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贾世珍最后死了吗

筑路风波(小说)&&&&&&&&&&&&翟光平/文对于丁其胜来说,筑通一条四、五米宽的土路,从村边的公路一直通向圩心的田野,能让收割机和拖拉机开进来就行了。这个相法由来已久,是他的夙愿,也是山畈村八、九十户,三百来人的心声,可到现在这条路仍是一只“画饼”。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上级干部人事庞杂,互相推诿,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二是村民自土地承包以后,谁也不想牺牲肥田换瘠地;三呢?最头痛也是最主要的问题,修路必须从山畈村中经过,无论砍了谁家的树木,毁了谁家的竹园都要费口舌之争。所以,全村人只能望路兴叹,眼巴巴地看着河对岸的罗殿圩和上游兴保圩里机械化耕种和收割的壮观场面了。毕竟山畈村是一个依山而垦的三百来亩的小坝,称其为“圩”,是抬举了。因此,丁其胜在上级面前无论怎么磨破嘴皮子,也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想修路,就只有靠村民自已了。丁其胜自从当上圩长兼村民组组长后,没有得罪过一个村民,大家背后都称他为“好好先生”或“好好圩长”。丁其胜本人也知道自已深受群众的称赞,可扪心自问,在位这几年,没有一件值得夸耀的业绩,无非就是跑跑腿,传传话,上级面前作跟班的,村民面前作应声筒,仅此而已。妻子都说好几回了,劝他不要再干下去。俗话说: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五十六十就走下坡路。再说这芝麻绿豆的官,又顶何用?还是趁早下来,干一番发家治富的事业,否则瞎耽误了时间,到头来一事无成。妻子说的在理,你丁其胜难道还能指望着升上国家干部不成?经过深思熟虑,丁其胜暗想,自已再也不能混时间了,既然要修路,就该大刀阔斧地干,不要怕得罪人。权衡利弊,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大好事,纵使有少数人埋怨他,不理解他,也无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多数村民会支持他的,何况这条路修好后又不是他丁其胜一个人走。当然,他也有几亩薄田在圩内,这条路一旦修成功,也就是说他多少也获得一些方便。否则,他再怎么能说服得了别人,也不可能说服得了妻子的同意。而妻子坚决反对他的原因,是怕得罪了一村的老老小小。左邻右舍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得罪了谁家都不好。现在,唯一的办法是召开村民大会,在此之前,丁其胜准备挨家挨户摸底,恰好当天下着小雨,村民们无法下田干活。他首先来到了李家宝家,刚进门就开口道:“李圩长,你老好啊!我先来征求一下你对村里修这条路的意见和看法。”说完恭敬地递上一支烟。李家宝约有六十多岁,早年也当过圩长,所以他在村上比较有威信,说出的话很有影响力。老李接过丁其胜的烟点上,吸了一口,语重心长地说:“小丁啊,干事业就应该大胆一点,不要前怕狼后怕虎。为村里修路是头一件大好事,我支持你。但有一件事我得提醒你,你先不要说出路从什么地方,谁家的门前田头经过,等大家都同意签字按手印后,再把集体讨论的最好的方案拿出来,于当天就动工。这样,受到的阻力就会小一些。”一席话说得丁其胜茅塞顿开,他激动地对老李说:“老圩长,你讲得对,真是非常谢谢你。”走出李圩长家,丁其胜喜上眉梢,信心像充足了气的皮球,一蹦三尺高。接着,他一家一户地跑了一遍,结果大家一致同意,举双手赞成。剩下的问题便是经费的事了。翌日,他找到了村长,村长说:“丁圩长,修路是好事啊,我代表村委是支持你的,至于经费的问题我们也就爱莫能助了。”村长是一个惯于侃谈的人,在一番高谈阔论之后,又会自然地把问题引到一个又一个不着边际的事情上去。村长又说:“我们村的干部思想都是很先进的,都在认真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精神,把群众的问题放在第一位。我们正在不断地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力争使我们的人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你们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村委的问题。我们了解你们的困难,你要相信上级领导,我们一定会为你们村想出办法来的。”村长说道这里,猛抽了一口烟,接着说:“这样吧,你先回去想想办法,集思广益,既然大家修路的极积性这么高,那就一定能把路修成功。”丁其胜明白,村长把困难又像球一样给踢了回来。真是无法可想,丁其胜只得又去找镇长。镇长姓崔,平常说话总面带笑容。此次,崔镇长很和蔼地接待了他。丁其胜暗想:还是崔镇长工作作风好,办事肯定有效率。崔镇长是南方人,声音温和,说话爱打比方,比方来比方去,也就比方得你忘了所为何事。镇压长说:“老丁啊,我知道你是一个很有事业心的人,也是一位好同志。更难得的是,我们镇有一大部分像你这样的好同志,他们都在为乡民们办好事,办实事,这是可喜的事情。比如说我为你们村修路拿出一万元资金,那么我们镇有多少个像你们这样的村子,又要拿出多少个一万元来同时为你们修路?更何况目前镇里资金还有很大的出口。”