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下令火烧圆明园电影下载的人是不是叫额尔金?

揭秘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实原因 - 历史真相 - 奥秘世界
揭秘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实原因
aomicom 17:41:06阅读数:
圆明园(Yuanmingyuan Imperial Garden)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为西洋兼中式皇家风格园林,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是清朝三代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有&万园之园&之称。圆明园继承了中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式园林的精华,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被法国作家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并被放火焚毁,今仅存遗迹。
&当年英法如何达成一致行动意见?掠走的文物如何分配?&昨日,《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试读本8种向社会发布,将首次大规模向中国读者披露那场劫难的历史理解和原始资料,包括下令火烧圆明园的英国特使额尔金勋爵的回忆录。
译丛参照大量英法史料160种,包括当年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亲历者的回忆录等,最著名的有法军统帅蒙托邦将军、法国特使葛罗男爵、英军统帅格兰特将军的回忆录。
人大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表示,译丛对抢劫焚毁圆明园的过程及文物的流向有着详尽描述,可填补我国相关史料之缺。
战争起因 火烧圆明园不是来华初衷
据西方史料记载,英法联军最早来华的军事目的不是烧圆明园,而是要求中国兑现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9年,英法外交使团前来换约时遭清廷拒绝,并在塘沽口被清军战败。英法两国决定攻打中国。
洗劫文物 英军点火焚烧圆明园
根据西方史料记载,法军最先进入了圆明园,并开始洗劫这里的文物。迷了路的英军随后赶到,下令火烧了这座旷世园林。
在洗劫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在北京成立了战利品分配委员会,英法各3个人负责。译丛披露,文物基本被分为三个部分,大型重要文物被献给了英女王和法国拿破仑三世;将军们也分到一部分;此外,参战士兵也获得了部分战利品奖励,&文物被先估了价,每个士兵差不多能分到200法郎&。
关于纵火 &火烧圆明园为《天津条约》&
由于圆明园被毁真相始终是一个难解的谜团,因此坊间传闻甚多,包括&虐俘说&、&珍宝说&等不同版本。
王道成表示,上述两种说法都不正确。37名英法被俘人士并没有受到虐待,他们在被送到圆明园的第二天就转到刑部监狱,并受到贵宾待遇。根据译丛中相关人士的回忆录,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实原因是以此逼迫清政府接受《天津条约》,因为从1859年开始,清政府并未承认与英法两国签订的《天津条约》。
相关阅读:王开玺:火烧圆明园的是英国人
[导读]英军火烧圆明园烧的不是一个圆明园,而是整个三山五园,包括畅春园、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152年前的10月,英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近代历史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疤。152年前的10月,英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近代历史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疤。今天,我非常愿意和大家再次重温那段历史,一同走近这座万园之园,了解它的美丽与哀伤。西北郊海淀园林密布讲到圆明园要先从海淀说起。现在的海淀区,也与北京西北郊的地理地貌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在上世纪50年代时,清华、北大就有泉眼,大概能冒出来一米。60年代中,在颐和园东面六郎庄一带的水稻田里面,我还看到水稻田里面确确实实有泉水从地底下冒出来。在清代初期,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上,泉眼很多,泉水很多。明代蒋一葵在《长安客话》中写到,京西一带水从地下往外冒,在草木之间有小溪几十处。什么叫淀?泉水流出来之后,在低洼地形成一个小的水波,就叫淀。所谓的海淀就是比较大的水面,像海一样。海淀有山、有水、有湖、有林、有草,非常适合构筑园林。从明代以后,很多统治者在香山、玉泉山这一带开始构筑一些皇家的园林和宫苑。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到了康熙朝,开始在北京西边风景优美的地方构筑园林,从康熙开始,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朝,差不多150年。1860年时,在北京的西北郊,到处都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大概有八九十座。