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宏斌姓名个性签名设计计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网络个性签名的设计技巧
下载积分:15
内容提示:网络个性签名的设计技巧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12:43:3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网络个性签名的设计技巧.DOC
官方公共微信首都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思路探析 姓名:王素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指导教师:刘占泉
中文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 起桥梁作用的“语文教学设计”,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语 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多年致力于语文教学设计思路研究,创立 了一套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在实践
层面上 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视野,为实现语文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 的有机统一开辟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对目前的语文课改有较 大启示。本文主要呈现其教学设计思路的基本内容,追溯其 诞生和发展的过程,试图剖析其主要特征,理性地探析其价 值所在,凸显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给予语文教学带来的开阔 视界。关键词: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AbstractAnalysis ofYu Yingchao’s mought of Chinese Teaching Design 【mring deVeloping ne啊,courses,Chinese’I’eaching Design,which hasaIlimponallt fhnction for teaching theory and teaching practice,hastobe∞increasingly attached imponancepeople.YuⅥngchao isahi曲一leVel Chineseteacher’who has devoted himself to t11e thoughtastudyof Chinese Teaching Design for many years aIld foundeds鲥esisnotof themethods of classmomteachingdesigll.More0Ver, itonIysystematic,but also comprehensiVe.On practicing,it provides new field of vision for Chinese teaching.Funhemlo】.e,it achieVes me science andun时ofanist巧on Chinese courses,aIld bredI(s龃e侬斌ive road.Therefore,it has much de印er enlightenment for Chinese courses’reform.Thisp印erdesc椰esthe basic things about Chinese Courses TeachillgDesign,dates back to tlle process ofbeing bom and analyze its main traits, allalyzesdeveIoped,仃iestoreasonably its value,protmdes itssuperiori移i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broadens me wide访sion.Key Wbrds:№Yi塾g£鱼垦Q£hi坠£§曼至£a量hi坠g Q曼§ig旦2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土豪&画日期:徊绰l≯月l’日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丑泰&百日期:坼l凋‘7日 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思路探析引言周庆元先生曾在《语文教学设计论》一书中说到:“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 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对于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 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深入开 展语文教学设计研究,对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转换为教学实验,减少和克 服语文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 控性具有重要意义。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深谙此理,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 开始自觉地对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作专门的研究和实验,至今开辟出了教学研 究和教改实验的广阔天地。 余映潮,1947年生,武汉市入。1966年毕业于华中师大一附中,当过知 青、民办教师、农村中学教师,1982年调至湖北监利县教学研究室任中学语 文教研员,1984年华中师大中文函授毕业,同年调入湖北省荆州地区(现为 湖北省荆沙市)教研室任语文教研员至今。兼任湖北中学语文研究会副理事 长,荆沙市中学生文联理事长等社会职务。曾荣获“荆州地区专业技术拔尖 人才”称号,被评选为湖北省优秀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作为一名教研员,20多年来他设计并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教研工作,带出 五支队伍,培养了大批教学能手和教学研究骨干,被公认为中青年教师课堂 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他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丰富并建立了 语文教学设计思路,以身示范,从教学设计的创新之路上走过来,又用自己 的模范行为把语文教师们引向教改新途。如今,他积极推行示范教学,深入。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3页.I 实际,坚持教学实践,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示范课的篇目总数在全国名师中 首屈一指,并且以例谈、说课的方式做报告,将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学理念 播种到一线教师心中。最为可喜的是,他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已经渗透到 语文课堂里,对推进语文新课程实验起到积极作用。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为了能够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 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促进学 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充分 和自由的发展,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 堂,应该是什么模样呢?余映潮老师如是表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 是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发生根 本深刻变化的课堂,是课堂人际关系与课堂结构形态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 堂,是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野都要发生变化的课堂;当然也是与我们熟悉的比 较传统的教学有着血肉联系的课堂”①。余映潮老师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进行 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改革。因此他不遗余力地研究语文教学设 计,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设计的操作体 系,为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开辟了新视角,为语文课程标 准实施新课程的实验工作搭建了新通道。 本文拟专门研究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教学设计思路,包括概述其产生和发 展过程,透视其主要特色,探究其蕴涵的专业价值,以及提取这些价值对当 前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与发展具有的现实意义。一、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思路概述在荆门大地上,余映潮老师站在一个全新的教学思想高度上进行语文教 学设计,创造性地建立“板块式”立体型训练模式。以积累为核心,提出了。余映潮‘走进新课堂》,载《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7—8期.2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要素论”——“诵读,品析,积累”,进而概括出中 学语文阅读教学“20字诀”——“思路明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哪这既是教学设计的总则,也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依据。 他总结出一系列教学设计的创新思路;他所研究、实践及示范的说读课、听 读课、实践活动课、诵读欣赏课、诗文联读课等,都是目前教师颇为关注的 创新课型。他的专著《中学语文教例品评loo例》、《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 讲》,具有宽阔的理论视野,蕴涵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集中体现了他在语 文教学设计思路方面的追求与创新。 (一)诞生与发展过程余映潮老师从田野向我们走来,十四年的乡下经历使他与语文教学结下 了不解之缘。成为中学语文教研员后,他心系农村教学,把自己的教研定位 在课堂教学上,定位于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上,定位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的目标上。他紧紧抓住语文教学设计这个环节展开研究和实验,新中求实,实中求活,不畏艰难,努力求索,付出了大量心血。正如他所述:“坚定地走着培养农村青年教师的路”,“长期走着送教下乡的路”,圆广大的乡村中有着 他许多教师朋友。“坚持带领着基层教师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立志让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走进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他创建这套语文教学设计思 路,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可以大致分为这样几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之 前:酝酿和准备;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年:创建和发展;2002年至今: 成熟与收获。下面依次简述之。 20世纪90年代之前:酝酿和准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教学改革 与研究中得到拓展,而对于语文教学设计的系统研究,可以说尚处于起步阶 段。当时兴起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是对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加以总结。余映潮‘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年第8—9期. 。