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自然不可逆,辨析题心静自然凉禅定却可为

【南师怀瑾】心静禅定自然获,狂心顿歇即休息_南怀瑾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2,798贴子:
【南师怀瑾】心静禅定自然获,狂心顿歇即休息
“译休息者,有实性、休息、法尔三义”。所谓清淨休息,就包括般若实性、,是见本体那个本性,见了本性,大休大息,一切放下就成道。所谓成道、空,这是法尔自然如此;其实,法尔就是自然,自然就是法尔。
(禅秘要法吧 实修禅密基地
官方叩叩qun:)
  发了清净心有什么好...
都说心静自然凉,我咋觉...
这么博学的女神是谁家的...
今天6月22日进入夏至节...
你想拥有健康和幸运的人生吗?南怀瑾的智慧可以帮到你.只要用心修持!只需要掌握其中的关键,便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点击了解……
有一种外道,叫作“自然外道”,因此,中国也有些人把的自然,套进印度的自然外道里,真是该打屁股。老子之前,并没有自然这个名称啊!老子写了“自然”,后来的人才借用这个名辞,把翻译外来的科学名辞,称为自然科学,把印度的外道,套用自然叫作自然外道。的“自然”,意思是自己本身当然如此,所以,叫作自然。“道法自然”,道的本身是当然如此,所以,道法是自,是然,法尔如斯。那么佛法翻译为什么不用老子的自然呢?如果一用了自然,大家会说佛法套用道家;再不然,又和那个自然外道混淆不清了。因此,又想办法变花样,产生一个名辞叫法尔。法尔怎么解释呢?如果有人解释得出“法尔”的话,我决定叫他为太老师,叫老师都不够,因为法尔无法解释,就是这个样子。就像爬二十层的楼梯,一爬到了,坐在那里,哎育!我的妈啊!什么都想不起来了,那岂不是法尔?你说怎么解释?自然这样,加任何名辞都不对,所以叫清淨也好,叫休息也好,叫圆满也好,这里头有三个意义:“实性”、“休息”、“法尔”,完全放下了,自然放下。我们学禅定,叫你放下,你却拼命去求一个放下,你不是活该在那里忙吗?讲到这里,前天夜里读一首古诗,每一句都好,中间有两句话,可以来注解我们现在讲到的“实性”、“休息”、“法尔”。如果我不晓得这个人是文人的话,看了诗,几乎认为他是大澈大悟的道人了,所以说也是大功德。故事是说,有一个修道的人,买了一只小船,一辈子就在小船上划来划去,云游天下,三十年没有上岸。大家想想,他在船上怎么修定?他打不打坐?打坐的话,一定要摇摇摆摆的坐,怎么能得定啊!可是他照样得定。你以为一定要躲到山林里,才叫作修道吗?你们打坐,坐在平地坐得住,坐在船上坐不住,定不了,你们那叫入定吗?还是叫入腿?注意啊!你们天天在入腿啊!哪里是在入定!入定是无往而不定。这个人天天在船上,所以,一般人很佩服他。有一个有名的文人为他作一首诗,中间有两句真是好极了:“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你四大肉身是虚壳,无所谓内外,所以也无物可离;但却能悟未生前的一切。好啊!好对子。我的布施跟你们不同哦,看到一点好诗,恨不得告诉所有的人,而且,把这好句子,恨不得硬塞到每个人的脑子里,要他记住。哪里像你们,懂一点东西深怕人家晓得了,如果问你,还说“不知道”。那是悭吝法的布施,所以,智慧不会大。我这样说可不是自我宣传啊!人必须钱财无私,智慧无私,才是大布施。文人这个嘴巴,加上他这个头脑,真厉害,所以,般若里头的“”,是天机灵感出来的东西,不是从妄念生出来的,那完全是自然出来的,是法尔如斯。“实性与法尔,乃具特别之休息也”。这个话对了,经典上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不能说我要睡觉了,那也是狂心顿歇,对不对?