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 :拉美 没有『请』劳驾 这样发邮件的礼貌用语语么

  一、亚洲国家和地区礼俗亚洲是世界上第一大洲,位于东半球,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亚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口众多。在历史上亚洲各国之间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因此相互间影响不小,许多国家民族的习俗、礼节都有相近之处。  在亚洲,人们信奉佛教为多,其次为伊斯兰教,也有一部分信基督教,故亚洲可称之为三大宗教影响最大的地区。  1.日本礼俗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与我国交往频繁。自1972年两国正式恢复邦交以来,日本每年到中国来的游客近百万,日本已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最大的客源国。  由于历史上鉴真和尚多次东渡扶桑,交流中日文化,所以日本受我们中国的影响很深,至今还保留着浓厚的我国唐代礼仪、风俗。  日本人总的特点是勤劳、守信、遵守时间、工作和生活节奏快,他们重礼貌,妇女对男子特别尊重,集体荣誉感强。  (1)宗教信仰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教和佛教。佛教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少数日本人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  (2)节庆日本的重要节日有新年(1月1日),庆祝方式与中国差不多;成人节(1月15日),是满20周岁青年的节日;儿童节,但有男孩子节和女孩子节之分。男孩子节也叫端午节,和中国端午节时间及过法基本类似。所不同的是,节日里凡有儿子的家庭,家门外要挂上各色大小不一的鲤鱼旗,大的鲤鱼旗代表大男孩,小的则代表小男孩,家里有几个男孩就挂上几面鲤鱼旗。女孩子节是每年3月3日,又称雏祭。日本的国花是樱花,故有樱花节。这个节日是从每年3月15日到4月15日。此外还有敬老节(9月15日)、文化节(11月3日)等等。  (3)饮食习惯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别具一格,他们的日常饮食主要有三种料理:第一种是传统的日本料理,又称“和食”。这是日本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独特饮食方式。这种料理中最典型的食物要算是“沙西米”(生鱼片)、“司盖阿盖”(类似我国的火锅)、“寿司”(日本式饭团,一种冷盘菜)和日本面条等。日本人的早餐喜喝稀饭,由于受外来影响也喝牛奶、吃面包。午餐、晚餐一般吃米饭,副食以鱼类和蔬菜为主。日本是岛国,海产品多,所以日本人爱吃鱼并且吃法也很多,如蒸、烤、煎、炸等,鱼丸汤也是他们喜爱的。吃生鱼片时要配辣味以解腥杀菌。日本人还爱吃面酱、酱菜、紫菜、酸菜等。吃凉菜时,他们喜欢在凉菜上撒上少许芝麻、紫菜末、生姜丝等起调味点缀作用。第二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华料理”,即中餐。他们偏爱我国的广东菜、北京菜、淮扬菜以及带辣味的四川菜。第三种就是从欧洲传过去的“西洋料理”,即西餐。他们究竟喜食何种料理,则要看具体对象而定。不过,最为普遍的还是这三种料理的混合选用。  日本人吃莱喜清淡,忌油腻,爱吃鲜中带甜的菜。还爱吃牛肉、鸡蛋、清水大蟹、海带、精猪肉和豆腐等。但不喜爱吃羊肉和猪内脏。日本人喜欢喝酒,日本清酒、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和中国“茅台”等名酒都爱喝。日本人吃水果偏食瓜类,如西瓜、哈密瓜、白兰瓜等。  (4)礼貌礼节日本人在待人接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十分讲究礼貌、注重礼节,还形成了某种礼仪规范。如:在待人接物上谦恭有礼,说话常用自谦语,特别是妇女,在与人交谈时总是语气柔和、面带微笑、躬身相待。日本人善用礼貌用语,为此,在语言上还分敬体与简体两种。由于日本人等级观念很重,上、下级之间,长辈、晚辈之间界限分得很清。因此,凡对长者、上司、客人都用敬语说话,以示尊敬;而对平辈、平级、小辈、下级一般用简语讲话。这时敬、简两种语体是不混合使用的。日本人最常用的敬语有:“拜托您了”、“请多多关照”、“打扰您了”等等。同时他们忌问“您吃饭了没有”一类话。  现在日本人外出大多穿西服。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民族服装,在隆重的社交场合或节庆时他们会穿和服出席。
日本人重视仪表,认为衣着不整齐为不礼貌的行为。  日本人与人见面善行鞠躬礼,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只有见到朋友才握手,有时还拥抱。男子对女宾客,只有在她们主动伸手时才握手,但时间不太长也不过分用力。日本人在室外一般不作长时间谈话,只限于互致问候。  日本人不给他人敬烟,当着别人而自己若想吸烟时,通常是在征得对方同意后才行事。以酒待客时,他们认为让客人自己斟酒是失礼的,应由主人或侍者代斟为妥;并且同时注意斟酒的方法,即斟酒者右手持壶,左手托底,壶嘴不能碰到杯口。客人则以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接受斟酒为礼。通常,接受第一杯酒而不接受第二杯不为失礼。客人若善饮,杯杯都喝光,主人会高兴并鼓励多喝,但主人和其他客人并不陪饮。一人不喝时,不可把酒杯向下扣放,应等大家喝完才能一齐扣放,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日本人的茶道已不是一种日常生活意义上的饮茶,而形成一种礼仪规范,它以“和敬清寂”为精神,作为最高礼遇来款待远道而来的尊贵宾客。  在日本,初次见面时互递名片已是一种日常礼节,因此很讲究交换的方法和程序。通常应先由主人或身份较低者、年轻人向客人或身份高者、年长者递送上自己的名片;递送时要用双手托着名片,把名字朝向对方以便方便阅读。还有一种方式是:用右手递送上自己的名片(名字也要朝向对方),用左手去接对方的名片。如果自己在接到对方的名片后再去寻找自己的名片,则会被认为是失礼的。至于一时错把别人的名片递送给对方,则为严重失礼。因此,在接待日本客人时,千万要注意将自己的名片准备好,以便适时与对方交换,以示礼貌。  (5)禁忌日本人忌讳绿色,认为绿色不祥;忌荷花图案;忌“9”、“4”等数字,因“9”在日语中发音和“苦”相同,而“4”的发音和“死”相同。所以日本人住饭店或进餐厅,我们不要安排他们住4号楼、第4层或4号餐桌。日本商人忌2月和8月,因为这两个月是营业淡季。
日本人忌三人合影,因为三人合影,中间人被夹着,这是不幸的预兆。他们还忌金眼睛的猫,认为看到这种猫的人要倒霉。
日本人喜爱仙鹤和龟,因为这是长寿的象征。日本妇女忌问其私事。在日本“先生”一词只限用于称呼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对一般人称“先生”会使他们处于尴尬境地。  日本人饮食上忌讳8种用筷子的方法,叫做“忌八筷”,即忌舔筷、迷筷、移筷、扫筷、抽筷、掏筷、跨筷和剔筷。同时;忌用同一双筷子给宴席上所有人夹取食物。  2.韩国礼俗韩国是我国的近邻,与我国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自1992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韩国来华旅游和贸易人数猛增,并发展成为我国旅游业在亚洲的主要客源国之—。  韩国人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性格刚强,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同时又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1)宗教信仰韩国人以信奉佛教为主,佛教徒约占全国人口的1/3。  (2)节庆韩国的农历节日与我国近似,也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自古以来,端午节妇女们还流行一种荡秋千的传统习俗。  (3)饮食习惯韩国人以米饭为主食,早餐也习惯吃米饭,不吃稀饭。韩国人爱吃辣椒、泡菜,烧烤中要加辣椒、胡椒、大蒜等辛辣的调味品。韩国人平时喜食香干绿豆芽、肉丝炒蛋、肉末线粉、干烧鳜鱼、辣子鸡丁、四生火锅等菜。对他们来说,汤是每餐必不可少的。有时汤中要放猪肉、牛肉、狗肉、鸡肉烧煮,有时也简单地倒些酱油、加点豆芽即成。韩国人最爱吃的是“炳汤”,这是用辣椒酱配以豆腐、鱼片、泡菜或其他肉类和蔬菜加水煮制的。此外,他们也爱吃加醋调成的生拌凉菜,但不喜爱吃带甜酸味的热炒菜。现在,韩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年轻人偏爱西餐。韩国人在用餐时很讲究礼节,用餐时不随便出声,不边吃边谈,如不注意这一小节,往往会被别人看不起、引起反感。  (4)礼貌礼节韩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人们普遍注重礼貌礼节。如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规矩严格,须表示特别的尊重。若与长辈握手时,还要以左手轻置于其右手之上,躬身相握,以示恭敬。与长辈同坐,要保持姿势端正、挺胸,绝不敢懒散;若想抽烟,须征得在场的长辈的同意;用餐时,不可先于长者动筷等。男子见面,可打招呼相互行鞠躬礼并握手,但女性与人见面通常不与他人握手,只行鞠躬礼。  韩国人一般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公共场所不大声说笑,颇为稳重有礼。尤其妇女在笑时还用手帕捂住嘴,防止出声失礼。在韩国,妇女十分尊重男子,双方见面时,总是女性先向男子行鞠躬礼,致意问候。男女同坐时,一般男子位于上座,女子居于下座。当众多人相聚时,往往也是根据身份高低和年龄大小依次排定座位,地位高、年长的优先在前。  (5)禁忌韩国人忌讳“4”这个数字,认为此数字不吉利,因其音与“死”相同。因此在韩国没有4号楼,不设第4层,餐厅不排第4桌等。这在接待韩国人时需注意回避,以免他们误解与生气。  3.新加坡礼俗新加坡土地面积较小,是由新加坡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风景秀丽,以“花园城市”享誉世界。“新加坡”三字的意思是“狮子城”。新加坡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华裔新加坡人,其他为马来血统的人和印度血统的人等。新加坡人特别讲究卫生,在该国随地吐痰、扔弃物者均要受到法律制裁。  (1)宗教信仰华裔新加坡人信奉佛教,而且很虔诚,他们有室内诵经的习惯,诵经时切不可打扰。华裔新加坡人来华喜欢进佛寺烧香、跪拜并捐香火钱。印度血统的新加坡人多数信仰印度教。马来血统的人、巴基斯坦血统的人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当然还有一些人是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  (2)节庆华裔新加坡人过春节时,有孩子守岁、大人祭神祭祖、放鞭炮、长辈给孩子压岁钱、走亲访友、迎神、演戏、赶庙会、举行灯会等等风俗习惯,和中国唐代、宋代时过春节时一样。该国把每年4月17日食品节定为全国法定节,节日来临时,食品店准备许多精美食品,国人不分贫富,都要购买各种食品合家团聚或邀请亲友,以示祝贺。  (3)饮食习惯主食为米饭、包子,不吃馒头;副食为鱼虾,如炒鱼片、油炸鱼、炒虾仁等。不信佛教的人爱吃咖喱牛肉。吃水果爱吃桃子、荔枝、梨。下午爱吃点心,早点喜用西餐。偏爱中国广东菜。  (4)礼貌礼节新加坡人特别讲究礼貌礼节,该国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服务质量高、礼貌服务做得好。为发展旅游业,该国经常举办“礼貌运动”。华裔新加坡人在礼貌礼节方面不但与我国非常相近,而且保留了许多中国古代遗风,如两人相见时要相互作揖等。通常的见面礼是鞠躬或轻轻握手。来华的旅游者中,不少人华语水平很高,使用华语礼貌用语很娴熟。印度血统的人因多数信奉印度教,故仍保持着印度的礼节和习俗,如妇女额上点着檀香红点,男人腰扎白带,见面行合十礼。而马来血统、巴基斯坦血统的人则按伊斯兰教的礼节待人接物。  (5)禁忌新加坡人视紫色、黑色为不吉利。黑白黄为禁忌色。与新加坡人谈话,忌谈宗教与政治方面的问题,不能向他们讲“恭喜发财”的话,因为他们认为这句话有教唆别人发横财之嫌,是挑逗、煽动他人干于社会和他人有害的事。虔诚的佛教徒及印度教、伊斯兰教徒谨守他们的宗教禁忌,接待时要弄清他们的宗教信仰或让他们主动提出要求,不要因不懂他们的禁忌而导致失礼。  4.马来西亚礼俗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南与新加坡接壤,北与泰国毗邻。近年来与我国交往日趋频繁,来华经商与旅游观光的人数年年增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客源国。  (1)宗教信仰在马来西亚,人们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其他宗教信仰者虽有,但为数不多。伊斯兰教为该国国教。  (2)节庆除国庆节、元旦外,马来西亚的穆斯林要过两个重要的宗教节日,即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3)饮食习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大多数马来西亚人喜食牛、羊肉,饮食口味清淡,怕油腻,爱吃的其他副食还有鱼、虾等海鲜和鸡、鸭等家禽以及新鲜蔬菜。马来西亚人爱食椰子、椰子油和椰子汁,他们用椰子油烹调做菜,并用咖喱粉作调料。他们欣赏中国的广东莱、四川菜,爱好用烤、炸、爆、炒、煎等烹饪方式做莱,口味带辣。由于地处热带,盛产水,果,马来西亚人习惯餐餐吃各种水果。  (4)礼貌礼节马来西亚人友好和善,注重礼貌礼节,尊老爱幼,其礼貌礼节规范类似其他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  (5)禁忌马来西亚人忌食狗肉、猪肉,忌讳使用猪皮革制品,忌用漆筷(因漆筷制作过程中用了猪血),忌谈及猪、狗的话题。他们认为左手不干净,故不用左手为别人传递东西。此外,在公共场合,不论男女衣着不得露出胳膊和腿部。忌用黄色,不穿黄色衣服。单独使用黑色认为是消极的。忌讳的数字是“0”、“4”、“13”。在马来西亚是禁酒的,因此在用餐时不用酒来招待客人。  5.泰国礼俗泰国盛产大象,而且该国特别珍视稀有的白象,泰国人认为白象是圣物和佛的化身。  泰国人的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与我国的南方一些省份有相近之处。  (1)宗教信仰在泰国境内遍布着千余座佛教寺庙,泰国人大多数笃信佛教,该国以小乘教为国教。男子成年后必须去寺庙至少当3个月的和尚,即使王公贵族也不例外。和尚穿黄衣,故泰国有“黄衣国”之称。  (2)节庆主要节日有元旦,又称佛历元旦,庆祝非常隆重;水灯节,又称佛兄节(泰历12月15日,公历11月问);送干节,也叫求雨节(每年3月至5月);每年5月泰国宫廷还举行春耕礼,这是由国王亲自主持的泰国宫廷大典之—。  (3)饮食习惯泰国人主食为大米,副食是蔬菜和鱼。他们喜欢吃辣味食品,而且越辣越好。可能是天气炎热和喜食辛辣的缘故,泰国人在餐前有先喝一大杯冰水的习惯。泰国人还爱吃鱼露,不爱吃牛肉及红烧食品,食物中不习惯放糖。至于饮料,泰国人爱喝白兰地和苏打水,也喝啤酒、咖啡;饮红茶时爱吃干点心和小蛋糕。饭后喜欢吃鸭梨、苹果等水果,但不吃香蕉。  (4)礼貌礼节泰国人进寺庙烧香拜佛或参观时,必须衣冠整洁;若在庙堂中赤胸露背,衣冠不整洁,会被认为玷污了圣地,对神佛失敬。走进大殿时,每个人必须脱下鞋子方可进去。  泰国人的常用礼节是行“合十”礼。朋友相见,双手合十,稍稍低头,互相问好。晚辈向长辈行礼,双手合十举过前额,长辈要回礼以表示接受对方的行礼。年纪大或地位高的人还礼时双手可不过胸。行礼时双手举得越高表示越尊敬对方。泰国人也行跪拜礼,但要在特定场合,如拜见国王时就要行跪拜礼;在泰国甚至国王拜见高憎时也必须下跪。儿子出家当僧人,父母也要向他跪拜。  在泰国,若有位尊者或长者在座,其他人无论坐或蹲跪,头部都不得超过尊、长者头部,否则是极大的失礼。给长者递东西必须用双手。  一般人递东西都用右手,因为他们认为左手不洁。传递物品时不能把东西扔过去,这样做是不礼貌的行为,不得已这样做了要说声“对不起”。别人坐着时,不可把物品越过他的头顶;从坐着的人身边经过时,要略微躬身以示礼貌。  (5)禁忌泰国人特别崇敬佛和国王,因此不能与他们或当着他们的面议论佛和国王。泰国人最忌他人触摸自己的头部,因为他们认为头是智慧所在,是宝贵的。小孩子更绝不可触摸大人的头部。若打了小孩子的头,他们就认为孩子一定会生病。泰国人睡觉忌讳头向西方,忌用红笔签名,因为头朝西和用红笔签名都意味着死亡。忌脚底向人和在别人面前盘定而坐,忌用脚把东西踢给别人,也忌用脚踢门。就座时,泰国人忌翘腿,妇女就坐时双腿要并拢,否则会被认为无教养。在泰国,男女仍然遵守授受不亲的戒律,故不可在泰国人面前表现出男女过于亲近。当着泰国人的面,最好不要踩门坎,因为他们认为门坎下住着神灵。泰国人忌讳褐色,而喜欢红色、黄色。他们习惯用颜色来表示不同的日期。如:星期日为红色,星期一为黄色,星期二为粉红色,星期三为绿色,星期四为橙色,星期五为淡蓝色,星期六为紫红色。在泰国,人们忌讳狗的图案。  6.台、港、澳地区礼俗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香港、澳门已回归祖国。在那儿生活的95%以上的人口是炎黄子孙、我们的骨肉同胞。他们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有强烈的民族感和乡土观念。  (1)宗教信仰台、港、澳同胞主要信仰佛教,此外还有不少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他们中的回族同胞则信仰伊斯兰教。  (2)节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节庆如同新中国成立前的内地,注重过中国传统的农历节日,如端午节、春节等。过节时要祭神、祭祖,其形式、规矩讲究较多。当然,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人也习惯过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  (3)饮食习惯台、港、澳同胞的饮食习惯和祖国大陆基本相仿。许多人回内地探亲访友、旅游观光时喜吃家乡菜和各地传统的风味小吃。一般喜欢品尝有特色的名菜、名点,爱喝“茅台”一类的名酒,以及“龙井”、“铁观音”等名茶。  (4)礼貌礼节台、港、澳地区通行的礼节为握手礼。因有些人参禅信佛,故也有见人行“合十”礼和呼“阿弥陀佛”的。台、港、澳同胞在接受饭店服务员斟酒;倒茶时行“叩指礼”,即把手指弯曲,以指尖轻轻叩打桌面以示对人的谢意,这种礼节来源于“叩头”礼。台、港、澳同胞一般比较勤勉、守时。与他们交往时要注意做到不能使他们觉得丢面子;与他们谈话人正题前要说些客套话,多表示些祖国大陆人民对他们的热情友好和真诚欢迎。  (5)禁忌台、港、澳同胞,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一辈人相信迷信的不少,他们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而喜欢讨口彩。如:香港人特别忌“4”字,因其谐音“死”。若遇讲“4”,可改说成两双,他们听了乐意接受。又如住饭店不愿进“324”房间,因其在广东话里的发音与“生意死”谐音,不吉利。过年时喜欢别人说“恭喜发财”之类的恭维话,不说“新年快乐”,“快乐”音近“快落”不吉利。由于长期受西方的影响,外国人的一些禁忌他们也同样忌讳,如忌“13”、“星期五”等等。  二、北美洲国家礼俗北美洲主要国家是美国和加拿大。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良好,工农业生产的专门化、机械化和商品化发展较早、起步快,两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旅游业在美国、加拿大也很发达,这两国既是旅游市场,又是旅游客源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从这两个国家被吸引到我国的商务客和观光客日益剧增,在我国的海外旅游客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1.美国礼俗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历史不长,但经过200余年各民族相融、兼收并蓄,在习俗和礼节方面,形成了以欧洲移民传统为主的特色。  美国人给人总的印象是:性格开朗,乐观大方,不拘小节,讲究实际,反对保守,直言不讳。  (1)宗教信仰在美国,大约有30%的人信仰基督教,20%左右信仰天主教,其他人则信仰东正教、犹太教或佛教等多种宗教。  (2)节庆美国的国庆称“独立节”,在每年的7月4日。圣诞节是美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固定的节日还有感恩节,也叫火鸡节,在每年11月的第4个星期四举行。定在每年6月第3个星期日的父亲节和5月2日的母亲节都是为了感激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之恩的传统节日。美国的青年人还喜欢过愚人节。美国的植树节是为纪念农学家莫尔顿的提议而设立的,故现在就以这位科学家的生日4月22日为节日。  (3)饮食习惯美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忌油腻,喜清淡。新鲜的蔬菜生的、冷的都吃。鸡、鸭、鱼、带骨的食品要剔除骨头后才做菜。二是喜欢吃咸中带甜的食品,烹调的方法偏爱煎、炒、炸,但不用调味品,而是把番茄沙司、胡椒粉、精盐、辣酱油等调味品放在桌上,任进餐者按自己的口味自由调配。三是美国人讨厌奇形怪状的食品,如鳝鱼、鸡爪、海参、猪蹄之类,清蒸的、红烧的均不吃;脂肪含量高的肥肉和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内脏也不吃。他们倒对我国北方的甜面酱、南方的海鲜酱有兴趣。他们平时自己做菜时喜欢用水果作配料,用苹果、紫葡萄和风梨等来烧肉类、禽类食品。水果也用在做冷菜上,以色拉油调和。不用色泽深沉的酱油。  美国人一般不喝中国茶,爱喝冰水、冰矿泉水、冰啤酒和冰可口可乐等软性饮料和冰牛奶,而且越冰越好。餐前习惯喝些果汁,如橙汁、番茄汁;用餐过程中饮啤酒、葡萄酒等;餐后有喝咖啡助消化的习惯。在饮料上,美国人的消费量很大。  (4)礼貌礼节美国人一般都性格开朗,乐于与人交际,而且不拘泥于正统礼节,没有过多的客套。与人相见不一定以握手为礼。而是笑笑,说声Hi (你好)就算有礼了;分手时他们也是习惯地挥挥手,说声“明天见”、 “再见”。如果别人向他们行礼,他们也会用相应的礼节作答,如握手、点头、行注目礼、行吻手礼等。行接吻礼只限于对特别亲近的人,而且只吻面颊。对美国妇女,不要存男女有别的观念,要充分尊重她们的自尊心。见面时,如果她们不先伸手,不能抢着要求握手;如她们已伸手,则要立即作出相应的反应,但不能握得又重又紧,长时间不松手。接待美国人时要注意他们有晚睡晚起的习惯。他们在与人交往中能遵守时间,很少迟到。他们通常不主动送名片给别人,只是双方想保持联系时才送。当着美国人的面如想吸烟,需先问对方是否介意,不能随心所欲、旁若无人。  现代的美国人平时不太讲究衣着,爱穿什么,就穿什么,具有个性,只有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才讲究服饰打扮。年轻一代的美国人更是随便些,旅游时为了轻便,往往穿着T恤衫、牛仔裤、休闲鞋,背个包就出门了。美国妇女日常有化妆的习惯,但不浓妆艳抹,在她们眼里自己化淡妆是种需要,也是表示尊重别人。在美国崇尚“女士第一”,在社会生活中“女士优先”是文明礼貌的体现。  美国人讲话中礼貌用语很多,“对不起”、“请原谅”、“谢谢”、“请”等等脱口而出,显得很有教养。他们在同别人交谈中喜欢夹带手势,有声有色。但他们不喜欢别人不礼貌地打断他们讲话。另外,如同其他外国人一样,美国人很重视隐私权,忌讳被人问及个人私事;交谈时与别人总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与美国人谈话不得靠得太近,也不能太远,不然会被认为失礼。在服务中,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为美国人点烟时,切记不能连续点三个人,这样要引起他们的反感,正确的方法是一根火柴点一根烟,分别服务。  (5)禁忌美国人忌“13”、“星期五”等,他们还忌蝙蝠作图案的商品和包装。认为这种动物吸人血,是凶神的象征。美国人忌讳与穿着睡衣的人见面,这是严重失礼的,因为他们认为穿睡衣就等于不穿衣服。美国人不提倡人际间交往送厚礼,否则要被涉嫌认为别有所图。  2.加拿大礼俗加拿大是一个年轻富庶的国家,加拿大人热情友好,文明礼貌,踏实勤奋。他们喜爱现代艺术,酷爱体育运动。由于该国地理纬度高;气候寒冷,加上众多的巨大的天然场地,雪上运动项目开展得相当普及。  (1)宗教信仰加拿大人主要是欧洲移民的后裔,以英国人、法国人血统为多,除魁北克省人讲法法外,其他地区人讲英语。加拿大人中大部分信仰天主教、基督教。  (2)节庆加拿大人多为欧洲血统,宗教信仰上又沿袭祖先的崇拜,所以该国的节庆都是西方国家共有的,如圣诞节、感恩节等。  (3)饮食习惯在饮食口味上,加拿大人喜食甜酸的、清淡的、不辣的食品,烹调中不用调料,上桌后由用餐者随意自由选择调味品。除炸烤的牛排、样排、鸡排外,他们也爱吃野味。来中国后,他们乐意接受中国的名菜。  平时,加拿大人早餐吃牛奶、土司、麦片粥、煎或煮鸡蛋和果汁。在饮料的品种上与美国人的选择相仿,只是不像美国人那样强调“一定要冰镇”。  加拿大人喜欢喝下午茶,苹果派、忌司等甜食品是他们在喝咖啡时喜爱品尝的。  可能是天气寒冷的缘故,不少加拿大人嗜好饮酒。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都很受欢迎。  晚餐(正餐)是加拿大人最重视的一餐。他们注意营养,要喝原汁原味的清汤;他们也讲究饮食上的科学,不吃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内脏,也不吃脂肪量高的肥肉。  (4)礼貌礼节加拿大人讲究实事求是,与他们交往不必过于自谦,不然会被误认为虚伪和无能。  加拿大人通常行握手礼,讲究使用礼貌语言,注重必要的礼节。  (5)禁忌除天主教、基督教中的忌讳以外,加拿大人还忌讳别人赠送白色的百合花,因为加拿大人只有在葬礼上才使用这种花,这点要千万注意。颜色方面,他们一般不喜欢黑色和紫色。在宴席上,他们喜用双数(偶数)安排座次。  三、欧洲国家礼俗欧洲国家众多,人口相当密集,民族多,语言按语系分类。习惯上,人们把欧洲细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域,其中北欧的瑞典、芬兰、丹麦、挪威;西欧的英国、荷兰、法国、比利时;中欧的德国、奥地利、瑞士以及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不但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古迹多,而且工业相当发达,国民生活水平高,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去欧洲观光游览,同时每年大量的欧洲游客涌向世界各地,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客源地区。近年来欧洲游客也向往到东方,特别是来中国亲眼目睹闻名天下的北京长城、故宫,西安的秦俑,桂林的山水。下面我们就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作些简介。  1.英国礼俗对我国旅游业来说,英国是主要客源国之一。  (1)宗教信仰绝大部分人信奉基督教,只有北爱尔兰地区的一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2)节庆英国除了宗教节日外还有不少全国性和地方性的节日。在全国性节日中,国庆和新年之夜是最热闹的。英国国庆按历史惯例定在英王生日那一天。新年之夜家家全家围坐,聚餐饮酒,唱辞岁歌辞旧迎新。英格兰的新年礼物是煤块,拜亲访友时进门要把煤块放人主人家的炉子内,并说:“祝你家的煤长燃不熄。”  (3)饮食习惯英国人饮食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只是口味喜清淡酥香,不爱辣味。有些比较讲究的英国人一日四餐:早餐丰盛,一般吃麦片、三明治、奶油点心、煮鸡蛋,饮果汁或牛奶;午餐较简单;午后饮茶也算一餐,通常喝茶,吃面包、点心;晚餐最讲究,吃煮鸡、煮牛肉等食物,也吃猪、羊肉。英国人做菜不爱放酒;调味品放在餐桌上,任进餐者调味;用餐讲究座次、服饰、方式。  英国人每餐都喜欢吃水果,晚餐还喜欢喝咖啡。夏天爱吃各种果冻和冰淇淋,冬天则爱吃蒸的布丁。  英国人爱喝茶,一早起床就要喝一杯浓红茶。倒茶前,要先往杯子里倒人冷牛奶,加点糖,若先倒茶后倒奶会被认为无教养。他们常饮葡萄酒和冰过的威士忌苏打水,也有的喝啤酒,一般不饮烈性酒。  (4)礼貌礼节英国人重视礼节和自我修养,所以也注重别人对自己是否有礼,重视行礼时的礼节程序。他们很少在公共场合表露自己的感情。  英国人,特别是年长的英国人,喜欢别人称他们的世袭头衔或荣誉头衔,至少要用先生、夫人、阁下等称呼。见面时对初次相识的人行握手礼。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们一般不行拥抱礼,男女在公共场合不手拉手走路。他们安排时间讲究准确,而且照章办事。若请英国人吃饭,必须提前通知,不可临时匆匆邀请。英国人若请你到家赴宴,你可以晚去一会,但不可早到。若早到,有可能主人还没有准备好,导致失礼。  英国人特别欣赏自己的绅士风度,认为这种风度是他们的骄傲。他们感情内涵,不喜欢别人问及有关个人生活的问题,如职业、收入、婚姻等。就是上厕所,也不直接说,而代之以“我想洗手”等,提醒别人时也说:“你想洗手吗?”  英国人较注意服饰打扮,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都有讲究。下班后,英国人不谈公事,特别讨厌就餐时谈公事,也不喜欢邀请有公事交往的人来自己家中吃饭。在宴会上若英国人当主人,他可能先为女子敬酒,敬酒之后客人才能吸烟、喝酒。当着英国人面要吸烟时,要先礼让一下。  “女士第一”在英国比世界其他国家都明显,我们接待英国妇女时必须充分尊重她们。对英国人用表示胜利的手势“V”时,一定要注意手心对着对方,否则会招致不满。和英国人闲谈最好谈天气等,不要谈论政治、宗教和有关皇室的小道消息。安排英国客人的住房时,要注意他们喜欢住大房间并愿独住的特点。  (5)禁忌英国人对数字除忌“13”外,还忌“3”,特别忌用打火机或火柴为他们点第三支烟。一根火柴点燃第二支烟后应及时熄灭,再用第二根火柴点第三个人的烟才不算失礼。与英国人谈话,若坐着谈应避免两腿张得过宽,更不能翘起二郎腿;若站着谈不可把手插入衣袋。忌当着英国人的面耳语,不能拍打肩背。英国人忌用人像作商品装演,忌用大象图案,因为他们认为大象是蠢笨的象征。英国人讨厌孔雀,认为它是祸鸟,把孔雀开屏视为自我炫耀和吹嘘。他们忌送百合花,认为百合花意味着死亡。  2.法国礼俗法国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我国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国之一。  (1)宗教信仰大多数法国人信奉天主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2)节庆法国人过年,家中的酒要全部喝完,他们认为过年若不喝完家里的酒,来年就要交厄运。法国人过其他节日也大量喝酒,如每年7月4日的国庆节、5月8日的停战节等。11月1日是法国人祭奠先人及为国捐躯者的节日,叫万灵节,也称诸圣节。体育节在每年3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日。  (3)饮食习惯法国人早餐一般吃面包、黄油,喝牛奶、浓咖啡;午餐喜欢吃炖鸡、炖牛肉、炖火腿、焖龙虾、炖鱼等;晚餐一般很丰盛。法国人各。种蔬菜都喜欢吃,但要新鲜;他们不喜辣味,爱吃冷盘,对冷盘中的食品,习惯自己切着吃。所以若我们用中餐招待他们,要在摆中餐具的”同时摆上刀又。法国人不太喜欢吃汤菜。  法国人的口味特点是喜鲜嫩、肥浓,做菜用酒较重;肉类菜不烧得太熟,有的只有二三成熟,最多七八成熟;喜欢生吃牡蛎。菜肴的配料爱用大蒜、丁香、芹菜、胡萝F、和洋葱。