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的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地形流域特点是什么?

耕读文化,楠溪江的千年“文脉”在绵延来源:永嘉网字体:
核心提示:
水秀、崖奇、瀑多、滩林美是楠溪山水的自然景观,这良好的田园山水奠定了耕读生活的基础,楠溪江的古村落进一步展现了耕读文化的传统和千百年形成的“文脉”,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观念和民俗风情的产物。近日,记者来到岩头镇芙蓉、苍坡等古村落,深入了解我县从古至今盛行不衰的耕读文化及其所展示的魅力。
  水秀、崖奇、瀑多、滩林美是楠溪山水的自然景观,这良好的田园山水奠定了耕读生活的基础,楠溪江的古村落进一步展现了耕读文化的传统和千百年形成的“文脉”,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观念和民俗风情的产物。近日,记者来到岩头镇芙蓉、苍坡等古村落,深入了解我县从古至今盛行不衰的耕读文化及其所展示的魅力。
  古村建筑,耕读文化的根基
  耕读文化表达的是特定时代、特定阶层的生活理想,其产生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晋、宋中国历史上两次人口大迁徙、江南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南宋建都杭州倡导“耕读”、理学兴盛、提倡修身养性等,终使耕读文化走向成熟。然而,悠悠三百里楠溪江更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成为中原士族迁居耕读之地。
  目前,我县楠溪江流域散布着二百多个单姓的血缘村落,其中有三十多个为古村落,主要分布在楠溪江的中游和上游地区,有的建于晚唐,有的建于北宋、南宋,有的建于元代,这些古村落的形成,展现的是我县耕读文化的根基所在。
  现存的苍坡村是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建造的,至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却仍保留有宋代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水池以及古柏。苍坡以“文房四宝”进行布局:针对村右的笔架山,铺砖石长街为“笔”,凿5米长的条石为“墨”,辟东西两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的村墙,使村庄像一张铺开的“纸”,在村落布局上蕴藏着浓郁的楠溪耕读文化思想。
  芙蓉古村的建筑则以“七星八斗”布局设计,象征性强、寓意深刻,主街称为“笔街”,东西两池命名为“砚池”,池边、街边放置大石条,是为“墨锭”,而方方正正的村落则如一张写满字的纸,使村落洋溢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
  纵观古村落的基本格局,布局也是形式多样,寨墙、街巷、民居、园林、公共建筑和沟渠系统样样俱全。如芙蓉村的芙蓉亭,建在村子中心地段的芙蓉池中,芙蓉池一带便成为村民们农闲或劳动之余的休息场所。芙蓉村有俗语说:“天上天堂,地上芙蓉,有吃没吃,长塘街、芙蓉池逛逛。”类似的公共休闲中心,还有其它形式,如枫林村的“瑶亭御风”、溪口村的“明文里门”,这些现今保存的公共建筑,无不洋溢着安宁祥和的耕读遗迹。&
  宗教文化,处处彰显耕读传家的理想
  “团团一脉石,绿竹间青松。沙外溶溶水,门前叠叠风。山花开屿岸,野鸟唤春风。锄犁能读史,诗书振飞鹏。”这是坦下村《陈氏宗谱》中描绘本村的风景,而且认为理想的耕读环境必出人才。又如《珍川朱氏合族副谱珍川十咏序》说花坦村的选址:“陵阜夹川,陂陀下弛,衍为原隰。林麓藏荫,水田环绕,居民耕植其中,熙熙如也……是盖乾坤清淑之气所钟聚融结,必有玮瑰俊秀杰出乎其间。”
  对楠溪江自然风光及人居环境的讴歌与赞美,不是文人的专利。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楠溪江乡民,对自己的美丽家园更是赞不绝口。大多数古村落的宗谱,都要在卷首的“序”里或者撰专文赞美本村地形环境。在这些宗谱语汇中流露的是,楠溪江流域的乡土文化和绵延千百年的耕读古风。
  在封建社会,农村虽然有政府的各级行政机构来管辖,但宗族组织实际上是血缘村落的真正政权机构,宗族组织要管的事情很多,小到邻里纠纷,大至村落选址、规划、建设、管理等。宗族鼓励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修祠堂、建桥铺路、兴造学堂、保护环境。无论是公益建设还是环境保护,许多古村落都涌现出有眼光、有能力的贤达,他们具有山水情怀,热心公益事业,大多乐善好施。在古村落的建设与保护方面,他们功不可没。而且这些贤达及其事迹都被载入各族宗谱,激励后人积极从事家园的建设与保护。
  同时,在楠溪江的古村落大多设有书院,各宗族对教育也极其重视。如芙蓉村的芙蓉书院使用宗族公产来支付书院的费用,村里的孩子无论贫寒还是富裕,均可在这里接受教育,希望他们能出将入相,光宗耀祖。
  “在宗法制的传统农村里,‘耕读传家’是人们根深蒂固的生活理想。在楠溪江流域古村落,这一生活理想显得更加强烈。”芙蓉村的陈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楠溪江古村落的传统不同一般,其始祖原本多为因世乱迁徙而来的中原世族,在饱经离乱之苦、千里颠簸之后,他们为的是休养生息,为的是在新家园实现耕读理想。所以,在楠溪江的古村落里,几乎村村宗谱都记载了乡绅―――乡村知识分子亲自设帐课徒、教授族中子弟读书修身的事迹。同时,永嘉历代杰出的地方官,为化民成俗,提倡读书,促成文风蔚然。至今,楠溪江古村落普通农家的中堂或厅堂的墙壁上,都张贴着自己书写的古代诗词。白纸黑字间,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除了宗谱的文字记载,乡民的口碑文化也在传播。在苍坡村,就流传着一个乡绅保护树木的感人故事:该村仁济庙前有2条石质马槽和3棵柏树。柏树为寨主李西斋所植。为了使柏树免遭破坏,李西斋特订立“凡拴牛于柏者,杀牛不赦”的禁约。后有人拴牛于树,经查系他家的长工。李西斋为执行自己订的禁约,二话没说,杀了自家的牛。此后,无人再敢栓牛于柏树。如今,这三棵柏树已经历了八百多个春秋,仍枝繁叶茂,长势良好,为苍坡村增添了几分古意,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环境保护的佳话。
  文化传承,“陈酿”愈加醇厚
  耕读文化从楠溪江落地生根后,唐代到清代的1293年期间,我县共出了1200多位进士,明朝孝宗时花坦村有“溪山第一”之誉的布衣状元朱墨瞿,豫樟村一门三代五进士,溪口村一门四代六进士,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永嘉学派”、“永嘉四灵”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王羲之、颜延之、谢灵运等都先后在永嘉做官,永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美的田园文化让谢灵运感受至深,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山水诗,为其奠定了山水诗鼻祖的地位。
  耕读文化滋养、培育了一代代楠溪江人。然而,通过科场而取得功名者毕竟是少数,毕生努力最终成为一代学者的更是寥若晨星。受过教育却未能步入仕途的乡间秀才们,大都留在村子里,继续他们的耕读生涯。他们是农人,也是乡村文人,他们身上有一种一般农民所缺乏的气质。在村落规划与建筑中,这种气质便表现为山水情怀和环境意识,在楠溪江的青山秀水间创造出一座又一座如诗如画、富有田园野趣的村落。
  游古村、捣糖糕、滚铁环,过楠溪江特色的传统年;认领一分地,当回农庄主……近年来,“美丽乡村游”活动启动后,这种以亲近自然为主题的乡村游给我县乡村旅游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面对浸润着历史沧桑的古建筑群,县委县政府也加大投入全力保护,楠溪江古村落的发展引来了新机遇。
  岩头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说,这几年,岩头镇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村外建新村、村内搞整饬的新路子。目前,芙蓉下村安置新村一期工程已建好,共有76户已迁移,苍坡安置新村一期工程已建好17间。除了古村外建新村推进古村旅游发展的同时,岩头镇还在古村旅游经营方式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各古村落都有不同的经营方式,苍坡村试行联合经营体制,芙蓉古村试行股份公司经营体制,丽水街试行承包经营体制。希望试图通过三种不同经营体制的试运行来选择最适合古村旅游发展的经营体制。
