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静一为什么不宁夏朝觐人员名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冬天-冬日私语
夏-夏日夕阳
春天-绿意盎然
秋天-金色丰收
夏-蓝色海岸
默认-夏日海滩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356|回复: 1
中国伊斯兰教 名贤名墓史料选 (第一辑)(12)
库布忍耶先贤& && &
··称呼为“善门”的库布忍耶
在《东乡族自治县志》审定会上,库布忍耶门宦(又称张门门宦或大湾头门宦)教主张明义介绍库布忍耶门宦时说:&我们库布忍耶门宦的信条是'劝人干善,禁人干歹’的,这是'伊玛尼'端庄的一半,广大的百姓群众称呼为善门宗教&。接着他介绍了库布忍耶门宦的形成、发展及宗教功修等方面的历史。
伊斯兰教一产生,便将归顺安拉[乎],放弃多神教和偶像崇拜作为宗旨。圣人穆罕默德提出穆斯林皆为兄弟,消除血亲复仇,禁止高利贷盘剥,行善施舍,赈济贫弱孤寡,善待、释放奴隶等一系列社会改革的主张,受到群众的拥护,许多人纷纷皈信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的教义由三部分组成:即基本信仰(伊玛尼),指信安拉[乎]、信天使、信经典、信使者[应为“圣人”]、信后世、信定然;宗教义务(即伊巴达特),指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项宗教功课;善行(即伊赫桑),指穆斯林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承认和虔信基本信条,身体力行宗教功课和止恶扬善合为一体,构成伊斯兰教的基本教理。
当然,任何宗教都是提倡&善行&的,但是,库布忍耶接受穆罕默德的教导和伊斯兰真缔,秉承&善行、善功&宗旨,颇有特点。库布忍耶的始传人穆罕引吉尼及以后的十辈老人家,都把&劝人干善,禁人干歹&作为基本信条加以遵从和履行。穆罕引吉尼临终时强调的三件事情中,还念念不忘基本信条,他说:&我先天的名号是阿不都力嘎吉勒,中天的名号是穆罕引吉尼,后天的名号是哈比布素不哈尼,我的子孙中凡忠心跟我的足迹,又得到义扎在提(通行令)的人可成为我的教门的传播者,你们不要忘记服从皇王(国家)与孝敬长辈,热爱祖国,劝人为善,禁人干歹,这是伊玛尼(诚信)端庄的一半&。穆罕引吉尼在遗嘱中,第一条说明了自己的名号,第二条交待了传教者的条件,第三条强调尊敬长辈,热爱祖国,善行善功的基本主张。
穆罕引吉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穆罕引吉尼是波斯人,即现在的伊朗人,后迁至伊拉克的巴格达,他从波斯来到中国东乡地区,带的东西只有背夹、碗、杖、绳等简陋的生活用具和拜毡、太斯比哈(念珠)、太斯达(缠头巾)、印、经、董热阿(赎罪用具)等必备的宗教用品。生活极度艰苦,语言又不通,波斯语、阿拉伯语,只能念诵经文,当时与纯粹汉族地区的东乡大湾头(又名落凤山)语言交际成为最大的问题。因此,穆罕引吉尼自己有一个先学习汉语的过程,之后才能谈得上传播宗教。这时的传教活动中,模范的举止行为就是感化人的最有效的工具。率先垂范,做出榜样,禁绝烟、酒、赌博、嫖娼,救济穷人,乐于助人,不干坏事,身教重于言教,从而感动了大湾头汉族群众,给他送了9亩土地,他自耕自食,成了家;安居下来,生活有了保障。随着语言交际工具的不断熟练,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劝人干善,止人干歹,于是尊从者日多,阳洼张家全都皈依了伊斯兰教。自己取名为张玉皇,字普吉。
惩恶与扬善是矛盾的统一体,只有坚决地惩恶,才能更好地扬善,库布忍耶虽是&善门&,但是,当封建压迫者一旦被逼无奈时,也一样勇敢地拿起武器,坚决地参加抗暴斗争。这在王树民搜集整理的《乾隆四十六年河州事变歌》中有所反映:&……阿訇(指苏四十三)听见心焦躁,领了撒拉不走南乡走折桥,柳树湾里站不下,到了东乡的锁南坝。锁南坝碰上百姓做的善事了。煎下的油饼散的了。前头来的吃够了,后头来的没有了,要的骡马宰的牛,次日来到大湾头,阿訇说:歇一歇,大家就下牛心山,下山就是唐汪川,唐汪川里吃早饭……拆的民房绑的筏,一筏一筏送撒拉。&当苏四十三领导的起义军路经大湾头,歇脚休息,库布忍耶门宦的教民们,送水,送茶,做饭,热情接待,宰牛宰羊,支援牲口马匹,一部分群众还勇敢的拿起武器,参加了起义军。据《钦定兰州纪略》记载:&戊辰,上命军机大臣传谕阿桂、李侍尧曰:……唐家川为贼扎筏过渡之回子有七八十人,马常福为首;又有唐德成、唐苏麻亨、唐复有、张老师父、张国相也帮同扎筏&。其中张老师父、张国相就是库布忍耶门宦的人,还有张国清、张国桃也是库布忍耶门宦的人。最后随起义军攻打兰州,血战华林山,壮烈牺牲,这是有记载有名姓的人,不知名姓的不知有多少人。苏四十三起义军路经东乡,东乡的柳树湾、东塬、锁南坝、大湾头、唐汪、达板等地的群众踊跃参加,使2000余人的起义军,一下增加到3000多人。
同治元年,在残酷的民族压迫与阶级压迫下,民不聊生,各族农民反清起义的烽火四起,库布忍耶教主张麒凤率领穷苦人民参加了马占鳌、马悟真领导的反清起义军,库布忍耶教众随着河湟起义军,在张麒凤的直接率领下,多次参加了攻打清军的战斗,也英勇地参加了同治十一年正月的新路坡&黑虎掏心&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清军,也牺牲了一些门宦中人。明显有记载的有如乃必永、舍麦吉就是同治五年战斗中罹难的:当马占鳌投降清军弯弓反射起义军时,张麒凤率领&哈宛其&毅然分道扬镳,解甲归田,专心教门。
