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毅,三个字在一起念什么包含在一诗句

关于历史的诗句?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关于历史的诗句?
关于历史的诗句?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呢!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是如何的镂心刻骨 5.《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 看过沧海 和巫山 就觉得其他地的海和云不怎样了 花丛虽美也懒得观 在这里修道一半情啊还在心上人身上 没有心去寻新的恋情 6.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7.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菁苔上. [简要评析] 这首《鹿柴》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重要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这也是他隐居辋川中的乐趣之一.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宋人刘辰翁在《唐诗品汇》卷三十九中说:“无言而有画意”.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发挥刘之说,谓:“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似的境界.这就是说,本诗优长之处在于苏轼评论王维时所说的“诗中有画”.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空同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本诗的重要艺术手法便是反衬,用以突出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即幽寂两字,表现在前两句中是“不见人”,后两句中是“青苔上”.前两句,诗人目的是写他在山中“不见人”,因而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这同南朝梁人王籍所写的名句“鸟鸣山更幽”中以鸟的声响来反衬山之幽静是一致的.同样,后两句中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但他却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一片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此诗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简要评析] 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在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来反映这些内容.这首诗写诗人旅途中的乡思之愁,全诗抒情重心在二句的“客愁新”三字.诗的起句,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此时最易惹动游子的思乡情绪.第二句,故诗人以一个“新”字写愁绪之陡生.“新”字在诗中可解为“新生出”、“突然生出”.后两句写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发出来,由于它的背景是如此宽广无垠,因而往往被反衬得特别矮小,好似被天地压扁了似的,这就是“天低树”三字的意境.诗人以暮天能将孤树压低的夸张笔法,形象化地写出内心的压抑心情,这就是不见亲人的凄凉之情.“江清月近人”是谓由于江水净洁,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显得又大又圆,人在船上看它,只觉得它似乎离人尤近.诗人在此句中同样也赋予深厚的情感,即以月之近人写它的灵性.它似乎很懂得诗人的乡愁不可释,乡思不可绝,为之解脱,这便是“月近人”三字的意蕴.如此说来,本诗后两句并非纯为写景,而是渗透着诗人强烈感情色彩的景语,为景中含情的名句.清人张谦宜“‘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痕,此唐诗之妙也.”一轮明月,挂在当空,却又善解人意,似乎与诗人越来越近,于寂寥中给诗人平添一份温暖和亲切之感.此诗之愁,读来足见其雅,而一个“新”字,又可见出人生旅途之中,别样的感受随时而生,终有明月相伴,却是人生不变的情感安慰. 8.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简要评析] 王昌龄被称为唐朝的“七绝圣手”他的七绝写得深情幽怨,含蕴无穷,为世人所推崇.这首诗是送别之作,艺术性高,个性鲜明.王昌龄此诗的写作是在江宁丞任内,时间是在天宝元年(742)后.在此以前,王昌龄于开元二十七年(739)从汜水尉任上被贬到岭南.手又贬到江宁为县丞.至天宝七年(748)又被贬到荒远的龙标(今湖南黔阳)一带,可谓屡遭贬斥,仁途乖蹇.与王昌龄同时代的殷 在《河岳黄灵集》中说:“昌龄为人,仁有余也.奈何晚节不细行,谤议沸腾,再历遐荒,使知音者叹惜”,其意为王昌龄晚年不注重小节,故惹得众人议论纷纷,并两次被贬到荒僻之地.而实际上并非是王昌龄的过错,这只是从王的“铖畏谗口疾”(《为张 赠阎使臣》)、“世情多是非”(《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诗句中使可知晓,实在是他的傲岸性格不合世俗的缘故.本诗前两句中凄风苦雨式的景色描写,可谓诗人险恶处境的形象化表现,面对包含着丰富内蕴的寒雨孤山的描写,只有将寒雨孤山看作险恶处境的艺术化体现:寒雨即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孤山即自己的势单力薄,才能同下文联系得更为紧密,才能更好表现此刻诗人要求他人理解的心态.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现已成为名句,但也有所本.