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三四线城市,室内也会有北京pm2.55吗?如何知道有没有北京pm2.55或者说超标不超标?

PM2.5是什么?主要成分有哪些和危害
很多人都对PM2.5都是一知半解,有的人甚至以为PM2.5就是一个东西,就和二氧化硫之类一样的,更别提pm2.5来自哪里和它的组成部分,更多人关心的是PM2.5对人体健康到底有多大危害,我们如何去界定和防护PM2.5,随着小K一起来了解更多PM2.5的知识吧
如果是初次接触,&&这一串字符也许会让你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其实它有一个容易理解的中文名&&细颗粒物,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这些颗粒如此细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们可以在空气中漂浮数天。人类纤细的头发直径大约是70微米,这就比最大的PM2.5还大了近三十倍。
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准确的PM2.5定义要在&直径&之前加一个修饰语&空气动力学&,这可不是故作高深。空气中的颗粒物并非是规则的球形,那怎么定义又怎么测量其直径呢?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颗粒物在通过检测仪器时所表现出的空气动力学特征与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且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的球形颗粒一致,那就称其为PM2.5。这样的定义也就决定了在测定PM2.5时,需要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把PM2.5与更大的颗粒物分开,而不是用孔径为2.5微米的滤膜来分离。
知道了PM2.5的定义,就很容易得出PM10的定义了&&将定义中的2.5换成10即可,PM10也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在PM10中,直径在2.5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被称为粗颗粒物,与细颗粒物相对。
1.、PM2.5来自哪里,都有些什么成分?
虽然自然过程也会产生PM2.5,但其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它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
PM2.5的来源复杂,成分自然也很复杂。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其它的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2000年有研究人员测定了北京的PM2.5来源:尘土占20%;由气态污染物转化而来的硫酸盐、硝酸盐、氨盐各占17%、10%、6%;烧煤产生7%;使用柴油、汽油而排放的废气贡献7%;农作物等生物质贡献6%;植物碎屑贡献1%。有趣的是,吸烟也贡献了1%,不过这只是个粗略的科学估算,并不一定准确。该研究中也测定了北京PM2.5的成分:含碳的颗粒物,硫酸根,硝酸根,铵根加在一起占了重量了69% 。类似地,1999年测定的上海PM2.5中有41.6%是硫酸铵、硝酸铵,41.4%是含碳的物质。
2、PM2.5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如果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风险就开始上升。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总的死亡风险就上升4%,得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上升6%,得肺癌的死亡风险上升8%。
PM2.5的危害固然不可忽视,但仍不可与吸烟相比。对于烟民而言,千万不要有&反正,抽不抽烟一个样&的心理。吸烟可使男性得肺癌死亡的风险上升22倍(也就是上升2200%),女性的风险上升12倍(1200%);使中年人得心脏病死亡的风险上升2倍(200%)。(编者按:本文经讨论有修改。谢谢网友们的指正与讨论。关于吸烟与空气污染的风险)
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降低PM2.5这些看似不大的风险,收益却是很大的。美国环保局在2003年做了一个估算:&如果PM2.5达标,全美国每年可以避免数万人早死、数万人上医院就诊、上百万次的误工、上百万儿童得呼吸系统疾病&。相比当前的中国,美国当时的空气质量已经相当不错,只有很少的地区存在略微的超标。如果中国的PM2.5能够达标,社会收益无疑将会是巨大的。
上述关于PM2.5死亡风险的数据源自2002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分析了一项长期研究中参与者的死亡率和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发现死亡率升高与PM2.5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有关联,而与粗颗粒物污染没有可靠的关联。该项在美国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始于1982年,当时招募了120万的参与者。论文的结论是基于长达16年的随访数据,是目前关于PM2.5污染增加死亡风险最可靠的证据。
3、如果没有污染,PM的浓度有多高,现在实际有多高?