  在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的同时,新一代永嘉人也继承了“文化基因”,并且将它在楠溪江两岸发扬,让这一坛坛“陈酿”变得愈加醇厚。祖籍岩头苍坡村的李大鹏先生当选为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近几年更是多次回乡探望,他捐资建设了苍坡村至方巷村的道路。因为祖辈多外迁,他在苍坡已没有亲近的宗族,但是他把每一位苍坡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每一次回故土,他都带着红包慰问村里所有年长的老人。
  去年,一部长达150万言题为《芙蓉外史》的长篇小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鸿篇巨著的作者是岩头镇芙蓉村村民陈晓江。因受浓烈的瓯越古老文化的熏陶及“耕读传家”乡风的影响,使这位从古村落里走出来的高中毕业生从小就酷爱文学。二十世纪末,陈晓江开始着手创作《芙蓉外史》,从原先的175万字压缩为150万字,前后经过十余次的增删、润色,花了他10年的心血。《芙蓉外史》系统、深入、细致地描述了民国初年到文革结束以后芙蓉村的历史,述说了芙蓉村60年来的变迁和发展,荣辱和升沉,苦难和挣扎,绝望和希望,堪称浙南乡村60年来发展变化的“百科全书”。
  近些年,永嘉除了保留前辈的文化传统外,更是诞生了许多新的文化元素。其间,永嘉人创造的企业文化独树一帜。红蜻蜓、报喜鸟、奥康……他们将“儒商文化”、“东情西韵,古风新律”品牌文化、“创新创意文化”附着在商品的生产理念中,不仅吸引了国人的眼球,还扬名国际。记者 君忆
  延伸阅读:
  楠溪山水的灵魂
  “耕”为生存之本,“读”是迁升之路,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生存形态,多少农家子弟通过此路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这里,前可溯及“耕读文化”的渊源,后可触摸耕读文化的实物,是中国一份颇为难得的文化资源。楠溪江古村落的布局也体现了耕读社会的价值取向,犹如文脉延续至今,成了永嘉耕读文化的载体。在苍坡村,整个村落的建筑布局仍是一套传统人文必备的“文房四宝”:村子西边有一座山,山是三个并肩为立的山峰,人们相传,这是一支大“笔”,“架”向西面的笔架山上,可以写出大文章。村东那口池塘可算是“砚田”,“墨锭”就是池塘边的一根石条,至于“纸”就是整个村落,村里古老的屋顶便是错落有致的“墨迹”了。如此齐全的文房四宝,如此浓厚的书卷气,告诉人们的只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追求。
  耕读文化,永嘉发展原动力
  作者:(县志办)高远
  在人们熟知本土的永嘉学派、永嘉四灵、永嘉昆曲等优秀文化时,我们更应去思考,这些文化是茁壮在我们永嘉特有的“耕读文化”土壤之上的。同时这也是构成如今我们永嘉发展的原动力。
  公元五世纪谢灵运出任郡守时招士讲学,开始引领原本近乎南蛮的永嘉先民,向着有文化的、崇高的生活方式前进,创造出上述伟大的文化。尽管南宋以后,永嘉的进士数量大幅减少,但耕读却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去,引导着一代代人为社会发展释放文化情怀,营造美好家园,留下了被今天人们称为民居瑰宝的芙蓉、苍坡、岩头、埭头等古村落。同时这些耕读分子,建立了那个时代十分高明的乡村治理措施――村规族约,维系着家族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耕读这一生活方式及其相关的物质与精神遗存,构成今天我们为之骄傲的永嘉耕读文化。
  曾经先进的永嘉耕读文化在如今经济社会中仍然有积极的意义:对文化与文化人的重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这是永嘉耕读的基本特征。这些著名的古村落的家谱中明文载入:“礼聘名师教育弟子。”在经济上支持读书赴考,只要考上最基础的秀才一级功名就可以得到族中拨给“义学田”无偿耕种的奖励。还对考取较高功名的,如举人进士,则给予立牌坊垂名后世的崇高礼遇,以激励后之来者。如现在的岩头金昭牌坊,花坦宪台牌坊。而功名有成的人,更是对村落建设,对族中弟子的教育,倾注莫大的热忱。见智见仁,行比一乡,智较一官,从一村一族开始构建大社会的文明进步。鼓励耕读,坚持耕以致富,读以荣身的信条。读书明理,会写会算,当然能使耕以致富。同时,在永嘉学派农商并重的文化土壤里,经商致富也成为耕读生活方式的有益补充。这对那些身居要职而漠视乡村建设的知识分子,是很值得思考的。
  不忘耕读文化,发扬耕读精神,有利于生活方式的崇高化,提高人的素质。永嘉以前的人,把耕读作为生存方式,是人生的目标,不是形式上的。耕读是艰苦的,在读书中获得的知识与在劳动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交替中,完成了人生的深沉生活体验,会使人的心灵变得朴素崇高。如果现在的人能如此,就不会沉缅于无益身心的娱乐,诸如赌博、无节制地打牌等等,易导致玩物丧志。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难道不应提倡工读,商读等等么?有心于此,人的志趣才会变得崇高,文化素养得以提高,生存能力得以加强,就有利于家庭和谐,工作也会卓有成效,最终会共同实现社会持续和谐发展。
  在高唱文化力就是生产力的今天,耕读文化沉积深厚的楠溪江古村落,在我县旅游业中,直接为村民带来为数可观的经济收入,推动乡村的发展。因为有耕读精神的前辈,以其特有文化体现方式与生生不息的人文关怀,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先进的文化符号,这对我们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发展都有借鉴意义。再者,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为我们生产经营实践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拥有文化力的必要条件,是读书学习,是对科技与知识掌握。那么一个有耕读精神的人所获得与掌握的科技知识与信息,一定能提高其实践能力,推动生产力发展。
  耕读作为永嘉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在仍然存在的先进文化,已经为永嘉的和谐发展作出了光芒仍在的贡献。在县委、县政府把先进文化引领生产力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我们都应把耕读文化继承发扬下去,在努力工作的时候,以最朴素的耕读传人的情怀,为永嘉的和谐发展、文明进步,再创新文化精神。
关键词:编辑: 戴益洪相关阅读:当前位置:
>>>读下图,分析完成以下问题。(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并说明图..
读下图,分析完成以下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并说明图中河流③(湄公河)北部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湄公河下游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分析其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在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图分析湄公河下游的水系有什么特征?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四届东亚峰会日在泰国华欣举行。本届峰会承认加强地区连通的重要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实质阶段。分析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一体化互相矛盾吗?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综合读图题难度:中档来源:湖北省模拟题