镇长说的有理,丁其胜一时语塞。崔镇长看着被他说得一头雾水的丁其胜,仍不肯离去,又说道:“老丁啊,把眼光要放远一点,比方说你要是在我的位子上,你还会为了一村的事情而牺牲一个镇的整体利益吗?我看,你还是先回去。你的事情我们是赞成的,等我们有了资金再通知你。现在,我还要开会,就没有时间陪你了。”说完话崔镇长走了,丁其胜失望地想:等你们有了钱还会想起我们村的路?真是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已。丁其胜自从找了村长和镇长后,一下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整个人焉了巴几的。如果修路就这样黄了,他实在不甘心。妻子这时反而高兴起来,比先前好像温柔了许多,整天嘘寒问暖,可丁其胜仍愁眉不展。如何才能筹到钱把路修好呢?他连着几天在家闷得慌,便又来找老李商量:“李圩长,这修路的钱大家要是不愿出怎么办?”“大家会出的。”老李道,“听说有人想承包村里那几十亩水塘,何不发包出去?”丁其胜心想也是,发包了水塘不就有钱了,自已真糊涂。但转念又一想,用这发包的钱修路,村民会不会同意?像猜透了他的心事,老李十分肯定地又说“乡亲们会通情达理的,这个你就放心吧。”这样,丁其胜便打消了疑虑。终于,发包水塘的钱到手后,丁其胜马不停蹄地把村委会的人请了来,研究修路的方案,大家一致看好从村民张贵家的房前到骆世羊的竹园,再经过丁兴旺家菜地,尔后向田野中心伸展,成一直线为最便捷理想的大路。于是,立即叫来挖土机开始筑路。挖土机轰隆轰隆地开进了村子,从两旁取土,然后把土垫在路中间,不一会,一条四、五米宽的土路就形成了,并迅速地向村长手指的方向成直线延伸着……几个小时后,路已通过了村庄,开始朝圩心筑去。然而,这时遇到了困难,张贵的老婆突然边跑边骂骂咧咧地挡在了挖土机的前面,横竖不让挖土机前进一步,并用手指着丁其胜骂道:“哼,姓丁的,你为什么让路从我家门前经过,把一棵柿树压死了,今天不赔我就跟你没完。”真是半路上杀出程咬金。丁其胜知道,村委们也知道,张贵的老婆是有名的“部长级人物”,人称“舌部长”。何为“舌部长”?也即长舌妇,母夜叉。丁其胜慌忙向她解释道:“老嫂嫂,这修路对我们村是有好处的。再说,你家都同意,也按了手印。挖土机压死了你家柿树,不错,我们会赔你。至于这路从你家门前经过,也是我们大家研究出的最直捷的路线。话说回来,这路从你门前经过,将来你家收粮、运肥料不更方便吗?我看你还是先回去吧。”“不行,就是不行!你讲的话简直就是放屁。”张贵老婆撒起泼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村委们虽然都来劝说,也无济于事,一时没办法,各自蹲在路旁抽烟。村长悄悄地对丁其胜说:“丁圩长,你还是把张贵找来,他这人比较讲道理。”一会儿,丁其胜把张贵找来了,向他陈述了一遍修路的经过。张贵连连点头,并说:“丁圩长,我懂得这个道理,你放心地修路吧,我们支持你。”听了这句话,丁其胜感动得抓起张贵的手连连摇晃。果然,张贵老婆被张贵连哄带拽,朝家走去。张贵劝他老婆道:“这修路是好事,是为了我们大家。再说又不压你一家的树,你看骆世羊家的竹园,丁兴旺家的菜地不都给修了路吗?就你吵,还不够丢人现眼!”张贵老婆想想实在找不到什么借口,嘴上还是不依不饶,骂骂咧咧地回去了。这些话,丁其胜和村委们听得一清二楚。大路终于修好了,还铺上了石子。村民们扶老携幼,高高兴兴地在大路上走来走去,怎么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纷纷买来烟花爆竹燃放,以示庆贺。这一天,山畈村比过年还热闹。几天以后,又快到三年一届选举圩长的时候了,就在此时,村委会收到了丁其胜的辞职报告――大兴村委会:&&&&&&各位领导,数年来你们对我的爱护和培养,让我感激不尽!由于我工作没有做好,至使山畈村在奔小康的路上不能进入先进行列,这是我深感愧疚的。在各项工作中我未能大刀阔斧地开展,总以“好好先生”自居,更未能做一个村民们企望的发家治富带头人,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圩长,故此,我愿辞去我的职务。另外,在下一届选举中,我将自愿放弃竞选资格。&&&&&&&&&&&&&&&&&&&&&&&&&&&&&&&&&&&&&&&&&&&&&&&&&&&&辞职申请人:丁其胜&&&&&&&&&&&&&&&&&&&&&&&&&&&&&&&&&&&&&&&&&&&&&&&&&&&&&某年某月某日终于,山畈村又迎来新一届圩长选举的日子,在村委会人员的主持下,尽管村长一再强调丁其胜同志已不再参加竞选,可村民们一致举手表示,坚决选举丁其胜圩长连任。无奈,村长又一遍地向村民们解释,并且也想为自已的一个亲戚拉票,说:“我们尊重丁其胜同志的请求,他已经放弃竞选了,请村民们再投其他同志的票吧。比如,贾世珍同志也不错嘛,他各方面表现比较积极……”村长话音未落,哗――,下面像炸了锅一样,村民们吵嚷起来,这时就听“我们坚决选举丁其胜连任圩长”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响亮。一时间,选举会开不下去了。村委会经过紧急磋商,决定选举会议推迟两天。此事惊动了镇政府,崔镇长亲临第二次选举会场,可气氛仍如上次一样,群情激昂,大会一直疆持到下午,群众仍然要求丁其胜为圩长和村民组长。于是,镇长和村委会只得让步,并最后宣布丁其胜连任获胜。立刻,村民们高兴得热烈鼓掌,镇长此时深受感动,并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山畈村村民们,首先我代表丁其胜圩长向你们深表谢意,谢谢你们对他工作的支持、理解和信任。我想,他不会辜负大家的厚爱,也一定会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带领大家共同治富。另外,我们镇政府将把山畈村三百人民对他的期望和爱戴转告给他,他一定不会使山畈村人民失望,一定会再次勇敢地挑起这副重担,因为,我们大家都相信他是一位深名大义的好圩长!”镇长一席话说完,场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2024)&&&|&&&
