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古诗词形容智慧的古诗词,想要干好工作却没有好的手下

今日: 0|昨日: 0|帖子: 890|会员: 11221|欢迎新会员:
主题: 10, 帖数: 25
主题: 16, 帖数: 33
主题: 54, 帖数: 123
主题: 6, 帖数: 573
主题: 4, 帖数: 13
主题: 1, 帖数: 1
主题: 1, 帖数: 63
主题: 9, 帖数: 21
主题: 4, 帖数: 19
主题: 18, 帖数: 18
主题: 1, 帖数: 1
- 总计 253 人在线
- 最高记录是 1816 于 .
Powered by关于古诗词的多余的话
当年重庆山城国共双方则用此大有剑拔弩张之势的“战争”。
国民党政府则不能容忍毛词之“霸气”,“喧宾夺主”,于是群起而应和(攻之
拥毛方和词:
崔敬伯的“和词”标题是《蒋管区的所谓大后方——调寄 &沁园春&》
 &&一夕风横,八年抗战,万里萍飘。恨敌蹄到处,惟余莽莽;衣冠重睹,仍是滔滔。米共珠殊,薪同桂贵,欲与蟾宫试比高。抬望眼,盼山河收复,忍见妖娆。---米共珠殊,薪同桂贵,欲与蟾宫试比高。物价涨之又涨。
  名城依旧多娇,引多少“接收”竞折腰。惜篙里鹑衣,无情点缀;泥犁沟壑,未解兵骚。天予良时,稍纵即逝,苦恨颓梁不可雕!沧桑改,念今朝如此,还看明朝。
&&&(&毛泽东的《&沁园春&咏雪》,在重庆由吴祖光主编的《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谭”上刊出,被誉为“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真可谓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新词”。“遍找苏辛词,再找不出任何一首这样大气磅礴的词作”。吴祖光冒着极大的风险把它刊登出来;随后面临着国民党当局对《新民报》施加的重重压力。)
&&&&吴景州因对毛泽东的《&沁园春&咏雪》十分推崇,特地和了一首。吴景州是《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谭”副刊主编吴祖光的父亲。
用毛润之先生咏雪原韵
  极目层峦,千里沙笼,万叠云飘。看风车上下,徒增惘惘;江流掩映,不尽滔滔。似实还虚,不竞不伐,无止无涯孰比高?尽舒卷,要气弥六合,涵盖妖娆!莽不事妆娇,更不自矜持不折腰。对荡荡尧封,空怀缱绻;茫茫禹迹,何限离骚?飞絮漫天,哀鸿遍野,温暖斯民学大雕。(雕,仁禽。弋雕者,辄裸卧雪中,雕飞下翼之,乃就擒。)思往昔,祗天晴雨过,昨日今朝。
&&&&&郭沫若在毛泽东《沁园春·雪》刊出后的“唱和”中,发表过两首“和词”。批驳“帝王思想”,对易君左之流以迎头痛击
  沁园春&&
和毛主席韵
  国步艰难,寒暑相推,风雨所飘。念九夷入寇,神州鼎沸;八年抗战,血浪天滔。遍野哀鸿,排空鸣月鹃,海样仇深日样高。和平到,望肃清敌伪,除解苛挠。 西方比美多娇,振千仞金衣裹细腰。把残钢废铁,前输外寇;飞机大炮,后引中骚。一手遮天,神圣付托,欲把生灵力尽雕。堪笑甚,学狙公茅赋,四暮三朝。
  说甚帝王,道甚英雄,皮相轻飘。看古今成败,片言狱折;恭宽信敏,无器名滔。岂等沛风?还殊易水,气度雍容格调高。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传声鹦鹉翻娇,又款摆扬州闲话腰。说红船满载,王师大捷;黄巾再起,蛾贼群骚。叹尔能言,不离飞鸟,朽木之材不可雕。何足道,纵漫天弥雾,无损晴朝。
《沁园春》——柳亚子& 1945 年 9
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意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沁园春&慰柳亚老& 陈& 毅  
  妙用斯文,鞭笞权贵,南社风骚。历四番变革,独标文采;两番争战,抗日情高。傲骨峥嵘,彩毫雄健,总为大众着意雕。堪一笑,尽开除党籍,万古云霄。
  服务人民最娇,是真正英雄应折腰。看新型政治,推翻封建;新型军队,杀敌腾骁。更有同仇,民主联合,屹立神州举世骄。抬望眼,料乾旋坤转,定在今朝。
国民党方以易君左为代表和词(其中不乏笔名):
  易君左,字敬斋,笔名意园,湖南汉寿人。祖父是清末儒将易佩绅,父亲易顺鼎亦为近代名诗人。
  《沁园春·步太祖〈雪〉原稿》:
  国脉如丝,叶落花飞,梗断蓬飘。痛纷纷万象,徒呼负负;茫茫百感,对此滔滔。杀吏黄巢,坑兵白起,几见降魔道愈高?明神胄,忍支离破碎,葬送妖娆。
  黄金难贮阿娇,任冶态妖容学细腰。看大漠孤烟,生擒颉利;美人香草,死剩离骚。一念参差,千秋功罪,青史无私细细雕。天才亮,又漫漫长夜,更待明朝。
  《再谱沁园春》:
  异说纷纭,民命仍悬,国本仍飘。痛青春不再,人生落落;黄流已失,天浪滔滔。邀得邻翁,重联杯酒,斗争钩心意气高。刚停战,任开诚布信,难制妖娆。
  朱门绣户藏娇,令瘦影婆娑弄腰。欲乍长羽毛,便思扑蹴;久贪廪粟,犹肆牢骚。放下屠刀,归还完壁,朽木何曾不可雕。吾老矣,祝诸“前进”,一上当朝。
  王新命 《沁园春·次太祖(沁园春)词韵》
  抗战军兴,受命立功,拥纛东飘。当徘徊歧道,中夜惘惘;悚心怵目,举世狂潮。寇患方深,阋墙难再,回首中原烽火高。却倒戈,看杀人掠地,自炫天骄。
  山河美丽多娇,笑草莽英雄亦折腰。想翼王投笔,本矜才藻;押司题壁,夙擅风骚。惜误旁门,终虚正果,勒马悬崖着意雕。时未晚,要屠刀放下,成佛今朝。
  慰素秋女士& 沁园春
  十载延安,虎视眈眈,赤帜飘飘。趁岛夷入寇,胡尘滚滚;汉奸窃柄,浊浪滔滔。混乱中原,城乡分占,跃马弯弓气焰高。逞词笔,讽唐宗宋祖,炫尽妖娆。
  柳枝搖曳含娇,奈西风悠上沈郎腰。算才情纵似,相如辞赋;风标不类,屈子离骚。闯献遗徽,李岩身世,竹简早将姓氏雕,功与罪,任世人指点,暮暮朝朝。
  老酸丁 沁园春
  一阕新词,调沁园春,寿篆云飘。況重逢意惘,君君我我,簧言舌乱,絮絮滔滔。混水摸鱼,断章取义,鼓荡腥天浊浪高。丧心甚,算真真名士,巴結妖娆。
  才华绝世多娇,算自赏风流斗舞腰。且斯人老大,琵琶半掩;青衫泪湿,辜负牢騷。南社声威,何甘墮落,朽木岂真不可雕?今日事,要勘平內乱,莫誤明朝。
  万里长征,八载兵侵,一意萍飘。恁延安内外,恶意草草;大江南北,祸水滔滔。袭击国军,坐收渔利,强向尊前共论高。媚晴日,愿红装素裹,卖弄妖娆。
  河山割据多娇,忍驱使健儿又折腰。笑花开百合,略输文采;数宗忘祖,自诩风骚。混世魔王,侈言解放,聚得猢狲着意雕。内乱苦,劝风流党首,解甲今朝。
  张宿恢& 沁园春
  北地风沙,片野狼烟,火焰乱飘。看大千世界,残留点点;破碎家园,祸浪滔滔。人兽叫嚣,鬼怪离陆,俨然十丈魔道高。如来眼,看黄巾赤裹,丑尚妖娆。
  狰狰犹自作娇,凭天下黎庶哭断腰。叹倭皇满帝,错算失策;德人意族,难胜愁骚。伊谁天骄,枭隼鹰鹄,百眼不识射雁雕。思左矣,看古今祸首,能保几朝?
