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母亲~父是?母是?在他文中说过吗?

中国人应有自己的母亲节
5月12号母亲节即将来临,很多人都在日历上做标记并策划在这一天向母亲表示祝福。可惜这不是中国人的母亲节,也鲜有人能明确地说出母亲节的来历。在有着五千年文明,遵行百善孝为先的泱泱大国,人民却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独特的日子来纪念自己伟大的母亲,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但大多数中国人很希望有中国人的母亲节。当前的母亲节来源于美国。据载,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后,安娜的妈妈在礼拜教堂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时,颂扬了母亲的伟大,在场的安娜听后十分感动,萌生出要设定纪念日慰籍在二战中捐躯的英雄母亲们的想法。安娜长大后,又亲身感受到妈妈为家庭付出了巨大牺牲,更坚定她创立母亲节的决心,并奔走呼号,以资赞扬全世界的母亲,赢得了美国民众的广泛支持。于是在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早在十七世纪的英格兰,为表达对英国母亲的敬意,定复活节前夕的第四个星期日为母亲节,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随着基督神在欧洲的扩散,这个节日转为对教会母堂的崇敬,表达人们对赋予他们生命、保护他们免于伤害的精神力量的感谢,从此教会的仪式便与母亲节的庆祝活动相结合,传达了人们对母亲与教会的感念。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母亲节与教会有密切的关系,是纪念圣母玛利亚的日子,同时也是孩子们表达对母亲的爱的节日。每年的十二月十二日是墨西哥的“圣母节”,以纪念一位心地善良、乐于救人的圣母。阿拉伯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母亲节定在3月21日“春分”这一天。当地人认为“春分”是春天开始、一年之始,以此表示母亲的伟大。可见,各国设定母亲节的意义并不相同。正如我国原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所说:“不同文化的母亲节有不同的文化个性,承载着各民族的精神”。李汉秋先生竭力主张应该有中国人的母亲节,因为外国的母亲节既难以体现中国的母教传统,更难以传承中国文化的孝道。笔者颇有同感,完全赞成。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是人类情感世界中的一个奇葩,是真挚崇高而持久的爱。正是由于它的遗传生息,才有了“人之初,性本善”的道行;才有了爱—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母亲的一生都在为孩子操劳,怀胎十月,为胎儿提供着给养;婴孩吮吸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在孩提时代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少儿时期的培养教育,成年后的婚姻、家庭、事业问题无一件不牵动着母亲的心。古代孟母为了使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劳苦费神,多次迁居;在5?12汶川地震中,一位年轻的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拿身体挡住垮塌的房子,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孩子的第二次生命,她用行动向世人展现了母亲的伟大,展示了母性的魅力。“孝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历来注重孝道。24孝图中,记载了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的故事,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东汉时期河内人丁兰因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供奉。身为国家副总理的陈毅就曾亲手为染病的母亲洗尿布;冯玉祥将军视自己的生日为“母难日”,以绝食一天的方式纪念母亲。蒋经国先生在生母被日本飞机炸死的房屋旁写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明志为母亲报仇。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伟大母亲的爱和孝。儒家经典中多有关于“孝”的论著:《孝经》中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始终,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论语》中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大学》中有,“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礼记》中有“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劝报亲恩篇》中有:“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为人须当孝父母,孝顺父母如敬天。”《弟子规》中有:“首孝悌,次谨信。”《孔子家语?弟子行》中有:“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设立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有着重要的意义:效仿榜样,学会尊重父母、关爱母亲。每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皆是注重孝道、尊重母亲的典范。论语中有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对于父母不仅要“养”,更重要的是要“敬”,否则与犬马无别。《孟子》中也有云,“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很多学生学习过一些知识后,书本知识直线上升,有的还往往超过了父母,因此觉得自己长大了,把父母的教诲当成“多此一举”,易强词夺理,有的甚至出言不逊,缺乏应有的尊敬与礼貌。以古今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尊重父母,在生活中更加的关心父母。从身边做起,学会感恩。古人说得好:”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这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我们应感谢这生命的赐予,这无怨无悔的付出,应该学会回报母亲,懂得感恩。一个连对母亲都不懂得感恩的人,又怎么敢奢望会善待他的老师和朋友呢?国家有难,又怎么敢指望他为她抛头颅、洒热血呢?如果人人都是这么自私自利的话,社会哪里还会有温情呢?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从关心父母做起,学会善待生命、感谢父母、感恩社会。弘扬母爱,传承孝道。孝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这赋予了“孝”字更深刻的内涵,不仅要求我们对父母尽儿女之孝,还提倡我们尊老爱幼、扶弱济贫,对社会有责任心以及懂得回报父母、老师、他人、社会和感恩之心,要求我们对祖国尽忠心。