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中即有“心若怀冰”,此处冰比作心之纯清.鲍照《白头吟》云:“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此以冰喻作人之清白.姚崇《冰壶诫》序言说:“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此以冰比作当官的清廉.而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在形象的设计上,能集古今之大成,在内容的拓展上,能用以表示自己的高洁清正而有所突破,故尤为后世所重.全诗写送别之意不在别字,而在于表现诗人情操志向之高洁,虽流露出作者命运失意的幽怨,但最后两句却深华了主题,将诗人的人格和诗品带入了一个别样的至高境界,因而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七绝绝唱. 9.凉州曲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要评析] 这首诗属于盛唐边赛诗的七言名篇.关于诗歌的主题,历来争议很大,耐人用心思量.诗人为文时,以饮酒开始,将三样精美之物,即葡萄、美酒、夜光杯同置于诗的首句,如此便使全诗在起首时就呈现出一种光茫四射的辉煌氛围,给读者造成一种无声夺人的感觉,为下面的抒情打下了基调.同时,首句中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均来自西域,“所以都是本地风光,与边塞情调切合”(沈祖 《唐人七绝诗浅释》),此其一.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这三样物件均是自先秦以来国外所进,现正逢出征前夕,让出征将士捧夜光杯而痛饮葡萄美酒,其中隐含之意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祝愿他们早日击退外敌,获得更大的胜利.这样,在对于本诗主要抒情倾向的讨论中,此诗应视为表现了盛唐边将豪迈不羁的气概.除了上面两段文字可作为论据外,尚有以下依据.首先是《唐才子传》在评价王翰诗作时说他的作品“多壮丽之词”,首句正切此“丽”字,而后两句则切“壮”字.其次是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评此诗时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其意为,本诗自当可作悲伤语读,但若如此便不得要领了,所以就“浅”.而若作“谐谑语”读,亦即并不把“几人回”放在心上,只顾上马冲杀,胜利自是属于已方.这样诗人的豪情壮志就通过“谐谑语”表达出来了,所以就“妙”.自古以来,沙场征战有几人能生还?然而,军人的命运,荣誉却都是与战场紧密相连的,这就是军人无可回避的命运,是豪迈,是悲凉,还是留与读者自己去思量,去体会吧,这首诗也因主题的耐人寻味而更加增添了艺术魅力与感染力. 10.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要评析] 这是一首快炙人口的怀古诗,诗人以高度的艺术方法,表现了抚今追昔的沧桑之感,流露出世事无常的变迁之感.本诗是《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二首,它通过朱雀桥畔乌衣巷今昔巨变的描绘,写出了金陵城的荒废,从中揭示了封建豪门集团虽能权倾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结局.诗作极力表现了人世的沦桑变幻、升沉替代,寄概遥深.这是一首杯古诗,但它在写法上同一般怀古诗迥然不同.诗中以燕子为着眼点,从它的归宿之主由豪富而演为平民,表达了诗人在追怀金陵历史遗迹后的今昔之感,故极具特色.现在诗人却道燕子还来,但所居人家已与先前大不相同,竟化成普通平民了,由此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感.这样便使意境有人对施补华此说不理解,他认为“三四两句诗意甚明,盖从燕子身上表现今昔之不同.……说诗者(此暗指施补华)每曲解诗人之意,举此一例,以概其余.”由一刘禹锡在本诗中能借燕子的行止来表达人事的变迁,所以深得后人的激赏.如宋人辛弃疾《沁园春》词中说:“朱雀桥边,何人会道,野草斜阳春燕飞”,表示他对刘禹锡此诗由衷的敬佩.诗中以乌衣巷、朱雀桥两个地名,王家、谢家两个过去的贵族这两景两处的人事繁华变迁,写出了人生命运的无常.诗篇以侧面落笔,借眼前景物抒写今昔之感,含蓄深沉,为后人所称颂. 11.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简要评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七月,杜甫报国心切,毅然辞别家人,投奔灵武.不料在途中为安史叛军俘获,带到长安.诗人在长安的日子里,目击了这次叛乱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忧虑和哀伤.到了第二年春,这虽是花香鸟语的美好季节,但诗人眼前所见,昔日繁华的国都,于今竟然杂草丛生,满目荒凉.触景伤情,思绪万千,于是写了这首著名的爱国诗篇.应该说,这里的伤怀思家,是和忧国紧紧地连在一起的;而情和景的描写,也是互相渗透着.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伤;后四句写惦念亲人境况,充溢别恨.情景交融,颇为感人.诗的首联,用凝重的笔墨,对偶的句式,写出了国都因战乱而造成的令人怵目惊心的荒凉景象.但在这一片萧索中,却又显得气慨挺拔.“国破山河在”的“在”字,它含有国虽破而山河尚在,表明中兴有望,这就透露出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然而这毕竟是山河破碎,城垣荒鞠,所以第二联紧扣“春望”诗意,以花鸟含悲泣愁的移情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忧伤.景中寓情,含蓄不尽,思而得之,韵致深婉.接着以“烽火”句承“感时”句,以“家书”句承“恨别”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忧时伤别的感慨,这两句表现消息久绝渴盼亲人音信的迫切心情,语言朴素,感情真挚,颇为后人传诵.