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葱茏”、“草木加减葳蕤汤”咋解?有何区别?

·甘肃日报 数字报刊平台
| 标题导航
第10版:文摘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甘肃 综合新闻
第03版 评论
第04版 盘点2014
& & & & & & & &
&&&&江子&&&&如果中国古代诗文没有草木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没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摽有梅,其实七兮”,《诗经》里的爱情就没有现在那么甘美。如果没有“杨柳依依”,“采薇采薇”,《诗经》里的离家与思乡就不会那么让人揪心。是记载的大量草木让《诗经》洋溢着浓郁的诗情,散发出永恒的诗之清香。屈原的《楚辞》中更是草木葳蕤。“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捣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九章》)。这部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有理由怀疑诗人是在异香扑鼻的山林中写的。可以说,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如果没有草木的加入,那浪漫主义不过是街头的杂耍,舞台上矫情的表演。浪漫主义的精神内核——理想主义和自由精神,就会失去坚实的依托。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一篇影响深远的中国乌托邦寓言,如果少了“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样对草木描绘的句子,没有桃花林的引导和桑竹的修饰,那所谓的桃花源不过就是古代自我封闭不值得向往的贫民窟。——是草木的装点让桃花源成为中国文化中人人向往的诗性彼岸。&&&&唐诗宋词中,如果花不开,草不长,林不茂,如果没有“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没有“无边落木萧萧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没有“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那唐诗宋词就不会如此元气充沛。没有“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样含蓄表达爱情的诗句,我们会以为杜甫从来只有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没有“和羞走,却把青梅嗅”,我们对李清照的少女模样就无从把握。是草木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文的底色,让中国诗文获得了自然的滋养,诗歌中的情感,因此虽过千年依然鲜活如初。&&&&草木与中国画更是源远流长。几乎所有的中国画都与草木有关。那画中的山水是以草木作肌理的——满纸峰峦叠嶂瀑流云飞中必有草木摇曳。梅兰竹菊是花鸟画中的四君子。鱼游水藻,蜂蝶恋花,蝉栖枝头,虎啸山林,所有的花鸟画必从草木中提炼精神。葡萄喻为多子,瓜果喻为丰收,莲花喻为高洁,桂树喻为富贵。中国画面上,草木葱茏,皆是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期盼。&&&&音乐是与草木联系紧密的艺术。笛和箫是竹子做的。二胡、琵琶、马头琴是木头做的。古琴也是木头做的。制作古琴的木材,据说除常用桐梓木外,还用松、杉、杨、柳、楸、椴、桑、柏等。取材时间也有讲究,如取于暮夜阴雨之际,琴声就会清亮美妙。有云:“(唐)雷威斫琴,遇大风雪中,独往峨嵋酣饮,着蓑笠,入深松中,听其声连延悠扬者伐之,斫为琴妙过于桐。”制琴者认为草木有灵。我特别疑惑,一棵长在深山老林的树与一棵长在村中人居深处的树做出来的琴,会有怎样的区别?是不是出自深山老林的琴声要清寂悠远,要更出世,而出自人居中的就会入世得多,充满俗世的欢愉?那音乐的源头,是否与草木有关?那草木摇曳的自然声响,算不算最美的乐声?&&&&(摘自《散文》2014年第11期)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法律顾问:高洁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ICP备案号: 陇ICP备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解释词语中带()的字或词:草木葱茏 进退维谷 略胜一筹 相得益彰 遒劲 屠(暴)起 并驱如故 缀行 羁绊疮痍 观瞻 顾野有麦场 苫蔽 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意)将(遂)入(以)攻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解释词语中带()的字或词:草木葱茏 进退维谷 略胜一筹 相得益彰 遒劲 屠(暴)起 并驱如故 缀行 羁绊疮痍 观瞻 顾野有麦场 苫蔽 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意)将(遂)入(以)攻
解释词语中带()的字或词:草木葱茏 进退维谷 略胜一筹 相得益彰 遒劲 屠(暴)起 并驱如故 缀行 羁绊疮痍 观瞻 顾野有麦场 苫蔽 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 假(寐) (盖)以诱敌二.伤仲永的所有注释三木兰诗的所有注释所有必答 要初一人教版语文课本里的注释所有词语都要解释,不要只解释一点"草木葱茏 进退维谷 略胜一筹 相得益彰 遒劲 屠(暴)起 并驱如故 缀行 羁绊 疮痍 观瞻 顾野有麦场 苫蔽 犬坐于前 一狼"这些也要解释的
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作者背景: 王安石(1021年—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王安石出身官宦之家,於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第四名.嘉佑三年(1058年),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1069年宋神宗时任参知政事,推出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等新变法.1070年升任宰相.由於新法中关於土地改革影响到地主阶级与相关的官僚,变法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在民间由於改革推行难度大,反而对一般民众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又遭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敌视,使得他在民间形象一直不佳.在年两次被罢免职务.