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中,诗人为quot什么意思说"送君不觉有悲伤

【小题1】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1分)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1分);虽处异地,情感相通(1分),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小题1】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2分)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共2分,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小题1】重点此诗,从第一句可总结出两地水相通,三四句则可得出,两人虽分离,但一和同表明两人风雨与共,明月何曾,表明两人共享一个明月。所以要答出三个方面,一个一分。【小题1】从诗句中可得出感情色彩,王诗的送君不觉有离伤使得本诗更多的是乐观,而严诗一别心知两地秋,从秋与寒来看作者内心悲凉。所以此诗没有王诗的乐观,而更多的是凄婉。语言表达方面从何曾两字可看出有反问,而严诗则用“寒鸦”“江水”等意象表现感情。所以答寓情于景更合适。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 人教社(新课标B 2004年初审通过) 人教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文后的问题。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使至塞上①(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②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③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④。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命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下兼任判官。②征蓬: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③孤烟:指烽火与燧烟,古时边塞报警或报平安的信号。④最后二句: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山名,东汉窦宪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2)在历代诗评家眼里,《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认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两联名句在写景方面有着怎样的共同点?在情景交融方面哪一联写得更出色?为什么?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二题。(8分)
裴迪南门秋夜对月[注]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 [注]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谢公,宋谢灵运,一说为齐谢朓,诗中以“谢公楼”比喻裴迪住处。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首诗均以“月”为题,共同描绘了月夜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分)
清人沈德潜对钱诗中“萤远”一句的评价为:“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此最工于体物。”(《唐诗别裁集》卷十一)“工于体物”,指在写物方面很见功力。试分析钱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方面的精妙之处。并指出王诗中最“工于体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分析。(5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 苏武庙&& 温庭筠
&&&&&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河南省高三第六次调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的题目。(11分)
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碧白,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请分析“燃”“又”两字的妙处?(6分)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5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3)题。(17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③。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 【注解】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 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 ④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
&&&&&&&
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
&&&&&&&
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中,“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
&&&&&&&
D.最后几句意思是说,主客在欢言挥酒、长歌曲尽之下,不知不觉就到夜深了。
&& (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3).对上面一首诗“相携及田家”一句中的“相携”,有人认为是斛斯山人与诗人相携,也有人认为是月与诗人相携。结合原诗,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 200字。(10分)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古代诗歌鉴赏(二)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送柴侍御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送柴侍御&&&&&&&&&&&&&&&&&&&nbs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送柴侍御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送柴侍御&&&&&&&&&&&&&&&&&&&nbs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送柴侍御&&&&&&&&&&&&&&&&&&&丹阳送韦参军王昌龄&&&&&&&&&&&&&&&&&&&&&&&严维流水通波接武冈,&&&&&&&&&&&&&&丹阳郭里送行舟,送君不觉有离伤。&&&&&&&&&&&&&&一别心知两地秋。青山一道同云雨,&&&&&&&&&&&&&&日晚江南望江北,明月何曾是两乡。&&&&&&&&&&&&&&寒鸦飞尽水悠悠。小题1:从体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 && _;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 &&&&&&& 。小题2: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小题3:请概括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歌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小题1:七言绝句(或七绝、绝句);送别诗小题2: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虽处异地,情感相通,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小题3: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从标题中的关键词“送”即可知为送别诗。小题2:试题分析: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所以第二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小题3:试题分析:王诗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严诗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七言绝句(或七绝、绝句)(1分);送别诗(1分)②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1分)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1分);虽处异地,情感相通,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③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2分)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写景作结,抒情委婉含蓄。(共2分,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鲁人高二版 学年 第7期 总第163期 鲁教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本诗末句中“为探看”三字,本身恰巧都有不同音调的异读情况,请你结合文意给这三个字注音。
为(  )探(  )看(  )
2.请你用一个字概括本诗的诗眼:
________。
3.本诗写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中“________”字用了谐音,来指________,使其具有了多重比喻的意义。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都者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1)说说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
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所蕴含的丰富情感。送别诗导学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送别诗导学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粮仓 quot 硕鼠 quo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