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汉人1949年以后建立的朝代代算不算中国

不是汉人建立的朝代算不算中国?比如北魏、元朝、清朝算中国吗?中国的定义又是什么?如果不算,那中国的历史书怎么写?断掉一截再接着写?作者: 回复日期: 23:08:23 [$HTML_DEL_SIGN$]&[$HTML_EDIT_SIGN$]
  不差钱里面的台词,这个可以有……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这是日本人抛出的史观,他们图的是什么,用脚指头也能想明白。  倒是那些跟风煽火的要注意了,他们才是真正的带路党。
  中俄尼布楚条约()  此为拉丁文之汉译本,《尼布楚条约》的正式文本是拉丁文本,在会议上经过宣读核对,由双方代表签字、盖章,互换文本,具有充分的法律效力.    
  是中国,从秦始皇统一以来就叫中国了,那以后的所有朝代都属于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国籍法   国籍法是近代西方法制文明的产物。20世纪初,受国内外移民潮和局势变化以及《万国公法》影响的清政府,以资本主义国家近代法律为蓝本,参照中国传统律例,制定了中国的第一部成文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大清国籍条例》的制定和颁布是中国成文国籍法史的开端。   《大清国籍条例》:    第一章,固有籍。第一条,凡左列人等不论是否生於中国地方均属中国国籍:(一)生而父为中国人者。(二)生於父死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三)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可考或无国籍者。第二条,若父母均无可考或均无国籍而生於中国地方者亦属中国国籍。其生地并无可考而在中国地方发现之弃童同。第二章 入籍。第三条,凡外国人具备左列各款愿入中国国籍者准其呈请入籍:(一)寄居中国连续至十年以上者。(二)年满二十岁以上照该国法律为有能力者。(三)品行端正者。(四)有相当之资产或艺能足以自立者。(五)照该国法律於入籍后即应销本国国籍者。其本无国籍人愿入中国国籍者以年满二十岁以上并具备前条第一第三第四各款者为合格。第四条,凡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有殊勋於中国者虽不备前条第一至第四款得由外务部民政部会奏请旨,特准入籍。第五条,凡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均作为入籍:(一)妇女嫁与中国人者。(二)以中国人为继父而同居者。(三)私生子父为中国人经其父认领者。(四)私生子母为中国人父不愿认领而经其母认领者。照本条第一款作为入籍暂以正式结婚呈报有案者为限照第二第三第四款作为入籍者以照该国法律尚未成年及未为人妻者为限。第六条,凡男子入籍者其妻及未成年之子应随同入籍人一并作为入籍其照该国法律并不随同销除本国国籍者不在此限;若其妻自愿入籍或入籍人愿使其未成年之子入籍者虽不备第三条第一第四各款准其呈请入籍;其入籍人成年之子现住中国者虽不备第三条第一至四各款并准呈请入籍。第七条,凡妇人有夫者不得独自呈请入籍。第八条,凡入籍人不得就左列各款官职:(一)军机处内务府各官及京外四品以上文官。(二)各项武官及军人。(三)上下议院及各省谘议局议员。前项所定限制,特准入籍人自入籍之日起十年以后其余入籍人自入籍之日起二十年以后得由民政部具奏请旨豁免。第九条,凡呈请入籍者应声明入籍后永远遵守中国法律及弃其本国权利出具甘结并由寄居地方公正绅士二人联名出具保结。第十条,凡呈请入籍者应具呈所在地方官详请该管长官谘请民政部批准牌示给予执照为凭。自给予执照之日起始作为入籍之证。其照第五条作为入籍者应具呈所在地方官详请该管长官谘明民政部存案其在外国者应具呈领事申由出使大臣或迳呈出使大臣谘部存案。第三章,出籍。第十一条,凡中国人愿入外国国籍者应先呈请出籍。第十二条,凡中国人无左列各款者始准出籍:(一)未结之刑民诉讼案件。(二)兵役之义务。(三)应纳未缴之租税。(四)官阶及出身。第十三条,凡中国人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均作为出籍:(一)妇女嫁与外国人者。(二)以外国人为继父而同居者。(三)私生子父为外国人其父认领者。(四)私生子母为外国人其父不愿认领经其母认领者。照本条第一款作为出籍者以正式结婚呈报有案者为限若照该国法律不因婚配认其入籍者仍属中国国籍照第二第三第四款作为出籍者以照中国法律尚未成年及未为人妻者为限。第十四条,凡男子出籍者其妻及未成年之子一并作为出籍。若其妻自愿留籍或出籍人愿使其未成年之子留籍者准其呈明仍属中国国籍。第十五条,凡妇人有夫不得独自呈请出籍。其照中国法律尚未成年及其余无能力者亦不准自行呈请出籍。第十六条,凡中国人出籍者所有中国人在内地特有之利益一律得享受。第十七条,凡呈请出籍者应自行出具甘结声明并无第十二条所列各款及犯罪未经发觉情事。第十八条,凡呈请出籍者应具呈本籍地方官详请该长官谘请民政部批准牌示其在外国者应具呈领事申由出使大臣或迳呈出使大臣谘部办理。自批准牌示之日起始作为出籍之证其未经呈请批准者不问情形如何仍属中国国籍其照第十三条作为出籍者照第十条第三项办理。第四章,复籍。第十九条,凡因出嫁外国人而出籍者若离婚或夫死后准其呈请复籍。第二十条,凡出籍者之妻於离婚或夫死后未成年之子巳达成年后均准呈请复籍。第二十一条,凡呈请出籍后如仍寄居中国接续至三年以上并合第三条第三、四款者准其呈复籍其外国人入籍又出籍者不在此限。第二十二条,凡呈请复籍者应由原籍同省公正绅商二人出具保结并照第十条第一项办理其在外国者应由同在该之本国商民二人出具保结呈请领事申由出使大臣或迳呈出使臣谘部办理。自批准牌示之日起始作为复籍之证。第二十三条,凡复籍者非经过五年以后不得就第八条所列各款官职。如奉 特旨允准不在此限。第五章 附条第二十四条。本条例自奏准奉旨后,即时施行。
  中国的全称都忘了啊,中华人民共和国!!!!  只要是中华人民,不管是什么种族的人都有当家做主的权利,一切都不过是看谁有本事 谁没本事罢了
