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场小说在官场上任过职的人物

中国古代官场官场,中国古代,古代官场,中国官场,中国式官场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古代官场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古代官场用语:官刚到任( ),官员到职工作( ),授予官职( ),大臣年老请求辞官( )
古代官场用语:官刚到任( ),官员到职工作( ),授予官职( ),大臣年老请求辞官( )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本大人新官上任,刚到此地,望各位父老乡亲多指点。
本官乃朝廷命官,百姓父母,自然要为民请命,报效朝廷。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今封某某为某某官,钦此。
微臣年老体弱,不宜为政,请求圣上恩准其告老还乡!
你好:1.下车伊始 2.视事.3.拜官授职4.引年致仕
1L太可爱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无需注册,直接用手机号登录手机号+86 中国+1 美国+1 加拿大+7 俄罗斯+81 日本+44 英国+49 德国+33 法国+61 澳大利亚+82 韩国+244 安哥拉+93 阿富汗+355 阿尔巴尼亚+213 阿尔及利亚+376 安道尔共和国+1264 安圭拉岛+1268 安提瓜和巴布达+54 阿根廷+374 亚美尼亚+247 阿森松+43 奥地利+994 阿塞拜疆+1242 巴哈马+973 巴林+880 孟加拉国+1246 巴巴多斯+375 白俄罗斯+32 比利时+501 伯利兹+229 贝宁+1441 百慕大群岛+591 玻利维亚+267 博茨瓦纳+55 巴西+673 文莱+359 保加利亚+226 布基纳法索+95 缅甸+257 布隆迪+237 喀麦隆+1345 开曼群岛+236 中非共和国+235 乍得+56 智利+57 哥伦比亚+242 刚果+682 库克群岛+506 哥斯达黎加+53 古巴+357 塞浦路斯+420 捷克+45 丹麦+253 吉布提+1890 多米尼加共和国+593 厄瓜多尔+20 埃及+503 萨尔瓦多+372 爱沙尼亚+251 埃塞俄比亚+679 斐济+358 芬兰+594 法属圭亚那+241 加蓬+220 冈比亚+995 格鲁吉亚+233 加纳+350 直布罗陀+30 希腊+1809 格林纳达+1671 关岛+502 危地马拉+224 几内亚+592 圭亚那+509 海地+504 洪都拉斯+852 香港+36 匈牙利+354 冰岛+91 印度+62 印度尼西亚+98 伊朗+964 伊拉克+353 爱尔兰+972 以色列+39 意大利+225 科特迪瓦+1876 牙买加+962 约旦+855 柬埔寨+327 哈萨克斯坦+254 肯尼亚+965 科威特+331 吉尔吉斯坦+856 老挝+371 拉脱维亚+961 黎巴嫩+266 莱索托+231 利比里亚+218 利比亚+423 列支敦士登+370 立陶宛+352 卢森堡+853 澳门+261 马达加斯加+265 马拉维+60 马来西亚+960 马尔代夫+223 马里+356 马耳他+1670 马里亚那群岛+596 马提尼克+230 毛里求斯+52 墨西哥+373 摩尔多瓦+377 摩纳哥+976 蒙古+1664 蒙特塞拉特岛+212 摩洛哥+258 莫桑比克+264 纳米比亚+674 瑙鲁+977 尼泊尔+599 荷属安的列斯+31 荷兰+64 新西兰+505 尼加拉瓜+227 尼日尔+234 尼日利亚+850 朝鲜+47 挪威+968 阿曼+92 巴基斯坦+507 巴拿马+675 巴布亚新几内亚+595 巴拉圭+51 秘鲁+63 菲律宾+48 波兰+689 法属玻利尼西亚+351 葡萄牙+1787 波多黎各+974 卡塔尔+262 留尼旺+40 罗马尼亚+1758 圣卢西亚+1784 圣文森特岛+684 东萨摩亚(美)+685 西萨摩亚+378 圣马力诺+239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966 沙特阿拉伯+221 塞内加尔+248 塞舌尔+232 塞拉利昂+65 新加坡+421 斯洛伐克+386 斯洛文尼亚+677 所罗门群岛+252 索马里+27 南非+34 西班牙+94 斯里兰卡+1758 圣卢西亚+1784 圣文森特+249 苏丹+597 苏里南+268 斯威士兰+46 瑞典+41 瑞士+963 叙利亚+886 台湾省+992 塔吉克斯坦+255 坦桑尼亚+66 泰国+228 多哥+676 汤加+1809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216 突尼斯+90 土耳其+993 土库曼斯坦+256 乌干达+380 乌克兰+971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598 乌拉圭+233 乌兹别克斯坦+58 委内瑞拉+84 越南+967 也门+381 南斯拉夫+27 南非+263 津巴布韦+243 扎伊尔+260 赞比亚验证码登录直播党前请先阅读直播党已停止支持新的三方账号注册,请使用手机登录邮箱密码?登录直播党前请先阅读卑鄙脸谱——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黑瓷娃娃第21集 ~ 第30集第二十一集说明:本文原以《卑鄙来访——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发表在本论坛及本网站读书栏目原创版块中,由于对之前发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加之原来作品系从读书版块由程序自动上传到本版块,以致排版不是很清晰。现经修改后,手动发在这里,敬请原来的读者谅解。第二十二集三、冤
