恰当,构成一处完整的古建筑群。门前竖有铁旗杆,高21.5米,上有盘龙缠绕,异常壮观。禹州义勇武安王大殿位于禹州市关西区白沙村,内奉关、张、赵、马、黄五虎将,俗称五虎庙。始建于元至正九年(1349),明洪武十九年(1386)重修,殿宇三间,进深九间,单檐歇山顶,现保存完好。济源关帝庙位于济源市区南6公里轵城中部,创建于金大定二年(1162),明清重修,坐北面南,为四合院式建筑,占地1050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有大殿和山门,整体结构仍保留金代特色。南阳关帝庙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晁陂镇西南关帝庙村,有内有关羽等塑像,其无脊大殿远近闻名,雕饰多而精巧,常年香火不断。
湘潭关圣殿位于湘潭市平正路,建于清初,乾隆年间修葺。现存建筑有大殿、春秋阁等。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建于花岗石台基上,高约16米,结构复杂,雕饰繁多,精致大方,雄伟壮观。永州武庙又称关圣庙,位于永州市城内东山,建于清嘉庆年间,占地700平方米,砖木结构,歇山重檐式建筑,红墙青瓦,居高临下,甚为雄伟。
揭阳关帝庙位于揭阳市区天福路。也称“武庙”,是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万历29年。关帝庙祀关云长,褒其忠义。庙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布局,正殿为重檐歇山顶。屋脊有花鸟嵌瓷,工艺十分精湛。前厅有八卦形藻井,雕刻有“桃国三结义”等题材的人物画,为广东省同类建筑所罕见,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中厅两边墙壁上嵌有石碑多处。其中有光绪初年福建巡抚丁日昌疏奏慈禧及光绪帝为该庙赐盈额的碑文,对研究关帝庙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鹤山关帝庙关帝庙位于广东省鹤山市共和镇大凹村。原庙已于100多年前圮废,现存为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原址上重建的。1948年修葺过一次。庙由山门、正殿、厢房组成,面积280平方米。营造手法与相似,正殿屋顶为绿色琉璃瓦,屋脊以陶塑图像装饰,屋煞为光绪年间石湾名工烧制之二龙戏珠。大门框为缕空之花鸟石雕,横架于廊柱与正墙之木枋上,雕塑着各种泥金木雕,内容全为中国古代戏文中的演出场面,现还可辨认的有“薛仁贵征东”、“狄青怒斩王天化”等。正面墙的檐口之下,有精细的砖雕,各处墙壁上还有各种历史题材的壁画15幅,题诗6幅,此外,还有阴文石刻或阳文木刻、刻工精细名家书写的楹联7副。整座庙的建筑风格继承了清代岭南庙宇建筑特色,汇集了建筑、雕塑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1994年被鹤山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湛江赤坎关帝庙湛江赤坎(区)关帝庙,原称“雷阳武庙”,因庙中供奉关羽像,俗称关帝庙。遗址位于关庙街,街因庙而得名。该庙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为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歇山顶作马鞍形;庙前有石阶五级,左右各有一石鼓;后殿供关羽像。该庙融汇了唐、宋、明代和潮州建筑的特色,具有独特的风格。该庙遗址现为湛江市赤坎区第四小学校舍。
广西壮族自治区
武庙又称关帝庙,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城印山,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清康熙、同治年间重修。坐北朝南,四进院落,砖木石结构建筑,占地面积2130平方米,现存戏台、前殿、正殿、后殿、东西厢房等,布局对称严整,颇为壮观。岑溪市关帝庙关帝庙坐落在岑溪市南渡镇黄华河畔,与著名古祠邓公庙毗邻。庙宇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为硬山顶砖木结构,设前殿、后殿、左右厢房及天井等。前殿为黄色琉璃瓦面,脊顶装饰双龙戏珠,堂煌壮观。内外墙壁现存彩绘壁画十余幅,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画工十分精致。庙门额嵌一方石刻横匾,碗口粗的“关帝庙”三个大凸字,遒劲醒目,大门侧倾用磨光条石镌刻一幅寓意深长的楹联:“先武穆而功深汉水,后文宣而圣道配尼山。”庙前地坪雄踞一对精工雕刻的花岗岩石狮,是道光年间广东信士捐资建造的。后殿为拜祭关帝的处所,殿中关公雕像,高约2米,赤面黑须,仪态威严勇武,左右待从为关平、周仓立塑。 左厢仍保存道光年间重修碑记。关帝庙自建庙以来香火鼎盛,香烟长年缭绕不绝,朝拜香客甚众。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帝诞期,朝拜许愿游人、香客多达上万人,在当地已形成庙会,热闹非凡。