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日记小说大结局局

红袖言情小说网 - 最新言情小说,免费言情小说,言情小说在线阅读
欢迎访问,请 或
您最近未有阅读记录。 &
欢迎来到红袖小说网,请或
她误将他当做相亲对象,吓跑了他租来的女友
特工穿越?废物逆袭?家斗,宅斗?
[二嫁][强取][婚后]
&&&&前夫说:你就是我心上的一根刺,扎在那里,难受,拔出来,又发现舍不得
&&&&几度思量,她只能让步,称病,自请贬谪,甚是险些又死了一次,可结果――
[日久][婚后][婚后][巧取][未婚][强取]
一场无爱的婚姻,把有着云泥之别的两个人紧紧的连在了一起。可是为何,到最后他步步紧逼,紧紧的抱着她问:“你心里到底埋了谁?能不能把他挖出来,把我藏进去?”
[腹黑][巧取][风尚][日久][老牛]
[二嫁][虐恋][腹黑][暗恋][古色]
她是藏雪楼的主人,前朝流落民间的小公主,她不思报复,不想复|国,只想挣多多的黄金珍宝、富贵一生。
她一直以为他们的婚姻无关风花雪月,只是一场家族间联合的戏码,直到那一天――
她,昔日特种兵,今日御亲王之“子”。荒淫无道,不学无术,奸诈狠毒。
&&&&姐姐不想嫁,于是她被迫去捣乱,去陷害,去……等等!
&&&&聚医学博士和特警身份于一身的她,因为一起出任务的男友好大喜功,触发了炸弹,香消玉损……
&&&&父亲年轻时犯的错,让她逼不得已嫁给他。
&&&&陌V昔用七年的倾心付出和满腔爱恋,换来的却是无情的背叛,残忍的虐杀!
&&&&她,是千年药毒世家第一传人,药毒双修,机智聪颖,偶尔犯二。
&&&&他要她明白,这辈子,或生或死,爱或不爱,她都只能是他的! 
A签作者出版作者新闻人物
&&&&红袖巅峰大神,擅长现代总裁类作品。每部作品都深受读者喜爱,名列各大榜单前列。
作品展示:
A签:续写永不扑街的传奇!
5钻A签大神
&&&&木子喵喵,擅长描写青春故事里的爱情与甜蜜,是红袖添香“温暖系”最佳代表A签作者。
凭借《竹马钢琴师》荣获2013年华语言情大赛最畅销图书出版奖。
木子喵喵:
&&&&天秤座女子利百迦,是国内最大女性文学网站红袖添香的签约作家。她擅长书写青春故事中的爱情与感动,其文字温暖、清新,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新闻来源:
经典全本订阅榜&&&&爱的时候轰轰烈烈,恨的时候更是天崩地裂!2345678910 本月新书榜&&&&谁都知道,你是我的鬼迷心窍2345678910 本月收藏榜&&&&这样一个男人,强大,英俊,品貌非凡,高智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只为一个女人甘愿...2345678910 本月评论榜&&&&网王同人,杀手穿越,越前龙马的妹2345678910
最新出版言情小说
读者打赏富豪榜
320961tracylan320962264323245444lili200901215205mengmengw172126奥特曼爱牛牛168887未央紫青167168春燕难归156249baby果果1477610西米露111439211客户端用户1412012bigthree1381213shenxinaiweiwei1244814Roroma1192815安苡莫1177616落果果1088017吉祥夜1075618花花惹人爱1056819lingsheuewen1001220雪依然静
&&↑ &&&&↑&&&&↑最新小说更新列表
[] 素子静05-21 23:44[] 夜三爷05-21 23:35[] 狐狸书生05-21 23:12[] 长空断月05-21 22:57[] 有熊氏05-21 22:36[] 梁清墨05-21 22:21[] 殷千城05-21 22:08[] 雪山小小鹿05-21 22:03[] 古郯05-21 21:32[] 可可西莉05-21 20:57[] 张栗菲05-21 19:28[] 王族小妖05-21 18:17[] 桃花岛上寻黄蓉05-21 17:40[] 新乐健05-21 17:07[] liaowumian05-21 16:55[] 从无到有05-21 16:50[] 溪涧兰05-21 16:05[] 绿生凉05-21 15:52[] 尹口心一05-21 14:59[] guaiwu52105-21 14:43[] 魔吟七曲05-21 14:32[] 782136505-21 12:48[] 尘埃终将落定05-21 12:47
[] 素子静05-21 23:44[] 夜三爷05-21 23:35[] 狐狸书生05-21 23:12[] 长空断月05-21 22:57[] 有熊氏05-21 22:36[] 梁清墨05-21 22:21[] 殷千城05-21 22:08[] 雪山小小鹿05-21 22:03[] 古郯05-21 21:32[] 可可西莉05-21 20:57[] 张栗菲05-21 19:28[] 王族小妖05-21 18:17[] 桃花岛上寻黄蓉05-21 17:40[] 新乐健05-21 17:07[] liaowumian05-21 16:55[] 从无到有05-21 16:50[] guaiwu52105-21 14:43[] 魔吟七曲05-21 14:32[] 782136505-21 12:48[] a05-21 12:30[] 爱吃肉的妖菁05-21 11:47[] miss_苏05-21 11:35[] 莫颜汐05-21 10:04
[] 有熊氏05-21 22:36[] 古郯05-21 21:32[] 桃花岛上寻黄蓉05-21 17:40[] baby.vc05-20 23:03[] 瑞生05-20 20:11[] 月影天狼05-20 08:19[] jaykkevin05-20 01:27[] 微忆止05-20 00:00[] SouL丨雨泽05-19 22:47[] 梦寝微凉05-19 21:54[] 云中燕云中情05-19 21:52[] 酒城穆头人05-19 21:44[] qq05-19 21:18[] 芸尚05-19 20:42[] kurzoro05-19 20:10[] 何依05-19 19:41[] 烟柳岸05-19 19:38[] 东方初匀05-19 19:03[] 徐柚05-19 18:34[] 青梅兰竹05-19 17:28[] 水如玉05-19 16:54[] Abby徐小兮05-19 16:53[] 断桥才学12305-19 14:58