事——与“人”为敌、贻害四方的唐朝宰相卢杞对待同事,睚眦之狠必报,一言不合成仇,不远不近生疑,有能有贤定除。与他做同事,直似结上了冤家一般,纠葛频发,大难临头
——作者1、同事的他公元785年初夏的一天,赫赫大唐朝廷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负责拟制诏书的官员竟然抗命拒不拟旨。真是天下奇闻。苦笑不得又气急败坏的唐德宗李适感到十分惊奇,颇有点急不可耐地想看看是何方神圣竟然如此大胆?恢宏金殿之上,德宗见到的只是一位相貌极其普通的刀笔小吏,在满殿大臣众目睽睽之下还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惶恐不安,简直与之前猜想的那种桀骜不驯的形象大相径庭。本来想发一番雷霆之怒,但见他这副摸样,德宗稍稍放缓了语气:“什么名字?”“五品给事中袁高”“为何拒绝草拟任命诏书?”“所任不妥”“何处不妥?”“卢杞为政,极恣凶恶,三军将校,愿食其肉,百辟卿士,嫉之若仇。若复重用,恐失天下众望。”真是危言耸听,德宗心中暗想。卢杞数年任职宰相,处事妥帖,为人亲和,只是先前大臣朱泚作乱时,邠宁、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乘朝廷依仗其平乱之机,上表指责卢杞诸多不是,奏请罢免其相位。为了安抚李怀光,促其尽快平叛,这才将卢杞贬为新洲司马。这次打算升他为饶州刺史,为将来再复重任铺垫一下,没想到遇到这么大的阻碍。自己与他多年相处,并无感觉他有何不好。眼前这位狂妄之徒定是与卢有怨,欲使报复,必须严加惩处以儆效尤。龙口未张,群臣中又站出一人,是史官张荐,言道:“卢杞外矫俭简,内藏奸邪,三年擅权,百揆失序,恶直丑正,乱国殄人,天地神祗所知,蛮夷华夏同弃。今复用为饶州刺史,众情失望,倘加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乞回圣慈,遽辍新命。”言犹未尽,群臣争先恐后,慷慨陈词,什么“蒙蔽天听,隳紊朝典”,什么“致乱危国,职杞之由,可谓公私巨蠹,中外弃物”。更有危言耸听“自闻再加擢用,忠良痛骨,士庶寒心”,更有信誓旦旦“沥肝上闻,冒死不恐,冀回宸睠,用快群情;”甚至言到,闻知朝廷要复用卢杞,百姓“物议腾沸,行路惊嗟”,“ 特加荣宠,恐造祸阶”。众口一词,疾言痛批,“人之无良,一至于此。伏乞俯从众望,永弃奸臣。”群情激昂,讨声震天。始料未及又大惑不解的德宗看着眼前这些义愤填膺的臣僚,感到心中失了底气。依众人所言,卢杞岂不已达“人神共愤“”四海共弃”的罪大恶极程度?但多年与他相处,自己的感觉怎么与众人正好截然相反?若说众人妄言,其中大多数大臣都是忠心耿耿之人,即使在自己危难之时也不避生死相随,并非那种构谗害人之辈。如果是因私报复,但众口一词却又如何解释?迷惑不解的德宗皇帝转头询问宰相李勉,“众人都说卢杞奸邪,朕何不知?”李勉答道:“卢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德宗默然良久。这是一千多年前的真实一幕,并非笔者杜撰。卢杞(?-约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廉洁宰相卢怀慎之孙。其父卢奕是唐玄宗天宝(742年正月—756年七月)末年的东台(即门下省,负责机要、审查诏令、签署章奏等事物)御史中丞,安史之乱时洛阳城陷被俘,拒不降服,不屈而死。由此来看卢杞应称得上是“根红苗正”之人。史书记载,卢杞 “色如蓝”,可能是脸上长了块蓝色胎记,加之相貌丑陋,人们“皆鬼视之”。虽文才不多,但能言善辩。因系高官功勋之后,卢杞以“门荫”得官,历任评事、监察御史、忠州刺史、刑部员外郎、御史大夫等职,直至做到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廷宰相。但天公不作美,卢杞既没有继承祖父的清正廉洁,也没有继承父亲的一腔忠贞,却成为一个阴狠奸邪之辈。为官从政期间,嫉贤妒能、祸害同僚之举数不尽数,以致人人切齿,处处怨恨,出现了篇首所叙的那种局面。与对待同僚坏事做绝相反的是,卢杞对那些掌握自己命运前途的顶头上司,却是另一副嘴脸,柔服顺从,谨慎低调,那是上下左右前头后头720度看着都是一个绝对的好人,尤其是他能够准确揣透上意,说话办事尽能投其所好的本事,令上司感到看着顺眼、听着顺耳、想起来放心。卢杞能够一路升迁,除了父辈的声誉之外,与他这种极会令上司顺情畅意的手段有着莫大关系。到了任职御史中丞时,因为有了能够直接面见皇上的机会,卢杞的这一才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很快就因为“论奏称旨”,即应答颇趁圣意,升任御史大夫,不多时便又升至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登上了人臣顶峰。不少人认为未必尽然,卢杞未必全赖献媚讨好才到如此地位,肯定有其所能,不然为何不仅一路顺风,而且唐德宗李适也不是无能之辈,那是安史之乱末期做过天下兵马大元帅、平乱后任过尚书令重要职位的人,还能不识人的才干高下?此言乍看有理,但实际生活中看走眼的事例不胜枚举。单论理政才能,卢杞只能算是中庸,相对于所任职务尤其是宰相之职而言欠缺的着实不少。例如建中四年(783年),当德宗君臣被朱泚叛军围困于奉天,唯一援军救至,却被卢杞以不能惊动先帝陵寝的荒唐理由被迫改走山谷,被早已占据有利地形的叛军包围致使全军覆没,击碎了孤立待援的德宗君臣的唯一希望,德宗几至被叛军俘获。甚至当时的藩镇之乱与卢杞也有相当关系。卢杞不顾民间疾苦的征捐政策加上苛刻残酷的征收手段使得民怨沸腾,以至于当时京城发生兵乱之时,叛军的口号就是“不夺尔商人僦质矣,不税尔间架、除陌矣!”(僦质、间架、除陌都是卢杞采取的征收捐税措施,大意为废除这几种税),可见卢杞的无能及失误造成了多大危害。与他对上司、对皇上百般讨好顺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卢杞对同事同僚却又是另外一副心肠。