因关帝庙的艺术价值及文物价值极高,而被定为岑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织金县关帝庙位于城关镇城南路南段北侧。始建于清初,原址在州署(今县人民政府驻地)侧,康熙四年(1665)知府刘勇移建于南关外。康熙二十八年(1689)、乾隆五十八年(1793)、道光二十一年(1841)重修。坐东向西。由前殿、月台、后殿、左右厢房组成。占地面积约9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50平方米。前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1.15米,进深六间,通进深11.61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前后带廊,深1.98米。隔扇门窗。月台长13.85米,宽6.92米,高0.65米,正中用正方形石块斜铺,左右铺方形,前、左、右用大理石镶边。台前左右两旁透雕双狮。
叙永春秋阁位于叙永县城西盐店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建,殿楼廊庑,款式玲珑,布局匀称。主要建筑有乐楼、走楼、大厅、正殿、三官殿等,总面积2500余平方米。资中武庙又称关帝庙,在资中县城北重龙山下,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同治间两次重修。为坐北向南的四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2150平方米,现存朝贡殿、钟鼓楼、正殿、三义祠、武星殿、启圣宫、左右厢房、长廊等建筑,布局严谨,雕刻细致,装饰精美,为一处难得的古建筑群。梓潼关帝庙梓潼关帝庙在四川七曲山大庙魁星楼北面,颇具气势。七曲山关帝庙由皋门、拜殿、关圣殿组成。关圣殿仍保留明代的建筑特色,皋门、拜殿为清代乾隆时所修,整个古建给人以古朴典雅、雄伟壮丽的感觉。在关圣殿前有高大木门六道,门上有四幅文昌帝君画像,绘有文昌帝君及擎着官扇、手托冠冕的侍从。图中蓝天映衬着白云,溪流漂过,鸟语花香,梅花鹿顾盼左右,整幅图案隐喻着“有禄”、“加官”的美好祝愿。这四幅明代门画,线条圆润浑厚,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关圣殿高15米,正中为通体鎏金的关羽坐像。像高5米,宽3米,头戴冕鎏,金脸长须,身穿绣龙袍,衣纹流畅自然,腰束玉带,手执牙笏,神情威严,一副帝王模样。这尊泥塑关羽坐像造型古朴庄严,有专家认为,此像为全川现存关羽造像最佳作品之一。关羽像左侧为关平、关兴、王甫,右侧为周仓、关索、赵累。关羽出生于山西运城常平村,从小练就一身武艺。东汉中平五年(188年)与刘备、张飞结拜为异姓兄弟,他们寝则同床,恩如兄弟。关羽后居蜀汉“五虎上将”之首,一生“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辅佐刘备复兴汉业。他作战勇猛,胆略过人,屡建战功,威震华夏。他曾经被曹操俘虏,但不被官位、金钱所动,在报答曹操不杀之恩后毅然“挂印封金”,追随刘备而去,历史上被当作了“忠义”的化身。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孙权部下杀害,时年60岁。孙权将关羽首级献给曹操,曹操刻沉香木为躯,厚葬于洛阳。孙权也只好以侯礼将关羽身躯葬于当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关羽“头定洛阳,身困当阳”。隋朝以后,人们尊崇关公一生对国忠、为人仁、处世义、作战勇的品格,不断加封,统治者也大力推崇,甚至三教九流都十分崇拜,关羽成为关帝,受到人们顶礼膜拜。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关公又被视为保护商贾的武财神,商家对他的祭祀十分频繁,甚至在店铺里也设有供奉关帝的神龛,仰仗关帝的庇护。大家都知道关公塑像多为枣红脸堂,那是因为关公脾气暴,好打抱不平,结果险出人命,被官府揖拿,只好躲进山中替人看守枣林,天天吃大枣,洗的喝的也是溪流之中的红枣水,久而久之,就成了丹凤眼、卧蚕眉、枣红脸和美须公了。可是七曲山文昌宫的关公并不是红脸而是金脸,原因是文昌祖庭文昌帝君本身是金身,文武二圣相辅相成,关圣帝君理所当然也该是金身了,因此,七曲山这里就有了金脸关公,这在其它地方是很少见的。
孝义关帝庙在韩城新城招商区孝义村,始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1988年维修。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三间,现存建筑结构保留元代风格。
在通海县四街镇海东村现存一座关帝庙,当地称【关圣宫】,这座庙宇始建于明代,后因地震经历过多次重修,至今保留有乾隆,嘉庆,道光年所重修的功德碑,庙宇分为前殿,天井,后殿,忠义大殿里所奉关羽父子,栩栩如生,当地人自古膜拜不绝。
西藏自治区