[] 长空断月05-21 22:57[] 从无到有05-21 16:50[] 家奴05-21 09:54[] 花开顷刻05-20 09:13[] 丁可颜05-20 07:58[] 默雨寒潇05-20 00:15[] 沉默的糕点_qd2205-19 23:58[] 傅啸尘_qd2205-19 23:58[] 皇枫_qd2205-19 23:43[] 神妥妥05-19 23:41[] 逆苍生_qd2205-19 23:37[] 五少爷05-19 23:33[] 亚舍罗_qd2205-19 23:26[] 爱吃青菜不爱吃芹菜05-19 23:19[] 相思洗红豆_qd2205-19 23:17[] 华表_qd2205-19 23:15[] 夏七越05-19 22:12[] 05-19 22:12[] h夜纤娴05-19 22:01[] 六道沉沦_qd2205-19 22:01[] 安泪殇05-19 21:18[] 此女不详05-19 21:15[] 不含笑05-19 21:15
合作链接:后宫-甄嬛传(大结局)-搜狐读书-挖掘更好看的阅读-搜狐
& 后宫-甄嬛传(大结局)
出版社: 定价:28元 总点击数:4689386
 后宫,一个女人的天地,春光旖旎,却危机四伏,本是一群美貌温婉的女子,只因存在于一个特殊的所在,不得不为自家性命和家族命运,尔虞我诈,钩心斗角。
  云意殿被选那刻起,人生便不由自己,耗尽了一生青春与美好。当她站到权利与荣宠的高峰时,虽风光无限,万丈荣光,却再无路可退,只能眼睁睁看着盛极而衰,一步步失去。“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追求,不过是浮生一梦中苍白的点缀,当清倒在她的怀中,身体逐渐变冷,她终究不过是一千古伤心人罢了。
阅读全部简介
关 键 字:
综合评分:9分
1242 人参与评分
后宫里的女人,大多都是在权谋中度过的。人人都说,女为悦己者容,而在后宫里的女人,她们的容,永远都是为了那个站在的至高处的九五之尊。历来,皇帝专情便是罪,皇帝的爱,永远都是稀薄的,不是说他们不懂爱,而是他们打从一出生便注定了他们不能专爱。后宫里的女人,她们永远都是必须只看着一个人的,她们的爱,她们的情,她们的泪,她们所有都必须是是一个人的。偏,就是爱最磨人,明明以为是海阔天空了
  牵袖相告,原是在家中时兄妹间亲密无间的举止,他露出浅浅一痕笑意,轻嘘一口气,“皇上曾如此疑我,总是尴尬。”
  我轻轻一笑,“哥哥,做人会看戏,也得会做戏。既然皇上的忘性比哥哥好,他都能坦然,哥哥为何不能做得坦然?伴君如伴虎,君恩翻覆,不会永远得意,也不会永远失意,只看你是否还有利用价值。哥哥明白这一层,便不会在乎君恩是否真心。”
  瑛嫔有孕乃是宫中一桩喜事,因着众人都忙于皇长子成婚与宫嫔入宫之事,玄凌便托了素日与瑛嫔气性相投的贞妃多去照顾,欣妃与瑛嫔住得近,便也常去看望。
  这一日我方理妥手头琐事,想起昨夜玄凌说与我听皇长子成婚,淑和帝姬亦要下降之事。
我不免愕然,“素日从未听皇上提起,怎么突然提起淑和帝姬下降之事。”
  次日清晨醒来,澄澈日光莹透深绿窗纱,卫临已在殿外垂手伺立,我梳洗完毕,见他笑道:“本宫知道你很快会回来,只是没想到那么快。”
  他请了个安道:“昨天半夜就奉了圣旨专伺候娘娘的胎,所以今日一早就来向娘娘请安。”
我点点头,临镜戴上一副金丝圈垂珠耳环,“永巷的日子委屈你了。”
  雪连绵无尽地下着,自元宵夜宴到今日,绵延半月,日日都有雪子纷纷,潮湿而黏腻。
  因在新年的喜庆中,尤静娴的丧事便在这样的阴寒天气办得简单而极尽哀悼之情。新丧的白色融在漫天素色冰雪之中,尤叫人觉得心凉伤感。
  我心生感叹,亦不免怜惜,长久地等待与仰慕之后,嫁入清河王府不足两年的静娴撒手而去,生命脆弱得仿佛被阳光一蒸便即刻化去的一片春雪。
  太后瞥我一眼,道:“淑妃,哀家一直分外怜惜你,只是看看如今你把哀家给你的这份怜惜弄成什么了?”
  太后一向对我垂怜,顾及着我生下了皇子,又有两个帝姬在膝下,从来还是十分客气。即便是皇后被幽禁,即便我因着皇后的幽禁暂摄六宫事,也从未见过太后这样疾言厉色。
连载已结束,更多内容请关注书中!!!
 中南海保镖李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荣升特卫团团长。为了铲除教廷组织在南州的势力
 追马,一位云贵山区的七岁少年,在离奇的经历中,他被训练成了冷血无情的雇佣兵杀手
同类作品排行
最新图书榜
月点击排行
连载: sohubook@原创: yuanchuang@书友会: sohubook@听书: 010-第7部:大结局 第十九章 选择
  明朝的道路就此确定,不妥协,不退让。
  相应的结果也很确定,皇太极带着兵,再次攻入关内,开始抢掠。
  这次入关的,可谓豪华阵容,清朝最能打的几个,包括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岳托,全都来了,只用三天,就打到密云,京城再度戒严。
  要对付猛人,只能靠猛人,崇祯随即调祖大寿进京,同时,他还命令陕西的孙传庭、山东的刘泽清进京拉兄弟一把,总之,最能打仗的人,他基本都调来了。
  但问题在于,祖大寿、孙传庭这类人,虽然能力很强,但有个问题——不大服管,特别是祖大寿,自从袁崇焕死后,他基本上就算是脱离了组织,谁当总督,都不敢管他,当然,他也不服管。
  对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崇祯很愤怒,后果不严重,毕竟能打的就这几个,你要把他办了,自己提着长矛上阵?
