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主要反映情况的材料怎么写唐朝初年怎样的景象

资讯|备考|互动
七年级历史下册1单元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测试题
来源:新东方网
摘要:新东方在线中考网编辑整理《七年级历史下册1单元7课测试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广大学子及家长发布最新的初一资讯动态,各大中学学校信息简介等信息,方便考生为中考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整理《七年级历史下册1单元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测试题》,我们会第一时间为广大学子及家长发布最新的初一资讯动态,各大中学学校信息简介等信息,方便考生为中考打下坚实基础!& & 第一单元 第七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一、选择题:  1.在我国民间有“沧州狮景州塔,赵州石桥大菩萨”的民谚,这里的“赵州石桥”是何时修建的?(  )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2.赵州桥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 ):  A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石拱桥 B.它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修建的  C.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D.它是唐朝杰出工匠李春修建的  3.如果让你设计一座仿照隋唐时期的建筑,你认为它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  ①规模宏大;②气魄雄浑;③华美而不失华丽;④整齐而不失呆板。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下列哪项成就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  A.曲辕犁    B.筒车 C.印刷术    D. 麻沸散  5.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年代是:( )  A. 西汉 B. 三国 C.隋朝 D. 唐朝  6.古人云“棋琴书画诗酒茶”,可见自古以来“诗酒”就不分家,那么中国古代“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人是:( )  A.杜康    B. 李白   C.杜甫  D. 白居易  7.关于杜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②他的诗多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年代,因而被后人称为“诗史”。  ③他最著名的诗篇就是“三吏”和《长恨歌》。  ④由于他的创作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②③  8.下列科技成就中,哪一项是隋朝出现的?( )  A.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B.地动仪的出现  C.《千金方》的出现 D. 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的出现  二、 填空题:  9.唐朝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 ,城北的 含元殿集中体现其建筑特点。  10.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朝的。  三.动脑筋  11.1968年,韩国庆州发现唐代武周时期印刷的《无垢金刚经》,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一场“中国是不是雕版印刷鼻祖”的争论。我国著名科技史家潘吉星等证实,该印刷品印自中国长安,而且中国还有比此更早的印刷品,能够证明雕版印刷始自中国隋唐时期,中国是世界雕版印刷术当之无愧的先驱。你能不能根据所学知识,帮助潘教授提供证据,证明中国是雕版印刷的鼻祖?  12.根据所学知识你能总结出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世界之最”吗?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科技成就的领先地位?  13.读诗学史:  材料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千金散尽还复来。  材料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材料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请回答:  ①你知道上述材料中唐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吗?你能各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诗歌特色吗?  ②你认为造成他们艺术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4 .读唐诗,品兴衰: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忆昔》杜甫)  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杜甫)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与材料二各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景象?  ②.对比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指出杜甫生活的时代。  ③.通过两首唐诗,你认为诗歌创作的源头是什么?  15 读史有感:  材料一:自从有了纸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对书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晋朝初年,官府有书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南北朝时候,梁元帝在江陵有书籍七万多卷、隋朝嘉则殿中藏书有三十七万卷,这是我国古代国家图书馆最高的藏书记录。除了官府藏书,私人藏书也越来越多。比如晋朝郭太,有书五千卷;张华搬家的时候,单是搬运书籍,就用了三十辆车子。  印刷术发明以前,只有官府和郭太、张华那样的富人才能有这么多的藏书,一般人要得到一两本书也很不容易,因为那时的书都是手抄本。要抄这么多的手抄本,得花费多少人力呀!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怎么能够满足社会上的需要呢?  材料二:在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前,社会上已经广泛应用印章和拓碑。  印章有阳文和阴文两种,阳文刻的字是凸出来的,阴文刻的字是凹进去的。如果使用阳文印章,印到纸上就是白底黑字,非常醒目。但是印章一般比较小,印出来的字数毕竟有限。  刻碑一般用阴文,拓出来的是黑底白字,不够醒目。而且拓碑的过程比较复杂,用来印制书籍也不方便。但是,拓碑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石碑面积比较大,一次可以拓印许多字。  材料三:雕版印刷的方法是这样的: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复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成功了。这种印刷方法,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称它为“雕版印刷”。  ①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项科学发明,只要社会上迫切需要它,同时又有产生它的物质条件,那么它就会很快出现的。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雕版印刷的出现有些条件呢?  ②早在1999年时,中国敦煌学家又发现了一件雕版印刷品,虽没有标上确切日期,但专家根据内容推断为公元834年的印刷品,为什么我们的教材仍然以公元868年的《金刚经》为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呢?这是不是一个失误?  参考答案:  1A2C 3D 4C 5D 6B 7A 8D;9 长安 大明宫;10 唐 金刚经; 11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12