前一篇:前一篇:对不起,暂无内容
翟光平主页空间与技术支持由提供“今天的成就来自你们打下的坚实基础”
  本报讯(记者 李冀 肖姗 刘晓 许震宁 汤文慧 毛庆 韦铭) 春节即将来临之际,近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市长季建业,市委副书记陈绍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奇,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以安,副市长陈维健等分六路看望慰问了18位离退休老领导,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问候和关怀,祝愿他们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代表市委市政府来看望老领导,感谢你们为南京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在鼓楼医院,朱善璐、刘以安一行先后看望了市委原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刘峰,原市顾委主任刘平,市政协原主席潘寒操,市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忠林,关切地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并约请老领导们3年后观看南京青奥会的开幕式。  朱善璐说,“十一五”时期,南京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三项指标实现翻番,经济社会实现了新的发展跨越,这一切都来自于老领导老同志们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十二五”时期南京将以建设人民幸福城市为根本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也要让老领导老同志们分享到建设人民幸福城市的成果。希望老领导一如既往地关心市委市政府工作,支持南京的发展。朱善璐向医院医护人员问候新春,嘱咐大家精心照料、护理好老领导的生活,同时叮嘱相关部门也要多关注在职干部的身体健康情况。  季建业一行看望慰问了原市顾委主任贾世珍、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徐智、市政协原主席方明。在96岁高龄的贾世珍老人病房里,季建业关切地问起贾老的健康情况和治疗状况,祝他新春快乐、健康长寿。说起南京近年来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徐智、方明两位老领导称赞不已。季建业诚挚地说:“南京发展取得的成绩,建立在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你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全市党员干部学习,你们为革命和建设所作的贡献,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不会忘记。”(下转A6版)(责任编辑:Newshoo)
近期热点关注我所知道的苏州,仅供参考(苏州历史&及历任行政长官)
苏州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太湖之滨。人口598.85万。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城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南临浙江省,东接上海市,北依长江,西濒太湖。距南京市219千米,距上海市80千米。因其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之称。行政辖区
市辖区:吴中、相城、平江、沧浪、金阊、虎丘、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其中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为同一行政辖区合并办公)
县级市:吴江、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