他说,“特别之休息”是真正的休息,就是强调这个休息。虽然拿休息来形容,并不是普通睡眠之休息,必须真正放下,如禅宗明心见性以后,真正大歇大息才是。“住于轮迴众生,修持其义,则可休息而止憇故”。为什么叫休息?我们人都在六道轮迴中生生死死,如果真明了道,“狂心顿歇,歇即菩提”的话,真的放下,立刻不再入六道轮迴,这叫作大休大息。对于学禅的人来说,这个教理上的说明,清楚透澈,解释得好极了。什么是真的放下?你以为肩膀上没有担子,衣服也脱掉,你就放下了吗?那是假的,真放下在一念之间,可以停止生死轮迴,超出三界,这叫作休息。*****
(禅秘要法吧 实修禅密基地
官方叩叩qun:)
“禅定者,于法性之境中,无分别智定一而不散乱也。如来一子本续云:心静禅定自然获,如是云也”。禅定的方法是什么呢?譬如修白骨观也是,修安那般那(出入息)也是,修念佛法门,参话头等等一切,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禅定的方法多得很。本法门告诉我们的禅定,是什么禅定呢?是大的禅定,是在自性中而定,放下即是,不放下也是,就在这个境界中。也就是在这个法性之境中的无分别智定,随时随地,无往而不定。打起坐来入定,头顶在下,两脚朝天,也是定,睡在床上右脇而卧也是定,要能无一而不定,才懂得法性之境中的无分别智定,乃如来大定。现在告诉你们,禅定这个定,是什么境界呢?是智慧明白了,法尔如斯的境界,无境界之境界。如果你有一个境界,已经不是大圆满了。这很不容易了解!古人说,“莫将容易得,翻作等闲看”,几十年当中,我有一个毛病,是爱说话,所以你们才得以沾一点点光。如果我没有发表欲,才不会给你们讲!真的,碰到我这么一个疯子,有什么说什么,你们得大利益哦!所以,要好好听。关于禅定的道理,大家要知道,他所谓“定一”,没有一个一,只是姑且这么说,密宗有本经典叫《如来一子本续》,本续就是法本的论著。佛在这本传法的经典上讲,一个人心能够静,自然就得禅定了。你们大家打坐,两腿一盘,眼睛一闭,本来已经定了嘛!偏要在那里拼命用功,那怎么能够得定呢?心静以外,还求什么禅定呢?佛都告诉你了,心静就自然获得禅定了。大家反而在这个境界上,拼命用功求禅定,所以,都不是在禅定,都在那里瞎忙,闭起眼睛,心里头拼命做工夫,叫作瞎忙。所以,“心静禅定自然获”,法本上就是这样说的,这叫作禅定。“休息者,心与法尔境相合时,妄念客无聚散,于本住大法性尽,获止息之义。如旅客疲而求止憇,鬆懈一切而住,与休息相同”。什么叫休息呢?我们的心与自然法尔境界相配合,老子说得对:“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你们如果能做到,自己的心真像生下才一百天内的奶娃儿一样,此心活活泼泼的,没得妄念,就是休息了。一个奶娃儿,你逗逗他,他也会笑笑,你说那笑有意义吗?那你才见鬼;没有意义吗?有意义,他就喜欢笑,笑过了没得事;他要哭就哭了,哭也没得事。“心与法尔境相合”的时候,客尘烦恼的妄念,无所谓聚,无所谓散。刚才说的奶娃儿,你打他一个耳光,哇哇就哭,你逗他一下,他又笑,他的妄念,无所谓聚,也无所谓散,“法尔如斯”。我们凡夫越长大越不懂,笑了以后不笑了,心想:我刚才为什么对他笑?糟糕!他该不会说我神经病吧?一大堆客尘烦恼与妄念就来了,这个就是人长大了。大人一毛钱都不值,而且,大人变老人更可怕,所以人永远保持童心就是道。禅宗有一个老和尚,收了一个徒弟,两三岁就把他带上山,长到二十几岁什么都不懂。有一天,老和尚有事下山去了,他的师兄弟也开悟了的,到山上去,老和尚不在,只看到这个徒弟,出家几年了,什么都不知道,气死了。于是就教他,应该见人要礼貌合掌,说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给他涂上去了,然后这师叔等不及先走了。