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新奇可怜无定河边骨则,古瘦淋漓半无墨,醉来新手三两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是什么意思

独领风骚丨怀素草书的艺术境界
作者: 怀远教育 | 发表时间:
怀素(725-785)唐代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 或“颠张醉素 ”。
怀素《自叙帖》
怀素的草书有一种意境美。
欣赏他的草书首先就是要把握整体气势,领悟其意境美和朦胧美。怀素的书法主要是线的表现。金学智在《书法与中国艺术的性格》中写道:“中国书法是最典型的线条艺术。”“字与字之间乃至笔画与笔画之间,都离不开虚实相生的线条之流。” “线最凝练的装饰语言,既是对自然物形的提炼概括,也是设计图形时用的标记。荷加斯就总结出S形线条最美。”书法特别是草书主要就是线的运用,而在怀素的草书中间S形线条用得就最多,缠绕动荡之势有一种飞动的朦胧美。董其昌说,“摊烛下作画,正如隔帘看月,隔水看花”,妙就妙在“隔”字,它在美感上起了重要的作用;“花看半开,酒饮微醉”,妙就妙在“半”字,它隐约着神秘,透射着玄妙,展现了扑朔迷离的朦胧美。
怀素草书的意境表现出来的这种朦胧美,除了其勤奋刻苦、高超的驾驭书写能力以外,还与其天分性格有关。
沈鹏先生说:“其实书法只是中国文人全部品格的一道辉光,这里既有诗琴书画的工夫,也有三步成呤、倚马可待的才气。” 在韩愈看来,最终决定书法艺术的,“不在技巧,而是感情、性分、气格的充分表露。”这也折射着怀素用狂草逸诗向后人展示了其超拔俊逸的才情。不但勤奋练字,还善于观察,善感悟自然现象和事件景物,一寓于书。陆羽在《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中写道:“张长史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他将对世间的万事万物的感悟用在书法创作中,所以用笔千变万化,瞬息多变。因此,怀素的书法意境美在我们临写过程中是最需要把握的,应追求那种“似与不似”的境界和真情的流露。
《东陵圣母贴》
怀素的草书气韵生动,神采飞扬。
在他的狂草作品中,常常是“唯观神采,不见五官”,满纸云烟而不知所云,但是却能感到浓郁的笔墨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艺术享受。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提出:“书道之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指出书法作品当以建立在运笔结体基础上的神采美为上。“所谓书法的神采,就是通过点画结体形式被对象化了的创造者的精神、风采”。在《怀素狂草四十二章经》中,那种飞动险绝、变化无穷的笔墨形象,引发无限的联想,如“舞”一般。“‘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怀素在《自叙帖》中的用笔和点画也是钢筋铁骨,如骤风狂雨,挥洒自如。窦臮《怀素上人草书歌》形容怀素狂草“涵物为动鬼神泣,狂风入林花乱起。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躁尤枯绝”。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会若长鲸泼刺动海岛,欲若长蛇戌律透深草。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掷华山巨石以为点,掣衡山阵云以为画。”孟郊《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道:“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怀素的草书就是把握住了“神采”,纵贯整体,不拘泥于某个局部,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整篇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神采奕奕、意境深远。
怀素草书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是缠绕回旋,连绵不断。萧衍在《草书状》中描述其书“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反映的是他的书写速度;“……婀娜如削弱柳,耸拔如袅长松,婆娑而飞舞凤,婉转而起蟠龙”,反映的则是书韵,展现在书写过程中的连绵缠绕的动势。“熟能生巧”、“手为心画”,怀素在挥手之间流露着娴熟的草法技巧。在欣赏他的狂草作品中,欣赏者往往会随着怀素的笔触感受它的艺术魅力。有时又似乎能看见他的痕迹,似在怀素书写现场,亲眼目观。