宋神宗死后,原反对派司马光(曾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而被排挤)任宰相,几乎废除了所有法案.变法失败后,退居江宁(现江苏南京).20世纪俄国共产党领导人列宁称赞他为"11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为人特立独行.据载,他常不梳洗就出门会客,看书入神时则会随手拿东西吃,吃了鱼食也不知道.普遍认为苏洵的"辨奸论"就是影射王安石的,其中写道:"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苏轼和王安石也历来不睦,王安石好做惊人之言,苏轼曾作文讥讽.民间也有不少两人斗智的故事. ◆学习重点: 1.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答: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答: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既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 答:"伤"是"哀伤""感伤"之意.仲永,即方仲永,本文的一个"神童".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可"伤"之道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一个人有天分不足诗,唯有后天的教育与学习,才能让人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才能够真正成才. 4.你怎样理解文中的"泯然众人矣"? 答:"泯然众人矣"一句点明结局,痛惜之意溢于言表,发人深省.再过七年以后,是方仲永的第三个阶段,才能衰竭,成为了普通人. 5.作者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成为普通人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的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 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雄兔静卧时两只脚时时爬搔,雌兔静卧时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贴着地面跑时,怎么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一.字词积累. 郭茂倩(qiàn)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 hán) 鞯(jiān) 辔(pèi)头 溅溅(jiān) 燕(yān)山 胡骑(jì) 啾啾(jiū) 戎机(róng) 朔(shuò)气 金柝(tuò) 策勋(xūn)红妆(zhuāng) 著(zhuó) 云鬓(bìn) 扑朔(shuò) 傍地(bàng) 二.重点字词解释. 木兰当户织:当,对着. 惟闻女叹息:惟,只. 愿为市鞍马:市,买. 军书十二卷: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情形相同.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戎机,军机、军事.度,过.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策勋,记功.转,次的意思.强,有余. 愿驰千里足:千里足,指千里马.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著我旧时裳:著,穿.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傍地,贴着地面.走,跑. 三.重要修辞手法: 对偶句: 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1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3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4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排比句: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组成,表示加强语势或关系逐层深入. 1.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复沓句: 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顶真(针)句: 又称“联珠”.即上一句的最后一个词语是下一句的第一个词语. 1.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3. 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 互文句 : 指的是在连贯性的话语中,将本来应该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分开,上下各一个,上下文意相互补充. 1.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借代: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反问: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比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成语出处:成语“扑朔迷离”出自“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四.质疑: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因为木兰在国家需要当头,父亲年老之时,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厚禄,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朴实的优秀品质.这种传奇色彩和美好的性格使木兰成为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不朽的女英雄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洞:打洞。 意:打算。遂:从洞中。以:连词,表目的,以便。寐:睡觉。盖:承接上文,表原因,原来是。
暴,突然洞 ,居坐意, 打算遂,要。以,来寐。睡觉盖 ,原来。 伤 仲 永
作者:王安石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
我问了很多,你怎么只回答这点儿…… 你是上七年级的吧?嗯
你快点答啊哦,这些初一书上没有的吧,怎么要“初一人教版语文课本里德注释”?
