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纪录片《bbc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是怎样愚弄世界的

最新动态NEWS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BBC镜头里的今日中国:九部关于今日中国的BBC纪录片
作者:程朗 来源:微博 日期: 22:07:21 人气:0  评论:
1、今日中国China【国家地区】:英国BBC【出品年代】:2006【片  长】:mins ×4【简  介】:BBC出的一部反映中国20年来改革开放成就的片子。中国——这个地球上最古老的东方国家,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强大的经济实力、社会政治体系的迅速转型,“中国崛起”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但是,成功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国逐渐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庞大的人口基数、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贫富不均。第一集:中国的民生民权状况及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第二集:中国农村妇女现状第三集:中国环境现状 第四集:中国法制建设2、中国动荡与崛起China Triumph and Turmoil【国家地区】:英国BBC【出品年代】:2006【片  长】:44mins ×1【简  介】:是既《中国人来了》之后英国电视台制作的第二部中国专题纪录片。第一集:帝国 第二集: Maostalgia 第三集:超级大国3、中国学校 Chinese School【国家地区】:英国BBC【出品年代】:2008【片  长】:60mins ×5【简  介】:以安徽省一个小镇为缩影,集中拍摄了一组家庭、老师、孩子们一个学年的生活。第一集:金猪年第二集:少年先锋队 第三集:万事开头难 第四集:奥运热第五集:亲人  4、中国资本主义革命 China's Capitalist Revolution【国家地区】:英国BBC【出品年代】:2009【片  长】:90mins ×1【简  介】:对中国近30年的发展从历史、政治、经济以及当时地社会状况等方面进行概述。5、中国人要来了The Chinese Are Coming【国家地区】:英国BBC【出品年代】:2011【片  长】:60mins ×2【简  介】:主持人Justin Rowlatt将探究中国在全球影响的扩大,并讨论一个热门的问 题,即如果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会给世界造成什么影响。第一集:Justin Rowlatt来到南部非洲,考察这里的中国移民现象以及中国对该地区发展的重大影响。第二集:讲的是中国在非洲、巴西和美国的发展扩张和当地人的反应。6、全球变化最快的地方 This World,The Fastest Changing Place on Earth【国家地区】:英国BBC【出品年代】:2012【片  长】:58mins ×1【简  介】:2012年BBC出品的记录片,拍摄时间长达六年.讲述了重庆市巫溪县白马村的农村城市化进程,一方面客观的反应了城市化进程给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的巨大提高,另一方面也客观的...7、临刑会见中国死刑犯的最后陈述This World 2012 Interviews: Before Execution【国家地区】:英国BBC【出品年代】:2012【片  长】:60mins ×1【简  介】:大致介绍了中国的死刑制度等相关司法现状,主要侧重于丁瑜团队的工作流程,其中穿插了大量的丁瑜对死刑犯的访谈,也因而被称作电视节目《临刑会见》的国际版。8、中国是如何愚弄世界的 How China Fooled the World【国家地区】:英国BBC【出品年代】:2014【片  长】:58mins ×1【简  介】:通过武汉(一个比中国任何城市都更能讲述非凡30年现代化和财富积累的城市)的经济奇迹,以及它所面临的问题,影射中国在飞速发展中存在不平衡。9、探访中网瘾少年和戒网瘾中心Storyville - Web Junkies: China's Addicted Teens【国家地区】:英国BBC【出品年代】:2014【片  长】:69mins ×1【简  介】:BBC探访中国网瘾少年和戒网瘾中心
本文标签:中国如何愚弄世界?市长和BBC
查看: 539|
评论: 0|原作者: 神游
摘要: 2014年2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了一部观察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转型的纪录片——《How China Fooled The World(中国如何愚弄世界)》,这样一部英文纪录片,中国观众里只有比较小众的一批BBC爱好者们首先关注到
2014年2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了一部观察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转型的纪录片——《How China Fooled The World(中国如何愚弄世界)》,这样一部英文纪录片,中国观众里只有比较小众的一批BBC爱好者们首先关注到。& &不需要看具体内容,单从片名,你都知道这又是一部“唱空中国”的作品,而这次BBC选取的典型样本武汉,在随后的几个月里,都对这部纪录片保持着冷淡的反应。如果你返回头去看看4个月前,BBC摄制组在武汉拍摄此片时当地的热捧和躁动,就不难发现,武汉在这部纪录片播出前后的态度反差之大。 & &中国又一次被唱空,武汉主动成为西方媒体镜头下的反面典型。城市形象被戏耍,武汉的国际化大都市梦被人剥得精光,惨遭蹂躏!