  中国的国籍立法产生在20世纪初,此前,中国解决国籍事宜依据的是习惯法。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不存在近现代意义上的国籍的概念。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将具有中国血统的人视为其臣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子依附君主而存在,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一个人,不论其出生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其父母具有中国血统,其便认为是中国人,认为中国是其祖国,中国政府也认为具有中国血统的臣民所生子女是中国人,即使他身居海外已是几代中国人的后裔。中国血统的人在采出生地国家所生的子女,尽管出生者已获出生地国家的国籍,也仍然保有中国国籍。不具有中国血统的人在中国所生子女是外国人,不具有中国国籍。  在中国,国籍冲突问题始于鸦片战争之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提及了“英国人”、“中国人”、“英国民人”、“中国民人”的概念。  1868年中美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开始向外派遣使臣。根据该条约第4条规定:“本约不赋予在中国的合众国人民,或在合众国中国人民以归化权”。根据该条规定,在中国的合众国人民具有美国国籍,在合众国的中国人民具有中国国籍。这条规定表明中国采用血统原则确定国籍。这条规定开创了中国以法律形式调整国籍的先河。  1886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在香港设立领事馆以对“该处华民十余万”实行管辖和保护,从这一奏折可以看出,此时清政府仍将香港居民视为中国臣民。  20世纪伊始,荷兰拟制订国籍条例。光绪三十四年,荷兰殖民者强迫荷属爪哇华侨加入荷兰籍。在此情况下,广大爱国华侨,在泅水集会商讨抵制办法。办法之一,就是请清王朝及早制定国籍法,以确定华侨国籍。1910年,荷兰当局公布了《荷属东印度籍民条例》,要求世代居住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华侨改入荷籍,成为荷籍臣民,受到当地华侨的强烈反对。荷兰当局强迫华侨入籍的做法使清政府认识到国籍的重要性,认识到国籍与户籍是有本质区别的。当时的宪政编查馆在奏折中奏到:“户籍者不过稽其众寡,辨其老幼,以令贡献,以越职复而已”,“而国籍之法则操纵出入之间,上系国权之得失,下关民志之从违”。1909年,在“列国并争,日以辟土殖民互相雄长”之际,本着“怀保流移为贵”的立法宗旨,清政府法律馆于宣统元年拟出《中国国籍法草案》,然后咨报外务部,联衔上奏朝廷,该法草案由宪政编查馆审查核议,易名为《大清国籍条例》,最后予以颁布施行。《大清国籍条例》,采取了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的国籍原则,第一次表明中国政府在自然人国籍问题上的立场。《大清国籍条例》因清政府国势日衰实践意义受到一定的局限,而它的历史意义是深远的。  《国籍条例》共分固有籍、入籍、出籍、复籍、附条五章,计24条。该法对固有籍采用血统主义与出生地主义并行的原则,拟定:生而父为中国人者,或生于父死之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不管是否生于中国,其国籍均属中国国籍;同时又规定如果父母均无可考,或父母均无国籍,本人出生于中国,亦属中国国籍;如果连本人的出生地亦无可考,而是一个在中国发现的弃儿,其国籍亦属中国国籍。该法对加人中国国籍,放弃中国国籍和加人它国国籍,出籍后又申请加人中国国籍都作了详细规定。清朝末年,荷兰当局借清朝希望在荷兰殖民地设立领事馆之际,迫使清政府在荷属东银度群岛华裔人士国籍问题作出妥协。日,中荷两国代表在北京签署了《中荷在荷兰领地殖民地设领条约》。订约之后,中国代表照会荷兰政府,承认华人在荷境内依照荷兰解决。荷代表亦照会中国政府,承认入荷之华人,若回中国可归中国国籍。这实质上是对中国不利的一项不平等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民国政府参议院拟定《国籍法》,于同年11月公布。1914年,民国政府对《国籍法》加以修订,更名为《修正国籍法》,于同年12月30日公布。1929年,民国政府再次对《修正国籍法》进行修订,于同年2月5日予以公布。民国时期的国籍法秉承了《大清国籍条例》的基本原则,“以血统主义为重,而辅以出生地主义以济其穷”。为了避免双重国籍对华侨产生不利的影响,民国政府在加入1930年订立于海牙的《关于国籍冲突的若干问题的公约》时,对公约第4条“一个国家对于兼有另一国国籍的本国国民不得违反该另一国的规定施以外交保护”的规定提出了保留。
  @渔人的天空
23:08:58  这是日本人抛出的史观,他们图的是什么,用脚指头也能想明白。  倒是那些跟风煽火的要注意了,他们才是真正的带路党。  -----------------------------  我肯定不会认同他们的观点,所以我想找一个明确的可以反驳他们的观点。
    那些所谓的“皇汉”,根本就是网特,甚至其中一大部分就是倭人网特、棒子网特。  不信的话可以去翻翻他们的帖,看看是否具有以下特征:  1、发帖回帖基本上靠复制粘贴,而且引用的资料高度雷同,可以肯定出自同一个资料库。  2、不复制粘贴的时候回帖一般都用短句组合,因为他们的汉语程度不行,长句无法驾驭。  3、逻辑能力理解能力极其低下,如果你的话不是那么直白,他们很容易就会理解到相反的地方去。
