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楷书教程是唐人楷书第一吗?

  书法,是无色的图画,无声的音乐,是千里阵云,万岁枯藤,是涓流,是大江。。。眼手所及,线条灵动,血肉温润。正是:    高低草木芳争发;  多少龙蛇眼未开。(宋·郭赞)
    书法大家之:    1、李斯    (?—前208年),姓李,名斯,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当时,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不太熟悉,很难写得称心如意。李斯就和赵高、胡毋敬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代表作品:《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瑟瑟秋风,摩及泰岳,看崖刻安然,独留擎骨;  年年草色,绿到东门,问斯人何在?不见牵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箭已离弦,也不知射多远?
  排除障碍物,没什么障碍物的话应该射得很远
  箭已离弦,也不知射多远?  毛早润墨,看能否挨着边!
  欣赏舞影子雅兴与妙联....偷偷告诉各位,此帅哥棋艺实在精妙,书法亦能独当一面... 有兴趣的,大家可以找他切磋切磋哈....:))
  作者:青青溪边草哟
回复日期: 20:25:00  ------------  认同这位先生的看法
  弧光再现,坐看风采!
  瑟瑟秋风,摩及泰岳,看崖刻安然,独留擎骨;  年年草色,绿到东门,问斯人何在?不见牵黄。  ===========================================  小分句的句脚字声也有平仄安排的, 这里四小分句, 第 2 和第 4句的句脚字音也要平仄交替的。
  哈哈,谢溱湖寒星、蝶笑桃花浪 、青青溪边草哟、布什沃德尔 、桃花客联友!    8#作者:桃花客
回复日期: 20:34:00      小分句的句脚字声也有平仄安排的, 这里四小分句, 第 2 和第 4句的句脚字音也要平仄交替的      ------------谢逃班雅正,以前我都按马蹄韵安排句脚,后来查阅了一些联家的作品,好多都没这样安排,也就散漫了,主要还在意境上,当然我不反对马蹄韵句脚。
  还有忘了谢哪吒是也联友!
  箭已离弦,也不知射多远?  展翅九霄,却不知天有几层!
  5#作者:青青溪边草哟
回复日期: 20:25:00    欣赏舞影子雅兴与妙联....偷偷告诉各位,此帅哥棋艺实在精妙,书法亦能独当一面... 有兴趣的,大家可以找他切磋切磋哈....:))    哈哈哈!新浪五段能和他切磋切磋么?
  啊,又遇到一个会下棋子的好手呐... 我们都在弈城玩...来吗?
让我们都欣赏一下寒星的风采哈.
  2、程邈    程邈,生卒年不详,字元岑,下杜人;一作下邳人。秦代书法家。相传他首行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 蔡邕称其“ 删古立隶文”。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 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分水岭,为行书、楷书、草书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法上称秦隶为“古隶”,汉隶为“今隶”。秦隶的出现,是我国文字史乃至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书体。从此,我国文字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则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字体结构也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但秦朝初创的隶书,结体和用笔都带有篆书的意味,长扁不一,波磔也不明显,可以说只是篆书的潦草写法。到了东汉,隶书才有了大的变化,结构向扁平发展,笔画出现了雄健的波磔,更趋于工整精巧,从而形成了汉朝隶书的独特字体。汉隶结体用笔富于变化的特点,又影响和促进了楷书和其他书体的形成及风格的多样。      囚身岂让囚心,覃思十载;  用指当成用笔,古隶三千。
  3、史游     生卒年代不详,西汉书法家。元帝时(公元前48~前33年)的黄门令。他是章草的创始人。章草是他在总结前人草隶的基础上,改变隶法而创造出来的。他著有《急救章》识读本。章草《急救章》的问世不但对奠定草书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为整治草书的混乱局面,统一规范书写草体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说章草是草书的奠基体,那么史游可称是草书的奠基人。虽然章草的继承人不多,但他的影响力很大,一些大书法家都善章草,如杜度、崔瑗、张芝、钟繇、皇象、索靖、王羲之、邓文原、宋克等,其中,皇象最著名。    在我之前,书无序;  从今以后,草有章。    ·书:指隶书草写。
  拜读....既赏联,又识史....