& &让我们看看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2013年10月中, BBC到武汉来拍纪录片了!武汉要火了!经过当地官方媒体浓墨重彩的书写,各大网络论坛的转载,这次与国际知名媒体的亲密接触在武汉当地引发了不大不小的集体躁动。 & &BBC导演史密斯和助手麦慕真等四人小分队满大街地拍武汉,官方媒体《长江日报》的记者就跟着满大街地拍BBC。《长江日报》10月12日的报道说,BBC节目组在武汉的拍摄活动计划14天,他们将前往黄鹤楼、江滩等景点采集镜头;在火车站、医院等处拍摄武汉人的生活场景;到武钢与工人交谈。主持人帕斯顿将在稍后来到武汉,乘船游览东湖,采访市民之家,在镜头中讲述武汉的故事。 & &更为重头的是,市长唐良智接受了BBC商业编辑罗伯特o帕斯顿的专访,谈黄金机遇期的武汉选择。根据查询,唐良智市长在2013年总共只接受了两次媒体专访,一次是国内媒体《第一财经日报》,而面对BBC镜头的则是另外一次,也是唐良智格外重视的一次,这种重视从后来的纪录片里,唐市长率领一众随从在武汉市民之家的大堂内等候帕斯顿就可见一斑。
& &东道主精心设计了采访背景,帕斯顿与唐良智的对话被安排在市民之家的武汉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模型前进行,《长江日报》解释说这是“因为他们(BBC)关注的正是这座城市在经济转型期的抱负和实践路径。”& & & &显然武汉方面一路绿灯地全力地配合着BBC的所有采访计划,因为很快武汉的国家中心城市梦和国际大都市梦就将借助BBC的平台传遍全球,尽管后来无情的事实证明这是当地官员们一厢情愿的想法。& & & &这部纪录片暂定名为《帕斯顿在中国——处在转型中的中国经济》,针对为什么选择武汉作为案例城市,导演史密斯解释说,是因为“武汉是一座值得关注的城市。”对于这样一句中性的表述,当地媒体在报道时将其引申为“称赞”用语。& &
& &武汉市长唐良智,被帕斯顿称为伦敦市长鲍里斯o约翰逊梦寐以求但不可及的、每年可以花600亿英镑的人,对着BBC的镜头侃侃而谈:“我们认为未来的10年20年,武汉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镇,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标性城市。所以我想,这样的机遇期来了我们一定要抓住,如果错失了这个历史机遇,我们也许就不会有下一次机会了!”& & & &当帕斯顿毫不客气地质疑武汉的负债状况时,唐唐良智市长先以“呵呵”一笑回应,随后语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皮球被提到国务院地方债务审计那一边,债务数量现在无法告知,连一个大概的估算值也没有回应给帕斯顿,只留下一句没有任何数据支撑的“武汉债务安全可控良性”。
& &也许这正是帕斯顿需要的效果,扩张得疯狂,数据却是软肋。当唐良智市长笑眯眯地站在市民之家大堂内等候时,帕斯顿正在这栋建筑外对着同事的摄像机镜头说,市民之家这座巨大的宫殿就是为了展示武汉这个巨型城市的野心。当帕斯顿听到Mayor Tang介绍,武汉一年的投资总量竟然是整个英国的两倍时,难怪这英国佬的心理有点失衡。 & &2014年2月,BBC报道武汉的纪录片播出了,红旗漫卷的背景之上,片名呈现出来:How China Fooled The World(中国如何愚弄世界)。& & & &看到这个题目,我整个人的感觉都不好了!紧随其后,不计债务扩张的代价,疯狂投资拉动经济的城市样本展现出来,我想,整个武汉的感觉都不好了!& & & &说好的武汉黄金机遇期的选择呢?说好的城市经济转型期的抱负和实践路径呢?说好的武汉2020年宏伟蓝图呢? & &武汉被BBC玩坏了! & && &请问这是一次乌龙事件吗?是怎样的官方集体误判才导致了这起事件的发生?西方诸如BBC、CNN、NYT、WSJ之类的知名媒体发布唱空中国的报道一点也不令人惊讶,令人吃惊的是武汉为何如此合作地配合BBC完成了一部唱空中国的精彩纪录片作品?& & & &如果说当年“满城挖”书记被NYT以Mr. Digging Around The City 放在头版上指名道姓的批评,是无意间“被头条”的话,那么这次Mayor Tang领衔在BBC镜头前的全面展示则是自己伸着脑袋去接那劈头盖脸的一板砖,No Zuo No Die!& & & && & 武汉这次与BBC的过招,是地方官方对自身掌控媒体能力极度自信后的一次率先尝试,自信到认为可以如同掌控党管媒体一样掌控外媒,去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可殊不知,在严格管控的舆论环境中,得不到充分发展的不仅是媒体,同样也有官方应对和引导媒体的能力。& & 只在泳池里扑腾的游手,如何能到海洋中搏击风浪?而武汉这样一个几年来“暴发户”式增长的城市,急速地提升着自己前行的目标,从中部中心到中国中心再到国际化大都市,当BBC循着“肉味”而来时,武汉的眼中只有BBC这三个字母上笼罩的国际化光环,仿佛透过这些光环已经可以看见那触手可及的东方芝加哥梦想,被扔在脑后的,是西方主流传媒难得有善意展现,外面的舆论场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遍地羔羊。 & &回头想来,此次BBC报道武汉事件,如闹剧一般开场,最后却以武汉方面哑巴吃黄连一般结束,武汉官方从纪录片播出后就再没有发表过任何态度,官方媒体也没有报道,甚至连一句愤怒之下的谴责都没有。& & & &就如同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里紫霞临死前所说,只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结局。无奈的是,紫霞选中的是一只猴,可武汉这次挑的却是一匹狼!
上一篇:下一篇:
<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