黄香为父温床,陆绩怀枯桔遗亲,这些流传久远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孝亲事亲的真挚感情。然后,在当今部分青少年身上,却很难看到这种美德的延续和发扬光大。有些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动辄顶撞父母,自私任性,不孝不敬,这些影响了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在当代,应广泛地弘扬母爱,使孩子感受到父母们的辛苦与不易,让天下父母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被认真体会的节日,让天下子女心有一个被唤醒、并精致表达的节日,以便中华孝道精神永久流传。综上所述,要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应设立自己的母亲节,其体现中国母亲的伟大及传统的孝道精神,唤醒现代人能够更加的尊重母亲、关爱母亲的意识,使他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回报父母、师长、他人、社会,对祖国尽忠尽孝。李汉秋和一些专家学者倡议把孟母生孟子的农历四月初二定为“中华母亲节”,可以作为首选;另外,农历的“春分”含有生命复苏、一片生机的涵义,也是不错的选择,值得推荐。母亲节定在何日,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可在互联网上由社会大众投票决定,应顺应民意。但设立中国自己的母亲节却势在必行。从2004年开始,李汉秋就提议成立中华母亲节。如今已年逾七旬的他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一起推动成立中国自己的母亲节。勿以一“美”当全球“美国母亲节同美国历史、宗教有不解之缘,有鲜明的美国文化的印记。”据李汉秋介绍,美国母亲节最初是由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贾维斯夫人提出,以慰藉南北战争时期为国贡献出英勇战士的母亲们。她愿望未了便逝世了,她的女儿安娜在母亲逝世,继承遗愿发起创设美国母亲节,得到教会、教堂的支持。她纪念其母的活动与教会仪式相结合于五月份的第二个礼拜天在教堂举行。经过7年的努力,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美国母亲节就定在五月份的第二个基督教礼拜天。李汉秋说,在世界多数国家没有自己母亲节的情况下,随着美国国力的强盛,美国母亲节便伴随着其强势的文化传到其他国家。“但不同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个性,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母亲节应植根于自己文化的基础上,陆续都有了自己的母亲节。”据了解,同处美洲,尼加拉瓜、阿根廷等国也在过自己的母亲节;虽与美国文化相近,但许多欧洲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亚洲国家印尼、韩国、日本等都没有取同美国;阿拉伯地区的大多数国家都以3月21日“春分”为母亲节。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设立了自己的母亲节。“并无国际组织宣布美国母亲节是‘国际母亲节’,我国党政部门也从未宣称‘国际母亲节’。”李汉秋说,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如母亲节、情人节等。而现代社会又有表达人伦感情的需要,于是西方的此类节日就趁虚而入。“不要以为过节是小事,过人家的节就跟着人家的文化走。”在李汉秋看来,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文化记忆很大一部分是节日的记忆。多年后,许多往事都淡忘了,但过节的情景却历历在目。同时,节日具有广泛覆盖、不断重复、寓教于乐的特点,对人影响至深,所以重大的人伦节日对培养民族精神和凝聚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证,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没有了民族的文化,民族也就消亡了。如果我们的重大节日都过人家的,我们还有自己的灵魂和血脉吗?”李汉秋说。基于此,2004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汉秋在两会期间提交了成立中华母亲节的提案,并建议以“中华第一贤母”孟母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2006年,李汉秋到山东考察,发现在邹城每年农历四月初二都纪念孟子和孟母。经查文献,得知孟子生日正是四月初二,也是孟母成为母亲的日子。由此,他提出以孟母生孟轲为母亲的日子,也就是农历四月初二为中华母亲节。那年冬天,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也相应成立。李汉秋说:“我们中华母亲节一面提倡母爱、母教;一面提倡爱母、孝亲。另一方面,父母给予子女生命,对子女有一种出于本能的无私的慈爱。设立中华母亲节,就是为了让天下父母的爱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让人认真体认的节日;让天下子女的孝心有一个受到唤醒、并精致表达的节日。”“中华母亲节”必须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在李汉秋看来,真正的母亲节应该扎在心里面,去体悟母亲的爱。“我曾经去北京通州参加中华母亲节活动,是让孩子们对母亲说一句悄悄话。孩子们一说,母亲眼泪就刷刷流下来了。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你把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都留给我了。’他的妈妈觉得孩子理解自己的爱了。一个中年级的小男孩说,‘妈妈,我长大了一定要让你享福。’母亲说,孩子讲这句话的时候,就会想起他一步步长大的情景。”“美国人绝对不会说,‘我长大了让妈妈享福’。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李汉秋说。针对目前节日过度商业化的现象,李汉秋认为,节日的兴旺热闹离不开商业,所以商家参与是有好处的。但又要防止过分商业化,如果商业冲淡了文化主旨,那就不可取了。如今,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已成立6年。据不完全统计,经过多年推动,至少有80多个城市开展过中华母亲节的活动。看着自己多年来的辛苦奔走开始有一点点收获,李汉秋有所欣慰,但更觉责任重大。在访谈中,李汉秋先生言谈之间饱含对中华传统文化和节的热爱。他说,看着中华传统文化一步步走向自觉、自信和自强,非常高兴,但路还很远,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动,不断努力。在《弘扬中华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青岛第三届全国企业家论坛暨庆祝2010年中华母亲节》大会上发言中华民族应有自己的母亲节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副会长& 王殿卿(&日)诸位领导、老师、朋友:我受中华母亲节促进会执行会长凌孜老师的指派,代表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教授,向大家问好!向在座的母亲们问好!向我们所有的母亲祝贺节日!向大家汇报的题目:中华民族应有自己的母亲节“五四”省思今天是“五四”青年节。90年前“五四运动”的进步性和革命性,已有历史共识。然而,西方文化以“新文化”为载体,对于“旧文化---中华文化”的冲击,却使得国人至今痛心疾首。