园林东面起就是清华大学,有熙春园、镜春园,这两个园现在就在清华大学里面。本来熙春园是清代的一个园林,后来道光皇帝即位之后把这个地方一分为二,靠近东北的地方还叫熙春园,赏给五阿哥奕誴。靠西边叫镜春园,赏给四阿哥,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万园之园圆明园三山五园中圆明园最为著名。园中著名的景点有150余处。圆明园到底有多好,我们现在是看不到了,只能看当时的人是怎么讲的。一个法国的传教士叫王致成,他参与了圆明园的修建。他曾经讲圆明园无论是构思设计还是营造施工,无一不宏伟壮观,绚丽之极,达到了顶点,登峰造极了。“这里是一座真正的人间天堂,这里会聚了人的艺术和创造力对大自然造化美所能添加的一切。”法国作家雨果的话大家应该更熟悉:“在地球上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神奇世界,这个就叫夏宫,外面人把圆明园称作夏宫,就是说圆明园是清朝皇帝夏天去居住的地方,所以叫夏宫。”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到过全国各地游玩,看了无数名山大川、风景、园林,也对圆明园称赞有加,“帝王滞留之地,无以具此”,就是说帝王去休息、游玩的地方没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地方更好了。后世子孙必不舍此而重费民财以创建苑囿。由此可见在当时圆明园的修建之后,清朝皇帝是心满意足,可见当时圆明园的修建达到一个顶峰。就是这样一个集中外建筑于大成,这样一个园林在1860年的时候遭到焚毁。“两个强盗劫掠,一个强盗放火”英法联军在1860年10月到了圆明园,先是对圆明园进行了抢劫,接着放火把圆明园焚毁。这个事情我想凡是我们中国人都知道。今天,我有几个问题想跟大家澄清一下。第一个问题,借用马克斯的话说:“两个强盗劫掠,一个强盗放火”。讲到圆明园的时候,很多人都这样讲:“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劫掠了圆明园等皇家园林”,这个说法对不对?没错。但是很多人接着讲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一种口误,随便说说,没有经过很认真的考虑。现在很多人是这样讲的,很多书里面还是这样写的。我要讲清楚,抢劫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是英军,没有法军。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讲,法军是反对烧圆明园的。法军在侵略中国问题上和英国人是一致的,法国人说很快就可以同清政府签订条约,烧圆明园没有意义。第二个问题,英法联军对于圆明园的破坏是两次,有很多人说英法联军10月劫掠圆明园。这个事情实际上是两次,第一次是在1860年的10月7日和8日,对圆明园进行抢劫,抢劫完以后他们就撤了。到了10月18日、19日,英军派了三批人烧圆明园。英军烧圆明园这次是大规模的焚烧,大火持续三天,因此我们讲到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劫掠,两个时间点,一个是10月7日、8日,一个是10月18日、19日,这是一些最基本的史实。第三个问题,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破坏圆明园,这是我们很简单的一个说法,实际上他们破坏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圆明园。刚才我们讲了以“五园三山”为代表的北京西北郊这一大片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从圆明园到清漪园一直到香山,包括玉泉山,很多的景点也被烧了。英军火烧圆明园烧的不是一个圆明园,而是整个三山五园,包括畅春园、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英军火烧圆明园,并非为销毁罪证英军焚毁圆明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个原因我们史学界有很多的说法,估计有十种以上。史学界占主流地位的说法是:“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之后,他们为了掩盖劫掠圆明园的罪证,要销赃灭迹”,很多教科书里都这样讲。这个说法,出自一本叫《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书,1965年出版的。书中说:“圆明园劫难如此,额尔金却还以为未足,还要消灭抢掠罪证”。英军烧圆明园就是为了要消灭罪证。如果这是“文革”前或“文革”中的著作,不够客观是可以理解的。可是2005年,汪荣祖所著《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中也讲:“额尔金之所以把整座圆明园夷为平地,看来是有意要销毁劫掠的证据,因此让许多被盗的财宝不能被清点出来。”2008年,戴逸先生所著《中国近代史诗稿》当中讲:“为了掩盖罪恶的劫掠行为,侵略者竟想出一条放火灭迹的毒计。”我们讲民族感情,民族立场和历史的科学性应该是一致的,我们为了民族的立场,不能够不顾历史的科学性,要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就值得商榷了。为什么?第一,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翔实的史料根据,我们搞历史的人,强调言必有据,不能信口随便说,要有根据。找不到史料根据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第二,持这种观点的人,带有很大的想当然的主观臆断的色彩。为什么想当然?一些清宫的影片、小说、故事里面讲,清宫里的太监把皇帝一些宝物、字画偷出来卖掉。后来怕败露,就放把火烧了。