CopyRight &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您(@)目前可用积分:142291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转帖]BBC纪录片“唱空中国” 把武汉玩坏了
6707 次点击
14:41:03 发布在
BBC纪录片“唱空中国” 武汉反面典型当得冤不冤?作者:俞鲲&&&&<img SRC="/mmbiz/5u6CAV2MAYUEqfeSwxASvVOGYSGOStcwqWYolvHlicIhMA6SdG6Gibib9zSarvqCy8VHOl9A4NWjGIDOiaAWogYzKA/640"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How China Fooled The World&&&&中国如何愚弄世界&&&&2014年2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了一部观察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转型的纪录片――《How China Fooled The World(中国如何愚弄世界)》,这样一部英文纪录片,中国观众里只有比较小众的一批BBC爱好者们首先关注到,随后中文字幕版的视频在中国各大视频网站上线,点击量才逐步上升。BBC纪录片《How China Fooled The World》&&&&不需要看具体内容,单从片名,你都知道这又是一部“唱空中国”的作品,而这次BBC选取的典型样本武汉,在随后的几个月里,都对这部纪录片保持着冷淡的反应。如果你返回头去看看4个月前,BBC摄制组在武汉拍摄此片时当地的热捧和躁动,就不难发现,武汉在这部纪录片播出前后的态度反差之大。&&&&中国又一次被唱空,武汉主动成为西方媒体镜头下的反面典型。城市形象被戏耍,武汉的国际化大都市梦被人剥得精光,惨遭蹂躏!&&&&<img SRC="/mmbiz/5u6CAV2MAYUEqfeSwxASvVOGYSGOStcwp0qVIKv1CR3a7wSUn2yKf6JIgdgeicNoQ7GeBpk2uItWCJTPaoCctMQ/640"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BBC摄制组拍摄了大量有关市政工地的素材&&&&让我们看看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2013年10月中, BBC到武汉来拍纪录片了!武汉要火了!经过当地官方媒体浓墨重彩的书写,各大网络论坛的转载,这次与国际知名媒体的亲密接触在武汉当地引发了不大不小的集体躁动。&&&&BBC导演史密斯和助手麦慕真等四人小分队满大街地拍武汉,官方媒体《长江日报》的记者就跟着满大街地拍BBC。《长江日报》10月12日的报道说,BBC节目组在武汉的拍摄活动计划14天,他们将前往黄鹤楼、江滩等景点采集镜头;在火车站、医院等处拍摄武汉人的生活场景;到武钢与工人交谈。主持人帕斯顿将在稍后来到武汉,乘船游览东湖,采访市民之家,在镜头中讲述武汉的故事。&&&&更为重头的是,市长唐良智接受了BBC商业编辑罗伯特&#8226;帕斯顿的专访,谈黄金机遇期的武汉选择。根据查询,唐良智市长在2013年总共只接受了两次媒体专访,一次是国内媒体《第一财经日报》,而面对BBC镜头的则是另外一次,也是唐良智格外重视的一次,这种重视从后来的纪录片里,唐市长率领一众随从在武汉市民之家的大堂内等候帕斯顿就可见一斑。&&&&<img SRC="/mmbiz/5u6CAV2MAYUEqfeSwxASvVOGYSGOStcwkKEoNYCKajoEib8dkWtLiah9p7EU1ekdGTSvKtGE7hcvq6icr6MMkB9iaQ/640"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唐良智市长在市民之家大堂迎接帕斯顿&&&&东道主精心设计了采访背景,帕斯顿与唐良智的对话被安排在市民之家的武汉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模型前进行,《长江日报》解释说这是“因为他们(BBC)关注的正是这座城市在经济转型期的抱负和实践路径。”&&&&显然武汉方面一路绿灯地全力地配合着BBC的所有采访计划,因为很快武汉的国家中心城市梦和国际大都市梦就将借助BBC的平台传遍全球,尽管后来无情的事实证明这是当地官员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这部纪录片暂定名为《帕斯顿在中国――处在转型中的中国经济》,针对为什么选择武汉作为案例城市,导演史密斯解释说,是因为“武汉是一座值得关注的城市。”对于这样一句中性的表述,当地媒体在报道时将其引申为“称赞”用语。&&&&<img SRC="/mmbiz/5u6CAV2MAYUEqfeSwxASvVOGYSGOStcwkdn1MZ1j1jWKDquUViaWlpMMYBYk35VI4FtQuTQFOz4256mEs3sXtYw/640"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帕斯顿获准进入武钢内部进行拍摄采访&&&&武汉市长唐良智,被帕斯顿称为伦敦市长鲍里斯&#8226;约翰逊梦寐以求但不可及的、每年可以花600亿英镑的人,对着BBC的镜头侃侃而谈:“我们认为未来的10年20年,武汉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镇,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标性城市。所以我想,这样的机遇期来了我们一定要抓住,如果错失了这个历史机遇,我们也许就不会有下一次机会了!”