  13#作者:青青溪边草哟
回复日期: 22:04:00    啊,又遇到一个会下棋子的好手呐... 我们都在弈城玩...来吗? 让我们都欣赏一下寒星的风采哈.    哈哈哈!青妹邀约,幸甚!幸甚!原以为青妹只是我舞帅哥的粉丝,却不知您是局中佳人,枰上靓才。若一日能和青妹手谈几句黑白无疑是人间乐事,尘世雅趣。恭享佳期!  现觅得一句献于青妹就算是见面礼吧!望笑纳!    双飞逸若翔蜓翅  一镇沉如定海针
  佩服会写长联的人
  学习。。。。。。。。
  谢谢寒星...实在万分羞愧...咱现在只能算是局外人... :))
  哈哈!青妹自谦了吧!
  大菜籽油菜花五影的佳作必须顶风学习.计有琴,棋,书三集联组面世.后来当是联说画家了吧,期待...
  4、崔瑗    (公元78—143年),字子玉,东汉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书法家,文学家。善章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王隐称崔瑗为“草贤”,说他章草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小篆臻于妙境极至。著有&&南阳文学官志&&,&&移社文&&,&&叹辞&&,&&悔祈&&等,书法有&&草书势&&,&&贤女帖&&等专作传世.其座右铭,堪称一绝。    浮生若梦,感祸福相倚,言行独慎,醒文铭座右;  章草称贤,惊危峰阻日,绝壁凌松,骋笔纵天怀。
  在我之前,书无序;  从今以后,草有章。  --------------------  喜欢啊喜欢!喜欢的不得了啊!  
  、蔡邕    (133-192),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灵帝命工修理鸿部门(东汉时称皇家藏书之所为鸿都),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一声焦尾,不绝吴会;  几处飞白,装点湖山。
  作者:俺总是俺
回复日期: 0:24:00    大菜籽油菜花五影的佳作必须顶风学习.计有琴,棋,书三集联组面世.后来当是联说画家了吧,期待...    ----------------------  俺总,真催命。
  看这势头,马屁还得再来一下
  6、张芝    (?--约192),字伯英,东汉书法家,人称之为“草圣”。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安西县东)人。纵观中国书法史发展轨迹,从甲骨文到小篆,成熟于秦,始出隶体,西汉隶书盛行,已有草书,可谓篆、隶、草、行、真各体具备,但此时行笔迟缓且有波磔的隶书和字字独立带有隶意的章草都已不能满足人们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代之而兴的是书写起来快捷而流美的“今草”,社会上形成了“草书热”。张芝从民间和杜、崔那里汲取了草书的艺术精萃,创造了跨时代的大草,即有别于章草的“一笔书”,当时亦称“今草”,一时名噪天下,学者如云。中国书法史告诉我们,&自汉末至中唐六七百年间,在草书领域里涌现了韦诞、卫瓘、索靖、卫恒等这些传于书坛的人物,更有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四位光耀千古的大师,他们的师承都导源于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巨人--草圣张芝&。 张芝的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为书坛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被誉为中国书圣的王羲之,中年就师承张芝,推崇张芝,自认为草书不如张芝。狂草大师怀素也自谓草书得于&二张&(张芝、张旭)。草书大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也多次提到他一生是将张芝的草书作为蓝本的,称“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张芝的“草圣”地位成为一座不可动摇的丰碑而屹立于中国书坛,闪耀着永恒的璀璨光芒。 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一笔穿今古;  大名沐桂芝。    ·一笔:即张芝的一笔书。  ·今古:张芝开创了今草,以别于之前的章草。  
  欣赏...:)
  55不急哈哈.好联不嫌迟.