不管是对同级还是对下属,睚眦之狠必报,一言不合成仇,不远不近生疑,有能有贤定除。与他做同事,直似结上了冤家一般,纠葛频发,大难临头,直应了那句“同行似仇敌”之说。更为可怕的是,与其治邦安国方面的低能乏术不同,在迫害同僚方面却是诡计多端花样百出,他在害人行径中所显现出的奸邪天赋和阴暗心思,远非正人君子所能想象,今择捡几例以为君子之鉴。第二十三集2、才俊倒霉杨炎(727—781),字公南,凤翔天(今陕西凤翔)人。杨炎是个大孝子,父死之后,他“庐于墓前,号泣不绝声”,其情其景令人感动 ;“美须眉,风骨峻峙,”典型的美男子;“文藻雄丽”,又工于图画,可谓是有才有貌的儒雅高士。德宗李适做太子时就非常欣赏杨炎的文章,大历十四年(779)即位后,特意下诏擢拔时任道州司马的杨炎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杨炎也不负君望,励精图治,作出了不小业绩,比如他实施的两税法制度,一改之前历朝历代以人丁为征课标准的旧例,改以土地、业产等财富的多寡即按贫富差别进行课征,既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百姓负担,是一项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措施,用现在的话说,这在中国财政思想史上是一项革命性的创新。杨炎与卢杞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不是一路人,一个风度俊雅、博学多才又豪爽明快;一个貌似鬼怪、缺才少学又阴鸷深沉,无论是爱好还是性格都相去甚远,难得有共同语言。虽然同朝为官又都任宰相之职,但两人却极少往来。杨炎比卢杞为相早几年,资历见识的差距加上行事为人的差异,都使得杨炎肯定有意无意地在一些方面表露出诸多不屑,甚至在朝廷当值的时候都借故不与卢杞同桌进餐。以卢杞的精明自然早已觉察出杨炎的冷淡和疏远,无论是睚眦必报的天性还是对杨炎才高位尊的嫉妒,他都难以咽下这口气,拔掉这颗眼中钉只是早晚之事。建中二年(781)六月,德宗诏遣诸藩镇出兵征伐据地反叛的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其中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部队因为连续雨天未能按时发兵。这本来属于正常情况,但卢杞却借机对德宗言道:“李希列迁延不动,是因为对杨炎不满。陛下不应因为顾惜杨炎的名誉而影响平叛这一千秋功业,不如暂时免去杨炎相位,事成之后再予复职,这对他并无多大害处,但却有益于激励李希列尽快出兵”。 急于平叛的德宗见李希烈军队不能即时与叛军接战,本来就十分着急,听了卢杞的话,深以为然,于是罢免了杨炎的宰相之职,贬为左仆射。李希烈与杨炎真有如此大的仇怨,以至于都不愿意发兵为朝廷平叛?其实这只是卢杞的一派胡言。大臣之间免不了有磕磕绊绊,但说是达到如此程度却是纯属瞎扯,卢杞这么讲只是他排挤杨炎的一个借口。小人就是这样,只要有什么不利的事情,遇到机会就要栽在对手身上,栽赃不成等于没说,一旦成功却能够公报私怨,消除一块大大的心病,何乐而不为?为达到既整治杨炎自己又不亲自出面露出痕迹的目的,卢杞任用与杨炎有积怨的大理卿严郢为御史大夫。有仇人干“纪检”,杨炎的好日子到了尽头。身在官场久处权位,工作事事无过、为人个个叫好、自己亲朋人人清白公正是不可能的,或多或少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不是,何况并不能说是十分清廉公道的杨炎,如果被人盯上,尤其是被御史官员盯上,实是危险之至。杨炎有一子名叫弘业,作为“官二代”自然免不了受人请托为人办事。严郢上任不久就拿他开刀,派人查获线索,立案查办,很快就定案判刑,并有意深挖广联,又扯出了其他案情。杨炎担任宰相时曾经因为修建家庙费用不足,委托好友、时任河南尹(即洛阳行政首长)的赵惠伯帮忙卖掉了自己在洛阳的一处私宅。赵惠伯可能为图省事,也可能有讨好杨炎之意,就直接买来作了官署。此事被严郢得悉,感到可以借题发挥,就以“贵估其宅,贱入其币”,即“低值高卖”为由定性为贪污,立案查处。卢杞听说后十分高兴,立即指派大理正(相当于今最高法院大法官)田晋审理此案。田晋审查后认为“宰臣于庶官,比之监临,官市贾有羡利,计其利以乞取论罪,当夺官”,即为官者让下属公款购买私物盈利,以索贿论处,应褫夺官职。一般而言,如此定性处罚应当属于中规中矩,但卢杞认为没有达到自己报复杨炎的目的,不能一解心头之很,由此对田晋产生不满,将其贬为了衡州司马,另派他人重新审判。最终杨炎被判 “监主自盗,罪绞”,判处极刑。为避免德宗念及旧情赦免杨炎,卢杞又派人散布流言,称杨炎家庙所在地曲江(位于西安城区东南部)的南岸“有王气”,并称玄宗时期的宰相萧嵩就曾经要在此地建庙被玄宗制止过,如今杨炎又在此建庙是明知故为,“必有异图”。卢杞如此一来便把杨炎的罪过拔高到图谋改朝换代的大逆不道高度,直接触及皇帝的核心利益,使得德宗无法漠然视之。其实当年玄宗是因为常到此地游玩,为了避免在此地建庙宇有碍观瞻才制止萧嵩的,并非因为什么此地“有王气”。已被卢杞鼓动得盛怒难平的德宗诏令“三司”会审,组成“中央特别法庭”审理杨炎。建中二年(781年)十月下诏宣布:“尚书左仆射杨炎,托以文艺,累登清贯。虽谪居荒服,而虚称犹存??????不思竭诚,敢为奸蠹,??????纵恣诈欺,以成赃贿。??????罪在难宥??????俾从远谪,以肃具僚。” 贬为崖州司马。已失去任何辩解条件的昔日宰相,如今只能任人宰割,听任小人作践。美髯飘逸、气宇轩昂的老美男子,无奈踏上漫漫南去之路。当历经长途跋涉,走至今天广西北流市俗称一鬼门关的地方时,身心俱疲的杨炎可能已经预感到前景不妙,赋诗叹道:“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崖州何处是,生度鬼门关。”感觉是真实的,在走到离崖州尚有百里之地,一纸诏书追至,杨炎被缢死在这荒僻之地,终年五十五岁。