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克县人民政府佛光山选佛寺具体位置

国际佛学会
> 欧洲最大佛寺“巴黎佛光山”将在法落成开放
欧洲最大佛寺“巴黎佛光山”将在法落成开放
【欧洲时报网】6月22日,欧洲最大的佛教寺院“巴黎佛光山”将在法国塞纳马恩省(77省)的碧西圣乔治市(Bussy-Saint-Georges)向公众开放。
这个由弗雷德里克o罗朗工作室设计的建筑承担着宗教与文化的双重使命,面积达8000平方米。宗教社会学家表示,这一庞大的工程得以实现,得益于当地政府将宗教多元主义纳入公共空间的设计,其政治与文化影响值得观察。
碧西圣乔治市位于巴黎以东30公里,是巴黎的卫星城市之一。新建成的巴黎佛光山采用了玻璃与混凝土材质,装饰简朴,庭院中栽种了不少果树。建筑师波利o罗朗介绍说,建筑的第一部分将向所有人开放,其中包含一个素餐餐馆和一些供举行书法、禅修、茶道等活动的活动室。建筑的第二部分由四个大殿组成,能容纳一千多名信徒。
寺院的中间位置安放着一座白玉佛像,高5米,重8吨,是从缅甸的山上制作好后直接运来的。波利o罗朗回忆道,运输这一佛像时恰逢马赛港罢工,所以颇费了番周折。由于佛像高大,无法从门进来,所以只能用吊车先将其安放好,之后才搭建寺院屋顶。
寺院里有两个100米长的回廊将40多个房间串起来,它们主要在修行活动期间使用。
该寺院工程耗资1600万欧元,其中80%的资金由台湾佛光山提供,20%来自信众募捐。建筑师波利o罗朗表示,“通常施工期间会产生很多冲突,但该工程的一切都以禅的方式处理得很好。”
巴黎佛光山寺院位于一个生态园区内,毗邻着一座犹太教堂、一座老挝寺庙、一座清真寺和一座天主教堂,很好地体现了宗教和文化多元主义的理念。
在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任教的宗教社会学家汲喆指出,在欧洲,法国是佛教受接纳程度最高的国家。早在二十世纪初,佛教就已经随着越南移民在法国扎下了根。自二十世纪60年代起,藏传佛教与日本佛教在法国迅速发展。7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接受并安置了大量从越南、老挝和柬埔寨逃亡而来的难民,其中有一半左右是操广东方言的华裔,这批移民奠定了佛教在法国的信众基础。
自90年代以来,一些研究者和调查机构认为,佛教已经成为继天主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后的法国第四大宗教,吸引了大约50到60万人。这种估计可能有些夸大,但无论如何,佛教在法国的发展势头是引人瞩目的。1997年,佛教也象天主教等西方本土宗教一样,获得了在法国公立电视台直播宗教活动的权利,这标志着佛教正式进入了法国的公共领域。
汲喆先生介绍,由台湾星云法师建立的佛光山是最早来到法国建立分支的汉传佛教的跨国组织。佛光山是当代台湾影响最大的佛教团体之一,素以国际弘法著名。在法国,佛光山的活动场地最初设在巴黎13区,而后转到靠近13区的巴黎近郊94省。佛光山在法国的中心组织严整、活动丰富,在巴黎华人中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此次建成的巴黎佛光山将成为佛光山欧洲总部。全台湾第一大佛寺 佛光山[8/11]_中奢网佛学频道
欢迎您登录!
全台湾第一大佛寺 佛光山 8/11
佛光山寺是一座大乘佛教的寺庙,总本山在台湾高雄市大树区,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创办于1967年。星云大师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僧侣及学者,提倡&人间佛教&,为中国佛教临济宗法脉传承。
佛光山目前已经成为全台湾第一大佛寺,目前在全世界都已设有许许多多的别院或分院,如佛光山西来寺。
佛光山是由五座形如莲花瓣的小山组成,寺院建筑规模宏伟,大雄宝殿、大悲殿、大智殿及坪,是园中最大的殿宇,个小佛龛,在万灯照耀下,使大雄宝殿更显庄严神圣。
中奢网官方微信:Luxuscn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luxuscn,关注中奢网官方微信,更多高端生活资讯一手掌握。
读完这篇文章,您心情如何?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专注于高品质生活方式的,、、的权威奢侈品发布平台Copyright (C)
中国奢侈品网o中奢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台湾第一大佛寺 佛光山[4/11]_中奢网佛学频道
欢迎您登录!
全台湾第一大佛寺 佛光山 4/11
佛光山寺是一座大乘佛教的寺庙,总本山在台湾高雄市大树区,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创办于1967年。星云大师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僧侣及学者,提倡&人间佛教&,为中国佛教临济宗法脉传承。
佛光山目前已经成为全台湾第一大佛寺,目前在全世界都已设有许许多多的别院或分院,如佛光山西来寺。
佛光山是由五座形如莲花瓣的小山组成,寺院建筑规模宏伟,大雄宝殿、大悲殿、大智殿及坪,是园中最大的殿宇,个小佛龛,在万灯照耀下,使大雄宝殿更显庄严神圣。
中奢网官方微信:Luxuscn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luxuscn,关注中奢网官方微信,更多高端生活资讯一手掌握。
读完这篇文章,您心情如何?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专注于高品质生活方式的,、、的权威奢侈品发布平台Copyright (C)
中国奢侈品网o中奢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疆和田佛寺:千年之后的西域佛光--新疆频道--人民网
新疆和田佛寺:千年之后的西域佛光
&&&&来源:&&&&&
   达玛沟托普鲁克墩 1号佛寺遗址出土现场(从南向北拍摄)
  胡杨墩佛寺遗址及居址发掘现场全景(俯视 由西南向东北)
  11月29日,一场名为《丝路梵相――新疆和田达玛沟佛教遗址出土壁画艺术展》在上海博物馆与广大观众见面。这次展览以近年来新发掘的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托普鲁克墩遗址群中的三个佛教遗址壁画为实物资料,展现于阗佛教绘画的丰富内涵和艺术特色。
  新疆和田地区位于昆仑山脉中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端,古称“于阗”。古代和田是我国著名的佛教中心之一,自古便被称为西域佛国。东亚佛教汉语的“佛”字便翻译自古代和田语。中国佛教早期所谓的西天取经也只是到于阗――这个西天而已。这里的佛教教义、佛教艺术深远地影响了东亚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虽然香火断绝千年,但是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这里保存了塔里木盆地数量最多的各类佛寺遗址,而策勒县达玛沟乡所处区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是首屈一指的。策勒县在和田地区东部,南依昆仑山脉,北望塔克拉玛干沙漠。达玛沟乡位于策勒县东南部,面积约420平方公里。上世纪初以来沿达玛沟水系发现了老达玛沟、喀拉沁等众多著名的佛教遗址,但这些遗址大都已被外国探险队染指,出土文物多流失海外。
  2000年3月,一位当地牧羊人在达玛沟乡南部托普鲁克墩挖掘红柳根柴时发现了佛教塑像,揭开了达玛沟南部区域佛教遗址考古发掘的序幕。2002年至2010年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当地陆续发掘出了佛塔、佛殿和僧院,出土了大量壁画。虽多为残片,却仍然绽放着于阗佛教绘画艺术的璀璨光芒,对了解和研究8世纪前后于阗佛教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次展览就以这些壁画为主,同时遴选其周边佛教遗址近年出土的部分壁画,共51件/组展品,分四部分展现于阗佛教绘画的风采。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这里佛教的兴盛与流传情况,专访了负责此地考古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博士,他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讲述了和田佛国的故事。
   达玛沟托普鲁克墩 1号佛寺遗址出土毗沙门天神像上部壁画残块
  达玛沟托普鲁克墩 2号佛寺遗址出土菩萨像壁画残块
  新发现达玛沟佛寺遗址群
  古代于阗佛教香火繁盛,它对中原乃至整个东亚佛教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这里保存了塔里木盆地数量最多的各类佛教建筑遗迹和遗址。其中尤属策勒、于田两县以达玛沟为中心的区域,在数量、规模、分布广泛、重要性等方面首屈一指。