在怀素的传世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作品的感染力主要是线条和点画通过墨色浓淡、枯湿甜润、时疾时缓表现出来的。有时一个点画可能涨为一个浓浓的墨块;有时几个连笔可能缩成一个符号化的图形,有时一个线条可能写成类似枯柴的飞白;有时方笔起笔,有时圆笔起笔,有藏有露,有圆有方,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有黑有白,有长有短,质感凝重,对比强烈。引带虽如游丝萦绕,却飘逸而不浮;若云行雨施,然流走而不滑。沉着痛快,笔法精妙。排列上参差错落,攲正相生,笔势动荡,仪态万千。行与行之间相互避让,左右飞动;字与字之间连绵不断,顾盼生情。有时上字之末为下字之始,有时数字相连,气势不断。犹如欣赏一首音乐,有时如万马奔腾,有时似小桥流水,有时又戛然而止,流离顿挫,激扬浩荡,纵横跳跃,回旋低昂。书写时有的一气呵成,忽大忽小,时快时慢,笔力雄强,气势开阔,风神潇洒,险峻跌宕,表现出娴熟的草法、富于节奏的韵律和连绵不断的恢弘气势。
《藏真帖》
欣赏和学习怀素的草书要了解其创作心情和环境。
怀素往往是书写前“意在笔先”,但随着创作的深入,无意于佳。他喜欢借酒抒情,往往感性意识强烈、创作欲望亢奋,恍惚自如而又思维敏捷,“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是一种沉浸其中的状态。书写时不假思索,遇到寺庙素壁、屏风器物,挥手疾书。虞世南在《笔髓论·释真》中说道:“迟速虚实,若轮扁斫轮,不疾不徐,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口所不能言也。…… 既如舞袖挥拂而萦纡,又若垂藤樛盘而缭绕。蹙旋转锋,亦如腾猿过树,逸蚪得水,轻兵追虏,烈火燎原。”苏涣在《赠零陵僧》中称怀素“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
怀素的狂草,是手舞之足蹈之的诠释过程,是以手抒情的具体表现,是即兴而书的瞬间展示,是寄以骋纵横之志、托以散郁结之怀的过程,完全是洒脱、率意、汪洋恣肆之激情的壮写,是不加掩饰的宣泄与呐喊。他“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作为少年和尚,当场表演,场面浩大,挥洒自如,狂姿逸态,为好僧之俗客喝彩叫好。他将这种挥洒作为一种快乐,在大家的喝彩和欢呼声中得到满足,他的这种满足实际上是建立在“快乐来自一种成就感”之上的。许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淋漓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任华在《怀素上人草书歌》中写道:“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挥毫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狂放处,笔底风云聚散,粉壁点画狼藉,胸中藏真气,挥笔如流星,获取的是大解脱,大释放,大自在。他的草书确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这种率意而为是其意在笔先的重要表现。
怀素的狂草形成主要与他嗜酒豪放、不择纸笔有关。他一生嗜酒尤喜借酒挥毫,常在醉酒中,用书法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虽然怀素豪放粗狂,挥洒跌宕,但是,究其书法,笔笔皆有来路。明文徵明题《自叙帖》:“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规范。”元沈右跋怀素《食鱼肉帖》:“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明项元汴跋《论书帖》:“出规入矩,绝狂怪之形,其合作出,若契二王,无一笔无来源。”清安岐《墨缘汇观》说怀素“字字规法右军,不做纵横之势”。鲜于枢说:“怀素守法,特多古意。”清杨守敬《学书迩言》:“古劲纯雅。”
《自叙帖》
怀素草书笔画粗细虽然变化不大,对比不够强烈,但使转绞连,瘦劲有力,气韵生动,顾盼生情。故临写时用硬毫在熟纸或绢上表现效果会好一些。其《自叙帖》,笔意纵横,神秘莫测,气势恢弘,境界升腾,不知其所止,亦不可望其项背。清乾隆题:“藏真字画豪迈中有淳穆之奇,此其所以神也。”《圣母帖》用笔匀整洁净,笔道没有大的起伏,极力使线条圆润,将笔力裹住。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引项元汴语也说,怀素“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黄庭坚《山谷论书》:“寺僧怀素草工瘦,而长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劲难得也。”宋曹在《书法约言》中写道:“颠喜肥,素喜瘦;瘦劲易,肥劲难,务使肥瘦得宜、骨肉相间,如印泥、画沙,起伏随势。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侧。草书时用侧锋而神奇出焉。”怀素草书表现出来的是轻灵倏忽,暴风骤雨,瞬息万变。