余映潮‘一直向前走),载‘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l期. 。同注释①。3 和挖掘。语文教坛各种教法层出不穷,各路名师大显丰采,加速了课堂教学 改革的步伐。现在来看,那种种教法,课课演示,相当一部分是对自己教学 经验的总结,是对自己娴熟的教学艺术的展示,并未形成系统的语文教学设 计的理论和方法。余映潮老师在这一时期,不仅以“形成特色”为奋斗宗旨, 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荆州地区的初中语文教研工作,而且注重积累教学教研信息,结合教学实际深入思考,探寻如何寻找教学规律来指导教学实践。—— 既有对语文教师的专业要求和具体教法的总结指导,也有对“学习方法指导”的系列探索研究;深化专题研究,并具有系列性、连续性。比如:“单篇课文 的整体阅读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整体阅读教学设计的方法”“整体 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等等。从其专题研究类型和较早发表的文章 (如《语文教学中“立体型”习题设计初探》等),就可以看出其课堂教学过 程和教学内容已经具有明显的设计意识,这些为他后来探讨语文教学设计思 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年:创建和发展。 余映潮老师系统地研究语文教学设计,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他 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的“语文教学突破性大研讨”专栏里,写了《创 设四种条件提高教学效率》一文,建议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具备“科学的教学 模式”“严格的训练体系”‘先进的教学手段”“完善的评价指标”这四种条件。 他比较早地认识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需求,定位在以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为着 眼点,从教材处理的视点设计课型,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比较早地倡导使用 先进的教学手段,节约课堂时问,提高效率;比较敏锐地意识到建立中学语 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和迫切。这两年里,余映潮主要对九年义务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加以重点研究,比如有“练习设计与教学设计”“无提问式教学 设计”等。他提出课型改革的主张,还设计出10种新课型,打破传统课堂单 一的教学样式;发表了《科学地使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练习》《初中语文教材 练习设计的指导性》《初中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的讲析美》《义务教育初中语文4 教材课型设计浅谈》等论文,更加注重研究大众化的语文教学艺术,而语文 教学设计成为他的主攻方向。 之后两年,余映潮老师发表了“教学设计艺术例谈”,一共有十八篇,从 初中语文单篇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角度,提炼优质课例,总结出一系列操作 方法。它涉及了对教材的艺术处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对课堂结构的 组织等侧面,既顾及了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又注意到学法与教法的统一。接 着,又进入到专题性的研究,比如《读写结合式阅读教学设计例谈》一文, 确定了读写结合的设计模式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总结出若干种设计 思路:有层层推进式思路、多向假设式思路、定向检索式思路、课文撮要式 思路、换位品读式思路、旬段读写式思路、艺术创造式思路、品析鉴赏式思 路,共八种,比较理性地囊括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的“板块式思路”设计例谈》一文分解得更为细致,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 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板块”,呈“板块”状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实用而具有一 定设计艺术的教学思路,系余映潮老师首创。他将这种思路按照不同的课例 展开,以几步式思路加以分析指导。《阅读教学课中活动的设计》一文,更为 详细地指出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课中活动设计技巧,要求有角度,有 厚度,有深度。值得一提的是余映潮于1997年(50岁时)开始登上讲台,做 示范课了。他进行了具体的课文设计,涉及的篇目有《捕蛇者说》《论求知》 《散步》《口技》等,将教学设计思路的探索与课堂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1世纪初年,余映潮老师又有新的突破。他研究“一课多案”的教学设 计,《(狼)的教学方案》成为他的经典之作。八种微型教案,显示了常规手 段下的八种教学角度:诵读、辩读、说读、析读、品读、写读、听读、练读。 ∞他赋予“读”不同的内涵,强化了“读”的不同设计视角,使。读”成为教 学的核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证明了他的设计主张:“在阅读教学的每 一节中都必须有一两个相当突出的训练板块,以突出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对学o‘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s年11月舨第326页.5 生的训练,以突出教法和学法,以突出教学艺术的实施,帼比如,教案一之教学角度:诵读——朗读课文、背读课文;教案二之教学角度:辨读——对词义进行体会、辨析;教案三之教学角度:——用“说”的方式带动对课文的 阅读;教案四之教学角度:析读——对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的评析;教案五 之教学角度:品析——品味赏析课文的美点妙处;教案六之教学角度:写读——就课文内容写课本剧;教案七之角度:听读——听不同方式的朗读,听记有关的资料;教案八之教学角度:练度——进行有力度的课堂书面练习。o《狼》微型教案这一示范可以改变课堂活动安排的“无序、不透”,@建立起 主导、支撑作用和有训练力度的教学板块,立体地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促使教师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提高教学设计艺术,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余映潮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思考更加透彻和深刻。《学生活 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一文,提出了他的阅读教学24字口诀,这集中体现 了他的阅读教学设计观。其中“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他长期探 寻的经验总结。他认为,课堂阅读的三要素(“诵读、品析、积累”)应该是 教学的核心。此文特别强调了“积累”的功用,倡导把“积累”落到实处, 尽力达到“能力成线条状,知识成板块状”的教学要求。同时,指出学生充 分活动与丰富的积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共同构成阅读教学的“美点”。他 还就课型创新和课堂提问改革两方面,倡导形成新的教学设计思路。于是, 经过重新加工提炼,在“课堂教学设计艺术示例”六篇文章里归纳了“读写 结合式思路”“美文助读式思路”‘板块并列式思路”“选点突破式思路”“一次多篇式思路~‘课文撮要”固等具体的设计思路。由此,我们看到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教学设计思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针对的都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有意识地加以改变,弥补。它在不。‘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o同上书,第326—329页。 。同上书,第325页。 。余映潮‘课堂教学设计艺术示例》系列,载‘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l、5、7、17、19、20期。6200s年11月版第325页. 断改进,不断扩大研究的范围,不断强化设计意识,促进课堂教学产生根本 性的转变。经历了几年的试验,它逐渐丰富起来,坚实地走进语文课堂。 2002年至今:成熟与收获。 进入新课程改革后,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思路得到更大发展。我们发现, 从2001年开始,他的教学设计前面多了两个字:“创新”。在新形势下,他勇 于开拓,不断进行调整,让语文教学设计能够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从2002年到2005年是余映潮语文设计思路的收获期。《追求“学生活动 充分”的高层次教学境晃》一文指出:“没有课堂上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进 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活动,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从学生的主体一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我们的教学,”国要求教师要具备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树立“学生活动充分”的教学理 念和教学设计理念,二是具有析读课文、研读课文、赏读课文、巧读课文的 方法与能力,三是有理地、有趣地、有效地设计课堂学生活动的技巧),课堂 教学要有朗读活动、品析活动、自读活动等方面的创新。《走进充满美感的新 课堂》一文,乃是他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性诠释,提出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 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明确指导思想、具体要求、基本准则。他认为,要“走 进新设计”,围绕语文课程标准选择多种角度设计教学方案,继续尝试“从专 题探究的角度进行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尝试”。圆 这一阶段,余映潮老师仍然用生动具体的教学实践来印证自己的教学思 想,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形成了这样几 个序列:教材处理的艺术,课型设计的艺术,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重要教 学细节的设计艺术,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艺术,书面练习的设计艺术,教案 设计的艺术,例谈语文设计的诗意手法;并提供了十几个典型的课堂或教学 实录,还涉及了朗读、积累、提问、主问题的设计,阅读教学开放式手法等 方面的教学设计。他仍坚持送课下乡,送教学讲座下乡,如实施”课标背景下。余殃潮‘追求。学生充分活动”的高层次教学境界',载‘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lO期. o余映潮‘走进充满美感的新课堂),载‘语文教学通讯'2∞4年第7—8期第80页.7 提高阅读教学设计水平的‘168工程”删等,为一线教师排忧解难,把握方向。 可以说余映潮老师在一步步拓展,超越,语文教学设计思路也在不断充实、 发展、完善,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设计系统,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发挥 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就余映潮个人来说,《2005年,我的工作之最》一文记录了他最辉煌的业 绩(见附录),他书房里的“小纸条”上教研计划已经安排到2008年。他对语文教学至高境界的追求,乃是让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实现完美的结合。如今,“余映潮语文潮语文论坛”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教研空间,“映潮说 课”“映潮评课”“教学设计”等专栏成为名师互动、同行交流的平台。在语 文课程改革大潮之中,余映潮老师坚定而执着地持续探索,不断获得新的业绩。