过几天,他师父回来了,这个徒弟老远在门外迎接,给师父跪下来说:“阿弥陀佛”。师父一看,愣住了,徒弟说:师叔来过,他教我出家人的威仪,应该这个样子 ……老和尚把师弟叫来大骂:我花了二十年搞一个玉石,永远不给他破一个洞,保持他完整,你来不到几天,就把他弄得稀烂,这一下完蛋了。天真未琢,破了就完了,所以我们一般人如果能够成道,实无天理!因为心里头的道理太多了,讲难听一点是:脏的心思太多了。真的哦!我不是骂人哦!我讲了老实话,认为我在骂人,不是你疯了就是我疯了。所以,“心与法尔境相合”,这个时候才是休息,妄念是客尘烦恼,无所谓聚散。“于本住大法性尽”,我们本来有的本性就是这个样子,是本住的;这个时候是无明尽,所以,《心经》上告诉你:“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十二因缘一路讲完了。你以为无明断了,才能成佛吗?错了!“亦无无明尽”,无始无终,你能这样懂了,悟了,就得到真正大休息的道理。这个时候,“如旅客疲而求止憇,鬆懈一切而住,与休息相同”。他这个境界,等于我们在外面奔波了几十年,作官做生意,忙忙碌碌,搞了半天,好无聊哦!这样子的旅客,人生过了几十年的就晓得,“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就像“旅客疲而求止憇”一样,算了,回来睡大觉吧!这一下,什么都不管,佛也不修了,坐也不打了,一切鬆懈,打呼睡觉去了。你有本事,睡得发了胖,算你本事大,我封你一个佛号叫“胖胖佛”。你们现在学佛,打坐、修道,在那里紧张得要死,都在那里求佛,求一个境界,不能鬆懈一切。真能一切放下,这个境界就是与休息相同。你想,一个人如果这样休息下去,纵使身上有百病也会好的!真的,这样休息下来,年纪大了的,一定返老还童。你为什么做了很久的工夫,但没有效果呢?我说的你不信,我只好找古代祖师爷说的,该信了吧!我现在活着不是祖师爷,我死了就是祖师爷了,将来的人把我的书拿出来,也坐在这里,讲给大家听。嘿!终有那么一天哦!说不定那天我自己来讲自己的,也告诉他们:这位南先生,这么样的了不起啊。你们要注意啊!会有这样一天的,轮迴中间就是有那么怪的。 摘录自南怀瑾老师著作《禅定休息简说》**********************************转自迦陵仙音博客
(禅秘要法吧 实修禅密基地
官方叩叩qun:)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译休息者,有实性、休息、法尔三义”。所谓
清淨休息,就包括般若实性、明心见性,是见本体那个本性,见了本性,大休大息,一切放下就成道。所谓成道、空,这是法尔自然如此
;其实,法尔就是自然,自然就是法尔。
印度有一种外道,叫作“自然外道”,因此,
中国也有些人把老子的自然,套进印度的自然外道里,真是该打屁股
。老子之前,并没有自然这个名称啊!老子写了“自然”,后来的人才借用这个名辞,把翻译外来的科学名辞,称为自然科学,把印度的外道,套用自然叫作自然外道。
老子的“自然”,意思是自己本身当然如此,所以,叫作自然。“道法自然”,道的本身是当然如此,
所以,道法是自,是然,法尔如斯。那么佛法翻译为什么不用老子的自然呢?如果一用了自然,大家会说佛法套用道家;再不然,又和那个自然外道混淆不清了。因此,又想办法变花样,产生一个名辞叫法尔。
法尔怎么解释呢?如果有人解释得出“法尔”的话,我决定叫他为太老师,叫老师都不够,因为法尔无法解释,就是这个样子。就像爬二十层的楼梯,一爬到了,坐在那里,哎育!我的妈啊!什么都想不起来了,那岂不是法尔?你说怎么解释?自然这样,加任何名辞都不对,
所以叫清淨也好,叫休息也好,叫圆满也好,这里头有三个意义:“实性”、“休息”、“法尔”,完全放下了,自然放下。我们学禅定,叫你放下,你却拼命去求一个放下,你不是活该在那里忙吗?