  20世纪初,沿达玛沟水系从南到北先后发现了哈德里克、克科吉格代、巴勒瓦斯提、老达玛沟、乌尊塔提、喀拉沁、丹丹乌里克等著名佛教遗址群,出土大量的珍贵佛教文物,但大多被外国探险家盗掘,而流散海外。
  这些佛教遗址全部位于今达玛沟绿洲北部沙漠地区,与达玛沟绿洲邻近并靠近交通干线,但在它以南的广大地区基本上没有佛教遗迹被发现。直到2000年3月,一位当地牧羊人在达玛沟南部托普鲁克墩挖掘红柳根柴时发现了被称为最小佛院的佛教塑像后,揭开了达玛沟南部区域佛寺遗址发现与考古发掘的序幕。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发掘普鲁克墩1号佛寺。月,发掘了托普鲁克敦2号佛寺。月,发掘了托普鲁克敦3号佛寺建筑基址。2011年至2012年分别对喀拉墩、阿巴斯墩、胡杨墩进行考古调查。月开展了胡杨墩佛寺遗址群考古发掘工作。
  通过挖掘发现:托普鲁克墩1号遗址是一座佛塔遗存;2号遗址是一座保存较清晰的密教佛殿遗迹;3号遗址是供僧人学习、论经和生活的地方。这是近年来,在这里发现的一座较完整的佛教寺院遗址。这处佛寺兴盛于唐代,主要是7至9世纪的遗存。
  喀拉墩佛寺遗址因后期人为破坏严重,基本形制已不存在,但出土了新疆迄今最好的千手观音壁画。胡杨顿佛寺遗址主要发掘出一座建在夯土台基上回字型两重回廊佛殿建筑遗址,现存遗迹长宽均为16米左右,主要由夯土台基、坡道、围墙、佛像基座、回廊地面构成。
  “佛教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建筑、雕塑和壁画是其主要内容。这次新发现的达玛沟区域佛寺遗址既有塔、殿、僧院等建筑,又出土了雕塑、壁画,还有木板画、擦擦、精美石膏模局等。这些遗址和遗物向人们展示了古代于阗佛教艺术的诸多状况,是我们研究3至9世纪时于阗佛教寺院建筑与佛教艺术珍贵材料。”巫新华博士说道。
  托普鲁克墩1、2、3号佛寺遗址,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迄今所发现佛寺建筑遗址中保存建筑形式最多最为完好的于阗佛教寺院建筑。
  胡杨墩回字形佛殿遗址、胡杨墩佛殿遗址是目前西域发现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大型回廊像殿的代表,是西域回字形佛寺发展成熟的表现。据测算,胡杨墩回字形佛殿遗址是3世纪末建筑,为东汉时期的佛寺建筑,是目前已知整个西域地区,包括目前的中亚地区最早的佛寺建筑。
  这些佛寺遗址群出土文物数以千计,既有于阗佛教经典内容,也有中原佛教回传影响,以及大量早期密教的内容。可以说是新疆佛教考古的重大发现。
  从达玛沟地区陆续新发现的大量魏晋至唐代佛教遗迹,以及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看,仅以托普鲁克墩遗址群为例来说,具有突出的特点。
  1号佛寺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小古代佛寺,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迄今所发现佛寺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佛堂建筑形式古代佛寺。它与2、3号遗址构成一个完整的寺院建筑群,为塔克拉玛干地区地表佛寺首次发现。壁画保存面积是迄今发现所有塔克拉玛干佛寺中壁画面积最大、保存状况最好的佛寺遗址,现存的佛寺建筑遗迹和壁画可以完全复原佛寺原貌。
  遗址形制、壁画与所出土文物对研究与了解古代于阗,乃至西域佛教、民间佛教信仰、佛教塑画技法,以及与河西走廊、中原、西藏等地的佛教传播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丝绸之路东西方佛教文化交流最生动的实物例证。
  大量的出土文物承载着西域佛教建筑、壁画艺术、雕塑艺术、佛教史、文化史内容,表明这里是一个多文化、多宗教、多民族共同生活与发展的家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
(责编:赵婷、沈剑)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中国建筑史 试题: 1 原始社会晚期代表性居住遗址,北方: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南方:浙江余姚河姆渡 村建筑遗址。 2 写出下列诸代著名建筑各两座,唐:西安大雁塔、五台山南禅寺正殿、佛光寺大殿。 宋:山西太原晋祠、河北正定隆兴寺。 3 明代时,砖在建筑上被普遍使用。砖建筑称(硬山建筑) 。主要采用砖墙结构。 4 斗碇饕桑怼⒍贰⑸ 等构件组成。 名词解释: 1 回水,建筑物的上出大于下
出,上出与下出之差称为回水。 2 借景。并以实例说明:中国园林设计的重要手法,包含借如与屏出两个相反相成的部 分。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种种手法。如,江苏无锡畅寄园借景锡山 宝塔。 3 隔架科:置于梁与随梁之间,起承接上下梁作用的斗怼V饕珊梢抖铡⒋蠖贰碜 和雀替等部分构成,具有承接梁架,传到荷载的作用和装饰作用。 4 计成:明末造园家苏州吴江人,著有《园冶》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 5 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六种主要屋顶形式的简图。 悬山、硬山、歇山、庑殿、攒尖。 我国汉代建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筑;明堂、辟雍、宗 庙等礼制建筑;污壁、第完、中心住宅等居住建筑,在东汉末期出现了佛教寺庙建筑。 2 木构建筑的两种主要形式: 穿斗式和抬梁式都已出现; 斗淼男艋苷谘杆俜⒄梗 多种多样的斗硇问奖砻鞫碚τ谖炊ㄐ偷幕钤咎剿髌凇 屋顶形式多样, 悬山和庑殿定最 为普遍。标志着中国木构架建筑已进入体系的形成期。 3 多层重楼兴起与盛行标志着木构架结构整体性的重大发展;盛行于春秋、战果的台榭 建筑到东汉时期已被独立、大型多层建筑所取代。 4 建筑群已达到庞大规模 5 砖石建筑迅速发展:制砖技术、拱券结构、石墓等。 试题二: 一、填空: 1 中国现存唯一的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建于 辽代。 3 北京四合院入口朝南,区分内外院的是:垂花门,联系正、厢房的是:抄手游廊。 4 承德避暑山庄建于清:乾隆 时期,主要景点:沙堤、万壑松风。 二、名词解释: 1 样式雷:清代掌管设计和施工的官员称为“样房” ,因为由雷姓氏世袭所以称样式雷。 2 面朝后市: 《周记-考工记》中国古代的规划思想,意思是前面是朝廷后面是市场和 居住区。 3 四面厅:江南私家园林 花厅的一个形制,特点是四面的围合结构是活动的,而且十 分通透。 4 华盖事务所: 5 通面阔:中国清代称两榀梁架的间距为面阔,正立面总的开间称通面阔。 6 以材为祖: 《营造法式》中提出,以与建筑规模等级相应的某一尺度作为建筑的空间 尺度及构件尺度的模数。 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 1 大木大式: 大木:大木指木构架建筑中的主要承重部分,如柱、梁、枋、檩、斗淼取G迨酱竽咀龇 分为大木大式 和 大木小式。 大木大式:使用斗淼拇竽敬笫浇ㄖ殖莆钍浇ㄖ饕褂迷诠睢⒚碛睢⒐偈稹 府邸等的主要殿堂。面括自 5 间至 11 间,进深可多至 11 桁。可使用周围廊、单檐或重檐的 庑殿、歇山屋顶、筒瓦或琉璃瓦屋面、兽吻和斗怼=ㄖ叨纫远房谧魑饬勘曜肌 大木小式:大木小式建筑用于上述建筑的次要房屋和一般居住建筑。面阔 3 间至 5 间, 进深最多 7 檩,大梁以 5 架为限。只用单檐悬山和硬山及以下屋顶,不用琉璃瓦和斗怼= 筑尺度依明间面阔及檐柱径为标准。 2 三朝五门: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形式,三朝指三次不同规模或时间的朝廷会议,五门多 指与三朝在同一轴线上的五重门。 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 3 负阴抱阳:万物含有阴阳两种相反而又相成之气。阴阳学说中强调有序、强调变化的 思想影响这中国古代建筑的方位、环境和礼制观念。 4 舍宅为寺:佛教传入初期,塔置于佛寺中央,佛殿置于塔后。北魏洛阳有很多佛寺是 贵族官僚的宅邸改建的,所谓“舍宅为寺” ,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于是佛寺进一 步中国化,把中国庭园式木架建筑和私家园林成为佛寺。 5 步移景异:中国园林素以自然山水园著称,园中景物均为自然式布置,游路设计尤为 奇巧, 可是欣赏过程中景观变化不断, 主要原因在于园之总体布局的不对称和景物的自然天 成。 二、简述: 1 唐代都城中商业活动的组织方式与宋代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哪方面?为什么? 唐朝时商业与手工业现只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宋代则自由交易形成了街市。因为在 唐朝实行严格的里坊制与宵禁以方便统治者的管理, 到宋朝里坊制和宵禁被废除, 形成了开 放式街市。 