一代文才能臣命丧远荒。巧立名目剥夺政敌权位,使其丧失自卫能力;将政敌置于其本人的仇敌之管辖,施行“以仇制仇”;污其品行,毁掉其东山再起的基础。卢杞谋划之深远、计策之狠毒,令人不寒而栗。第二十四集3、长老无奈颜真卿以被人称奇的书法造诣为今天不少人所熟知,他的书法丰腴雄浑,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被称为“颜体”,与唐朝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 “颜筋柳骨”。 这样一位为后世无数人追捧的大书法家,却被卢杞使阴计害死。尽管为后人称道的是书法艺术,其实颜真卿一生的主要事迹却是他赤胆忠心的从政历程。颜真卿(709--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历任醴泉县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等职。天宝十二载(753年)遭宰相杨国忠排挤,出任平原郡太守。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的第三年即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在范阳公开起兵反叛。叛军大举南下直趋洛阳,一路势如破竹,沿线郡县或降或逃,纷纷陷落。面对兵溃民逃、叛军压境的危机局面,颜真卿坚守城池,一面积极备战,一面派人去长安报信。安禄山攻陷洛阳后,派手下段子光将洛阳城破后被害的东京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即卢杞之父)、采访判官蒋消的首级送至平原城,威胁并劝降颜真卿。看见昔日同僚的首级,颜真卿悲愤难鸣,当即斩杀前来劝降的叛臣段子光,并用草杆做人身,把烈士首级缝在上面,装棺入碱,设灵祭拜,誓师拒叛。河间、济南、饶阳、景城、邺郡等地军民听说颜真卿坚守抗敌,纷纷前来应援,众人推举颜真卿为盟主联合拒敌。颜真卿联络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等地官员,共举义旗,不顾自己文臣弱旅,坚守城池,使得安禄山叛军唯恐腹背受敌,不敢贸然越过上述地区进攻潼关,为唐朝聚集军队迎战赢得了宝贵时间,对于稳定民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肃宗在灵武即位后,感念于颜真卿的忠心义行,诏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仍让他以河北招讨采访使的职位住守平原,后授宪部尚书、御史大夫、蒲州刺史、饶州刺史、刑部侍郎等职。唐代宗期间,先后任吏部侍郎、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处置使、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德宗登基后历任太子少傅、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之职。颜真卿四朝元老,德高望重,忠正之名闻于天下,满朝文武包括德宗本人都对他敬爱有加。卢杞虽然贵为宰相,每当与这么一位名臣硕老在一起时也不得不恭谨礼让,尽管这令他感到不快,但也还能忍受。不过另有一样却让他忍无可忍,即颜真卿喜欢对一些看不惯的事情指手画脚,有时较起真来连卢杞也不给情面,当面批评指责,这令卢杞非常气恼,渐渐有了将其排挤出朝的想法。卢杞任相前,颜真卿为太子少傅、礼仪使。礼仪使在唐时负责主持国家重大礼仪如天子祭拜天地等活动,往往由德高望重的大臣担任,这在当时是一种荣誉极高的职位。卢杞对颜真卿有了不满后,便免去了他兼任的这一职务,并有意要让年事已老的颜老臣任“方面之任”,即到地方去任职。颜真卿听说后径直找到卢杞当面相讽:“当年你父被安禄山所害,首级传至平原,其面上血迹斑斑,真卿不忍用布擦拭,以舌舐之。我如此为人你都不相容乎?”人家对自己有如此大恩,卢杞不敢辩解,只得下跪赔礼道歉,但内心里对颜真卿的直面相斥深以为耻,更加拿定了主意要把他逐出朝廷。怎奈颜真卿忠勇之辈,居官守正,为政清廉,子孙孝忠,几番搜罗也未能抓到把柄,只让卢杞心急上火。机会终于来临。建中三年(782年),刚刚统领各路唐军平灭粱崇义叛乱的淮西(今淮河上游地区,今安徽,湖北(部分)长江北部和河南部分地区)节度使李希烈又据镇反叛,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并联合淄青﹑魏博﹑成德﹑卢龙四镇节度使抗拒中央朝廷。唐德宗急忙调集临近藩镇兵马讨伐李希烈,但诸道兵将都畏惧李希烈军盛势大,观望不前。眼看催战诏书一道道的发出却如石沉大海,诸路兵马依旧不见动静,德宗心急如焚。此时卢杞献上一计:“李希烈反叛,可派遣德高望重的大臣前去晓明祸福利害,促其幡然悔悟,或知难而退。如此可不必劳师动众,枉费国家人力。颜真卿三朝夙旧,忠直刚决,可谓不二人选。”正为无军可用、人财都缺的唐德宗听到竟有如此省劲妙招,不说可能有效,就是明知无效也不妨一试,当即下旨令颜真卿赴李希烈处劝降。闻听此讯,满朝文武大惊失色。因为此时的李希烈敢公然与朝廷军队开战,无疑已将叛逆之心昭示天下,如果同意投降回归朝廷,以他的叛臣身份早晚会被正法,李希烈一代奸雄对此心知肚明,劝他投降无异于痴人说梦。但如果不能劝服,李希烈残暴异常,六亲不认,他的节度使之位就是驱逐其族叔李忠臣得来的,颜真卿此去无异于羊入虎穴,断无生还之理。第二十五集大臣李勉听说后深感颜真卿此去既使朝廷丧失一功勋元老,万一被叛臣杀害又令朝廷蒙羞,于是上表请求留下,无果。建中四年(783年) 正月十七日,七十五岁的颜真卿被任命为淮西宣慰使,前往劝谕李希烈。颜真卿义无反顾地上路了,怀着为君解忧的一腔忠勇和义不容的满腹悲壮。行前给儿子留下遗书,只寥寥数字:“奉家庙、抚诸孤。”走至洛阳,东都留守郑叔则劝他稍稍停留,看圣上会不会改变主意。颜真卿说:“这是圣旨,岂能逃避?”。