苏州,古代名称有句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苏州别称有吴都、吴会、吴门、东吴、吴中、吴下、姑苏、长洲、茂苑等。商末太伯奔吴,建句吴国,设都吴城。春秋时期(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都,命楚国叛将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成阖闾城,部分史学界人士认为阖闾城就是苏州。今天的其规模位置迄今基本未变,为世界罕见。顾颉刚认为苏州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吴国又重用孙武,训练出一支强悍的军队,北上伐齐,称霸中原。前496年,阖闾葬于虎丘。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苏州又成为越国都城。前306年,楚国灭越国。
从秦汉到隋唐
前222年,秦始皇灭楚后,置会稽郡,领县26(吴、无锡、曲阿、毗陵、娄、阳羡、乌程、由拳、余杭、富春、全唐、海盐、余稽、山阴、诸暨、余姚、上虞、剡、太末、句章、鄮、乌伤),郡治吴县。前209年,项羽在此起义,几年后推翻了秦朝。前202年,会稽郡归属汉朝。次年以东阳、鄣、会稽三郡五十三县置荆国,国治吴。三国属吴。南朝置吴州。晋代,中原战乱不断,大批士绅举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隋开皇九年(589年)置苏州,并开通南北大运河,苏州位于重要的商路上。唐朝?,苏州为江南东道治所。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修筑连接苏州城和虎丘山的山塘街。
宋朝(960年-1279年)在苏州置平江府,为浙江西道治所。当时苏州已经是重要的工商业都会,特别以丝绸著称。1035年,范仲淹建立文庙、创办府学,此后,苏州长期文风鼎盛,历代文人雅士辈出。
1130年2月,金兵南下,曾毁坏并屠杀该城,战后不久得到恢复。
1275年,蒙古军队占领苏州。元改平江路。元末,张士诚自称吴王、改平江路为隆平府,都治苏州。
1367年,朱元璋的军队攻破苏州,张士诚投降。明改苏州府,直隶南京。但摧毁了城中心的皇城。明时管理南直隶长江以南部分的应天巡抚驻扎在苏州。清代,苏州为江苏巡抚和江苏布政使驻地。明清两代,苏州经历了一段更加繁荣的时期。苏州向中央政府缴纳的粮、税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苏州的地价水平也高居全国之首。由于工商业的发展,中心城市集聚大量人口,估计在50万到100多万,城市街区沿几条主要通航河道向外呈放射状延伸,最远处距离城门(阊门)已经超过10华里。所谓“苏州以市肆胜”。明代苏州的浒墅关在全国8个主要钞关中税收额名列第2。清代苏州更名列天下四聚(四大商业中心)之一。由于消费人口集中,城外枫桥形成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粮食供应来自长江中游的江西、湖南,一部分通过海路转销浙江、福建。苏州的外港,在明朝是太仓的浏河(通过娄江联系苏州),在清朝则是上海(通过苏州河联系)。这一时期,苏州是全国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被列为“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之一。明清两代全国状元共出204名,而苏州即产生了34名。苏州籍的名相重臣蔚为大观。在明(1368年-1644年)、清(年)两代,苏州建造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其中有许多为回苏州的退休官员所建,体现明显的士大夫情趣,与北京的皇家园林或扬州的盐商园林有明显的不同。苏州以其精致典雅的文化风格,备受当时人的赞赏。
1860年,李秀成率领太平天国军队进攻苏州,苏州经历一次浩劫,知府下令放火,将繁华的城西阊门商业区彻底焚毁,大批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避难,成为后来上海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是太平天国苏福省的省会,建有李秀成金碧辉煌的忠王府。1863年12月,戈登的常胜军配合淮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取苏州。但战后苏州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已经让位给上海。在惨烈的战争中,苏州损失惨重,直到今天,苏州市(范围略大一点)的人口数仍然没有恢复到1860年以前范围略小一点的苏州府的人口数。
1895年的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苏州被辟为商埠,城南还设立了苏州日租界,但该租界始终未繁荣起来,只是后来在界内开办了瑞丰丝厂。1906年沪宁铁路通车以后,阊门外石路地区一度有所恢复,1937年抗日战争中又受到重创。清末民初,苏州由于保守势力强大,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不及附近的无锡等地,规模较大的只有苏州状元陆润庠创办的苏纶纱厂。
