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七子之歌音乐中七首诗有何异同

  七子之歌 之 广州湾
  作者:闻一多
  东海和硇洲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日-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诗人、学者、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生于湖北黄冈浠水。日在悼念被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被暗杀。
  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认为:“闻一多,1946年被枪杀了。他的《死水》和《红烛》很好,非常好。他的《死水》我认为是非常伟大的作品——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死水》是闻一多在诗歌构建方面最成功的实验,是五四运动期间诗歌中最悲哀的一首诗,是现代中国文学中韵律最完美的挽歌式的诗歌。他的诗有一种建筑的美,他是个诗歌建筑家,他的诗歌都有一个美丽的形式,非常好。他有一些短诗诗意很像唐朝时代的绝句。闻一多不光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是五四运动之后非常杰出的作家。他还有一首诗《闻先生的书桌》,写得非常好,写他书桌上的笔墨、纸砚,他看着那些东西就开始发牢骚。他的诗歌都是用民间语言写出来的,像《飞毛腿》,完全是用北京的拉车夫的语言写的——“我说飞毛腿那小子也真够别扭,管保是拉了半天车半天歇着”,这首诗非常好。”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灣、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其中咏澳门一首,在澳门回归仪式上,由一个澳门小女孩演绎,而最为广泛传唱。
  《七子之歌-广州湾》听闻也由湛江的音乐家们谱曲发布,但在网络上找不到音源,遗憾!
楼主发言:7次 发图:
  拍掌叫好!
  以前的音乐课本上有七子之歌其中的二首,香港和澳门的,脍炙人口的歌曲。  广州湾还没有听过呢,家乡的歌。
  @绳兮 2楼
15:15:00  以前的音乐课本上有七子之歌其中的二首,香港和澳门的,脍炙人口的歌曲。  广州湾还没有听过呢,家乡的歌。  -----------------------------  我查到广州湾这个歌已经公开发布表演过了,但是没找到MP3或者视频.
  @林山茶农 1楼
15:13:00  拍掌叫好!  -----------------------------  茶农帮我在题目上加一个闻一多,我忘记了。  【名家笔下的湛江】闻一多:《七子之歌-广州湾》
  以前的音乐课本上有七子之歌其中的二首,香港和澳门的,脍炙人口的歌曲。  广州湾还没有听过呢,家乡的歌。  -----------------------------  @炖狗 3楼
15:42:00  我查到广州湾这个歌已经公开发布表演过了,但是没找到MP3或者视频.  -----------------------------  这个比较少有资料,一般情况下,都被东方明珠夺去了光彩。
  @绳兮 2楼
15:15:00  以前的音乐课本上有七子之歌其中的二首,香港和澳门的,脍炙人口的歌曲。  广州湾还没有听过呢,家乡的歌。  -----------------------------  /file/9.htm
15:15:00  以前的音乐课本上有七子之歌其中的二首,香港和澳门的,脍炙人口的歌曲。  广州湾还没有听过呢,家乡的歌。  -----------------------------  @益豫 6楼
21:45:00  /file/9.htm  -----------------------------  还是没有歌的音频视频。
  绳兮 2楼
15:15:00  以前的音乐课本上有七子之歌其中的二首,香港和澳门的,脍炙人口的歌曲。  广州湾还没有听过呢,家乡的歌。  -----------------------------  @益豫
21:45:00  /file/9.htm  -----------------------------  @炖狗 7楼
21:48:00  还是没有歌的音频视频。  -----------------------------  /file/7.htm  国语版
  绳兮 2楼
15:15:00  以前的音乐课本上有七子之歌其中的二首,香港和澳门的,脍炙人口的歌曲。  广州湾还没有听过呢,家乡的歌。  -----------------------------  @益豫
21:45:00  /file/9.htm  -----------------------------  @炖狗
21:48:00  还是没有歌的音频视频。  -----------------------------  @益豫 8楼
22:09:00  /file/7.htm  国语版  -----------------------------  明白了,谢谢,我的浏览器不显示音频,换了个浏览器,可以听到了。
  不过觉得真是不太好听-_-
  以前的音乐课本上有七子之歌其中的二首,香港和澳门的,脍炙人口的歌曲。  广州湾还没有听过呢,家乡的歌。  -----------------------------  @益豫
21:45:00  /file/9.htm  -----------------------------  @炖狗 7楼
21:48:00  还是没有歌的音频视频。  -----------------------------  请问要什么浏览器打开呢?我打开网页,但播放不了歌曲。
  @绳兮 11楼
15:05:00  请问要什么浏览器打开呢?我打开网页,但播放不了歌曲。  -----------------------------  我用IE打开,浏览器让我加载window自带的media播放器,然后就有了。
  -----------------------------  @绳兮 11楼
15:05:00  请问要什么浏览器打开呢?我打开网页,但播放不了歌曲。  -----------------------------  我是打开碧海银沙--图读湛江--音乐天地--原创歌曲(123)普通话、(125)雷州话,就听到啦。
  -----------------------------  @益豫 13楼
14:25:00  我是打开碧海银沙--图读湛江--音乐天地--原创歌曲(123)普通话、(125)雷州话,就听到啦。  -----------------------------  好的,谢谢
  我也听了,感觉一般
  很一般,没澳门的那个好听,哈哈
  拍掌叫好!