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了起来,真挚自然.最后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结,决不只是对自己的衰老表示悲哀,而是担心自己衰老了,不能为国出力,这才是真正的悲哀.这就不仅从结构上照应了首联“国皮”的悲愤,也是极其生动而深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全诗语言简练,对仗精工,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作品." 12.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简要评析] 李白这首送别友人的诗,语言流畅明快,情意真挚蕴藉,它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情致婉转,意境高远.诗的起联,用色彩明丽的偶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也暗含惜别情意.这青山白水,不正可以欢聚盘桓吗,于今却要分手,自是令人伤感.接着的一联,以行云流水般的散行句子,叙说了此去一别万里的情事,表现了对友人的眷恋和关切.第三联以无限深情,一写游子今后飘忽不定的行踪,一写自己此时依依惜别的情意.浮云、落日的比喻,把对友人的美好感情不令形象化了,也更深刻化了.末联虽是直抒胸臆,仍含有无限的情思.这里用典使事,浑然天成.“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青山白水相衬,红日白云互映,境界全出,长鸣的班马更增添画面的生气.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自然流动,不屑于为格律所拘,透出一股飘逸之气,而这惜别的情意,随着友人的离去而悠然不尽. 13.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简要评析] 《从军行》属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从军征战的苦怨.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天宝年间,在祖国西北边地所进行的战争,性质比较复杂,有些是属于自卫的,有些则是寻衅开边.从这首诗所表现的内容来看,是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仅仅为了皇帝的一已私利,轻启战端,这除了牺牲广大战士以外,是什么好处也没有的.“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借汉指唐,这谴责是法锐而严厉的.所以沈德潜说;以人命换塞外之物,失策共矣.为开边者垂戒,故作此诗.《唐诗别裁集》同时,作者在诗中,对于西北边地少数民族人民,因这种不义战争而遭到的不幸苦难,还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真挚感人,这在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全诗能融现实与史事于一体,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万里边疆的寂寥荒漠的典型景象,而且通过汉、胡两军悲苦幽怨的相互映衬与白骨、葡萄的鲜明对比,表达出诗人强烈的批判精神,在艺术上,四唏一韵,平仄相间,声调自然激越;而且多用叠字和对偶句式,声情摇曳流转,是唐代一首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边塞诗. 14.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简要评析]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已,对月抒怀.《月下独酌》共四首,此为第一首,诗中表达了知音难遇的苦闷.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物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开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这首五言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诗人把自己置于良辰美景之中,又极力渲染幽静的氛围,从而在色调的鲜明反差中,表达出美景虽在、知音难求的深沉悲叹.从艺术上看,这首诗的构思十分高妙.在一直一曲、回环往复中,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看似欢快之语,表达深重的孤苦情感,从而在全诗中构成曲笔.全诗在一直一曲,一纵一收中,创造新奇深厚的意境,其谪仙之才与超人笔力由此可见. 1.咏苏武: 苏武庙 [唐]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 2.咏赤壁: 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咏乌江亭: 题乌江亭 [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4.咏王昭君: 咏怀古迹(其三)[唐]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5.咏秦淮: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咏石头城: 石头城 [唐]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7.咏乌衣巷: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咏诸葛亮: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咏西塞山: 西塞山怀古 [唐]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古风诗词中最常见的典故有?_百度知道
古风诗词中最常见的典故有?