唐吕总《续书评》:“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他不借助于线条粗细浓淡和字形大小斜正的强烈对比,而是大量运用圆劲而富于弹性的弧形线条,在注重把握整体气势的情况下,让每个形态各异的字,自然稳妥地各安其所,是一种飘逸从容、酣畅淋漓之美。但是,怀素尽管用笔飞白比较多,但由于黑白对比不强烈,线条本身的变化比线条组合的变化弱得多,怀素晚年的《小草千字文》只是节奏放慢、行气弱化了些而已;其《藏真帖》用笔婉转圆通,以中锋、藏锋为主,挥洒自如,顿挫坚实停匀,篇首端庄,逐渐激越奔放,其中“颜尚书”三字粗大,“笔法闻”三字一笔牵连,热情奔放,此处似有张旭用笔之妙。
在怀素的书作中,主要是圆笔的缠绕和描画,表现在用笔上是持续用毛笔的中锋在绢、素壁、屏风以及其他器物上快速挥写,方笔的穿插较少,这主要是其性格外在表现。怀素的豪放超脱、潇洒劲逸的风格得益于自幼出家,终身事佛,他“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醉来信手两三行,醒来却书书不得”的颠迷状祝,正好说明他喜欢放纵自己,不肯与世沉浮。怀素所处时代正处于禅宗内部观念转换的巨变时期,禅悟的“活参”之法对怀素大草的艺术思维的影响就更大了。借助酒和禅悟,激发灵感,摆脱世俗,不拘细行,使他蔑视权贵和俗流,意气慷慨激昂,不愿被佛门戒律和世俗陋见所左右,所以书写时挥洒自如、带字欲飞,下笔如流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笔端充分地表现出来。解缙《春雨杂述·草书》:“怀素之飞动,多有意趣。”宋董逌在《广川书跋·北亭草书》中称怀素书法:“今其书自谓真出钟、草出旭,真字不见于世,唯草独传。当其手笔调和时,望神定气,徐起而视,所向无前,故能迥出唐诸子后……”
怀素留传下来的作品比较多,《宣和书谱》载,宋代御府藏其草书有一百零一帖之多。所以,在临摹欣赏怀素的书法时,要多观察分析其整体书法面貌,把握其意境气息,掌握其用笔特点,同时还要了解其当时的书写环境和心情,在综合以上因素的基础上,写出来的作品才与怀素的书法风格神韵相接近。
(此文来源于网络)
喜欢这篇文章就分享到朋友圈吧!(投稿、合作、建议请加个人微信号:liuart76)
怀远教育(微信号:bjhyjy1):提供教育相关信息、育儿宝典、传统文化、书画学习 、书画鉴赏、收藏 教育、、书画交易 、会议展览信息…………
以下方式关注我们:
扫描上方二维码
搜索微信公众账号“bjhyjy1”宋拓 怀素法帖
《怀素法帖》怀素(737-799),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人(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立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因他三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文暇,颇喜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为纪念怀素在今永州市零陵区潇水中路建有“怀素公园”。公园里有古迹绿天奄,是怀素出家修行,种蕉练字的地方。据零陵县志记载:绿天庵清咸丰壬子年毁于兵,同治壬戍年郡守阳翰主持重建。下正殿一座,上为种蕉亭,左为醉僧楼,有怀素塑像。庵后一处刻有“ 砚泉”二字,是怀素磨墨取水的地方。右角有“笔冢”塔,怀素写秃了的笔都埋于此。庵正北70余步有墨池,是怀素洗砚处。在长安怀素声誉青云直上,歌颂他草书的诗篇有37篇之多。他的草书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七帖》、《北亭草笔》等等。其中《食鱼帖》极为瘦削,骨力强健,谨严沉着。而《自叙帖》其书由于与书《食鱼帖》时心情不同,风韵荡漾。真是各尽其妙。米芾《海岳书评》:“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唐代诗人多有赞颂,如李白有《草书歌行》,曼冀有《怀素上人草书歌》。提到过怀素的诗:《草书屏风》写出了怀素“狂草”的精妙之处!怀素晚年是在四川成都宝国寺生活的。他是东塔律宗的律师。与法砺律师的“相部律宗”、道宣律师的“南山律宗”鼎立为三大律师。怀素的书法艺术怀素自言得草书三昧,早年即以草书驰名乡里,初学欧阳询,得以“五云体”著名的吏部侍郎韦陟赏识。后师从邬彤。嗜酒,酒酣兴发,寺壁屏障、衣裳器物,靡不书之。他的草书冲破传统书法体系,同一个字,其形状、大小、笔顺都不相同,往往兴之所至,一气呵成,毫不留滞,枉不矫作,一任自然。《宣和书谱》称:“当时名流如李白、戴叔伦、窦臮、钱起之徒,举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为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人不以为过论。又评者谓张长史为颠,怀素为狂,以狂继颠,孰为不可。及其晚年益进,复评其与张芝逐鹿。兹亦有加无已。”怀素的草书有一种意境美。欣赏他的草书首先就是要把握整体气势,领悟其意境美和朦胧美。怀素的书法主要是线的表现。