2 故宫的“前三殿”和“后三宫”的名称从前至后依次是什么?两者在规模上有什么特 点。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规模上的特点,前三殿市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达 8.5 万平方米,是宫城的 12%,后 三宫则为前三殿的 25%,其余宫殿依次递减,以突出前三殿、后三公的主要地位。 三、论述 试从一下三个方面分析论述北京天坛的建筑特点。 (1)对天地认识观的表现(2)天神与帝王地位关系的处理(3)建筑环境与建筑体系 的对比手法。 天坛是我国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场所。始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 年) 。天坛坛墙北 端高大,呈半圆形,南边的坛墙较低呈方形,体现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和“天高地低”的 观点。 1,祈年殿以圆形、蓝色象征天,殿内大柱及开间有分别寓意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 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以及相争天上的星座――恒星。 圜丘的尺度和构件的数量 集中并反复使用“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 2,由于甬道两侧地面下降,使整个祈年殿院落坐落在高台基上,再加上殿宇本身台基3 层高,所以登殿四望,已临空于柏树林之上。这种增高接天的方法,无疑增加了几天所需崇 高神圣的气氛。 3,天坛面积广阔,主要建筑只占整体布局的 1/20,建筑各具特色,具有象征意义。天 坛又以大面积树林和丰富的植被创造了“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 天坛的规划设计、建筑技艺和环境的营造均着力创造一种人和“天”对话的理想氛围, 强烈表现出古代帝王对“天”的崇敬。 试题四(05 年) 一、绘图或简达 6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比较 皇家园林建于京城周围,供帝王进行各种活动。这些苑囿的规模都很大,园内设有离宫 用于听政及其他各种设施。 私家园林多是第宅的扩大与延伸,为了满足官僚地主和富商得 生活享乐而建造的,面积都不大。 皇家园林内建筑风格比宫殿建筑小巧,但较私家园林又显得堂皇而壮丽,大木构件比例 基本是官式做法,常有庙宇布置在园中,成为重要得风景点或构图中心。 私家园林内的 建筑体量小,其特点:活泼、玲珑、通透、典雅。建筑以厅堂为主。 皇家园林景区范围大,景观丰富。以真山真水为造园要素,所以更重视选址,造园手法 近于写实。 花木配置因园林规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 私家园林以叠置假山石追求 山水意境,并擅用邻借、远借园外景物来弥补园中不足,花木以单株欣赏为主。 7 古代宫殿设计理念(故宫为例) 北京故宫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再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 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手法是在 1.6 公里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 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9 唐代建筑风格: 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艺术加工和结构相统一;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 门窗朴实无华,显得庄重大方。 11《园冶》 : 我国古代造园专著,明末造园家江苏吴江人计成著,崇祯四年成稿。主要内容为园说和 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缀山、选石、 借景 10 篇。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 总结了造园经验。 12《营造法式》 北宋时政府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 施工的规范书, 是我国古籍中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技术 专书。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相传经就可行之法。此书是王安石 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 节制国家财政开支, 保证施工质量。 14 唐代长安城规划特点。 唐长安在隋都大兴城的基础上不断修建而成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垣之一。 1。唐长安城的布局,分为宫城、皇城、商业区即“市” 、市民居住区,彼此区划分明, 为以后各代都城的建设开创了先例。 2。唐长安城城市布局异常蒸汽,街道宽阔平正,城市绿化、美化都很有讲究,有严格 要求。其形如棋盘,城内各坊都有统一规格。 3。唐长安城东西城设东西两市,是当时长安城商业经济活动中心。 4。规划时注意到城市用水问题。以明渠将河道之水引入城内,同时改善市容。 17 早期石窟佛寺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随着佛教的兴盛出现大规模的营造石窟寺的活动。 石窟寺是开凿 于山崖之上的宗教寺庙,以佛教为主。其形制源于印度。重要石窟多以皇室或勋臣贵戚雕凿 的大像为中心,由众多的窟、龛、摩崖造像等,构成庞大的石窟群。每个窟内有群像,四壁 布满雕塑或壁画,形成浓厚宗教氛围。 在石窟寺中,初期所凿建的窟内除雕刻佛像以外,还有设置塔柱的,这表明尚未脱出西 域与印度佛寺的窠臼。就局部装饰而言,如火焰形拱门、束莲柱、卷涡纹柱头等,都还保留 着若干外来的影响。从整体来看,石窟建筑中所表现的外檐柱廊与斗硪约氨诨⒌窨讨兴 反映的廊院式佛寺布局、木梁柱屋架等,基本都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这表明两晋南北朝 时期的佛教建筑已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化了。 试题五 试题六: 一、名词解释: 1 抱鼓石: 用于栏杆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因为优美造型,作为栏杆尽端 处理。 2 斗口: 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3 独乐寺观音阁(介绍) : 天津蓟县独乐寺,佛寺建筑,相传建于唐。观音阁为辽代建筑,位于山门以北,亦重建 于辽统和二年。面阔 5 间,外观 2 层,内部 3 层。屋顶用九脊殿式样。 三、填空 1 广州中山堂的设计者:吕彦直。 2 瓜柱宋朝叫(侏儒柱) ,明间宋朝叫(蜀柱) 。 P263 3 营造学社成立于(1929)年,由(朱启钤)创始。 4 清法式里面一个檩径(4.5)个斗口、椽径(1.5)个斗口。 四、简答: 1 沈阳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 清朝入关前创建的宫殿,具有满族特色和东北地方色彩,琉璃装饰较多,色彩鲜艳,亦 镌刻龙纹。是满汉建筑艺术融合得尽善尽美的范例。 全宫分三部分:东部大政殿和十王亭。南端八亭,北端二亭。中部崇政殿。 五、论述题: 1 从汉代到清代,中国木构架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汉代: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穿斗式、抬梁式都已出现;斗淼男艋苷谘杆俜 展,斗泶τ谖炊ㄐ偷奶剿髌凇N荻サ男问揭捕嘌鹄矗孕蕉ズ外械疃プ钗毡椤V泄 木构架建筑进入体系形成期。 到了隋唐,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当时的木架结构― ―特别是斗聿糠郑辜问郊坝昧隙家压娓窕 宋朝时, 《营造法式》的颁布,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度。 元朝时期,木构架建筑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次于两宋,用料加工粗糙、草率,许多构件被 简化了,例如使用“减柱法” 。 明朝的木构架建筑经过元朝的简化,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 构架:斗淼慕峁棺饔眉跣。褐辜艿恼逍约忧浚辜砩奔蚧 明代宫殿、庙宇建筑的墙用砖砌,屋顶出檐减小,斗碜饔眉跣。