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知识点梳理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1、: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秦始皇的历史作用:(1)积极作用:①统一了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发动战争,扩大了秦朝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消极作用:①,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②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以及长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③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严酷的刑法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下列措施中属于...”,相似的试题还有:
秦始皇最伟大的功绩是()
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C.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修筑长城、建立郡县制
阅读下列材料: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占有显著而醒目的一页,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出生在东周末年。当时东周已经开始衰败,有7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他们之间发生了历时几百年的“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征战,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在当时的分裂割据局面中,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后,秦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到战国末年(秦始皇诞生)时,秦国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都已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基本条件。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亲政后,选拔了许多得力武将,对其它六个国施展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各个击破的策略,于公元前221年灭掉了最后一个国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即秦王朝,自号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方面废除了商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宣布郡官职位不能继承,国家大事由皇帝亲自主持,重要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官定期调动位置,以防他们建立势力范围;修建驰道、直道,连通首都与各郡。秦始皇所确立的这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政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外,秦始皇还推行了许多维护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措施。他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融合和文明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秦始皇时期,改革后的小篆文字及隶书文字开始兴起,并完成了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变。以后虽改朝换代,各地语言不同,发音各异,但统一的文字却把整个中华民族始终联系在一起。他所改制的方孔圆钱形制在中国货币史上沿用了两千年之久。这位皇帝在公元前213年,为了推行新王朝制度,采纳了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除工、兵、农书、法书、医书和秦朝史籍之外的各国史书和其它书籍,使全国各地纷纷燃起了烧书的烈火。焚书的第二年,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打击异端思想,借故将在咸阳的460余名读书人活埋,将其余的人全部流放到边远山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焚书坑儒”不仅将中华民族千余年文化发展的结晶付之一矩,更严重的恶果是扼杀了学术探讨的自由,中断了春秋以来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而且从此开了中国历代王朝大兴“文字狱”的先河。在对外政策上,秦始皇开展对南方和中国所属其它地区的大规模征战。在南方征服了“百越”,在北方沉重打击了“匈奴”。为了阻止“匈奴”对北方边境的骚扰,秦始皇调拔大批人力物力,在燕、赵、秦原修筑长城的基础上,重新修补,新筑,把北方长城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巨大高墙,这就是代表中国悠久历史见证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秦始皇为了求得长生不死药,不惜数次花费巨万钱财,还将3000童男童女送去葬身海底,尸喂鱼鳖;为修自己一座陵墓,发70万刑徒,终年累月地去营造;修阿房宫、筑长城、击匈奴、戍边塞……这些都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人民在横征暴敛,苛捐重税和无休止的徭役下已无法生活下去。剌杀秦始皇的事多次发生,但都未成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公元前&209年,农民陈胜、吴广带领广大不堪忍受剥削的农民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秦王朝很快就崩溃灭亡了。秦始皇既是中国历史长河转折点上的&伟人,又是后人眼中的暴君。——引自《中国文化网/中国概况/历史/中国皇帝》请回答:(1)根据材料,归纳秦始皇的主要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列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与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帝王──秦始皇有关①打败北方的匈奴人②统一六国③统一度量衡和文字④修筑长城⑤实行焚书坑儒⑥思想上确立了儒家学说的主导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当前位置:
>>>下列秦始皇的举措,旨在巩固国家统一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是①“兼并天..