讲到这里,前天夜里读一首古诗,每一句都好,中间有两句话,可以来注解我们现在讲到的“实性”、“休息”、“法尔”。如果我不晓得这个人是文人的话,看了诗,几乎认为他是大澈大悟的道人了,所以说文字般若也是大功德。
故事是说,有一个修道的人,买了一只小船,一辈子就在小船上划来划去,云游天下,三十年没有上岸。大家想想,他在船上怎么修定?他打不打坐?打坐的话,一定要摇摇摆摆的坐,怎么能得定啊!可是他照样得定。你以为一定要躲到山林里,才叫作修道吗?你们打坐,坐在平地坐得住,坐在船上坐不住,定不了,你们那叫入定吗?还是叫入腿?
注意啊!你们天天在入腿啊!哪里是在入定!入定是无往而不定。
这个人天天在船上,所以,一般人很佩服他。有一个有名的文人为他作一首诗,中间有两句真是好极了
:“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你四大肉身是虚壳,无所谓内外,所以也无物可离;但却能悟未生前的一切。
好啊!好对子。
我的布施跟你们不同哦,看到一点好诗,恨不得告诉所有的人,而且,把这好句子,恨不得硬塞到每个人的脑子里,要他记住。
哪里像你们,懂一点东西深怕人家晓得了,如果问你,还说“不知道”。那是悭吝法的布施,所以,智慧不会大。我这样说可不是自我宣传啊!人必须钱财无私,智慧无私,才是大布施。文人这个嘴巴,加上他这个头脑,真厉害,所以,般若里头的“文字般若”,是天机灵感出来的东西,不是从妄念生出来的,那完全是自然出来的,是法尔如斯。
实性与法尔,乃具特别之休息也”。这个话对了,经典上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不能说我要睡觉了,那也是狂心顿歇,对不对?他说,“特别之休息”是真正的休息,就是强调这个休息。虽然拿休息来形容,并不是普通睡眠之休息,
必须真正放下,如禅宗明心见性以后,真正大歇大息才是。
住于轮迴众生,修持其义,则可休息而止憇故”。
为什么叫休息?我们人都在六道轮迴中生生死死,如果真明了道,“狂心顿歇,歇即菩提”的话,真的放下,立刻不再入六道轮迴,这叫作大休大息。对于学禅的人来说,这个教理上的说明,清楚透澈,解释得好极了。什么是真的放下?你以为肩膀上没有担子,衣服也脱掉,你就放下了吗?那是假的,真放下在一念之间,可以停止生死轮迴,超出三界,这叫作休息。
“禅定者,于法性之境中,无分别智定一而不散乱也。如来一子本续云:心静禅定自然获,如是云也”。
禅定的方法是什么呢?譬如修白骨观也是,修安那般那(出入息)也是,修念佛法门,参话头等等一切,八万四千法门都是
,修禅定的方法多得很。
本法门告诉我们的禅定,是什么禅定呢?是大的禅定,是在自性中而定,放下即是,不放下也是,就在这个境界中。也就是在这个法性之境中的无分别智定,随时随地,无往而不定。
打起坐来入定,头顶在下,两脚朝天,也是定,睡在床上右脇而卧也是定,要能无一而不定,
才懂得法性之境中的无分别智定,乃如来大定。
现在告诉你们,大圆满禅定这个定,是什么境界呢?
是智慧明白了,法尔如斯的境界,无境界之境界。如果你有一个境界,已经不是大圆满了
。这很不容易了解!