(二)基本内容总说翻开余映潮老师关于语文教学设计的一篇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 课堂教学有着强烈的“设计”意识。他把“教学设计”这个长期隐藏在后台 的概念,提到了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前台来,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他精心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的宗旨,强调新课堂要实施新“设计”的必然性。 他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乃是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出发,为求得 教学实效而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事先策划的思路。这种事先策划,既包 含了宏观的设计理念,又包含了微观的设计方法。其目的是为一线教师建构 一套富有创意和可操作性的语文教学设计体系,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 的活力。1.教学设计思路的核心——“理性思考,诗意手法”综观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教学设计思路,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他能充分把握 语文教学诸多因素的内在联系,主张语文教学设计要达到理性与诗意的统一, 实际上就是追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o余映潮‘尽己之能做实事》,载《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第5期.8 笔者从其文章中摘录要义如下: 钻研教材方面:表里求索,左右勾联。 教学设计方面:化静为动,尺水兴波。 理性思考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比较严密的思考。 教学理念方面:成功组织起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方面:其步骤、层次科学而又严谨,生动而又自然。 外在形态方面:表现出一种彼此承接、或起承转合、或拾级而上、或渐 入佳境的层次之美。 活动细节方面:则表现出一种圆润、自然、细腻和富有文气之美。 对教师的要求方面:阅读教学设计应追求深化课文研读,优化教材处理, 强化课型创新,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美化教学手段。 “诗意策划”方面:充分地考虑与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中层次的美、活动 的美和细节的美;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某一细节某一步骤方面所酝酿的文趣、 情味、美感、诗意之美。“诗意”,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比较生动美好, 比较有文气和比较雅致,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而言的。回余映潮老师以例谈的方式,生动具体、深入浅出地将教学设计的理念、宗旨、要求、标准等进行全面诠释,反复强调理性思考的必要性,强调教学 设计要科学、合理、缜密,才可能有教学艺术的提升。“诗意手法”是要求语 文教学设计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和富有创造性,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 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科学性与艺术性 的完美结合是他语文教学设计思路的核心。其《例谈语文教学设计的诗意手 法》等一系列文章,连续提炼出20多种教学设计的操作方法,涉及教学的诸 多要素和诸多环节,成为显示其语文教学设计思路的纲领性文件。2.教学设计方法的指南——“阅读教学艺术50讲”2001年1月,余映潮老师应《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之约,开设栏目。余映潮‘理性恩考,诗意策划》,载‘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4年第l期第23页.9 写了“语文教学艺术50讲”,主要面向初中语文教师谈备课和作教学设计的 思路、方法(现已结集出版)。其要义归纳如下: (1)备课与解读教材的基本方法 以往一般把备课概括成“三备三写”,往往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以 教师为中心,凭借教学经验、主观意志进行策划,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 性较低。余映潮老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教师必须做到“四会”:会研读教 材,会设计教学,会积累,会撰写论文。如何创造性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 是一位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余映潮老师说:“没有细 腻深入的有见解的教材阅读,就没有质量较高的教学设计。”国他要求教师钻 研教材,力求有独特的发现,做到:“挖掘以求深,辩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 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 求奇,创新以求异。”罾并且从创造性的角度命名了六种方法,即“理读,类 读、品读、扩读、巧读、助读”@。他要求语文教师科学而实惠地读出教材的 精髓,强化教材阅读既是一种技能,又是一种艺术,要有“品得美、读得深、 联得宽的境界”。@他说:“语文教师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设计的必备素质之一, 是教材处理的艺术。”@他强调教材处理要遵循“简化头绪,优化内容”@的基 本原则,可从总体、单篇、多篇课文加以研究。仅从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角 度,他就归纳出这些处理教材的方法;“整体处理、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 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课多篇、提炼组合”。⑦他还根据自己的教 学实践,指出“深化课文研读”,要读得细、厚、深、美、奇、广,这有助子 教师吃透教材,用好教材。 (2)课型的创新设计o《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1页 。同上书,第l页。 o同上书。第1页。 o同上书.第13页. o同上书,第36页. o同上书,第37页。 o同上书,第37页。10 余映潮老师提出了课型的创新设计,这是对课型研究领域的填补。他从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敏锐地感受到在阅读教学方面包含着诸多对课型进行 创新的隐性要求,并加以深入研究,希望阅读教学的课型设计艺术走进千万个语文教师的课堂。黄扇东先生就余映潮提出的不同课型,给予这样的概括:以“读写结合式”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课型创新设计,按照这种思路设计的 课型主要有句式学用课和段式学用课;以“朗读训练式”的教学设计思路进 行课型创新设计,主要有教读课、说读课、背读课、练读课,以及听读课、 想读课、演读课、辩读课等;以“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进行课型创新设计, 主要有积累课和活动课。∞ 事实上,余映潮老师对于读写结合、朗读教学等设计的探讨,一直没有 停止,一直在补充、扩展、丰富其内容,他在今年《中学语文》杂志连续发 表的关于系列教学设计基本手法的文章中,突出体现了他新的研究心得。比 如《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的基本手法之三》一文提出:“阅读教学中最自然 最实惠的语言实践方式就是读写结合。”@又结合教学实例归纳并提炼了“句 式学用、课文集美、多向假设、艺术改写、微型话题”等五种富于创意的课 型。 (3)教学方法与教学细节设计 余映潮老师从优秀的教例品评中,教给语文教师要从“思路清晰”“重点 突出”“线条简洁”“情境生动”的角度,进行教学的创新设计。这样就突破了“导入课文——熟悉课文——课堂讨论——收束课文”的俗套,让教学环节更加简练清晰、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教学结构更加匀称,教学流程生动而 有美感。其中“整体式思路”是教学设计的“策略方法”,在教学中着眼于整体,克服肢解课文、死记硬背、一讲到底等弊端,达到“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的教学要求。o黄启东‘余映潮老师课型创新艺术例谈》,见“余映潮语文潮论坛”之“映潮研究”专栏. 4‘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h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o余映潮‘读写结合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手法之三》,载‘语文建设'2006年第3期. 20晒年11月舨第175页.11 余映潮老师还研究了一些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主要包括:朗读教 学的设计,提问的教学设计,语言的教学设计,课中活动的设计,教学手段 的运用与创新五个方面。这五个专题恰好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准确定位 的关键内容。 譬如,余映潮文中这样描述:“朗读,不仅仅是出声地读,不仅仅是大声 地念书,不仅仅只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I练活动,它更是强调品味感受的阅读 活动,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①在他的教学思 路设计里,“读”是其内核。他认为“教学千法读为本”,主张“朗读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线索”,“应是灵动多姿的教学细节”,要“诗意朗读”。他说:“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对那些富于情 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 样的活动中积累名言佳旬,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养成高雅气质。”罾在他的教学实录里,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运用朗读手段所 获取的教学效果。例如余映潮老师在教《天上的街市》时,要求学生体味诗 的音乐美:读诗,要把节奏读好,要注意读好诗中的停顿,要把重音读出来, 还要把诗的韵脚读好。以上每一步中,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跟读和自读都有 良好的配合。他还要求学生感受诗的情感美:诗的情感,显露于诗的字里行 问,表现出微波荡漾的感情,低吟浅唱的韵味。第一节,表现出惊喜之情; 第二节,表现出赞美之情:第三节,表现出欢乐之情;第四节,表现出甜美 之情。@总之,风采各异的朗读成为他显示层次、创造情境,读出课文内涵的 精彩细节。凡是到过荆州的老师,听完观摩课回来,都感慨地说:朗读是他 们那个地方的教学特色,一节语文阅读课朗读往往贯穿始终,采取多;f中形式, 灵活而不单一,师生非常投入,在读中说,读中品,读中悟,读中评,读中 交流对话。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是吻合的。o余映潮《追求朗读教学的诗意美》,载‘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ll期。 o《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23I页. o《嗍读教学艺术50讲》之《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第357页。12 余映潮老师“提问的设计”更富有特色。他针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历来 存在的“碎问碎答”“满堂问”的弊端,进行了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 究,诸如“组织‘比读’、‘联读’为目的的提问,设置课堂活动的‘话题’ 或‘微型话题’,设计课文学习中的‘论题’,安排类似于‘综合性活动’的 主题”回等,有的放矢地纠正课堂中的碎问偏向,明确设置“主问题”的重要 作用,总结出在课文教学的初读阶段、进行阶段、深化阶段分别设计提问的 方法,主张“追求‘妙在这一问’(的)设计境界。”