这是我们看小说经常看到的一段描写。太监监守自盗,当还没有被发现是谁偷了皇帝的宝物时,放火烧了库房有可能蒙混过关,达到自保。但是,英军火烧圆明园是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公开进行了三天,放火已经无济于事了。从逻辑上说不通。第三,英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其实英国人他们自己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说法。英军总帅格兰特说:“因为清政府对于所捕获的英人大半加以杀害,额尔金爵士和我都觉得必须对清帝加以严厉的责罚,并且留些报复的痕迹才行。”额尔金的私人秘书也讲:“彻底焚毁圆明园,不但可以留一不易泯灭、永久保存在人们脑海的痕迹,而且可以证明联军已经旗开得胜,耀武扬威地占领了北京。”这是他们自己讲的为什么要烧圆明园。英国人之所以要火烧圆明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对清政府、对清朝皇帝进行最严厉的精神上的打击,使清政府彻底对外妥协、对外屈服,这是他们最根本的目的。杀俘问题的真相还有一种说法是,英国人烧圆明园是因为清政府在圆明园里面把他们的战俘虐待致死,所以烧圆明园。按照这个逻辑,战俘是不是在圆明园被虐待致死的,是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如果清政府真的在圆明园把战俘虐待致死了,英国人烧圆明园或许还有一点理由。但是史料证明,清政府一共抓了39个人,最后21个人死了。这些人有的是在前线被杀,有的在监狱里面被虐待致死。这都没有问题,我们一定要承认。清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有他的错误。但是,英法俘虏绝对没有被送到圆明园里面去。英国方面自己讲,“清政府咸丰帝将俘虏首先解送圆明园,并且就在这行宫中,开始实行他的苛刑,终使他们死亡。有法国人诺曼先生和其他的人可以证实。”还讲,“在圆明园的几间屋子里还找到他们的几件衣服,并且在遇救中,所有我们的马匹几乎全都寻找,我们找到我们人骑的马,我们的衣服,我们都找到了。”似乎是既有人证,又有物证。但这些都不足信。为什么不足信?英法被俘人员分成两部分人。一个是以巴夏里为代表的9个人,后来,此人做过英国驻华公使。他们9个人在打仗时被扣留,直接送到北京,送到北京的刑部南北二监。后来,英国人、法国人要求清政府释放他们,清政府把这些人提出来,放在德胜门积水潭的北边。英国人说不放战俘就要炮轰北京城。10月8日,清政府就把这些人送到德胜门外的英军军营。其他战俘被分押在北京周边的一些州县的监狱里面,像大兴、宛平、房山、密云、昌平,在各个监狱里,肯定没关在圆明园里面。清政府怎么会把“蛮夷”士兵关在皇家园林里面?三山五园那么大,那些英法战俘人生地不熟的,如果真关在圆明园里面,他怎么知道这是圆明园,又没人会告诉他们!只有进圆明园正门,上面写着“圆明园”他们才知道,可是这些英国兵必定不认识中文。所以无论怎么想,战俘也不会关在圆明园。日,巴夏礼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谈了怎么谈判、怎么样被扣留、怎么样送到北京,中间怎么转移出去……就是没有讲他被关在圆明园里。实际上,巴夏里等九人在清政府的监狱里,还是受了优待,他们离开时还脱帽向清政府的官员表示谢意。一个国家的辉煌历史不应该忘记,也不容易忘。一个国家的屈辱的历史,更不能忘记。托尔斯泰说:“历史是人类国家和历史的传记”。我们知道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这个历史是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曾经经历过的,曾经走过的一个历史的印记。无论是这个国家民族曾经非常灿烂的光荣历史,还是曾经屈辱失败的历史,它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人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龚自珍讲历史、史学和国家存亡的关系,说:“出乎史,入乎道”,就是你学习历史之后,从历史中总结很多的经验教训,你就能了解到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你要想了解人类发展的规律,你就必须学习历史。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为什么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六)
为什么火烧圆明园
186010650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火烧圆明园的人物_百度知道
火烧圆明园的人物
提问者采纳
英国公使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疯狂劫掠和破坏圆明园之后的英法侵略军将其烧毁。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com/view/61940.Shu Shun
张铁林 Tielin Zhang ..html.baidu..://baike.baidu.........慈安Cianhttp....com/view/61940.咸丰Emperor Xian Feng
刘晓庆 Xiaoqing Liu .恭亲王Yi Qing
周洁 Jie Zhou ...://baike.懿贵妃Yulan
项堃 Kun Xiang ..导演
李翰祥 Han Hsiang Li
杨村彬 Chuen Bun Wong
李翰祥 Han Hsiang Li
梁家辉 Tony Leung .....html
巴夏礼 僧格林沁
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