  孙工& 沁园春
  大好河山,昨方雨歇,今又风飘,痛鯨波汹涌,雷奔电掣,狼烟飞起,石烂山焦,血战八年,尸填巨野,百代奇仇一旦销。应记,我黃炎神冑,原是天娇。
  男儿报国方遥,且莫把孤忠云样消。看楼兰不斩,无还传介。胡炎又炽,正赖班超。满目疮痍,遍地荊棘,国本何能再动摇。君且住,早回头是岸,勿待明朝。
  呂耀先& 沁园春
  北望边城,云叶初敷,雪蕊旋飄。便寒凝玉宇,风生瑟瑟,光摇银海,浪卷滔滔。赌唱旗亭,寻诗灞上,争似苏卿拥节高。论清胜,只梅花枝上,相映妖娆。
  红颜底事斗娇,更特向樽前舞細腰。记明眸善睞,艳传曹赋,蛾眉工嫉,慨寄屈骚。丽质天生,何如本色,倾国倾城漫琢雕。阴气散,祝青天白日,焕矣來朝。
  緘林& 沁园春
  万里风云,一曲高歌,意尽神飘。念井冈陈跡,徒呼负负,延安今日,犹是滔滔。如此干戈,亦云革命,愧对陈吴況汉高。君差矣,尚眼空无物,自诩妖娆。
  江山原为谁娇,看无数梟雄枉折腰。笑当年石勒,北踪光武;苻坚僭妄,強附风骚。一代殊勋,须符民意,莫共胡儿睹射雕。犹未晚,与中兴人物,珍重今朝。
  蜀青& 沁园春
  卅载兵争,千里坟堆,万里血飘。幸长城內外,还余莽莽,大河上下,尚有滔滔。仁者安人,智者化俗,不嗜杀人意最高!试放眼,看弹丸瑞士,绝代妖娆。
  将军倚马多娇,念塞上单衣雪满腰。请记取秦皇、金销十二,服膺宋祖,杯解腥骚。一代天骄,原子宇宙,何必荒城竞射雕。民苦矣!莫谈谈打打,暮暮朝朝。
  樊旦初& 沁园春
  谁弄岁寒,方嗟冰冻,又见雪飘。慨蒙蔽万象,便罹森冷,欲掩洪流,空逐奔滔。逼鸟噤声,压桥迷路,莫辨陵谷失低高。雰霏下,隨朔凤起落,浪送妖娆。
  乡固別具姿娇,但绽口紅梅笑山腰。仅谢家庭前,聊当柳絮,灞橋驴背,略助诗骚。徒满弓刀,未兆丰年,只此末技等虫雕。东风解,助消逝无痕,不过崇朝。
···1945··
·193621945·
194582896···1111
194596··193621983121945107“”“19362·”
19204193611193841~301~12“”2003
··1945419043·“”
1967·‘’
4019451949·197610··19835·——1983···
·“”10313“”“”
···“”
1945121“”1946125&&12121“”“”“”“”“”“”“”“”“”“”
124“”“”“”
“……‘’‘’‘’!!”“”“”“!”“‘’‘!’”“!‘’‘’‘!’”·l285“‘’‘’!……”·“”
“”33“”36
1945l28“”5·
1945“”“”“”“”
()“”“”“”……20?“”
194512·“”1229
1946523“”“”
·1958122119589·“”“”!
周永林谈《毛词&沁园春·雪&》书后:郭沫若驳"帝王思想"的经过
《毛词&·雪&》,在《重庆统一战线》(双月刊)2001年第二期至2002年第一期上刊出后,各方友人纷纷索要,认为毛泽东这首词章在重庆公开面世传诵及其间的斗争,是抗战胜利后文化战线上的一件大事,是重庆近代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这是对我的极大鼓励和支持。
我从事这首词章有关史实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发韧于1967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以“现行反革命”罪关押在市公安局看守所期间,起步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是一直在许多前辈、专家友好的鼓励、帮助和指导下进行的。在
20世纪80年代,我写过4篇文章:忆《&沁园春·雪&的发表》、《&沁园春&咏雪词在重庆传诵期间的一场斗争》、《&沁园春&咏雪词在重庆传诵期间若干史实材料补遗》,和《索句渝州叶正黄一记与柳亚子的战斗友谊》,先后在《重庆日报》和《重庆文史资料》上发表。编过一本小册子《&沁园春·雪&考证》,列为“重庆地方史资料丛刊”之一。这些文章代表了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到80年代前期的研究成果和水平。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许多文献资料相继公布,不少典籍书刊陆续出版,为我的研究进一步提供了一批十分珍贵的、新的史实材料,纠正了过去的某些错传;同时把我对这首词章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假如说,我前面列举的4篇文章是代表我截至80年代前期的研究水平;那么新写的《毛词&沁园春·雪&》,则代表了我到20世纪末在这一领域中从事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提高与发展。
新写的《毛词&沁园春·雪&》,一动笔就无法收拾,写得太长;加之避免行文枝蔓,有许多材料不得不忍痛割爱,引为憾事。为此,特写成《书后》一文,既可单独成篇,又可作为前文的补充,为读者深入学习、研究这首词章提供参考,每段文章有长有短,文字有多有少,要求把应该说的话说完为止。特此说明,敬祈垂察。
崔敬伯对抗战时期“蒋管区所谓大后方”的揭露
毛泽东《沁园春》咏雪词,于日在重庆《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上刊出后,崔敬伯是继柳亚子之后,在重庆报纸上公开以《沁园春》为题发表“和词”的第一人。
崔敬伯是国内有数的财政专家,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直接税署副署长,民主建国会会员。早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极具爱国心和正义感。是一位学者型的“高官”,是我在重庆参加民主运动结识的一位属于前辈、专家一类的朋友。他公余之暇,经常具名发表一些有关财政经济的政论文章。还以笔名“天吁”,撰写和刊出一些旧体诗词。他在国民党政府中,身居要津,对蒋介石政府及其“四大家族”在政治上专制独裁,在经济上巧取豪夺的种种倒行逆施,知之甚稔。曾经发表过一首《蝶恋花》词,反对豪门,脍炙人口。全词是:
蔓绕藤攀岩上树,展纵繁枝,总被繁枝误。倚势凌空天外去,空余弱草迷行路。
缓步城狐驰社鼠,狐鼠凭依,城社哪堪语?创巨直同疽附骨,人间何日挥神斧!