辉倨鸾峁棺饔茫 成为纯装饰构件,挑檐搁置于梁头上。 清朝建筑技艺在明朝基础上仍有所创新, 清朝官式建组在明代定型化的基础上, 用官方 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 试题七: 一,填空 1 我国现存最早的宫殿遗址是: 夏朝,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其平面反映了我国早期 (封 闭庭院)的面貌。 2 战国时期流传的技术典籍《考工记》记载了周代都城制度。 3 中国城市面貌在 宋 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4 唐辽楼阁建筑结构方式常采用 平坐暗层 的做法。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5 唐长安东南隅的 芙蓉园 是我国古代首创的公园。 6 中国木构体系在 唐 代已发展成熟。 7 中国木构体系模数在宋代采用“材份制” ,基本模数为“分” 材=15 分) ,清代 (1 采用 以坐斗斗口宽度为基本单位的模数制。 8 采用图纸和模型,按比例进行设计,至迟在 周 代就开始了。 9 北京故宫前三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10 清代彩画主要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二、选择 1 西安半坡原址属于:仰韶文化。 2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屋顶形式为:单檐庑殿。 3 现存我国最高的古塔是: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 4 西安大雁塔形式属于:楼阁式塔。 西安小雁塔:密檐塔 5 甘肃敦煌石窟创始于:魏晋南北朝 6 元代山西永济永乐宫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壁画。 7 现存砖砌长城建造于明代。 8 斗碇谐鎏奶飞现煤淼墓乖熳龇ǔ莆杭菩脑臁 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淼摹 寻杖合角造:寻杖在转角处望而不出。 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9 宋代木构架支撑脊檩的斜木称:叉手 10 位于天花以上的梁架按宋式叫法,称为:草蟆 殿的梁架,分为明蠛喜罅酱罄啵笤谔旎ò逡韵拢蟛挥酶锛庸ぃ谔 花板以上。 三、解释: 1 瓮城:两道城门间的地区,用以加强防御。 2 园冶:中国古代的造园专著,著书人是明末造园家江苏吴江人计成。全书分为园说和 兴造论两部分。论述了宅园和别墅的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总结了我国古代的造园经验, 反映了古代的造园成就。 3 剪边:屋面做法的一种。即在屋脊和檐口部分使用彩色、种类与屋面不同的瓦件,明 显突出屋面的边际线。 4 都料:汉唐时期,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称作“都料” 。 5 一颗印:云南高原地区的一种住宅形式。 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 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 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 。 6 副阶周匝:建筑主体外加一圈回廊的做法,早在商朝就以出现,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 筑。 7 左祖右社:指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稷,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 建在西边,左右对称。 前朝后市: 宫殿的前面是百官议政的朝堂; 皇宫的是交易市场, 以满足宫廷生活的需要。 8 吕彦直:中国近代建筑师,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碑的设计者。 四、问答: 2 宋、清两代建筑艺术风格有何主要区别,为什么? 明清二代统治阶级的官式建筑中,斗聿辉傧袼未茄浅兄毓辜瞧鹱笆巫饔茫 因此斗肀壤蟠蟮厮跣×恕3鲩苌疃燃跎倭耍谋壤赋ち耍纳稹⒉嘟藕途砩辈 再采用了,梁、枋的比例沉重了,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了,因而呈现着比较沉重、拘束 但稳重、严谨的风格,与宋代的舒展开朗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为了简化施工。 试题八: 试题九: 一、选择: 1“殿堂”式建筑符合一下哪个特征:草蟆 “厅堂”特征:砌上露明。没有明蠛筒笾郑谥哂谕庵薜醵ヌ旎ǎ挥 檐下有斗恚性爻鲩堋 “殿堂”特征:两套构架:草蟆⒚螅刑旎ǎ谕庵撸暇卸怼 2 斗碓凇队旆ㄊ健返母髯髦贫戎惺粲冢捍竽咀鳌 3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宋以前。 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扬州是“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楼上望神仙” 。 4 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天宫楼阁” :天花藻井。 5 宋代的“材”作为用料度量单位取自斗淼模砀 “以整栋建筑重复得最多的构件――斗砦⒂砀呶鸿时壤幕叨 ‘材’ 。 ” 6《中国建筑的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刘致平。 刘致平()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 《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 《中国居住建 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 《中国伊斯兰建筑》 梁思成() 刘敦桢 () 中国营造学社任校理, 《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中国住宅概说》 、 《苏州古典园林》 《刘敦祯文集 1-4 卷》 。 陈明达()中国营造学社, 《应县木塔》 《巩县石窟寺》 《营造法式大木 作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技术》 《华夏意匠》作者:李允F。 7 以下哪位学者较早以类型学的观点来推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原型:德昆西。 8 清代斗硪话悴缓韵履闹止τ茫翰牡取 9 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10 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西汉。 11 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宗法制度 12,18 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钱伯斯。 二、填空: 1 中国古代现知最早的砖见于 陕西扶风云塘的西周晚期灰坑,主要用于贴筑土墙表面, 有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2 锢窑多见于 河南 一带, 拱券 结构不用支模即可砌成。 3《清式营造则例》是 梁思成 根据《工程做法则例》编著的。 4 计成在《园冶》认为,第园之主,犹须什 九 ,而用匠什 一 。 5“择中”思想现于《考工记》一书,其中的“国”指城池。 6《说园》的作者 陈从周,他还设计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的“明轩” 。 7 中国营造学社诞生于 1929 年,创始人是朱启钤。 8 清式七檩举架的飞檐为(三五)举,檐步为(五)举。 《中建史》P280 9 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城市之间有一种(同构)关系,这种关系是在一定程度上由(生长) 方式决定的。 10 宋代用材的材等折变率为(??) ;清代斗口的等级折变率为() 11 唐宋木构殿堂有 3 个水平结构层,其中最复杂的一个实际上属于 铰接 结构。 殿堂结构:全部结构分为柱额、铺作、屋顶三个整体构造层,自下至上逐层安装, 叠垒而成。有四种地盘分槽形式:金箱斗底槽、双槽、单槽、分心斗底槽。 12 江南园林边界模糊的空间效果,主要是以 借景 和 障景 手法取得的。 13 中国古代营居喜用木构,这与 阴阳五行 观念不无关系,也是 砖石 结构不发达的 一个原因。 