正当张麒凤安分守己干教门时,被当地乡绅诬告到官府,想借刀杀人,左宗棠声言要&斩尽杀绝,鸡犬不留&。张麒凤见百姓要遭殃,生灵涂炭,为了拯救百姓,说服堂哥张麒福,冒死去见左宗棠,左宗棠开堂审问:&为何举反旗?从实招来!& 张麒凤早已将生死托给真主,毫不畏惧地讲述伊斯兰殷殷助国,从无反叛活动。又讲了大湾头门宦劝人为善、止人干歹的宗旨。最后,理直气壮地说:&如果无端凌辱与屠杀穆斯林,穆民一定会按《古兰经》的启示,团结一切穆斯林,奋起反抗,决以死战!&并宣称&我们不欺凌弱者,也不畏惧强者!&左宗棠又问:&帅子张,扫清灭汉&是怎么回事?张麒凤说:&我们目不识丁,怎么能写反旗,是遭人诬陷!&张麒凤接着说:&我们先祖有遗嘱:'孝顺父母,以报养育之恩,遵守国法,以谢风土之情,礼拜真主,以答造化之旨',代代尊传,永不忘怀。若反国谋位则是忤祖逆父,不孝不忠,何以传教?&张麒凤的话十分有理,也十分有力,既辩驳了诬陷者的无耻谰言(历史上的很多悲剧就是这种诬陷造成的),也表明了宗教宗旨,同时也表示了如果真逼急了就要团结一切穆斯林义无反顾、血战到底的决心和气慨。左宗棠好不容易才将起义镇压下去了,怕事情再闹火了,不好向朝廷交差,只好免去张麒凤的死罪,罚罪银3000两,以反头名义杀了同去见左的歪力由和石师二人,以小的牺牲换得了张门子孙和东乡各族农民的生命。左宗棠为了笼络利用宗教为其政治目的服务,多次给张麒凤委以官职,张坚辞不受。
张麒凤70岁时(光绪十九年,公历1893年)太子少保陕甘总督兼部堂巡抚,镇压赵义军的刽子手杨昌浚,为了笼络和利用宗教,达到分化、涣散力量的目的,送来《劝人为善》的大匾一块,虽然目的不同,但也说明了库布忍耶《劝人为善》的基本信条。
清末民初,董福祥、马安良、马麒、马麟、马步芳,在迫害穆夫提教主之后,矛头转向库布忍耶。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马麒、马麟传讯库布忍耶门宦老人家尔俩稳吉尼。马麒质问:&你们大湾头门宦(指库布忍耶)传的什么教?搞什么名堂?从实交待!&尔俩稳吉尼从容不迫,侃侃而谈,讲述了天命、六大信仰、道乘、超乘、苦修干办筹修持。马麒点头称是,不仅没有刁难,反而给穆罕隐吉尼拱北赠送了《劝善规过》的匾一块。(略)(马志勇《河州民族论集&第二集& 》 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2000年8月第1版)
··库不忍耶
&&《东乡族自治县志》
是明洪武时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学派。始祖为波斯者俩尼(现伊朗者俩尼)人穆罕引吉尼,相传他第三次来中国传教时,途径新疆、青海到甘肃临夏,最后定居东乡大湾头。所以,教徒常把库不忍耶门宦称作&大湾头&门宦。
穆罕引吉尼逝世以后,其子哎黑麦提·克比若·白贺达吉任教长期间,信教者日渐增多,之后,其影响与日俱增,信徒遍及河州各地。
目前该门宦在东乡的教徒主要分布在北岭、唐汪、达板、高山、大树、免古池、那勒寺、坪庄、百和等乡。另外在临夏州境内主要分布在康乐、和政、广河、积石山、临夏等县(市)。
库不忍耶的宗教特点:静修参悟。静修时间一般为40天或70天,最好为120天。静修期间,住在山洞里静坐修养,除送食饮水的人外,不准见外人。每天早晨3时开始念&则克若&,做礼拜,念《古兰经》、参悟。每天只吃1次,每次吃7个枣,喝几杯开水。
库不忍耶门宦洗亡人时,先把水床洗净,然后把亡人放在水床上洗3次,直至洗净为止。站&之那则&时,先由教长站&水床之那则&,然后由阿訇领众人站&之那则&。
亡人送葬后,当晚请阿訇念《古兰经》、赞圣,从人去世的第1个7天算起,每过7天念一次,一直念够10个7天。干&阿麦里&时,由教长所在清真寺的阿訇主持。有的村庄(教长所在村庄)由教长起头念经,然后由阿訇念。
库不忍耶门宦的传教人,第一辈穆罕引的尼,第二辈哎黑麦提·克比若·白贺达吉,第三辈哎布力·考乃尼·吾斯麻乃,第四辈格兰德勒秘勒,第五辈豪三牙勒,第六辈依麻目·奴龙的尼,第七辈哲麻龙的尼和克麻龙的尼,第八辈佛格勒·哈亚统吉尼,第九辈穆罕麦德·阿俩文吉尼,第十辈穆罕麦德·白哈文吉尼,第十一辈以斯麻·张明道和依布拉黑麦·张明义。张明义现任州政协委委,省伊协委员,州县伊协副会长等职。(东乡族自治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东乡族自治县志·宗教》&&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1996年8月第1版&&)
··张门拱北
& &《康乐县志》
张门拱北 有苏集乡丰台太妈妈拱北,草滩乡大拱北、赵家湾、鹿麻、新庄、喇麻、包家、草滩林、大庄、阿羊上沟、斜路小沟等处拱北。据赵家湾拱北民国14年(1925年)所立碑载:大湾头拱北之后,就建赵家湾拱北,然后上丰台、草滩拱北,鹿麻拱北当时是修复,始建于清光绪以前。经同治、光绪二十一年、民国17年,&文化大革命&屡毁屡建。1980年后,全部修复,并增建六、七处。(甘肃省康乐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康乐县志·第二十九章 宗教》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1995年11月第1版)
··大湾头拱北:系库不忍耶门宦的主要拱北,位于北岭乡湾头村,始建于明代末,历经多次修建、扩建、复建,1982年至1985年,再建占地3亩,建有砖木结构八卦亭16间。墓主人系库不忍耶门宦10代掌教人和先哲。(东乡族自治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东乡族自治县志·宗教》 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1996年8月第1版)
先贤马宗生
& & 清代史料
··“德教碑记”和“建修石坊垣宇碑记”
民国二十七年七月(略)十八日 晴。(略)辞别喇先生后,参观西关外之大拱拜、台子拱拜、国拱拜、华寺拱拜、毕家场拱拜等(略)。毕家场(略)今寺内有乾隆二十七年门下弟子公立之“德教碑记”,略称:“吾师祖家本素封,生而颖异。幼穷天方各经,后游学四方。康熙十一年间之湟中,适西域,从希达冶通喇希游,尽得其学。后开设讲堂,学者远近皆至。”碑文中记其师祖名全真,有五子,卒后于西郊“卜地作拱北”(即拱拜)。又有道光二十三年立之“建修石坊垣宇碑记”,谓:“宗师生于明崇祯十二年正月初七日子时,卒于清康熙五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寅时。”据此可知毕家场拱拜乃建立于清初者也。(王树民《河州日记》,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夏回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临夏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1989年11月印;王树民《陇游日记·河州日记》,载《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