崔敬伯的“和词”标题是《蒋管区的所谓大后方——调寄
&沁园春&》,于11月29日发表在《新民报晚刊》上的。但它不是刊登在《新民报晚刊》第四版“西方夜谭”副刊上,而是作为“社会新闻”刊登在该报第二版上,并由编者另外做了一个标题:《一阙&沁园春& 词人寄慷慨》,写了一段“本报讯”的新闻:
“崔敬伯氏为国内有数之财政专家,公余之暇,颇具情性于诗词。近以《沁园春》一阕寄见本报,道出老百姓之衷怀,不愧为仁人之词,用特录享读者。”
第二天(11月30日),重庆《大公晚报》副刊“小公园”把这首词又重新发表,题目《沁园春》,由崔敬伯加了一段“小序”。
“顷者读报,见近人多作《沁园春》体,怅触衷怀,辄成短句,顶天立地之老百姓,亦当自有其立场也。”
那时,我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十分喜爱,经常吟颂。但在这两家报上对崔敬伯所写这首“和词”先后刊出,并作了一些特殊处理,不明真相,也未向崔敬伯当面请教。
全国解放后,崔敬伯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税务总局副局长,后调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任教授。1957年,在一场政治风暴中,被划为“右派”。解放后,我一直住在重庆,与他两地相隔,鱼雁鲜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调到重庆市政协负责文史资料工作,对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史实材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刚刚起步。1979年冬天,我专程到北京为《重庆文史资料》组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崔敬伯。抵京后,从朋友处得知他还健在,“右派”问题已经平反,恢复名誉,年龄已80多岁,住在他女儿家。女儿是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内科医生,对他悉心照料。崔敬伯身体健朗,生活愉快。一天,我同爱人刘明霞一起专程前往海淀区复兴路解放军总医院宿舍拜望,连续跑了两趟,他都因事外出,未能晤面,第三次才会见了。老友重逢,十分高兴,娓娓叙旧,各诉衷情。自然谈起当年他在重庆填写和发表《沁园春》的经过。
崔敬伯告诉我:这首《蒋管区所谓的大后方——调寄&沁园春&》词,是他从《新民报晚刊》上读到毛泽东的咏雪词后,怀着对毛泽东十分崇敬,十分激动的心情写的。原词是:
一夕风横,八年抗战,万里萍飘。恨敌蹄到处,惟余莽莽;衣冠重睹,仍是滔滔。米共珠殊,薪同桂贵,欲与蟾宫试比高。抬望眼,盼山河收复,忍见妖娆。
名城依旧多娇,引多少“接收”竞折腰。惜篙里鹑衣,无情点缀;泥犁沟壑,未解兵骚。天予良时,稍纵即逝,苦恨颓梁不可雕!沧桑改,念今朝如此,还看明朝。
《新民报晚刊》的编辑先生认为这首词行文犀利,意寓深长,十分赞赏。但因吴祖光在副刊“西方夜谭”上发表了《毛词&沁园春&咏雪》,被国民党当局指责为“替共产党张目”,差点惹出大祸。若再让崔敬伯在报上与毛泽东一唱一和,把蒋管区的大后方揭露得淋漓尽致,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于是把原词标题和词句作了一些修改,用“社会新闻”的形式刊出。
修改后的词章是:
一夕风横,八年血浴,万里萍飘。看旌旗到处,惟余榛莽;衣冠重睹,仍是滔滔。米共珠殊,薪同桂贵,早与天公试比高。抬望眼,盼山河收复,忍见妖娆。
名城依旧多娇,引无数雄儿尽折腰。惜蒿里鹑衣,无情点缀;泥犁沟壑,不解风骚。千载良时,稍纵即逝,岂是颓梁不可雕!天醉也,看今朝如此,还看明朝。
崔敬伯的这首“和词”在韵律上完全是按照毛泽东的词韵填写的。但在标题上却没有“步韵奉和”之类的文字,这是为什么?
崔敬伯说,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堪称千古绝唱,“绝唱不应和也”。并由此引出一段典故。
崔敬伯说,“绝唱不应和也”这句话,出自《许彦周诗话》。诗人韦应物有一首诗《寄全椒山中道士》,结尾一联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踪”。后来苏东坡和了一首,尾联是:“寄语山中人,飞空木无迹”。许说,苏东坡此联较之韦苏州就显得板滞些,不及韦诗之灵动,韦诗是“绝唱”,“绝唱不应和也”。崔敬伯说,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写的是解放区的西北高原的壮丽景色,从上下古今,畅所欲言,雄伟酣畅,确可堪称“绝唱”。至于我当时填的《沁园春》写的是蒋管区的大后方,是待解放的地方的情况,不敢说“和”,仅仅是用韵偶同。诗的韵脚,别人可用,我亦可用。我认为,崔敬伯的这种解释,在当年蒋介石统治下的重庆,是别具一格的斗争艺术。崔敬伯是国民党政府的“高官”,明目张胆的和毛泽东,这不仅是丢官不丢官的问题,而是要命不要命的问题。崔敬伯的确是大家风度,名门高手。
我去拜访崔敬伯的那天,虽然天气十分寒冷,但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不久,老朋友劫后重逢,大家心里都暖洋洋的。谈起往事,滔滔不绝。但他已经是80多岁高龄的老人了,只好忍痛打住,起身告辞。回到我外甥女住地,北京地安门内大街军委总政治部宿舍的第三天,接到崔敬伯的一封亲笔信,他填了一首词送我。
周永林兄偕刘明霞姐见过
—调寄《贺新郎》
欣逢高轩过。感深情渝州远道,相逢京国。坐上昌黎和皇甫,自隗身非李贺。无以复采风嘉宾。葑菲靡遗欲远瞩,新长征自有新佳作。迷雾扫,天地廓。
识荆重庆堪追述。忆当年崎岖抗战,只呈微薄。堪笑书生徒自守,未逐贪污汩目。公论许尚无大错。三十年后承枉顾,仰丰碑健朗侔松鹤。祝俪景,赢长祚!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从此,我们又恢复了联系,音问时通。198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要编辑出版一部《重庆抗战纪事》(上下两册),我向他组稿。崔敬伯特地选辑了一组他当年在重庆撰写的揭露日军飞机大肆轰炸重庆无辜平民的法西斯暴行,和国民党特务横行霸道,残害重庆人民,以及“四大家族”贪赃枉法,法币贬值、通货膨胀,陷人民于水火的旧体诗词《重庆八章》寄我,这时崔敬伯已经是87岁高龄。不两年,就遽归道山了!遗憾的是,他的子女可能不知道我的通讯地点,讣文没有及时寄我。我也无法在老人灵前献上一瓣心香,至今引以为憾!