古人说,“莫将容易得,翻作等闲看”,几十年当中,我有一个毛病,是爱说话,所以你们才得以沾一点点光。如果我没有发表欲,才不会给你们讲!真的,碰到我这么一个疯子,有什么说什么,你们得大利益哦!所以,要好好听。
关于禅定的道理,大家要知道,他所谓“定一”,没有一个一,只是姑且这么说,密宗有本经典叫《如来一子本续》,本续就是法本的论著。佛在这本传法的经典上讲,
一个人心能够静,自然就得禅定了。你们大家打坐,两腿一盘,眼睛一闭,本来已经定了嘛!偏要在那里拼命用功,那怎么能够得定呢?心静以外,还求什么禅定呢?佛都告诉你了,心静就自然获得禅定了。大家反而在这个境界上,拼命用功求禅定,所以,都不是在禅定,都在那里瞎忙,闭起眼睛,心里头拼命做工夫,叫作瞎忙。所以,“心静禅定自然获”,法本上就是这样说的,这叫作禅定。
“休息者,心与法尔境相合时,妄念客无聚散,于本住大法性尽,获止息之义。如旅客疲而求止憇,鬆懈一切而住,与休息相同”。什么叫休息呢?
我们的心与自然法尔境界相配合,老子说得对:“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你们如果能做到,自己的心真像生下才一百天内的奶娃儿一样,此心活活泼泼的,没得妄念,就是休息了
。一个奶娃儿,你逗逗他,他也会笑笑,你说那笑有意义吗?那你才见鬼;没有意义吗?有意义,他就喜欢笑,笑过了没得事;他要哭就哭了,哭也没得事
。“心与法尔境相合”的时候,客尘烦恼的妄念,无所谓聚,无所谓散。
刚才说的奶娃儿,你打他一个耳光,哇哇就哭,你逗他一下,他又笑,他的妄念,无所谓聚,也无所谓散,“法尔如斯”。我们凡夫越长大越不懂,笑了以后不笑了,心想:我刚才为什么对他笑?糟糕!他该不会说我神经病吧?
一大堆客尘烦恼与妄念就来了,这个就是人长大了。大人一毛钱都不值,而且,大人变老人更可怕,所以人永远保持童心就是道。
禅宗有一个老和尚,收了一个徒弟,两三岁就把他带上山,长到二十几岁什么都不懂。有一天,老和尚有事下山去了,他的师兄弟也开悟了的,到山上去,老和尚不在,只看到这个徒弟,出家几年了,什么都不知道,气死了。于是就教他,应该见人要礼貌合掌,说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给他涂上去了,然后这师叔等不及先走了。过几天,他师父回来了,这个徒弟老远在门外迎接,给师父跪下来说:“阿弥陀佛”。师父一看,愣住了,徒弟说:师叔来过,他教我出家人的威仪,应该这个样子 ……老和尚把师弟叫来大骂:我花了二十年搞一个玉石,永远不给他破一个洞,保持他完整,你来不到几天,就把他弄得稀烂,这一下完蛋了。
天真未琢,破了就完了,所以我们一般人如果能够成道,实无天理!因为心里头的道理太多了,讲难听一点是:脏的心思太多了。真的哦!我不是骂人哦!我讲了老实话,认为我在骂人,不是你疯了就是我疯了。所以,“心与法尔境相合”,这个时候才是休息,妄念是客尘烦恼,无所谓聚散。
于本住大法性尽”,我们本来有的本性就是这个样子,是本住的;这个时候是无明尽,所以,《心经》上告诉你:“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十二因缘一路讲完了。
你以为无明断了,才能成佛吗?错了!“亦无无明尽”,无始无终,你能这样懂了,悟了,就得到真正大休息的道理。
这个时候,“如旅客疲而求止憇,鬆懈一切而住,与休息相同”。他这个境界,等于我们在外面奔波了几十年,作官做生意,忙忙碌碌,搞了半天,好无聊哦!这样子的旅客,人生过了几十年的就晓得,“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就像“旅客疲而求止憇”一样,算了,回来睡大觉吧!这一下,什么都不管,佛也不修了,坐也不打了,一切鬆懈,打呼睡觉去了。你有本事,睡得发了胖,算你本事大,我封你一个佛号叫“胖胖佛”。