李勉又派人途中拦截,力劝放弃此行,颜真卿不听,继续前行。李希烈听说颜真卿前来劝降,也不免对这位老忠臣心生敬佩,但两军对峙势不可夺,李希烈便想着要给这位钦差大臣一个下马威,以出其洋相,增加下属兵民对朝廷的轻蔑之心。颜真卿来到许州见到李希烈,刚要宣读圣旨,李希烈就暗中指使众多兵士舞刀弄剑围到颜真卿的周围,叫嚷要杀掉他。李希烈手下将官也横眉立目拔刀作势。颜真卿镇定自若,不为所动。见威吓无效,李希烈假模假样地护在颜真卿身前,喝退众人。恐吓不住,李希烈另谋他法,期望能够打击一下这位朝廷大臣的气势。一次,在宴请共同反叛的藩镇特使时,李希烈也邀请颜真卿入席,让他一块观看戏谑侮辱朝廷的戏剧。颜真卿怒不可遏,讽刺道:“李大人,作为臣子,你让人如此恶作岂非不义?”拂衣而起。李希烈不免惭愧,不得不命令停止。在座的几位藩镇使者劝说颜真卿道:“太师名德久矣,李大人欲建宏业,而颜大人恰好光至,莫非是苍天给李大人送来一宰相?”颜真卿赫然色变,严厉责斥:“是哪里的宰相耶!君等听说过颜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年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诸贼不敢再劝。李希烈不能使颜真卿屈服,便将他关押了起来,并派人在羁押室内挖掘大坑,声言要将他活埋。见颜真卿毫不介意,只得作罢;唐将荆南节度使张伯仪与李希烈交战兵败被杀,李希烈命人将张的首级拿给颜真卿看,夸耀显能。颜真卿恸哭投地,祭拜英烈,丝毫不为所屈;李希烈攻陷汴州后,欲自称为帝,知道颜真卿熟知朝廷礼仪,派人来咨询登基仪式。颜真卿讽刺道,“老夫曾掌国礼,但只知道诸侯朝拜天子之礼。”,予以断然拒绝。来人悻悻而归;十月间李希烈部将周曾等密谋反正,暗中与颜真卿相约,要奉其为首寻机起事,事泄露,周被杀。颜真卿自度此次鼓动李希烈属下反叛,李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于是自撰遗表、墓志、祭文,以明死志。兴元元年(784年),唐军经过艰苦征战之后显露胜势。李希烈恐怕颜真卿再次鼓动他人反叛,派人到颜真卿羁所,堆柴泼油,威胁说“不投降,当自烧。”颜真卿毫不迟疑,依然投身赴火。李希烈手下见颜毫不畏惧,只得令人将火浇灭,匆匆收场。朱泚之乱被平后,李希烈之弟李希倩因为也参与反叛被杀,李希烈大怒,派伪宦官来杀颜真卿。颜真卿听人喊道“有敕”,又见来者是身穿宫服的宦官,以为是朝廷派来的,赶忙拜倒听旨。宦官宣道,“今赐卿死” ,颜真卿不解,问:“老臣罪当死,然不知您何日从长安来?”伪宦官言道:“从大梁(今开封,李希烈的伪都)来。”颜真卿当即起身大声斥骂,“原来是逆贼,什么圣旨!”随后一代忠臣被缢杀,终年七十七岁。颜真卿被扣押期间,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太子府兵官)张荐等人上书朝廷,请以李希烈亲属三人赎回颜真卿,奏折被卢杞扣压。
半年后,李希烈被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朕致贻斯祸,惭悼靡及,式崇嘉命,兼延尔嗣。”责怨自己致乱生祸,殃及老臣命丧叛逆,作为堂堂天子能做到如此程度也确属不易了。颜真卿是我国杰出的书法家。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人称“颜体”,由此奠定了他在楷书方面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竟然命丧于宵小之手,令人不免唏嘘。第二十六集4、有能落难张镒是由卢杞向德宗推荐担任宰相职务的,但不久卢杞就发现张镒公直能干,任相一年不到,威望影响似乎要超越自己。卢杞后悔不已,只恨当初谋虑不周荐错了人选。张镒,字季权,父亲做过朔方节度使、东都留守,以门荫授左卫兵曹参军,先后担任殿中侍御史、濠州刺史、寿州刺史等职。德宗即位后,任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吏部侍郎、汴州刺史兼御史大夫等职,建中二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学士,修国史。张镒喜好经学(儒家经书),经常延经术士,讲教授徒,曾著述《五经微旨》十四卷、《孟子音义》三卷等多部经学著作,在中国经学史有一席之地。张镒为政公直守正,为人称道。乾元(758年二月—760年闰四月)初,华原令卢枞曾在本县因公务训斥过一个叫齐令诜的宦官。这位齐令诜对此怀恨在心,回宫后捏造事实诬告卢枞。案子交与张镒查验,张镒经审查认为,按这位宦官所告发的事实,依律当判卢枞降职处分。但之后案子又报经有关部门审理,最后竟然判决死刑。张镒认定其中有屈,决心上书为卢枞争辩,但惟恐受到宦官报复殃及家庭,张镒便回家向母亲道出不安;“儿若为卢枞上书辩理,卢枞必免死,而儿必会遭贬;若置之不理则有渎官职,若被贬则挂念母亲,如何是好?”张镒母亲深明大义,安慰张镒说:“儿无损于公道,我自心安”。于是张镒慨然上书为卢申辩,果如预判,改判卢纵流配,而张镒自己则被贬为抚州司户。张镒也是位见识深远之人。功臣郭子仪的女婿、太仆卿赵纵被一名叫当千的家奴告发“阴事”,案交御史台,最后赵纵被贬为循州司马,而家奴当千则被收到皇宫里做了宫里的差役,颇有奖赏之意。张镒为此上书言道,“贱不得干贵,下不得陵上,教化之本既正,悖乱之渐不生。”今天来看张镒的说法似乎于理费解,但在古时,家庭作为国家社会的基本构成,家庭的稳定有序是国家稳定秩序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是靠亲情、父尊子孝、长尊卑谦等道德规范来约束形成的,也是整个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如果家庭成员不尊长爱幼,无孝祖扶幼之心,他也不会有忠君为民爱国之念。