&&&&当帕斯顿毫不客气地质疑武汉的负债状况时,唐唐良智市长先以“呵呵”一笑回应,随后语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皮球被提到国务院地方债务审计那一边,债务数量现在无法告知,连一个大概的估算值也没有回应给帕斯顿,只留下一句没有任何数据支撑的“武汉债务安全可控良性”。&&&&<img SRC="/mmbiz/5u6CAV2MAYUEqfeSwxASvVOGYSGOStcwEDqmibnu9nlg2QAAxbSjGD1ZFPWfbNRb2nrbKMkNo4xXkMILKspND8Q/640"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也许这正是帕斯顿需要的效果,扩张得疯狂,数据却是软肋。当唐良智市长笑眯眯地站在市民之家大堂内等候时,帕斯顿正在这栋建筑外对着同事的摄像机镜头说,市民之家这座巨大的宫殿就是为了展示武汉这个巨型城市的野心。当帕斯顿听到Mayor Tang介绍,武汉一年的投资总量竟然是整个英国的两倍时,难怪这英国佬的心理有点失衡。&&&&2014年2月,BBC报道武汉的纪录片播出了,红旗漫卷的背景之上,片名呈现出来:How China Fooled The World(中国如何愚弄世界)。&&&&看到这个题目,我整个人的感觉都不好了!紧随其后,不计债务扩张的代价,疯狂投资拉动经济的城市样本展现出来,我想,整个武汉的感觉都不好了!&&&&说好的武汉黄金机遇期的选择呢?说好的城市经济转型期的抱负和实践路径呢?说好的武汉2020年宏伟蓝图呢?&&&&武汉被BBC玩坏了!&&&&<img SRC="/mmbiz/5u6CAV2MAYUEqfeSwxASvVOGYSGOStcwYAj3n5Jibfva3Qu6YLDftLC8PAYwDvozrWnFIYwdcoDcssjTLUjlkVw/640"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请问这是一次乌龙事件吗?是怎样的官方集体误判才导致了这起事件的发生?西方诸如BBC、CNN、NYT、WSJ之类的知名媒体发布唱空中国的报道一点也不令人惊讶,令人吃惊的是武汉为何如此合作地配合BBC完成了一部唱空中国的精彩纪录片作品?&&&&如果说当年“满城挖”书记被NYT以Mr. Digging Around TheCity 放在头版上指名道姓的批评,是无意间“被头条”的话,那么这次Mayor Tang领衔在BBC镜头前的全面展示则是自己伸着脑袋去接那劈头盖脸的一板砖,No Zuo No Die!&&&&武汉这次与BBC的过招,是地方官方对自身掌控媒体能力极度自信后的一次率先尝试,自信到认为可以如同掌控党管媒体一样掌控外媒,去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可殊不知,在严格管控的舆论环境中,得不到充分发展的不仅是媒体,同样也有官方应对和引导媒体的能力。只在泳池里扑腾的游手,如何能到海洋中搏击风浪?而武汉这样一个几年来“暴发户”式增长的城市,急速地提升着自己前行的目标,从中部中心到中国中心再到国际化大都市,当BBC循着“肉味”而来时,武汉的眼中只有BBC这三个字母上笼罩的国际化光环,仿佛透过这些光环已经可以看见那触手可及的东方芝加哥梦想,被扔在脑后的,是西方主流传媒难得有善意展现,外面的舆论场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遍地羔羊。&&&&回头想来,此次BBC报道武汉事件,如闹剧一般开场,最后却以武汉方面哑巴吃黄连一般结束,武汉官方从纪录片播出后就再没有发表过任何态度,官方媒体也没有报道,甚至连一句愤怒之下的谴责都没有。&&&&就如同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里紫霞临死前所说,只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结局。无奈的是,紫霞选中的是一只猴,可武汉这次挑的却是一匹狼!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我来自高老庄]
[月上北楼]
[帕瓦罗猫]
[孟婆给碗汤]
[孟婆给碗汤]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48:12 &&
并不是玩不玩的问题,关键是看说得对不对!中国虽然有统计局,有CCAV,有各种擅长说谎的领导,但同样逃不脱经济规律的严罚。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51:29 &&
&&&&“我们认为未来的10年20年,武汉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镇,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标性城市。所以我想,这样的机遇期来了我们一定要抓住,如果错失了这个历史机遇,我们也许就不会有下一次机会了!”==============================他的自信,来自哪里?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57:51 &&
&&&&现在终于真相大白了,之前关于康师傅的消息都是有目的放出来的,但是大小五毛都不知情,都还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着。这件事一抛出,希望五毛朋友们明白一个道理,你们是国家安全里最次要的环节,可以随时舍弃的环节,以后别整天往自己鼻子里插葱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58:53 &&
不如央鸡台的节目好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08:00 &&
不作不死,感谢BBC在全世界面前曝光了一条丑恶大红龙。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12:43 &&