吴景州(吴祖光之父)对十分崇敬,对吴祖光竭力支持
吴景州是《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谭”副刊主编吴祖光的父亲。武进世家,北平故宫博物院创办人之一。精书画、擅诗词,是国内有名的专家。是一位极具风骨、为人清廉公正,热爱国家民族的老知识分子。
吴祖光当时年仅20来岁,风华正茂。1937年,20岁时因撰写《凤凰城》(剧本)一举成名。到25岁,他写的第三个剧本《风雪夜归人》,更是声震环宇。周恩来曾去看过多次。那时在重庆的吴祖光
(写)、丁聪(作漫画)和马凡陀(创作新诗)被誉为文化艺术界的“三神童”。
吴祖光《风雪夜归人》的演出,曾经受到一些人的非议。认为“与抗战无关”,不是“为工农兵服务”。周恩来曾耐心阐释。《风》剧揭露旧社会,高举反封建的旗帜,这种精神在大后方是我们要提倡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创建新中国和反对封建主义,二者息息相关。为了支持吴祖光《风雪夜归人》的上演,吴景州特地填了一首《卖花声》,印在《风》剧的《海报》上,词的全文是:
往事费思量,风雪寒窗;一番炎热一番凉,二十年来春梦觉,赢得凄惶。
世态成寻常,利锁名缰;尽多哀怨诉空玉,如此情,如此夜,如此收场。
毛泽东的《&&咏雪》,在重庆由吴祖光主编的《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谭”上刊出,被誉为“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真可谓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新词”。“遍找苏辛词,再找不出任何一首这样大气磅礴的词作”。吴祖光冒着极大的风险把它刊登出来;随后面临着国民党当局对《新民报》施加的重重压力。吴景州因对毛泽东的《&沁园春&咏雪》十分推崇,特地和了一首。
园春咏雾用毛润之先生咏雪原韵
极目层峦,千里沙笼,万叠云飘。看风车上下,徒增惘惘;江流掩映,不尽滔滔。似实还虚,不竞不伐,无止无涯孰比高?尽舒卷,要气弥六合,涵盖妖娆!浑莽不事妆娇,更不自矜持不折腰。对荡荡尧封,空怀缱绻;茫茫禹迹,何限离骚?飞絮漫天,哀鸿遍野,温暖斯民学大雕。(雕,仁禽。弋雕者,辄裸卧雪中,雕飞下翼之,乃就擒。)思往昔,祗天晴雨过,昨日今朝。
吴景州的这首和词也同样在《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谭”上发表。毛泽东原词的标题是:《&沁园春&咏雪》,吴景州的“和词”标题为:《&沁园春&咏雾》,这既表达了对毛泽东的崇敬,也表示了对《新民报晚刊》和吴祖光的支持,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批驳“帝王思想”,对易君左之流以迎头痛击
郭沫若在毛泽东《沁园春·雪》刊出后的“唱和”中,发表过两首“和词”。全国解放前,1948年由群益出版社出版的《蜩塘集》,把这两首词是排在一起。全国解放后,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沫若文集》第二卷一仍照旧,也是排在一起:
沁园春& 和毛主席韵
国步艰难,寒暑相推,风雨所飘。念九夷入寇,神州鼎沸;八年抗战,血浪天滔。遍野哀鸿,排空鸣月鹃,海样仇深日样高。和平到,望肃清敌伪,除解苛挠。 西方比美多娇,振千仞金衣裹细腰。把残钢废铁,前输外寇;飞机大炮,后引中骚。一手遮天,神圣付托,欲把生灵力尽雕。堪笑甚,学狙公茅赋,四暮三朝。
说甚帝王,道甚英雄,皮相轻飘。看古今成败,片言狱折;恭宽信敏,无器名滔。岂等沛风?还殊易水,气度雍容格调高。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传声鹦鹉翻娇,又款摆扬州闲话腰。说红船满载,王师大捷;黄巾再起,蛾贼群骚。叹尔能言,不离飞鸟,朽木之材不可雕。何足道,纵漫天弥雾,无损晴朝。
不论全国解放前出版的《蜩螗记》,还是全国解放后出版的《沫若文集》,对这两首词的填写时间都未注明。“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到重庆市图书馆资料部去读书、查阅资料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查出郭沫若和词“其一”,最初刊登在日的重庆《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谭”副刊上。但“其二”则不知出自何处。请教过许多友人,都得不到解答。
1983年4月,我写信向北京人民出版社历史部编审肖远强求援。
肖远强,重庆人。父亲肖华清是20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全国解放后,50年代,曾任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肖远强,是北京大学历史系高材生,毕业后,分配到人民出版社工作。1983年,正奉调参加《郭沫若全集·历史卷》的编审工作,很想通过他这个渠道对郭沫若“和词”“其二”的出处,得到一些回答。日,肖远强回我一信,对上述问题初步得到解决。来信说:
“刚才收到你18日来信,我即检查身边收藏的几种有关工具书,很快,就基本上解决了你所提出的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郭沫若著作系列目录()》一书第324页载:
《沁园春》其一、其二和毛主席韵(词)载日《联合增刊》第6号合订本。收入1948年9月上海群益出版社版《蜩螗集》。又收入1987年3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版《沫若文集》第二卷。
注:此诗中“其二”载12月29日重庆客观周刊社《客观》第八期,篇名《毛词和章》。
另外,龚济民《郭沫若年谱》(上)第449页载:“作词《沁园春》二首,第一首……,第二首……,载《新民报晚刊》日。他还说,“其二”曾抄示翦伯赞等人。见《北京大学学报》1978年笫8期《郭沫若同志给翦伯赞同志的信和诗》。
如果你找到《新民报晚刊》日那天的原报,只载有该词的“其一”而无“其二”的话,那么《年谱》作者必有误。但给翦伯赞的信可以查来看看。我觉得上海中文系编的《系年》,特别注明“其二”载当年重庆《客观》周刊,倒不失为一条重要线索。这书是与上海市图书馆合编的,他们可能查到过原刊物。既是抗战时期出版的刊物,想必重庆图书馆会有收藏。”
的确,这就为我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我去到重庆图书馆历史资料部查找,才得知《客观》为聂绀弩等支持创办的一份政治倾向十分鲜明,文化品位较高,但印刷质量差,发行面也不太广的8开小报。重庆图书馆虽有收藏,但缺期很多。最后,我到成都在四川省图书馆才把《客观》第8期找到。同时,也查到了聂绀弩的《毛词解》,都登在该刊的一张副页上。
我十分感谢和敬佩肖远强的博学钻研精神。遗憾的是,不久传来远强因患肺癌医治无效,于同年9月30日去世的消息,终年55岁。华年早逝,十分惋惜。
1945年冬天,重庆谈判之后,重庆人民正沉浸在翘首仰望和平即将到来的重要时刻,蒋介石却磨刀霍霍,与美国政府相勾结,阴谋发动大规模内战,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毛泽东在重庆期间多次会见郭沫若。郭沫若的第一首“和词”发表在《毛词&沁园春&咏雪》刊出后大约近一个月时间,着重是批评美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把残钢废铁,前输外寇”,“飞机大炮,后引中骚”的种种卑劣行径,联系到在中国抗战胜利之后,美国政府又支持蒋介石大打内战的种种阴谋而填写的。