下列秦始皇的举措,旨在巩固国家统一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是①“兼并天下”“设置郡县”&&&②“决通川防,夷去险阻”③“器械一量,同书文字”&&&&④“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A试题分析:“兼并天下”,顺应国家统一的时代潮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设置郡县”,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故①是正确的。“决通川防,夷去险阻”意思是消除各种军事上的隐患,方便了交通和水利的建设,防止原有六国的军事设施如城郭、险塞等,被各国贵族用来作为反秦的据点或屏障,这样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故②是正确的。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这些措施对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故③是正确的。 “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故④是正确的。点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内容,本题解题的关键除了能够再认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还要注意这些措施中哪些措施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秦始皇的举措,旨在巩固国家统一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是①“兼并天..”主要考查你对&&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郡县制的全面推行&&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皇帝制度建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特点:
一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二是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这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更能有效地行使统治权,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 (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4)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5)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皇帝制度:(1)“始皇帝”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合称“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2)权力: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3)特征:a.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b.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c.皇权至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中央官制:(1)主要官职:①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④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特点: 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地方政府:&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实行王位世袭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②以宗法制为核心。 ③族权和政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血缘和部族色彩。 ④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⑤具有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夏朝开创了我国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袭制。这些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正确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1)君主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2)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2、产生根源:①经济上,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的发展。 ②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③理论上,韩非子有关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3、发展过程: (1)萌芽──战国时期:①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②实践上,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创立──秦朝:①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颁秦律、焚书坑儒等。②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③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巩固──西汉:①内容:推行郡县封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特点:重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隋唐:①内容:隋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承并完备;创立和完善科举制。②特点: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机构的权力。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科举制使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其机构运转更加灵活。 (5)加强──北宋: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并由皇帝直接控制。其特点是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的兵权,财权、行政权和兵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 (6)新发展──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即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行省制度是古代郡县制的新发展,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当代省区的规模,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7)强化(或顶峰)──明清:明初把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和三司,采取八股取士。前清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特点是分散丞相权力和地方长官的权力,加强皇权,同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 4、评价: 积极作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具有进步意义,表现在:①维护了国家的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防止了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镇压人民起义,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稳定;③便于组织公共工程建设,保证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消极作用:表现在封建社会的后期:①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迫十分残酷;②束缚了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导致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5、基本矛盾: (1)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2)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6、发展趋势:(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4)加强对官员的选拔与监督。 7、特点: (1)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5)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 (6)以文化专制巩固政洽专制; (7)中央和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并走向反动。&&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秦朝统一:
1、背景:①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②春秋时期,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条件:①主要原因:商鞅变法&&&&&&&&&&&&&&&②客观原因:人民渴望统一&&&&&&&&&&&&&&&&&&③主观原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④战国时期法家思想3、过程:一些诸侯国为了富闰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各诸侯国间发生了战争。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4、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而,建立了中国历史土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能统一全国的原因:(1)统一的必然性:结束诸侯争霸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从经济上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从政治上看,长期的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局部实现了中央集权制,为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从民族关系看,各民族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从民心向背看,长期的战争,使人民渴望实现国家统一。 (2)统一的可能性:秦国通过改革,逐渐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①秦国的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事力量强且采用灵活的策略。 ③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
统一过程:(1)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开拓疆域的措施:①北方:打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直道”;筑长城; ②南方: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开凿灵渠,平定岭南; ③西南:将“西南夷”纳入版图,开辟“五尺道”,统一“西南夷”。&郡县制含义:
指对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区划)。起源于周朝,起初是封建制的补充,后经过秦汉发展,取代封建制成为主要体制。亚洲其他国家也从中国学习了该体制,如日本、朝鲜。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1、相同点: (1)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 (2)目的都是巩固统治; (3)结果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4)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不同点: (1)时代:分封制产生与奴隶社会,盛行于西周;郡县制与行省制都产生于封建社会,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行省制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2)地方与中央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他们虽然对上承担一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中央政权力量衰弱的时候,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可以随时撤换或调动,郡、县两级政府都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郡、县两级的官员按能力选任,破了贵族制下的血缘联系。对居民管理主要按地域划分,进一步清除了氏族制残余。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其行政长官直属中书省。(3)作用与影响: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与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发展、完善,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由来:(1)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2)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3)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内容: (1)行政区划: ①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②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 (2)官僚机构: ①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②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1)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 (2)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秦始皇的举措,旨在巩固国家统一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是①“兼并天..”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50499252601135848236652221868112523第14课_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第14课_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4.3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秦始黄创设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什么?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倍受后人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秦始黄创设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什么?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倍受后人
秦始黄创设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什么?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倍受后人
高中历史老师回答您: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具体算大约2133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的功绩是不能抹杀的,但是他在思想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比如最著名的措施就是“焚书坑儒”,倍受后人职责唾骂.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什么_百度知道
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什么
提问者采纳
采用皇帝称号;   3、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4、统一货币;   6、司法;   7、在地方废除分封制;   8、统一文字;   2。特点  1;   5;   5、宣扬“君权神授”,建立郡县制,御史大夫,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   6;   4、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焚书坑儒;   3、在中央设立丞相、皇权至上原则;   9,太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统一车辆行制基本内容  1,加强思想控制、统一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行政等独断权力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但是三公九卿制度并不完善,地方推行郡县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