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时明月诸子百家家没有姓柯的

五月淫色小说,爱在日落黄昏时电影
友情链接:05月24日 00:33
他总向我撒娇让我做事他和我的好闺蜜说我马上和那个婊子分手
05月17日 01:52
我让他浪以为他不会走可是我不挽留他也真的不回头我只是吃醋了却换回他的祝福没有哪个男生会经得起诱惑
05月08日 20:41
就像说喜欢你,你当做是开玩笑。把曾经经历过的事一字不差的说出来,你当做是我记性好。可岁月会解释,你也终将明白,我的喜欢不是玩笑话,记住回忆也不是记性好。
05月08日 20:49
他们闹分手 吵架把彼此的手机摔的不成样子 她撵他走 他低低地应了声就开门离开了 一个小时左右他回来了 看见她缩在被窝里 他掩了眉头没有说话 手里拿着一个新手机 开了电脑 连了手机数据线 她抬起头看他 他在电脑上下载东西 都是她喜欢的游戏 她喜欢的拍照软件 他回眸看见她在看他 他痴痴的笑了一下 把手机给了她:“你看能不能玩儿。”她就开始哭了,眼泪哇哇,他抱紧她问她怎么了,她小嘴一撇:“我饿了”这样的爱情才是好的吧 赶不走忘不掉的人才能留在生命里
05月08日 20:46
我背过身你擦肩而过的脚步声我都能听出是你,就算摘掉眼镜在两百米之外看到一个身影我都能看出是你,就算无意中看到半个字体的身影我都知道是你,就算不小心瞥见锁骨深度我都能精确算出。可是。你喜欢她啊。
05月07日 20:37
我们老班一直生病也不请假。我们以为她就是想盯着我们今天她和我们说,其实我挺舍不得你们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听的眼眶发酸。
05月03日 14:40
”hey,还记得第一次见心上人是在哪么?""记得最后一次,他要去找我。隔了一条马路,却搁了阴阳两界“
05月03日 14:37
那天,姥姥问我要什么好吃的。”随便“搭了句话就回了家。那是我最后见她。那天,我期末考试。
05月03日 14:36
“啪”的一声打落他手里的纸条。“可不可以不烦我!” 他转身跑掉。那是我见他的最后一次。365厨房首页
人人一亩田主产
365全球厨房
农庄的故事
当前位置: > > >
> 金芝公主<div class=
金芝公主<div class=
百科名片 &&金芝公主 金芝公主(?——1121年),姓方,乃是江南圣公方腊的女儿。明教圣女。 方腊,浙江清溪人(今浙江淳安),明教教主。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方腊率领教众于帮源洞誓师起义,自号圣公,改年号永乐。方金芝被封为公主,即“金芝公主”。
目录人物出处个人档案人物简介金芝公主 - 判词金芝公主 - 人物寓意招赘驸马   《水浒传》  姓名:方金芝
  封号:金芝公主&&身份:明教圣女
  家庭:
  父亲:方腊
  母亲:不详
  丈夫:柯引
  叔祖:方垕
  叔父:方貌
  兄长:方天定
  堂兄弟:方杰
  死因:柴进杀入东宫时,金芝公主自缢身死。  金芝公主是方腊大哥的女儿。受招安后,随宋江、卢俊义征讨辽国、田虎、王庆。征方腊时,柴进化名柯引带着燕青到方腊处做卧底,深得方腊信任。方腊把金芝公主嫁给柴进,做了驸马,官封主爵都尉。
  宋江征方腊,部下小旋风柴进化名柯引带着燕青到方腊处做卧底,深得方腊信任,敕赐锦墩命坐,管待御宴,加封为中书侍郎。次后,方腊见柴进署事公平,尽心喜爱,却令左丞相娄敏中做媒,把金芝公主招赘柴进为驸马,封官主爵都尉。
  然而,柴进终归只是一个卧底,从来也没有真心要效忠方腊,最终,柴进杀死了江南最后一员大将皇侄方杰,破了方腊。柴进杀入东宫时,那金芝公主自缢身死。柴进见了,就连宫苑烧化,以下细人,放其各自逃生。  黄屋朱轩半入云,涂膏衅血自?。
  若还天意容奢侈,琼室阿房可不焚。  《水浒传》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走的是一个极端的过程。
  首先从容貌上看,丑陋者一定要当强盗;体貌端庄,年轻俊俏者必是水性扬花、淫贱薄情之流;年老虔婆则行事刁钻,工于心计,见利忘义。
  先看梁山好汉中的三个女性,母夜叉孙二娘长的是“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锤似粗莽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金钏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母大虫顾大嫂的扮相是“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个时兴钏镯。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锥敲翻庄客腿。生来不会拈针线,弄棒持枪当女工”。只有扈三娘的容貌还算好看,却是一个最没思想,没有主见的一丈青。
  再看书中三个用笔墨最多的女性,阎婆惜长的是“花容袅娜,玉质娉婷。髻横一片乌云,眉扫半弯新月。金莲窄窄,湘裙微露不胜情;玉笋纤纤,翠袖半笼无限意。星眼如点漆,酥胸真似截肪。金屋美人离御苑,蕊珠仙子下尘寰”。潘金莲是“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对潘巧云用了近乎“十八摸”的语句描写了其的俏皮而轻薄,接着赋诗一首“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叫君骨髓枯”。三人的俊俏袅娜之中或直露其淫荡,或为下文写其淫荡提前铺垫。
  从行为上看,盗者孙二娘杀人越货,凶蛮残忍,开黑店卖人肉包子。店里“后院的墙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几条人腿”。顾大嫂杀牛放赌,劫狱杀人,且嗜杀成性。宋江三打祝家庄时,她“掣出两把刀,直奔入房里,把应有妇人,一刀一个,尽都杀了”。淫者阎婆惜相好张文远,敲诈宋江,潘金莲私通西门庆害死亲夫,潘巧云通奸和尚裴如海,卢俊义夫人贾氏同李固鸠占鹊巢,李师师撩拨燕青,开茶馆的王婆教西门庆如何勾搭潘金莲,用书中的话说“也是不依本分的”。  次日早朝,等候方腊王子升殿,&&内列着侍御、嫔妃、彩女,外列九卿四相、文武两班、殿前武士,金瓜长随侍从。当有左丞相娄敏中出班启奏:&中原是孔夫子之乡。今有一贤士,姓柯名引,文武兼资,智勇足备,善识天文地理,能辨六甲风云,贯通天地气色,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通达,望天子气而来,现在朝门外,伺候我主传宣。&方腊道:&既有贤士到来,便令白衣朝见。&各门大使传宣,引柴进到于殿下。拜舞起居,山呼万岁已毕,宣入前。方腊看见柴进一表非俗,有龙子龙孙气象,先有八分喜气。方腊问道:&贤士所言,望天子气而来,在于何处?&柴进奏道:&臣柯引贱居中原,父母双亡,只身学业,传先贤之秘诀,授祖师之玄文。近日夜观干象,见帝星明朗,正照东吴。因此不辞千里之劳,望气而来。特至江南,又见一缕五色天子之气,起自睦州。今得瞻天子圣颜,抱龙凤之姿,挺天日之表,正应此气。臣不胜欣幸之至!&言讫再拜。方腊道:&寡人虽有东南地土之分,近被宋江等侵夺城池,将近吾地,如之奈何?&柴进奏道:&臣闻古人有言:“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今陛下东南之境,开基以来,席卷长驱,得了许多州郡。今虽被宋江侵了数处,不久气运复归于圣上。陛下非止江南之境,他日中原社稷,亦属陛下。&方腊见此等言语,心中大喜,敕赐锦墩命坐,管待御宴,加封为中书侍郎。自此柴进每日得近方腊,无非用些阿谀美言谄佞,以取其事。未经半月,方腊及内外官僚,无一人不喜柴进。次后,方腊见柴进署事公平,尽心喜爱,却令左丞相娄敏中做媒,把金芝公主招赘柴进为驸马,封官主爵都尉。燕青改名云璧,人都称为云奉尉。柴进自从与公主成亲之后,出入宫殿,都知内外备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人人一亩田
WebFarmer 1.0 版权所有 & 上海谦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沪 ICP 备 号)
成功添加到购物车
目前选购商品共3件 合计:¥0.00元
添加到购物车
正在添加到购物车……姓柯属马的男孩名字_百度知道
姓柯属马的男孩名字
提问者采纳
符合宝宝命理的名字才是好名字,助力大、音、忌含有“子鼠”“午马”“丑牛”属于冲,代表尊贵、宜含有“寅虎”“戌狗”“巳蛇”“未羊”属于三合、忌含有“小口”,栖宿安闲。怀才不遇、害现象的字根。4、火”部首或偏瘒的字根、忌含有“小”字形义的字根、综合搭配、根据姓氏、象、时代特征、笔画、格局、选出命局所喜用所需要的五行汉字、合理搭配才是适合八字的吉祥吉利的好名字、忌含有“山”或“田”形义字根,去其忌讳用字根据出生时间,多灾多难,其有表示畏缩。6,也表示无节之马,表示阻力重重。5、宜含有“木、忌含有“肉类”的字根。3、名利双有、分析生辰八字命主五行、宜含有“洞穴”及“人”形义的字根。2、刑?1。属马的人起名忌什么,再确定名字、形,避开凶数。5。2,有干劲之意。6:1,欲振乏力,五格。起名步骤、性别、三会的字根。2,排出八字,苦劳一生无所得。4。3。表示辛苦劳累、八字数理合理搭配将要用的字,根据姓氏搭配吉利组合,表示清闲享福,表示属贵人多。属马的人起名宜什么、宜含有“大”字或“彩衣”形义的字根?1、宜含有“辰龙”形义的字根、宜含有“草原”或“五谷”形义的字根,表示财帛难求,尤其是“双口”或“双人”的字根、忌含有“水”部首或形义的文字,表示物质食物和精神食物都很丰裕。4。3。“龙马精神”代表积极,活力。代表马儿太劳累,其代表水火不容,找出用神喜忌、还要避开不冲克八字.取其字的意、权威,降格之意,确定喜用五行用字,表示财帛丰足
其他类似问题
男孩名字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柯沐珂。 柯木可。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十年生死两茫茫
  明天是父亲去世五周年。也巧,今天我正好在邮盘里发现《柯益烈先生追思集》朋友们怀念父亲的文章,今发在这里,以示对父亲的怀念,也非常感谢老师和朋友们对父亲沉甸甸的情意!