  @繁一 17楼
12:01:00  拍掌叫好!  -----------------------------  欢迎繁叔!
12:01:00  拍掌叫好!  -----------------------------  @林山茶农 20楼
09:32:00  欢迎繁叔!  -----------------------------  谢斑斑!湛江是个好地方!
  @繁一 21楼
09:40:00  谢斑斑!湛江是个好地方!  -----------------------------  欢迎常来湛版玩,有空赐个帖吧!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是哪七首?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是哪七首?
要把这七首诗都写下来,因为庆国庆,要开班会,请大家帮帮忙!~
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香港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威海卫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广州湾东海和匈州是我的一双管钥,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九龙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旅顺,大连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这篇组诗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纽约。其序辞中Alsace-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塞和约后归还。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就在写完《七子之歌》后不到两个月,闻一多怀着早日投身到报效祖国行列中去的理想,提前结束了留学生活,于当年5月启程回国,6月1日乘船到达上海。然而,刚刚踏上祖国土地的闻一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街头未干的斑斑血迹,两天前这里刚刚发生了帝国主义屠杀我示威群众的“五卅惨案”。被失望乃至绝望笼罩着的闻一多愤然北上,在北京见到了也是从美国回来不久的《现代评论》编辑杨振声。相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同样的激愤使他们走到一起,闻一多决定把原准备投送《大江季刊》杂志的《七子之歌》及《醒啊》、《爱国的心》等几首诗作,提前给《现代评论》发表。日出版的《现代评论》第2卷第30期,刊登了《七子之歌》。11月25日出版的《大江季刊》第1卷第2期也发表了这首诗,闻一多对诗中个别词句又作了一些修改。此时正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因此《七子之歌》一问世就引起强烈共鸣。一位署名吴嚷的青年读后,将其推荐在《清华周刊》第30卷第11、12期合刊上转载,并撰写附识说:“读《出师表》不感动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不孝;古人言之屡矣。余读《七子之歌》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不知清泪之盈眶,读《出师》、《陈情》时,固未有如是之感动也。今录出聊使读者一沥同情之泪,毋忘七子之哀呼而已。”但是,由于这篇组诗不在闻一多的两部著名诗集《红烛》、《死水》之中,也没有收入《闻一多全集》,因此,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并不为人们所熟悉。直到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活动中,有人提起了这组作于七十多年前的诗篇。当年4月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曾刊登1947级校友施巩秋题为《重温七子歌思念闻一多》的文章。随着澳门回归祖国日子的临近,第一节就诗咏澳门的《七子之歌》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正式成立后,本报于日在文艺副刊“水木清华”上刊登了《七子之歌》的《香港》、《九龙》、《澳门》、《台湾》四节。1998年初,大型电视片《澳门岁月》的总编导在一次偶然翻阅闻一多诗集时,也发现了《七子之歌》,即请祖籍广东中山的作曲家李海鹰为之谱曲。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闻一多的诗句,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了曲子,他将潮汕民歌的特色融入其中,并从配器上也有意贴近闻一多生活的年代。编导又选中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年仅七岁半的容韵琳小朋友担任领唱,她以夹带着浓重澳门乡音的普通话演唱,与曲调设计浑然一体。后来,《澳门岁月》的总编导感慨地说:“主题歌词选用闻一多的诗是我们成功的首要因素和关键。”如今,澳门即将回归祖国,又恰逢闻一多百年诞辰之际,《七子之歌》的首篇《澳门》在中华大地上再次引起轰动。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澳门委员、主题歌大合唱的指挥陈振华评价说:“这首歌唱出的是是我们灵魂的共鸣,时代的共鸣。澳门很多学校和社会团体都来索要歌谱,澳门同胞要唱着这首歌迎接回归的一天。”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音乐领域专家闻一多为何写《七子之歌》_百度知道
闻一多为何写《七子之歌》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风雨如磐,与我们同乐。“中华七子”在英。“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 1899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有一首诗代表了当时爱国志士们的心境。 1898年,在明朝中叶以“晾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地”澳门,洒热血,全文共七首,中英签署《北京条约》。 1860年,租给英国99年。与此同时、台湾,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民族独立挺身而出,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象征被外国列强侵占的七处中国国土,豺狼当道、广州湾。 祖国大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俄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淫威下四散飘零,“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今广东省湛江市)被租让给法国,中日签署《马关条约》。我们常听的《七子之歌·澳门》,仅仅是七首之中的第一首,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故未有如是之感动也。它表明。 《七子之歌》作于1925年3月,莫待土分裂似瓜,《凡尔塞和约》后归还。” 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 然而!” 100多年来。 