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关于教育的古文怎么教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小古文可以这样教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一人性缓》选自《明清笑话集》)中国论文网 /9/view-3721395.htm  一、引子:我是一个什么人。  (从好人、坏人的辨别到内向、外向性格的判断,再到急性子的笑话。此处略,编者注。)  二、先发明个组词法。  师:那慢性子好不好?  生:也不好。  师:不要轻易下定论。我们来看一个慢性子的故事。(出示:“一人性缓”)  师:(师先读此句)什么意思?  生:一个人性子很慢。  师:句子里没有“慢”字,你怎么弄出个“慢”字来?  生:句子里有个“缓”字。缓就是慢。  师:聪明,由“缓”想到“缓慢”,就明白了意思。那么,句子里只有一个“性”,你弄出个“性子”,也是这个方法?  生:对。  师:很好。“一个人性子很缓慢”是我们现在的话,而古时候的人则说:“一人性缓。”不过,我们也能读懂。因为我们刚才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词语?  生:组词。  师:对,你叫什么名字呀?  生:杨天赐。  师:好,这种组词法,咱就命名为“杨天赐组词法”。(请该生上黑板写“杨天赐组词法”)真是天赐妙法啊。  (点评:妙手天成,这是一种智慧。到此方才发觉,前面“急性子”的故事实在铺垫得好!一来,是让“一人性缓”这句文言出现得十分自然,一点也不突兀;二来,是提供了理解这句文言的“背景”。让学生“首战告捷”,对于一项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尤为重要。  总结方法,并享有“冠名权”,这一招很绝!有人说,教师课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随时戴在学生头上。这顶高帽子分量不轻!这对学生具有多大的激励作用啊!而在激励的同时,教师也很好地渗透了自能读书的意识,她让孩子们知道:读小古文,要会自己想办法!)  三、你猜你猜你再猜。  师:这个人性子慢,他看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呀?请看——(出示:“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  师:(师先读)什么意思呢?  生:冬天的时候,有许多人围着炉子。  师:这里没有“很多”这个词。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里有个“共”字。  师:“共”组个词,可以是——  生:共同。  师:说明是很多人在一起。“杨天赐组词法”又用上了。继续看。发生了什么事?  生:看见有人的衣服尾巴被火烧着了。  师:衣服还有尾巴?(笑)  生:衣服下面被火烧了。  师:裳,我们可以组词——  生:衣裳。  师:那“尾”呢?组个词叫——  生:尾巴。  师:这里就要变通一下了,衣服尾巴其实就是——  生:衣角。  师:是衣服前面的角还是后面的角?  生:后面。  师:哦,所以叫“尾”。古人穿长长的袍子,所以“尾巴”很长(生笑),被火烧着了也没发觉。  (点评:不得不佩服教师对“裳尾”一词的处理。由“组词”到“变通”,到之前的烧着了而浑然不知,如行云流水!小学生读古文,一定要避免生硬的文言知识讲解。能不讲的坚决不讲。不讲不行的,就在读中,在情境中,顺势而出,点到为止。)  师:慢性子人看到了,怎么办?(出示:“乃曰:”)  ……  (师鼓励生大胆猜测“乃曰”意思。此处略,编者注。)  师:这回猜对了!“乃曰”就是“就说”、“于是说”。说就说呗,“曰”,不就行了吗?可这个慢性子就是不一样,偏要“乃——曰”,(师拉长声音,慢吞吞地说,并笑)那么,他怎么“曰”呢?谁来猜猜,“曰”给我听听?  生:小兄弟,你的衣服被烧着了。  师:我看你性子不慢哪。  生:小兄弟,你有些地方出了问题。(笑)  生:小兄弟,有件事我跟你说了,你可不要着急呀。  师:我们把两句话放在一起——小兄弟,你有些地方出问题了。我跟你说了,你可不要着急呀——(笑)再往下猜。  生:你的衣角变短了。  生:你的衣角有点不一样了。  师:慢性子有三句话了——小兄弟,你有些地方出问题了。我跟你说了,你可不要着急呀。你的衣角有点不一样了——(笑)还有人接着往下补充吗?  生:你的衣服烧焦了。  师:我看你们是真着急了,不说出来不行了吗?  生:再不说就烧到人了。  四、再发明个拆词法。  师:看来,你们的性子还不够慢。咱们看看文中的慢性子是怎么说的。(出示:“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然又恐伤君。