现在苏州虎丘有座五贤堂,就是为祭祀唐宋两朝任苏州剌史(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王禹偁、苏轼等先贤而建,堂内有联曰:天下苍生待雨霖;古来贤守是诗人。
1912年,废府留吴县。
1937年的日军入侵使许多园林被毁。汪精卫统治时期,将江苏省会从镇江迁到苏州。
1949年,苏州设市,属于苏南行政公署(省级)管理。1950年代初,修复了拙政园等园林。
1953年,苏南行政公署、苏北行政公署和南京直辖市合并,成立江苏省。下设苏州市(省辖)和苏州专区,苏州专区辖1市(常熟),9县(常熟、吴县、吴江、太仓、昆山、无锡、宜兴、江阴、震泽),专署驻苏州市。
1956年,将宜兴县划归镇江专区,原辖镇江专区的武进县划入苏州专区。
日,苏州市划归苏州专区领导;撤销常熟市,并入常熟县;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武进县划归常州专区。
1960年,撤销震泽县,并入吴县。  
1961年,设立沙洲县(驻杨舍镇)。 
1962年,苏州市仍改为省辖市。原由无锡市领导的无锡县划入苏州专区。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苏州地区,苏州市辖1市(常熟)5县(太仓、昆山、吴县、吴江、沙洲)4区(平江、金阊、沧浪和郊区)。
1986年,沙洲县改设张家港市。此后昆山、吴江、太仓和吴县陆续改设县级市。 
1992年,苏州市开始开发西部新区。
1993年,苏州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拥有部分立法权。
1994年,苏州在东郊的娄葑、跨塘、斜塘、唯亭、胜浦5个镇建立苏州工业园区。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遗产。
2001年,撤销县级吴县市,改设吴中区和相城区。
历代苏州行政长官
(注:括号内为在任期间) 阎立(2005年1月-?,?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任'代市长')
杨卫泽(2001年1月-2004年11月)
陈德铭(1997年12月-2000年12月)
章新胜(1989年-1997年)
俞兴德(1986年1月?-?1989年10月)
段绪申(1984年7月?-?1986年1月)
方明(1981年1月?-?1984年7月)
贾世珍(1977年3月?-?1981年1月,'革命委员会'期间)
刘伯英(1975年11月?-?1977年3月,'革命委员会'期间)
曲言斌(1971年2月?-?1975年2月,'革命委员会'期间)
向孝书(1968年3月?-?1969年8月,'革命委员会'期间)
华林森(1967年2月?-?1968年3月,'革命委员会'期间)
朱亚民(1965年8月?-??)
焦康寿(1960年12月?-?1965年8月)
李芸华(1952年12月?-?1960年12月,期间名称有变化)
王东年(1949年8月?-?1952年12月)
惠浴宇(1949年4月?-?1949年8月)
苏州处太湖平原,沿江为高沙平原,河湖密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5℃,1月均温2.5℃。7月均温28℃。
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 -?总值?4026.52亿?-?人均?68000元(8500美元) 水运
有内河航道2700余千米。京杭运河纵横贯境,构成水陆交通动脉。
市区内交通
苏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苏州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苏州市吴中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苏州市交通旅游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航空(非民用)?
苏州汽车客运南站
苏州汽车客运北站
苏州汽车客运西站
苏州汽车客运东站(筹划中)
市内高架公路
市域高速公路
沪宁高速公路
沿江高速公路
苏嘉杭高速公路
苏州绕城高速(2006年新建,分为西南段、西北段、苏沪、苏昆太高速公路四部分)
G312、G318
苏州相关人物(部分)
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孔子弟子
范仲淹(989年-1052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成大(1126年-1193年):诗人
蒯祥(1398年—1481年):著名工匠
唐寅(1470年—1523年):画家
文征明(1470年—1559年):画家
冯梦龙(1574年—1646年):文学家、戏曲家
钱谦益(1582年—1664年):文学家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毕沅(1730年—1797年):史学家、经学家、政治家
顾颉刚(1893年—1980年):历史学家
叶圣陶(1894年—1988年):作家、教育家
严家淦(1905年—1993年):政治家
吴健雄(1912年—1997年):物理学家 苏州宗教 佛教?