我们老师推荐我们买那本“初中文言文解霸”上面都有唉,我是迫不得已啊,书忘在了我自己家,我在我姥姥家进退维谷:无论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中。维:是。谷:穷尽,指困境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筹,筹码,计数的用具。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
你快点答啊
哦,这些初一书上没有的吧,怎么要“初一人教版语文课本里德注释”?
我们老师推荐我们买那本“初中文言文解霸”上面都有
唉,我是迫不得已啊,书忘在了我自己家,我在我姥姥家
进退维谷:无论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中。维:是。谷:穷尽,指困境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筹,筹码,计数的用具。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遒劲:雄健有力。
暴:突然。
并驱如故: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缀行:紧跟着走。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疮痍:创伤。
观瞻:具体形象给人的印象。
顾野有麦场: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
苫蔽:覆盖,遮蔽。
犬坐于前: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草木深_新浪江西_新浪网
  如果中国古代诗文没有草木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没有“参差行菜,左右流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摽有梅,其实七兮”,《诗经》里的爱情就没有现在那么甘美。如果没有“杨柳依依”,“采薇采薇”,《诗经》里的离家与思乡就不会那么让人揪心。是记载的大量草木让《诗经》洋溢着浓郁的诗情,散发出永恒的诗之清香。屈原的《楚辞》中更是草木葳蕤。“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花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乏。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擣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九章》)。这部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有理由怀疑诗人是在异香扑鼻的山林中写的。可以说,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如果没有草木的加入,那浪漫主义不过是街头的杂耍,舞台上矫情的表演。浪漫主义的精神内核——理想主义和自由精神,就会失去坚实的依托。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一篇影响深远的中国乌托邦寓言,如果少了“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样对草木描绘的句子,没有桃花林的引导和桑竹的修饰,那所谓的桃花源不过就是古代自我封闭不值得向往的贫民窟。——是草木的装点让桃花源成为中国文化中人人向往的诗性彼岸。唐诗宋词中,如果花不开,草不长,林不茂,如果没有“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没有“无边落木萧萧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没有“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那唐诗宋词就不会如此元气充沛。没有“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样含蓄表达爱情的诗句,我们会以为杜甫从来只有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没有“和羞走,却把青梅嗅”,我们对李清照的少女模样就无从把握。是草木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文的底色,让中国诗文获得了自然的滋养,诗歌中的情感,因此虽过千年依然鲜活如初。
  草木与中国画更是源远流长。几乎所有的中国画都与草木有关。那画中的山水是以草木作肌理的——满纸峰峦叠嶂瀑流云飞中必有草木摇曳。梅兰竹菊是花鸟画中的四君子。鱼游水藻,蜂蝶恋花,蝉栖枝头,虎啸山林,所有的花鸟画必从草木中提炼精神。葡萄喻为多子,瓜果喻为丰收,莲花喻为高洁,桂树喻为富贵。中国画面上,草木葱茏,皆是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期盼。
  音乐是与草木联系紧密的艺术。笛和箫是竹子做的。二胡、琵琶、马头琴是木头做的。古琴也是木头做的。制作古琴的木材,据说除常用桐梓木外,还用松、杉、杨、柳、楸、椴、桑、柏等。取材时间也有讲究,如取于暮夜阴雨之际,琴声就会清亮美妙。有云:“(唐)雷威斫琴,遇大风雪中,独往峨嵋酣饮,着蓑笠,入深松中,听其声连延悠扬者伐之,斫为琴妙过于桐。”制琴者认为草木有灵。我特别疑惑,一棵长在深山老林的树与一棵长在村中人居深处的树做出来的琴,会有怎样的区别?是不是出自深山老林的琴声要清寂悠远,要更出世,而出自人居中的就会入世得多,充满俗世的欢愉?那音乐的源头,是否与草木有关?那草木摇曳的自然声响,算不算最美的乐声?