··清 毕家场拱北阿文碑残石&&
石在临夏市红园
一九六三年,于临夏市红园花圃见碑刻残石三块。据莳花者陈俊侯云:皆移自毕家场拱北。一为归真碑,有阿拉伯文十二行,下刻黎克忠等人名汉文三排。一刻立碑人马林等名,汉文三排。字体大小与前一石相似,或与前同为一碑。石宽二尺,估计全碑高约四五尺。另一块较模糊,仅有汉字人名,亦不清晰。毕家场门宦为临夏伊斯兰教派之一。其拱北(墓地)在临夏城西五里。据传教人马国祯(人称吴什哈芝)言:毕家场拱北原有清康熙时二碑,均为门宦创始人阿卜都阿哈麻尼于康熙五十八年归真后,其子马一清与教下诸人同立。一为阿文,是慕扶提门宦一世教主所撰写,下有立碑人姓名。一为汉文,叙阿卜都阿哈麻尼事迹,亦即前碑之译文。后于道光时重修拱北,又立一碑,上段阿文为巴苏池门宦教主所撰。此残石不知属于何碑?曾以拓本示国祯,以年逾九旬,辞目昏不能辨识矣。(张思温编著《积石录》&&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1989年12月第1版)
··临夏清真毕家场拱北简史
临夏是回族聚居之地,历史上回族信仰的伊斯兰教纯属遵古派——格迪穆,别无其他派系。清康熙初期,有阿拉伯传教师华哲·希达耶同拉黑·阿法根·曼什胡勒和华哲·阿布董拉黑·布尼外法等人,前后来我国西北地区,传播“虎非耶”和“噶德忍耶”派教理,而服膺分别承受传行者,是毕家场拱北始祖马宗生和大拱北始祖祁静一两位。从此临夏地区首先出现了毕家场拱北和大拱北两个传教机体。
一、始祖简历
始祖讳名马宗生,经名阿布东热哈麻尼,原籍陕西省西安市大学习巷人氏,生于明崇祯十二年(公元一六三九年)农历正月初七日,归真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一七二一年)农历二月十一日,享年八十二岁。
马宗生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无兄弟姐妹。他从小聪明伶俐,因此父母把他送入大学习巷清真寺开学阿訇王噶最门下,专心攻读阿拉伯语文。学习伊斯兰教义,严谨地遵行天命五章——念、礼、斋、课、朝。由于阿訇无微不至地教诲,父母朝夕的训育、督促,又加自己勤学好问,因之,他的学业进度,在同学中是首屈一指的。经过十七年的努力,便完成了全部阿语经典学业。根据王阿訇的建议,并经学东、伊麻目等考验,证实学业成绩优异,给举行了“穿衣”仪式。同时王阿訇向该寺群众提议,留马宗生在本寺充任开学。由于始祖有朝觐天房这一志向,坚辞未就。遂征得父母同意,辞别王阿訇及众乡邻,一家人不辞辛苦,日夜兼行奔向罕知(朝觐)的道路。经过千里跋涉,来到河州(临夏),暂作休息。这时,他感到去阿拉伯的道路遥远,经费不足,又因二老年迈力衰,旧病复发。因而,打消了去阿拉伯的念头,决定寄居临夏。
清康熙十一年(公元一六七二年),二十五辈圣裔华哲·希达耶同拉黑·阿法根·曼什胡勒(是穆圣配贤艾布拜克勒所传“虎非耶”道堂中的传教士),为了把教理传遍中国,他从阿拉伯起程,取道中亚,经新疆到青海湟中县凤凰山驻足,传行“虎非耶”教理。当时始祖和大拱北道祖祁静一,同在小西关清真寺(即城角寺)讲习经典,平时二人志同道合,亲密无间。始祖在得知圣裔来青海传教的消息后就告知了祁静一,并说:“现有满克舍赫来到青海湟中传授教理,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以我之意,我二人先去拜谒圣裔祈祷伊斯俩目教门,待到我们的学业充实后,备足路费,再去朝觐也不迟”。祁静一同意此举,于是各作准备,并取得父母亲的允许,二人动身前往青海。
始祖和祁静一来到凤凰山拱北后,马宗生进入静房拜见了舍赫,道赛俩目问安,礼毕,舍赫说:“凭真主的口唤,伊斯俩目虎非耶教门的玄机根索(根本教旨)到在了你的身上”。始祖便举意受领,然后舍赫向马宗生始祖指点了“虎非耶妥勒盖提”(中道之意)的机密路径,并将大依麻目罕乃斐的赞言(秘诀),该遵该行之一切内容,作了详尽的教导,而且给了在河州地方宣扬传行“虎非耶”教门的口唤。接着又对始祖说:“将来在你的辈上有个清廉的后代儿子,我提前给他起个名字,叫做穆罕默德克比勒,将你二人的经名,刻在传教的凭据(木质印鉴)上”。又嘱咐始祖:“妥勒盖提”的传行,只允许你二人上有口唤,不准再往下传。至此,马宗生便成了在河州执掌传行“伊斯俩目,艾海力逊乃提,虎非耶教旨”的总阿令。
遵照舍赫的教导,二辈先祖穆罕默德克比勒辞世前,首先把传教之印(木刻经字印)砸碎,抛在八方下南街(今大革巷)老家水井内,同时他吩咐后代,待我亡后,将“伊咱者提”(用阿文写就的虎非耶传教言)放入他的包裹遗体的“卡凡”(包尸白布)内,同葬入坟。
二、传行教旨
马宗生返回河州后,专心致志苦干功修,并开始宣扬教理。他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首先向各清真寺的阿訇、满拉传授教旨,宣讲了“天理、国法、人情”三事:
天理——就是归顺真主,遵从至圣教导;
国法——顺从国家及国家执政者;
人情——告诫人们要孝敬父母,接续骨肉,和睦邻居,友爱兄弟,命人行善,止人干歹等接物处世的礼仪条款等。
他强调真主昭示的五章天命。
在完成上述这些天命功课之后,再进行妥勒盖提(中道)的功修,实际上这二者是连贯的功课,是不能分割开的。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始祖对后代和信徒群众上,强调与自己“默仔海布”(主见)不同的教派之间,各传其教,各干各事,尽量避免互相摩擦和批驳,更不能互相争夺教徒。由于遵守了始祖的这一教导,毕家场门宦和其他教派,始终没有发生过互相排斥、讥讽、非议等的不良现象。
三、无世袭传教
遵照舍赫的教导,毕家场门宦的传教者,只是始祖阿布东热哈麻尼(马宗生)和其子穆罕默德克比勒(又名马一清,是始祖第五子,人称五师傅)二人,他两位去世后,再没有另外的传教人。这说明我们“虎非耶”毕家场门宦的后代绝然没有世袭传教权,更不允许任何信徒传教。