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科学、人权,这些来自西方的核心价值,被中国的知识精英迅速接纳并广为传播;中华文化在“中体西用”的呼喊之中,节节退却;在马科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中国的宗教--道教与儒教》两部书的引导之下,当时一批志在救国家于水火的知识精英,将中华文化视为导致国家贫穷、落后,不能实现“市民社会”的精神桎梏。似乎只有“打倒孔家店”,中国才能摆脱亡国之命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在西方文化核心价值的冲击之下,成了吃人的“礼教”。在“改书院”、“废科举”、“去读经”的“潮流”下,中国的教育,先是效法日本,后是学习欧美,逐渐失掉了自己的文化主体性。百余年的学校教育,变成了外来各国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实验室,几代中国人也就成为这种教育实验的试验品。“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可能就是此种教育的“收效”。两三代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文化日益陌生,对自己文化经典趋于无知,导致历史文化记忆的渐渐消失,为以后的“文革”准备了文化思维与“群众基础”。近百年的历史证明:文化是民族的生命,道德是文化的灵魂,中华美德是使得中国人成为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观。其历史教训之一是,道德不能依赖进口!如果说,90年前的“五四”在伟大历史功绩之余,开启了“反传统”,损伤中华文化的新纪元,而今天的“五四”,则是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再次复兴的新开端。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给中华文化历史命运带来新生的历史必然。我们今天在此举办:弘扬中华文化构建和谐社会—青岛第三届全国企业家论坛暨庆祝2010年中华母亲节,就是当今中华文化复兴大潮之中一个具体行动!美国母亲节 不应成为中国母亲节再过4天,即5月9日,我们所用的日历会告诉人们,这一天是“母亲节”,也是近十余年,我们主要媒体和妇女团体要加以宣传和运作的“母亲节”,更是一些商家为做儿女的人们,提供节日供应的商机。这个母亲节不是世界共同的节日,也不是中国政府规定的合法节日,而是美国的母亲节。对此,李汉秋会长作过专门研究:最初提出母亲节设想的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贾维斯夫人,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述美国南北战争中捐躯英雄的故事,她提出应当设立一个母亲节,以慰藉为国贡献出英勇战士的母亲们。她的愿望未实现1905年逝世了,她的女儿安娜?M?贾维斯(1864——1948)终身未婚,一直陪伴母亲身边,1905年她母亲逝世,1907年开始为母亲遗愿正式发起创设美国母亲节,得到教会、教堂的支持,她纪念其母的活动与教会仪式相结合于五月份的第二个礼拜天在教堂举行。经过七年的努力,19 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美国母亲节就定在五月份的第二个基督教礼拜天。可见,美国母亲节同美国历史、美国宗教有不解之缘,是美国历史文化的产物,对于美国人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并非具有普世价值。100年后,2007年李汉秋等人发起倡议创设中华母亲节,能否也经过7年到2014年,获得我人民政府宣布为中国人、世界华人的共同节日!历史证明,各个国家的母亲节,都具有本国的特殊历史意义。在欧洲:英国母亲节定在四旬斋封斋期的第四个礼拜天;法国母亲节定在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葡萄牙、西班牙在12月8日;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在圣诞节前两个礼拜;在美洲:尼加拉瓜在5月30日;阿根廷在10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在非洲:埃及在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南非在5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中非共和国在5月29日。在亚洲:泰国是8月12日;黎巴嫩在春天的第一天;印度的妈妈节是4月5日;日本在10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在阿拉伯地区,大多数国家都以3月21日“春分”为母亲节。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四十多个国家设立了自己的母亲节。没有任何国际组织宣布美国母亲节是“国际母亲节”。显然,把美国母亲节当作国际母亲节,进而当作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是一种误会和误导。面对一些国人不断热炒洋节,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曾赞同地引用台北文化局前局长龙应台的话:“中国人过洋节就像是进别人家的祠堂,拜别人的祖宗,拜了半天不知姓张姓李何方神圣!”中华民族应有自己的母亲节具有五千年文明13亿人口的大国,应当、也能够建设自己的母亲节。天地君亲师,亲是核心。孝亲是中华伦理文明的根基,孝道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与特色,是中华文明所独有。母爱与爱母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延续、自强不息的精神动源。随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的复兴,国人文化自觉与自信逐步增强,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始焕发新的生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正在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国人企盼有自己母亲节的呼唤,已经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两会代表连续四年的提案与议案,正是反映了这一强势的民意洪流。确立中华母亲节,需要有公认的贤母形象。中华贤母很多,统观比较,孟母是“母教一人”,懿范千秋。2006年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倡议以她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她生孟轲而成为母亲之日——农历四月初二定为中华母亲节。自古以来,孟母故乡山东邹城市每年四月初二举行庙会,孟子故里凫村每年也在这一天纪念孟子。对此,地方志中多有记载,明万历年间记载孟氏的《三迁志》之《年表》中记:“周烈王四年,鲁共公五年,乙酉四月初二日孟子生。”