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的意思之香是什么意思

中国风采—西部书画名家吕爱斌作品鉴赏- 中国日报网
> 消费旅游
中国风采—西部书画名家吕爱斌作品鉴赏
&&来源:&&作者:
[提要]&&吕爱斌书法作品吕爱斌书法作品吕爱斌书法作品吕爱斌作品吕爱斌作品吕爱斌作品吕爱斌作品吕爱斌与中国书协副主席张改琴合影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天朗气清的上午,我们在办公室见到这位风度翩翩、儒雅稳健的书法家,他正在忙碌地安排省领导来单位视察工作的事宜。
书法家吕爱斌近照
吕爱斌书法作品
吕爱斌书法作品
吕爱斌书法作品
吕爱斌作品
吕爱斌作品
吕爱斌作品
吕爱斌作品
吕爱斌与中国书协副主席张改琴合影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天朗气清的上午,我们在办公室见到这位风度翩翩、儒雅稳健的书法家,他正在忙碌地安排省领导来单位视察工作的事宜。环视他的两间办公室几面墙壁上,贴满了8小时外闲暇之余挥毫而就的多幅作品,还散发着微微沁入心脾的翰墨之香。
  细品爱斌书法,顿觉精神一振。其笔力遒劲利落,俊逸潇洒,赏心悦目,豁然舒畅。初识爱斌,见其谦和恭让,低调内敛,几番交流,才知他思维敏捷,幽默风趣,阅历深广,爱好良多。书法杂文,乃其最爱!三十年笔耕不辍,临帖创作,与众多书法家队伍耳濡目染,他的作品已初具面目,功力愈加醇湛。以二王为主调,涉猎唐宋、明清诸帖,取法高,路子正,加之悟性好,心态平和,不激不厉,状态极佳,近年逐步在历次展览中取得令人艳羡的成绩。爱斌作品率意流畅,痛快淋漓,开张收合,精心安排,主笔突出,张弛有度,整体和谐自然,章法合理,掌握浓淡枯润,内涵丰富,既富于激情,又大气磅礴,刚柔兼济,意境悠远。
  师古而不泥古,博采众长,效古为今用,效他为我用,从以往的直抒胸臆,到讲究线质线形线性过渡,无不渗透着书法家艺术之路艰辛付出的心血凝聚和满腔的执着情怀。在创作过程之中,他把古人、当代人、自我(本我)三要素都有所体现,融汇贯通,这也正是爱斌书法之希望所在,我们期待走向明天的书法旅程上,爱斌君能更上层楼,海阔天空。(文/
  书法家吕爱斌艺术简介
  吕爱斌,笔名文武。1958年10月出生于湖北黄冈蕲春县李时珍、胡风故里。1976年12月入伍西北从戎30载上校正团7年余的军旅生涯。现为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广电网络中心主任。中国硬笔书协会员,省硬笔书协会理事,省书协会员,省青年书协会员,省广电书画协会理事。曾受聘为多家报刊特约记者,17岁起有五百余篇杂文随笔在中央及省级报刊杂志发表,50余篇作品在报刊杂志获奖。
  自幼喜爱书法尤以二王为最,20岁起为群众书写对联数十年深受喜爱。早年曾两次获得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优秀奖。参加第二届国际传媒大会书法交流,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收藏。中国书协组织的中韩书法交流活动中,书写的《论语》被韩国碑林馆刻碑收藏。
  2012年书法作品入选“希望圆梦杯”第二届全国书法展。2013年入选第三届全省双拥书法展。8月获甘肃省第三界硬笔书法大赛成人组提名奖。2014年入选甘肃首届公务员书法展、甘肃省第四届新人书法作品展。