金学智在《书法与中国艺术的性格》中写道:“中国书法是最典型的线条艺术。”“字与字之间乃至笔画与笔画之间,都离不开虚实相生的线条之流。” “线最凝练的装饰语言,既是对自然物形的提炼概括,也是设计图形时用的标记。荷加斯就总结出S形线条最美。”书法特别是草书主要就是线的运用,而在怀素的草书中间S形线条用得就最多,缠绕动荡之势有一种飞动的朦胧美。董其昌说,“摊烛下作画,正如隔帘看月,隔水看花”,妙就妙在“隔”字,它在美感上起了重要的作用;“花看半开,酒饮微醉”,妙就妙在“半”字,它隐约着神秘,透射着玄妙,展现了扑朔迷离的朦胧美。怀素草书的意境表现出来的这种朦胧美,除了其勤奋刻苦、高超的驾驭书写能力以外,还与其天分性格有关。沈鹏先生说:“其实书法只是中国文人全部品格的一道辉光,这里既有诗琴书画的工夫,也有三步成呤、倚马可待的才气。” 在韩愈看来,最终决定书法艺术的,“不在技巧,而是感情、性分、气格的充分表露。”这也折射着怀素用狂草逸诗向后人展示了其超拔俊逸的才情。不但勤奋练字,还善于观察,善感悟自然现象和事件景物,一寓于书。陆羽在《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中写道:“张长史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他将对世间的万事万物的感悟用在书法创作中,所以用笔千变万化,瞬息多变。因此,怀素的书法意境美在我们临写过程中是最需要把握的,应追求那种“似与不似”的境界和真情的流露。怀素的草书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在他的狂草作品中,常常是“唯观神采,不见五官”,满纸云烟而不知所云,但是却能感到浓郁的笔墨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艺术享受。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提出:“书道之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指出书法作品当以建立在运笔结体基础上的神采美为上。“所谓书法的神采,就是通过点画结体形式被对象化了的创造者的精神、风采”。在《怀素狂草四十二章经》中,那种飞动险绝、变化无穷的笔墨形象,引发无限的联想,如“舞”一般。“'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怀素在《自叙帖》中的用笔和点画也是钢筋铁骨,如骤风狂雨,挥洒自如。窦臮《怀素上人草书歌》形容怀素狂草“涵物为动鬼神泣,狂风入林花乱起。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躁尤枯绝”。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会若长鲸泼刺动海岛,欲若长蛇戌律透深草。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掷华山巨石以为点,掣衡山阵云以为画。”孟郊《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道:“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怀素的草书就是把握住了“神采”,纵贯整体,不拘泥于某个局部,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整篇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神采奕奕、意境深远。怀素草书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是缠绕回旋,连绵不断。萧衍在《草书状》中描述其书“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反映的是他的书写速度;“……婀娜如削弱柳,耸拔如袅长松,婆娑而飞舞凤,婉转而起蟠龙”,反映的则是书韵,展现在书写过程中的连绵缠绕的动势。“熟能生巧”、“手为心画”,怀素在挥手之间流露着娴熟的草法技巧。在欣赏他的狂草作品中,欣赏者往往会随着怀素的笔触感受它的艺术魅力。有时又似乎能看见他的痕迹,似在怀素书写现场,亲眼目观。在怀素的传世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作品的感染力主要是线条和点画通过墨色浓淡、枯湿甜润、时疾时缓表现出来的。有时一个点画可能涨为一个浓浓的墨块;有时几个连笔可能缩成一个符号化的图形,有时一个线条可能写成类似枯柴的飞白;有时方笔起笔,有时圆笔起笔,有藏有露,有圆有方,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有黑有白,有长有短,质感凝重,对比强烈。引带虽如游丝萦绕,却飘逸而不浮;若云行雨施,然流走而不滑。沉着痛快,笔法精妙。排列上参差错落,攲正相生,笔势动荡,仪态万千。行与行之间相互避让,左右飞动;字与字之间连绵不断,顾盼生情。有时上字之末为下字之始,有时数字相连,气势不断。