2006年10月,出席国际儒学联合会等单位,在河南省新乡市召开的“第二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的部分专家学者:李汉秋& 全国政协委员教授钱& 逊& 清华大学教授陈& 瑛&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 教授王殿卿&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刘示范&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骆承烈&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陈洪夫& 山东省泗水县教育局局长柯 兰& 天津市明德国学馆馆长郑& 涛& 中共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 区委书记刘国强&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学院教授汤恩佳&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陈启生& 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秘书长发出关于设置中华母亲节的倡议。同年12月,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在山东省邹城市成立。立即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的宣扬。2007年农历四月初二,在孟子的出生地,山东省曲阜市鳬村,举行了第一届中华母亲节,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全国各地代表和当地孟氏宗亲、乡村父老,近千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2007年,李汉秋、龚心瀚等60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设立中华母亲节的提案。这是提案的签名表:2008年,凌孜与张世平等67位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凌孜与彭丽媛等68位全国政协委员,直到今年已经连续三年,大家共同提案呼吁建立中华母亲节。得到了广泛支持,在人大会议期间,汪纪戎和郭新志以及江林昌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同样的议案。请看报道:叶剑英女儿凌孜提案:设立“中华母亲节”&&日07:55&&《信息时报》报道,“中国没有自己的‘母亲节’是一个缺憾!”作为叶剑英元帅的女儿,凌孜委员多年来潜心于儒学,研究孔子,为中国的传统教育做着不懈的努力,现在是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副会长。她对记者说:今年我的提案主要是建议设立‘中华母亲节’,建议以孟母生孟子那天作为我们中国母亲自己的节日。”这是年,两届部分政协委员提案签名表:2010年,她再次提出设立中华母亲节的提案。时间:责任编辑: 叶子“她说,我们现在过的就是在五一以后的第二周的母亲节,是美国的母亲节,美国的母亲节并不是国际性的母亲节,因为它是带有基督教这样一个背景的母亲节。中华母亲节更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要学习孟母的母爱,学习孟母的教育,后代应该如何做人。我们也要孝敬自己的老人,使我们的家庭和睦,使我们的民族和谐安定,所以我提倡一个节日”。这写提案与议案都先后得到有关领导部门的答复。三年来得到了各方领导专家国人的认同和支持。顾秀莲副委员长担当名誉会长。李汉秋会长呈上聘书。原司法部长高昌礼担当高级顾问。凌孜执行会长呈上聘书。三年多来,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在各方领导、专家学者、地方、企业的支持下,每年举行中华母亲节的论坛等大型庆典活动,与此同时,北京、天津、重庆、石家庄、南京、杭州、哈尔滨、沈阳、西安、西宁、太原、抚顺、烟台、泗水、曲阜、莱西、邹城、枣庄、德清、新乡、襄樊、仙桃、宜宾、柳州、深圳、珠海、白银、天水、福州、泉州、温岭、徐州、晋城、晋中、临汾、格尔木市、德令市、衢州、芜湖、承德、金昌、遂宁、宜都等60余个城市的部分学校、社区、乡镇,连年举行中华母亲节的活动,收到了广泛深刻的教育效果。中华母亲节正在中国大地上逐步深入人心。此项倡议得到海外华人、华侨的欢迎与支持。马来西亚已经将农历四月初二,定为“孟母节”!中华母亲节的文化蕴意创建中华母亲节,是中国人开始挺直自己文化脊梁,对中华文化自觉、自尊和自信的一种行动!中华母亲节,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内涵,就目前的认识水平来看,至少有以下两点:㈠、以孟母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意义重大。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孟子(孟轲)的母亲仉氏,古今有名。西汉刘向的《列女传》有详实的记载。《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两句话,脍炙人口,懿范永传。孟母在生下儿子孟轲后仅仅三年,丈夫孟激去世,她茹苦含辛地教育孩子,倍受人们尊敬。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孟母带着孩子离开坟地、闹市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搬到有利于对孩子的培养的学宫之旁。她又用一种孩子想象不到的断机举动,震动孩子的心灵后,向他耐心讲述学习不能中断的道理。从子女成长的外部环境到孩子学习的内部规律都有了。小孟轲在这样正确的教育下,端正态度,奋发努力,终成大器。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千古,它表明母爱重在母教,他说明一代母亲的素质,关系着一代国人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生长在家境贫寒、单亲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中的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亞聖”,归功母教,就这一点,至今仍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母爱”是一种亲情天性,“母教”是一种社会天职。母亲节这一天,应是“母教日”。每位母亲都可以回顾教育子女的经验与教训,调整新一年的教育计划。如此年复一日,母亲的素质,母教的水平,就会不断得以提升,新一代的素质教育就会得以落实!㈡、将生孟子日定为中华母亲节意义深远。中华母亲节,界定在孟母生孟子的这一天,也就是孟子诞辰这一天,具有特殊意义。如果国人认同这个概念的内涵,并且把这个界定加以延伸,“我的生日,就是我的母亲节”。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有两个亮点:第一,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母亲节;第二,13亿人每人都把自己的生日,作为自己的母亲节。果能如此,13亿人的中国,每一天不知道有几百万人在给自己的母亲过节,成千成万的人都在给母亲过节,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新习俗。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日那一天,首先要想到母难、母爱,反省自己的“孝道”实践,为母亲过节。同事、朋友之间祝贺生日,要为他的母亲祝贺节日。当今的孩子过生日,要妈妈给买东西,要蛋糕,“吹灯拔蜡”,这不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要让他们爱母、感恩,为母亲过节。如此新习俗,若能广泛开展起来,定会成为教育人们行孝道的新平台。如果能够扎扎实实,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化民成俗,坚持数年,中华母亲节的意义定能张显!我们这一代炎黄子孙,有责任为历史留下一个代代相传的中华母亲节!思考与企盼再过两个星期,5月15日,就是农历四月初二了!