  2014年做客人民网甘肃书画频道、甘肃电视台都市频道《收藏》栏目《书法精品赏评》。作品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电党建》杂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决策参考》杂志刊登。“中国龙
.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全球华人书法大展获金奖。书法入选“洪平杯”第七届中国重阳书画展。入选第四届“炎黄杯”国际诗书画印艺术大赛,并载入《炎黄杯-国际诗书画印艺术精品集》。入编《当代书画家名录》;《甘肃广播电视报》“大黄河”专版登载其书法作品。
  2014年10月,3件书法作品获省新闻出版广电系统庆祝建国65周年书法比赛一等奖;同年10月作品获全省扶贫书画摄影大赛三等奖。入展全国第二十六届李时珍药交会书法展。11月书法作品获甘肃省“百名诗人百名书法家国庆书法展”二等奖。
  日,在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系统庆祝建国65周年书法展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著名书画家连辑驻足其作品前,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
编辑:小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刘刚中和他的老师朱熹
选自美国哥仑比亚东方哲学研究院
劳格文教授考察手记《沧州树》
诸刘译(题目为译者加)
&&&&宋明时期,大概中国东南特别在闽赣边广袤的武夷山周围,绵延的群山之中有不少的书院,他们也许就是客家文化人落地的标志。不仅仅在江西建昌、上饶一带文化繁荣区以及福建崇安、建阳、建瓯、尤溪、将乐、泰宁等闽文化发祥地,就是在建宁一隅小镇的客坊,我依然有幸看到了创建于远在宋代的五龙山精舍、白云山书院、严峰山书院遗址,听到了一些与之有关的坊间传闻。
&&&&中国古代“坊”是行政区划,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独立社区。客坊,顾名思义,就是客家人居住的一个行政村坊,这里村落密集,几乎按照姓氏错落有致地聚集着清一色的客家人,主要为刘氏以及谢氏、陈氏、徐氏,也还有几个小自然村里居住着同样历史久远的杜氏、凃氏、李氏、邹氏、余氏、揭氏、伊氏、柯氏、王氏、江氏、邱氏、吴氏、张氏、丁氏、唐氏、汤氏等。白云山书院因为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曾经寄读过,并题下《云山十景诗》这样有趣的传说而神奇。五龙山精舍因为担任过与包拯同样职务的开封府尹刘冀、福建监察御史刘硕在此修业,后来叔侄俩同时考上宋神宗大观三年贾安宅榜进士而闻名。严峰山书院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刘刚中出仕之前授徒讲学的地方,清朝以前视为县邑过化庄严圣地。
柴根岭的梯田
&&&&从五龙山刘氏精舍下山,走下风景优美的柴根岭层峦,在回龙湾稍作休憩的空间里,向导指着一处公路弯道边说,那里是一个搬迁了的村子堑背,过去有一棵古老的樟树,传说是早先从严峰山书院的考亭坪移植来的,樟树有一个名字叫沧州树,也有人把它叫考亭树的。沧州树颇具仙气,好像说每隔几十年就会开出几朵团团的黄花,毛茸茸的附着许多花粉,花香酷似书香,散发出一阵一阵翰墨之香。但村民们从出生的记忆里开始搜索,直到1985年修公路时沧州树被砍倒,也没见过开黄花的记忆,虽然它的果实,犹如松果般大小能够作醒酒用的樟梨子是采摘过的。耄耋老人解释说,这棵樟树之所以叫考亭和沧州是与理学家刘刚中大有渊缘的,建阳考亭是圣人朱文公(朱熹)居住的地方,考亭沧州是刚中公跟随文公读书的地方,自从世人不再读圣贤之书后,沧州树也就不再开花。出于这种好奇,我心海里又一次产生了奇妙的神往,神往客家文化,乃至于建阳麻阳溪畔的考亭、溪水中的沧州,当然主要是圣人刘刚中和他的老师朱熹,以及共同拥戴朱熹理学的其他沧州诸儒们。于是就把此次考察课题由单纯的建宁客坊民俗之旅作一个意义重要的延伸,不错,就把课题定为“刘刚中和他的老师朱熹”吧,这样就必须做好走一趟建阳的筹备了。