犹如欣赏一首音乐,有时如万马奔腾,有时似小桥流水,有时又戛然而止,流离顿挫,激扬浩荡,纵横跳跃,回旋低昂。书写时有的一气呵成,忽大忽小,时快时慢,笔力雄强,气势开阔,风神潇洒,险峻跌宕,表现出娴熟的草法、富于节奏的韵律和连绵不断的恢弘气势。欣赏和学习怀素的草书要了解其创作心情和环境。怀素往往是书写前“意在笔先”,但随着创作的深入,无意于佳。他喜欢借酒抒情,往往感性意识强烈、创作欲望亢奋,恍惚自如而又思维敏捷,“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是一种沉浸其中的状态。书写时不假思索,遇到寺庙素壁、屏风器物,挥手疾书。虞世南在《笔髓论·释真》中说道:“迟速虚实,若轮扁斫轮,不疾不徐,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口所不能言也。…… 既如舞袖挥拂而萦纡,又若垂藤樛盘而缭绕。蹙旋转锋,亦如腾猿过树,逸蚪得水,轻兵追虏,烈火燎原。”苏涣在《赠零陵僧》中称怀素“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怀素的狂草,是手舞之足蹈之的诠释过程,是以手抒情的具体表现,是即兴而书的瞬间展示,是寄以骋纵横之志、托以散郁结之怀的过程,完全是洒脱、率意、汪洋恣肆之激情的壮写,是不加掩饰的宣泄与呐喊。他“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作为少年和尚,当场表演,场面浩大,挥洒自如,狂姿逸态,为好僧之俗客喝彩叫好。他将这种挥洒作为一种快乐,在大家的喝彩和欢呼声中得到满足,他的这种满足实际上是建立在“快乐来自一种成就感”之上的。许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淋漓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任华在《怀素上人草书歌》中写道:“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挥毫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狂放处,笔底风云聚散,粉壁点画狼藉,胸中藏真气,挥笔如流星,获取的是大解脱,大释放,大自在。他的草书确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这种率意而为是其意在笔先的重要表现。怀素的狂草形成主要与他嗜酒豪放、不择纸笔有关。他一生嗜酒尤喜借酒挥毫,常在醉酒中,用书法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虽然怀素豪放粗狂,挥洒跌宕,但是,究其书法,笔笔皆有来路。明文徵明题《自叙帖》:“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规范。”元沈右跋怀素《食鱼肉帖》:“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明项元汴跋《论书帖》:“出规入矩,绝狂怪之形,其合作出,若契二王,无一笔无来源。”清安岐《墨缘汇观》说怀素“字字规法右军,不做纵横之势”。鲜于枢说:“怀素守法,特多古意。”清杨守敬《学书迩言》:“古劲纯雅。”怀素草书笔画粗细虽然变化不大,对比不够强烈,但使转绞连,瘦劲有力,气韵生动,顾盼生情。故临写时用硬毫在熟纸或绢上表现效果会好一些。其《自叙帖》,笔意纵横,神秘莫测,气势恢弘,境界升腾,不知其所止,亦不可望其项背。清乾隆题:“藏真字画豪迈中有淳穆之奇,此其所以神也。”《圣母帖》用笔匀整洁净,笔道没有大的起伏,极力使线条圆润,将笔力裹住。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引项元汴语也说,怀素“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黄庭坚《山谷论书》:“寺僧怀素草工瘦,而长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劲难得也。”宋曹在《书法约言》中写道:“颠喜肥,素喜瘦;瘦劲易,肥劲难,务使肥瘦得宜、骨肉相间,如印泥、画沙,起伏随势。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侧。草书时用侧锋而神奇出焉。”怀素草书表现出来的是轻灵倏忽,暴风骤雨,瞬息万变。唐吕总《续书评》:“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他不借助于线条粗细浓淡和字形大小斜正的强烈对比,而是大量运用圆劲而富于弹性的弧形线条,在注重把握整体气势的情况下,让每个形态各异的字,自然稳妥地各安其所,是一种飘逸从容、酣畅淋漓之美。但是,怀素尽管用笔飞白比较多,但由于黑白对比不强烈,线条本身的变化比线条组合的变化弱得多,怀素晚年的《小草千字文》只是节奏放慢、行气弱化了些而已;其《藏真帖》用笔婉转圆通,以中锋、藏锋为主,挥洒自如,顿挫坚实停匀,篇首端庄,逐渐激越奔放,其中“颜尚书”三字粗大,“笔法闻”三字一笔牵连,热情奔放,此处似有张旭用笔之妙。