第二首“和词”刊登在《客观》第8期上,时间是日。这时《大公报》总编王芸生的《我对中国历史的一种看法》已经在重庆《大公报》上发表。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和平日报》以及于斌的《益世报》,对毛词《沁园春·雪》的围攻、漫骂,歪曲、丑诋,已经登场。郭沫若高举义旗,“和词”“其二”的上半阙是对王芸生的文章的批驳,下半阙是对易君左等御用文人以迎头痛击,是第一篇发起反攻的檄文,是一首具有时代意义的佳作,十分宝贵。
陈老总填词慰亚老
在《毛词&·雪&》“唱和”一节中,我搜录到包括毛泽东咏雪“原词”与柳亚子的“和词”在内的“唱和”词章,总共36首。在重庆报刊上发表的31首,其中“国民党骂人之作”21首。一伙由国民党豢养的御用文人,他们把攻击矛头主要指向毛泽东和共产党;同时,也连带攻击柳亚子。
他们把的咏雪词说成是“押司题壁”;把人民军队诬蔑为“草莽英雄”、“杀史黄巢”;把解放区诬蔑为神州离碎,浊浪滔滔”。祭起“帝王思想”、“封建割据”,“拥兵自重”,和要当“英王霸主”的破旗,大肆喧嚣。对柳亚子的“和词”,说成是“奉和圣制”,是“从龙壮志”,诬蔑为是“封建余孽的又一次抬头”。
柳亚子是中国国民党的元老,“南社”盟主,爱国诗人。他忠诚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赞成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是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的老朋友。毛、柳两人初识于1926年5月,国民党改组后,在广州召开的二届二中全会期间。当时,正值国共合作,孙中山逝世和廖仲凯被刺不久,国民党内部出现很大分化。右派势力竭力否定孙中山生前制订的“三大政策”,公开宣扬分化革命阵营,排共反共主张。蒋介石提出《整顿党务案》,意图削弱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篡夺国民党领导权。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坚决反对,何香凝、彭泽民、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人士,坚决支持。从此,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1941年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柳亚子通电斥责:“此次新四军事件,中枢当局借整顿军纪为名,行排除异己之实。自坏,悲道济之先亡,三字埋冤,知岳侯之无罪。舆论沸腾,市民切齿,而当道者无悔祸之心何也?!严惩祸首,厚抚遗黎,余当抠衣扶杖,乐观太平耳。否则,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西山采薇,甘学夷齐:南海沉渊,事追张陆,不愿向小朝廷求和也。”等等,被国民党开除党藉。1944年10月,国民党“湘桂大撤退”,柳亚子逃难来渝。翌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与柳亚子再度会面。
据198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柳亚子文集·日记》记载:最初柳亚子对毛泽东这次来渝共商和平建国大计,是“有怀疑的。怀疑毛泽东这一次来,到底是不是能够完成他的伟大任务,……有人持着悲观的论调,我就是其中的一人。”9月3日,柳亚子到桂园拜访毛泽东,听了毛泽东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与中国共产党在战后重建美好家园的一片赤诚的主张之后,觉得毛泽东“这次是抱着大仁、大志、大勇三者的信念而来的。单凭他伟大的人格,就觉得世界上没有不能感化的人,没有不能解决的事件。总之,我信任毛先生,我有信心中国没有存在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不必诉之于武力了”。一扫悲观情绪,回到家中夜不成寐,欣然命笔,写了一首《七律·赠毛润之老友》,刊登在9月2日的《新华日报》上。至后,诗、信往来,时相过从。毛泽东离开重庆返回延安之前,10月7日写信致柳亚子,并录赠《&沁园春&咏雪》一首,柳亚子感佩无已。除了“步韵奉和”外,同年10月25日,柳亚子与尹瘦石在重庆城区中一路黄家垭口中苏文化协会大厅举办“柳诗尹画联展”。在联展会上,柳亚子特意把他歌颂共产党,歌颂毛泽东的《七律·三十四年五月二十日夜酒后赋赠同坐诸子》(作者按:三十四年用的是民国纪元),写成大幅中堂,挂在进门正中。把他的《赠毛润之老友》和《沁园春》“和词”写成条幅,挂在两旁。把他最新的一本诗稿,其中有毛泽东的《〈沁园春〉咏雪》原词和他的“和词”,全部陈列在一张桌子上,供人翻阅。特别是他在写的大幅中堂上,有意把原诗中“低首擎天一柱来”,改为“低首延都一柱来”。与《赠毛润之老友》原诗中的“重逢握手喜渝州”相映成趣。即把毛泽东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延安尊为“延都”,把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的“陪都”称为“渝州”。在联展开幕那天,柳亚子亲自在场接待来宾,并应观众之请讲解所写诗词。毛泽东的《&沁园春&咏雪》也就不胫而走,在重庆传诵开了。
凡此种种,国民党顽固派及其御用文人对柳亚子的攻击、诬蔑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在一片喧嚣声中,恰好黄齐生于1946年2月代表延安各界来重庆慰问“较场口事件”中被国民党特务打伤的民主战士李公仆、、施复亮诸先生。为此,特别填了一首《沁园春·和亚子》,痛斥这些御用文人是“褒颦妲笑,祗解妖娆”,是“装腔作势惯扭腰”;而巍巍重庆在蒋介石的法西斯统治下“羊胃羊头,满坑满谷”,“密探密捕,横扰横骚”,“天道好还,物极必反”,“有居豳但父,走马来朝”来支持柳亚子。
远在山东解放区的将军诗人陈毅,辗转读到重庆报上所载关于《沁园春》的“唱和”之作,感奋不已,接连填了三首“和词”。讴歌“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豪情盖世,雄风浩浩,诗怀如海,浊浪滔滔”,是“回天身手,绝代妖娆”。痛斥御用文人,“谤言喋喋,权门食客,谵语滔滔”,“真根深奴性,玷辱风骚”。专门填了一首“和”词《慰柳亚老》:
沁园春 慰柳亚老 陈 毅
妙用斯文,鞭笞权贵,南社风骚。历四番变革,独标文采;两番争战,抗日情高。傲骨峥嵘,彩毫雄健,总为大众着意雕。堪一笑,尽开除党籍,万古云霄。
服务人民最娇,是真正英雄应折腰。看新型政治,推翻封建;新型军队,杀敌腾骁。更有同仇,民主联合,屹立神州举世骄。抬望眼,料乾旋坤转,定在今朝。
陈毅将军高度评价柳亚子“妙用诗文”,“彩毫雄健”,“独标文采”,“服务人民”。对他在“皖南事变”中,不避斧钺,斥责蒋介石,最后被开除党籍,称颂为“万古云霄”,予柳亚子极大的鼓舞和支持。
柳亚子在和毛泽东《&沁园春&咏雪》以“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作为结尾,受到御用文人的大肆诬蔑。全国解放后,毛泽东特别为柳亚子在北京北长街84号寓所题写了“上天下地之庐”的匾额,纪念他们两人在解放前为了追求光明而共同战斗的永恒友谊!