此外,法国人还爱吃蜗牛、青蛙。腿及酥食点心。他们的家常菜是牛排和土豆丝,鹅肝是法国的名贵菜。法国人每天都离不开奶酪。他们不爱吃不长鳞片的鱼类,爱吃水果,而且餐餐要有。  法国人喜欢喝啤酒、葡萄酒、苹果酒、牛奶、红茶、咖啡、清汤等。  (4)礼貌礼节法国人乐于助人,谈问题不拐弯抹角,但不急于作出结论,作出结论后都明确告知对方。约会讲准时,不准时被认为是无礼貌。  在公共场所,不能随便指手画脚、掏鼻孔、剔牙、掏耳朵;男子不能提裤子,女子不能隔着裙子提袜子;女子坐时不能翘起二郎腿,双膝要靠拢。男女一起看节目,女子坐在中间,男子则坐在两边。不赠送或接受有明显广告标记的礼品,而喜欢有文化价值和艺术水平的礼品。不喜欢听蹩脚的法语。  法国人待人彬彬有礼,礼貌语言不离口。稍有不当,如偶尔碰了别人一下,就认为自己失礼而马上说:“对不起。”在公共场所,他们从不大声喧哗。  法国人行接吻礼时,规矩很严格:朋友、亲戚、同事之间只能贴脸或颊,长辈对小辈是亲额头,只有夫妇或情侣才真正接吻。  (5)禁忌法国人忌黄色的花,认为黄色花象征不忠诚;忌黑桃图案,视之为不吉利;忌仙鹤图案,认为仙鹤是蠢汉和淫妇的象征;忌墨绿色,因为纳粹军服是墨绿色;忌送香水给关系一般的女人,在法国认为送香水给女人意味着求爱。  3.德国礼俗德国人民生活水平颇高、有薪假期长,公民出国旅游十分普遍。该国的旅游业也很发达,有不少吸引游客的文物古迹和游乐设施。  (1)宗教信仰居民中信奉基督教的约占一半,另有约46%的人信奉天主教。  (2)节庆除传统的宗教节日外,最主要的节日是举世闻名的慕尼黑啤酒节,该节从每年9月最后一周到10月第一周要连续过半个月,热闹非凡,节日期间所喝的啤酒可汇集成河。德国科隆的狂欢节从每年11月11日11时11分开始,要持续数十天,到来年复活节前40天才算过完。复活节前—周的星期四是妇女节。妇女们这一天不但可以坐上市长的椅子,还可以拿着剪刀在大街上公然剪下男子的领带。  (3)饮食习惯德国人早餐比较简单,一般只吃面包,喝咖啡。午餐是他们的主餐,主食一般是面包、蛋糕,也吃面条和米饭;副食喜欢吃瘦猪肉、牛肉、鸡蛋、土豆、鸡鸭、野味,不大喜欢吃鱼虾等海味,也不爱吃油腻、过辣的菜肴,口味喜清淡、甜酸。晚餐一般吃冷餐,吃时喜欢关掉电灯,只点几支蜡烛,在幽淡的光线下边谈心边吃喝。他们爱吃各种水果及甜点心。饮料,德国人以啤酒为主,也爱喝葡萄酒。此外,德国人在外聚在一起吃饭,在不讲明的情况下,要各自掏钱。  (4)礼貌礼节德国人好清洁,纪律性强,在礼节上讲究形式,约会讲准时。在宴会上,一般男子要坐在妇女和职位高的人的左侧。女士离开和返回饭桌时,男子要站起来以示礼貌。请德国人进餐,事前必须安排好。他们不喜欢别人直呼其名,而要称头衔。接电话要首先告诉对方你的姓名。与他们交谈,可谈有关德国的事及个人业余爱好和体育,如足球之类的运动,但不要谈篮球、垒球和美国式的橄榄球运动。  (5)禁忌除宗教禁忌外,德国人对颜色禁忌较多,茶色、黑色、红色、深蓝色他们都忌讳;服饰和其他商品包装上禁用“卐”或类似符号;他们还忌吃核桃,忌送玫瑰花。  4.意大利礼俗意大利的首都罗马有三多:教堂多、喷泉多和雕塑多,其他几个闻名于世的古城也有许多吸引人的古建筑和现代艺术品、游览设施,所以意大利是一个有诱惑力的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因为属于发达国家,有钱的意大利人也有周游列国的欲望。近年来,愈来愈多的意大利人前来我国旅游。  (1)宗教信仰意大利人绝大多数信奉天主教。天主教在意大利有着很大的传统影响,首都罗马城内的梵蒂冈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2)节庆意大利人过基督教三节的盛况为世人瞩目。他们的狂欢节在世界上很有名。意大利狂欢节在每年2月中旬进行,比德国狂欢节的时间短,和巴西的狂欢节过法也不相同。此外还有罗马建城节(4月21日)、情人节(2月14日)。蛇节无疑使害怕蛇的人望而生畏,因为这一天人们手中拿着蛇,街上爬着蛇。意大利人过新年要放鞭炮,摔瓶子、花盆等,热闹非凡。  (3)饮食习惯意大利人喜欢吃米饭和面食,面食的种类繁多,不仅可以当主食,而且可以当菜肴。该国菜肴具有味浓、原汁原味的特点。由于意大利三面濒海,海鲜丰富,意大利人喜食海鲜。他们喜欢吃生的牡蛎及蜗牛。  来华的意大利人对我国粤菜、川菜比较喜欢,但川菜要不辣或微辣。餐后,意大利人喜欢吃水果,如苹果,也有人喜喝酸牛奶。酒是意大利人离不开的饮料,特别是葡萄酒,不论男女,几乎餐餐都喝。吃一顿饭,菜只要两三道,但酒却要喝上一两个小时,连喝咖啡也要兑上一些酒。过节时,更要开怀痛饮。  (4)礼貌礼节意大利人亲友之间经常跳舞联欢,待人接物也颇多艺术情调。意大利大学生毕业后一般都有头衔,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有些意大利人不太注意约会的准时。与意大利人的谈话内容可以是家庭、工作、新闻及足球,但不要与他们谈论政治和美国的橄榄球。  (5)禁忌意大利人忌菊花,因为菊花是他们祭坟扫墓时才用的花。  5.俄罗斯礼俗俄罗斯是一个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近年来,随着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边境贸易剧增,引来了大量的旅游客源。  (1)宗教信仰俄罗斯人主要信仰东正教,这是该国的国教。  (2)节庆俄罗斯人每年要过圣诞节、洗礼节和旧历年等。  (3)饮食习惯俄罗斯人日常以面包为主食,鱼、肉、禽、蛋和蔬菜为副食。他们喜食牛、羊肉,但不大爱吃猪肉,偏爱酸、甜、咸和微辣口味的食品。  俄罗斯人的早餐较简单,吃上几片黑面包、一杯酸牛奶就可以了。但午餐和晚餐很讲究,他们要吃肉饼、牛排、红烧牛肉、烤羊肉串、烤山鸡、鱼肉丸子、炸马铃薯、红烩的鸡和鱼等。俄罗斯人爱吃中国许多肉类菜肴,对北京的烤鸭很欣赏,但不吃木耳、海蜇、海参之类的食品。  俄罗斯人在午餐和晚餐时一定要喝汤,而且要求汤汁浓,如鱼片汤、肉丸汤、鸡汁汤等。  凉菜小吃中,俄罗斯人喜欢吃生西红柿、生洋葱、酸黄瓜、酸奶渣以及酸奶油拌色拉等。他们进餐时吃凉菜的时间较长,故服务时不要急于撤盘。  俄罗斯人喝啤酒佐餐,酒量也很大。他们最喜欢喝高度烈性的“伏特加”,对我国产的“二锅头”等白酒也是爱不释手。俄罗斯人在喝红茶时有加糖和柠檬的习惯,通常他们不喝绿茶。酸牛奶、果子汁则是妇女和儿童们喜爱的饮料。  (4)礼貌礼节俄罗斯人性格豪放、开朗,喜欢谈笑,组织纪律性强,习惯统一行动。这个民族认为给客人吃面包和盐是他们最殷勤的表示。他们与人相见,开口先问好,再握手致意。朋友间行拥抱礼并亲面颊。与人相约,讲究准时。他们尊重女性,在社交场合,男性还帮女性拉门、脱大衣,餐桌上为女性分菜等。称呼俄罗斯人要称其名和父名,不能只称其姓。他们爱清洁,不随便在公共场所扔东西。俄罗斯人重视文化教育,喜欢艺术品和艺术欣赏。当代年轻的俄罗斯人中也有不少开始崇拜西方文化,酷爱摇滚乐、牛仔裤等舶来品。俄罗斯人普遍习惯洗蒸汽浴,洗法也很特别,洗时要先用桦树枝拍打身子,然后再用冷水浇身。  (5)禁忌与俄罗斯人交往不能说他们小气。初次结识俄罗斯人忌问对方私事。不能与他们在背后议论第三者。对妇女忌问年龄等。  四、大洋洲国家礼俗大洋洲是世界上第七大洲,是由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许多岛国组成的。16世纪前,这里人烟稀少,只有土著人居住。后来随着英国和其他欧洲移民的迁居,大洋洲诸岛就成了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殖民地。现在,这一地区大多数国家已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其中最先独立的是拥有世界珍稀动物袋鼠、鸵鸟、鸭嘴兽和黑天鹅的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礼俗澳大利亚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曾沦为英国殖民地,独立后仍为“英联邦”成员国。澳大利亚的人口中95%为英国移民的后裔,通用英语。  澳大利亚地大物博,采矿工业发达,铁、铝、铜、金等矿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农牧业以小麦和养羊为主,羊的总头数常居世界第一位。由于人民生活水平高,出国旅游人数多,是我国主要的客源国之一。  (1)宗教信仰大多数澳大利亚人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2)节庆当北半球的国家在12月底欢度圣诞节的时候,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处于仲夏时节,所以澳大利亚的圣诞节与众不同,别有风趣。圣诞老人穿着大红皮袄、踏着雪橇与烈日下大汗淋漓、吃着冰淇淋的人们形成鲜明的对照,是一番少有的庆贺景象。  (3)饮食习惯由于历史的原因,人口中英国移民的后裔占绝大多数,他们的饮食习惯与英国人相差不多。菜要求清淡,不喜欢辣味。澳大利亚人喜吃新鲜蔬菜、煎蛋、炒蛋、火腿、鱼、虾、牛肉等。菜肴中的脆皮鸡、炸大虾、油爆虾、糖醋鱼、奶油烤鱼和烧西红柿等是他们常吃的食品。对于中餐,澳大利亚人偏爱广东菜。无论吃西餐或是中餐。他们习惯用很多调味品,在餐桌上由自己调味。  (4)礼貌礼节澳大利亚人见面时行握手礼,握手时非常热烈,彼此称呼名字,表示亲热。他们办事爽快、认真,喜欢直截了当,也乐于交朋友,碰见陌生人喜欢主动聊天,共饮一杯酒后,就交上了新朋友。澳大利亚人注、意遵守时间并珍惜时间。  (5)禁忌与英国人相仿。  2.新西兰礼俗新西兰在1907年独立前是英国殖民地,现为“英联邦”成员国。国民绝大部分也是英国移民的后裔,讲英语。  新西兰全境多山,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2,经济上以农牧业为主,盛产肉类、奶油、乳酪和羊毛,并出口到世界各国。与我国有良好的贸易往来。  (1)宗教信仰新西兰人中有的信奉基督教,属圣公会、长老会,有的信奉天主教。  (2)节庆主要节日为国庆节(2月6日)、圣诞节等。  (3)饮食习惯由于盛产乳制品和牛羊肉,所以新西兰人的饮食中少不了这些食物。当然,他们的基本饮食习惯还是与其祖先——英国移民一致。该国虽然人口不多,但每年人均啤酒消耗量却很大。  (4)礼貌礼节与澳大利亚人一样,见面行握手礼。守时惜时,待人诚恳热情。没有英国式的保守、刻板。  (5)禁忌新西兰人受信仰的宗教影响,故也有西方人通常的忌讳。  五、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礼俗1.非洲国家礼俗非洲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非洲人勤劳、智慧。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由于长期受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德国以及意大利等殖民者的侵入、瓜分和奴役,非洲成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直至近二三十年中大部分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加入了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他们纷纷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加强了友好往来。  