每年正月初二,客坊张溪刘氏族人上五龙山请下族人敬供的菩萨,图为2010年正月初二,当日天下小雪。
&&&&(二)
&&&&据查,建阳,这个位于武夷山南麓的福建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者,是中原纯种汉族人避乱南迁的主要地点之一,也是刘刚中所属刘氏的先祖刘沼、刘楚、刘翱祖孙由京兆万年县洪固里南迁入闽的原乡地(当然在其他一些地方也有说是刘楚从河南光州大都督任上而来,还有说是与王审知一起南来,版本不同其实不影响刘氏南迁的历史真实性),建阳可以称之为闽中客家文化的摇篮。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祖籍新安(婺源县),生于尤溪,成长于崇安县五夫里的62岁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宦海失意、颇为心灰意冷的晚境中,十分悲痛地料理完死于婺源的长子朱塾后事,寓居在建阳的徐市,这段时日里朱熹倍加思念起了父亲,为此决定余下的日子就定居在建阳这个能让他回忆起父亲朱松的神圣地方。他在美丽群山之中的考亭买下了房屋。他写信给好友说:“此间(指考亭)寓居近市,人事应接倍于山间。今不复成回(武夷山)五夫,现就此谋人居,已买得人旧房,明年可移,目今且架一小书楼,更旬可毕工也。”绍熙三年(1192年)迁居建阳,在崇安五夫里撰《告家庙文》,叙述迁居的原因:“熹罪戾于天,幼失所怙,只奉遗训,往依诸刘(指到崇安县五夫里投奔父亲生前好友刘子羽、刘子翚兄弟和白水的刘勉之)卜葬卜居,亦既累岁,时移岁改,存殁未安,乃眷此乡。性亦皇考所爱赏而欲卜之地。今既定宅,敢虔告,以妥祖考之灵。”迁到考亭后,朱熹立即着手创办起自己一生中最后一座书院--考亭书院。创办考亭书院的1193年年末,朱熹又接到朝廷任命前往湖南潭州上任荆湖南路安抚使。旋又于日迁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成为给宁宗皇帝讲解道学的老师。世事难料,仅仅46天后的闰10月21日,就遭到奸臣韩侂胄弹劾被罢去官职。11月又重新回到建阳考亭讲学著述,从此真正息影山林。一代伟人朱熹从逝世期间(包括半年多一点的游宦时间在内),在考亭的八年时光里,最终完成了传承孔孟衣钵的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全面构建这一亘古未有的浩瀚的人类哲学工程。
&&&&随着书院生员日增,1194年末,朱熹在清澈的麻阳溪河中心一个小岛的沙洲上建造起一座授课的礼堂,起初命名为“竹林精舍”。