&愿柯师永生诗文间&&&&&&
        &#9671;
  楠溪江,地处浙东永嘉,育秀多才。其江流充盈,兼以山崖壁立,飞流瀑布,草木丰茂见胜神州。
  笔者远祖霭公与柯师同育楠溪,曾相约踏青祖陵,共缅祖德。不期斯人遽逝,魂返道山。今朝“路上行人欲断魂”之节,自然更忆离人,思之情切。
  痛天不假年,好人非颐。柯师因患鼻咽癌医技乏术,抢救无效,于日上午9时40分,驾鹤西归。终年越古稀而73岁初度。此亦一慰亲友。
  柯师人缘殊胜,闻耗亲友速吊。
  在逝讯传出的第一时间里,原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解放日报》社社长总编、今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上海楹联学会丁锡满会长,上海东方出版中心编辑室主任、高级编审、我国巴金研究专家(国家文学巨子系列丛书《巴金卷》作者)张民权先生等即时电唁,并亲撰挽联送达柯府。
  也在这第一时间(或更早时间)里,松江各界的老领导、现任领导王军、倪映文、张汝皋、陈良保、钱明光、刘晓辉、许平等,都直奔柯府。众领导先后在柯师遗像前肃立鞠躬,以示敬悼!
  闻讯的亲朋好友如李维翰、林克西、诸灵康、黄伯奎、徐寄林、颜宝林、张碧瑞、费肇华、包剑钢等,以睿智寄哀思,撰写挽联,布置灵堂,迎接柯师故乡永嘉黄田外窑亲人的吊唁缅怀。第一个时间出来的挽联置于遗像两旁。联云:
  善人善亲唯忘善己
  攻学攻教独不攻谗
  另有各界挽柯师联云:
  寓言唐诗宋词元曲声传学界伤妙手,
  文联语教楹联红学誉享盟坛失良师。
  联语以高度的概括,赞颂了柯师为人为学为教及文联秘书长任上对松江文学各界的重要贡献!
三月十七日上午十时,柯师身前供职单位——松江教师进修学院为柯师于松江殡仪馆泰山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花圈层迭,挽联满壁。各界领导、亲朋好友摩肩顶踵。诸灵康主任主持告别仪式,范院长恭致悼词,柯师之子峥琳致谢词。此时此刻,所有的临场亲友皆沉浸在深情的悼念之中,互传低低的啜泣声,以及至亲骨肉九曲回肠的哀恸……
  事后,王正先生等叹道:难忘这深情诚挚送别柯师的一幕,悼词和谢词如此感人。或曰:这是柯师为人为师真诚待人的必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者,即一片至诚,真心诚意。庄子《渔父》有言:“真者,精诚之至业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送别柯师之所以如此动人,这实在是柯师精诚处世的必然。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有真知灼见的佳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由此而言,柯师于教坛执鞭四十余年,一生确实以陶子为勉,教书育人,教人求真,自己也始终于千学万学中,学做为人处世的真人。
  台湾著名学者作家、乡贤唐润钿先生曾有感言,作家的子女最多,每一篇文章就是作家的麟儿凤女。柯师虽驾鹤西去,但给我们及后人留下了他的文章——寄托他精神的麟儿凤女。
其子峥琳在感人肺腑的答谢词中说:“诗文是父亲生命的重要部分。爸爸,我们会珍惜的。爸爸,您一生勤耕不辍,虽苦犹乐。一张书桌,一只藤椅,与您相伴数十年。我们常见您埋头阅读、伏案而书的背影。”
  范院长在悼词中对柯师的教学和撰述作了至诚的评价:“柯益烈老师是一位勤奋刻苦、勇于攀登、学有专长、业务精湛、治学严谨的专家型教师,先后撰写并出版了大量的著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的,如此一个几乎日登讲台的老师,讲坛授课,教余笔耕,耕耘着也收获着,也积累着。日积月累,临去能留下二百多万字的文章著作。这不可不谓勤奋。如柯师之勤奋,不但在松江,即使在上海,也可称是位勤教勤撰文章丰收的园丁了。
  他以教育人,以撰育人,一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他的文章著作,笔者以为一类姓教,一类姓文。而文以载道,仍属于教。他不教一日闲过,日日忙碌,为教而忙,为撰而忙。教而撰,撰而教。他业务精湛,治学不怠。故每文之刊,每书之出,都兑现了良好的预期,深受读者(主要是同道和学生)的好评。如《中考作文构思》、《高考作文构思》、《说明文构思》,为上海唯一的国家级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所约,出版后经张民权先生的推介,一版再版,受益于神州千百万初高中学子。如《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受益于江浙沪大批农村的孩子。如《唐宋诗词炼字炼句例话》,曾被某些高校选作古典文学教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作出贡献。还有其他教育学术文史著作传世:如《松江教育志(中学卷)》(与人合编)、《松江导游词》、《松江历代名人诗词赏析》(共87篇,柯撰32篇,占三分之一强)、《红学起始莼鲈乡》(刊诗文6篇),还编选了《姚婉雏诗联集》。这些文著,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包含着对松江先贤大德的热情赞美,同时也抒发了对第二故乡松江文邦的赞颂深情。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出版了寓言选《月亮湾的月亮》、《知识树上的金苹果》,散文集《花季的闪光》,报告文学《杨杰的故事》(与顾顺林、范奕中合作)。还有不少散见于报刊的诗文,如有数十篇文章刊于台湾《中华日报》等,如《松江——上海之根》刊于《解放日报》,如部分游记刊《旅游时报》,如《读〈红楼梦〉语言的藤花果现象》刊《贵州红学论文》。笔路开阔,文涉面广,如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曾播出过数十篇唐诗赏析文章(《作家与作品》专栏),教育报刊刊发了他的教学论文、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调查报告等,《松江史志资料》刊发了《松江才子陈子龙与江南才女柳如是》等文史之作,至于《云间》、《松江报》、《岁月的歌》等报刊文集,均有柯师的散文、小说问世。
  柯师还长于楹联、绝句、五七言律诗。每作皆循法有度。所见每每形式工整,意境完美、语言洗练、技巧娴熟。佳构频频,或以立意胜,或以真情胜,或以意境胜,或以语言胜,或以趣味胜,或以工巧胜。其炼字炼句之功,往往胜出于人,堪称行家里手。上世纪九十年代,柯师曾选编过松江当代诗歌选《乡思》,为文邦之诗远秉二陆之光华,中继陈夏之风骨,近承当代邦俊之成就,集诗以刊,成为松江文化丛书之第二,留传当今与后世。笔者有幸,几与柯师成莫逆重乡之交,故有缘为柯师作序编诗成册。几乎每首都有诗眼佳句,实不失“诗言志”之佳构。他除了荣获寓言全国第二届“金骆驼”奖、金江寓言文学奖、上海教育出版社散文一等奖之外,还曾荣获格律诗全国优秀创作奖,以及松江文联楹联创作文学奖。值得一提的是,松江醉白池镌木抱柱或悬壁的园林楹联中,除雪海堂笔者作书署永嘉柯益烈撰句之联外,其余好几幅署名“闻远”的佳联,皆为柯益烈老师创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知人论世,贤者必避当代,往往三百年后论英雄。于当代论资排辈、为哪级会员争得面红耳赤却不怕贻笑于后人?大明者柯师却以闻远为笔名。闻远,除了指地域遥远外,还指时空上的久远。柯师无意于与同侪争名取胜,原留佳作于后人品赏,不能不谓其志之远、其品之高。思之此,尤慰其人品高。斯人虽逝,高品长留。斯人虽逝,诗文永存。
  书圣王羲之千古绝唱《兰亭集序》云:“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愿柯师今之朋辈,后之来者,能读悟柯师之文,吟悟柯师之诗,得明柯师之人品文品诗品,则柯师永生矣!
致柯益烈先生追思会
&&&&&&&&&&&&&&&&&
惟丁亥年寅月迎春之日,惊闻噩耗,学兄益烈,驾鹤西逝。捶胸顿足,仰天长呼,天不假时。令人扼腕,喟然叹失。无奈之至,唯书以悼念,寄托情怀,追思厚谊。遥向白云,躬拜贤士:汝安尔悦,诚望如是。
呜呼,九峰垂首,三泖泪涌,华亭呜咽,松江动容。悲红学会顿折栋梁,愁红藏会断失友朋。忆往昔,著文立说,赋诗撰联,策划谋略,指点百众。思今朝,红楼一梦,论坛谁共?红藏切磋,更待向荣;楹联佳辑,霁日彩虹:八老相聚,继续春风!
感浦江侧畔失文人,叹方塔之下走墨客。音容宛在,英灵相伴,和谐伟业,共建时刻,助我神力,绊石同克!惜哉,先生沉疴,竟未礼叩,心存愧疚,不容自科。聊借追思,深表慕渴。
噫唏!人生自古地一席,光阴似驹难回骑。雁过留声人留迹,无愧乾坤当可歇。德艺双馨毋离恨,亲友学子皆铭记!
月灿灿兮光益烈
情深深也谊悠长
柯益烈先生安息!
红友学弟&&
丁亥清明时节于沪上
仰望云间双鹤归西
        ——追悼柯益烈君,兼怀唐顺贤君&&&&&
           &&#9671;
  当柯益烈君归西噩耗传到我的耳边,顿时我的心为之震惊,为之扼腕痛惜!