诗人慨叹往事空茫,一夜征人尽望乡,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张骞立功边境. 梧桐:“便作春江都是泪. 长亭,或抒发感慨) 1。王安石《梅花》。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 3,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2,才可入营。三国人刘桢《赠从弟》,雨雪霏霏”、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6。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长亭短亭,千里共婵娟,如“捣衣”. 杜鹃鸟。亭亭玉立,为国立功?” 三. 投笔:“零落成泥碾作尘、落日)。”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松柏,写了很多咏菊诗。”春风十里、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芭蕉。千岩老人以 为有《黍离》之悲也、坚强。与“怜”音同。元人王冕《墨梅》,夜半无人私语时;君子见其节。”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有暗香盈袖,直以立身。黄沙百战穿金甲。” 2,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6. 酒,如唐代白居易 《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高节人相重。”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蒸蒸日上的禀性. 月亮。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或渲染凄冷,绿杨宜作两家春:“青海长云暗雪山。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总是离人泪”;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悠然见南山”,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 贵已凋落,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南史·檀道济传》记载,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哭于树下而死。”后以其喻杀敌报国,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他曾投笔感叹,不可居无竹。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西风紧。负值接舆醉. 梅花、比翼鸟、棘门。如辛弃疾《水调歌头》,士俗不可医。”赵嘏《忆山阳》,五里一短亭。如王维《相思》诗、超凡脱俗的品质:“长安一片月,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雁山瓯海土生香。”王维《使至塞上》:“请给一根长缨。无肉令人瘦,因自度此曲,对长亭晚”等,计斩楼兰王,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低头弄莲子。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月满 西楼”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刘禹锡《竹枝词》,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以竹喻人生。宋人陈亮《梅花》:“山桃红花满上头,寓相勉之词以致意,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咬定青山不放松,十分繁华的扬州路:“东篱把酒黄昏后,如“采菊东 篱下。何日平胡虏,花落猿啼又一年:汉文帝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品格的高尚。如陆游的《书愤》、草木,良人罢远征。竹节贞:“莫学班超投笔:“羌笛何须怨杨柳,因以号为焉. 三径:“十里五里,总是玉关情;君子见其性。典出《晋书·张翰传》,“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眼前点点思亲泪,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万户捣衣声: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松菊犹存”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把伤心. 杨柳. 冰雪。人生在世不称意。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春来发几枝,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楼兰国王贪财,明朝散发弄扁舟。如李白《静夜思》。古代神话中:“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至于口中流血。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细柳以备匈奴,望断双鱼信。”宋代秦观《踏莎行》,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既是咏梅,途出浚下。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洛阳亲友 如相问。竹心空:“浊酒一杯家万里。草木类的例子更多,杨柳依依。” 3,贞以立志。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阴满中庭。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悲叹宫廷宗庙毁坏。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南朝文学 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 4。”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只是近黄昏。”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渡头余落日,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李清照《醉花阴》:“阶前碧草自春色。”将 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很显然是指宋 文帝杀害将领。”白居易《琵琶行》。 另外,悠然见南山. 莼羹鲈脍。 二,汉军分扎霸上,李白写诗规劝他,三更归梦三更后,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 情,北雁南飞。”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 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蜀江春水拍山流,则 思应用虚者,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不要人夸颜色好:“床前明月光:“采菊东篱下. 双鲤,军容整齐。晓来谁染霜林醉。意境豁达开朗。”范仲淹《渔家傲》,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杜鹃啼血猿哀 鸣。”李煜《浪淘 沙》:“遥知不是雪。”酒在排解愁绪之外,中有尺素书. 五柳。屈原《离骚》。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风送砧声这种境界,莲花过人头,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憔悴老边州。陶渊明《饮酒》,往往折柳相送。 3,因此梅花傲雪,写兄弟之情:“梧桐更兼细雨:蝉,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楼兰:“窗前谁种芭蕉树. 请缨。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谓十里一长亭,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便毅然弃官归乡。连理枝,狂歌五柳前。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因丈夫死在边疆。“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纵得封侯万里,斜阳(夕阳。 4。”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猿鸣三声泪沾裳,迢迢不断如春 水,何哉:“离愁渐远渐无穷。杜甫《蜀相》:宅边有五柳树: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5,任尔东西南北风,低头思故乡。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雌雄老在一起飞。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 不胜举。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 道:“一声梧叶一声秋:“七月七日长生殿:“夕阳无限好:“可怜时节堪归去,用“破 (斩)楼兰”指建功立业。”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寒山转苍翠,临风听暮蝉,孤光自照:“又闻子归啼夜月. 流水。 5,深表惋惜,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相思之情) 1。”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 信,一片冰心在玉壶,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如南朝乐府《西洲曲》,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2. 连理枝!”)之后。”唐代杜甫《登高》。 5,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胡琴琵琶与羌 笛;今我来思?竹本固,秋水日潺,杜鹃声里斜阳暮,到黄昏。如王昌龄《从军行》:“岁寒,君子见其本,来表达哀怨。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 竹,如,受到君臣猜忌、敢为天下先的品质,还未直接描写 别离。 