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  师:(先读)什么意思?  杨天赐:有一件事,我见到已经很久了。说吧,怕您性子急,不说怕你受到伤害。  师:这个“恐”就是——  杨天赐:恐怕。  师:你自己用了组词法。那后面一句话呢?  生:那我是说,还是不说呀?  师:是这个意思。看来古文真难不倒大家。不过,刚才我们发现古文里大多一个字就是一个词。那么这里的“不然”(板书:不然),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不然”吗?还是要拆开来理解呢?  (生语塞)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然”,是“这样”的意思,我们现在说的“当然”、“不然”和“然后”,其实都是“这样”的意思。(板书:这样)  师:那么“不然”就是——  生:不这样。  ……  (点评:由组词法到拆词法,原本枯燥的方法教学,也变得有游戏的意味了。拆词法涉及到了“然”这个文言词,不是重点,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手法简洁,单刀直入,不绕弯子。)  师:拆完了“不然”,再拆“然则”。这样的话,那么——  生:我说呢怕你性急,不说呢怕你受伤,既然这样,那么是说呢还是不说呢?  (师请生解释“是”、“非”、“耶”的意思。此处略,编者注。)  五、我看你是真急了。  师:那个被火烧着的人听了,什么反应?(出示:“人问何事?”)   生:他问有什么事?  师:对,他会怎么问?  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呀?  师:哦,这是一个现代人跟古代人的对话。(笑)  生:你有何事?  师:有古人的味道了。然后——(出示:“曰:火烧君裳。”)  生:火已经烧了你的衣裳。  师:这个人一听急了吧?他会怎样?  生:他拿水把火扑灭。  师:如果此时没有水怎么办?  生:脱衣服。  师:这是个灭火的好方法。在没有水的情况下。第一件事就是脱下衣服,把火踩灭。(出示: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  (师读。并告诉学生“遽”读jù,再领读了两遍。)  ……  师:这里有个“遽”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吧?但是我做个动作,你们就明白了。(师猛地拽了一下衣服的后摆。)  (点评:形象总比抽象更容易让人明白。教小学生理解词语,越是能和词语表达的事物、动作等联系起来,越是能理解得好,记忆得牢。)  生:“遽”就是“立刻”的意思。  师:遽收衣而怒曰,急啊!一起来读一读。(生读,语气急促)  师:看到那人生气了,慢性子该怎么回答呢?  生:我知道告诉你了你要着急。(大笑)  师:你看你真着急了。  生:果真你性急。  生:果君性急。  师:猜得真准呀!你们已经很了解这个慢性子人的特点了。(出示:“我道君性急,果然。”)  ……  六、哪里来的这些“人”。  师:这篇小古文很好读的吧?(生点头)你们真的读懂了?(生点头)肯定读懂了?(生点头)那我要问个问题哦。你说这篇文章里主要有几个人呀?  生:很多人。  师:我跟你的理解是一样的。一会一个“一人”,一会儿一个“共人”,然后还有“人”、“其人”,是不是有很多人呀?  (生摇手)  师:有的人在摇手,不要光摇不说话呀。你说——  生:其实主要有两个人。  师:那一个人是哪一个人呢?我都没对上号。你来帮我对对看,第一个“一人”,哪个人?  生:慢性子。  师:“共人”的“人”?  生:一起烤火的人。  师:“见人”的“人”,哪个人?  生:衣服烧着的那个人。  师:人问何事呢?急性子还是慢性子?  生:急性子。  师:其人遽收衣呢?  生:急性子的人。  师:哦,既然都是人,为什么还有个“其人”?  生:还有其他人。  生:那人。  师:两个同学提出两种意见。一个说是其他人,一个说是那人。到底是哪一个?  生:那人。  师:怎么明白的?  生:如果其他人收他的衣服,衣服不要被扯破了?  师:对,这个是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对吗?你发明了第三种方法:组词法、拆词法,还有——  生:上下联系法。(板书:上下联系法)  ……  (点评:这个环节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我们教的是小学生,而且要考虑班级里语文能力弱的学生。在前面的教学中,他们还不一定能完全弄明白,这里,用教师的话说,是等他们一等。其二,主语省略是文言文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通过再次认“人”,也能让小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个特点。)  