(1)山地为主,平原狭小;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河流中下游地区多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原因:因为流经高山峡谷之中,山高谷深,谷地狭窄,所以流域范围狭窄。(2)气候湿热、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水稻生产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3)特点:河网密布,入海河道多;成因:地势低平、流量大。(4)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一体化并不矛盾。这是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一个阶段或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广大中小国家来说,加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是增强自身全球经济地位的一项对策,而不是将自己的对外经济依附于区域内某一大国;另外一些大国热衷于搞区域集团化,则是为了在区域内占据主导地位,排斥或遏制其他大国,进而在全球经济中争取有利地位。带来的机遇有: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出口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外资;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全方位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源互补,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有利于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有利于增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互相信任。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读下图,分析完成以下问题。(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并说明图..”主要考查你对&&世界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河流特征,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世界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河流特征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世界经济全球化
一、亚洲 (一)亚洲的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
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二)亚洲的人文环境: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亚洲有6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2、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3、亚洲民族十分复杂,大大小小有1000个,其中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的华夏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古巴比伦文明。共同特点是适宜的温带和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注:两河流域古代气候条件好)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的不同。 4、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发达国家较少,如日本。& 二、东南亚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2、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注意与中国接壤和隔海相望的国家。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4、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各大河上游流经山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及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形成重要的农业区。中南半岛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5、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为黄种人。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东南亚。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6、东南亚的旅游胜地。(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越南的下龙湾等) 三、南亚南亚指亚洲南部地区,介于东南亚与西亚之间。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或简称次大陆)。南亚共有7个国家,其中尼泊尔、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和克什米尔地区同中国相邻。南亚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气候、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变化显著。中部为由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的大平原,河网密布,灌溉渠众多,农业发达。南部为德干高原和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 印度:1、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10亿,居世界第二位。 2、印度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最大河流是恒河,印度河在巴基斯坦。3、印度大部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为抵御水旱灾害,修筑水利工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4、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产量增长很快。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分析小麦和水稻的分布与地形和降水的关系。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和甘蔗。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位。5、印度首都是新德里;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钢铁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四、中东中东和西亚,北非地区在范围上的不同:中东地区包括了除阿富汗之外的其它西亚国家,还包括北非的埃及。 1、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非洲东北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是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之地,本区的霍尔木兹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东西联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照中东地形图8.3,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主要国家、邻国,主要河流、运河、海峡、海洋。2、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藏量最大、生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产油国包括沙特、科威特、阿联酋、伊拉克等 3、三条石油输出路线。