  但不管终究是不行的,崇祯决定,找一个人,当前敌总指挥。
  这个人必须有能力强,战功多,威望高,威到祖大寿等猛人服气,且就在京城附近,说用就能用。
  满足以上条件的唯一答案,是卢象升。
  崇祯十一年(1638),卢象升到京城赴任。
  他赶到京城,本来想马上找皇帝报到,然而同僚打量他后,问:
  你想干嘛?
  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这位仁兄来的时候,父亲刚刚去世,尚在奔丧,所以没穿制服,披麻戴孝,还穿着草鞋。如果这身行头进宫,皇帝坐正中间,他跪下磕头,旁边站一堆人,实在太像灵堂。
  换了身衣服,见到了崇祯,崇祯问,现在而今,怎么办?
  卢象升看了看旁边的两个人,只说了一句话:主战!
  站在他身边的这两人,分别是杨嗣昌、高起潜。
  这个举动的意思是,知道你们玩猫腻,就这么着!
  据说当时杨嗣昌的脸都气白了。
  崇祯倒很机灵,马上出来打圆场,说和谈的事,那都是谣传,是路边社,压根没事。
  卢象升说,那好,我即刻上阵。
  第二天,卢象升赴前线就任,就在这一天,他收到了崇祯送来的战马、武器。
  其实崇祯送来这些东西,只是看他远道而来,意思意思。
  然而卢象升感动了,他说,以死报国!
  就如同九年前,没有命令,无人知晓,他依然率军保卫京城。
  他始终是个单纯的人几天后,卢象升得知,清军已经逼近通州,威胁京城。
  当时他的手下,只有三万多人,大致是清军的一半,而且此次出战的,都是清军主力,要真死磕,估计是要休息的,所以大多数识时务的明军将领都很消停,能不动就不动。
  然而卢象升不识时务,他分析形势后,决心出战。
  卢象升虽然单纯,但不蠢,他明白,要打,白天是干不动的,只能晚上摸黑去,夜袭。
  在那个漆黑的夜晚,士兵出发前,他下达了一条名垂青史的军令:
  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喘汗!违者斩!
  趁着夜色,卢象升向着清军营帐,发起了进攻。
  进攻非常顺利,清军果然没有提防,损失惨重,正当战况顺利进行之时,卢象升突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他的后军没有了。
  按照约定,前军进攻之后,后军应尽快跟上,然而他等了很久,也没有看到后军,虽然现在还能打,但毕竟是趁人不备,打了一闷棍,等人家醒过来,就不好办了,无奈之下,只能率前军撤退。
  卢象升决定夜袭时,高起潜就在现场。
  作为监军太监,高起潜并没有表示强烈反对,他只是说,路途遥远,很难成功,卢象升坚持,他也就不说了。
  但这人不但人阴(太监),人品也阴,暗地里调走了卢象升的部队,搞得卢总督白忙活半天。
  差点把命搭上的卢象升气急败坏,知道是高起潜搞事,极为愤怒,立马去找了杨嗣昌。
  这个举动充分说明,卢总督虽然单纯,脑袋还很好使,他知道高起潜是皇帝身边的太监,且文化低,没法讲道理,要讲理,只能找杨嗣昌。
  在杨嗣昌看来,卢象升是个死脑筋,没开窍,所以见面的时候,他就给卢象升上了堂思想教育课,告诉他,议和是权宜之计,是伟大的,是光荣的。
  卢象升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杨嗣昌闭上了嘴。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单纯的卢象升,有时似乎也不单纯。
  “我手领尚方宝剑,身负重任,如果议和,当年袁崇焕的命运,就要轮到我的头上!”
  袁崇焕这辈子最失败的地方,就是不讲政治,相比而言,卢象升很有进步。
  九年前,他在北京城下,亲眼看到了袁崇焕的下场,那一幕,在他的心里,种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很清楚,如果议和,再被朝里那帮言官扯几句,汉奸叛徒的罪名,绝对是没个跑与其死在刑场,不如死在战场,他下定了决心。
  杨嗣昌也急了,当即大喝一声:你要这么说,就用尚方宝剑杀我!
  卢象升毫不示弱:
  要杀也是杀我,关你何事?如今,只求拼死报国!
  杨嗣昌沉默了,他明白,这是卢象升的最后选择。
  卢象升想报国,但比较恶搞的是,崇祯不让。
  事实上,卢象升对形势的分析是很准确的,因为夜袭失败,朝廷里那帮吃饱了没事干的言官正准备弹劾他,汉奸、内奸之类的说法也开始流传,如果他同意和谈,估计早就被拉出去一刀了。
  更麻烦的是,崇祯也生气了,因为卢象升上任以来,清军依然嚣张,多处城池被攻陷,打算换个人用用。
  此时,一位名叫刘宇亮的人站了出来,说,我去。
  刘宇亮,时任内阁首辅,朝廷重臣,国难如此,实在看不下去,极为激动,所以站了出来。
  崇祯非常高兴,大大地夸奖了刘大人几句。
  等皇帝大人高兴完了,刘大人终于说出了话的下半句:我去,阅兵。
  崇祯感觉很抑郁,好不容易站出来,搞得这么激动,竟然是涮我玩的?