  7、钟繇    (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工书法,宗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张芝、王羲之齐名,并称“钟张”、“钟王”。同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真迹已无存,历代奉以为法。《书法正传》云:“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真迹不传,宋以来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都出于后人临摹。唐张怀瑾《书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    为仕,划策划谋,成汉魏当先一马;  斯书,入神入妙,共张王炳耀千秋。
  如果有书法PP辅之,则大妙!  共张王炳耀千秋~~~~~钟书之格局筋骨最稀饭
  8、皇象    生卒年不详。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三国吴书法家。字休明。官至侍中。幼工书,师于杜度。善篆、隶、章草,时人谓之“书圣”。时人以其书法与严武棋、曹不兴之画并称八绝。他的书法被赞为“中国善书者不能及也。他学习别人的书法,能取各家所长而成自家面目。传世书迹有《文武帖》、《急就章》、《天发神谶碑》,相传为皇象书。著有《论草书》。    瘦峻何须恨?斟酌其间,便吴中绝手;  妙神无法言,摩挲以后,已海内善书。    ·瘦峻:《书断中》唐张怀瓘评曰:“。。。先是有张子并,于时有陈良辅,并称能书。然陈恨瘦,张恨峻,休明斟酌其间,甚得其妙,与严武等称八绝。
  佩服啊....
  9、索靖    (239一303年),字幼安,敦煌龙勒(今甘肃省敦煌市)人,张芝姊孙,博通经史。曾官尚书郎、雁门和酒泉太守,拜左卫将军。西晋书法家。著有《索子》、《草书状》等。流传后世的书法作品有《出师表》、《月仪帖》、《急就章》等。宋代著名的《淳化阁帖》也收集了索靖的墨迹。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梦溯千年,也与率更同驻马;  书垂百世,犹闻梁武叹飘风。    ·率更:指唐书法家欧阳询,曾任率更令,故称。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梁武:梁武帝萧衍。萧衍称誉幼安的字“遒劲而峻险。遒劲处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峻险处如雪岭孤松,冰河危石”。
  琴棋书画诗酒花
  10、陆机    (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我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他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对后世也产生过较大影响。董其昌赞云“右军以前,元常之后,唯存数行,为希代宝”。    百代文宗,无愧祖龙父虎,忍向华亭听鹤唳;  一笺法帖,依稀隶意篆踪,惊为乱草现蛇行。
  ·鹤唳:《晋书》本传,陆机。。临终时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不懂书法的俺,总要来似懂非懂的一顶~~~~~~~华亭鹤唳,雅座梅香
  真行。。。就这范,想山寨?请认准“我舞影零乱wwyll ”驰名商标。。。。
  11、卫夫人    (公元242-349年),名铄,字茂猗,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卫铄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夫人族祖卫灌,官至西晋司空,善草书。从父卫恒,官终黄门郎,亦善书法,著有《四体书势》。父卫展,历官江州制史、廷尉,卒于官。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卫夫人的书法理论也有独到的见解。她的著作有《笔阵图》一卷传世,为《宋史·艺文志》中所著录。《笔阵图》是论述写字笔划的著作,阐述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作品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      君不见高山坠石?玉壶冰碎,瑶台月烂;  此大观笔阵惊魂:胜处筋丰,败者骨微。    ·高山坠石:《笔阵图》中云:「点」似高山之墬石。。。  ·玉壶冰碎,瑶台月烂:晋人钟繇曾称颂卫夫人的书法,说:“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  ·胜处筋丰,败者骨微:《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内;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12、王羲之    (303—361或321-379年),字逸少,琅玡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父王旷,历官淮南丹阳太守、会稽内史。伯父王导,历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将入相,官至太傅。羲之幼时不善于言辞,长大后却辩才出众,且性格耿直,享有美誉。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王羲之书法作品: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风骨凌于太古;  心情寄放兰亭。    ·太古:指王羲之之前的书坛,一派朴拙苍古。  ·兰亭: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徐渭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他是诗人,他是画家,他是书法家,他是军事家,他是戏曲家,他是民间文学家 ,他是美食家,他是酒徒,他是狂禅居士、他是青藤道士、他是旅行家,他是历史学家,他是精神病,他是杀人犯。 胡宗宪、李成梁、俞大猷、戚继光、李如松、梅国桢、吴兑、张元忭、诸大绶、王畿、汤显祖、唐顺之、茅坤、陶望龄、王思任、季本、沈錬、沈明臣、三娘子、李春芳、嘉靖皇帝、严嵩、徐阶、李本、赵文华、鄢懋卿、汪直、徐海、杨顺、王忬、王世贞、李攀龙、谢榛——徐渭一辈子就和这些人打交道。 他死后,袁宏道、沈德符、冯梦龙、张岱、陈洪绶、黄宗羲、郑板桥、齐白石等人都崇拜他。 据考证,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金瓶梅》也有可能出徐渭之手。    书奇磅礴狂草  性存淋漓怪人
  书法对联皆不误  文人墨客尽相知
  13、王献之    (344—386)字子敬,东晋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曾经担任过州主簿、秘书郎、秘书丞、长史、吴兴太守等官职。成为简文帝驸马后,又升任中书令(相当于宰相),人称“大令”。 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听十里秦淮,细说子敬和桃叶;  看数行玉版,续写陈思与洛神。    ·桃叶:王献之妾,传说王献之常在秦淮河迎接桃叶渡河,那时内秦淮河水面阔,遇有风浪,若摆渡不慎,常会翻船。桃叶每次摆渡心里害怕,回此王献之为她写了一首《桃叶歌》:“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人为了纪念王献之,遂把他当年迎接桃叶的渡口命名为桃叶渡。桃叶渡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十三行玉版:王献之书曹植《洛神赋》真迹。  ·陈思:指陈思王曹植 。
  琴.棋.书.画..舞影缱绻..推红..
  还真别说,其他联都甚为风骨的,但这联竟然觉得特别的缱绻。。
  14、王珣    (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护,东晋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真迹《伯远帖》的年代仅次于陆机的《平复帖》,堪称无上至宝,其书体为成熟的行草,运笔自然,各字是分立的,古逸洒脱,确实是晋人特有的风神,堪与二王争辉,也是乾隆的三希之一。     恣意以挥洒大椽,男子皆襟怀抱负;  泰然对突来奔马,黑头应位列公卿。    ·大椽: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 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 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 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黑头:王殉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 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 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 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 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 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
  15、羊欣    (370-442),字敬元,泰山郡南城(今魏莊鄉南武城)人。南朝宋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羊秘之後,王献之的外甥,父羊不疑官烏程令,世代擅长书法。羊欣於南渡後,歷仕晉、南朝宋兩朝。官至中散大夫、義興太守。善于隶书,独步當代。時人稱:“买王得羊,不失所望。”清人刘熙载稱:“王家,羲、献……为南朝书法之祖,其后擅名宋代莫若羊欣,实亲受于子敬。”撰有《采古来能书人名》、《续笔阵图》一卷。传世书迹有《暮春帖》,见于《淳化阁帖》、《大观帖》等丛帖。    才调凌人,赢得了易衣改席;  风神照眼,分不清王字羊书。    ·易衣改席:欣赏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王字羊书:沈约云:“敬元尤善于隶书,子敬之后,可谓独步,时人云:‘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今大令书中,风神怯者,往往是羊也。”
  16、郑道昭      (?~516)字僖伯,自称中岳先生。荥阳开封(今属河南)人。北魏大臣郑羲幼子。孝文帝时,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北朝魏诗人、书法家。宣武帝初,迁秘书监,因从弟郑思和事株连,出为光州刺史,转青州刺史。后复入为秘书监。死后追赠镇北将军、相州刺史,谥文恭。他是魏碑体鼻祖,工书善正书,体势高逸,作大字尢佳。被誉为“北方之第一圣手”,南与王羲之齐名,有“南王北郑”之誉。他书刻于青、光二州山崖的众多题刻,总称“云峰刻石”,其中以《郑文公上碑》、《郑文公下碑》、《论经书诗》、《观海童诗》等摩崖刻石最为著名。      毫沾月色,也摹临北郑南王,挥成圣手,江山留迹;  草芜云峰,待扶拾残碑断碣,立作书林,世代朝宗。