以此来看,我国古代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可以不受法律追究的的原则是有其深刻思想的,这比鼓动妻子揭发丈夫、儿子揭发老子那种违背人伦道德的浅直想法更加合乎人品培养的内在规律,更有利于促使人们从重视亲情友情,进而重视爱家爱国之情的培养和建立。张镒并且以太宗李世民的所作所为劝谕德宗,德宗最终采纳了他的奏请,减轻对赵纵的处罚,杖杀奴才当千。杖杀之日,张镒召集郭子仪家中数百佣仆前去观看,以儆效尤。发现张镒的威望才干似乎超越自己,也越来越受到圣上器重,卢杞感到极为不安,开始寻找机会排挤张镒。当时凤翔一带原由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朱泚的军队驻守“防秋”( 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侵入我国抢掠粮畜,这时调兵防守,称为“防秋”)。 建中三年,朱泚弟朱滔谋反,朝廷将朱泚软禁在京城,一时凤翔驻军群龙无首,德宗欲寻他人接任。但此时的凤翔驻军由于朱泚经营多年,又加上常受朱滔等人反叛“思潮”影响,将士视朝廷官员为异己,整个驻军犹如一个独立王国,来此任职,无异于投身虎穴狼群。一天,卢杞和张镒两人与德宗一块商议事项时,卢杞借机对德宗说:“朱泚望重位尊,凤翔将校又职级非低,非宰相高位或圣上亲信大臣不能镇服,臣请前去。”德宗尚在思考分析卢杞的建议,未及发言,卢杞赶忙又说:“陛下肯定认为为臣相貌丑陋,不为三军所伏,那就请陛下圣断。”德宗于是望着张镒言道:“才兼文武,望重内外,无人能比爱卿更加适合。”皇上御口钦定,又满怀重托,张镒哪敢推脱?只得谢恩接受。但心中明白是卢杞托辞排挤,只是他的借口堂而皇之,自己有口难言。我国历朝史书记叙史实文字简练,许多大型战事或名人生平往往寥寥数笔,而对卢杞排挤张镒的经过,无论是《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一概细述其过程细节,可见卢杞小人伎俩的阴险、卑鄙给不少史官留下了极深印象,不惜多费笔墨,揭露小人之心态丑行。诏下,任张镒为凤翔陇右节度使(管辖今陕西宝鸡、岐山、凤翔等地及甘肃省黄河以东、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到任后不久,张镒就被手下叛将杀害。卢杞又一次成功地除掉了政敌。正派臣子命亡魂散的惨淡夜空中,又一次飘荡着卢杞得意的凄厉笑声。对职级相同者如此,对职级不及自己但又有潜在危险者也不予放过,卢杞可谓用足了防微杜渐的心思和手段。号称“门第、人物、文章三绝”的“大唐第一人”礼部尚书李揆不幸被他盯上。李揆,官宦世家出身,并且“美凤仪”, “善奏对”,皇上咨询议事每每能明论是非,奏对称旨,肃宗赏叹非常,赞其为“门地、人物、文章,皆当代所推”,时人称为三绝。李揆曾经担任过宰相,当时,有人推荐元载担任要职,官宦世家的李揆对元载的寒门出身很是轻蔑,刺讽道:“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元载深以为恨。后来元载为相,任命了本已贬职为司门员外郎的李揆一个“试秘书监”的空衔,让他到江淮一带“养病”。既无禄俸,家口又多,李揆扶老携幼百余口,四处求朋访友,十五六年间,漂泊十多州府,直到元载倒台后的大历十二年(777)才得以翻身,后被任命为国子祭酒、礼部尚书。对这么一位差点穷死、年逾花甲早已名不副实的“唐第一”,卢杞也不放心,唯恐那天被皇上看中重新重用,挖空心思地寻法排挤。有唐一代,唐朝与我国藏族建立的吐蕃王朝之间一直战战和和,给双方都带来了极大伤害。为避免两败俱伤,唐朝廷与吐蕃王朝有时进行会盟,建立“友好关系”。历史上,双方曾进行过数次会盟,但会盟过程往往潜藏危险,一旦谈判破裂,会盟使臣常常会被羁留不归甚至有生命之忧,卢杞当然明白其中的危险所在。兴元元年(784年),卢杞向德宗建议任命李揆为会盟使,与吐蕃会盟誓约,以求安定。已被藩镇之乱搞的焦头烂额的德宗自然不希望边境再生事端,闻听自然答应。李揆闻知派遣自己远赴吐蕃会盟,自是明白事情原委,无奈之际,面见德宗言道,“臣不怕远,只是唯恐死于道路,不能完成君命。”德宗望着李揆的满头白发,也不由生出怜悯之心,对卢杞说,“李揆是不是年纪大了点?”卢杞一脸郑重地答道,“和番重任,须由谙熟朝政事物者充任,非李揆不能胜任。且今日派遣李揆老臣赴命,他日比李揆年少者,则无人敢推辞远行。”说辞冠冕堂皇,言之凿凿。李揆以老迈之身翻高山峻岭、越戈壁荒漠,历经数月来到番境。吐蕃国王问道:“听说大唐有称为“唐家第一人”的李揆,公是否?”李揆唯恐吐蕃会因此将己扣留,赶忙答道:“非也,人家李揆如此人物怎肯到此?”办完使命,李揆匆忙回赶。由于年事已高,又加长途奔波劳累,返回途中刚到风州(今陕西凤县)就疲病交加,客死他乡,终年七十四岁。第二十七集5、无辜遭殃御史大夫严郢是卢杞自己推荐的用来作为迫害杨炎的定时炸弹,目的达到后,严郢在卢杞的眼中就越来越不顺眼,卢杞急于除之而后快。其除掉严郢之见机行事、环环相扣的手段,尤其显现出卢杞的老谋深算和阴险狠毒。朱泚任幽州节度使时,有一同乡蔡廷玉很受他的信任,被任命为行军司马。蔡廷玉深明大义,经常奉劝朱泚要尽忠朝廷,不要做背叛朝廷之事。一时朱泚被其说动,要入朝面君以示忠诚无他。朱泚之弟朱滔悖蛮无德,蔡廷玉对他一向很有成见,经常在朱泚面前批评责斥,时间一长,朱滔心生怨恨。朱泚临去京城,要将兵权暂时交与朱滔,蔡廷玉认为不妥,对朱泚劝道:“朱滔虽是亲弟,但性情多变,蛮横专断,授以兵权,恐成祸端。”朱泚不听,依然把兵权交付于朱滔。朱滔听说蔡廷玉劝阻兄长交给自己兵权,更加气恼,后来几次写信给朝廷和朱泚,告蔡廷玉里间骨肉,请求将蔡杀掉。朱泚到京后,朱滔就把持着军权不再归还,使得朱泚也无法归镇,朱泚由此生恨,对他奏请杀蔡之事更加不理不睬。建中三年(782年),朱滔公开反叛,朝廷震惊。为了安慰朱滔,德宗与手下几个大臣竟然想出一个损招,把之前朱滔所上的奏表一律公开,以示朝廷与朱滔闹僵于蔡廷玉有关,将蔡作为替死鬼以期换取朱滔停止叛乱。朱滔并不相信朝廷会真的因此处罚蔡廷玉,派间谍偷偷潜到京城打听消息,并放出狠话道:“朝廷若不杀廷玉,必会将其贬谪,如此(蔡廷玉)须东走洛阳,到时将把他绑到帐下肢解。”其后,朝廷下诏将蔡廷玉贬为柳州司户。