  春节其间,我寄给他《平湖红学报》第九期,他发来“云间良玉画”的宝黛共读西厢的新年贺卡,恭贺我新春快乐等,还在来信中称赞我们平湖市红学会工作干得很出色,并说他去年一直身体不好,卧床较多,以后多与学会包剑刚等人联系云云。我多么期待他能早日康复,带着松江红友,常来平湖,再叙友情。不想就此永诀!这些谆谆嘱托的话,竟成遗言!我当即告知邓巧洪会长,会长即决定由我赴松江参与遗体告别仪式,并代表平湖市红学会向柯益烈君敬献花圈。
  “做人树德堪称云间雅士,著书立说不愧学界先师”,称赞感佩他“德劭”“才高”的对联挂满了松江悼念大厅的墙壁,参加悼念的人与无数花圈把整个大厅挤得水泄不通。悼念仪式肃穆隆重,足见柯益烈君在教坛、文坛、红坛才德双馨,誉满云间。愈是有学问愈是谦逊,愈是谦逊便愈是令人敬重——这是柯益烈君给予我生命的最大启示。当陈述他动人事迹与可歌可泣往事的悼词随着深沉悲痛的语调在悼念大厅上回荡时,全场为之默哀,为之哽咽,我的眼眶也润湿了。柯益烈君,有这么多人悼念您、称颂您,仰望您,可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了。您走过了自己有意义的一生。
  此时此刻,我们平湖红学会与柯益烈君及唐顺贤君等松江红友交往的胜事便在我脑海中连翩而至……
  孙逊教授有诗句曰“云间自古多才哲”,云间向来是文人荟萃之地,文化发达之邦。三泖九峰之间,历来一个个文人雅士皆似白鹤翱翔其中,均须抬头仰望才能窥见其风采。其间有两只白鹤——唐顺贤君与柯益烈君是我所熟悉并敬仰已久的。前者是松江首任红学会会长,当他驾云归天之后,后者众望所归,继任松江红学会会长。他们俩先后带领云间诸多红友为红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且与我们平湖红友常来常往,结下了深情厚谊。记得唐顺贤君曾于1993年10月,参加了平湖市纪念《红楼梦》从乍浦走向世界200周年的盛会,后又带领几十名会员来平参观乍浦海红亭;记得我们平湖红友赴松江举行联谊活动,柯益烈君带领松江红友与我们一起在松江电视塔上联欢聚谈,在醉白池边合影留念;而柯益烈君带领松江红友来平,在平湖红友陪同下一起参观莫氏庄园,一起漫步解放路和关帝庙商城的情景,至今依然记忆犹新。电话及信函往来则更多了。我一直珍藏着他赠送给我的许多著作。柯益烈君,平湖红友永远珍重唐顺贤君与您亲手缔造的与松江红友的友情,并相信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我们已把两会联谊交往胜事及《红学起始莼鲈之乡》等松江红友红学成果永久陈列在平湖红学馆中。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平湖红友心中!
  “风闻九峰林涛泣,寒凝三泖水平波;云间丹鹤哀声唳,华亭同仁追贤模。”柯益烈君曾以这样的诗句沉痛悼念唐顺贤君,想不到如今我要用他的诗句追悼柯益烈君本人在天之灵。莫不令人感慨万千。
   我仿佛看到,云间的双鹤正在精神的高空翻飞,在无垠的碧宵悠游,在璀灿的阳光下闪亮。
仰望双鹤归西去,风范长留碧云间!
噩耗——追思&&&&&&&&
    &&#9671; 夏春麟
  14日早晨10时许,天正下着中雨,从醉白池早锻炼回家。小女婿说:“爸,小包来过电话,要马上回个电话。”我当即从通讯录中查出小包的手机号点拨。
  很快拨通。我打趣说,小包有啥要事?小包说:“我在柯老师家,柯老师走了,再也回不来了,你能来么?”我一听,脸色大变,虽谈不上五雷轰顶,眼泪夺眶而出,但也鼻子发酸,两眼泪汪汪,毕竟是十多年的好朋友走了。前不久还去探望过,谁想到走得这么快。我说:“我马上来”。“下雨路滑,路上车行缓慢”小包体贴地说。
  惊闻噩耗,感慨不已。脑海中冒出:又一个好人、能人走了。时间急迫,不可能多想。穿上雨衣跨上电瓶车直驶白云新村柯家。
  在柯家巷口遇见老同事黄伯奎老师,比大概从柯宅出来,双卞打招呼后,他说,老李小包在等我。
  上三楼进门,柯师母和长女小柯老师门内迎我。我简单地说我来望望,请节哀。老李小包在北房招呼我。进入北房,原是柯老师的书房兼会客室,就见柯益烈老师的灵台设在西南角。16寸彩包照片显示他的生前的谦逊、勤奋、宽厚为人的微笑。一对燃着的红蜡烛分左右,中间一只香炉写插着三支细香,已燃去大半。几只磁盆中放着水果和饼糕作供品。与众不同的是,照片下安放着两叠书,三叠荣誉证书。书是他的已出版的书籍,有厚有薄,约十来本;大红的荣誉证书聘书有大有小,有三四十本之多。
  我先上前三鞠躬,老李说:”老夏您还要上三柱香。香在长圆香筒里,桌上有打火机。”我按嘱点燃三柱细香,又虔诚地后退一步,双手握香望着柯的照片作了三个揖,再上前一步,在原先点燃的三柱香前,插上我三柱香。
  礼毕,老李小包招呼我坐到三人沙发上。由小包轻声地向我介绍:昨天上午9时40分,柯老师在医院抢救无效走了,家人都在身边。昨天下午区里分管文教的领导钱明光、陈良雄已予专程来吊唁和慰问;原定副区长王军一起来,因临时有事,托钱陈二位代为吊唁并安慰家属。照片旁边对联:善人善亲独忘善己,攻学攻教唯不攻谗。是柯老师一生的写照,联是经过修改可说是集体创作。墨宝由电大退休教师颜宝林老师书写。
  而后大家不言语。在灵台旁默不作声,可算作我们这些朋友在为他守灵,尽朋友之谊。此时我的脑海像翻江倒海似的。从六十年代初识,到九十年代同为红学会的“以红会友”出谋献策,月月相聚,每年一二次的一同外出旅游,促膝谈心……从普通朋友升级为好朋友,并结下深厚友谊。
又想起他六十年代从上师大毕业到一中任教当语文教师、班主任开始,工作始终积极负责,成积突出。后被教师进修学院和区教育局先后聘为中学语文教学辅导老师和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员。几年后区成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被选举为会长。在职期间经常深入基层研讨教案,把基层的中学语文教学上了一层楼。他抓过初中毕业班和高中毕业班的语文教学的辅导工作。他和基层语文教师一样甚至更下苦功。同样下功夫钻研课文写教案,谦逊和被辅导的教师交流,虚心向人家学习,取长补短把人家的长处、优点充实到自已的教案中去。
  《说明文构思》、《中考作文构思》、《新世纪中考作文构思技巧与范文》、《新世纪高考作文构思技巧与范文》、《语段例话》、《唐宋诗词炼字炼句例话》都是他钻研、辅导中学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的总结,是他的心血。脱稿后均由正规出版社公开发行。这同时说明他的手稿有水平,出版社经过再三斟酌后才肯投资印刷。发行的效果也不错。这也说明社会能接受他的书稿。
  此外,他环绕教育还出版过《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儿童小说《花季的闪光》、寓言集《月亮湾的月亮》、中外寓言赏析《知识树上的金苹果》.退休后写下《口画家杨杰的故事》和《松江导游词》。还主编诗歌集子《松江吟》。他的寓言创作荣获第二届金江寓言文学奖、第三届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金骆驼奖”理论研究成果奖。因此被吸收为中国寓言家协会会员。
  还有一点他也比较突出。他不计报酬甚至经常自贴钞票关心并从事公益事业。
  关心社区教育也是他的特色。他没生大病前,多次不要报酬为附近升学儿童在家进行语文指导。兄弟街道黑鱼弄居委会成立”校外青少年关心工作小组”,应邀参加作为成员之一,多次参加会议。
他乐于担任没有报酬的社会工作:松江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松江区红学会会长、松江区楹联协会会长、松江区文史研究会研究员、松江区收藏协会顾问、上海市收藏研究所红楼梦艺术收藏委员会顾问。
  上世纪松江红学会到松江师范举行一次活动,当听到该校有位周姓毕业生考上了高等院校,因家庭困难想放弃的信息。他和黄中敏商量后表示愿意两人合起来提供学费,解决她的后顾之虑。三四年的合起来的支助经费一定不是个小数目。
  上世纪末,我想筹办“世纪之交上海之根松江风情摄影展”,他得这一信息后在一次理事例会上和其他常委商量后,当场一百、五十支持我把展览更好些。
  就在去年农历年底前,他已病得不轻,我去看望他,我向他介绍我的设想,出几本”带图文的笔记本”,每本定价在三到五元之间。他当即说这是好事,值得去做。我支助你二百元,不要嫌少。我婉言拒绝,他反而不大开心,我怕伤他的心,只好用缓兵计,说目前正在筹备,八字还没一撇,到开印时筹款不足会来请您帮助的。
  以上作为我对他的追思和记念。
       追记柯益烈先生&&&&&&&&&
           &#9671; 蒋光章
  在红楼梦学会的近十年时间里,先生淳淳名教还萦绕在心,“读好一本书,以文会友”。先生对《好了歌》中的人生哲学理解,讲来深刻且有韵味,对《红楼梦》中“藤花果”现象分析得入情入里。学会在风风雨雨中,苦苦度过的艰难岁月,先生所作的一切工作,在平凡中见真知灼见。后人一定牢牢铭记。
  记得二年前,大约是一中有一位退休老师,因对《红楼梦》中,林小红对王熙凤的一段对话中,有奶奶,大奶奶,姑奶奶……前后共有十几处,分不清究竟谁是谁?向先生请教。先生打电话来,要我代为解答一下。这件事很小,但留给我的记忆很深,因那时先生的身体和精力已较差,但对别人的托请还是有求必应,从这小处也可见先生的人品。
  总的说来,与柯老师的相识、相知、相处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从先生身上获取的教益还是很多,  我们今天追思这十余年相处,用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
真诚,热心,坦荡是先生为人的高尚品德。
                   缅怀柯益烈会长&&&&&
                       &&&&&&&&#9671;