4、本区水资源匮乏,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河流稀少,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有关河流、湖泊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是中东地区除石油以外的又一个焦点。但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经本区。5、中东主要是白色人种。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伊斯兰教还把麦加看作圣城。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集中分布于以色列,信仰犹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信仰伊斯兰教。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五、欧洲西部1、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本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盟,目前有27个成员国,统一货币叫欧元。欧盟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欧洲西部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工业分布密集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区。 3、发达的畜牧业:本区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大西洋东岸,北冰洋南岸,地中海北岸),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多汁牧草,草场广布,本区的人们把牧草称为“绿色金子”。荷兰、丹麦是著名的乳畜大国。 4、主要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多瑙河下游平原)、河流(莱茵河、多瑙河)、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亚平宁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岛屿(大不列颠岛)、半岛(南部自西向东依次为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海及海峡(黑海、土耳其海峡、爱琴海、亚得里亚海、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比斯开湾、英吉利海峡、北海、波罗的海)。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5、本区绝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内陆及伊比利亚半岛内部为温带大陆气候,阿尔卑斯山脉为高原山地气候。6、欧洲西部的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风景优美;北部有曲折、幽深的峡湾;中部阿尔卑斯山脉是登山和滑雪的好地方。读图8.24p65,知道本区有哪些旅游资源。&六、非洲1、本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以南。有6亿多人,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本区被称为“黑非洲”。2、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都穿过本区,非洲是世界上跨热带面积最大的洲。本区气候分布的特点: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南北热带草原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明显分为干湿两季。热带草原地区常常受到旱灾影响。3、本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最著名的盆地刚果河盆地,有被称为地球伤痕的东非大裂谷,有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 4、由于殖民主义长期占领和掠夺,使本区有许多国家成为单一商品经济,即出口矿产、木材、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初级产品,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这种过分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模式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要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水产业等其他产业。5、非洲是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本地区更是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地区。这里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加之人口增长快,因此粮食供应不足是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和肉类的需求大,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剧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七、日本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最大的是本州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著名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3、日本首都东京,最大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4、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八、俄罗斯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领土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以山脉河流为界自西向东分别是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3、俄罗斯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石油、天然气、煤、铁资源居世界前列,最大的煤矿是库兹巴斯煤矿,著名的油田有第二巴库油田和秋明油田,最大的铁矿是库尔斯克铁矿。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圣彼得堡附近,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莫斯科附近。4、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1)以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为主,欧洲部分铁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稀疏,有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是西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起始点为中国连云港,终点为荷兰鹿特丹)(2)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通过运河,伏尔加河可以五海通航(波罗的海、白海、里海、亚速海、黑海)。5、莫斯科是俄罗斯首都,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有世界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第二大城市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九、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主要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最大的河流是墨累—达令河。