试题十; 试题十一: 一填空题: 1 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 里,在唐朝称 坊。 2 明清北京紫禁成的正门是 午门。 属于(??)门型制。 3 秦始皇陵台底边长达 350 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方上” 。 4 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南北)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木构楼阁)式。 6“阿以旺”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带有天窗的大厅” 。 7 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太和殿、 k恩殿。 8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河南登封嵩岳 寺砖塔。 补:857 年,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为现存唐代殿堂型构架唯一遗例。 9 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分” ,清代的斗口分为(十一)个等级。 10 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木经》 ,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开宝寺木塔。 11 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缠柱)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 (柱间斜向支撑) 。 补:缠柱造:下层柱端增加的一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结 构外观稳妥,但要加梁,角部各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怼 13 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 吕彦直,属于(传统复兴)风格。 14 中国近代首批建筑师多毕业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那里曾是学院派的大本营。 1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刘致平。 《苏州古典园林》的主编是刘敦桢。 试题十二。 一、填空: 1 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构殿堂是 明 代的 故宫太和殿。 2 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是 唐 代的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3 我国现存最早的塔是 北魏 代的 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 4 我国现存最高的塔是 宋 代的 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84m) 。 5 世界上最高的古代木构是我国 辽 代的 佛宫寺释迦塔 。 6 世界上最早的建筑规范是我国 宋 代的 《营造法式》 。 7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园林是 清 代的 承德避暑山庄。 8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是 明清两 代的 故宫。 9 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四合院是 西周 代的 陕西歧山凤雏存遗址 10 世界上最长的建筑是我国的 长城 ,最早兴建于 战国 时代。 二、名词解释: 1 司空:西周始置掌管工程的官名。 2 勾栏:又作“勾阑”或“构栏” ,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 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 3 补间铺作:两柱之间置于额枋上的斗怼 补:斗碓谒未渤啤捌套鳌 ,在清代称“斗科” “斗怼 ;江南称“牌科” 。 4 干阑:中国古代一种下部架空的居住建筑。 5 计成:明末著名造园家。著有《园冶》 ,是中国古代的造园专著。 6 藻头:俗称找头,指梁枋彩画的枋心与箍头之间的部分。 7 推山:是庑殿(宋“四阿” )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 脊向两端推出,四条垂脊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何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8 叠涩:叠涩使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用砖,石,有时也用木材通过一层层堆 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向外挑出时要承担上层的重量。叠涩法主要用于早期的叠涩拱,砖塔 出檐,须弥座的束腰,墀头墙的拔檐。 9 平座:楼阁上的出檐廊。 10 样式雷:清代管设计与施工的官员称“样房” ,由于被雷姓氏世袭故称“样式雷” 。 三、天坛的主要特点: 见前文。 四、问答 1 中国木构建筑在封建社会时期有几次发展高潮?各是何朝代? 四次 汉(木构体系形成期) 唐朝 宋朝 明清 2 中国木构建筑有哪几种主要屋顶形式?简要图示之。 硬山 悬山 歇山 庑殿 攒尖。 3 唐、两宋、辽、金各个时期建筑风格是什么? 唐: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宋:柔和绚丽,小巧精致、工整繁缛。 辽:继承了唐朝简朴、浑厚、雄壮的作风,细部手法简洁朴实,雕饰较少。 金:是辽和北宋建筑的继承者,因而在建筑的艺术处理方面,揉合了宋辽建筑的特点。 试题十三: 1 试论述比较古代长安城和北京城。 古代长安城的特点:隋唐两代都城,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 一。 沿南北轴线,宫城和皇城置于全城的主要地位,并以纵横相交的棋盘形道路。将全城分 为 108 个里坊。皇城左右稍南建东西二市,东南角风景区建造芙蓉苑。 3 试论述中国古建筑的形式特征和屋顶。 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主要有三种形式:殿堂、亭和廊。其形态都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 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一定比例。屋身由柱子和梁枋、门窗组成,如是楼阁,则设置上层 的横向平座和平座栏杆。 屋顶大多数是定型的试样,主要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五种,硬山等级最低, 庑殿最高;攒尖主要用在亭上。屋顶在单座建筑中占的比例很大。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 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屋顶形成屋面曲线、正脊曲线、檐口曲线及翼角曲线等。巨大的体量 和柔和的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中最突出的形象。 屋顶的基本形式很简单,但却可以有许多变化。如添加兽吻和雕饰;使用彩色琉璃瓦甚 至镏金铜瓦。曲线有陡有缓,出檐有短有长,更可做出两层檐三层檐。建筑的等级和风格很 大程度上就是从屋顶的体量、形式、色彩装饰上表现出来的。 试题十四 试题十五: 一、名词解释 1、中柱:在建筑纵向中线上的内柱称为中柱。 2、举折:中国传统建筑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举,是屋架的高度;折,是在计算 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使得的屋面横断面成折线。 3、滴水:尖形的置于檐口的板瓦。尖形端部之表面常饰以各种动、植物纹样或几何图 形。 4、普拍枋:即平板枋(宋称普拍枋) ,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托斗淼墓辜 5、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淼摹 补: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淼摹 6、方上:汉代起使用的陵墓形式,累土为方锥形而截去其上部。 