  顺治时期,清朝的政治文书中已经出现了将整个清朝统治区域称为中国的“中国”用法。到康熙朝中期以后,这种“中国”用法已随处可见,并迅速成为其“中国”用法的绝对主流。至此,可以说满人高层认同“中国”、自称“中国人”的情形,已成为一种自觉的常态。特别是在与外来西洋人等打交道的过程中,总是“中国”与“西洋”,“中国人”与“西洋人”对称。皇帝、满人大臣、汉臣乃至在华西方传教士,均是如此。此时,表示原明代汉人统治区含义的“中国”一词虽仍有某种遗留,但其已无法使用在国家身份认同的正式场合。在第一个正式的国际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作为整个大清国国家名称的“中国”和作为中国人称呼的“华民”多次使用,其发祥地的东北“满洲”,也被明确称之为“中国”的组成部分。《清圣祖实录》对《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之碑文的记述,能清晰地说明这一点。1711年,康熙为测绘东北地区,特详谕大学士哪些系“中国地方”,以什么为界线,在他那里,“满洲”已被非常明确地称之为中国的“东北一带”(见《清圣祖圣训》卷52)。  到乾隆朝之时,此种表明其整个国家认同含义的“中国”概念之使用已然制度化,特别是对外自称之时。1767年,乾隆本人就明确规定:“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清高宗实录》卷784)。因为只有在不断面对外来“他者”时,国人才会有此种表明自我国家身份认同的需要和动机。值得注意的是,乾隆强调对外应称“中国”时,恰恰针对的是永昌府檄缅甸文中“有数应归汉一语”,他明谕“归汉”的说法为“不经”,这很典型地表明了乾隆皇帝对其所认同的“中国”及其范围之理解。也在同一年,宫廷传教士蒋友仁奉乾隆帝之命手绘了一幅高水准的《坤舆全图》进呈并得到认可,其在地图上就直接将大清国的整个统治地区标名为“中国”。这与乾隆同时强化满洲的族群认同之间其实并不矛盾,而是两者并存。  晚清时期,在与欧美等国所签署的各种中外条约中,作为整个国家名称的“中国或中华”与“大清国”在相同意义上同时交替使用的情形更是极为普遍,甚且很少例外。如1842年中英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宁(南京)条约”的汉文文本中,就是“中国”和“大清”混用不分的;中法“黄埔条约”亦然。而中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的汉文文本开头更称清朝为“中华大清国”,结尾签字处则注明“大合众国钦差全权大臣驻中华顾圣”。十余年后的中美“天津条约”里,也称清朝为“中华大清国”,称大清皇帝为“中华大皇帝”。凡此不仅表明了以满人贵族为核心的清朝统治者对“中国”或“中华”这一国家名称的自我认同,同时也意味着它实际上已得到了当时国际社会的承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最主要的西方强国在与中国签署条约的本国文字条约文本中,有时干脆就直接将“大清”二字译成“中国”。如前面提到的中英“南京条约”的英文本里,大清皇帝的对应词就写作“EmperorofChina”;大清国也直接写作“ChineseEmpire”。可见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大清”和“中国”根本上就是一回事罢了。  粗略统计清朝最重要的政书《大清历朝实录》里“中国”一词的使用情况,其结果是1912年之前共有1680多次的使用,其中那种包括全部清朝所治区域与民族在内含义的“中国”,以及泛指此前古代中国的用法竟占到了95%以上。而仅指所谓明朝统治区域(即中原)的其他使用极少,乾隆朝以后更少,并且多是在分别满汉关系的特殊语境下,如雍正与曾静论辩华夷等场合才出现。清朝皇帝喜欢挂在嘴上的所谓“中外一统、满汉一家”,其“中外”并非意指现代意义的“中国”和“外国”,而多是泛指中原和中原以外的广大地区。这也可以说是满人皇帝所主导的、以整个清朝统治区为范围的“中国认同”之集中体现。
    那当然算啊。还用说。  汉和少民才组合成。缺谁都不完整。
  小日本真是厉害啊,只用一句话:非汉人之中国,非中国也!就让国人精神分裂了。。。不得不叹服小日本啊,这个民族的确有其过人之处。。。  咱不得不说,只这一句话,抵得上百万雄师!~诸君以为如何!?~
  @高本汉
23:14:38  中国的国籍立法产生在20世纪初,此前,中国解决国籍事宜依据的是习惯法。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不存在近现代意义上的国籍的概念。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将具有中国血统的人视为其臣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子依附君主而存在,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一个人,不论其出生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其父母具有中国血统,其便认为是中国人,认为中国是其祖国,中国政府也认为具有中国血统的臣民所生子女是中国...........  -----------------------------  谢谢回复,我想问的是有人说元朝不是中国,我该如何反驳?
  有两个问题 请回答,   1, 世行 曾经有过什么好建议么? 请举例说明.   2, 假定 私有化 是个好主意, 世行为什么要把这么好的主意 给中国?   谢谢
  @aa1af
23:22:06  那当然算啊。还用说。  汉和少民才组合成。缺谁都不完整。  -----------------------------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很多人认为元朝不是中国的,该如何反驳?
  @aa1af
23:22:06  那当然算啊。还用说。  汉和少民才组合成。缺谁都不完整。  -----------------------------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有人认为元朝不是中国,该如何反驳?