尽管目前从非洲来华的旅游观光者不多,但还是有必要对非洲人的基本习俗和礼节做个简要的介绍,以便热情友好地接待来自远方的朋友。  大体上非洲人分黑种人和白种人两大类,黑种人分布在非洲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及南部的一些国家中,而白种人多数居住在北非地区和南非。黑种人大多信仰原始宗教、拜物教;而白种人则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他们的习俗往往是由宗教信仰决定的。这样,我们在服务接待中只要先弄清他们的宗教信仰,就可以掌握服务要点,做到尊重宾客。  在一般情况下,非洲人能“人乡随俗”,接受我们中国的菜点,吃西餐也不成问题,只是不要把猪肉、动物的内脏之类的食品上桌,不要主动供酒就行。特别是对穆斯林,千万不要只用左手递物品,而要用右手或双手;不要与他们谈及政治;他们做礼拜时不能打扰。表示友好时可行握手礼,并要显得落落大方。对黑人不能直呼其“黑人”,而应称非洲人或某国人,否则他们会认为这种称呼是对他们的歧视、不礼貌。所以,我们要注意他们所属民族和原属哪个国家殖民地,以便了解他们使用的语言和基本的习俗。非洲人生活在热带,衣、食、住都比较简单;他们有时也不太注意整理房间,对此不必感到奇怪。他们大多爱好音乐、舞蹈,即兴时会手舞足蹈,对此不要表露出吃惊的神态,而应理解他们并做好礼貌服务。由于历史上的原故,非洲人很注意别人对他们的尊重程度,所以礼貌服务有着特殊意义。  2.拉丁美洲国家礼俗拉丁美洲泛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因该地区国家大多讲西班牙语,巴西用葡萄牙语,海地说法语,这些语言均属拉丁语系而得名。  拉丁美洲原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在15—16世纪期间,全部被西班牙、葡萄牙侵占而沦为殖民地。随之欧洲移民大量涌人。那里的居民主要是印欧混血种人、黑白混血种人、白种人、印第安人、黑人等其中以混血种人和欧洲白种人后裔为主,约占60%以上。拉丁美洲人大多数信奉天主教,其次信仰基督教、原始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拉丁美洲人热情豪放,热忱好客,能歌善舞。  拉美各国除欢庆元旦、国庆、圣诞节、复活节之外,还保留了不少民族传统的节日。巴西人每年要过“狂欢节”大跳桑巴舞便是典型的一例。拉美各族的习俗多而不同,均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祈祷平安无事、来年丰收是共同的特点。  拉丁美洲人主食多为面包、玉米饼。他们爱吃的副食品有牛肉、羊肉、鸡、鸭、鱼和各类蔬菜,但不吃蟹、鲍鱼、鳤鱼之类的食品。他们善用的烹调方法是烤、炯、炸、煎。在饮食口味上既有欧美国家的特征,也有类似我们中国人的某些特点。  咖啡是拉丁美洲人普遍饮用的饮料,巴西产的咖啡闻名于世。此外,他们也习惯喝红茶,喜爱各种果汁等软性饮料,喜喝葡萄酒,但喝烈性酒的人并不多。  与拉丁美洲人交往,一般行握手礼即可。对属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拉丁美洲友人只要注意尊重与友好,服务接待工作是不难做的。  在了解世界各国习俗和礼节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特点:宗教信仰对习俗、礼节有很大的影响。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而宗教信仰如果相同,习俗、礼节就有许多相近或相同之处。  习俗、礼节与民族和种族有关。习俗、礼节固然和国界有关,但和民族、种族的关系更为密切。同一民族的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习俗、礼节往往相似。  语言对习俗、礼节有很大的影响。使用同一语种或语言的人习俗、礼节往往类似或相同,因为语言是传播习俗、礼节的工具,使用同样的语言,会促使人们的习俗和礼节相仿或一致。  习俗、礼节有同化现象。不同民族混合居住地区的人们往往容易互相仿效、互相学习。历史上一些帝国主义强权国家侵略、奴役弱小国家和民族,强行推行他们的文化和礼节等,久而久之便使这些弱小国家和民族在习俗、礼节上受其影响。当然,一些殖民者和移民也学习被统治国家和移民地的习俗和礼节,这就使习俗、礼节互相渗透,互相融会,逐渐同化。  由此可见,要熟悉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习俗和礼节,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加以归纳总结,这是了解世界各国、各民族习俗和礼节的一种有效方法。  六、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礼俗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全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分布区约占全国面积的50%—60%,东北、西北、西南比较集中,多与汉族交错杂居。由于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两大因素的影响,每个民族仍保留着自己传统而独特的风俗习惯,甚至在同一个民族中,居住地区不同,发展进程不一,习俗也不完全相同。碍于篇幅的限制,这里我们只能就那些分布较广、人数相对集中的少数民族之风情民俗做一简单的介绍。  1.东北、内蒙地区礼俗目前,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内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六个,他们是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等。蒙古族则主要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内。满族、朝鲜族和蒙古族为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内主要的少数民族。  (1)满族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统治者统治中国达295年之久,因而该民族在我国历史上曾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满族人大部分聚居在东北三省。虽然由于长期与其他民族杂居使满族生活习俗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还保留着自己特有的生活习惯。  满族极重礼节,讲礼貌。平日相见都要行请安礼,若遇长辈,要请安后才能说话,以示尊敬。最隆重的礼节为抱见礼,即抱腰接面礼。  一般亲友相见,不分男女均行此礼,以表亲昵。家居内一般均设有“万字炕”(即一房西、南、北三面都是土炕),西炕被视为最尊贵之处,用以供奉祖宗,故不可随意乱坐。每家庭院的影壁后都立有一根四五米高的“索伦杆”,为每年祭祖时所用。挂旗也是满族盛行的一种风俗。旗亦叫门笺、窗笺。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在门楣上、窗户上贴上挂旗,有的还贴上对联,以增添节日气氛。  满族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以及与汉族的频繁交流,饮食习惯与汉:族有些相似,如吃大米、小米、面食等,但仍有自己的特点,如喜吃甜食。过节时吃“艾吉格悖”(即饺子),农历除夕时,要吃手扒肉等等。它还保留了饽饽、汤子、萨其玛等有本民族特殊风味的食品。满族人忌吃狗肉,也不戴狗皮帽子,这源于“义狗救主”的传说。  (2)朝鲜族居住在我国境内的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三省,多聚居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少量散居全国各地。从19世纪中叶由邻国朝鲜陆续迁人我国后就变成一族,他们在服饰妆扮、生活起居、文体活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朝鲜族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优良传统习惯。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上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还有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的节日,十分隆重、热闹,每年都要举行。在家庭内部,祖辈是最受敬重的,儿孙晚辈都以照顾体贴老人为荣。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其是在他们聚居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每逢节假日和喜庆日,都可以看见朝鲜族群众载歌载舞,欢腾雀跃的活动场面。该民族的歌舞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男女老少,不仅都能唱会跳,而且还都十分酷爱传统体育活动。每逢年节,朝鲜族人民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族运动会,进行秋千、跳板、摔跤以及足球、排球比赛。最精彩的要数秋千和跳板两个项目,参加者都是本族妇女。  冷面、打糕、泡菜和明太鱼都是朝鲜族人十分喜爱的食物,另外他们还有喜吃狗肉的习俗。一种名叫“麻格里”的家酿米酒是朝鲜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味似我国江浙所产的黄酒。  (3)蒙古族我国的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我国北部的大草原上,大多从事畜牧业,他们的生产、生活与草原与牛羊息息相关。  “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较重要的两个节日。“小年”是在腊月二十三日,又叫“祭灶”,是送火神爷的日子,家家户户要在灶神前烧香、敬贡。蒙古族的“大年”叫查干萨勒,意为白色的新年。按民族习俗,过“大年”时要拜两次年,一在腊月三十晚为辞送旧岁而拜,二在正月初一为迎接新春再拜。