  芜出了,改没。
  17、智永    生卒年不详,本姓王,名法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人称“永禅师”, 南朝陈、隋书法家。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在永欣寺阁上潜心研习了30年。    传二千文,于八百寺;  看禅师字,读五柳诗。    ·二千文:即真、草千字文。  ·五柳诗:苏轼《东坡题跋》云:“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高隐之士
  ~舞影真牛死了~;)才思不绝啊~啊~啊~一套一套滴~还是弧光“乍”现?!俺们不服不行~~~~
  欣赏…… 学习……
  谢谢鱼MM,你要是不服,那可苦了俺。写&&弧光乍现&&前,俺暗暗发誓,一定要让人服,不然就写个不停 ,琴棋书画诗剑茶瓷玉。。。拼命写,现在你一服,那可舒了俺一口气,俺就可以书法完,爱写不写了。
  18、欧阳询  (557一641年),字信本,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至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欧阳询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传世著名的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温彦博碑》等。行书墨迹有《张翰》、《卜商》、《梦奠》等贴。编有《艺文类聚》一百卷。    落笔成峰,隋唐以降,几人逾越?  开宗树帜,海宇之间,千载传扬。  
  琴棋书画诗剑茶瓷玉。。。  啊~舞影您修长城啦吧~;)~I服了U算啥呀~俺到处追星不知道吧~哈~~~你得让您哥们桃花客服才行~哈~现在你就想偷懒?还爱写不写?~走自个滴路吧~别学那驴~赶一鞭才走一步好不!
  不顶不行,看把琴棋书画诗剑茶瓷玉写完。
  箭已离弦,也不知射多远  弓刚撤矢,安能晓伸几直
  好帖!
  拜读===欣赏===喜欢===学习学习
  如此佳作!怎一个“赞”字了得!余尤爱:    “君不见高山坠石?玉壶冰碎,瑶台月烂;    此大观笔阵惊魂:胜处筋丰,败者骨微。”    收藏!  
  19、虞世南  (558—638),字伯施,唐初越州余姚人(今属浙江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跟从智永禅师学习书法的,他的字用笔圆润,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气韵秀健,圆融遒丽,为唐初四大家之一,传世墨迹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及旧摹墨迹本《汝南公主墓志铭》等。书法理论著作有《笔髓论》、《书旨述》。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群书理要》五十卷、《兔园集》十卷等,另有诗文集十卷行于世,今存《虞秘监集》四卷。    不籍秋风声自远;  精敲笔髓字如神。    ·不籍秋风:虞世南《蝉》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褚遂良  (596-659),字登善,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人。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博涉经史,工于隶楷。唐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一说高宗即位后,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世称“褚河南”)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他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后人把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其正书丰艳流畅,变化多姿,对后代书法影响很大。碑刻有《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    王右军余响无休,携唐风跳跃;  褚中令长毫善舞,任晋韵横流。    ·余响无休:贞观年间,王羲之书法备受青睐,可以说地位如日中天,上至太宗,下至草民,无不趋之若鹜,对之顶礼膜拜,而褚遂良更是王书最深刻的理解着,在他慧眼之下,假王书无处遁形,且百发百中。  ·晋韵横流:从笔法与体势上来说,褚遂良是直接承继晋人风度的,或者说,他在同时代人之中,是最深刻地理解晋人韵致的书家,并将这种风韵也表现在自己的书作之中。既是初唐楷书风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晋人书风的继承者。  
  还没写到张翠山。期待。
  稳健  ——学习
  偶也来学习,顺便问候一下68楼。
  68楼也真不够意思,让70楼这样跑东跑西的来回问候,也不反问一下,有时礼仪。
  回68楼,张翠山的书法属于天书,不在我写之列,就不要期待了。
  不要挑拨和68楼的关系!!  居然不写张翠山,那我自己来。    张翠山  银钩一出,右军全撂倒,无敌天下屠龙笔  铁划未至,左氏已逃遁,谁与争锋折桂文
  哈哈哈!既说书法却少了《瘗鹤铭》岂不遗憾!!!!