从第三辈后裔起,直到第十辈的马国珍(笔者之父)为止,他们绝不是受权传教之人,而只可称为主持人。(所谓“主持人”,只不过是掌管主持拱北内外事务者,绝对不是传教旨的主持者)。二辈先祖马一清的长子马达五德,虽然是当时在河州八坊的一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大阿訇,但他并不是毕家场门宦的传教人。马通著:《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一书中说,马达五德是毕家场门宦第三辈传教教主等是不符合事实的。
四、始祖嘉言懿行
“静坐常思自己过”。我始祖教育后代和信徒们,对于自己的过错和罪恶,要下功夫扫除,要多流泪,少欢笑,用泪水洗刷自己的罪恶。在每次礼拜后,要忏悔自己是否干了悖逆教门,违犯国法,丧失道德,忤逆父母等的言语、行为,要记取善者存、恶者改。因而,后来人们概括成:“毕家场哭死”。有诗云:
忏悔痛改自己过,默哀深思流泪多;
天平难秤功与过,忧泪胜于笑泪乐。
马宗生不但对本民族教众关怀爱护,且对汉族群众也是一视同仁。当始祖晚年时期,有一汉族毕姓困难户,他的父亲得暴病而死,由于极端贫穷,无钱埋葬父尸。马宗生得知此情后,把自己仅有的八串钱,全数送给毕姓人作了埋葬费。此人把钱拿回家时,家族人追问钱的来源,该人如实告之,家族人都不相信,就找我始祖查问此事,确属实情。毕姓家族受到感化,因而把属于全家族的麦场地,全部贡献了出来,作了修建拱北的基地;而且全家族人也虔诚的皈依了伊斯兰教。这就是我始祖所创立的门宦名称——“毕家场拱北”的来历。
祖辈曾有传述:清同治年代,由于人民反清而掀起了战争,为了逃避兵祸的汉族杜、王、马姓人,都住在前河沿一带,在这危险时际,杜、王两姓人跪在我祖父面前,恳求准许他们改信伊斯兰教,我祖父看到这种情况,深有感动的允许了他们的要求,给他们按教律举行了入教仪式,起了经名,戴了白帽。人们议论纷纷地说:“这是毕家场三阿訇的随教徒”。(这些穆斯林,在老五房马永昌——又名四大爷、老四房马吉虎——人称吉虎四爷的信从者中占有一部分)。当时我祖母于心不安,她向祖父说:“你对这些穆斯林不应那样信任,你认为胡子一剃,白帽一戴,就算作回回了吗?”祖父说:“你说话有差错,这些人们是我们的好乡亲,如今在兵荒马乱的年头,他们感到处境危险,迫于形势,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动,他们的内心里是真是假,当然难以预料,可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们中的部分人们,看到兵祸来临,如果一旦回汉民族发生冲突,唯恐伤害身家性命而入教的。不管怎样,我们对这些乡亲,应该关心照顾,给予保护是必要的”。以后兵事安靖后,他们平安的回到自己的家里了。
光绪二十一年河湟事变时,上述回庄的杜、王、马姓汉族人们,把自己所有的农具、耕畜等,全部寄存在我们家中,战事结束后,我们将汉族人们所寄存的什物,不差一件的送交给了他们。这一行动感动了一位杜姓人,他在拿到自己的各物时,激动地对祖父说:“我们汉族叫天哩,你们回族叫主哩,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老人家的恩德”。
一九二八年马仲英事变中,我村汉族乡亲陈永祥、吴苟他等人,把粮食、农具等,也都寄存在我家,他们全家都迁居到城内,后来事变平息后,我们将陈、吴两家的东西,全部送到城内交给了他们。
综上所述情节,说明我毕家场门宦后代,遵循先始祖的教导,在“民族团结、和睦乡邻、遵纪守法”等问题上,是有传统的优良作风。
五、拱北建筑
毕家场拱北初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位置在临夏市西南部二华里,占地面积约十余亩,此地基即为毕姓家族所捐献之麦场,建立墓庐后,众皆以“毕家场拱北”称之。拱北最初建有八卦金顶院,重檐阁式八卦亭庐,东西为花园,另有水井院、礼拜寺、宿舍等;四周为砖墙,院内植有松柏,南面砖雕牌坊,门首刻有“德教弥光”四字之匾额,拱北外三面环水,门前是通往西川的大道。整个建筑结构精巧、雕刻细腻、布局和谐、实属雄宏壮观。
在国民党统治时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九二八年马仲英事变中,毕家场拱北整个建筑被毁于兵火之中。后于一九二九年决定重建拱北,众推家父马国珍为监工,在废墟上又建起了金碧辉煌的金顶院(大金顶为始祖之墓,小金顶两个为二辈祖夫妇之墓);并建起了东西花园、水井院及礼拜寺、宿舍等。自此毕家场拱北的面貌,又焕然一新,教务也得到兴盛。这是第二次的修建。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恶风暴雨,冲击了全国每个角落,随着事态的发展,毕家场拱北这个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建筑物惨遭拆毁。
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我毕家场信徒群众,在党的政策光辉照耀之下,经过研讨,于一九八四年,首先修筑围墙,随后建造了始祖的墓庐——两层重檐阁式墓亭,并建清真寺三间,宿舍多间,直到八四年八月全部竣工,这是第三次修建。(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夏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组编《临夏市文史&第二辑& 》&&1986年5月印 )
& && && & ··马宗生