  作者:那年那月的你和我
发表日期: 23:05:00 回复
  不是汉人建立的朝代算不算中国?比如北魏、元朝、清朝算中国吗?中国的定义又是什么?如果不算,那中国的历史书怎么写?断掉一截再接着写?  ============  榆木脑袋,  “中国“或者“美国“都是发展着的概念
  @财团政治受害者
23:23:45  有两个问题 请回答,  1, 世行 曾经有过什么好建议么? 请举例说明.  2, 假定 私有化 是个好主意, 世行为什么要把这么好的主意 给中国?  谢谢  -----------------------------  你发错了吧?要不是机器人?五毛机器人?咱中国也用上这么先进的东西了?
  谁说外姓人就不能当家人了???  中华之所以延续至今,和其包容性是分不开的。  各个民族,都为“中华”这个概念付出过,也都为保护“中华”而战斗过。  所以,缺一不可。
  网特中国知识学得再好也是无法理解中国人内心深处存在的包容心,这也是很多民族最后融入中国成为汉族一部分的重要原因。
  @易老客
23:27:59  作者:那年那月的你和我 发表日期: 23:05:00 回复  不是汉人建立的朝代算不算中国?比如北魏、元朝、清朝算中国吗?中国的定义又是什么?如果不算,那中国的历史书怎么写?断掉一截再接着写?  ============  榆木脑袋,  “中国“或者“美国“都是发展着的概念  -----------------------------  我知道啊,但就有人认为元朝不是中国,该如何反驳? 该如何以简单的一句话定义中国?
  @易老客
23:27:59  作者:那年那月的你和我 发表日期: 23:05:00 回复  不是汉人建立的朝代算不算中国?比如北魏、元朝、清朝算中国吗?中国的定义又是什么?如果不算,那中国的历史书怎么写?断掉一截再接着写?  ============  榆木脑袋,  “中国“或者“美国“都是发展着的概念  -----------------------------  我知道啊,但就有人认为元朝不是中国,该如何反驳?如何用一句简单的话定义中国?
  @易老客
23:27:59  作者:那年那月的你和我 发表日期: 23:05:00 回复  不是汉人建立的朝代算不算中国?比如北魏、元朝、清朝算中国吗?中国的定义又是什么?如果不算,那中国的历史书怎么写?断掉一截再接着写?  ============  榆木脑袋,  “中国“或者“美国“都是发展着的概念  -----------------------------  我知道啊,但就有人认为元朝不是中国,该如何反驳?如何用一句简单的话定义中国?
  元、清是就是六指,割了痛,不割也不怎么妨碍,让他长着吧!!
  @那年那月的你和我
23:31:53  @易老客
23:27:59  作者:那年那月的你和我 发表日期: 23:05:00 回复  不是汉人建立的朝代算不算中国?比如北魏、元朝、清朝算中国吗?中国的定义又是什么?如果不算,那中国的历史书怎么写?断掉一截再接着写?  ============  榆木脑袋,......  -----------------------------  你这么想就行了:你母亲、你祖母,她们的姓氏和你不一样。按道理说她们都是外族人,但她们却也是你真正的家人。
  @因特格拉
23:32:15  算   -----------------------------  如何用一句简单的话定义中国?
  @因特格拉
23:32:15  算   -----------------------------  如何用一句简单的话定义中国?
  @那年那月的你和我
23:34:35  @易老客
23:27:59  作者:那年那月的你和我 发表日期: 23:05:00 回复  不是汉人建立的朝代算不算中国?比如北魏、元朝、清朝算中国吗?中国的定义又是什么?如果不算,那中国的历史书怎么写?断掉一截再接着写?  ============  榆木脑袋,......  -----------------------------  元清不是中国,  断掉一截再接着写的傻话就别说了,  你可以把它们看成中国的亡国史。
  明朝的小姐跟今天的小姐能是一个概念范围么?  一个不断发展的名词,你却想用一个一成不变的定义来解释?  PS:至少今天的中国概念你应该清楚——56个主体民族构成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占大多数。  举个简单例子吧,你家5口人,1个男的4个女的,难不成你能说你全家家产都是女性的?  另外,你那破观点,是20世纪初,日本人提出来的观点,什么用心,用屁股想都明白。  如果有疑问,可以问问美利坚,到底是白种人的国家还是黑人或者黄种人的国家;也可以问问大不列颠,看看是英格兰,人的国家还是苏格兰人的国家?
  这就好比一个家吧,以前一直由一个人当家,后来中间换了其他成员当家。当家的人虽然变了,家还是那个家。
    谁能占领中原谁就是【中国】。  南宋自称【南朝】、【南国】,奉金国为中国。
  中国历史跟汉族历史不是一个概念,中国历史包括汉族历史和少数民族的历史,即使最小的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属于中国历史。不要上了棒子的当,棒子国是单一民族国家,永远不可能理解多民族国家!!
  @南岭野人
23:40:48  明朝的小姐跟今天的小姐能是一个概念范围么?  一个不断发展的名词,你却想用一个一成不变的定义来解释?  PS:至少今天的中国概念你应该清楚——56个主体民族构成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占大多数。  举个简单例子吧,你家5口人,1个男的4个女的,难不成你能说你全家家产都是女性的?  另外,你那破观点,是20世纪初,日本人提出来的观点,什么用心,用屁股想都明白。......  -----------------------------  我就是要反驳的他们没话讲才来问你们的嘛!
  中国包括56个民族,少了任何一个民族,将不是完整的中国。  JY这些白痴估计不会理解这么高深的道理吧。
  中国人在马来人的土地上建的国家——新加坡,新加坡是华人国家还是原住民的国家??