你们现在学佛,打坐、修道,在那里紧张得要死,都在那里求佛,求一个境界,不能鬆懈一切。真能一切放下,这个境界就是与休息相同。你想,一个人如果这样
休息下去,纵使身上有百病也会好的!真的,这样休息下来,年纪大了的,一定返老还童。
你为什么做了很久的工夫,但没有效果呢?我说的你不信,我只好找古代祖师爷说的,该信了吧!我现在活着不是祖师爷,我死了就是祖师爷了,将来的人把我的书拿出来,也坐在这里,讲给大家听。嘿!终有那么一天哦!说不定那天我自己来讲自己的,也告诉他们:这位南先生,这么样的了不起啊。你们要注意啊!会有这样一天的,轮迴中间就是有那么怪的。
摘录自《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
◆◆◆◆◆◆
欢迎关注公众订阅号: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本公众号,及同名今日头条“头条号”和同名新浪博客相关文章均由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整理首发。欢迎分享文章至“朋友圈”,欢迎阅读过往文章(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进入)
*****************************
南怀瑾老师新书推介:
《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
将由东方出版社于2016年9月底出版,首发预售价:46元。如果现在预订,您将是第一批收到新书的读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预售购买页面)。
繁体版《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现书(正版:520元台币),因台湾到大陆运费极高,每一本运输成本达二十多元人民币,所以繁体版售价:138元人民币。(在分类中查找购买页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南怀瑾】心静禅定自然获,狂心顿歇即休息
心静禅定自然获,狂心顿歇即休息
“译休息者,有实性、休息、法尔三义”。所谓清淨休息,就包括般若实性、明心见性,是见本体那个本性,见了本性,大休大息,一切放下就成道。所谓成道、空,这是法尔自然如此;其实,法尔就是自然,自然就是法尔。
印度有一种外道,叫作“自然外道”,因此,中国也有些人把老子的自然,套进印度的自然外道里,真是该打屁股。老子之前,并没有自然这个名称啊!老子写了“自然”,后来的人才借用这个名辞,把翻译外来的科学名辞,称为自然科学,把印度的外道,套用自然叫作自然外道。
老子的“自然”,意思是自己本身当然如此,所以,叫作自然。“道法自然”,道的本身是当然如此,所以,道法是自,是然,法尔如斯。那么佛法翻译为什么不用老子的自然呢?如果一用了自然,大家会说佛法套用道家;再不然,又和那个自然外道混淆不清了。因此,又想办法变花样,产生一个名辞叫法尔。
法尔怎么解释呢?如果有人解释得出“法尔”的话,我决定叫他为太老师,叫老师都不够,因为法尔无法解释,就是这个样子。就像爬二十层的楼梯,一爬到了,坐在那里,哎育!我的妈啊!什么都想不起来了,那岂不是法尔?你说怎么解释?自然这样,加任何名辞都不对,所以叫清淨也好,叫休息也好,叫圆满也好,这里头有三个意义:“实性”、“休息”、“法尔”,完全放下了,自然放下。我们学禅定,叫你放下,你却拼命去求一个放下,你不是活该在那里忙吗?