&&&&就如同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里紫霞临死前所说,只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结局。无奈的是,紫霞选中的是一只猴,可武汉这次挑的却是一匹狼!=============这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呀!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19:24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32:37 &&
就如同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里紫霞临死前所说,只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结局。无奈的是,紫霞选中的是一只猴,可武汉这次挑的却是一匹狼! --------------------帮你改改:就如同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里紫霞临死前所说,只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结局。无奈的是,紫霞选中的是一只猴,可武汉这次自己却做了一次猴!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13:57 &&
&&&&当帕斯顿毫不客气地质疑武汉的负债状况时,唐唐良智市长先以“呵呵”一笑回应,随后语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皮球被提到国务院地方债务审计那一边,债务数量现在无法告知,连一个大概的估算值也没有回应给帕斯顿,只留下一句没有任何数据支撑的“武汉债务安全可控良性”。&&&&也许这正是帕斯顿需要的效果,扩张得疯狂,数据却是软肋。当唐良智市长笑眯眯地站在市民之家大堂内等候时,帕斯顿正在这栋建筑外对着同事的摄像机镜头说,市民之家这座巨大的宫殿就是为了展示武汉这个巨型城市的野心。当帕斯顿听到Mayor Tang介绍,武汉一年的投资总量竟然是整个英国的两倍时,难怪这英国佬的心理有点失衡。=========================================================由此可见,中国的当前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庞大无比的债务上。但归根结底,官员贪腐得利,最后还都是老百姓买单。最后作者竟然说英国佬心理失衡,为什么?难道英国也希望像中国一样,老百姓预先掏钱让官员贪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50:58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57:09 &&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45184.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05:52 &&
易宪容:中国真的愚弄了世界吗?最近,BBC推出了一部新的纪录片《中国是如何愚弄世界的》(How China Fooled the World,以下简称为《中国》),该影片里主要是谈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这几年一直还保持旺盛增长,主要原因就是靠银行驱动的大批贷款通过基础建设等大型投资来拉动。在这过程中,不仅造成了城市住房市场的过度扩张,而且也导致了影子银行泛滥,地方政府债务高筑及整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假象。拍摄者以武汉这个城市近几年发展为背景,剖析了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是如何快速发展,并认为这种经济发展的方式是不健康的。对于这部纪录片《中国是如何愚弄世界的》(How China Fooled the World)的这样一个标题,为了吸引观众,文学色彩较浓厚。如果从这样一个角度来分析,不仅会容易引发更多的争论(或吸引眼球,也许这也是BBC的初衷),而且也容易把讨论的话题引申到东方与西方意识形态的争论上去,引申到中国与美国未来发展战略的争论上去。但是,从整个纪录片的内容来看,则只是讲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所创造的经济繁荣真实不真实?中国的这种增长方式所创造的经济繁荣可不可持续?记录片的作者只能站在他的知识背景、价值取向、个人兴趣爱好等基础来架构、思考及反思这些问题。其实,这种思考与反思没有对错之分,因为,在欧美发达经济体,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非主流意见,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作出判断及表达意见。这些判断的对错完全不是制片者来决定,而是由观看者自己来体悟与判断,我看是谁也愚弄不了谁。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来评估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5年,中国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经济的繁荣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促成的?