很快又将竹林精舍进一步扩建,更名为沧州精舍,并自号沧州病叟,亲撰《沧州精舍告先圣文》祭告孔子等先贤,就在这篇文告中朱熹提出了自己发明的“新道统”论这一民族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理论,“新道统”论在尧舜禹汤之上增加了伏羲氏,形成了一个“伏羲一神农一黄帝一尧一舜一禹一汤一文一武一周公一孔子一颜回一曾参一子思一孟子一周濂溪一二程及至朱子本人”的中国道统思想谱系,其伟大之处就在于天才地把儒家道统的根深挖到远古伏羲氏这个人文始祖之处,把儒家道统的“道”溯源到《易经》这个民族文化的活水源头之处,从理论上廓清了民族虚无、历史虚无、文化虚无的阴霾,抵御住了佛教等外族文化取代本土文化和异端邪教泛滥的混乱局面,牢固奠定住儒家道学(程朱理学)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正统指导地位,昭示出中华民族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需要搞宗教信仰,不需要所谓来自上帝的启发,无须书写在羊皮纸上的“摩西律法”,中国人自有世代传承的核心价值,自有伴随着民族的诞生延续至今的生命源泉,她就是千年不移的“道”、万世永续的“理”,她生生不息、她与时偕行、她顺应天时、她不断创新。
&&&&程朱理学就是这样在与各种文化思潮的抗争中有如东方明日破茧而出,在即将走上延续800多年的东方民族指导思想地位的前夕,与任何伟大的新鲜事物都要经历一个逆转或者波折的命运一样,迎来了16年()黎明前的黑暗。由于持不同政见者韩侂胄弄权,在他主政之下的朝廷极力打击迫害尊崇程朱道学的朝廷大员,1196年制造了中国南宋文化史上臭名昭著的“庆元党祸”,道学被诬陷成“伪学”加以禁止,道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被列入五十九个“伪学党人”的首列名单之内。举国之中,凡是涉嫌“伪学”的人员,均不得奢望于仕途举业,对于寄希望于“学而优则仕”的古代中国学子以及千千万万个期待科举光宗耀祖的士大夫阶层来说,确实是一记毒辣的狠招,他似乎断了“伪学”的后路。然而真理是不可战胜的,朱熹和他亲爱的门生们发扬历史上真儒的硬骨头精神,咬紧牙关,毫不不畏惧,与异端展开了艰苦卓杰的抗争,他们宁肯放弃功名,也不肯放弃圣人之学。在“党禁”风声最为紧张的1195年,朋友们劝朱熹遣散学生,关闭沧州精舍,朱熹一笑置之,一刻也不想停止沧州办学。除了在考亭讲学,他还徒步往返建阳与崇安之间,到武夷精舍讲学。即便几次危险紧逼,不得不离开沧州精舍暂避危难的日子,朱熹也是明则避祸,实则依然应学友、门徒之请借游览而开展讲学活动,足迹遍及古田、泰宁、福州以及江西铅山等地,所到之处无不留下春风雨露过化之功。为程朱理学伟大真理和掌握真理的伟大导师朱熹伟大的人格力量所感召,四方学子不远千里纷纷负笈而来,他们乐从朱子交游,无怨无悔。一时之间,考亭书院的沧州精舍群贤毕至,形成学术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考亭学派”,“考亭学派”中被称为“沧州诸儒”的朱熹门徒门也都个个得附青云,赢得“理学家”的后世美名,从而彪炳在中华哲学思想史册上永垂不朽。
&&&&建宁县客坊人刘刚中就是在这个时候(公元1195年)的一个初秋季节,关闭了自己在光泽县云际关开办的云山书院,自称“光泽云樵山人”,抱着《易经》以及自己所感悟发明的见地,来到考亭游学于朱熹门下(抱《经》请益),成为“沧州诸儒”之一的。第一次拜见朱熹,刘刚中先生就将自己平生所治学问和对《易》的理解向朱熹请教,(及游朱子之门,先生以所业请质)。他首先说自己研究的是两汉文化,读的主要是老子、庄子、荀子等人的书,接着就把自己所著《两汉奇语》中所发见的独到见解以及对《易经》的理解一一介绍(尝读老、庄、荀、杨之书,有所得皆为发明)。朱子批评说,老庄之说明哲保身且故作神秘,荀子认为“人性恶”而失去对善良的希望而显得太过悲观,扬朱鼓吹“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实在是自我主义的极端表现,老、庄之学坏人心术啊(朱子曰,老、庄坏人心术)。