凡是认同中华母亲节的国人,行动起来,用自己母爱与爱母之心,过好2010年中华母亲节!中华母亲节能否得到政府的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先在民间做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取得共识,积累经验,形成风俗,日久天长,终归会水到渠成。大家行动起来,是我们的企盼!谢谢!中华母亲节设立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应当有自己的母亲节,中国的母亲节比外国的母亲节更厉害,中国的母亲节一定成功,成为世界的,整个人类的。许多国家的,就是因为丢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儒家大国,不要老是跟随外国的文化跑,一定要加强文化传统教育,不然的话,外国的文化就会打进来,外国的宗教打进来。英语虽然是国际语言,但是也要保持文化特色。5000年的文化,要向世界宣传,中国的母亲节,要办得精彩,倡导全中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来过中国的母亲节,家长买一点礼物给孩子。如果中国13亿人都来过这个节,一定能够带动整个地球的华人。中华母亲节将相当精彩,将来会有很多自己的东西,都是民族的,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才有国际地位。孟母是教育儿子的,所以母亲节定在孟母生孟子那一天非常有意义,同时也强调了怎么样去培养年轻人。母亲节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感恩,感谢母亲,第二就是对年轻人的培养。从名称上来讲,母亲节不一定要讲中华母亲节,母亲节并不是为了排斥美国的母亲节。设定理由日,第二届女娲山水旅游节在河南省淇县古灵山开幕。 有学者建议将女娲诞辰日确定为“中华母亲节”。为何需要中华母亲节不同文化的母亲节形象代表都有不同的文化个性,流淌着自己民族文化的血液,承载着自己民族的民族精神。当中华儿女吮吸母亲节的文化乳汁时,这位母亲代表却是洋妈妈,这样的事不宜再继续下去。要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自己的中华母亲节。这不是“跟着洋人走”,恰恰相反,是为了维护中华文化。为何以孟母为形象代表在众多中华贤母中,孟母五大优势俱全:1 实有其人,不是传说人物、不是神话人物,而是历史人物。2 贤母事迹翔实而且丰富。有的贤母只有一件事而且缺情节。西汉和大历史家刘向的《烈女传》就翔实记载了孟母仉氏在不同阶段教子的好几件事,有情节、有故事,从儿童成长的外部环境到学习的内部规律,都注意到了,形成颇具系统的教子思想和方法。可以讲述流传,供人取法。3 时间较早,历代留有遗迹供瞻仰。仉氏生孟子在公元前372年,至今已伴中华民族走过2379年。唐以后历代有封赠祭祀,留下许多遗迹。孟母林、启圣寝殿、孟母三迁处、孟母三迁祠、孟母断机处碑等等可供中华儿女瞻仰追思。4 家喻户晓,知名度高,影响大。刘向记孟母教子五件事中,“孟母三迁”、“断织喻学”二事流传最广远,南宋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中华儿女耳熟能详。一直到1994年我的《新三字经》还有“昔孟母,茹苦辛,断机杼,善择邻。”5 教子成效大。孟轲成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他的第一个老师就是孟母。孟母教子懿范千秋。为何定在孟母生孟子之日定位的角度是母亲而不是其他,仉氏生孟轲才成为孟母,因此孟母生孟子之日是标志。中国传统称自己的生日是“母难之日”,迳称“母难”。表明自己生日不忘母亲养育之恩。以孟母生孟子之日作中华母亲节,推而广之,每人在欢度自己生日时都要感恩生我养我的母亲。为何定在农历四月初二孟子故里邹国(今山东省邹城东南)世代相传,在农历四月初二纪念孟子诞辰,至今还人所共知。这是人民的集体记忆,已形成民俗,这是最可依据的。在等中也有相应记载,不是孤证。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上岁数人的生日都以农历计,每年都不会忘记春节、、、中秋节是哪一天,可见只要社会重视,即使以农历计的节日也不怕不好记。建议每年的日历在这天标出“中华母亲节”,这就更不会遗忘了中国传统感念母爱的方式更侧重文化内涵。 中华母亲节促进会提议以孟子母亲孟母的生日(农历四月初二)作为“中华母亲节”,不只为了教育年轻一代感念母爱,还要让母亲学习、感悟贤母品质,更好地培养下一代。为何定在孟母生孟子之日定位的角度是母亲而不是其他,仉氏生孟轲才成为孟母,因此孟母生孟子之日是标志。中国传统称自己的生日是“母难之日”,迳称“母难”。表明自己生日不忘母亲养育之恩。以孟母生孟子之日作中华母亲节,推而广之,每人在欢度自己生日时都要感恩生我养我的母亲。为何以孟母为形象代表在众多中华贤母中,孟母五大优势俱全:1 实有其人,不是传说人物、不是神话人物,而是历史人物。2 贤母事迹翔实而且丰富。有的贤母只有一件事而且缺情节。西汉《韩诗外传》和大历史家刘向的《烈女传》就翔实记载了孟母仉氏在不同阶段教子的好几件事,有情节、有故事,从儿童成长的外部环境到学习的内部规律,都注意到了,形成颇具系统的教子思想和方法。可以讲述流传,供人取法。3 时间较早,历代留有遗迹供瞻仰。仉氏生孟子在公元前372年,至今已伴中华民族走过2379年。唐以后历代有封赠祭祀,留下许多遗迹。孟母林、启圣寝殿、孟母三迁处、孟母三迁祠、孟母断机处碑等等可供中华儿女瞻仰追思。4 家喻户晓,知名度高,影响大。刘向记孟母教子五件事中,“孟母三迁”、“断织喻学”二事流传最广远,南宋《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中华儿女耳熟能详。一直到1994年我的《新三字经》还有“昔孟母,茹苦辛,断机杼,善择邻。”5 教子成效大。孟轲成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他的第一个老师就是孟母。孟母教子懿范千秋。为何定在农历四月初二孟子故里邹国(今山东省邹城东南)世代相传,在农历四月初二纪念孟子诞辰,至今还人所共知。这是人民的集体记忆,已形成民俗,这是最可依据的。在方志等文献中也有相应记载,不是孤证。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上岁数人的生日都以农历计,每年都不会忘记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哪一天,可见只要社会重视,即使以农历计的节日也不怕不好记。建议每年的日历在这天标出“中华母亲节”,这就更不会遗忘了。我国历代18篇最著名歌颂母亲诗文我国历代18篇最著名歌颂母亲诗文母亲十月怀胎,痛彻心扉;含辛茹苦,拉扯子女。她们是给予我们生命的那个人,是世界上最普通而又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赞颂母爱的优秀诗歌和文章。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今年的母亲节了,在这里介绍我国历代若干篇(首)歌颂母亲的最经典最著名诗文,给大家欣赏,并祝天下所有的母亲们节日愉快,万事如意,健康长寿!第一,先秦的《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翻译下来就是:“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土。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儿子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作品基本上是来自普通劳动人民的心声。这首诗赞美了母亲的辛勤、劳苦,母亲的明理、美德;而对自己不成器难回报、兄弟纵然有七个也不能宽慰慈母之心表示惭愧不安。它采用了传统的赋比兴艺术手法,文辞虽然朴实、思想虽然简易,画面优美,感情真挚,非常动人。第二,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易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是众所公认的中国歌颂母亲第一号作品,千古流传不衰。