∞对此,他这样概括:一主 问题7就是阅读教学中有质量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 动的引爆点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一以抵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 许多问’的艺术效果。”@它“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有利于在教学中‘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 合”;“有利于课堂教学上‘大量的语文实践一;“有利于促进‘自主、合作、 探究’教学局面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引领学生进行研讨性学习等”。回 “语言教学的设计”也是余映潮老师对语文教学本质认识的集中表现。 他重点从语文教师容易忽略的三个方面去探讨“提高”的途径,即“提高对 语言积累教育的关注程度”;“提高对教材进行语言研究的水平”;“提高语言 教学的分析策划能力”。@余映潮老师的两个课例《杜甫诗三首》和《紫藤萝 瀑布》@,关注“语言集美教学”,可给诸位教师有益的启发。 如果说语言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语感积累,那么“课中活动的设计”,就是 使学生的课堂活动更为充分,达到饱和的程度,这是余映潮在新课程改革背 景下所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也是“语文教师全部教学艺术 的集中体现”。。余映潮老师这样界定“课中活动”:“课中活动,指的是在教o‘余映潮阋读教学艺术50讲’,第37讲‘提问的设计)第站卜—1239页.o周上书,第239页 。同注释29,第239页.o同注释28,第24㈣4l页 o‘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24H46页.o同上书,第247—25l页. o同上书,第252页.13 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 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操作演练。”∞因此,“我们应着眼于能 力训练,着眼于方法培养,着眼于知识积累,运用各种方法,创造各种课堂 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他将课中活 动分成许多种类,特别强调起支撑作用的“主体性课中活动”;并提供了课中 活动设计的10种角度,涉及读、听、说、写、思,提高了了语文活动的强度、 密度和质量。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内语文实践得以落实。 “教学手段的运用”,是现代语文教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余映潮老师 与时俱进,多媒体技术不仅使用灵活,而且从教学艺术的角度提醒教师做到 “四要”。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一文,展示了 文言诗词教学中一种充满美意的“联读”。@他认为,要“改革传统教学手段, 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固他没有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力求使教 师转变思考角度,真正走创新之路。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选取与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全面展现了在教学实 践中教师所应追求的最佳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细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穿针 引线,协调教学节奏、凸显教学特色、掀起教学高潮的粘合剂作用,真正细 化了教学步骤,教学过渡,教学程序,教学手段等等,这是余映潮老师的教 学心智、教学艺术追求的具体呈现。 (4)书面练习的设计 作为教学环节的一个部分,书面练习的设计也是余映潮老师颇有研究的 专题之一。他把练习设计称为一种“命题艺术”,“是一门很理性化的具有创 造性的艺术。”@他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规则和具体方法,给予教师可 行易学的“抓手”。他指出,高质量的语文练习设计要遵循四个原则:材料不。同上书,第252页。 o‘余映嘲瞬l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o同上书,第262—263页。 o同上书,第264页。 o同上书,第30l页.2005年11月版第252页。14 重复原则、排列有序原则、最佳组合原则和不断创新原则。设计技巧要向十 个“境界”努力,即内容厚实、习点精细、文面美观、角度新颖、视点独特、 手法新巧、姿态灵活、形式丰美、指向准确、题式巧妙。∞具体到每项练习设 计,又各有特点,细致入微。比如“语言实践的练习设计”,要做到“种类丰 富”,总结了选用、采撷、接续、联想、补足、仿拟、铺展、移用、变形、概 括、提要、诠释、再造、提炼、发现、点化、例说、品析、导写、创编@等20多种题样,很是精细扎实。“现代文阅读的练习设计”从提炼考点、精心选材到规范设计,更是条分缕析,强调理念先行,追求设计品位,指导性很强。 所选题例,每一种练习的设计都是最优化的,有针对性,又很讲究设计的变 换、灵活、精致。学习这些方法和技巧,有利于提升教师整合能力,更好地 适应学生最直接的学习需要,改变在题海战术中苦苦挣扎的被动局面。 (5)教案的设计艺术 余映潮老师是非常重视教案设计的,要求遵循“理性思考,诗意手法” 这一核心思想。主张尝试教案的创新设计,总结出30多种打破常规的教案创 新角度,并大胆地设计了“初中语文‘学案’编写模式”,认为“这种模式表 现出平等对话、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进行语文实践的特点”。@他还从 学习与实践的角度编写了《马说》“练读课”自主学习方案;创造了“写读课” 教案。@还进行“一课多案”的设计,《狼》的八种微型教案就是最好的例证。 显然,与常规的教案相比较,它打破了单一的思维模式,使设计包含多角度, 多层次,立体化,富有诗意的细节美,与学生活动的情境美相映成趣。二、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思路之特征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教学设计思路及相关实践,以其独特的姿态坚守在语 文课堂教学的天地中,向我们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真实倩境,为广大 一线教师提供了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艺术水准的新途径。o余映潮‘书面练习的设计艺术)系列,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7期,第8—9期。 。同注释①.o余映潮‘教案设计的艺术'系列(卜一3),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4年第10,ll,t2期. o‘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舨第33,?j,8页.1S 提及语文教学艺术及风格,可以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从那时算起直至今天,在语文教育改革的热潮中,不断涌现出优秀的语文教改带头人,形成了各具风采的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影响甚广。从中,我们可以捕捉到语文 教学艺术风格的“共性”:“以教文育人为目的,以优秀教材为基础,以教育 机智为核心,以美的规律为法则,以教学方法、技巧为手段,以沟通师生之 间的爱心为渠道, 是构筑教学艺术圣殿的重要支柱。”。像许多名师一样,余映潮老师的探索与实践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在执着追求的道路上形成了 自己的教学特色。“这些年来,无论语文的城头变幻什么样的大旗,映潮先生 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和文本为基 本点,勤勤恳恳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被语文界同仁誉称为‘课堂设计之 王”@。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与众多的同仁一样,百川归海,殊途同归,用 自己的“独特”使语文教学艺术之花更加丰富多彩,使语文教学理论更加丰 厚完善。 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思路有着鲜明的个性。他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强化 课型创造,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诗化教学语言, 美化教学手段。”@这36字诀浓缩了他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的精华,亦是他在 语文教学艺术研究方面的视点和探索的主要内容。他自己总结道:“‘学生活 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我的教学设计理念,‘重文本,重朗读,重品析, 重学法,重积累’是我的教学常规,‘思路明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评点 精美’是我的教学风格,‘板块式,主河题,诗意手法,一课多案’是我的教 学个性与特色。我的“教路”宽敞,……”国语文教学设计思路是别人较少涉猎的研究范围,如他所说“我发现——人们基本上没有用过‘板块式教学思路’,没有用过‘一线串珠式’教学设计思路,没有用过‘多角反复式’教 学思路,没有用过‘说读课’、‘无提问课’等新课型,没有用过不少的新手。钱威:‘语文教学艺术导论》,新疆大学出版杜,1997年2月版第19页. 。何永生‘语文课堂教学:观念新变与方法新探》,载‘中学语文》2006年上半月第l期第5页。 。余映潮‘一直向前走》,载《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期。 o余映潮‘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自序, 。余映潮:语文潮论坛”帖,2006年8月。16 法……地他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教研之路。 (一)大众化特征 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堂上,大师们行云流水一般不着痕迹的教学艺术常常 使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但许多语文教师自知没有名师的气质和修养,往 往觉得教学艺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难以自如地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来,即 使模仿了,也是蹩脚的“拼凑”,有些望尘莫及。而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教学设 计思路恰恰是为一线教师“量身制作”的范本,是最符合教师教学需求的“法 宝”。在操作层面上,如果把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比作“阳春白雪”,富 有较浓厚的个人色彩,那么余映潮老师设计理念笼罩下的课堂教学就是“雅 俗共赏”,具有大众化特点了。正如余映潮老师说的:“我更注重研究大众化 的语文教学艺术,力图找到一些具有共性的一般的语文教师都能接受的教学 经验,力图为提高大面积上的语文教学水平做一些教学艺术的普及工 作,……”o“与很多有教学个性的名师相比,我所主持的教学研究在很大 的程度上是由教师群体进行的。即名师基本上是个人风采,而我却有一个教 师的群体来表现这些风采。”@他研究的语文教学设计以单篇课文教学为主,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单篇课文的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基础 工程。单篇课文的教学能力反映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囝因而其教学 设计针对性强,目的明确,避开艰深的理论说教和术语阐释,以语文教学大 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托,将深奥的理论依据隐藏在教学设计的背后,呈现 出浅近、通俗、好懂的特点。他善于用教学例谈的独特方式来阐述对课堂教 学“谋篇布局”,具体而实在,实用而易学,全面而细致,多样而简练,明晰 而高效,有很强的说服力。过去,人们认为,教学艺术一般不具有可传授性, 但今天看来,余映潮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艺术的结晶,他使众多的。余映潮‘一直向翦走k袭‘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期。o余映潮‘形成特色——谈谈我的语文教研工作',载‘语文教学通讯'1997年第2期.。余映潮‘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自序, “余映潮:语文潮论坛一帖,2006年8月.17曲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134页. 