守岁团圆饭和节日盛装是过“大年”时不可缺少的。然而蒙古族的传统盛会与节日应数每年七八月间举行的“那达慕”大会,其内容包括传统的射箭、赛马和摔跤比赛。届时,当地牧民都身穿节日盛装,带着蒙古包和各种食物,从四面八方赶去参加,场面十分壮观。  “敬古壶热”(鼻烟壶)是蒙古族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古壶热”就是鼻烟壶,一般都系在腰带上,当知心朋友相见时,两人面对面跪坐,口里叫着“赛拜罗!”(你好),边握手边递给对方自己的“古壶热”。双方交换烟壶,吸过以后,再互换回来,以表示礼貌和友善。有贵宾到来时,蒙古族人必设整羊席款待之。  日常生活中他们的传统食品分为白食(牛、羊、马的奶制品)和红食(牛、羊等牲畜的肉食品)两种,白食待客是最高的礼遇,因为在蒙古族,白色象征崇高和吉祥。此外,喝奶茶、吃炒米也是蒙古族的饮食习俗之一。  2.西北地区礼俗西北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大多集中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如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和塔塔尔族等,其中以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数相对集中。  (1)回族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之多仅次于壮族。它不仅人数多,而且分布也较广。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几乎无一不散居着回族。比较集中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并与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杂居的特点。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形成了他们所特有的生活习俗与生活方式。他们每年举行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等节日也与伊斯兰教有关。这三大节日原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后逐渐成为回族的传统节日。每逢开斋节,即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回族的穆斯林均要沐浴盛装,成年男女都要去清真寺参加节日会礼、团拜等活动,各家要炸“油香”(一种传统的油炸面饼。有纪念、庆贺之意),做馓子,用以待客。教历十二月十日则为古尔邦节(汉译为“宰牲节”),在这一天里宰牲献祭的风俗得到充分地再现。回族群众都要宰杀鸡、鸭、鹅或牛、羊等牲畜,招待来宾或分送亲友。穆斯林们要到清真寺参加节日会礼,以示纪念。而在圣纪节那天,穆斯林要举行圣会,先聚集清真寺诵经纪念,然后会餐,因为这天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日,也是他的忌日,因此这天又称“圣忌”。  除宗教节庆外,回族还有自己的文娱活动。如当地极为盛行的 “花儿”民歌演唱形式,它虽有固定内容,但多为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用于抒发情怀,颇具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方特色。打木球和斗牛(回族俗称“掼牛”),都是回族的传统活动,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回族人民最主要的饮食习惯就是不吃猪肉,也不吃马、驴、骡及各种野兽的肉、并忌食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之物。他们喜食牛、羊肉及鸡、鸭、鹅等家禽。  (2)维吾尔族“维吾尔”是民族自称,系团结和联合之意。这个古老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有80%的维吾尔族人居住在南疆。他们的衣、食、起居等生活习俗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维吾尔族素有歌舞民族之美誉。优美、轻巧、快速、多变的歌舞是他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维吾尔族人民最喜爱也是最惊心动魄的体育技艺叫“达瓦孜”,即高空走大绳,要求表演者具有娴熟的技巧和超人的胆量。另一传统游戏“沙哈尔地”也极为流行,这种空中转轮游戏一般在每年的春秋季节或婚礼时进行。人随着轮子的转动忽高忽低,极为刺激,因而成了受众人欢迎的活动。  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维吾尔人总是以独具风味的民族食品抓饭来招待客人。抓饭是用蔬菜、水果及肉类做成的甜味饭,由于用于抓着吃,故这被人称之为抓饭(维吾尔语叫“帕罗”)。馕是维吾尔族传统的主食,喝奶茶、吃烤馕是最常见的吃法。烤羊肉串则是维吾尔族最出名的的风味小吃。  (3)哈萨克族哈萨克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全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甘肃两省也有一部分。哈萨克族牧民绝大多数过着游牧生活。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这对他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较深的影响。  哈萨克人能骑善猎,能歌善舞,充满着乐观精神。每逢节日或喜庆日子,牧民们都要在草原举办“阿肯”(哈语,即民间歌手)弹唱会。这是一种具有哈萨克族独特风格的活动。弹唱会一般要进行好几天,会上当然少不了“姑娘追”、叼羊、赛马等传统活动。  哈萨克是个非常讲究清洁卫生的民族。他们没有席地而睡的习惯,主人的床不能随便坐卧。哈萨克族有许多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很值得推荐的。诸如饭前便后洗手,喜欢冲洗、浇淋而不愿用脸盆、脚盆一类的器皿等。热情好客是哈萨克族的又一特点。对于所有来访者,他们都会以礼相待。哈萨克族还有许多特有的礼俗。如见面时,或右手抚胸躬身,或握手致意,道一声“夹斯克么”(哈语问好)。在吃东西前,主人会提一把“阿不都瓦壶”(一种长颈铜瓶)请你洗手。对那些用手拿着吃的东西,不能用鼻子去闻等等,规矩甚多。  3.西南地区礼俗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方。那里有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等15个民族,散布于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及西藏自治区境区,一同组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大家庭。其中藏、彝、白、傣、苗、侗等民族的人口均已逾百万。  (1)藏族历史悠久的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与它邻接的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由于居住在高山地区,藏族的生活习俗多与高山环境有关,又因为大多藏民信奉喇嘛教,故他们的生活习惯等也受到喇嘛教的影响。  藏族献“哈达”(即纱巾)、唱酒歌的礼节广为人知。在迎接宾客时,将白色的“哈达”(也有浅蓝或淡黄色的)赠送给对方,表示敬意和祝贺。送别时,则常要敬酚(一种用青稞酿成的酒)、唱酒歌,并将“哈达”围在对方的脖子上,同时相互亲切地碰额头,以示眷恋与祝愿。  藏族的节日很多,藏历年是其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好似汉族的春节。藏民们一般从藏历十二月初就开始做各种准备,大扫除、酿青稞酒、炸果子,摆上染色的麦穗和酥油花塑的羊头,等等,忙至二十九日晚的团圆饭。按藏族的传统习惯,大年初一不外出,全家团聚举行家庭式的新年仪式,——起喝青稞酒、吃酥油煮熟的人参果,共度新年。过年期间,各地都表演藏戏,跳锅庄舞和弦子舞。还要举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和射箭等各种比赛活动。另外,雷顿节(也称藏戏节)、沐浴节也都是藏族传统节日,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藏民前去参加。  藏族的饮食在牧区和农区稍有不同、但吃青稞面、酥油茶和牛羊肉、奶制品的嗜好都是共同的。  (2)彝族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远在两千多年前、彝族的先民就在西南地区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农牧业和天文、历法、气象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他们的生活习俗等亦有其民族的独特性。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这项活动非常隆重。每逢节日,各地的彝族人都要举行各种活动,节日之夜手持火把在田间绕行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之一。四川大凉山一带的彝族人民过火把节要欢度三天。三天中各村寨都要杀牛宰羊,吃“坨坨肉”,即将牛羊肉切成大小均匀的垮坨,然后煮熟了吃。男女老幼均身穿盛装,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男子主要是摔跤、赛马、斗牛、斗羊等,妇女的活动内容大多为唱歌、跳舞,有的弹口弦,有的向小伙子“敬酒”。著名的“阿细跳月”是节庆时常跳的一种舞,男奏女舞,充满着热烈、乐观的生活气氛。入夜后才进入节日的高潮,人们排成长队,举着火把、边唱边跳,在村寨和田野里迂回,形成一条长长的火龙,火龙翻腾。时隐时现,十分壮观。火把节的狂欢之夜还是青年男女结识、相爱的好时机。  彝族饮食习惯以粮食为主。爱吃各种面食,如包子油饼,也喜吃盐和红辣椒。  (3)白族白族自称“白尼”、“白子”,汉话是白人的意思。1956年正式定名为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地区的大理三塔、大理三月街以及蝴蝶泉的神奇景观等都是闻名遐迩的。  大理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的重大传统节日。当地人叫“街子”。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人们妆扮一新。