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4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第三,唐朝诗僧舆恭的《思母》:“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舆恭的这首思念亡母的诗,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诗人回忆:去年五月黄梅时节,家中粮断。白发老娘倚门翘首,盼儿归来,望眼欲穿。自己是出家人,身无长物,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当时的境况虽然清苦,但毕竟老母健在,孝心有托。可现在母亲已经去世,柴扉冷落,已无亲人倚门。霜打芦花,泪湿衣衫,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悲恸。读这首诗,令人悲从中来,情不自禁地怦然心动。诗中写梅雨季节,白头倚门,典当袈裟,负米归来等景象,朴素真实,直抒胸臆。句句在叙事,句句含深情;句句在写景,句句蕴至诚。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是开启心灵的奥秘,这是感人肺腑的奥秘。这是作诗的真谛,这是做人的真谛。“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忘我的感情。“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清人倪瑞璿《忆母》中的这两句诗,总算懂得了母亲的心肠,这是对母亲有孝心的理解。所以,做儿女的,领略多少,感受多深,思念多强烈,报答多殷切,正是人品的折射。舆恭的《思母》之所以格外动人,更因为诗是出家人写的,是一位出家人不解的尘缘和难舍的亲情。其实,母爱的崇尚和感戴,与出家宗旨并不相悖。《楞严经》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也就是说,十方诸佛,怜悯忆念一切众生,好像母亲忆念亲生儿子一样。在佛经中,母亲的爱怜和佛祖的慈悲是同位的。僧人舆恭的感情之所以美好,正因为在他的诗中,充满了世俗的人情。第四,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母别子》:“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白居易的这首《母别子》,写出了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战争灾难年代,母亲与子女被活活拆散,生离死别的悲苦情景。丈夫是个大将军,从前线掳掠回来新的美女,于是喜新厌旧,对原来的结发妻子,糟糠、黄脸婆,孩子的亲生母亲,就不要了,狠狠其将赶走。可是子女还得要留在身边,于是母子不得不忍痛分手。骨肉分离,这为娘的能不伤心吗?肝肠寸断、娘喊子哭,这场面能不感人肺腑?做母亲的满腔热爱,这种来自本能的情感,又是多么的强烈!第五,唐朝诗人李商隐的《送母回乡》:“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李商隐的诗歌一般写得晦涩、华丽,而这首五言律诗小作品,却写得明白、质朴,但是深情、真挚。母亲病重了,要去名医那看病,现在车子马上就来接她了,要与她分别了。自己虽然舍不得她走,却有什么办法呢?留是留不住的。而自己又公务在身,不能陪她一起去。连母爱都报答不了,这人生还有什么可追求的,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确实如此!第六,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十五》:“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这是一首描写母爱的古诗,大意是诗人与母亲分别了,母亲单独留在家乡,在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地深深牵挂。邗沟是古地名,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是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五言绝句,虽短短20个字,语言平白如话,意思也很浅近,但母亲思念孩子的感情是多么真切而美好,令人心动。简洁而丰满,隽永绵绵。第七,元朝诗人王冕的《墨萱图》:“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 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这是在内容、风格甚至文辞上最接近孟郊《游子吟》的一部作品。萱者,母亲也。以美好的萱草比喻自己母亲。母亲天天倚靠在门边,期盼着在外漂泊的游子归来。母子连心,望眼欲穿,骨肉相系,情景交融。与此作媲美的,还有清朝诗人蒋士铨的《岁末到家》:“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第八,清朝诗人黄仲则的《别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仲则幼年丧父,居家贫寒,常年奔波在外,偶然归家,不过小聚几日。一个风雪之夜,诗人强忍离愁别情,看了一眼白发散乱、泪眼干枯的老母,冲出家门。愁情如潮,悲痛难忍,一首催人泪下的七绝《别老母》从心中喷涌而出。这首诗明白如话却感人至深。在儿子眼里老母已是风烛残年、气息奄奄;可是为了生活还要别她而去。无法让年迈老母安享温暖幸福不说,连给老母端汤奉水都做不到,这怎能不使诗人陷入深深的自责?这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难以名状的哀怨和悲怆,也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这动人心魄力的诗句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一个赤子发自肺腑的呼喊,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第九,毛泽东的《祭母文》:“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遭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皑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捆忧,则效不违。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尚飨。”此诗作于日。这篇四言古诗式的韵文体祭文,是作者哀悼他的母亲的。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湖南湘乡人,生于日,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亲逝世后3天内,毛泽东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至性流露、沉郁平实的《祭母文》,有人赞扬这是自古至今排名第一的祭祀母亲之作。这篇《祭母文》虽用的旧体,但其中有新意,一方面对母亲颂扬,一方面指出母亲的隐痛是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造成的。而且文中叙述与抒情配合妥贴,读来令人感到言真意切而又文情俱佳。全章文法也极考究,层层递进,回肠荡气,同时也写得端庄大方。第十,蒋介石的《哭母文》:“悲莫悲於死别,痛莫痛於家难,哀莫哀於亲丧,苦莫苦於孤子。呜呼!天胡不吊,夺我贤慈,竟使儿辈悲痛哀苦,至於此极哉!回溯吾母来归,已三十有六载,当吾父健在之十年间,家中鞠育之苦,嫁娶之劳,饬家接物,皆吾母一人之内助,其苦心孤诣,已可感於无穷者矣。