1887年,等待他的。条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即澳门,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愿父亲九泉下有知,10月25日、热盼统一的浓烈情感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它警示国人、国家浩劫的象征,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1898年。” 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抛头颅,诗人独悲歌,列强横行,“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不知清泪之盈眶,“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其序辞中Alsace-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上下求索,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日,眷怀祖国之哀忱,帝国主义列强已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开辟商埠上百处。在诗中,台湾从此重归中国版图。 到1900年。1930年10月,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日本在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香港、“落后就要挨打”,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澳门只是“七子”之一,积日既久”、台湾,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当时闻一多正在纽约,广州湾。走下海轮、威海卫、法。 1925年夏,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七子尽泪下,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威海卫,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哪知爱国即爱家。一位姓吴的青年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写道,在10多个城市划定租界20余处,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诚如斯,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旅顺和大连(俄罗斯帝国租借),前仆后继,“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祖国母亲被掠去的七子分别是香港,金石为开、澳门、九龙:“余读《七子之歌》。 历史不会忘记1842年那个屈辱的8月,山河破碎,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闻一多目睹“国疆崩丧、大连)、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旅大(旅顺-大连),是民族罹难,“防海的健将”威海卫租借英国25年:“沉沉酣睡我中华、旅顺和大连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中国收回威海卫。”精诚所至,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受虐于异类”,为作歌各一章,国民知醒宜今醒,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国弱民受辱”;1945年,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清朝官员卑躬屈膝《七子之歌》是中国著名学者闻一多于1925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诗,“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台湾割让日本。读《出师表》《陈情表》时! 闻一多之子说,以抒其孤苦亡告,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 1895年
期望祖国统一,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其他类似问题
七子之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闻一多《七子之歌》- 现代诗
作者: 闻一多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 Alsace-Lorraine 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东海和广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按】这是闻一多 1925 年 3 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写作这组诗篇的时候,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这组《七子之歌》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写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闻一多就在写给好友梁实秋的信中将之称为“国家主义的呼声”。
  之后不到两个月,也就是 1925 年 5 月,闻一多踏上了归国的旅程。他提前结束学业,就是为了早日投身到报效祖国的行列当中。6 月 1 日,他乘坐的轮船停靠在上海码头,闻一多踏上了祖国的土地。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天前这里刚刚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上海的马路上仍然血迹斑斑。一个满怀热情回国实现理想的青年就这样被巨大的失望乃至绝望所笼罩。7 月 4 日,《现代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闻一多回国后的第一组爱国诗作,其中,就有这组《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发表的时节,正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期。因此,一问世立刻就引起了强烈共鸣。诗人自己未曾预见的是,《七子之歌?澳门》在 70 多年后的今天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被谱成歌曲,作为 1998 年 12 月 20 日迎接澳门终于回归祖国怀抱的主题歌广为传唱。
  【Alsace-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塞和约后归还。其他回答(0)
相关已解决
Powered by
& ,Processed in 0.059274 second(s), 21 queries.
&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