马宗生(1637——1719),经名阿布都·热哈麻尼,回族。父母是明朝末年前来朝贡的波斯人,定居长安大学习巷。马宗生8岁入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在王阁承阿訇的教育下,经17年的苦心攻读,学完了经堂大学课程,升为阿訇。后去麦加朝觐,行至河州,因感道路艰险,费用不足,遂寄居河州八坊,后升任北寺开学阿訇。(略)。赫达叶通拉希给马宗生传授了虎夫耶教理,并嘱咐他只传两代。马宗生为表忠心派长子长期侍奉圣裔。后同去喀什,殁后葬于喀什拱北。马宗生传教布道期间,坐大静4次,小静40多次,并结合清廷法令、社会思潮和人情习惯等,提出天理(顺主顺圣)、国法(顺从国家及执政者)和人情(孝顺父母、爱护骨肉、和睦邻居)的主张,反对行恶干歹;劝导穆民要先遵行“五功”,后行“妥若格提“(修道),才能完美“尽性复命”之道。并对遵信者分为三等,一等须具备36个条件,二等18个条件,三等7个条件。三等是:1、全美五功;2、遵守国法;3、宽待家下;4孝顺父母;5净身,晚间念真谛;6、每晨要做“台图卧尔”(副功拜)礼拜;7、学习一切教规。第二等18个条件,除三等人应做的七件外,尚有:1、常作小净;2、顺主尊圣要诚;3、为人和善,行为端正;4、和睦乡邻;5、接续骨肉;6、自身一切顺主定;7、不能欺人;8、不贪他人便宜;9、不参加红尘场面;10、每天诵经;11、不违背导师所教的一切条款和定律。第一等除三、二条件外,尚需遵行:1、学习教义;2、不做财奴;3、主命当行,主禁当避;4、接济贫困;5、不夸张身份,不抬高自己;6、敬遵斋月斋戒和六天的包份斋;7、有理处饶人;8、不贪今世;9、恐怒要忍耐;10、要分清黑白;11、每晚看守“台汗朱地”的礼拜;12、遵守三拜“未次勒”;13、每天诵经七章;14、做主喜之事;15、做圣喜之事;16、做“悟思达”喜的事;17、做父母喜之事;18、时刻记主赞圣。这些都得到教民虔信。马宗生不仅对本民族教民关心爱护,而且重视同汉族和睦相处。一次有一毕姓汉族父死无钱埋葬,马宗生得知此情后,把仅有的八串钱全部送给毕姓作了埋葬费,毕姓受其感动,皈依了伊斯兰教,遂引起官方注意,以“引诱良民”罪将马宗生下狱,后提督毕珍思查明实情释放了马宗生,并将自已的女儿嫁给马宗生的五子克比若为妻,同时毕珍思全家皈依了伊斯兰教,从汉口迁河州王寺街居住。后来,河州毕姓将其场地捐送马宗生之子马一清,为马宗生修了拱北,毕家场拱北由此而得名。(马通著《中国西北伊斯兰教基本特征》 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0年5月第1版&&)
··马宗生(),回族,经名阿不都·热哈麻尼。是中国伊斯兰教虎菲耶学派毕家场门宦创始人。
马宗生生于陕西西安大学习巷。8岁时入大学习巷清真寺攻读阿拉伯文,学习伊斯兰教义,于清康熙元年(1662)“穿衣”(毕业),被推选为该寺教长,但他以学识不足,坚辞未就,决定赴麦加朝觐,行至河州,父母生病,盘缠不足,遂落户八坊,被清真北寺聘为开学阿訇。
清康熙十一年(1672),穆罕默德二十五世后裔华哲·赫达耶通拉希。在青海西宁凤凰山传播虎菲耶学理,马宗生去拜学。返回后以临夏八坊为中心传播虎菲耶学理。晚年时遇一汉族毕姓人家,因病暴卒,无钱埋葬,马宗生将自己仅有的8串钱送给毕家,家属感恩,皈依了伊斯兰教,捐献毕家麦场,马宗生病逝后葬于该地,始建毕家场拱北。(见临夏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市志·人物》,甘肃人民出版社版 1995年3月第1版&&, 1995年3月第1次印刷 )
··毕家场门宦&&陕西人马宗生(见人物传记)在清康熙十一年(1672)后在临夏传播。其特点是:教权世袭,凭印传教,提倡“天理、国法、人情”,主张各教派各传其教,各干其是,互不摩擦;在功修上提倡“先遵行天命功课,后履行静修默念”;对妥勒盖提分一、二、三等级,对一等教徒要求遵行36个条件,二等教徒遵行18个条件,三等教徒遵行7个条件,现共传两辈,市区有教徒780多户。(见临夏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市志·民族宗教》,甘肃人民出版社版 1995年3月第1版&&, 1995年3月第1次印刷& &)
··毕家场拱北&&位于市西郊城关乡祁家村,占地6600平方米,墓主人马宗生,始建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主体建筑有三层四卦砖木结构金顶一座,历辈继承人大小金顶五座,精致砖雕装饰。立有木、石、砖雕牌坊,建有砖雕影壁、礼拜堂、静室、学堂院和东西院落,民国17年被烧毁后,民国20年由第七辈主持人马国珍倡建了金顶、礼拜堂、东西廊坊及大门,1958年和“文化大革命”中两次拆除了所有建筑。1984年9月重建,建钢筋水泥结构的二层四卦金顶 ,钢筋水泥结构牌坊一座和礼拜殿、客房等,总建筑面积406平方米。拱北内存有中阿两文残碑一块,原牌坊立柱两根。(见临夏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市志·民族宗教》,甘肃人民出版社版 1995年3月第1版&&, 1995年3月第1次印刷)
穆夫提先贤马守贞
··马守贞
马守贞,尊号豪祖勒提·伯什勒力·勒比尼,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十二月十四日,归真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十五日,享年八十九岁。他是中国伊斯兰教苏非虎夫耶学派穆夫提门宦的始传人。
明崇祯五年(1632年),相传为先知穆罕默德二十五世后裔的新疆维吾尔族白山派豪祖勒提·赫达叶通拉希·阿法格·曼什乎勒,又译作阿帕克和卓,他来到西宁,与当地田氏女结婚,翌年生马守贞。崇祯十一年(1638年)赫达叶通拉希返回喀什。马守贞幼年随母迁居临洮东峪沟大石头村,家境贫寒,耕田之余,兼做小生意,后来从事运输业,被称“脚户哥”。他为人忠厚简朴,做事认真,待人诚恳,乡里称誉。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赫达叶通拉希第二次来到西宁传教布道,河州一带的穆斯林学者联袂求访,赫达叶通拉希让他们带话给马守贞,马守贞即来湟中拜晤。赫达叶通拉希收他为虎夫耶的“穆勒什德”,给他传授了虎夫耶的教理和必做的功课,让他干功传授,并赐名“穆夫提”(宗教法官,中国穆斯林称为“执掌教法的人”)。后来称此派为穆夫提门宦。赫达叶通拉希还把自己传教用的经典、太斯比哈(赞珠)、太斯达勒(缠头巾)等八件物品交给马守贞,作为传教凭据。同时,命他的高徒李太巴巴辅佐马守贞。马守贞在李太巴巴的亲自教导下,进一步学习了经典和苏非教义,然后回到临洮传教。
马守贞四十岁开始传教,历时五十年,其影响扩及宁河、广河、东乡和青海各地。殁后葬于临洮东峪沟口。穆夫提门宦是虎夫耶的一个较大的支派,分布广、人数多,教权集中,流传时间长,影响较大。清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这个门宦的一部分穆斯林跟随随白彦虎移居俄国。(白寿彝主编《回族人物志·清代》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年1月第1版)