7、广胜下寺:元朝重要佛教建筑,正殿柱列采用“减柱法” 。 8、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的柱网平面布置方式。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 9、支摘窗:支窗是可以支撑的窗,摘窗是可以摘下的窗,后来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支 摘窗。 10、燕下都:战国时燕国都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8km*4km,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 大的一座。 11、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的柱网平面布置方式。 (佛光寺大殿) 12、歇山:中国传统屋顶形式之一。庑殿与悬山的有机结合,四个坡面与左右垂直面共 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等级次于庑殿。 13、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架。 14、步架:相邻两檩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15、寻杖:也称巡杖,是栏杆上部横向放置的构件。 16、须弥座:台基的一种,由佛座演变来,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17、姜寨:陕西临潼姜寨的仰韶村落遗址,这种村落已有了初步的区划布局。 18、梭柱:柱子上下两端均有收缩,略如梭形。P5 19、明间:建筑正中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 其左、右侧的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数。 20、乾隆花园:宁寿宫花园,俗称乾隆花园。位于北京故宫宁寿宫区西北角,建于乾隆 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 。为四进院落。 二、判断题。 三、分析并回答。 1 简述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 (上文) 2 写出五个不同形式的建筑屋顶名称。 庑殿 歇山 3 写出塔的五种类型名称并各写出实例名称一个。 楼阁式塔 密檐塔 单层塔 喇嘛塔 金刚宝座塔悬山 硬山攒尖。西安大雁塔(唐) 佛宫寺释迦塔(辽,即应县木塔) 西安小雁塔(唐)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 (唐) 单层塔一般就是僧人的舍利塔 北京妙应寺白塔(元) 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明)试题十六: 一、写出各建筑产生朝代和地点。 1、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应县辽 2、南禅寺正殿 山西五台山 3、晋祠圣母殿 山西太原 4、高颐墓阙 四川雅安 5、永乐宫三清殿 山西永济 6、妙应寺白塔 北京西城阜成 7、大明宫麟德殿 唐长安(今西安) 8、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墓) 陕西西安乾县 9、祈年门 北京天坛 10、嵩岳寺塔 河南登封 试题十七: 一、名词解释: 1、山柱:位于建筑物两端山墙部位的中柱。唐 北宋 汉 元 元 唐 唐 明 北魏2、霸王拳: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式样。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样式。 3、抱鼓石:用于栏杆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因为优美造型,作为栏杆尽端处理。 4、平板枋:位于阑额之上,承托斗淼墓辜堋 5、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淼摹 6、方上:汉代起使用的陵墓形式,累土为方锥形而截去其上部。 7、南禅寺:其大殿为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唐朝所建,位于山西五台山。 8、宝项: 宝顶:明代始,地下宫殿上起圆形坟,称“宝顶” 。 9、高昌古城:始建于公元前 1 世纪,位于现吐鲁番市以东,始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重要门 户。 10、里坊:封建时期城市规划中的居住单元,其平面接近方形,外包土墙,内有街巷,设有 坊门。 11、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外包一圈外廊。 12、墀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 物的戗脊砖.称为墀头。一般在北京四合院比较常见。 13、脊桁:清式大木作中屋脊处的檩条。 14、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砟冢阶虿媪⒃谙麻苤 斗砩希 但向内推进半柱径。 如河北正定隆兴寺宋代转轮藏殿及天津蓟县独乐寺辽代观音阁。 15、勾阑:木制、石制的栏杆,宋称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单勾阑”、 ; 二层“重台勾阑” 。 16、找头:指檩端至枋心的中间部位。 17、半坡村:仰韶文化时期遗址,位于陕西西安。 18、刹:佛塔顶上所立之物及相轮、宝盖等附属物,统称为刹。佛寺、佛塔也可别称为刹。 19、分心槽:分心斗底槽的简称,宋代殿隔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以一列柱及柱上斗斫 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 20、金柱:位于檐柱内侧的柱子,多用于带外廊的建筑。金柱又是除檐柱、中柱和山柱以外 的柱子的通称。 二、写出战国、秦、汉、宋、元时期的著名建筑各两个,并注明具体地点。 战国 齐故都遗址(山东临淄) 秦国咸阳一号宫殿遗址(陕西咸阳) 秦 秦始皇陵(陕西临潼) 阿房宫(西安) 汉 高颐墓阙(四川雅安) 古画像石墓(山东沂南) 宋 晋祠圣母殿(山西太原) 隆兴寺 摩尼殿、佛香阁(河北正定县) 元 广胜下寺和水神庙(山西洪洞) 永乐宫(山西永济) 三、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殿和堂的区别: 建筑等级不同,殿为宫室、礼制、宗教建筑所用,等级高于堂。殿一般位于建筑群的中轴线 上,建筑体量一般大于堂,装修做法比较讲究;堂一般作为府邸、衙署、宅园、园林中的主 体建筑,体量适中,结构和装修做法比较简单。如:台阶做法不同,堂只有阶,殿不仅有阶, 还有陛。 2、写出中国建筑平面“间”的三个不同间的名称: 明间 次间 梢间 3、写出唐代木构殿堂与清代木构殿堂在风格特征上有什么区别。 4、写出唐、辽、宋时期的楼阁式塔名各一个,并注明地点。 唐 西安 大雁塔 辽 山西应县 佛宫寺释迦塔 宋 苏州 报恩寺塔 5、举一你熟习的江南私家园林并说明其特点。 (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 ) 试题十八: 1、金柱:位于檐柱内侧的柱子,多用于带外廊的建筑。金柱又是除檐柱、中柱、山柱之外 柱子的通称。 2、耍头:斗沓姆酵废滤贸鎏玖希莆M纺尽G迨匠坡祢仆贰 3、替木:支承在栌斗或令砩系亩棠疽酝辛鸿省 4、普拍枋:置于阑额之上,用于承托斗淼墓辜堋 5、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 6、乾陵:位于陕西西安乾县,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墓。 7、圭脚:清式须弥座台基的最底层部分。 8、寒碧庄:苏州留园的别称。 9、长乐宫:汉代宫殿。由兴乐宫改建。 10、闾里:春秋、战果时期都城内的居住单元。 11、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外包一圈围廊。 12、榫卯:靠构件相互间的阴阳咬合来连接构件的方法。 13、脊桁:清式大木作中屋脊处的檩条。 14、建康:六朝古都,今南京。 15、 勾阑: 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 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 相当于现在的戏院。 16、刘秉忠:元朝开国元勋和丞相,郭守敬的老师,元朝国号的拟定者,元大都修建者,著 名元代政治家,元曲作家、阴阳风水学家和建筑专家。 18、玄奘塔:唐朝楼阁式砖塔,西安兴教寺玄奘塔。是唐朝和尚玄奘的墓塔,平面方形,高 五层。 19、囤顶:古建筑屋顶形式,多用于住宅。 