教师加快了教学艺术化、风格化的进程。可以肯定地说:他的教学实践和理 论研究证明,教学艺术不是一种纯粹想象的艺术,而是现实的,能够表现也 能够获得的艺术。其教学设计思路提供的是一个“抓手”,是通向教学艺术境 界的台阶,拾级而上,可以发现别有洞天的意境,可以去探求语文教学的真 谛。 (二)“诗意”特征 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教学设计体现着不拘一格的特点,他的教案设计和教 学实录处处表现出“诗意”二字。凡是听过他示范课的老师。对这一点都有 深刻的感受。他以自己的儒雅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以自己文化 的、精神的、主体的体验和学生进行心的交流,以自己独到的技艺和智慧激 发学生思维,品味篇篇文章中的精华。因为他知道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学生个体和群体、教师个体和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都是充满活力的。在这个平台上, 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 成长的快乐。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余映潮老师用“诗意手法”创造了诗意的课堂教学。如教《过故人庄》 一课,他让学生大声地吟读,生动地译读,流畅地背读,优美地说读,这让 我们感受到浓郁的诗意。《我愿是激流》一课,余映潮老师要求学生美听,美 读,美品,美说。学生们带着诗的美感来演练、操作,享受着手脑并用带来 的快乐。《荷塘月色》是一篇精美散文,余映潮老师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一是用文学的语言评述一段话;二是用美术的语言评述一段话;三是用音乐的语言评述一段话:四是用摄影的语言评述一段话。引导学生针对四个不同问 题展开,探询文中所蕴涵着的诗情画意。单元小结课,余映潮老师这样设计: 记一住一点常识;识记一批雅词;品味一组奇字;摘录一些美句;重温个精 段;学习一种妙思。学生自主、自由、自控地阅读,活动在一个飘着书香的 空问里,充分感受到阅读的快感。《鹤群翔空》一课,余映潮老师这样设计: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细读课文——龟U造一个句子。这里,阅读不仅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更是一种充满想象的创 造了。读写充分结合,而又那样自然,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显示了设计的 创意。再如《七颗钻石》一课,教学伊始,余映潮老师提出读书的要求:用 童声读;读出故事味,读出事中情。这个要求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创造、诗 意的引导。学生娓娓读来,玩赏童话的韵味,溶解童稚的纯真、体会人物的 感情,使学习进入了诗一样的美好境界。在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学习的 过程中,余映潮老师在四个环节分别出示四句话:“写风写雨,笔无虚设;曲 折有致,尺水兴波;美好穿插,诗意烘托;结而不尽,意味深长”,使学生对 作者的写作意图一目了然,更好地走近作者,读进课文,和文中的人物共命 运,同欣喜。课尾,余映潮老师仍不忘课堂诗趣的烘托,设计了这样的结束 语:“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 思绪飞扬。”①教法与学法同行,品位与感悟同享,愉悦与美妙同在。诵读、 表达、想象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 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圆童庆炳先生曾说过;“当一 个教师真正做到把美文当作美来讲,重视审美教育,那么这种课必定是生动 的、活泼的、形象的、充满热情,这就使学生感到上语文一点也不枯燥,相 反他们会感到兴趣盎然,这就能调动学习语文最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余 映潮老师语文教学设计的诗意,就是要让教学能有教人留恋忘返、依依不舍 的情趣,有耐人寻味、思之无穷的情味,有含蓄精妙的意蕴,让学生获得的。余映潮‘(七颗钻石)教学实录》,载《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年第ll期. o【苏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o转引自韩雪屏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版第366页.19 不仅是语文能力,更是人生的享受,人格的提升,思想的撞击,生命的感悟。 特级教师欧阳代娜说过:“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特性”。吕叔湘先生也有 过这样的告诫:“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 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如果离开美,语文教学就将是一张失 血的脸,显得苍白无力。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这正是余映潮老师一贯遵循 的原则。他强调:“美文必须美教”。他指出:“教学思路讲究教学过程的流畅 之美,讲究教学内容的组合之美,讲究教学时空的造型之美,讲究教学双方 的活动之美”。①他提炼的许多课型就直接表现这样的设计思想,如课文集美 式活动,文学欣赏课等。教学实践中,他总是能够做出示范,总能够寻找到 每一课的“美点”。例如《我愿是激流》一课,余映潮老师最终让学生领悟了 诗歌的“意象之美”“意境之美”和“意蕴之美”。@《桃花源记》是奇美的文言散文,他建议设计“景美一人美——人情美——故事美”的教学思路。《过万重山漫想》可设计为“欣赏美文——品析美文——领悟美意”。@《安塞腰鼓》选取的教学视点是“分层式审美阅读”,④分别从语言、构思、意境 三层次进行审美阅读,由浅入深地依次让学生逐层品味:第一层次是用词之 美,写句之美;第二层次是静动映衬之美,层次推进之美;第三层次是画面 之美,情调之美。可以看出,这是以“课文中的美”为线索,统领教学过程, 串连全文内容。 余映潮老师启发人们去发现并挖掘教材中的美,使用美的教学手段,做 到内容美、语言美、方法美和过程美。请看他的表述:“拿《挥手之间》来讲, 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去钻研。课文的铺叙美;课文的议论 美;课文中的瞬间美;课文结尾的画面美;课文中人物的造型美;课文中的 追叙美。”四他说: “教师在这样的教学中,既要具备高层次的阅读分析能。<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140页。 o同上书.第115页 。同上书.第147页。 o同上书,第156一157页。 。余映潮《钻研理解教材的八种方法》,载‘中学语文教学》1990年第9期。20 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反复地、多角度地阅读钻研教材,发现教材的不同侧面、 不同层次的美点,又要提高教学设计水平,从课文特点出发,根据出新、出 奇、出美的要求,提出一条带动阅读和训练的课文阅读线索……”①在应《中 学语文》之邀所主持的新教材教学辅导设计上,还特别设有“课文美点”这 一栏目,专门用于对课文内容美的挖掘。如《敬畏生命》具有启承转合的结 构美,《热爱生命》具有警策动人的哲理美,《紫藤萝瀑布》具有形神兼备的 修辞美,《挖荠菜》具有叙议结合的表达美,《提醒幸福》具有形象透彻的说 理美,《白蝴蝶之恋》具有心理描写的蕴藉美。@这些美点必将使课堂教学异 彩纷呈,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之中提高审美能力。 可见,余映潮老师是按照美的规律,按照审美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处理 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造审美的教 学环境,着力拨动学生“美感的琴弦”,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得学生获得 深切的美感体验的。 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教学设计思路中写满了“艺术”二字,“诗意手法”正 是他追求语文教学艺术的表征和途径。应该说,在保障教学符合规律,符合 科学的基础上,创造一种美的教学,达到以美悟真、以美激情、以期启善的 目的,使其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统一,并具备观赏愉悦性,是所有教育者的最 高理想,更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毕生追求。余映潮老师的教学实践无疑向语文 教学艺术跨进一大步,也为众多教师实现语文教学艺术开拓了一条有效的路 径。 (三)“最优化”特征 前苏联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曾说过:“课堂教学各项要求的设计,保 证着教学和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即选择该具体条件下最好的教导方案。”@所。余映潮‘。一线串珠式”整体阅读教学例读'。载‘荆州师院学报》1991年第l期. 尊郑文毕<新教材教学设计',载‘中学语文)2001年第l期。 。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2l 谓“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和特定的教学条件下,通过 对语文教学系统内在结构的调整和改组,充分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合理利用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创造出语文教学的最大价值,促进学 生的最佳发展。”∞语文教学是一个有机的动态发展系统,要提高语文教学的 质量与效率,就必须在优化语文教学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追求语文教学过程 的最优化,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功能。即“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必然是建立 在语文结构的最优化与过程的最优化相统一在基础之上的”。@它们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要具有语文教学最优化观,“只有坚持了语文教学的认 识过程与发展过程的统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人文价值与功利价值的 统一、理性分析与审美感悟的统一、规律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目标性与手段 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最优化才能获得一个坚实广阔的理论基础,语文教学 结构的最优化与过程的最优化才能建立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整体之上,从而使 语文教学的最优化与个体发展的最优化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这 是高层次的境界。 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思路就是对语文教学最优化的探索与实践的最好明 证。语文教学最优化是一种系统整体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它内涵丰富,结 构复杂,功能全面。余映潮结合教学实际,有目的、有针对性从教学设计入 手,牵动了整个课堂教学系统的优化。我们从他的教案设计和教学实录就可 窥见一斑。 比如,现代诗歌《天上的街市》的教学设计:第一个教学板块:引入新课(2分钟);第二个教学板块:教读一体昧诗的音乐美(10分钟);第三个 教学板块:讨论一品析诗的图画美(10分钟);第四个板块:品味一感受诗的情感美(10分钟);第五个板块:联读毛泽东词(10分钟)。。潘庆玉著:‘语文教育发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292页. 。潘庆玉著:‘语文教育发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29l页. 。同上书,第29l页。22 童话《七颗钻石》阅读活动课教学实录:活动一:进入录音棚,读起来; 活动二:畅游智慧泉,说起来;活动三:来到创作室,想起来。说明文《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教学板块之一:感知一篇一概括内容 要点;教学板块之二:精读一段一品析对比手法;教学板块之三:记诵一节 一感受课文主旨。《夏天也是好天气》教学实录:教学板块之一:朗读,说“理解”的话; 教学板块之二:选读,说“积累”的话;教学板块之三;寻读,说“发现” 的话;教学板块之四:演读,说“创造”的话。