  其实这也不怪刘首辅,毕竟他从没打过仗,偶尔激动,以身报国,激动完了,回家睡觉,误会而已。
  但崇祯生气了,生气的结果就是,他决定让刘首辅激动到底,一定要他去督师。
  关键时刻,杨嗣昌出面了。
  杨嗣昌之所以出头,并非是他跟刘首辅有什么交情,实在是刘首辅太差,太没水平,让这号人去带兵,他自己死了倒没啥,可惜了兵。
  所以他向皇帝建议,刘首辅就让他回去吧。目前在京城里,能当督师的,只有一个人。
  崇祯知道这个人是谁,但他不想用。
  杨嗣昌坚持,这是唯一人选。
  崇祯最终同意了。
  三天后,卢象升再次上任。
  此时,清军的气势已经达到顶点,接连攻克城池,形势非常危急。
  然而卢象升没有行动,他依然按兵未动。
  因为此时他的手下,只有五千人,杨嗣昌讲道理,高起潜却不讲,阴人阴到底,调走了大部主力,留下的只有这些人。
  打,只能是死路一条,卢象升很犹豫。
  就在这时,他得知了一个消息——高阳失陷了。
  高阳,位处直隶(今河北),是个小县城,没兵,也没钱,然而这个县城的失陷,却震惊了所有的人。
  因为有个退休干部,就住在县城里,他的名字叫孙承宗。
  他培养出了袁崇焕,构建了关宁防线,阻挡了清军几十年,熬得努尔哈赤(包括皇太极)都挂了,也没能啃动。无论怎么看,都够意思了。
  心血、才华、战略、人才,这位举世无双的天才,已经奉献了所有的一切,然而,他终将把报国之誓言,进行到人生的最后时刻清军进攻的时候,孙承宗七十六岁,城内并没有守军,也没有将领,更没有粮草,弹丸之地,不堪一击。
  很明显,清军知道谁住在这里,所以他们并没有进攻,派出使者,耐心劝降,做对方的思想工作,对于这位超级牛人,可谓是给足了面子。
  而孙承宗的态度,是这样的,清军到来的当天,他就带着全家二十多口人,上了城墙,开始坚守。 在其感召之下,城中数千百姓,无一人逃亡,准备迎敌。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想起黄道周,想起后来的卢象升,想起这帮顽固不化的人,正如电影集结号里,在得知战友战死的消息后,男主角叹息一声的那句台词:
  老八区教导队出来的,有一个算一个,都他妈死心眼。
  黄道周和孙承宗应该不是教导队出来的,但确实是死心眼。
  这种死心眼,在历史中的专用称谓,叫做——气节。
  失望的清军发动了进攻,在坚守几天后,高阳失守,孙承宗被俘。
  对于这位俘虏,清军给予了很高的礼遇,希望他能投降,当然,他们自己也知道,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被拒绝之后,他们毫无意外,只是开始商量,该如何处置此人。
  按照寻常的规矩,应该是推出去杀掉,成全对方的忠义,比如文天祥等等,都是这么办的。
  然而清军对于这位折磨了他们几十年的老对手,似乎崇拜到了极点,所以他们决定,给予他自尽的权利。
  孙承宗接受了敌人的敬意,他整顿衣着,向北方叩头,然后,自尽而死。
  这就是气节。
  消息很快流传开来,举国悲痛。
  崇祯十一年(1638)十二月二十日,听说此事的卢象升,终于下定了决心。
  此前,他曾多次下令,希望高起潜部向他靠拢,合兵与清军作战,但高起潜毫不理会。而从杨嗣昌那里,他得知,自己将无法再得到任何支援。他的粮草已极度缺乏,兵力仅有五千,几近弹尽粮绝。
  而清军的主力,就在他的驻地前方,兵力是他的十倍,锋芒正锐。
  弄清眼前形势的卢象升,走出了大营。
  和孙承宗一样,他向着北方,行叩拜礼。
  然后,他召集所有的部下,对他们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作战多年,身经几十战,无一败绩,今日弹尽粮绝,敌众我寡,而我决心已定,明日出战,愿战着随,愿走者留,但求以死报国,不求生还!
  十二月二十一日,卢象升率五千人,向前进发,所部皆从,无一人留守。
  出发的时候,卢象升身穿孝服,这意味着,他没有打算活着回来。
  前进至巨鹿时,遭遇清军主力部队,作战开始。
  清军的人数,至今尚不清楚,根据史料推断,至少在三万以上,包围了卢象升部。
  面对强敌,卢象升毫无畏惧,他列阵迎敌,与清军展开死战,双方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战况极为惨烈,卢象升率部反复冲击,左冲右突,清军损失极大。
  在这天临近夜晚的时候,卢象升明白,败局已定了,他的火炮、箭矢已经全部用尽,所部人马所剩无几。
  但他依然挥舞马刀,继续战斗,为了他最后的选择。
  然后,清朝官员编写的史料告诉我们,他非常顽强,他身中四箭、三刀,依然奋战。他也很勇敢,自己一人,杀死了几十名清兵,但他还是死了,负伤力竭而死,尽忠报国而死。
  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卢象升虽然位高权重,却很年轻,死时,才刚满四十岁。
  他死的时候,身边的一名亲兵为了保住他的尸首,伏在了他的身上,身中二十四箭而死。
  他所部数千人,除极少数外,全部战死。
  我再重复一遍,这就是气节。
  在明末的诸位将领中,卢象升是个很特殊的人,他虽率军于乱世,却不扰民、不贪污,廉洁自律,坚持原则,从不妥协。
  中庸有云:
  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
  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混乱,坚持自己的信念。
  我钦佩这样的人。
  幽默记得不久前,我去央视对话节目做访谈,台下有问观众站起来,说,之前一直喜欢看你的书,但最近却发现了个问题。
  什么问题?
  之前喜欢看,是因为你写的历史很幽默,很乐观,但最近发现你越来越不对劲,怎么会越来越惨呢?