洎乎先考中殂,家难频作,於此二十六寒暑间,内弭阋墙之祸,外御横逆之侮,爱护弱子,督责不肖,维持祖业,丕振家声,何莫非吾母诚挚精神,及无量苦心,有以致然也。呜呼!吾母艰苦卓绝之志,既如此其甚,而不孝冥顽不灵,则又如彼。回忆当时忧危之情,愧惶几若无地。痛念至此,百身莫赎。人子若斯,尚有何颜立於天地之间乎!呜呼!自今以往,外应族人,内主家庭,安能得吾母复生,再为我独承劳怨也。且复谁能容我狂愚,恕我暴戾,抚慰我激愤,曲谅我苦衷,为我代苦代忧,至死不怨,如吾母者乎?呜呼!凡昔之足以裨益於儿,不惜茹苦饮痛,自甘枉曲,明祝默祷,吁求安全,如吾母之慈圣者,今竟欲一再见其声音笑貌,而不可复得矣。呜呼!吾母一生,为乡里服劳,为国家酬德,嘉言懿行,至多极美,吾不能於伤悲之际,毕忆无遗。吾不惟痛吾母以爱护儿辈而凋瘵,以教养儿辈而病困,而又独为不肖一人以牺牲其身。虽上升兜率,无所遗恨;惟生者之罪恶之苦痛,自此益难为怀矣。吾更痛心於指胸难过之语,吾尤痛於易箦之顷,强为药好酒好以慰儿之言。自此儿虽连声直呼,不复更闻吾母之咳唾。犹忆当时吾母呼吸迫促,儿乃趋抚母背,以冀挽危亡於顷刻,然竟因是不获睹最后慈容之悲戚!呜呼恫矣!从此抱恨终身,不知生存於人世,复更有何意趣耶?其惟勉图报亲,藉慰地下之灵,末减儿辈罪孽於万一,以聊舒终天之痛恨乎。呜呼!其可得耶!其不可得耶!母而有灵,鉴斯哀忱。——中华民国十年六月十五日於溪口。”在这里引用蒋介石和毛泽东各自在其母亲去世之后,所做的《哭母文》和《祭母文》,希望了解他们——在我们眼中的伟人,怎样对待母亲的去世,对母亲怀有怎样的一种感情?这点也许和任何人没有区别,每个人都有着母亲的关怀,都会有失去母亲的痛苦。当然由于蒋介石和毛泽东思想、看法的不同,对其母亲的评价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但无论是蒋还是毛,我们都知道在其年少的时候,蒋因为早年丧父,自然母亲对其爱护有加;毛由于父亲对其严厉,更多的支持来自于其母亲,比如远到长沙去读书,则是其母亲对其的私下支持。他们对自己的母亲有着极为深刻的感情。蒋介石在《哭母文》中记述了自己18岁那年执意留东洋,所有人都阻止的情况下,“先妣则深为嘉许,筹集资用,力促就道,然先妣自是益勤俭逾平时,盖将以其所余资中正学费也”。从祭文中能够看出蒋介石对母亲的感情中,合有对其识大体、顾大局的敬重。但是他把自己的妈妈描绘成一个愿意让儿子为国牺牲的伟大女性,未免把一个村妇夸张得太厉害,难以符合实际情况。〔个人认为作者对蒋公有偏见在里面〕第十一,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及朱德母亲的追悼会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是日下午2时,延安各界代表1000多人集结在杨家岭大礼堂,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林伯渠等均参加了此次追悼大会。追悼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悼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的挽联是“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的母性,能育劳动人民的领袖”。追悼会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开始,全体起立默哀。主祭人朱德、康克清夫妇就位,敬香献爵。然后由谢觉哉代读朱德祭文。这篇祭文曾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刊登在《解放日报》上,后收入全国中学语文统编教材。朱德在祭文中深情、朴实、客观地回忆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母亲可怜得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母亲一共生了13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8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纱,还要与家里的其他妇女轮班做饭。……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平时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穿的衣服是母亲亲手纺线、再请人织成布、染成色的土布衣服。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母亲性格和蔼,任劳任怨,从没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在这个大家庭中,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得很和睦。母亲同情穷人,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母亲对我们管束很严。我刚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干家务活。父亲有时吸点烟,喝点酒,母亲不让我们沾上一点。……长大后,我离开母亲,参加了革命。母亲不但不反对,还给了我许多安慰。……后来朱德在向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谈起自己母亲时说,她的裤子和短褂上,左一块右一块都是补丁,两只手上伏着粗粗的血管,由于操劳过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头发在后颈上挽了一个发髻,两只大大的褐色眼睛里充满了贤惠,充满了忧愁。由于过多的生育、繁重的劳动、贫寒的生活,使这位年轻的母亲过早地苍老和憔悴。朱德深受母亲的影响,他在祭文中对母亲满含感激之情。他说: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30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认识到: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这位戎马倥偬、叱咤风云的八路军总司令,这位驰骋疆场、铮铮铁骨的硬汉,在写作这篇文章时,不知泪掬几许。几十年后,曾有一名记者问朱德:“您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朱德陷入深深的回忆,许久才说:“在母亲去世前。”可见“母亲”二字在朱德的心中有多重的分量!朱德热爱母亲,敬重母亲,把她当作做人的楷模。他跟着母亲养成了勤劳和俭朴的好习惯,学到了母亲同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敢于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是母亲赋予了他朴实、谦恭、淡泊、胸怀宽广、坚忍不拔的个性。朱德的祭文宣读之后,便开始举行公祭。延安各界代表周恩来、高岗、林伯渠、李鼎铭、叶剑英、贺龙、蔡畅等人,逐一敬香、献花、献馔、献花圈、读祭文。接着,由吴玉章介绍钟太夫人的生平:钟氏于1858年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的流浪艺人家庭。19岁时嫁到朱家,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煮了全家的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就在生朱德的前一分钟,钟氏还在灶前煮饭;等到婴儿落地之后,她便又起身回到灶间,接着把饭做完。晚年的钟氏虽知儿子已担任了八路军总司令,却仍愿食其力,不辍劳作。她惟一所求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见朱德一面。