  @hua2-03-01 23:49:24  中国历史跟汉族历史不是一个概念,中国历史包括汉族历史和少数民族的历史,即使最小的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属于中国历史。不要上了棒子的当,棒子国是单一民族国家,永远不可能理解多民族国家!!  -----------------------------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大部分接受了汉文化汉文明,并加入自己的民族特色。从文化外加血缘两个角度来看。贝加尔湖以南都算中国。不过蒙古,清朝算半个中国。
  @那年那月的你和我
23:26:32  @aa1af
23:22:06  那当然算啊。还用说。  汉和少民才组合成。缺谁都不完整。  -----------------------------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很多人认为元朝不是中国的,该如何反驳?  -----------------------------  二十四史都有元朝的,官方史家几百年来一直认可,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异族统治朝代。  只是到了近现代,受西方的民族国家观念影响,有些人混乱了。其实古代对这个是没有争议的。  关键看你对“国家”的概念怎么认知的,在什么语境下使用“中国”这个词,是属于地理的、文化的、政治的、还是人群的概念。  我认为中国,一直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过去是,现在依然是。
  LZ如果搞清楚《二十五史》是谁修的,你的问题自然就有答案了。  举例:《宋史》是元朝修的,《元史》是明朝修的,为何明朝不直接修《宋史》?那就是承认不是汉族人建立的朝代,也是这片土地(如今叫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一部分,历史是延续的。
  当然算,只要使用中文,遵从中国文化,延续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就是中国。血统从来不重要,即使中国最早的主体民主,华夏族,也是华族和夏猪融合而成。一句话,认同中国文化的就是中国。
  你直接说自己无知,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
  不算的,元清算是中国的亡国史,你这句话应该改成只有汉族建立的才对,其他民族建立的王朝,首先必定是伴随着民族入侵和种族屠杀才可以建立起来,其次在建立之后必定实施民族压迫政策,这是因为其他民族的人口较少,如果要统治数量是其百倍以上的汉人,必定要在初期减少汉人人口,然后将自己的族凌驾于汉族之上(比如元的四等人和满清的八旗制度)  此外,中国自有其基本的特征,这些特征不敢说都是汉族的特征,也至少是在汉族的基础上吸收了众多其他的民族的特色之后形成的,比如说服饰,发式,居住习惯等等特征,如果是一个外国人来看,很容易就发现这些特征在元青两代消失了,特别是清代,而且由于清是最后一个王朝,东亚大地上的人们是以清朝人的样子面临世界的目光,导致了现在国际上提到中国,想起的不是自周朝起,持续了近3000年的束发汉服的形象,而是只存在了不到300年的辫子马褂,令人扼腕  而且,元青的统治者也丝毫未以中华自居,始终保持者殖民者的心态,元不必提他,游牧民族的根性和农耕格格不入,满清始终封锁着东北,严禁汉民进入东北居住,这是为了以往万一,满清的殖民统治崩溃,还可以重新退到关外去,事实上,在伪满时期,大量的八旗贵族投奔伪满,可以佐证这一点
  @2002hb
00:08:20  LZ如果搞清楚《二十五史》是谁修的,你的问题自然就有答案了。  举例:《宋史》是元朝修的,《元史》是明朝修的,为何明朝不直接修《宋史》?那就是承认不是汉族人建立的朝代,也是这片土地(如今叫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一部分,历史是延续的。  -----------------------------  哦,谢谢
  不算!
  我听到有人说成吉思汗是中国人,我当时就蒙了。  成吉思汗是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当时的中国只是他及子孙征服的国家之一,论作奴才,人家俄罗斯可比咱们更先被征服了。  万一人家俄罗斯跟我们争起来怎么办?人家可是更早归了成吉思汗的奴才之列的,人家告我们侵权怎么办?论时间人家更早,论地点人家跟近,论血缘,人家很多人都有蒙古血统。当年大元定都在中国,是因为中国当时更发达繁荣,可咱们先人不知道统战,硬是搞了个“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运动,提出个破坏民族团结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来被孙中山直接拿来作为反对清廷的口号,死了那么多,才推翻清廷。  孙先生虽然是被人称为国父,可他是破坏民族团结的先辈啊,他不知道统战,政治上还是糊涂啊。
  所以说,元青非中国,不在于汉族有没有接纳他们,而在于他们始终保持者一种泾渭分明的统治态度,始终将汉族视作威胁,这样,又怎么能承认他们是中国呢?说一句不大好听的话,中国少了任何族,都是中国,都有5000年的历史,但是中国要是少了汉族的话,那就难以想象了
  先把中国的概念弄明白了,你说的中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还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如果是后者,凡是不被汉化的民族和历史,不应该归入中国。蒙元和满清社会基本汉化,文化上基本认同,且自称中国。勉强算吧我觉得。
  [发自iPad客户端-贝客悦读]
  从史记以来,我们就被司马迁归类为中华民族一家人了,而不是汉族这种狭隘的观点。  
  中国不仅是汉族的中国,所以少数民族政权依然是中国的政权。如果外蒙不独立,根本不会有人质疑蒙元是不是中国政权。
  忽必烈之后算是中国人了  
  @aa1af
23:22:06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有人认为元朝不是中国,该如何反驳?  -----------------------------  不是皇帝是哪族,国家就属于哪族。比利时不是法烂稀民族的,Flemish人也没有被殖民。连民族国家的欧洲人都懂这个道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帝国的中国人没有理由不懂。  如果由于蒙古入侵,中国人不再拜祖而拜天可汗,不再用汉姓,开始说蒙古语,政治制度游牧化,那汉民族的身份存在就有问题。相反,蒙古用了汉式国号,年号,庙号,谥号。文武分治,推举科举之间的反复,行中书省,这些都是蒙古其他汗国没有的,只不过时间太短。  日本在台湾50年的统治几乎灭亡了那里的中国民族的身份认识。不是光复的及时,岩里正男马上就刻在碑上了。 可以与蒙古统治对比一下。
  自导自演 这个汉奸够无聊的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汉人执政,而在于被他族统治者的民族是否获得了平等和公平的权力,如所谓的元和清,处处充满着对汉族的屠杀、蔑视和奴役,那这说明了,这对于汉族来讲并不是一个自己的国家,而是亡国奴时期。尤其是满清,从外在到内在完完全全地阉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使得中华从一个文明国家一下子坠入了野蛮落后的半封建半奴隶制国家,华夏一下子倒退了2000年!