  是啊,说句心里话,我也没想到会这样,应该改变一下,这么写,比如崇祯没有杀袁崇焕,皇太极继位的时候,心脏病突发死了,接班的多尔衮也没蹦几天,就被孝庄干掉了,然后孤儿寡母在辽东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李自成进入山林后,没过几天,由于水土不服,也都过去了。
  然后,伟大的大明朝终于千秋万代,崇祯和他的子孙们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是的,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历史的真相。
  历史从来就不幽默,也不乐观,而且在目前可知的范围内,都没有什么大团圆结局。
  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哀嚎、悲伤、痛苦、流泪、落寞、追悔,它都无法改变。
  它不是观点,也不是议题,它是事实,既成事实,拉到医院急救都没办法的事实。
  我感觉自己还是个比较实诚的人,所以在结局即将到来之前,我想,我应该跟您交个底,客观地讲,无论什么朝代的史书,包括明朝在内,都不会让你觉得轻松愉快,一直以来,幽默的并不是历史,只是我而已。
  虽然结局未必愉快,历史的讲述终将继续,正如历史本身那样,但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将延续特长,接着幽默下去,不保证你不难受,至少高兴点。
  忽悠正如以往,清军没有长期驻守的打算,抢了东西就跑了,回去怎么分不知道,但被抢的明朝,那就惨了。
  首先是将领,卢象升战死,孙传庭、洪承畴全都到了辽东,准备防守清军,我说过,这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没办法,不拆房子就塌了。
  其次是兵力,能打仗的兵,无论是洪兵,还是秦兵,都调到辽东了。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东墙补上了,西墙塌了。
  说起忽悠这个词,近几年极为流行,有一次我跟人聊天,说起这个词,突然想起若有一天,此词冲出东北,走向世界,用英文该怎么解释,随即有人发言,应该是cheat(欺骗)。
  我想了一下,觉得似乎对,但不应该这么简单,毕竟如此传神的词,应该有一个传神的翻译,苦思冥想之后,我找到了一个比较恰当的翻译:hereandthere回想过去十几年,自打学习英语以来,我曾翻译过不下两篇英语文章,虽然字数较少(三百字左右),但回望短暂的翻译生活,我认为这个词是最为恰当的。
  这个词语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熊文灿先生。作为一个没有兵力,没有经验的高级官员,他主要的武器,就是先找这里,再找那里,属于纯忽悠型。
  但值得夸奖的是,他的忽悠是很有效果的,在福建的时候,手下只有几个兵,对面有一群海盗,二话不说,先找到了郑芝龙,死乞白赖地隔三差五去找人家(所以后来有的官员弹劾他,说他是求贼),请客送礼,反复招安,终于招来了郑芝龙。
  虽然后来证明,郑大人是不大可靠的,但在当时,是绝对够用了,后来他借助郑大人的力量,杀掉了不肯投降的海盗刘香,平定了海乱。
  这种空手道的生意,估计熊大人是做上瘾了,所以到中原上任的时候,他也玩了同一套把戏,先here 招降了刘国能,再用刘国能,there招降了张献忠,hereandthere,无本生意,非常高明。
  但这种生意有个问题,因为熊大人本人并无任何实力,只要here不行,或者there 不行,他就不行了。
  张献忠就是个不行的人,按照他的习惯,投降的时候,就要想好几时再造反,所以刚开始,他就不肯缴械,当然,这也有个说法,之所以不肯缴械,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罪孽深重,要留着自己这几杆枪,为朝廷效力。
  熊文灿倒是很高兴,表扬了好几次,后来他果真缺兵,去找张献忠要几千人帮忙,张献忠又说还没安顿好,先休整几天。
  张献忠住的地方,就在今天襄樊的谷城地区,他老人家在此,基本就是县长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每天都要去县城里转一圈,算是视察,他手下的兵也没消停,每天都要刻苦操练。
  与此同时,张县长也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有错误的,比如,每次打仗的时候,都用蛮力,很少动脑子,且部队文化太低,没有读过兵法。为了加强理论教育,保证将来再造反的时候,有相当的理论基础,他找来了一个叫做潘独鳌的秀才,给他当军师。
  这位潘独鳌到底何许人也,待查,估计是个吴用型的人物,应该是几次举人没考上,又想干点事,就开始全心全意地给张献忠干活,具体说就是教书,每天晚上,在张县长的统一带领下,大大小小的头目们跑去听课,课程有好几门,比如孙子兵法等等。学习完后,张县长还要大家写出学习心得,结合实际(比如再次造反后,该怎么打仗),分析讨论,学习气氛非常浓烈。
  但他所干过最猖狂的事,还是下面这件事。
  崇祯十二年(1639)年初的一天,谷城县令阮之钿接到报告,说谷城来了个人,正在和张献忠见面。
  阮县令的职责是监视张献忠,加上他还比较尽责,就派了个人去打探看看到底是谁来了,谈了些什么。
  没过多久,那人就回来了,他说谈了些什么,就不太知道了,但来的那个人,他认出来了。
  李自成。
  阮知县差点晕过去。 按照常理,自从一年前被打垮后,李自成应该躲在山沟里艰苦朴素,怎么会出来呢?还这么大摇大摆地见张献忠。
  让人难以想象,这个来访者确实是李自成,他是来找张献忠要援助的。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李自成就这么在谷城呆了几天,都没人管,又大摇大摆地走了。
  其实不是没人管,是没法管。
  张献忠之所以嚣张,是因为他手下还有几万人,而熊大人,我说过,他的主要能力,就是这里、那里的忽悠,要真拿刀收拾张县长,就没辙了。
  而且更麻烦的是,他还收了张献忠的钱。
  在明末农民起义的许多头领,在张头领是个异类,异就异在他不太像绿林好汉,反而很像官僚。
  比如他在投降后,就马上马不停蹄地开始送礼,从熊文灿开始,每个月都要去孝敬几趟,而且他还喜欢串门,联络感情,连远在京城的诸位大人,他也没忘了,经常派人去送点孝敬,所以每次有什么事,他都知道得比较早。
  此外,张县长还很讲礼数,据某些史料讲,他去见上级官员时,还行下跪礼,且非常周到,具有如此天赋,竟然干了这个,实在选错了行。
  古语有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张县长的心,似乎也差不多了,从上到下,都知道他要反,只不过迟早而已,比如左良玉,曾多次上书,要求解决张献忠,还有阮知县,找熊文灿讲了几次,熊大人没理他,结果气得阮大人回家自尽了。
  总之,无论谁说张献忠要反,熊文灿都表示,这是没可能的,张献忠绝不会反。
  对此,许多史料都奋笔疾书,说熊大人是白痴,是智商有问题。
  我觉得这么说,是典型的人身攻击,熊大人连忽悠都能玩,绝非白痴。他之所以始终不相信张献忠会反,是因为他不能相信。
  我相信,此时此刻,熊文灿的脑海里,经常出现这样一番对话,对话的时间,是两年前,熊大人刚刚接到调令,在以找死的觉悟准备赴任之前。
  对话的地点,是庐山。对话的人,是个和尚,叫做空隐。
  熊文灿跑去了庐山,找到空隐,似乎是想算卦,然而还没等他说话,空隐和尚就先说了:
  “你错了!(公误矣)”
  怎么个错法呢?