但因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朱德身负重任,钟氏在望眼欲穿的思念中于日离开人世,夙愿未偿。再后,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讲话。他称赞钟太夫人是个好劳动者,接着说:看到总司令母亲的传记,感到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到老都在生产劳动中,这是全人类的希望。我们中国的新社会就是从千百万劳动者中间创造出来的。钟太夫人是个好母亲。我们看到总司令母亲以勤劳的习惯、革命的意志教养了朱总司令。全中国人民的母亲教养了朱总司令成为民族英雄,是很值得骄傲的,我们很荣幸有这样一位民族母亲。……这种抗属在全中国是少见的,即使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军人的母亲中,也是值得骄傲的。她的操守值得全国军人与官吏学习。再后,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代表边区全体人民、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代表军队全体将士讲了话。再由朱德致答词。最后,大会宣读唁电。钟太夫人逝世以后,全国各地纷纷发来唁电表示哀悼。在一片哀乐声中,追悼大会宣告结束。点评:朱德母亲去世之日,正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显露东方之时。中共中央召开这次追悼大会,是号召大家以朱德母亲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争取抗战的胜利;同时也是为树立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思想,赞美朱德的孝敬美德。在经济繁荣、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树立这种勤劳奋斗的精神,弘扬自强自尊、甘于平凡的美德,以及对父母长辈的孝顺和敬爱。附录:第十二,朱晓琳演唱的歌曲《妈妈的吻》: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过去的时光难忘怀难忘怀,妈妈曾给我多少吻多少吻。吻干我脸上的泪花,温暖我那幼小的心,妈妈的吻甜蜜的吻,叫我思念到如今。遥望家乡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可爱的小燕子可回了家门,女儿有个小小心愿小小心愿,再还妈妈一个吻一个吻。吻干她那思儿的泪珠,安抚她那孤独的心,女儿的吻纯洁的吻,愿妈妈得欢欣。女儿的吻纯洁的吻,愿妈妈得欢欣。第十三,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歌《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第十四,甄妮演唱的歌曲《鲁冰花》: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妈妈的心呀鲁冰花。家乡的茶园开满花,妈妈的心肝在天涯。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第十五,彭丽媛演唱的歌曲《白发亲娘》:你可是又在村口把我张望,你可是又在窗前把我默想,你的那一根啊老拐杖,是否又把你带到我离云的地方。娘啊,娘啊,白发亲娘,儿在天涯,你在故乡,娘啊,娘啊,白发亲娘,黄昏时候,晚风已凉,回去吧,我的娘,回去吧,我的娘,儿不能去为你添一件衣裳。娘啊,娘啊,白发亲娘。娘啊,娘啊,白发亲娘。你可是又在梦中把我挂念,你可是又在灯下为我牵肠,你的那一双老花眼,是否又把别人错看成我的模样。娘啊,娘啊,白发亲娘,春露秋霜,寒来暑往,娘啊,娘啊,白发亲娘,朝思暮想,泪眼迷茫,责怪吧,我的娘,责怪吧,我的娘,儿想你却不能去把你探望。娘啊,娘啊,白发亲娘,娘啊,娘啊,白发亲娘,白发亲娘。第十六,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第十七,尚雯婕演唱的歌曲《妈妈》:还来不及回头看你,你已经不再美丽,忽然老了去,总是忘记说一句我爱你。亲爱的妈妈,你离开我才明白爱的意义。我的妈妈我永远都是你的孩子。妈妈在长大以后,每当我迷失自己。妈妈我好想牵你的手,一起回家像小时候。还来不及回头看你,你已经白了头发,忽然老了去,总是忘记说一句我爱你。亲爱的妈妈,我学会独自品尝生活的苦。我的妈妈我已经足够坚强,请你放心,人为了梦想不得不拼命奔跑。妈妈我好想在你怀抱,静静睡去像小时候。还来不及说我爱你,我已经不再年轻,忽然老了去,小心整理关于你的回忆。我无法忘记,我的妈妈听见了吗,现在你的孩子为你唱首歌。放在心里的话轻轻说起,妈妈谢谢你。第十八,张含韵演唱的歌曲《妈妈我爱你》:你总说我还不懂事,维护我像一张白纸。你眼中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虽然我有好多心事,却已不愿说与你知。我曾任性地排斥,你爱我的方式,想逃离你到远方去,做我最想做的自己。当我陷落在人群里,我最想念的人是你。当离开了你想说给你听,喔妈妈我爱你。当岁月过去我欠你一句,现在说会不会太迟,你会不会笑我还是多像孩子。ha...啊,我已经越来越想你,我就是另外一个你。 &曾几何时,我们想起的节日都是西方文化的缩影,剩下的也大多缺少感性和激情的主题。母亲节就是外来产物,但其实中国传统感念母爱的方式很侧重文化内涵。前两年, 中华母亲节促进会提议以孟子母亲孟母的生日作为“中华母亲节”,也有专家建议在孟母生孟子的四月初二这天作为“中华母亲节”。不管怎样,有中国自己的母亲节才符合中国忠孝廉耻的精神传承。以孟母为榜样,也可以让大家在痛苦如何教育子女的纠结中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今天,让我们来通过几个孟母教子的故事来借用前人的实际经验,处理现代的人生问题吧~首先是著名的孟母三迁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买肉啖子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 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 “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 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 却欺骗了他。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断机教子“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 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 背给 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 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 就像织布一样, 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孟子出妻:一个夏日的中午,天气异常炎热,孟子的妻子田氏自己在屋里织布,因酷热难耐,就 脱掉了上衣。这时,孟子推门而入,见妻子衣衫不整,十分生气,认为妻子有失礼仪,便要休妻。孟母知道后呵斥孟子说:“礼制规定,进门时,要先问谁在屋里; 上堂时,要发出声音;进到屋里,目光要向下。这样是为了尊重别人的隐私。而你没有按照礼制的规定去做,自己没先敲门,没出声音,就登堂而入。你要求别人守 礼,首先要对别人尊重,是你失礼在先,怎么反而责怪别人呢?”孟母的一番话使孟子心服口服,深感惭愧,打消了休妻的念头,并向妻子赔礼道歉。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孟子父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