  柯老师走了。永远地走了。
  无才补天的我,想起了很多以往跟恩师交往的动人情景。
  初识恩师,是在补习学校的教室里,老师的风度,吸引了我和同学们,我们都被他那翩翩的学者风采所折服,更被他那默的语言所感动。从此,我和他的交往便开始了。
  由于柯老师在松江的声誉,组建“云间红楼梦研究小组”,老师出任顾问,是小组的二个顾问之一。当我筹备《方圆》文学社,老师更是大力扶持,义不容辞地出任指导老师,是文学社的二个指导老师之一。当松江红学会正式成立,老师理所当然地成为学会的顾问。
  当松江红学会的首任会长唐顺贤因病离开我们时,柯老师不计个人得失,在会员们的拥戴下,出任松江红学会会长。当上海红楼梦艺术收藏委员会成立时,柯老师又应聘为顾问。当上海楹联学会松江分会成立时,柯老师受区委宣传部,区文联有关领导的委托,又出任会长。当《云间网络文学沙龙》成立,《五色泉》网刊问世时,柯老师已患病,但他仍大力支持。当《吟心》创作室成立时,柯老师也是唯一的顾问。柯老师为松江的文学事业可谓呕心沥血。
  柯老师不仅文采好,更是人品好。柯老师在很多关键时刻,都能以大局为重,在学术界,能宽容不同学派,不同观点。在生活中,能处处容忍别人的过错。以德服人。得到了各方的支持与敬仰。
“以红会友”倡导者。柯老师生前常说:参加红学会是“读一本好书,交一批好朋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倡导大家一定要多读《红楼梦》原著,多看红学的评论文章,多结交一批有知识,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每年的春节,他总是为学会的理事们,寄上他的贺年片,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就是今年的春节,他也不忘给平湖的红友祝贺新年。当他听说有学会会员儿子在就读上发生困难时,他更是义不容辞地出谋划策,多方联系,想方设法圆了孩子的读书梦。当会外,有人因生活问题,读书费用有难时,他也是慷慨相助。
  当学会决定编著《红学起始莼鲈乡》一书时,柯会长更是大力支持,写前言,改稿件,四处奔波,多方筹资。联系出版社。这本书主编虽不是他,却比他自已的那几本书,更多地凝聚着他的心血。因他将书早已送给红学有缘人了,因此,常跟我提起,直到他生命的后期,他还时时牵挂着,盼望着能有第二本松江红学会的红学专著出现。直到我实在不忍心,把我手头的那本书给他才安心。这一幕,将使我永生难忘。
  出任楹联学会会长后,在生病的情况下,他还在筹划《松江楹联选》的选编工作。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楹联能选用。
  柯老师曾对我说过,学会应以作品面世,没有作品,学会就形同虚设。因此,学会一定要出作品,出成果。红学会要出红学论文,楹联学会就要出好的对联,否则,社会就不会承认。“以红会友”,一定要有红楼梦这个“红”。才能有朋友这个“友”。只有加起来才是“红友”。和平湖红学会及其他兄弟学会的交往更是要注重有“红”。因此,他不断地将他的红学作品,寄往平湖,望平湖的“红友”也将好的作品寄来松江,松江的红学刊物能够刊登,以利于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针对红楼梦收藏,他多次强调,红楼梦收藏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只收藏,不研究。这一点,也使红藏会的有关负责人,深受感动。
  柯老师接任红学会会长以后,更是注重领导班子的团结,时时提携培养年轻人。希望红学会能有一个更好的接班人团队。他多次组织学术活动,生病后仍多次抱病出席学会的中青年红学研读活动。多次提出让有贤能的年轻人接任红学会会长一职,盼望红学会能更好地出成果。
当我成为红学会理事,特别是出任副会长之后,多少次,柯老师私下告诫我,作为群众团体的领导人之一,必须时时注意自已的一言一行。有些活动,宜将个人与团体分开。有些活动应以不同的组织,不同的身份出现。应处处为全体会员考虑,对发展红学会会员,更应注重考虑在年轻人在学术上的成就。他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红学圈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创办的,在他的具体指导下,我在“红学”圈,设立了资深圈友,聘请了“红学圈形象大使”,“红学圈有缘人”,可以告慰柯老师的是,在资深圈友和有缘人、形象大使的共同努力下,“红学”圈目前已发展到四千多人。精品文章三千五百多篇。真正在网上实现了“以红会友”的宗旨。
  当年红学会送别我的忘年交,理事刘秀生先生,柯会长十分伤感,曾作诗“初闻噩耗心欲穿,好人为何不平安?音容笑历历在,言谈举止栩栩生……”今天,我却要用来缅怀我的恩师。恩师的过早离去,使我们失去了一个好会长,又使我痛失了一个忘年交,我只能更加努力地学习,研究《红楼梦》,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更好地为学会,为会员悉心服务,让柯老师能含笑于九泉。
两幅对联寄深情
            ——纪念松江楹联分会会长柯益烈老师&&&&&&&&&&&
          &#9671;
  柯益烈老师疾病缠身已有几个年头了,丙戌隆冬,当我去他家转达松江楹联分会要去方松街道举办丁亥春联活动的打算时,他当时虽然两耳失聪(靠助听器交谈),神态虚弱,但仍当即用他已发抖的手,写出了他生命中的最后的文稿——两幅对联:
  恬静幽雅迎春乐;
  安宁和谐度年华。
  梅放早春横斜疏影个人赏;
  花开凌寒浮动暗香万家欢。
  从他第一幅对联中,看出他是多么地热爱生活,向往恬静、幽雅、安宁、和谐的环境。在他第二幅对联中,他能把北宋诗人林逋著名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巧妙地镶嵌在其中,个人赏,万家欢,更是呈现出时代新的气息,可以称这是一幅古为今用、情景交融的佳联。
  柯益烈老师身为松江楹联分会会长,他总是身先士卒、树立榜样,他撰写的、今年即将出版的《松江楹联选粹》,是他呕心沥血、含辛茹苦的真实见证。
  柯益烈老师一生最喜欢清闲、幽静,这在他咏醉白池一联中得到充分体现:
  幽树幽花幽静处幽窗观幽景
  清池清水清心境清坐赏清荷
  现我仿他的对联,写下:
  幽树幽花幽静处幽闲度日月;
  清池清水清心境清淡著诗文。
  我想这是柯益烈老师毕生的真实写照,并以此联纪念他。
(载《松江报》1144期)
清明细雨寄哀思&&&&&&&&&&
   &#9671; 陆群
  在我即将给他送去散文集而没有来得及送出的时候,柯益烈老师已静静地走了,离开了他无比眷恋的亲人,离开了和他一样热爱文学的朋友,离开了他那张写了无数文学作品的书桌。如今,书桌上的笔还那样搁着,那篇寓言故事还等着他续写结尾呢。
  和柯老师交往十多年了。记忆里最早注意到我的散文创作的正是柯老师。那是一次文学创作沙龙会议上,柯老师知道我就是写《古镇桥韵》的一名农村作者时,非常高兴地赞许:我读过你写家乡的散文,清新而有诗意。农村题材值得去写,继续努力啊。我就这样认识了柯老师。从此,只要我有文章发表,他知道了,必定会打电话给我,祝贺我。
  他患鼻咽癌手术后,一直做着痛苦的化疗。我去看过他几次,每次心里都特别难受,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而每次,柯老师总能察觉我的心思,反过来安慰我,说:最近一段时间很好,看来没有什么大碍了,你不必担心。然后再爽朗地笑着,问:说说你的文学创作情况,有没有发表新作?
期间,因为一个关于松江民歌创作的会议,我和柯老师在五库农业园区见过一次面。那天他戴了助听器作了一个泖田山歌创作发展前景的发言,说到一半的时候,他声音突然颤抖,发音也不再清晰。虽然他最终坚持下来了,但我隐隐感到他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会后,我一连给他打了好几个电话,劝他多休息,注意身体。柯老师在电话里笑了,说:小陆啊,谢谢你的关心,我很好。
  柯老师常常对我说,文章贵在“以情动人”,我一直铭记着。这几年里,我用心感悟生活,写下了不少诗歌和散文,《文学报》、《新民晚报》、《东方城乡报》等相继刊登了我的作品。前不久,我的散文集《远去的村庄》出版了。柯老师,您一定喜欢《远去的村庄》这个名字吧,因为您说过,您最喜欢农村了。哦,对了,《远去的村庄》中有一篇叫《溪山情怀》的散文,那是写您的,写您的博爱情怀,写您的热情、质朴的品质……柯老师,那就让《溪山情怀》随一缕清风一丝细雨飘到您的身边,以寄托我对您的哀思吧。
(载《松江报》1151期)&&&&&&&&&
学海中的舟楫
           ——缅怀柯益烈先辈&&&&&&&&&&&&&&&&
         &&#9671;&张美宇
  惊悉一代文学前辈——柯益烈老师驾鹤西去,不胜痛惜。
  柯老师是我一向景仰的师长,虽未能拜在他的门下,恭受他的传道授业,却有幸在“红楼梦学会”这个民间文学社团中聆听到他对文学、对人生的精辟阐述。他深厚的文学修养与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们这些后生晚辈相形见愧。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每次专为学会撰写的楹联、诗词、书法、文章,都让我们感受到一代文学先辈的大师风采。一个早已退休的老教师原本可在家安享晚年,但他却为了“松江红学会”的兴亡与发展,毅然将“学会”的重担挑起,不顾年老体虚,为“学会”出谋划策、奔波操劳,不仅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还多次从他有限的退休金中为我们会员支付茶点等活动经费!