但他没有因为刘刚中学的是老庄之学而将其拒之门外,相反对于这位年轻人能够追本朔源,抱《经》(《易经》)前来学习这一渴求知识的精神大加鼓励。朱熹知道,许多正统思想的领军人物在其开始思想之旅时,往往是从作为一个异教徒开始的,他自己本人也曾经受到早期老师的影响,出入于佛老的思辨哲学。他对刘刚中说道,你既然来跟我游学就要笃志于道学,我为你名字换个字号,就改“云樵山人”为“近仁”吧,取中庸“力行近乎仁”,“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之意(朱子易其字曰近仁)。不久,刘刚中就在考亭与朱熹第一高足兼女婿的黄干(字勉斋)成为了切磋琢磨学问的挚友,一起研磨老师朱熹的核心学说“太极本体论”与“理一分殊学”(与勉斋为友。以上引文均见《宋元学案·沧州诸儒学案·云濠案》。
&&&&有一天,黄干告诉朱熹,刘刚中是主动放弃秋闱乡荐资格,来到考亭求学问道的,朱熹老先生显然是被感动了。他向侍候在侧的刘刚中问道:你来跟随我学习,是谁叫你来的呢?(“子来从吾游也,谁使之?”)刘刚中来到坐席前跪下,恭敬地回答道:是我家曾祖父的父亲开封府尹刘冀叫我来的,我家府君任宋徽宗宣和年间开封府尹,宋室南渡之后,竭力谏阻与金人议和没有被高宗皇帝采纳,内心每时每刻都在为不能收复中原迎回徽钦二帝以一雪靖康之耻而深抱遗恨,绍兴戊午(1138)年受奸臣秦桧迫害,无奈归隐墨田云峰山下。临终之前,嘱咐后人说,自从福建将乐人扬时成为二程洛学的主要传人,在福建为中心的东南倡导道学以来,道学从中原转而在闽中得到迅速的传播和发展,将来能够有希望超越群儒而成为一位集大成者,莫非就是我故交朱松的公子沈郎吧(朱熹乳名),你们可以前往向他学习。(刚中避席前跽曰:“曾王父河南开封府君使之也。府君官开封府尹,南渡,力阻讲和不得,每恨不能雪耻报仇,归隐墨田云峰山下,易箦,属後人曰:‘闽自杨龟山倡道东南,进而益上,超群儒而集大成,其在朱韦斋公子沈郎乎?尔辈可往就学。’)接着刘刚中向朱熹诵读先祖刘冀述怀诗句:我扪心的遗恨啊,辜负了徽钦二帝的恩宠,没有能够一雪靖康之耻收复中原;我道学没有获得成就啊,不能亲自将“二程洛学”加以光大,以致于愧对后来的子孙(先生为诵府君述怀诗曰,抚心有恨辜君国,学道无成愧子孙)。朱熹听后感慨良久。他依稀想起了绍兴十八年(1148年),19岁荣登进士第时,在崇安五夫里刘子羽为他母子所建的紫阳楼里,见到过这位魁梧矍铄的老人,人们叫他刘开封(刘冀,年),当年他曾经和父亲朱松()同朝为官,是父亲的同道好友,也是抚养教导自己成长的刘子羽()、刘子翚(年)以及岳父刘勉之()的同宗和朋友。刘开封的遭遇令他进一步想起了父亲韦斋先生同样因不附秦桧和议,窜逐山林,郁郁而终的情景。更为敬佩的是,刘开封深明闽学源流,弥留之际仍然念念不忘伊洛道学,盼望子孙继续努力,这真是至为难能可贵的啊。业已年迈的朱熹,嗟叹不已,心潮久久不能平静(晦翁嗟叹不已。以上均见《宋元学案·沧州诸儒学案·附录》)。接着朱熹又谈到了刘刚中的祖父刘孝恭(),比他年幼一岁的同比举人,他因为罹患肺痨病没有参加完会试,不然可能就是比他还年轻一岁的18岁进士啊。这位俊美而忧郁的政三公子,诗从江西诗派,同时又是心性学派年轻有为的学者,在京师读太学时,曾拜赐进士出身、中书舍人、南宋著名道统学家,寿州紫薇先生吕本中为师。还曾向自己的业师,屏山先生刘子翼请益从《周易》进入道学之门坎,向当世著名闽派理学家白水先生刘勉之温习伊洛心学传导之术,刘政三在建阳向黄老太医求治的两年里,就住在刘白水家中,刘白水是朱熹自己的岳父,因此他们两个年轻人之间就有了进一步的学识交往并且产生了友情,三年后(1151年)21岁的刘孝恭中再次参加会试,登辛未科赵逵榜进士第,同年出任惠安县主簿,22岁的他也是在这一年(1151年)出仕担任同安县主簿的,在任县主簿任上他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相似的兴学举措,可惜这位寿州紫薇先生吕本中的高足、屏山先生刘子翼的传人过早地病逝于1161年,年仅31岁。望着眼前这位学生刘刚中,竟是学友政三的仲孙(排行老二的孙子),朱熹的眼眶湿润了。