  朋友从江阴来,赠我带荚脱水红豆标本,说是采于江阴顾山镇红豆村的一棵红豆树,树相传为南朝昭明太子萧统手植。我无缘拜会此树,网上搜来图片,自是相貌高古,气度非凡,一副前朝王公贵族模样。朋友送我的红豆,我当做宝贝珍藏——那可是经过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传递,并且带着古代文学的手温。萧统太子倾心于文学,曾召集文人学士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准则,编集成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选集《昭明文选》三十卷。这红豆礼物,自然有着南朝文学的气质。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华清宫有一棵一千二百年的石榴树,至今依然年年开花结果,据说是杨贵妃亲手栽种。杨贵妃是石榴迷,相传最喜欢穿镶有石榴花的裙子。不知每年石榴开花,石榴结果,是否有着盛唐的风韵,杨贵妃的雍容娇媚?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有一棵槐树,从根部开始分两枝东西横生,宛如一个倒写的“人”字。东枝自然生长,西枝雷击断裂后又长出新枝,枯荣相生,呈不屈不饶之势。槐树相传项羽亲手所植,自然有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猛士精神,叱咤风云的王者气概。山东曲阜大成门内东侧有一桧树并不繁茂,却有非同凡响的身世,原是孔子手植,只留树桩,清雍正十年,树桩生出新枝,经二百多年,长成现在的样子。几乎所有人都愿意认为,这是孔子思想两千年来灯火不灭,儒家文脉生生不息……
  那些与历史结缘的草木,比起自然深处寻常百姓家的植物,表情要严峻一些,面相要苍郁一些。它们因为见证了历史,成为了历史事件的当事人,自然就承载了历史的繁复与沉重。那些野蛮或文明、悲烈或柔美的历史,同时也参与了对草木形貌和气质的改写。那些古战场上依然生长的草木,外形看起来就显得剑拔弩张。而那些古书院里的老木,就都是一副满腹经纶勤于思索的样子。那些寺庙里的植物,可能因为听多了晨钟暮鼓和诵经的声音,就显得笃定、慈悲,饱含禅机。
  与历史结缘的草木从时间的剿杀中成功突围,成为了历史的幸存者和阐释者。它们的每一片叶子的叶脉,都通向历史深处,风过时它们发出的每一次喧响,都是历史的回声。如果斫为琴,死去的时间将开口说话。
  浙江金华城东鼓楼里酒坊巷有一院子,五代十国时期是吴越开国帝王钱缪所住,唐宋时期为州衙所在地,元为宣慰司署,元朝的掘墓人朱元璋曾在此驻防。明时是巡按御史行台,到了清代又成了试士院。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五月,侍王李世贤率太平军攻克金华,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召集工匠加以修葺,并在原千户所旧址构屋数重,最后建成包含宫殿、住宅、园林、后勤四部分,总计占地面积达63000多平方米,可容十万士兵操练的巨型建筑(现存3500平方米),李世贤自己的府邸,名为侍王府。这么沉重繁杂的历史,压得相传为钱缪所栽的一棵柏树直不起身来。
  柏树位于侍王府耐寒轩前。它的躯干笔直,无一根别枝,并且色如象牙,看得出它很有性格,不失愤怒,有贵族血统,与它为吴越王钱缪所植的的出身相称。可是它斜得厉害,一副不堪承受随时要躺下的样子,人们只好架起粗大水泥柱托住它。可即使这样,这棵柏树依然高出屋顶,似乎随时想连根拔起越过侍王府飞升而去。在它的顶部,树枝张牙舞爪歪七扭八,仿佛它们化作刀戟日日互搏,或者痉挛病患者痛苦扭动的手足,让人觉得万分不安。它的叶子并不茂密,仿佛高龄长者头上稀疏的头发。
  这棵古柏见识了太多的王朝更替,听到了太多的官来吏往。今日是衙役们齐呼威武,明日是秀才们在此奋笔疾书,后天又成了十万将士在此举刀操练,这互相抵牾的史实不断修改着这棵树的容颜,最后就成了这不衫不履、酒醉欲仆的疯子模样。
  如果这院子没有被侍王李世贤看中和改造,没有容十万兵马在此操练,没有太多的兵戎之气侵蚀,刀光剑影的映射,不与太平天国这段乖戾的历史发生关系,那这棵树会不会比现在端庄一些,枝叶更加舒展一些,身子骨更加挺拔一些?