①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②唐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③隋唐时已有雕版印刷品,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要不断创新,并且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取长补短等。(言之有理即可)13①材料一的作者是李白,材料二的是杜甫,材料三的是白居易;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②原因:李白生活在唐朝盛世,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他的诗主要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年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的目的。14①材料一反映的是“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材料二反映的是
“安史之乱”的乱世景象;②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③现实生活和诗人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15①文字的出现,书籍的增多,印章和拓碑技术的出现。②不是失误。因为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而1999年发现的雕版印刷品并无确切日期,只是推算。& &&以上内容为新东方在线编辑采编,其他栏目更精彩。敬请关注:2014指南、2014中考政策、2014中考报名、中考成绩查询、2014中考录取分数线、2014中考体育评分标准、2014。
责任编辑:xuguangtian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新东方在线"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其版权 均为"新东方在线"或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新东方在线"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新东方在线" 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 稿件来源:新东方 " ,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新东方在线联系。
中考网络课堂
中考公开课
中考热报课程
2015中考时间表
1北京中考报名时间
1月14日到25日
2北京中考专业加试时间 5月4日至5日3北京中考体育现场考试 5月1日至5月20日4北京中考文化课考试 6月24日至26日5北京中考成绩查询时间 7月4日6北京中考录取时间 7月9日材料二::梁启超说“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故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要义”;
“政变以后,下诏废止各省学校,然而民间私立者尚纷纷,亦由民智已开,不可抑遏。”21教育网
材料三: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在接受重庆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市将逐渐推进中、高考考试制度改革。改变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旧模式,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打破一考定终身弊端,真正推进申小学素质教育。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所描述的情形源于什么制度的实施?这一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主张。他认为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针对材料三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请你提一条建议。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21·cn·jy·com
下载完整版《重庆市南开中学2014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Word试卷
相关资源搜索
最新同类资源
| 技术支持:QQ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09全国各地中考题分类整理《中国古代史》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材料一:初唐的社会状况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积科举制,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历史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材料一:初唐的社会状况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05:30:00
材料一:初唐的社会状况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积科举制,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材料二:大和的社会状况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日本的改革势在必行。请你先仔细阅读对比关于7世纪40年代唐朝与大和的社会状况。假设你是日本在7世纪上半期的从中国归来的遣唐使,面对当时日本的社会状况,你如何上书天皇,力劝他进行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同步题
&&试题题型:材料题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大化改新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大和可否仿唐改革变制—上书天皇天皇陛下:臣乃大和民族一归国遣唐使。归国后看到大和民族的现状,想想西去大唐所见所闻,臣感慨颇深。大和民族当前是权臣当道(指苏我人鹿等人)。奴隶主贵族们利用手中之土地对广大人民压迫至深,人民怨声载道,久而久之,恐怕会迁怒于天皇陛下,对您的权位甚是不利,大唐皇帝曾有句名言,臣感其意义深远,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臣在大唐,看到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大显皇帝神威,且皇帝重用贤能之士,他们廉洁奉公,敢于直言,使得大唐政治稳定,皇权巩固。经济上,土地归国家所有,政府向农民收取赋税,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使农民提高生产积极性,政府实行轻徭薄赋,使得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大唐有“贞观之治”之说。通过以上对比,臣有如下建议:第一,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第二,经济上把一些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第三,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如果大和民族能进行如此改革,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像大唐一样: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甚至会超过今日的大唐。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材料一:初唐的社会状况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大化改新”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大化改新”。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历史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河南省河大附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河南省河大附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映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