  我对我们这个文学社团最初的印象,就是来自于他对“学会”宗旨的准确定位,那就是:读一本好书以明事理;以文会友,相得益彰。在他身体力行的倡导和影响下,我们开始学会调整浮躁的心态,沉下心来,重新捧起被传诵了200多年的旷世奇作——《红楼梦》,领略作为名著那种历久弥新的醇厚之美,重温由传统经典带来的惊世之美。
  如果我们是一群迷失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学羔羊,那么柯老师则是我们的领头羊;如果我们是一群初涉学海的渡客,那么柯老师则是我们学海中的舟楫。他不仅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象他一样有学问、有教养、学养深厚、受人尊敬的人,还教会我们懂得如何用文章、书籍与人共享、与朋友相邀。
今天,我们聚首在一起,共同缅怀柯老师,就是为了学习他的为人处世,记住他的生前教诲,完成他的未竟事业。以此告慰他的在天之灵,若他英灵有知,也定会含笑九泉。
在柯益烈先生逝世追悼会上的悼词
                             &#9671;
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悼念我院退休教师柯益烈老师逝世。
  柯益烈老师生前是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教研室中学组组长,是我区第一批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是上海楹联学会松江分会会长、松江红楼梦学会会长,上海市红楼梦艺术收藏委员会顾问、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研究员。柯益烈老师因患鼻癌抢救无效,于日上午9时40分不幸仙逝,享年72岁。
  柯益烈老师生于日,浙江温州永嘉县人。小时候家境贫困,很早就参加农业劳动,放牛种田,1951年在家乡永嘉县黄田小学毕业,1957年7月在温州一中高中毕业,196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
  1961年8月到1966年5月在松江一中任语文教师,1966年6月到1970年9月在当时的松江农业学校工作,1970年10月调入松江教师进修学校任中学语文教研员,并任教研室中学组组长,直至1995年10月退休。
  柯益烈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忠厚长者。在求学期间,学校就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在鉴定中评价他待人虚心诚恳、厚道朴实。在他几十年的工作中,他待人一向忠厚老实,谦虚谨慎,乐于助人,作风正派,事事时时团结关心同志,克己让人,风格高尚。他对待同事,尊重有礼,对待晚学热情教诲,热诚恳切。在几十年的相处中,同事、晚辈都敬仰柯益烈老师的高风亮节。大家都评价他是忠实的老黄牛。
  柯益烈老师是一位工作勤勉、责任心强、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很长一段时间中学教研日常工作主要由他在主持着。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克己奉公,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担任教研工作,当时条件艰苦,他带领教研室一班人,发扬“走在乡间小路上”的精神,沉到基层,听课调研。他熟悉从初一到高三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许多课文都能流畅地背出来。他熟悉我区的每一个语文老师乃至其他学科老师,他对许多老师的教学特点都能如数家珍。不知有多少语文老师都亲聆过他的谆谆教导和热情教诲。柯益烈老师曾担任华师大中文函授的教学辅导工作。每次教课,长长的古代散文、诗歌、诘屈聱牙的诸子百家文章,大多能滔滔不绝的当场背出来,为后学做出了良好的榜样,培养出了一批人才。柯益烈老师殚精竭虑为松江的教育事业勤奋工作,为松江区的教育教学事业做出了极大的奉献。在松江农村的每一所学校,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他积极探索“教学思想现代化,教学结构最优化、知识传授规律化”的实践研究。在当教研员以后,他还经常登上讲台给学生上课,为老师做示范。在他的指导下,我区的语文教学搞得生气勃勃,在全市有着良好的声誉;在他的努力下,我区的教学成绩有了稳步提高;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批教师茁壮成长。
  柯益烈老师是一位勤奋刻苦、勇于攀登、学有专长、业务精湛、治学严谨的专家型教师,先后撰写并出版了大量的著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中考作文构思》、《高考作文构思》、《说明文构思》、《语段例话》、《唐宋诗词炼字炼句例话》、《姚婉雏诗联集》、《松江导游词》等教育教学学术著作。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出版了寓言选《月亮湾的月弯》、《知识树上的金苹果》、散文集《花季的闪光》、报告文学《杨杰的故事》。他还把目光投诸到家庭教育,撰写了70多篇家庭教育文章,后来出版了《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他热心群众文艺,为《九亭诗书画集》作序。他对《红楼梦》颇有研究,热情地无私地帮助并指导松江红学会员撰写出版《红学起始莼鲈乡》。他的许多著作都获得上海市和国家级的奖励。他的寓言选《知识树上的金苹果》荣获中国寓言研究会第二届“金骆驼”奖,一则寓言获金江寓言文学奖。这些著作,柯益烈老师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他埋头于学问之中,孜孜矻矻,“皓首穷经”,乐此不倦。这些著作是我们松江人的骄傲,是松江的财富。
  柯益烈老师在教学研究上也卓有成效。撰写并发表了大量的教学论文、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调查报告、文章鉴赏等。他的不少文章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作家与作品”栏目中多次播出,有着广泛的影响。
  由于柯益烈老师工作勤勉,成绩显著,他曾多次被评为县、区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真如一幅挽联所言:“善亲善人独忘善己,攻学攻教唯不攻谗”,这是柯益烈老师为人、为学的真实写照,他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学有专长、工作勤奋、待人亲和的人,一个人人尊敬的忠厚长者。
现在,柯益烈老师离去了,松江失去了一位专家型教师,我们失去了一位身正学高的导师,一位真诚厚道的朋友,一位为人师表的楷模。这是我们无法弥补的损失。
  我们要学习柯益烈老师热诚待人,热情助人的高尚品德,要学习他踏实工作,任劳任怨的忘我精神,要学习他刻苦勤奋,又红又专的治学精神。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向柯益烈老师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柯益烈老师,请您一路走好。我们将永远怀念您!柯老师,您安息吧!
(诸灵康 执笔)
在柯益烈先生逝世追悼会上的答谢词
                    &#9671; 柯峥琳
  我父亲是在2001年被查出患有鼻咽癌的。经过放疗、化疗,以为从此脱离危险了。去年头颈里发现一粒肿块,便又进行第2次化疗。不料,此后身体却日渐虚弱,面部浮肿不退,咳嗽多痰缠身,进食吞咽困难,夜不能寐.住进医院后,病情又急转直下,爸爸极度虚弱的身体最后连咳痰的气力也没有了。那一刻,突然脸色煞白,长唤不醒,爸爸便撒手归天,与我们阴阳两隔。时间正是日上午9时40
  爸爸,您没有留下一句话便匆忙地走了,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痛,还有什么东西能填充痛失亲人而裸露的空洞?!父亲,您已离去,永远地走了——不!爸爸,您还在我们身边,那200多万字写就的华章诗稿、道德文章,将永远伴随着我们,特别是您的为人处世所铸就的人生,犹如一支和谐的协奏曲,将永远在我们身边奏响!好多编著是您智慧的结晶:《唐诗宋词炼词炼句》被部分高校选作古典文学教材,《初中升学作文指导》、《高中升学作文指导》由上海唯一的国家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推荐,受益于神州千百万莘莘学子,《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受益于江浙沪大批农村的孩子,《知识树上的金苹果》使广大中小学学生智慧倍增,《松江历代名人诗词赏析》(撰写了其中32篇)抒发了对松江先贤大德的赞美,《松江导游词》为松江旅游的开发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大量有关松江文史的文章,成为“松江是上海之根”的佐证,深情抒发了对第二故乡松江文邦的赞美。在任职松江文联秘书长期间,为松江当代文化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但他总是低调,从不张扬炫耀自己,诗文是父亲的生命的重要部分,相关文章有待于我们日后整理。爸爸,我们会珍惜的。
  爸爸,您勤耕不辍,虽苦犹乐。一张书桌、一只藤椅,与您相伴数十年,我们常见您埋头阅读、伏案而书的背影。父亲,在您儿女的眼里,看到您黄灯书卷,博览群书,诗词歌赋、诸子百家,都能背诵如流、了然于胸,是个学识渊博的好父亲。
  爸爸,您一生著作丰厚,教学研究、教育论述、写作指导、松江文史、诗词探究、红学研讨,多方涉足。诗词曲赋、格律联对、人物传记、小说创作,童话、寓言、儿童小说等少年文学,林林总总,几十本书的出版,在诸多著作领域里都为我们留下许多财富。
  爸爸,您节俭一生,不以为苦。居室简陋,唯有满屋书香相伴。临走前您用的眼镜、耳机,也是能用就可。您总是为别人着想,却对自己格外吝啬。
  爸爸,您待人真诚,与人为善,总尽自己的所能,努力给人以帮助。正因为这样,您赢得那么多朋友,赢得当今世上少有的好口碑。爸爸,您是爷爷、奶奶的好儿子,您是妈妈的好丈夫,您是我们儿女的好父亲,您也是您的同事、朋友值得信赖的真诚之友。
  爸爸,您为我们营造的家,虽然并不富裕,您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巨大的,它将让我们终身受用。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爸爸,您劳碌一生,没有享受过一天闲福。然而在精神上您又是幸福的,您有许多金光灿烂的学生,您有许多真诚的朋友,在您生病期间,也有许许多多领导、同学、同事、朋友来看望您,关爱着您,特别是老领导倪映文、张汝皋、陈良保、刘晓辉先生以及许平女士和上海东方出版中心主任、高级编审张民权先生。在得知您辞世的第一时间里,王军、钱明光等区领导直奔我们家,在您的遗像前深情地鞠躬致礼,以示吊唁,又款款殷切地安慰我们。原上海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解放日报》社社长总编、今上海楹联协会丁锡满会长多次来电慰问,并亲自撰写挽联,及时送达。这几天,总有好些您的朋友守着您,为您筹划大礼,为您添香续火,呈现一份至真至诚的真心。还有来自家乡,来自远在温州永嘉的亲友们。是的,父亲病重,大家期盼着您康复,父亲离世,大家为您扼腕叹息,爸爸您也是很幸福的!现在我在这里,代表我妈妈,代表我们全家,感谢各位领导,感谢父亲各位生前好友,我爸爸在上天也会感激你们所做的一切,我爸爸一定会露出幸福的微笑。
  爸爸,您是一位众人都尊敬的师长,您未竞的事业,我们儿辈真是有愧于您,难以为继,值得欣慰的是,您还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将为您完成未竞的事业,了却您未了的心愿。您就放心的走好吧!
父亲离去,终成永别。“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成了我们终生的遗憾!爸爸,最让我痛心疾首的是,您的养育之恩,我们已经无以为报。我们惟有照顾好年迈的外婆和为我们这个家操劳一生而两鬓斑白的母亲,教育好孩子,像您一样地努力工作,来告慰您在天之灵。
  爸爸,您生前所热爱的云间九峰在为您肃立,三泖大地在为您哀思,茸城春雨在为您哭泣,所有热爱您的人们都在为您沉思默想,痛定思痛。爸爸啊爸爸,您已走完了光明磊落、正直忠贞的人生,您就放心地走好吧!一切都不必再牵挂了!