  21、孙过庭  (646~691),名虔礼,字过庭。吴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曾任右卫胄参军、率府录事参军。擅楷书、行书,尤长于草书,师承王羲之、王献之,笔势坚劲,直逼二王。著《书谱》2卷,已佚。今存《书谱序》,分溯源流、辨书体、评名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6部分,文思缜密,言简意深,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许多论点,如学书三阶段、创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义。有墨迹《书谱》、《千字文》、《景福殿赋》传世    三千言测妙穷微,丰碑卓尔;  第一腕神飞翰逸,法则森然。    ·丰碑:《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孙过庭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统一的。  ·第一腕:千百年来,《书谱》博得了众多书家的赞叹和推崇,其中以孙承泽说得最为公允,他说:“唐初诸人无一人不摹右军,然皆有蹊径可寻。孙虔礼之《书谱》,天真潇洒,掉臂独行,无意求合,而无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  ·森然:明代焦谓:“昔人评孙书,谓千字一律,如风偃草,意轻之也。余谓《书谱》虽运笔烂熟,而中藏轨法,故自森然。。。”  
  74#作者:溱湖寒星
回复日期: 21:35:00    哈哈哈!既说书法却少了《瘗鹤铭》岂不遗憾!!!!  -------------------------------------------------------  《瘗鹤铭》传为梁代陶宏景所书,历来有争议,况且我是联说书家,而非联说命碑名帖,哈哈,不能跑题呀。
  哈哈哈!历来书家以书名,无书则无名家,书法名家书法为重。楼主既怕跑题,且让老夫借一席宝地 ,说道一二。勿怪!  
素称“书法之山”的镇江焦山,历代书法家的碑刻甚多,其中不少是珍品,在宝墨轩碑林中被誉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署名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北宋黄庭坚认为“大字无过《瘗鹤铭》”、“其胜乃不可貌”,誉之为“大字之祖”。《东洲草堂金石跋》云:“自来书律,意合篆分,派兼南北,未有如贞白《瘗鹤铭》者。”宋曹士冕则推崇其“笔法之妙,书家冠冕”。 明代王世祯说:“此铭古朴奇峭,雄伟飞扬,固书家之雄。”陆游留有‘踏雪观看《瘗鹤铭》的诗句,米芾则要在夏天‘观山樵书’。其书法意态雍容,格调高雅,堪称逸品,是艺术性极高,影响极大的著名碑刻。《瘗鹤铭》是镇江焦山崖刻,后为雷击,部分沉江,世人已无法窥其全貌,引以为憾!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时,日本侵略者曾思抢掠,幸得寺僧舍命相护,方得存今!      青山妙手盗天书   绿水神龙藏鹤字       
    其书法意态雍容,格调高雅,堪称逸品,是艺术性(术)高,影响极大的著名碑刻    应是,是艺术性极高,影响极大的著名碑刻。请版主将术改为极。并请删去本申请。谢谢!
  舞影进群 雅座群 雪狼留字
  22、薛稷  (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唐代画家,书法家。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工书法,师承褚遂良,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他的书法作品有《中岳碑》、《洛阳令郑敞碑》、《信行禅师兴教碑》、《升仙太子碑》、《佛石迹图传》等,其中颇不乏历代公认的书法精品。    书步欧虞褚后;  鹤惊李杜米诸。    ·李杜米:即李白、杜甫,米芾。薛稷所画之鹤,形神兼具.达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故李杜二人一说“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一说“鹤感至精以神变,可弄影而浮烟”。宋代大画家米芾也在《题薛稷二鹤》诗中说,“从容雅步在庭除,浩荡闲心存万里。”又说;“余平生嗜此老(指薛稷)矣,此外无足为者。”表达了他与薛稷之间隔越时代的强烈共鸣。  
  23、张旭  (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此处含真意:鸟兽虫鱼,海岳山川,趁醉癫以后,寓书发出;  当中有俗情:痴狂恨爱,忧悲喜怒,于投举之间,随剑飘飞。    ·剑:即张旭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
  这么多名家啊    真有创意