一位青年教师的启迪: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我不是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毛泽东诗词研究的专业工作者,只是出于阅读的爱好,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对《·雪》的许多史实讹传极为不满,而投身于这个行列。20世纪80年代初,我写了关于毛泽东《沁园春·雪》词在重庆传诵及其斗争的第一篇文章,在《重庆日报》和《重庆文史资料》上先后刊出,受到一些读者的青睐,和前辈、专家、友好的关注。其中有一位从未见过面的年轻读者李建中,自1981年11月开始,同我建立了通讯关系,直到1983年1月。现在我手中还保存着他寄我的几封来信,使我深受启迪。
从来信了解:李建中是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的一位青年教师。1981年,他正在陕西师范大学进修当代文学,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关于〈沁园春·雪〉本意的探释》。他从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研究会学术组和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诗词》教研组合编的《研究动态》第5期(日)得知,重庆市政协文史办公室正在协助重庆师范学院黄中模老师《〈沁园春〉词话》一书编写、出版的消息,特以“渴望的读者李建中”的名义,写信寄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从而和我建立了书信往来。我把刊在《〈沁园春〉咏雪词在重庆传诵期间的一场斗争》,和《〈沁园春〉咏雪词在重庆传诵的经过若干史实材料补遗》两文的《重庆文史资料》第一辑和第十一辑寄赠给他。承他“谬赞”,“冒昧建议”:
《沁园春·雪》一词,多年来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近年来出版的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史和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中,都把它作为毛主席诗词的代表作,重点介绍,但对这首词的有关填写、发表等有关史实和时代背景和正如你的文章所指出“互有出入”。因此,你的文章对研究这首词章,而且对大中学校的教学都有参考价值。但你的文章是刊登在《重庆文史资料》这种“内部发行’”刊物上,一般高等院校中文系的教师和中学老师都不易看到。因此,我建议你投向发行量大的教育杂志或理论刊物上发表,更有意义。
“意见”并在来信中对我文章中的某些失误,作了校正。指出:
《〈沁园春〉咏雪词在重庆传诵期间的一场斗争》注释①关于“刘绶松:《读毛主席诗词》,《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9年第七期”这一条,原文是,1959年第九期。是否打印、排字疏漏,请查实核正。
就年龄而论,李建中比我年轻:但就学识而论,他是专攻中国文学的老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在和他通信中经常提出一些问题同他商量、讨教。承他不弃,坦索陈词,讲了一些想法:
《沁园春·雪》的研究有两大题目:一是对这首词章有关史实的考证,一是对这首词章本意的讲解。第一个问题,先生的两篇文章已经完成了;第二个问题,尚待后人去继续研究。不过把第一个题目作出来了,第二个题目就好作了。
近年来,关于考证《雪》词的文章,我读过好几篇。除吴祖光《话说〈沁园春·雪〉》的回忆文章,是从一个方面来说明一些问题外,其余文章大都只是一些点滴考证。先生的两篇文章内容丰富,史料详实,把有关《雪》词的事实、写作时间、发表时间、刊物、录赠柳亚子的经过、手稿、用词变异、发表后的斗争等等都搞清楚了。是对《雪》词研究在历史考证方面的重大成果。解决了人们长期以来想要知道而一时又弄不清楚的一些问题,达到了写作的目的。但还有两个问题,想请予以指教:
一、《沁园春·雪》的写作时间,于1936年2月在东征途中,这种说法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但具体的时间、地点在几篇文章中说法不一。想请先生进一步作些说明。
在你《斗争》一文中讲到郭老的两首“和词”,“其二的具体写作时间没有标明,请进一步查实。
二、关于词义问题,在我读过的文章中很少涉及。先生的文章是属于史实考证,但许多地方也涉及到这个问题。
关于《雪》词的主题,我以为是通过壮写北国风光,评说古代英雄作为铺垫,来抒发诗人的宏图、抱负。在我读的许多文章中,虽然也讲到了,但都讲得非常肤浅。根据我的理解,《雪》词的主题,有说是对反动势力的批判,如郭老的《摩登的唐·吉诃德的一种手法》;有的说是诗人抱负的流露,如臧克家1956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的《雪天读毛主席咏雪词》,锡金的《咏雪词话》也有避而不谈或作含糊说明的,如周振甫、张涤华等等的讲解之作;也有文章以流行的“大批大判”的手法,即批判了封建主义,歌颂了无产阶级等等。我曾经作过这样的思考,其中一个是:把这些年来有关研究和阐释《沁园春?雪》的文章中提出的各种不同意见汇集起来,加以深入研究。其中包括聂绀弩的《毛词解》,《和平日报》上杨依琴的《毛词&沁园春&考证》,董令狐的《封建余孽的抬头》,以及1945年在《文化先锋》上刊载的危涟漪的《毛泽东“红妆素裹”》等等。我建议先生把这些文章搜集起来,编写一本册子,再写一篇比较有份量的文章,与先生已经编辑出版的《〈沁园春·雪&考证》合成一辑,就更有意义了。
我与李建中神交数年,后来因为其他工作的牵扯,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我大病一场,包括同李建中在内的许多朋友都中断了通信关系。我原来立下的许多“宏愿”都被迫搁了下来。1998年下年,我大病初愈,又才重操旧业,把这许多年来积累的有关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新的史实材料,在原有几篇文章的基础上,重新草成《毛词&沁园春·雪&》公开发表,就此对这个问题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划上一个句号,进而遵循李建中的建议,把对《沁园春·雪》的“史实考证”和“词义诠释”结合起来,那就更加完美了。可惜我因年龄和病的关系,已经实无能为力,深以为憾,只有寄希望于贤达了。
李建中同我中断通信关系已经多年,现在人在何处?情况如何?不得而知。遥祝我们在共同耕耘的百花园里,将会迎来一个绚丽的春天!
