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横溪西瓜节堂春晓,诗人是怎样描写黄梅雨季的

横溪堂春晓前两句描写了水田怎样的特点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横溪堂春晓前两句描写了水田怎样的特点
横溪堂春晓前两句描写了水田怎样的特点
首句“一把青秧趁手青”,写插下的秧苗迅速返青,说明春天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前一个“青”做形容词,后一个“青”做动词.第二句“轻烟漠漠雨冥冥”,写春天的季节特点:薄雾弥漫,细雨朦朦,这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机.这样的天气特点,是江南水乡春天常见的景象,有鲜明的地区色彩.第三句“东风染尽三千顷”写春风吹绿了广阔的田野.这里用“东风”代替春风,并用“染尽”强调春风的力量.到底染尽了什么?诗人不说,也不需说,读者自然会想到和煦的春风把一望无际的稻田都吹绿了,大地好像用绿色染过似的,到处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第四句“白鹭飞来无处停”以白鹭飞来没有落脚的地方作结,反衬禾苗长得密密麻麻,热情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改变了大地的面貌.天上细雨霏霏,地上绿茵一片,农民们正在弯着腰插秧,田野上白鹭飞翔,这就是诗人描绘的一幅江南田园风光图,而这幅图画中突出一个“青”字,展示了春风春雨的力量.诗歌画面鲜明,语言优美,情趣盎然.《三衢道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怎样表达这种心情的?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三衢道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怎样表达这种心情的?
《三衢道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怎样表达这种心情的?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诗人是通过景物描写和自己的活动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先说写景,首先是“晴”字,在黄梅雨季能有“日日晴”岂不喜出望外?其次是一路的“绿阴”,日日晴则必然骄阳当空,有了绿阴就凉爽得多,走起路来也轻松得多,此二可喜也.三是“黄鹂四五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更使诗人感到高兴.诗人的“泛尽却山行”这一活动不但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还表现出诗人欢快的心情.黄梅雨季是什么时候
黄梅雨季是什么时候
什么是梅雨? 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人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晴雨多变的春天一过,初夏随着而来,但不久,天空又会云层密布,阴雨连绵,有时还会夹带着一阵阵暴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梅雨”来临了。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梅雨”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它源于我国的一个气象名词。梅雨,在古代常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咏《梅雨》诗:“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节气后“三时”的“时雨”。现在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 宋代贺铸曾被称誉为“贺梅子”,据说就是因为他在《青玉案》一词中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宋代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也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明代徐应秘在《玉芝堂谈荟》中写道:“芒后逢壬立梅,至后逢壬断梅”。历史上所称的“黄梅雨”通常是指“梅”节令内的降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群众习惯上取“芒种”节气为梅节令,此时正值梅熟时节,因此也叫“黄梅”。 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o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 。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可见,“梅雨“或”霉雨“的称谓由来已久,它开始在我国流传,至少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其他回答 (4)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或称江淮流域)区域内往往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段,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是由北上的暖空气和冷空气交汇形成的降雨过程。这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梅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生动地描绘了当地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象。因为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因此也有称之为“霉雨”的。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 