  爸爸,您放心走吧,我们永远想念您!
  别了,安息吧!
(柯峥秀执笔)&&&
父亲,我们想念您
&&&&&&&&&&
---追思会上的怀念
&&&&&&&&&&
当万物萌发、美丽的春天来临的时候,父亲,我挚爱的父亲,您的生命像离枝的落叶凋零了——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那天,您不得不进入医院。我们扶着您,您艰难地一步一步从楼梯上走下来。父亲,我们哪里知道,您走出了家门,就再也回不了我们这个温暖、幸福的家了。父亲,您患鼻咽癌之后,我们一直为您担惊受怕,这几年,您与我们一起走过那些艰难的日子,日子虽苦,却也有惊无险。然而去年,您头颈的一粒肿块(疑似癌肿块),又使我们紧张的神经绷紧了。医生为您做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化疗,本以为癌症再也不会威胁父亲,却见您身体日益虚弱,后遗症也日益严重,半年之后竟遽然离开人世。父亲,您就好像捧在我们手里的珍贵瓷器,害怕会摔破了它,总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然而我们只关注着手中的瓷器,却没有顾及到脚底下。刹那间,瓷器碎了,父亲没了,目瞪口呆之后我们欲哭无泪。父亲,我们恨命运的不公,医生医技的乏术,起始的误诊和最终的化疗过量,都不容您在人世上生存。父亲,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为您担惊受怕了,但思念您,却与您永不能相见,这心中的伤痛无法排遣、无以释怀,“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过去的岁月,恍若隔世。父亲,您和我们一起走过了生命的三、四十年时光,曾经的天伦之乐是命运赐予我们的吝啬的礼物。从我记事起,您和母亲就分居两地,您在松江,母亲和我、弟弟住在邻县的金山朱行农村,只有星期天您骑着那破旧的自行车到相距几十里的乡下与妻儿相聚。在农村的那段日子是艰难的,母亲不但要干粗重的农活,还要养育两个孩子长大,外婆的四类分子的帽子更是压得母亲喘不过气来。曾记得才只有几岁的我跟着队里的老太太、小孩子去割生产队里的红花(这在当时被看作是破坏集体财产的行为),但老远就看到的生产队长却只追我这个“地主的狗崽子”,直到把惊魂未定的我追到江边。由于我的“错误”,外婆又被作为典型批斗。生活给小小年纪的我以磨难,所以母亲为我取名“苦妹子”,预示我的命运像电影的“苦妹子”那样坎坷、曲折。(作者按:我是柯家的女儿,必然是“苦妹子”,因为上海这儿这两个字读音是一样的)苦难的生活使得母亲埋怨您没有想办法把她调到松江去,但万事不求人而又耿直的父亲也只能安慰着母亲。其实,父亲您也苦啊,您一个人住在冬寒夏热的一间狭小的小屋里。夜晚,寂静无人时,陪伴您的只有头顶上的一盏灯、手上的一本书。母亲不在您身边的日子里,您学会了自己做饭,自己缝补衣服,还学会了腌咸菜……每逢星期六,我盼望着出现在村北的骑着自行车的父亲的身影,盼望着父亲给我们珍贵的礼物——糖果。虽然聚少离多,虽然我们住在简陋的茅屋里,但相聚在一起是快乐的。为了这短暂的快乐,父亲,您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您每个星期天都骑着车到乡下来,这一骑,您就骑了十几年。后来,母亲带着弟弟到城北华星去代课(我和外婆仍在金山朱行),晚上睡觉没有床,就睡在课桌上,虽然生活还是很苦,但母亲毕竟离父亲近了。再后来,父亲的小屋拆迁了,我们分到了两居室的房子,一家人总算团聚在一起。虽然父亲为了全县的中学语文教研工作,不辞辛劳、奔波于各个乡之间。母亲在大港教书,她早出晚归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大港和松江。但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时,其乐融融。到我和弟弟都有了工作,母亲也调到城镇的中山小学,对生活要求不高的您和母亲,这一切已让您们非常满意了。在以后的日子里,生活越来越好,您们也有不低的工资,我们子女的经济条件也不错。
但父亲,您从未和母亲出去过旅游,也从未想过改善自己的居室条件。父亲,您把阅读和写作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母亲,则辛勤地操持着这个家。我和弟弟刚到松江,为了使姐弟俩跟上镇上的孩子,您们也化了不少的精力,好在我和弟弟还算比较争气,跳出了农门。我们各自有了孩子之后,母亲帮助我们领孙子、领孙女。父亲在写作之余,也喜欢含饴弄孙。也许是您们的爱子之心,也许是子女对您们的依赖,使得您们没有了自己的空间。真的很遗憾,父亲,您养育我们子女长大,而我们未能带您和母亲去远一些的城市旅游,更不要说带您到国外走一走,实现出国的梦想。父亲,您和母亲一样,从未想过自己,而是想着自己的父母、孩子,想着亲戚、朋友。为了使老家的父母、兄弟姐妹生活过得好一些,您除了寄生活费之外,每次到老家去,您都要背一袋沉重的米从金山朱行到温州,有一次上船时差一点跌入黄浦江。当女儿买了一件滑雪衫给您时,您却念着金山的舅舅、舅妈有没有滑雪衫穿。您常常关心亲戚、朋友的孩子读书,住在我们家读书和被您帮助成才的孩子有许多个。周围邻居,碰到事情,让您写个材料,喜欢写作的,想发表文章让您修改稿子,您不嫌麻烦,从不拒绝。
父亲,您忙碌了大半辈子,本该享受生活,安享晚年了。然而,您还是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即使在重病期间,还是那么勤恳地写作。您的遽然离世,让我们无以弥补您生命的缺憾。但我想,父亲您并不看重这些,您撰写的一篇篇文章,一本本著作,那才是您的财富,您的珍爱。想到这些,我们心里还有一丝欣慰。父亲,那书架上您喜爱的一排排书籍,呕心沥血写就的一篇篇书稿,也是我们精神皈依的无价之宝。从书架上随手抽一本书,重要章节的书页您折了起来,在文章的精彩处用不同的符号圈划着,有的还作了旁注,仿佛您会随时翻阅似的;未写完的书稿还在书桌上,您用的放大镜还在旁边(小字体您需用放大镜看)。也许是孙子、孙女吵着要爷爷带他们去方塔公园玩,也许是您去参加红楼、楹联学会的会议去了,也许是您又到知心的老朋友家谈天去了,只是暂时搁下笔走开了。
父亲,女儿多么希望您只是暂时离开了家,哪一天回来了,您会给我们一个突如其来的惊喜。每天早晨醒来,我时常问自己,这是现实还是梦境,然而这确实是无法回避的痛苦的现实。今天,我们学校教职工体检,我又走过人民医院大楼的廊柱边,回想那天的情景,我又心生悲凉,遏制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那天,您艰难地走下楼,到了医院,弟弟去找轮椅,我和母亲扶着虚弱的您,让您坐在凳子上,那时正是早春的夜晚,风吹来,一阵阵寒意,母亲张开双手,紧紧地抱着您,抵挡着四周不时吹来的寒风。在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我们和母亲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希望点着的火柴给我们带来光明,我们用手拢着微弱的火苗,用身躯抵挡着四周的寒风。我们想尽力让您喝些什么,让父亲如干涸土地般的生命浇灌上清凉的泉水。然而,小女孩的火柴灭了,我们的梦也破灭了,父亲摇曳的生命之火怎么经得起这凛冽的寒风,父亲,您和小女孩一起去了天国。如今,廊柱虽在,但已物是人非,我们的一切努力也终没能挽回父亲的生命。
父亲离去,终成永别,我知道这永远有多远。过去,每次走到父母小屋的楼下,仰头看到父母房间的小窗,就想像着父亲坐在书桌前的藤椅上或是拿着一本书沉醉其中,或是埋头写作。进得屋内,父亲看到我,总是高兴地说:“妹子来了!”如今,父亲离去,再也听不到您叫女儿的小名了。走近父母的小楼,看到那小窗,想着房内只剩下我那孤苦、悲伤的白发亲娘,一种酸楚涌上心头,我的脚步沉重了,心也迟疑了。
父亲于我,既是慈父,又是良师,失去父亲,我像失去了左右臂膀那样疼痛。父亲,女儿虽不才,但确实在您营造的诗书之家长大的。女儿在生活中有了曲折,父亲您为我指点迷津;在求知的道路上有困惑,又是父亲为我解除疑惑;在教育、教学上有什么疑问,我总爱和父亲一起探讨。女儿从您的身上学到了如何为人、为学,受益了终生。失去了您,女儿失去了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的慈父,在教育和文学的道路上激励和提携我的良师。
父亲走了已一个多月,现在正是春天最美丽的时候,花团锦簇,草木丰茂,倘若父亲在世,您一定常到外面走走,因为父亲最喜欢这美丽的人间景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父亲寄情于“一花一叶”,总能抒发出一首首小诗。父亲离去,天上人间再也寻觅不到您的身影了。爱诗爱美的父亲,您是否在蓝天白云之间,是否在红花绿叶丛中,幻化成了花魂、鸟魂、诗魂。
父亲,我们永远想念您!&
&&&&&&&&&&&&&&&&&&&&&&&&&&&&&&&&&&&&&&&&&&&&&&&&&&&&&&
&2007年4月&&
永远的怀念
三月的春风,吹醒了沉睡的万物,过不了多久,大地又是一片姹紫嫣红。又是一年春天,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一年了。
失去父亲只有无以言表的痛苦,为了逃避,我想忘却父亲,可亲情渗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无法去割舍。那些生活小事,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又恍如隔世,那么遥远。
父亲是个慈父,给予儿女的是无私的爱,这在旁人看来有些溺爱了。
我在初一时来松江读书,爸爸每天送我上学,我坐在爸爸自行车的后面,总是向他问东问西的,爸爸从不觉得厌烦,耐心地倾听我,讲到高兴时,他也开心地笑了。送我到学校后,爸爸就到进修学校去上班了。父亲那时只有四十多岁,年富力强。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这些都成了虚幻的梦,而那梦只能从记忆深处往昔的光阴里去追寻。
夏天的时候,我看到周围的小伙伴经常买雪糕吃,我也向爸爸要钱买,他每次都给。如果是妈妈的话,我就不敢常常向她要,她一定会责怪我乱花钱,而且那时我家经济条件比较差,母亲还是代课老师。
父亲是出了名的好脾气。我弟弟小学班主任中山小学的杨老师,曾不止一次向我母亲提及父亲到学校来的情景。弟弟小时侯很顽皮,上课总有些坐不住,杨老师把这一情况向父亲反映,父亲没有严厉地批评孩子,而是温和地摸着我弟弟的头说:“弟弟要乖,要听杨老师的话!”父亲和杨老师是同行,不会因为父亲不站在同一战线上而有些许的不高兴。我也看多了现在的年轻老师,不但训斥学生,连带家长一起批评。
我小学是在一个叫龙泉的村小念的书,语数老师都是由一个年轻的插队知识青年教的,这位上海女老师总是抱着她的很小的孩子上课。所以我在小学里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到了中学,我的成绩还可以,也曾考到女同学中最好的成绩,但我学得还是有些吃力。父亲曾叫他学校的老师帮我补过数学、物理等课,语文有什么不懂的,父亲专门辅导过,我也可以随时问他,父亲那时是全县的教研员,即使工作再忙,他也放下手头在做的事,来教我。有时老师布置的作文我冥思苦想写不出来,父亲为我列好提纲,启发开导我。刚开始工作,不会写论文,我也要讨教父亲。平时写好篇文章,没有把握,我请父亲过目,父亲总是爽快地答应了。我记得我读书时,父亲多次为我写过范文。父亲是我的慈父,又是我的良师。在父亲面前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女孩,随意、率性,因为父亲会包容女儿的缺点,以及带给他的种种麻烦,无私地给予女儿以帮助。父亲走后,家里无人能传承父亲的衣钵,而我也无力承担这样的重任。写个东西,是好是坏,也只能“丢人现眼”了。(也不能总是麻烦我的老前辈)。有时觉得在文学的道路上我行走着,好孤独啊!