处罚无辜之人,德宗君臣也感到内心有愧,临行前,德宗亲自对蔡说:“你姑且为国受屈,稍过几时便自回来。”蔡廷玉刚行至蓝田,有人对负责此事的殿中侍御史郑詹说,“所走的商於道(自唐都长安中经蓝田、商州,东至郦邑、淅川之间的於村镇或七於铺)险,不能走。”郑詹匆忙追上令其改走潼关即向东行。蔡廷玉早就闻听朱滔将在洛阳派人等候,认为东行必走洛阳,恐被朱滔抓捕,走至灵宝时,投河自尽。这种在常人眼中丝毫看不出有何不妥的事情,却被卢杞一眼看出其中可以利用的成分。事发之后,卢杞不无忧虑地对德宗说,“蔡廷玉之死,朱泚必然怀疑为朝廷指使。亲信被杀,未免心生不满。应当令三司对郑詹立案审理,查明真相予以追究,以释朱泚疑惑。”见德宗同意,又进而奏请,“郑詹作为御史,所为必当上报,御史大夫不会不知,请将御史大夫严郢并案审纠。”这下终于将严郢网络了进去。两人一旦涉及狱讼,面临如狼似虎的酷吏刑罚,就成了卢杞的刀俎之肉,任凭宰割。案件尚未审结,卢杞就迫不及待地上奏,极言两人罪害之大,非予严惩难抵其罪。最终,郑詹被杖杀致死;严郢被贬为费州(今贵州思南县)刺史,后来死在贬所。卢杞此举一箭双雕,严郢自是其此番迫害的主要目标,而他对郑詹也是有意为之。按理说,郑詹一级别仅为“七品下”的低级小吏,与属于国家级领导人层次的宰相不会发生冲突,起因与卢杞的狭隘心胸有关。先前卢杞与张镒同为宰相时,卢杞“恨行”妒忌张镒。郑詹与张镒关系很好,常到张镒的办公官署走动。因为知道卢杞与张镒关系不睦,郑詹往往乘卢杞午睡时才溜到张处,但次数一多,终于没有逃过卢杞的眼睛。卢杞小人,“狠”屋及鸟,对所有与张镒亲近之人都不由自主地心生怨恨,郑詹自然也被他记恨在心,寻找机会予以陷害。一日,卢杞假装睡熟,等瞧见郑詹又溜进张镒处时,突然随后跟至。张镒和郑詹两人正在谈话,听见卢杞来到,郑詹急忙躲藏起来。卢杞佯装不知,故意对张镒谈了几件机密事情。张镒知道事关机要,一般人不能得悉,赶忙说道:“郑御史在此。”卢杞假装惊愕,失色言道:“此事属机密,他人万不可知,如何是好?”意图陷害郑詹。终因张镒周旋作罢。但卢杞小人哪能忘怀,现在又遇上机会岂肯放过,自然拔萝卜带泥一块解决。小人之怨,藏深持久,一旦惹起,不报不结。第二十八集6、忠良逼反奸臣当道,往往忠诚之臣不被认可,丰功伟业难得认同,如此一来功臣义士未免心寒,甚至于自暴自弃走上相反的道路。竭力尽忠、战功卓著的唐朝大将李怀光最后竟成为大唐叛臣的结局就是这样一出令人扼腕的悲剧。李怀光,渤海靺鞨人(今东北、朝鲜半岛北部一带的满族先人),本姓茹,其先祖迁徙至幽州(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生活,后加入唐军,以战功被赐国姓李。李怀光少年从戎,勇冠三军,得到当时唐军名帅、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的赏识,以军功一路升迁,至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已官至同平章事、兼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邠宁节度使。藩镇之乱中,李怀光一直尽忠朝廷,为唐朝廷战吐蕃,讨叛镇,东征西伐,立下汗马功劳。建中四年,朱泚在西安称帝公开叛唐,德宗君臣慌忙逃至奉天避乱,朱泚亲帅大军赶至将奉天团团围住。此时奉天城内仅有匆匆救驾的万余兵士,面对叛军前赴后继、如蚂蚁般密密麻麻蜂拥登城的险境,东抵西挡,浴血奋战,苦苦死撑。经过月余鏖战,城内将士早已疲惫不堪。此时,由于外援断绝,城内粮草早光,君臣将兵皆以草根为食,已无任何战斗力可言,能够苟延残喘,全凭守城将士的顽强奋战令叛军心有余悸,不敢贸然再攻,但时间稍长,一旦被叛军知道了真相,攻破城池恐怕只是早晚的事情。更为紧急的是,朱泚唯恐援军救援,为绝众人希望,正在修建巨型攻城云梯,准备实施最后的进攻。奉天城危在旦夕,德宗只得派遣勇士乘夜突出重围向四处求援。此时,李怀光正在魏城(今河北魏县)一带与魏博节度使田悦、幽州节度使朱滔、恒州刺史、恒冀都团练观察使王武俊等叛军作战。接到朝廷的告急信,当即率军星夜救援。自魏城至奉天远达千里,大军昼夜兼程,一路狂奔。时值雨季,道路泥泞不堪,兵马行走极为艰难。李怀光以忠义之情激励将士,鼓动将士应念君之危,尽人臣之义。众人被其忠义之心感动,咬牙坚持,历经疲累艰辛,累死兵马无数,终于抵近奉天。大军不顾长途疲劳,在蒲津(今陕西省大荔县东)急渡黄河,随即在醴泉(今陕西礼泉县)与阻挡救援的朱泚叛军发生激战。将士救君心切,勇不可挡,一战败敌。大军乘势迅速赶至奉天。几日前,为使在奉天苦苦支撑的君臣早日得知援军将至,李怀光派属将张韶身怀蜡书前去给德宗报信。张韶赶到奉天城时,正遇上叛军大举攻城,将奉天城池围得铁桶也似,无法进去。张韶化装成难民,混入被叛军驱赶到城下护城河中当做填河袋子的百姓中,待随众人走到城根时,张韶对城上唐兵大呼:“我是朔方军使!”城上守军闻听赶忙放下绳索将他往上拽拉。城下叛军见有百姓爬城,起初不明所以,待缓过神来后立即拉弓疾射,一时箭如蝗飞,待张韶被拽上城头时,已身中十余箭,血染全身。德宗见信得知援军已至,高兴的眼泪直流,急命兵士抬着张韶绕城墙一匝,边走边喊,告谕将士援军已到,一时城内欢声震天。朱泚见朝廷援军已到,又刚刚打败一仗,知道攻城已然无望,怕被唐军趁机里应外合,只得仓皇退兵。奉天之围得解,德宗君臣逃过大劫。李怀光的千里赴援对于德宗一朝来讲,实有再建之功。李怀光本人及所帅将士都认为这次皇上肯定要大大的给予“肯定”,大加奖赏一番,说不定皇上本人还要“检阅”这只“英雄部队”以示鼓励褒扬。一众将士都眼巴巴地候着,盼着那神圣荣耀一刻的到来。凭心而论,李怀光将士所想毫不过分,即使是在古代这种场景也并不少见。但令李怀光将士大失所望的是,不仅上述希望没有实现,皇上甚至连让进城晋见的话也不说一句,即使是大军统帅李怀光也没让晋见。众人一时间恰似从天上掉到了地下,期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直令众将士懊丧无比。坏事就坏在卢杞身上。第二十九集李怀光多年与反叛军镇交战,自然知悉这一次藩镇叛乱的前因后果,明白卢杞是其中恶因之一。