  “你估量估量,你有能搞定流贼的士兵吗?(自度所将兵足制贼死命乎)
  “不能。”
  “有能够指挥大局,独当一面的将领吗?(有可属大事、当一面、不烦指挥而定者乎)
  “没有。”
  按照上下文的关系,下一句话应该是:
  那你还干个屁啊!
  但空隐毕竟是文明人,用了比较委婉的说法(似乎也没太委婉):
  “你两样都无,上面(指皇帝)又这么器重你,一旦你搞不定,要杀头的!”
  熊文灿比较昏,等了半天,才想出一句话:
  “招抚可以吗?”
  然而空隐回答:
  “我料定你一定会招抚,但是请你记住,海贼不同流贼,你一定要慎重!”
  这段对话虽然比较玄乎,但出自正统史料,并非杂谈笔记,所以可信度相当高,空隐提到的所谓海贼,指的就是郑芝龙,而流贼,就不用多说了。
  他的意思很明确,熊大人你能招降海上的,却未必能招降地上的,可问题是,熊大人只有忽悠的能耐,就算海陆空一起来,他也只能招抚。外加他还收了张献忠的钱,无论如何,死撑都要撑下去。
  死撑的结果,就是撑死。
  张献忠之所以投降,不过是避避风头,现在风头过去,赶巧清军入侵,孙传庭和洪承畴两大巨头都到辽东,千载难逢,决不能错过。
  于是,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正当崇祯兄收拾清军入侵残局的时候,张献忠再次反叛,攻占谷城。
  谷城县令阮之钿真是好样的,虽然他此前服毒自尽,没有死成,又抢救过来了,但事到临头,很有点士大夫精神,张献忠的军队攻入县城,大家都跑了,他不跑,非但不跑,就坐在家里等着,让他投降,不降,杀身成仁。
  很明显,张献忠起兵,是有着充分准备的,因为他第一个目标,并非四周的州县,而是曹操。
  以曹操作为外号,对罗汝才而言,是比较贴切的,作为明末三大头领之一,他很有点水平,作战极狡猾,部下精锐,所以张献忠在起兵之前,先要拉上他。
  罗汝才效率很高,张献忠刚反,他就反,并与张献忠会师,准备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奋斗。
  顺道说一句,张献忠同志在离开谷城前,干的最后一件事,是贴布告,布告的内容,是一张名单,包括这几年他送出去的贿赂,金额,以及受贿人的名字,全部一清二楚,诏告天下。
  不该收的,终究要还。
  我没有看到那份布告,估计熊文灿同志的名字,应该名类前茅。
  但此时此刻,受贿是个小问题,渎职才是大问题。
  熊文灿还算反应快,而且他很幸运,因为当时世上,能与张献忠、罗汝才匹敌的人,不会超过五个,而在他的手下,就有一个。
  在众多头领中,左良玉最讨厌,也最喜欢的,就是张献忠。
  他讨厌张献忠,是因为这个人太闹腾,他喜欢张献忠,是因为这个人虽然闹腾,却比较好打,他能当上总兵,基本就是靠打张献忠,且无论张头领状态如何,心情好坏,只要遇到他,就是必败无疑。
  所以左总兵毅然决定,虽说熊大人很蠢,但看在张献忠份上,还是要去打打。
  几天后,左良玉率军,与张献忠、罗汝才在襄阳附近遭遇,双方发生激战,惨败——左良玉。
  所谓惨败,意思是,左良玉带着很多人去,只带着很少人跑回来,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太过嚣张,瞧不上张献忠,结果被人打了埋伏。
  这次失败还导致了两个后果,一、由于左良玉跑得太过狼狈,丢了自己的官印,当年这玩意丢了,是没法补办的,所以不会刻公章的左总兵很郁闷。
  二.熊文灿把官丢了,纵横忽海几十年,终于把自己忽了下去。
  一个月后,崇祯下令,免去熊文灿的职务,找了个人代替他,将其逮捕入狱,一年后,斩首。
  代替熊文灿的人,是杨嗣昌,逮捕熊文灿的人,是杨嗣昌,如果你还记得,当年推举熊文灿的人,是杨嗣昌。
  从头到尾,左转左转左转左转,结果就是个圈,他知道,事到如今,他只剩下一个选择。
  崇祯十二年(1639)九月,杨嗣昌出征。
  明朝有史以来,所有出征的将领中,派头最大的,估计就是他了,当时他的职务,是东阁大学士,给他送行的,是皇帝本人,还跟他喝了好几杯,才送他上路。