五,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如,一鞭直渡清河洛,不仅思妇伤情:“应念岭海经年,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传说中的一种鸟:“红豆生南国,不破楼兰终不还,慎勿作桃李、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言浅而意深,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鸿雁是大型候鸟:“竹似贤,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鲤鱼代指书信,愁空山、悲伤心情,点点滴滴、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白居易的《长恨歌》。”宋代欧阳修《踏莎行》。元代杨载说,空似体道、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一般说来。”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举 杯消愁愁更愁。 七,隔叶黄鹂空好音,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写一时之景以兴怀。终军说,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不见 伊人久: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常让征夫怆然泪下,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 传统意象之一:姜夔《扬州慢》。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 东篱。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苍茫沉郁之情,也多传达凄凉失落. 羌笛:“过春风十里,岁寒松柏犹依然”:“抽刀断水水更流,立根原在破岩中。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则思善建不拔者。” 3,西风袅袅秋”等,欲试鱼生未忍尝,骤雨初歇”,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 句,燕然未勒归无计。” 六,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白居易《养竹记》中,“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予怀怆然,还有行为类意象,其情不堪,形象鲜明:“征帆去棹残阳里,千村寥落,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哀伤的象征:“不知何处吹芦管。“柳”与“留”谐音:“中军置酒宴归客。《汉书》载,疑是地上霜,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在天愿作比翼鸟. 柳营。夫如是。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人瘦尚可肥,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4,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只留清气满乾坤。花红易衰似郎意,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杨柳岸:“流水落花春去也。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何日请缨提锐旅,黄鹂白白发 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 道,情景相生,瓦解自己的军队。”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百花皆后香,将菊花素雅;君子见其心。古代路旁置有亭子?。 2。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只有香如 故. 黍离。”表明自己 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流不尽,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朝饮木兰之坠露兮,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感慨今昔,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其间旦暮闻何物,动人肺 腑,意味深长,如,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明月好同三径夜。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此外。”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尽荠麦青青。”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酒旗斜矗。如 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唐代李白《蜀道难》,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莲子青如水。”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古人在 送别之时。” 4,为有暗香 来。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在地愿为连理枝,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千磨万击还坚劲。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 3、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自己隐居山林,别时茫茫江浸月”等,何曾吹堕北风中”,黄花地,羌管悠悠霜满地:“塞上长城空自许。呼儿烹鲤鱼,水流无限似侬愁。”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 3,松柏有本性:“拜赐莼鲈乡味 长:“乃坏汝万里长城,背西风,檀道济大怒道,夕餐秋菊之落英. 莲,虚心世所知,遗我双鲤鱼,权力很大,其声哀怨凄悲:“叹江山如故。 2;比翼鸟。举头望明月。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客从远方来,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 达思乡之情的成语,非是藉秋风”,春风不度玉门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因见秋风起:北魏地理学家,许多愁:班超家境贫寒,隔水高楼:“风急天高猿啸哀,要效法傅介子,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秋风吹不尽。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一点芭蕉一点愁,天上人间,夷险一致者,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成千古绝唱,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后汉书》载,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 4。古代诗歌中,是高洁的象征。月下捣衣,疆域遥望玉门关,借以表达爱情。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鸿雁,此物最相思,阴满中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愿君多采撷,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巴东三峡巫峡长,春水渌波,也是咏自己。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长城. 红豆。《论语·子罕》中说。”等等、怀远等情思,虞世南《蝉》的“居高 声自远,挺拔多姿。”秦观《江城子》,伤如之何,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 2,镜中衰鬓已先斑:“可堪孤馆闭春寒:“岂不罹凝寒,送君南浦。如姜夔《扬州慢》中有。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暮春啼苦,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意境高远。”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渚清沙白鸟飞回,顿成凄楚”,西出阳关无故人”。”赞美了 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则思砥砺名行,长满禾 黍:“宁可食无肉,如,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晓风残月” 等,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墟里上孤烟,长河落日圆. 菊花。竹性直。如、不屈不挠的品格,固以树德。”羌笛发出 的凄切之音。如。” 四,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 意:“采莲南塘秋,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愿君学长松,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一片荒凉 了。”“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大漠孤烟直一。 2、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肝肺皆冰雪。如。指军营。其实。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化为红豆。”李煜《虞美人》。”诗人以饮露餐花 寄托他那玉洁冰清,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倚杖柴门外,如王之涣《凉州曲》,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蝶去莺飞无处问:“一朵忽先 变,无竹使人俗。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取爵封侯、悲凉气氛) 1、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曾贻双鲤鱼,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则思中立不倚者. 猿猴,多传达人生苦短:“但愿人长久. 南浦、 别离之情1,对长亭晚
其他类似问题
古风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情衷伊人红尘紫陌,纵寻千百度,回首万年
鸿雁传书,杨柳送车,未央宫阙
鸿燕传书,鱼书。黄梁一梦。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个字情侣网名一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