《纸船一寄母亲》教学实录:教学板块一:深情地朗读;教学板块二:细腻地感受;教学板块三:诗意地仿写 散文单元总结课实录:教学板块一:知道一点常识;教学板块二:识记 一批雅词;教学板块三:品味一组奇字;教学板块四:摘录一些美句;教学 板块五:重温一个精段;教学板块六:学习一种妙思。@ 可以看出,余映潮老师在具体教学中遵循着语文最优化原则。其中,“结构一过程统一性原则”@在他的教学设计里最为突出。以“板块式”为教学结构,教学环节、呈现顺序和时间分配的选择、搭配和排列,总是与教师、教 材、学生、教学手段与环境四个因素有机协调。在自学辅导、启发思维、质 疑问难、技能训练与积累等方面,打破单纯由老师讲授的教学形式,力求达 到“学生充分活动,课堂积累丰富”的设计目标。设计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根据不同的思路和课型,加强对学生语文言语学习与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 学生主体的作用,强调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而教学过程最优化又体 现在动态地展开语文教学结构,立足语文教学情境,从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 相统一的角度追求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多元性与个性化。每一节课就像一件。‘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5年11月版第357页. o潘庆玉著:‘语文教育发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舨社2∞1年12胃舨第294员23 流动的艺术品,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如他所言:“在我的几十节演示课中,它们表现出各自独有的结构层次。”——《说“屏”》的“选词,选旬,选段”、《散步》的“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建议你这 样品味语言”、《童趣》的“层进式朗读,多角度说读,方法式译读”、《马说》 的“诵读,积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课文概说式话题讨论,人物素 描式话题讨论,内容探究式话题讨论,体味感悟式话题讨论”、《七颗钻石》 的“进入录音棚,畅游智慧泉,来到创作室”、《小石潭记》的“反复朗读, 自由发现,趣味欣赏”等等,形态各异,别有风味。①教材处理得体,课型设 计合理,教学思路流畅,教学细节精细,教学内容充实、扎实,学生语文实 践活动多姿多彩。教学过程对教学结构进行创造性的拓展,二者相得益彰, 互为推进,互为发展,促使语文教学设计更为全面,更加完善。语文教学的 最优化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工作,它需要永无止境的探索和创造精神。余映 潮就是以自己神圣的使命感、实践的兴趣、教学智慧、富有幻想和创造的激 情,勇敢地探索语文教学最优化的旨趣和真谛,引领人们不断向高层次攀登。 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教学设计思路,总是那么鲜活而给人启迪。其设计思 路因“设计艺术”而显现其创造性;因“设计系列”而建立了系统性;因“设 计理念”而包含了灵活性;因“设计手法”而具有了操作性;因“设计技巧” 而蕴涵了实用性;因“设计预设”而具有了生成性。这些特性使得课堂教学 必然是立体的、动态的、生成的、诗意的、精美的、多元的。而且,在他的 笔下,没有艰深的理论,没有纯粹的专业术语,而是深入浅出,淡而有味。 他将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痼疾、偏差、缺漏一一修补,建立起有据可依的 实施方案,然后用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堂给予佐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指导体 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走出一条新路。。余映潮‘昕余映潮老师讲课》自序,。余映潮:语文潮论坛一帖,2006年8月.24 三、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思路之价值(一)反响与异议 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教学设计思路以荆楚大地为轴心向全国辐射,在全国 语文界引起很大的反响。 请听有关评价: “他是一位语文教学研究的能人,他在三个方面可以堪称一流,即一流 的教研工作,一流的论文写作,一流的教学艺术。他是一位善于创新的中学 语文教研员。”(张定远先生语) “什么是研究,余映潮的工作就是研究,就是优秀的研究,他让你们如 痴如醉。”(朱绍禹先生语) “和其他著名特级教师不同,他的身份是语文教研员一一在我有限的视 野里,教研员中的著名特级教师好像只有他一位;同时,和其他一般的语文 教研员不同,他始终坚持在上课,以自己的课堂教学来带动他周围的语文教师,我因此把他称作“讲台上的教研员”一一以区别其他“办公室里的教研员”。(李镇西语) “余映潮老师的语文课堂总是以他那独具特色的各种形式的“读”和浑 然天成的课堂结构打动我们。凡我所见过的余老师的课,每一处设计都别具匠心,但又绝无雕饰之痕,说是艺术品一点也不过分。”(夏红星语)“作为一名教研员,能以身示范,为第一线的老师们上示范课,这种‘下 深水’的举动的确值得称道。凡是听了余映潮老师的课的老师们无不为他生 动精彩的教学演示所感动、所折服。大家都感到余老师的课有听头,有嚼头,值得欣赏,值得品味,值得研究。”(王世发语)“我有幸聆听了语文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师的三节课和“阅读 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与诗意手法”的讲座,真切地感受到余老师语文课堂浓 浓的诗意、纯真的诗情、真挚的诗境。”(某教师语) “余映潮老师是我崇拜的对象,他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刊发的《语2S 文阅读教学艺术五十讲》我每期必看,并装订成册。恰遇河南省教育学会语 文教学第七届年会在漯河召开,我有幸一睹名师的风采,并反观自己的教学 实践,获益甚多。”(侯红丽语) “在杭州听余映潮老师上《七颗钻石》,受益匪浅,尤其是余老师精心设 计的主问题,达到了“挈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课堂中不仅学生心情 激荡,思绪飞扬,连听课老师也从中得到了一些人生的感悟。”(王剑平语) “余映潮是语文特级教师,是一个特受广大语文教师喜爱的特级教师。究其原因,余映潮对语文教学不仅有全新的理念,更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每次开展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他总能为广大语文教师展示‘鲜活’的语文课 堂教学艺术。”(陈振林语) 以上有专家的评价,有学者的评点,还有弟子们的倾诉以及各地教师的 “心声”。可以看出,余映潮老师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示范具有一定的震撼力, 尤其是对一线教师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余映潮老师研究的语文教学设计思路得到同仁们的首肯,但也引发了一 些争议。一是认为:“他基本上是把注意力放在教材中的语言知识和文章的写 作技巧上,对渗透在文本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似乎不感兴趣。在他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语文的科学化、技术化体现得极为充分,可以说,余先生把语文的‘工具性’展示得淋漓尽致。”二是认为:“余 映潮先生的课堂教学设计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把学生置于绝对服从的地 位。”∞即学生的自主权受到限制。还有是针对余映潮老师首创的“板块教学 思路”的教学设计,从“千篇一律的板块”“公式量化的思路“‘以教为主的 角度”这三方面反思,得出了“板块教学模式弊大于利”的结论,“倡导课堂 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圆概括起来有三种认识:第一,工具性突出,人文性 不足;第二,设计以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板块教学模 式束缚教学个性。o钟炎‘与张定远先生商榷:选择守旧还是选择创新》,教育在线:语文沙龙2003年11月9日 。彭红兵‘余映潮课堂教学模式反思》,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l期。26 应该说,有这样的争议是好事。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在不断反思,不断 批判中前进的,只有在实践中反复检验和论证,才能建构起更加完善的教学 体系,并提高相关的理论研究水平。 (二)价值分析 新的语文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五年了,现今正处于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 各种不同的见解激烈碰撞,许多人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表示了关切 和忧虑。面对此种情况,我们研究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教学设计思路势必要联 系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命题。 有人认为:余映潮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重视工具性,轻视人文性。 这涉及了语文课程性质之争的问题。这一观点是针对新课程改革伊始,人们 仍以“知识”为核心,固守旧的课程体系而提出的,反映了当时的一种追求: 语文教学要更多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因素,应把人文性放在前所 未有的高度上。今天看来,把语文能力训练放在人文性之后,过于强调感悟而忽视语文读写能力训练,这有些矫枉过正,把工具性和人文性对立起来了。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与当时这种过激的主张,确实是有所背离 的。张定远先生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过分高扬人文性,很可能冲击 语文能力的培养,很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颇,犯过去曾经犯过的错误。” ①王尚文先生最近也发表新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 力,提高学生母语的听说读写水平,是语文教育的原点、基准,是语文教育 的‘独当之任’。”圆他们都强调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应居首位。余老师从教材 的阅读到教材处理,以及语文课堂的板块式设计思路,确实注重了语言知识 的积累,处处体现着语言知识的落实,语言技能的训练,扎实而有效。但这 样做与传统的语文课堂过分强调“知识”不同,乃是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 “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的落实。正如饶杰腾教授所说:“坚持培养语。张定远‘我对中学语文教学几个问题的看法》.载‘语文教学通讯,^刊2001年第l期. 毒王尚文‘求同存异。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载‘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7期.27 文能力的课绝非老课,空谈人文精神的课绝非新课,二者的区别在于能不能 体现工具的人文性。”∞实际上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教学设计思路,始终关注语 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的联系,他的语文阅读“三要素论”(即“诵读、品 析、积累”)就是极好的证明。 余映潮特别重视诵读。诵读的过程不单是言语的实践,它“呈现为朗读、 吟诵、背诵”,“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感知、理解、分析、体悟、意 会、品味等种种心理活动共同作用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体验和智性玩索的过 程,根本上是对人的‘自得’‘自悟7的诉求”。@余映潮的课,总是及时给予 读的方法指引,充分给予学生读的机会和保证,让琅琅的书声回归课堂,肯 定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灵随着诵读的反复、深入安放到文本世界中,去体 验、感受文本包含的情感,去发现、探讨文本蕴含的真义。他总是让美读进 入学生的言语世界,要求和指导学生沿着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世界, 攀登的过程就是内化的过程,是作品的言语营养积淀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品析”也是余映潮课堂教学的特色。