三、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楼和阁的区别。 楼,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阁, 一种架空的小楼房, 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 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 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2 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的异同。 楼阁式塔由传统多层木构架建筑发展而来,材料有完全用砖石的,也有砖木结合的。内 部上下贯通,可登临远眺。 密檐塔底层较高,上施密檐 5-15 层(7、9、11、13 较多) , 大多不供登临眺览。 3 唐代与明清帝王陵墓的规划布局有什么异同。 唐朝因山为陵,建献殿于陵园南,为上宫,山下设下宫,形成上下宫制。陵门四出,前 有神道,多置石像及门阙。清帝王陵基本上承袭了明朝的布局和形式,依山而建,结合自然 地形。陵园由巨大宝顶、方城、明楼和祭殿组成,宝顶下为地下宫殿。 4 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期的居住建筑遗址在规模及空间布局上有什么变化。 仰韶文化为母系氏族公社,出现房屋和聚落,房屋多建于临河的高地上,村落已有初步 区划布局,小住宅围绕一栋大房子为核心。 龙山文化为父系氏族公社,以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出现套间式半穴居。 试题十九: 一、试述佛宫寺释迦塔的结构特征。 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 2 层砖台基上,塔身平面八角形。高九层,其中外观 5 层,暗层 4 层。底层内外柱包砌土坯墙,檐柱外设围廊,及副阶周匝。平坐暗层结构上增加了柱梁间 的斜向支撑。 各檐柱与其下暗层檐柱接合使用柱造。 上层暗层檐柱移下层檐柱交接方式为缠住造。 外 观逐层内收,均设平坐及走廊。 试题二十 一、名词解释 1 歇山:两坡顶加周围廊形成的屋面样式。 2 分心槽: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斫钌砘治昂笙嗤牧礁隹占洹7中亩返撞鄣募虺疲 宋代殿阁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 3 角科:在角柱上的斗恚宄平强啤 4 减柱造:元代在祠庙建筑中大胆抽去若干柱子的做法。 5 大木作:木构架中重要承重部分,清式分大式与小式。 试题二十一 1 礓蹉(慢道) :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2 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 3 推山: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四 条垂脊由 45 度直线变成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4 举折: 宋屋顶构架做法, 由于各檩升高幅度不一致, 求得屋面横断面坡度由若干折线组成。 5 采步金:承连山墙部位的梁架、掾,并与(上、下)金桁相交的梁。 二、问答题: 1、唐长安城的特点是什么:规模宏大,规划整齐。城北为宫城,居住区实行里坊制并实行 夜禁制度。道路棋盘布局,东西各一市。 2、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特点是什么? 外观 2 层,内部 3 层。有腰檐平坐。屋顶用九脊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 ,并在二层 形成六边形井口,下有观音像。 上下层交接采用叉柱造。斗硪陨虾推阶グ逡韵碌募胁悖涫┮孕背拧 3、魏晋山水诗对园林有何影响? 魏晋时期山水审美意识觉醒,诞生了中国山水诗、山水画及代表高品味中国园林艺术 的文人园林。 山水诗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 追求超脱, 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 因此山水诗的意境是中国传统园林创作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三、论述题 试论述中国宫廷建筑的礼制内涵。 在宫廷建筑的规划上, “天子五门” “前朝后寝” “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等宫廷建筑布 局对帝王地位、祖先崇尚、君臣关系等秩序作出了体现。 宫廷中建有的礼制性建筑,地位远高于实用性建筑。如阙、坛、宗祠、明堂、陵墓、朝 堂、华表等。这些建筑用于祭祀天地祖先,丧葬行孝之礼,渲染神圣气氛,显示隆重、强化 威仪等作用。是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统治秩序在宫廷建筑中的具体体现。 在建筑单体和装饰等级上的体现主要表现在间架、屋顶、台基和构架做法上: 间数越多,面宽越大;架数越多,房屋越深。一般说来,等级越高的建筑体量越大,不 同等级建筑对平面体量有具体限制。 台基高度很早就列入等级。其中须弥台座有一重、二重、三重的区别用以区别高等级建 筑之间进一步的区别。 屋顶等级限制十分严格,重檐庑殿等级最高,然后是庑殿,歇山等,对不同建筑的等级 面貌,起到了十分触目的标志作用。 构架的做法不同,如《营造法式》中对“殿堂” “厅堂”的区别等。清朝大木作,大式、 小式的做法区别上。 装修和色彩等级表现在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园摆设、室内陈设等都有 严格限定。颜色等级上,宫廷建筑用金、皇、赤色调;而平民建筑只能用黑、灰、白。 这些建筑单体做法的限制无疑都是为了突出主要建筑,表现出皇权的神威。 试题二十二(浙大 98) 一、名词解释: 1、分心斗底槽:用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斫占浞治昂罅礁鱿嗤牟糠帧J撬未罡蟮乃 种空间划分形式之一。 2、九脊殿:即歇山顶。两坡顶加周围廊形成的屋面形式。 3、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ぃㄩ荩┘湫敝玫哪炯K饕鸱龀珠莸淖饔茫迨浇ㄖ 没有这个构件。 4、阙:宫殿、陵墓、官衙大门前两侧各立一座建筑,形如门楼而中缺门扇,故称阙。 5、计成:明末造园家,江苏吴江人。著有《园冶》 ,为中国古代最系统的造园专著。 二、简答题: 1、清式彩画的主要类型及适用范围。 和玺彩画 旋子彩画 苏式彩画 和玺彩画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 旋子彩画应用范围广,如一般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等处。 苏式彩画一般用于住宅园林。 2、明清宫殿建筑的成就。 明清时期所建的宫殿有,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 群,规划严整,气魄宏伟。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成就,无论平面布局还是立面效果都 是无与伦比的杰作。 沈阳故宫具有满足特色和东北建筑风格。三、论述题: 唐宋及明清木结构建筑在结构构造、外观造型等方面的不同点。 1 唐宋建筑有比较明显的屋脊曲线、屋面曲线和檐口曲线,具有动态感;而明清建筑屋 脊曲线、屋面曲线不明显。 2 唐宋建筑屋顶部分在立面高度所占比例较小,出檐深远,显得轻盈;而明清建筑屋顶 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出檐较小,显得端庄。 3 唐宋建筑的斗碛忻魅返慕峁棺饔茫扛隹涞亩碓苁欢啵沓叽缃洗螅幻 清建筑斗斫峁棺饔玫笆我馕对銮浚淠诙碓苁隙啵沓叽缂跣×恕 4 唐宋建筑的檐柱多有侧脚、生起,柱子多有收分等作法,明清时这种作法较少。 5 构件细节不同,如唐宋常见月梁,明清则很少;唐宋柱截面形式多样,明清则以圆柱 为主;唐宋有叉手、托脚等手法,明清则少使用。试题二十三(浙大 97) 一、名词解释 1、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2、草架:被天花板遮挡住的屋架称“草架” 。 3、举折:宋屋顶构架做法,由于各檩升高幅度不同,屋架横断面坡度由若干折线构成。 4、千步廊:大明门与天安门之间的一条宽阔平直的石板御路,两侧配以整齐的廊庑,称千 步廊。 5、阙:宫殿、陵墓、衙署门前各立一座建筑,形如门楼而缺门扇,故称阙。 二、简要回答 2 私家园林中的建筑艺术。 建筑特点:活泼、玲珑、空透、典雅。 体量小,色彩淡雅,装修精致。建筑造型不受约束,随景而建,无定式。 园林建筑形式主要以厅堂、亭、廊为主,四面通透,利于赏景,同时也与景结合。 3 木结构体系及特点。 穿斗式:由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 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连起来。