拉萨关帝庙位于拉萨市布达拉宫西南帕玛日山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主供关羽塑像,为汉族风格庙宇。山南地区关帝庙关帝庙位于泽当镇东端,北距噶丹曲果林约0.5公里,东南紧靠贡布日山,北为辽阔的河谷。建于18世纪中后期,坐东朝西,建筑基本格局是由西向东渐次升高的三级院落。正殿和其后的度母殿皆居于第三级地平上。正殿内塑,左列依次为周仓、持金刚、诺布桑布塑像。右列为关平、妙音菩萨、达珍塑像,关公背后塑有新强度母像。正殿有4根明柱,前墙整个为棂窗,窗前南角有一木栏,栏内悬架一口铜钟和一面木鼓。铜钟系该庙所铸,钟上铸有汉文,记述此庙的建造时间及庙史。正殿后门通度母殿,内供白度母。寺庙建筑全系汉式,殿堂屋架结构系抬梁式,屋顶为硬山式,寺庙布局似内地关帝庙形式,但墙体结构以及普通住房大都采用藏式建筑基本形式。
香港特别行政区
文武庙香港文武庙位于荷李活道与楼梯街交界,文武庙即鹿港文开书院,就是文昌帝君祠,简称文祠,也是武庙,是鹿港文教的发源地;这种书院、祠、庙并肩而筑的组合,是非常罕见的。文开书院建于清道光年间,为纪念明末大儒沈光文(字文开)而命名,后因火灾而重建,但已失去原来的风味;文祠主祀文昌帝君,曾设过鹿港最早的诗社“拔社”;武庙供奉关圣帝君,香火鼎盛。两帝掌管人间文事武功,即现代人所谓的学业及事业,故庙内长年香火不绝,吸引很多善信及内地游客到此参拜及游览。每年考试前夕,会看到很多学生到此庙参拜,以求考试能名列前茅,而很多青年人找到工作后亦到此祈福,望事业能一帆风顺,可见文武二帝在善信心中的影响力。文武庙是典型的古式建筑,四周建有围墙,以保持庙宇的清静。 庙内采用对称布局, 中轴两旁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正门入口, 第二部分 是露天庭园及偏厢, 第三部分是大殿。 这里到处弥漫着悠闲的气氛:猫儿四处游晃,有些人抽签问神卜运势,有些人则备妥素果香烛供奉神明。文昌帝君及关圣帝君的金装极尽奢华。此庙还供奉其它的神祇,如门边较次要的神祇,还有在两尊主神旁边代表正义的包公,和保护这个城市的。庙里每有祭神仪式时,皆会击鼓响锣,热闹非凡。文武庙位于大埔区富善街的文武庙,是新界首座保护的建筑物。1984年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目前,台湾有300多座大小关帝宫庙。台南武庙,是台湾“祀典武庙”,现为台湾一级古迹。新竹县普天宫新塑的关帝像,连台座有15丈高。台北行天宫、宜兰礁溪协天庙、台中圣寿宫、高雄文衡殿、日月潭文武庙、台湾花莲县圣天宫等,都是台湾关庙之佼佼者。每逢关帝圣诞,各处抬神轿、演社戏、上阵头,热闹非凡,其香火之盛,与日俱增。祀典武庙位于台南赤嵌楼南侧对街,俗称大关帝庙。始建于明永历年间,现存建筑系清康熙间重修。雍正五年(1727),此庙被列入祀典,故名祀典武庙,是台湾省最大的武庙。主要建筑有前殿、初拜殿、再拜殿、正殿、后殿等,气氛幽深庄严。
国外关帝庙
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都能寻觅到关公文化的踪迹。目前,美国纽约、旧金山,日本神户、横滨、长崎、函馆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有富丽堂皇的关帝庙。关帝庙宇为何遍及四海?我们且引用一段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焦大卫先生的话:“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新加坡关帝庙
新加坡通淮关帝庙、新加坡忠义馆:只有中国的一个小县大小的新加坡,却有30多家大大小小的关帝庙。通淮关帝庙每年要举行多次朝圣大典,并组织信众远赴中国大陆谒祖进香,声誉已传遍海内外。在忠义馆,我们看到馆内外摆满了各地信众为关圣帝君供奉的祭品,色彩绚丽的糕点、水果、三牲,展示著花园之国海纳百川的南国风情。信士们手持一束束香火,排成一个个方阵,在关帝像前虔诚膜拜。忠义馆关帝像的背景,是一条巨大的腾飞的金龙,忠义馆门前的石柱,也都雕刻著五彩飞龙,向人们显示著中华传统文化的辉煌。
日本横滨关帝庙
横滨关帝庙是日本颇具影响力的关帝庙,始建于明治六年(1876年),其后连遭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和1945年二战美机大空袭而两次损毁。战后已是第三次重建,不幸又于1986年遭受火灾而全部烧毁,奇怪的是仅剩关公神像完好无恙,侨胞们都认为是关公“显灵”,希望两岸同胞携手团结。于是以此为转机,于1987年7月组成横滨关帝庙建设委员会,广泛动员了当地的华侨、华人,以及华侨社团、企业和金融机关,大力捐输,着手进行再建工作,并得到日本各地华侨的支持。经过三年的团结努力,1990年屹立于中华街的关帝庙建成。新庙为闽南庙宇式样,正殿高16米,面积达288.45平方米,庙宇的汉白玉栏杆、参道、石级、屋脊的琉璃瓦等工程由北京古代建筑工程公司承建,正殿及牌楼的木雕、室内装饰则由台湾挥华石材有限公司施工,这也体现了两岸炎黄子孙团结协作的精神。后因关东大地震及战事火灾三度被毁,现在的建筑,落成于1990年8月,这片凝聚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精粹的建筑群,曾吸引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共同奔向这一工程。1991年10月,关帝庙建筑荣获神奈川建筑竞赛优秀奖。日本神户关帝庙神户关帝庙建于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殿堂碑文中,有《关圣帝君圣德略记》,其铭文曰:“圣帝忠贞不二,义薄云天,后世尊为表率,尊称武圣。生时忠义仁勇,殁后为神明:于儒为淑世圣贤,于佛为护法伽蓝,英风播于万方,大义凛乎千古,而使顽夫廉,懦夫立,大有功于名教。后经唐宋元明清各代之尊重,封为财帛星君,甚至于全中国各省各市各县均有圣帝之庙宇,以致于日本各大都市皆备矣。如横滨关帝庙,长崎、大阪、函馆等。”