··临洮“穆夫提”是“虎菲耶”一大门宦。始祖马守贞,经名“豪祖勒提·伯什勒力·勒比尼”。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殁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终年八十九岁,葬于县城东山根,修建了墓庐,称为东拱北。马守贞在临洮北乡八里铺王家大庄开创了穆夫提道堂,开始传教活动,从三十岁开始传教,到八十九岁逝世,从事传教活动五十余年。发展教徒五、六万人,后来教徒发展到宁河、广河、康乐、东乡和青海等地。(略)。从马守贞到第八辈伯哈忍的尼,都埋葬于东拱北,称为“河东八代”,1870年穆夫提道堂及拱北,迁于康乐封台堡。 (《临洮县志·伊斯兰教》1990年1月第1版)
·穆扶提有拱北两处。东拱北,在临洮县城外东峪沟口,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葬第一辈至第五辈的8位教主。同治七年春,被清军烧毁。1952年,教主马孝主持修复。1964年县委派公安局长、统战部长去临洮县协商移交事,临洮县未接受。1968年由康乐县流川、虎关等公社派人拆除,地址由临洮县洮惠渠占用管理。
1980年穆扶提后裔及甘、宁、青、新4省区教下提出申诉,要求退还东、西拱北坟地。(略)。
1983年7月,临洮县人民政府将墓地全部归还穆扶提门宦。
丰台西拱北,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十二年四月,总督陶模、提督董福祥督率回众,平毁尽净”。民国初年,再次修复。民国17年(1928年)被国民军焚毁。民国27年(1938年)在第十三任教主马延寿主持下再次修复。1958年反封建、反宗教特权运动中,废除拱北交县农业中学、牧场使用。1968年在该地办“五、七”干校,后改成县苗圃。
(略)。日,县委统战部、县林业局,苏集公社革命委员会,财政局,丰台大队党支部,各方负责人在丰台墓地向穆扶提代表,办理移交手续。
东拱北在农历正月二十和三月十五日的道祖和高祖殁日,西拱北在二月十五日和九月二十七日教主马维翰、马福寿殁日,举行悼念活动。其余教主殁日,悼念活动较小。(甘肃省康乐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康乐县志·第二十九章 宗教》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1995年11月第一版)
圣传真道网—中国正统伊斯兰网站
先贤马葆真
& &清代史料
··修建北庄马太公追远亭碑记
师祖马太公,讳葆真,号子干。世居枹罕,母梦明月遂娠焉。马生,果异常。稍长,好学。家计虽艰而性极孝,蔬水承欢,未尝少缺。初受业于漫山老师之门,益潜心焉。研经至常道中道至道,不禁怃然曰:不明乎此,所学何事?嘉庆五年,负笈访道至叶尔羌,遇圣三十二世世裔奥里雅事之。凡五功、七众、二会之要,修身、立命、显性之学,靡不穷究以至其极。亲炙年余而归。根柢既深,操存益力,遵行之苦,数十年如一日,初以身体常道,进以心体中道,尽以性体至道,极之天人浑化,化化有不能以语言传者。嘉庆十八年,复往谒师。师予之曰:尔不负吾之学矣。可以推已及人矣。命仍归里,开后学,示津梁。受其教者虽多,而授其指归者,惟临潭达斋马公适,洮阳百溪杨公应芳,巴苏只文山马公成彪,井口豫庵马公开泰四人而已。师祖生子三,皆博学。长子介五公恒福,嗜静寡言,师祖尤爱之,尝以载道之器许。长更黾勉刻励,甘淡泊,乐施济贫乏,兢兢自守,故能独绍达斋四位之薪传。年至古稀,临卒,遗嘱一纸,微言奥义不能及,惟道脉之传,必俟诸西师异日之人,其嘱尤昭昭在人耳目间也。当师祖在世之日,语达斋四位曰:光阴如石火电光,圣教实大,中至正,失中则偏,失正则倚,尔等其服膺勿失。又曰:某地之土,必归某地。村前凤岭之巅,殆即吾窀穸乎?不数月,获疾而归真矣。享年五十有四,道光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卯时也。今阅五十七年,而景仰者商于师祖之孙悟真,在坟建亭一座,并诵经过庭,两旁承祀房及住持房,聊以为追远之计,岂壮观瞻乎哉?是为记。
特授秦州直隶州徽县儒学教谕乙卯科举人古酒泉教末刘翼武顿首拜撰
赐进士出身、吏部截取知县,前主讲五泉书院、古金城教末,马中律顿首拜书
光绪八年八月吉日谷旦。(张思温编著《积石录》&&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1989年12月第1版)
·北庄拱北(阿文)碑译文
比斯敏俩(文题前题语)
赞颂唯独真主,他把幸福光明,给予一切他所喜好的人,宽广了他们的心胸,他在认识全美的人的心中,赋与显著共见的真理。
赞颂圣人穆罕默德!他是引领人们遇见真主的一面镜子。他是引导人们达到最高品德的梯梯。他是语言的荟聚之处。他是光明的显耀之处。
赞颂圣裔与圣侣!他们是宣扬真理的传舍。他们是真理来到之处。(以上赞文)
确实,真主派了在每个时代里振兴教门的人,甚至要派共许的,驰名的一位“以麻目”(领拜人)——穆罕默德·麦赫定,他是最后的仙人。如《圣谕》所说:“真主每百年要派降那个人,他是振兴教门的那个人。”
(诗)我要赞美泅水探珠的人
是像太阳一般光亮的珠子。(波斯文)
你既如此,我们受伺奉的首领,掌事者,就是真主派来亲信可靠的那个人。《古兰经》说:“真主谈过,真主把他需要的那个人选择引领在他的跟前。”
(诗)真主为每一个人预备了要完成的一椿事情。(波斯文)
在他吉庆的生前,他的“清廉”的母亲梦见十五晚间的圆月,落在她的怀抱。不多日,便生了最喜爱的儿子,两颊红得像花,头角峥嵘耀亮。从前艾卜拜克勒孙衣格梦见十五晚间的圆月,光落在“满克”(穆罕默德生地),忽又升上天,落在“麦地乃”(穆罕默德殁地)又升上天,落在“阿依舍”(穆圣妻子,艾卜拜克勒之女)的小房内,最后,地面裂开,月亮落在里边不见了。她的梦征是很显明的。《圣谕》说:“高尚人的梦,是占为圣条件四十六分之一。”
他的尊大的形象,不同于旁的婴儿,幼儿形象,他在孩童和少年的青春,是同时少见的,过于同生的人。他是否[舌]不妄动,心地清明的人。求学之时,遵行“舍勒尔提”(五功),向往“妥勒格提”(内功)。经常记主,经常克已,白天多半封斋,晚上很少睡觉,笑少哭多,了悟生死,表面上与人交接,内心里通向真主,诚信孚人,以贤德仗义驰誉,抛弃冗俗,一心记主。真是不妄言,不妄视、不妄听。总之,他受到的称誉是显然的。端庄的行为,聚于他的身上。