  自导自演 这个汉奸够无聊的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汉人执政,而在于被他族统治者的民族是否获得了平等和公平的权力,如所谓的元和清,处处充满着对汉族的屠杀、蔑视和奴役,那这说明了,这对于汉族来讲并不是一个自己的国家,而是亡国奴时期。尤其是满清,从外在到内在完完全全地阉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使得中华从一个文明国家一下子坠入了野蛮落后的半封建半奴隶制国家,华夏一下子倒退了2000年!
  汉人一直宣传5000年文明延续不断,呸,多次被外族奴役统治的下等人
  罗马毁于匈奴手下败将日耳曼、高卢蛮夷,也是现在多数西方人祖先,但是这些蛮夷之后以传承罗马文明为荣,华夏后裔却反而认同蛮夷。  清醒点吧!  /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3078550.shtml
  @雅高巴士
00:33:43  中国不仅是汉族的中国,所以少数民族政权依然是中国的政权。如果外蒙不独立,根本不会有人质疑蒙元是不是中国政权。   -----------------------------  瞎扯也要有个限度,中国当然是汉族为主的中国,没有汉文化,还叫什么中国?中国之所以叫中国,补觉印度,不叫埃及,就是因为我们中国是汉文化的中国,是汉人的中国,少数民族汉化之后建立的政权,当然也是中国政权,没有汉化的,是殖民政权,就好比英国对香港的统治,你好意思说英国殖民政权是中国政权?  蒙元是不是中国政权的根本,不在外蒙是不是独立,在他们实行的是不是殖民政策。
  至于修史的问题,这个我觉得很正常,司马迁将匈奴人归为先夏的苗裔,这不过是一种为了政治目的的说辞罢了,要知道当时的西汉,有大量的匈奴部落投诚,霍去病之所以能够在草原上捕捉到飘忽不定的匈奴部落,还是靠了匈奴的降兵,而且大量的匈奴人在汉军当中当兵,甚至担当将军,有个叫金日禅的匈奴王子,甚至和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一起成为汉武帝死后的托孤大臣,其人死后得以陪葬茂陵,可见其信任之重,所以为了笼络人心,自然要有这番说辞
  @渔人的天空
23:08:58  这是日本人抛出的史观,他们图的是什么,用脚指头也能想明白。  倒是那些跟风煽火的要注意了,他们才是真正的带路党。  -----------------------------  我理解的中国是: 中华文明,不管哪个朝代,不管哪个民族/种族占据统治者的地位,只要中华文明能继续传承下去,就是中国.清政府虽然不是汉人,但是她还是认可了中原地区的文明.但是对于元朝,我个人还是倾向于我们被蒙古人侵略并占领了1个世纪.
  元史的问题也很类似,当然到明初那个年代,你在扯什么蒙古人原来也是华夏后裔什么的也没人信了,而且和匈奴不同,汉人受蒙元之害太甚。朱元璋当然不可能直接修宋史,宋史元朝的名相脱脱和阿鲁图早就修好了,而且虽然是殖民统治,但是始终是历史的一部分,没有忽略的道理,而且朱明反抗蒙元暴政起家,当然要抗好民族复兴的大旗了
  其实伟大之民族 早就被同化 血统不纯了。 德国 英国 法国 都是如此。(德国可能要好点)。现在还有谁叫嚣民族主义就是 SB了。只有统治阶级会在国内矛盾  突出的时候甩出所谓的民族主义这一化解国内矛盾的利器。也只有愤青会上当。不过中国愤青特多。呼喊口号能哭倒在大街的那种。特容易被煽动。也特容易激动。要不怎么叫傻粪呢。 我从来不觉得如果国民生活不幸福。国家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当然。如果统治阶级视国家为自己家族的赚钱机器那就另当别论。他们是希望国内愤青多点的。
  不是我说美国好。是他的绿卡确实值钱。大家确实在美国觉得安全。谁敢说不是。那就叫林书豪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试试。或者叫巴西足球运动员穆里奇放弃巴西国籍。阿根廷足球运动员孔卡放弃阿根廷国籍。他们都没代表过各自国家队。也可以代表中国。但人家不可能放弃自己国籍。很简单的道理。中国国籍甚至不如南美这两个国家国籍。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汉人执政,而在于被他族统治者的民族是否获得了平等和公平的权力,如所谓的元和清,处处充满着对汉族的屠杀、蔑视和奴役,那这说明了,这对于汉族来讲并不是一个自己的国家,而是亡国奴时期。尤其是满清,从外在到内在完完全全地阉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使得中华从一个文明国家一下子坠入了野蛮落后的半封建半奴隶制国家,华夏一下子倒退了2000年!  史不正则国难正,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立场去诠释历史,否则对于那些被奴役被压迫被屠杀的汉人就是不公平的,作为他们的子孙后代更是不孝。如今的满和蒙族与当时的特权民族和阶级不一样,不再是在汉人头上作威作福的寄生虫奴隶主,大家都自食其力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但是,民族的和谐融洽不是靠愚弄人民、涂脂抹粉来的,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更加伤害和激化广大汉族的感情,整个国家却被离心了。要说分裂,我要骂的不是皇汉而是那些大拍辫子戏粉饰这段黑暗岁月的混蛋,有的是为其祖先洗白装裱,是骨子里的奴隶主心态没有根除,粉饰地背后显露了一颗肮脏丑陋的心灵。有些则是被洗脑过了的包衣奴才,这样的无脑不孝子孙实在是汉人一大耻辱,犹如阎崇年,那一掌掴真乃大快人心!  说到这里,熟恶熟善,孰是孰非一目了然。南京大屠杀不容否认!一样,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江阴屠城等等也一样不容被遗忘,被抛弃,被所谓的盛世所淹没!否则,如果当年日本人也如同满清一样成事了,是不是现在也可大唱明治天皇乃千古一帝,大正昭和乃中华盛世之表率呢?!那八年的血和泪不再有谁能记得,谁提谁就是分裂分子。。。
  @渔人的天空
23:08:58  这是日本人抛出的史观,他们图的是什么,用脚指头也能想明白。  倒是那些跟风煽火的要注意了,他们才是真正的带路党。  -----------------------------  那以后日本万一统一中原,那也是中国吗?