韩国首尔关帝庙
这座庙名为东关王庙,是纪念蜀汉名将关羽的祠堂,简称东庙。东庙在汉城特别市钟路区崇仁洞238号番地1号,指定韩国宝物(文物保护单位)号码为142号,建筑颇为雄伟壮观,三大建筑坐北朝南,排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二门和正殿。天津巡抚、蓟辽总督万世德作为明朝使臣携带明神宗朱翊钧的诏书来朝鲜,在传昭书的同时,送四千两建筑基金。朝鲜第14代王宣祖终于许诺在汉城外边建一座关帝庙。东庙始建于1599年,竣工于1601年。后在朝鲜英祖15年(1739年)东庙曾重修过。朝鲜英祖还曾亲自给东庙题过匾额"显灵昭德王庙"。据资料统计,建在韩国的关帝庙共有14处,如汉城的南庙、圣帝庙、关圣庙、北关王庙、西庙等。汉城东庙是韩国最大的关帝庙,其余关庙虽遗迹尚存,但规模和环境多不如东庙。汉城东庙现占地2818坪(约9300平方米),属汉城市所有,于日被政府指定为宝物。
越南河内关帝庙
越南首府河内的关圣殿,坐落在还剑湖的湖心岛上。还剑湖水面十二公顷,清澈平静。湖岸四周,是南国婆娑的常青树,最耀眼的要数凤凰树,飘逸舒展的凤凰花,红得流火,如漫天云霞。步入关圣殿,大红大绿的色调,金碧辉煌的装饰,充满中国中原文化的特色。大殿供奉着诸多神像,多得让人难以一个个道出名姓。高约一米的铜铸彩绘关公,位于前排正中,在青烟红烛中显得神采奕奕。关公两侧,有周仓、关平侍卫。此外,美国三藩市也有关帝庙。
关羽(公元160年-219年),约生于东汉桓帝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关羽,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手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为自己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六十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关帝庙遗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关帝庙村南300米。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4°47.111′东径113°28.233′,海拔130米。200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日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普查时发现。2006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2006年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遗址进行发掘。该遗址的时代为商代,面积约69000平方米。该遗址南北宽230米,东西长300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取土,遗址北部已被破坏,破坏深度2米左右。南水北调干渠占5000平方米,遗迹有灰坑、墓葬等,出土遗物有石器、陶器、少量青铜器,陶器代表器物为鬲,圆唇、仰折沿、盘口,绳纹较粗,鬲足内勾。墓葬为圆扁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二层台、腰坑等。帝庙遗址是黄河以南地区首次大面积发现的商代晚期聚落,发掘所见居址区、墓葬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址布局清晰,表明了聚落内部区域之间功能的差异。保存完整的商代晚期聚落的发现及丰富的商代晚期文化遗存的大规模发现,在商代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对探讨该时期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帝庙除古建筑外,还有琉璃影壁、石头牌坊、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饰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块,各朝题诗题匾60余幅,还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观的艺术精品。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扫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如今经过多次修葺、彩绘,关帝庙更加壮丽辉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虎林市虎头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