2、澳大利亚有许多特有的古老生物,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代表动物有袋鼠、鸸鹋、考拉、鸭嘴兽等(前两种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3、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形成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澳大利亚又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密度小,农场规模很大,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除羊毛外,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和小麦的出口国。4、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20世纪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服务业已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5、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市全国第二大城市。 十、美洲(一)北美1、范围:包括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2、位置: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3、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加拿大境内有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中部地区大平原上为肥沃的黑土。4、地形:西部高山区: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美洲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平原、西部-大平原)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地势较低 5、河流与湖泊: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圣劳伦斯河(加拿大)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形成:五大湖——冰川作用 6、居民和经济主要为欧洲移民的后裔,以白色人种为主当地土著居民为黄色人种(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有大量的黑人美国和加拿大均为发达国家(二)拉丁美洲1、拉丁美洲是指从墨西哥起的西半球南部的整个地区。它东濒加勒比海和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北界墨西哥与与美国为邻。它包括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陆。2、拉丁美洲地形复杂,墨西哥基本是草原,称墨西哥高原。西印度群岛大都也以山地为主。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耸立着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以东,平原和高原相间。3、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4、拉丁美洲许多地区气候适宜,雨水充足,土壤肥沃,农产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稻米、小麦和玉米。经济作物以甘蔗、咖啡、香蕉、棉花最重要。此外,还有面积广大的森林和丰富的沿海渔业资源。(三)美国 1、美国位于西半球,美国本土有48个洲,位于北温带;两个海外洲,一个是位于寒带的阿拉斯加洲,一个是位于热带的夏威夷洲。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部与加拿大接壤,南部与墨西哥接壤。2、美国人口超过3亿。是一个移民国家,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华人华侨集中在旧金山、纽约、洛衫矶等城市。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3、美国地形呈纵列分布,西部为多条平行山脉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绵延于南北美洲西部,为世界上最大的山系。中东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东部为阿拉巴契亚山脉。全国最大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又是美加国界的一部分,其中密歇根湖完全属于美国。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各湖有水道相通,并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美国灌溉、航运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4、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5、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主要工业区有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6、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东南端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著名产品为硅片。 7、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也是世界上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最大城市是纽约。十一、巴西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2、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创造了玛雅文明及独特的文化。种植业文明提供玉米和马铃薯。巴西为葡萄牙殖民地,除巴西的整个拉美为西班牙殖民地。拉丁美洲很多黑白混血人种。 3、巴西的铁矿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铁矿石巴西最大的铁矿山;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是仅次于长江三峡的规模第二大的水电站。4、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全世界都希望巴西保护的是森林资源(亚马孙河流域的大片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作用:调节全球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木材。但由于巴西开发雨林地区,兴建公路、伐木、采矿、开辟农牧场,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的野生动植物遭劫,使全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5、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首都是巴西利亚,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的巴西利亚,既有加强对内地的开发和管理的考虑,也有缩小城市规模,避免出现城市环境问题的考虑。 十二、极地地区