作为自小在刀锋剑丛中拼杀之人,李怀光性情粗爽,直言无讳,经常对属下抱怨卢杞作奸祸国致使民怨沸腾、四海动乱。奔援途中,还愤恨不已地对身边将士讲到这次面见圣上,定当奏请诛除卢杞奸臣“。李怀光的愤怨之言不知怎么传到了卢杞耳中,把他惊得魂魄欲散。卢杞思讨认为李怀光刚刚立下重造社稷之功,皇上肯定对他宠信无比,如果允许李怀光进城见到圣上,一旦他弹劾自己,后果则不堪设想。不愧为大奸之人,一阵惊慌过后,卢杞很快就镇定下来。他跑去向德宗进言说:“怀光勋业,宗社是赖。为臣闻听朱泚叛贼闻风丧胆,斗志全失。若乘其胜势兵威,必可一举破贼;今若许其进城朝觐陛下,势必要赏恩辞宴,群相庆贺,如此必然贻误时机,使叛贼有喘息之机重整兵马、修缮防御,到时恐怕再难攻克。不若令怀光立即乘胜进军,一鼓作气破城平乱。破竹之势千载难逢,稍纵即逝,不可轻弃。”奸人之辞往往裹着合理的外装。单从军事角度讲,卢杞的话似有一定道理,可这其中单单就没有顾忌到李怀光将士的心情。德宗被朱泚叛军迫得狼狈离京,堂堂皇帝蜗居于奉天小镇,受尽屈辱,羞愤难言,对朱泚的恼怒早已使他本就不高的智商更加降了不少,卢杞所言正符合他急于雪耻的念头,当即允可,诏令李怀光率兵立即拔营赴京平叛。接到立即行军出发的旨令,一心等待进城受到皇帝“亲切”接见的李怀光将士,直如凉水泼顶,感到无比沮丧。瞬间沮丧又转化为怨气,军营中上至将官下至卒勇,怨愤之情溢于言表。须知此一时期并非如和平时期那般皇帝威严的无人敢犯,而是叛乱此起彼伏,自称帝王者时有出现,皇上的名号早已失去应有的尊崇。此时的李怀光自觉羞愧难当。艰难行军时激励将士拼死赴援的言辞中可能就有获胜后被皇帝接见表彰的荣光,某种程度上讲,正是这种对荣光的向往极大地激发了将士们的忠勇之心,激励众人冒着极度疲惫不远千里赶来救援,但似乎也成为李怀光给将士们的一个许诺,而眼下这个许诺将成为谎言。作为一军之帅、战场之上号令千军万死不辞的统帅,怎么能言而无信?即便一般将士不能觐见,自己作为同平章事兼大都督、大都护、节度使的朝廷重臣,满怀一腔救君赴难之心、身具克敌战乱之功,难道换来的竟是如此的轻蔑与不屑?皇帝近在咫尺竟能托词不见,手下将士内心作何所想?以后还有何颜面驾驭属下?结局如此,李怀光心中明白肯定是卢杞使然。哀身自悯,李怀光心想皇上身边有此奸臣当道,自己立下如此功勋尚且如此,以后即使再立大功恐怕也难有信任。哀怨自怜,怒气难消,李怀光将兵屯于咸阳,停兵不前,上书朝廷,揭批宰相卢杞为奸祸国,奏请惩处以合天下之心。李怀光奏折传至朝廷,立即引起一片哗然。卢杞为祸多年,群臣早已愤懑不已,只是碍于德宗的宠信和卢杞大权在握才没有人敢于公然反对。李怀光的上书好似引发了弹药库,一时满朝鼎沸,议论纷纷,众口一词声讨卢杞。德宗哪里想到会产生如此局面。此时外有军队逼迫,内有众意难犯,无奈只得罢免了卢杞的宰相之职,贬为新洲司马,逐出朝廷。消息传出,朝臣百姓无不欢呼。德宗将卢杞贬出了朝廷,李怀光的喜悦之情并未维持多久。作为从基层官员逐步做到高官的方面大臣,李怀光不会不知道官场的游戏规则,很快就意识到作为臣下,自己此次奏请罢卢有乘君之危的嫌疑,是以下犯上的大逆不道行为。皇上眼下处于国乱用人之际,暂时对自己忍让,但肯定圣怀不畅,今后遇有机会必会发作。凭实而论,李怀光所虑并非杞人忧天,古往今来很少有君王能够容忍臣子逼使自己的,一时的忍让只不过是时机未到暂无他法罢了。第三十集君臣之间已生嫌疑,离叛之心则必会产生。之后李怀光逐渐赖于征伐叛乱,而是常常驻留观望,消极敷衍。随着君臣间猜忌的日渐增加,反叛已成自然之势。不久,李怀光就公开袭击唐军,正式走上反叛之路。贞元元年(785年),最终李怀光被手下将领所杀,叛乱被平。李怀光是个悲剧人物。这种悲剧既有其自身忠诚之心不够,遇到挫折遂生离心的品德因素,也与卢杞的巧言相害有着直接关系。假使没有卢杞的阻隔,德宗赏面接见舍命救援、浴血奋战的李怀光将士并给予足够的奖赏,即使当时物资匮乏,多讲几句勉励话、多授几个空头衔总是能够做到的。如此一来,李怀光的一腔忠勇之情得到必要的“回复”,怨恨之情则无从产生,忠臣变叛逆的结局则不会发生,历史上就会多了位受人赞美的英雄,少了个遭人唾弃的叛臣。或许是德宗也感觉到李怀光的反叛是出于一种无奈的自保,或许是昔日被救于危难之时的惊喜留给他太深的记忆,或许他对李怀光当初的忠勇也曾确切地感受到,总之,李怀光死后五年,德宗又念旧德,颁诏论事,曰:“怀旧念功,仁之大也;兴灭继绝,义之弘也。昔蔡叔圮族,周公封其子于东土;韩信干纪,汉后爵其孥以弓高。侯君集之不率景化,我太宗存其胤以主祀。详考先王之道,洎乎烈祖之训,皆以刑佐德,俾人向方,则斧钺之诛,甲兵之伐,盖不得已而用也。曩岁盗臣窃发,国步多虞,朕狩于近郊,指期薄伐,将振昆阳之旅,以兴涿鹿之功,征师未达于诸侯,卫士且疲于七萃。而李怀光三军夙驾,千里勤王,上假雷霆之威,下逐虎狼之众。议功方始,守节靡终,潜构祸胎,拒违朝命,弃同即异,舍顺效逆。为臣至此,在法必诛,犹示绥怀,庶其牵复。而枭音益厉,犭希突莫迁,大戮所加,曾无噍类。虽自贻伊戚,与众弃之,而言念尔劳,何嗟及矣!以其前效犹在,孤魂无归,怀之怳然,是用忄妻轸。予欲布陈大惠,冀以化成,保合太和,期于刑措。宜以怀光外孙燕八八赐姓李氏,名承绪,授左卫率府胄曹参军,承怀光之后。仍赐钱一千贯,任于怀光墓侧置立庄园,侍养怀光妻王氏,并备四时享奠之礼。呜呼!朕实不德,临于兆人,泣辜宥罪,素诚所志。尔其保姓受氏,宣力承家,勉绍乃考之建国庸,无若尔父之违王命。”虽斥其叛逆之为,但念起当年救难之功,也不免感叹。哀其绝后,为其继嗣,也算是至仁至义。只是这份人君之情,表露得有点太晚。掩卷而思,不禁有些哀叹惘然。脑海之中,依稀浮现出大雨滂沱之中,一长队唐军士兵,正踩着泥泞不堪的山路,扬鞭催马,急匆匆地向西奔去。疾风暴雨吹打在一张忧心忡忡心急如焚的大脸上,他是谁?他要去干么?第21集 ~ 第30集+ 开始追已有人在追扫一扫穿越到手机阅读分享直播到更多直播179人在追& 2015 直播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官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