即使没有人为污染,空气中也有一定浓度的PM2.5,这个浓度被称为背景浓度。在美国和西欧,背景浓度大约为3-5微克/立方米,澳大利亚的背景浓度也在5微克/立方米左右。中国的背景浓度有多高?目前尚无公开的数据,但应该不会和其他国家相差太大。
中国尚未开展大范围的PM2.5监测,公开的PM2.5数据非常有限。位于广州的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从2011年从6月13日开始每日发布PM2.5监测值,截至11月20日,浓度范围在0.6至99 微克/立方米之间(注:0.6这个数据应该是仪器故障所致,正常值不会这么低),平均值为38微克/立方米,这个值超过了拟发布的年均标准(35微克/立方米)。在这121天中,已经有6天超过了拟发布的日均标准(75微克/立方米)。从近十几年来发表的科学论文中,可以查到中国一些大城市某一区域某一阶段的PM2.5的测定值。例如,2000年在北京的5个监测点测得的PM2.5年均值为101微克/立方米;2008北京奥运会的17天中,在北大测得的PM2.5最低28.2,最高147.4微克/立方米, 平均64.7微克/立方米。1999年,在上海两个监测点测定的PM2.5年均值为57.9和61.4 微克/立方米。这些年均值都远高于拟发布的年均标准(35微克/立方米)。
除了查阅以上这些零星的数据,我们还可以根据PM10的数据估算一下PM2.5的浓度。按照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PM10是常规监测指标,全国性监测已开展了十几年。从2001年至2009年,全国主要城市PM10的平均值从125降到了90微克/立方米。PM2.5和PM10之间的比例通常在0.5-0.8之间,我们取0.8做一个极端估算可得:2009年全国主要城市的PM2.5平均值为72微克/立方米,是即将发布的新标准的2.1倍(35微克/立方米)。和美国的空气质量相比,这差多少呢?2009年,全美国年均PM2.5为9.9微克/立方米,在724个监测点中有90%以上的监测点年均值低于12.6微克/立方米。
全国的年均值只是用来反映我国颗粒物污染的总体现状,对于评价我们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意义并不大。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离我们生活、工作最近的监测点的数据。这个数据哪里有呢?如果你生活在北京而且恰好在美国大使馆附近,那你可以参考该馆发布的实时PM2.5数据。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国大使馆的监测仪器是专业的(见问答8),但是仪器的校准和操作其实都会大大影响到最终的测定结果。大使馆毕竟不是环境监测部门,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的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他们测出的PM2.5数值经常比环保部门以及第三方测定的PM10还高,这是不正常的。所以,美国大使馆的数据可以作为参考,但不必把它作为唯一的信源。
然而,我们更多的人并不生活在北京,即使在北京也不在美国大使馆附近,那我们该看哪里的数据呢?全国主要城市的实时PM10数据可以在环境监测总站的网站上查到,每个城市都有数个监测点,我们可以选离得最近的那个点作参考。由于研究显示,PM2.5 :PM10一般在0.5-0.8之间波动,如果你很乐观,那么可以估算PM2.5=PM10 & 0.5,如果你很悲观,那么就估算PM2.5=PM10 & 0.8。
4、其他国家实施PM2.5的标准了吗,标准值是多少?
自从美国于1997年率先制定PM2.5的空气质量标准以来,许多国家都陆续跟进将PM2.5纳入监测指标。如果单纯从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出发,各国的标准理应一样,因为制定标准所依据的是相同的科学研究结果。然而,标准的制定还需考虑各国的污染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一个空气污染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制定极为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只能成为一个华丽的摆设,没有实际意义。根据美国癌症协会和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5年制定了PM2.5的准则值。高于这个值,死亡风险就会显著上升。WHO同时还设立了三个过渡期目标值,为目前还无法一步到位的地区提供了阶段性目标,其中目标-1的标准最为宽松,目标-3最严格。
下表列举了WHO以及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标准。中国拟实施的标准与WHO过渡期目标-1相同。美国和日本的标准一样,与目标-3基本一致。欧盟的标准略微宽松,与目标-2一致,澳大利亚的标准最为严格,年均标准比WHO的准则值还低。标准的宽严程度基本反映了各国的空气质量情况,空气质量越好的国家就越有能力制定和实施更为严格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一些国家的PM2.5标准(单位:微克/立方米)】
5.、中国的PM2.5标准和其他国家比,很落后吗?