讲到这里,前天夜里读一首古诗,每一句都好,中间有两句话,可以来注解我们现在讲到的“实性”、“休息”、“法尔”。如果我不晓得这个人是文人的话,看了诗,几乎认为他是大澈大悟的道人了,所以说文字般若也是大功德。
故事是说,有一个修道的人,买了一只小船,一辈子就在小船上划来划去,云游天下,三十年没有上岸。大家想想,他在船上怎么修定?他打不打坐?打坐的话,一定要摇摇摆摆的坐,怎么能得定啊!可是他照样得定。你以为一定要躲到山林里,才叫作修道吗?你们打坐,坐在平地坐得住,坐在船上坐不住,定不了,你们那叫入定吗?还是叫入腿?注意啊!你们天天在入腿啊!哪里是在入定!入定是无往而不定。这个人天天在船上,所以,一般人很佩服他。有一个有名的文人为他作一首诗,中间有两句真是好极了:“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你四大肉身是虚壳,无所谓内外,所以也无物可离;但却能悟未生前的一切。好啊!好对子。
我的布施跟你们不同哦,看到一点好诗,恨不得告诉所有的人,而且,把这好句子,恨不得硬塞到每个人的脑子里,要他记住。哪里像你们,懂一点东西深怕人家晓得了,如果问你,还说“不知道”。那是悭吝法的布施,所以,智慧不会大。我这样说可不是自我宣传啊!人必须钱财无私,智慧无私,才是大布施。文人这个嘴巴,加上他这个头脑,真厉害,所以,般若里头的“文字般若”,是天机灵感出来的东西,不是从妄念生出来的,那完全是自然出来的,是法尔如斯。
“实性与法尔,乃具特别之休息也”。这个话对了,经典上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不能说我要睡觉了,那也是狂心顿歇,对不对?他说,“特别之休息”是真正的休息,就是强调这个休息。虽然拿休息来形容,并不是普通睡眠之休息,必须真正放下,如禅宗明心见性以后,真正大歇大息才是。
“住于轮迴众生,修持其义,则可休息而止憇故”。为什么叫休息?我们人都在六道轮迴中生生死死,如果真明了道,“狂心顿歇,歇即菩提”的话,真的放下,立刻不再入六道轮迴,这叫作大休大息。对于学禅的人来说,这个教理上的说明,清楚透澈,解释得好极了。什么是真的放下?你以为肩膀上没有担子,衣服也脱掉,你就放下了吗?那是假的,真放下在一念之间,可以停止生死轮迴,超出三界,这叫作休息。
“禅定者,于法性之境中,无分别智定一而不散乱也。如来一子本续云:心静禅定自然获,如是云也”。禅定的方法是什么呢?譬如修白骨观也是,修安那般那(出入息)也是,修念佛法门,参话头等等一切,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禅定的方法多得很。本法门告诉我们的禅定,是什么禅定呢?是大的禅定,是在自性中而定,放下即是,不放下也是,就在这个境界中。也就是在这个法性之境中的无分别智定,随时随地,无往而不定。打起坐来入定,头顶在下,两脚朝天,也是定,睡在床上右脇而卧也是定,要能无一而不定,才懂得法性之境中的无分别智定,乃如来大定。现在告诉你们,大圆满禅定这个定,是什么境界呢?是智慧明白了,法尔如斯的境界,无境界之境界。如果你有一个境界,已经不是大圆满了。这很不容易了解!