这种经济繁荣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或这几年中国GDP内容到底是什么?以及这样的一种增长方式可持续吗?如果不可持续,或不健康,其问题又在哪里?在这里,我们既无法用的整个欧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或西方中心论来分析,因为,其假定的条件与中国现实经济生活会相差较远;也不能局限于中国特色之理论,因为,经济生活的内在法则谁也无法违背。可以说,日美国金融海啸的爆发,不仅摧毁了美国的金融体系,击倒了美国及全球正常增长的经济,也完全颠覆了整个中国的经济政策。而记录片《中国》所讲述的故事及所讨论的问题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记得2008年9月初在参加了一个重要的中国房地产经济形势汇报会,在该会上,我对当时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判断是,对当时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是政府“不可救、不能救、不要救”,让市场自行调整,而当时多数职能部门的与会者都赞成我的观点。但是,在9月中旬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倾向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中国政府不仅很快公布四万亿的救市政策,而且推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也突然逆转。也正是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颠覆性逆转,也就有了BBC纪录片《中国》所演示的中国经济繁荣增长的景观。中国经济的完全“房地产化”也由此开始。也就是说,在中国经济背景完全与欧美不同的情况下(当时中国根本就不存在金融危机,外部冲击与影响也很小),中国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中国版的经济刺激政策。规模巨大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及过度扩张的信贷拉动房地产市场销售爆炸式的增长。2009年仅银行信贷增长就达9.6万亿,是1998年-2002年5年总和1.5倍。当前房地产的销售量与销售总额增长都高于60%以上。在房地产市场拉动下,与房地产相关的各行各业也出现突飞猛进的增长,并由此带动了整个国内经济繁荣及土地市场繁荣。可以说,2009年-2013年的国内经济增长与繁荣完全是建立在银行信贷过度扩张的基础上的。5年间,国内银行信贷增长高达45万亿以上,整个社会融资总额达到65万亿以上(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总和),而广义货币M2增长达80多万亿。而当大量的流动性从银行体系流出后,迅速地推高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或制造中国资产增值,而不是流入实体经济参与创造价值的活动。而房地产价格飚升、房地产资产快速增值或房地产暴利,不仅不断地吞没更多的流动性,而且让更多的各种资源都涌入房地产市场,土地市场价格全面飚升。地方政府一轮又一轮的城市大规模投资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展开及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化”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可以说,中国这种以信贷过度扩张及特殊土地制度来拉动经济增长方式,当然能够带动中国经济短期快速增长,特别是GDP全面上升,及国内经济全面繁荣,但是其GDP的增长是以房地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增长为主导(房地产业及相关产业占GDP比重要达到30%以上),以住房快速增值为核心(这几年过度扩张的流动性有50%以上沉入房地产),所以这几年中国GDP的主要内容就是住房快速增值。如果这种住房增值的是建立在国内居民有支付能力住房为消费市场的基础上,那么这种GDP增长自然是可持续的。不过,近几年国内住房快速增值是建立在国内少数居民投资谋利的基础上,那么这个市场在信贷过度扩张条件下不仅会导致价格快速飚升,而且也是不可持续的。这就是为何十八大后不仅要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而且要追求有质量的经济增长的原因所在。因此,BBC《中国》指出近5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健康,并没有对错的问题,它仅是陈述了一个事实而已,更不能理解在妖魔化中国经济。因为,前5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当然给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短期繁荣,比如保持了连续5年全球领先的GDP增长速度,而且也让中国跨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短期繁荣在人民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不少民众的财富增长、公共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国内整体经济实力、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等方面贡献也不小。