欢天喜地地来到苍山脚下庆贺佳节。最初的三月街带有宗教活动的色彩,现已成为大理地区各族人民的贸易盛会。赶街的除白族以外,还有彝、藏、傈僳、纳西、怒、回和汉族等许多民族的人民群众。届时人们涌向街场,纷纷选购自己需要的用品,也把自家的土特产带去出售。街场附近还设有电影、戏剧、球类等文娱场所。各族人民在盛会期间还要进行传统的赛马、射箭、舞蹈等活动。  白族人民在生活中很重“六”的礼俗。在他们的观念里,数字“六”有尊重吉祥之意。因此,相互馈赠都以“六”为标准。如男方的订婚彩礼无论是钱还是物,都需带“六”字,如60元、160元或360元,否则再多女家也会不高兴。  白族的饮食习惯与众不同,喜欢吃酸、冷、辣的食物。凡请客或过年节时,有个规矩就是不分四季早晚,第一道菜一定要凉拌酸味菜。在过年过节时,白族还喜欢吃生肉,称之为吃生皮。有的地方还喜爱生吃螺蛳。此外,白族的饮茶习俗也很特别,他们爱喝色如琥珀、清香味醇的烤茶,每天早上和午间各饮一次,而且是酌饮非畅饮。  (4)苗族苗族属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多数苗族人居住在贵州省境内,另外在湖南、云南、四川、广西、广东、湖北等地也都有一部分。大杂居、小聚居是苗族分布的特点。由于地域的不同,苗族的一些生活习俗也不完全一样,生活习俗各有特色。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敬桥节是苗族颇有意义的传统节日。敬桥节最热闹的活动之一要算踩芦笙。狂饮狂欢的人们以酒桶和芦笙队为中心,围成几圈,踩着芦笙的节奏一起踏脚摆手,以此为舞。一般从午后开始,持续到天黑才结束。龙船节也是苗族村寨十分重视的节日。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龙船,是由杉树独木舟制成的母船与子船相并而成的、做工十分精细、上面的彩绘也非常精美。农历五月间比赛时,鼓师敲起鼓点,水手们唱起龙船歌、在江中穿波破浪、奋勇争先。一条条龙船宛如真龙在江面飞掠前进,两岸的人群欢声雷动,助威声、欢笑声响彻天空,场面极为壮观。除此之外、苗族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传统文体活动,如斗牛、爬坡杆、跳鼓和滚芦笙唢呐等等。这些活动部极受苗族人民的欢迎。  苗族历来有吃酸食的习惯。家家都备有酸坊,制作酸鱼、酸肉、酸菜及其他酸性食品、这些酸食还是他们待客的独特风味菜点。  (5)侗族侗族人民主要居住在西南地区贵州、湖南和广西三省(区)毗邻的地方。那里山峦重叠,林木葱郁。侗族的村寨就分布在那风光如画的山谷里。  侗族人民十分好客,用打油茶敬客是侗家特有的习俗。女主人将第一碗油茶递给贵客或年长者,以示敬意,然后分送给其他的客人。待主人说—声请之后,客人才能开吃,吃时只用一只筷子。按侗家的规矩,吃油茶每人至少三碗。不足三碗、主人会不高兴,认为是瞧不起他。当你吃够三碗不再要时,要把筷子架在碗上,否则,女主人会不断给你盛来,直到你把筷子架到碗上为止。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花炮节”在侗族由来已久。节日中的主要活动抢花炮,是侗族人十分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一般在河滩或空旷的场地上举行。传统的抢花炮以队为单位参加,队数和人数均不限。比赛时间也不限,直至将铁环送回花炮台为止。先送到者为优胜。抢花炮不仅是侗族人民表达良好愿望的一种形式,而且能锻炼体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因而经久不衰。另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哆毽、也是侗族男女青年所喜爱的。侗族的哆毽与汉族的打羽毛毽相似,但不用拍子,而用手打。以打得最高、最远、接得最稳、落地最少者为优。  侗族的饮食有自己特有的习惯。他们以大米为主食,但吃法较为特别,一般是煮熟以后,用手边捏边吃,捏得越紧越久越好。喜食酸食又是侗族的一大饮食特点。习惯以酸为主,以腌为上。腌鱼和腌肉是侗家最流行的食品,也是侗家的风味菜。和许多民族一样,侗族人也非常喜欢饮酒,自制的重阳酒为最好。  4.中南、东南地区礼俗我国中南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种类上虽无法与西南地区相比,但它却拥有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另外,瑶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的人民也在这片土地上生产生活,世代相传。除壮族外,这个地区还有土家、瑶、黎等族在人数上占有相对的优势。  (1)壮族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其中90%以上的人口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百色、河池和南宁是他们的聚居之地,另外还有少部分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和湖南等省境内。该民族历史悠久,情趣多样,独具风采。  壮族素来喜爱唱歌。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举行歌圩的日子,因而这天被称为歌圩节。“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窝埠坡”,意为到田间去唱歌。节日这天,壮族青年男女盛装打扮,云集到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现大多选择临时搭的歌台),即兴对唱山歌。歌圩上,歌声此起彼伏,从白天到深夜,整个大地仿佛都沉浸在歌声笑语的海洋里。在对歌的同时,还举行“还球歌纤”、抛绣球等有特色的活动,借以助兴。  壮族与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一样、喜欢吃糯米饭。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五色饭”的花糯米饭,并且相互馈送,表示祝福。壮族人民在节日里还有做五色蛋的习惯,他们将染成红、黄、紫等五色的熟鸡蛋、鸭蛋或鹅蛋串成一串,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土家族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北省的西南部恩施山区的一些地方。土家族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受汉族的影响较早、较深,因此他们的风俗习惯等与汉族已大体相同,只是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地方,还保留着本民族原有的习俗。  土家族也过年,但与汉族不一样的是,他们要过两个年,除了过年三十外,农历腊月二十九也是过年的日子。按土家族习俗,全家在吃团圆饭时,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以示他们没有忘本,并以此纪念他们的祖先。有的地方的土家族过年时还有一种有趣的习俗,就是给大公鸡献花,如湖南、广西相邻的土家山寨,春节正是映山红盛开之时,姑娘们都要采摘许多映山红美化居室,并要把最好看的一枝插在鸡窝上,送给每日司晨的大公鸡。  土家族过年叫玩年。玩年时,不仅要跳“社粑粑”,演“茅故事”,而且还要举行摆手舞会。摆手舞,土家话叫“舍日巴”,这是土家族非常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每年春节的摆手舞会,从正月初三开始举行到正月十五为止。期间,众人聚集在摆手场,击鼓鸣锣,以摆手唱歌为乐。夜间,摆手场四角的熊熊火炬将场地照得通明,那种热烈的气氛是可想而知的。  (3)瑶族瑶族人分散居住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区)150多个县的深山密林中,素有“五岭无山不有瑶”之说,被称为“登山惟恐山不高,人林惟恐林不密”的民族。该民族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保留着本民族所特有的生活习俗。  瑶族人民十分诚恳、朴实。他们素以拿别人之物为耻,路不拾遗的良好行为在瑶族居住地触目皆是,这常常令外族人称羡不已。  达努节历来就是瑶族人民一年中最大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最后一天最为隆重。节日盛装、鸡鸭牛羊和优质米酒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村村寨寨还要摆歌台,设铜鼓或对歌跳舞,或走村串寨访亲问友,热闹异常。“擂公”是瑶族人民在喜庆节日中必有的活动项目。“公”是瑶族独具风格的长腰鼓。擂公时,左手的短竹棍和右手的五指相继有节奏地拍击长鼓的两端,鼓声咚咚,情趣盎然。“擂公”是瑶族比较古老的传统舞蹈,又是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活动。  瑶族款待贵宾常用鸟酢,即用鸟肉做成的食品。它是广西大瑶山地区瑶族的一种独具风味的佳肴,也是他的待客的山珍美味。  (4)黎族黎族全部居住在我国美丽富饶的海南岛上。其中有90%以上聚居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境内。  勤劳的黎族人民能歌善舞,逢年过节,当地群众都要进行“跳竹竿”表演。表演开始时,在锣鼓和音乐声中,持竿的青年男女按节拍开合手中的竹竿,跳竿者随竹竿的开合在竿间欢快跳跃,动作舒展优美,围观者则不时击掌、呐喊助威,发出“捅考!捅考!”(加油!加油!)的叫声。许多年轻人把“跳竹竿”视为择偶求婚的好机会,从不轻易放过。  过去,黎族妇女一直保持着传统的黥面文身的习惯。除衣裙遮盖的部分以外,全身裸露处都要纹。文身大都由村寨中比较有经验的老年妇女担任。据说,这种黥面文身是黎族先民传袭的习惯,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美的象征。对这种古老传统习惯,现在多数年轻人则不屑一顾。  嚼槟榔是黎族人的一种习惯。尤其是妇女,最为嗜好。黎族的不少习俗也与槟榔树有关。如生了女孩,要在门前种一棵槟榔树,这树是正直、高尚的化身。不仅如此,黎族以往还将槟榔视为男女青年的定情之物。  黎族不吃生的东西,对青蛙和蛇却有着特殊的偏好。还有一种男女老少都爱吃的传统菜叫“腩杀”,虽然此菜又咸又酸,但只有客人到来时才以此相待,平日黎族人自己还舍不得吃。他们认为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生活方式,谁能吃才是黎家的知心人。  C
最常用中英文礼貌用语一、问候招呼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①问:您好!