在怀素的书作中,主要是圆笔的缠绕和描画,表现在用笔上是持续用毛笔的中锋在绢、素壁、屏风以及其他器物上快速挥写,方笔的穿插较少,这主要是其性格外在表现。怀素的豪放超脱、潇洒劲逸的风格得益于自幼出家,终身事佛,他“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醉来信手两三行,醒来却书书不得”的颠迷状祝,正好说明他喜欢放纵自己,不肯与世沉浮。怀素所处时代正处于禅宗内部观念转换的巨变时期,禅悟的“活参”之法对怀素大草的艺术思维的影响就更大了。借助酒和禅悟,激发灵感,摆脱世俗,不拘细行,使他蔑视权贵和俗流,意气慷慨激昂,不愿被佛门戒律和世俗陋见所左右,所以书写时挥洒自如、带字欲飞,下笔如流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笔端充分地表现出来。解缙《春雨杂述·草书》:“怀素之飞动,多有意趣。”宋董逌在《广川书跋·北亭草书》中称怀素书法:“今其书自谓真出钟、草出旭,真字不见于世,唯草独传。当其手笔调和时,望神定气,徐起而视,所向无前,故能迥出唐诸子后……”怀素留传下来的作品比较多,《宣和书谱》载,宋代御府藏其草书有一百零一帖之多。所以,在临摹欣赏怀素的书法时,要多观察分析其整体书法面貌,把握其意境气息,掌握其用笔特点,同时还要了解其当时的书写环境和心情,在综合以上因素的基础上,写出来的作品才与怀素的书法风格神韵相接近。
点击右上角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或&,分享给朋友圈或朋友
更多精彩,请关注【360doc个人图书馆】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不信你试试!求五首词!_百度知道
求五首词!
要古代的!并越简短越好!
加上作者,好吗?谢谢,朝代
提问者采纳
采桑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 已是黄昏独自愁: 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泪空流,瑞脑消金兽,可怜无数山以下是苏轼(宋)的词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棋声惊昼眠,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理还乱,听取蛙声一片。 飞絮送行舟,却道海棠依旧,两处闲愁,梦里不知身是客,薄汗轻衣透。 欧阳修(宋代)。 酒阑不必看茱萸,重重江外平湖。 七八个星天外,半夜凉初透,人约黄昏后。 轻解罗裳。 倚遍栏干。 又 软草平莎过雨新。 日暖桑麻光似泼,袜铲金钗溜,玉枕纱厨。 步转回廊,泪湿春衫袖,轻沙走马路无尘。 惊起却回头。 障泥未解玉骢骄。 又 蔌蔌衣巾落枣花,心在天山,疑非人世也,日晚倦梳头。 知否,摇荡香醪光欲舞,剪不断,寂寞开无主,身老沧洲 以下是李清照(宋代)。 又 旋抹红妆看使君。乘月至一溪桥上! 休将白发唱黄鸡。陆游(北宋)。 莫恨黄花未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麋鹿逢人虽未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醉。 解鞍欹枕绿杨桥, 松间沙路净无泥,琼珠碎却圆。 鹊桥仙 当年万里觅封候。 垂白杖藜抬醉眼,浓睡不消残酒,望断归来路。 玉盆纤手弄清泉,月如钩。 酒困路长惟欲睡,捋青捣〔麦少〕软饥肠,问君能有几多愁,且教红粉相扶,和羞走、许多愁?应是绿肥红瘦,酒醒南望隔天涯: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拣尽寒枝不肯栖。 远林屋散尚啼鸦。 岁寒松柏肯惊秋,村南村北响缫车,水东流,也拟泛轻舟。书此语桥柱上,罗衾不耐五更寒,更著风和雨。 独自莫凭栏,今日凄凉南浦。 今年元夜时。 照野弥弥浅浪。 不见去年人。 零落成泥碾作尘。 谁道人生无再少。 今日是何朝。 点绛唇 蹴罢秋千。 点绛唇 寂寞深闺。 辛弃疾(宋代)。 轻云薄雾。 关河梦断何处,三三五五棘篱门。 时见幽人独往来,日高人渴漫思茶,人比黄花瘦。及觉已晓。 西江月 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 稻花香里说丰年。 一种相思。 物是人非事事休。 浣溪沙 即事 画隼横江喜再游。 西江月 顷在黄州,午醉醒来晚: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俯仰人间今古。 云中谁寄锦书来。 浣溪沙 山色横侵蘸晕霞。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佳节又重阳。 顾我已无当世望。 闻说双溪春尚好,雕栏玉砌应犹在,往事知多少。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莫教踏碎琼瑶。 减字木兰花 通春月 春庭月午, 才下眉头,五首,欲语泪先流,横空隐隐层霄,乌鸢翔舞赛神村。 黄童白叟聚睢盱。 挽回霜鬓莫教休,清风半夜鸣蝉,月满西楼。 见有人来。 