  24、李邕  (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传世作品有《叶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东林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传世书迹以《岳麓寺碑》、《李思训碑》最为世人重视。    书文俱重,与右军腾龙腾象;  齐鲁还青,同少陵论史论诗。    ·腾龙腾象:明董其昌《跋李北梅缙云三帖》中语,“右军如龙,北海如象”。  ·论史论诗: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夏,在齐鲁漫游的杜甫从兖州、泰山一带北上来到古老的齐州。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坐不住了,连日赶往齐州与杜甫会面。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盛事。时李邕68岁,早已名满天下,杜甫此时才是个33岁的后生,名声远没有达到诗圣的程度。但李邕慧眼识珠,他已经预见到了这颗新星的万丈光焰。李邕与杜甫在大明湖历下亭把酒长谈,论诗论史。就在这次欢宴中,杜甫留下了“海右此亭古,历下名士多”的佳句。  
  82 # 作者: 夏芃 回复日期: 15:42:00    这么多名家啊    真有创意  ~~~~~~~~~~~  还有很多呢:  史游、张芝、诸葛亮、魏武帝、皇象、蔡琰、曹植、嵇康、向秀、晋明帝、晋哀帝、简文帝、卫恒、王导、王洽、王凝之、王操之、山涛、王戎、王珉、刘伶、桓温、王微之、王衍、王涣之、羊欣、王弘、王慈、释智果、谢安、谢万、孔琳之、沈约、陆柬之、卡壶、郗憎、谢发、虔礼、李邕、吕向、宋儋、张旭、贺之章、颜真卿…  
  25、颜真卿  (709-784),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书法家。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抚水长流,名山在望,零落临仙迹;  狼烟已远,墨泪未干,依稀哭侄声。    ·抚水:即抚河。  ·名山:麻姑山昔称。  ·临仙迹:唐代抚州刺史颜真卿游历麻姑山时,亲自撰文并书《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记述麻姑山仙女和仙人王平方在麻姑山蔡经家里相会场的神话故事,及麻姑山道人邓紫阳奏立麻姑庙经过。全文九百余字,笔力刚健浑厚,开阔雄壮,布局充实,大气磅礴,这是彪炳我国书法史上的一块丰碑,是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狼烟:指安史之乱。  ·哭侄声:安史之乱,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颜真卿挥毫写下著名的《祭侄季明稿》,他对兄侄为国家壮烈牺牲和颜氏家族的“巢倾卵覆”,忠义满腔,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根本无法顾及行文走笔的工拙,一气呵成,其英风烈气,倾见于笔端;文中大量的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若滔滔江河一泻千里——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观其字如睹其人,作者无意于佳,却写得神采飞扬,姿态横生,笔势雄奇,超凡人圣。为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号称“天下第二行书”  
  又有才气又有恒心啊。。
  看得出楼主先生对《祭侄文稿帖》也很熟悉!  卜尔幽宅  震悼心颜  鸣呼哀哉  泉明…
  再温下吧:  天不悔祸  谁为荼毒  念尔构残  百身何赎  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  移牧河关  泉明比者  再陷常山  …
  26、李阳冰  (生卒年不详),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为李白族叔。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初为缙云令、当涂令,后官至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世称少监。兄弟五人皆富文词、工篆书。初师李斯《峄山碑》,以瘦劲取胜。他善词章,工书法,尤精小篆。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他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传世刻帖有《三坟记》、《城隍庙碑》、《谦卦铭》、《怡亭铭》、《般若台题名》等,均为后世翻刻本。     篆自斯翁,历汉魏晋唐,式微衰颓,行世皆真草;  天生少监,挥玉筋铁线,捭阖纵横,挽之欲覆倾。    ·斯翁:即李斯。  ·行世皆真草:自秦李斯创制小篆,历两汉、魏、晋至隋、唐,逾千载,学书者惟真草是攻,而篆学中废。
  衰颓出了---改成颓废.        87#作者:蔫_
回复日期: 15:44:00    又有才气又有恒心啊。。  ========  才气说大了,恒心,还30联,争取写完,谢大家鼓励!      
  舞影好辛苦啊!  品读慢赏,香茶敬上!