  崇祯是个很容易激动的人,激动到十几年里,能换几十个内阁大学士,此外,他的疑心很重,很难相信人。
  而他唯一相信,且始终相信的人,只有杨嗣昌。在他看来,这个人可信,且可靠。
  可信的人,未必可靠。
  对于崇祯的厚爱,杨嗣昌很感动,据史料说,他当时就哭了,且哭得很伤心,很动容,表示一定完成任务,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当然,光哭是不够的,哭完之后,他还向崇祯要了两样东西,一样给自己的:尚方宝剑,另一样是给左良玉的:平贼将军印。
  然后,杨嗣昌离开了京城,离开了崇祯的视线,此一去,即是永别。
  崇祯十二年(1639)十月,杨嗣昌到达襄阳,第一件事,是开会。
  与会人员包括总督以及所有高级将领。杨嗣昌还反复交代,大家都要来,要开一次团结的大会。
  人都来了,会议开始,杨嗣昌的第一句话是,逮捕熊文灿,押送回京,立即执行。
  然后,他拿出了尚方宝剑。
  明白。这是个批斗会。
  总督处理了,接下来是各级军官,但凡没打好的,半路跑的,一个个拉出来单练,要么杀头,要么撤职,至少也是处分,当然,有一个人除外——左良玉。
  左良玉很慌张,因为他的罪过很大,败得太惨,按杨大人的标准,估计直接就拉出去了。
  但杨嗣昌始终没有修理他,直到所有的人都处理完毕,他才叫了左良玉的名字,说,有样东西要送给你。
  左良玉很激动,因为杨嗣昌答应给他的,是平贼将军印。
  在明代,将军这个称呼,并非职务,也不是级别,大致相当于荣誉称号,应该说,是最高荣誉,有明一代,武将能被称为将军的,不会超过五十个人。
  对左良玉而言,意义更为重大,因为之前他把总兵印丢了,这种丢公章的事,是比较丢人的,而且麻烦,公文调兵都没办法,现在有了将军印,实在是雪中送火锅,太够意思。
  杨嗣昌绝顶聪明,要按照左良玉的战绩,就算砍了,也很正常,但他很明白,现在手下能打仗的,也就这位仁兄,所以必须笼络。先用大棒砸别人,再用胡萝卜喂他,恩威并施,自然服气。
  效果确实很好,左良玉当即表示,愿意跟着杨大人,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干到底。
  对于杨嗣昌的到来,张献忠相当紧张,紧张到杨大人刚来,他就跑了。
  因为他知道,熊文灿只会忽悠,但杨嗣昌是玩真格的,事业刚刚起步,玩不起。
  张献忠对局势有足够的判断,对实力有足够的认识,可惜,跑得不足够快。
  他虽然很拼命地跑,但没能跑过左良玉,心情激动的左大人热情高涨,一路狂奔,终于在四川截住了张献忠。
  战斗结果说明,如果面对面死打,张献忠是打不过的,短短一天之内,张献忠就惨败,败得一塌糊涂,死伤近万人,老婆孩子,连带那位叫做潘独鳌的军师,都给抓了,由于败得太惨,跑得太快,张献忠连随身武器都丢了(大刀),这些东西被左良玉全部打包带走,送给了杨嗣昌。
  消息传来,万众欢腾,杨嗣昌极为高兴,当即命令左良玉,立即跟踪追击,彻底消灭张献忠。
  左良玉依然积极,马上率军,尾随攻击张献忠。
  局势大好。 士为知己者死十几天后,左大人报告,没能追上,张献忠跑了。
  杨嗣昌大怒,都打到这份上了,竟然还让人跑了,干什么吃的,怎么回事?
  左良玉回复:有病。
  按左大人的说法,是因为他进入四川后,水土不服,结果染了病,无力追赶,导致张献忠跑掉。
  但按某些小道消息的说法,事情是这样的,在追击过程中,张献忠派人找到左良玉,说你别追我了,让我跑,结果左良玉被说服了,就让他跑了。
  这种说法的可能性,在杨嗣昌看来,基本是零,毕竟左良玉跟张献忠是老对头,而且左大人刚封了将军,正在兴头上,残兵败将,拿啥收买左良玉?无论如何,不会干这种事。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
  左良玉很得意,张献忠很落魄,左良玉很有钱,张献忠很穷,然而张献忠确实收买了左良玉,没花一分钱。
  他只是托人,对左良玉说了一句话。
  这句话的大意是,你之所以受重用,是因为有我,如果没有我,你还能如此得意吗?