&&&&朱熹的弟子如此众多,以至于太多的朱门弟子到现在都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姓了,能够在现存的典籍中偶尔找到名字的确实属于凤毛麟角。刘刚中作为朱熹高足,人称朱门“四刘之一”(刘火仑、刘砥、刘砺、刘刚中),因为他的勤奋、好学以及后来在勉斋学派中积极阐扬“太极本体论”、“理一分殊”的杰出贡献而在历史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载入不朽名著《宋元学案》中的“十问”佳话。
&&&&此处不妨摘录闽学开山祖扬时家族后人扬陵新近发表的一段论文章节,介绍刘刚中先生向业师朱熹请教的内容:
&&&&第一、向朱熹问入道之门:
&&&&刚中问:“大学一书,包孕圣功王道,何以云初学入德之门”。
&&&&朱熹曰:“凡人居处,有门必有路,识得路,方到得门,到得门,方升得堂,入得室,大学纲领条目,是门也,本末先后,是路也,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是堂也,明、新、至善,是室也。初学便学论语,望洋向若,无有涯涘,如何循途历级,从容驯至,扶进高深,若不得其门而入。将伥伥乎其何之。”
这大概是刘刚中初见朱子时的提问,以为大学规模广大,如何却为入道之门,朱子一向主张为学顺序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用功最深,以为学者根基在此,读书必先明白门径,正所谓,读圣贤书,立修齐志,升堂入室,此处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平天下比喻为堂,亦即学问堂奥,而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入室,说明刘刚中初见朱子即从师门把握到了为学的根基所在。
&&&&第二、问学问之道。
&&&&刚中问:“人不学不知道,学在读书上见,道在行事上见,必读书然后可行事与?”。
&&&&朱熹曰:“固也,然学即学其道,非作两截,无论读书,无论行事,恁地皆是道,恁地皆是学,果于经史典籍,潜心玩索,日用云为,细意体察,自能穷天下之理,致吾心之知,岂谈空说玄之谓道,钩深索隐之谓学哉?”
此处我们看到,刘刚中对于读书在何处用力产生了疑问,亦即所谓学而时习之,习之于何处,朱子明确表示必须老实读书,勿悬空说理。这与朱子的一贯立场相符,潜心玩索,日用云为,正是从事于字句文义之间,体察于日用平常之际。
&&&&第三、问如何复性。
&&&&刚中问:“为学工夫,须是有起端处,人心之五常,犹天运之五行,迭相为明,循环无端,初学复性,从那一端下手?”
&&&&朱熹曰:“始条理者,智之事也,人而智,则见理明,恁地欲为仁,便认真有个仁,欲为义,便认真有个义,欲为礼,便认真有个礼,欲为信,便认真有个信,因物所照,审端用力,知得去向,自不迷于所往。易文言曰,体仁足以长仁,利物足以和义,嘉会足以合礼,贞固足以干事,仁义礼信而不及智者,智居乎其先也。”
此处刘刚中问为学复性工夫,须从何处下手,朱子答云智居乎其先,必先认得理明,知得去向,自不迷于所往,所谓趋向正,实有之,则庶几矣。
&&&&第四、问主敬与致知。
&&&&刚中问:“伊川涵养须是主敬,进学则在致知,主敬致知,殆亦非两截事与?”