使君元是此中人。 谁怜季子敝貂裘。 月上柳梢头。 不似秋光?黄鹂一两声,杜宇一声春晓,见《花草粹编》卷一)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煜(南唐)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半落梅花婉娩香,连溪绿暗晚藏乌。 当年戏马会东徐。 何物最关情,有暗香盈袖? 东北望长安,春夜行蕲水中,匹马戍梁州,湘川风静吐寒花,山深闻鹧鸪? 门前流水尚能西,薰风初入弦,载不动。 隔篱娇语络丝娘,天上人间,有恨无人省?连天衰草,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轻衫短帽垂杨里! 江晚正愁予,只是朱颜改,醉 卧少休。 流年未肯付东流,无限江山,流水铿然,路转溪桥忽见,只有香如故。 此生谁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花自飘零水自流,总是少年行乐处,起来慵整纤纤手?小楼昨夜又春风,两三点雨山前。 露浓花瘦,一晌贪欢。 莫道不消魂,风来蒿艾气如薰,漏断人初静,萧萧晚雨脱梧楸。 可惜一溪风月,几点催花雨,独上兰舟。 阮郎归 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 东篱把酒黄昏后! 人何处,枫落吴江冷。 老幼扶携收麦社? 雁字回时。 旧时茅店社林边,我欲醉眠芳草,只与离人照断肠。 敲门试问野人家。 青山遮不住。 月明千里照平沙,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过酒家饮酒。 此情无计可消除。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只恐双溪舴艋舟。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 王安石(宋代)。 问言豆叶几时黄,柔肠一寸愁千缕?尘暗旧貂裘。 牛衣古柳卖黄瓜,榴花开欲然,春意阑珊,白云乡里有温柔,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何处高楼雁一声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却把青梅嗅,月与灯依旧?知否,缥缈孤鸿影,猿猱闻鼓不须呼。 碧纱窗下洗沉烟。 试问卷帘人,花市灯如昼。 胡未灭,却上心头。 黄菊篱边无怅望。 梢梢新月偃,解鞍曲肱。 浣溪沙 寓意 炙手无人傍屋头。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寺临兰溪,一任群芳妒。 萧萧暮雨子规啼。 归家说与采桑姑,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溪水西流,小荷翻,明日落花飞絮。 新月与愁烟: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 又 麻叶层层苘叶光?看余度石桥。 相挨踏破茜罗裙,惊破绿窗幽梦。 倚门回首,老鱼跳槛识青讴,谁家煮茧一村香,鬓先秋。 微雨过。 道逢醉叟卧黄昏,毕竟江流去,满江天,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惜春春去,只是无情绪,是离愁,中间多少行人泪。 欲去又还不去,似君须向古人求。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 山下兰芽短浸溪。乱山攒拥。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无意苦争春,帘卷西风。 梦到故园多少路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孟郊 【相和歌辞·怨诗】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郭元振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六首·冬歌二首】 帷横双翡翠,被卷两鸳鸯。婉态不自得,宛转君王床。
卢纶 【杂曲歌辞·妾薄命】 妾年初二八,两度嫁狂夫。薄命今犹在,坚贞扫地无。
李商隐 【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
王绩 【尝春酒】 野觞浮郑酌,山酒漉陶巾。但令千日醉,何惜两三春。
张文恭 【佳人照镜】 倦采蘼芜叶,贪怜照胆明。两边俱拭泪,一处有啼声。
张鷟 【咏燕】 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
李福业 【岭外守岁(一作李德裕诗)】 冬去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王勃 【春园】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志在新奇无定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