西园戒幢律寺
乐群社会堂(宫巷堂)
思杜堂(使徒堂)
杨家桥圣母七苦堂
历任苏州市委书记
苏州, 市委, 书记
苏州市军管会成立,韦国清任主任。
中共苏州地委成立,宫维桢任地委书记。
苏州专员公署成立,李干成任专员。
中共苏州市委成立,惠浴宇任苏州市委书记兼市长。
地委书记:(1971年3月起)
市委书记:(1970年11月起)
曲言斌(1970年11月)
刘伯英(1975年2月
1983年1月,苏州地区和苏州市合并,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
市委书记:
戴心思(1983年2月到1987年3月)
高德正(1987年3月到1989年8月)
王敏生(1989年8月到1994年7月)
杨晓堂(1994年7月-1998年6月)
梁保华 (1998年6月到2000年12月)
陈德铭(2000年12月到2002年5月)
王珉(2002年5月到2004年10月)
王荣(2004年10月至今)
市委历任书记
地委历任书记
地区历任专员
历任领导简介(不完全资料,仅供参与,如有错误之处,请指正)
  惠浴宇(),曾用名惠美琬,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人。民国17年(192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秋与李超时、宋绮云共同创建了海州地区的党组织,任中共海州四县特别支部宣传委员。民国18年秋去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次年9月被捕入狱,在敌人长达7年的残酷折磨面前,始终坚贞不屈。出狱后,历经艰险,奔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40年,惠浴宇受党组织的派遣,参加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历任新四军江南挺进纵队大队指导员、挺进纵队三支队政治部主任、中共苏中工委书记、苏北临时特委书记、苏北特委副书记、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警卫团政委、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三纵七团政委。民国29年8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黄桥召开的通如靖泰各界人士代表会议上,宣布建立泰县抗日民主政府,委任惠浴宇为县长。10月泰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海安镇成立,惠浴宇任中共泰县县委书记兼县长。1942年2月,日军侵占海安,惠浴宇率县委、县政府机关转移至河南雅周地区坚持斗争。他对海安地区党的建设、民主政权的建设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对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上层各界爱国人士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贡献。同年7月调离泰县,历任中共江高中心县委书记、兼行署主任,苏中一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苏中一分区专员,苏浙二分区及四分区专员。
  解放战争时期,惠浴宇先后担任苏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中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苏中区党委委员,华东野战军十一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民国35年,国民党撕毁协议,向姜堰一带解放区进犯,惠浴宇作为新四军首席代表,深入虎穴同敌人火线谈判,他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迫使敌人签字。
  建国后,惠浴宇历任苏州市委书记、市长,苏南区党委委员,苏北行政公署主任、区党委常委,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通市委书记、市长,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华东局常委。他是中共八大代表,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残酷迫害。蒙冤10年之久。平反后,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小组组长、江苏省委常委、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主席、省委书记等职,1980年重新担任江苏省省长,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当选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3年退居二线后,仍十分关注改革和四化建设,为党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并潜心撰写缅怀战友的回忆文章,结集为《写心集》。
  周一峰()原名周民风,壮族。广西榴江(今鹿寨)人。1935年在复旦大学读书时,积极投身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毕业于上海持志学院政治经济系。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江北特委委员,新四军驻马塘办事处主任,中共如皋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南通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苏中第四地委组织部长,南通县委书记,苏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七纵队团政委,华中九分区政委,华中九地委书记,警八旅政委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共松江地委副书记,苏州地委书记,苏州市委书记,江苏省财经委员会、计划委员会、工业办公室主任,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秘书长,常务副省长。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人三,山东牟平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北海地委统战部部长、胶东大众报社社长、中共昌潍地委宣传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徐州市市长,中共徐州市委第一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苏州市委书记,外交部西亚比非司副司长,驻塞得港总领事,北京市外交人员服务局副局长,驻乍得、利比里亚、博茨瓦纳大使。
  高德正男,1933年7月生,江苏江阴人。大专文化。原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1951年6月参加工作,1952年8月入党。1955年起任江阴县供销社副主任、中共江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后塍公社党委书记。1964年至1966年在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1970年起任沙洲县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沙洲县委副书记、书记。任职期间积极探索农民致富之途,致力于创办乡镇工业,为沙洲县即现在张家港市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扭转了苏州地区倒数第一位的局面,跃入了领先的地位;为人民办实事的经验,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下发文件进行了表扬和推广。1981年起任中共苏州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中共淮阴市委副书记、市长,中共镇江市委副书记、市长。任职期间从各地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取得显著成效。1987年任中共苏州市委书记,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推进外贸体制、城区体制和企业改革,全市经济三争上了一个新台阶,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开创了外向型经济的新局面,为苏州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强固的基础。1989年任江苏省常务副省长、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分管外贸等工作,从全省实际出发,坚决贯彻经济国际化战略,推动全省外向型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1993年至1998年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在立法、组织评议、人大宣传工作和机关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著作有《苏南乡镇企业:历程?机制?效应?趋势》等。
  王敏生:(1934—