&&&&朱熹曰:“主敬则心静,致知则理明,心静理明,知以涵养而益深沉,然敬非终日危坐,游心淡泊,必有事焉,神不外驰,而说心研虑,时时有新得也。”
&&&&刘刚中对于所谓程门指诀,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为二为一产生疑问,朱子指示二者交相并进,相养相得。
&&&&第五、问主敬与主静。
&&&&刚中问:“周子主静,程子主敬,二说各愿闻其大概。”
&&&&朱熹曰:“屏思虑,绝纷扰,静也,正衣冠,尊瞻视,敬也,致静以虚,致敬以实,然此中皆有诚实工夫,岂摸形捉影而得,周子静,则礼先乐后,程子敬,则自然和乐,和乐、礼乐,非尔所及,但时时收敛,将身心摄入静、敬中,正心诚意,久之自有进步处。”
&&&&刘刚中问主敬、主静之大概,朱子答云二者无论内外,皆有诚实工夫,所谓收敛,收拾放心,久之自有进步。
&&&&第六、问知行。
&&&&刚中说“刚中自思尊闻行知,奈一日之间,闻而知之者分数多,尊而行之者分数少,因想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直是学不得底。”
&&&&朱熹曰:“天下事理,有为吾所合知合行者,闻斯行诸可也,如此事知其当如此行,值事不我属,如何拿定要行,若遇行事时,苦于窒碍,则又不可无知妄作,或商以师友,或证以古今,又何尝不是尊所闻,行所知。”
刘刚中问苦于知多行少,朱子答道相机行事,不可卤莽无知而行,才是尊所闻,行所知。
&&&&第七、问仁。
&&&&刚中问:“程子言仁曰心,譬如种谷,生之性,便是仁,阳气发处,乃情也。
&&&&朱熹曰,岂惟谷种,凡果实核内,其中心皆曰仁。”
&&&&刚中又问:“医家谓手足痹痿曰不仁,其形象不与谷种果核反对?”
&&&&朱熹曰:“仁是性之生发流通者,谷种果核,能生发也,手足痹痿,不流通也。”
&&&&此处问答涉及明道先生识仁篇以来一贯思想,尤其是医家谓手足痹痿曰不仁,而能天地人我万物一体,或近乎仁。
&&&&第八、问义利之辩。
&&&&刚中问:“义利之辨,为吾儒第一关头,学者讲求有素,所见非不分明,及处事却又模糊,何也?”
&&&&先生曰:“祗缘见不分明耳,若分明,如薫莸触鼻即闻,旨否入口即觉。”
&&&&刚中曰:“然则向所见为义者非义,见为利者非利乎?”
&&&&朱熹曰:“此又何尝不是,只见其大略,曰此是义,此是利,究竟几微分际,尚未甚黑白。”
&&&&刚中曰“几微分际何在?”
&&&&朱熹曰:“在公私间,以公心出之,利亦是义,以私心出之,义亦是利。”
&&&&刚中曰:“若是,公私在心,义利在事,心不应事,事不应心,奈何?”
&&&&朱熹曰:“大学戒自欺,求自慊,知之真,行之力,不待处分其事,一动念,早自义利判然,至若舍利取义,已属事后应迹。”
&&&&刘刚中心喜,称快而退。
&&&&第九、问迁善改过。
&&&&刚中曰:“敢告先生,某向年于众情酬酢之地,口虽不言,私下一一对勘,常觉得自家侭有好处,别人侭有不好处,今虽渐减,亦时或微微有此意思。”
&&&&先生厉声曰:“是慝也,是最不好,如何反说自家侭有好处。”
&&&&刚中怃然,为间曰:“先生何以教之?”