  所谓养寇自保,自古以来都是至理名言,一旦把敌人打光了,就要收拾自己人,左良玉虽说是文盲,但这个道理也还懂。
  然而就凭这句话,要说服左良玉,是绝无可能的,毕竟在社会上混了这么多年,一句话就想蒙混过关,纯胡扯。
  左良玉放过张献忠,是因为他自己有事。
  因为一直以来,左良玉都有个问题——廉政问题。文官的廉政问题,一般都是贪污受贿,而他的廉政问题,是抢劫。
  按史料的说法,左良玉的军队纪律比较差,据说比某些头领还要差,每到一地都放开抢,当兵的捞够了,他自己也没少捞,跟强盗头子没啥区别。
  对他的上述举动,言官多次弹劾,朝廷心里有数,杨嗣昌有数,包括他自己也有数,现在是乱,如果要和平了,追究法律责任,他第一个就得蹲号子。
  所以,他放跑了张献忠。
  这下杨嗣昌惨了,好不容易找到个机会,又没了,无奈之下,他只能自己带兵,进入四川,围剿张献忠。
  自打追缴张献忠开始,杨嗣昌就没舒坦过。
  要知道,张献忠他老人家,原本就是打游击的,而且在四川一带混过,地头很熟,四川本来地形又复杂,这里有个山,那里有个洞,经常追到半路,人就没了,杨大人只能满头大汗,坐下来看地图。
  就这么追了大半年,毫无结果,据张献忠自己讲,杨嗣昌跟着他跑,离他最近的时候,也有三天的路,得意之余,有一天,他随口印出一首诗。
  这是一首诗,一首打油诗,一首至今尚在的打油诗(估计很多人都听过),打油诗都能流传千古,可见其不凡功力,其文如下:
  前有邵巡抚,常来团转舞。
  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
  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尺路。
  文采是说不上了,意义比较深刻,所谓邵巡抚,是指四川巡抚邵捷春,廖参军,是指监军廖大亨。据张献忠同志观察,这二位一个是经常来转转,一个是经常跟着他走,只有杨嗣昌死追,可是没追上。
  这首诗告诉我们,杨嗣昌很孤独。
  所有的人,都在应付差事,出工不出力,在黑暗中坚持前行的人,只有他而已。
  在史书上,杨嗣昌是很嚣张的,闹腾这么多年,骂他的口水,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然而无论怎么弹劾,就是不倒。就算他明明干错了事,却依然支持他,哪怕打了败仗,别人都受处分,他还能升官。
  当年我曾很不理解,现在我很理解。
  他只是信任这个人,彻底地相信他,相信他能力挽狂澜,即使事实告诉他,这或许只能是个梦想。
  毕竟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能够彻底地相信一个人,是幸运的。
  崇祯并没有看错人,杨嗣昌终将回报他的信任,用他的忠诚、努力,和生命。
  崇祯十三年(1640)十二月,跟着张献忠转圈的杨嗣昌得到了一个令他惊讶消息:张献忠失踪。
  对张献忠的失踪,杨嗣昌非常关心,多方查找,其实如张头领永远失踪,那也倒好,但考虑到他突遭意外(比如被外星人绑走)的几率不大,为防止他在某地突然出现,必须尽快找到这人,妥善处理。
  张献忠去向哪里,杨嗣昌是没有把握,四川、河南、陕西、湖广,反正中国大,能藏人的地方多,钻到山沟里就没影,鬼才知道。
  但张献忠不会去哪里,他还有把握,比如京城、比如襄阳。
  京城就不必说了,路远坑深,要找死,也不会这么个死法。而襄阳,是杨嗣昌的大本营,重兵集结,无论如何,绝不可能。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某某事情绝无可能,建议你给他两下,把他打醒。
  张献忠正在去襄阳的路上。
  对张献忠而言,去襄阳是比较靠谱的,首先,杨嗣昌总跟着他跑,兵力比较空虚,其次,他的老婆孩子都关在襄阳,更重要的是,在襄阳,有一个人,可以置杨嗣昌于死地。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创造了跑路的新纪律,据说一晚上跑了三百多里,先锋部队就到了,但人数不多——十二个。
  虽然襄阳的兵力很少,但十二个人估计还是打不下来的,张献忠虽然没文凭,但有常识,这种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所以这十二个人的身份,并不是他的部下,而是杨嗣昌的传令兵。
  他们穿着官军的衣服,趁夜混入了城,以后的故事,跟特洛伊木马计差不多,趁着夜半无人,出来放火(打是打不过的),城里就此一片浆糊,闹腾到天明,张献忠到了。
  他攻下了襄阳,找到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就开始找那个能让杨嗣昌死的人。
  找半天,找到了,这个人叫朱翊铭。
  朱翊铭,襄王,万历皇帝的名字,是朱翊钧,光看名字就知道,他跟万历兄是同辈的,换句话说,他算是崇祯皇帝的爷爷。
  但这位仁兄实在没有骨气,明明是皇帝的爷爷,见到了张献忠,竟然大喊:千岁爷爷饶命。
  很诡异的是,张献忠同志非常和气,他礼貌地把襄王同志扶起来,让他坐好。
  襄王很惊慌,他说,我的财宝都在这里,任你搬用,别客气。
  张献忠笑了,他说,你有办法让我不搬吗?
  襄王想想也是,于是他又说,那你想要什么?
  张献忠又笑了:我要向你借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脑袋。
  在杀死襄王的时,张献忠说:如果没有你的脑袋,杨嗣昌是死不了的。
  此时的杨嗣昌,刚得知张献忠进入湖广,正心急火燎地往回赶,赶到半路,消息出来,出事了,襄阳被攻陷,襄王被杀。
  此后的事情,按很多史料的说法,杨嗣昌非常惶恐,觉得崇祯不会饶他,害怕被追究领导责任,畏罪自杀。
  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很无聊。
  如果是畏罪,按照杨嗣昌同志这些年的工作状况,败仗次数,阵亡人数,估计砍几个来回,都够了,他无需畏惧,只需要歉疚。
  真实的状况是,很久以前,杨嗣昌就身患重病,据说连路都走不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按照今天的标准,估计早就住进高干病房吊瓶了。
  然而他依然坚持,不能行走,就骑马,吃不下,就少吃或不吃,矢志不移地追击张献忠。我重复一遍,这并非畏惧,而是责任。
  许多年来,无论时局如何动荡,无论事态如何发展,无论旁人如何谩骂,弹劾,始终支持,保护,相信,相信我能挽回一切。
  山崩地裂,不可动摇,人言可畏,不能移志,此即知己。
  士为知己者死。
  所以当他得知襄王被杀时,他非常愧疚,愧疚于自己没有能够尽到责任,没有能够报答一个知己的信任。
  一个身患重病的人,是经不起歉疚的,所以几天之后,他就死了,病重而亡。
  他终究没能完成自己的承诺。
  他做得或许不够好,却已足够多。
  对于杨嗣昌的死,大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当时的,一种是后来的,这两种态度,都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活该。
  当时的人认为,这样的一个人长期被皇帝信任,实在很不爽,应该死。
  后来的人认为,他是刽子手,罪大恶极,应该死。
  无论是当时的,还是后来的,我都不管,我只知道,我所看到的。
  我所看到的,是一个人,在绝境之中,真诚,无条件信任另一个人,而那个人终究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时代小说大结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