《红岩春秋》(2008年第4期)
因与贴文至有关联故不得不一并介绍一下易君左以供管窥(转自百度百科):
易君左(),湖南省人,北京大学文学士、日本早稻田大学硕士。留学回国后,长年在国民党军政界擅从报业文化,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9年底去台湾,嗣后,辗转香港、台湾,在大学任教,兼任中华诗社社长,历经世变。易君左家学渊源,才高资绝,成名早,享名久,成就高。为文、为诗、为书、为画,无不精工。文著60余种,数千万言,诗词、游记、传记、随笔、剧本广涉博猎,信手天成,书画法古出新,卓尔不凡,为文坛奇人。
《闲话扬州》风波
  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首都设在南京,江苏省政府驻镇江。淞沪抗战爆发后,局势紧张,南京的国民政府准备迁都。镇江的江苏省政府主席陈果夫更是抢先一步,将部分机构迁到一江之隔的扬州。江苏省教育厅编审室主任易君左随先头部队过了江,临时在扬州中学内办公。 易君左在扬州无事可做,遍游扬州的湖光山色,写了一本游记《闲话扬州》,交上海的中华书局出版。中华书局有两个扬州人,看到书上写的全是扬州的事,便随手翻翻,发现有些话是骂扬州人的,便偷偷带了两本墨迹未干的《闲话扬州》给他们的帮会头子阮五太爷。阮五太爷叫阮慕伯,他排行老五,人称阮五太爷。阮慕伯是清代太傅阮元的后代,盐枭出身,是青帮大亨,长期住在上海,地位仅次于能呼风唤雨的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上海、扬州、镇江都有他的徒子徒孙,可谓是位风云人物了。
  阮五太爷拿到《闲话扬州》一看,里面确有不少侮辱扬州人的恶语,决定要和易君左较量较量。但是他不出面,而是将书分别寄给扬州的和尚可端和妇女界的首领郭坚忍。这两个人在扬州极有能量,他们一定会出面追究的,因为书中有可端与富婆私通的丑闻,又有侮辱扬州妇女的文字。阮慕伯在寄书的同时,又给他们捎了一句极有分量的口信:“这件小事,由我来办吧!”这话很快传到已迁回镇江的易君左耳朵里。易君左知道阮五太爷的厉害,顿时吓得心惊肉跳,连忙去找厅长周佛海。周佛海明白,黑道上的人说“这件小事由我来办”,就是要把易君左“办掉”,不由得也冒出一身冷汗。人命关天,不能不问,他决定出面周旋。
  周佛海和易君左是同乡,又是旅日同学,颇有几分交情。1931年周佛海出任江苏省教育厅长,特地邀请在安徽省民政厅任职的易君左来教育厅帮忙。今天,易君左闯下大祸,他决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他亲自出马,赶到上海,找到阮五太爷说情。周佛海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随蒋介石外出视察,是够有面子的大人物了。既然他出面说情,不能不给面子。阮于是说:“周先生放心,对我手下的人,我是约束得住的。不过,扬州民众公愤极大,与易君左对簿公堂恐怕是难免的了。”周佛海一听阮慕伯的口气,知道易君左的命是保住了,官司恐怕还是要吃的,事情还没有了结,不得不做好思想准备。
  却说可端和尚和郭坚忍女士看过《闲话扬州》之后,也大为恼怒。
  可端是军人出身,在北洋军队任过军职,和蒋介石是同学。后来放下屠刀,皈依佛门。他是扬州长生寺的住持,凭着政治上的特殊关系,他还是中国佛教会理事和九常委之一。北伐军进驻扬州时,全城300多寺庙都驻了军队,唯独长生寺没有驻军,因为可端在寺门口贴了告示:“奉蒋总司令命严禁驻军”。
  可端身居佛门,却喜欢拈花惹草。他与一位萧姓盐商的四姨太太勾搭成奸。为了掩人耳目,萧太太出资10万,建了一座愿生寺,让可端当方丈,萧太太后来以居士身份住在寺里,便于二人寻欢作乐。外间人们都是心照不宣。《闲话扬州》上将这桩风流韵事写出来了,并引用了扬州报纸上的一副对联:“潇洒徐娘,竟成居士;风流和尚,何可名端?”在扬州人的心目中,可端的名声并不好。他虽对易君左恨之入骨,却又不好出面闹事。于是,他只好依赖郭坚忍了。
  郭坚忍是位思想解放、颇有影响的人物。她办了许多慈善事业,深孚众望,是扬州妇女界的领袖人物。《闲话扬州》中有不少文字对扬州妇女确有侮辱之嫌。如文中写道:扬州之所以出名,一是风景好,二是出盐,三是产女人;全国的妓女好像是由扬州包办,实则扬州的娼妓也未见得比旁的地方高明;在扬州看不到顶好的姑娘,大概因为好的多出门,留下的就不见怎样高明;扬州出姑娘的原因,由于一种习惯人情和风俗,乃至不以当娼妓为耻;近水者多杨花水性,扬州杨柳特多,且完全水乡见不着山的影子,所以人性轻浮活动,女性尤然。等等。这就大大触犯了扬州人的尊严,伤害了扬州人的感情,尤以妇女界反应最为强烈。因而薄薄一本《闲话扬州》,激起了扬州及其所属七县民众的公愤。于是,以郭坚忍为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扬州人民追究易君左法律责任代表团”,俗称“扬州究易团”,由扬州及所属七县工、农、商、妇、医、学各界代表参加,郭坚忍任团长。在“扬州究易团”的幕后,还有两个团体撑腰。一个是上海“旅沪扬州同乡会查究《闲话扬州》委员会”,由阮慕伯领导;一个是“扬州各界追究《闲话扬州》联合会”,由大律师戴天球领导。
  一切准备就绪后,由首席律师戴天球和韩国华、胡震组成三律师代理诉讼团,上诉江苏地方法院,控诉易君左、中华书局侮辱扬州人人格。法院虽然感到棘手,但还是受理了这起诉讼,并决定于
1932年8月7日开庭。
  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和易君左深知众怒难犯,不愿打这场官司,于是便四处请人出面调解,想将大事化小,留个面子。
  中华书局请出担任过司法次长、内政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驻沪办事处常务委员、大律师薛笃弼出面调解。薛知道,阮慕伯是个左右局势的关键人物。他找到阮慕伯提出四项解决条件:一、中华书局立即停止发行《闲话扬州》;二、向扬州七县人士登报道歉;三、以赠送书籍形式,向扬州人赔偿名誉损失2000元;四、扬州撤销诉讼。但阮慕伯不肯答应。其理由是:“旅沪扬人以兹事重大,非经扬属七县各界全体同意不能擅自决定;在易案未曾解决前,中华书局要求调解坚决拒绝。”让薛笃弼碰了个大钉子。
  易君左请出的调解人是洪兰友。洪兰友是扬州三中委(王柏龄、洪兰友、叶秀峰)之一,曾任中央组织部秘书主任兼司法院法官训练所所长,他是扬州实权派人物。洪兰友确实肯为易君左出力,他和陆小波几次去扬州找戴天球说情,希望调解,但都遭到戴天球、郭坚忍的拒绝。于是,调解的希望破灭了,只有等待法庭判决。
  江苏地方法院开庭的前一天,“扬州究易团”在扬州商会召开了动员大会。第二天凌晨,“扬州究易团”便聚齐了,他们每人胸前佩带“扬州究易团”的红标,团长郭坚忍手持短杆白三角旗,旗上写有“扬州究易团”5个大字。他们乘船过江。这时,镇江码头上已经聚集了许多迎接他们的记者和群众。扬州同乡会的老人捧酒,妇女送茶,私人汽车和上百辆黄包车免费接送代表团成员,热烈场面催人泪下。因为扬州来的人多,镇江迎接的人也多,闻讯来旁听的更多,法庭上人满为患,几无立足之地。法院唯恐出事,不得不临时加派法警,还电请保安处特务营增派武装士兵,帮助维持秩序,真有如临大敌之势。原告方有郭坚忍及戴天球等人;被告方有易君左、陆费逵及辩护律师。双方摆开阵势,准备唇枪舌战,较量一番。
  开庭之后,郭坚忍陈述诉讼要旨,严厉谴责易君左丑化扬州风土,侮辱扬州人人格的行为。最后她说:“易君左故意诽谤,妨害百姓,已昭然若揭。现扬属妇女,已嫁者受其家属歧视,有女者不能嫁,教师也不能当,乃至将来全体妇女失业无所依归,前途岂堪设想。我受扬属七县妇女的委托,自知责任重大,请法庭对扬属妇女生活生存加以援救,将易君左等依法严惩,以平民愤。”郭坚忍陈述之后,易君左也有气无力地说:“本人撰写《闲话扬州》一书,纯系完全善意,仅为描写生活性质,与故意诽谤他人不同。且此书现已停售,希望扬属人士谅解,也请庭上明察,并宣告被告人无罪。”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机智地说:“本人为中华书局总经理,仅司全部行政权限,编辑书稿及审核稿件,另有专人负责。现该负责人已偕来庭上,法庭如需询问,即可应询。”
  庭长周宝初知道,这宗案子台前幕后情况复杂,双方都得罪不起;且围观人多,气氛紧张,若双方争论下去,恐生事端。于是他抱定一个宗旨:慢慢来,拖下去。原告、被告陈述之后,法官既没有询问编辑,也没有让双方律师说话,便快刀斩乱麻地宣布:“本案案情复杂,改期续审,退庭!”