  1700多年前,一群怀才不遇的读书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等七个无政府主义者,因与朝廷政见不合,结伴走向了草木,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对这样一个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文艺团体,后人称之为“竹林七贤”。1600多年前,一个叫陶渊明的诗人辞去县令,从此走入了草木之中,与菊花为伍,伴豆苗生长,结果成为了中国田园诗派鼻祖,著名的隐逸派诗人。两百多年前,一个叫亨利·戴维·梭罗的美国青年离开了人群走向了草木,移居到离他的家乡康科德城不远的瓦尔登湖畔的山林之中,自伐木材盖起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其中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写出了《瓦尔登湖》这样具有重要影响的散文集。2002年,因经济案获刑的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从监狱保外就医后走向了草木,承包起荒山种上了橙子。至今他种植的“褚橙”,成为电商和网友们追捧的、内涵丰富的橙子。大约在2008年,著名的先锋作家洪峰在经历了“讨薪”、“退出作协”等一系列事件之后走向了草木,定居在妻子蒋燕家乡云南省会泽县金钟镇马武村,承包山地,种植药材和庄稼,常看到不少与洪峰交谊友好的作家在微博晒洪峰寄给他们的苦荞面、蜂蜜、石榴等山珍美味……
  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不断地有人从庙堂、闹市、宅门口转身走向了草木。他们把草木当做身体的疗养院,多年的隐疾将在山水的抚慰中痊愈。他们把草木当做了灵魂的避难所,那在现实中被强加给的灵魂的枷锁,会在草木中得到解除。他们把草木当做精神的修习地,在草木中,他们的精神疆域渐渐从窄门变成了牧场,从逼仄走向深远宽阔。诗人们在草木间吟诵,革命者在草木间啸聚。一个民族的文明在草木间蓄血,整个世界因为草木而变得刚柔并济。
  无需隐瞒,我也是一个渴望走向草木的人。我向往着以山水为家,与松竹为邻,把一间小小的房子筑在山水之间。在房子不远的地方开辟小片的菜地和茶林,在山顶上放牧白云和月亮。
  我向往在草木间生活,比如跟随一条山泉到它的尽头;研究一只蝴蝶的飞行线路;观察一片秋天的叶子从树枝上掉落的速度和姿态;削一根竹子,凿空为笛,斫一节木头,雕琢为琴;然后用这笛子和琴,模拟高山与流水的声音,找出草木间日出月落的节奏与情绪……我曾在微博里这么写道:如果给我一片山林,如果可能再加上一座能倒映往事的湖泊,我对这人世间的人情往来就不太有兴趣了。
  不是因为我的灵魂有看不见的枷锁需要解除,不是我的身体内有因年岁渐长造成的隐疾需要草木疗救,不是因为我愤世嫉俗需要一片山林慰我精神让我平静。我渴望到草木中去只是源于对草木的本真热爱,就像儿子向往母亲、游子渴望故乡一样简单。另外,除了对草木的单纯热爱,我是不是还想通过这么一次深入草木的方式,来稀释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植物对我的蛊惑,表达我对一直景慕的阮籍、嵇康、陶渊明、卢梭的由衷敬意?
  如果我说我在这世上还有一点虚荣心的话,我乐意如果我的草木之旅得以成行,人们对我的最后印象,乃是此人在草木间走失,从此下落不明……
作者其他文章
03-23 11:02|分享
03-23 11:00|分享
03-23 10:58|分享
12月11日,江西6位名家前往永修吴城,举行了一场名家文化座谈会,畅谈吴城文化,并为吴城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8月30日上午,省内文化名家家学者齐聚一堂,与来自八大山人文化爱好者一同走进八大山人文化领域,探索八大山人的艺术世界。
江南浪子万军
新浪地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叶春葳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