  @onyourmarkcn
01:12:24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汉人执政,而在于被他族统治者的民族是否获得了平等和公平的权力,如所谓的元和清,处处充满着对汉族的屠杀、蔑视和奴役,那这说明了,这对于汉族来讲并不是一个自己的国家,而是亡国奴时期。尤其是满清,从外在到内在完完全全地阉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使得中华从一个文明国家一下子坠入了野蛮落后的半封建半奴隶制国家,华夏一下子倒退了2000年!  史不正则国难正,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立场去诠释历.....  -----------------------------  你敢说你是正统汉族后代?????  你真敢说?????
  @w2-03-02 00:25:38  所以说,元青非中国,不在于汉族有没有接纳他们,而在于他们始终保持者一种泾渭分明的统治态度,始终将汉族视作威胁,这样,又怎么能承认他们是中国呢?说一句不大好听的话,中国少了任何族,都是中国,都有5000年的历史,但是中国要是少了汉族的话,那就难以想象了  -----------------------------  知道汉族建造的长城吗?
  四是以历史上的特殊称呼为姓。出于历史原因,以某种特殊称呼为姓,在蒙古族人中也较常见。蒙古族人汉族姓氏,随着民族融合和文化相互渗透,蒙古族人开始起藏族名字和汉族名字,还有一些蒙古族人改用汉字单姓,特别是临近汉族的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蒙古族人汉姓的另一个由来就是把蒙古族多音节的族姓按语意译为汉姓。如:蒙语“锡拉特”意为黄,译为“黄”姓;“查干”意为白,译为“白”姓;“阿拉坦”意为金,译为“金”姓等。还有的取谐音汉字为姓,如:父名为布仁,则取“布仁”首字“布”为姓;父名为“呼德”,则取“呼德”首字的谐音“胡”为姓等。还有的蒙古族人直接使用汉姓。
  一些满遗的民族优势心态和一些包衣奴才的虚无的优势心态,这些才是真正应该被批评和纠正的。。。他们对于历史涂脂抹粉的态度,如同名古屋市长一样,只能是愈描愈黑,妄图愚弄大众的到最后只能落个人人喊打,假的永远都真不了!而真实才是历史的灵魂!
  现代所谓的汉人 谁身上没有一点异族血统? 那就是祖先世代耕田。没出来经历过乱世的那种。
  是中国,非华夏
  棒子钓鱼  
  中国比希腊罗马埃及,伊拉克叙利亚什么的灭的早。而且反复被灭,文明也一直没继承下来。人家只是基督教是一直有的/。
  作者:oasisliam999 回复日期: 01:15:32  回复
  @onyourmarkcn
01:12:24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汉人执政,而在于被他族统治者的民族是否获得了平等和公平的权力,如所谓的元和清,处处充满着对汉族的屠杀、蔑视和奴役,  -----------------------------  你敢说你是正统汉族后代?????  你真敢说?????  正统后代,这重要吗?这不重要,哪怕我不是一个纯正的汉族,我也知道什么错什么对,什么是先进什么是落后,什么明亮什么是黑暗。我的价值观由我的心决定而不是我的立场,不要告诉我你就是一个被立场绑架的人。什么叫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历史有其沉重的地方,担当不是逃避更不是篡改,这才是一个民族一个文明应有的态度。对于历史的态度,往往也可以映照在这个国家对于现实生活的态度,为什么如今有这么多的假、骗、瞒、谎,也许早已注定!因为有些人的心歪了。。。
  北魏算中国,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但尊崇汉文化,主动归附。元清不算。
  我们历史上聚集过的地方都算,如果不长年吸收通婚,也聚集不了这么大的人口
  中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不是汉族一家的事,这是没有疑问的。而且,汉族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中国的历史就是不断融合的历史,是大家接受了共同的文化,而不是共同的人种。你说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的差别,可能大于北方汉人和蒙古族的差别。那些非汉人建立的国家当然是中国的国家,当然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是中国,又不是汉国!  