除了我国以外,朝鲜最南部、日本中南部也都有梅雨季节,但世界同纬度其它地区却没有,因此,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我国梅雨区的范围,北起淮河,南至闽、赣、湘三省中部,大致在110°E以东的27—34°N之间。梅雨期长度以梅雨区中部最长,上海平均6月15日入梅,7月9日出梅,长25天。梅雨区南北界附近一般只有20天左右。但这是气候平均情况,每年可以相差很大。例如,入梅期迟早可以相差40天,出梅期可相差45天;最长梅雨期可以长达60天甚至更长,而有些年份甚至更长,而有些年份基本上没有梅雨,称为“空梅”。梅雨期雨量最多的年份要数1954年,该年梅雨期总雨量超过多年平均值的两倍以上。
梅雨--初夏时期从中国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因时值梅子黄熟,故名。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还与西风带有无利于冷空气南下到长江流域的环流形势有关。每年6月初,当大气环流的形势产生比较大的调整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跳到北纬20°以北,就开始人梅。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进一步北跳,越过北纬25°时,梅雨期结束,这时长江流域进入伏旱期。 梅雨时节话梅雨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这一时期,由于大气环流的季风调整,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江淮流域持续交绥,形成一条东西向准静止锋,一般称为梅雨锋,使得阴雨连绵和暴雨集中。由于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期,故称“梅雨”或“黄梅天气”。又因这时高温高湿,衣物容易霉烂,又称“霉雨”。 在梅雨时期,从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维持一条稳定持久的雨带。雨带中的暴雨分布不均匀,常有数个暴雨中心。梅雨锋的暴雨强度一般比台风暴雨要小得多,但由于梅雨锋持续时间长,暴雨范围广,造成的洪涝灾害的区域一般比台风要大。如1991年和1999年江淮流域梅雨期持续均达2个月,长江下游、太湖、淮河等地区出现了暴雨天气和严重的洪涝灾害,受灾害面积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受灾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太湖、里下河、滁河、秦淮河地区均出现历史最高水位。 形成梅雨锋暴雨的大气环流条件一般包括: (1)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 (2)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 (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 在这种环流条件下,使得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则中尺度系统如锋面气旋非常活跃。这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而梅雨锋暴雨则是不同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定地区的特殊天气。 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异性,导致每年梅雨的“入梅”和“出梅”日期不同,早晚可相差40多天。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有时梅雨锋不明显,则会出现“少梅”或“空梅”现象。如1954年、1991年和1999年,都是由于梅雨期特别长,降水特别多,从而造成江淮流域的洪涝灾害。而1994年出现少梅,使江淮地区显得异常干旱。还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如1980年8月的“倒黄梅”对浙江各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梅雨期的异常情况,往往与全球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在正常情况下,7月上旬后,江淮流域梅雨自南而北陆续结束,锋面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的伏旱天气。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民风民俗领域专家横溪堂春晓黄梅雨季
横溪堂春晓黄梅雨季
横溪堂春晓中诗人是怎样描写黄梅雨季的?哪一句话?
这首诗的第二句,“轻烟漠漠雨冥冥”,描写了黄梅雨季。诗人写的是春晓,是一天之中最为宝贵的早晨,而在这样的早晨里,轻烟漠漠雨冥冥——天空中,飘洒着朦胧如烟的轻柔细雨,天色因而显得昏暗了。天空中的如烟细雨和地上的千倾青苗,勾勒出一个美丽的、色彩鲜明的黄梅雨季。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百度知道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者采纳
但一旦在联想中织进了对“来时路”的回想和由此引起的对比映照?其次是一路的“绿阴”。先说写景。“绿阴不减来时路,可以说是极平常的事,“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更使诗人感到高兴,几乎没有什么动人的诗意美。三是“黄鹂四五声”,添得黄鹂四五声”两句,走起路来也轻松得多,首先是“睛”宇。听见黄鹂鸣啭,既暗示了往返期间季节的推移变化-一-已经从春天进入初夏,此二可喜也。还表现出诗人欢快的心情,似乎和不久来时所见没有什么两样,夹道绿阴。如果单就这一点着笔,在黄梅雨季能有“日日晴”岂不喜出望外。也细微地表达出旅人归途中的喜悦。在山路上看到的绿阴繁翳。这“不减”与“添得”的对照。日日晴则必然骄阳当空:山路上。时而传来几声黄鹂的鸣啭,就为本来平常的景物平添了诗趣,有了绿阴就凉爽得多,却是来时路上未曾听到过的。诗人的“泛尽却山行”这一活动不但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诗人是通过景物描写和自己的活动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但绿阴丛中。本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描写了旅途中的新鲜感受
其他类似问题
思想感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横溪堂春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