&&&&朱熹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
&&&&第十、问遗事。
&&&&李方子、黄直卿与先生侍,晦翁左顾右盼,已而徐语先生曰:“尔辈用工夫,不要把合底事看得惊惶,只当做日用饮食,人生本应如此,元初离不得,有事勿正,略著一形象,生一计较,不急遽即惰慢,忘助两病症,一时俱到矣。”
&&&&以上“十问”为主体构成了《师友问答》的主要内容,现存的《师友问答》被分别选入明末清初大学者黄宗羲《宋元学案》之《晦翁学案》、《沧州诸儒学案》、《伊川学案》、《横渠学案》、《范吕学案》、《蜀山学略》。
&&&&在对考亭、沧州书院、朱熹、刘刚中、沧州诸侯儒做了如上文字资料的考察介绍之后,我们回到沧海桑田的现实中来吧。
&&&&建阳,距离城区不到十公里,驱车只用了不到10分钟。如今一个糟糕的问题是,这里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参天大树,更听不到东边山上野兽的咆哮之声,无法想象刘刚中、黄勉斋、李方子论道饮酒的情形。同时这里也没有现代旅游区喧嚣的车辆商铺和熙熙囔囔的导游游客。在夏日的寂寥中,只有一座高大孤零的石牌坊立在公路旁边,楷书写着“考亭书院”四个大字,至于“竹林精舍”和“沧州精舍”则渺不可稽焉,甚至连当地乡民也语焉不详了。牌坊后有一座小小山,山坡修筑了数百级石阶,直通山顶,山顶上有一座仿佛是宫殿式的建筑,屋琉璃瓦在烈日的照射下有点闪光,只一间厅堂,面积很小,摆了一张四方桌后,就十分紧促了,除了房柱上朱熹的四句治家名言:“读书起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与朱熹有关的物品了,就连介绍资料和图片都没有,这是新建的考亭书院朱子祠。观史能知,历史上的考亭书院,绝对不在此处,绝对不是此样。他应该是已经淹没在远处淼淼的水库之中了,水底应该就是昔日的麻阳溪畔以及河中的沧州岛,那里曾经有礼堂、食堂、宿舍、亭台、水榭和操场,还有一个宏大的跑马场,甚是气派的。如今,站在没有了考亭书院的考亭,没有了沧州精舍的书院,顿生河洛之感,呜呼哉!唏嘘哉!
&&&&幸运的是,同行的刘先生已经把沧州树来历搞清楚了,它告诉我说这显然是理学名儒刘刚中在考亭的沧州精舍求学时期,带去的一棵纪念树,目的是想效仿自己第一代入闽的麻沙祖先,手植樟树以卜后世的典故,所以用圣地的樟树种苗栽种在自己的家乡客坊,希望世世代代传承书香门第。
&&&&和我希望得到考察的实证而显得失望有所不同,这位连日陪同我考察的略带民族思想色彩的刚中先生后裔,此时沉浸在对于道学或者称理学这一东方民族伟大思想的理解中,正虔诚地诵读其先祖老师朱熹的一首著名词作《水调歌头.沧州歌》:
&&&&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以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
&&&&收身千乘卿相,归把钓鱼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是晚,他枕着一摞共计四册的《宋元学案》酣然入睡,听说梦见了一棵瑞樟开满了黄花。而我似乎也很奇怪地梦到了沧州树。
静坐常思己之过,闲谈莫论人是非,能吃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持黄金勿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在天為霧露,在地為源泉也。
處眾人之所惡,眾人惡卑濕垢濁,水獨靜流居之也。
故幾於道。水性幾於道同。
居善地,水性善喜於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於牝動而下人也。
心善淵,水深空虛,淵深清明。
與善仁,萬物得水以生。與,虛不與盈也。
言善信,水內影照形,不失其情也。
正善治,無有不洗,清且平也。
事善能,能方能圓,曲直隨形。
動善時。夏散冬凝,應期而動,不失天時。
夫唯不爭,壅之則止,決之則流,聽從人也。
故無尤。水性如是,故天下無有怨尤水者也。
相关阅读:
我的更多文章:
( 21:11:57)( 19:17:37)( 05:53:57)( 22:55:03)( 08:53:40)( 08:27:13)( 14:15:48)( 18:06:14)( 15:49:59)( 10:46:4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d股票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