十三、埃及1、地理位置: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土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 2、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 3、气候: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侯 4、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旅游业(著名景观埃及金字塔等);阿斯旺大坝 。世界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河流的水文特征: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水位变化:(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2)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径流量大)(3)有冬季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的河流(4)墨累—达令:上游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夏汛;下游流经地中海式气候——冬汛。
流速: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
含沙量:从植被覆盖情况分析土质气候流速经济活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例如:珠江,东北地区的河流。
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冲刷严重,含沙量大。
冰期:从纬度位置、气候分析例:东北――纬度高,中纬度,寒温带,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冰期短,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无冰期入海口
盐度:入海口水量的季节变化与雨季结合。例:长江:冬季――盐度高夏季――盐度低&&
河流水系特征描述:(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与地形最密切)(1)河流长度、流向(2)流域面积(3)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如;密西西比河是放射状水系)(4)河网形态、密度(5)落差或峡谷分布(6)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重点解析——等潜水位线:
类似于等高线,潜水面相等的点连成线。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潜水流动方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等潜水位线(潜水面的等高线):
(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3)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的递减方向一致。(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一地的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的交点的数值差。(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等潜水位线方法:
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方法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水。方法3:做垂直于河流的辅助线与等潜水线相交,比较同一水平线上地下水和河水水位的高低来确定补给关系若潜水位高则潜水补给河水,反之则河水补给潜水。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
等潜水位线有关问题:
水井的位置:
地下水汇集(潜水位线类似于山谷处)埋藏深度小处
排水沟的问题:
一般这类题所说的排水沟是指能将坡面上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以免引起滑坡或大堤跨塌,所以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有利于地下水流走。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变化。自然因宜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它们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坡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1)经济活动的扩散 发达国家:即所谓的北方:主要是一些欧美国家和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它们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产品、资本和技术。 发展中国家:即所谓南方,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主要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从全球看,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西欧、通过对外掠夺和殖民进行扩散,使核心地区扩散到北美、日、澳等地,拉美、非洲和亚洲变成边缘地区。 (2)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科技进步(缩短世界距离,加强了全球联系)。跨国公司(推动经济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发达国家具有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科学技术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等优势,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需要引进资金和技术。加上政局动荡,南北差距扩大。 拉美地区发展较快;东亚、东南亚吸引外资较多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南亚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纺织品的供应地;撒哈拉以南非洲基础薄弱、吸引外资条件差、北非和西亚困难较多,发展中国家差距将扩大。 区域经济一体化 (1)世界经济区域化 特点: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内向的保护性和外向的竞争性,在集团内部实行关税互惠,实现互补合作 地理位置靠近,经济联系密切,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形成原因大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实现竞争优的 发展中国家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抗发达国家 (2)主要区域经济集团 欧盟:1948年“荷比卢经济联盟”;1952年“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33年“欧洲联盟”,是世界最早的区域化集团,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经济货币联盟、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共同的司法和警务合作是欧洲联盟的三大支柱,目前有15个成员国,日又有10个国家加入。 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开始运转,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成为和欧盟抗衡的共同市场。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我国在1991加入,是一个比较松散的非正式集团,开始向投资和贸易自由化迈进。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图,分析完成以下问题。(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并说明图..”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96071044848214794150913709706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形区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