父亲为了儿女倾其所有,付出了他全部的爱。我们姐弟俩孩子比较小的时候,自己买房还没有这个能力。父亲拿出所有的积蓄,支援我们。父亲自己装了电话,他看我还在还贷款,没实力装电话,他就拿出自己的稿费给我,我执意不要,父亲硬是要塞给我。而他自己到去世还住在六、七十个平方的老房子,没有自己的书房,虽还有一套稍大一点的房子,但因为在还贷款,出租给人家了。即使就能住,他还是愿住那住了二十多年的老房子。子女的房子再大,他也是不肯来住的。父亲给予儿女的爱,儿女铭记在心,只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儿女终生的遗憾!
父亲是温州人,却没有南方男人的细腻。记得小时侯,父亲给我洗脸,擦得蛮重的。也许是我猫样的脸脏兮兮的,挺难擦的。父亲给我剪指甲,常常剪到差不多到肉里去了,这时我把手缩回去,不敢让父亲剪了,生怕他剪掉肉,剪出血。(记得有一次剪出过血)但父亲另一些事情上又显得极其细致,极其有条理。家里的信箱、电箱等等的钥匙,父亲都贴上橡皮胶,写上字。我要是钥匙找不到了,到父母这儿,父亲拿出来就是,上面写着“妹子家”。父亲自己的文稿、整理的资料、以及有自己文章出版的书和杂志,都分门别类地放好。即使房间不大,书架上是书,书桌上是书,连床底下都是书。家里所有成员包括媳妇、女婿、岳母的生日都记在备忘本上,知道时辰的还记了时辰。父亲这种博大的胸怀让我感动。
父亲写过《松江才子陈子龙和江南才子柳如是》,将他们的爱情写得缠绵悱恻,情深意长。而现实中的父亲和母亲没有这样美丽的浪漫。父亲有时不善于处理与母亲的一些生活小事,显得有些率性和孩子气。父亲化疗之后,母亲给父亲吃了许多补品,一天有六、七样之多,(有灵芝孢粉、蛤蟆油等,有的是医生建议,有的听周围病人说的)父亲吃不下那么多,他对道听途说的疗效很反感,母亲总是要他吃,他很生气,就到我这儿抱怨母亲主观,母亲觉得自己挺委屈,也向我抱怨,自己照顾父亲很辛苦,非但不领情,反而还责怪。我只好对母亲说些爸爸身体有病,你只好委屈一些之类的话,同时也做父亲的思想工作。父亲和母亲有时虽有小磨擦,但他们是一对从艰苦岁月走过来的相濡以沫的患难夫妻。特别是父亲生病的最后几年,子女因为上班,不能每次都陪父亲看病,是母亲每次陪伴着父亲到上海的五官科医院、肿瘤医院等医院。看到最后,父亲已是步履维艰了,耳朵因为放疗听不太清楚了,所以父亲及依赖母亲,母亲既是他的助听器,又是他的拐杖。这时的父亲像个听话的孩子,任由母亲搀着。平时,父亲的端茶送药、饮食起居基本上都由母亲照料,所以他常对来的客人说:家里里里外外母亲都要操心,还要照顾他这个病人,没有母亲,恐怕自己的老命都没有了。父亲去世前的一、二年里,胃口大不如前了,他看见母亲总是包揽最后的剩菜,对母亲说:“吃不掉的倒掉吧,你总是吃剩采,我心里过意不去。”听了父亲的话,我们羞愧不已,虽不是尽挑好吃的,但不好吃的也不愿多吃。我们一直接受着父母的爱,却想不到给予父母以爱,只有父亲才是最爱护母亲的。最终,父亲和母亲像凄风苦雨中的一对苦命鸳鸯,命运生生地将他们分开,从此阴阳两隔。
当美好的东西逝去时,才知道曾经的拥有是多么幸福。命运那么垂青我,让我降生在这么一个家庭,有那么慈爱的父母。我不是一个聪慧之人,对任何事都有些后知后觉,如果没有父母的提携,我至今还在农村种田。父亲喜爱看书,书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精神生命的源泉,他的书也成了我生命中的另一种快乐,给我的人生增加了许多趣味。
在那书本稀有的年代里,父亲却拿了好几本书到乡下,送给我和弟弟,有《动物童话故事集》、《安徒生童话故事》、《中国民间故事》等,有趣的故事配着美丽的插图,让人不忍释手。到现在我还极清楚地记得其中的一些故事。母亲较多地给我们讲过书中的故事。晚上,我头枕在母亲的腿上,听母亲用柔和的、动听的声音给我们讲述那些生动的故事,当母亲讲到《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时,我抬起疑惑的眼睛不解地问母亲:“这两个外国人怎么和我们一样姓柯啊?”母亲听了,笑了。(那时侯并不知道此‘克’非彼‘柯’,再说这也是音译)父亲送我们的书,是我的启蒙读物,它比任何礼物都要珍贵,让我永生难忘。上中学时,我们搬到松江宽敞的新家了。在家里,我也能看到诸如《好儿童》、《少年文艺》之类的书,沉浸在那充满想象力、美妙的世界里,少年的心总是愉悦的。工作后,我也常看父亲订的《小说选刊》、《小小说》、《散文世界》等杂志。我家的一面墙,都是书柜,里面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书籍,但居多是古典文学书籍,其他书我会随意翻翻,而古典文学因看不太懂,我也不太去翻。
父亲用物质食粮养育我长大,更用精神食粮养育了我。在文学世界里,我像一尾小鱼,随意而率真地游曳,快乐地成长。我或只注重小说情节的曲折,或只注重词藻的华丽,全随着自己的意愿。父亲从没有给过我什么压力。所以阅读只带给我愉悦和快乐,从未感受到在文学道路上跋涉的艰难和苦辛。我写过一些文字,那也是兴致所为,我也发表过仅有的几篇,但都没有激发我持之以恒坚持写作的决心。阅读也居多带着闲适心情的需要。我记得在初中时投过一次稿,那天我坐在阳台上,看着一本《儿童文学选刊》,冬天的太阳照在我身上,感觉那么美,我萌发了像书中作者一样写作的想法,后来我写了一篇《寒假里的一件事》寄给编辑部,当然稿件石沉大海,然而少年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知无畏的勇气,想来还那么有趣。&
到今天,我已人到中年,虽没有取得一点成绩。但我感谢父亲,父亲营造的书香氛围熏陶了我,让我钟爱书,与文学结缘,使我获得了人生的另一种快乐。
父亲把阅读和写作当作自己的生命,却没有要求儿女像他那样。我想,在父亲的内心里,他是希望我们过得简单而快乐,虽平凡但不要负荷着沉重。
父亲是位中学老师,来我们家的父亲的同学、同事、朋友,大多都是老师,都带着书卷气。父亲常与他们或高谈阔论,或促膝谈心。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情感。我最早的生死观是从父亲同他们的谈话中得来的:“树还有根,人是没有根的。”父亲不像那根深叶茂的大树,没有扎根土壤的根须,如今,父亲像那漂浮的浮萍随风而去了,只有那对生死理解透彻的朴素的话语,还在我的耳边。
父亲永远长眠于大地,而人间依然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盛景之下,惟独没有父亲,此情此景,常常触动隐隐作痛的情感。惟有往昔岁月里的点点滴滴,慰籍我们的心灵。今写下此文,以示对父亲周年的纪念。
文山万里觅知己&&
杏坛余事勤拾贝
&&&&&&&&&&&&&&&&&&&&&&&&&
——序《柯益烈先生诗文集》初编
&&&&&&&&&&&&&&&&&&&&&&&&&&&&&&&&&&&&&&&
松江谚云:“不羡好光景,但看好收成。”意为人生在世,荣誉、地位、钱财等风光虽好,还不及去世之时,有个寿终正寝的好结局。可谓谚俗而意味深长。亲友送别柯益烈老师的情景,至今令人难忘。
一年来,亲朋好友对其的怀念,可谓日久弥深。周年追思会来自浦南、浦北、浦东、浦西约五十知友的诗文及座谈,言之由衷,情真意切。黄中敏先生感叹:惜媒体未能随机采访!