(诗)他是夏天的莲花
花苞多么鲜艳!(波斯文)
后来随名师受学,这个高尚的人——阿不都里哈地(师名),是城乡最好的人。真主把他的墓地照亮、把天堂转为他归落之处,他的学问,甚至可说一时无比。是特出的、博学的、聪明的、细腻的、踏实的人。
他当学生时,便有个很好的举念:立志去朝天坊,探圣墓。希望遇到一位掌世的仙人,伊斯兰教中标准的上人。他常自问自答。
(诗)为人是最末的一等,
阿丹从受尊重的地位上转为无分的了
若一个穷人,
从此停止在人世上,
那就没有比他最无福分的人了。(波斯文)
他经常祈祷我的主啊!你为我施舍你最喜欢的那个吧。你恩赏我最倾向的那个吧。他小声语:怎能在我死之前,达到我的希望。在学完功课以后,举念像火一般炽燃了。这时,他的灵魂的画眉歌唱了,他的灵魂的鹦鹉说话了,他嘱咐了家里人,离开了他住惯的家,在地面走了四个多月的路程,到达了吉庆的城堡。
(赞诗)真主在各种祸殃灾难上庇护了它(指城堡)
他历经艰险之后到达了。
这时,他听到,世界的太阳,阿丹之子的首领,一切高尚人的领袖,密勒赛义德·沙黑·奥利亚阁下要来到这里。
真主把他的清亮的心,转得更为清亮。他在这个地方待了一年的时间。
(诗)若是信仰的风
在你内心吹动了时候,
或是教门的洪福给你顺利,
他会把你的顶门拿到老师的手边,
或是老师的面容急忙放在你的眼前。(波斯文)
忽然,人中的“黑兹利”(神人名),夜中的“格德格”(最宝贵的一夜)到来了。由他(指奥利亚)上推二十八世,是秉承真主意旨的“以麻目”——克勒拜俩(地名)的烈士的首领,两处净地的冠冕,穆民长官胡赛尼阁下(穆罕默德的外孙)
(赞)真主的喜悦,到他们与其后代,直至还报之日。
他是圣人的光的影子,可爱武勇的儿子,天使的后代花蕊,公主之子中受选的人,阿利(穆罕默德之婿)眼光照见隐奥真理的人,是真理显示之处。是胡赛尼儿子当中的头领,是全美的人,是仙人中独出的人,有圣人的奇迹,是仙国的君王,是坐着传道龙床的君王,是校场中武勇的骑士,是护卫尊大俊美的真理的人,是正道的空中星宿,是教门传播各地的太阳,是施赐衣禄宽宏的人,是不吝恩赐的人,是世界的掌事人,是领受圣人遗产的人。
(赞)善于称谀的人,对他的称誉仍然不够,即便是最会说话的人也罢。于是,当面相遇,相对说话。那时,他的身躯虽在山下,而灵魂已升腾于峰顶,正如人们所说:这般人,与他们同坐,便幸福不浅,他们的观看是药,他们的言语是医。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当人们看见他们的时候,就能记起真主的那样人。
因此,他从他取得清高的“奈格实班定耶”(伊斯兰教派名)的“妥勒格提”中心的记念,他抓紧了“塞勒亨定耶”(地名)的绳索。就我所知,用波斯文叙述如下:
(诗)“奈格实般定耶”是稀奇的一帮人。
从黑暗的路上
把客商引领到净土。
你虽贫穷无靠,若见他时,
你可以成为君王
从确实的,定性的一切机密中
你是醒的人。
你若在心版上刻划了他的模样。
你就可以在“奈格实般定耶”得到光明道路。
(按“奈格实般定耶”的创始人原是一位画家。
所以如此形容)
疾痛的人,可以知道所向忧愁的原因。
也知道不美的踪迹,从有形的描绘,
找到无形的描画
只有“奈格实般达尼”(指教派全体)们,
才知道这个罕见的描画,
而“奈格实般定耶”不为此描画
束缚自己的心每一呼吸,
要在执掌罕见的事物上,
找寻到前边。(波斯文)
这个清高的“妥勒格提”,因为他具备圣、仙道路的各种而命名“扎米尔”(意为众)道堂。因他的尊贵而称为“金字的绳索”。它的道路是至为合理,至为适应,享有至高荣誉,是至为切近而又至高的所信之处,是最适宜投奔的最清净之处。它的提拔是前进的道路,他的道路是内心相印的。而其它的道路则是外心。它的道路,一开始便达到极顶。此一群大人的全美,在任何全美之上。他们的家世,也在别人之上。正如他们名贵的文章所说那样:“我们的《尼斯拜提》(道统)在一切《尼斯拜提》之上。因为我们的《尼斯拜提》是真主常在心间,而其它则时有时无。”这一群大人的道路,开端就将终点包含在内。他们跟随过襄同真主的使者(正确的译文为“真主的钦差”或“圣人”——编注),因此,他们襄同圣人的开始,就得到了最终点的荣誉,始终如一。因为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正确的译文为“真主的钦差”或“圣人”——编注),他的仙品,在一切圣人的仙品之上,所以这一群大人的仙品,也在一切仙人的仙品之上。怎么不是呢?因为他们的仙品,归总是“艾卜拜克勒孙底格”的(意为最大的诚实的人)对他这个人,真主说道:“他们两人(指穆圣与艾卜拜克勒)在洞中避难时,他是两人中的第二人。”穆圣也说道:“真主在我胸中,并没有倾降一个事物;除非在艾卜拜克勒的胸中,倾降了这些事务。”并且他本人解明认识时说道:“无知是知。知只是解明这个清高的《奈格实般定耶》的一半,好使信仰和向往的人爱慕此事。”
话归真传,他学习“妥勒格提”礼仪的最高道理,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刻苦钻研,依赖老师的提携指导,将近一年,他的老师命他回家。
(诗)凡是有了认识的人的心上,有如长了眼睛,
他能看见人所不见的事物。
他的默念,即使是两肩上贤德的天仙,也不知晓,
飞鸟即使没有翅膀,也能飞在调养世界的真主的天空。(阿拉伯文)
他只能遵命而回,临别悲伤。
(诗)离别亲人时,虽然少,也不是少。
如眼中落上半根毫毛,也是伤人的。(波斯文)
归后,他开学讲经,明显“舍勒而提”,隐传“妥勒格提”,由于他的学问感人,使许多人心中雪亮。他的说教,都是实践,而不是表面。从他的模范行动下受到的感化,非言语所可形容。待他卸下教学的担子,想起老师如火烧胸。于是第二次去到吉庆的城堡,在尊贵的老师那里,和其他门徒一同进修,接受指导,升腾于向往的峰顶。
《古兰经》说:“真主无私的恩赏,要给他所需要的人。主是执掌无私恩赏的主。”
(诗)同贤德的人在一起,& &一切事情都不烦难。
这一番,这个幸福的事情,降临在何人?(波斯文)
他在清高的“奈格实般定耶”的“妥勒格提”的功夫上,依靠了亲近的灵魂,他是“妥勒格提”的光明,“海格格提”的光明,世界的表率,一切用功人的眼泉,一切同生人的救度,把一切心转为尊贵,把一切眼睛转为明亮,他是悯赐人的库房,真理奥妙的窖藏,明指暗点最显之处,是基础的升腾之处,是承领的道路,是本末究明之处,教门五功的光辉。