  好难得尽心。
  27、怀素 (725—785),字藏真,僧人,俗姓钱,湖南零陵郡人,长沙人,唐代书法家。幼时出家,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是继张旭之后的又一大草书家,有“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出于张芝、张旭。他的草书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七帖》、《北亭草笔》等等。其中《食鱼帖》极为瘦削,骨力强健,谨严沉着。而《自叙帖》其书由于与书《食鱼帖》时心情不同,风韵荡漾。真是各尽其妙。    浑然忘我,长毫溅酒;  独此清心:苦笋及茗。    ·苦笋及茗:即《苦笋帖》十四字 :“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 字虽不多,但技巧娴熟,精练流逸。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变化无常,但法度具备。黄庭坚《山谷题跋》:“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从此帖看亦是多用枯墨瘦笔。尽管笔画粗细变化不多,但有单纯明朗的特色,增强了结体疏放的感觉,与其奔流直下、一气呵成的狂草书势相得益彰,《苦笋帖》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代表作。
  谨祝舞影子 新春快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幸福安康!!!!
  28、沈传师  (769-827),字子言。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唐德宗贞元(785~805)末举进士,历太子校书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宝历元年(825)入拜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工正、行、草,皆有楷法。朱长文《续书断》把它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并列为妙品。传世书迹有《罗池庙碑》、《游道林岳麓寺诗》、《柳州石井铭》等。    高标不语,正上取颜筋,下启柳骨;  丕德当歌,赢韩文立传,沈字树碑。    ·高标:指沈传师的书坛地位。宋代米芾说沈的书法“如龙游天表,虎踞溪旁,精神自若,骨法清虚。”人称中唐以后沈书最佳,米芾自称学大书以沈传师为主。唐代后期是书法的萧条时期,但以沈传师为代表的“矫肥”派,显然多少也给沉闷的书坛带来一些活力,也给柳公权创“柳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丕德当歌:指沈传师所书的《柳州罗池庙碑》,碑文由大文学家韩愈撰写,纪念颂扬柳宗元被贬任柳州刺史所做的政绩。
  也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胜意!
  启,出律。改为:    高标不语,正上继颜筋,下开柳骨;  丕德当歌,赢韩文立传,沈字树碑。  
  29、柳公权   (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书法家。元和初进士,历仕校书郎、侍书学士、官至太子太师,故世称“柳少师”。柳公权的历史功绩在于,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又一峰巅。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为唐代书风建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他一生作品很多,传世墨迹有《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碑刻有《金刚经碑》、 《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心正方能笔正,拾品级弥上;  小成以致大成,循书道渐行。    ·心正方能笔正:(《旧唐书》)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柳公权从小接受《柳氏家训》关于“德行”的教导,因此终身以德行为根株,“博贯经术”。他于人生、书艺都具儒家风范,柳公权的“笔谏”,成为后世士大夫的一种“典范”   ·小成以致大成:柳公权书学上的成功,决非一蹴而就,是由辛勤刻苦的荆棘编成,又是站在巨人的肩头上去摘取的。他善于吸取书艺大家的智慧与成果,变化成自己一家书艺。
  30、杨凝式  (873-954年),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历仕唐末及五代。五代书法家。梁时,为考员外郎。唐同光初授比部郎中,知制诰。晋时,以礼部尚书致仕,闲居伊咯之间,恣其狂逸,多所抗忤。人高其才,莫之责也汉时,历少传少师。周显德初,为太子太保。富有文藻,并工颠草,时人以其纵诞,有风子之号。 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又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一变唐法,用笔奔放奇逸。无论布白,还是结体,都令人耳目一新。其代表作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等。 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    笔墨无心,遍处韭花开烂漫:  癫疯任意,由它世相幻风云。    ·韭花:《韭花帖》是他流传于世的代表作,是用行书书写的信礼。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笔意,被称天下第五行书。  ·癫疯:杨凝式因为一次偶然的装疯躲过灾祸,从此便以“疯”为处世之法,经历了五代,得以善终。又凭狂放的性格成就了他的书法艺术。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柳公权楷书书法欣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