一年来,得包剑钢的相助,由夫人顾老师率子女柯氏姐弟主编的《柯益烈先生诗文集》初编,在柯师周年纪念之时,终于传香问世!
松江有座文山叫昆冈。因那里是华亭二陆的故里,故历代有“玉出昆冈”之美誉。柯师贤侣顾老师率子孙亲友,于丁亥冬至,送柯师安息于此。此遂柯师宏愿,魂归道山,息止安所。
文山高耸,群星璀燦。已作古的柯益烈先生,自然也辉映其中——因为他除了已出版的十余种著作之外,还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文心雕龙·知音》曰:“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柯师诗文集的传香,为柯师的知音们,提供了最好的纪念珍品。人之诗文,古今中外,非知音不读,非知音不逢,非知音不珍。我家文帝于《典论论文》旷世巨制中叹曰:“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盖人品文品之使然,不足为怪。所幸不论今天和明天,乃至遥远的以后,知音们尽可从柯师的诗文中寻寻觅觅,与柯师晤谈,与柯师交心,发曾与之同时,或不能同时晤面之浩叹。
由于收集者的努力,现已得尚未成册的诗词联76首,寓言31篇,散文4篇,文学评论2篇,红学4篇,文史10篇,凡127篇(首)。但由于柯师之诗文星散各处,以至收集不易,缺如仍有。如《贺〈神童对联故事〉出版》一诗等尚未收入其中。好在此诗已于日由中国第一家文艺大报《文艺报·文艺评论》版刊发,在海内外千百万读者中,一定遇到知音。以该诗作结而为我撰写的《书艺精湛联堪赞——我所认识的曹云岐先生》,自然也未收入其中。我曾陪柯师去沈六勤医家府第,由沈转交台湾《中华日报》等报刊的上千元稿酬。知他于彼岸发过文史、寓言等作品,但我未曾读到,自然也未收入初编之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以“作家与作品”专栏,播惠过柯师唐诗赏析佳篇,初编亦尚未收集。又如《平湖师范》校刊等处所载诗文等等也未收集。名为初编,正期待续编之传香。
予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所痛失的其实并非钱财物质,而应是时间。柯师深知时间之宝贵,故惜分秒于读书写作,勤于艺海拾贝。柯师曾于云辑斋中语余曰:读秦牧(原名林觉夫)先生文集《艺海拾贝》,悟诗文乃艺海之贝,当勤拾始得。其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柯师生前曾担任松江文联秘书长、松江《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上海楹联学会(松江文联)分会会长。每于文友聚会常说:以文会友。并谈撰文作诗体会说:我往往随机成文,随机成诗。遇事随感而发,触情生情,服膺王国维先生“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论。形、景形诸笔端,就是诗文。若以老爷作春秋架势,待正襟危坐,灵感已失。故白天于杏坛教余,则随遇随看随记随思,夜晚待家人睡去,灯光漂白,思泉汩汩,奋笔疾书,搁笔才息。隔日忽忆疏漏,纠误补充。柯师之言,实创作之警言,给人启悟良深。
柯师曾长期执松江一县(区)之高考指挥棒,又下乡镇学校听课指导,培养教学新秀,又忙于文化社交,开设文艺创作讲座,自然也少不了作家长与夫人尽扶老携幼之责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常年累月忙得不亦乐乎。几乎没有整天整日去静坐写作,撰文作诗往往只争朝夕,急就成章,即兴成诗。就与笔者有关者,前所提到的《贺(神童对联故事)出版》一诗,就在我赠书之当晚写就而翌日电告;如《拜读曹师洋山行》一首,是柯师赐读笔者歌行体《洋山行》后即兴题就;又如《泗水万年飘墨香》一文,是笔者陪柯师觅迹古村泾(今谓之顾村泾)陶宗仪遗踪而作就(当时坐我摩托车兴游)。
总之,文也好,诗亦好,皆为随遇随想随笔之佳构。每诗每文皆一即兴故事,读之可追想柯师之行踪,乃至知其举手投足,音容笑貌。
柯师中文系科班出身,经《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古典文学、近现代文选的薰染,门类达数十之多,文学造诣自然不浅。其于上海师大(时为师院)就读生得逢辰,中文系不乏名师,尤得马茂元、胡云翼等当时举国一流的名教授楚辞、唐诗、文论文选(马、胡均为享誉一时《中华活页文选》的重要编选人)的亲炙,加之其本人终身执卷不倦,学养自然深博。其为文作诗往往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格律诗曾获国奖,散文曾获上海教育出版社(《文化学习》杂志)征文一等奖等。为文行笔流畅,缜密尤如天孙织锦。所集诗文皆可品宜读,赏心悦目,心悟则乐。信华章可传,实鉴于此。
所幸者,夫人顾老师,女、婿、子、媳、孙,皆为柯师诗文之知音。至于师友中之知音则不胜枚举,如松江红学、楹联两会会员及华东师大中文函授松江教学点亲授的众多贤人等,以及泗泾、新桥、华阳桥、叶榭、泖港、车墩、新浜、昆冈等凡办过文艺艺校或讲习班者,其众多学员(大多为创作员),深信其中不乏柯师诗文之知音。播德之土,讲学之地,必有柯师之知音。尤包剑钢先生更倾心于柯师所刊诗文,见之必读、读之必录,助柯夫人暨柯氏姐弟裒集成册。其爱师崇文亦松江文邦文化积累之一范!
松江文邦丰厚博大的文化积累,幸赖前人之努力。两陆、顾野王、三文敏等神州杰公,为松江文邦永垂之范。松江文邦文化之积累,亦赖今人之努力,更盼后人之乐继。松江贤士夏春麟老师,亦柯师之益友,其为松江文化积累呼吁甚切,带图文的笔记本中列柯师之名,宏柯师之文,实为柯师知音之一。大学同窗同事林克西(还系同乡)、李维翰两师,对柯师为人为文之深知,应无出其右者,故于序来提及。
&&&笔者唯祈柯师之诗文永传,亦盼松江所有文人雅士智慧之成果益发丰硕,与柯师共笑,笑芝兰之永馨!
&&&&&&&&&&&&&&&&&&&&&&&&&&&&&&&&&&&&序于九亭元曲殿军夏庭芝、康熙帝太史公周彝居处之苍蒲浜中&
&&&&&&&&&&&&&&&&&&&&&&&&&&&&&&&&&&&&
阳东全堂云辑斋南窗
&&&&&&&&&&&&&&&&&&&&&&&&&&&&&&&&&&&&&&&岁序戊子花旦翌日
林克西追思联五联&&&&&&&&&&&&&
&&&&王一松追思联二联
同乡有泪流知己,&&
未渡南郊埋韧骨,&&&&&&&
异客同声哭善人。&&
黄田梓里仰高风。&&&&&&&
哥哥长去日后同谁谈红论道,
百册诗文我尚读,&&&
壮怀犹在斗室内,&&&&&&&&&&
&&&小弟在世谁人与我赏字听琴。
一时风月向谁谈。&&&
诗卷长留宇宙间。
勤奋毕生学子表率,&&&&&&&&&&&&&&&&&&&&&&&&&
&&&&&&导师仙逝可知海未枯石却烂,
忠厚一世邻里楷模。&&&&&&&&&&&&&&&&&&&&&&&&&&
&&&&&兄长走好当忆音犹在容已存。
悼念柯益烈&&&&&&&&&&
   &#9671; 唐舜华
&连袂双双上北台&#9312;,英明正好展奇才。
贺联忽作悼联写,字字声声句句哀。
注:&#9312;两人一起申报中联会为会员。
               伤悼柯益烈&
(二首)&&&&
                    &#9671;
  哲人仙逝云间邑,九峰三泖齐悲泣,《好了歌》解声未忘,莼鲈“红”乡歌乃频。
“ 藤花果”课余音绕,圣行匆匆离华亭,一杯酒浆奠辞频,落花风雨更伤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君患鼻病,受害两耳闻。缠绵病榻志未衰,心畅悦,斗癌魔。
  坦白胸怀君子交,淡如水,善待人。相见无言,惟有泪千行。三月清明雨菲菲,君远行,苦短长。
哭 别 师 兄三 首
&(另二首)
——悼念柯益烈先生&&&&&&&&&
&#9671; 王一松
残阳西坠散霞红,何处重寻友爱浓。
天国路遥余旧梦,云间深院起悲风。
密雨凄风惊众心,英魂长逝大星沉。
红学楹联今谁主,君子此起定辉煌。
导师仙逝可知海未枯石却烂,兄长走好当忆音犹在容已存。
哥哥长去日后同谁谈红论道,小弟在世何人与我赏字听琴。
笔底芳华几万重,无处重寻笔正龙。
人生有限情无限,云间深院起悲风。
昔雨凄风惊众魂,英魂长逝星西沉。
楹联红学今谁主,继往开来铁成金。
&柯老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总萦绕在我的脑海。
&&&&&&&&&&&&&&&
松江应该不能忘了他老人家的重大贡献。
&&&&&&&&&&&&&&&
他是松江红学会最值得尊敬的带头人。
&&&&&&&&&&&&&&&
他是松江的楹联组织奠基人,
&&&&&&&&&&&&&&&&&
也是我们永远尊敬的楷模。
&&&&&&&&&&&&&&&&楠溪江的灵山秀水滋养了一位才俊,一位智者。
&&&&&&&&&&&&&&&
泰康之英的土地留下了柯公不朽的忠魂。
&&&&&&&&&&&&&&&&&&
九峰作证,闻达贤俊鞠躬尽瘁;
&&&&&&&&&&&&&&&&&&
三泖缅怀,智者忠魂学养盖天。&&&&&&&&&&&&&&&
朝曦微露,晚辈后学碧瑞——清明前夕仰怀柯益烈老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天皇为什么没有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