中国的PM2.5标准拟于2016年生效,虽然比美国落后了一二十年,但和欧盟的2015年生效相比,也不算太晚。如果仅从标准的数值来看,中国即将发布的新标准已经与WHO过渡期目标-1一致,虽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也算是开始了三步走的第一步。然而,即使标准值相同,而评判是否达标的方式不同,约束力是有极大差异的。举个例子,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制定于1996年,其中PM10的日均标准为150微克/立方米,表面上已和美国现行标准一样严格。但是,按照美国的标准,平均每年最多只能有1天超标,否则就算不达标,超标地区需要提交改进方案并加以实施。而在中国的标准文件中,没有类似的规定。各地区在执行标准时,只是计算每年的&达标天数&和&达标率&。PM10的标准至今已经执行了15年,一个86.2%的达标率还可以作为正面消息报道。
在即将发布的PM2.5新标准中,依然没有规定多高的达标率才是可接受的。WHO和其他国家是怎么规定的呢?WHO要求每年最多有3天超标(99%的达标率),澳大利亚最多5天,而美国和日本要求的达标率为98%。中国PM2.5标准的落后不仅是在标准值,更重要的是在约束力上。
6、新标准即将发布,为什么要到2016年才实施?
对于这个问题,标准制定者是这样回答的:&考虑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及目前全国的环境监测能力现状,结合现行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为保障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将全国统一实施本标准的时间定为2016 年1 月1 日,以便为各地区预留足够的准备时间,加强标准实施的有关配套工作。&
这么说有道理吗?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环保部门的网站上,对于PM2.5标准的制定过程有非常详细的备忘录,我们就以这两个国家为例。
美国早在1994年就宣布要增加PM2.5的指标。年间,开了多次研讨会,在1996年底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期间共接了14000个电话,收到4000封电子邮件、50000份书面或口头意见,而且多次通过听证会、会议、电视节目征求意见。经过这番诚意十足的意见征求,终于在日发布了PM2.5的标准。但在那时,尚未展开全国的PM2.5监测,直到1999年各州才陆续开始,2000年PM2.5监测常规化。
澳大利亚在2001年开始考虑,并在2003年制定了PM2.5的非强制标准。制定该标准的目的是收集数据,以便检讨这一标准是否合理,并准备于2005年开始考虑制定强制标准。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有反对者认为应该直接设立强制标准,否则缺乏约束力,意义也就不大。澳大利亚环保委员会(NEPC)认为当时缺乏足够的PM2.5监测数据,没法很好地评估不达标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坚持了原先的做法。直到今年(2011年),澳大利亚的PM2.5仍然不是强制指标,不过这期间一直在做大量的监测和基础研究工作。
中国的PM2.5强制标准正在征求意见中,并拟于2016年实施,&实施&的含义应该是指开展常规检测并公布结果。美国从1997年发布标准到2000年全国监测常规化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澳大利亚2003年发布非强制标准,随后即开展全国监测。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延后几年&实施&有其合理性,但是四五年的时间是否太长了呢?
7.、怎么测定PM2.5?
空气中漂浮着各种大小的颗粒物,PM2.5是其中较细小的那部分(定义见问答1)。不难想到,测定PM2.5的浓度需要分两步走:(1)把PM2.5与较大的颗粒物分离;(2)测定分离出来的PM2.5的重量。目前,各国环保部门广泛采用的PM2.5测定方法有三种:重量法、&射线吸收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这三种方法的第一步是一样的,区别在于第二步。
将PM2.5直接截留到滤膜上,然后用天平称重,这就是重量法。值得一提的是,滤膜并不能把所有的PM2.5都收集到,一些极细小的颗粒还是能穿过滤膜。只要滤膜对于0.3微米以上的颗粒有大于99%的截留效率,就算是合格的。损失部分极细小的颗粒物对结果影响并不大,因为那部分颗粒对PM2.5的重量贡献很小。
重量法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是验证其它方法是否准确的标杆。然而重量法需人工称重,程序繁琐费时。如果要实现自动监测,就需要用到另外两种方法。
&射线吸收法:将PM2.5收集到滤纸上,然后照射一束beta射线,射线穿过滤纸和颗粒物时由于被散射而衰减,衰减的程度和PM2.5的重量成正比。根据射线的衰减就可以计算出PM2.5的重量。美国大使馆那台知名度很高的仪器依据的就是此原理。
微量振荡天平法:一头粗一头细的空心玻璃管,粗头固定,细头装有滤芯。空气从粗头进,细头出,PM2.5就被截留在滤芯上。在电场的作用下,细头以一定频率振荡,该频率和细头重量的平方根成反比。于是,根据振荡频率的变化,就可以算出收集到的PM2.5的重量。
将PM2.5分离出来的切割器又是怎么工作的呢?在抽气泵的作用下,空气以一定的流速流过切割器时,那些较大的颗粒因为惯性大,一头撞在涂了油的部件上而被截留,惯性较小的PM2.5则能绝大部分随着空气顺利通过。也许你已经觉察到,这和发生在我们呼吸道里的情形是非常相似的:大颗粒易被鼻腔、咽喉、气管截留,而细颗粒则更容易到达肺的深处,从而产生更大的健康风险。
对于PM2.5的切割器来说,2.5微米是一个踩在边线上的尺寸。直径恰好为2.5微米的颗粒有50%的概率能通过切割器。大于2.5微米的颗粒并非全被截留,而小于2.5微米的颗粒也不是全都能通过。例如,按照《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的要求,3.0微米以上颗粒的通过率需小于16%,而2.1微米以下颗粒的通过率要大于84%。
特殊的结构加上特定的空气流速共同决定了切割器对颗粒物的分离效果,这两者稍有变化,就会对测定产生很大影响,而使结果失去可比性。因此,美国环保局在1997年制定世界上第一个PM2.5标准的时候,一并规定了切割器的具体结构。于是,虽然 PM2.5的测定仪器有不少品牌,它们外观却极为相似。
8、市面上有些手机大小的仪器号称可以测PM2.5,靠谱吗?