Q:How do you do?答:您好!
A:How do you do?②问:您好吗?
Q:How are you?答和问:好,多谢。那么你呢?
A&Q:Fine,thanks,andyou?答:很好,谢谢!
A:Pretty well,thankyou.③问:早上好,先生。
Q:Goodmoming,sir答:早上好!
A:Goodmorning.④问:下午好,太太。
Q:Coodafternoon,madam.答:下午好!
A:Good afternoon.⑤问:晚上好,女士们、先生们!
Q:Good evening,Ladies and gentlemen.答:晚上好!
A:Good evening.用法说明:①&How do you do?”是与人初次见面时说的问候语。要注意应答时仍用“How do you do?”。使用这句问候语时不能再加称呼。  ②“Howareyou?”用于相互熟悉的人们之间的问候语,使用时常见句后加上了对方的称呼,如&Howareyou,Mrs White?”。回答时不能重复问句,可以说“Quite well,thank you.”、“Pretty well,thank you.”或&Fine,thanks&等。“And you?&是&And how are you?&的省略形式。  ③&Good morning&是用于早晨至午餐前的问候语。“Good afternoon&用于下午至日落前,日落后则需改用“Cood evening”来问候。  ④&sir&是对男性的尊称,使用时不受对方年龄、婚姻状况的限制。  ⑤&madam&是对已婚女性的尊称。  ⑥“inlss”通常是对未婚女性的尊称。  二、请求和委婉地征询1.请求用语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请。
Please.请笔直向前走。
Please go straight ahead.请用茶。
Please have some tea.请稍候。
Pleasewaitaminute.请小心。
Please take care.请不要在此抽烟。
Please don’t smoke here.您先请。
After you,please.用法说明:①“Please have some tea.”是祈使句,句中的“please”是“if you please”的省略形式,如把“please”放在句末则需用逗号隔开:“Have some tea,please.”这类祈使句中由于加上了&please&则显得语气委婉客气。  ②“After you”是“I’ll go after you.”的省略形式,这是为了突出“您先请”的表达方式。  2.委婉地征询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请您做(做)……,好吗?
Could (Would) you please...?请您说得慢一点好吗?
例:Could you please speak a little sl—ower?请您在账单上签个名好吗?
例:Would you please sign the bill?您想要(做)……吗?
Would you like to...?您想擦皮鞋吗?
例:Would you like to have your shoesshined?您想喝点葡萄酒吗?
例:Would you like to have some wine?您介意……吗?
Do you mind...?我把窗子打开您介意吗?
例:Do you mind my opening the win—dows?我可以(做)……吗?
May (Can) I...?我可以帮您什么吗?
例:May (Cal) I help you?我来(做)……好吗?
Shall I...?我来为您提这个手提箱好吗?
例:Shall l carry the suitcase for you?用法说明:①按英语的口语习惯,用过去式表示可在语气上显得委婉客气,听起来不会令人感到生硬,所以有些礼貌用语是用这种形式来表达的。如:用 “Could you...?”来代替&Can you...?”,用“Would you...?”来代替“Willyou...?”等等。但要说明,这类句式并没有过去时态的意义。  又如:“Will you like a cup of tea?”和“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两句相比较,后者的语气则委婉得多。注意句中的&Will&并不表示“将来”,而是 “愿不愿”、“要不要”的意思。它是用来请求对方办件事时的客气话。  再如:“Please wait a minute.”与“Will you please wait a minute?”及 “Would you please wait a minute?”三句相比较则一句比一句委婉客气。  ②&Do you mind…?”是一种婉转地征求对方意见的询问形式,“Wouldyou mind...?”则更为婉转。“mind&一词后通常接上名词或动名词,也可用1)A&if&引导的从句,如:“Do you mind my turning up the radio?&、“Would youmind my tuming up the radio?&、“DO (Would) you mind if l tumed up the ra-dio?”  ③&May&和&Can&是情态动词,在疑问句中用来征求对方的意见,询问某事可不可以做。是一种客气的表达方式。“Can I...?”和&May I...?”可互通使用,但&May I…?”则更为委婉。  ④&Shall I...?”是用来征求对方意见,有“要不要由我来做某事”之意,往往带有提议性。  三、致谢及答语1.致谢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谢谢您。
Thank you.非常感谢。
Thank you very much.多谢。
Thanks.(Manythanks.Thanksalot....)谢谢您的帮助(称赞)。
Thank you for your help(complim-ents).谢谢您告诉我。
Thank you for telling me.谢谢您,我心领了。
Thank you just the same.用法说明:①&Thank you”是表示感谢的短句,在英语国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几乎成了一种口头语。在别人为您做事、帮忙或为您让路等情况下,您就应该这样说来表达谢意。表示感谢的用语很多,要注意学会各种表示方法及使用的场合和要求。  ②&Thank you for...”在使用时根据需要或要表达的意思可接上名词或动名词,但不可直接使用动词原形。  ③&Thank you just the same.”这句话的含义为:虽然谢绝了对方的好意 (馈赠、邀请等),但仍然表示感谢,有“心领”的意思。  2.致谢的答语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不用客气。
You are welcome.愿为您效劳。
At your service.非常高兴为您服务。
It’s my pleasure.我很乐意为您效劳。
With pleasure.您这样说太客气了。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您这样做太客气了。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do so.一点也不麻烦。
No trouble at all.没什么。
Not at all.不用谢。
Don’t mention it.  用法说明:宾客对我们的服务表示满意时应该致谢,而不能无动于衷,也不能谢绝。为了显露出此时的愉快心情,服务人员应报以微笑,同时根据场合和需要从以上用语中选择适当的致谢答语作为礼貌的应答。  四、致
歉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对不起。
Sorry.真对不起。
So sorry.我很抱歉。
I’m so sorry.对不起麻烦您了。
I’m so sorry to trouble you.我对我所说的话表示歉意。
I’m sorry for what I’ve said.弄伤您了,真对不起。
I’m sorry for having hurt you.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I’m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请您原谅。
I beg your pardon.请原谅我。
Pardon me.我得道歉。
I do apologize.用法说明:①&Sony.”、“I’m so sorry.”、“Excuse me.”及“I beg your pardon.”等都可用来表示“对不起”。“Sony&或“I’msosony.”有遗憾抱歉之意。其含义与 “Excuse me.”、“I beg your pardon.”相同。在同法上有时也可相通。但注意 “I’m so sorry.”大多用于婉言拒绝他人的要求,表示不能同意或不能满足对方的意见或要求。如:“Sony (1’msony),this table has been reserved&但在招
—呼别人时只能用&Excuse me&。  ②&Sorry to...(1’m sorry to...)”后可接上动词或动词词组,而“I’msorry for&后则应接上一个从句或动名词词组。  ③&Pardon me&和“I beg your pardon.”的意思和&Excuse me.”一样是美国人常用语,用于冒犯了别人或不慎碰撞别人等情况下请求对方原谅的道歉语。此外,当你听不清楚对方说什么而要求对方再说一遍时,也可说“Ibeg your pardon.”  ④“I do apologize.”中的“do”是用来表示强调,加重语气。  五、引起对方注意或请求原谅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劳驾。
Excuse me.请问,我可以入内吗?
Excuse me.May l come in?请原谅打断您(说话、办事)。
Excuse me for interrupting you.用法说明:①&Excuse me&是英国人的习惯用语,有两种主要的用法:一种有“请问”之意,当问别人一件事情时需先说这句话,然后提出要问的话,另外还有引起对方注意的作用:一种是在打断别人说话或做事等情况下用的。  ②&Excuse me&可单独使用。注意&Excuse me for…”后面通常接的是动名词短语。  六、 告
别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再见。
Good-bye.晚安。
Good night.一会儿见。
See you later.明天见。
See you tomorrow.再见,祝您一路平安。
Good-bye and good luck.再见,希望能再见到您。
Good-bye and hope to see you again.祝您旅途愉快。
Have a nice trip·用法说明:①&Good-bye”是分手时最常用的一句话,只适用于告别时。英国人常用&Cheerio&(再见),原本含有&Cheer up&即不要惜别之意思。  ②英语口语中还有&So long&,“Bye-bye&等说法,这限于在彼此熟识的人之间随便用的,对饭店服务人员来说,不宜在接待外宾时使用这些表达告别的用语。  ③&See you later.”、“See you this aftemoon.”、“See you tomorrow''、“Seeyou next Monday&等句都用于平时的暂别。美国人有时也喜欢用“I’llbeseeing you.”作告别语,其意思与&Bye-bye&一样。  七、 欢
迎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欢迎。
Welcome.欢迎光临本酒店。
Welcome to our hotel.欢迎到中国(北京)来。
Welcome to China(Bei jing).用法说明:①&Welcome&可单独使用,其意是“欢迎”,也可作“欢迎光临”、“欢迎莅临”解释。  ②如果表示“欢迎(对方)到某处来”,则需在“Welcome”后加介词“to”再接上处所。  八、祝贺与祝愿汉语表达方式
英语表达方式祝贺(恭喜)您!
Congratulations!致以良好的祝愿。
Best wishes!祝您生日快乐!
Happy birthday!新年好!
Happy New Year!圣诞快乐!
Christmas!也祝您……
The sameto you!用法说明:①&Congratulations!”、“Best wishes!”是用来向对方表示祝贺(恭喜)的礼貌用语,适合用在向宾客祝贺其逢喜庆时,这是一种礼节。需注意词尾的复数形式。  ②祝贺生日、新年、圣诞的用语有时间限制,需适时使用。  ③&the same to you.”用于他人祝贺自己后的对应答语,意在同贺。  
特别推荐:&
闪婚老公太抢手
早安,老公大人
绝宠亿万甜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邮件的礼貌用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