),江苏无锡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青年团无锡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中共无锡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革委会副主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镇江行署专员,江苏省计划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杨晓堂,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山东武城人。1965年参加工作,196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经济师。1961年入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65年毕业后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干事。1969年任南京钟山煤矿建设团、江苏省煤矿建设指挥部宣传干事。1974年任江苏省燃化局办公室秘书,江苏省化工局、化工厅办公室副主任。1981年任金陵石化公司副经理、经理。1988年6月任常州市委副书记(正市级)。1990年5月任常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1991年3月任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1992年3月任江苏省副省长。1994年1月任江苏省副省长、苏州市委书记。1994年12月任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苏州市委书记。1996年12月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1998年6月任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2002年任中国电子信息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大代表。
  宫维桢,1913年出生,山东莱阳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黄县县委书记、胶东区委党校校长、东海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苏州地委、无锡市委书记,江苏省工业厅厅长,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部长,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江苏省副省长、省第一至五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韩培信,1921年10月生,江苏响水人。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初中文化。1939年7月为地下党交通员,苏北涟灌阜边区办事处机要收发员,任苏北东北行署2区财经股股长、行署总务科科长,阜东县政府文书股股长,阜东县八滩区副区长、中共振东区委书记兼区长,阜东县政府民政科科长、秘书,中共阜东县委委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滨海县县长。1949年8月任江苏省常熟县县长、中共常熟县委书记,苏州专署专员、中共苏州地委副书记、书记。1957年12月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委代秘书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0年任冶山铁矿革委会负责人。1971年任江苏省扬州地区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扬州地委副书记、书记。1975年10月任江苏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委书记。1977年10月任轻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1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代省长。1983年3月-1989年12月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88年2月-1993年3月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第5-7届全国人大代表。第8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第12、13届中央委员。
原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储江,原名储兆瀛。1917年3月出生,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南庄村人。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先任江苏宜兴县南林镇支部书记,苏州特委组织部干事,苏中区委组织科科长,苏中第一地委组织部副部长。1945年任苏中沙沟市委书记、兴化县委副书记。1947年任华中第二地委民运部部长。1949年任苏南镇江市委书记。1953年2月任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1953年4月-1954年8月兼省级机关党委书记。1956年10月任江苏省委政法工作部副部长。1957年2月任省委监委常委。1958年1月任苏州地委书记、第一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5年任江苏省南京市委书记、市革委会主任。1977年12月任江苏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兼南京市委书记、第一书记(1981年10月)、省委组织部部长(1982年1月起)、省纪委书记、第一书记、南京市革委会主任(-1980年12月)。1982年6月任江苏省委顾问。1983年4月-1988年2月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第六届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王东年(),又名王钁,字润清,全国科协书记处书记,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他自幼天资聪颖,读过私塾,后以优异成绩考入诸城省立第十三中学。1934年,他考入济南杆石桥高级中学,接触到许多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37年回乡养病,抗日战争爆发,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他义愤填膺,在青年中宣传抗日爱国思想,动员他们奋起抗日。他同本村王乃征、王遇民、王家馨等爱国青年一起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研讨国家大事。同年10月,由王乃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北杏村党支部成立,王东年任组织委员。12月,张步云部特务连长莫正民,不愿随张投敌卖国,回到家乡,在北杏村拉起30多人的队伍抗战。为组织武装力量抗日,中共北杏支部请示了临时县委,决定与莫正民合作,建立抗日武装。他们在莫正民部建立政训处,王东年任处长,整顿部队纪律,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不久队伍发展到1000多人,成立了3个大队。各大队、各连都派去政工干部,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由于部队军纪严明,爱护百姓。名声显赫,因而许多地方武装纷纷前往投靠,部队在短短两个月内即发展到5000多人,始终坚持抗日,为民的政治方向。后来,由于没有及时和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这支队伍于1938年误投国民党高树勋部,先编为独立支队,后改编为独立旅,莫正民为旅长。王东年任团政治部主任。同年随高树勋部开赴冀鲁边区洛陵一带。1939年冬,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高树勋对中共的活动加以限制、排挤和打击,令莫正民部所有共产党员集中受训,强迫接受国民党的领导。王东年被迫从莫正民部撤出,回到鲁中南,与五地委联系,在莒北一带做党的地下工作。1940年3月任莒南抗日民主政府秘书,同年底任莒南县县长,1943年7月调任莒北县县长。在艰苦的年代,领导全县人民开辟新区,建立诸莒边支队,同敌人开展顽强的斗争。1943年秋,他协助渤海区敌工科长谷凤鸣作莫正民反正的工作。1944年11月,终于使莫正民率部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滨海区警备旅,莫正民任旅长,王东年任政治部主任。1945年4月调任滨北专署专员。1949年2月任南下工作大队队长,9月任江苏省苏州市市长。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主任、处长。1955年任外贸部技术合作局副局长、局长。1958年任国家科委国际技术合作局局长。1964年4月任全国科技协会书记处书记。1971年在北京病故。
焦康寿,常熟梅李人,出生于1918年。1941年至1945年,先后任中共沙洲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沙洲县秘党特派员、沙洲县委副书记等职务。1958年12月至1964年12月期间,先后任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苏州市委第一书记。1977年,任徐州市市委副书记,1981年任徐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83年离职休养,现定居苏州。
  朱亚民(1917- )