七、又读又写忒好玩。  师:这个故事好玩不好玩呀?  生:好玩。  师:这么好玩的故事能不能读好它?(生点头)  师: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要把对话读好。先自己练一练,然后和同桌一起分角色读一读。  (生自由练读)  师:读的时候,你的脑子里一定要看到这个人。你来读。  (师指导生读出慢性子的感觉。此处略,编者注。)  (点评:小古文教学的第一是读,第二还是读。我非常赞成!小古文教学中,教师既然不便多讲,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你可以通过读,让学生弄清字音和停顿;通过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通过读,让学生体会思想和情感。在这里,教师就是用自己绘声绘色的、夸张的读,让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内心。)  师:是啊,慢性子的人觉得很委屈。我是担心你性子急,才慢慢说的,你怎么还怪我。我要是不告诉你,你不就被烧伤了吗?这时候,如果我们让那个被火烧之人再来说一句话,你觉得他应该怎么说?先在纸上写一写,然后我们来交流。  (出示:其人曰: )  (学生写)  生:遇到事情要看情况,不能都那么慢。  生:我知道你为我好。不过以后说话要看是大事还是小事。  师:有没有人用古文写的?  生:凡事要分清缓急。当缓则缓,当急则急。  生:吾不怪汝。但今后遇事定要分清轻重缓急。  师:说得好啊!慢性子不是病,生活当中有人就是性子慢,你得原谅他,别怪他,也不要笑话他,对吗?(生点头)同学们,这是一个很好玩的故事,很搞笑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又叫——  生:笑话。  师:喜欢的话,课后再读读《小古文一百课》里的笑话单元。下课!  (总评:《一人性缓》一文的教学很有趣味。趣味性之一,导入有趣。由教师的急性子入题,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为本文的学习作了铺垫。不动脑筋,这一招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趣味之二,是文的“出示”好!像讲故事似的,一句一句地出,每一句都为下一句留下悬念!而且教师每出一句前,总让学生猜猜下一句会怎么说,这才是真正的“阅读期待”呢!这才叫巧妙!没有大量的实践,这种巧妙显然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趣味性之三,是释词、释义的做法好。这里面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也体现了教师的“引导”,既有学法指导,又有非智力因素的鼓励。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如果不摆正教与学的关系,这样的做法显然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教得活泼,学得轻松,富有情趣。原来小古文还可以这样教。感谢教师的有益探索。)  (朱文君系《小学语文教师》副主编;于永正系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异度空间
蒋莹:充满趣味的小古文教学
外出时间:2012| 外出地点:市内 | 人气:735
充满趣味的小古文教学
前不久参加了由郦泺静老师成立的“近水楼台”工作室与庆同小学小古文教学的联谊活动。领略,学习了两堂小古文的教学。
与初高中学习古文要求背诵,逐字逐句翻译不同。这两堂的教学是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魅力,感受我们中华文化的魅力,并且对古文的学习产生兴趣为目标的。所以在课堂上,小古文的诵读显得很重要,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古人的诵读法,结合古文中的故事有一定的语速和语调。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会对小古文中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在这其中可以适当的讲解一些字词的意思,教给孩子们可以利用“猜词,组词,联系上下文”这样的方法来理解意思。进而能够从这个故事中体会故事所含的寓意。
上完课后,工作室的老师们都在一起进行了评课,以及谈了谈“我眼中的小古文教学”。在大家的交流中,我认识到了以下这几个教学小古文时的要点:
1老师的范读很重要。这尤其体现在刚刚接触小古文教学的学生的课堂中。如果没有老师的范读,学生自读后,对于小古文的理解其实是没有多少作用的。老师声情并茂地诵读,很有用,一方面教给孩子们古文诵读和现代文是有差别的,另一方面有了断句,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文。
课堂中的诵读有安排。在小古文教学中,是由大量时间是学生诵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等等各种形式的诵读都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小古文。但是在什么时候应该安排怎样的读法,用什么形式读是需要好好地设计,安排。
发挥学生的评价。在听的两节课中,老师都时不时地请学生来评价同学诵读的语速,语调或者其他方面表现得怎么样。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析她的评价,进而再次强调在诵读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做,一方面能够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于古文的理解。
最后郦老师为我们讲述的学习小古文的三个目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1)积累经典语言
2)培养语感
打下一生受用中华文化的底子
或许在这次学习之前,我还未对小古文教学的目标有一个准确
的定位。但是通过这次的活动,我能够认识到目前小古文教学的目标定位,我们到底要教给孩子们什么?孩子们究竟应该要学些什么?
   发表评论:(游客不能发表,字数不超过300个汉字!)
我要匿名评论(打勾不显示评论者姓名)
版权所有: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Copyright 2008小古文可以这样教
&&&&&&&&&&&&&&&&&&()&j&&&&&&&)&&&&&&&&&&&&&&&&&&&&&&&&&&&&&&&&&&&&&&&&&&&&&&&&&&&&&&&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小古文教学初探——《放风筝》 - 羽儿小居 - 湖州教育博客
小古文教学初探——《放风筝》
By& 朱萸.爱山小学发表于 11:37:28&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RE:小古文教学初探——《放风筝》
By& 蓝雨发表评论于 13:10:07&
学以致用,小朱老师真是勤奋!上次听了讲座,我也十分感触,马上想付诸行动,无奈又是毕业班了,时间真的有限,但我想还是应该推荐孩子自己去多接触接触古文。初一,古文对学生是个大的挑战。加油!
RE:小古文教学初探——《放风筝》
By& 施爱华.爱山小学发表评论于 15:44:03&
朱老师敢于尝试,也很是用心。虽是你小古文的第一次教学,倒确实是几分新鲜,几分欣喜,更多的是乐趣。相信你班会有很多孩子从此爱上小古文,直至爱上文言文,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向你学习了!
RE:小古文教学初探——《放风筝》
By& 一路小跑发表评论于 21:05:03&
《小古文一百课》正在班上挤着时间读一篇读一篇呢,孩子们很喜欢。朱老师真会钻研,学生是最有收益的。
RE:小古文教学初探——《放风筝》
By& 汪丽娟爱山小学发表评论于 19:37:01&
喜欢古文的言简意赅,只要老师有趣的引领着,我想会有更多的孩子喜欢古文。
RE:小古文教学初探——《放风筝》
By& 爱山小学发表评论于 21:41:00&
我们班也在慢慢背些小古文,孩子们也很喜欢,可是跟朱老师比起来,我上得简单多了。向你学习!——爱山小学&&陈亚利
RE:小古文教学初探——《放风筝》
By& 朱萸.爱山小学发表评论于 14:50:17&
我们班尝试了《乡村》,雅俗共赏的小古文,孩子们着实喜欢。写画结合的教学方式,轻松的学习氛围,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吸引,初识文言文的欣喜溢于言表。和朱老师一起继续探讨小古文!——沈佩佩
RE:小古文教学初探——《放风筝》
By& 水曲茗山发表评论于 21:44:37&
虽然孩子初始古文时,有点难度,但这并不能阻挡孩子对它的喜爱。朱老师的教学方法会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增强探索小古文的欲望。(曹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诗文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