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给整个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及后遗症也是十分严重的。一是,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任何信贷的扩张都得在一个适度的范围,超过了信贷扩张的边界,它一定会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是谁都不可改变的经济法则。目前国内的影子银行泛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信用违约严重等问题,无论是官方还是一些研究者都认为是在可控的范围,没有多少问题,但实际上,只要当前房价还在上涨或没有快速下跌,那么这些风险都不易暴露出来,但是只要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周期性调整(这是必然),国内信用过度扩张所造成的金融风险都可能暴露出来。所以,这里并非是融资模式的问题,而是过度信用扩张问题。对此,我们一点都不可小视。而《中国》指出该问题,更是应该让政府警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样才可防患于未然。二是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不仅造成了在短期内让大量的财富转移到少数人手中,而且也完全弱化国内民众及企业从事实体经济创造财富积极性。因为早几年的住房投资都能够一本万利,都能够暴利。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矛盾与冲突四起,而且政府官员的寻租设租的空间过度扩张。而这些都将成为当前经济改革及社会未来持续发展严重障碍。三是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化”。经济的“房地产化”是指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完全依赖于房价快速飚升的房地产市场。这时不仅过度扩张的信用源源不断地流入房地产市场,而且全国人民、各类企业、不同政府及各种资源都涌入房地产,而且房地产市场任何重大波动都会给国内经济增长造成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影响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也会影响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比如,当前房地产只要些许的调整,就给整个国家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压力。而且这种经济的“房地产化”也在严重超支民众几代人的未来、整个国家经济的未来。所以BBC的《中国》标题上有点夸张,说近几年中国在愚弄世界有点大文学化,但实际上讲到中国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5年,中国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健康的。它可以造就中国经济短期快速增长的GDP,但这种GDP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中国武汉是如此,中国的其他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更为严重。比如温州及鄂尔多斯等城市房地产泡沫给当地经济带来的问题一点都不可小视。但是中国经济面临的这些问题,只要当前的中国政意识到了,并下决定调整,我想中国经济可以重新起步。这就是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府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根本不用的担心BBC的《中国》对前5年中国经济的评头论足,更不要以为人家在唱衰中国经济,而且要看到中国经济之问题,也要看到中国政府对这些问题之认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BBC的《中国》是不是会有利于我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观察、认识、反思。这样,中国愚弄不了世界,世界也不可能被BBC来愚弄。反之,我们还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50:52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2:01 &&
也许人家是实话,债务危机会降临,现在银行都在不停的印钱,取款机取的钱都是新的,手上的钱越来越贬值
共 6707 次点击,21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2770068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7079 / 昨日发帖:32911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BBC纪录片“唱空中国” 把武汉玩坏了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bc中国愚弄世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