老师又命他第二次回到家中传教。归后,他更忙于引领人,教导人,显示“奈格实般定耶”的“妥勒格提”。把“弗提恒耶”(一种念头)的海水,引到了中国的国土,把伊斯兰教门的□□,另扎了基础。许多人从他吉庆的手上进了教,从他吉庆的光辉上发出了信仰的光明。他给他们解释了一切认识,一切奥妙。他引领的光辉,照亮了城乡的人,像东方(太阳)般照在各个地方。他对信徒,因材施教,按接受程度倾降余光。有一半人接续达到全美的品位;给一半人受向往的感想。他在尊大贤德的位置上传教十三年。忽然,真主的命令到了,从土地上,你回到调养人的真主那里来吧。于是,他从喜爱的人中,忠实的人中,选择了可靠的替人,把身后的大事,托付于他们。他们就是尊大的四个“海里发”(继承人)与他的长子。
(诗)这是在无形幔帐中的吉庆。
你看,什么人能抓住它的要领。
归真之日,时在晨晡,他迎接了真主的召唤。他的灵魂的鸟,离开了窄狭的身躯的笼子,展开两翅,飞入清净的花园。在至近的树上安巢,与最知已的亲人共同修养。时在至圣迁都一二四二年六月二十五日,即中国道光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四个“海里发”领受了他的衣钵,勤奋苦学的谨守着,轮流显示出“奈格实般定耶”的妥勒格提的踪迹,在他们的时代,这一“金绳”更加延长了。
(诗)一个知识浅薄的人。
诽谤过这一群人。
我的舌头可以回答他说:
曾经缚过世界上所有狮子的绳索,
狐狸的诡计,
怎能割断这个绳索呢?(波斯文)
他们把“弗提恒耶”的海水,引行在各个边方,在深信的人中倾倒了智珠。他们的贤行是尊大的,俊美的,他们贤德的衣襟是长的(按阿拉伯风俗,传道的人的衣服比较长)
(诗)虽然如我所说,
但是要注明这一事情,
是无边际的。(波斯文)
再表:我们受伺奉的人,他有三个儿子,长子继承了引领人,全美人的地位。其贵重在不求解释,不求其细分。是认识的库房,是“伊麻尼”(顺从总义)的机密,是学问发展之处,是振兴教门的人,是揭开深奥机密的人,是座中的首席,是有威信的拱北的明月,是正道的太阳,是空中的星斗,是渴望的甘泉,是贵重机密的聚止处。他在正道引领中执牛耳者二十余年,归真在至圣迁都一二八六年五月十七日,即同治皇帝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他的第二个儿子,别有口唤,接受了尊大的老师密勒杂华哲尼阿兹阁下的指授,贤德的应声,散布到远方,仗义的应声,遍满于城乡。他是向主人多的人,尝过痛苦滋味多的人,他承受了密勒杂华哲尼阿兹衣钵,但因为谦下,与尊重诸位“海里发”而未收徒弟。他弃世在圣迁都同上年的八月二十六日,即同治六年十月二十八日。
他的第三个儿子,是“认主独一”的海洋里捞取了唯一明珠的人。守道谨严。是正道的源泉,学问的首度,是知识增长之处,执掌编修(撰经),继承了尊贵的老师的儿子位。是诚实全信的显耀之处,是所向清亮的矿藏。他承受老师三个儿子的“口唤”与衣钵。老师的名字是密勒杂华哲尼阿兹。老师的第四个兄弟名密勒杂舍勒夫。密勒杂华哲尼阿兹之子名密勒杂沙黑。
又接收了密勒散易底依尚扎尼阁下的“口唤”他是密勒散易底沙黑尼尔默通拉赫阁下之子,哈芝沙黑密勒尔亚孙底尼阁下之孙。
他对引领人的事情非常看重,传道于没有传的地方,为了尽到责任死在至圣迁都一二八七年五月十日,即同治五年五月十二日。
总而言之,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本身是全美的,是教人全美的;本身是接续的,是教人接续的。凭此根据,儿子即是他父亲的机密,知者的儿子即半知者。他们吉庆的生活在遇着争竞风波的时代,他们从大小战争中得到的贵,他们俊美的贤行是无边的,他们尊大的贤行是数不尽的。
你若爱好此事,你听!要知道老师的一生贤行,与他学问的根本,及四个“海里发”的贤行,尊贵的儿子的贤行,和他们显过的奇迹的时候,你去翻《努兹赫徒里古鲁必经》吧。
明白的弟兄们!诚实的朋友们!当你向往此事,看到此文,希望对不健全的,屑小的,贫乏的人,予以原谅。合上眼睛吧。
此碑亦在东乡族自治县北庄拱北。用阿拉伯文及波斯文叙述,不著撰书人姓名,及镌立年月,与《追远亭碑记》(汉文)大意仿佛,当为同时所立。(马自祥著《东乡族文学史》 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11月第1版)
& && && && && && &当代资料
北庄拱北:位于春台乡北庄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复建于1987年,占地0.5亩,二层八卦亭一座,过亭5间,是北庄门宦的主要拱北。墓主人系北庄门宦创始人马葆真和第二辈教务人员。(东乡族自治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东乡族自治县志·宗教》 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1996年8月第1版)
北庄门宦的教主传教为主,另外还有五个分支,也叫五大“那依布”(阿拉伯语,副手的意思),那依布分别代表北庄“老人家”传教。北庄门宦“老人家”授意由那依布代行传授,五“那依布”原是马葆真的五大门生,马葆真归真以后,“那依布”及其后代各立门户自成一系,但仍和北庄门宦保持联系,仍随北庄门宦。“那依布”分别有自家的拱北和活动中心。其五处拱北是:自治县境内的巴苏池拱北;甘南临潭县的达子沟拱北;广河县马力庄的小扬门拱北;在新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附近的芦草沟拱北;临夏市的井口拱北。后来这五“那依布”支系中,井口拱北与北庄拱北分离,称井口门宦。(东乡族自治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东乡族自治县志·宗教》 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1996年8月第1版)
圣传真道网—中国正统伊斯兰网站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穆斯林朝觐之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