和环保部门采用的标准方法相比,用非专业仪器测PM2.5显然是不可靠的,但很难说到底有多不准,只有拿来和标准方法对比一下才知道。测出来的数据也许能说明一点问题,比如能分辩出房间里有没有人吸烟,是不是刚扫过地,可是这些你的鼻子也能做到吧。
市面上的非专业仪器利用光散射的原理测定颗粒物浓度,这种方法并没有被各国环保部门采纳为标准方法,但是有依据此原理制成的专业仪器,在科研中也有运用。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越高,对光的散射就越强。光的散射相对容易测,把它测出来,理论上就可以算出颗粒物浓度了。但在实际运用中,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光的散射与颗粒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是很不确定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形状、比重、粒径分布,而这些都取决于污染源的组成。这意味着光散射和颗粒物浓度之间的换算公式随时随地都可能在变,需要仪器使用者不断地用标准方法进行校正,没有经过科学训练的业余人士不大可能办得到。有研究者做过理论计算:利用光散射仪测定PM2.5,至少有30-40%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这类仪器固有的,质量可靠的专业仪器尚且如此,更何况市面上仪器的质量并不都是理想的呢。
由于我国未将PM2.5、等污染物纳入检测体系,常常会出现空气质量指数与公众观感相悖的状况。然而,靠非专业人员操作非专业的或质量不高的专业仪器去监测空气质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更有效的监督手段,也许是呼吁环保部门早日在更多地点监测PM2.5,并让全部数据对民众更为公开、透明。现在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正在向公众征求意见,并拟于2016年实施,公众的声音也许能使这一时间大大提前。
9、灰霾天是PM2.5引起的吗?
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使蓝天消失,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这种天气就是灰霾天。根据《2010年灰霾试点监测报告》,在灰霾天,PM2.5的浓度明显比平时高,PM2.5的浓度越高,能见度就越低。
虽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能见度的降低其本质上是可见光的传播受到阻碍。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接近的时候,颗粒对光的散射消光能力最强。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微米之间,而粒径在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理论计算的数据也清楚地表明这一点:粗颗粒的消光系数约为0.6平方米/克,而PM2.5的消光系数则要大得多,在1.25-10平方米/克之间,其中PM2.5的主要成分硫酸铵、硝酸铵和有机颗粒物的消光系数都在3左右,是粗颗粒的5倍。所以,PM2.5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灰霾天是颗粒物污染导致的,而雾天则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没有必然联系。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空气湿度,通常在湿度大于90%时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湿度在80-90%之间则为的混合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下一篇:
青奥会/&&/&热度:380○C
空气净化器有用吗/&&/&热度:267○C
PM2.5百科真相/&&/&热度:258○C
/&&/&热度:246○C
PM2.5的危害与防治/&&/&热度:187○C
PM2.5的危害与防治/&&/&热度:159○C
PM2.5的危害与防治/&&/&热度:127○C
PM2.5的危害与防治/&&/&热度:121○C
PM2.5百科真相/&
PM2.5百科真相/&
PM2.5百科真相/&
PM2.5百科真相/&
PM2.5百科真相/&
本站由南京赞助支持:
南京中脉科技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大型高科技健康企业。在中国已经走过20个年头,以其对人类健康的卓越贡献成为中国最具有生命力的健康产业的领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10年被世界品牌研究机构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主导产品中脉颐净空气净化器获得了CE认证,中脉空气净化器首创巴马空气复制技术,中脉科技不断创新研发出适合大众的空气净化器,享受巴马一般的空气质量,多层HEPA过滤网,负离子发射技术等等...