  周宝初想敷衍,扬州人却不答应。他一宣布退庭,“扬州究易团”和旁听席上的群众立即骚动起来。有的喊:“将易君左关押起来!”有的喊:“打死这个小杂种!”法警怕出乱子,连忙上前劝阻,结果越劝越乱。周宝初一见形势十分严重,急忙暗中示意将被告易君左从后门带出去,自己也躲到休息室去了。于是,人们便集中在法院天井里,继续要求严惩易君左,并与法警闹起纠纷。扬州方面的大律师戴天球觉得,万一群众情绪控制不住,做出过激行动,事情反而难以收拾。于是他找到周宝初,说:“易君左可以不关押,将其交保;要严惩叱斥原告方及旁听群众的法警,缓和局势。”周宝初知道众怒难犯,既然扬州方面提出这些要求,可以满足,以息事宁人。于是,他宣布将易君左监视居住,表面上也对法警作了严厉批评。这样,《闲话扬州》一案的第一次开庭,就这样在一片闹哄哄的吵骂声中收场了。
  《闲话扬州》一案虽然闹得沸沸扬扬,但文化界却反应迟钝。直到第一次开庭之后,报端上才见到一些名人的文章。杜重远、朱自清都是对易君左持批评态度;鲁迅认为中国人都是爱故乡的,但对《闲话扬州》没有提过多的批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报章名人的议论,并没有影响扬州人对易君左的追究。江苏地方法院在扬州公众的压力下,不得不决定在8月30日第二次开庭。
  为了做好准备,8月26日扬州各界及京、沪、镇的扬州同乡会代表聚集在扬州商会举行联席会议。令大家迷惑不解的是,“扬州究易团”团长郭坚忍没有出席会议。戴天球、韩国华二位律师在谈及第二次开庭准备工作时,调子也变低了。他们不谈追究方法,只说办案的难处及被告请求调解的条件。
  起初,出席联席会议的代表并不知道事情有了急转弯,他们还蒙在鼓里。原来,案子的幕后操纵人已经走到台前来了。
  人们开始只知道《闲话扬州》风波的幕后人是阮慕伯阮五太爷,不知道幕后的幕后还有一个被称之为“广陵王”的王柏龄。王柏龄是蒋介石在保定速成学校和日本振武学校的老同学。辛亥革命爆发,蒋介石应陈英士电邀回国,王柏龄、张群和他一起回国参加革命活动。后来蒋介石受命初建黄埔军校,其时全校只有3名将官,就是中将蒋介石和少将王柏龄、何应钦。王柏龄一直就是蒋介石的亲信和挚友。后因王柏龄老吃败仗,蒋介石也不得不将其撤职,但没有查办,让他闲居扬州。而他头上还留有三道光环:江苏省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候补委员。因而在扬州还是一个说话管用的人物,人称“广陵王”、“土皇帝”。《闲话扬州》风波的扬州幕后支持者就是王柏龄。
  《闲话扬州》的风波闹得震惊全国,江苏省政府主席陈果夫也是始料不及的。而惹起事端的又是他的部下教育厅编审室主任易君左,如果再闹下去连他这个主席的面子也难卸。于是,他便出面找王柏龄出来周旋。
  陈果夫和王柏龄同在黄埔军校共过事。王柏龄任少将教授部主任时,陈果夫才是一个负责在上海招生及通讯采购工作的无名小卒。可如今陈氏兄弟政治势力之大,连王柏龄也不敢不买账了。所以陈果夫一出面,王柏龄不得不从幕后走到台前。他知道,扬州方面只要做通郭坚忍的工作,事情便十有八九了。于是他屈尊亲自去北柳巷板桥一号拜望郭坚忍,说:“省里陈主席对扬州这件事很关心,希望不要闹大,特地托我向郭老师斡旋。”郭坚忍当时是扬州女子职业学校校长,所以王柏龄称她为老师。郭坚忍见到一向支持她的王柏龄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思想没有一点准备,因此表情严肃地说:“你也有母亲姐妹,能让他易君左公然侮辱么?这事已弄得全国皆知,省府用这种人在教育厅做事,还能编审出什么好书?难道陈主席就没有责任吗?扬州各界对易君左极其愤恨,想大事化小,我没有这个力量。”王柏龄一再耐心劝说,郭坚忍深知没有王柏龄、阮慕伯这样的人撑腰,这场官司是打不赢的。权衡再三,郭坚忍最后提出了最低要求:一、省政府撤销易君左的职务;二、易君左必须向扬州及苏北人登报道歉;三、中华书局必须销毁《闲话扬州》,负责人登报道歉。王柏龄认为这个要求不为苛刻,容易办到,次日便急急赶到镇江向陈果夫复命了。正因为调解成功,所以江苏地方法院决定8月30日开庭。也正因为郭坚忍知道这个官司没有什么打头了,所以没有出席8月26日在扬州商会举行的各界代表联席会。
  王柏龄一出面,上海方面的阮慕伯就不好再闹了。8月26日的这次联席会上,一致推派阮慕伯和王柏龄为联席会总代表,负责调解交涉事宜。他们由幕后走到了台前。联席会上也同意了调解条件:易君左在京、沪、镇及扬属七县报纸封面上道歉,并辞职离开江苏;中华书局也在上述各报登报道歉,向扬属七县民教馆赠送价值2500元的书籍。与此同时,也同意了向可端和尚道歉、赠匾的条件。
  水到渠成,江苏地方法院如期进行第二次开庭。实际上这已是一出做做样子的过场戏了。除了中华书局的陆费逵老老实实如期赶来出庭外,其他原告、被告均未出庭。于是,庭长周宝初如释重负,当即宣布:“鉴于原告、被告均未到庭,本庭暂时休庭。”
  陈果夫虽然同意了扬州提出的条件,但他还是和走到前台的王柏龄、阮慕伯一番讨价还价,打了不少折扣。最后,易君左辞去了在江苏省教育厅的职务,只在《新江苏报》上刊登了一则启事:
  “敬启者:君左去年曾著《闲话扬州》一书,本属游记小品,其中见闻不周,观察疏略,对于扬州社会之批评颇多失实之处,以致激起扬州人士之公愤,引起纠纷。事后详加检点,亦自觉下笔轻率,实铸大错,抚躬自省,以明心志。荷蒙中委王茂如(柏龄)先生本息事宁人之善意,爱惜君左之苦心,不辞烦累,毅然出面斡旋;而扬州人士亦深喻君左自责之诚意,承蒙谅解,撤回诉讼。谨此公布,诸希鉴谅为幸!”
  易君左威风扫地,中华书局破财消灾,扬州人也挽回了面子。闹哄哄达半年之久的《闲话扬州》风波的活剧,终于草草地落下了帷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晚霞的古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