又名诸亚名。江苏常州人。193S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先在香港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0年5月奉命到上海浦东地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任浦东抗日游击支队支队长,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淞沪支队支队长,苏浙军区第2纵队淞沪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第14荣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苏南军区松江军分区副司令员,江苏省工业厅厅长,江苏省苏州专员公署专员,苏州市市长。
  向孝书:(),男,汉族,1925年生,山东省荣成市和镇南卧龙村人。1940年11月参加八路军,194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胶东军区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政治协理员。参加抗日反“扫荡”、坚守石家庄、胶东保卫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政治教导员兼营长。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入华东军政大学学习。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81师241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等战役、战斗。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回国后,1953年2月至1954年10月任陆军第27军81师241团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1954年10月至1956年4月任陆军第27军81师241团团长。1956年4月至1964年6月任第27军81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1961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64年6月至1965年2月任陆军第27军81师师长。1965年2月至1969年8月任陆军第27军79师师长,后曾兼任苏州市革命委员会主任。1969年8月至1972年6月任陆军第27军副军长。1972年6月至1979年7月任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1979年7月至1985年6月任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副兵团职)。1985年6月至1990年4月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1990年4月退役,副兵团职。因病于日在大连逝世,享年79岁。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55年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共十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段绪申,1939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铜山县,196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9月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学习,1966年8月毕业参加工作,任第四机械工业部709工厂技术员;1981年12月任南京金陵饭店党委副书记;1983年10月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1984年8月任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1986年1月任江苏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1993年4月起历任政协江苏省第七、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段绪申同志是中共江苏省第七、第八届省委委员,江苏省第七、第八、第九届人大代表。日在南京逝世。
俞兴德,1939年11月生,江苏武进(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196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8月毕业于苏州农业学校,先后在苏州地区农科所栽培组任组长、苏州地区农业局工作。1974年10月作为中国农业专家,任援助坦桑尼亚姆巴拉利农场专家组生产技术组负责人。1979年1月苏州地区农业局粮食作物科科长。1981年11月再次任中国援卢旺达水稻专家组组长。1982年11月任苏州地区农业局副局长、苏州市农业局副局长。1984年1月任中共吴江县委书记,1985年2月任中共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兼市外经委主任,1986年2月任中共苏州市委副书记、苏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市长。1989年11月任中共镇江市委书记。1992年3月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94年12月当选江苏省委第九届常委。2001年2月当选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江苏省慈善总会会长、江苏省税务协会名誉会长。系省七至九次党代会代表。
江苏省原常务副省长、省慈善总会
会长俞兴德等领导视察淮安中山医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
  章新胜,男,汉族,1948年11月生,江苏沭阳人,中共党员,1964年8月参加工作,美国哈佛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副主席。
  1964年——1969年 解放军张家口技术工程学院学员,师资训练班副班长
  1969年——1974年 国营南京无线电厂(熊猫电子集团)工人,厂总工程师办公室从事技术情报工作
  1974年——1977年 杭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学习
  1977年——1979年 江苏省外办国旅南京分社英语翻译
  1980年——1981年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
  1982年——1985年 先后任江苏省旅游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南京金陵饭店党委书记
  1986年——1989年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其间1986年美国哈佛商学院学习第99期高级工商管理课程)
  1989年——1997年 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江苏省委委员,后兼任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1998年——2000年 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获成绩优异,设计学专业硕士学位
  2000年——2001年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
  2001.04——2009.04 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
  2009.0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
  江苏涟水人。1909年出生,上海建设大学肄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宿迁县委书记,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中共泗沐、宿迁县委书记,淮海地委组织部部长,淮海区第二中心县委书记。建国后,历任苏州专署专员,中共常州地委第一副书记,上海市市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市政交通工作部部长、市委常委,上海市副市长、市第五届政协副主席,中共上海市委顾问。
  其子李森洙1950年生于上海,法学博士。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金华市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罗运来-简历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涟水县区委书记,灌云县委副书记,东海、邳睢县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淮阴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地委副书记,徐州地委书记,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省农办副主任,中共苏州地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江苏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声小说组织部长1 的文章

 

随机推荐