PM2.5小贴士 & 点击可查看
PM2.5指的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的微粒)。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PM2.5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的1/20。PM2.5也是阴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
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因此,小孩、孕妇、老人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小于10μg/m3是安全值。我国PM2.5标准采用世卫组织设定最宽限值: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35μg/m3和75μg/m3。
南开大学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专家发布的论文表示:PM2.5浓度每升高10微克/立方米,我国居民每日死亡率上升0.31%。你家神秘PM2.5你到底认识有几多?_新浪新闻
  健康快车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一周前,羊城晚报展开了《举手之劳 呵护地球》系列报道,引起不少读者惊觉:原来环境和健康有着那么密切的关系,而我们的行为习惯又切实影响着这对关系的演变。
  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公民健康。因此,羊城晚报在今天——第46个世界地球日,开出一列“健康快车”,以关注地球环境变化为切入点,寻找更健康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
  来吧,请带上您的家人,与我们一道,乘搭这趟美好与健康的专列。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何伟杰 何裕华(除署名外)
  广州市环保局日前公布了历时一年、针对PM 2.5成分和来源的研究成果。研究显示,广州PM 2.5的来源主要有九大类,其中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占比最大,共占42.3%。唤回健康,要远离空气中的PM2.5,于是很多市民选择留在家中。然而,有研究显示,室内也有PM2.5!据统计,现代人平均有90%的时间在室内生活和工作,其中,65%的时间在家。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经过历时5年的调查发现,许多民用和商用建筑内的空气污染程度极高,是室外空气污染的数倍至数十倍,有的甚至超过100倍。除了PM2.5,室内甲醛、TVOC等装饰材料或家具所释放出来的气体污染也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别着急,请搭乘首趟羊晚健康专列,沿途我们将带您好好看清空气污染的危害,学懂如何应对污染,保卫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案例一装修后直接入住孩子不幸早产夭折
  2013年,黄娟(化名)与丈夫在白云区购置了一套一厅三房的房子,夫妻俩和婆婆一起住。装修完之后,婆婆坚持要马上搬进去。黄娟与丈夫有点迟疑。彼时黄娟已经怀孕三个月,他们担心,装修污染会影响宝宝的健康。于是,夫妻俩决定先在附近租房子暂住。但先搬进去住的婆婆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小两口小题大做,并不断游说儿子退租搬进新房来。
  小两口没办法,只能顺从老人家的意思。没想到住进去后,黄娟的孩子八个月就早产了,孩子生下来才4.6斤,身体非常虚弱,仅仅过了一周便因呼吸困难抢救无效不幸夭折。医生告诉她,除了因为孕妇本人体质差之外,可能还跟她所处的环境有关。黄娟马上联想到了自己刚刚装修完的新家。
  为了搞清楚孩子保不住是否跟家里的污染相关,黄娟在婆婆外出时偷偷请来了环保监测公司,检测结果让黄娟大吃一惊,家里甲醛浓度竟达到中度超标。检测公司建议她尽快采取措施消除室内污染,但她担心婆婆知道后有意见。无奈之下,她只能让检测公司偷偷帮忙做了一些简单的净化处理,“虽然知道是治标不治本,但好过什么都不做。”她无奈地说。如今,小两口再次有了怀孕的计划,虽然明知道家里仍存在污染,但黄娟依然抱着侥幸的心理,“见一步走一步吧”。
  案例二亲自出马选建材 装修好还通风半年
  与黄娟相比,住在海珠区的刘先生谨慎得多。刚结婚的他去年中旬买入了一套二手婚房。由于夫妻俩也是打算结婚不久后要小孩子。所以如何控制装修带来的室内污染,刘先生做了大量的准备。
  他首先通过熟人物色了一支经验丰富的装修队。他觉得这样能与对方更好地沟通。装修队一开始提出包工包料,刘先生坚决拒绝。刘先生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往建材市场跑,不要说油漆、瓷砖这些“手板眼见”的材料,具体到刷漆前用的腻子粉、防水涂层他都坚持自己亲自挑选。他还特地花钱请来了监理,负责监督工程进度,自己也不时请假现场督战。刘先生坦言,“甲醛、笨这些超标的来源往往就是来自于那些不起眼的腻子粉、胶水什么的,油漆往墙上一刷,甲醛就被封在里面,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挥发出来,所以对于原料和师傅的工艺都得十分讲究。”