在吟咏熟读的基础上,余映潮还 特别重视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的品析,引导学生读“进”文本,即要依托文 本、研究文本、体验文本。比如教学《纸船》,分三步骤:深情地朗读、细腻 地感受、诗意地仿写。首先指导学生进入诗境,表达一种思念之情,把握强 弱、停顿、轻重,并以《驶去了,港口的船》作同类朗读体味。接着再反复 品读关键词句,如:抛、叠、求,至爱、含着泪、不灰心、总希望等。然后 探究写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学生使用“我感受到……”的旬式来说感受,细腻地体会亲情的炽烈。又以《新月》小诗作为拓展——“进一步感受诗歌写物抒情、展开想象、变换人称的抒情手法”。@在学生深入诗歌,感情饱满而 急于表达的时候,诗意仿写最后四句的设计水到渠成,他们文思泉涌,踊跃 展示自己的“创作”,掀起了新的教学高潮。可见,余老师不仅注重“读”“写”o饶杰腾教授报告‘从百年的语文教育史看新课标》2004年10月t6日。 。曹明海主编:‘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年4月版第125页。 。余映潮‘纸船》教学实录,载《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年第10期28 能力的训练,同时还营造了诗意的课堂,注意引发丰富的阅读感悟,培养独 特的阅读个性,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产生情感的共鸣,获得人生的启迪, “积累”是余映潮一贯坚持的。他这样解释道;“所谓语言积累,就是运 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生习得语言的同时,学会积累语言的方法,学会品 味、揣摩、感悟语言和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①他不赞成让学生一味地死 记硬背,不采用常规的以文体知识为统帅的做法,而是主张从语言训练因素 上选点,采用识记、背诵、品析、仿造等方法,组织生动活泼的听说读写活 动,让学生在一节课里能进行高效的积累,而且自主、灵活,有角度、有训 练、有实践、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姿多彩。长期坚持,学生能增加积 累,学会运用,学到品析与鉴赏的技法,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全面提 高语文素养。 显然,余映潮并没有抛弃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性。他能够保 持清醒的认识,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着语文教育的原点、基准, 将培养语文能力与发展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让人文精神在语文能力提升过程 中得以酝酿、发酵、融化,语文能力的不断提升又丰富着学生的人文情怀。 另一种观点,认为余映潮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完全以教师为中心,限制 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抑制了学生的个性。这涉及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的有关问题。笔者以为,余映潮较好地处理了这二者之间关系。李政涛先生 这样指出:“当代教学设计要求打破传统的思维瓶颈,使教师逐步形成整体意 识和结构意识。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将“教学”作为一个基本 的分析单位,以“整体意识”统领教学设计,实现教师思维方式的整体转型”。 @现在许多教师可能对教学设计存在误解,以为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步骤,就 是在操控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实际上教与学从来就不可 分离,没有学生的学根本谈不上教师设计教学,如果用课堂中教师的组织教 学行为来判断学生的自主学习所占的比例,把教与学对立起来,夸大生成作。‘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5年11月版第244页. 9李政涛‘当代教学设计中的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载‘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7期B刊?29 用,就有些片面了。余映潮的教学设计追求科学和艺术的统一,进行艺术设 计,本身就是生产一种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美,融语言、教学板块造型、读 写、视听艺术于一炉,引起学生的美感,以美引真,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课堂中营造一种最佳的教学境界,学生灵感的火花能有较多机会碰撞,想象 力得以自由驰骋,思考力得以充分发展,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他所追求的 “课堂积累丰富,学生活动充分”的教学境界,也足以证明他没有忽略学生 主体地位。事实上,他更加关注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课堂上,主导和主体密切结合在同一 教学过程中,构成的是合作关系,平等关系,师生融洽,愉快和谐,寓教于乐。观点之三是对“板块式教学模式”的反思。这涉及了语文教学理论的建 构。“板块式教学思路”如今已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吸收,有些人担心这种模 式会陷入另一种僵化而固定的结构里,似乎违背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使教学缺乏个性,教师缺乏思想,更多的依赖、迷信权威。其实,“板块式教 学思路”开创了课堂教学的新局面,突破了传统思维定势,遵循了教学的整 体性原则。在一节课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呈“板块”状分布的教学内 容或教学活动,每个板块是相对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它有别于传统的按文 本自身段落来组建教学结构的“线”形教学思路,以“块”为教学单位,有 了立体感,变收效甚微的单一性语言训练为复合型言语实践活动,力求改分 散为集中,改繁杂为筒约,变单一为综合,改慢节奏为高效率。这种板块式 教学,是在整体教学观的指引下创建的新型教学模式。余映潮为教师提供的 是建立模式的思路,是设计的思想、设计的艺术,决不是提倡模式化。其具 体设计技巧和艺术有着很大的借鉴价值,可以直接为我所用。也可依据需要 建议改造乃至重新建构。事实上,余映潮一心为教师着想,他的多种设计套 路本身就在避免千篇一律,反模式化,倡导语文课堂教学的丰富多样,满足 不同的教学要求和不同教师的需求,比起其他优秀老师创造的模式来,操作1n 手段更具体,操作方法更多,操作更灵活,更富有吸引力,更富有挑战性, 可以在共性的模块下上出不同的个性特点来。使用他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走 近教学艺术的一条捷径,可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大面积提高。 以上所述三方面的观点,都涉及了现阶段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余 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思路虽然是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一个支流,但他恰恰是把大 家最薄弱的、最需要的诵读、积累、感悟、运用、实践等做得最扎实、最有 效;把大家无法驾驭的新课堂设计出了诗意;把大家难以一时领会的教学理 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指导和示范。无论是实际操作,还是教学理念的导 引,他都带给人们一种视野,一种回归的心态。他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 做到了有效整合与创造,对语文课程改革实践有促进作用,对澄清语文教学 基本理念能带来新的启示,对丰富和发展语文教学理论有着积极意义,其价 值不可低估。结语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需要提高语文教学设计的水平。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随之出现,即“还没有 一个操作性的方案,新的实践体系和结构尚未形成”。“实践中的教育教学活 动陷入困境,教学实践者又满怀信心和憧憬变得迷茫、困惑。成功与失败、 好与坏、有效果没效果的标准不再清晰,原有的模式开始走向分化,开始出 现多主张并存的现象,而且暂时还看不出谁更有前途,更为有道理,更为可 行。老师们无所选择。”@而余映潮老师经过较长时间潜心研究的语文教学设计思路,恰恰从理论和实践上填充了这个空白。他对语文课程标准有着深刻的领悟,以此为依据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和改造。 本文探讨了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思路产生、发展及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意在表明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实践阶段,建立起来的是较为完整和规范的语。李海林‘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载‘语文建设)2006年第3期.31 文教学设计体系,今天依然在不断拓展,显示出对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的支持 作用;探析了这种设计思路的特征,即体现了大众化特色,体现了学科教学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了“语文教学最优化”的高层次追求;并 就其所引起的反响和异议,探究其价值,论证了这种语文教学设计思路为目 前语文课堂改革树起了一面旗帜,为语文教研增添了可供探讨的话题,丰富 了语文教学论的理论建设。 面对语文课程改革的浪潮。从积极意义上说,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思路 是实用的,又是发展的。不过,需要教师真正领悟其设计思路的本质,创造 性地借鉴运用。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只学其形,未懂其神,就可能 走向极端。每个教师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在掌握和学习他人教学经验和教学 成果的同时,贵在活用,不可僵化,能兼容并蓄,还能理性地审视,合理地 付诸教学行为。同时要有意识进行反思性教学,在不断反思和批判中真正达 到语文教学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形成教师各自的语文教学风格。还要有 创新意识,勇于开拓,使语文课堂教学多元化,立体化,并不断地拓宽语文 教学设计研究的思路,充实语文教学研究的领域,使语文教学改革走上成功 之路。 参考文献:1.《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语文教育智慧论》曹明海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4.《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吴立岗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语文教育思想论》曹明海潘庆玉编著,2002年1月版。 6.《教学艺术论》李如密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7.《教学艺术》罗林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8.《钻研理解教材的八种方法》1995年版。 1992年版。《中学语文教学》1990年9月。9.《“一线串珠式”整体阅读教学例读》《荆州师院学报》1991年1月。lO.《宁鸿彬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置艺术》《中学语文》2001年3月。11.《中学语文教学设计选》宁鸿彬编12.《紫藤罗瀑布》教学实录国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2002年第4期。《中学语文》13.《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05年11月版。 14.《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李海林《语文建设》2006年第3期。 15.《韩军与新语文教育》韩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16.《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孙春成著 语文出版社1998年7月版。