古人说,“莫将容易得,翻作等闲看”,几十年当中,我有一个毛病,是爱说话,所以你们才得以沾一点点光。如果我没有发表欲,才不会给你们讲!真的,碰到我这么一个疯子,有什么说什么,你们得大利益哦!所以,要好好听。
关于禅定的道理,大家要知道,他所谓“定一”,没有一个一,只是姑且这么说,密宗有本经典叫《如来一子本续》,本续就是法本的论著。佛在这本传法的经典上讲,一个人心能够静,自然就得禅定了。你们大家打坐,两腿一盘,眼睛一闭,本来已经定了嘛!偏要在那里拼命用功,那怎么能够得定呢?心静以外,还求什么禅定呢?佛都告诉你了,心静就自然获得禅定了。大家反而在这个境界上,拼命用功求禅定,所以,都不是在禅定,都在那里瞎忙,闭起眼睛,心里头拼命做工夫,叫作瞎忙。所以,“心静禅定自然获”,法本上就是这样说的,这叫作禅定。
“休息者,心与法尔境相合时,妄念客无聚散,于本住大法性尽,获止息之义。如旅客疲而求止憇,鬆懈一切而住,与休息相同”。什么叫休息呢?我们的心与自然法尔境界相配合,老子说得对:“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你们如果能做到,自己的心真像生下才一百天内的奶娃儿一样,此心活活泼泼的,没得妄念,就是休息了。一个奶娃儿,你逗逗他,他也会笑笑,你说那笑有意义吗?那你才见鬼;没有意义吗?有意义,他就喜欢笑,笑过了没得事;他要哭就哭了,哭也没得事。“心与法尔境相合”的时候,客尘烦恼的妄念,无所谓聚,无所谓散。
刚才说的奶娃儿,你打他一个耳光,哇哇就哭,你逗他一下,他又笑,他的妄念,无所谓聚,也无所谓散,“法尔如斯”。我们凡夫越长大越不懂,笑了以后不笑了,心想:我刚才为什么对他笑?糟糕!他该不会说我神经病吧?一大堆客尘烦恼与妄念就来了,这个就是人长大了。大人一毛钱都不值,而且,大人变老人更可怕,所以人永远保持童心就是道。
禅宗有一个老和尚,收了一个徒弟,两三岁就把他带上山,长到二十几岁什么都不懂。有一天,老和尚有事下山去了,他的师兄弟也开悟了的,到山上去,老和尚不在,只看到这个徒弟,出家几年了,什么都不知道,气死了。于是就教他,应该见人要礼貌合掌,说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给他涂上去了,然后这师叔等不及先走了。过几天,他师父回来了,这个徒弟老远在门外迎接,给师父跪下来说:“阿弥陀佛”。师父一看,愣住了,徒弟说:师叔来过,他教我出家人的威仪,应该这个样子
……老和尚把师弟叫来大骂:我花了二十年搞一个玉石,永远不给他破一个洞,保持他完整,你来不到几天,就把他弄得稀烂,这一下完蛋了。
天真未琢,破了就完了,所以我们一般人如果能够成道,实无天理!因为心里头的道理太多了,讲难听一点是:脏的心思太多了。真的哦!我不是骂人哦!我讲了老实话,认为我在骂人,不是你疯了就是我疯了。所以,“心与法尔境相合”,这个时候才是休息,妄念是客尘烦恼,无所谓聚散。
“于本住大法性尽”,我们本来有的本性就是这个样子,是本住的;这个时候是无明尽,所以,《心经》上告诉你:“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十二因缘一路讲完了。你以为无明断了,才能成佛吗?错了!“亦无无明尽”,无始无终,你能这样懂了,悟了,就得到真正大休息的道理。
这个时候,“如旅客疲而求止憇,鬆懈一切而住,与休息相同”。他这个境界,等于我们在外面奔波了几十年,作官做生意,忙忙碌碌,搞了半天,好无聊哦!这样子的旅客,人生过了几十年的就晓得,“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就像“旅客疲而求止憇”一样,算了,回来睡大觉吧!这一下,什么都不管,佛也不修了,坐也不打了,一切鬆懈,打呼睡觉去了。你有本事,睡得发了胖,算你本事大,我封你一个佛号叫“胖胖佛”。
你们现在学佛,打坐、修道,在那里紧张得要死,都在那里求佛,求一个境界,不能鬆懈一切。真能一切放下,这个境界就是与休息相同。你想,一个人如果这样休息下去,纵使身上有百病也会好的!真的,这样休息下来,年纪大了的,一定返老还童。
你为什么做了很久的工夫,但没有效果呢?我说的你不信,我只好找古代祖师爷说的,该信了吧!我现在活着不是祖师爷,我死了就是祖师爷了,将来的人把我的书拿出来,也坐在这里,讲给大家听。嘿!终有那么一天哦!说不定那天我自己来讲自己的,也告诉他们:这位南先生,这么样的了不起啊。你们要注意啊!会有这样一天的,轮迴中间就是有那么怪的。
&摘录自《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的博客
.cn/jialingxianyin201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文心静自然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