  硬装修(一般是指传统家装中的拆墙、刷涂料、吊顶、铺设管线、电线等)完工后,刘先生开始购置家具。家具是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所以刘先生在买家具时也非常谨慎,他尽可能挑选纯实木的家具,“市场上有很多用密度板、防潮板、实木颗粒板所制作的看起来像实木的家具,那些听说都会用到不少胶水,所以我一般都不敢买。”
  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新房基本布置完成。刘先生还坚持要缓一缓才入住,“当时房子味道还比较大,甲醛含量肯定很高,住进去无疑在吸毒,至少得放半年才能住。”
  在房子空置这段时间,刘先生也没有闲着。他先是买来十斤茶叶,用麻布袋包好放在屋子的各个角落。电风扇24小时开着,让室内空气保持对流。听人说活性炭吸甲醛效果比较好,他再从批发市场买来10斤活性炭,用于吸味。这样经过了半年,近日刘先生找来了权威的环保监测公司上门检测空气质量,结果显示,他家空气质量基本合格,甲醛含量并没有超标,刘先生这才放心入住。
  忧心!
  3000户家庭绝大部分甲醛超标
  从2011年开始,广州市环保家园公益社团发起人刘国庆便开始为广州市民免费上门测甲醛,如今三年多过去了,他的团队已经为近三千户家庭免费检测过。他总结出,市民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态度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人群仅仅是抱着凑热闹的心理进行检测,结果高低对他们而言一点感觉都没有。第二类人群是,对室内污染有一点认知,请检测机构验甲醛是为了更好改善家庭环境,但是由于对外面检测机构抱有疑问,即便检测出来的结果是超标的,最终也不了了之。第三类人群是知道自己家庭环境存在污染,真正下决心进行室内空气净化。
  刘国庆说,在他接触这么多的家庭当中,第一类和第二类人群占相当一部分。“大部分人往往还是停留在口头重视上,一提到要花钱治理就连连摆手。”刘国庆说,让他忧心的是,在他检测的近3000多户家庭中,有近八成家庭检查出甲醛超标。
  即便是对家庭环境污染相当关注的第三类人群,存在的误区还是相当多。刘国庆回忆,曾经有一户人找他们进行检测,最终结果是甲醛中度超标。这户人家请来了某环境治理公司对室内进行了一次全面空气净化。“治理完之后,他们再请我们到家里进行检测。”刘国庆说,由于在检测之前家里要关窗关门密封12个小时,他们来到现场后,发现奶奶、外婆、妈妈还有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原来一直呆在不透气的房子里,“他们觉得既然已经花钱作了空气治理,污染应该已经大大降低,所以就很安心地呆在房子里。”
  这让刘国庆当场哭笑不得,“哪怕是非常专业的治理公司,也不可能说一治理就马上见效啊!”当检测完后,他还是留意到,妈妈把小孩抱进房子里睡觉,而且还随手把门关上了。这个场景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甲醛挥发平时主要靠通风,特别忌关窗关门,看到那一幕我才发现,其实并非市民不重视室内空气污染,而是很多知识他们根本没有普及到。”
  廉价检测背后小心给人忽悠
  除了对室内空气污染认知缺乏之外,记者发现,很多市民之所以对室内空气净化得过且过,还源于对市面上各种环境空气治理机构的不信任。记者近日随机向10户家庭作了调查,超过一半家庭明确表示,即便知道家里空气质量不达标,也不会请环境空气机构进行治理。价格高昂是一个因素,关键是普通人对这方面的认知有限,无法对对方服务质量准确评价,担心给人“忽悠”。
  事实上,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环境空气治理检测机构,不同机构收费差别非常大。以检测为例,有的检测机构光是检测一个点的甲醛单项(不包治理),价格起码在600元以上。但也有的环境治理公司检测费低至仅仅80元一个点,有的甚至打出免费检测的旗号。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陈东(化名)向记者坦言,巨大的收费差异背后是有很大不同的。
  陈东说,甲醛检测一般分为采样和测量两部分,虽然测量步骤都差不多,但在仪器、设备以及测量的严谨性方面可谓千差万别。600元以上的检测一般都较专业,首先这些检测机构必须获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所用的采样和检测仪器都有国家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而且检测过程非常严谨,采样和检测不能是同一个人,而且必须要用专门的实验室才能进行检测。这些机构检测出来的结果比较公正。