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 区) 抬梁式: 柱上搁置梁头, 梁头上搁置檩条, 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 如此层叠而上, 梁的总数可达 3-5 根。当柱上采用斗硎保蛄和犯橹糜诙砩稀 (北方宫殿、庙宇及规模 较大的建筑) 4 古代城市中水的形式及作用。 水的形式有河道,漕渠,御沟,湖泊 作用:河道、漕渠:居民生活用水,水上运输、漕运。还可作护城河,用作防卫。 御沟:灌溉城市中的树木 湖泊:蓄水,园林景观用,如芙蓉园和私家园林。三、论述题 谈谈《考工记》 “营国制度”及对后世的影响。 《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李,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 后市,市朝一夫。 ”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 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 占地一百亩。 对后世的城市规划和皇宫建筑布局起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制度下形成了中国古代众多 都城的方格网式规则布局,如北魏、隋唐的长安、洛阳。元大都与明清的北平。同时也唐大 明宫和北京故宫内的坛庙建筑的布局起了礼制的约束作用。 试题二十五 一、名词解释 1、斜昂:斗碇行敝玫墓辜鸶芨俗饔谩 2、补间铺作:两柱之间置于额枋上的斗怼 (平身科) 3、步架:檩与檩之间的水平距离。 4、大木作:木构架中重要承重部分,清式分大式和小式。 5、满堂柱造:殿柱排列纵横成行,内外一致,俗称满堂柱。 二、简述 2、从平面型制、结构方式、形式特点三方面简述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特征。 平面型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平面为金厢斗底槽。 结构方式:以列柱和柱上的阑额构成内外两圈的柱架,再在柱上用斗恚魅蟆⒚蠛椭 头枋等将这两圈柱架紧密联系起来,支持内外槽的天花,形成大小不同的内外两个空间,而 在天花以上部分还有另一套承重结构。 形式特点:下用低矮台基,立面每间比例近于方形。柱有生起及侧脚。屋檐缓和起翘。斗 硕大,出檐很深,屋面坡度缓和。表现出唐代建筑的稳健宏伟的风格。三、论述 式述中国等级制度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体现, 并分析它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所产生的影 响。 自周代后中国在建筑受到礼制影响,形制上便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具体表现在城制等 级、组群规划、礼制建筑等。在单体建筑中表现有:平面间数,屋顶形式,台基层数,构架 形式,屋顶瓦兽,色彩等方面。如重檐庑殿为屋顶最高等级,只能用于宫殿中最重要的建筑 中,以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 这种制度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形成的两点最突出的影响是: 一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形制化。同类型的建筑用同样的形制。对建筑而言形制 的重要性完全盖过功能。 二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程式化。各种做法都被纳入程式,形成固定形制。使得 建筑单体和庭园整体越来越趋向固定的程式。 程式花、 规范化保证了建筑体系发展的持续性、 独特性。但也成为建筑发展的枷锁,严重束缚了建筑设计的创新和技术革新,加剧了中国古 代建筑体系发展的延缓性。 试题二十六 一、名词解释: 1、明间:建筑正中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 2、闾里:春秋、战果时期都城内的居住单元。 3、举折:宋屋顶构架做法,由于各檩升高幅度不同,屋架横断面坡度呈折线形。 4、平身科:清式叫法,柱间置于额枋上的斗 5、砌上明造: 屋内不用平杭芏饭敖峁谷靠梢韵月犊杉蛟铝焊何莞侵亍 二、简述 1、 “阙”是流行于什么时期的建筑? 请引例说明。 汉朝。汉武帝茂林和汉宣帝杜陵, 四面门阙。 2、 “三分为一”的构图原则在古代楼阁建筑上是如何体现的?请引例说明。 “三分为一”的三个部分指:台基、墙柱构架、屋顶。在楼阁建筑中,每层依然分割成三个 部分,有作为屋顶的出檐,有代表基座的栏杆。如独乐寺观音阁。 三、论述 什么是“三朝五门”?请以明清故宫为例,论述“三朝五门”的布局特征。 三朝五门指中国古代宫殿布局,史于周朝。所谓“三朝” ,为大朝、常朝、日朝。分别 用以处理特殊政务、重大政务或日常政务。 “五门”为皋门、雉门、应门、库门、路门,多 指与三朝在同一轴线上的五重门。各代名称不一。 清朝故宫 太和、中和、保和附会三朝。 中轴线上的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附会五门制。 试题二十七 三、简答: 2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1) 把全园划分成若干景区,景物的布置宜主次分明,并多使用对比和对景手法。 2)园园有水,水面有聚有分。小池用浅岸。 3)假山是园中重要因素,叠石堆山也是表现我国古代园林风格的重要的手法之一。 4)园中建筑营造需宜于观景,且融入景中。体量小巧,玲珑通透。 5)园中花木以单株欣赏为主。 3 《营造法式》简评。 《营造法式》是北宋政府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中国古籍中最完整的 一部建筑技术专书。 编著目的为了在当时的建筑营造活动中,力图防止贪污浪费,同时保 证设计、材料和施工的质量,以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其内 容 特 点 有 : 1 模数 的 制 定 和 运 用 2 设计 的 灵 活 性 3 技术 经 验 的 总 结 4 装饰与结构的统一 5 建筑生产管理中的严密性。 其现代意义是:揭示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邸等木构建筑所使用的方法。对于研究 宋朝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也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的一份珍贵的文献。试题二十八 三、简答: 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外形上都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个部分。 2) 主要都是采用木构架结构,重量都由构架承受,墙不承重。斗砦泄糯ㄖ奶 有构件,常作为鉴定建筑年代的主要依据。 3)建筑群体一般都有显著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次要建筑物多作对 称布置。 4)建筑装饰色彩多综合运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以及绘画、雕刻、书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2、北宋东京的城市特色 唐时是汴州,后旧城外扩,有三重城。北宋时东京以取消了唐朝的里坊制和禁夜制,由 街巷制取代,住宅、店铺、作坊都面临街道而建。手工业和商业发达,交通密集,房屋拥挤。 酒楼和闹市临街房屋多为二、三层。3、以乾陵为例,简述唐代帝陵特点。 因山为坟,乾陵利用梁山天然地形营建陵墓。平面布局时山陵四周筑方形陵墙围绕,四 面辟门,门外设石狮,四角建脚楼,陵前神道两侧有墓阙和人、兽雕塑。 重点: 1 试比较刘敦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与李允F《华夏意匠》在研究思路与方法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体系了建筑史学观怎样的发展? 重点 2、试比较中国汉地佛教寺院与西方中世纪基督教教堂建筑空间、尺度的差异及其同城 市世俗建筑的关系。 重点:试比较中国楼阁建筑与西方哥特教堂在空间、尺度及审美等方面的差异。
建筑学考研中国建筑史试题―是一个在线免费学习平台、通过收集整理大量专业知识,职业资料、考试资料,考试复习指导,试题资料等给大家分享;同时提供学习互动交流;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龙江逊克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