1996年版。17.《语文教学设计论》周庆元韦志成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8.《整体与圆识:语文教学系统论》朱本轩万福成周红心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年6月版。 19.《创造教育新论》刘道玉著 20.《我和语文导读法》钱梦龙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9月版。21.《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新探索》杨开城著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5年1月版。 22.《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中学卷)何更生吴红耘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年12月版。 23.《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张天宝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4.<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332004于漪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版。 25.《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教学例话》江平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 26.《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李秋菊关文信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5月版。 27.《教学设计》徐英俊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2003年7月版。 28.《寻求教学中的美》华声唐丽琴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29.《语文教学情境论》韦志成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30.《纵论语文教育观》李杏保陈钟梁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版。3l-《当代国外教育理论》巨瑛梅刘旭东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3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陈玉秋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33.《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潘涌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版。34.《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叶澜《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35.《刨建语文课堂教学的系统设计》刘人云《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2月。36.《现代教学设计论》盛群力、李志强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37.《新课程:生命课堂的诞生》熊生贵刘从华姚红编著 11月版。 38.《人生平台上的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创新》黄孟轲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9.《语文教学设计》时金芳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版。 40.《语文教学美学论》宋其蕤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版。 41.《语文教学艺术论》杨九俊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2.《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张正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2000年版。 2001年2月版。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43.《语文教学艺术导论》钱威著新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4.《中学语文与审美教育》饶祖天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5.《教学艺术论》杨青松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6.《语文美育艺术》彭华生著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47。《语文美育导论编》杨德如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8.《语文教学艺术论》韦志成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49.《语文教师风格学》孙笑平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50.《教学最优化艺术》阎承利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3月版。 51.《教学最优化通论》阎承利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5月版。52.《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皮连生、庞维国等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语文教育文化学》曹明海陈秀春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附录:2005年,我的工作之“最” 余映潮2005.12.30 最让我激动的是《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由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 当这本厚厚的散发着墨香的大书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有一种要流泪的感觉。 这本书,从策划开始,前后的写作时间有2000天左右。它表现出来的是例谈 式的风格,散文式的笔法;我将自己的钻研与实践所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 句地敲进了我的电脑。 最没有想到的是我居然在《光明日报》“名师说课”栏目中连载了10篇 短文。报纸的编辑老师来信说:“我们读者给我们来信,说您的说课稿受到 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欢迎,他们的感觉是朴实而亲近,讲理论深入浅 出,说课例典型生动,文中所介绍的一些好方法也切实可用。从中,他们不仅领略了名师的文风美,也感受到名师的人格美,学到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真的非常感谢您的辛苦劳动。真希望您能再给我们多写两篇。” 最有突破性的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20讲”。其意义在于 从实用的、提高治学水平的角度系统地讲述一线教师可用的、能用的学习技 法,比较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2005年写了lO讲,5万字,发表在陕西师 大《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2006年再写10讲。这个系列的写作风格,仍然 是例谈式的。 最为精美的教学设计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案例。这一课的教学设 计已经思考了许久,最后形成的教学思路是“课文联读”:“假如生活欺骗了 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三首诗歌的教学形成严密 的逻辑顺序,既有理性色彩,又有浓郁的情感氛围。在数次的教学中都受到 师生的欢迎。 最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是人教课标教材《说“屏”》的教学设计。这个教 学设计叫做“一课三案”,即用三种不同的创新思路来教学这一课。第一种教 学创意是“课文内容再表述”,第二种教学创意是“选句”,第三种教学创意 是“学会精选课文内容”。三种教学创意我都进行了教学实践,效果令人满意。 很想找一个地方,用这三个方案连上三节《说“屏”》。 最有特色的学术报告是我的说课。我试着创新了学术报告的形式,将理 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用“说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演讲。目前手上 的两个讲座稿《说说我的五节课》和《说说我的五节课(新)》都受到了老师 们的欢迎。如果在一个地方讲学的话,老师们可以观赏我的两节课,还可以 听我说五节课,参加一次活动可以得到7节课的信息。我想,老师们和我, 都可以说是不虚此行吧? 最让人自豪是的上海方略公司“空中课堂”摄制组带着摄制器材从上海 来到荆州,在荆州实验中学摄制了由我和我的同仁们所讲的16节课及教学讲 座。刚到荆州时,他们说这里像乡里;离开的时候,他们说你们真是了不起。 两天时间,每天摄制8节课,每节课都与学校的教学时间同步,每节课都是 45分钟,每节课都没有暂停,更没有返工。这16节课和讲座由“中学语文教 学模式研究”这个专题统领,鲜明地表现了荆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的艺术特色。 最有策略的策划是2004年底针对北京《中学语文教学》的栏目组织了荆 州市中学语文第二届说课竞赛活动。说课稿修改之后全部发给了编辑部。2005 年,《中学语文教学》这家全国级的刊物几乎每一期上都有我的弟子的说课稿 件发表。史主编说:“余老师,全国只有你想出了这样好的点子”。2005年秋 我“故伎重演”,针对全国多家刊物举办了荆州市中学语文第三届说课竞赛活 动,估计2006年我的弟子中将有20余人能够在全国级的杂志上发表自己的 文章。 最让我感觉到可以松口气了的是我主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教学’7 设计ABC”和《中学语文》的“单元教学设计”这两个栏目已经接近尾声了。 三年来我的大约50位弟子参加了这两个栏目的写作,共完成了72个单元的 教学创新设计。在这所有的写作中我没有接收一分钱的稿酬,但每份稿件都 有我审读与修改的痕迹。“发展自己,带好弟子”,这是我工作的理念。 最劳累的一次讲学活动是2005年12月份由《语文周报》组织的“义务 支教”活动。12月22日下午出发,23日晨到达石家庄就开始讲课,23日晚 上到达河北沧州,24日讲课后从石家庄取道荆门回荆州,25日上午回家。满 打满算三个日子,不到72个小时,讲了三场:共五节课两个报告,听课评课 一次。在火车上住了两个晚上。这真是一次意志与体力的考验。 致谢当我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浅显的语言,客观的叙述,我有些 忐忑不安,有点拿不出手的感觉,怕不被肯定,怕太缺少理论的深度。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较少关注理论,更多的是总结经验,吸取他人 先进的教学技法,看重的是结果,缺乏对语文教学理性的思考,缺乏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而两年的学术训练,让我开阔了眼界,让我懂得了要抬眼看语文教学的发展,要学会用大脑去梳理语文教改之 路,去辨伪求真。又让我学会了学术科研的严谨,这份粗浅的论文使我明白了教育研究可以这样进行。我衷心感谢我的导师一一刘占泉老师,本论文的撰写,从选题、 确定教育研究方法,选择研究角度,到最后初稿的修改、定稿,都得 到了刘老师的悉心指导,在研究的每一环节,论文的每一行文字,都 倾注了刘老师的心血;感谢关心我们的班主任、各位师长和默默奉献 的老师们;感谢首都师范大学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优良的环境; 感谢校领导对我脱产学习的支持;感谢家人的理解和配合,还要感谢 同学们的互相启发和真诚帮助。
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思路探析——提供以文本文档的格式的各类文档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姓名个性签名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