  过于低廉甚至打着免费旗号的检测机构则猫腻多多,“首先他们用的仪器一般都是那种能同时检测甲醛、笨、二甲苯等气体的所谓六合一检测机器,这些机器体积比那些经过专业认证的检测仪要庞大不少。”陈东说,市民往往以为体积大的机器更专业,但这是一个误区,这些机器仅仅能测空间里是否含有甲醛等有害气体,却无法准确检测有毒气体超标的程度,“其实它的效果几乎等同于我们在街边买的甲醛自测盒,只能测是否含甲醛,不能测超不超标。”
  陈东说,这些机构主要挣钱手段是检测后,通过向住户推销他们的空气治理产品而牟利。因此,这些机构在检测时往往会把数值调高,“不超标也超标,超标的就调到严重超标,哪怕是治理完之后,检测的结果还要上浮,目的是吸引消费者再进一步进行治理。”
  A 幼儿园
  呵护地球,孩子们在行动!
  全省过万家幼儿园参与
  变废为宝公益活动启动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永、实习生汪祥波报道:4月20日,“粤环保·粤时尚·变废为宝我最行”万园行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市第一幼儿园举行,来自全市300多家幼儿园院长、家长代表和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师生共400多人参加了本次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来自广州市第一幼儿园的小朋友为各位嘉宾表演了用回收品为道具的“环保情景剧”,以耳目一新的方式宣传了环保的理念。而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生态文化教研室主任陈鸿雁副教授则为大家做了一场题为《低碳设计与传播》的专题讲座,通过诸多案例为各幼儿园如何利用废品进行环保艺术创造提出了有益指导。
  据介绍,本次公益活动将在全省21个地市过万家幼儿园开展,通过亲子参与、家园参与、园区互动、线上线下结合的小手拉大手方式,开展“垃圾分类齐参与”主题回收、环保创意制作大赛、“环保情景剧”大赛、摄影作品大赛、手机微视频大赛及“环保儿童节”等六大主题活动,动员全省幼儿家庭收集可回收固体废弃物,以此营造“美丽家园共同保护,变废为宝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而本次活动废品回收所得资金也将全部捐入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广东省环保宣教专项基金”,用于开展相应青少年环保宣传教育项目建设。
  母子同做环保时装
  变废为宝迎地球日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雯洁、实习生萧燕仪、通讯员田禾摄影报道:怎么从叫声辨别鸟类?什么是食品添加剂?洗水果时应该注意什么?别看问题小,里面可藏着大学问!昨日下午,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天河区科协和侨乐小学联合举办了一场科普活动,向学生传递各类科学常识(见下图)。
  昨天下午的开幕式上,侨乐小学的孩子们使出浑身解数,用歌舞、小品、时装秀等形式诠释了环保概念。一年级的小同学蹦蹦跳跳地在台上走起“猫步”,身上个性十足的服装从构思、制作到展示全由学生自己包办。台上一片色彩斑斓,有环保袋剪裁成的吊带上衣、方便面包装袋拼接成的摆裙、透明塑料袋拆开而成的头纱……学生们在台上走,家长则在台下目不转睛地欣赏。“我给小孩的作品点赞,她帮忙剪裁,我们一起做了一天,教她要变废为宝,不能随便把东西扔掉。”一位家长说。
  天河区历来把“世界地球日”活动作为一大科普品牌活动,至今已是第16个年头了,活动以增强社区居民科学发展意识、提升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每年受众人群达到万人以上。今年天河区的环保重点工作是节能减排。本次活动由政府牵头,学校承办,把活动带进校园,使“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进社区,让环保意识根植于新一代。
  高中生“环保联盟”
  合力找出发力方向
  羊城晚报讯 记者甘韵仪报道:4月18日,一场由中学生组织的“第一届泛珠三角青年绿色领袖交流峰会”在广雅中学举办,来自华附、省实、广雅、二中学生环保领袖自发组成策划小组,准备多时,希望为心怀绿色环保梦想的中学生们带来一场盛宴。
  他们组成“高中生环保联盟”,以实现项目资源和经验共享,合作共赢,扩大高中校园环保事业影响力,推动环保意识在高中校园里的普及。“而在临近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前夕举办,使得该峰会更具现实意义”。相关负责人称。
  记者了解到,这次峰会现场不仅汇聚最大规模的珠江三角洲高中校园环保团体、还有社会环保界精英人士以及国际青年NGO组织,期间介绍经典案例并分小组探讨。
  来自广东广雅中学高二国际班的陈如是组织者之一。陈如告诉记者,如今能真正转化为实际环保项目的方案十分缺乏,参与者大多以个体参与,“高中的青年环保力量比较分散,各自不知道在做什么,也不知道可以去哪里寻找资源。所以,这一次峰会,就会把所有的高中环保力量凝聚到一起,各个环保社团进行项目分享,大家一起找出利弊,更加科学地参与环保活动。”陈如说。
  专家指路
  尽可能挑选实木家具
  相对于请专业公司来净化空气,很多市民更关心的是,自己该怎样做才能减少家具和装饰材料所带来的污染?