  元清没有消灭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是因为他们自身文明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替代的文明文化,而不是他们不想。  日本是既有这个想法又有这个能力。  元清虽然没有消灭中国文明的能力,但是心思还是有的。剃发易服(消灭不了内涵,就灭了表面。于是中国人的传统服饰和发饰毁于一旦,),柳条边(禁止中国人进入其发迹地),禁止通婚(防止被数量占优势的中国人同化。),国语骑射(保持本民族语言和特点,但是由于文明程度低,最后还是失败了)  还有四等人之类的,这些都是赤裸裸的殖民政策。  他们不是不想消灭中华文化,而是没有能力。如果他们自身文明够强势的话,他们根本就不会犹豫。
  亚历山大(马其顿)、征服者威廉(诺曼底)、  沙皇俄国(日耳曼)、拿破仑一世(科西嘉)、  ……情何以堪
  传承汉文化和继承汉人治国理念的朝代就应该算。
  我认为中国,一直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过去是,现在依然是。  ===========================  我不是民族主义者,我赞成这句话,我算不算温和的皇汉?
  很无聊……最近五分越来越差劲……  
  算不算中国这个论题比较大,太复杂了。  简单的讲,征服我们并且留在我们土地上的侵略者,被我们的祖先所同化,并且表面上认同自己传承中华文明的身份。  从我们祖先的角度上讲,那是一条泣血的道路,想一想我们也会很难过。  从现代人的角度讲,不管怎么样,民族都已经融合的很和谐了,不要再挑起自己人之间的敌对和仇视了。亲者痛仇者快  最后,如果遇到外来杀戮式欺辱式的入侵,我将像先人一样殊死的抵抗以赢得尊严,至于什么样的结果,那是后人根据我赢得的尊严和他们当时的情况而定的。  就和现在一样。
  这是天涯的老话题了。  1.要区别汉人和中国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汉人史是中国史的一部分,但是不完全等于中国。  2.少数民族的政权尽管不是汉族政权,但是也是中国政权,代表中国,是中国史的一部分。  3.在承认少数民族政权的前提下,我们要对那些时期的汉人被压迫史和奴役史要有充分的认识。要明确承认当时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是对汉族的侵略史。少数民族掌权对汉族是具有非正当性、非正义性的。
  如果外族后来已经民族融合,且没有另外的后代独立建国,如清,北魏,都是中国无疑。但蒙古,人家还有正经的蒙古国在呢,你非要说元是中国,岂不是让人家蒙古国没了祖宗。
  统冶的道统。中国的道统是儒.百姓认的是这个道统,无论是汉族还是异族来统绐,统治者承认这个道统,百姓就承认统治者的统治权  
  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种子。特别是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  
  这是天涯的老话题了。  1.要区别汉人和中国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汉人史是中国史的一部分,但是不完全等于中国。  2.少数民族的政权尽管不是汉族政权,但是也是中国政权,代表中国,是中国史的一部分。  3.在承认少数民族政权的前提下,我们要对那些时期的汉人被压迫史和奴役史要有充分的认识。要明确承认当时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是对汉族的侵略史。少数民族掌权对汉族是具有非正当性、非正义性的。  同样,汉族入侵少数民族,无数次,也应该同样具有非争议性.....
  应该是算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的一部分,整个华夏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可能每朝每代都由汉族统治,中间必然会有少数民族当上统治者,这也算是属于中华历史的一部分,只是少数民族当权时期算是汉族的屈辱史吧。
  @aa1af
23:22:06  那当然算啊。还用说。  汉和少民才组合成。缺谁都不完整。  -----------------------------  @那年那月的你和我
23:27:58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有人认为元朝不是中国,该如何反驳?  -----------------------------  萨达姆执政算不算伊拉克历史?他是逊尼派,
  @那年那月的你和我
23:05:00  不差钱里面的台词,这个可以有……   -----------------------------  你想说少数民族的人不是中国人?你是缺心眼还是另有图谋?
  建议LZ去看看欧洲的国王都是哪的人  LZ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不是因为楼主明白原因了  是因为LZ被欧洲国王的国籍爆了菊花
    西藏和云南都是元朝时并入中华版图的  新疆是清乾隆时正式并入中华版图的,  西藏达赖喇嘛金瓶挚签制度也是清朝时确立的。  问:如果不认元朝和清朝,那是不是咱们对西藏,云南和新疆的主权先在理论上放弃了?  有些人,讨论历史是假,意图分裂是真,  你们还是省省吧,真要关心,还是最好关心一下你们主子自己的问题,白种人对美洲和澳洲的占有才是真正的非法,对上面原住民的屠杀才是真正的反人类。
  明显的混淆视听!!
  至少我认为元史不是中国史,只能算是侵略史,和亡国期,中国境内有还有老毛孑,是不是把老毛孑对中国的侵略说成民族之争?  
  你们现在有坚持过去中国不算灭亡,但是提到,埃及。希腊,罗马,印度,这些你们又马上说人家不存在了,灭亡了。。。只有中国文明是一直延续下来的。  事实上中国比希腊罗马埃及,伊拉克叙利亚什么的灭的早。而且是反复灭亡,文明也一直没继承下来。人家至少基督教文明,罗马政体,希腊的哲学,欧洲的艺术建筑学一脉相承,一直发扬光大。 中国有什么继承下来了?  该自卑的时候就该自卑,这些是大量事实,选择看不见只是自欺欺人。
  汉民族本身就是多个民族的融合,“汉族”这个概念的形成是因为汉朝,照楼主那样说来,汉朝之前的中国就不是中国?唐朝时外人也称中国人为“唐人”,如果那时起形成“唐族”的概念,是不是唐之前的中国也不是中国?从无记载的历史开始我们就说“炎黄”、“华夏”,华指黄帝、夏指炎帝,华夏本身就不是单一民族,而且直到现在也存在着他们尚未融合到汉的子孙,更别说还有蚩尤、还有长江以南的嫘祖…楼主不知道怎样回答,到底是历史知识没学好还是智商有问题?  
  感情上不会认同,但法理上无条件同意  
使用“←”“→”快捷翻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人朝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