  广州市环保家园公益社团发起人刘国庆说,根据他多年检测的经验,市面上用密度板、防潮板等复合板材所做的家具甲醛含量一般都比较高。此外,皮沙发(尤其是假皮)、质量不好的棕榈床垫、板材吊顶、复合木地板都是甲醛释放的头号元凶。
  刘国庆说,近一两年来很多复合板材家具的封边技术越做越好,使到甲醛释放量大大降低,这看似是件好事,但其实让人更加忧心。“甲醛其实并没有减少,只不过是比以前更难挥发了,这意味着更难清除,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他向记者举例,2012年他帮海珠区前进路一小区住户检测,发现甲醛中度超标,时隔一年后,他再去检测,结果房间的甲醛含量几乎没有减少,后来才发现原来房间里一个柜子裂开了一个大口,憋在里面的甲醛才开始慢慢释放出来。所以,他建议,尽可能挑选一些拼接较少的实木家具,购置家具时尽量选择大品牌,这样才会比较有保障。
  活性炭在入住后放置效果更佳
  新房入住前一定要注意通风,尽量在夏天少雨期间进行装修,因为温度高有助于甲醛挥发。如果不巧是在冬天,也可以通过物理方式提高房间的温度和湿度,达到净化甲醛的效果。很多市民在装修时总会买一大包茶叶和活性炭用于净化空气。刘国庆认为这是一种误区,首先茶叶充其量只能除掉难闻的味道,并不能去甲醛。此外,活性炭在入住后放置效果更佳,“因为在房屋放置期间,通风状态下甲醛含量其实非常小,这时用活性炭吸附效果并不好,但入住后,房间不能经常处于通风状态,这时放置活性炭能起到最大的净化作用。”
  羊晚关注 地球健康
  你来我往
  《呵护地球 唤回健康》健康快车今天开出了,如果您身边也有环保故事、健康环保妙招;或者您想搭乘哪一趟健康专列?请一定告诉我们!
  :114转羊城晚报报料
  或私信:羊城晚报·晓蛮腰
  何伟杰、何裕华  (原标题:你家神秘PM2.5你到底认识有几多?)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北上广深,哪里最好混?从数据来看大城市的吃穿住行……中国的生活成本并非世界前列哦。
武汉汉阳江滩标志性景观“大禹治水之九尾狐说亲”青铜雕塑上,大禹妻子的胸部被人摸得锃光瓦亮;雕塑下方铜座、九尾狐背部、大禹手部,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裸露失色。
由烧烤想到邱少云,这与@作业本言论有关,但是,@五岳散人却有否认,表示并不知情:“该网友的观点源自于最近的一个争议事件…在加多宝名公司名为‘多谢行动’的活动中,加多宝公司表示恭喜‘作业本’与‘烧烤’齐名,表示若‘作业本’开烧烤店就送10万罐凉茶。
记者调查发现,辽宁吉林等地一些粮库和粮商相互勾结,用陈粮顶替新粮赚取差价,每吨达700元,若买2万吨,差价可达千万!从业10年的粮商透露,陈粮变新粮在业界已不是秘密。散发霉味、质量难保的陈粮就这样走向百姓餐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pm2.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